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原文

韩建,字佐时,许州长社人。

父叔丰,世为牙校。

初,秦宗权之据蔡州,招合亡命,建隶为军士,累转至小校。

唐中和初,忠武监军杨复光起兵于蔡,宗权遣其将鹿宴宏赴之,建与里人王建俱隶宴宏军,入援京师。

贼平,复光暴卒。

时僖宗在蜀,宴宏率所部赴行在。

路出山南,因攻剽郡邑,据有兴元。

宴宏自为留后,以建为蜀郡刺史。

唐军容使田令孜密遣人诱建,啖以厚利,建时惧为宴宏所并,乃率所部归行在,令孜补为神策都校、金吾将军,出为潼关防御使兼华州刺史。

河、潼经大寇之后,户口流散,建披荆棘,辟污莱,劝课农事,树植蔬果,出入闾里,亲问疾苦,不数年,流亡毕复,军民充实。

建比不知书,治郡之暇,日课学习。

遣人于器皿、床榻之上各题其名,建视之既熟,乃渐通文字。

俄迁华商节度、潼关守捉等使,累加检校太尉、平章事。

乾宁二年,建与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举兵赴阙,迫昭宗请以王珙为河中帅,害大臣于都下。

河中王珂召晋军以为援,及晋军渡河,昭宗幸石门。

三年四月,昭宗遣延王、通王率禁兵讨李茂贞,为茂贞所败,车驾幸渭桥。

翼日,次富平,将幸河中,建奉表迎驾,俄自至渭北,恳乞东幸,许之。

七月十五日,昭宗至华下,百官士庶相继而至。

建寻加兼中书令,充京畿安抚制置等使,又兼京兆尹、京城把截使。

昭宗久在华州,思还宫掖,每花朝月夕,游宴西溪,与群臣属咏歌诗,歔欷涕。

建每从容奏曰:‘臣为陛下修营大内,结信诸侯,一二年间,必期兴复。’

乃以建兼领修创京城使,建自华督役辇运工作,复治大明宫。

四年二月,有诣建告睦王已下八王谋杀建,建囚八王于别宅,放散随驾殿后军二万人,杀捧日都头李筠。

自是天子益微,宿卫之士尽矣。

八月,建以兵围十六宅,通王以下十一王并遇害于石堤谷,以谋逆闻。

又害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贬宰相朱朴,皆昭宗宠昵者也。

建寻兼同州节度使。

光化元年,升华州为兴德府,以建为尹。

八月,车驾还京。

九月,册拜太傅,进封许国公,并赐铁券。

天复元年十一月,宦官韩全诲迫天子幸凤翔,建亦预其谋。

太祖闻之,自河中引军而西。

前锋至同州,建判官司马鄴以城降,遂移军迫华州,建惧乞降。

太祖责以胁君之罪,建拜伏称从事李巨川之谋也,太祖即诛巨川。

《北梦琐言》:韩建曰:‘某不识字,凡朝廷章奏、邻封书檄,皆巨川为之。’因斩之。

又《新唐书·李巨川传》云:巨川诣军门纳款,因言当世利害。

全忠属官敬翔以文翰事左右,疑巨川用则全忠待己或衰,乃诡说曰:‘巨川诚奇才,顾不利主人,若何!’

是日,全忠杀之。

太祖与建素有军中昆弟之契,及见,其怒骤息,寻表建为许州节度使。

昭宗东迁,以建为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

车驾至陕,召太祖与建侍宴,宫妓奏乐,何皇后举觞以赐太祖,建蹑足,太祖遽起曰:‘臣醉不任。’伪若颠仆即去。

建私谓太祖曰:‘上与宫人附耳而语,幕下有兵仗声,恐图王尔。’

天祐三年,改青州节度使。

及受禅,征为司徒、平章事,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开平二年,加侍中,充建昌宫使。

三年,郊祀于洛,以建为大礼使。

建为上宰,每谒见,时有直言。

太祖为性刚严,群下将迎不暇,待建稍异,故优容之。

九月,册拜太保,罢知政事。

《五代会要》:开平三年十月,诏曰:太保韩建,每月旦、十五日入阁称贺,即令赴朝参,余时弗入见。

示优礼也。

四年三月,除匡国军节度使、陈许蔡观察使,仍令中书不议除替。

《五代会要》:乾化元年正月,敕云:许昌雄镇,太保韩建,朕用以布政,民耕盗止,久居其位,庶可胜残矣。

宜令中书门下不计年月,勿议替。

乾化二年六月,朝廷新有内难,人心动摇,部将张厚因作乱,害建于衙署,时年五十八。

子从训,昭宗在华时授太子侍学,赐名文礼,寻拜屯田员外郎。

国初为都官郎中,赐紫,年未弱冠。

时朝廷命从训告国哀于陈、许,至二日军乱,与建并命。

乾化三年,追赠太师。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

父文,世田家。

罕之拳勇趫捷,力兼数人。

少学为儒,不成,又落发为僧,以其无赖,所至不容。

曾乞食于酸枣县,自旦至晡,无与之者,乃掷钵于地,毁弃僧衣,亡命为盗。

会黄巢起曹、濮,罕之因合徒作剽,渐至魁首。

及贼巢渡江,罕之因以兵将背贼归于唐,高骈录其功,表为光州刺史。

岁余,为蔡贼秦宗权寇迫,不能守,乃弃郡归项城,收合余众,依河阳诸葛爽,爽署为怀州刺史。

光启初,僖宗以爽为东南面招讨,以击宗权,爽乃表罕之为副,令将兵屯宋州。

蔡寇凶焰日炽,兵锋不敌。

中和四年,爽表罕之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是岁,李克用脱上源之难,敛军西归,路由洛阳,罕之迎谒,供帐馆待甚优,因与克用厚相结托。

时罕之有众三千,以圣善寺为府。

光启元年,蔡贼秦宗权遣将孙儒来攻,罕之对垒数月,以兵少备竭,委城而遁,西保于渑池。

蔡贼据京城月余,焚烧宫阙,剽剥居民。

贼既退去,鞠为煨烬,寂无鸡犬之音。

罕之复引其众,筑垒于市西。

明年冬,诸葛爽死,其将刘经推爽子仲方为帅,经惧罕之难制,自引兵镇洛阳。

罕之部曲有李瑭、郭璆者,情不相叶,欲相图害,罕之怒,诛璆,军情由是不睦。

刘经因其有间,掩击罕之于渑池。军乱,保乾壕。

经急攻之,为罕之所败,罕之乘胜追至洛阳。

时经保敬爱寺,罕之保苑中飞龙厩。

罕之激励其众攻敬爱寺,数日,因风纵火,尽燔之,经众奔窜,追斩殆尽。

罕之进逼河阳,营于巩县,陈舟于汜水,将渡,诸葛仲方遣将张言率师拒于河上。

时仲方年幼,政在刘经,诸将心多不附。

张言密与罕之修好;经知其谋,言惧,引众渡河归罕之,因合势攻河阳,为经所败,罕之与言退保怀州。

冬,蔡将孙儒陷河阳。仲方泛轻舟来奔,孙儒遂自称节度使。

俄而蔡贼为我军所败,孙儒弃河阳归蔡。

罕之与言收合其众,求援于太原,李克用遣泽州刺史安金俊率骑助之,遂收河阳。

克用表罕之为节度、同平章事;又表言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罕之既与言患难交契,刻臂为盟,永同休戚,如张耳、陈余之义也。

