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六-原文
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博王友文入觐,召之也。
己卯,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成,内外并献马,而魏博进绢四万匹为驵价。
壬午,以冬设禁军,幸兴安鞠场,召文武百官宴。
幸开化,大阅军实。
十一月丁亥朔,幸广王第作乐。
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威殿。
庚戌,幸左龙虎军,宴群臣。
甲寅,幸右龙虎军,宴群臣。
戊戌,诏曰:‘自朔至今,暴风未息,谅惟不德,致此咎征。皇天动威,罔敢不惧。宜遍命祈祷,副朕意焉。’差官分往祠所止风。
己亥,日南至,帝被衮冕御朝元殿,列细仗,奏乐于庭,群臣称贺。
帝畋于伊水。
乙巳,诏曰:‘关防者,所以识异服、察异言也。况下天未息,兵民多奸,改形易衣,觇我戎事。比者有谍皆以诈败,而未尝罪所过地,叛将逃卒窃其妻孥而影附使者,亦未尝诘其所经。今海内未同,而缓法弛禁,非所以息奸诈、止奔亡也。应在京诸司,不得擅给公验。如有出外须执凭由者,其司门过所,先须经中书门下点检,宜委宰臣赵光逢专判出给,俾由显重,冀绝奸源。仍下两京、河阳及六军诸卫、御史台,各加钤辖。公私行李,复不得带挟家口向西。其襄、邓、鄜、延等道,并同处分。’以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充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潞州副招讨使韩勍为副,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先锋使。
时镇州王熔、定州王处直叛,结连晋人,故遣将讨之。
‘《五代会要》’:十一月十四日,司天奏:‘月蚀,不宜用兵。’时王景仁方总大军北伐,追之不及。
至五年正月二日,果为后唐庄宗大败于柏乡。
十二月辛酉,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威殿。
亲阅禁军,命格斗于教马亭。
己巳,诏曰:‘滑、宋、辉、亳等州,水涝败伤,人户愁叹,朕为民父母,良用痛心。其令本州分等级赈贷,所在长吏监临周给,务令存济。’
壬辰,赈贷东都畿内,如宋、滑制。
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帝素服避殿,百官守司以恭天事,明复而止。
制曰:‘两汉以来,日食地震,百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盖欲周知时病,尽达物情,用缉国章,以奉天诫。朕每思逆耳,罔忌触鳞,将洽政经,庶开言路。况兹谪见,当有咎征。其在列辟群臣,危言正谏,极万邦之利害,致六合之殷昌。毗予一人,永建皇极。’
二日,日旁有祲气,向背若环耳。
崇政使敬翔望之曰:‘兵可忧矣!’帝为之旰食。
是日,果为晋军及镇、定之师所败,都将十余人被擒,余众奔溃。
庚寅,制曰:‘扈氏不恭,固难去战,鬼方未服,尚或劳师。其蚁聚余妖,狐鸣丑类,弃天常而拒命,据地险以偷生,言事讨除,将期戡定。问罪止诛于元恶,挺灾可悯于遗黎,每念伤痍,良深愧叹。应天兵所至之地,宜令将帅节级严戒军伍,不得焚烧庐舍,开发丘垄,毁废农桑,驱掠士女。使其背叛之俗,知予吊伐之心。’
又制曰:‘戎机方切,国用未殷,养兵须藉于赋租,税粟尚烦于力役。所在长吏,不得因缘征发,自务贪求,苟有故违,必行重典。立法垂制,详刑定科,传之无穷,守而勿失。中书门下所奏新定格式律令,已颁下中外,各委所在长吏,切务遵行。尽革烦苛,皆除枉滥,用副哀矜之旨,无违钦恤之言。’
诏征陕州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至京,见于崇勋殿。
帝指授方略,依前充北面都招讨使,恩赉甚厚,使督军进发。
‘《五代会要》’:二月,晋师侵魏州,杨师厚帅师援邢州,晋人还师。
二月丙辰朔,帝御文明殿,群臣入阁。
以蔡州顺化军指挥使王存俨权知军州事。
蔡人久习叛逆,刺史张慎思又裒敛无状,帝追慎思至京,而久未命代。
右厢指挥使刘行琮乘虚作乱,因纵火驱拥,为渡淮计。
存俨诛行琮而抚遏其众,都将郑遵与其下奉存俨为主,而以众情驰奏。
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请,遂讨其乱。
兵至鄢陵,上闻之曰:‘诛行琮功也,然存俨方惧,若临之以兵,蔡必速飞矣!’遂驰使还军,而擢授存俨,蔡人安之。
壬戌,诏曰:‘东京旧邦,久不巡幸,宜以今月九日幸东京,扈从文武官委中书门下量闲剧处分。’
宰臣上言曰:‘龙兴天府,久望法驾,但陛下始康愈,未宜涉寒,愿少留清跸。’从之。
‘《五代会要》’: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宜令食万钱之半。’
甲子,幸曜村民舍阅农事。
庚午,幸白马坡。
诏金吾大将军、待制官各奏事。
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呈虔州刺史卢延昌笺表。
虔州本支郡也,兵甚锐,自得韶州益强大,升为百胜军使。
始洪州之陷,卢光稠愿收复使府,立功自效,上因兼授江西观察留后。
光稠卒,复命延昌领州事,方伯亦颇慰荐。
杨渭遣人伪署爵秩,延昌佯受官牒,礼遣其使,因湖南自表其事曰:‘郡小寇迫,欲缓其奸谋,且开导贡路,非敢贰也。’以其伪制来自陈,上览奏曰:‘我方有北事,不可不甚加抚恤。’
寻兼授镇南将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命使慰劳。
‘《九国志》’:卢延昌归命于吴,伪乞命于梁。
三月辛卯,以久旱,令宰臣分祷灵迹。
翼日,大澍雨。
丙申,幸甘水亭,召宰臣、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已下八人扈从,宴乐甚欢。
戊戌,幸右龙虎军,召文武官四品已上宴于新殿。
甲辰,幸左龙虎军新殿,宴文武官四品已上。
四月丁卯,幸龙虎门,召宰臣、学士、金吾上将军、大将军侍宴广化寺。
壬申,契丹遣使来贡。
丁丑,幸宣威殿,宴文武官四品已上及军使、蕃客。
己卯,又幸左龙军,宴群臣。
