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六-原文
天福六年秋七月己未朔,帝御崇元殿视朝。
庚申,升陈州为防御使额。
辛酉,以前邓州节度使焦方为贝州节度使。
壬戌,泾州奏,西凉府留后李文谦,今年二月四日闭宅门自焚,遣元入西凉府译语官与来人赍三部族蕃书进之。
以三司使刘审交为陈州防御使。
癸亥,以前郓州节度使赵在礼为许州节度使,以前鄴都留守、广晋尹高行周为河南尹、西都留守。
诏改拱辰、威和、内直等军并为兴顺。
甲子,以宣徽使、权西京留守张从恩判三司。
己巳,以鄴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尹刘知远为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仍割辽、沁二州却隶河东。
以北京留守李德珫为广晋尹,充鄴都留守;以昭义节度使马全节为邢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甲戌,诏:‘今后诸道行军副使,不得奏荐骨肉为殿直供奉官。’
己卯,以前陕州节度使李从敏为昭义军节度使,以陕州节度使景延广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以河阳节度使石赟为陕州节度使。
壬午,突厥遣使朝贡。
以遥领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怀忠为同州节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守贞遥领忠正军节度使、侍卫马军指挥使。
甲申,降御札,取八月五日暂幸鄴都,沿路供顿,并委所司以官物排比,州县不得科率人户。
丙戌,以右谏议大夫赵远为中书舍人,吏部郎中郑受益为右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殷鹏为水部郎中、知制诰。
八月戊子朔,以皇子开封尹、郑王重贵为东京留守,以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杜重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以宣徽南院使张从恩为东京内外兵马都监。
改奉德马军为护圣。
放文武百官朝参,取便先赴鄴都。
壬辰,车驾发东京。
己亥,至鄴,左右金吾六军仪仗排列如仪,迎引入内。
改旧澶州为德清军。
以内客省使刘遂清为宣徽北院使,判三司。
壬寅,制:‘应天福六年八月十五日昧爽已前,诸色罪犯,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其持仗行劫及杀人贼,并免罪移乡,配逐处军都收管;犯枉法赃者,虽免罪不得再任用;诸徒流人并放还;贬降官未量移与量移者,约资叙用。天福五年终已前残税并放。应河东起义之初及收复鄴都、汜水立功将校,并与加恩;亡殁者与追赠。自东京至鄴都缘路,昨因行幸,有损践田苗处,据顷亩与放今年租税。鄴都管内,有潜龙时在职者,并与加恩。耆年八十已上者,版授上佐官。天下农器,并许百姓自铸造。亡命山泽者,招唤归业;百日不出者,复罪如初。唐梁国公狄仁杰宜追赠官秩。应天福三年已前,败阙场院官无家业者,并与除放,其人免罪,永不任使。私下债负征利及一倍者并放,主持者不在此限。’
丁未,以客省使、将作监丁知浚为内客省使,引进使、鸿胪卿王景崇为客省使,殿中监、判四方馆事刘政恩为引进使。
壬子,改鄴都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大明馆为都亭驿。
甲寅,遣光禄卿张澄、国子博士谢攀使高丽行册礼。
九月己未,以兵部侍郎阎至为吏部侍郎。
辛酉,滑州河决,一溉东流,乡村户民携老幼登丘冢,为水所隔,饿死者甚众。
壬申,忠武建武等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行苏州睦州刺史钱元璙进封彭城郡王,遥领广州清海军节度使、判婺州军州事钱元懿为检校太师。
乙亥,遣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使于契丹,锡赍甚厚。
丁丑,吐浑遣使朝贡。
壬午夜,有彗星出于西方,长二丈余,在房一度,尾迹穿天市垣东行,逾月而灭。
丙戌,兗州上言,水自西来,漂没秋稼。
冬十月丁亥朔,遣鸿胪少卿魏玭等四人,分往滑、濮、郓、澶视水害苗稼。
己丑,诏以胡梁度月城为大通军,浮桥为大通桥。
壬寅,诏唐梁国公狄仁杰可赠太师。
十一月丁未,郑王夫人张氏薨。
福州王延义遣使贡方物。
甲寅,遣太子宾客聂延祚、吏部郎中卢撰持节册天下兵马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
甲子,以御史中丞王松为尚书右丞,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王易简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张昭远为兵部侍郎,国子祭酒田敏以本官兼户部侍郎。
辛未,太妃、皇后至自东京。
壬申,遣给事中李式、考功郎中张铸持节册闽国王王延义。
甲戌,太子少傅致仕王权卒,赠左仆射。
丁丑,襄州安从进举兵叛,以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讨之,以前同州节度使宋彦筠为副,以宣徽南院使张从恩监护焉。
十二月丙戌朔,以东京留守、开封尹、郑王重贵为广晋尹,进封齐王;以鄴都 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开封尹,充东京留守。
南面军前奏,十一月二十七日,武德 使焦继勋、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等于唐州南遇安从进贼军一万余人,大破之,《宋 史·陈思让传》:思让为先锋右厢都监,从武德焦继勋领兵进讨,遇从进之师于唐 州花山下,急击,大破之。生擒衙内都指挥使安宏义,获山南东道之印,安从进单 骑奔逸。
丁亥,诏襄州行营都部署高行周权知襄州军州事。
是日,镇州节度使安重 荣称兵向阙,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击之,以 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副,以前贝州节度使王周为马步军都虞候。
癸巳,武德使焦继 勋奏,安从进遣弟从贵领兵千人,取接均州刺史蔡行遇,寻领所部兵掩杀贼军七百 余人,生擒安从贵,截其双腕,却放入城。
戊戌,以皇子重睿为银青光禄大夫、检 校尚书左仆射。
己亥,北面军前奏,十三日未时,于宗城县西南大破镇州贼军,杀 一万五千人,余党走保宗城县。
是夜三更,破县城,前深州刺史史虔武自缚归降。
获马三千匹,绢三万余匹,余物称是。
安重荣脱身遁走。
是日,百官称贺。
癸卯,削夺安从进、安重荣在身官爵。
右金吾上将军苌从简卒,废朝,赠太师。
乙巳,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薨,废朝三日,谥曰文穆。
是日,帝习射于后苑,诸军都指挥使已上悉预焉,赐物有差。
丁未,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奏,今月十三日,部领大军至襄州城下,相次降贼军二千人。
其降兵马军诏以“彰圣” 为号,步军以“归顺”为号。
庚戌,以权知吴越国事钱宏佐为起复镇军大将军、检 校太师、兼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封吴越国王。
壬子,杜重威部领大军至镇州城下。
天福七年春正月丙辰朔,不受朝贺,用兵故也。
戊午,以前将作监李锴为少府 监。
北面招讨使杜重威奏,今月二日收复镇州,斩安重荣,传首阙下。
帝御乾明楼,宣露布讫,大理卿受馘,付市徇之,百官称贺。
曲赦广晋府禁囚。
《辽史》云:戊 辰,晋函安重荣首来献,上数欲亲讨重荣,至是乃止。
辛酉,追赠皇弟三人:故沂 州马步军都指挥使、赠太傅德再赠太尉,追封福王;故检校太子宾客、赠太傅殷再 赠太尉,追封通王;故彰职右第三军都指挥使长州刺史、赠大傅威再赠太尉,追封 广王。
壬戌,追赠皇子五人:故右卫将军、赠太保重英再赠太傅,追封虢王;故权 东京留守、河南尹、赠太傅重乂再赠太尉,追封寿王;故皇城副使、赠太保重裔再 赠太傅,追封郯王;故河阳节度使、赠太尉重信再赠太师,追封沂王;故左金吾卫 将军、赠太保重进再赠太傅,追封夔王。
癸亥,改镇州为恆州,成德军为顺国军。
丙寅,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赵莹为侍中;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加食邑,改 赐功臣名号;兗州节度使桑维翰加检校太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加兼侍中;以郓州 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恆州顺国军节度使,加兼侍 中;皇子广晋尹兼功德使、齐王重贵加兼侍中;秦州节度使侯益加特进,增食邑。
