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原文

案:《晋宗室列传》,《永乐大典》仅存四篇,余多残阙。

广王敬威,字奉信,高祖之从父弟也。父万诠,赠太尉,追封赵王。敬威少善骑射,事后唐庄宗,以从战有功,累历军职。明宗即位,擢为奉圣指挥使。天成、应顺中,凡十改军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赐忠顺保义功臣。清泰中,加兵部尚书、彰圣都指挥使,遥领常州刺史。及高祖建义于太原,敬威时在洛下,知祸必及,召所亲谓曰:‘夫人生而有死,理之常也。我兄方图大举,余固不可偷生待辱,取笑一时。’乃自杀于私邸,人甚壮之。天福二年,册赠太傅,葬于河南县。六年,追封广王。

子训嗣,官至左武卫将军。敬威弟赟。赟,字德和,案:以下有阙文。为陕州节度使。少帝即位,加同平章事。赟性骄慢,每使者至,必问曰:‘小侄安否?’恣为暴虐,陕人苦之。案:以下阙。是书《少帝纪》:开运三年十二月,前曹州节度使石赟死,帝之堂叔也。《欧阳史》作堕沙壕溺死。

韩王晖,字德昭,睿祖孝平皇帝之孙,高祖之从兄也。父万友,追封秦王。晖生而庞厚,刚毅雄直,有器局,行不由径,临事多智,故高祖于宗族之中,独厚遇之。初,张敬达之围晋阳也,高祖署晖为突骑都将,常引所部,出敌之不意,深入力战,虽夷伤流血,矢镞贯骨,而辞气益厉,高祖壮之。天福二年,遥授濠州刺史,充皇城都部署。四年,加检校司徒,授曹州防御使,加检校太保。其莅任也,廉爱恤下,不营财利,不好伎乐,部人安之。岁余,以疾终于官,归葬太原。八年,册赠太师,追封韩王。

子曦嗣。《宋史·石曦传》:天福中,以曦为右神武将军历汉至周,为右武卫、左神武二将军。恭帝即位,初为左卫将军,会高丽王昭加恩,命曦副左骁卫将军戴交充使。淳化四年卒。

剡王重允。案:郯王以下诸王传,《永乐大典》原阙。《欧阳史》云:重允,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通鉴·齐王纪》:高帝少弟重允早卒。

虢王重英。案:《虢王传》,《永乐大典》原阙。考《五代会要》云:重英,高祖长子,天福四年四月追封。是书《唐纪》:清泰三年七月己丑,诛右卫上将军石重英。

楚王重信,字守孚,高祖第二子,后唐明宗之外孙也。少敏悟,有智思。天成中,始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俄加检校刑部尚书,守相州长史。未几,迁金紫光禄大夫,超拜检校司徒,守左金吾卫大将军。重信历事唐明宗及闵帝、末帝,不恃贵戚,能克己复礼,常恂恂如也,甚为时论所称。高祖即位,出镇孟津,到任逾月,去民病十余事,朝廷有诏褒之。是岁,范延光叛命于鄴,诏遣前灵武节度使张从宾发河桥屯兵数千人,东讨延光。既而从宾与延光合谋为乱,遂害重信于理所,时年二十。远近闻者,为之叹惜。诏赠太尉。时执事奏曰:‘两汉子弟,生死无历三公位者。’高祖曰:‘此兒为善被祸,予甚愍之,自我作古,宁有例乎。’遂行册命。以其年十月,葬河南万安山。天福七年,追封沂王,少帝嗣位,改封楚王。妃南阳白氏,昭信军节度使奉进之女也。重信有子二人,皆幼,长于公宫,及少帝北迁,不知其所终。

寿王重乂,字宏理,高祖第三子也。幼岐嶷,好儒书,亦通兵法,高祖素所钟爱。及即位,自北京皇城使拜左骁卫大将军。车驾幸浚郊,加检校司空,权东都留守。未几,鄴都范延光叛,遣杨光远讨之,诏前灵武节度使、洛都巡检使张从宾发盟津屯兵赴鄴下。会从宾密通延光,与娄继英等先劫河桥,次乱洛邑,因害重乂于河南府,时年十九。从宾败,高祖发哀于便殿,辍视朝三日,诏赠太傅。是岁冬十月,诏遣庄宅使张颖监护丧事,葬于河南府万安山。天福中,追封寿王。妃李氏,汾州刺史之女也。重乂无子,妃后落发为尼,开运中,卒于京师。

夔王重进。《五代会要》:重进,高祖第五子,天福七年四月追封。

陈王重杲。《欧阳史》:重杲小字冯六,未名而卒,赠太傅,追封陈王,赐名重杲。

重睿。案《契丹国志》:高祖忧悒成疾,一旦冯道独对,高祖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又令宦者抱置道怀中,盖欲冯道辅立之。高祖崩,道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乃奉齐王重贵为嗣。《五代会要》:重睿,高祖第七子,许州节度使,未封王。《欧阳史》云:从出帝北迁,不知其所终。

