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原文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

曾祖阮,祖遇贤,父简,累赠兵部尚书。

从周少豁达,有智略,初入黄巢军,渐至军校。

唐中和四年三月,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

七月,从太祖屯兵于西华,破蔡贼王夏寨。

太祖临阵马踣,贼众来追甚急,从周扶太祖上马,与贼军格斗,伤面,矢中于肱,身被数枪,奋命以卫太祖。

赖张延寿回马转斗,从周与太祖俱免,退军溵水。

诸将并削职,惟擢从周、延寿为大校。

其从入长葛、灵井,大败蔡贼,至斤沟、淝河,杀铁林三千人,获九寨都虞候王涓。

太祖遣郭言募兵于陕州,有黄花子贼据于温谷,从周击破之。

又破秦贤之众于荥阳,寻佐硃珍收兵于淄、青间。

时兗州齐克护军于任城,从周败之,擒其将吕全真。

淄人不受制,复与之战,获其骁将巩约。

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硃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

至大梁,不解甲,径至板桥击蔡贼,破卢瑭寨;瑭自溺而死,又于赤冈杀蔡军二万余人。

从讨谢殷于亳州,擒之。

回袭曹州,掳刺史丘宏礼以归。

与兗、郓军遇于临濮之刘桥,杀数万人,硃瑄、硃瑾仅以身免,擒都将邹务卿已下五十人。

从太祖至范县,复与硃瑄战,掳尹万荣等三人,遂平濮州。

未几,与硃珍击蔡贼于陈、亳间,获都将石璠。

文德元年,魏博军乱,乐从训来告急,从太祖渡河,拔黎阳、李固、临河等镇,至内黄,破魏军万余众,获其将周儒等十人。

李罕之引并人围张全义于河阳,从周与丁会、张存敬、牛存节率兵赴援,大破并军,杀蕃汉二万人,解河阳之围,以功表授检校工部尚书。

从硃珍讨徐州,拨丰县,败时溥于吴康,得其辎重,加检校刑部尚书。

佐庞师古讨孙儒于淮南,略地至庐、寿、滁等州,下天长、高邮,破邵伯堰。

回军攻濠州,杀刺史魏勋,得饷船十艘。

大顺元年八月,并帅围潞州,太祖遣从周率敢死之士,夜衔枚犯围而入,会王师不利于马牢川,即弃上党而归。

其年十二月,与丁会诸将讨魏州,连收十邑。

明年正月,大破魏军于永定桥,魏军五败,斩首万余级。

十月,佐丁会攻宿州,从周壅水灌其城,刺史张筠以郡降。

从讨兗州,破硃瑾之军于马沟。

景福二年二月,与诸将大破徐、兗之兵于石佛山。

八月,与庞师古同攻兗州。

乾宁元年三月,军至新泰县,硃瑾令都将张约、李胡椒率三千人来拒战,师古遣从周、张存敬掩袭,生擒张约、李胡椒等都将数十人。

二年十月,围兗州,兗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硃瑾果出兵攻外壕,我军士突出,掩杀千余人,生擒都将张汉筠。

从周累立战功,自怀州刺史历曹、宿二州刺史,累迁检校左仆射。

三年五月,并帅以大军侵魏,遣其子落落率二千骑屯洹水,从周以马步二千人击之,杀戮殆尽,擒落落于阵,并帅号泣而去。

遂自洹水与庞师古渡河击郓。

四年正月,下之。

从周乘胜伐兗,会硃瑾出师在徐境,其将康怀英以城降。

以功授兗州留后、检校司空。

‘《玉堂闲话》云:葛侍中镇兗之日,威名著于敌中。河北谚曰:‘山东一条葛,无事可撩拨。’’

复领兵万余人渡淮讨杨行密,至濠州,闻庞师古清口之败,遽班师。

光化元年四月,率师经略山东,时并帅以大军屯邢、洺,从周到钜鹿与并军遇,大破之,并帅遁走。

我军追袭至青山口,数日之内,邢、洺、磁三州连下,斩首二万级,获将吏一百五十人,即以从周兼领邢州留后。

十月,复破并军五千骑于张公桥。

晋将李嗣昭急攻邢州,阵于城门外,从周大破之,擒蕃将贲金铁、慕容腾百余人。

二年春,幽州刘仁恭率军十万寇魏州,屠贝郡。

从周自邢台驰入魏州,燕军突上水关,攻馆陶门。

从周与贺德伦率五百骑出战,谓门者曰:‘前有敌,不可返顾!’命阖其门。

从周等极力死战,大败燕人,擒都将薛突厥、王郃郎等。

翼日,破其八寨,追击至临清,刘仁恭走沧州,从周授宣义军行军司马。

五月,并人讨李罕之于潞州,太祖以丁会代罕之,令从周驰入上党。

七月,并人陷泽州,太祖召从周,令贺德伦守潞州,德伦等寻弃城而归。

三年四月,领军讨沧州,先攻德州,下之。

及进攻浮阳,幽州刘仁恭大举来援。

时都监蒋元晖谓诸将曰:‘吾王命我护军,志在攻取,今燕帅来赴,不可迎战,当纵其入壁,聚食囷廪,力屈粮尽,必可取也。’

从周对曰:‘兵在机,机在上将,非督护所言也。’乃令张存敬、氏叔琮守其寨。

从周逆战于乾宁军老鸦堤,大破燕军,斩首三万,获将佐马慎交已下百余人,夺马三千匹。

八月,并人攻邢、洺,从太祖破之。

从周追袭至青山口,斩首五千级,获其将王郃郎、杨师悦等,得马千匹,表授检校太保,兼徐州两使留后,寻为兗州节度使。

天复元年三月,与氏叔琮讨太原,从周以兗、郓之众,自土门路入,与诸军会 于晋阳城下,以粮运不给,班师。

顷之,从周染疾,会青州将刘鄩陷兗州,太祖命 讨之,遂力疾临戎。

三年十一月,鄩举城降,以功授检校太傅。

太祖以从周抱疾既 久,命康怀英代之,授左金吾上将军,以风恙不任朝谒,改右卫上将军致仕。

养疾 偃师县亳邑乡之别墅。

顷之,授太子太师,依前致仕。

末帝即位,制授潞州节度使, 令坐食其俸,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陈留郡王,累食邑至七千户, 命近臣赉旌节就别墅以赐之。

