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原文

文惠皇太后王氏,开平初追谥。

太祖性孝愿,奉太后未尝小失色,朝夕视膳, 为士君子之规范。

帝严察用法,无纤毫假贷,太后言之,帝颇为省刑。

‘《北梦琐言》 云:梁祖父诚蚤卒,有三子俱幼。母王氏,携养寄于同县人刘崇家。昆弟之中,惟 温狡猾无行,崇母抚养之,崇兄弟尝加谴杖。一日,偷崇家釜而窜,为崇追回,崇 母遮护,以免扑责。善逐走鹿,往往及而获之。又,崇母常见其有龙蛇之异。他日 与仲兄存入黄巢军作贼,伯兄昱与母王氏尚依刘家。温既辞去,不知存亡。及温领 镇于汴,盛饰舆马,使人迎母于崇家。王氏惶恐,辞避深藏,不之信,谓人曰:’硃三落拓无行,何处作贼送死,焉能自致富贵?汴帅非吾子也。’使者具陈离乡 去里之由,归国立功之事,王氏方泣而信。是日,与崇母并迎归汴。温盛礼郊迎, 人士改观。崇以旧恩,位至列卿,为商州刺史。王氏以温贵,封晋国太夫人。仲兄 存,于贼中为矢石所中而卒。温置酒于母,欢甚,语及家事,谓母曰:’硃五经辛 苦业儒,不登一命,今有子为节度使,无忝前人矣!’母不怿,良久谓温曰:’汝 致身及此,信为英特,然行谊未必如先人。硃二与汝同入贼军,身死蛮徼,孤男稚 女,艰食无告。汝未有恤孤之心,英特即有,诸无取也。’温垂涕谢罪,即令召诸 兄子皆至汴。友宁、友伦皆立军功,位至方镇。

元贞皇后张氏,乾化中追谥。

‘《五代会要》云:太祖皇后张氏早崩,开平二年, 追封贤妃,至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追册曰元贞皇后。又,《北梦琐言》云: 梁祖魏国夫人张氏,砀山富室女,父蕤,曾为宋州刺史。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 慕,有丽华之叹。及温在同州,得张于兵间,因以妇礼纳之。温以其宿款,深加礼 异。张贤明有礼,温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 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初收兗、郓,得硃瑾妻, 温告之曰:’彼既无依,寓于辎车。’张氏遣人召之,瑾妻再拜,张氏答拜泣下, 谓之曰:’兗、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寻戈,致吾姒如此。设不幸 汴州失守,妾亦似吾姒之今日也。’又泣下,乃度为尼,张恆给其费。张既卒,继 宠者非人,及僭号后,大纵朋淫,骨肉聚麀,帷薄荒秽,以致友珪之祸,起于妇人。 始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如张氏者,不亦贤乎!又,案《五代会要》所载, 内职有梁太祖昭仪陈氏、昭容李氏,《欧阳史》并见《家人传》。

末帝德妃张氏。《五代会要》云:少帝妃张氏,乾化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册为 德妃,其夕薨。

案《欧阳史次妃郭氏传》云: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首级, 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同葬。妃卒洛阳。

又案:《五代史》无外戚传。《五代会要》云:梁太祖长女安阳公主,降罗廷规,开平二年八月 追封。长乐公主,降赵岩,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普宁公主,降昭祚王氏,开平 元年五月十一日封。金华公主,开平二年十月封。真宁公主,乾化三年十月五日封。 少帝长女寿春公主,乾化三年四月五日封。第二女寿昌公主,贞明元年九月二十三 日封。

今考《通鉴考异》引《梁功臣列传》云:罗廷规尚安阳公主,又尚金华公主。 是书《罗绍威传》亦载开平四年,诏金华公主出家为尼。是金华公主实归罗氏, 《五代会要》阙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译文

