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二-原文
天福八年秋七月丁丑朔,京师雨水深三尺。
辛巳,许州节度使李从温来朝,进封楚国公。
壬午,以前河阳节度使皇甫遇为右龙武统军。
丁亥,以宣徽南院使李承福为同州节度使。
癸巳,改陕州甘棠驿为通津驿,避庙讳也。
甲午,正衙命册皇太后,以宰臣李崧充使,右散骑常侍李慎仪为副。
丁酉,幸南庄,召从驾臣僚习射,路左农人各赐布衫麻屦。
八月戊申,右卫上将军杨思权卒,赠太傅。
辛亥,分命朝臣一十三人分检诸州旱苗。
泾、青、磁、鄴都共奏逃户凡五千八百九十。
诸县令佐以天灾民饿,携牌印纳者五。
癸酉,以前昭义节度使李从敏为左龙武统军。
九月戊寅,尊秦国夫人安氏为皇太妃,帝所生母也。
丁亥,追册故魏国夫人张氏为皇后,帝之元妃也。
丙子,以金部郎中、知制诰冯玉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颍州团练使。
戊子,前颍州团练使田令方追夺在身官爵,勒归私第,坐前任耀州日,额外配民曲钱纳归私室故也。
延州奏,绥州刺史李彝敏抛弃城郡,与弟彝俊等五人将骨肉二百七十口来投,当州押送赴阙,称与兄夏州节度使彝殷偶起猜嫌,互相攻伐故也。
辛卯,夏州奏,差宥州刺史李仁立权知绥州。
癸巳,故绛州刺史张从训赠太尉,追册皇后之父也。
甲午,夏州李彝殷奏:‘衙内都指挥使拓拔崇斌等五人作乱,当时收擒处斩讫。相次绥州刺史李彝敏擅将兵士,直抵城门,寻差人掩杀,彝敏知事不济,与弟五人将家南走。’诏:‘李彝敏潜结凶党,显恣逆谋。骨肉之间,尚兴屠害;照临之内,难以含容。送夏州处斩。’
丙申,幸大年庄,遂幸侍卫使景延广第。
延广进金玉器玩,赐延广玉带名马,母妻、宾佐、部曲、僮仆锡赍咸及之。
庚子,以右谏议大夫边光范为给事中,以吏部郎中刘知新为右谏议大夫。
是月,诸州郡括借到军食,以籍来上,吏民有隐落者,并处极法。
州郡二十七蝗,饿死者数十万。
冬十月戊申,制以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庚戌,封皇第十一妹为嘉兴长公主,第十二妹为永泰长公主。
是夕五更,有彗见于东方,在角,旬日而灭。
壬子,以权知延州军州事、前凤州防御使杜威为延州留后。
甲寅,以国子祭酒兼户部侍郎田敏充宏文馆学士,判馆事;以吏部侍郎张昭远充史馆修撰,判馆事;以给事中司徒诩充集贤殿学士,判院事。
西京奏,百姓马知饶杀男吴九不死,以其侵母食也。
诏赦之。
甲子,以前延州节度使何健为泾州节度使。
丙寅,以泾州节度使王周为陕府节度使。
己巳,以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边蔚为工部侍郎,依前知府事。
壬申,以前兵部侍郎李为吏部侍郎。
癸酉,命使摄太尉、右仆射平章事和凝,使副摄司徒、给事中边光范追册故魏国夫人张氏为皇后,奉宝册至西庄影殿行礼,卤簿仪仗如式。
十一月丁丑,以邓州节度使宋彦筠为晋州节度使,以泾州节度使何建为邓州节度使。
己卯,以前鄴都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泾州节度使。
丙申,所司奏议,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国王钱元瓘谥曰庄穆,诏改为文穆。
戊戌,遣前复州防御使吴权知贝州军事,诏节度使王令温赴阙。
庚戌,单州军事判官赵岳奏,刺史杨承祚初夜开门出城,称为母病,往青州宁亲,于孔目官齐琪处留下牌印,臣已行用权知州事。
辛丑,高丽遣使朝贡。
昭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等使杜建徽进封郧国公。
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领兵赴郓州。
十二月乙巳朔,遣左领军卫将军蔡行遇押兵士屯于郓州,仍遣供奉官殿直二十六人,自河阴至海口,分擘地分巡检,以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谋叛故也。
庚戌,前左御正齐国夫人吴氏巳降二十一人,并封郡国夫人,太后宫、皇后宫知客夫人等亦如之。
太子太保致仕梁文矩卒,赠太子太傅。
癸丑,诏河阳节度使符彦卿、宋州节度使高行周、贝州节度使王令温、同州节度使李承福、陈州梁汉璋、亳州李萼、怀州薛怀让并赴阙,分命使臣诸州郡巡检,以契丹入寇故也。
遣给事中边光范、前登州刺史郭彦威使于契丹,行至恆州,敌已犯境,不能进,留于公馆数月,不达其命而回。
《辽史》:天福八年二月乙卯,晋遣使进先帝遗物。
辛酉,晋遣使请居汴,从之。
三月丁未,晋主至汴,遣使来谢。
五月己亥,遣使如晋,致生辰礼。
六月辛酉,晋遣使贡金。
秋八月丁未朔,晋复贡金。
己未,如奉圣州,晋遣其子延煦来朝。
甲寅,以单州刺史杨承祚为登州刺史,从其便也。
华州陕府奏,逃户凡一万二千三百。
乙丑,腊,车驾不出。
诏前陕州节度使石赟率诸节度使畋于郡郊。
太子宾客聂延祚卒。
丁卯,诏宣徽使刘继勋就杜威园亭会节度使统军等习射。
淄州奏,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反,遣兵士取淄州,劫刺史翟进宗入青州。
是冬大饥,河南诸州饿死者二万六千余口。
开运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是夕阵云掩北斗之魁星。