贞明初,卒于家。

册赠太尉。

谢彦章,许州人。

幼事从周为养父,从周怜其敏慧,教以兵法,常以千钱于大 盘中,布其行阵偏伍之状,示以出没进退之节,彦章尽得其诀。

及壮,事太祖为骑 将。

末帝嗣位,用为两京马军都军使,累与晋军接战有功,寻领河阳节度使。

及从周卒,临丧行服,躬预葬事,时人义之。

彦章后为许州节度使、检校太傅。

贞明四年冬,滑州节度使贺瑰为北面招讨使,彦章为排阵使,同领大军,驻于行台寨,与 晋人对垒。

彦章时领骑军与之挑战,晋人或望我军行阵整肃,则相谓曰:‘必两京 太傅在此也。’不敢以名呼,其为敌人所惮如此。

是时咸谓贺瑰能将步军,彦章能 领骑士,既名声相轧,故瑰心忌之。

一日,与瑰同设伏于郊外,瑰指一方地谓彦章 曰:‘此地冈阜隆起,中央坦夷,好列栅之所。’

寻而晋人舍之,故瑰疑彦章与晋 人通;又瑰欲速战,彦章欲持重以老敌人,瑰益疑之。

会为行营马步都虞候硃珪所诬,瑰遂与珪邦协谋,因享士伏甲以杀彦章及濮州刺史孟审澄、别将侯温裕等于军, 以谋叛闻。

晋王闻之,喜曰:‘彼将帅如是,亡无日矣。’

审澄、温裕亦善将骑军,然所领不过三千骑;多而益办,惟彦章有焉。

将略之 外,好优礼儒士。

与晋人对垒于河上,恆褒衣博带,动皆由礼,或临敌御众,则肃 然有上将之威。

每敦阵整旅,左旋右抽,虽风驰雨骤,亦无以喻其迅捷也,故当时 骑士咸乐为用。

及其遇害,人皆惜之。

胡真,江陵人也。

体貌洪壮,长七尺,善骑射,少为县吏。

及在巢寇中,寇推 为名将,随巢涉淮、浙,陷许、洛,入长安。

及太祖以众归唐,真时为元从都将,《通鉴》云:温见巢兵势日蹙,知其将亡,亲将胡真、谢瞳劝温归国。

从至梁苑,表授检校刑部尚书,频从破巢、蔡于陈、郑间。

寻以奇兵袭取滑州,乃署为滑州节度留后,复表为郑滑节度使、检校右仆射。

数年,征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俄拜宁远 军节度使、容州刺史、检校太保。

卒赠太傅。

张归霸,字正臣,清河人。

祖进言,阳谷令。父实,亦有宦绪。

少倜傥,好兵 术。

唐乾符中,寇盗蜂起,归霸率昆弟三人弃家投黄巢,颇以勇略闻。

巢陷长安, 遂署为左番功臣。

中和中,巢领徒走宛丘。

时太祖在汴,奉诏南讨,巢党日窘,归霸昆仲与葛从周、李谠等相率来降,寻补宣武军剧职。

光启二年,与蔡将张存战于 卢氏。

三年夏,又与蔡将卢瑭战于双丘,复与秦宗贤战于万胜,皆败而歼之。

翼日, 宗权遣将张郅来寇,列寨于赤堈。

一日,出骑将较胜,归霸为飞戈所中。

即拔马却逸,控弦一发,贼洞颈而坠,遂兼骑而还。

太祖时于高丘下瞰,备见其状,面加赏 激,厚以金帛及所获马锡之。

又尝被命以控弦之士五百人伏于壕内,太祖统数百骑 稍逼其寨,蔡人果以锐士摩垒来追,归霸发伏兵,掩杀千余人,夺马数十匹,寻奏 授检校左散骑常侍。

其后从太祖伐郓,副李唐宾渡淮,咸著奇绩。

文德初,大军临 蔡州,贼将萧颢来斫寨,归霸于徐怀玉各以所领兵自东南二扉分出,合势杀贼,蔡 人大败。

及太祖振众离营,寇尘已息。

太祖召至,赏之曰:‘昔耿弇不俟光武击张 步,言不以贼遗君父,弇之功,尔其二焉。’

