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原文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初名从。

以中涓从太祖,性端愿,未尝离左右。

及太祖镇汴,树置戎伍,始得马五百匹,即以师古为偏将,援陈破蔡,累有战功。

及硃珍以罪诛,遂用师古为都指挥使。

乃渡淮,饷军于庐寿,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沿淮转战,所至克捷。

寻代硃友裕领军,攻下徐州,斩时溥首以献。

遂移军伐兗州,入中都,寨于梁山,败于硃瑄之众,袭至垒下;又破硃瑾于清河。

从讨汶阳,与硃瑄、硃瑾及晋将史俨兒战于故乐亭,大捷而回。

乾宁四年正月,复统诸军伐郓,拔之,擒其帅硃瑄以献,始表为天平军节度留后,寻授徐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司徒。

乾宁四年八月,与葛从周分统大军,渡淮以伐杨行密。

十一月,师古寨于清口,寨地卑下,《玉堂闲话》云:庞从会军五万于清口,所屯之地,盖兵书谓之绝地,人不见肩,行一舍方至夷坦之处。

或请迁移,弗听。

俄有告淮人决上流者,曰:‘水至矣。’师古怒其惑众,斩之。

‘《九国志·侯赞传》’:时兵起仓卒,加以阴寒,士皆饮冰餐雪而行。

甫及梁营,则竖戈植足,斗志未决。

硃瑾与瓚率五十骑潜济淮,入自垒北,舞槊而驰,嚣声雷沸,梁兵皆殒眩不能举,遂斩庞从,大将继之,死者大半。

须臾,我军在淖中,莫能战,而吴人袭焉,故及于败,师古没于阵。

霍存,洺州曲周县人。

性骁勇,善骑射,在黄巢中已为将领。

唐中和四年,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时存与葛从周、张归霸皆自巢军来降,太祖宥而纳之。

其后破王夏寨,击殷铁林,并在战中。

寻佐硃珍取滑台,攻淄州,取博昌,皆预战立功。

时蔡贼张晊在汴北,存以三千人夕犯其营,破之。

用本部骑兵败秦贤军,杀五千人,连破四寨,尽得其辎重。

从讨卢瑭、张晊,殪万余人,存功居多。

我军之围濮州也,有贼升眺楼大诟。

太祖怒甚,召存射之,矢一发而尸陨其下,赏赉甚厚。

复佐硃珍擒石璠,破魏师,败徐戎。

又佐庞师古至吕梁,败时溥二千余众,以是累迁官。

初,王师渡淮乏食,不甚利,惟存军战有功,淮贼乃引退。

太祖之讨宿州也,葛从周以水坏其垣,丁会以师乘其墉,存战垒外,败其军,宿人乃降。

明年,佐郴王友裕击时溥于砀山,破之,获蕃将石君和等五十人。

‘《欧阳史》’:存代李唐宾攻时溥,溥败砀山,存获其将石君和等五十人。

梁攻宿州,葛从周引水浸之,丁会与存战城下,遂下之。

是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入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

曹州刺史郭绍宾之来归也,存以师援之,遂代其任。

始,硃友裕以大军伐郓,临其壁,既而师陷围中,以急来告,存领二百骑驰赴击退之。

太祖喜,拔为诸军都指挥使。

景福二年春,太祖亲至曹州,留骑军数千,令存将之,且曰:‘有急则倍道兼行以赴之。’

俄闻硃瑾领兵二万入援彭门,存乃领骑军驰赴之,与徐、兗之众合战于石佛山下,大败之,存亦中流矢而卒,时人称其忠勇。

初,硃珍、李唐宾之殁,庞师古代珍,存代唐宾,战伐功绩,多与师古同。

始遥领韶州牧,又改贺州,后用为权知曹州刺史,官至检校右仆射。

及太祖登极,屡有征讨,因起猛士之叹。

一日,幸讲武台阅兵,谓诸将曰:‘霍存在,朕安有此劳苦耶!诸君其思之。’

他日语又如是,累赠官至太保。

子彦威,后唐明宗朝为青州节度使。

符道昭,淮西人。

性强敏,有武略,秦宗权用为心膂,使监督诸军,后为骑将。

尤能布阵,勇闻于时。

然刚而无操,善迎人意,一见若尽肺腑,必爱其才,而道昭之心腹飏矣。

秦宗权之将败也,有薛潜者,支擘队伍,道昭谓所私曰:‘蔡弱矣。’乃归潜。

潜欲败,复奔洋州依葛佐。

佐攻兴元军不利,复奔于岐。

宋文通爱之,养为己子,名继远,遂易其宗。

及得军职,悉超侪伍。

后为巴州刺史,又奏为陇州防御使兼中军都指挥使。

太祖迎奉昭宗,驻军于岐下,道昭频领骑士敢斗战,屡为王师所败,遂来降。

太祖素闻其名,待之甚厚。

昭宗反正,奏授秦州节度使、同平章事,遣兵援送,不克而还。

先是,李周彝弃鄜州自投归国,署为元帅府行军左司马,宠冠霸府。

及道昭至,以为右司马,使与周彝同领寇彦卿、南大丰、阎宝已下大军伐沧州。

及太祖幸魏州,讨牙军,中军前有魏博将山河营指挥使左行迁,闻府中有变,引军还屯历亭,自称留后,从乱者数万人。

道昭佐周彝与彦卿已下大破之,杀四万余人,擒左行迁,斩之。

有史仁遇亦聚徒数万据高唐,又破之,擒仁遇以献。

乘胜取澶、博二州,平之,复杀万余人。

道昭性勇果,多率先犯阵,屡有摧失,而周彝、彦卿犄角继进,连以捷告;护兵者上功不实,皆以道昭为首。

太祖阴知之,俱不议赏。

及沧州之围也,不用骑士,令道昭牧马于唐阳。

太祖受禅后,委兵柄,与康怀英等攻潞州,以‘蚰蜓堑’缭之,飞鸟不度。

既逾岁,晋人援至,王师大败,道昭为晋军所杀。

徐怀玉,本名琮,亳州焦夷县人。

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

唐中和末,从 至大梁。

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

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奏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文德初,同诸军解河阳之围,复从破徐、宿。

乾宁中,奏加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

破朱瑾于金乡南,擒宗江以献,表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乾宁四年,庞师古失利于清口,怀玉独完军以退。