乙亥,沧、恆、贝、鄴驰告, 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将及甘陵,青州杨光远召之也。
己卯,契丹陷贝州,知州吴峦死之。
庚辰,以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以河阳 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排阵使,以右神武统军皇甫遇为马军右厢排阵使,以陕州 节度使王周为步军左厢排阵使,以左羽林统军潘环为步军右厢排阵使。
太原奏,契丹入雁门,围忻、代二州。
恆、沧、邢三州上言,契丹大至。
是岁,天下饿死者数 十万人,诏逐处长吏瘗之。
壬午,诏取此月十三日车驾北征,以前邠州节度使李周 为权东京留守。
乙酉,车驾发东京。
丁亥,敌骑至黎阳。
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 贞为前军都虞候。
河北危蹙,诸州求救者人使相望。
戊子,车驾至澶州。
以贝州节度使王令温为邓州节度使,时令温弟令崇自契丹至,诉以举族陷于甘陵,故有是命。
辛卯,鄴都留守张从恩遣人夜缒城间行,奏契丹主以铁骑三四万建牙帐于元城,以 赵延寿为魏博节度使,改封魏王,延寿日率骑军摩垒而退。
甲午,以北京留守刘知 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以恆州节度使杜威副之,定州节度使马全节为都虞候,其 职员将校委招讨使便宜署置。
乙未,大雾中有白虹相偶,占者曰:“斯为海淫,其 下必将有战。”诏率天下公私之马以资骑军。
丙申,契丹攻黎阳。
遣右武卫上将军 张彦泽等率劲骑三千以御之。
己亥,遣译诏官孟守忠致书于契丹主,求修旧好。
守 忠自敌帐回,契丹主复书曰:“已成之势,不可改也。”
辛丑,太原奏,与契丹战 于秀谷,斩首三千级,生擒五百人,获敌将一十七人,贼军散入鸦鸣谷,已进军追 袭。
二月甲辰朔,遣石赟守麻家口,何建守杨刘镇,白再荣守马家渡,安彦威守河 阳。
郓州奏,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又与杨光远潜约,引契丹于马家渡济河。
时郭谨在汶阳,遣左武卫将军蔡行遇率数百骑赴之。
遇伏兵于葭苇中,突然而出, 转斗数合,部下皆遁,行遇为贼所执,锋镝重伤,不能乘马,坐畚中舁至幕帐。
遣 李守贞等水陆进兵而下,以救汶阳。
丙午,先锋指挥使石公霸与契丹遇于戚城之北, 为契丹所围。
高行周、符彦卿方息于林下,闻贼至骇愕,督军而进。
契丹众甚盛, 被围数重,遣人驰告景延广,请益师。
延广迟留,候帝进止。
行周等大噪,瞋目奋 击贼众,伤死者甚多,帝自御亲兵救之方解。
《宋史·符彦卿传》:契丹骑兵数万, 围高行周于铁丘,诸将莫敢当其锋,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人遁去,行周得免。
《高怀德传》:至戚城,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 皆披靡,挟父而出。
登戚城古台,置酒以劳三将,咸咎延广不遣兵赴难,相对泣下。
戊申,契丹筑垒于马家渡东岸,以骑军列于外,以御王师。
李守贞以师搏之,遂破 其众。
敌骑散走,赴河溺死者数千,遂拔其垒。
初,西岸敌军数万,鼓噪扬旗以助 其势,及见东岸兵败,号哭而去。
获马八百匹,生擒贼将七十八人,部众五百人, 送行在,悉斩之。
辛亥,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合蕃汉之兵四万抵麟州,济河,侵契丹 之境,以牵胁之。
壬子,以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易州刺史安审约奏,战契丹 于北平,贼退保祁沟关,断其桥梁而还。
癸丑,博州残兵至自敌中。
周儒之降也, 敌执其军士,将献于幕帐,行次中途,守者夜寝,其中军士一人自解桎梏,为诸兵释缚,取敌戈矛,尽杀援者二百余人,南走而归,至河无舟,浮水而过,溺死之余, 所存者六十七人。
是日,日有黄白晕,二白虹夹日而行。
己未,沧州奏,贼众三千 人援送所掠人口宝货等,由长芦入蕃,以轻骑邀之,斩获千余人,人口辎重悉委之 而走。
庚申,宰臣冯道等再上表请听乐,皆不允。
时帝自期年之后,于宫中间举细 声女乐,及亲征以来,日于左右召浅蕃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 更舞迭歌,以为娱乐。
常谓侍臣曰:“此非音乐也。”
故冯道等奏请举乐,诏旨未 允而止。
壬戌,杨光远率兵围棣州,刺史李琼以州兵击之,弃营而遁。
冀州奏,败 贼军于城下,见舁棺者,讯其降者,曰“戚城之战,上将金头王中流矢而死,此其 榇也。”
癸亥,以前邓州节度使何建为东南面马步军都部署,率师屯汶阳。
甲子, 蜀人寇我阶州。
三月癸酉朔,契丹主领兵十余万来战。
时契丹伪弃元城寨已旬日矣,伏精骑于顿丘故城,以待王师。
《通鉴》:鄴都留守张从恩屡奏敌已遁去,大军欲进追之,会霖雨而止。
设伏累日,人马饥顿,赵延寿谋曰:
“晋军悉在河上,畏我锋锐,不敢前进,不如径造城下,四面而进,攻夺其桥梁,天下定矣。”
契丹主然之。
是日,前军高行周在戚城之南,贼将赵延寿、赵延昭以数万骑出王师之西,契丹主自拥精骑出王师之东,两军接战,交相胜负。
至晡时,契丹主以劲兵中央出而来,帝御亲军列为后阵,东西济河,为偃月之势,旗帜鲜盛,士马严整。
契丹主望之,谓左右曰:
“杨光远言晋朝兵马半已饿死,今日观之,何其壮耶!”
