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原文
谢瞳,字子明,福州人。
唐咸通末举进士,因留长安,三岁不中第。
广明初, 黄巢陷长安,遂投迹于太祖,洎居门下,未尝一日不在左右。
及太祖据同州,遂署 右职。
其年秋,太祖与河中交战,再不利,连上章请兵于巢,伪右军都尉孟楷抑而不进。
瞳揣太祖有择福意,乃进说曰:
“黄家以数十万之师,值唐朝久安,人不习战,因利乘便,遂下两京。
然始窃伪号,任用已失其所。
今将军勇冠三军,力战于外,而孟楷专务壅蔽,奏章不达,下为庸才所制,无独断之明,破亡之兆必矣。
况 土德未厌,外兵四集,漕运波注,日以收复为名,惟将军察之。”
太祖曰:
“我意素决,尔又如是,复何疑哉!”
翼日,遂定策,戮伪监军使,悉众归顺于河中。
王重荣表瞳为检校屯田员外郎,赐绯,令奉表于蜀。
唐僖宗大悦,召入顾问,锡赉甚厚,以功授朝散大夫、太子率更令,赐紫,为陵州刺史。
治郡一岁,改检校右散骑常侍、通州刺史。
在任四考,颇有政绩。
秋罢,诣蜀行在,太祖遣人迎之。
龙纪二年,至东京,劳来弥厚,赐第墅各一区,钱千缗,表为亳州团练使兼太清宫副使,加检校工部尚书。
是年冬,太祖征淮南,过郡,因求侍府幕,表为宣义军节度副使,充两使留后。
瞳在滑十三年,部内增户约五万,益兵数千人,累迁至大中大夫、检校右仆射,卒于滑。
开平初,追赠司徒。
司马鄴,字表仁,其先河内温人也。
祖德璋,仕唐为杞王傅。
父諲,左武卫大将军。
鄴资廕出身,颇知书,累官至大列。
唐天复初,韩建用为同州节度留后。
昭宗之幸凤翔也,太祖引兵入关,前锋至左冯翊,鄴持印钥迎谒道左。
太祖以兵围华 州,命入城招谕韩建,建果出降。
及大军在岐下,遣奏事于昭宗,再入复出。
又使于金州,说其帅冯行袭,俾坚攀附。
后历宣武、天平等军从事。
开平元年,拜右武卫上将军。
三年,使于两浙。
时淮路不通,乘驵者迂回万里,陆行则出荆、襄、潭、桂入岭,自番禺泛海至闽中,达于杭、越。
复命则备舟楫,出东海,至于登、莱。
而扬州诸步多贼船,过者不敢循岸,必高帆远引海中,谓之“入阳”,以故多损败。
鄴在海逾年,漂至躭罗国,一行俱溺。
后诏赠司徒。
刘捍,开封人。
父行仙,宣武军大将。
捍少为牙职,太祖初镇夷门,以捍聪敏,擢副典客。
唐中和四年夏,太祖以硃珍为淄州刺史,令收兵于淄、青间,命捍监其兵,路逢大敌,皆破之。
入博昌,获精兵三万以归。
四月,合大军败蔡贼秦宗贤数万众于汴西。
文德元年十一月,蔡将申丛折宗权足,纳款于太祖,使捍奏其事,加兼御史大夫。
光化三年六月,太祖北伐镇、定,至常山,而王钅容危慑,送款于太祖,命捍入壁门传谕。
时两军未整,守门者戈戟千匝,捍驰骑而入,竟达其命。
又移师以攻中山,至怀德驿,大破定人五万众,王处直乞降,捍复单马入州,安抚而回。
太祖迎昭宗于岐下,以捍为亲军指挥。
天复三年正月,宋文通令客将郭启奇使于太祖,命捍复命。
昭宗闻其至,即召见,询东兵之事,仍以锦服、银鞍勒马赐之。
翼日,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登州刺史。
昭宗还京,改常州刺史,赐号迎銮毅勇功臣。
四月,太祖伐王师范于青州,改左右长直都指挥使。
天祐三年正月,授宋州刺史。
四月,加检校司徒。
太祖受禅,授左龙虎统军兼元从新军马步都虞候。
及上党缠兵,太祖亲往巡抚,以捍为御营使。
大军次昂车,斥候来告蕃戎逼泽州,命捍以兵千人赴之,并军遂遁,车驾还京,授捍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晋人侵晋州,从幸陕回,加检校太保。
及从驾幸河中,诏追王重师赴行在,以捍为雍州节度观察留后。
才逾月,刘知俊据同州反,潜使人以厚利啖将校,遂为部下所执,送于知俊。
知俊絷捍归于凤翔,为李茂贞所害。
开平四年,赠太傅。
末帝即位,又赠太尉。
捍便习宾赞,善于将迎,自司宾局及征讨四出,必预其间。
虽无决战争锋之绩,而承命奔走,数扬命令,勤干涖职,以至崇显焉。
王敬荛,颍州汝阴人,世为郡武吏。
唐乾符初,敬荛为本州都知兵马使。
中和初,寇难益炽,郡守庸怯,不能自固,敬荛遂代之监郡,俄真拜刺史,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时州境荒馑,大寇继至,黄巢数十万众寨于州南,敬荛极力抗御,逾旬而退。
俄又宗权之众,凌暴益甚,合围攻壁,皆力屈而去。
蔡贼复遣将刁君务以万众来逼,敬荛列阵当之,身先驰突,杀敌甚多,由是竟全郡垒,远近归附。
及淮人不恭,太祖屡以军南渡,路由州境,敬荛悉心供亿,太祖甚嘉之。
乾宁二年,署为沿淮上下都指挥使。
四年冬,庞师古败于清口,败军逃归者甚众,路出于颍。
时雨雪连旬,军士冻馁,敬荛自淮燎薪,相属于道,郡中设糜糗饼饵以待之,全活者甚众,由是表知武宁军节度、徐宿观察留后。
数月,真拜武宁军节度使。
天复二年,入为右龙武统军。
天祐三年,转左卫上将军。
开平元年八月,以疾致仕,寻卒于其第。
敬荛魁杰沈勇,多力善战,所用枪矢,皆以纯铁锻就,枪重三十余斤,摧锋突阵,率以此胜。
虽非太祖旧臣,而远输恳款,保境合兵,以辅兴王之运,有足称者。
高劭,字子将,淮南节度使骈之从子也。
父泰,黔中观察使。
唐僖宗避敌在蜀, 骈镇淮南为都统,兼诸道盐铁使,兵赋在己,朝廷优假之,以故劭幸而早官,年十 四遥领华州刺史。
光启中,以骈命遏晋公王铎于郑。
俄而州陷于蔡,劭为贼所得, 使人守之,戒四门曰:“无出高大夫。”
劭伺守者稍惰,佯为乞食者,过危垣,取 殍者衣,坌身易服,得他兒抱之行,出东郊门。
人以为丐者,不之止。
及稍远,弃 所抱兒,疾趋至中牟,遂达于汴。
太祖以客礼遇之,寻表为亳州团练副使,知州事。
又数年,辟为宣武军节度判官,在幕下颇以气直自许。
后监郑州事,复权知徐州留 后。