光化初,转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俄奏授沂州刺史。

顷之,王师范以青州叛,屡出兵侵轶,怀玉击退之。

天复四年,转齐州防御使,加检校司空,从大军迎驾于岐下。

归署华州观察留后。

一年,复领所部兵戍雍州,寻召赴河中,补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

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

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开平元年,授曹州刺史,加检校司徒。

明年,除晋州刺史。

其秋,晋军大至,已乘其墉,怀玉选亲兵五十余人,拥杀下城。

晋军既退,出家财以赏战士。

岁中,晋军又至,怀玉领兵败之于洪洞。

三年,制授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练兵缮壁,人颇安之,加检校太傅。

乾化二年,庶人友珪既篡立,河中朱友谦拒命,遣兵袭鄜州,怀玉无备,寻为河中所掳,囚于公馆。

及友珪遣康怀英率师围河中,友谦虑怀玉有变,遂害之。

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

郭言,太原人也。

家于南阳新野,少以力穑养亲,乡里称之。

唐广明中,黄巢拥众西犯秦、雍,言为巢党所执。

后从太祖赴汴,初为骑军,继有战功,后擢为裨校。

言性刚直,有权略,勤于戎事,或以家财分给将士之贫者,由是颇得士心。

屡将兵与蔡寇战于浚郊,每以少击众,出必胜归。

太祖嘉其勇果,谓宾佐曰:‘言乃吾之虎侯也。’

时宗权支党数十万,太祖兵不过数十旅,每恨其寡,与之不敌。

一日,命言董数千人,越河、洛,趋陕、虢,招召丁壮,以实部伍。

言夏往冬旋,得锐士万余,遂迁步军都将。

自是随太祖掩袭察寇,斩获掠夺,不可胜纪。

宗权以兹败北,太祖尽收其地。

因命言将兵导达贡奉,以安邮传,自汴、郑迄于潼关,去奸恤弱,甚得其所。

光启中,唐天子以太祖兵威日振,命兼扬州节度使。

太祖遣幕吏李璠领兵赴维扬以制置为名,时言为李璠前锋,深入淮甸,破盱眙而还。

梁祖东伐徐、郓,言将偏师,略地千里;频逢寇敌,言出奇决战,所向皆捷,大挫东人之锐。

太祖录其绩,以‘排阵斩斫’之号委之,寻表为宿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于时徐、宿兵锋日夕相接,控扼侦逻,以言为首。

景福初,时溥大举来攻宿州,言勇于野战,喜逢大敌,自引锐兵击溥,杀伤甚众,徐戎乃退。

言为流矢所中,一夕而卒。

李唐宾,陕州陕县人也。

中和四年二月,尚让之寇繁台也,唐宾与李谠、霍存并为巢将,与太祖之军战于尉氏门外。

三月,太祖破瓦子寨,唐宾与王虔裕来降。

时黄巢壁于陈郊,乃命唐宾摩其西闉焚焉。

王满之师,王夏之阵,唐宾悉在战中。

后与朱珍趣淄州,所向摧敌。

及取滑平蔡,前后破郓、淮、徐之众,功与朱珍略等,而骁勇绝伦,善用矛,未尝不率先陷阵。

其善于治军行师之道,亦与珍齐名。

珍之擒石璠也,唐宾亦沿淮与郭言犄角下盱眙,其后渡河破黎阳、李固等镇,攻澶州,下内黄,败魏师,未尝不与珍同。

暨攻蔡之役,珍自西南破其外垣,唐宾亦堙壕坎墉,摧其东北隅。

及伐徐取丰,时溥军于吴康,珍亟遇之,未能却,唐宾引本军击败之,珍遂大胜。

每兴师必与珍偕用,故往无不利,然而刚中用壮,遂为珍所害,以谋叛闻。

太祖闻之,痛惜累日。

及诛朱珍后,令其妻孥至军收葬,而加吊祭焉。

王虔裕,琅琊临沂人也,家于楚丘。

少有胆勇,多力善射,以弋猎为事。

唐乾符中,诸葛爽聚徒于青、棣间,攻剽郡县,虔裕依其众。

及爽归顺,乃以虔裕及其众隶于宣武军。

太祖镇汴,四郊多事,始议选将征讨,首以虔裕绾骑兵,恒为前锋。

及太祖击巢、蔡于陈州,虔裕连拔数寨,擒获万计。

巢孽既遁,虔裕蹑其迹,追至万胜戍,贼众饥乏,短兵才接而溃。

太祖以其劳,表授义州刺史。

蔡人日纵侵掠,陈、郑、许、亳之郊频年大战,虔裕掩袭攻拒,凡百余阵,剿戮生擒,不知纪极。

秦宗贤寇汴南鄙,太祖令虔裕逆击于尉氏,不利而还。

太祖怒,命削职,拘于别部。

逾年,邢州孟迁请降。

未几,晋人伐邢,孟迁遣使来乞师,太祖先遣虔裕选勇士百余人径往赴之,伺夜突入邢州。

明日,循堞树立旗帜,晋人不测,乃退。

数月,复来围邢,时太祖大军方讨兖、郓,未及救授。

邢人困而携贰,迁乃絷虔裕送于太原,寻为所害。

刘康乂,寿州安丰县人也。

以农桑为业,唐乾符中,关东群盗并起,江、淮间偏罹其苦,因为巢党所掠。

康乂沉默有膂力,善用矛槊,然不乐为暴。

中和三年,从太祖赴镇,委以心腹,康乂枕戈擐甲,夷险无惮。

其后累典亲军,袭巢破蔡,斩获尤多,累以战功迁元从都将。

从太祖连年攻讨徐、兗、郓,所向多捷,尤善于营垒,充诸军壕寨使。

及太祖尽下三镇,议其功,奏加检校右仆射,兼领军卫,寻迁密州刺史,政甚简静。

时王师范叛据青州,乞师于淮夷,淮人遂攻密州。

密兵素少,执锐者不满千夫,而淮贼逾万,康乂率老弱守陴,自别领少壮,日与接战于密之四郊,俘擒千计。

贼知密州虚弱,援兵未至,昼夜急攻,遂陷,康乂出为贼所害。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

祖秀,父庆宗,俱不仕。以彦章贵,秀赠左散骑常侍,庆宗赠右武卫将军。

彦章少从军,隶太祖帐下,以骁勇闻。

稍迁军职,累典禁兵。

从太祖征讨,所至有功,常持铁枪冲坚陷阵。

开平二年十月,自开封府押牙、左亲从指挥使授左龙骧军使。

三年,转左监门卫上将军,依前左龙骧军使。

乾化元年,改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依前左监门卫上将军。

二年,庶人友珪篡位,加检校司徒。

三年正月,授濮州刺史、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依前左先锋马军使。

未几,改先锋步军都指挥使。

四年,为澶州刺史,进封开国伯。

五年三月,朝廷议割魏州为两镇,虑魏人不从,遣彦章率精骑五百屯鄴城,驻于金波亭,以备非常。

是月二十九日夜,魏军作乱,首攻彦章于馆舍,彦章南奔。

七月,晋人攻陷澶州,彦章举家陷没。

《通鉴》云:晋人夜袭澶州,陷之。

刺史王彦章在刘鄩营,晋人获其妻子。

晋王迁其家于晋阳,待之甚厚,遣细人间行诱之,彦章即斩其使以绝之。

后数年,其家被害。

九月,授汝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依前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改郑州防御使。