诏曰:邠、岐未灭,关、陇多虞,宜择亲贤,总兹戎任。
应关西同、雍、华、鄜、延、夏等六道兵马,并委冀王收掌指挥。
凡有抽差,先申西面都招讨使,仍别奏闻,庶合机权,以宁边鄙。
五月甲申朔,帝被冕旒御朝元殿视朝,仗卫如式。
制:改开平五年为乾化元年,大赦天下。
诏方伯州牧,近未加恩者,并迁爵秩。
复大赉军旅,普宴于宣威殿,赐帛各有差。
制: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渤海郡王。
诸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高季昌赐一子八品正员官,贺德伦赐一子九品正员官。
癸巳,观稼于伊水,登建春门,幸会节坊张宗奭私第,临亭皋视物色,赏赐甚厚。
诏左银台门,朝参诸司使库使已下,不得带从人入城,亲王许一二人执条床手简,余悉止门外,阑入者抵律。
阍守不禁,与所犯同。
先时,门通内无门籍,且多勋戚,车骑众者,尤不敢呵察。
至是有以客星凌犯上言者,遂令止隔。
清海军节度使、守侍中、兼中书令刘隐薨,辍朝三日,百僚诣阁门奉慰。
六月乙卯,命北面都招讨使、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出屯邢、洺。
丁巳,镇、定钞我汤阴。
诏曰:常山背义,易水效尤,诱其蕃戎,动我边鄙,南侵相、魏,东出邢、洺。
是用遣将徂征,为人除害,但初颁赦令,不欲食言,宥而伐之,谅非获已。
况闻谋始,不自帅臣,致此厉阶,并由奸佞。
密通人使,潜结沙陀,既惧罪诛,乃生离叛。
今虽行讨伐,已举师徒,亦开诏谕之门,不阻归降之路。
矧又王熔、处直未曾削爵除名,若翻然改图,不远而复,必仍旧贯,当保前功。
如有率众向明,拔州效顺,亦行殊赏,冀徇来情,免令受弊于疲民,用示维新于污俗。
宜令行营都招讨使及陈晖军前,准此敕文,散加招谕,将安众惧,特举明恩。
镇州只罪李宏规一人,其余一切不问。
诏修天宫佛寺。
又,湖南奏:潭州僧法思、桂州僧归真并乞赐紫衣。
从之。
七月,帝不豫,稍厌秋暑。
自辛丑幸会节坊张宗奭私第,宰臣视事于归仁亭子,崇政使、内诸司及翰林院并止于河南令廨署,至甲辰,复归大内。
八月庚申,幸保宁殿,阅天兴控鹤兵事,军使将校各有赐。
癸亥,老人星见。
戊辰,幸故上阳宫,至于榆林观稼。
丙子,阅四蕃将军、屯卫兵士于天津桥,南至龙门广化寺。
戊寅,幸兴安鞠场大教阅,帝自指麾,无不踊抃,坐作进退,声振宫掖。
右神武统军丁审衢对御,以红帛囊剑拟乘舆物,帝曰:‘宿将也。’睜恕之,以刘重霸代其任。
九月辛巳朔,帝御文明殿,群臣入阁,刑法待制官各奏事。
己丑,宴群臣于兴安殿。
庚子,亲御六师,次于河阳。
甲辰,至于卫州。
乙巳,至于宜沟,幸民刘达墅。
丙午,至相州,赏左亲骑指挥使张仙、右云骑指挥使宋铎,尝身先陷阵,各赐帛。
十月辛亥朔,驻跸于相州,宰臣洎文武从官并诣行宫起居。
户部郎中孔昌序赍留都百官冬朔起居表至自西京,诸道节度使、刺史、诸籓府留后,各以冬朔起居表来上。
制以郢王友圭充控鹤指挥使,诸军都虞候阎宝为御营使。
有司以立冬太庙荐享上言,诏丞相杜晓赴西都摄祭行事。
癸丑,阅武于州闉之南楼。
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以部下马瘦,并腰斩于军门。
甲寅,将以其夕幸魏县,命阁门使李郁报宰臣,兼敕内外。
是夜,车驾发轫于都署。
乙卯,次洹水。
丙辰,至魏县。
先锋将黄文靖伏诛。
己未,帝御朝元门,以回鹘、吐蕃二大国首领入觐故也。
癸亥,令诸军指挥使及四蕃将军赐食于行宫之外庑。
戊辰,幸邑西之白龙潭以观鱼焉。
既而渔人获巨鱼以献,帝命放之中流,从臣以帝有仁恻之心,皆相顾欣然。
是日,名其潭曰万岁潭。
丙子,帝御城东教场阅兵,诸军都指挥、北面招讨使、太尉杨师厚总领铁马步甲十万,广亘十数里陈焉。
士卒之雄锐,部队之严肃,旌旗之杂遝,戈甲之照耀,屹若山岳,势动天地,帝甚悦焉。
即令丞相洎文武从臣列侍赐食,逮晚方归。
十一月辛巳朔,上驻跸魏县,从官自丞相而下并诣行宫起居,留都文武百官及诸道节度使、防御使、刺史、诸籓府留后,各奉表起居。
壬午,帝以边事稍息,宣命还京师。《通鉴》:帝以夹寨、柏乡屡失利,故力疾北巡,思一雪其耻,意郁郁,多躁忿,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众心益惧。
既而晋、赵兵不出。十一月壬午,帝南还。车驾发自行阙,夕次洹水县。
癸未,至内黄县。甲申,至黎阳县。乙酉,命从官丞相而下宴于行次。
丁亥,次卫州。戊子晨,次新乡,夕止获嘉。己丑,次武陟。庚寅,次温县。
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当军都指挥使高万金统领兵士,今月五日收盐州,伪刺史高行存泥首来降。丞相及文武百官各上表称贺。
辛卯,次孟州,命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光禄卿李翼各赍香、祝版,告祭于孟津之望祠。
留都文武官左仆射杨涉洎孟州守李周彝等皆匍匐东郊迎拜,其文武官并令先还。
壬辰,诘旦离孟州,晚至都。宣宰臣各赴望祠祷雨。
故事,皆以两省无功职事为之,帝忧民重农,尤以足食足兵为念,爰自御极,每愆阳积阴,多命丞相躬其事。
辛丑,大雨雪,宰臣及文武师长各奉表贺焉。
十二月,诏以时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各诣望祠祈祷。
癸酉,腊假,诏诸王与河南尹、左右金吾、六统军等较猎于近苑。
命大理卿王鄯使于安南,左散骑常侍吴蔼使于朗州,皆以旌节官诰锡之也。
又命将作少监姜宏道为朗州旌节官使副。
《五代会要》:旧制,巡抚、黜陟、册命、吊赠、入蕃等使,选朝臣为之,其宣慰、加官、送旌节,即以中官为之,今以三品送旌节,新例也。
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领军于邠州界蒿子谷韦家寨,杀戮宁、庆两州贼军约二千余人,并生擒都头指挥使及夺马器甲等事。
其入奏军将使宣召赴内殿赐对,以银器彩物锡之,宰臣及文武官各奉表贺。
是月,魏博节度上言,于泾县北戮杀镇州王熔兵士七千余人,夺马二千余匹,戈甲未知其数,并擒都将以下四十余人。
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琢画宫衣五百副。
广州贡犀象奇珍及金银等,其估数千万。