大顺中,郭绍宾拔曹州,归霸率兵数千守之。

俄而硃瑾统大军自至,归霸与丁会逆击之于金乡,瑾大败,擒贼将宗江等 七十余人,曹州以宁。

明年,破濮州,生擒刺史邵儒。

又佐葛从周与晋军战于洹水, 生获克用爱子落落。

复与燕人战于内黄,杀仁恭兵三万余众。

戎绩超特,居诸将之 右,累官至检校左仆射。

光化二年,权知邢州事。

明年春,李嗣昭以蕃汉五万来寇,归霸坚壁设备,晋 军不敢顾其城,遂移军攻洺州,陷焉。

时太祖在滑,颇虑邢之失守。

及葛从周复洺, 嗣昭北遁,归霸出兵袭之,杀二万余众。

捷至,赏锡殊等,旋以功奏加检校司空。

天祐初,迁莱州刺史,秩满授左卫上将军,又除曹州刺史。

其秋,加检校司徒,副 刘知俊御邠、凤之寇,败之。

太祖受禅,拜右龙虎统军,改左骁卫上将军,充河阳 诸军都指挥使。

明年夏六月,就除河阳节度使、检校太保,寻加同平章事。

二年秋 七月,卒于位。

诏赠太傅。

梁末帝德妃张氏,即归霸女也。

末帝嗣位,以归霸子汉鼎、汉杰并为近职。

汉鼎早亡,汉杰贞明中为控鹤指挥使,领兵讨惠王于陈州,擒之。

当贞明、龙德之际, 汉杰昆仲分掌权要,籓镇除拜多出其门,段凝因之遂窃兵柄。

及庄宗入汴,汉杰与 兄汉伦、弟汉融同日伏诛于汴桥下。

张归厚,字德坤,《通鉴考异》引《梁功臣列传》云:归厚祖兴,父处让。

少骁勇,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

中和末,与兄归霸自巢军相率来降,太祖署为军校。

时淮西兵力方壮,太祖之师尚寡,归厚以少击众,往无不捷。

光启三年春,与秦宗贤战于万胜,大破之。

其夏,蔡将张晊以数万众屯于赤堈,归厚尝与晊单骑斗于阵,晊不能支而奔,师徒乘此大捷。

太祖大悦,立署为骑军长,仍以鞍马器币锡之。

及佐硃珍讨时溥,寨于丰、萧之间,归厚乘徐垒如行坦途,甚为诸将叹伏。

龙纪初,奏迁检校工部尚书。

其年冬,复伐徐,归厚以偏师径进,至九里山下与徐兵遇。

时我之叛将陈璠在贼阵中,归厚忽见之,因瞋目大骂,单马直往,期于必取,会飞矢中左目而退;徐戎甚众,莫敢追之。

大顺元年,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又命统亲军。

是岁,郴王迁寨,未知所往,忽逢兗、郓贼寇甚众,太祖亟登道左高阜以观之,命归厚领所部子马直突之。

出没二十余合,贼大败将北,而救军云至,归厚即缀贼苦战,请太祖以数十骑先还。

时归厚所乘马中流矢而踣,乃持槊步斗渐退,贼不敢逼。

太祖至寨,亟命张筠、刘儒飞骑来迎,然谓已殁矣。

归厚体被二十余箭,尚复拒战,筠等既至,贼解乃归。

太祖见之,抚背泣下曰:‘得归厚身全,纵广丧戎马,何足计乎!’便令肩舁归汴,日降问赉,恩旨甚厚,寻迁中军指挥使。

景福初,从太祖伐郓,帝军不利,太祖为寇所逼,归厚殿马翼卫,左右驰射,矢发如雨,贼骑千百,披靡而退。

明年,与葛从周御晋军于洹水,殊绩尤著。

诏加检校右仆射。

其后,讨沧州,复洺州,咸以功闻,太祖录其勋,命权知洺州事。

是郡尝两为晋人所陷,井邑萧条,归厚抚之,数月之内,民庶翕然。

太祖自镇、定还,睹其缉理之政,大喜,赏之。

天复元年冬,真拜洺州刺史,加检校左仆射,寻授绛州刺史。

三年秋,改晋州刺史,仍检校司空。

唐帝迁都洛阳,除右神武统军。

天祐二年,改左羽林统军,与徐怀玉同守泽州。

时晋军五万来攻,郡中戎士甚寡,归厚极力拒守,并军乃还。

太祖受禅,加检校司空。

开平二年夏,刘知俊以同州叛,归厚副杨师厚、刘鄩等讨平之。

秋,军还,授亳州团练使。

乾化二年,拜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明年夏,以疾卒于位。

诏赠太师。

子汉卿。

张归弁,字从冕。

始与兄归霸、归厚同归于太祖,得署为牙校。

时太祖初镇宣武,屡命归弁结好于近境,颇得行人之仪。

乾宁中,以偏师佐葛从周御并军于洹水。

光启中,又佐张存敬与燕人战于内黄,积前后功,表授检校工部尚书。

大顺初,攻讨兗、郓,命归弁佐衡王友谦屯单父,军声大振,寻为齐州指挥使。

属青帅王师范叛,遣将诈为贾人,挽车数十乘,匿兵器于其中,将谋窃发,归弁察而擒之,州城以宁。

明年春,青寇大举来伐,州兵既寡,民意颇摇,有本郡都将康文爽等三人欲谋外应,即时擒获诛之,人心遂定。

归弁又罄发私帑,赏给士伍,青州平,超加检校右仆射,遥领爱州刺史。

从征荆、襄回,转检校左仆射。

天祐三年春,太祖入魏诛牙军,魏之郡邑多叛,归弁与诸将等分布攻讨,封境悉平。

而归弁于高唐攻贼太猛,飞矢中于臆,太祖嘉之,命赐鞍勒马一匹、金带一条。

夏五月,命权知晋州。

冬十一月,真授晋州刺史,加检校司空。

太祖受禅,改滑州长剑指挥使。

开平二年秋九月,并军围平阳,诏归弁统兵救之。

军至,解其围,加检校司徒。

三年春三月,寝疾,卒于滑州之私第。

子汉融。

史臣曰:从周以骁武之才,事雄猜之主,而能取功名于马上,启手足于牖下,静而言之,斯为贤矣!

彦章蔚有将才,死于谗口,身既殁矣,国亦随之,惜哉!

归霸昆仲,皆脱身于巨盗之流,宣力于兴王之运。

由介胄而析圭爵,可不谓壮夫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译文

葛从周,字通美,是濮州鄄城人。他的曾祖父是阮,祖父是遇贤,父亲是简,父亲多次被追赠兵部尚书。葛从周年轻时就豁达有智谋,最初加入黄巢军,逐渐升任军校。唐中和四年三月,太祖在王满渡大败巢军,葛从周与霍存、张归霸兄弟一起前来投降。七月,跟随太祖驻军西华,攻破蔡贼王夏寨。太祖在战场上马匹被绊倒,贼众紧追不舍,葛从周扶太祖上马,与贼军搏斗,面部受伤,箭矢射中肱骨,身上被刺数枪,拼尽全力保护太祖。多亏张延寿回马转战,葛从周和太祖才得以逃脱,退军至溵水。其他将领都被削职,只有提升葛从周、张延寿为大校。他们随后进入长葛、灵井,大败蔡贼,至斤沟、淝河,杀死铁林三千人,俘虏九寨都虞候王涓。

太祖派郭言在陕州招募士兵,有黄花子贼占据温谷,葛从周击破他们。又在荥阳击败秦贤的军队,不久后协助朱珍在淄、青之间收兵。当时兖州齐克护军在任城,葛从周击败了他,俘虏了他的将领吕全真。淄人不服从管制,又与他交战,俘虏了他的勇将巩约。青州以步兵和骑兵一万多人列三寨于金岭,以阻断要害,葛从周与朱珍大败敌军,俘虏了他们的将领杨昭范等五人后返回。到达大梁后,不脱甲胄,直接前往板桥攻击蔡贼,攻破卢瑭寨;卢瑭自杀,又在赤冈杀死蔡军二万多人。跟随太祖在亳州讨伐谢殷,俘虏了他。回军袭击曹州,俘虏刺史丘宏礼带回。

在临濮的刘桥与兖、郓军相遇,杀死数万人,朱瑄、朱瑾仅以身免,俘虏都将邹务卿以下五十人。跟随太祖到范县,再次与朱瑄交战,俘虏尹万荣等三人,于是平定了濮州。不久后,与朱珍在陈、亳之间攻击蔡贼,俘虏都将石璠。