唐昭宗之凤翔,太祖迎奉未出,劭有疑谋,遂令赴华州,诣丞相府以议其事;
行至高陵,为盗所害。
马嗣勋,濠州钟离县人,世为军吏。
嗣勋有口辩,习武艺,初为州客将。
唐景福元年三月,太祖以寿州刺史江儒反下蔡镇使,李立率兵攻濠梁,刺史张遂俾嗣勋 持州印籍户口以归于太祖。
乾宁二年三月,杨行密复攻濠州,张遂遣嗣勋求援于太祖。
俄而郡陷,嗣勋无所归,即署为元从押牙、副典客,颇称任使。
光化元年三月,太祖令往光州说刺史刘存背淮贼以向国,又从李彦威复黄州及武昌县,获刺史瞿章。
俄复使光州,持币马以赐刘存。
会淮贼急攻光州,存与嗣勋率兵大战,败而走之。
又遣使于蜀,及归,得其助军赀实甚多。
天复中,太祖迎昭宗于岐下,军至华之西闉,使嗣勋入见,韩建即时同出迎谒。
及罗绍威将杀牙军,遣使告于太祖,求为外 援。
时安阳公主初卒于魏,太祖乃遗嗣勋率长直官千人,实兵仗于橐中,肩舁以入 于魏,声言来致祭会葬,牙军不之觉。
天祐三年正月十六日夜,嗣勋与绍威亲军同攻牙军,至曙,尽殪之。
嗣勋重伤,旬日而卒。
开平中,累赠太保。
张存敬,谯郡人也。
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
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 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
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 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
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 从周、存敬同往驰救。
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候,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
太祖东征徐、兗,存敬屡有俘斩之功。
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 屡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
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
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
三年,大举,与葛 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
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 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
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 人,获马万余蹄。
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 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
翼日,镇人纳质而旋。
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
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 擒俘不可胜纪。
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 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
即日收绛州, 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
进围河中,王珂请降。
太祖嘉之,乃 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
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
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 于河中。
太祖闻之,痛惜移晷。
开平初,追赠太保。
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子仁愿,晋天福中,仕至大理。
寇彦卿,字俊臣,大梁人也。
祖琯,父裔,皆宣武军牙校。
太祖镇汴,以彦卿 将家子,擢在左右。
弱冠,选为通赞官。
太祖为元帅,补元帅府押牙,充四镇通赞 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累奏授检校司徒,领洺州刺史。
罗绍威将杀牙军,遣使告于太祖,太祖命彦卿使于魏,密与绍威谋之。
竟成其事,彦卿之力也。
彦卿身长 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
善骑射,好书史,复善伺太祖之旨,凡所作为,动皆 云合。
太祖每言曰:“敬翔、刘捏、寇彦卿,盖为我而生。”
其见重如此。
太祖有所乘乌马,号“一丈乌”,尝以赐彦卿。
天复中,太祖迎昭宗于凤翔,累与岐军对阵。
时彦卿为诸道马步军都排阵使。
尝躬擐甲胄,乘其所赐乌马,驰骋于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王也!”
