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三-原文
天福三年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己酉,百官守司,以太史先奏日蚀故也。至是不亏,内外称贺。
壬戌,是夜以上元张灯于京城,纵都人游乐,帝御大宁宫门楼观之。
丙寅,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和凝兼判度支;工部侍郎、判度支王松改尚书刑部侍郎;户部郎中高延赏改左谏议大夫,充诸道盐铁转运副使。
壬申,以前右谏议大夫薛融为左谏议大夫。
前兴元节度使张筠卒于西京,辍视朝一日。
‘《五代会要》’:太常礼院申:’准故事,前节度使无例辍朝。”敕:’宜特辍一日朝参。”
二月庚辰,左散骑常侍张允进《驳赦论》。帝览而嘉之,降诏奖饰,仍付史馆。
甲申,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加食邑实封。
戊子,翰林学士李浣赐绯鱼袋。
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吴承范为库部员外郎,充枢密院直学士。
乙未,御札曰:’曾有宣示百官,令进封事,今据到者未及十人。朕虽无德,自行敕后已是数月,至于假手于人,也合各有一件事敷奏。食禄于朝,岂当如是!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
丙申,制武清军节度使马希萼改威武军节度使。
辛丑,中书上言:”《礼经》云:”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注云:”’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邱与区也。二名不偏讳,谓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此古礼也。唐太宗二名并讳,明皇二名亦同;人姓与国讳音声相近是嫌名者,亦改姓氏,与古礼有异。庙讳平声字,即不讳余三声;讳侧声,即不讳平声字。所讳字正文及偏旁阙点画,望依令式施行。”诏曰:”朝廷之制,今古相沿,道在人宏,礼非天降。方开历数,虔奉祖宗,虽逾孔子之文,未爽周公之训。所为二名及嫌名事,宜依唐礼施行。”案:太原县有史匡翰碑,立于天福八年。匡翰,建瑭之子也。碑于”瑭”字空文以避讳,而建瑭父敬思,仍书”敬”字,盖当时避讳之体如此。”
乙巳,天和节,宴近臣于广政殿。
三月戊午,鸿胪卿刘颀卒,赠太子宾客。
壬戌,东上阁门使、前司农卿苏继颜改鸿胪卿充职。
回鹘可汗王仁美进野马、独峰驼、玉团、冈砂等方物。
甲戌,永寿长公主薨,辍朝一日。
故泾州节度观察留后卢顺密赠右骁卫上将军。
丁丑,诏禁止私下打造铸泻铜器。
四月丁亥,以尚书吏部侍郎卢詹为尚书左丞。
中书舍人李详上疏:”请沙汰在朝文武臣僚,以减冗食。仍条贯籓侯郡守,凡遇溥恩,不得多奏衙前职员,妄邀恩泽。”疏奏,嘉之。
戊子,宣武军节度、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都招讨使杨光远加兼中书令。
昭义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都排阵使杜重威,河阳节度使兼奉国左右厢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马步都虞候侯益,并加检校太傅。
凤翔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岐王李从严进封秦王,平卢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临淄王王建立进封东平王。
甲午,泰宁军节度使李从温、西京留守京兆尹李周、归德军节度使赵在礼,并加兼侍中。
是月,诸道籓侯郡守皆等第加恩。
改雍熙楼为章和楼,避庙讳也。
五月丁未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式。
丁巳,诏应诸州县名犯庙讳者并改之。
庚申,以杨光远男承祚为检校工部尚书、左威卫将军、驸马都尉。
丁卯,魏府行营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右神武统军王周加检校太保。
戊辰,故振武节度使李嗣本赠太尉。
己巳,诏:”中外臣僚,带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及诸道节度使,并许私门立戟,仍并官给及据官品依令式处分。”
六月丁丑,右监门卫上将军王彦璘卒。
甲申,以太子詹事王居敬制置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事。
左谏议大夫薛融上疏,请停修洛京大内。
优诏褒之,寻罢营造。
庚寅,翰林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窦贞固改中书舍人充职。
户部尚书致仕萧蘧卒,赠右仆射。
诏贡举宜权停一年,以员阙少而选人多,常调有淹滞故也。
丁酉,诏:”尚书司门应管诸阙令丞等,宜准唐天成四年四月四日敕,本司不得差补,只委阙镇使钤辖,见差补者,并画时勒停讫奏闻。应常带使相节度使,自杨光远已下凡七人,并改乡里名号。”
七月丙午朔,差左谏议大夫薛融、秘书监吕琦、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皞、刑部郎中司徒诩、大理正张仁彖,同共详定唐明宗朝编敕。
庚戌,御史中丞王延改尚书右丞,尚书右丞卢导改尚书吏部侍郎,以左谏议大夫薛融为御史中丞。
辛酉,制皇帝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据《六典》,受命宝者,天子修封禅、礼神祇则用之,其始皆破皇业钱以制之。皇业者,籓邸主事之所有也。
‘《五代会要》’:天福三年六月,中书门下奏:”准敕,制皇帝受命宝。今按唐贞观十六年,太宗文皇帝所刻之玺,白玉为螭首,其文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敕:”宜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刻之。”
壬戌,虞部郎中、知制诰于遘改中书舍人。
宰臣赵莹、桑维翰、李崧各改乡里名号。
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本贯汴州浚仪县王畿乡表节东坊,改为拥旌乡浴凤里。
八月戊寅,以左仆射刘昫为契丹册礼使,左散骑常侍韦勋副之,给事中卢重为 契丹皇太后册礼使。
壬午,魏府军前奏,前澶州刺史冯晖自逆城来归。
定州奏,境内旱,民多流散。
诏曰:‘朕自临寰宇,每念生民,务切抚绥,期于富庶,属干戈之未戢,虑徭役之或烦。惟彼中山,偶经夏旱,因兹疾苦,遽至流移,达我听闻,深怀悯恻。应定州所差军前夫役逃户夏秋税并放。’
甲申,襄州奏,汉江水涨一丈一尺。
己丑,以前澶州刺史冯晖为检校太保,充义成军节度使。
诏:‘河府、同州、绛州等三处灾旱,逃移人户下所欠累年残税,并今年夏税差科,及麦苗子沿征诸色钱物等并放。其逃户下秋苗,据见检到数不计是元额及出剩顷亩,并放一半。委观察使散行晓谕,专切招携。应归业户人,仍指挥逐县切加安抚。’
丙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窦贞固上言:‘请令文武百僚,逐司之内,各奏举一人,述其人有某能,堪为某官某职。据所荐藏否,定举主黜陟。’《宋史·窦贞固传》载此疏,略云:为国之要,进贤是先。陛下方树丕基,宜求多士。乞降诏百僚,令各司议定一人,有何能识,堪何职官,朝廷依奏用之。若能符荐引,果谓当才,所奏之官,望加奖赏。如乖其举,或涉徇私,所奏之官,宜加黜罚。自然官由德序,位以才升。三人同行,尚闻择善;十目所视,必不滥知。臣职在论思,敢陈狂狷。疏奏,嘉之。仍令文武百官于搢绅之内、草泽之中,知灼然有才器者,列名以奏。’
宴契丹册礼使于广政殿。