文德元年,魏博军发生混乱,乐从训来告急,葛从周跟随太祖渡河,攻克黎阳、李固、临河等镇,到达内黄,击败魏军万余人,俘虏其将领周儒等十人。李罕之带领并州军队围攻张全义于河阳,葛从周与丁会、张存敬、牛存节率兵支援,大败并州军队,杀死蕃汉两万多人,解救了河阳之围,因功被授予检校工部尚书。协助朱珍讨伐徐州,攻克丰县,在吴康击败时溥,缴获了他的辎重,加授检校刑部尚书。协助庞师古在淮南讨伐孙儒,占领庐、寿、滁等州,攻下天长、高邮,破坏邵伯堰。回军攻打濠州,杀死刺史魏勋,获得十艘粮船。

大顺元年八月,并州将领围攻潞州,太祖派遣葛从周率领敢死之士,夜间潜入包围圈,但王师在马牢川不利,便放弃上党返回。当年十二月,与丁会等将领讨伐魏州,连续攻克十个城镇。第二年正月,在永定桥大败魏军,魏军五战皆败,斩首万余人。十月,协助丁会攻打宿州,葛从周堵塞河水灌城,刺史张筠率郡投降。协助讨伐兖州,在马沟击败朱瑾的军队。

景福二年二月,与将领们在石佛山大败徐、兖的军队。八月,与庞师古一同攻打兖州。乾宁元年三月,军队到达新泰县,朱瑾派遣都将张约、李胡椒率领三千人迎战,庞师古派遣葛从周、张存敬进行奇袭,生擒张约、李胡椒等都将数十人。二年十月,围攻兖州,兖州人不出战,葛从周假装扬言并州、郓州的人前来救援,于是率领军队前往高吴,半夜偷偷返回军营。朱瑾果然出兵攻击外壕,我军士兵突然冲出,斩杀一千余人,生擒都将张汉筠。葛从周屡立战功,从怀州刺史历任曹、宿二州刺史,多次升迁至检校左仆射。

乾宁三年五月,并州将领率领大军侵犯魏州,派遣他的儿子落落率领两千骑兵驻扎在洹水,葛从周率领两千马步军攻击他们,几乎将他们全部杀死,在战场上生擒落落,并州将领哭泣着离开。随后从洹水与庞师古渡河攻击郓州。乾宁四年正月,攻克郓州。葛从周乘胜攻打兖州,恰逢朱瑾在徐州境内出兵,他的将领康怀英率城投降。因功被授予兖州留后、检校司空。《玉堂闲话》记载:葛侍中镇守兖州时,威名远扬。河北谚语说:‘山东一条葛,无事可挑拨。’再次领兵万余人渡淮河讨伐杨行密,到达濠州,听闻庞师古在清口战败,立即撤军。光化元年四月,率军经营山东,当时并州将领率领大军驻扎在邢、洺,葛从周到钜鹿与并州军队相遇,大败他们,并州将领逃走。我军追击至青山口,数日内,邢、洺、磁三州连续攻克,斩首二万级,俘虏将吏一百五十人,随即任命葛从周兼任邢州留后。

光化二年春,幽州刘仁恭率领十万军队侵犯魏州,屠杀贝郡。葛从周从邢台驰援魏州,燕军突袭水关,攻打馆陶门。葛从周与贺德伦率领五百骑兵出战,对守门人说:‘前面有敌人,不可回头!’命令关闭城门。葛从周等人拼死作战,大败燕军,俘虏都将薛突厥、王郃郎等。第二天,攻破他们的八个营寨,追击至临清,刘仁恭逃往沧州,葛从周被任命为宣义军行军司马。

五月,并州军队讨伐李罕之于潞州,太祖以丁会代替李罕之,命令葛从周迅速进入上党。七月,并州军队攻陷泽州,太祖召回葛从周,命令贺德伦守卫潞州,贺德伦等人不久后弃城返回。乾宁三年四月,领军讨伐沧州,先攻下德州。进攻浮阳时,幽州刘仁恭大举前来支援。当时都监蒋元晖对将领们说:‘我受王命保护军队,志在攻取,现在燕帅前来支援,不可迎战,应当放他们进入壁垒,聚集食物,等到他们力量耗尽、粮食吃完,我们就可以取得胜利。’葛从周回答说:‘用兵在于时机,时机在上将,不是督护所能决定的。’于是命令张存敬、氏叔琮守卫他们的营寨。

葛从周在乾宁军老鸦堤迎击燕军,大败他们,斩首三万,俘虏将佐马慎交以下百余人,夺得马三千匹。八月,并州军队攻打邢、洺,太祖率军击败他们。葛从周追击至青山口,斩首五千级,俘虏其将领王郃郎、杨师悦等,夺得马一千匹,上表授予检校太保,兼任徐州两使留后,不久后成为兖州节度使。

天复元年三月,与氏叔琮讨伐太原,带领周朝的兖州、郓州的军队,从土门路进入,与各军在晋阳城下会合,因为粮食运输供应不上,所以撤军。不久后,从周染病,正逢青州将领刘鄩攻陷兖州,太祖命令讨伐他,于是尽管身体不适,还是亲自出征。

三年十一月,刘鄩举城投降,因为功绩被授予检校太傅。太祖因为从周抱病已久,命令康怀英代替他,授予左金吾上将军,因为疾病不能胜任朝会,改任右卫上将军退休。在偃师县亳邑乡的别墅中养病。不久后,被授予太子太师,仍然退休。

末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潞州节度使,命令他领取俸禄,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为陈留郡王,食邑增加到七千户,命令近臣携带旌节到别墅中赏赐给他。贞明初年,在家中去世,追赠太尉。

谢彦章,许州人。幼年时被从周收养为养父,从周喜欢他的聪明,教他兵法,经常在大盘中用一千钱摆出阵势,展示出进退的节拍,彦章完全掌握了这些技巧。等到他成年后,在太祖手下担任骑兵将领。末帝即位后,任命他为两京马军都军使,多次与晋军交战立功,不久后担任河阳节度使。从周去世时,他亲自参与葬礼,人们都认为他很讲义气。后来担任许州节度使、检校太傅。贞明四年冬天,滑州节度使贺瑰担任北面招讨使,彦章担任排阵使,一同率领大军驻扎在行台寨,与晋军对峙。彦章当时率领骑兵挑战,晋军看到我军阵势整齐,就说:‘一定是两京太傅在这里。’不敢直呼其名,就是这样让敌人害怕。