三年十二月,授西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傅,依前郑州防御使。

顷之,授行营诸军左厢马军都指挥使。

五年五月,迁许州两使留后,军职如故。

六年正月,正授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充散指挥都头都军使,进封开国侯。

未几,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七年正月,移领滑州。

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

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

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彻北城,拆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

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

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

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

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军来援,彦章及退。

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

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

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

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

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

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是岁秋九月,朝廷闻晋人将自兗州路出师,末帝急遣彦章领保銮骑士数千于东路守捉。

且以郓州为敌人所据,因图进取,令张汉杰为监军。

一日,彦章渡汶,以略郓境,至递坊镇,为晋人所袭,彦章退保中都。

十月四日,晋王以大军至,彦章以众拒战,兵败,为晋将夏鲁奇所擒。

鲁奇尝事太祖,与彦章素善,及彦章败,识其语音,曰:‘此王铁枪也。’挥槊刺之,彦章重伤,马踣,遂就擒。

晋王见彦章,谓之曰:‘尔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未?’又问:‘我素闻尔善将,何不保守兗州?此邑素无城垒,何以自固?’

彦章对曰:‘大事已去,非臣智力所及。’

晋王恻然,亲赐药以封其创。

晋王素闻其勇悍,欲全活之,令中使慰抚,以诱其意。

彦章曰:‘比是匹夫,本朝擢居方面,与皇帝十五年抗衡;今日兵败力穷,死有常分,皇帝纵垂矜宥,何面目见人!岂有为臣为将,朝事梁而暮事晋乎!得死,幸矣!’

晋王又谓李嗣源曰:‘尔宜亲往谕之,庶可全活。’

时彦章以重伤不能兴,嗣源至卧内以见之,谓嗣源曰:‘汝非邈佶烈乎?’邈佶烈,盖嗣源小字也。

彦章素轻嗣源,故以小字呼之。

既而晋王命肩舆随军至任城,彦章以所伤痛楚,坚乞迟留,遂遇害,时年六十一。

彦章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

尝谓人曰:‘李亚子斗鸡小兒,何足畏!’

初,晋王闻彦章授招讨使,自魏州急赴河上,以备冲突,至则德胜南城已为所拔。

晋王尝曰:‘此人可畏,当避其锋。’

一日,晋王领兵迫潘张寨,大军隔河,未能赴援,彦章援枪登船,叱舟人解缆,招讨使贺瑰止之,不可。

晋王闻彦章至,抽军而退,其骁勇如此。

及晋高祖迁都夷门,嘉彦章之忠款,诏赠太师,搜访子孙录用。

‘五代史补’:王彦章之应募也,同时有数百人,而彦章营求为长。

众皆怒曰:‘彦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辈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

彦章闻之,乃对主将指数百人曰:‘我天与壮气,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长耳。汝等咄咄,得非胜负将分之际耶!且大凡健兒开口便言死,死则未暇,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

众初以为戏,既而彦章果然,众皆失色,无敢效之者。

太祖闻之,以为神人,遽擢用之。

贺德伦,其先河西部落人也。

父怀庆,隶滑州军为小校。

德伦少为滑之牙将。

太祖领四镇,德伦以本军从,继立军功,累历刺史留后,迁平卢军节度使。

及魏博杨师厚卒,朝廷以德伦代其任。

贞明元年三月二十九日夜,魏军作乱,执德伦,囚于别馆,尽杀其部众,为乱首张彦所迫,遣使归款于太原。

晋王自黄泽岭东下,至临清,德伦遣从事司空颋密启晋王,诉以张彦凌辱之事。

晋王至永济,斩彦等八人,然后入于魏,德伦即以符印上晋王。

‘通鉴’:晋王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

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见推,诚非素怀。’

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德伦心腹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抚军!一旦生事,恐负大恩。’

王乃受之。

寻授云州节度使,行次河东,监军张承业留之不遣。

顷之,王檀以急兵袭太原,德伦部下多奔逸,承业惧其为变,遂诛德伦,并其部曲尽杀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译文

庞师古,是曹州南华人,原名从。他起初作为宦官跟随太祖,性格端正诚实,从未离开过太祖左右。等到太祖镇守汴州,建立军队,获得了五百匹马,便任命师古为偏将,支援陈州击败蔡州,累积了战功。朱珍因罪被诛杀后,师古被任命为都指挥使。随后渡过淮河,在庐寿给军队补给,攻打滁州,攻破天长,占领高邮,沿着淮河转战,所到之处都能取得胜利。不久后接替朱友裕领军,攻下徐州,斩杀时溥献上首级。然后移军攻打兖州,进入中都,驻扎在梁山,在朱瑄的军队下战败,被袭至营垒之下;又在清河击败了朱瑾。跟随讨伐汶阳,与朱瑄、朱瑾以及晋将史俨兒在故乐亭交战,大获全胜而回。乾宁四年正月,再次统领各军攻打郓州,攻克之,生擒其主帅朱瑄献上,开始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留后,不久后授予徐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司徒。

乾宁四年八月,与葛从周分统大军,渡过淮河攻打杨行密。十一月,师古在清口驻军,驻军地点地势低洼,《玉堂闲话》记载:庞师古在清口会合五万军队,驻扎的地方,兵书称之为绝地,人不能并肩站立,走一舍才能到达平坦的地方。有人建议迁移,但他不听。不久有人报告淮河水即将决口,师古怒斥其散布谣言,将其斩首。《九国志·侯赞传》记载:当时军队突然起事,加上天气阴冷,士兵们都喝冰水吃雪行走。刚到达梁营,就竖起武器,斗志未定。朱瑾与庞师古率领五十骑兵悄悄渡过淮河,从营垒北面进入,挥舞长矛奔驰,喧嚣声如雷鸣,梁兵都惊慌失措,无法举枪,于是斩杀了庞师古,大将随后跟进,死伤大半。不久,我军在泥潭中无法战斗,而吴人趁机袭击,因此战败,师古阵亡。