丁卯,以判四方馆事孟承诲为太府卿充职。
戊辰,以沧州节度使安叔千为邢州节度 使,以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定州节度使,以定州节度使王庭允 为沧州节度使,以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为华州节度使。
恆州立功将校王温以降等第 除郡。
庚午,契丹遣使来聘。
是日上元节,六街诸寺燃灯,御乾明门观之,夜半还 宫。
壬申,延州节度使丁审琦加爵邑,邓州节度使安审徽加检校太傅,陕州节度使 石赟加检校太傅。
乙亥,契丹遣使来聘。
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景延广加 检校太尉,改郓州节度使,典军如故。
以前贝州节度使、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王 周为河阳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丁丑,以刑部侍郎窦贞固为门下侍郎,以礼部郎中 边归谠为比部郎中、知制诰。
壬午,以河阳节度使王周为泾州节度使,以恆州节度 副使王钦祚为殿中监。
二月丁亥,皇妹清平公主进封卫国长公主。
契丹遣使来聘。
己丑,宴于武德殿, 新恆州节度使杜重威已下、诸军副兵马使已上悉预焉,赐物有差。
己亥,以曹州防御使何建为延州留后。
泾州奏,差押牙陈延晖赍敕书往西凉府,本府都指挥使等请 以陈延晖为节度使。
辛丑,宰臣李崧丁母忧,起复旧任。
延州蕃寇作乱,同州、鄜 州各起牙兵讨平之。
丙午,诏:“邓、唐、随、郢诸州,多有旷土,宜令人户取便 开耕,与免五年差税。”
三月己未,兵部尚书韩恽卒。
庚申,遣前齐州防御使宋光鄴、翰林茶酒使张言 使于契丹。
壬戌,分命朝臣诸寺观祷雨。
丙寅,皇后为妹契丹枢密使赵延寿妻燕国 长公主卒于幽州,举哀于外次。
辛未,滑州节度使、驸马都尉史匡翰卒,辍朝,赠 太保。
诏唐州湖阳县蓼山神祠宜赐号为“蓼山显顺之神”。
乙亥,以晋昌军节度使 安审琦为河中节度使,以前亳州防御使王令温为贝州节度使。
丙子,赐宰臣李崧白 藤肩舆,以起复故也。
丁丑,以晋州节度使皇甫遇为河阳节度使,以寿州节度使兼 侍卫马军指挥使李守贞为滑州节度使,以夔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为相 州节度使,皆典军如故。
宰臣于寺观祷雨。
闰月丙戌,以兵部郎中司徒诩为右谏议大夫。
戊子,兗州节度使桑维翰加特进, 封开国公。
庚寅,以延州留后何建为延州节度使,以引进使兼殿中监刘政恩为太子 詹事。
壬辰,宋州节度使安彦威奏,修滑州黄河功毕。
诏于河决之地建碑立庙。
丙申,以鄜州节度使周密为晋州节度使,以左羽林统军符彦卿为鄜州节度使。
壬寅,诏百官五日一度起居,日轮定两员,具所见以封事奏闻。
诏改鄴都宣明门为硃凤门; 武德殿为视政殿,文思殿为崇德殿,画堂为天清殿,寝殿为乾福殿,其门悉从殿名;
皇城南门为乾明门,北门为元德门,东门为万春门,西门为千秋门;罗城南砖门为 广运门,观音门为金明门,橙槽门为清景门,寇氏门为永芳门,朝臣门为景风门;
大城南门为昭明门,观音门为广义门,北河门为静安门,魏县门为应福门,寇氏门 为迎春门,朝城门为兴仁门,上斗门为延清门,下斗门为通远门。
戊申,宋州节度 使安彦威封邠国公,赏修河之劳也。
癸丑,泾州节度使王周奏,前节度使张彦泽在 任日不法事二十六条,已改正停废。
诏褒之。
是春,鄴都、凤翔、兗、陕、汝、恆、 陈等州旱,郓、曹、澶、博、相、洺诸州蝗。
夏四月甲寅朔,避正殿不视朝,日食故也。
是日,太阳不亏,百官上表称贺。
诏沿河籓君节度使、刺史并兼管内河堤使。
己未,右谏议大夫郑受益两疏论张彦泽 在泾州之日,违法虐民,支解掌书记张式、部曲杨洪等,请下所司,明申其罪。
皆 留中不出。
庚申,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同诣阁门上疏,论张 彦泽罪犯,词甚恳切。
《宋史·李涛传》: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 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
涛伏阁抗疏,请置于法。
晋祖召见谕之, 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
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 恕其死。”
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
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
辛酉,诏:“张彦泽刳剔宾从,诛剥生聚,冤声秽迹,流 闻四方,章表继来,指陈甚切。
尚以曾施微功,特示宽恩。
深怀曲法之惭,贵徇议 劳之典。
其张彦泽宜削一阶,仍降爵一纪。
其张式宜赠官,张式父铎、弟守贞、男 希范并与除官。
仍于泾州赐钱十万,差人津置张式灵柩并骨肉归乡,所有先收纳却 张式家财物畜,并令却还。
其泾州新归业户,量与蠲减税赋。
翌日,以前泾州节 度使张彦泽为左龙武大将军。
《宋史·杨昭俭传》:昭俭与李涛论张彦泽不报,会 有诏令朝臣转对,或有封事,亦许以不时条奏。
昭俭复上疏曰:“天子君临四海, 日有万几,懋建诤臣,弥缝其阙。
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
药石之论,不达于圣 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
御史台纪纲之府,弹纠之司。
衔冤者固当昭雪,为 蠹者难免放流。
陛下临御以来,宽仁太甚,徒置两司,殆如虚器。
遂令节使慢侮朝 章,屠害幕吏。
始诉冤于丹阙,反执送于本籓,苟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
愿 回宸断,诛彦泽以谢军吏。
戊辰,废雄州为昌化军,警州为威肃军,其军使委本道 差补。
故泾州节度掌书记张式赠尚书虞部郎中,以式父铎为沁州司马致仕,弟守贞 为贝州清河县主簿,男希范为兴元府文学。
甲戌,诏皇子齐王就前河府节度使康福 第,以教坊乐宴会前、见任节度使。
戊寅,前庆州刺史米廷训追夺在身官爵,配流 麟州,坐奸妻兄之女也。
是月,州郡十六处蝗。
五月己亥,中书门下奏:‘时属炎蒸,事宜简省。应五日百官起居,望令押班宰臣一员押百官班,其转对官两员封付阁门使引进,本官随百僚退,不用别出谢恩。其文武内外官僚乞假、宁觐、搬家、婚葬、病损并门见门辞。诸道进奉物等,不用殿前排列,引进使引至殿前奏云‘某等进奉’,奏讫,令进奉使便出。其进奉专使朝见日,班首一人致词,都附起居。刺史并行军副使、诸道马步军都指挥使已下,差人到阙,并门见门辞。州县官谢恩日,甲头一人都致词,不用逐人告官。其供奉官、殿直等,如是当直及合于殿前排立者,即入起居;如不当直排立者,不用每日起居。委宣徽使点检,常须整齐。’从之。时帝不豫,难于视朝故也。
《辽史》:二月甲午,遣使使晋,索吐谷浑叛者。《契丹国志》云:辽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责让,晋高祖忧悒成疾。左威卫上将军卫审余卒,赠太子少保。乙巳,尊皇太妃刘氏为皇太后。徐无党《五代史记注》云:高祖所生母也。丁未,工部侍郎韦勋改刑部侍郎。壬子,以左散骑常侍李光廷为秘书监,给事中萧愿为右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曹国珍为给事中,太常卿裴坦为左谏议大夫。是月,州郡五奏大水,十八奏旱蝗。
六月丁巳,以兗州节度使桑维翰为晋昌军节度使,以前许州节度使安审琦为兗州节度使。襄州都部署高行周奏,安从进观察判官李光图出城请援,送赴阙。乙丑,帝崩于保昌殿,寿五十一。遗制齐王重贵于柩前即皇帝位,丧纪并依旧制,山陵务从节俭,马步诸军优纪并从嗣君处分。《通鉴考异》云:《汉高祖实录》:晋高祖大渐,召近臣属之曰:‘此天下,明宗之天下,寡人窃而处之久矣。寡人既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此说难信。
八月,太常卿崔棁上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以其年十一月十日庚寅葬于显陵,宰臣和凝撰谥册哀册文。《五代史补》:高祖尚明宗女,宫中谓之石郎。及将起兵于太原,京师夜间狼皆群走,往往入宫中,愍帝患之,命诸班能射者分头捕逐,谓之‘射狼’。或遇诸涂,问曰:‘汝何从而来?’对曰:‘看射狼。’未几,高祖至。盖‘射’亦‘石’也。《五代史阙文》:梁开平初,潞州行营使李思安奏:函关县穰乡民伐树,树仆,自分为二,中有六字如左书,云‘天十四载石进’,梁帝藏于武库,时莫详其义。至帝即位,识者曰:‘天’字取‘四’字两画加之于傍,即‘丙’字也;‘四’字去中之两画加‘十’字,即‘申’字也。帝即位之年,乃‘丙申’也。进者晋也,石者姓也。臣谨按,天佑二十年,岁在癸未,其年庄宗建号,改同光元年,至清泰三年,岁丙申,其年晋祖即位,改元天福元年,自未至申,凡十四载矣,故识书云‘天十四载石进’者,言自天祐灭后十四载石氏兴于晋也,岂不明乎!而拆字解谶以就丙申,非也。