当时人们都说贺瑰擅长指挥步兵,彦章擅长率领骑兵,名声相争,所以贺瑰心里嫉妒他。有一天,与贺瑰一同在郊外设伏,贺瑰指着一块地方对彦章说:‘这个地方有高冈,中间平坦,是筑栅栏的好地方。’不久后,晋军放弃了这个地方,所以贺瑰怀疑彦章与晋军有勾结;又因为贺瑰想快速决战,而彦章想保持稳重,消耗敌人,贺瑰更加怀疑他。恰逢行营马步都虞候朱珪诬陷他,贺瑰于是与朱珪共同密谋,在宴会上伏击,杀害了彦章及濮州刺史孟审澄、别将侯温裕等人,以谋反的罪名上报。晋王听说后,高兴地说:‘那些将领如此,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审澄、温裕也擅长指挥骑兵,但所率领的不过三千骑兵;而彦章的骑兵更多,更有战斗力。除了军事才能外,他也喜欢优待儒士。与晋军在河上对峙时,总是穿着宽大的衣服,举止有礼,有时面对敌人指挥军队,也显得威严。他总是注重军队的阵势整齐,左旋右抽,即使风雨交加,也形容不了他的迅速。因此,当时的骑兵都愿意为他效力。等到他被害,人们都感到惋惜。

胡真,江陵人。身材高大健壮,身高七尺,擅长骑射,年轻时担任县吏。在巢寇中,被推举为名将,跟随巢军渡过淮河、浙江,攻陷许州、洛阳,进入长安。等到太祖率领军队归附唐朝时,胡真当时是元从都将,《通鉴》记载:温见巢军形势日益危急,知道他们将要失败,亲自带领胡真、谢瞳劝温归国。他们一同到达梁苑,上表授予检校刑部尚书,多次跟随太祖在陈州、郑间打败巢军、蔡军。不久后,率领奇兵攻取滑州,于是被任命为滑州节度留后,又上表任命为郑滑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几年后,被征召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不久后任命为宁远军节度使、容州刺史、检校太保。去世后追赠太傅。

张归霸,字正臣,清河人。祖父进言,曾任阳谷县令。父亲实,也有官职。年轻时英俊潇洒,喜欢兵法。唐朝乾符年间,盗贼蜂起,归霸带领三个兄弟弃家投靠黄巢,因勇猛有谋略而闻名。黄巢攻陷长安后,被任命为左番功臣。中和年间,黄巢带领部下逃到宛丘。当时太祖在汴州,奉诏南征,黄巢的势力日益窘迫,归霸和他的兄弟以及葛从周、李谠等人一同前来投降,不久后补任宣武军要职。光启二年,与蔡将张存战于卢氏。光启三年夏天,又与蔡将卢瑭战于双丘,再与秦宗贤战于万胜,都战败并歼灭了敌人。

第二天,宗权派遣将领张郅来犯,在赤堈设立营寨。有一天,派出骑兵较量胜负,归霸被飞箭射中。他立刻拨马逃跑,射出一箭,射中了敌人的脖子,敌人坠落马下,于是他带着骑兵返回。太祖当时在高丘上俯瞰,亲眼目睹了他的行动,当面给予奖赏和激励,用金钱、布匹以及所获的马匹作为奖赏。又曾经被命令率领五百名弓箭手在壕沟内埋伏,太祖率领数百骑兵慢慢逼近敌人的营寨,蔡军果然派出精锐士兵前来追击,归霸发动伏兵,杀敌一千余人,夺马数十匹,不久后上奏授予检校左散骑常侍。此后跟随太祖征伐郓州,协助李唐宾渡过淮河,都立下了奇功。

文德初年,大军逼近蔡州,贼将萧颢来攻打营寨,归霸与徐怀玉各自率领所部兵马从东南两个城门分出,合力杀敌,蔡军大败。等到太祖撤军,敌军已撤退。太祖召见他,奖赏他说:‘过去耿弇不等光武帝击溃张步,说不能把敌人留给君主父亲,耿弇的功绩,你也有其二。’大顺年间,郭绍宾攻占曹州,归霸率领数千士兵守卫。不久后,朱瑾率领大军来到,归霸与丁会迎击于金乡,朱瑾大败,俘虏敌将宗江等七十余人,曹州得以安宁。第二年,攻破濮州,生擒刺史邵儒。又协助葛从周与晋军在洹水作战,生擒克用爱子落落。又在内黄与燕军作战,杀敌三万余众。战功卓著,在诸将中居首位,官至检校左仆射。

光化二年,暂时管理邢州事务。第二年春天,李嗣昭率领蕃汉五万士兵来犯,归霸坚守壁垒,晋军不敢进攻他的城池,于是转移军队攻打洺州,洺州被攻陷。当时太祖在滑州,非常担心邢州失守。等到葛从周收复洺州,李嗣昭向北逃走,归霸出兵袭击,杀死两万余人。捷报传来,受到特别的奖赏,不久后因为功绩被授予检校司空。天祐初年,调任莱州刺史,任期结束后授予左卫上将军,又任命为曹州刺史。那一年秋天,加授检校司徒,协助刘知俊抵御邠州、凤州的敌军,将其击退。太祖接受禅让后,任命他为右龙虎统军,改任左骁卫上将军,充任河阳诸军都指挥使。第二年夏天六月,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太保,不久后加授同平章事。二年秋天七月,在任上去世。诏令追赠太傅。

梁末帝德妃张氏,是归霸的女儿。末帝即位后,任命归霸的儿子汉鼎、汉杰为亲近的官职。汉鼎早逝,汉杰在贞明年间担任控鹤指挥使,领兵在陈州讨伐惠王,将其擒获。在贞明、龙德年间,汉杰兄弟分掌权要,藩镇的任命多出自他们之手,段凝因此窃取了兵权。等到庄宗进入汴州,汉杰和他的哥哥汉伦、弟弟汉融在汴桥下同一天被杀。

张归厚,字德坤,《通鉴考异》引用《梁功臣列传》说:归厚的祖父张兴,父亲张处让。他年轻时就勇猛善战,有谋略,尤其擅长使用弓箭和长矛。中和末年,他与哥哥张归霸从巢军那里一起投降,太祖任命他为军校。当时淮西的兵力很强,太祖的军队还不多,归厚以少胜多,所向披靡。光启三年春天,他与秦宗贤在万胜交战,大败秦宗贤。那年的夏天,蔡将张晊率领数万人马驻扎在赤堈,归厚曾单骑与张晊在战场上交战,张晊支撑不住就逃跑了,军队因此取得了大胜。太祖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为骑军长,并赐给他鞍马、器物和钱币。等到他辅佐朱珍讨伐时溥,驻扎在丰、萧之间,归厚骑着马如同走在平坦的路上,让其他将领都赞叹不已。龙纪初年,他上奏迁任检校工部尚书。那年冬天,再次讨伐徐,归厚率领偏师直接进攻,到了九里山下与徐兵相遇。当时我方的叛将陈璠在敌军阵中,归厚突然看到他,于是瞪大眼睛大声骂他,单骑直冲过去,决心要捉拿他,结果被飞箭射中左眼而退回;徐兵很多,没有人敢追赶他。