昭宗还京, 赐迎銮毅勇功臣,改邢州刺史,寻迁亳州团练使。
案《通鉴》:开平二年,帝从吴 越王钱镠之请,以亳州团练使寇彦卿为东南面行营都指挥使,使击淮南。
十一月, 彦卿率众一千袭霍丘,为土豪硃景所败;
又攻庐、寿二州,皆不胜。
淮南遣滁州刺史李俨拒之。
《九国志·硃景传》:梁祖闻景名,命寇彦卿率劲骑三千袭霍丘,图 取景,且谕梁祖之意令降,景率其徒战于丘墟林泽中,射死者无数,彦卿兵折力殚 而去。
太祖受禅,为华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岁余,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
一日,过天津桥,有老人误冲其趋道者,排之,落桥而毙,为御史府所弹,太祖不得已,责授左卫中郎将。
不数月,除相州防御使,依前行营诸军排阵使。
未几,授河阳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及太祖遇弑,彦卿追感旧恩,图御容以奠之。
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即涕泗交流。
末帝嗣位,遥领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
以拒淮寇,寻改右金吾卫上将军。
贞明初,授邓州节度使。
会淮人围安陆,彦卿奉诏领兵解围,大破淮贼而回。
四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七。
诏赠侍中。
彦卿贞干明敏,善事人主,然怙宠作威,多忌好杀,虽显立功名,而犹为识者之所鄙焉。
史臣曰:案:原本有阙文。
存敬有提鼓之劳,彦卿遇攀鳞之会,俱为籓后,亦其宜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译文
谢瞳,字子明,是福州人。在唐朝咸通末年考中进士,但因为留在长安,连续三年没有考中。广明初年,黄巢攻陷长安,谢瞳于是投奔了太祖,一直跟随在他身边,没有一天不在他左右。等到太祖占据同州,就任命他为右职。那年秋天,太祖与河中交战,连续失利,多次上奏请求黄巢派兵支援,但伪右军都尉孟楷压制不上报。谢瞳推测太祖有选择福地的意思,于是进言说:‘黄家以数十万大军,面对唐朝长时间的安定,人们不习惯战争,趁机利用便利条件,就攻下了两京。但最初他们窃取了伪号,任用的人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位置。现在将军勇冠三军,在外力战,而孟楷专权,阻塞信息,奏章不能上传,被平庸之才所控制,没有独断的明智,灭亡的征兆已经显现。而且土德未尽,外敌四起,漕运受阻,每天都在以收复为名,只有将军您要留意。’太祖说:‘我的主意已经定了,你这样一说,还有什么可疑的呢!’第二天,就定下计策,杀了伪监军使,带领所有部下归顺河中。王重荣上表推荐谢瞳为检校屯田员外郎,赐予红色官服,让他带着国书去蜀地。唐僖宗非常高兴,召见了他,赏赐很丰厚,因为功绩授予他朝散大夫、太子率更令,赐予紫色官服,担任陵州刺史。治理郡县一年后,改任检校右散骑常侍、通州刺史。任职四年后,政绩显著。秋天卸任后,前往蜀地,太祖派人迎接他。龙纪二年,到达东京,受到了厚待,赐予宅邸和别墅各一处,钱一千缗,上表推荐他为亳州团练使兼太清宫副使,加授检校工部尚书。那年冬天,太祖征讨淮南,路过郡县,请求留在府中做幕僚,上表推荐他为宣义军节度副使,充任两使留后。谢瞳在滑州任职十三年,部下增加户口约五万,增兵数千人,多次升迁至大中大夫、检校右仆射,在滑州去世。开平初年,追赠司徒。
司马鄴,字表仁,他的祖先是河内温人。祖父司马德璋,在唐朝任杞王傅。父亲司马諲,是左武卫大将军。司马鄴因家世荫庇而出身,颇通文墨,累官至大列。唐朝天复初年,韩建任命他为同州节度留后。唐昭宗幸临凤翔时,太祖带兵入关,前锋到达左冯翊,司马鄴手持印钥在路边迎接。太祖围攻华州,命令他进城招降韩建,韩建果然出城投降。等到大军在岐下,他受命向昭宗奏事,两次进入长安。又出使金州,说服其主帅冯行袭,让他坚持依附。后来历任宣武、天平等军的从事。开平元年,被任命为右武卫上将军。三年,出使两浙。当时淮路不通,骑马的人要绕道万里,陆路则要经过荆、襄、潭、桂进入岭南,从番禺航海到闽中,到达杭、越。返回时则准备船只,从东海出发,到达登、莱。而扬州的步军多贼船,过路的人不敢沿着海岸走,必须高高挂帆驶入海中,称为‘入阳’,因此损失很多。司马鄴在海中漂泊一年,漂流到耽罗国,一行人都溺水身亡。后来被追赠司徒。