戊戌,郓州奏,阳谷县界河决。
青州王建立奏,高丽国宿卫质子王仁翟乞放归乡里。
从之。
辛丑,镇、邢、定三州奏,奉诏共差乐官六十七人往契丹。
诏:‘魏府城下,自屯军已来,坟墓多经属刂掘。虽已差人收掩,今更遣太仆卿邢德昭往伸祭奠。’
九月己酉,宫苑使焦继勋自军前押范延光牙将马谔赍归命请罪表到阙。
壬子,延光领部下将士素服于本府门俟命,有诏释罪。
乙卯,诏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冯道官一品,给门戟十六枝,中书侍郎平章事桑维翰、李崧给门戟十二枝。
己未,宣遣静鞭官刘守威、左金吾仗勘契官王英、司天台鸡叫学生商晖等并赴契丹。
庚申,契丹使人往洛京般取赵氏公主。
《宋史·赵赞传》:德钧父子降晋,契丹尽锢之北去,赞独与母公主留西洛。
天福三年,晋祖命赞奉母归蓟门。
襄州奏,汉江水涨三丈,出岸害稼。
东都奏,洛阳水涨一丈五尺,坏下浮桥。
乙丑,于阗国王杨仁美遣使贡方物。
回鹘可汗遣使贡驼马。
丙寅,赵延寿进马谢恩,放燕国长公主归幽州。
范延光差节度副使李式到阙,奉表首罪,兼进玉带一条。
遣宣徽南院使刘处让权知魏府军府事。
己巳,复范延光官爵,其制略曰:‘顷朕始登大宝,未静中原,六飞才及于京师,千里未通于怀抱。楚王求旧,方在遗簪;曾子传疑,忽成投杼。寻闻悛悔,遽戮奸回,干戈俄至于经时,雷雨因思于作解。果驰宾介,叠贡表章,向丹阙以倾心,沥素诚而效顺。而况保全黎庶,完整甲兵,纳款斯来,其功非细。得不特颁铁契,重建牙章,封本郡之土茅,移乐郊之旌钺。至于将吏,咸降丝纶。于戏!上穹之运四时,不愆者信;大道之崇三宝,所重者慈。活万户之伤夷,息六师之劳瘁。遂予仁悯,旌尔变通。永贻子孙,长守富贵,敬佩光宠,可不美欤!可复推诚奉义佐运致理功臣、天雄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傅、兼中书令、广晋尹、上柱国、临清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改授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郓齐原本阙一字。等州观察处置等使,赐铁券,改封高平郡王,仍令择日备礼册命。’
以天雄军节度副使、检校刑部尚书李式检校尚书右仆射,充亳州团练使;以贝州刺史孙汉威为检校太保、陇州防御使;以天雄军三城都巡检使薛霸为检校司空、卫州刺史;以天雄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五建为检校司空、虢州刺史;以天雄军内外马军都指挥使药元福为检校司空、深州刺史;以天雄军内外步军都指挥使安元霸为检校司空、随州刺史;以天雄军都监、前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为检校司空、坊州刺史。
李式,延光之旧僚也,其余皆延光之将佐也,故有是命。
庚午,遣客省使李守贞押器币赐魏府立功将校。
辛未,以魏府招讨使杨光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广晋尹,充天雄军节度使。
十月乙亥,福建节度使王继恭遣使贡方物。
戊寅,契丹命使以宝册上帝徽号曰 英武明义皇帝。《欧阳史》作契丹使中书令韩频来奉册。
是日,左右金吾、六军仪仗、太常鼓吹等并出城迎引至崇元殿前,陈列如仪。
郓州范延光奏到任内。
庚辰,御札曰:为国之规,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务要利民。
历考前经,朗然通论,顾惟凉德,获启丕基。
当数朝战伐之余,是兆庶伤残之后,车徒既广,帑廪咸虚。
经年之輓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
爰自按巡,益观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
汴州宜升为东京,置开封府。
仍升开封、浚仪两县为赤县,其余升为畿县。
应旧置开封府时所管属县,并可仍旧割属收管,亦升为畿县。
其洛京改为西京;其雍京改为晋昌军,留守改为节度观察使,依旧为京兆府,列在七府之上;其曹州改为防御州。
其余制置,并委中书门下商量施行。
丙戌,以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张彦泽为镇国军节度使,以工部尚书裴皞为尚书右仆射致仕。
是日,诏改大宁宫门为明德门。
又改京城诸门名额,南门尉氏以薰风为名,西二门郑门、梁门以金义、乾明为名,北二门酸枣门、封丘门以元化、宣阳为名,东二门曹门、宋门以迎春、仁和为名。
戊子,以右金吾大将军马从斌为契丹国信使,考功郎中刘知新副之。
以前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审琦为晋昌军节度使,行京兆尹。
襄州奏,江水涨害稼。
壬辰,以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桑维翰兼兵部尚书,皆罢枢密使。
案:以上疑有阙文。据《通鉴考异》引《晋高祖实录》,维翰与李崧并罢枢密使。
戊戌,大赦天下,以魏府初平故也。
庚子,杨光远朝觐到阙,对于便殿,锡赍甚厚。
于阗国王李圣天册封为大宝于阗国王。
以杭州嘉兴县为秀州,从钱元瓘之奏也。
十一月甲辰,枢密直学士、祠部员外郎吴涓进金部郎中、知制诰,枢密直学士、库部员外郎吴承范进祠部郎中、知制诰。
乙巳,郓州范延光来朝。
丙午,封闽王昶为闽国王,加食邑一万五千户。
又以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苏州诚州刺史钱元璙为太傅,以清海军节度使、广州刺史钱元璹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仍改名元懿。
应有魏府行营将校及六军诸道、本城将校等,并与加恩。
戊申,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判户部赵莹兼吏部尚书。
以威武军节度、福建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王继恭为特进、检校太傅,仍封临海郡王。
以魏博节度使杨光远为守太尉、洛京留守,兼河阳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判度支和凝改尚书户部侍郎充职。
庚戌,郓州范延光上表乞休退,诏不允。
辛亥,升广晋府为鄴都,置留守。
升广晋、元城两县为赤县,属府诸县升为畿县。
升相州为彰德军,置节度观察使,以澶、卫二州为属郡,其澶州仍升为防御州,移于德胜口为治所。
升贝州为永清军,置节度观察使,以博、冀二州为属郡。
以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广晋尹、鄴都留守;广晋府行营中军使、贝州防御使王庭允加检校太傅,充相州彰德军节度使;广晋府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右神武统军王周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
甲寅,以范延光为太子太师致仕。
丙辰,以秘书监吕琦为礼部侍郎,归德军节度使赵在礼改天平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杜重威改忠武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改归德军节度使,前河阳节度使兼奉国左右厢都指挥使侯益改昭义军节度使。
癸亥,割濮州濮阳县棣澶州。
诏许天下私铸钱,以“天福元宝”为文。
丙寅冬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十二月甲戌朔,以前兵部尚书梁文矩为太子太师,以镇州节度副使符蒙为右谏议大夫,以吏部郎中曹国珍为左谏议大夫。