霍存,是洺州曲周县人。性格勇猛,擅长骑射,在黄巢起义时已经成为将领。唐中和四年,太祖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当时霍存与葛从周、张归霸都从黄巢军中投降,太祖宽恕并接纳了他们。此后攻破王夏寨,击退殷铁林,并在战斗中立功。不久辅佐朱珍攻取滑台,攻打淄州,占领博昌,都参与了战斗并立下战功。当时蔡贼张晊在汴州北面,霍存率领三千人夜袭其营,将其击败。用本部骑兵击败秦贤军,杀死五千人,连续攻破四座营寨,缴获了全部物资。跟随讨伐卢瑭、张晊,杀死一万多人,霍存功劳最大。我军围攻濮州时,有贼人登上瞭望楼大骂。太祖非常愤怒,召霍存射杀他,一箭射出,尸体坠落其下,赏赐非常丰厚。再次辅佐朱珍擒获石璠,击败魏师,打败徐戎。又辅佐庞师古至吕梁,击败时溥两千多人,因此多次升迁官职。起初,王师渡淮缺乏粮食,不是很顺利,只有霍存军队作战有功,淮贼才撤退。太祖讨伐宿州时,葛从周用水破坏其城墙,丁会趁势攻城,霍存在外围作战,击败其军,宿州人于是投降。第二年,辅佐郴王友裕在砀山击败时溥,俘获其将领石君和等五十人。《欧阳史》记载:霍存代替李唐宾攻打时溥,时溥在砀山战败,霍存俘获其将领石君和等五十人。梁军攻打宿州,葛从周引水浸泡,丁会与霍存城下交战,最终攻下宿州。这一年,又与晋军在马牢川交战,最初作为前锋,出去时作为后援,晋军不敢逼近,于是渡河袭击淇门,杀死三千多人。曹州刺史郭绍宾归附时,霍存率领军队支援他,于是取代了他的职位。起初,朱友裕率领大军攻打郓州,到达城下,不久军队陷入包围,紧急前来报告,霍存率领两百骑兵驰援击退了敌人。太祖很高兴,提拔他为诸军都指挥使。景福二年春天,太祖亲自到曹州,留下数千骑兵,命令霍存率领,并说:“有紧急情况就兼程前往。”不久听说朱瑾率领两万军队进入支援彭门,霍存率领骑兵驰援,与徐、兖之众在石佛山下交战,大败敌军,霍存也中箭身亡,当时人称其忠诚勇敢。

起初,朱珍、李唐宾去世后,庞师古接替朱珍,霍存接替李唐宾,战功很多与庞师古相同。最初被任命为韶州牧,后来改任贺州,后来被任命为代理曹州刺史,官至检校右仆射。等到太祖登基,多次征讨,因此感叹勇士的稀缺。有一天,太祖亲自到讲武台检阅军队,对诸将说:“霍存如果在,朕怎么会有这些劳苦呢!你们要好好思考。”他日又说同样的话,多次赠予官职至太保。

儿子庞彦威,在后唐明宗朝担任青州节度使。

符道昭,是淮西人。性格强健敏捷,有军事谋略,秦宗权任用他为心腹,让他监督各军,后来成为骑兵将领。尤其擅长布阵,勇猛在当时闻名。然而他刚愎自用,善于迎合人意,一见如故,必定喜欢他的才华,而符道昭的心腹因此暴露。秦宗权即将失败时,有薛潜的人,分割队伍,符道昭对心腹说:“蔡州已经弱了。”于是归附薛潜。薛潜想要失败,又逃到洋州依附葛佐。葛佐攻打兴元军不利,又逃到岐州。宋文通喜欢他,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取名继远,于是更改了宗族。等到得到军职,全部超越同辈。后来担任巴州刺史,又上奏为陇州防御使兼中军都指挥使。太祖迎接并辅佐昭宗,驻军岐州下,符道昭多次率领骑士勇敢作战,多次被王师击败,于是前来投降。太祖一直听说他的名字,对他非常优待。昭宗复位后,上奏授予秦州节度使、同平章事,派兵护送,未能成功而返回。在此之前,李周彝放弃鄜州自行归附国家,被任命为元帅府行军左司马,宠爱冠绝霸府。等到符道昭到来,被任命为右司马,让他与周彝一同统领寇彦卿、南大丰、阎宝等大军攻打沧州。等到太祖到魏州,讨伐牙军,中军前有魏博将山河营指挥使左行迁,听说府中发生变故,率领军队返回驻扎历亭,自称留后,跟随叛乱的人数以万计。符道昭辅佐周彝与彦卿等大破叛军,杀死四万多人,擒获左行迁,并将其斩首。有史仁遇也聚集数万徒众占据高唐,又将其击败,擒获史仁遇献上。乘胜攻取澶、博二州,平定之,又杀死万余人。符道昭性格勇猛果断,多次率先冲锋陷阵,多次有挫败,而周彝、彦卿夹击进攻,连续取得胜利;护兵者上报的功绩不实,都以符道昭为首。太祖暗中知道此事,都没有讨论赏赐。等到沧州被围困时,不使用骑兵,命令符道昭在唐阳牧马。太祖禅让后,委托军事,与康怀英等攻打潞州,用‘蚰蜓堑’包围,飞鸟都无法飞越。过了一年,晋军援军到来,王师大败,符道昭被晋军所杀。

徐怀玉,原名琮,是亳州焦夷县人。年轻时就以英勇自任,跟随太祖起兵。唐朝中和末年,跟随太祖到至大梁。光启初年,蔡寇驻扎在金堤驿,怀玉率领轻骑兵连续击败他们,因此被多次提拔为亲从副将,改任左长剑都虞候。又跟随太祖在板桥击败蔡贼,收复秦宗权的八寨,上奏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右散骑常侍。文德初年,与各路军队解救河阳之围,又跟随太祖击败徐、宿。乾宁年间,上奏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在金乡南击败朱瑾,生擒宗江献上,上表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乾宁四年,庞师古在清口战败,怀玉独自保全军队撤退。光化初年,转任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不久被任命为沂州刺史。不久后,王师范在青州叛变,多次出兵侵犯,怀玉击退了他们。天复四年,转任齐州防御使,加封检校司空,随大军到岐下迎接皇帝。返回后担任华州观察留后。一年后,再次领兵戍守雍州,不久被召回河中,补任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天祐三年,被任命为左羽林统军,转任右龙虎统军,率领六军士兵前往泽州。不久被晋军攻击,日夜冲击,挖地道进入,怀玉率领亲兵在隧道中迎击,晋军才撤退。开平元年,被任命为曹州刺史,加封检校司徒。第二年,被任命为晋州刺史。那年秋天,晋军大举进攻,已经攻上城墙,怀玉挑选了五十多名亲兵,冲下城墙杀敌。晋军撤退后,怀玉拿出家财奖赏战士。年中,晋军再次进攻,怀玉在洪洞击败了他们。三年,被任命为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训练军队,修缮城墙,人们都很安心,加封检校太傅。乾化二年,庶人友珪篡位后,河中的朱友谦反抗,派兵袭击鄜州,怀玉没有防备,不久被河中军俘虏,囚禁在官邸。及至友珪派康怀英率军围攻河中,友谦担心怀玉有变,于是杀害了他。怀玉才气刚勇,临阵从无退却,一生身中多处刀伤,有战将之名。