罕之虽有胆决,雄猜翻覆,而抚民御众无方略,率多苛暴,性复贪冒,不得士心。

既得河阳,出兵攻晋、绛。

时大乱之后,野无耕稼,罕之部下以俘剽为资,啖人作食。

绛州刺史王友遇以城降,罕之乃进攻晋州,河中王重盈遣使求援于太祖。

时张言治军有法,善积聚,勤于播植,军储不乏。

言输粟于罕之,以给其军,罕之求索无限,言颇苦之,力不能应,罕之则录河南府吏笞责之。

东诸侯修贡行在,多为罕之邀留,王重盈苦其侵削,密结张言请图之。

文德元年春,会罕之尽出其众攻平阳,言夜出师掩击河阳,罕之无备,单步仅免,举族为言所俘。

罕之奔于太原,李克用表为泽州刺史,仍领河阳节度使。

三月,克用遣其将李存孝率师三万助之,来攻怀、孟。

城中食尽,备豫皆竭,张言遣其孥入质,且求救于太祖;太祖遣葛从周、牛存节赴之,逆战于流河店。

会晋将安休休以一军奔于蔡,存孝引军而退,罕之保于泽州。

自是罕之日以兵寇钞怀、孟、晋、绛,数百里内,郡邑无长吏,闾里无居民。

河内百姓,相结屯寨,或出樵汲,即为俘馘。

虽奇峰绝磴,梯危架险,亦为罕之部众攻取。

先是,蒲、绛之间有山曰摩云,邑人立栅于上,以避寇乱;罕之以此百余人攻下之,军中因号罕之为李摩云。

自是数州之民,屠啖殆尽,荆棘蔽野,烟火断绝,凡十余年。

乾宁二年,李克用出师以拒邠、凤,营于渭北,天子以克用为邠州行营四面都统,克用乃表罕之为副。

及诛王行瑜,罕之以功授检校太尉,食邑千户。

罕之自以功多,私谓晋将盖寓曰:‘余自河阳失守,来依巨廕,岁月滋久,功效未施。比年以来,倦于师旅,所谓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望吾王仁愍,太傅哀怜,与一小镇,休兵养疾,一二年间即归老菟裘,幸也。’

寓为言之,克用不对。

每籓镇缺帅,议所不及,罕之私心郁郁,盖寓惧其他图,亟为论之。

克用曰:‘吾于罕之,岂惜一镇;吾有罕之,亦如董卓之有吕布,雄则雄矣,鹰鸟之性,饱则飏去,实惧翻覆毒余也。’

光化元年十二月,晋之潞帅薛志勤卒,罕之乘其丧,自泽州率众径入潞州,自称留后,以状闻于克用曰:‘闻志勤之丧,新帅未至,虑为他盗所窥,不俟命,已屯于潞矣。’

克用怒,遣李昭嗣讨之,罕之执其守将马溉、伊铎、何万友,沁州刺史傅瑶等,遣其子颢拘送于太祖以求援焉。

‘《新唐书》:全忠表罕之昭义军节度使。’

会罕之暴病,不能视事。

明年六月,病笃,太祖令丁会代之,移罕之为河阳节度使;行至怀州,卒于传舍,时年五十八。

其子颢以舟载柩,归葬河阴县。

开平二年春,诏赠中书令。

冯行袭,字正臣,武当人也。

历职为本郡都校。

中和中,僖宗在蜀,有贼首孙喜者,聚徒数千人欲入武当,刺史吕煜惶骇无策略。

行袭伏勇士于江南,乘小舟逆喜,谓喜曰:‘郡人得良牧,众心归矣,但缘兵多,民惧掳掠。若驻军江北,领肘腋以赴之,使某前导,以安慰士民,可立定也。’

喜然之。

既渡江,军吏迎谒,伏甲奋起,行袭击喜仆地,仗剑斩之,其党尽殪,贼众在江北者悉奔溃。

山南节度使刘巨容以功上言,寻授均州刺史。

州西有长山,当襄、汉、蜀路,群贼屯据,以邀劫贡奉,行袭又破之。

洋州节度使葛佐奏辟为行军司马,请将兵镇谷口,通秦、蜀道,由是益知名。

李茂贞遣养子继臻窃据金州,行袭攻下之,因授金州防御使。

时兴元杨守亮将袭京师,道出金、商,行袭逆击,大破之。

诏升金州为节镇,以戎昭军为额,即以行袭为节度使。

及太祖义旗西征,行袭遣副使鲁崇矩禀受制令。

会唐昭宗幸凤翔,太祖帅师奉 迎,久之未出。

中尉韩全诲遣中官郄文晏等二十余人分命矫诏,欲征江、淮兵屯于 金州,以胁太祖之军,行袭定策尽杀之,收其诏敕送于太祖。

天祐元年,兼领洋州 节度使。

太祖之伐荆、襄,行袭令其子勖以舟师会于均、房,预收复功,迁匡国军 节度使。

到任,诛大吏张澄,暴其罪,州人莫不惴慑。

在许三年,上供外,别进助 军羡粮二十万石。

及太祖郊禋,行袭请入觐,贡献巨万,恩礼殊厚。

寻诏翰林学士 杜晓撰德政碑以赐之,累官至兼中书令,册拜司空。

开平中卒,辍朝一日,赠太傅, 谥曰忠敬。

行袭性严烈,为政深刻,然所至有天幸,境内尝大蝗,寻有群鸟啄食,不为害; 民或艰食,必有稆谷,出于垅亩。

虽威福在己,而恆竭力以奉于王室,故能保其功 名。

行袭魁岸雄壮,面有青志,当时目为“冯青面”。

长子勖,历蕲、沁二州刺史。

次子德晏,仕至金吾将军。

孙德昭,盐州五原县人,世为州校。

父惟晸,有功于唐朝,遥领荆南节度,分 判右神策军事。

德昭藉父廕,累职为右神策军都指挥使。

光化三年,唐昭宗为阉宦 所废,矫立德王,时中外以权在禁闼,莫能致讨,近籓朋附,章表继有至者。

丞相 崔允,外与太祖申结辅佐之好,内遣心腹密讲忠义。

有以事喻德昭者,《通鉴》: 德昭常惋不平,崔允闻之,遣判官石戬与之游。

德昭每酒酣必泣,戬知其诚,乃密 以允意说之。

德昭感慨,乃与本军孙承诲、董从实三人,奋发应命,誓图返正,崔 又割衣手笔以通其志。

天复元年正月一日未旦,逆竖左军容刘季述早入,德昭伏甲要路以俟,追其前 驱,邀而斩之,孙承诲等分捕左军容王仲先党伍。

唐昭宗方幽辱东内,闻外喧,大 恐。

德昭驰至,扣阁曰:“逆贼刘季述伏诛矣,请上皇开钥复皇帝位。”

皇后何氏 呼曰:“汝可进逆人首,门乃可开。”

俄而承诲、从实俱以馘献,昭宗悲而嘉之。

于是丞相崔允奉迎御丹凤楼,率百辟待罪,泣且奏曰:“臣居大位,不能讨奸,赖 东平王全忠首奋忠贞,诛杀邸吏,遂致德昭等擒戮妖逆,再清禁闱。”