丙子,以前泾州彰义军节度使李德珫为晋州建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以皇太子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贵为检校太傅、开封尹,封郑王,加食邑三千户。
戊寅,制以于阗国进奉使、检校太尉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副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试卫尉卿,监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试将作少监。
回鹘使都督李万金为归义大将军,监使雷德顺为顺化将军。
是日,诏:‘宜令天下无问公私,应有铜欲铸钱者,一任取便酌量轻重铸造。’
戊子,以河阳潜龙宅为开晋禅院,邢州潜龙旧宅为广法禅院。
龙武统军李从昶卒,辍朝一日,赠太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三-译文
天福三年正月,初一日是戊申日,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和卫士排列整齐。第二天是己酉日,百官各自守职,因为太史先报告了日蚀的事情。到了日蚀发生时并没有发生亏损,朝廷内外都进行了庆祝。壬戌日,这天晚上,皇帝在京城上元节张灯,允许都城的人们游乐,皇帝亲自到宁宫门楼观看。
丙寅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和凝兼任判度支;工部侍郎、判度支王松改任尚书刑部侍郎;户部郎中高延赏改任左谏议大夫,兼任诸道盐铁转运副使。壬申日,以前右谏议大夫薛融升任左谏议大夫。前兴元节度使张筠在西京去世,朝廷停止上朝一天。
《五代会要》记载:太常礼院报告说:‘按照旧例,前节度使没有停止朝会的先例。’皇帝下敕说:‘应该特别停止一天朝会。’
二月庚辰日,左散骑常侍张允进呈《驳赦论》。皇帝阅读后赞赏,下诏奖励,并交给史馆。甲申日,荆南节度使高从诲增加食邑和实封。戊子日,翰林学士李浣被赐予绯鱼袋。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吴承范被任命为库部员外郎,兼任枢密院直学士。
乙未日,皇帝的御札说:‘曾经宣布百官,让他们进呈封事,现在收到的还不到十人。我虽然没有德行,自从下敕以来已经数月,至于依赖他人,也应当各自有一件事上奏。在朝廷领俸禄,怎么能这样!说话不被采用,我甘心;被采用而不说话,那是谁的过错呢?’
丙申日,皇帝下制,武清军节度使马希萼改任威武军节度使。辛丑日,中书上奏说:‘《礼经》说:“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注解中说:“‘嫌名,是指音声相近,比如禹和雨、邱和区。’‘二名不偏讳,是指孔子的母亲名徵在,说不在时不用徵字,说徵时不用在字。’这是古礼。唐太宗和明皇都是两个名字都避讳;人姓与国讳音声相近的,也改姓氏,这与古礼不同。庙讳平声字,即不避讳其余三声;讳侧声,即不避讳平声字。所避讳的字正文及偏旁缺点的笔画,希望依照令式执行。”皇帝下诏说:‘朝廷的制度,古今相沿,道在人宏,礼非天降。现在开启历数,虔诚供奉祖宗,即使超过孔子的文辞,也没有违背周公的教诲。关于二名和嫌名的事情,应当依照唐礼执行。’
乙巳日,天和节,皇帝在广政殿宴请近臣。
三月戊午日,鸿胪卿刘颀去世,追赠太子宾客。壬戌日,东上阁门使、前司农卿苏继颜改任鸿胪卿充职。回鹘可汗王仁美进献野马、独峰驼、玉团、银砂等珍奇物品。甲戌日,永寿长公主去世,朝廷停止上朝一天。故泾州节度观察留后卢顺密追赠右骁卫上将军。
丁丑日,皇帝下诏禁止私下打造铸泻铜器。
四月丁亥日,任命尚书吏部侍郎卢詹为尚书左丞。中书舍人李详上疏:‘请淘汰朝廷中的文武官员,以减少冗员。并且规定藩侯郡守,每逢恩赐,不得多奏请衙前职员,妄自邀取恩泽。’疏奏后,皇帝予以嘉奖。
戊子日,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都招讨使杨光远加兼中书令。昭义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都排阵使杜重威,河阳节度使兼奉国左右厢都指挥使、广晋府行营马步都虞候侯益,一并加封检校太傅。
凤翔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岐王李从诲进封秦王,平卢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临淄王王建立进封东平王。甲午日,泰宁军节度使李从温、西京留守京兆尹李周、归德军节度使赵在礼,一并加兼侍中。这个月,各道藩侯郡守都受到等第的恩赐。将雍熙楼改为章和楼,以避庙讳。
五月丁未日,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和卫士排列整齐。丁巳日,下诏应诸州县名犯庙讳的都进行更改。庚申日,任命杨光远的儿子杨承祚为检校工部尚书、左威卫将军、驸马都尉。
丁卯日,魏府行营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右神武统军王周加封检校太保。戊辰日,故振武节度使李嗣本追赠太尉。己巳日,下诏:‘中外臣僚,带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及诸道节度使,都允许在私门立戟,并且由官府提供,按照官品依照令式处理。’
六月丁丑日,右监门卫上将军王彦璘去世。甲申日,任命太子詹事王居敬负责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事务。左谏议大夫薛融上疏,请求停止修建洛京大内。皇帝下优诏褒奖他,不久停止了修建。
庚寅日,翰林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窦贞固改任中书舍人充职。户部尚书致仕萧蘧去世,追赠右仆射。下诏贡举宜暂时停止一年,因为员额少而选人多,常调有积压。
丁酉日,下诏:‘尚书司门应管诸阙令丞等,宜依照唐天成四年四月四日敕,本司不得差补,只委托阙镇使钤辖,现在差补的,都应当立即停止并上报。’
七月丙午日,派左谏议大夫薛融、秘书监吕琦、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皞、刑部郎中司徒诩、大理正张仁彖,共同详细制定唐明宗朝编敕。
庚戌日,御史中丞王延改任尚书右丞,尚书右丞卢导改任尚书吏部侍郎,以左谏议大夫薛融为御史中丞。
辛酉日,下制皇帝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据《六典》,受命宝者,天子修封禅、礼神祇则用之,其始皆破皇业钱以制之。皇业者,籓邸主事之所有也。
《五代会要》:天福三年六月,中书门下奏:‘准敕,制皇帝受命宝。今按唐贞观十六年,太宗文皇帝所刻之玺,白玉为螭首,其文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敕:‘宜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刻之。’
壬戌日,虞部郎中、知制诰于遘改任中书舍人。宰臣赵莹、桑维翰、李崧各自更改乡里名号。
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本贯汴州浚仪县王畿乡表节东坊,改为拥旌乡浴凤里。