文惠皇太后王氏,在开平初年被追封谥号。太祖性格孝顺,对太后非常尊敬,从未有过失色,早晚都亲自照料太后的饮食,成为士大夫的楷模。皇帝严格执法,不留一丝宽容,太后提起此事,皇帝便稍微减轻了刑罚。《北梦琐言》记载:梁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有三个儿子都还年幼。母亲王氏,带着孩子们寄养在同县刘崇家。在兄弟中,只有温狡猾不学好,刘崇的母亲抚养他,刘崇和他的兄弟曾经严厉地责打他。有一天,温偷了刘家的锅逃跑,被刘崇追回,刘崇的母亲挡在前面保护他,以免受到责打。温擅长追逐走鹿,常常能追上并捕获。另外,刘崇的母亲经常看到他有龙蛇之异象。后来,他与二哥存一起加入黄巢军为盗,大哥昱和母亲王氏还留在刘家。温离开后,不知生死。等到温在汴镇领兵,他盛装打扮,派人到刘崇家迎接母亲。王氏害怕,拒绝出来,躲藏起来,不相信使者,对人说:‘朱三放荡不羁,哪里会去当强盗送死,怎么可能自己致富贵?汴帅不是我的儿子。’使者详细说明了离开家乡的原因和回国立功的事情,王氏这才哭泣着相信了。那天,她与刘崇的母亲一起被接回汴州。温在郊外隆重迎接,人们对他有了新的看法。刘崇因为旧恩,官至列卿,担任商州刺史。王氏因为温的显贵,被封为晋国太夫人。二哥存,在贼军中中箭身亡。温在母亲面前设宴,非常高兴,谈到家事,对母亲说:‘朱五辛苦地学习儒学,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现在他有儿子做了节度使,不辱没祖先了!’母亲不高兴,过了很久才对温说:‘你取得今天的地位,确实英特,但你的品行未必像先人。朱二和你一起加入贼军,在边远之地死去,留下的孤儿寡女,生活艰难,你没有怜悯之心。你的英特之处,这样的品行是没有价值的。’温流着泪道歉,立即下令召回所有兄弟的儿子到汴州。友宁、友伦都立了军功,官至方镇。

元贞皇后张氏,在乾化中被追封。《五代会要》记载:太祖皇后张氏早逝,开平二年,被追封为贤妃,到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被追封为元贞皇后。又,《北梦琐言》记载:梁祖魏国夫人张氏,是砀山富户的女儿,父亲是蕤,曾担任宋州刺史。温当时听说张氏有美貌,私下里倾慕她,有赞美的感叹。等到温在同州,在兵乱中遇到了张氏,便按照妇礼接纳了她。温因为她过去的情谊,对她特别礼遇。张氏贤明有礼,温虽然心狠手辣,也对她非常敬重。每当商议军国大事,都会先征询她的意见。有时已经出兵,中途遇到不可行的情况,张氏一人请求退兵,都能按时回来,她如此被信任。最初收复兖、郓时,得到了朱瑾的妻子,温告诉她:‘她既然无依无靠,就住在军车中。’张氏派人去接她,朱瑾的妻子跪拜,张氏答拜时泪流满面,对她说:‘兖、郓与司空同姓的国家,兄弟之间因为小事发生争斗,导致我的妹妹如此。如果不幸汴州失守,我也会有今天这样。’她又流泪,于是出家为尼,张氏一直资助她。张氏去世后,继位者不是人,等到僭越称帝后,大肆放纵淫乱,骨肉之间如同兽类,床帏之间荒淫无度,导致友珪之祸,起因于妇人。只有像张氏这样柔顺有德的女子,才真正贤良!又,《五代会要》记载,内职有梁太祖昭仪陈氏、昭容李氏,《欧阳史》中也有《家人传》。

末帝德妃张氏。《五代会要》记载:少帝的妃子张氏,乾化五年九月二十四日,被封为德妃,当天晚上去世。根据《欧阳史次妃郭氏传》记载:晋天福三年,朝廷下令太社先收藏罪人的首级,允许亲属收葬,于是拿出末帝的首级,派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子一同安葬。妃子去世在洛阳。又,《五代史》没有外戚传。《五代会要》记载:梁太祖的长女安阳公主,嫁给了罗廷规,开平二年八月追封。长乐公主,嫁给了赵岩,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普宁公主,嫁给了昭祚王氏,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金华公主,开平二年十月封。真宁公主,乾化三年十月五日封。少帝的长女寿春公主,乾化三年四月五日封。第二女寿昌公主,贞明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封。现在根据《通鉴考异》引用《梁功臣列传》记载:罗廷规娶了安阳公主,又娶了金华公主。这本书《罗绍威传》也记载了开平四年,诏令金华公主出家为尼。所以金华公主实际上是嫁给了罗氏,《五代会要》没有记载这一部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注解

文惠皇太后王氏:文惠皇太后王氏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的母亲,她在朱温建立后梁后被追封为皇太后。文惠皇太后以孝顺著称,对朱温的教育和影响很大。

太祖:太祖指的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以武力和政治手腕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后梁。

孝愿:指孝顺和愿望,这里指的是朱温对母亲的孝顺和对国家的愿望。

朝夕视膳:指早晚亲自为母亲准备膳食,表示孝顺。

士君子:指有道德和品德的人。

开平:开平是后梁的年号,时间约为907年至923年。

追谥:指死后追加尊号或谥号。

梁祖父:梁祖父指的是后梁的奠基人朱温的父亲。

刘崇:刘崇是后梁时期的一个人物,与王氏有家族关系。

昆弟:昆弟是指兄弟。

温狡猾无行:温指的是朱温,狡猾无行形容他性格狡猾,行为不端。

遣杖:遣杖是指用杖子打。

窜:逃走。

黄巢军:黄巢是唐朝末年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军是指他领导的起义军。

贼:在古代文献中,贼有时指叛乱者或敌人。

舆马:指车辆和马匹,这里指豪华的车马。

辞避:推辞回避。

硃三:朱温的排行第三的儿子。

落拓无行:形容行为不端,不拘小节。

富贵:指财富和地位。

汴帅: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军事指挥官,这里指朱温。

元贞皇后张氏:元贞皇后张氏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的皇后,她在朱温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乾化:乾化是后梁的年号,时间约为911年至915年。