史臣曰:晋祖潜跃之前沈毅而已。及其为君也,旰食宵衣,礼贤从谏,慕黄、老之教,乐清净之风,以絁为衣,以麻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令终。然而图事之初,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兵连祸结,卒使都城失守,举族为俘。亦由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谋之不臧,何至于是!傥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兹睿德,惠彼蒸民,虽未足以方驾前王,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六-译文
天福六年秋天七月的第一天,皇帝在崇元殿处理朝政。庚申日,提升陈州为防御使。辛酉日,任命前邓州节度使焦方为贝州节度使。壬戌日,泾州上报,西凉府留后李文谦在今年二月四日闭门自焚,派遣元入西凉府的译语官与来人携带三部族蕃书进呈。任命三司使刘审交为陈州防御使。癸亥日,任命前郓州节度使赵在礼为许州节度使,任命前鄴都留守、广晋尹高行周为河南尹、西都留守。诏令将拱辰、威和、内直等军合并为兴顺军。甲子日,任命宣徽使、权西京留守张从恩为三司判官。己巳日,任命鄴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尹刘知远为太原尹,充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同时将辽、沁二州重新划归河东。任命北京留守李德珫为广晋尹,充任鄴都留守;任命昭义节度使马全节为邢州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甲戌日,诏令:‘今后各道行军副使,不得推荐亲属担任殿直供奉官。’己卯日,任命前陕州节度使李从敏为昭义军节度使,任命陕州节度使景延广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任命河阳节度使石赟为陕州节度使。壬午日,突厥派遣使者朝贡。任命遥领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怀忠为同州节度使,任命宣徽北院使李守贞遥领忠正军节度使、侍卫马军指挥使。甲申日,下御札,八月五日临时前往鄴都,沿途供应,并委托相关部门用官物安排,州县不得征收人户。丙戌日,任命右谏议大夫赵远为中书舍人,吏部郎中郑受益为右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殷鹏为水部郎中、知制诰。
八月的第一天,任命皇子开封尹、郑王重贵为东京留守,任命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杜重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任命宣徽南院使张从恩为东京内外兵马都监。改奉德马军为护圣。允许文武百官先赴鄴都参加朝参。壬辰日,皇帝的车队从东京出发。己亥日,到达鄴都,左右金吾六军仪仗排列整齐,迎接皇帝入内。改旧澶州为德清军。任命内客省使刘遂清为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壬寅日,下制:‘应天福六年八月十五日天亮之前,各种罪犯,常赦所不赦免的,全部赦免;持械抢劫及杀人犯,免罪后迁往乡里,由各地军都收管;犯法赃款者,虽免罪不得再任用;所有徒流人犯一并释放;贬降官员未量移与量移的,按照资历叙用。天福五年年底之前的残税一并免除。应河东起义之初及收复鄴都、汜水有功的将校,一并给予恩赐;已故者追赠官职。从东京至鄴都沿途,因行幸,有损毁田苗的地方,根据田亩数免除今年的租税。鄴都管内,有潜龙时在职者,一并给予恩赐。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授予上佐官职。天下农具,允许百姓自行铸造。逃亡山林的人,招他们回来从业;百日不出者,恢复原罪。唐梁国公狄仁杰应追赠官职。应天福三年之前的败阙场院官无家业者,一并免除,这些人免罪,永不任用。私下借贷征利及一倍者一并免除,主持者不在此限。’丁未日,任命客省使、将作监丁知浚为内客省使,引进使、鸿胪卿王景崇为客省使,殿中监、判四方馆事刘政恩为引进使。壬子日,改鄴都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大明馆为都亭驿。甲寅日,派遣光禄卿张澄、国子博士谢攀出使高丽行册礼。
九月的第一天,任命兵部侍郎阎至为吏部侍郎。辛酉日,滑州河堤决口,洪水向东流去,乡村百姓带着老幼登上丘陵,被水隔开,饿死的人很多。壬申日,忠武建武等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行苏州睦州刺史钱元璙晋封为彭城郡王,遥领广州清海军节度使、判婺州军州事钱元懿为检校太师。乙亥日,派遣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出使契丹,赠送的财物非常丰厚。丁丑日,吐浑派遣使者朝贡。壬午夜,有彗星出现在西方,长两丈多,在房宿一度,尾巴穿过天市垣东行,过了一个月才消失。丙戌日,兗州上报,水从西边来,淹没了秋收的庄稼。
冬十月的第一天,派遣鸿胪少卿魏玭等四人,分赴滑、濮、郓、澶查看水灾对庄稼的影响。己丑日,诏令将胡梁度月城改为大通军,浮桥改为大通桥。壬寅日,诏令唐梁国公狄仁杰可追赠太师。十一月的第一天,郑王夫人张氏去世。福州王延义派遣使者进贡珍奇物品。甲寅日,派遣太子宾客聂延祚、吏部郎中卢撰持节册封天下兵马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甲子日,任命御史中丞王松为尚书右丞,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王易简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张昭远为兵部侍郎,国子祭酒田敏以本官兼户部侍郎。辛未日,太妃、皇后从东京返回。壬申日,派遣给事中李式、考功郎中张铸持节册封闽国王王延义。甲戌日,太子少傅退休的王权去世,追赠左仆射。丁丑日,襄州安从进起兵叛乱,任命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南面行营部署,率兵讨伐,任命前同州节度使宋彦筠为副将,任命宣徽南院使张从恩监护。
(此处省略部分内容,因为原文较长,只提供部分翻译作为示例。如需完整翻译,请告知。)
十二月丙戌初一,任命东京留守、开封尹、郑王重贵为广晋尹,晋升封号为齐王;任命邺都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开封尹,兼任东京留守。
南面军前奏报,十一月二十七日,武德使焦继勋、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等在唐州南遭遇安从进的贼军一万余人,大败敌军。《宋史·陈思让传》记载:陈思让担任先锋右厢都监,跟随武德使焦继勋领兵进讨,在唐州花山下遇到安从进的军队,急速攻击,大败敌军。生擒了衙内都指挥使安宏义,夺得山南东道之印,安从进独自骑马逃跑。
丁亥日,下诏襄州行营都部署高行周暂时管理襄州军州事务。这天,镇州节度使安重荣起兵向朝廷进军,任命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领军队攻击他,以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副使,以前贝州节度使王周为马步军都虞候。
癸巳日,武德使焦继勋上奏,安从进派遣弟弟安从贵率领一千人,夺取了接均州刺史蔡行遇,不久率领所部军队掩杀贼军七百余人,生擒安从贵,砍断他的双臂,然后放回城中。
戊戌日,任命皇子重睿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
己亥日,北面军前奏报,十三日未时,在宗城县西南大败镇州贼军,杀死一万五千人,余党逃跑到宗城县。这天深夜,攻破县城,前深州刺史史虔武自己绑着自己投降。缴获马三千匹,绢三万余匹,其他物品数量相当。
安重荣逃脱。这天,百官庆贺。
癸卯日,剥夺安从进、安重荣身上的官爵。
右金吾上将军苌从简去世,朝廷停止朝会,追赠为太师。
乙巳日,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去世,朝廷停止朝会三天,追赠谥号为文穆。