刘捍,开封人。父亲刘行仙,是宣武军的大将。刘捍年轻时担任牙职,太祖初镇夷门时,因为刘捍聪明敏捷,被提拔为副典客。唐朝中和四年夏天,太祖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命令他在淄、青之间收兵,命令刘捍监管他的军队,路上遇到大敌,都将其击破。进入博昌后,获得精兵三万返回。四月,与大军在汴西击败蔡贼秦宗贤数万人。文德元年十一月,蔡将申丛折断宗权的脚,向太祖投降,刘捍上奏此事,被加授兼御史大夫。光化三年六月,太祖北伐镇、定,到达常山,王钅容害怕,向太祖投降,命令刘捍进入营门传达命令。当时两军尚未整顿,守门者手持戈戟,刘捍骑马冲入,最终传达了命令。又率军攻打中山,到达怀德驿,大破定人五万,王处直请求投降,刘捍又单骑进入州城,安抚后返回。太祖在岐下迎接唐昭宗,任命刘捍为亲军指挥。天复三年正月,宋文通命令客将郭启奇出使太祖,命令刘捍返回。昭宗听说他到了,立即召见,询问东军的情况,并赐予他锦衣、银鞍勒马。第二天,授予他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登州刺史。昭宗返回京城,改任常州刺史,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四月,太祖在青州攻打王师范,改任左右长直都指挥使。天祐三年正月,授予宋州刺史。四月,加授检校司徒。太祖接受禅让,授予他左龙虎统军兼元从新军马步都虞候。等到上党发生战事,太祖亲自前往巡视安抚,任命刘捍为御营使。大军驻扎在昂车,侦察兵来报告蕃戎逼近泽州,命令刘捍率领一千士兵前往,两军会合后撤退,车驾返回京城,授予刘捍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晋人侵犯晋州,跟随太祖前往陕州,加授检校太保。等到跟随太祖前往河中,诏令追召王重师到行在,任命刘捍为雍州节度观察留后。才过一个月,刘知俊占据同州反叛,暗中派人用重利收买将领,结果被部下抓住,送到刘知俊那里。刘知俊将刘捍绑回凤翔,被李茂贞杀害。开平四年,追赠太傅。末帝即位,又追赠太尉。
刘捍擅长交际礼仪,善于迎接客人,从司宾局到四处征讨,必定参与其中。虽然没有决战争胜的功绩,但承命奔走,多次传达命令,勤勉尽职,因此得到了显赫的地位。
王敬荛,颍州汝阴人,世代为郡中武官。唐朝乾符初年,王敬荛担任本州都知兵马使。中和初年,敌寇更加猖獗,郡守平庸怯懦,不能自守,王敬荛于是代替他监管郡事,不久被正式任命为刺史,加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当时州境荒芜,大敌接连而至,黄巢数十万大军驻扎在州南,王敬荛竭力抵抗,十天后撤退。不久又遇到宗权的军队,更加残暴,合围攻城,都因力竭而退去。蔡贼又派遣将领刁君务带领大军前来逼迫,王敬荛列阵应对,亲自冲锋陷阵,杀死很多敌人,因此最终保全了郡城,远近的人都归附他。等到淮人不敬,太祖多次率军南渡,路过州境,王敬荛全力供应,太祖非常赞赏他。乾宁二年,被任命为沿淮上下都指挥使。四年冬天,庞师古在清口战败,败军逃回的人很多,路过颍州。当时雨雪连绵,士兵们饥寒交迫,王敬荛从淮河取柴烧火,沿路供应,郡中设置干粮等待他们,救活了很多人,因此上表推荐他为知武宁军节度、徐宿观察留后。几个月后,被正式任命为武宁军节度使。天复二年,入朝担任右龙武统军。天祐三年,转任左卫上将军。开平元年八月,因病退休,不久在家中去世。
王敬荛身材魁梧,沉着勇敢,力大无穷,善于战斗,使用的枪箭都是用纯铁锻造的,枪重三十多斤,冲锋陷阵,常常以此取胜。虽然不是太祖的旧臣,但远道送来诚挚的礼物,保卫边境,联合兵力,辅助王者的运势,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高劭,字子将,是淮南节度使高骈的侄子。他的父亲高泰,是黔中观察使。唐僖宗为了躲避敌人而逃到蜀地,高骈镇守淮南并担任都统,同时兼任各道盐铁使,军队的赋税由他自己负责,朝廷对他优待,因此高劭很早就得到了官职,十四岁时就担任了华州刺史。光启年间,高骈奉命在郑州阻止晋公王铎,不久州城被蔡州军队攻陷,高劭被敌人抓获,敌人派人看守他,并告诫城门说:‘不要让高大夫出去。’高劭趁看守者懈怠,假装成乞丐,翻过城墙,穿上死者的衣服,改变装扮,让一个孩子抱着他走,出了东郊门。人们以为他是乞丐,没有阻止他。当他走远后,他扔掉了孩子,快速跑到中牟,最终到达了汴京。太祖以宾客之礼对待他,不久上表推荐他为亳州团练副使,代理州事。又过了几年,他被任命为宣武军节度判官,在幕府中以正直自许。后来监管郑州事务,又暂时代理徐州留后。唐昭宗前往凤翔,太祖迎接未出城,高劭有疑虑,于是被命令前往华州,到丞相府商议此事;走到高陵时,被强盗杀害。
马嗣勋,是濠州钟离县人,世代为军吏。马嗣勋口才好,擅长武艺,最初担任州客将。唐景福元年三月,太祖因为寿州刺史江儒反叛,派马嗣勋去蔡镇使,李立率兵攻打濠梁,刺史张遂让马嗣勋拿着州印和户籍归顺太祖。乾宁二年三月,杨行密再次攻打濠州,张遂派马嗣勋向太祖求援。不久郡城被攻陷,马嗣勋无处可去,于是被任命为元从押牙、副典客,得到了重用。光化元年三月,太祖命令他前往光州说服刺史刘存背叛淮贼,并跟随李彦威收复黄州和武昌县,俘获了刺史瞿章。不久又派他去光州,带着钱币马匹赏赐给刘存。适逢淮贼紧急攻打光州,刘存和马嗣勋率兵大战,战败逃跑。他又派人去蜀地,回来时得到了很多军队物资。天复年间,太祖在岐下迎接唐昭宗,军队到达华州西闉时,让马嗣勋进去觐见,韩建立即一同出来迎接。当罗绍威准备杀掉牙军时,派人通知太祖,请求外部支援。当时安阳公主刚刚在魏地去世,太祖就派马嗣勋率领一千名长直官,实际携带武器进入魏地,声称来参加祭祀和葬礼,牙军没有察觉。天祐三年正月十六日夜,马嗣勋和罗绍威的亲军一同攻打牙军,直到天亮,全部消灭了他们。马嗣勋重伤,十天后去世。开平年间,追赠太保。