八月戊寅日,任命左仆射刘昫为契丹册礼使,左散骑常侍韦勋为副使,给事中卢重为契丹皇太后册礼使。壬午日,魏府军前报告,前澶州刺史冯晖从逆城归来。定州报告,境内干旱,民众大量流散。皇帝下诏说:‘自从我登上皇位,一直关心百姓,致力于安抚他们,希望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战争尚未平息,担心徭役过于繁重。中山地区偶然遭遇夏旱,因此百姓疾苦,纷纷流离失所。听闻此事后,我深感同情。应免除定州所派往军前的夫役逃户的夏秋两季的税。’甲申日,襄州报告,汉江水位上涨一丈一尺。己丑日,任命前澶州刺史冯晖为检校太保,充任义成军节度使。诏令:‘河府、同州、绛州等三处遭遇灾旱,逃户所欠的历年残税,以及今年的夏税和麦苗子沿征的各种钱物等,都予以免除。逃户所欠的秋苗,根据现有检查到的数量,不计原定数额及出剩的顷亩,免除一半。委托观察使分头通知,专门招募归业户人,并要求各县加强安抚。’丙申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窦贞固上奏说:‘请命令文武百官,在各自的部门内推荐一人,说明其才能,适合担任什么官职。根据所藏档案的评断,确定举荐的主管官员的升降。’《宋史·窦贞固传》记载了这封奏疏,大致内容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是选拔贤能。陛下正在建立基业,应该寻求众多人才。请求陛下降诏百官,让他们各自部门内议定一人,有何才能,适合什么职位,朝廷根据他们的推荐来任用。如果能够符合推荐条件,确实是有才干的人,所推荐之官应予以奖励。如果推荐不当,或者涉及徇私,所推荐之官应予以处罚。自然官员的升迁应按照德行顺序,官位应依据才能提升。三人同行,尚且要选择善良的人;十目所视,必定不会滥赏。我负责思考,敢于提出狂妄的见解。奏疏呈上后,受到嘉奖。仍然命令文武百官在官场和民间,知道确实有才能的人,列出名单上报。在广政殿宴请契丹册礼使。戊戌日,郓州报告,阳谷县界河堤决口。青州王建立报告,高丽国宿卫质子王仁翟请求放他回乡。皇帝同意了。辛丑日,镇州、邢州、定州报告,遵照诏令共派遣乐官六十七人前往契丹。诏令:‘魏府城下,自从驻军以来,坟墓多次被挖掘。虽然已经派人收敛,但现在再次派遣太仆卿邢德昭前往祭奠。’
九月己酉日,宫苑使焦继勋从军前押送范延光牙将马谔携带归命请罪表到朝廷。壬子日,范延光带领部下将士身着素服在本府门前等候命令,有诏令赦免他的罪行。乙卯日,诏令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冯道为官一品,赐予门戟十六枝,中书侍郎平章事桑维翰、李崧赐予门戟十二枝。己未日,宣遣静鞭官刘守威、左金吾仗勘契官王英、司天台鸡叫学生商晖等一同前往契丹。庚申日,契丹使者前往洛京取赵氏公主。《宋史·赵赞传》记载:德钧父子投降晋朝,契丹将他们全部囚禁在北方,赞独自与母亲公主留在西洛。天福三年,晋祖命令赞带着母亲回到蓟门。襄州报告,汉江水位上涨三丈,洪水冲出河岸损害了庄稼。东都报告,洛阳水位上涨一丈五尺,冲毁了下游的浮桥。乙丑日,于阗国王杨仁美派遣使者进贡珍奇物品。回鹘可汗派遣使者进贡骆驼和马匹。丙寅日,赵延寿进贡马匹以示谢恩,放燕国长公主回幽州。范延光派遣节度副使李式到朝廷,呈上表章请求罪责,并进献一条玉带。派遣宣徽南院使刘处让暂时代理魏府军府事务。己巳日,恢复范延光的官爵,诏令大致内容是:‘在我刚刚登基时,中原还未平定,我刚刚到达京城,千里之外的心愿还未实现。楚王请求旧恩,正等待我赠送遗簪;曾子传疑,忽然成了投杼。不久听说悔改,立刻处决了奸人,战争虽然持续了一段时间,但雷雨之后又有和解。果然使者络绎不绝,多次进贡表章,向朝廷表达倾心,坦诚地表示效忠。而且他还保护了百姓,保全了军队,诚意归顺,其功绩非同小可。不能不特别颁发铁契,重新树立牙旗,封他为本郡的土茅,移任乐郊的旌旗。至于将吏,都赐予了丝纶。啊!上天的运行四季,不违背的是诚信;大道的崇高三宝,所重视的是仁慈。救活了万户百姓的创伤,使六师之劳得以休息。于是给予仁慈的怜悯,表彰你的变通。永远留给子孙,长久保持富贵,令人敬佩的光荣,难道不美吗!可以再次推诚奉义,辅助国家治理,有功之臣、天雄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傅、兼中书令、广晋尹、上柱国、临清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改任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郓齐原本缺一字。等州观察处置等使,赐予铁券,改封高平郡王,并命令择日备礼册命。’任命天雄军节度副使、检校刑部尚书李式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充任亳州团练使;任命贝州刺史孙汉威为检校太保、陇州防御使;任命天雄军三城都巡检使薛霸为检校司空、卫州刺史;任命天雄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五建为检校司空、虢州刺史;任命天雄军内外马军都指挥使药元福为检校司空、深州刺史;任命天雄军内外步军都指挥使安元霸为检校司空、随州刺史;任命天雄军都监、前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为检校司空、坊州刺史。李式是范延光的旧部,其余都是范延光的将领。因此有此任命。庚午日,派遣客省使李守贞押送器物和货币赐给魏府立功的将校。辛未日,任命魏府招讨使杨光远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广晋尹,充任天雄军节度使。
十月乙亥日,福建节度使王继恭派人进贡方物。戊寅日,契丹派遣使者,用宝册授予皇帝新的徽号,称为‘英勇明义皇帝’。《欧阳史》记载契丹使者中书令韩频前来授予册封。这一天,左右金吾卫、六军仪仗、太常鼓吹等官员都出城迎接,引导到崇元殿前,按照礼仪陈列。
郓州范延光报告已到任。庚辰日,皇帝御笔亲书:‘国家的规矩,在于政治敏捷;建都的原则,务必利于百姓。回顾前代经验,明确通晓,只是因为德行不足,才得以开创新的基业。在连年战乱之后,百姓伤残,军队扩大,国库空虚。连续多年的粮食运输,日夜劳民伤财,常常因为漕运困难而无法满足供应。如今汴州是水陆交通要冲,山河壮丽,是囤积粮食的地方,交通便利。自从巡视以来,更加觉得这里适宜作为都城,有利于军队和百姓。汴州应升为东京,设立开封府。同时,将开封、浚仪两县升为赤县,其余县份升为畿县。原来属于开封府的县份,可以继续归属管理,也升为畿县。将洛京改为西京;雍京改为晋昌军,留守改为节度观察使,依旧为京兆府,位列七府之上;曹州改为防御州。其余的设置,都交由中书门下商议执行。
丙戌日,任命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张彦泽为镇国军节度使,任命工部尚书裴皞为尚书右仆射退休。这一天,下诏将大宁宫门改为明德门。又改京城各门的名称,南门尉氏改为薰风门,西二门郑门、梁门改为金义门、乾明门,北二门酸枣门、封丘门改为元化门、宣阳门,东二门曹门、宋门改为迎春门、仁和门。
戊子日,任命右金吾大将军马从斌为契丹国信使,考功郎中刘知新为副使。以前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审琦为晋昌军节度使,兼任京兆尹。襄州上报,江水泛滥损害了庄稼。
壬辰日,任命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桑维翰兼任兵部尚书,都免去枢密使职务。据《通鉴考异》引《晋高祖实录》,桑维翰与李崧一同免去枢密使职务。
戊戌日,大赦天下,因为魏府刚刚平定。
庚子日,杨光远朝见皇帝,对于便殿,赏赐非常丰厚。于阗国王李圣天被册封为大宝于阗国王。根据钱元瓘的奏请,将杭州嘉兴县改为秀州。
十一月甲辰日,枢密直学士、祠部员外郎吴涓升任金部郎中、知制诰,枢密直学士、库部员外郎吴承范升任祠部郎中、知制诰。
乙巳日,郓州范延光来朝。
丙午日,封闽王昶为闽国王,增加食邑一万五千户。又任命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苏州诚州刺史钱元璙为太傅,任命清海军节度使、广州刺史钱元璹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改名为元懿。所有魏府行营将校以及六军诸道、本城将校等都得到恩赐。