这天,皇帝在后苑练习射箭,诸军都指挥使以上官员都参加了,赐予了不同的物品。
丁未日,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上奏,本月十三日,率领大军到达襄州城下,陆续降服贼军二千人。降兵马军被诏令以‘彰圣’为号,步军以‘归顺’为号。
庚戌日,任命权知吴越国事钱宏佐为起复镇军大将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封为吴越国王。
壬子日,杜重威率领大军到达镇州城下。
天福七年春正月丙辰初一,不接受朝贺,因为正在用兵。
戊午日,以前将作监李锴为少府监。
北面招讨使杜重威上奏,本月二日收复镇州,斩杀安重荣,将首级传送到朝廷。
皇帝在乾明楼宣布战报,大理卿接受战利品,交给市场展示,百官庆贺。
曲赦广晋府的囚犯。
《辽史》记载:戊辰日,晋函安重荣的首级来献,皇帝多次想要亲自讨伐安重荣,到这时才作罢。
辛酉日,追赠皇弟三人:故沂州马步军都指挥使、赠太傅德再赠太尉,追封福王;故检校太子宾客、赠太傅殷再赠太尉,追封通王;故彰职右第三军都指挥使长州刺史、赠大傅威再赠太尉,追封广王。
壬戌日,追赠皇子五人:故右卫将军、赠太保重英再赠太傅,追封虢王;故权东京留守、河南尹、赠太傅重乂再赠太尉,追封寿王;故皇城副使、赠太保重裔再赠太傅,追封郯王;故河阳节度使、赠太尉重信再赠太师,追封沂王;故左金吾卫将军、赠太保重进再赠太傅,追封夔王。
癸亥日,改镇州为恆州,成德军为顺国军。
丙寅日,任命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赵莹为侍中;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增加封地,改赐功臣名号;兗州节度使桑维翰增加检校太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增加兼任侍中;任命郓州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恆州顺国军节度使,增加兼任侍中;皇子广晋尹兼功德使、齐王重贵增加兼任侍中;秦州节度使侯益增加特进,增加封地。
丁卯日,任命判四方馆事孟承诲为太府卿充职。
戊辰日,任命沧州节度使安叔千为邢州节度使,以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定州节度使,以定州节度使王庭允为沧州节度使,以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为华州节度使。
恆州立功将校王温按照降等次序除郡。
庚午日,契丹派遣使者来访问。
这天是上元节,六街诸寺燃灯,皇帝在乾明门观看,半夜回到宫中。
壬申日,延州节度使丁审琦增加爵位和封地,邓州节度使安审徽增加检校太傅,陕州节度使石赟增加检校太傅。
乙亥日,契丹派遣使者来访问。
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景延广增加检校太尉,改任郓州节度使,军职如故。
以前贝州节度使、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王周为河阳节度使,增加检校太保。
丁丑日,任命刑部侍郎窦贞固为门下侍郎,任命礼部郎中边归谠为比部郎中、知制诰。
壬午日,任命河阳节度使王周为泾州节度使,以恆州节度副使王钦祚为殿中监。
二月丁亥日,皇妹清平公主晋升封号为卫国长公主。
契丹派遣使者来访问。
己丑日,在武德殿举行宴会,新任恆州节度使杜重威以下、诸军副兵马使以上官员都参加了,赐予了不同的物品。
己亥日,任命曹州防御使何建为延州留后。
泾州奏报,派遣押牙陈延晖携带敕书前往西凉府,本府都指挥使等请求任命陈延晖为节度使。
辛丑日,宰臣李崧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恢复原职。
延州番寇作乱,同州、鄜州各自起兵讨伐平定之。
丙午日,下诏:‘邓、唐、随、郢诸州,有很多闲置土地,应让人户方便开垦,免除五年差税。’
三月己未日,兵部尚书韩恽去世。庚申日,派遣前齐州防御使宋光鄴、翰林茶酒使张言出使契丹。壬戌日,分别命令朝廷大臣和各寺观祈祷降雨。丙寅日,皇后为其妹妹、契丹枢密使赵延寿的妻子、燕国长公主在幽州去世而举哀于外次。辛未日,滑州节度使、驸马都尉史匡翰去世,朝廷停止朝会,追赠他为太保。下诏唐州湖阳县蓼山神祠宜赐号为‘蓼山显顺之神’。乙亥日,任命晋昌军节度使安审琦为河中节度使,以前亳州防御使王令温为贝州节度使。丙子日,赐给宰相李崧白藤肩舆,因为他是被起用复职的。丁丑日,任命晋州节度使皇甫遇为河阳节度使,任命寿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指挥使李守贞为滑州节度使,任命夔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为相州节度使,他们继续担任军职。宰相们在寺观祈祷降雨。
闰月丙戌日,任命兵部郎中司徒诩为右谏议大夫。戊子日,兗州节度使桑维翰加特进,封开国公。庚寅日,任命延州留后何建为延州节度使,任命引进使兼殿中监刘政恩为太子詹事。壬辰日,宋州节度使安彦威上奏,修复滑州黄河的工程已经完成。下诏在河堤决口处建立碑文和庙宇。丙申日,任命鄜州节度使周密为晋州节度使,任命左羽林统军符彦卿为鄜州节度使。壬寅日,下诏百官每五天向皇帝请安一次,每天由两名官员轮流定议,把意见写成密封的奏章上报。下诏将鄴都宣明门改为朱凤门;武德殿改为视政殿,文思殿改为崇德殿,画堂改为天清殿,寝殿改为乾福殿,所有门都按照殿名来命名;皇城南门为乾明门,北门为元德门,东门为万春门,西门为千秋门;罗城南砖门为广运门,观音门为金明门,橙槽门为清景门,寇氏门为永芳门,朝臣门为景风门;大城南门为昭明门,观音门为广义门,北河门为静安门,魏县门为应福门,寇氏门为迎春门,朝城门为兴仁门,上斗门为延清门,下斗门为通远门。戊申日,宋州节度使安彦威被封为邠国公,以奖励他修复河堤的功劳。癸丑日,泾州节度使王周上奏,前节度使张彦泽在任期间有二十六项不法行为,已经得到改正和废除。下诏表扬他。这年春天,鄴都、凤翔、兗、陕、汝、恆、陈等州干旱,郓、曹、澶、博、相、洺等州发生蝗灾。
夏四月甲寅朔,因为日食的原因避开了正殿,没有举行朝会。这一天,太阳没有亏损,百官上表庆贺。下诏沿河的藩镇节度使、刺史一并兼任管内的河堤使。己未日,右谏议大夫郑受益上两道奏疏,论述张彦泽在泾州时违法虐民,肢解掌书记张式、部曲杨洪等人,请求将他们交给有关部门,明确申述他们的罪行。这些奏疏都被留在了宫中,没有发出。庚申日,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一同到阁门上疏,论述张彦泽的罪行,言辞非常恳切。《宋史·李涛传》记载:泾帅张彦泽杀害记室张式,夺取了他的妻子,张式家人到朝廷上诉,晋祖因为张彦泽有军功,赦免了他的罪行。李涛伏在阁门上上疏,请求依法惩处。晋祖召见他并告知,李涛手持笏板,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晋祖愤怒地斥责他,李涛仍然手持笏板。晋祖说:‘我和彦泽有誓约,不忍心违背誓言。’李涛厉声说:‘彦泽的私誓,陛下不忍心违背;范延光曾经赐予铁券,现在又在哪里?’晋祖无法回答,便拂衣起身。辛酉日,下诏:‘张彦泽剔骨挖肉,残害百姓,冤声和恶迹流传四方,奏章和表文接连而来,指斥非常尖锐。还因为曾经有微小的功劳,特别显示宽恕。深感曲法之羞愧,贵徇议劳之典。张彦泽应削去一阶,再降爵位一纪。张式应赠官,张式父亲张铎、弟弟张守贞、儿子张希范一并授官。仍于泾州赐钱十万,派人运送张式的灵柩及其家人回乡,所有先前收缴的张式家财物,一并归还。对于泾州新归业的百姓,酌情减免税赋。’第二天,以前泾州节度使张彦泽为左龙武大将军。《宋史·杨昭俭传》记载:杨昭俭与李涛讨论张彦泽的事情没有得到回应,恰逢有诏令朝臣转对,或者有密封的奏章,也允许不时上奏。杨昭俭再次上疏说:‘天子君临四海,每日事务繁多,需要建立诤臣,弥补其缺失。现在虽然设有谏臣,但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能传达圣聪,而邪佞之徒,在陛下左右取宠。御史台是纪纲之府,弹纠之司。含冤者固应昭雪,为害者难免流放。陛下即位以来,宽仁太过,只设立了两司,几乎如虚设。致使节度使轻慢侮辱朝廷法令,屠杀幕僚。最初在皇宫诉冤,反而被送回本藩,只顾自己的安逸和跋扈,不顾冤抑之苦。愿陛下回绝,诛杀彦泽以谢军吏。’戊辰日,废除雄州为昌化军,警州为威肃军,其军使由本道差补。故泾州节度掌书记张式赠尚书虞部郎中,张式父亲张铎为沁州司马致仕,弟弟张守贞为贝州清河县主簿,儿子张希范为兴元府文学。甲戌日,下诏皇子齐王前往前河府节度使康福第,以教坊乐宴会前、见任节度使。戊寅日,前庆州刺史米廷训被追夺在身的官爵,流放到麟州,因为通奸妻子的姐姐。这月,有十六个州郡发生蝗灾。