即日议功,以德昭为检校太保、静海军节度使,承诲邕州节度使,从实容州节度使,并同平章事,锡姓李,赐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

锡赉宴赏之厚,恩宠权幸之势,近代罕比。

其年十一月,阉宦韩全诲纵火胁昭宗西幸凤翔,承诲、从实并变节,为中官所 诱,始欲驱拥百僚,将图出令。

而德昭独按兵,与太祖亲吏娄敬思叶力卫丞相及文 武百官,与长安吏民保于街东,免为所劫。

太祖遣从事相继劳问,遗以龙凤剑、斗 鸡纱,委令制辑。

于是百官次华州,连状请太祖迎奉。

及大旆入关,德昭以军礼上 谒,立道左,太祖命左右扶骑控至长安,赐与甚厚,署权知同州节度留后。

将赴任, 复徇民请,留充两街制置使,赐钱百万。

德昭以本部兵八千人献于太祖,由是愈见 赏重,又赐甲第一区,俾先还洛阳。

及昭宗东迁,奏授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归于别墅。

太祖受禅,以左领卫上将军征赴阙。

开平四年,拜左金吾大将军,充街使。

末帝即位,俾将命于两浙,对见失仪,不果行。

寻改授右武卫上将军,俄复左金吾 大将军。

卒于官,诏赠太傅,辍视朝一日。

天复初,德昭与孙承诲、董从实以返正功,时人呼为“三使相”,恩泽俱冠世。

及承诲至凤翔,易名继诲,从实改名彦弼,皆为李茂贞所养。

后阉官之败,俱戮于 京师。

惟德昭克全终始,有所称云。

赵克裕,河阳人也。

祖、父皆为军吏。

克裕少为牙将,好读书,谨仪范,牧伯 皆奇待之。

累居右职,擢为虎牢关使。

光启中,蔡寇陷河阳,克裕率所部归于太祖, 隶于宣义军。

太祖东征徐、郓,克裕屡受指顾,无不如意。

数年之内,继领亳、郑 二州刺史。

时关东籓镇方为蔡寇所毒,黎元流散,不能相保,克裕妙有农战之备, 复善于绥怀,民赖而获安者众。

太祖表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寻移理许田, 入为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司空。

及太祖为元帅,以克裕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复统六 军,兗州平,命权知泰宁军留后。

数月,暴疾而卒。

开平初,追赠太保。

张慎思,清河人。

自黄巢军来归,累授军职,历诸军都指挥使。

从平巢、蔡、 充、郓,皆著功,表授检校工部尚书,兼宋州长史。

光化中,加检校右仆射,权知 亳州。

天复三年,昭宗还长安,以从太祖迎驾功,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寻除汝州防御使。

天祐元年,授左龙武统军。

其冬,除许州匡国军节度使。

明年十一月,权知 徐州武宁军两使留后。

太祖受禅,入为左金吾大将军。

开平二年,除宋州刺史,未 几,复拜左金吾大将军。

三年冬,除蔡州刺史,以贪货大失民情,诏追赴阙。

未几, 扈从北征还,以疾卧洛阳之私第。

驭家不肃,为其子所弑。

史臣曰:韩建遇唐朝之衰运,据潼关之要地,不能籓屏王室,翻务斫丧宗枝, 虽有阜俗之能,何补不臣之咎。

罕之负骁雄之气,蓄向背之谋,武皇比之吕布,斯 知人矣。

行袭励纳忠之节,德昭立反正之功,俱善其终,固其宜矣。

克裕而下,无 讥可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译文

韩建,字佐时,是许州长社人。他的父亲韩叔丰,世代担任牙校。起初,秦宗权占据蔡州,招募逃亡的人,韩建被征召成为军士,逐渐晋升到小校。

唐中和初年,忠武监军杨复光在蔡州起兵,秦宗权派遣他的将领鹿宴宏前往应对,韩建和同乡王建一起隶属于鹿宴宏的军队,进入京城支援。

平定叛贼后,杨复光突然去世。当时唐僖宗在蜀地,鹿宴宏率领他的部队前往僖宗的所在地。路经山南时,趁机攻占剽窃郡邑,占领了兴元。鹿宴宏自任留后,任命韩建为蜀郡刺史。

唐军容使田令孜秘密派人诱惑韩建,用丰厚的利益引诱他,韩建当时害怕被鹿宴宏吞并,于是率领他的部队回到僖宗的所在地,田令孜任命他为神策都校、金吾将军,外放为潼关防御使兼华州刺史。

河、潼经过大乱之后,人口流散,韩建披荆斩棘,开辟荒地,鼓励农事,种植蔬菜水果,出入乡里,亲自询问百姓疾苦,没几年,流亡的人全部回来,军民充实。

韩建原本不识字,治理郡县之余,每天学习。让人在器皿、床榻上各题其名,韩建看熟了,逐渐通晓文字。

不久,韩建升任华商节度、潼关守捉等使,连续晋升为检校太尉、平章事。

乾宁二年,韩建与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王行瑜起兵进京,逼迫唐昭宗任命王珙为河中节度使,在都城杀害大臣。河中节度使王珂召唤晋军作为支援,等到晋军渡河,昭宗逃到石门。

三年四月,昭宗派遣延王、通王率领禁军讨伐李茂贞,却被李茂贞打败,昭宗的车队逃到渭桥。

第二天,停留在富平,准备前往河中,韩建上表迎接昭宗,不久自己来到渭北,恳请昭宗东幸,得到允许。

七月十五日,昭宗到达华州,百官和百姓相继到来。韩建不久被任命为兼中书令,充任京畿安抚制置等使,又兼任京兆尹、京城把截使。

昭宗在华州时间长了,想回到皇宫,每当花朝月夕,就在西溪游宴,与群臣属咏歌诗,悲伤流泪。

韩建常常从容上奏说:“我为陛下修建皇宫,结交诸侯,一二年间,一定能恢复国家。”于是韩建兼任修创京城使,韩建亲自从华州监督劳役运输,重建大明宫。

四年二月,有人向韩建告发睦王以下八位王要谋杀他,韩建将八位王囚禁在别宅,解散了随驾殿后的两万军队,杀了捧日都头李筠。

从此天子更加衰微,守卫的士兵全部没有了。八月,韩建用军队包围十六宅,通王以下十一位王都在石堤谷遇害,上报谋反。

又杀害了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贬斥宰相朱朴,这些都是昭宗宠爱亲近的人。

韩建不久兼任同州节度使。光化元年,将华州升格为兴德府,任命韩建为府尹。

八月,昭宗的车队返回京城。九月,册封为太傅,进封许国公,并赐予铁券。

天复元年十一月,宦官韩全诲逼迫天子逃到凤翔,韩建也参与了这一阴谋。太祖得知后,从河中引兵西进。

前锋到达同州,韩建的判官司马鄴献城投降,于是转移军队逼近华州,韩建害怕请求投降。

太祖以威胁皇帝的罪名责备他,韩建跪拜称是从事李巨川的计谋,太祖立即杀了李巨川。

《北梦琐言》记载:韩建说:“我不识字,所有的朝廷奏章、邻封的书信,都是李巨川代写的。”于是杀了李巨川。

《新唐书·李巨川传》记载:李巨川到军门投降,趁机谈论当时的利害。全忠的属官敬翔因为文翰事左右,怀疑李巨川被重用后全忠会对他不好,于是诡说:“李巨川确实是奇才,但对他主人不利,怎么办?”那天,全忠杀了他。