张存敬,是谯郡人。性格刚直,有胆量和勇气,面临危险毫不畏惧。唐中和年间,跟随太祖前往汴京,因为他的谦逊,很受太祖亲近,首先被任命为右骑都将。跟随太祖讨伐巢、蔡,共经历百战,在危急时刻多次展现出奇谋,因此屡次建立功勋。光启年间,李罕之会合晋军围攻张宗奭于盟津,太祖派遣丁会、葛从周、张存敬一同前往救援。张存敬率领骑兵先攻击敌将,其他军队支援,敌军大败,解除了河桥之围。大顺二年,担任诸军都虞候,辅助霍存统率大军收复宿州,因功被任命为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兖,张存敬多次有俘获斩杀的功绩。每当受到太祖的指示,都能抓住机会,箭石所至,必定亲自冲锋,太祖多次给予他特别的奖赏,任命他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州、沧州侵犯魏郡,再次任命张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规模出征,与葛从周一起统率各军攻打浮阳,建立数十个栅栏,围困刘守文数月。当时幽州刘仁恭率兵来支援,张存敬在乾宁军南老鸦堤秘密袭击。那天,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以下一百余人,缴获马匹一万匹。那年秋天九月,率领军队收复镇州,张存敬率军渡过滹沲河,军队击鼓前进,遇到镇州数千游兵,趁机追赶,直入镇州城门,缴获了数以万计的马匹、牛羊和骆驼。第二天,镇州人献上人质后撤退。不久担任宋州刺史,过了一年,政绩显著。再次率军攻打蓟门,几十天内连续攻下瀛、莫、祁、景四州,俘获的敌军数不胜数。从怀德驿与中山兵交战,尸体横七竖八,中山人开城投降。天复元年春,太祖因为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依仗势力骄横,命令张存敬统率大军讨伐。当天就收复了绛州,俘获了刺史陶建钊,使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两郡平定。进而围攻河中,王珂请求投降。太祖嘉奖他,任命张存敬为护国军留后。不久,晋升为检校司空,不久又调任宋州刺史。在前往任所的路上,因病卧床,十天后在河中去世。太祖听闻此事后,非常悲痛。开平初年,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儿子张仁愿,在晋天福年间,官至大理寺卿。
寇彦卿,字俊臣,是大梁人。他的祖父寇琯,父亲寇裔,都是宣武军的牙校。太祖镇守汴京时,因为寇彦卿是武将世家出身,被提拔到身边。弱冠之年,被选为通赞官。太祖担任元帅时,补任元帅府押牙,充任四镇通赞官行首兼右长直都指挥使,多次上奏被授予检校司徒,兼任洺州刺史。罗绍威准备杀掉牙军时,派人通知太祖,太祖命令寇彦卿前往魏地,秘密与罗绍威商议。最终事情成功,这是寇彦卿的功劳。寇彦卿身高八尺,面貌端正,声音如钟。擅长骑射,喜欢读书史,又善于揣摩太祖的心意,凡是他所做的事情,都能得到好评。太祖常说:‘敬翔、刘捏、寇彦卿,都是为我而生的。’他就是这样受到重视。太祖有一匹名叫‘一丈乌’的乌马,曾经赐给了寇彦卿。
天复年间,太祖在凤翔迎接唐昭宗,多次与岐军对峙。当时寇彦卿担任诸道马步军都排阵使。曾经亲自披挂铠甲,骑着赐给他的乌马,在阵前驰骋,太祖看着他说:‘真是神王啊!’唐昭宗返回京城,赐予他迎銮毅勇功臣,改任邢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亳州团练使。根据《通鉴》记载:开平二年,皇帝应吴越王钱镠的请求,任命亳州团练使寇彦卿为东南面行营都指挥使,让他攻打淮南。十一月,寇彦卿率领一千人袭击霍丘,被地方豪强朱景打败;又攻打庐州和寿州,也都未能取胜。淮南派滁州刺史李俨前来抵抗。《九国志·朱景传》中记载:梁祖听闻朱景的名声,命令寇彦卿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袭击霍丘,企图攻取朱景,并传达梁祖的意思让他投降,朱景率领部下在山林中战斗,射死无数人,寇彦卿的军队损伤惨重后撤退。
太祖接受禅让成为皇帝后,被任命为华州节度使,并加封检校太保。一年多后,他被调入朝廷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并担任街使。有一天,他经过天津桥时,有位老人不小心冲撞了他的道路,老人被推开后从桥上坠落,摔死。这件事被御史府弹劾,太祖无奈之下,只得责罚自己,被降职为左卫中郎将。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相州防御使,继续担任前行营诸军排阵使。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并加封检校太傅。当太祖遭遇暗杀时,彦卿追忆旧日的恩情,想要画太祖的画像来祭奠他。每当他在客人面前提起先朝的旧事,就会泪流满面。末帝继位后,彦卿被任命为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以抵御淮寇,不久后改任右金吾卫上将军。贞明初年,他被任命为邓州节度使。恰逢淮人围攻安陆,彦卿奉命领兵解围,大败淮贼后返回。贞明四年,他在镇守地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彦卿忠诚、干练、聪明敏捷,善于侍奉君主,但他依仗宠爱而傲慢,多疑好杀,尽管他功名显赫,但仍然被有识之士所轻视。