大顺元年,他上奏加封检校兵部尚书,并被命令统领亲军。那一年,郴王迁移军营,不知道要去哪里,突然遇到兖、郓的贼寇很多,太祖急忙登上道路左边的高地观看,命令归厚率领所部骑兵直接冲向贼寇。经过二十多次的出没,贼寇大败,向北逃去,而救军的消息传来,归厚就停下来与贼寇苦战,请求太祖带领几十骑兵先回去。当时归厚所骑的马被流箭射中,他手持长矛步行战斗,逐渐后退,贼寇不敢逼近。太祖到达军营,立即命令张筠、刘儒骑快马前来迎接,但他们以为归厚已经死了。归厚身上中了二十多箭,仍然继续战斗,张筠等人到达后,贼寇才解围,归厚才返回。太祖见到他,抚摸着他的背流泪说:“只要归厚身体平安,即使损失很多战马,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命令人抬着他回汴京,每天都有赏赐,恩惠非常深厚,不久后升任中军指挥使。

景福初年,归厚跟随太祖讨伐郓州,军队不利,太祖被敌军逼迫,归厚担任殿后马翼卫,左右驰射,箭矢如雨,敌骑千百,被击溃而退。第二年,与葛从周在洹水抵御晋军,成绩特别显著。皇帝下诏加封检校右仆射。之后,讨伐沧州,收复洺州,都因为功绩而闻名,太祖记录了他的功勋,任命他暂时管理洺州事务。这个郡曾经两次被晋军攻陷,城镇荒凉,归厚治理后,几个月内,百姓都安定下来。太祖从镇、定返回,看到他治理的政绩,非常高兴,对他进行了奖赏。天复元年冬天,正式任命他为洺州刺史,加封检校左仆射,不久后授予绛州刺史。三年秋天,改任晋州刺史,仍担任检校司空。唐帝迁都洛阳,任命他为右神武统军。天祐二年,改任左羽林统军,与徐怀玉一同守卫泽州。当时晋军五万来攻,郡中士兵很少,归厚竭力抵抗,最后军队才撤退。太祖接受禅让,加封检校司空。开平二年夏天,刘知俊以同州叛变,归厚作为杨师厚、刘鄩等的副手讨伐并平定了叛乱。秋天,军队返回,被任命为亳州团练使。乾化二年,被任命为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第二年夏天,因病在任上去世。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太师。儿子叫汉卿。

张归弁,字从冕。最初与哥哥张归霸、张归厚一同归附太祖,被任命为牙校。当时太祖刚刚镇守宣武,多次命令归弁去与邻近地区结好,得到了许多外交礼仪的实践。乾宁年间,他率领偏师协助葛从周在洹水抵御并州军队。光启年间,他又协助张存敬在内黄与燕人作战,累积了前后战功,被上表授予检校工部尚书。大顺初年,攻打讨伐兖、郓,被命令协助衡王友谦驻扎在单父,军威大振,不久后成为齐州指挥使。当时青州节度使王师范叛变,他派遣将领假装商人,用几十辆车拉货,将兵器藏在其中,打算偷袭,归弁察觉后将其擒获,州城因此得以安宁。第二年春天,青州贼寇大举来攻,州中士兵很少,民心不稳,有本郡都将康文爽等三人想要外应,归弁立即将他们擒获并处决,人心因此安定。归弁又拿出自己的私财,赏赐给士兵,青州平定后,被超升为检校右仆射,远领爱州刺史。从征荆、襄回来后,转任检校左仆射。天祐三年春天,太祖进入魏地诛杀牙军,魏地的郡县大多叛变,归弁与其他将领一起分头攻打讨伐,封境全部平定。归弁在高唐攻打敌军过于猛烈,被飞箭射中胸膛,太祖赞扬他,命令赐给他一匹马、一条金带。夏天五月,被命令暂时管理晋州。冬天十一月,正式任命为晋州刺史,加封检校司空。太祖接受禅让,改任滑州长剑指挥使。开平二年秋天九月,军队包围平阳,皇帝下诏让归弁统领军队救援。军队到达后,解除了包围,加封检校司徒。三年春天三月,因病在滑州的家中去世。儿子叫汉融。

史臣评论说:葛从周以勇猛的才能,事奉猜疑的君主,能够在马上取得功名,在窗下结束生命,静下心来谈论,这可以说是贤人了!彦章虽然有着将才,却因谗言而死,他既已去世,国家也因此而衰落,真是可惜啊!张归霸兄弟二人,都从强盗手中逃脱出来,为兴王的事业效力。从军旅出身到获得爵位,难道不是壮士所为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注解

葛从周: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黄巢军: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领导的军队,曾攻占长安,建立政权,但最终失败。

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朝末年。

王满渡:地名,位于河南省。

太祖:指后梁太祖朱温,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后建立后梁。

军校: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蔡贼: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蔡州军阀。

王夏寨:蔡贼的军事据点。

溵水:地名,位于河南省。

大校: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长葛:地名,位于河南省。

灵井:地名,位于河南省。

斤沟:地名,位于河南省。

淝河:地名,位于安徽省。

铁林: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指精锐的步兵。

九寨都虞候: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陕州:地名,位于河南省。

黄花子贼:古代一支盗匪的称呼。

温谷:地名,位于河南省。

秦贤:古代一支盗匪的领袖。

荥阳:地名,位于河南省。

朱珍:唐代将领,曾与葛从周一同作战。

淄:地名,位于山东省。

青:地名,位于山东省。

兖州:地名,位于山东省。

齐克:兖州的地方军阀。

任城:地名,位于山东省。

吕全真:齐克的将领。

巩约:淄人的骁将。

金岭:地名,位于山东省。

杨昭范:青州的将领。

大梁:地名,位于河南省,当时为后梁国都。

卢瑭:蔡贼的将领。

赤冈:地名,位于河南省。

亳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曹州:古代地名,曹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丘宏礼:曹州的刺史。