敌骑往来驰突,王师植立不动,万弩齐彀,飞矢蔽空,贼军稍却。
会有亡者告契丹主曰:
“南军东面人少,沿河城栅不固,可以攻之。”
契丹乃率精骑以攻东边,王师败走,敌骑追之。
时有夹马军士千余人在堤间治水寨,旗帜之末出于堰埭,敌望见之,以为伏兵所起,追骑乃止。
久之复战,王师又退,李守超以数百骑短兵直起击之,敌稍却。
战场之地,人马死者无算,断箭残镞,横厚数寸。
遇夜,贼击钲抽军而退,夜行三十里而舍焉。
护圣指挥使协霸协霸二字上疑有脱文。亡入贼中,夷其族。
护圣第二军都指挥使安重怀、指挥使乌韩七、监军何彦超等临阵畏怯,手失兵仗,悉斩之。
乙亥,契丹主帐内小校窃其主所乘马来奔,云:
“契丹已传木书,收军北去。”
“《契丹国志》云:景延广疑有诈,闭壁不敢追。”
辽帝北归,所过焚掠民物殆尽。
齐州奏,青州贼军寇明水镇。
壬午,礼部尚书卢詹卒,赠太子太保。
甲申,契丹车帐已过贝州,以赵延昭守贝州。
“《辽史》云:三月壬午,留赵延昭守贝州,徙所俘户于内地。”
辛卯,定州马全节攻泰州,拔之,俘其兵士二千人,杂畜戎仗称是。
癸巳,北京留守、兼中书令刘知远封太原王,余如故。
是日,诏天下抽点乡兵,凡七户出一士,六户资之,仍自具兵仗,以“武定”为军号。
太常丞王绪弃市。
绪家于青州,常致书于杨光远,绪有妾之兄慊绪不为赒给,遂告与光远连谋,密书述朝廷机事,遂收捕斩之。
夏四月,车驾在澶州。
沧州奏,契丹陷德州,刺史尹居璠为敌所执。
甲辰,鄴都留守张从恩来朝。
丁未,加从恩平章事,还鄴。
己酉,诏取今月八日车驾还京,令高行周、王周留镇澶渊,近地兵马委便宜制置。
甲寅,至自澶州,曲赦京城大辟以下罪人。
丁巳,升冀州为防御使额。
同、华奏,人民相食。
己未,以右武卫上将 军张彦泽为右神武统军。
辛酉,以郓州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为西京留守;以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以侍卫亲军都虞候、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为兗州节度使,典军如故。
是日,分命文武臣僚三十六人往诸道州府括率钱帛,以资军用。
癸亥,以西京留守安彦威为晋昌军节度使,以晋昌军节度使赵莹为华州节度使,以左龙武统军皇甫遇为滑州节度使。
是日,置酒宫中,召景延广谓之曰:
“卿有佐命之功,命保厘伊、洛,非酬勋之地也。”
因解御衣、宝带以赐之。
丙寅,陇州奏,饿死者五万六千口。
五月壬申朔,太原刘知远奏,边境未宁,军用甚广,所封王爵,乞未行册命。
戊寅,遣侍卫亲军都虞候李守贞率步骑二万,讨杨光远于青州。
丁亥,以鄴都留守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通鉴》:张从恩上言:
“赵延昭虽据贝州,麾下将士久客思归,宜速进军攻。”
诏以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
以滑州节度使皇甫遇为行营都虞候,以左神武统军潘环掌骑兵,右神武统军张彦泽掌步兵。
辛卯,张从恩奏,贝州贼将赵延昭纵火大掠,弃城而遁。
“《通鉴》云:延昭屯于瀛、莫,阻水自固。”
以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以河阳节度使符彦卿副之。
戊戌,以邓州节度使何建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
是月,泽潞上言,饿死者凡五千余人。
六月辛丑朔,王师拔淄州,斩杨光远伪署刺史刘翰。
癸卯,以太尉、兼侍中冯道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充同州节度使。
丙午,诏复置枢密院。
丁未,以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
权开封府尹李周卒,辍朝,赠太师。
辛亥,以邢州节度使安叔千为晋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晋州节度使宋彦筠为陕州节度使;以吏部郎中李穀充枢密直学士。
丙辰,滑州河决,漂注曹、单、濮、郓等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济。
<宋史·杨昭俭传>: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之。
晋少主喜,诏立碑纪其事。
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摛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
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
戊午,升府州为团练使额。
庚申,襄州献白鹊。
甲子,复置翰林学士。
乙丑,宰臣等三上表请听乐,诏允之。
戊辰,以门下侍郎王松为左丞;以右丞王易简为吏部侍郎;以右散骑常侍萧愿为秘书监;以右谏议大夫王仁裕为给事中;以给事中李式为左散骑常侍;以金部郎中、知制诰徐台符为翰林学士;以礼部郎中李浣本官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以刑部郎中刘温叟改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以主客员外郎范质充翰林学士;御史张宜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
庚午,以前晋州节度使周密为左龙武统军,以同州节度使李怀忠为左羽林统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二-译文
天福八年秋七月丁丑初一日,京城下起了大雨,水深达到三尺。辛巳日,许州节度使李从温前来朝见,被封为楚国公。壬午日,任命前河阳节度使皇甫遇为右龙武统军。丁亥日,任命宣徽南院使李承福为同州节度使。癸巳日,将陕州甘棠驿改为通津驿,以避庙讳。甲午日,在正衙举行册封皇太后的仪式,由宰臣李崧担任使者,右散骑常侍李慎仪担任副使。丁酉日,皇帝前往南庄,召集随从的官员练习射箭,路边的农民都得到了布衫和麻鞋作为赏赐。
八月戊申日,右卫上将军杨思权去世,追赠太傅。辛亥日,分派十三名朝臣分别检查各州的旱情。泾州、青州、磁州、鄴州共同上报逃亡的农户共有五千八百九十户。各县的县令和官员因为天灾导致民众饥饿,携带官印前来归案的共有五人。癸酉日,任命前昭义节度使李从敏为左龙武统军。
九月戊寅日,尊秦国夫人安氏为皇太妃,她是皇帝的生母。丁亥日,追封已故的魏国夫人张氏为皇后,她是皇帝的原配。丙子日,任命金部郎中、知制诰冯玉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任颍州团练使。戊子日,前颍州团练使田令方被追夺官职,勒令回到私宅,原因是他在前任耀州时,额外征收民众的曲钱归入私囊。延州上报,绥州刺史李彝敏弃城而逃,与弟弟李彝俊等五人带着两百七十口家人前来投奔,当州官员将他们押送到京城,称是因为与哥哥夏州节度使李彝殷产生猜疑,互相攻击的缘故。辛卯日,夏州上报,派遣宥州刺史李仁立暂时管理绥州。癸巳日,已故绛州刺史张从训被追赠太尉,追封皇后之父。甲午日,夏州李彝殷上报说:‘衙内都指挥使拓拔崇斌等五人作乱,当时已经被抓获并处决。李彝敏擅自率领士兵直奔城门,随后派人掩杀,李彝敏知道事情不妙,与弟弟五人带着家人南逃。’诏令:‘李彝敏暗中勾结凶党,明显有叛逆之心。在自己骨肉之间都兴起杀戮;照临之下,难以容忍。将他送到夏州处斩。’丙申日,皇帝前往大年庄,随后又前往侍卫使景延广的宅邸。延广献上金玉器玩,皇帝赐给他玉带和名马,他的母亲、妻子、宾客、部下、僮仆都得到了赏赐。庚子日,任命右谏议大夫边光范为给事中,任命吏部郎中刘知新为右谏议大夫。这个月,各州郡收集到的军粮,以簿籍上报,如果官吏和百姓有隐瞒的,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州郡中二十七个地方发生蝗灾,饿死者有数十万。