史臣评论说:根据史料记载,原本有缺失的文字。存敬有击鼓的功劳,彦卿遇到攀附权贵的时机,都成为了藩镇的后盾,这也是他们应得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注解
谢瞳:谢瞳,字子明,是唐朝末年的官员,曾任检校屯田员外郎、检校右散骑常侍、通州刺史等职,因功授朝散大夫、太子率更令,赐紫,为陵州刺史。
太祖:指五代时期的后梁太祖朱温,即朱全忠,他是后梁的开国皇帝。
长安:唐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黄巢:唐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攻陷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孟楷:唐朝末年的将领,黄巢起义军中的右军都尉。
同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
河中:唐朝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
王重荣:唐朝末年的将领,后成为后梁的官员。
唐僖宗:唐朝皇帝,名李儇,因避敌而逃至蜀地。
朝散大夫:唐朝的一个官职,是文散官中的正五品上。
太子率更令: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太子的日常事务。
陵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广安市。
检校:唐朝的一个官职前缀,表示虚职,无实际权力。
右职:指右职官,即官职中的右翼官员。
漕运:指通过水路运输粮食等物资。
波注:指水流湍急。
司徒: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司马鄴:唐朝末年的官员,曾任大列、同州节度留后等职。
河内温:指今天的河南省沁阳市。
杞王傅: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杞王的辅佐。
左武卫大将: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左武卫的军事事务。
大列:唐朝的一个官职,是文散官中的从二品。
同州节度留后:指同州的节度使代理。
左冯翊:唐朝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华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华州区。
韩建:唐朝末年的将领,后降于朱温。
岐下:地名,指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市。
昭宗:唐朝的第十九位皇帝,即李晔。
金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安康市。
冯行袭:金州的将领。
宣武军:唐朝的一个军事编制,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天平军:唐朝的一个军事编制,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青州市。
右武卫上将军:唐朝的一个官职,是武散官中的从二品。
两浙:指今天的浙江省和江苏省。
扬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番禺:指今天的广东省广州市。
闽中:指今天的福建省中部地区。
杭、越:指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和绍兴市。
登、莱:指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和莱州市。
入阳:指船只驶入海洋。
躭罗国:指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宋文通:唐朝末年的将领。
郭启奇:宋文通的部将。
光禄大夫:唐朝的一个官职,是文散官中的正三品。
检校司空:唐朝的一个官职,是虚职,无实际权力。
登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蓬莱市。
常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
迎銮毅勇功臣:唐朝的一个荣誉称号。
王师范:唐朝末年的将领。
武宁军:唐朝的一个军事编制,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徐宿观察留后:指徐宿观察使的代理。
右龙武统军:唐朝的一个官职,是武散官中的从二品。