郭言,太原人。在南阳新野安家,年轻时就以耕种养家,乡里人都称赞他。唐朝广明年间,黄巢率众西犯秦、雍,郭言被黄巢的部下俘虏。后来跟随太祖到汴州,最初是骑兵,后来有战功,后被提拔为裨校。郭言性格刚直,有权谋,勤于军事,有时用家财分给贫穷的将士,因此很得士兵的心。多次率兵与蔡寇在浚郊作战,常常以少胜多,出兵必胜。太祖赞赏他的勇敢果断,对宾客说:“郭言是我的虎侯。”当时宗权的部下有数十万,太祖的兵力不过几十个旅,常常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与其抗衡。有一天,太祖命令郭言率领数千人,越过黄河、洛水,前往陕、虢,招募壮丁,充实军队。郭言夏天出发,冬天返回,招募到一万多名精锐士兵,于是被提升为步军都将。从此跟随太祖袭击蔡寇,斩杀掠夺,战功无数。宗权因此败北,太祖完全收复了他的地盘。因此命令郭言率兵引导贡品,以安定驿站,从汴州、郑州到潼关,去奸护弱,非常得人心。光启年间,唐天子看到太祖的兵威日益强大,任命他为扬州节度使。太祖派遣幕僚李璠领兵前往维扬,以制置为名,当时郭言是李璠的前锋,深入淮甸,攻破盱眙后返回。梁祖向东讨伐徐、郓,郭言率领偏师,攻占千里之地;频繁遇到敌军,郭言出奇兵决战,所向披靡,大大挫败了东人的锐气。太祖记录了他的功绩,授予他‘排阵斩斫’的称号,不久上表任命他为宿州刺史、检校右仆射。当时徐、宿两地的军队日夜交战,控制要地,侦察敌情,以郭言为首。景福初年,时溥大举进攻宿州,郭言勇于野战,喜欢遇到强敌,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攻击时溥,杀伤很多,徐军才撤退。郭言被流箭射中,一夜间去世。

李唐宾,陕州陕县人。中和四年二月,尚让的敌军攻占繁台,李唐宾与李谠、霍存一起成为巢将,在尉氏门外与太祖的军队作战。三月,太祖攻破瓦子寨,李唐宾与王虔裕前来投降。当时黄巢在陈郊筑垒,于是命令李唐宾烧毁其西边城门。王满之师,王夏之阵,李唐宾都参与了战斗。后来与朱珍前往淄州,所向披靡。在攻占滑平蔡后,前后击败郓、淮、徐的军队,功绩与朱珍相当,但勇猛超群,擅长使用矛,从未不是第一个冲入敌阵的人。他擅长治军行军之道,也与朱珍齐名。朱珍擒获石璠时,李唐宾也在淮河与郭言夹击盱眙,之后渡河攻破黎阳、李固等镇,攻打澶州,攻下内黄,击败魏军,从未不与朱珍并肩作战。等到攻打蔡州时,朱珍从西南攻破外城,李唐宾也在东北角挖掘壕沟,摧毁敌军。在攻打徐取丰时,时溥的军队驻扎在吴康,朱珍迅速遭遇他们,未能击退,李唐宾率领本军击败他们,朱珍于是大获全胜。每次出征必与朱珍同行,因此所向披靡,然而因为刚猛中带着狂傲,最终被朱珍所害,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太祖听到这个消息,痛惜了好几天。在诛杀朱珍后,太祖命令他的妻子和子女到军中收葬,并加以吊祭。

王虔裕,琅琊临沂人,在楚丘安家。年轻时就以胆识过人、力大善射著称,以打猎为生。唐朝乾符年间,诸葛爽在青、棣之间聚集徒众,攻掠郡县,王虔裕依附于他。等到诸葛爽归顺,就把王虔裕和他的部下编入宣武军。太祖镇守汴州,四郊多事,开始商议选拔将领征讨,首先任命王虔裕统领骑兵,经常作为前锋。等到太祖在陈州攻击黄巢、蔡贼,王虔裕连续攻占数座营寨,擒获无数敌人。黄巢的余孽逃走后,王虔裕追踪至万胜戍,敌军饥饿困乏,短兵相接就溃败了。太祖因为他的辛劳,上表任命他为义州刺史。蔡人经常侵扰掠夺,陈、郑、许、亳的郊外连年大战,王虔裕进行偷袭和防御,总共有一百多次战斗,斩杀和生擒的敌人不计其数。秦宗贤侵犯汴州南郊,太祖命令王虔裕在尉氏迎战,不利而返回。太祖生气,命令削去他的官职,将他拘禁在别的部队。过了一年,邢州孟迁请求投降。不久,晋人进攻邢州,孟迁派人前来请求援兵,太祖先派遣王虔裕挑选一百多名勇士直接前往,夜间突入邢州。第二天,沿着城墙树立旗帜,晋人无法判断,于是撤退。几个月后,晋人再次围攻邢州,当时太祖的大军正在讨伐兖、郓,来不及救援。邢州人被困而动摇,孟迁于是捆绑王虔裕送到太原,不久被杀害。

刘康乂,是寿州安丰县人。以农桑为业,唐乾符年间,关东群盗纷纷起事,江淮地区深受其害,因此被巢党所掠夺。刘康乂性格沉默寡言,有很强的体力,擅长使用矛槊,但不喜欢从事暴力行为。中和三年,跟随太祖前往镇守,被委以重任,刘康乂枕戈待旦,披甲上阵,无论是险境还是平地都不畏惧。之后多次担任亲军职务,攻破巢穴,击败蔡州,斩杀和俘虏敌人很多,凭借战功多次升迁至元从都将。跟随太祖多年攻打徐、兖、郓三州,所向披靡,尤其擅长构筑营垒,担任各军壕寨使。等到太祖完全平定三镇后,讨论他的功绩,上奏朝廷加封他为检校右仆射,兼领军卫,不久又升迁为密州刺史,治理政事非常简静。当时王师范叛乱占据青州,向淮夷求援,淮夷人于是攻打密州。密州兵力很少,手持锐器的士兵不到一千人,而淮贼却超过万人,刘康乂率领老弱士兵守城,自己则带领年轻力壮的士兵,每天在密州四郊与敌人交战,俘虏和擒获敌人上千人。贼人知道密州兵力虚弱,援兵未到,昼夜不停地猛攻,最终攻陷了密州,刘康乂出城后也被贼人所害。

