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人,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孔子家语》是对他言传身教的记录之一。
年代:成书于汉代(约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孔子家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载,内容主要围绕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诲、哲学思想以及生活实践展开。书中收录了许多孔子关于治国理政、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言论,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另一重要来源。《孔子家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孔子在个人品德、社会责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不仅有助于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还为后代的家风、社会治理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言语著名。事齐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其辩。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衍然有自得之志。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子贡行贩,与时转货。历相鲁卫而终齐。
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名。仕为季氏宰,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故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蒯瞆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孔子痛之,曰:‘吾自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
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孔子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焉。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取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仕鲁为大夫也。
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为人笃孝而有法正。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
宓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仕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孔子大之。
南宫韬,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以兄子妻之。
公析哀,齐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
曾点,曾参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之下。
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
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渠参乘,使孔子为次乘。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
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译文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他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就早逝了。孔子说:‘自从有了颜回,我的学生们越来越亲近了。’颜回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的仁德。
宰予,字子我,也是鲁国人,有口才,以擅长言辞著称。他在齐国做临淄的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结果他的三个家族都被诛灭。孔子对此感到羞耻,说:‘这不是因为利益和病痛,而是因为宰予的行为。’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有口才,很有名。孔子经常让他辩论。他家很有钱,常常驾车出游,去拜访原宪。原宪住在简陋的草屋中,与他谈论古代圣王的道理。原宪穿着破旧的衣服,每天只吃简单的食物,却显得非常满足。子贡说:‘你病得也太重了吧。’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的人叫作贫穷,学道却不实践的人叫作病。我虽然贫穷,但并不病。’子贡感到羞愧,终身为自己的言辞感到羞耻。子贡从事商业,买卖货物。他曾在鲁国、卫国做官,最后在齐国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冉求,字子有,是仲弓的宗族。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称。他在季氏那里做官,既能管理好自己的职位,又能接受圣贤的教诲,性格谦逊退让。所以孔子说:‘冉求退让,所以我鼓励他前进。’
仲由,是弁人,字子路,又字季路。比孔子小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称。他为人果敢刚直,性格直率而不善于变通。在卫国做大夫时,蒯聩和他的儿子辄争夺王位,子路在辄的政变中丧生。孔子对此感到痛心,说:‘我有仲由,却讨厌那些恶言恶语。’
卜商,卫国人,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他研究《诗经》,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以文学著称。他性格不张扬,喜欢探讨深奥的问题,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曾经回到卫国,看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攻打秦国,三头猪渡过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读史书的人说:‘问问晋国的史官,确实说是己亥日。’于是卫国的人把子夏当作圣人。孔子去世后,他在西河上游讲学,魏文侯以师礼对待他,向他请教国家政治。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他一心追求孝道,所以孔子根据他的事迹写了《孝经》。齐国曾经聘请他,想要让他做官,但他没有接受。他说:‘我的父母年纪大了,如果我接受别人的俸禄,就会担心别人的事情,所以我不能远离亲人去为别人效力。’曾参的后母对他不好,但他仍然继续照顾她。等到他的妻子煮的野菜没煮熟,他就把妻子休了。有人说:‘这不是七出之条的理由。’曾参说:‘煮野菜这样的小事都不听我的,何况大事呢?’于是就把妻子休了,终身不娶。他的儿子元请求他,他告诉儿子说:‘商汤王的后妻杀了孝己,尹吉甫的后妻放逐了伯奇。我上比不上商汤王,中比不上尹吉甫,怎么知道我不会免于非议呢?’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岁。有君子的风度。孔子曾经根据他的外貌来评价他的才华,但他的才华并没有达到孔子的期望。然而,他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言为名。在鲁国做大夫。