左卫上将军:唐朝的一个官职,是武散官中的从二品。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的一种说法。
纯铁:指不含杂质的铁。
摧锋突阵:形容勇猛冲锋陷阵。
魁杰:指才能出众的人。
沈勇:指勇猛而沉稳。
枪矢:指枪和箭。
辅兴王之运:指辅助皇帝的运势,即辅助皇帝开创基业。
高劭:高劭,唐代将领,字子将,淮南节度使高骈的侄子。他在唐僖宗时期因战乱而早入仕途,官至华州刺史。
淮南节度使:唐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负责管理淮南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
骈之从子:高骈的侄子,指高劭与高骈的亲戚关系。
黔中观察使:唐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黔中地区的行政、军事和财政事务。
郑:地名,指河南省郑州市。
蔡:地名,指河南省蔡州市。
乞丐:指无家可归、以乞讨为生的人。
中牟:地名,指河南省中牟县。
汴:地名,指河南省开封市,唐代称东京。
亳州团练副使:官职,负责亳州的军事训练和防御。
宣武军节度判官:官职,负责宣武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郑州:地名,指河南省郑州市。
徐州留后:官职,指徐州在节度使不在时由留后代理节度使职务。
唐昭宗:唐朝皇帝,名李晔。
凤翔:地名,指陕西省凤翔市。
高陵:地名,指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
马嗣勋:唐代将领,濠州钟离县人,以武艺和口才著称。
濠州:地名,指安徽省濠州市。
蔡镇使:官职,负责蔡州的军事事务。
李立:人名,指唐末将领李立。
濠梁:地名,指濠州。
张遂:人名,指濠州刺史张遂。
元从押牙:官职,指随从官员。
副典客:官职,指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
淮贼:淮河流域的敌对势力。
刘存:人名,指光州刺史刘存。
蜀:地名,指四川省。
牙军:指军队中的精锐部队。
安阳公主:人名,指唐朝的公主。
魏:地名,指河南省安阳市。
天祐三年:公元906年。
开平中:公元907年至910年,后梁太祖朱温建立后梁的时期。
太保:官职,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谯郡:地名,指安徽省亳州市。
巢、蔡:指唐末的叛军巢贼和蔡贼。
盟津:地名,指河南省孟津县。
丁会:人名,指唐代将领丁会。
葛从周:人名,指唐代将领葛从周。
张宗奭:人名,指唐代将领张宗奭。
河桥:地名,指河南省洛阳市河桥。
霍存:人名,指唐代将领霍存。
宿州:地名,指安徽省宿州市。
徐、兗:地名,指江苏省徐州市和山东省兖州市。
浮阳:地名,指河北省沧州市。
刘仁恭:人名,指幽州节度使刘仁恭。
乾宁军:地名,指河南省乾县。
镇州:地名,指河北省正定县。
滹沲河:地名,指河北省滹沲河。
宋州:地名,指河南省商丘市。
河中节度使:官职,负责河中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
王珂:人名,指河中节度使王珂。
太原:地名,指山西省太原市。
大理: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梁:地名,指河南省开封市,唐代称东京。
宣武军牙校:官职,指宣武军中的低级军官。
元帅府押牙:官职,指元帅府中的低级官员。
四镇通赞官行首:官职,指四镇通赞官的首领。
右长直都指挥使:官职,指负责皇帝左右亲军的高级军官。
检校司徒:官职,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洺州刺史:官职,负责洺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邢州刺史:官职,负责邢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亳州团练使:官职,负责亳州的军事训练和防御。
霍丘:地名,指安徽省霍丘县。
庐、寿二州:地名,指庐州和寿州,均在安徽省。
滁州刺史:官职,负责滁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硃景:人名,指唐末将领硃景。
受禅:指接受禅让,即皇帝退位,由他人继位。
华州节度使:华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检校太保:检校是古代官职的一种,太保是三公之一,是古代的尊贵官职。
岁余:一年多。
左金吾卫大将军:左金吾卫是古代的一种军职,大将军是高级军事将领。
充街使:充任街道指挥使。
天津桥:位于今天的天津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
御史府:御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御史府是御史的办公地点。
左卫中郎将:左卫是古代的一种军职,中郎将是中级军事将领。