安南两使留后曲美,《通鉴》:十二月戊午,以静海、曲美为节度使。
进筒中蕉五百匹,龙脑、郁金各五瓶,他海货等有差。
又进南蛮通好金器六物、银器十二并乾陁绫花繓枨越毛等杂织奇巧者各三十件。
福建进户部所支榷课葛三万五千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六-译文
开平四年十月乙亥日,东京的博王友文进京觐见,是被召见的。己卯日,因为新修的天骥院落成,内外官员都献上了马,而魏博进献了四万匹绢作为马匹的代价。壬午日,冬天设立禁军,皇帝幸临兴安鞠场,召集文武百官宴会。皇帝又前往开化,大规模检阅军备。
十一月丁亥朔日,皇帝幸临广王宅邸,享受音乐。辛卯日,在宣威殿宴请文武四品以上的官员。庚戌日,皇帝幸临左龙虎军,宴请群臣。甲寅日,皇帝幸临右龙虎军,宴请群臣。戊戌日,皇帝下诏说:‘从初一到现在,暴风不止,我想是因为自己的不德,才招致这样的灾祸。皇天发怒,我们怎么敢不敬畏。应该普遍命令祈祷,以符合我的意愿。’派遣官员分往各处祭祀神灵以止风。己亥日,冬至,皇帝身着礼服在朝元殿接受朝拜,排列着细仗,在庭院奏乐,群臣祝贺。皇帝在伊水打猎。乙巳日,皇帝下诏说:‘关防是用来识别异服、察看异言的。何况天灾未息,兵民中有很多奸细,改变形貌更换衣服,窥探我们的军事行动。最近有间谍都因为欺诈而失败,但从未追究过他们经过的地方,叛将逃兵偷走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却假装是使者,也从未查问过他们经过的地方。现在天下还未统一,而法律松弛,禁令不严,这不是用来停止奸诈、阻止逃亡的办法。应在京的各司,不得擅自给予公验。如果有外出必须持有凭证的,其司门过所,必须先经过中书门下点检,应该委托宰相赵光逢专门负责出给,以便显赫重要,希望杜绝奸源。同时下令两京、河阳以及六军诸卫、御史台,各自加强管理。公私行李,不得携带家眷向西。其襄、邓、鄜、延等道,都按照这个办法处理。’任命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潞州副招讨使韩勍为副使,相州刺史李思安为先锋使。当时镇州王熔、定州王处直叛乱,联合晋人,因此派遣将领讨伐他们。《五代会要》记载:十一月十四日,司天奏报:‘月食,不宜用兵。’当时王景仁正率领大军北伐,来不及追赶。到五年正月二日,果然在后唐庄宗柏乡大败。
十二月辛酉日,皇帝在宣威殿宴请文武四品以上的官员。亲自检阅禁军,命令在教马亭进行格斗。己巳日,皇帝下诏说:‘滑、宋、辉、亳等州,因水灾受损,百姓愁叹,我是他们的父母,非常痛心。命令本州分等级赈贷,所在的长官监督给予,务必使百姓得到救济。’壬辰日,赈贷东都畿内,按照宋、滑的办法处理。
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发生日食,皇帝身着素服避殿,百官守司以恭天事,等到天明才停止。皇帝下制说:‘两汉以来,日食地震,百官各自上封事,指陈得失。这是想要全面了解时代的弊病,充分传达民情,用来整顿国法,以奉天诫。我常常思考逆耳之言,不敢触怒龙鳞,想要使政治经纬,希望开辟言路。何况这次灾异,应当有咎征。在位的各位大臣,应该直言正谏,极尽万邦的利害,达到六合的昌盛。辅佐我一人,永远建立皇极。’第二天,日旁有祲气,像环耳一样。崇政使敬翔看到后说:‘兵事可忧了!’皇帝因此停止了进食。这一天,果然被晋军以及镇、定之师所败,都将十余人被擒,其余部队溃败。庚寅日,皇帝下制说:‘扈氏不恭,难以避免战争,鬼方未服,还需要劳师。那些聚集的余党,像狐狸一样鸣叫的丑类,放弃天常而抗拒命令,占据险地以苟且偷生,言事讨除,将期戡定。问罪只诛杀首恶,救灾可以怜悯遗民,每念及此,深感愧疚。应天兵所到之地,宜令将帅节级严戒军伍,不得焚烧庐舍,开发丘垄,毁废农桑,驱掠士女。使其背叛之俗,知道我吊伐之心。’又下制说:‘军事紧急,国用未足,养兵需要依靠赋税,税粟还繁重于力役。所在的长官,不得借机征发,自己谋求私利,如有违犯,必行重典。立法垂制,详刑定科,传之无穷,守而勿失。中书门下所奏新定格式律令,已经颁下中外,各委所在长官,务必遵行。尽革烦苛,皆除枉滥,用副哀矜之旨,无违钦恤之言。’诏令陕州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进京,在崇勋殿接见。皇帝指授方略,依前充任北面都招讨使,给予厚重的赏赐,让他督军进发。《五代会要》记载:二月,晋军侵犯魏州,杨师厚率领军队援助邢州,晋军撤退。
二月丙辰朔日,皇帝在文明殿接受朝拜,群臣进入阁中。任命蔡州顺化军指挥使王存俨暂时代理军州事务。蔡人久习叛逆,刺史张慎思又敛财无度,皇帝将张慎思召回京,但长期未任命继任者。右厢指挥使刘行琮乘虚作乱,趁机纵火驱赶民众,打算渡过淮河。王存俨诛杀了刘行琮,安抚了民众,都将郑遵和他的部下推举王存俨为主,并且迅速上报。当时东京留守博王友文没有事先请示,就出兵平定了叛乱。军队到达鄢陵,皇帝听说后说:‘诛杀刘行琮是功绩,但王存俨正感到恐惧,如果派兵前去,蔡地一定会迅速崩溃!’于是派人迅速召回军队,并提拔王存俨,蔡地百姓因此安定。壬戌日,皇帝下诏说:‘东京是旧都,很久没有巡视了,应该在本月九日巡视东京,随从的文武官员由中书门下根据事务的轻重进行安排。’宰相上奏说:‘龙兴天府,长久以来盼望皇帝的车驾,但陛下刚刚康复,不宜涉寒,希望稍微停留一下。’皇帝同意了。《五代会要》记载:二月,皇帝下敕:‘吃别人食物的人,要关心别人的事情,何况丞相尊位,参与决定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没有餐钱,我非常惭愧。应该让他享受万钱之半。’甲子日,皇帝幸临曜村民舍,检阅农事。庚午日,皇帝幸临白马坡。下诏金吾大将军、待制官各自奏事。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进呈虔州刺史卢延昌的奏章。虔州原本是支郡,兵力很强大,自从得到韶州后更加壮大,升为百胜军使。起初洪州陷落,卢光稠愿意收复使府,立功自效,皇帝因此任命他为江西观察留后。卢光稠去世后,皇帝命令卢延昌领州事,地方官员也对他颇为推荐。杨渭派人伪署爵秩,卢延昌假装接受官牒,礼遇遣返使者,因此湖南自行上报其事说:“郡小寇迫,想要延缓其奸谋,并且开通贡路,不敢有二心。”因为他伪制的命令来自陈州,皇帝看到奏章后说:“我正有北边的事情,不可不加以抚恤。”不久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节度使观察留后,派遣使者慰劳。《九国志》记载:卢延昌归顺于吴,伪称请求于梁。