五月己亥日,中书门下上奏说:‘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天,事情应该简化。应该每五天由一位宰臣带领百官进行起居,希望命令一位宰臣负责带领百官,两位转对官负责封付阁门使引进,本官随百官退下,不用另外出来谢恩。文武内外官僚请假、回家、搬家、婚丧、病故等都从门口进去,从门口出来。各道进贡的物品等,不用在殿前排列,引进使引领到殿前奏报说‘我们进贡’,奏报完毕后,让进贡使立即离开。进贡的专使朝见日,班首一人致辞,都附和起居。刺史和行军副使、各道马步军都指挥使以下,派人到朝廷,都从门口进去,从门口出来。州县官谢恩日,甲头一人致辞,不用逐个告诉官员。供奉官、殿直等,如果是当值及应该排在殿前排立的人,就进入起居;如果不是当值排立的人,不用每天起居。委托宣徽使检查,必须保持整齐。’皇帝同意了。当时皇帝身体不适,难以上朝,就是这个原因。
《辽史》记载:二月甲午日,派遣使者出使晋国,要求交出吐谷浑叛乱者。《契丹国志》说:辽国因为晋国招纳吐谷浑,派遣使者责备,晋高祖因此忧愁成疾。左威卫上将军卫审余去世,追赠太子少保。乙巳日,尊皇太妃刘氏为皇太后。徐无党《五代史记注》说:这是高祖的生母。丁未日,工部侍郎韦勋改任刑部侍郎。壬子日,任命左散骑常侍李光廷为秘书监,给事中萧愿为右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曹国珍为给事中,太常卿裴坦为左谏议大夫。这个月,州郡上报五次大水,十八次旱灾和蝗灾。
六月丁巳日,任命兗州节度使桑维翰为晋昌军节度使,以前许州节度使安审琦为兗州节度使。襄州都部署高行周上奏,安从进观察判官李光图出城请求援助,送他到朝廷。乙丑日,皇帝在保昌殿去世,享年五十一岁。遗诏让齐王重贵在灵柩前即位为皇帝,丧事按照旧制,陵墓建设务必节俭,马步各军优待事宜由新皇帝处理。《通鉴考异》说:《汉高祖实录》记载:晋高祖病重,召集近臣说:‘这个天下,是明宗的天下,我私自占据了很久。我一旦去世,应该归还给许王,这是我的愿望。’这种说法难以相信。
八月,太常卿崔棁上奏,给高祖上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在当年的十一月十日庚寅日,葬于显陵,宰臣和凝撰写了谥册和哀册文。《五代史补》记载:高祖娶了明宗的女儿,宫中称他为‘石郎’。等到在太原起兵时,京城的夜间狼群纷纷逃窜,常常进入宫中,愍帝为此苦恼,命令能射箭的官员分头捕捉,称之为‘射狼’。有时在路上遇到他们,问:‘你们从哪里来?’回答说:‘来看射狼。’不久,高祖到了。因为‘射’也是‘石’的意思。《五代史阙文》记载:梁开平初年,潞州行营使李思安上奏:函关县穰乡的百姓砍树,树倒下后,自分为二,中间有六个字,像是左书,写着‘天十四载石进’,梁帝将其藏在武库,当时没有人能理解其含义。等到皇帝即位,有识者说:‘天’字取‘四’字两笔加在旁边,就是‘丙’字;‘四’字去掉中间的两笔加‘十’字,就是‘申’字。皇帝即位那年,正是‘丙申’年。‘进’指的是晋,‘石’是姓氏。我仔细推算,天佑二十年,即癸未年,那年庄宗建号,改为同光元年,到清泰三年,即丙申年,那年晋祖即位,改为天福元年,从未年到申年,共十四年,所以识书说‘天十四载石进’,是说自天祐灭后十四年,石氏在晋兴起,难道不是很明显吗!而拆字解谶以就丙申,是不对的。
史臣评论说:晋祖在潜跃之前,性格沉稳而已。等到他成为君主,勤于政务,礼贤下士,听从忠言,仰慕黄老之教,喜欢清净之风,穿着粗布衣服,穿着麻鞋,因此能够保住国家,高寿而终。然而在图谋大事之初,强邻来援助,契丹从此而势力大增,百姓因此遭受灾难。等到继承者,战事连绵,最终导致都城失守,全族成为俘虏。这也像是决定在鲸鱼海中救火,怎能避免沉没;喝毒酒止渴,最终只会招致死亡。计谋不周,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因为外部援助的力量,而是依靠皇天的命令,凭借这睿智的德行,惠及百姓,虽然不足以与前代帝王相比,也可以称得上是仁慈、恭俭的君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六-注解
天福六年:天福六年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指的是公元941年。
秋七月己未朔:己未朔指的是农历七月的第一天,朔日即每月的第一天。
帝御崇元殿视朝:帝御崇元殿,指的是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见。
防御使:防御使是古代官职,负责边防,防御外敌。
节度使: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行政。
西凉府:西凉府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一带。
蕃书:蕃书指的是外族人的书信。
三司使:三司使是古代官职,负责财政、盐铁、度支等事务。
鄴都:鄴都即邺城,是古代的都城之一。
太原尹:太原尹是古代官职,负责太原地区的行政。
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是官职,负责河东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辽、沁二州:辽、沁二州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拱辰、威和、内直等军:拱辰、威和、内直等军是古代军队的名称。
宣徽使:宣徽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指示。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西京(今西安)的留守事务。
三司:三司指的是户部、度支、盐铁三部。
殿直供奉官:殿直供奉官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昭义军地区的军事、政治等事务。
河阳三城节度使:河阳三城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河阳三城地区的军事、政治等事务。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是古代官职,负责侍卫亲军的马步军事务。
突厥:突厥是古代游牧民族,曾建立突厥汗国。
遥领:遥领是指官职虽被授予,但官员不在该地任职。
御札:御札是皇帝的诏书。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古代官职,负责中书省的文书工作。
吏部郎中:吏部郎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吏部的文书工作。
刑部郎中:刑部郎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刑部的文书工作。
水部郎中:水部郎中是古代官职,负责水利事务。
知制诰:知制诰是古代官职,负责起草制诰。
东京留守:东京即北宋的首都汴京,留守是官职,负责留守京师,处理京师政务。
天平军节度使:天平军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天平军地区的军事、政治等事务。
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侍卫亲军的马步军副指挥。
东京内外兵马都监:东京内外兵马都监是古代官职,负责东京内外兵马的管理。
奉德马军:奉德马军是古代军队的名称。
朝参:朝参是指官员上朝参见皇帝。
车驾:车驾是指皇帝的车队。
澶州:澶州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内客省使:内客省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内客省的事务。
引进使:引进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引进外国使者。
鸿胪卿:鸿胪卿是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者。
四方馆:四方馆是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四方使者。
高丽:高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兵部的事务。
吏部侍郎:吏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吏部的事务。
滑州:滑州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一带。
太傅:太傅是古代官职,为三公之一,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官职,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行苏州睦州刺史:行苏州睦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苏州和睦州的行政。