冬十月戊申日,下诏将吴国夫人冯氏立为皇后,并命令有关部门选择日期举行册封仪式。庚戌日,封皇的第十一妹为嘉兴长公主,第十二妹为永泰长公主。这天五更时分,东方出现了一颗彗星,位于角宿,十天后消失。壬子日,任命暂时管理延州军州事务、前凤州防御使杜威为延州留后。甲寅日,任命国子祭酒兼户部侍郎田敏为宏文馆学士,负责馆务;任命吏部侍郎张昭远为史馆修撰,负责馆务;任命给事中司徒诩为集贤殿学士,负责院务。西京上报,百姓马知饶杀害了他的儿子吴九,因为吴九侵占了母亲的饭食。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甲子日,前延州节度使何健被任命为泾州节度使。丙寅日,任命泾州节度使王周为陕府节度使。己巳日,任命左散骑常侍、暂时管理开封府事务的边蔚为工部侍郎,依旧负责开封府事务。壬申日,任命前兵部侍郎李为吏部侍郎。癸酉日,任命使者代理太尉、右仆射平章事和凝,使者副手代理司徒、给事中边光范追封已故魏国夫人张氏为皇后,携带宝册到西庄影殿行礼,仪仗队如常。
十一月丁丑日,任命邓州节度使宋彦筠为晋州节度使,任命泾州节度使何建为邓州节度使。己卯日,任命前鄴都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泾州节度使。丙申日,有关部门上报,已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国王钱元瓘的谥号由庄穆改为文穆。戊戌日,派遣前复州防御使吴峦暂时管理贝州军事,下诏让节度使王令温前往京城。庚戌日,单州军事判官赵岳上报,刺史杨承祚在深夜打开城门出城,声称母亲病重,前往青州探望亲人,在孔目官齐琪处留下了牌印,我已经行使权力暂时管理州事。辛丑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昭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杜建徽被封为郧国公。派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率领军队前往郓州。
十二月乙巳初一日,派遣左领军卫将军蔡行遇率兵士驻扎在郓州,并派遣供奉官殿直二十六人,从河阴到海口,分头巡查,因为青州节度使杨光远有谋反的迹象。庚戌日,前左御正齐国夫人吴氏已经降伏了二十一人,都被封为郡国夫人,太后宫、皇后宫的知客夫人等也是如此。太子太保致仕梁文矩去世,追赠太子太傅。癸丑日,下诏河阳节度使符彦卿、宋州节度使高行周、贝州节度使王令温、同州节度使李承福、陈州梁汉璋、亳州李萼、怀州薛怀让一起前往京城,分派使者到各州郡巡查,因为契丹入侵的缘故。派遣给事中边光范、前登州刺史郭彦威出使契丹,行至恒州,敌人已经侵犯边境,不能继续前进,留在客馆数月,未能完成使命而返回。《辽史》记载:天福八年二月乙卯,晋国派遣使者进献先帝的遗物。辛酉日,晋国派遣使者请求居住在汴京,得到允许。三月丁未日,晋国君主到达汴京,派遣使者前来表示感谢。五月己亥日,派遣使者前往晋国,致送生辰礼物。六月辛酉日,晋国派遣使者进贡金。秋八月丁未初一日,晋国再次进贡金。己未日,前往奉圣州,晋国派遣其子延煦前来朝见。甲寅日,任命单州刺史杨承祚为登州刺史,按照他的意愿行事。华州陕府上报,逃亡的农户共有十二千三百户。乙丑日,腊月,皇帝不出行。下诏前陕州节度使石赟率领各节度使在郡郊狩猎。太子宾客聂延祚去世。丁卯日,下诏宣徽使刘继勋在杜威的园林亭台举行射箭活动。淄州上报,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谋反,派遣士兵攻取淄州,劫持刺史翟进宗进入青州。这年冬天大饥荒,河南各州饿死者有二万六千余人。
开运元年春天正月甲戌日,这一天晚上,乌云遮住了北斗七星中的魁星。乙亥日,沧州、恒州、贝州、邺州急忙上报,契丹的前锋赵延寿、赵延昭率领五万骑兵入侵,即将到达甘陵,这是青州杨光远召唤他们来的。己卯日,契丹攻陷了贝州,知州吴峦战死。庚辰日,任命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河阳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排阵使,右神武统军皇甫遇为马军右厢排阵使,陕州节度使王周为步军左厢排阵使,左羽林统军潘环为步军右厢排阵使。太原上报,契丹进入雁门,包围了忻州和代州。恒州、沧州、邢州上报,契丹大军将至。这一年,全国有数十万人饿死,皇帝下诏要求各地长官将死者埋葬。壬午日,皇帝下诏于十三日亲自北征,任命前邠州节度使李周为权东京留守。乙酉日,皇帝从东京出发。丁亥日,敌军骑兵到达黎阳。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为前军都虞候。河北形势危急,各州纷纷求援。戊子日,皇帝的车队到达澶州。任命贝州节度使王令温为邓州节度使,因为王令温的弟弟王令崇从契丹回来,诉说全族在甘陵被陷,所以有这个任命。辛卯日,邺都留守张从恩派人夜间攀城潜行,上报契丹主在元城建立了牙帐,用三四万铁骑,任命赵延寿为魏博节度使,改封为魏王,延寿每天率领骑兵围攻城池后撤退。甲午日,任命北京留守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恒州节度使杜威为副使,定州节度使马全节为都虞候,其他官员和将领由招讨使自行安排。乙未日,大雾中出现白虹,占卜者说:“这是海上的邪气,下面必将发生战争。”下诏征集天下公私的马匹以供骑兵使用。丙申日,契丹攻占黎阳。派遣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等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抵抗。己亥日,派遣译诏官孟守忠给契丹主送信,请求修复旧好。守忠从敌营回来,契丹主回信说:“已经形成的局势,不可改变。”辛丑日,太原上报,与契丹在秀谷交战,斩首三千级,生擒五百人,俘虏敌将十七人,敌军散入鸦鸣谷,已经进军追击。
二月甲辰日,派遣石赟守卫麻家口,何建守卫杨刘镇,白再荣守卫马家渡,安彦威守卫河阳。郓州上报,博州刺史周儒献城投降契丹,又与杨光远暗中约定,引导契丹在马家渡渡河。当时郭谨在汶阳,派遣左武卫将军蔡行遇率领数百骑兵前往支援。行遇在芦苇中设伏,突然冲出,交战数回合,部下都逃跑了,行遇被敌人抓住,重伤无法骑马,坐在草筐中被抬到营帐。派遣李守贞等水陆并进,救援汶阳。丙午日,先锋指挥使石公霸与契丹在戚城北面相遇,被契丹包围。高行周、符彦卿正在林下休息,听说敌人来了,惊讶地指挥军队前进。契丹人数众多,被包围数层,派人快马报告景延广,请求增兵。延广拖延不决,等待皇帝的命令。行周等人大声呼喊,瞪眼奋力击打敌军,伤亡很多,皇帝亲自带领亲兵前来救援才解围。《宋史·符彦卿传》:契丹骑兵数万,将高行周围困在铁丘,其他将领不敢迎击,只有彦卿率领数百骑兵冲击,辽人逃走,行周得以逃脱。《高怀德传》:到达戚城,被围数重,援兵未到,形势危急,怀德左右射箭,纵横驰突,敌军溃散,他带着父亲逃出重围。登上戚城古台,设宴款待三位将领,都责怪延广不派兵救援,相对而泣。