三月辛卯,因为长时间干旱,命令宰相分头祈祷神迹。第二天,下了大雨。丙申,皇帝前往甘水亭,召集宰相、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等八人随行,宴会欢乐。戊戌,皇帝前往右龙虎军,在新殿宴请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
甲辰,皇帝前往左龙虎军的新殿,宴请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
四月丁卯,皇帝前往龙虎门,召集宰相、学士、金吾上将军、大将军在广化寺宴请。
壬申,契丹派使者来进贡。丁丑,皇帝前往宣威殿,宴请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军使和外国客人。己卯,皇帝又前往左龙军,宴请群臣。皇帝下诏说:‘邠、岐两地尚未平定,关、陇地区多有忧虑,应选择亲信贤能的人,总领军事。应关西的同、雍、华、鄜、延、夏等六道兵马,都委托冀王收掌指挥。凡有抽调,先向西面都招讨使申报,并另外上奏,以便合乎机宜,以安宁边疆。’
五月甲申朔,皇帝戴着冕旒在朝元殿上朝,仪仗卫队如常。皇帝下令:将开平五年改为乾化元年,大赦天下。皇帝下诏,对近期未受恩赐的地方长官,都提升爵位和官职。再次大赏军队,在宣威殿举行宴会,赐予不同的布匹。皇帝下令: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渤海郡王。各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予一个儿子六品正员官,高季昌赐予一个儿子八品正员官,贺德伦赐予一个儿子九品正员官。癸巳,皇帝在伊水边观察农作,登上建春门,前往会节坊张宗奭的私宅,在亭皋观赏风景,赏赐非常丰厚。皇帝下令,左银台门,朝参诸司使库使以下官员,不得携带随从人员入城,亲王只允许一两人携带条床手简,其余都禁止入城,违者依法惩处。守门人不加禁止,与所犯者同罪。之前,门通内没有门籍,而且很多勋贵,车马众多的人,尤其不敢呵斥查问。到这时,有人因客星侵犯上奏,于是下令禁止隔阂。
清海军节度使、守侍中、兼中书令刘隐去世,皇帝停止上朝三天,百官前往阁门慰问。
六月乙卯,任命北面都招讨使、镇国军节度使杨师厚出兵驻扎邢、洺。丁巳,镇、定二州攻打我方的汤阴。皇帝下诏说:‘常山背叛道义,易水效仿,引诱他们的蕃戎,扰动我边疆,南侵相、魏,东出邢、洺。因此派遣将领征讨,为人除害,但刚刚颁布赦令,不想失信,宽恕后再讨伐,实在是不得已。何况听说谋反的起始,不是出自帅臣,导致这个严峻的局势,都是由奸佞所致。秘密通使人使,暗中结交沙陀,既害怕被诛杀,就生出离叛之心。现在虽然进行讨伐,已经出动军队,但也打开了诏令劝降的大门,不阻挡归降的道路。况且王熔、处直未曾削除爵位和名字,如果他们能改过自新,不远万里来归,一定会保持原来的地位,当保持他们之前的功绩。如果有人率领众人归顺光明,攻城效忠,也会给予特殊的奖赏,希望他们顺应来意,避免让疲弱的百姓受到损害,以此来显示对污俗的革新。应令行营都招讨使及陈晖军前,按照这个敕令,广泛进行招抚,安抚众人,特别展示明恩。镇州只处罚李宏规一人,其余一切不予追究。’皇帝下令修建天宫佛寺。又,湖南上奏:‘潭州僧人法思、桂州僧人归真都请求赐予紫衣。’皇帝同意了。
七月,皇帝身体不适,稍微感到秋天的炎热。从辛丑日皇帝前往会节坊张宗奭的私宅,宰相在归仁亭子处理事务,崇政使、内诸司及翰林院都住在河南令廨署,到甲辰日,又回到大内。
八月庚申,皇帝前往保宁殿,审查天兴控鹤兵的事务,军使和将校都有所赏赐。癸亥,出现了老人星。戊辰,皇帝前往故上阳宫,直到榆林观稼。丙子,在天津桥审查四蕃将军、屯卫兵士,南至龙门广化寺。戊寅,皇帝前往兴安鞠场大阅兵,皇帝亲自指挥,士兵们无不欢欣鼓舞,坐立行走,声音震动宫掖。右神武统军丁审衢面对皇帝,用红布袋装剑模仿皇帝的物品,皇帝说:‘他是老将。宽容他,让刘重霸接替他的职务。
九月辛巳朔,皇帝在文明殿,群臣进入内阁,刑法待制官各自上奏事务。己丑,在兴安殿宴请群臣。庚子,皇帝亲自巡视六师,驻扎在河阳。甲辰,到达卫州。乙巳,到达宜沟,皇帝前往民刘达的别墅。丙午,到达相州,奖赏左亲骑指挥使张仙、右云骑指挥使宋铎,因为他们曾经身先士卒,各自赐予布匹。
十月辛亥朔,皇帝驻扎在相州,宰相及文武从官都到行宫请安。户部郎中孔昌序带着留都百官冬朔请安表从西京回来,各道节度使、刺史、各藩府留后,各自带着冬朔请安表来上。皇帝下令:郢王友圭充任控鹤指挥使,诸军都虞候阎宝为御营使。有关部门因为立冬太庙献祭上奏,皇帝下诏让丞相杜晓前往西都代为祭祀。癸丑,在州闉之南楼进行阅武。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因为部下马瘦,都在军门前被腰斩。甲寅,当天晚上皇帝将前往魏县,命令阁门使李郁通知宰相,并下令内外。
这一夜,皇帝从都署出发。乙卯,驻扎在洹水。丙辰,到达魏县。先锋将黄文靖被处死。己未,皇帝在朝元门上朝,因为回鹘、吐蕃两大国首领入朝觐见。癸亥,命令各军指挥使及四蕃将军在行宫外庑赐食。戊辰,皇帝前往邑西的白龙潭观鱼。不久,渔民用大鱼献上,皇帝下令将它放回河中,随从人员因为皇帝有仁慈之心,都相互看着,感到高兴。这一天,将这个潭命名为万岁潭。丙子,皇帝在城东教场阅兵,诸军都指挥、北面招讨使、太尉杨师厚总领铁马步甲十万,绵延数十里布阵。士兵们的勇猛,部队的严肃,旗帜的繁杂,武器装备的耀眼,如同山岳,气势震撼天地,皇帝非常高兴。随即命令丞相及文武从臣列队侍立,赐予食物,直到傍晚才返回。
十一月辛巳朔,皇帝驻跸于魏县,官员们从丞相以下都到行宫来与皇帝同住,留下都城的文武百官以及各道的节度使、防御使、刺史、各藩府的留后,各自呈上表章表示敬意。
壬午这一天,因为边疆事务稍微有所缓解,皇帝宣布命令返回京城。《通鉴》记载:皇帝因为夹寨、柏乡多次失利,所以急忙北巡,想要洗刷耻辱,心情郁闷,常常情绪激动,功臣老将往往因为小过失被杀,大家心里更加恐惧。之后晋、赵两地的军队没有出战。十一月壬午,皇帝向南返回。皇帝亲自出发,车驾从宫阙出发,晚上停留在洹水县。
癸未这一天,到达内黄县。甲申这一天,到达黎阳县。乙酉这一天,命令从丞相以下的官员在行宫举行宴会。丁亥这一天,停留在卫州。戊子早晨,停留在新乡,晚上在获嘉县停留。己丑这一天,停留在武陟。庚寅这一天,停留在温县。
