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人,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孔子家语》是对他言传身教的记录之一。

年代:成书于汉代(约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孔子家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载,内容主要围绕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诲、哲学思想以及生活实践展开。书中收录了许多孔子关于治国理政、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言论,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另一重要来源。《孔子家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孔子在个人品德、社会责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不仅有助于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还为后代的家风、社会治理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原文

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

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此则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夫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皞之属配焉。亦云帝,从其号。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祝融。龚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别称五祀,不得同帝。’

康子曰:‘如此之言,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所统。则其所以相变者,皆主何事?’

孔子曰:‘所尚则各从其所王之德次焉。夏后氏以金德王而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以水德,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以木德王,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此三代之所以不同。’

康子曰:‘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

孔子曰:‘尧以火德王,色尚黄。舜以土德王,色尚青。’

康子曰:‘陶唐、有虞、夏后、殷、周独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有限乎?’

孔子曰:‘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殖百谷者众矣,唯勾龙兼食于社,而弃为稷神,易代奉之,无敢益者,明不可与等。故自太皞以降,逮于颛顼,其应五行而王,数非徒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说:‘我听说过五帝的名字,但不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请问什么是五帝?’

孔子说:‘从前我听老聃说过:“天有五行,分别是木、火、金、水、土,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孕育万物,形成了世间万物,这些神被称为五帝。”古代的帝王,在更替朝代时会改变称号,效法五行,五行的更替就像王位的更替,始终相生,这也象征着他们的意义。因此,明智的帝王在死后会与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康子问:‘太皞氏在木德方面最初是怎样的?’孔子回答:‘五行的运行,最先起源于木。木对应东方,世间万物的开始都从这里产生。因此,帝王效法木德来统治天下。接下来的帝王则按照所生的五行依次传承。’

康子说:‘我听说勾芒是木的正神,祝融是火的正神,蓐收是金的正神,玄冥是水的正神,后土是土的正神。这些都是五行的主神,不会混乱。为什么称他们为帝呢?’

孔子说:‘这五位正神,是五行的官职名称。五行辅助上帝,被称为五帝,太皞这一类与之相配。也可以说他们被称为帝,是因为他们的称号。从前少皞氏的儿子有四个兄弟,分别是重、该、修、熙。他们实际上能够管理金、木和水,让重成为勾芒,该成为蓐收,修和熙成为玄冥。颛顼氏的儿子叫黎,是祝融。龚工氏的儿子叫勾龙,是后土。这五个人各以其能力担任官职,生前是上公,死后成为尊贵的神灵,被称为五祀,不能与帝相提并论。’

康子问:‘这样的话,帝王更改称号,按照五行的德性,各自有所统属。那么他们相互变化的依据,主要是什么事情?’

孔子说:‘他们所崇尚的,都是根据他们所统治的德性来决定的。夏朝以金德为王,崇尚黑色,大事在黄昏时进行,军事行动骑黑马,祭祀用黑色的牲畜。商朝以水德为王,崇尚白色,大事在正午进行,军事行动骑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牲畜。周朝以木德为王,崇尚红色,大事在日出时进行,军事行动骑红马,祭祀用红色的牲畜。这就是三代不同的原因。’

康子问:‘唐尧和虞舜两位帝王,他们所崇尚的颜色是什么?’

孔子说:‘尧以火德为王,崇尚黄色。舜以土德为王,崇尚青色。’

康子问:‘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商朝、周朝这五个朝代为什么不能与五帝相配,是不是他们的德性不如上古时期呢?还是说有数量上的限制?’