王彦章,字贤明,是郓州寿张县人。他的祖父王秀,父亲王庆宗,都没有做官。因为王彦章显贵,王秀被追赠为左散骑常侍,王庆宗被追赠为右武卫将军。王彦章年轻时参军,在太祖麾下,以勇猛著称。逐渐升迁军职,多次担任禁兵。跟随太祖征战,所到之处都有功绩,经常手持铁枪冲锋陷阵。开平二年十月,从开封府押牙、左亲从指挥使升任左龙骧军使。三年,转任左监门卫上将军,依旧担任左龙骧军使。乾化元年,改任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依旧担任左监门卫上将军。二年,庶人朱友珪篡位,加封检校司徒。三年正月,授任濮州刺史、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依旧担任左先锋马军使。不久,改任先锋步军都指挥使。四年,担任澶州刺史,进封开国伯。五年三月,朝廷商议将魏州分为两镇,担心魏人不同意,派遣王彦章率领五百精骑驻扎在鄴城,驻扎在金波亭,以防备意外。这月二十九日夜,魏军叛乱,首先攻击王彦章的住处,王彦章向南逃奔。七月,晋人攻陷澶州,王彦章全家被俘。据《通鉴》记载:晋人夜袭澶州,攻陷了它。刺史王彦章在刘鄩的营中,晋人俘获了他的妻子和儿子。晋王将他们一家迁往晋阳,待遇很好,派间谍潜行诱降,王彦章立即斩杀使者以断绝诱惑。后来几年,他们一家被杀害。九月,授任汝州防御使、检校太保,依旧担任行营先锋步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改任郑州防御使。三年十二月,授任西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加封检校太傅,依旧担任郑州防御使。不久,授任行营诸军左厢马军都指挥使。五年五月,升迁为许州两使留后,军职不变。六年正月,正式授任许州匡国军节度使,担任散指挥都头都军使,进封开国侯。不久,授任北面行营副招讨使。七年正月,移任滑州。

三年四月三十日,晋军攻陷郓州,朝廷内外非常恐慌。五月,任命王彦章代替戴思远担任北面招讨使。受命那天,他匆忙准备前往滑台,于是从杨村寨乘船顺河而下,水陆并进,切断晋人德胜的浮桥,攻打南城,攻克了它。晋人于是放弃北城,集中兵力保卫杨刘。王彦章率领水军顺流而下,晋人完全撤出北城,拆毁房屋,用木材编成筏子,将步兵放在上面,与王彦章各自在河的一侧行动。每当遇到险滩水流汇集的地方,就在河中交战,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有时船只和筏子翻覆,等到杨刘,总共进行了百余次战斗。王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停,晋人全力防守,几乎被攻陷四次。六月,晋王亲自率军支援杨刘城,王彦章的军队重新挖掘壕沟,加固营垒,晋人无法攻入。晋王于是在建州东岸修筑营垒,以支援郓州。王彦章得知后,率军赶到,急攻敌人的栅栏,从早晨到中午,即将攻克城池,恰逢晋王率大军前来支援,王彦章和军队撤退。七月,晋王到达杨刘,王彦章的军队不利,于是罢免了王彦章的兵权,下诏令他返回朝廷,以段凝为招讨使。

在此之前,赵、张两族扰乱朝政。王彦章非常痛恨他们,性格又刚直,不能忍耐。等到被任命为招讨使后,他对亲近的人说:“等我立下功绩之后,回军的时候,一定要全部杀掉奸臣,以向天下人谢罪。”赵、张听说后,私下里互相说:“我们宁愿死在沙陀人的手中,也不应该被王彦章所杀。”于是他们齐心协力来陷害他。当时段凝通过贿赂结交,自求兵权,素来与王彦章不和,暗中破坏他的功绩,暗中拖延,以至于王师不利,最终罢免了王彦章而任用段凝。不到十天,国家因此灭亡了。

这年秋天九月,朝廷得知晋人将从兖州路出兵,末帝急忙派遣王彦章率领数千保銮骑士在东路守捉。因为郓州被敌人占据,于是计划进攻,任命张汉杰为监军。一天,王彦章渡过汶水,为了夺取郓州,到达递坊镇,被晋人偷袭,王彦章撤退,保卫中都。十月四日,晋王率领大军到达,王彦章率领士兵抵抗,战败,被晋将夏鲁奇俘虏。夏鲁奇曾经侍奉太祖,与王彦章关系很好,等到王彦章战败,认出他的声音,说:“这是王铁枪。”挥舞槊刺了他,王彦章重伤,马匹倒地,于是被俘。晋王见到王彦章,问他:“你经常把我当作小孩子看待,今天服输了没有?”又问:“我平时听说你善于用兵,为什么不保守兖州?这个城池素来没有城垒,你怎么能自保?”王彦章回答说:“大事已经失去,不是我的智力所能挽回的。”晋王感到同情,亲自赐药为他包扎伤口。晋王平时听说他勇猛,想保全他的性命,派使者安慰他,以诱使他投降。王彦章说:“以前我只是个普通人,本朝提拔我担任地方官,与皇帝对抗了十五年;今天兵败力竭,死是常理,皇帝即使宽恕我,我也没有脸面见人!岂有做臣子的做将领,早上事奉梁朝,晚上事奉晋朝的呢!能死,已经很幸运了!”晋王又对李嗣源说:“你应该亲自去劝说他,或许可以保全他的性命。”当时王彦章因为重伤不能起身,李嗣源来到他的卧室内见了他,对李嗣源说:“你不是邈佶烈吗?”邈佶烈,是李嗣源的小名。王彦章平时轻视李嗣源,所以用小名称呼他。后来晋王命令抬轿随军到任城,王彦章因为伤痛不能起身,坚持请求留下,于是遇害,时年六十一岁。

彦章性格忠诚勇敢,有很强的体力,面对敌人战斗时,不顾个人安危。他曾经对人说:‘李亚子是个斗鸡的小孩子,有什么可怕的!’最初,晋王听说彦章被任命为招讨使,就急忙从魏州赶到河上,准备应对冲突,但到达时德胜南城已经被攻占。晋王曾经说:‘这个人很可怕,应该避开他的锋芒。’有一天,晋王领兵逼近潘张寨,大军隔河相望,无法及时支援,彦章挥舞着枪登上船只,大声命令船夫解开缆绳,招讨使贺瑰阻止他,但他不同意。晋王听说彦章到了,就撤军退去,他的勇猛就是这样。等到晋高祖迁都到夷门,赞赏彦章的忠诚,下诏追赠他为太师,并搜寻他的子孙加以录用。《五代史补》记载:王彦章应征时,同时有数百人,而彦章请求担任首领。众人愤怒地说:‘彦章是谁,一下子从民间出来,就想在我们之上,这是不自量力啊!’彦章听到后,就对主将指着数百人说:‘我天生有壮气,自己觉得你们比不上我,所以请求担任首领。你们这样咄咄逼人,难道不是即将分出胜负的时候吗?而且一般来说,健壮的男子一开口就谈死,但死还没来得及考虑,我们先一起光着脚在满是荆棘的地方走几圈,你们能行吗?’众人最初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彦章真的这么做了,大家都感到害怕,没有人敢效仿。太祖听说后,认为他是神人,立刻提拔使用他。