高柴,齐国人,高氏的旁系,字子羔。比孔子小四十岁。身材不高,长相很丑。他为人孝顺而有法度。年轻时住在鲁国,在孔子门下有名气。后来做官,做了武城的长官。
宓不齐,鲁国人,字子贱。比孔子小四十九岁。在单父做官,有才智和仁爱,百姓不忍心欺骗他。孔子非常看重他。
南宫韬,鲁国人,字子容。以智慧自我约束,世道清明时不出名,世道污浊时不沾染。孔子把侄女嫁给他。
公析哀,齐国人,字季沉。认为天下很多人在大夫家做官都是降低身份,所以他从不受屈做别人的臣子。孔子特别赞叹他的高贵。
曾点,是曾参的父亲,字子皙。痛心于当时礼教不行,想要修复它,孔子对此表示赞同。《论语》中提到的‘在沂水中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就是他说的。
漆雕开,蔡国人,字子若。比孔子小十一岁。研究《尚书》,不喜欢做官。孔子说:‘你的年纪可以做官了,时机要错过了。’子若回信说:‘我还没有完全相信。’孔子很高兴。
颜刻,鲁国人,字子骄。比孔子小五十岁。孔子去卫国,颜刻做仆人。卫灵公和他的夫人南子一起坐车出去,让宦官雍渠陪坐,让孔子做次一等的乘客。路过市场,孔子感到羞耻。颜刻问:‘先生为什么感到羞耻呢?’孔子说:‘《诗经》中说:“见到你新婚,安慰了我的心。”’于是感叹说:‘我从未见过像喜欢美德一样喜欢美色的人。’
梁鳣,齐国人,字叔鱼。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三十岁时还没有孩子,想要休掉他的妻子。商瞿对他说:‘你还太年轻。我三十八岁时也没有孩子,我母亲为我再娶了妻子。先生让我去齐国,母亲想要留下我。先生说:“不用担心,叔鱼过了四十,会有五个儿子。”现在果然如此。我担心你是因为年纪晚才没有孩子,未必是妻子的过错。”他听从了商瞿的建议,两年后就有了孩子。
琴牢,卫国人,字子开,又字张。和宗鲁是朋友,听说宗鲁去世,想要去吊唁。孔子不允许,说:‘这不合乎道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注解
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以其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仁德高尚。在《论语》中,颜回的形象是谦逊好学、品德高尚的代表。
鲁人:鲁人指的是鲁国的人,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字:字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别称,通常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是字。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发白:指头发变白,通常表示人年纪大了。
早死:指人年纪轻轻就去世。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慈爱、善良、宽容等美德。
宰予: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以口才著称,但在政治上与孔子观点相左。
口才:指人的说话能力,善于言辞。
事齐为临淄大夫:指宰予在齐国担任临淄的大夫。
田常:田常是齐国的权臣。
夷其三族:夷指的是消灭,此处指田常消灭了宰予的三族。
耻之:感到羞耻。
利病:利益和疾病,此处指宰予参与的政治斗争。
端木赐:端木赐是孔子的学生,字子贡,以口才和商业头脑著称。
原宪:原宪是孔子的学生,以清贫和坚守道德著称。
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字子贡,以口才和商业头脑著称。
衍然有自得之志:形容原宪虽然生活简朴,但心态平和,自得其乐。
冉求: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字子有,以政事著称。
仲弓:仲弓是冉求的祖先,孔子称赞他仁德。
季氏:季氏是鲁国的一个权贵家族。
仲由:仲由是孔子的学生,字子路,以勇猛和直率著称。
果烈而刚直:形容仲由性格直率,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蒯瞆:蒯瞆是卫国的权臣。
子路:子路是仲由的字,也是他的别称。
卜商:卜商是孔子的学生,字子夏,以文学著称。
《诗》:《诗》指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包含了上古的历史和政治文献。
曾参: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字子舆,以孝道著称。
《孝经》:《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孝道。
齐: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聘:聘请,指齐国聘请曾参担任官职。
卿:古代中国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或省长。
南武城:南武城是曾参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藜烝:藜烝是一种用藜草做的食物。
七出:古代中国的一种婚姻解除制度,指妻子有七种情况可以被休掉。
澹台灭明: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学生,字子羽,以公正无私著称。
高柴:高柴是孔子的学生,字子羔,以孝道著称。
宓不齐:宓不齐是孔子的学生,字子贱,以才智和仁爱著称。
单父:单父是宓不齐任职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南宫韬:南宫韬是孔子的学生,字子容,以智慧自守著称。
公析哀:公析哀是孔子的学生,字季沉,以不屈服于权贵著称。
曾点:曾点是曾参的父亲,字子皙,以反对时俗著称。
《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
浴乎沂,风乎舞雩:出自《论语》,是孔子表达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
漆雕开:漆雕开是孔子的学生,字子若,以学习《尚书》著称。
报其书:回复他的信。
颜刻:颜刻是孔子的学生,字子骄,以直率著称。
卫灵公:卫灵公是卫国的国君。
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雍渠:雍渠是卫灵公的宦官。
次乘:指在车中的次要位置。
觏尔新婚,以慰我心:出自《诗经》,意思是看到你们新婚,使我心情舒畅。
梁鳣:梁鳣是孔子的学生,字叔鱼,以家庭和睦著称。
商瞿:商瞿是梁鳣的朋友,也是孔子的学生。
琴牢:琴牢是孔子的学生,字子开,以尊重友情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评注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此段文字通过对颜回生平的简要描述,展现了孔子对颜回的深厚感情。颜回虽然年轻早逝,但他的德行却得到了孔子的赞誉,孔子认为颜回的仁德使得他的门人更加亲近。这里体现了孔子对德行的重视,以及对颜回的怀念之情。