太祖与韩建在军中一直有兄弟之谊,见面后,太祖的怒气立刻消散,不久上表任命韩建为许州节度使。

昭宗东迁后,任命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车驾到达陕州,召见太祖和韩建共宴,宫女奏乐,何皇后举杯赐给太祖,韩建踩脚,太祖立刻起身说:“我喝醉了,不能胜任。”假装跌倒就离开了。

韩建私下对太祖说:“皇上与宫女低声耳语,帐下有兵仗声,恐怕要谋害我。”天祐三年,改任青州节度使。

等到接受禅让,被征召为司徒、平章事,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开平二年,加任侍中,充任建昌宫使。

三年,在洛阳举行郊祀,韩建担任大礼使。

韩建作为上宰,每次觐见,时常直言。

太祖性格刚烈严肃,手下的人来不及迎接,对待韩建稍微不同,所以对他宽容。

九月,册封为太保,免去知政事。

《五代会要》:开平三年十月,诏令:太保韩建,每月初一、十五日入阁称贺,即令赴朝参,其余时间不进见,表示优待。

四年三月,任命为匡国军节度使、陈许蔡观察使,仍令中书不议除替。

《五代会要》:乾化元年正月,敕令:许昌雄镇,太保韩建,朕用以布政,民耕盗止,久居其位,庶可胜残矣。宜令中书门下不计年月,勿议替。

乾化二年六月,朝廷新有内乱,人心动摇,部将张厚趁机作乱,在衙署杀害了韩建,时年五十八。

儿子韩从训,昭宗在华州时授予太子侍学,赐名文礼,不久升任屯田员外郎。

国初为都官郎中,赐紫,年未弱冠。当时朝廷命令韩从训到陈、许宣布国丧,到了第二天发生军乱,与韩建一同被杀。

乾化三年,追赠太师。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父亲李文,世代务农。

李罕之勇猛敏捷,力大无穷。年轻时学习儒家学说,没有成就,又剃发为僧,因为他行为不端,所到之处都不受欢迎。

曾在酸枣县乞讨,从早晨到傍晚,没有人给他东西,于是他把钵扔在地上,毁掉僧衣,逃亡为盗。

适逢黄巢在曹、濮起事,李罕之趁机纠集部下抢劫,逐渐成为首领。

等到黄巢渡江,李罕之带领他的部队背叛黄巢,归附唐朝,高骈记录了他的功绩,上表任命他为光州刺史。

一年多后,因为蔡贼秦宗权的侵扰,不能坚守,于是放弃郡城回到项城,收拢剩余的部众,依附河阳的诸葛爽,诸葛爽任命他为怀州刺史。

光启初年,唐僖宗任命诸葛爽为东南面招讨使,用以抗击秦宗权,诸葛爽于是上表推荐李罕之为副使,命令他带兵驻扎宋州。

蔡贼的凶焰日益猖獗,兵力无法抵挡。中和四年,诸葛爽上表任命李罕之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这一年,李克用摆脱了上源的困境,率军西归,路过洛阳,李罕之迎接谒见,供应帐幕馆舍非常优厚,因此与李克用结下深厚的友谊。

当时李罕之有部下三千人,以圣善寺为府。

光启元年,蔡贼秦宗权派遣将领孙儒来攻,李罕之与他对峙数月,因为兵力少,装备耗尽,弃城而逃,西保渑池。

蔡贼占据京城一个多月,焚烧宫殿,抢劫居民。贼军退去后,京城变成废墟,寂静无声,没有鸡犬之声。

李罕之又带领他的部下,在市西筑起堡垒。

明年冬天,诸葛爽去世,他的将领刘经推举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为统帅,刘经担心诸葛罕之难以控制,便亲自带兵镇守洛阳。

诸葛罕之的部下有李瑭、郭璆,两人关系不和,想互相陷害,诸葛罕之得知后愤怒,杀了郭璆,从此军中不和睦。

刘经趁机在渑池偷袭诸葛罕之。军中发生混乱,守卫乾壕。刘经急忙攻打,却被诸葛罕之打败,诸葛罕之乘胜追击到洛阳。

当时刘经守卫敬爱寺,诸葛罕之守卫苑中飞龙厩。诸葛罕之激励士兵攻打敬爱寺,几天后,利用风势放火,将寺庙烧毁,刘经的士兵四处逃窜,几乎被追杀殆尽。

诸葛罕之进军逼近河阳,在巩县扎营,在汜水布置船只,准备渡河。诸葛仲方派遣将领张言在河上阻止。

当时诸葛仲方年纪尚幼,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刘经手中,许多将领都不支持诸葛仲方。

张言与诸葛罕之秘密结好;刘经得知此事后,张言害怕,带领士兵渡河归顺诸葛罕之,于是合力攻打河阳,却被刘经打败,诸葛罕之和张言退守怀州。

冬天,蔡州的将领孙儒攻陷河阳。诸葛仲方乘轻舟前来投奔,孙儒于是自称节度使。

不久,蔡州的贼军被我军打败,孙儒放弃河阳回到蔡州。诸葛罕之和张言收拢士兵,向太原求援,李克用派遣泽州刺史安金俊率骑兵援助,于是收复了河阳。

李克用上表推荐诸葛罕之为节度使、同平章事;又推荐张言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诸葛罕之与张言共同经历了患难,刻臂立誓,永远同甘共苦,如同张耳、陈余的义气。

诸葛罕之虽然勇敢果断,但性情多疑反复,治理民众没有策略,经常苛刻暴虐,无法得到士兵的支持。

诸葛罕之得到河阳后,出兵攻打晋州、绛州。当时战乱之后,田野荒芜,无人耕种,诸葛罕之的士兵以掠夺为生。

绛州刺史王友遇献城投降,诸葛罕之于是进攻晋州,河中的王重盈派遣使者向太祖求援。

当时张言治军有方,善于积聚,勤于耕种,军粮储备充足。张言输送粮食给诸葛罕之,供其军队使用,但诸葛罕之要求无度,张言感到非常苦恼,无力满足,诸葛罕之便惩罚河南府的官吏。

东部的诸侯修贡行在,多被诸葛罕之拦截,王重盈苦于他的侵削,秘密联系张言商议对付他。

文德元年春天,诸葛罕之倾巢而出攻打平阳,张言趁夜出兵偷袭河阳,诸葛罕之毫无防备,仅以身免,全族被张言俘虏。

诸葛罕之逃到太原,李克用上表推荐他为泽州刺史,仍兼任河阳节度使。三月,李克用派遣他的将领李存孝率领三万士兵援助他,前来攻打怀州、孟州。

城中粮食吃完,防备都耗尽,张言派遣他的妻子作为人质,并向太祖求救;太祖派遣葛从周、牛存节前往援助,在流河店迎战。

恰逢晋将安休休率领一军逃到蔡州,李存孝带领军队撤退,诸葛罕之退守泽州。

从那时起,诸葛罕之每天带领士兵侵扰怀州、孟州、晋州、绛州,数百里内,郡县没有官员,村落无人居住。

河内的百姓,结成屯寨自卫,即使奇峰绝壁,梯山架险,也被诸葛罕之的士兵攻占。

在此之前,蒲州、绛州之间有一座山叫摩云,当地人在山上建立栅栏,以躲避战乱;诸葛罕之率领一百多人攻下摩云山,军中因此称诸葛罕之为李摩云。

从那时起,数州的百姓几乎被杀光,荆棘遍布田野,烟火断绝,共计十多年。

乾宁二年,李克用出兵抵抗邠州、凤翔,在渭北扎营,天子任命李克用为邠州行营四面都统,李克用于是上表推荐诸葛罕之为副手。

等到诛杀王行瑜,诸葛罕之因功被封为检校太尉,食邑千户。

诸葛罕之自认为功劳很大,私下对晋将盖寓说:“我从河阳失守后,来到您的麾下,时间已久,但功效未显。近年来,我对战争感到厌倦,就像老夫一样,无法再有所作为。希望大王您能怜悯我,太傅能同情我,给我一个小镇,让我休兵养病,一二年后就能退休,那也是我的幸运。”