贤妃:指有贤德的妃子。

砀山:砀山是今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宋州刺史:宋州刺史是指担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地方行政长官的人。

姿色:指容貌美丽。

兵间:指战场。

妇礼:指妻子应遵守的礼节。

景伏:敬仰佩服。

军谋国计:指军事和国家的计划。

请旋:请求撤退。

姒:妻子的妹妹。

度为尼:出家为尼姑。

骨肉聚麀:指兄弟或亲属之间乱伦。

帷薄:指卧室的帘子,这里指家庭私生活。

友珪之祸:指后梁末帝朱友珪的篡位之祸。

柔婉之德:指温柔和顺的品德。

豺虎之心:比喻凶猛残暴的心肠。

昭仪陈氏:昭仪是后梁的妃子称号,陈氏是其中一位妃子的名字。

昭容李氏:昭容也是后梁的妃子称号,李氏是其中一位妃子的名字。

欧阳史:指《新五代史》,由欧阳修所著。

家人传:指记载皇室成员传记的篇章。

德妃张氏:德妃是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妃子。

太社:太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罪人首级:指被处决的罪犯的首级。

亲属收葬:指允许亲属收葬罪犯的首级。

末帝:指后梁的最后一位皇帝朱友贞。

安阳公主:后梁太祖朱温的长女。

长乐公主:后梁太祖朱温的次女。

普宁公主: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女。

金华公主:后梁太祖朱温的第四女。

真宁公主: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五女。

寿春公主:后梁末帝朱友贞的长女。

寿昌公主:后梁末帝朱友贞的次女。

罗廷规:后梁时期的一个人物,曾娶安阳公主和金华公主。

罗绍威:后梁时期的一个人物,记载在《罗绍威传》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评注

文惠皇太后王氏,开平初追谥。太祖性孝愿,奉太后未尝小失色,朝夕视膳,为士君子之规范。

此句赞扬了文惠皇太后王氏的德行,以及太祖对她的孝顺。‘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美德,太祖的行为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士君子所推崇。

帝严察用法,无纤毫假贷,太后言之,帝颇为省刑。

这句话描述了太祖在治国方面的严谨态度,不徇私情,体现了法治精神。而太后的一言对太祖有所影响,说明家庭内部也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力,体现了家庭与国家治理的相互影响。

《北梦琐言》云:梁祖父诚蚤卒,有三子俱幼。母王氏,携养寄于同县人刘崇家。

这里引用了《北梦琐言》的记载,说明了王氏的背景,她的坚韧和母爱在文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也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昆弟之中,惟温狡猾无行,崇母抚养之,崇兄弟尝加谴杖。

这句话揭示了王氏家族内部的矛盾,特别是王温的狡猾和刘崇母子的关系,为后续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冲突点。

一日,偷崇家釜而窜,为崇追回,崇母遮护,以免扑责。

王温的狡猾行为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描绘,崇母的保护行为则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善逐走鹿,往往及而获之。

这句话通过王温追逐鹿的行为,进一步刻画了他的性格特点,即机智和狡猾。

他日与仲兄存入黄巢军作贼,伯兄昱与母王氏尚依刘家。

这里展现了王温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乱世中的选择,为他的命运和性格的复杂性增添了层次。

温既辞去,不知存亡。

王温的离去,暗示了他的命运未卜,也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了悬念。

及温领镇于汴,盛饰舆马,使人迎母于崇家。

王温成功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荣耀和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功成名就后对家庭的责任感。

王氏惶恐,辞避深藏,不之信,谓人曰:‘朱三落拓无行,何处作贼送死,焉能自致富贵?汴帅非吾子也。’

王氏的怀疑和恐惧,反映了她对儿子行为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家庭的忠诚。

使者具陈离乡去里之由,归国立功之事,王氏方泣而信。

使者的话语打动了王氏,使她最终相信了儿子的成就,展现了王氏的善良和宽容。

是日,与崇母并迎归汴。温盛礼郊迎,人士改观。

王氏和崇母的回归,以及王温的隆重迎接,展现了王温的成功和对家庭的重视,同时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崇以旧恩,位至列卿,为商州刺史。王氏以温贵,封晋国太夫人。

王氏和刘崇的结局,反映了家族荣耀的传承和家族成员的成就,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仲兄存,于贼中为矢石所中而卒。

王温的仲兄的悲剧,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家族的悲剧,同时也加深了王温的内心痛苦。

温置酒于母,欢甚,语及家事,谓母曰:‘朱五经辛苦业儒,不登一命,今有子为节度使,无忝前人矣!’