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上报,都指挥使高万金率领士兵,本月五日收复了盐州,伪刺史高行存投降。丞相和文武百官都上表庆贺。辛卯这一天,停留在孟州,命令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光禄卿李翼各自携带香、祝版,在孟津的望祠进行祭祀。留在都城的文武官员左仆射杨涉以及孟州的守将李周彝等都在东郊跪拜迎接,其他文武官员也都让他们先返回。
壬辰这一天,清晨离开孟州,晚上到达都城。命令宰臣们各自前往望祠祈雨。按照旧例,都是由没有功绩的官员来执行这些事情,皇帝担心民生,尤其重视粮食和兵力的充足,自从即位以来,每当出现久旱不雨,皇帝都命令丞相亲自处理。
辛丑这一天,下起了大雨雪,宰臣和文武官员们都上表庆贺。
十二月,皇帝下诏因为时令的雪稍微晚了些,命令丞相和三省官员各自到望祠祈雨。癸酉这一天,腊假期间,皇帝下诏让诸王和河南尹、左右金吾、六统军等在附近的园林进行狩猎。命令大理卿王鄯出使安南,左散骑常侍吴蔼出使朗州,都赐予了旌节和官诰。又命令将作少监姜宏道作为朗州旌节官使副。
《五代会要》记载:旧制中,巡抚、黜陟、册命、吊赠、入蕃等使,都是由朝臣担任,而宣慰、加官、送旌节则由宦官担任,现在用三品官员送旌节,这是新的规定。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上报,在邠州界蒿子谷韦家寨,领军杀了宁、庆两州的贼军约两千余人,并生擒了都头指挥使以及夺回了马匹和武器。
这些将领被召见内殿赐予对谈,并赐予银器和彩物,宰臣和文武官员都上表庆贺。这个月,魏博节度使上报,在泾县北杀了镇州王熔的士兵七千余人,夺马两千余匹,不知道夺回了多少戈甲,并擒获了都将以下四十余人。两浙进献了二万斤大方茶,五百副琢画宫衣。广州进贡了犀牛、象牙等奇珍异宝以及金银等,其价值数千万。
安南两使留后曲美,《通鉴》记载:十二月戊午,任命静海、曲美为节度使。进献了五百匹筒中蕉,龙脑、郁金各五瓶,以及其他海货等。又进献了南蛮通好金器六件、银器十二件以及乾陁绫花绡绡越毛等杂织的奇巧物品各三十件。福建进献了户部支出的葛布三万五千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六-注解
开平四年:开平四年是后梁太祖朱温的年号,即公元909年。
东京:东京指的是当时的首都,即今天的开封市。
博王友文:博王友文是后梁的一位宗室王公。
觐:觐见,指朝见皇帝。
天骥院:天骥院是古代专门负责马匹养殖和训练的机构。
禁军:禁军是古代皇帝直属的精锐军队。
兴安鞠场:古代的鞠场,即足球场。
广王第:广王第指的是广王的府邸。
宣威殿:古代宫殿或殿堂的名称。
左龙虎军:左龙虎军是古代的禁军之一,负责宫廷的安全。
右龙虎军:古代军队的名称。
暴风:暴风指的是强烈的风暴。
日南至:日南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衮冕:衮冕是古代皇帝的礼服。
朝元殿:朝元殿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宫殿。
细仗:细仗是指皇帝出巡时随行的仪仗队。
关防:关防是指古代的边防或关卡。
谍:谍是指间谍。
公验:公验是指官方出具的证明文件。
宁国军:宁国军是古代的一个军事编制。
王景仁:王景仁是后梁的一位将领。
潞州:潞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韩勍:韩勍是后梁的一位将领。
相州:古代地名,指相州。
李思安:李思安是后梁的一位将领。
镇州:镇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定州:定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晋人:晋人指的是后晋的军队。
柏乡:柏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司天:司天是古代负责天文观测和历法的官职。
月蚀:月蚀是指月亮被地球遮挡的现象。
日食:日食是指太阳被月亮遮挡的现象。
祲气:祲气是指不祥的云气。
崇政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事务。
戎机:戎机指的是军事行动。
国用:国用指的是国家的财政开支。
赋租:赋租是指古代的田赋和租税。
力役:力役是指古代的徭役。
陕州:陕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杨师厚:人名,此处指杨师厚。
邢州:邢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魏州:魏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蔡州:蔡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顺化军:顺化军是古代的一个军事编制。
王存俨:王存俨是后梁的一位官员。
刘行琮:刘行琮是后梁的一位将领。
淮:淮是指淮河,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
蔡人:蔡人指的是蔡州的居民。
龙兴天府:龙兴天府是指东京,因为这里是后梁的龙兴之地。
清跸:清跸是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
万钱:万钱是指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
韶州:韶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洪州:洪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卢光稠:卢光稠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将领。
江西观察留后:江西观察留后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江西地区的行政事务。