戊申日,契丹在马家渡东岸筑起堡垒,用骑兵排列在外,抵御官军。李守贞率领军队进攻,最终击败了敌军。敌军骑兵散逃,有数千人跳河溺死,于是攻下了堡垒。最初,西岸的敌军有数万,鼓噪扬旗以助战势,等到看到东岸的军队失败,哭喊着离开。缴获马八百匹,生擒敌将七十八人,部众五百人,送到行在,全部斩首。辛亥日,夏州节度使李彝殷率领四万蕃汉军队抵达麟州,渡过黄河,侵犯契丹的边境,以牵制敌人。壬子日,任命李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易州刺史安审约上报,在北平与契丹交战,敌军撤退,守卫祁沟关,断绝桥梁后返回。癸丑日,博州残兵从敌军中返回。周儒投降时,敌军抓住他的士兵,准备献给幕帐,行至中途,守卫者夜间睡觉,其中一名士兵自己解开镣铐,为其他士兵解开束缚,夺取敌军戈矛,杀死了两百多名援军,向南逃跑而归,到达河边没有船只,就游泳过河,溺死的人很多,剩下的只有六十七人。这一天,太阳出现黄白晕,两道白虹夹着太阳而行。己未日,沧州上报,敌军三千人护送所抢掠的人口和财物等,由长芦进入蕃地,用轻骑兵拦截,斩杀一千余人,人口和辎重全部抛弃逃跑。庚申日,宰相冯道等人再次上表请求允许听音乐,但都没有被允许。当时皇帝自去年以来,在宫中经常举行细声女乐,自从亲征以来,每天在身边召集浅蕃军校,演奏三弦胡琴,配合羌笛,击鼓鸣节,边舞边歌,作为娱乐。皇帝常对侍臣说:“这并非音乐。”因此冯道等人请求演奏音乐,诏令未批准就停止了。壬戌日,杨光远率领军队围攻棣州,刺史李琼率领州兵抵抗,杨光远放弃营地逃走。冀州上报,在城下击败了敌军,看到抬棺材的人,询问投降的人,说‘戚城之战,上将金头王中箭而死,这是他的棺材。’癸亥日,任命前邓州节度使何建为东南面马步军都部署,率领军队驻扎在汶阳。甲子日,蜀人侵犯我国的阶州。
三月癸酉日,契丹国主率领十多万军队前来作战。当时契丹国已经放弃了元城寨十多天了,他们在顿丘故城埋伏了精锐骑兵,等待朝廷军队的到来。《通鉴》记载:鄴都留守张从恩多次上奏敌军已经逃走,大军想要追击,但恰逢连绵大雨而停止。设伏已经多日,人马饥饿疲惫,赵延寿建议说:‘晋军都在河上,害怕我们的锐气,不敢前进,我们不如直接到城下,四面进攻,夺取他们的桥梁,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契丹国主同意了这个建议。这一天,前军高行周在戚城南边,敌将赵延寿、赵延昭率领数万骑兵从朝廷军队的西边出击,契丹国主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东边出击,两军交战,互有胜负。到了傍晚时分,契丹国主率领精兵从中央杀出,皇帝亲自率领亲军列阵在后,东西两岸渡河,摆出月牙阵势,旗帜鲜艳,军队严整。契丹国主看到这一幕,对身边的人说:‘杨光远说晋朝的兵马有一半已经饿死,今天看起来,他们多么雄壮啊!’敌军骑兵来回冲锋,朝廷军队稳如泰山,万箭齐发,箭矢遮天蔽日,敌军开始后退。这时,有逃兵报告契丹国主说:‘南军东边的人少,沿河的城栅不牢固,可以进攻。’契丹国主于是率领精锐骑兵向东边进攻,朝廷军队战败逃跑,敌军骑兵追击。当时有千余人的夹马军在堤坝间修筑水寨,旗帜的末端露出堤坝,敌军看到后,以为是伏兵,追击的骑兵于是停止。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次交战,朝廷军队又退却,李守超率领数百骑兵短兵相接攻击敌军,敌军稍微后退。战场上,人马死伤无数,断箭残镞,横七竖八地堆了几寸厚。到了夜晚,敌军击鼓撤退,夜行三十里后扎营。护圣指挥使协霸逃入敌军,被杀全家。护圣第二军都指挥使安重怀、指挥使乌韩七、监军何彦超等在战场上胆怯,手丢兵仗,都被斩首。乙亥日,契丹国主帐内的小校偷了他的战马逃跑,说:‘契丹已经传令撤军北归。’《契丹国志》记载:景延广怀疑其中有诈,闭城不敢追击。辽帝北归,所经过的地方几乎都被焚掠一空。齐州上报,青州贼军侵犯明水镇。壬午日,礼部尚书卢詹去世,追赠太子太保。甲申日,契丹的车队已经过了贝州,让赵延昭守卫贝州。《辽史》记载:三月壬午,留下赵延昭守卫贝州,将所俘虏的百姓迁移到内地。辛卯日,定州马全节攻打泰州,攻克了城池,俘虏了二千士兵,还有大量的牲畜和武器。癸巳日,北京留守、兼中书令刘知远被封为太原王,其他职务不变。这一天,皇帝下诏天下抽调乡兵,每七户出一人,六户资助,并且自己准备兵器,以‘武定’为军号。太常丞王绪被处死。王绪在青州有家,经常给杨光远写信,王绪的妾兄因为王绪不资助他,就告发王绪与杨光远勾结,密信中描述了朝廷的机密事务,于是王绪被逮捕并处死。
夏四月,皇帝的车队停留在澶州。沧州上报,契丹攻陷了德州,刺史尹居璠被敌人俘虏。甲辰日,鄴都留守张从恩来朝。丁未日,皇帝加封张从恩为平章事,让他返回鄴都。己酉日,皇帝下诏,本月八日车驾返回京城,命令高行周、王周留在澶渊镇守,近地的兵马由他们便宜行事。甲寅日,从澶州返回,对京城大辟以下的罪犯实行特赦。丁巳日,升冀州为防御使。同、华上报,人民相食。己未日,任命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为右神武统军。辛酉日,任命郓州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为西京留守;任命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任命侍卫亲军都虞候、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为兗州节度使,依旧掌管军队。这一天,皇帝分派三十六名文武官员到各道州府征收钱帛,以供军需。癸亥日,任命西京留守安彦威为晋昌军节度使,任命晋昌军节度使赵莹为华州节度使,任命左龙武统军皇甫遇为滑州节度使。这一天,在宫中设宴,皇帝召见景延广说:‘你有辅佐有功,命你镇守伊、洛,这不是酬功的地方。’于是解下自己的衣服、宝带赐给他。丙寅日,陇州上报,饿死者五万六千口。
五月壬申日,太原刘知远上报,边境不安宁,军费开支很大,他所封的王爵,请求未进行册封。戊寅日,派遣侍卫亲军都虞候李守贞率领步兵骑兵两万,到青州讨伐杨光远。丁亥日,任命鄴都留守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通鉴》记载:张从恩上奏说:‘赵延昭虽然占据贝州,麾下的将士久居他乡思归,应该迅速进军攻打。’皇帝下诏任命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任命滑州节度使皇甫遇为行营都虞候,任命左神武统军潘环掌管骑兵,右神武统军张彦泽掌管步兵。辛卯日,张从恩上报,贝州贼将赵延昭放火大肆抢掠,弃城逃跑。《通鉴》记载:延昭驻扎在瀛、莫,依靠水路自守。任命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任命河阳节度使符彦卿为副手。戊戌日,任命邓州节度使何建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这个月,泽潞上报,饿死者共五千余人。
六月辛丑朔,朝廷军队攻占了淄州,斩杀了杨光远伪称的刺史刘翰。
癸卯日,任命太尉、兼侍中冯道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并担任同州节度使。
丙午日,皇帝下诏重新设立枢密院。
丁未日,任命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并担任枢密使。
权开封府尹李周去世,朝廷停止上朝,追赠他为太师。
辛亥日,任命邢州节度使安叔千为晋州节度使,并加封同平章事;任命晋州节度使宋彦筠为陕州节度使;任命吏部郎中李穀为枢密直学士。
丙辰日,滑州河堤决口,洪水泛滥至曹、单、濮、郓等州境内,汇入梁山后流入汶水和济水。
《宋史·杨昭俭传》记载:河堤决口数郡,朝廷大规模征发丁夫,由本部帅董其役负责修复,之后成功堵住。
晋少主对此感到高兴,下诏立碑纪念此事。杨昭俭上表进谏说:‘陛下刻石纪念功绩,不如下哀痛的诏书;挥毫赞美,不如颁布自我反省的文章。’他的话非常恳切,少主感叹并嘉奖了他,最终停止了立碑的事。
戊午日,提升府州为团练使。
庚申日,襄州献上白鹊。
甲子日,重新设立翰林学士。
乙丑日,宰臣等人三次上表请求允许听乐,皇帝下诏同意。