贺德伦,他的祖先是河西部落的人。他的父亲贺怀庆,在滑州军中担任小校。德伦年轻时成为滑州的牙将。太祖领兵四镇,德伦带着自己的部队跟随,后来建立了军功,历任刺史留后,升任平卢军节度使。等到魏博的杨师厚去世后,朝廷让德伦接替他的职位。贞明元年三月二十九日夜晚,魏军发生叛乱,抓捕了德伦,将他囚禁在别馆,杀死了他的所有部下,叛乱的首领张彦逼迫他向太原投降。晋王从黄泽岭东下,到达临清,德伦派遣从事司空颋秘密向晋王报告,诉说张彦的侮辱之事。晋王到达永济后,斩杀了张彦等八人,然后进入魏地,德伦立即将符印献给晋王。《通鉴》记载:晋王进入魏地后,德伦献上符节,请求晋王兼任天雄军。晋王坚决推辞,说:‘我最近听说汴州的敌人逼近贵道,所以亲自带领军队,远道而来相救,又听说城中新遭受苦难,所以暂时进入城内安抚。明公不信任我,竟然推举我接受符节,这实在不是我的本意。’德伦再次拜谢说:‘现在敌人逼近,军城刚刚发生大变,人心尚未安定,我的心腹和纪纲几乎都被张彦杀光了,形势孤立无援,我怎么能安抚军队呢!一旦发生变故,我恐怕辜负了大恩。’晋王于是接受了他的请求。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云州节度使,在前往河东的路上,监军张承业留他不让离开。不久,王檀率领精兵袭击太原,德伦的部下很多人逃散,张承业担心他会发生变故,于是杀死了德伦,以及他的所有部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注解

庞师古:唐代将领,曾与徐怀玉交战。

曹州南华人:指庞师古的籍贯,即今天的山东省曹县。

中涓:古代官名,指宫廷中的近侍官员。

太祖:指唐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黄巢。

汴:指汴梁,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戎伍:指军队。

硃珍:后梁将领,后因罪被诛。

都指挥使: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率一地区的军队。

淮:指淮河,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庐寿: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滁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天长: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天长市。

高邮: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硃友裕:后梁将领。

徐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时溥:唐代将领,曾反叛唐朝。

兗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中都: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汶上县。

梁山: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硃瑄:后梁将领。

硃瑾:后梁将领。

史俨兒:晋朝将领。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唐朝末年。

郓: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天平军节度留后:军事官职,负责一地区的军事行政。

检校司徒:古代官职,为荣誉性职位。

葛从周:后梁将领。

淮人:指淮河流域的人民。

绝地:指地形险恶,不利于驻军的地方。

梁营:指后梁的军营。

舞槊:古代兵器,长矛的一种。

殒眩:倒下,昏迷。

洺州曲周县:指霍存的籍贯,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黄巢:唐代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王满渡: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滑台: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淄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博昌: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蔡贼张晊:指张晊,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的叛军首领。

濮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鄄城县。

眺楼:指城墙上用于观察的楼。

石璠:后梁将领。

魏师:指魏地的军队。

徐戎:指徐地的军队。

吕梁: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马牢川: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淇门: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魏博:指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历亭: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留后:指代理节度使。

韶州牧:古代官职,负责一州的行政。

贺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检校右仆射:古代官职,检校是加官,右仆射是宰相的一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秦宗权:唐代末年蔡州节度使,曾起兵反唐。

薛潜:后梁将领。

洋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兴元军: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岐:古地名,指岐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宋文通:后梁将领。

巴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陇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元帅府行军左司马:古代军事官职。

沧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魏博将山河营指挥使左行迁:后梁将领。

高唐: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澶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

博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

蚰蜓堑:古代战术,用挖掘壕沟围困敌军。

潞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王师:指后梁的军队。

徐怀玉:徐怀玉,唐代将领,本名琮,亳州焦夷县人。以勇猛著称,随李渊起兵,多次参与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亳州焦夷县: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是徐怀玉的籍贯。

大梁:指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唐代时为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蔡寇:指当时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的叛军。

金堤驿: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驿站。

左长剑都虞候:唐代官职,负责军队的剑术训练。

河阳: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徐、宿:指徐州市和宿州市,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乾宁:唐代宗室李嗣源年号,时间约为公元894年至904年。

检校右散骑常侍:唐代官职,为荣誉性职位,无实际行政权力。

曹州:位于山东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晋州:位于山西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金紫光禄大夫:唐代官职,为荣誉性职位,无实际行政权力。

清口:位于江苏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滑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沂州:位于山东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王师范: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叛乱青州。

齐州:位于山东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岐下:指岐山,位于陕西省境内,唐代时为皇帝的行宫。

华州:位于陕西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雍州:位于陕西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晋军:指来自晋州的军队。

鄜坊:位于陕西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朱友谦:唐代将领,曾反叛唐朝。

河中:位于山西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康怀英:唐代将领,曾参与对河中的围攻。

金疮:指战场上的刀枪伤。

郭言:唐代将领,太原人,以勇猛著称。

秦、雍:指秦州和雍州,位于陕西省境内。

宗权:指朱温,即后来的梁太祖。

扬州:位于江苏省境内,唐代时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维扬:古代对扬州的别称。

梁祖:指梁太祖朱温。

徐、郓:指徐州市和郓城县,位于山东省境内。

景福:唐代宗室李儇年号,时间约为公元892年至895年。

繁台: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瓦子寨: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巢将:指黄巢的将领。

尉氏: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诸葛爽:唐代将领,曾参与反唐起义。

青、棣:指青州和棣州,位于山东省境内。

宣武军:唐代军事编制,由李渊创建。

巢孽:指黄巢的余党。

万胜戍: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义州:位于辽宁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邢州:位于河北省境内,唐代时为军事要地。

孟迁:唐代将领,曾参与反唐起义。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内,唐代时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刘康乂:刘康乂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寿州安丰县人,以农桑为业,后因战乱加入军队,因战功升迁至元从都将。

寿州安丰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安丰镇,是刘康乂的籍贯。

农桑:指农业和桑蚕业,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活动。

唐乾符:唐朝的一个年号,公元874年至879年,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即今河南省、山东省等地。

江、淮间: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等地。

巢党:指唐朝末年的一个农民起义组织,由黄巢领导。

中和三年:唐朝的一个年号,公元883年,刘康乂在此年加入黄巢军队。

元从都将:古代军职,指直接跟随将军的部队的将领。

徐、兗、郓:古代地名,分别指今江苏省徐州市、山东省兖州市、山东省郓城县。

营垒: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指用土、木等材料筑成的防御墙。

领军卫:古代官职,负责军队的领导和训练。

密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诸城市。

淮夷:古代对淮河流域的泛称,指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淮贼:指淮河流域的叛军。

俘擒:俘虏和擒获。

王彦章: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

郓州寿张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左散骑常侍: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右武卫将军:古代官职,掌管武官的选拔和考核。

骁勇:形容勇猛、勇敢。

铁枪:古代一种长枪,以其坚固耐用而著称。

左龙骧军使:古代军职,指左龙骧军的首领。

左监门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安全。

检校司空:古代官职,检校是加官,司空是宰相的一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庶人友珪:唐朝末年的一位叛臣,篡位自立。