检校太师:检校太师是古代官职,为荣誉职位,不负责实际事务。
契丹:契丹是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民族,后来建立了契丹国。
彗星: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种天体,尾部拖着长尾巴。
房:房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天市垣:天市垣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兗州:兗州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兗州市一带。
鸿胪少卿:鸿胪少卿是古代官职,负责鸿胪寺的事务。
濮:濮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郓:郓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郓城县一带。
澶:澶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滑县一带。
胡梁度月城:胡梁度月城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唐梁国公狄仁杰:狄仁杰是唐朝时期的名将和政治家,唐梁国公是他的封号。
败阙场院官:败阙场院官是指因战败而逃亡的官员。
唐梁国公:唐梁国公是狄仁杰的封号。
钱元瓘:钱元瓘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尚书右丞:尚书右丞是古代官职,负责尚书省的右丞事务。
史馆修撰:史馆修撰是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史书。
户部侍郎:户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户部的事务。
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是古代官职,负责国子监的事务。
襄州:襄州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一带。
安从进:安从进是人名,是当时的一个反叛将领。
高行周:高行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曾任西京留守。
十二月丙戌朔: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丙戌是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表示某年某月的第一天。
开封尹:开封尹是官职,负责开封府的行政事务。
郑王重贵:郑王是封号,重贵是人名。
广晋尹:广晋尹是官职,负责广晋府的行政事务。
齐王:齐王是封号,表示对重贵的封赏。
留守:留守是官职,指在某地负责留守事务的官员。
广晋尹李德珫:广晋尹是官职,李德珫是人名。
南面军前奏:南面军指南方军队,军前奏是向皇帝汇报军情的奏章。
武德使:武德使是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先锋都指挥使:先锋都指挥使是官职,负责军队的先锋部队。
唐州:唐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襄州行营都部署:襄州行营都部署是官职,负责襄州地区的军事部署。
镇州节度使:镇州节度使是官职,负责镇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是官职,负责皇宫侍卫和马步军的指挥。
邢州节度使:邢州节度使是官职,负责邢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贝州节度使:贝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贝州的军事和行政。
银青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属于文职官员。
检校尚书左仆射:检校尚书左仆射是官职,负责尚书省的左仆射职务。
宗城县:宗城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恆州:恆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后改为镇州。
成德军:成德军是古代的一个军名,后改为顺国军。
门下侍郎:门下侍郎是官职,属于宰相的副手。
平章事:平章事是官职,相当于宰相。
监修国史:监修国史是官职,负责修撰国史。
青州节度使:青州节度使是官职,负责青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兗州节度使:兗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兗州的军事和行政。
郓州节度使:郓州节度使是官职,负责郓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四方馆事:四方馆事是官职,负责四方馆的事务。
太府卿:太府卿是官职,负责太府的事务。
沧州节度使:沧州节度使是官职,负责沧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邢州:邢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定州:定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华州:华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上元节: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
蕃寇:蕃寇指外来的敌寇。
邓、唐、随、郢诸州:邓、唐、随、郢是古代的州名。
旷土:旷土指未被开垦的土地。
己未:己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三月十六日。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兵部的行政事务,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韩恽:韩恽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兵部尚书职务的韩恽。
庚申:庚申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三月十七日。
齐州防御使:齐州防御使是古代官职,负责齐州的军事防御。
宋光鄴:宋光鄴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前齐州防御使的宋光鄴。
翰林茶酒使:翰林茶酒使是古代官职,负责翰林院的茶酒供应。
张言:张言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翰林茶酒使的张言。
壬戌:壬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三月十八日。
朝臣:朝臣是指朝廷中的官员。
寺观:寺观是指佛教寺庙和道观。
丙寅:丙寅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三月十九日。
皇后: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古代的皇后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性。
契丹枢密使:契丹枢密使是契丹国的军事长官。
赵延寿:赵延寿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契丹枢密使的赵延寿。
燕国长公主:燕国长公主是赵延寿的妻子,也是皇后的妹妹。
幽州:幽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北京。
辛未:辛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三月二十日。
滑州节度使:滑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滑州的军事和行政。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女儿的婚姻事务。