戊辰日,任命门下侍郎王松为左丞;任命右丞王易简为吏部侍郎;任命右散骑常侍萧愿为秘书监;任命右谏议大夫王仁裕为给事中;任命给事中李式为左散骑常侍;任命金部郎中、知制诰徐台符为翰林学士;任命礼部郎中李浣本官知制诰,并担任翰林学士;任命刑部郎中刘温叟改任都官郎中,并担任翰林学士;任命主客员外郎范质为翰林学士;御史张宜改任仓部员外郎、知制诰。
庚午日,前晋州节度使周密被提升为左龙武统军,同州节度使李怀忠被提升为左羽林统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二-注解
天福八年:天福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天福八年即公元943年。
秋七月丁丑朔:丁丑是干支纪日,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即今天的北京。
雨水深三尺:形容雨势大,水深。
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
节度使:古代官名,负责一地区的军事、行政。
进封楚国公:进封是晋升爵位,楚国公是封号。
右龙武统军:官职名,掌管禁军。
宣徽南院使:官职名,掌管宫廷内务。
同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陕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甘棠驿:古代驿站名。
通津驿:古代驿站名,因避讳而改名。
庙讳:对已故皇帝或尊长的尊称。
正衙:指皇宫中的正殿。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宰臣:古代指宰相。
右散骑常侍:古代官名,散骑常侍为皇帝的近臣,参与朝政。
南庄:皇帝的行宫。
赐布衫麻屦:赐予布衣和草鞋,表示恩赐。
右卫上将军:官职名,掌管宫廷警卫。
赠太傅:死后追赠官职。
朝臣:朝廷的官员。
旱苗:因旱灾而枯萎的庄稼。
昭义节度使:官职名,掌管昭义军(今山西省长治市)。
左龙武统军: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禁军的统帅。
秦国夫人:封号,指尊贵的女性。
皇太妃:皇帝的母亲的尊称。
追册:死后追封为皇后。
金部郎中:古代官名,金部为六部之一,负责财政事务。
知制诰:古代官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检校尚书右仆射:官职名,掌管尚书省事务。
颍州团练使:官职名,掌管颍州(今河南省许昌市)的军事。
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
绥州:今陕西省绥德县。
夏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骨肉:指亲人。
彗星:一种流星体,通常预示着不祥之兆。
集贤殿学士:官职名,掌管文学、历史等。
史馆修撰:官职名,掌管史书的编纂。
给事中:古代官名,为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边光范:人名,官职为给事中。
刘知新:人名,官职为吏部郎中。
摄太尉:代理太尉。
平章事: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和凝:人名,官职为平章事。
司徒:官职名,掌管礼仪。
魏国夫人:封号,指尊贵的女性。
钱元瓘:人名,吴越国王。
谥号: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
贝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清河县。
单州:今山东省单县。
赵岳:人名,官职为单州军事判官。
杨承祚:人名,官职为单州刺史。
孔目官:官职名,掌管文书档案。
齐琪:人名,孔目官。
高丽:今朝鲜半岛。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官职名,掌管宫廷步军。
郭谨:人名,官职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左领军卫将军:官职名,掌管宫廷警卫。
蔡行遇:人名,官职为左领军卫将军。
河阳节度使:官职名,掌管河阳军(今河南省孟州市)。
符彦卿:人名,官职为河阳节度使。
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
高行周:人名,官职为宋州节度使。
王令温:人名,官职为贝州节度使。
李承福:人名,官职为同州节度使。
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
梁汉璋:人名,官职为陈州节度使。
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
李萼:人名,官职为亳州节度使。
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市。
薛怀让:人名,官职为怀州节度使。
契丹:契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民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后建立了辽朝,是五代十国时期与五代并存的北方强国。
恆州:今河北省正定县。
汴:今河南省开封市。
奉圣州:今河北省涿鹿县。
延煦:人名,晋王的儿子。
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
华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陕西省华县。
陕府:今陕西省西安市。
石赟:人名,官职为陕州节度使。
太子宾客:官职名,掌管太子事务。
聂延祚:人名,官职为太子宾客。
淄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
青州:今山东省青岛市。
翟进宗:人名,官职为淄州刺史。
河南:今河南省。
辽史:《辽史》是记载辽朝历史的史书。
开运元年:开运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元年即公元944年。
正月甲戌朔:甲戌为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组合,朔指每月的第一天,即农历月初。
北斗之魁星:北斗七星中,魁星是其中之一,古人认为魁星掌管文运,此处可能指天文现象。
沧、恆、贝、鄴:沧州、恒州、贝州、鄴州,均为当时河北地区的州名。
赵延寿、赵延昭:赵延寿、赵延昭是契丹的将领。
骑入寇:骑马入侵。
甘陵:甘陵是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青州杨光远:青州是州名,杨光远是当时青州的节度使。
宋州节度使高行周:宋州是州名,高行周是当时的宋州节度使。
河阳节度使符彦卿:河阳是州名,符彦卿是当时的河阳节度使。
右神武统军皇甫遇:右神武统军是官职,皇甫遇是当时的将领。
陕州节度使王周:陕州是州名,王周是当时的陕州节度使。
左羽林统军潘环:左羽林统军是官职,潘环是当时的将领。
雁门:雁门是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
忻、代二州:忻州、代州是州名,位于今山西省。
恒、沧、邢三州:恒州、沧州、邢州是州名,位于今河北省。
天下饿死者数十万人:形容当时饥荒严重,饿死人数众多。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也指皇帝本人。
东京:东京是当时首都的别称,即今天的开封。
黎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官职,李守贞是当时的将领。