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言语著名。事齐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宰予以口才著称,但他的行为却让孔子感到羞耻。宰予参与叛乱,导致家族被灭,孔子认为这不是因为利益问题,而是宰予个人的问题。这里反映了孔子对忠诚和道德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行为与家族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其辩。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衍然有自得之志。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其口才和财富著称。然而,当子贡与原宪的对话中,原宪的淡泊名利和对道义的坚守,让子贡感到羞愧。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于知行合一的强调。
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名。仕为季氏宰,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故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冉求以政事著称,他在仕途上既有进取心,又保持谦逊。孔子认为冉求之所以能够进步,正是因为他的谦退。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于谦逊与进取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
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蒯瞆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孔子痛之,曰:‘吾自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
仲由以勇猛和直率著称,但在政治斗争中却不幸丧命。孔子对他的去世感到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仲由刚直性格的赞赏。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勇敢与直率的肯定,以及对于政治斗争中个人命运的感慨。
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
子夏以其对《诗经》的深入理解和精微的学术讨论而著名。他通过纠正史书中的错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对学术研究的重视,以及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
曾参以孝道著称,他的孝行感动了孔子,从而有了《孝经》的问世。曾参拒绝了齐国的聘请,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年迈的父母。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孝道的推崇,以及对于家庭责任的重视。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
澹台灭明以其君子的气质和公正无私的品质而受到赞誉。尽管孔子最初对他的才能有所怀疑,但最终认可了他的为人。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对于外表与内在品质之间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于公正无私的推崇。
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为人笃孝而有法正。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
高柴虽然身材矮小,面貌丑陋,但他的孝行和正直得到了孔子的认可。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内在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于外表的忽视。
宓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仕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
宓不齐以其才智和仁爱而受到百姓的尊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对于政治家的期望,以及对于仁政的推崇。
南宫韬,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以兄子妻之。
南宫韬以其智慧和清正廉洁的品质而受到孔子的赞赏。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个人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于家庭关系的尊重。
公析哀,齐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
公析哀以其坚守原则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受到孔子的赞赏。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个人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于忠诚和正直的推崇。
曾点,曾参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之下。
曾点以其对礼教的重视和对孔子思想的传承而受到赞誉。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礼教的重视,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尊重。
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
漆雕开以其对《尚书》的深入研究和对仕途的不屑而受到孔子的赞赏。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志向的尊重。
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渠参乘,使孔子为次乘。游过市,孔子耻之。
颜刻以忠诚和正直著称,他在孔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敢于直言。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忠诚和正直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公正的渴望。
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
梁鳣在面临家庭困境时,听从商瞿的建议,最终迎来了家庭的幸福。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家庭和谐和人生智慧的推崇。
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
琴牢在面临个人情感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时,选择了遵守道德规范。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规范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这些古文内容通过对于孔子及其弟子的描述,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对于个人品德、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期望。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