史匡翰:史匡翰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滑州节度使、驸马都尉的史匡翰。
辍朝:辍朝是指皇帝停止上朝,以示哀悼。
太保:太保是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辅佐官。
蓼山神祠:蓼山神祠是指蓼山上的神庙。
晋昌军节度使:晋昌军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晋昌军的军事和行政。
安审琦:安审琦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晋昌军节度使的安审琦。
河中节度使:河中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河中的军事和行政。
王令温:王令温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前亳州防御使的王令温。
宰臣:宰臣是指宰相,古代皇帝的辅政大臣。
李崧:李崧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宰相的李崧。
白藤肩舆:白藤肩舆是一种用白藤编制的轿子,是古代贵族的交通工具。
河阳节度使:河阳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河阳的军事和行政。
皇甫遇:皇甫遇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晋州节度使的皇甫遇。
侍卫马军指挥使:侍卫马军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骑兵卫队。
李守贞:李守贞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寿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指挥使的李守贞。
夔州节度使:夔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夔州的军事和行政。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步兵卫队。
郭谨:郭谨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夔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的郭谨。
相州节度使:相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相州的军事和行政。
典军:典军是指掌管军队的官员。
闰月:闰月是指农历中为了调整历年长度而增加的一个月。
兵部郎中:兵部郎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兵部的文书和事务。
司徒诩:司徒诩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兵部郎中的司徒诩。
右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对皇帝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桑维翰:桑维翰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兗州节度使的桑维翰。
特进:特进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
开国公:开国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
延州留后:延州留后是古代官职,负责延州的军事和行政。
何建:何建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延州留后的何建。
殿中监:殿中监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内部事务。
刘政恩:刘政恩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引进使兼殿中监的刘政恩。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是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教育和生活。
宋州节度使:宋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宋州的军事和行政。
安彦威:安彦威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宋州节度使的安彦威。
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
碑:碑是古代用来记录事件或纪念人物的石碑。
庙:庙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建筑。
鄜州节度使:鄜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鄜州的军事和行政。
周密:周密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鄜州节度使的周密。
符彦卿:符彦卿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左羽林统军符彦卿。
起居:起居是指官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朱凤门:朱凤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武德殿:武德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文思殿:文思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画堂:画堂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寝殿:寝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乾福殿:乾福殿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乾明门:乾明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元德门:元德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万春门:万春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千秋门:千秋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广运门:广运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金明门:金明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清景门:清景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永芳门:永芳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景风门:景风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昭明门:昭明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广义门:广义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静安门:静安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应福门:应福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迎春门:迎春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兴仁门:兴仁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延清门:延清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通远门:通远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邠国公:邠国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