河北危蹙:河北地区面临危机。
澶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清丰县。
邓州节度使王令温:邓州是州名,王令温是当时的邓州节度使。
鄴都留守张从恩:鄴是鄴州,留守是官职,张从恩是当时的鄴都留守。
元城:元城是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魏博节度使赵延寿:魏博是节度使辖区,赵延寿是当时的魏博节度使。
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刘知远:幽州是州名,招讨使是官职,刘知远是当时的幽州道行营招讨使。
恒州节度使杜威:恒州是州名,杜威是当时的恒州节度使。
定州节度使马全节:定州是州名,马全节是当时的定州节度使。
都虞候:都虞候是官职,负责军事。
海淫:古人认为海上有不祥之兆,此处可能指不祥之兆。
白虹:一种自然现象,古人认为不祥之兆。
权东京留守李周:权东京留守是临时代理东京留守的官职,李周是当时的邠州节度使。
车驾发东京:皇帝的车队从东京出发。
马家渡: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景延广:官职,此处可能指将领。
铁丘:地名。
高怀德:官职,此处可能指将领。
戚城:地名。
幕帐:帐篷,古代军队行军时搭建的临时住所。
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夏州是州名,李彝殷是当时的夏州节度使。
麟州:州名,位于今陕西省。
北平: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祁沟关: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
博州刺史周儒:博州是州名,周儒是当时的博州刺史。
杨刘镇: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葭苇:芦苇,此处可能指芦苇丛。
石公霸:官职,此处可能指将领。
细声女乐:指声音细柔的女乐。
浅蕃军校:浅蕃是少数民族的别称,军校是军官。
三弦胡琴:一种乐器。
羌笛:一种乐器。
戚城之战:戚城是地名,此战可能发生在戚城。
阶州:州名,位于今四川省。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
元城寨: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用于驻军和储存物资。
顿丘故城:古代城池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通常指持续时间较长的雨。
赵延寿:契丹将领,曾参与多次与中原的战争。
赵延昭:契丹将领,与赵延寿同族。
晋军:指五代时期后晋的军队。
河上:河流附近,此处指黄河附近。
旗帜:军旗,古代军队用以标识和指挥的标志。
帝:指皇帝,此处指后晋的皇帝。
杨光远:古代人物名,曾任伪署刺史。
木书:古代一种传递信息的木简。
护圣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协霸:人名,此处可能为“协霸协”的脱字。
夷其族:消灭其家族。
德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
鄴都留守:古代官职,负责鄴都(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车帐:古代军队的帐篷。
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
太原: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乡兵:地方上的自卫武装力量。
武定:军队的名称。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公开处决。
沧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沧州市。
冀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冀州市。
同、华:古代州名,同州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华州位于今陕西省华县。
右武卫上将: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右神武统军:古代官职,掌管神武军的统帅。
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亲军指挥。
义成军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义成军的节度使。
晋昌军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晋昌军的节度使。
滑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陇州:古代州名,位于今甘肃省陇南市。
泽潞:古代州名,泽州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潞州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
六月辛丑朔: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辛丑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组合,代表一个具体的日期。
刘翰:古代人物名,曾任伪署刺史。
太尉: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兼侍中:兼官制度,指同时担任两个官职。
冯道:古代人物名,曾任太尉、兼侍中等职。
检校太师:古代官名,为荣誉性官职,无实际权力。
枢密院:古代官署名,掌管军事机密。
侍中:古代官名,为皇帝的近臣,参与朝政。
桑维翰:古代人物名,曾任侍中、中书令等职。
中书令:古代官名,为宰相之一,掌管机密。
权开封府尹:代理开封府的府尹,开封府为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李周:古代人物名,曾任权开封府尹。
辍朝:指暂停朝会,以示哀悼。
邢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
晋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同平章事:古代官名,为宰相之一,参与朝政。
宋彦筠:古代人物名,曾任晋州节度使等职。
吏部郎中:古代官名,吏部为六部之一,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等事务。
枢密直学士:古代官名,枢密院下属的学士,负责草拟机密文书。
曹、单、濮、郓等州:指多个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河南省、山东省等地。
梁山: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东省梁山县。
汶、济:指两条河流,分别为汶水和济水,均位于今山东省。
杨昭俭:古代人物名,曾任官职。
丁夫:古代指从事劳役的男子。
晋少主:指晋朝的年轻君主。
碑:古代刻有文字的石碑,用于记载事迹。