延煦。《五代会要》:延煦,少帝长子,遥领陕西节度使。《通鉴》云:赵在礼家资为诸帅之最,帝利其富,为皇子镇宁节度使延煦娶其女,在礼自费缗钱十万,县官之费,数倍过之。

延宝。《五代会要》:延宝,少帝次子,遥领鲁州节度使。《通鉴》云:延煦及弟延宝皆高祖诸孙,帝养以为子。《会要》引实录亦云皆帝之从子,养以为子。《欧阳史》云:延煦等从帝北迁,后不知其所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译文

《晋宗室列传》中,《永乐大典》仅存四篇,其余部分多已残缺。

广王敬威,字奉信,是高祖的叔父弟弟。他的父亲是万诠,被追赠为太尉,并封为赵王。敬威年轻时就擅长骑射,后来侍奉唐庄宗,因为随军作战有功,逐步晋升为军职。明宗即位后,他被提拔为奉圣指挥使。在天成、应顺年间,总共改换了十次军职名称,最终官至检校工部尚书,被赐予忠顺保义功臣的称号。清泰年间,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彰圣都指挥使,并遥领常州刺史。当高祖在太原起兵时,敬威当时在洛阳,知道灾祸必将降临,于是召集亲近的人说:‘人生来就有生有死,这是常理。我哥哥正在图谋大事,我当然不能苟且偷生,忍受屈辱,被人笑话。’于是他在自己的府邸自杀,人们都很敬佩他。天福二年,他被追赠为太傅,并葬于河南县。六年,他被追封为广王。

他的儿子石训继承了他的官职,官至左武卫将军。敬威的弟弟石赟。石赟,字德和,以下有缺失。曾任陕州节度使。少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同平章事。石赟性格傲慢,每次使者到来,他都会问:‘小侄子怎么样?’他任意行事,暴虐无道,陕州人民深受其害。以下有缺失。在《少帝纪》中记载:开运三年十二月,前曹州节度使石赟去世,是皇帝的堂叔。《欧阳史》记载他是堕入沙壕溺死的。

韩王石晖,字德昭,是睿祖孝平皇帝的孙子,高祖的叔伯兄弟。他的父亲是石万友,被追封为秦王。石晖生来体格魁梧,性格刚毅雄直,有气度,行事不循私,处理事务多有智慧,因此高祖在宗族中特别厚待他。起初,张敬达围攻晋阳时,高祖任命石晖为突骑都将,他经常率领部下出其不意地出击,深入敌后,奋力作战,即使受伤流血,箭矢穿透骨头,他的言辞和气概更加坚定,高祖对他非常赞赏。天福二年,他被遥授为濠州刺史,充任皇城都部署。四年,他被任命为检校司徒,授任曹州防御使,加授检校太保。他任职期间,廉洁爱民,不追求财利,不喜欢歌舞,部下都对他很满意。一年多后,因病在任上去世,归葬太原。八年,他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韩王。

他的儿子石曦继承了他的官职。《宋史·石曦传》记载:天福年间,石曦被任命为右神武将军,历经汉至周,担任右武卫、左神武二将军。恭帝即位后,他最初担任左卫将军,适逢高丽王昭加恩,命令石曦作为副手,与左骁卫将军戴交一起出使。淳化四年去世。

剡王石重允。以下有缺失。《欧阳史》记载:石重允是高祖的弟弟,但不知道他与高祖的关系亲疏,然而高祖对他非常宠爱,将他收养为子,因此在名字中加上‘重’字,并在儿子中排在其后。《通鉴·齐王纪》记载:高帝的小弟弟石重允早年去世。

虢王石重英。以下有缺失。《五代会要》记载:石重英是高祖的长子,天福四年四月被追封。《唐纪》记载:清泰三年七月己丑,诛杀右卫上将军石重英。

楚王石重信,字守孚,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后唐明宗的外孙。他从小聪明伶俐,有智慧。天成年间,他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不久后又被授予检校刑部尚书,担任相州长史。不久后,他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越级被授予检校司徒,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石重信在唐明宗、闵帝、末帝时期任职,不依赖贵族身份,能够克己复礼,常常谨慎小心,因此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高祖即位后,他被派往孟津镇守,到任一个多月,就解决了十多项民众疾苦的问题,朝廷下诏表扬他。当年,范延光在鄴叛变,皇帝下诏派遣前灵武节度使张从宾率领数千人驻扎在河桥,向东讨伐范延光。但随后张从宾与范延光合谋叛乱,就在那里杀害了石重信,当时他二十岁。远近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感到惋惜。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太尉。当时负责的官员上奏说:‘两汉的子弟,没有经历过三公位的人。’高祖说:‘这个孩子因为行善而遭受灾祸,我非常同情他,我自创先例,难道没有这样的例子吗。’于是执行了追赠的命令。同年十月,他被葬在河南万安山。天福七年,他被追封为沂王,少帝即位后,改封为楚王。他的妻子是南阳白氏,是昭信军节度使奉进的女儿。石重信有两个儿子,都很小,被养在宫中,等到少帝北迁后,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寿王石重乂,字宏理,是高祖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聪明伶俐,喜欢儒家经典,也通晓兵法,高祖一直很喜欢他。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北京皇城使,后来被任命为左骁卫大将军。皇帝的车队前往浚郊时,他被任命为检校司空,代理东都留守。不久后,鄴都的范延光叛变,皇帝派遣杨光远讨伐他,下诏前灵武节度使、洛都巡检使张从宾率领驻扎在盟津的军队前往鄴都。但张从宾暗中与范延光勾结,先劫占了河桥,接着在洛邑作乱,就在河南府杀害了石重乂,当时他十九岁。张从宾失败后,高祖在便殿举行哀悼,停止上朝三天,下诏追赠他为太傅。这年冬天十月,下诏派遣庄宅使张颖监护丧事,将他葬在河南府万安山。天福年间,他被追封为寿王。他的妻子是李氏,是汾州刺史李的女儿。石重乂没有儿子,他的妻子后来出家为尼,开运年间,在京城去世。