戊申日,任命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判户部赵莹兼任吏部尚书。任命威武军节度使、福建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王继恭为特进、检校太傅,封为临海郡王。任命魏博节度使杨光远为守太尉、洛京留守,兼任河阳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判度支和凝改任尚书户部侍郎。
庚戌日,郓州范延光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下诏不准。
辛亥日,将广晋府升为鄴都,设立留守。将广晋、元城两县升为赤县,属府诸县升为畿县。将相州升为彰德军,设立节度观察使,以澶、卫二州为属郡,澶州仍升为防御州,迁至德胜口作为治所。将贝州升为永清军,设立节度观察使,以博、冀二州为属郡。
以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广晋尹、鄴都留守;广晋府行营中军使、贝州防御使王庭允加检校太傅,充任相州彰德军节度使;广晋府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右神武统军王周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
甲寅日,任命范延光为太子太师退休。
丙辰日,任命秘书监吕琦为礼部侍郎,归德军节度使赵在礼改任天平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杜重威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改任归德军节度使,前河阳节度使兼奉国左右厢都指挥使侯益改任昭义军节度使。
癸亥日,割让濮州濮阳县和棣澶州。
下诏允许天下私人铸钱,以‘天福元宝’为钱文。
丙寅日冬至,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护卫如常。
十二月甲戌朔日,任命前兵部尚书梁文矩为太子太师,任命镇州节度副使符蒙为右谏议大夫,任命吏部郎中曹国珍为左谏议大夫。
丙子日,任命前泾州彰义军节度使李德珫为晋州建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以皇太子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贵为检校太傅、开封尹,封郑王,增加食邑三千户。
戊寅日,下制令天下,无论公私,有铜想铸钱的人,可以随意酌量轻重铸造。
戊子日,将河阳潜龙宅改为开晋禅院,邢州潜龙旧宅改为广法禅院。
龙武统军李从昶去世,停止朝会一天,追赠太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三-注解
天福三年:天福三年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
正月戊申朔:农历正月初一,戊申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
帝御崇元殿:帝指的是皇帝,御崇元殿即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
仗卫如式:仗卫指的是仪仗队和卫兵,如式表示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
太史:古代官职,负责天文、历法等事务。
日蚀:日蚀指日食,一种天文现象。
上元:上元节,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端明殿学士:古代官职,负责学术和文化事务。
礼部侍郎: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礼仪、科举等事务,侍郎是礼部的副职。
度支:度支是古代官职,负责财政收支。
尚书刑部侍郎:尚书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司法事务,侍郎是尚书刑部的副职。
左谏议大夫:左谏议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对皇帝提出建议。
诸道盐铁转运副使:诸道指的是全国各道,盐铁转运副使负责盐铁的运输和贸易。
辍视朝:辍视朝即停止上朝,表示哀悼。
太常礼院:太常礼院是古代官署,负责礼仪制度。
故事:故事指先例,旧例。
赦论:赦论指关于赦免的论述。
食邑实封:食邑指封地,实封指实际封赐的爵位。
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是古代皇帝的文学顾问。
绯鱼袋:绯鱼袋是古代官员的服饰之一,表示官职等级。
知制诰:知制诰是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等。
枢密院直学士:枢密院是古代官署,负责军事事务,直学士是枢密院的属官。
御札:皇帝的亲笔命令。
宣示:宣示即公布,宣布。
封事:封事指密封的奏章。
历数:历数指历法,天文历算。
庙讳:庙讳指对祖先名字的避讳。
平声字:平声字指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分类,平声是其中一种。
侧声:侧声指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分类,侧声是其中一种。
正文:正文指文章的主要内容。
偏旁:偏旁指汉字的组成部分。
阙点画:阙点画指汉字中的缺失部分。
令式:令式指法令制度。
天和节:天和节是古代节日之一。
近臣:近臣指皇帝身边的亲近官员。
鸿胪卿:鸿胪卿是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等。
可汗:可汗是古代北方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方物:方物指外国的特产。
薨:薨指古代对贵族或高官去世的称呼。
辍朝:皇帝停止上朝,表示哀悼。
籓侯郡守:籓侯郡守指地方官员。
溥恩:溥恩指皇帝的恩赐。
衙前职员:衙前职员指地方官府的职员。
冗食:冗食指不必要的开支。
检校太傅:古代官职,表示尊贵。
检校太师:检校太师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兼中书令:兼中书令指同时担任中书令的职位。
秦王:秦王指封王为秦王的贵族。
东平王:东平王指封王为东平王的贵族。
兼侍中:兼侍中指同时担任侍中的职位。
雍熙楼:雍熙楼是古代建筑。
章和楼:章和楼是古代建筑,因避讳而改名。
右监门卫上将军:右监门卫上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安全。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是古代官职,负责太子事务。
榷盐事:榷盐事指盐铁专卖事务。
优诏褒之:优诏褒之即颁布嘉奖的诏书。
贡举:贡举指科举考试。
尚书司门:尚书司门是古代官署,负责管理宫门。
钤辖:钤辖指地方官员。
编敕:编敕指编纂皇帝的敕令。
受命宝:受命宝是古代皇帝的宝物。
皇业钱:皇业钱指皇帝的财政收入。
籓邸:籓邸指古代王侯的封地。
表节东坊:表节东坊是古代地名。
拥旌乡浴凤里:拥旌乡浴凤里是古代地名,因避讳而改名。
八月戊寅:戊寅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具体的某一天。在这里,它指的是农历八月的某一天。
左仆射刘昫:左仆射是古代官职,是宰相的副手,刘昫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契丹册礼使:契丹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册礼使是出使契丹进行册封礼节的使臣。
左散骑常侍韦勋:左散骑常侍是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给事中卢重:给事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和奏章。