临濮:地名,位于山东省。

刘桥:地名,位于山东省。

朱瑄:兖州的军阀。

濮州:古代地名,濮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陈:地名,位于河南省。

魏博军:唐朝末年一支强大的地方军阀。

乐从训:魏博军的将领。

黎阳:地名,位于河南省。

李固:地名,位于河南省。

临河:地名,位于河南省。

内黄:内黄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周儒:李罕之的将领。

河阳:古代地名,河阳是唐朝时期的州。

庞师古:唐代将领,曾与葛从周一同作战。

淮南:地名,位于安徽省。

庐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寿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滁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天长:地名,位于安徽省。

高邮:地名,位于江苏省。

邵伯堰:地名,位于江苏省。

濠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魏勋:濠州的刺史。

光化元年:公元902年,唐朝末年。

马牢川:地名,位于河南省。

上党:地名,位于山西省。

魏州:地名,位于河北省。

永定桥:地名,位于河北省。

宿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张筠:宿州的刺史。

马沟:地名,位于河南省。

石佛山:地名,位于山东省。

新泰县:地名,位于山东省。

张约:朱瑾的将领。

李胡椒:朱瑾的将领。

高吴:地名,位于山东省。

石璠:蔡贼的将领。

邢州:地名,位于河北省。

磁州:地名,位于河北省。

并帅:指魏博军的统帅。

洹水:古代地名,洹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郓州:地名,位于山东省。

晋州:晋州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李嗣昭: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贝郡:地名,位于河北省。

水关:古代城池的防御设施。

馆陶门:馆陶城的城门。

贺德伦:唐代将领,曾与葛从周一同作战。

薛突厥:幽州的将领。

王郃郎:幽州的将领。

乾宁军:地名,位于河南省。

老鸦堤:地名,位于河南省。

幽州:地名,位于北京市。

刘仁恭:幽州的军阀。

沧州:地名,位于河北省。

宣义军:地名,位于河北省。

泽州:地名,位于山西省。

蒋元晖:幽州的将领。

德州:地名,位于山东省。

浮阳:地名,位于河北省。

都监: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青山口:地名,位于河南省。

蕃将: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

费金铁:蕃将。

慕容腾:蕃将。

幽州刘仁恭:幽州的军阀刘仁恭。

临清:地名,位于河北省。

邢州留后:邢州的代理行政长官。

潞州:古代地名,潞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并人:指魏博军。

乾宁军老鸦堤:地名,位于河南省。

兖州节度使:兖州的军事行政长官。

天复元年:唐朝末年,天复元年是公元901年,这一年是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的年号。

氏叔琮:唐朝末年的将领,曾参与讨伐叛乱。

太原:山西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曾是北魏、唐朝等朝代的都城。

周: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

兗、郓:同上,指地名。

土门路:古代的一条道路,具体位置不详。

晋阳城:古代地名,晋阳是北魏、北齐等朝代的都城,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班师:古代用语,指军队撤回。

青州:古代地名,青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刘鄩:唐朝末年的将领。

检校太傅:古代官职,检校是官职的虚衔,太傅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康怀英: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左金吾上将军:古代官职,金吾是掌管宫廷警卫的官职。

右卫上将军:古代官职,右卫是掌管宫廷警卫的官职。

致仕:古代用语,指官员退休。

亳邑乡:古代地名,亳邑乡是唐朝时期的乡。

别墅:古代用语,指私人住宅。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太子太师是太子的师傅,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

节度使:古代官职,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开府仪同三司是荣誉性的官职,表示高官厚禄。

检校太师:古代官职,与检校太傅类似,是荣誉性的官职。

兼侍中:古代官职,侍中是皇帝的近臣,负责内政。

陈留郡王:古代封号,陈留郡王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

食邑:古代用语,指封地,食邑是指封地中的收入。

旌节:古代用语,旌节是使臣出使时携带的标志,也指使者。

贞明: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年号,贞明是公元915年至920年。

许州:古代地名,许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骑将:古代官职,骑将是掌管骑兵的将领。

两京马军都军使:古代官职,两京指东都和西都,马军都军使是掌管马军的将领。

河阳节度使:古代官职,河阳节度使是河阳地区的军事行政长官。

义:古代用语,表示尊敬和钦佩。

骑军:古代用语,指骑兵部队。

优礼儒士:古代用语,表示对儒士的尊重和礼遇。

河上:古代用语,指河流上。

恆褒衣博带:古代用语,褒衣博带是指穿着宽大的衣服和宽大的带子,是古代士人的服饰。

敦阵整旅:古代用语,敦阵整旅是指整顿军队的阵形。

风驰雨骤:古代用语,风驰雨骤是形容行动迅速,形势紧迫。

咸谓:古代用语,咸谓是指大家普遍认为。

步军:古代用语,指步兵部队。

名声相轧:古代用语,名声相轧是指名声相抗衡,相互竞争。

郊外:古代用语,郊外是指城外。

冈阜隆起:古代用语,冈阜隆起是指地势高起。

列栅:古代用语,列栅是指用栅栏围起来的防御工事。

舍之:古代用语,舍之是指放弃。

行营马步都虞候:古代官职,行营马步都虞候是掌管行营马步军的将领。

诬:古代用语,诬是指诬陷,诬告。

谋叛:古代用语,谋叛是指图谋叛变。

亡无日矣:古代用语,亡无日矣是指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将略:古代用语,将略是指军事才能。

县吏:古代用语,县吏是指县里的官员。

巢寇:古代用语,巢寇是指黄巢领导的起义军。

淮、浙:古代地名,淮指淮河流域,浙指浙江地区。

许、洛:古代地名,许指许州,洛指洛阳。

长安:古代地名,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元从都将:古代官职,元从是将帅的副手。

《通鉴》:《通鉴》是《资治通鉴》的简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温:指五代十国时期的梁温,即朱温。

梁苑:古代地名,梁苑是梁朝的园林。

检校刑部尚书:古代官职,检校刑部尚书是刑部尚书的虚衔。

奇兵:古代用语,奇兵是指出其不意的军队。

署:古代用语,署是指任命。

滑州:滑州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留后:古代用语,留后是指留任后任官职。

检校右仆射:古代官职,检校右仆射是右仆射的虚衔。

右金吾卫大将军:古代官职,右金吾卫大将军是金吾卫的大将。

宁远军节度使:古代官职,宁远军节度使是宁远地区的军事行政长官。

容州:古代地名,容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检校太保:古代官职,检校太保是太保的虚衔。