盖寓将此事转告李克用,李克用没有回应。每当藩镇缺少统帅,讨论人选时没有提到诸葛罕之,诸葛罕之心中郁郁不乐,盖寓担心他有所图谋,急忙为他辩护。

李克用说:“我对诸葛罕之,难道会吝啬一个小镇吗?我有诸葛罕之,就像董卓有吕布一样,虽然英勇,但像鹰鸟一样,吃饱了就会飞走,我实在担心他会背叛我。”

光化元年十二月,晋州的将领薛志勤去世,诸葛罕之乘其丧,从泽州率领士兵直接进入潞州,自称留后,向李克用报告说:“听说薛志勤去世,新帅尚未到达,担心被其他盗贼所觊觎,不等命令,我已经在潞州驻扎了。”

李克用大怒,派遣李昭嗣讨伐他,诸葛罕之抓住了守将马溉、伊铎、何万友,沁州刺史傅瑶等人,派遣他的儿子诸葛颢拘禁他们,送到太祖那里求援。

《新唐书》记载:全忠上表推荐诸葛罕之为昭义军节度使。

恰逢诸葛罕之突然得病,无法处理政务。第二年六月,病情加重,太祖命令丁会代替他,将诸葛罕之调任河阳节度使;走到怀州时,在客舍中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他的儿子诸葛颢用船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河阴县安葬。

开平二年春天,皇帝下诏追赠他为中书令。

冯行袭,字正臣,是武当人。历任本郡都校。

中和年间,僖宗在蜀地,有贼首孙喜,聚集数千人想要进入武当,刺史吕煜惊慌失措,没有对策。

冯行袭在江南埋伏勇士,乘小船逆击孙喜,对孙喜说:“郡民得到了好官,民心已经归附,只是因为军队人数众多,百姓害怕被抢劫。如果驻军江北,从侧面支援,让我作为先锋,以安抚士民,可以立即稳定局势。”孙喜同意了。

渡过江后,军吏迎接拜见,冯行袭突然拔出甲胄,将孙喜斩杀,他的党羽全部被杀,江北的贼众全部溃散。

山南节度使刘巨容因他的功绩上奏朝廷,不久被任命为均州刺史。

州西有长山,是襄、汉、蜀路,群贼占据,以拦截贡品,冯行袭又击败了他们。

洋州节度使葛佐上奏请求征召冯行袭为行军司马,请求派兵镇守谷口,打通秦、蜀通道,因此冯行袭更加知名。

李茂贞派遣他的养子继臻窃取金州,冯行袭攻下金州,因此被任命为金州防御使。

当时兴元的杨守亮将要袭击京师,途径金、商,冯行袭迎击,大败杨守亮。

朝廷下诏将金州升格为节镇,以戎昭军为名,任命冯行袭为节度使。

太祖高举义旗西征,派遣副使鲁崇矩接受制令。正逢唐昭宗前往凤翔,太祖率领军队迎接,但久久未能出城。中尉韩全诲派遣宦官郄文晏等二十余人分别传达假诏书,想要征调江淮的兵力驻扎在金州,以此威胁太祖的军队,计划杀死行袭并夺取他的诏令,然后送交给太祖。天祐元年,行袭兼任洋州节度使。太祖讨伐荆、襄时,行袭命令他的儿子勖率领水军与他在均、房两地会合,预先收复功绩,升任匡国军节度使。到任后,处决了大官张澄,公开他的罪行,州民都感到恐惧。在许地任职三年,除了上供之外,还额外进贡了二十万石军粮。等到太祖举行郊祀,行袭请求觐见,贡献了大量的礼物,受到了特别的恩宠。不久,皇帝下诏让翰林学士杜晓撰写德政碑赐给他,行袭累官至兼中书令,封为司空。开平年间去世,朝廷停止朝会一天,追赠太傅,谥号忠敬。

行袭性格严厉,治理政事深入细致,但所到之处都有天佑,境内曾经发生大蝗灾,不久就有群鸟啄食,没有造成损害;百姓有时粮食不足,总有丰收的粮食出现,这些粮食都是从田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虽然他的权力很大,但他总是竭尽全力来侍奉王室,因此能够保住他的功名。行袭身材魁梧雄壮,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当时人们称他为‘冯青面’。

长子勖历任蕲、沁二州刺史。次子德晏,官至金吾将军。

孙子德昭,是盐州五原县人,世代为州校。父亲惟晸在唐朝有功,被遥领荆南节度使,分管右神策军事。德昭依靠父亲的荫庇,累官至右神策军都指挥使。光化三年,唐昭宗被宦官所废,假立德王,当时朝廷内外都认为权力在禁宫之中,没有人能够讨伐,邻近的藩镇都依附于他,章表接连不断。丞相崔允,对外与太祖结好,内部派遣心腹密谈忠义。有人用事情来比喻德昭,《通鉴》记载:德昭常常感到惋惜不平,崔允听说后,派遣判官石戬与他交往。德昭每次酒后都会哭泣,石戬知道他的诚意,就秘密地传达崔允的意思。德昭感慨万分,于是与本军孙承诲、董从实三人,奋发应命,誓图恢复正义,崔允又割下衣服上的笔以传达他们的志向。

天复元年正月一日天未亮,叛贼左军容刘季述提前进入,德昭埋伏精兵在要路上等待,追击他的前哨,拦截并斩杀了他,孙承诲等分头追捕左军容王仲先的党羽。唐昭宗被囚禁在东内,听说外面的喧哗,非常害怕。德昭赶到,敲门说:‘逆贼刘季述已经被处决,请皇上开锁恢复皇帝之位。’皇后何氏喊道:‘你可以把逆贼的首级拿来,门才能打开。’不久,承诲、从实都带着首级献上,昭宗悲伤但赞扬了他们。

于是丞相崔允奉迎昭宗到丹凤楼,率领百官等待罪责,哭着上奏说:‘我位居高位,不能讨伐奸臣,全靠东平王全忠首先奋发忠诚,诛杀宦官,才使得德昭等人擒获了叛贼,再次清除了宫闱。’当天就讨论功绩,任命德昭为检校太保、静海军节度使,承诲为邕州节度使,从实为容州节度使,并一同担任平章事,赐姓李,赐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在凌烟阁上画像,都留在京师。赏赐宴席丰厚,恩宠和权势,近代罕有。