马步军都指挥使:古代军职,负责马步军的指挥。

魏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魏县。

金波亭: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刘鄩营: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晋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细作:间谍,特务。

汝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

郑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

许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郓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戴思远: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杨村寨: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德胜之浮梁:古代军事设施,指在德胜河上搭建的浮桥。

杨刘: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段凝: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赵、张二族:指当时朝中的赵、张两大家族,因权力斗争而影响朝政。

沙陀: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省一带。

东路守捉:古代军事设施,指在东路设置的防御阵地。

递坊镇: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夏鲁奇: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晋王李克用的部下。

李嗣源:唐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后成为后唐的建立者。

邈佶烈:李嗣源的小名。

任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末帝:指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

彦章:指王彦章,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以勇猛著称。

膂力:指体力、力量。

临阵对敌:指在战场上面对敌人。

奋不顾身:形容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

李亚子:指李存勖,五代时期后梁的建立者,即后来的晋高祖。

晋王:指李存勖,即晋高祖,他在当时是晋国的国王。

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征讨叛乱,相当于现代的军事指挥官。

德胜南城:指后梁时期的一个城池,位于德胜河南岸。

夷门:指古代城门名,这里指晋国迁都的地方。

太师:古代官职,为三公之一,地位非常高,相当于现代的宰相。

五代史补:《五代史补》是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五代时期的历史。

营求:寻求、谋求。

长:指军队中的头领。

河西部落人:指河西部落的人,河西部落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牙将: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四镇:指古代的四个军事重镇。

刺史留后:指担任刺史的官员在离开后留下来的官员。

平卢军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平卢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杨师厚: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

贞明:后梁的一个年号。

涂炭:形容极度困苦、痛苦。

印节:古代官员的印信和节符,代表其身份和权力。

云州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云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河东:指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监军: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

王檀: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

部曲:古代军队中的士兵和将领的私人武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评注

彦章性忠勇,有膂力,临阵对敌,奋不顾身。

此句描绘了王彦章的个性特点,忠勇刚烈,勇猛无畏。‘性’字点明了其性格的根性,‘膂力’一词则强调了其身体的力量,‘奋不顾身’更是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尝谓人曰:‘李亚子斗鸡小兒,何足畏!’

这句话展现了王彦章的自信和豪迈。他以斗鸡小儿比喻李亚子,显示出对对手的轻视和不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初,晋王闻彦章授招讨使,自魏州急赴河上,以备冲突,至则德胜南城已为所拔。

此句讲述了晋王对王彦章的重视和警惕。晋王在得知王彦章被任命为招讨使后,立即赶往河上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可见其对王彦章的忌惮。

晋王尝曰:‘此人可畏,当避其锋。’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晋王对王彦章的忌惮。晋王认为王彦章是个可怕的人物,需要避其锋芒,以免受到伤害。

一日,晋王领兵迫潘张寨,大军隔河,未能赴援,彦章援枪登船,叱舟人解缆,招讨使贺瑰止之,不可。

这句话描述了王彦章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面对晋王的围攻,王彦章挺身而出,独自登船解缆,显示出他的果敢和勇猛。

及晋高祖迁都夷门,嘉彦章之忠款,诏赠太师,搜访子孙录用。

这句话反映了王彦章在政治上的成就。晋高祖对王彦章的忠诚和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家族给予了优待。

《五代史补》:王彦章之应募也,同时有数百人,而彦章营求为长。

这句话介绍了王彦章在招募时的情景。尽管有数百人应募,但王彦章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气魄,要求担任首领,展现了其自信和领导力。

众皆怒曰:‘彦章何人,一旦自草野中出,便欲居我辈之上,是不自量之甚也!’

这句话揭示了王彦章在招募时的争议。众人对他自居高位表示不满,认为他过于自大。

彦章闻之,乃对主将指数百人曰:‘我天与壮气,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长耳。汝等咄咄,得非胜负将分之际耶!且大凡健兒开口便言死,死则未暇,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

这句话展示了王彦章的豪迈和自信。面对众人的质疑,他坦然回应,以自己的壮气和实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众初以为戏,既而彦章果然,众皆失色,无敢效之者。

这句话描绘了王彦章在众人面前的表现。起初,众人认为他是在开玩笑,但最终王彦章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错误,令众人敬畏。

太祖闻之,以为神人,遽擢用之。

这句话说明了王彦章在太祖心中的地位。太祖认为他是神人,并迅速提拔他,可见其才能和影响力。

贺德伦,其先河西部落人也。

这句话介绍了贺德伦的出身背景,表明他的出身并不高贵,但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父怀庆,隶滑州军为小校。

这句话描述了贺德伦的父亲,说明他的家庭背景并不优越。

德伦少为滑之牙将。

这句话说明了贺德伦的早期经历,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开始从军。

太祖领四镇,德伦以本军从,继立军功,累历刺史留后,迁平卢军节度使。

这句话讲述了贺德伦在军中的晋升历程,他在太祖的麾下立下战功,逐步晋升至高官。

及魏博杨师厚卒,朝廷以德伦代其任。

这句话描述了贺德伦在杨师厚去世后,被朝廷任命为魏博节度使。

贞明元年三月二十九日夜,魏军作乱,执德伦,囚于别馆,尽杀其部众,为乱首张彦所迫,遣使归款于太原。

这句话描绘了贺德伦在魏博节度使任上的遭遇,他在魏军作乱中被捕,部众被杀,最终被迫向太原投降。

晋王自黄泽岭东下,至临清,德伦遣从事司空颋密启晋王,诉以张彦凌辱之事。

这句话说明了贺德伦在困境中寻求晋王帮助,并向其诉说了张彦的凌辱之事。

晋王至永济,斩彦等八人,然后入于魏,德伦即以符印上晋王。

这句话描述了晋王对张彦等人的处理,以及贺德伦向晋王表示归顺的过程。

《通鉴》:晋王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

这句话引用了《通鉴》的记载,说明了贺德伦向晋王请愿,希望晋王兼任天雄军节度使。

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见推,诚非素怀。’

这句话展示了晋王的谦逊和谨慎,他拒绝了贺德伦的请求,并表示自己的行动并非出于私心。

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德伦心腹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抚军!一旦生事,恐负大恩。’

这句话反映了贺德伦在晋王面前的忠诚和谦卑,他承认自己的困境,并表示愿意接受晋王的领导。

王乃受之。

这句话说明了晋王最终接受了贺德伦的请求。

寻授云州节度使,行次河东,监军张承业留之不遣。

这句话描述了贺德伦在晋王的任命下,担任云州节度使,但被监军张承业留在了河东。

顷之,王檀以急兵袭太原,德伦部下多奔逸,承业惧其为变,遂诛德伦,并其部曲尽杀之。

这句话讲述了贺德伦在王檀袭击太原时的遭遇,他因为部下逃散,被张承业怀疑有变,最终被诛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