杨渭:杨渭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将领。
湖南:湖南是指古代的湖南地区。
吴:吴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即吴国。
辛卯: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之一,代表农历三月的第一天。
宰臣:古代官职,指宰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灵迹:指神迹或圣迹,即被认为具有神圣意义的迹象。
翼日:指第二天。
大澍雨:澍雨,指适时的好雨;大澍雨即大范围的及时雨。
丙申: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之一,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幸:古代帝王或贵族到某地巡视或访问。
甘水亭:古代的一处名胜或亭台。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指翰林院中的学士,负责起草文书。
尚书侍郎: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孔续:人名,此处指尚书侍郎孔续。
扈从:随从,指跟随帝王或贵族出行的人。
宴乐:宴会和娱乐活动。
文武官:指文职和武职的官员。
四品已上:指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官员。
龙虎门:古代宫殿或军事要地。
金吾上将军:古代官职,金吾卫的高级将领。
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的称呼。
广化寺:古代的寺庙名称。
契丹: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与宋朝有频繁的交往。
邠、岐:古代地名,指邠州和岐州。
关、陇:古代地名,指关中和陇右地区。
戎任:军事职责。
冀王:古代王爵,此处指冀王。
西面都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西部边疆的军事征讨。
机权:机密权力。
边鄙:边疆地区。
开平五年: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平五年。
乾化元年: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元年。
大赦天下:宣布全国大赦,免除罪犯的刑罚。
方伯州牧: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呼。
迁爵秩:提升官职和爵位。
大赉军旅:大量赏赐军队。
延州节度使:延州,地名;节度使,古代官名。
渤海郡王:古代王爵,此处指渤海郡王高万兴。
钱镠: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
张宗奭:人名,此处指张宗奭。
马殷:五代时期南汉国的开国君主。
王审知:五代时期闽国的开国君主。
刘隐:五代时期南汉国的君主。
高季昌:人名,此处指高季昌。
贺德伦:人名,此处指贺德伦。
伊水:古代河流名称。
建春门:古代城门名称。
会节坊:古代坊区的名称。
张宗奭私第:张宗奭的私人住宅。
亭皋:古代地名,指亭皋地区。
左银台门:古代宫殿的宫门。
朝参:朝见皇帝。
诸司使库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库藏的官员。
亲王:古代王爵,指皇族中的亲王。
条床手简:古代的一种文书。
阑入:非法进入。
阍守:守门人。
车骑:古代的车辆和骑兵。
呵察:呵斥和检查。
客星:指不寻常出现的星星,古人认为客星的出现是吉凶的预兆。
凌犯:侵犯,此处指客星侵犯上位。
北面都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征讨。
镇国军节度使:古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称呼。
邢、洺:古代地名,指邢州和洺州。
汤阴:古代地名,指汤阴县。
常山:古代地名,指常山县。
易水:古代河流名称。
相、魏:古代地名,指相州和魏州。
王熔:人名,此处指王熔。
处直:人名,此处指处直。
沙陀: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离叛:叛逃。
行营都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行营的军事征讨。
陈晖:人名,此处指陈晖。
矧:连词,表示进一步说明。
李宏规:人名,此处指李宏规。
天宫佛寺:古代的寺庙名称。
潭州:古代地名,指潭州。
桂州:古代地名,指桂州。
法思:人名,此处指法思。
归真:人名,此处指归真。
紫衣:古代僧侣的服饰,表示高僧的地位。
帝不豫:皇帝身体不适。
归仁亭子:古代亭台名称。
内诸司:宫廷内部各部门。
翰林院:古代宫廷学术机构。
河南令廨署:古代官署名称。
保宁殿:古代宫殿名称。
天兴控鹤兵:古代宫廷禁卫军。
老人星:古代认为老人星的出现是吉兆。
上阳宫:古代宫殿名称。
榆林观稼:古代地名,指榆林地区。
天津桥:古代桥梁名称。
四蕃将军:古代边疆地区的将军。
屯卫兵士:驻防边疆的士兵。
右神武统军:古代官职,神武军的高级将领。
丁审衢:人名,此处指丁审衢。
刘重霸:人名,此处指刘重霸。
六师:古代军队的编制,指六个师。
河阳:古代地名,指河阳县。
卫州:卫州,地名。
宜沟:古代地名,指宜沟县。
刘达墅:人名,此处指刘达墅。
左亲骑指挥使:古代官职,指挥左亲骑的将领。
右云骑指挥使:古代官职,指挥右云骑的将领。
州闉:古代城门。
左龙骧都教练使:古代官职,负责左龙骧军的教练。
魏博马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魏博马军的将领。
何令稠:人名,此处指何令稠。
陈令勋:人名,此处指陈令勋。
腰斩: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从腰部斩断。