泾州节度使:泾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泾州的军事和行政。
王周:王周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泾州节度使的王周。
张彦泽:张彦泽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前泾州节度使的张彦泽。
记室:记室是古代官职,负责记录和撰写文书。
部曲:部曲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编制。
掌书记:掌书记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和记录。
杨洪:杨洪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部曲杨洪。
阁门:阁门是古代宫殿的名称。
宋史:宋史是记载宋朝历史的史书。
李涛:李涛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刑部郎中的李涛。
张麟:张麟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刑部郎中的张麟。
麻麟:麻麟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员外郎麻麟。
王禧:王禧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员外郎王禧。
左龙武大将军:左龙武大将军是古代官职,是一种高级武官。
康福:康福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前河府节度使的康福。
米廷训:米廷训是古代人物,此处指担任前庆州刺史的米廷训。
奸妻兄之女:奸妻兄之女是指与皇帝有婚姻关系的女子。
州郡:州郡是指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
蝗:蝗是指蝗虫,一种会严重破坏农作物的害虫。
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是唐代以后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
炎蒸:炎蒸指天气炎热,形容夏季的高温天气。
押班:押班是指负责指挥、管理班次的人员。
转对官:转对官是指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指示。
阁门使:阁门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门户管理。
进奉:进奉是指向皇帝献上贡品或礼物。
殿前排列:殿前排列是指在宫殿前排列队伍,表示敬意。
辽史:辽史是记载辽朝历史的史书。
契丹国志:契丹国志是记载契丹历史的史书。
左威卫上将军:左威卫上将军是古代官职,属于武官。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皇太后: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尊称。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和建筑。
刑部侍郎:刑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和刑罚。
秘书监:秘书监是古代官职,负责图书和文献。
给事中:给事中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书处理。
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太常卿:太常卿是古代官职,负责祭祀和礼仪。
观察判官:观察判官是古代官职,负责观察和判断。
枢密使:枢密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遗制:遗制是指皇帝去世后留下的遗命。
山陵:山陵是指皇帝的陵墓。
谥号:谥号是指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
庙号:庙号是指对已故皇帝的尊称。
石郎:石郎是对晋高祖的昵称。
射狼:射狼是指夜间捕狼的活动。
函关县:函关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穰乡:穰乡是古代的一个乡名。
武库:武库是古代存放武器的仓库。
左书:左书是指古代的一种书法。
天祐:天祐是唐朝的一个年号。
庄宗:庄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皇帝。
同光:同光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一个年号。
清泰:清泰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一个年号。
丙申:丙申是古代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石氏:石氏是指晋朝的姓氏。
沈毅:沈毅是指性格沉稳、有毅力。
黄、老之教:黄、老之教是指道家思想。
絁:絁是一种粗布,这里指简朴的衣物。
麻:麻是一种植物,其纤维可以用来制作衣物。
社稷:社稷是指国家。
黔黎:黔黎是指百姓。
鲸海:鲸海是指广阔的海洋,这里比喻危险的环境。
鸩浆:鸩浆是指毒酒,这里比喻错误的决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六-评注
五月己亥,中书门下奏:‘时属炎蒸,事宜简省。’此句反映了古代官员对于时令气候的敏感与对政务的务实态度。‘炎蒸’二字描绘了夏季的炎热,‘简省’则体现了官员们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政务活动的重视,体现了古代政治管理的智慧。
‘应五日百官起居,望令押班宰臣一员押百官班,其转对官两员封付阁门使引进,本官随百僚退,不用别出谢恩。’此段描述了官员们的日常工作和礼仪。‘押班’、‘引进’等词语体现了古代官场的规矩和秩序,同时也反映了官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协作。
‘诸道进奉物等,不用殿前排列,引进使引至殿前奏云‘某等进奉’,奏讫,令进奉使便出。’这段文字揭示了古代官场中的进贡制度。‘进奉’一词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对皇权的尊崇,同时也反映了官场上的权力运作。
‘刺史并行军副使、诸道马步军都指挥使已下,差人到阙,并门见门辞。’此句说明了地方官员与中央朝廷的联系。‘门见门辞’反映了古代官场中官员之间的直接交流,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州县官谢恩日,甲头一人都致词,不用逐人告官。’此段描述了官员谢恩的礼仪。‘甲头’一词体现了古代军队的纪律,也反映了官场上的等级制度。
‘史臣曰:晋祖潜跃之前沈毅而已。’此句评价了晋祖的个性。‘沈毅’一词形容晋祖性格沉稳、坚毅,体现了古代史臣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
‘及其为君也,旰食宵衣,礼贤从谏,慕黄、老之教,乐清净之风,以絁为衣,以麻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令终。’此段对晋祖作为君主的评价。‘旰食宵衣’形容晋祖勤于政事,‘礼贤从谏’体现了他的仁德,‘慕黄、老之教’则表明他的思想观念。
‘然而图事之初,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此句评价了晋祖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的失误。‘强邻来援’、‘契丹孔炽’等词语反映了古代民族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复杂性。
‘傥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兹睿德,惠彼蒸民,虽未足以方驾前王,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也。’此段对晋祖的总体评价。‘睿德’、‘仁慈恭俭’等词语体现了古代史臣对君主的期望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