壬午:壬午也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具体的某一天。
魏府军前奏:魏府指的是魏地的军府,军前奏是军中向朝廷上报的情况。
澶州刺史冯晖:澶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冯晖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定州:定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旱:旱指干旱,指长时间无雨或雨量不足导致的土地干燥。
流散:流散指因灾害等原因而流离失所。
诏曰:诏是古代皇帝发布的命令或公告。
临寰宇:临指到达,寰宇指天下,整个国家。
抚绥:抚绥指安抚、稳定。
富庶:富庶指富裕和繁荣。
干戈:干戈指战争。
徭役:徭役指古代的劳役制度。
中山:中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定州。
夏旱:夏旱指夏季的干旱。
疾苦:疾苦指疾病和困苦。
流移:流移指因灾害等原因而迁移。
襄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汉江:汉江是流经湖北省的一条河流。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是古代官职,是荣誉性的官职。
义成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职务。
河府:河府指的是黄河流域的府。
同州:同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绛州:绛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逃移人户:逃移人户指因灾害等原因而逃亡或迁移的百姓。
残税:残税指未缴纳的税款。
差科:差科指古代的赋税制度。
麦苗子:麦苗子指麦苗。
沿征诸色钱物:沿征诸色钱物指征收的各种钱物。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窦贞固:窦贞固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百僚:百僚指朝廷中的官员。
搢绅:搢绅指士大夫。
草泽:草泽指民间。
广政殿:广政殿是古代宫殿的名字。
郓州:郓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阳谷县:阳谷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界河:界河指边界河流。
高丽国:高丽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宿卫质子:宿卫质子指被送到外国作为人质的王子。
镇、邢、定三州:镇、邢、定三州是古代的三个州名。
乐官:乐官是古代负责音乐和舞蹈的官员。
属刂掘:属刂掘指被挖掘。
太仆卿:太仆卿是古代官职,负责马政。
邢德昭:邢德昭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宫苑使:宫苑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园林的管理。
范延光:范延光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牙将:牙将是指将领。
马谔:马谔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司空:司空是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和土木建设。
门下侍郎:门下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平章事: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静鞭官:静鞭官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刘守威:刘守威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左金吾仗:左金吾仗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王英:王英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司天台:司天台是古代天文观测机构。
商晖:商晖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赵氏公主:赵氏公主是指赵姓的公主。
于阗国王:于阗国王是指于阗国的国王。
杨仁美:杨仁美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回鹘可汗:回鹘可汗是指回鹘国的可汗。
赵延寿:赵延寿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燕国长公主:燕国长公主是指燕国的长公主。
节度副使:节度副使是古代军事职务,是节度使的副手。
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宣徽院的事务。
刘处让:刘处让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晋祖:晋祖是指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
蓟门:蓟门是指古代蓟地的城门,这里指蓟地。
东都:东都是古代的都城,这里指洛阳。
于阗:古代地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回鹘:古代民族,与突厥有关。
赵赞:赵赞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德钧父子:德钧父子是指赵赞的父亲和弟弟。
北去:北去指向北迁移。
西洛:西洛是指洛阳西部。
楚王:楚王是指某个楚国的王。
遗簪:遗簪是指失去的簪子,这里比喻失去的地位或荣誉。
曾子:曾子是指孔子的弟子曾参。
投杼:投杼是指投掷梭子,这里比喻误解或诽谤。
宾介:宾介是指使者。
表章:表章是指奏章或文书。
丹阙:丹阙是指皇宫的大门。
素诚:素诚是指真诚的心意。
效顺:效顺是指表示顺从。
黎庶:黎庶是指百姓。
甲兵:甲兵是指军队。
纳款:纳款是指表示归顺。
铁契:铁契是指铁制的契约,这里指承诺或保证。
牙章:牙章是指军旗或标志。
土茅:土茅是指封土为王的仪式。
旌钺:旌钺是指军旗和钺斧,这里指军事权力。
丝纶:丝纶是指皇帝的诏书。
上穹:上穹是指天空,这里指皇帝。
三宝: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仁悯:仁悯是指仁爱和怜悯。
变通:变通是指灵活处理事务。
器币:器币是指礼品。
招讨使:招讨使是古代军事职务,负责招募和讨伐。
杨光远:古代人名。
天雄军:天雄军是古代的一个军事编制。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的一种荣誉性官职。
守太傅:守太傅是古代官职,是太傅的副手。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宰相的别称。
广晋尹:广晋尹是古代官职,是地方行政长官。
上柱国:上柱国是古代的一种荣誉性官职。
临清王:临清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
食邑:食邑是指封地的收入。
食实封:食实封是指实际拥有的封地。
改授:改授是指改变官职。
团练使:团练使是古代军事职务,负责地方军事训练。