当年十一月,宦官韩全诲放火威胁昭宗西迁凤翔,承诲、从实都变节,被宦官所诱,开始想要驱使百官,打算发布命令。而德昭独自按兵不动,与太祖亲信娄敬思合力保卫丞相及文武百官,与长安的官民一起保护在街东,免于被劫持。太祖派遣从事官连续慰劳询问,赠送龙凤剑、斗鸡纱,委托他处理事务。于是百官在华州依次上奏,请求太祖迎接昭宗。等到大旗进入关中,德昭以军礼上见,站在道路左边,太祖命令左右扶他骑马到长安,赐予他很多赏赐,任命他为权知同州节度留后。即将赴任时,再次征求民意,留任他为两街制置使,赐予钱百万。德昭把本部八千士兵献给太祖,因此更加受到赏识,又赐予他甲第一区,让他先返回洛阳。等到昭宗东迁,被任命为左威卫上将军,因病免职,回到别墅。太祖登基后,以左领卫上将军的身份征召他到朝廷。开平四年,被任命为左金吾大将军,担任街使。末帝即位后,派他去两浙传达命令,因为对见礼失仪,没有成行。不久改任右武卫上将军,不久又恢复左金吾大将军。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太傅,停止朝会一天。

天复初年,德昭与孙承诲、董从实因为恢复正义的功绩,当时人称他们为‘三使相’,恩泽都冠绝当时。等到承诲到凤翔,改名继诲,从实改名彦弼,都被李茂贞收养。后来宦官失败,都在京师被杀。只有德昭始终如一,有所称道。

赵克裕,是河阳人。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是军吏。克裕年轻时担任牙将,喜欢读书,注重仪范,地方官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历任多个职位,被提拔为虎牢关使。光启年间,蔡州叛军攻陷河阳,克裕率领部下归附太祖,成为宣义军的部下。太祖东征徐、郓,克裕多次接受指示,都完成任务。几年之内,连续担任亳、郑二州刺史。当时关东的藩镇正受到蔡州叛军的毒害,百姓流离失所,无法相互保护,克裕有很好的农战准备,又擅长安抚人心,很多百姓因此获得安宁。太祖上表推荐他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右仆射,不久移任许田,入朝担任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司空。等到太祖成为元帅,任命克裕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再次统领六军,兖州平定后,任命他为权知泰宁军留后。几个月后,突然生病去世。开平初年,追赠太保。

张慎思,是清河人。自从黄巢军来归附后,连续被授予军职,历任各军都指挥使。他参与了平定黄巢、蔡州、兖州、郓州的战役,都有功绩,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尚书,兼任宋州长史。光化年间,加授检校右仆射,代理毫州。天复三年,昭宗回到长安,因为迎接太祖的功绩,被赐号迎銮毅勇功臣,不久被任命为汝州防御使。天祐元年,被任命为左龙武统军。那年冬天,被任命为许州匡国军节度使。第二年十一月,代理徐州武宁军两使留后。太祖登基后,入朝担任左金吾大将军。开平二年,被任命为宋州刺史,不久又担任左金吾大将军。三年冬天,被任命为蔡州刺史,因为贪污被百姓痛恨,皇帝下诏召他回京。不久,随从北征回来,因病卧床于洛阳的私宅。他管理家务不严,被儿子杀害。

史臣评论说:韩建遇到唐朝衰败,占据潼关要地,不能保护王室,反而致力于削弱宗室,虽然有振兴风俗的能力,但对不忠之罪有何补益。罕之有勇猛豪雄之气,蓄谋反叛,武皇把他比作吕布,可知他识人。行袭勉励忠诚的节操,德昭建立恢复正义的功绩,都善始善终,这是理所当然的。克裕以下,无可指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注解

韩建:唐朝末年的将领。

字佐时:韩建的表字,表示其为人辅佐时政的品质。

许州长社人:韩建的籍贯,长社是许州的一个县。

父叔丰:韩建的祖父。

世为牙校:韩家世代担任军职。

秦宗权: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势力之一。

亡命:逃亡在外。

隶为军士:成为军队的一员。

累转至小校:逐渐晋升为小校。

忠武监军杨复光:唐朝末年的将领。

僖宗:唐朝皇帝李儇的庙号。

蜀郡刺史:蜀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唐军容使田令孜:唐朝的官员。

神策都校:神策军中的都校。

金吾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潼关防御使:负责潼关防御的官员。

华州刺史:华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河、潼:指黄河和潼关。

检校太尉:检校官职,太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平章事:宰相。

凤翔李茂贞: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势力之一。

邠州王行瑜: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势力之一。

昭宗:唐朝皇帝李晔的庙号。

河中帅:河中地区的军事统帅。

晋军:晋朝的军队。

石门:地名,位于陕西省。

车驾:皇帝的车队。

渭桥:地名,位于陕西省。

富平:地名,位于陕西省。

华下:华州的别称。

中书令:古代官职,掌管中央政务。

京畿安抚制置等使:负责京畿地区的安抚和治理的官员。

京兆尹: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

京城把截使: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

睦王:唐朝宗室成员。

八王:指八位王子。

捧日都头李筠:唐朝将领。

太子詹事:太子的辅佐官。

将作监:负责皇家建筑和工程的官员。

硃朴:唐朝宰相。

铁券: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象征信物。

凤翔: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

同州节度使:同州的军事统帅。

兴德府:地名,位于唐朝。

司徒: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诸道盐铁转运使:负责管理盐铁和运输的官员。

侍中: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建昌宫使:建昌宫的负责人。

大礼使:负责大礼仪的官员。

上宰: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太傅: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匡国军节度使:匡国军的军事统帅。

陈许蔡观察使:陈州、许州、蔡州的观察使。

内难:指宫廷内部的动荡。

张厚:唐朝将领。

衙署:官署。

太师: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拳勇趫捷:形容人勇敢、敏捷。

拳勇:勇敢、有力的意思。

剽:抢劫。

魁首:首领,这里指一伙人的头目。

曹、濮:地名,位于河南省。

光州刺史:光州的行政长官。

河阳诸葛爽:河阳地区的军事统帅。

怀州刺史:怀州的行政长官。

东南面招讨:负责东南方向的招讨使。

上源之难:指李克用在上源地区遇到的困难。

渑池:渑池,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西部。

孙儒:唐朝末年的将领。

圣善寺:地名,位于河南省。

市西:市集的西部。

诸葛爽:诸葛爽,指诸葛亮的后代,诸葛氏是蜀汉的重要家族,诸葛爽在此处可能是指诸葛亮的某位后代。

刘经:刘经,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一定的军事或政治职务。

罕之:罕之,指某个具有军事才能的人物,可能担任过节度使等职务。

李瑭、郭璆:李瑭和郭璆,可能是指罕之部下的人物,文中提到他们之间有矛盾。

敬爱寺:敬爱寺,可能是指某个寺庙的名称。

苑中飞龙厩:苑中飞龙厩,可能是指某个宫殿或园林中的马厩。

河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诸葛仲方:诸葛仲方,诸葛爽的儿子,在此文中担任一定的军事或政治职务。

张言:张言,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一定的军事或政治职务。

河上:河上,指河流之上,此处可能指黄河。

河阳节度使:官职。

怀州:怀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河内:河内,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

太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建立者朱温,即梁太祖。

葛从周、牛存节:葛从周和牛存节,可能是指唐朝的将领。

流河店:流河店,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怀、孟:怀、孟,可能是指怀州和孟州,位于今河南省。