魏县:古代地名,指魏县。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都署:古代官署名称。
洹水:古代河流名称。
先锋将:军队中的先锋将领。
回鹘: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吐蕃:古代西藏地区的一个民族。
白龙潭:古代地名,指白龙潭。
万岁潭:皇帝命名的新潭名。
城东教场:古代的军事训练场所。
铁马步甲:古代军队的编制,指铁甲骑兵和步兵。
丞相:丞相,古代官名,指宰相,是皇帝的重要助手。
阁门使:古代官职,负责宫门事务的官员。
十一月辛巳朔:辛巳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表示农历十一月初一。朔,指月初的第一天。
上驻跸魏县:上,指皇帝;驻跸,指皇帝临时居住的地方,即行宫。魏县,地名,指皇帝临时居住的魏县。
从官:从官,指皇帝身边的官员。
起居:起居,指皇帝的生活起居。
留都文武百官:留都,指皇帝不在京师时,留在京城的官员。
诸道节度使:诸道,指全国各个行政区划;节度使,古代官名,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防御使:防御使,古代官名,负责边防事务。
刺史:刺史,古代官名,负责一个州的行政。
诸籓府留后:诸籓府,指地方上的藩镇;留后,指地方官员不在任时,留任的官员。
边事稍息:边事,指边疆事务;稍息,指边境暂时安定。
宣命还京师:宣命,指皇帝的命令;京师,指京城。
夹寨、柏乡:夹寨、柏乡,地名,指曾经发生战事的地方。
力疾北巡:力疾,指勉力疾行;北巡,指皇帝前往北方巡视。
雪其耻:雪,指洗刷;耻,指耻辱。
功臣宿将:功臣,指对国家有功的人;宿将,指经验丰富的将领。
晋、赵兵不出:晋、赵,指古代的晋国和赵国,此处可能指代敌军。
车驾发自行阙:车驾,指皇帝的车队;行阙,指皇帝临时居住的地方。
夕次洹水县:夕次,指在傍晚到达;洹水县,地名。
内黄县:内黄县,地名。
黎阳县:黎阳县,地名。
命从官丞相而下宴于行次:命,指皇帝下令;从官,指皇帝身边的官员;丞相而下,指从丞相开始以下的官员。
新乡:新乡,地名。
获嘉:获嘉,地名。
武陟:武陟,地名。
温县:温县,地名。
高万兴:高万兴,人名。
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古代官名,负责军队的指挥。
收盐州:收盐州,指攻占盐州。
伪刺史:伪,指假扮的;刺史,古代官名。
高行存:高行存,人名。
赍香、祝版:赍,指携带;香、祝版,指祭祀用的香和祝词。
孟津之望祠:孟津,地名;望祠,指祭祀的地方。
东郊迎拜:东郊,指城东郊外;迎拜,指迎接并跪拜。
宣宰臣:宣,指宣布;宰臣,指宰相。
望祠祷雨:望祠,指祭祀的地方;祷雨,指祈求降雨。
愆阳积阴:愆阳,指天气反常;积阴,指连绵阴雨。
躬其事:躬,指亲自;其事,指事情。
宰臣及文武师长:宰臣,指宰相;文武师长,指文官和武官的长官。
大雨雪:大雨雪,指下大雨和雪。
诏:诏,指皇帝的命令。
两省:两省,指中书省和门下省,是古代的中央行政机构。
河南尹:河南尹,古代官名,负责河南地区的行政。
左右金吾:左右金吾,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的安全。
六统军:六统军,古代官名,负责军事。
安南:安南,古代对越南的称呼。
朗州:朗州,地名。
旌节官诰锡之:旌节,指使臣的节杖;官诰,指官职的任命书;锡,指赐予。
将作少监:将作少监,古代官名,负责宫室、宗庙、土木等工程。
邠州界:邠州,地名;界,指边界。
蒿子谷韦家寨:蒿子谷,地名;韦家寨,地名。
宁、庆两州:宁、庆两州,指宁夏和庆阳两个州。
都头指挥使:都头,古代官名,负责军队的指挥;指挥使,古代官名,负责军队的指挥。
镇州王熔:镇州,地名;王熔,人名。
两浙:两浙,指浙江地区的两个州。
大方茶:大方茶,指优质的茶叶。
琢画宫衣:琢画,指雕刻和绘画;宫衣,指宫廷的服饰。
犀象奇珍:犀,指犀牛角;象,指象牙;奇珍,指珍贵的物品。
估数千万:估,指估计;数千万,指数量巨大。
筒中蕉:筒中蕉,指用竹筒装着的香蕉。
龙脑、郁金:龙脑,指龙脑香;郁金,指郁金香,一种香料。
海货:海货,指海产品。
南蛮通好: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通好,指友好交往。
金器六物:金器,指金制的器物;物,指物品。
银器十二:银器,指银制的器物;十二,指数量为十二。
乾陁绫花繓枨越毛:乾陁绫,指一种丝绸;花繓,指绣花;枨越,指一种布料;越毛,指一种毛料。
杂织奇巧者:杂织,指各种织法;奇巧,指精巧。
榷课:榷,指征税;课,指税收。
葛:葛,一种植物,其纤维可用来制作布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六-评注
十一月辛巳朔,上驻跸魏县,从官自丞相而下并诣行宫起居,留都文武百官及诸道节度使、防御使、刺史、诸籓府留后,各奉表起居。
此句描绘了皇帝在魏县停留,官员们纷纷前往行宫请安,展现了当时朝廷的礼仪制度和官员的忠诚。‘上驻跸’中的‘跸’字,指皇帝的车驾,体现了皇帝的尊贵地位。‘从官自丞相而下’则表明了官员的等级分明,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其地位尤为显赫。
壬午,帝以边事稍息,宣命还京师。《通鉴》:帝以夹寨、柏乡屡失利,故力疾北巡,思一雪其耻,意郁郁,多躁忿,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众心益惧。
此句反映了皇帝因边境战事失利而情绪低落,甚至因愤怒而诛杀功臣宿将,使得众人心生恐惧。‘力疾北巡’表现了皇帝急于解决问题的决心,但‘意郁郁’、‘多躁忿’则揭示了皇帝内心的焦虑和愤怒。‘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被诛’反映了皇帝对待功臣的严厉态度,也暗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既而晋、赵兵不出。十一月壬午,帝南还。车驾发自行阙,夕次洹水县。癸未,至内黄县。甲申,至黎阳县。乙酉,命从官丞相而下宴于行次。