陇州:陇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防御使:防御使是古代军事职务,负责地方防御。
卫州:卫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虢州:虢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深州:深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随州:随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坊州:坊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李式:李式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孙汉威:孙汉威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薛霸:薛霸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五建:五建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药元福:药元福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安元霸:安元霸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李彦珣:李彦珣是当时的人物名字。
客省使:客省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外宾。
魏府:古代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福建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福建地区的军事、行政事务。
契丹:古代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有着复杂的关系,后成为辽朝。
宝册:古代皇帝赐予官员或外国使臣的象征性文书。
上帝徽号:皇帝的尊号,表示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英武明义皇帝:契丹皇帝的尊号,表示其英勇、明智和仁义。
左右金吾: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安全和警卫。
六军仪仗:古代军队的仪仗队,用于显示军队的威严。
太常鼓吹:古代宫廷音乐机构,负责演奏音乐。
郓州范延光:郓州的地方官员范延光。
敏政:明智的政务。
建都之法:关于建都的政策。
利民:有利于民众。
汴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万庾千箱之地:形容汴州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四通八达之郊:形容汴州交通便利。
按巡:巡视。
升都邑:提升为首都。
东京:古代首都的名称。
开封府: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赤县:古代县级行政单位,地位高于一般县。
畿县:古代县级行政单位,靠近首都。
洛京:古代首都的名称,今河南省洛阳市。
雍京:古代首都的名称。
晋昌军:古代军事单位。
节度观察使: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京兆府: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曹州:古代地名,今山东省菏泽市。
防御州:古代军事单位,负责边防。
枢密使: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中书侍郎: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处理。
集贤殿大学士:古代官职,负责学术和文化事务。
大宁宫:古代宫殿名称。
明德门:古代宫殿门名称。
诸门名额:各个城门的名称。
尉氏: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尉氏县。
薰风:古代城门名称。
郑门:古代城门名称。
梁门:古代城门名称。
金义:古代城门名称。
乾明:古代城门名称。
酸枣门:古代城门名称。
封丘门:古代城门名称。
元化:古代城门名称。
宣阳:古代城门名称。
曹门:古代城门名称。
宋门:古代城门名称。
迎春:古代城门名称。
仁和:古代城门名称。
契丹国信使:契丹派往中原的使者。
考功郎中:古代官职,负责考核官员。
刘知新:古代人名。
安审琦:古代人名。
晋昌军节度使:古代军事单位。
京兆尹: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桑维翰:古代人名。
李崧:古代人名。
大赦天下:皇帝宣布全国大赦。
李圣天:古代人名。
嘉兴县:古代地名,今浙江省嘉兴市。
秀州:古代地名,今浙江省嘉兴市。
钱元瓘:古代人名。
钱元璙:古代人名。
钱元璹:古代人名。
特进:古代官职,表示尊贵。
临海郡王:古代封号,表示尊贵。
魏博节度使:古代军事单位。
洛京留守: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河阳节度使:古代军事单位。
尚书礼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礼部事务。
判度支:古代官职,负责财政事务。
和凝:古代人名。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表示尊贵。
开封尹: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郑王:古代封号,表示尊贵。
于阗国:古代国家,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马继荣:古代人名。
张再通:古代人名。
吴顺规:古代人名。
李万金:古代人名。
雷德顺:古代人名。
开晋禅院:古代佛教寺院。
广法禅院:古代佛教寺院。
龙武统军:古代军事单位。
李从昶:古代人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高祖纪三-评注
此段古文记载了五代时期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举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皇帝的治国理念。
首先,‘十月乙亥,福建节度使王继恭遣使贡方物’表明当时后晋朝廷与地方节度使之间的关系,以及朝廷对地方贡品的重视。
‘戊寅,契丹命使以宝册上帝徽号曰 英武明义皇帝’则展示了契丹与后晋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后晋皇帝对契丹的尊崇。
‘是日,左右金吾、六军仪仗、太常鼓吹等并出城迎引至崇元殿前,陈列如仪’描绘了朝廷对皇帝的隆重接待,体现了皇权的威严。
‘郓州范延光奏到任内’说明了地方官员的任职情况,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行政的管理。
‘御札曰:“为国之规,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务要利民。”’体现了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治国理念,强调敏政利民。
‘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描述了汴州的地利优势,为后文升汴州为东京提供了依据。