孔子说:‘古代平治水土和播种百谷的人很多,只有勾龙同时掌管社神和稷神,被尊奉为稷神,历代都如此,没有人敢增加或减少。因此,从太皞开始,到颛顼为止,那些顺应五行而称王的,数量不仅仅是五个,而是与五帝相配,这说明他们的德性是不可以多得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注解

五帝: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远古帝王,分别是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他们被认为是按照五行(木、火、金、水、土)的规律更迭统治天下的象征。

五行:指木、火、金、水、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相生相克,循环往复。

易代:指朝代的更替。

改号:指新朝代更换原有的年号或国号。

太皞: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配木德。

炎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配火德。

黄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配土德。

少皞: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配金德。

颛顼: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配水德。

勾芒:传说中的神,为木神,负责管理木德。

祝融:传说中的神,为火神,负责管理火德。

蓐收:传说中的神,为金神,负责管理金德。

玄冥:传说中的神,为水神,负责管理水德。

后土:传说中的神,为土神,负责管理土德。

五正:指五行之正神,即勾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

上帝:指至高无上的神,五帝是上帝的辅佐。

上公:指高贵的官员。

贵神:指地位崇高的神。

五祀:指五正神,在祭祀时分别祭拜。

夏后氏:夏朝的朝代名称。

殷人:商朝的居民。

周人:周朝的居民。

尚黑:崇尚黑色。

尚白:崇尚白色。

尚赤:崇尚红色。

尚黄:崇尚黄色。

尚青:崇尚青色。

戎事:军事事务。

牲: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祭品。

陶唐:即唐尧,传说中的圣帝。

有虞:即虞舜,传说中的圣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评注

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此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对于古代五帝概念的阐述。五帝,即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圣王,象征着五行(木、火、金、水、土)的和谐与统一。孔子通过引用老聃的观点,将五帝与五行相联系,强调五行是万物生成的基础,五帝则是五行之神的体现,这一观点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孔子在这里详细解释了五帝与五行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古代帝王在更替时,会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原则来改换年号,以此来体现天地自然的规律。五帝的配对,不仅是对五行的一种象征,也是对古代帝王德行的一种肯定。

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孔子进一步解释了五行的起源和顺序。五行以木为首,代表东方,象征着生机勃勃的开始。王者以木德为天下,体现了对生命力的崇尚。五行相生相克,后一行承前一行之德,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循环。

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此则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康子提出五正的概念,即五行的主宰。孔子解释说,五正为五行的官名,是五行的代表,五帝则是五正的属下,五正佐成上帝,因此称五帝。

夫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皞之属配焉。亦云帝,从其号。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祝融。龚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别称五祀,不得同帝。’

孔子进一步解释了五正与五帝的关系,以及五正的来历。五正各司其职,生时为上公,死后为贵神,被称为五祀,与五帝不可同日而语。

康子曰:‘如此之言,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所统。则其所以相变者,皆主何事?’

康子询问帝王改号与五行之德的关系。孔子回答说,帝王改号是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原则,以此来体现天地自然的规律。

孔子曰:‘所尚则各从其所王之德次焉。夏后氏以金德王而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以水德,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以木德王,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此三代之所以不同。’

孔子详细阐述了夏、商、周三代帝王所崇尚的颜色和行事方式,体现了五行与帝王德行的紧密联系。

康子曰:‘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孔子曰:‘尧以火德王,色尚黄。舜以土德王,色尚青。’

康子询问唐、虞二帝所崇尚的颜色,孔子回答说,尧以火德王,崇尚黄色;舜以土德王,崇尚青色。

康子曰:‘陶唐、有虞、夏后、殷、周独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有限乎?’

康子对五帝之外的其他帝王表示疑惑,孔子回答说,古代平治水土、播殖百谷的人很多,但只有勾龙因其功绩被尊为社神,其他帝王则因为德行不及上古五帝。

孔子曰:‘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殖百谷者众矣,唯勾龙兼食于社,而弃为稷神,易代奉之,无敢益者,明不可与等。故自太皞以降,逮于颛顼,其应五行而王,数非徒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

孔子总结说,古代平治水土、播殖百谷的人很多,但只有勾龙因其功绩被尊为社神,其他帝王则因为德行不及上古五帝。这说明五帝之德不可多得,他们的德行与天地自然相合,是古代圣王的典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