此段描述了皇帝返回京师的行程,以及途中举行的宴会。‘既而’表示时间的推移,‘晋、赵兵不出’则说明边境战事暂时得到缓解。‘车驾发自行阙’中的‘行阙’指皇帝的行宫,‘夕次’、‘至’等词语则展现了皇帝行程的紧凑。
丁亥,次卫州。戊子晨,次新乡,夕止获嘉。己丑,次武陟。庚寅,次温县。
此句继续描述皇帝的行程,‘次’字表示停留,‘卫州’、‘新乡’、‘获嘉’、‘武陟’、‘温县’等地点的提及,展现了皇帝行程的路线。
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当军都指挥使高万金统领兵士,今月五日收盐州,伪刺史高行存泥首来降。丞相及文武百官各上表称贺。
此句记载了延州节度使高万兴的战功,以及朝廷的庆贺。‘收盐州’、‘伪刺史高行存泥首来降’等词语,展现了战争胜利的喜悦和朝廷的庆祝。
辛卯,次孟州,命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光禄卿李翼各赍香、祝版,告祭于孟津之望祠。
此句描述了皇帝在孟州停留,并举行祭祀活动。‘赍香’、‘祝版’等词语,体现了古代的祭祀仪式和朝廷的礼仪。
留都文武官左仆射杨涉洎孟州守李周彝等皆匍匐东郊迎拜,其文武官并令先还。
此句描绘了官员们在东郊迎拜的场景,‘匍匐’一词表现了官员们的虔诚和尊敬。‘令先还’则说明皇帝对官员们的关心。
壬辰,诘旦离孟州,晚至都。宣宰臣各赴望祠祷雨。
此句描述了皇帝离开孟州,回到京城,并宣召宰臣前往望祠祈祷降雨。‘宣宰臣’、‘望祠祷雨’等词语,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朝廷的重视。
故事,皆以两省无功职事为之,帝忧民重农,尤以足食足兵为念,爰自御极,每愆阳积阴,多命丞相躬其事。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农业和军事的重视,‘两省无功职事’、‘足食足兵’等词语,揭示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和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辛丑,大雨雪,宰臣及文武师长各奉表贺焉。
此句描述了皇帝在位期间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宰臣和文武师长对皇帝的祝贺。‘大雨雪’、‘宰臣及文武师长各奉表贺’等词语,展现了朝廷的团结和对皇帝的尊敬。
十二月,诏以时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各诣望祠祈祷。
此句说明了皇帝在十二月时对雪情的关注,并下令丞相及三省官前往望祠祈祷。‘时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各诣望祠祈祷’等词语,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朝廷的重视。
癸酉,腊假,诏诸王与河南尹、左右金吾、六统军等较猎于近苑。
此句描述了腊假期间,皇帝下令诸王与官员们一同在近苑狩猎。‘腊假’、‘较猎’等词语,展现了古代的节日习俗和朝廷的娱乐活动。
命大理卿王鄯使于安南,左散骑常侍吴蔼使于朗州,皆以旌节官诰锡之也。
此句说明了皇帝派遣官员出使安南和朗州,并赐予他们旌节官诰。‘使于’、‘旌节官诰’等词语,展现了朝廷的外交活动和官员的使命。
又命将作少监姜宏道为朗州旌节官使副。
此句描述了皇帝再次派遣官员出使朗州,并任命姜宏道为使副。‘命’、‘使副’等词语,体现了朝廷对外交事务的重视。
《五代会要》:旧制,巡抚、黜陟、册命、吊赠、入蕃等使,选朝臣为之,其宣慰、加官、送旌节,即以中官为之,今以三品送旌节,新例也。
此句引用了《五代会要》的内容,说明了古代的官制和外交制度。‘旧制’、‘新例’等词语,反映了朝廷制度的变迁。
延州节度使高万兴奏,领军于邠州界蒿子谷韦家寨,杀戮宁、庆两州贼军约二千余人,并生擒都头指挥使及夺马器甲等事。
此句记载了延州节度使高万兴的战功,‘领军’、‘杀戮’、‘生擒’等词语,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举。
其入奏军将使宣召赴内殿赐对,以银器彩物锡之,宰臣及文武官各奉表贺。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高万兴的赏赐和朝廷的庆贺。‘入奏’、‘赐对’等词语,展现了皇帝对功臣的重视和对朝廷的团结。
是月,魏博节度上言,于泾县北戮杀镇州王熔兵士七千余人,夺马二千余匹,戈甲未知其数,并擒都将以下四十余人。
此句记载了魏博节度使的战功,‘戮杀’、‘夺马’、‘擒都将’等词语,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举。
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琢画宫衣五百副。
此句描述了两浙地区向朝廷进贡的茶叶和宫衣,‘进’、‘琢画’等词语,展现了朝廷的奢华和贡品的珍贵。
广州贡犀象奇珍及金银等,其估数千万。
此句描述了广州地区向朝廷进贡的奇珍异宝,‘贡’、‘估数千万’等词语,展现了朝廷的财富和贡品的珍贵。
安南两使留后曲美,《通鉴》:十二月戊午,以静海、曲美为节度使。
此句记载了安南地区的使节和节度使的任命,‘留后’、‘节度使’等词语,展现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又进筒中蕉五百匹,龙脑、郁金各五瓶,他海货等有差。
此句描述了安南地区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进’、‘筒中蕉’、‘龙脑’、‘郁金’等词语,展现了贡品的丰富和朝廷的奢华。
又进南蛮通好金器六物、银器十二并乾陁绫花繓枨越毛等杂织奇巧者各三十件。
此句描述了南蛮地区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进’、‘南蛮通好’、‘杂织奇巧’等词语,展现了贡品的多样和朝廷的奢华。
福建进户部所支榷课葛三万五千匹。
此句描述了福建地区向朝廷进贡的物品,‘进’、‘榷课葛’等词语,展现了贡品的丰富和朝廷的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