泽州:泽州,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晋、绛:晋、绛,可能是指晋州和绛州,位于今山西省。

王重盈:王重盈,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一定的军事或政治职务。

文德元年:文德元年,指唐朝的一个年号,对应公元888年。

平阳:平阳,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李克用:李克用,唐朝末年的著名军事将领,沙陀族首领。

泽州刺史:泽州刺史,指管理泽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邠州:邠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凤州:凤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天子:天子,指皇帝,此处可能指唐朝的皇帝。

董卓:董卓,东汉末年的权臣,以残暴著称。

吕布:东汉末年的名将。

邠州行营四面都统:邠州行营四面都统,指管理邠州行营的军事长官。

薛志勤:薛志勤,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一定的军事或政治职务。

马溉、伊铎、何万友:马溉、伊铎、何万友,可能是指罕之部下的人物。

傅瑶:傅瑶,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河阴县:河阴县,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开平二年:开平二年,指唐朝的一个年号,对应公元908年。

孙喜:孙喜,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贼首。

吕煜:吕煜,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刺史。

江南: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长山:长山,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襄、汉、蜀路:襄、汉、蜀路,指襄阳、汉中和蜀地的交通路线。

金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

兴元:兴元,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杨守亮:杨守亮,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在此文中担任将领。

金州防御使:金州防御使,指管理金州的军事行政长官。

戎昭军:戎昭军,可能是指某个军队的名称。

均州刺史:均州刺史,指管理均州的行政长官。

义旗:指正义的旗帜,此处指朱温起义的旗帜。

西征:向西征伐。

副使:古代官职,副职官员。

鲁崇矩:后梁官员,曾任副使。

禀受制令:接受并执行命令。

唐昭宗: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晔。

中尉: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韩全诲:唐朝末年的宦官。

中官:宦官。

矫诏:伪造诏书。

江、淮兵:江淮地区的军队。

胁:威胁。

行袭:后梁官员,曾任节度使。

洋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

荆、襄:地名,指今湖北省和湖南省。

均、房: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匡国军:军队名称。

节度使:古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诛:处死。

大吏:高级官员。

张澄:后梁官员。

惴慑:恐惧。

郊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仪式。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等。

德政碑:纪念官员德政的碑文。

司空:古代官职,掌管工程、水利等。

开平:后梁年号。

辍朝:停止朝会。

谥:古代帝王、贵族死后给予的尊号。

严烈:严厉。

深刻:深入细致。

天幸:天意保佑。

蝗:蝗虫。

稆谷:野生的谷物。

垅亩:田地。

王室:帝王的家族。

魁岸:魁梧高大。

雄壮:强壮。

冯青面:形容人脸色青黑。

蕲、沁二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盐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五原县: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州校:州里的学校。

惟晸:德昭的父亲。

右神策军事:军队名称。

矫立德王:伪立德王为帝。

禁闼:皇宫。

近籓:邻近的藩镇。

朋附:依附。

章表:奏章。

丞相:古代官职,宰相。

崔允:后梁宰相。

心腹:亲信。

忠义:忠诚正义。

喻:说明。

通鉴:《资治通鉴》的简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逆竖:叛逆之人。

左军容:军队官职。

刘季述:唐朝末年的宦官。

邀:拦截。

邀而斩之:拦截并杀了他。

左军容王仲先:唐朝末年的宦官。

党伍:同党。

幽辱:囚禁侮辱。

开钥:打开锁。

御丹凤楼:皇帝的居所。

百辟:百官。

辅佐:辅助。

邸吏:官署中的小吏。

擒戮:擒获并杀死。

妖逆:邪恶叛逆之人。

检校太保:官职。

静海军:军队名称。

邕州: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容州: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锡姓李:赐姓李。

扶倾济难:扶持倾危,救济困难。

忠烈功臣:忠诚烈烈的功臣。

凌烟阁:唐代宫殿中的阁楼,用于表彰功臣。

籓镇:地方军事行政区。

阉宦:宦官。

西幸凤翔:皇帝逃往凤翔。

变节:改变节操,背叛。

中官所诱:被宦官诱骗。

驱拥:驱使。

百僚:百官。

出令:发布命令。

按兵:停止军事行动。

叶力:联合力量。

卫丞相:保卫宰相。

文武百官:文官和武官。

街东:街道的东边。

劳问:慰问。

龙凤剑:宝剑。

斗鸡纱:一种丝织品。

制辑:制定和编辑。

华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

连状:连续上奏。

大旆:大旗。

关:关口。

左威卫上将军:官职。

疾:疾病。

别墅:私人住宅。

左领卫上将军:官职。

两浙:地名,指今浙江省和江苏省。

失仪:失礼。

右武卫上将军:官职。

左金吾大将军:官职。

史臣:史书的作者。

潼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

籓屏:保护。

宗枝:宗族。

阜俗:使风俗繁荣。

负骁雄之气:具有勇猛雄壮的气质。

蓄向背之谋:暗中策划。

武皇:朱温的尊称。

励纳忠之节:勉励接纳忠诚的节操。

立反正之功:建立恢复正义的功绩。

克裕:后梁官员。

牙将: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牧伯:地方长官。

宣义军:军队名称。

徐、郓:地名,指今江苏省徐州市和山东省郓城县。

亳、郑: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蔡寇:蔡州地区的叛军。

黎元:百姓。

流散:流离失所。

绥怀:安抚。

检校右仆射:官职。

许田: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金吾卫大将军:官职。

检校司空:官职。

元帅府:元帅的官署。

左都押衙:官职。

兗州: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泰宁军:军队名称。

暴疾:突然发病。

开平初:开平年间的初期。

清河: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黄巢:唐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

军职:军事职务。

宋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检校工部尚书:官职。

长史:官职。

权知:暂时代理。

亳州: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汝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左龙武统军:官职。

许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武宁军:军队名称。

两使留后:官职。

扈从:随从。

北征:向北征伐。

私第:私人住宅。

驭家:管理家务。

弑:杀害。

遇唐朝之衰运:遇到唐朝的衰落。

据潼关之要地:占据潼关这个重要的地方。

比之吕布:把他比作吕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朱温及其部将行袭、德昭等人的事迹,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忠诚义士的英勇。

首句‘及太祖义旗西征,行袭遣副使鲁崇矩禀受制令’表明了行袭作为太祖的副使,传达了太祖的命令,体现了行袭对太祖的忠诚和执行力。

‘会唐昭宗幸凤翔,太祖帅师奉迎,久之未出’描绘了唐昭宗避难凤翔,太祖率军迎接的情景,展现了太祖对国家社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尊敬。

‘中尉韩全诲遣中官郄文晏等二十余人分命矫诏,欲征江、淮兵屯于金州,以胁太祖之军,行袭定策尽杀之,收其诏敕送于太祖’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行袭的果断和智谋。

‘天祐元年,兼领洋州节度使’表明了行袭在政治上的升迁和地位提升,也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太祖之伐荆、襄,行袭令其子勖以舟师会于均、房,预收复功,迁匡国军节度使’展示了行袭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以及他在军事上的远见和战略眼光。

‘诛大吏张澄,暴其罪,州人莫不惴慑’描绘了行袭在治理地方时的果断和公正,以及对违法乱纪者的严厉打击。

‘及太祖郊禋,行袭请入觐,贡献巨万,恩礼殊厚’反映了行袭对太祖的尊敬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政治上的得力。