李谠: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宣武军:古代地名,宣武军是唐朝时期的军。

剧职:古代用语,剧职是指重要的官职。

卢氏:古代地名,卢氏是唐朝时期的县。

双丘:古代地名,双丘是唐朝时期的县。

万胜:古代地名,万胜是唐朝时期的县。

宗权: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赤堈:赤堈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飞戈:古代用语,飞戈是指投掷的武器。

控弦:古代用语,控弦是指拉弓射箭。

洞颈而坠:古代用语,洞颈而坠是指射中颈部后坠落。

锡:古代用语,锡是指赏赐。

控弦之士:古代用语,控弦之士是指擅长射箭的士兵。

壕:古代用语,壕是指战壕。

蔡人:古代用语,蔡人是指蔡州的军队。

摩垒:古代用语,摩垒是指攻城时攀爬城墙。

掩杀:古代用语,掩杀是指突然袭击并杀敌。

奏授:古代用语,奏授是指上奏请求授予官职。

克用: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即李克用。

落落:李克用的儿子。

仁恭: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即李仁恭。

戎绩:古代用语,戎绩是指战功。

居诸将之右:古代用语,居诸将之右是指在众将中地位最高。

检校左仆射:古代官职,检校左仆射是左仆射的虚衔。

权知邢州事:古代用语,权知邢州事是指代理邢州的事务。

蕃汉:古代用语,蕃汉是指汉族和少数民族。

洺州:古代地名,洺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金乡:古代地名,金乡是唐朝时期的县。

宗江: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邵儒: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翼日:古代用语,翼日是指第二天。

蔡州:古代地名,蔡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萧颢: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徐怀玉: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硃瑾: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大顺:五代十国时期的年号,大顺是公元890年至893年。

郭绍宾: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丁会: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明年:古代用语,明年是指第二年。

光化二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年号,光化是公元902年至904年。

天祐:五代十国时期的年号,天祐是公元904年至923年。

莱州:古代地名,莱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左卫上将军:古代官职,左卫上将军是左卫的大将。

曹州刺史:古代官职,曹州刺史是曹州的行政长官。

检校司徒:古代官职,检校司徒是司徒的虚衔。

邠、凤:古代地名,邠指邠州,凤指凤翔府。

败之:古代用语,败之是指打败敌人。

右龙虎统军:古代官职,右龙虎统军是龙虎军的统帅。

左骁卫上将军:古代官职,左骁卫上将军是左骁卫的大将。

同平章事:古代官职,同平章事是宰相的副手。

位:古代用语,位是指官职。

诏赠:古代用语,诏赠是指皇帝下诏追赠官职。

梁末帝:五代十国时期的梁末帝,即朱温的儿子朱友贞。

德妃张氏:梁末帝的妃子,张姓。

近职:古代用语,近职是指亲近的官职。

汉鼎:张归霸的儿子。

汉杰:张归霸的儿子。

陈州:古代地名,陈州是唐朝时期的州。

惠王: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即刘守光。

段凝: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庄宗: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皇帝,即朱温的儿子朱友贞。

汉伦:张归霸的儿子。

汉融:张归霸的儿子。

张归厚:张归厚,唐代将领,字德坤,是梁朝功臣张兴的后代。他年轻时勇猛,擅长弓箭和槊(一种长矛),在军事上有谋略,以少胜多著称。

字德坤:字是古代人的别称,德坤是张归厚的字,用来表示其品德和性格。

《通鉴考异》:《通鉴考异》是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的考订著作,记录了《资治通鉴》中的异同和考证。

梁功臣列传:《梁功臣列传》是记载南梁时期功臣的传记。

巢军:巢军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淮西兵力:淮西是指淮河流域的西部地区,当时淮西兵力强大。

光启三年:光启三年是唐朝宗正皇帝李儇的年号,公元887年。

秦宗贤:秦宗贤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骑军长:骑军长是指负责指挥骑兵部队的军官。

硃珍:硃珍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时溥:时溥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丰、萧:丰、萧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龙纪初:龙纪初是唐朝宗正皇帝李儇的年号,公元889年。

检校工部尚书:同上,指官职。

徐戎:徐戎是指徐州的敌军。

大顺元年:大顺元年是唐朝宗正皇帝李儇的年号,公元890年。

太祖亟登道左高阜:太祖迅速登上道路左侧的高地。

子马直:子马直是指太祖的亲军。

光启中:光启中是唐朝宗正皇帝李儇的年号,公元885年。

张存敬:张存敬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单父:单父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青帅王师范:青帅王师范是指青州(今山东益都)的节度使王师范。

爱州:爱州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荆、襄:荆、襄是指荆州和襄州,都是唐朝末年的军事重镇。

刘知俊:刘知俊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牙军:牙军是指亲军。

高唐:高唐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平阳:平阳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司徒:司徒是官职,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寝疾:寝疾是指卧病。

史臣:史臣是指负责编写史书的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评注

张归厚,字德坤,其人物形象在《通鉴考异》中得以展现。首先,归厚祖兴,父处让,家世背景显赫,为后来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

归厚少年时期便以骁勇著称,有机略,尤长于弓槊之用,显示出其过人的武艺和军事才能。中和末年,归厚与兄归霸自巢军来降,得到了太祖的赏识,被署为军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归厚在军事上的才能在多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光启三年春,与秦宗贤战于万胜,大破之;其夏,蔡将张晊以数万众屯于赤堈,归厚单骑斗于阵,大破之。这些战役不仅展示了归厚的勇猛,也凸显了他的智谋。

归厚在佐硃珍讨时溥时,乘徐垒如行坦途,表现出了他在战场上的冷静和果敢。龙纪初,他迁检校工部尚书,冬复伐徐,以偏师径进,至九里山下与徐兵遇,虽中箭受伤,但仍然勇猛无比。

大顺元年,归厚加检校兵部尚书,又命统亲军,显示出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随后的战斗中,归厚多次立下战功,如与葛从周御晋军于洹水,讨沧州,复洺州等,被封为镇国军节度使、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归厚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他在治理洺州时,以仁政抚民,使得民庶翕然。天复元年冬,真拜洺州刺史,加检校左仆射,寻授绛州刺史,天祐二年改晋州刺史,仍检校司空。

归厚的儿子汉卿也继承了父业,成为了一名将领。而归弁,字从冕,与归霸、归厚一同归附太祖,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史臣在评价归厚兄弟时,称他们从巨盗之流脱身,宣力于兴王之运,由介胄而析圭爵,可谓壮夫。这既是对归厚兄弟的赞誉,也是对他们人生历程的总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