‘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中的地理描述,反映了后晋时期对地理环境的重视。
‘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中的‘万庾千箱’等词汇,展示了当时丰富的物资储备。
‘其洛京改为西京;其雍京改为晋昌军,留守改为节度观察使,依旧为京兆府,列在七府之上’体现了后晋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以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张彦泽为镇国军节度使,以工部尚书裴皞为尚书右仆射致仕’说明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和退休制度。
‘是日,诏改大宁宫门为明德门’反映了朝廷对宫门名称的更改,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又改京城诸门名额,南门尉氏以薰风为名,西二门郑门、梁门以金义、乾明为名,北二门酸枣门、封丘门以元化、宣阳为名,东二门曹门、宋门以迎春、仁和为名’展示了朝廷对京城门名的规范化管理。
‘以右金吾大将军马从斌为契丹国信使,考功郎中刘知新副之’反映了后晋与契丹之间的外交关系。
‘以前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审琦为晋昌军节度使,行京兆尹’说明了朝廷对官员的调动和任命。
‘襄州奏,江水涨害稼’反映了地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桑维翰兼兵部尚书,皆罢枢密使’展示了朝廷对官员的调整和罢免。
‘戊戌,大赦天下,以魏府初平故也’说明了大赦的原因,体现了朝廷的仁政。
‘杨光远朝觐到阙,对于便殿,锡赍甚厚’反映了朝廷对功臣的赏赐。
‘于阗国王李圣天册封为大宝于阗国王’展示了后晋与西域国家的外交关系。
‘以杭州嘉兴县为秀州,从钱元瓘之奏也’说明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十一月甲辰,枢密直学士、祠部员外郎吴涓进金部郎中、知制诰,枢密直学士、库部员外郎吴承范进祠部郎中、知制诰’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提拔。
‘封闽王昶为闽国王,加食邑一万五千户’展示了朝廷对地方诸侯的封赏。
‘以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苏州诚州刺史钱元璙为太傅,以清海军节度使、广州刺史钱元璹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仍改名元懿’说明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
‘应有魏府行营将校及六军诸道、本城将校等,并与加恩’反映了朝廷对军队的关怀。
‘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判户部赵莹兼吏部尚书’说明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
‘以威武军节度、福建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王继恭为特进、检校太傅,仍封临海郡王’展示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封赏。
‘以魏博节度使杨光远为守太尉、洛京留守,兼河阳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说明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
‘端明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判度支和凝改尚书户部侍郎充职’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调整。
‘郓州范延光上表乞休退,诏不允’说明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态度。
‘升广晋府为鄴都,置留守’展示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升相州为彰德军,置节度观察使,以澶、卫二州为属郡,其澶州仍升为防御州,移于德胜口为治所’说明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升贝州为永清军,置节度观察使,以博、冀二州为属郡’展示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以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广晋尹、鄴都留守’说明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
‘以范延光为太子太师致仕’说明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退休制度。
‘以秘书监吕琦为礼部侍郎,归德军节度使赵在礼改天平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杜重威改忠武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改归德军节度使,前河阳节度使兼奉国左右厢都指挥使侯益改昭义军节度使’说明了朝廷对官员的调动和任命。
‘割濮州濮阳县棣澶州’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诏许天下私铸钱,以“天福元宝”为文’说明了朝廷对货币制度的调整。
‘丙寅冬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展示了朝廷对节日的庆祝和皇帝的威严。
‘十二月甲戌朔,以前兵部尚书梁文矩为太子太师,以镇州节度副使符蒙为右谏议大夫,以吏部郎中曹国珍为左谏议大夫’说明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
‘以前泾州彰义军节度使李德珫为晋州建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展示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
‘以皇太子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贵为检校太傅、开封尹,封郑王,加食邑三千户’说明了朝廷对皇太子的封赏。
‘制以于阗国进奉使、检校太尉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副使黄门将军、国子少监张再通为试卫尉卿,监使殿头承旨、通事舍人吴顺规为试将作少监’反映了后晋与于阗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回鹘使都督李万金为归义大将军,监使雷德顺为顺化将军’展示了后晋与回鹘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是日,诏:“宜令天下无问公私,应有铜欲铸钱者,一任取便酌量轻重铸造。”’说明了朝廷对货币制度的调整。
‘以河阳潜龙宅为开晋禅院,邢州潜龙旧宅为广法禅院’反映了朝廷对佛教文化的重视。
‘龙武统军李从昶卒,辍朝一日,赠太尉’说明了朝廷对将领的尊敬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