府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陕西省府谷县。
团练使:古代官名,负责地方的军事训练。
襄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白鹊:一种鸟类,古代常作为祥瑞的象征。
翰林学士:古代官名,翰林院下属的学士,负责起草诏令、文书等。
门下侍郎:古代官名,为宰相之一,掌管机密。
左丞:古代官名,为宰相之一,负责监察百官。
右丞:古代官名,为宰相之一,负责监察百官。
吏部侍郎:古代官名,吏部为六部之一,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等事务。
秘书监:古代官名,掌管图书、文书等。
右谏议大夫:古代官名,谏议大夫为皇帝的近臣,负责谏诤朝政。
左散骑常侍:古代官名,散骑常侍为皇帝的近臣,参与朝政。
礼部郎中:古代官名,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礼仪、科举等事务。
刑部郎中:古代官名,刑部为六部之一,负责司法、刑罚等事务。
都官郎中:古代官名,负责官吏的铨选、考课等事务。
主客员外郎:古代官名,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宾客等事务。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官员,弹劾不法。
仓部员外郎:古代官名,仓部为六部之一,负责粮食储备等事务。
左羽林统军: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禁军的统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少帝纪二-评注
六月辛丑朔,王师拔淄州,斩杨光远伪署刺史刘翰。
此句描述了宋朝军队在六月辛丑朔日攻克淄州,并斩杀了杨光远所任命的伪刺史刘翰。‘王师’一词,体现了古代对朝廷军队的尊称,‘拔’字则展现了军队的迅猛和胜利的态势。‘伪署’一词,揭示了刘翰作为伪刺史的非法性,表明宋朝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坚决打击态度。
癸卯,以太尉、兼侍中冯道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充同州节度使。
此句记载了冯道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并加封检校太师、兼侍中。‘癸卯’为干支纪年法中的日期,‘太尉’和‘侍中’均为古代官职,显示了冯道在朝廷中的地位。‘检校太师’和‘充同州节度使’则表明了其权势和职责的双重性。
丙午,诏复置枢密院。
‘丙午’为干支纪年法中的日期,‘诏’表示皇帝的命令,‘复置’意味着枢密院被重新设立。枢密院是古代中央军事机构,其复置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安全的考虑。
丁未,以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
此句说明了桑维翰被任命为中书令,并担任枢密使。‘中书令’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重要官职,‘枢密使’则是军事机构中的要职。桑维翰的任命显示了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权开封府尹李周卒,辍朝,赠太师。
此句描述了开封府尹李周的去世,朝廷因此停止了朝会,并追赠其为太师。‘辍朝’体现了朝廷对官员去世的尊重,‘赠太师’则是对其生前贡献的肯定。
辛亥,以邢州节度使安叔千为晋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晋州节度使宋彦筠为陕州节度使;以吏部郎中李穀充枢密直学士。
此句列举了多位官员的任命,显示了朝廷对地方官职的调整和对人才的选拔。‘同平章事’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的高级官职,‘枢密直学士’则是军事机构中的文职官员。
丙辰,滑州河决,漂注曹、单、濮、郓等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济。
此句描述了滑州河堤决口,洪水泛滥至曹、单、濮、郓等州,并最终汇入汶、济两河。‘河决’一词,揭示了自然灾害对地方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水利治理的重视。
《宋史·杨昭俭传》: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之。
此句引用了《宋史·杨昭俭传》中的内容,讲述了杨昭俭在河堤决口后组织人力进行修复的故事。‘大发丁夫’体现了古代对人力资源的动员,‘本部帅董其役’则反映了地方官员在灾害面前的责任和担当。
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摛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
此句记载了杨昭俭对皇帝的谏言,他认为刻石纪功不如降哀痛之诏,摛翰颂美不如颁罪己之文。这反映了古代官员对君主权力的监督和对治国理念的思考。
戊午,升府州为团练使额。
此句描述了府州的升格,成为团练使的辖区。‘团练使’是古代地方军事机构,其升格表明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加强。
庚申,襄州献白鹊。
此句记载了襄州向朝廷献上白鹊的贡品。‘白鹊’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此句反映了地方对中央的臣服和朝贡制度。
甲子,复置翰林学士。
此句说明了翰林学士的重新设立。翰林学士是古代皇帝的文学顾问,其复置体现了朝廷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乙丑,宰臣等三上表请听乐,诏允之。
此句描述了宰臣们三次上表请求皇帝听乐,最终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听乐’在古代是一种享受,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生活的关注。
戊辰,以门下侍郎王松为左丞;以右丞王易简为吏部侍郎;以右散骑常侍萧愿为秘书监;以右谏议大夫王仁裕为给事中;以给事中李式为左散骑常侍;以金部郎中、知制诰徐台符为翰林学士;以礼部郎中李浣本官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以刑部郎中刘温叟改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以主客员外郎范质充翰林学士;御史张宜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
此句列举了多位官员的任命,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调整和选拔。这些任命涉及多个部门,显示了朝廷对行政和军事机构的重视。
庚午,以前晋州节度使周密为左龙武统军,以同州节度使李怀忠为左羽林统军。
此句描述了周密和李怀忠的任命,‘左龙武统军’和‘左羽林统军’均为军事机构中的高级官职,这表明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加强和对将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