相州防御使:相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防御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行营诸军排阵使:行营是古代军事行动中的临时编制,排阵使负责军队的阵型。
河阳节度使:河阳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检校太傅:检校是古代官职的一种,太傅是三公之一,是古代的尊贵官职。
遇弑:遭受暗杀。
图御容:画像以纪念。
奠之:祭奠。
末帝:指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帝朱友贞。
兴元节度使:兴元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是负责东南地区军事行动的高级将领。
淮寇:淮河流域的敌对势力。
右金吾卫上将军:右金吾卫是古代的一种军职,上将军是高级军事将领。
邓州节度使:邓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安陆: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今属湖北省。
奉诏领兵:接受皇帝的命令领兵。
解围:解除包围。
镇:地方行政区域。
侍中:古代的一种官职,是皇帝的高级顾问。
怙宠作威:依仗宠爱而傲慢自大。
识者:有见识的人。
籓后:指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提鼓之劳:指在战斗中击鼓激励士气。
攀鳞之会:比喻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十-评注
太祖受禅,为华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此句开篇点明了主人公的官职变迁,‘受禅’一词暗示了权力的更迭和传承,‘华州节度使’和‘检校太保’则分别代表了地方军事和中央监察的权力,展现了主人公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岁余,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这一句描述了主人公的迅速升迁,‘岁余’表明时间之短,‘左金吾卫大将军’和‘充街使’则显示了其在军队和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日,过天津桥,有老人误冲其趋道者,排之,落桥而毙,为御史府所弹,太祖不得已,责授左卫中郎将。此段描述了主人公因一次意外事件而遭受弹劾,‘误冲’和‘排之’反映了主人公的刚愎自用,‘御史府所弹’和‘责授左卫中郎将’则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主人公的无奈。
不数月,除相州防御使,依前行营诸军排阵使。未几,授河阳节度使,加检校太傅。这两句继续描述主人公的官职变迁,‘除’和‘授’表明了其不断晋升的过程,‘相州防御使’和‘河阳节度使’则代表了其在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影响力。
及太祖遇弑,彦卿追感旧恩,图御容以奠之。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即涕泗交流。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对先帝的忠诚和情感,‘追感旧恩’和‘图御容以奠之’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和怀念,‘涕泗交流’则展现了主人公情感的真挚。
末帝嗣位,遥领兴元节度使、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以拒淮寇,寻改右金吾卫上将军。贞明初,授邓州节度使。会淮人围安陆,彦卿奉诏领兵解围,大破淮贼而回。四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七。诏赠侍中。这几句详细记载了主人公的一生,从末帝继位到其去世,展现了主人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以及最终的荣誉。
彦卿贞干明敏,善事人主,然怙宠作威,多忌好杀,虽显立功名,而犹为识者之所鄙焉。此句对主人公的一生进行了评价,‘贞干明敏’和‘善事人主’肯定了其才能和忠诚,‘怙宠作威’和‘多忌好杀’则指出了其性格上的缺陷,‘为识者之所鄙’则反映了其在后世评价中的复杂。
史臣曰:案:原本有阙文。存敬有提鼓之劳,彦卿遇攀鳞之会,俱为籓后,亦其宜哉!此句是史臣对主人公的评价,‘提鼓之劳’和‘攀鳞之会’是对主人公经历的概括,‘籓后’则是对其政治地位的评价,‘亦其宜哉’则是对其一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