‘寻诏翰林学士杜晓撰德政碑以赐之,累官至兼中书令,册拜司空’展示了行袭在政治上的成就和荣誉,以及他在文化上的贡献。

‘开平中卒,辍朝一日,赠太傅,谥曰忠敬’表明了行袭在去世后得到的尊荣和追思,也反映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行袭性严烈,为政深刻,然所至有天幸,境内尝大蝗,寻有群鸟啄食,不为害;民或艰食,必有稆谷,出于垅亩’描绘了行袭在治理地方时的神奇现象,反映了他在民间的威望和神化。

‘长子勖,历蕲、沁二州刺史。次子德晏,仕至金吾将军’展示了行袭家族的延续和家族成员的成就。

‘孙德昭,盐州五原县人,世为州校’介绍了德昭的出身和家族背景。

‘德昭藉父廕,累职为右神策军都指挥使’反映了德昭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成就。

‘光化三年,唐昭宗为阉宦所废,矫立德王,时中外以权在禁闼,莫能致讨,近籓朋附,章表继有至者’描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丞相崔允,外与太祖申结辅佐之好,内遣心腹密讲忠义’反映了崔允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忠诚。

‘德昭每酒酣必泣,戬知其诚,乃密以允意说之’描绘了德昭的忠诚和崔允的智慧。

‘天复元年正月一日未旦,逆竖左军容刘季述早入,德昭伏甲要路以俟,追其前驱,邀而斩之’展现了德昭的英勇和果断。

‘唐昭宗方幽辱东内,闻外喧,大恐’反映了唐昭宗在政治斗争中的困境。

‘德昭驰至,扣阁曰:“逆贼刘季述伏诛矣,请上皇开钥复皇帝位。”’描绘了德昭的忠诚和勇敢。

‘皇后何氏呼曰:“汝可进逆人首,门乃可开。”’反映了皇后对德昭的信任。

‘俄而承诲、从实俱以馘献,昭宗悲而嘉之’展现了德昭等人的忠诚和唐昭宗的感激。

‘于是丞相崔允奉迎御丹凤楼,率百辟待罪,泣且奏曰:“臣居大位,不能讨奸,赖东平王全忠首奋忠贞,诛杀邸吏,遂致德昭等擒戮妖逆,再清禁闱。”’反映了崔允的忠诚和唐昭宗的感激。

‘即日议功,以德昭为检校太保、静海军节度使,承诲邕州节度使,从实容州节度使,并同平章事,锡姓李,赐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展示了德昭等人的荣誉和地位。

‘锡赉宴赏之厚,恩宠权幸之势,近代罕比’反映了德昭等人的功绩和唐昭宗的赏赐。

‘其年十一月,阉宦韩全诲纵火胁昭宗西幸凤翔,承诲、从实并变节,为中官所诱,始欲驱拥百僚,将图出令’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而德昭独按兵,与太祖亲吏娄敬思叶力卫丞相及文武百官,与长安吏民保于街东,免为所劫’展现了德昭的忠诚和勇敢。

‘太祖遣从事相继劳问,遗以龙凤剑、斗鸡纱,委令制辑’反映了太祖对德昭的信任和赏识。

‘于是百官次华州,连状请太祖迎奉’展示了百官对太祖的支持。

‘及大旆入关,德昭以军礼上谒,立道左,太祖命左右扶骑控至长安,赐与甚厚,署权知同州节度留后’反映了德昭的忠诚和太祖的赏赐。

‘将赴任,复徇民请,留充两街制置使,赐钱百万’展示了德昭的为民着想和太祖的信任。

‘德昭以本部兵八千人献于太祖,由是愈见赏重,又赐甲第一区,俾先还洛阳’反映了德昭的忠诚和太祖的赏赐。

‘及昭宗东迁,奏授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归于别墅’反映了德昭的忠诚和太祖的赏赐。

‘太祖受禅,以左领卫上将军征赴阙’展示了德昭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开平四年,拜左金吾大将军,充街使’反映了德昭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末帝即位,俾将命于两浙,对见失仪,不果行’反映了德昭在政治上的遭遇。

‘寻改授右武卫上将军,俄复左金吾大将军’反映了德昭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卒于官,诏赠太傅,辍视朝一日’展示了德昭的忠诚和太祖的追思。

‘天复初,德昭与孙承诲、董从实以返正功,时人呼为“三使相”,恩泽俱冠世’反映了德昭等人的功绩和地位。

‘及承诲至凤翔,易名继诲,从实改名彦弼,皆为李茂贞所养’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后阉官之败,俱戮于京师’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惟德昭克全终始,有所称云’展示了德昭的忠诚和成就。

‘赵克裕,河阳人也’介绍了赵克裕的出身。

‘祖、父皆为军吏’反映了赵克裕家族的背景。

‘克裕少为牙将,好读书,谨仪范,牧伯皆奇待之’展示了赵克裕的才华和品德。

‘累居右职,擢为虎牢关使’反映了赵克裕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光启中,蔡寇陷河阳,克裕率所部归于太祖,隶于宣义军’反映了赵克裕在政治斗争中的忠诚和勇敢。

‘太祖东征徐、郓,克裕屡受指顾,无不如意’展示了赵克裕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成就。

‘数年之内,继领亳、郑二州刺史’反映了赵克裕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时关东籓镇方为蔡寇所毒,黎元流散,不能相保,克裕妙有农战之备,复善于绥怀,民赖而获安者众’反映了赵克裕在治理地方时的才能和成就。

‘太祖表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寻移理许田,入为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司空’展示了赵克裕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及太祖为元帅,以克裕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复统六军,兗州平,命权知泰宁军留后’反映了赵克裕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成就。

‘数月,暴疾而卒’反映了赵克裕的去世。

‘开平初,追赠太保’展示了赵克裕的荣誉和地位。

‘张慎思,清河人’介绍了张慎思的出身。

‘自黄巢军来归,累授军职,历诸军都指挥使’反映了张慎思在军事上的成就和地位。

‘从平巢、蔡、兗、郓,皆著功’展示了张慎思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成就。

‘表授检校工部尚书,兼宋州长史’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光化中,加检校右仆射,权知亳州’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天复三年,昭宗还长安,以从太祖迎驾功,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寻除汝州防御使’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天祐元年,授左龙武统军’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其冬,除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明年十一月,权知徐州武宁军两使留后’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太祖受禅,入为左金吾大将军’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开平二年,除宋州刺史,未几,复拜左金吾大将军’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

‘三年冬,除蔡州刺史,以贪货大失民情,诏追赴阙’反映了张慎思在政治上的遭遇。

‘未几,扈从北征还,以疾卧洛阳之私第’反映了张慎思的去世。

‘驭家不肃,为其子所弑’反映了张慎思家庭的悲剧。

‘史臣曰:韩建遇唐朝之衰运,据潼关之要地,不能籓屏王室,翻务斫丧宗枝,虽有阜俗之能,何补不臣之咎’反映了史臣对韩建的批评。

‘罕之负骁雄之气,蓄向背之谋,武皇比之吕布,斯知人矣’反映了史臣对罕之的评价。

‘行袭励纳忠之节,德昭立反正之功,俱善其终,固其宜矣’反映了史臣对行袭和德昭的评价。

‘克裕而下,无讥可也’反映了史臣对赵克裕的评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