王温与母亲的对话,反映了他的成功和对家族荣誉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孝心和责任感。

母不怿,良久谓温曰:‘汝致身及此,信为英特,然行谊未必如先人。朱二与汝同入贼军,身死蛮徼,孤男稚女,艰食无告。汝未有恤孤之心,英特即有,诸无取也。’

王母的话语,揭示了王温的成功背后存在的问题,即对家庭责任和道德的忽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儿子的期望和失望。

温垂涕谢罪,即令召诸兄子皆至汴。

王温的悔过和行动,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尊重和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友宁、友伦皆立军功,位至方镇。

王温兄弟的成就,反映了家族的荣耀和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

元贞皇后张氏,乾化中追谥。

这句话介绍了元贞皇后的背景,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

《五代会要》云:太祖皇后张氏早崩,开平二年,追封贤妃,至乾化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追册曰元贞皇后。

这里引用了《五代会要》的记载,说明了张氏的封号和追封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制。

梁祖魏国夫人张氏,砀山富室女,父蕤,曾为宋州刺史。

这句话介绍了张氏的出身和家庭背景,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信息。

温时闻张有姿色,私心倾慕,有丽华之叹。

这句话描绘了王温对张氏的倾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美貌的崇拜。

及温在同州,得张于兵间,因以妇礼纳之。

王温对张氏的纳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和等级制度。

温以其宿款,深加礼异。

这句话说明了王温对张氏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仪观念。

张贤明有礼,温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

这句话描绘了张氏的贤淑和礼节,以及她在王温心中的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

这句话说明了张氏在王温心中的重要性,以及她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

这句话描绘了张氏的忠诚和果断,以及她在王温心中的信任。

初收兖、郓,得朱瑾妻,温告之曰:‘彼既无依,寓于辎车。’

这句话反映了王温的仁慈和对弱者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张氏遣人召之,瑾妻再拜,张氏答拜泣下,谓之曰:‘兖、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寻戈,致吾姒如此。设不幸汴州失守,妾亦似吾姒之今日也。’

张氏的话语,展现了她的智慧和仁慈,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

又泣下,乃度为尼,张恆给其费。

张氏的举动,体现了她的慈悲和宽容,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教观念。

张既卒,继宠者非人,及僭号后,大纵朋淫,骨肉聚麀,帷薄荒秽,以致友珪之祸,起于妇人。

这句话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乱象,以及后宫争斗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始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如张氏者,不亦贤乎!

这句话赞扬了张氏的贤淑和仁德,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

又,案《五代会要》所载,内职有梁太祖昭仪陈氏、昭容李氏,《欧阳史》并见《家人传》。

这句话介绍了梁太祖的其他妃嫔,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末帝德妃张氏。

这句话介绍了末帝的德妃,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

《五代会要》云:少帝妃张氏,乾化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册为德妃,其夕薨。

这里引用了《五代会要》的记载,说明了张氏的封号和去世的时间。

案《欧阳史次妃郭氏传》云: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同葬。

这句话介绍了末帝的德妃的安葬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制。

妃卒洛阳。

这句话说明了德妃的去世地点,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信息。

又案:《五代史》无外戚传。

这句话说明了《五代史》中缺少外戚传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历史的忽视。

《五代会要》云:梁太祖长女安阳公主,降罗廷规,开平二年八月追封。

这句话介绍了梁太祖的女儿安阳公主的婚姻和追封情况,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长乐公主,降赵岩,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

这句话介绍了长乐公主的婚姻和封号,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普宁公主,降昭祚王氏,开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

这句话介绍了普宁公主的婚姻和封号,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金华公主,开平二年十月封。

这句话介绍了金华公主的封号,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真宁公主,乾化三年十月五日封。

这句话介绍了真宁公主的封号,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少帝长女寿春公主,乾化三年四月五日封。

这句话介绍了寿春公主的封号,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第二女寿昌公主,贞明元年九月二十三日封。

这句话介绍了寿昌公主的封号,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今考《通鉴考异》引《梁功臣列传》云:罗廷规尚安阳公主,又尚金华公主。

这句话引用了《通鉴考异》的记载,说明了罗廷规与安阳公主、金华公主的婚姻关系,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信息。

是书《罗绍威传》亦载开平四年,诏金华公主出家为尼。

这句话说明了金华公主的出家,为后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是金华公主实归罗氏,《五代会要》阙载。

这句话说明了金华公主的归属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五代会要》的不足之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2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