夔王石重进。《五代会要》记载:石重进是高祖的第五个儿子,天福七年四月被追封。

陈王石重杲。《欧阳史》记载:石重杲小字冯六,未命名就去世了,被追赠为太傅,追封为陈王,赐名石重杲。

石重睿。根据《契丹国志》:高祖忧虑成疾,有一天冯道独自面对他,高祖命令年幼的儿子石重睿出来拜见冯道,又让宦官抱着他放在冯道的怀里,大概是想让冯道辅佐他。高祖去世后,冯道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商议,认为国家多难,应该立年长的君主,于是推举齐王石重贵为继承人。《五代会要》记载:石重睿是高祖的第七个儿子,担任许州节度使,未被封为王。《欧阳史》记载:从出帝北迁后,不知道他的下落。

延煦。《五代会要》记载:延煦是少帝的长子,被遥领为陕西节度使。《通鉴》记载:赵在礼的家产是所有帅府中最富有的,皇帝看中了他的财富,将皇子镇宁节度使延煦娶了他的女儿,赵在礼自己花费了十万缗钱,官府的费用是数倍于此。

延宝。《五代会要》记载:延宝是少帝的次子,被遥领为鲁州节度使。《通鉴》记载:延煦和他的弟弟延宝都是高祖的孙子,皇帝将他们收养为子。《会要》引用实录也记载他们都是皇帝的侄子,被收养为子。《欧阳史》记载:延煦等人随皇帝北迁后,后来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注解

晋宗室列传:《晋宗室列传》是一部记载晋朝皇室宗族成员事迹的史书。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朝初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广王敬威:广王敬威是晋朝的一位王子,以善骑射和从战有功著称。

唐庄宗:唐庄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明宗:明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皇帝。

检校工部尚书:检校工部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建设和工匠管理。

赐忠顺保义功臣:赐忠顺保义功臣是对有功于国家的臣子的封赏。

清泰中:清泰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一个年号。

常州刺史:常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常州的行政和军事。

建义:建义指建立义军,进行反抗或起义。

太原:太原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洛下:洛下是指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

私邸:私邸是指个人的住宅。

天福二年:天福二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一个年号。

河南县:河南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左武卫将军:左武卫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左武卫军的军事。

陕州节度使:陕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陕州的行政和军事。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开运三年:开运三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一个年号。

曹州节度使:曹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曹州的行政和军事。

皇城都部署:皇城都部署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城的军事。

检校司徒:检校司徒是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司徒的工作。

曹州防御使:曹州防御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曹州的防御。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是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太保的工作。

河南府:河南府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府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欧阳史》:《欧阳史》是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部史书。

汉至周:汉至周是指从汉朝到周朝的历史时期。

少帝:少帝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一位皇帝。

齐王重贵:齐王重贵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一位王子。

许州节度使:许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许州的行政和军事。

赵在礼:赵在礼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一位将领。

镇宁节度使:镇宁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镇宁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通鉴》:《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评注

《晋宗室列传》所载,为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宗室成员的传记,其中《永乐大典》仅存四篇,其余多残阙,体现了历史的遗憾与无奈。

广王敬威,字奉信,为高祖之从父弟,其父赠太尉,追封赵王。敬威少善骑射,事后唐庄宗,以战功累历军职,可见其武艺高强,忠诚于国家。

明宗即位,擢为奉圣指挥使,天成、应顺中,凡十改军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赐忠顺保义功臣,显示了其政治上的成功与荣誉。

清泰中,加兵部尚书、彰圣都指挥使,遥领常州刺史,进一步体现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

高祖建义于太原,敬威在洛下,知祸必及,召所亲谓曰:‘夫人生而有死,理之常也。我兄方图大举,余固不可偷生待辱,取笑一时。’乃自杀于私邸,人甚壮之。此段体现了敬威的忠义与气节,宁愿自杀也不愿苟且偷生。

子训嗣,官至左武卫将军,敬威弟赟,字德和,为陕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但性格骄慢,暴虐,使陕人苦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韩王晖,字德昭,睿祖孝平皇帝之孙,高祖之从兄也,以刚毅雄直,有器局,行不由径,临事多智,深得高祖厚遇,体现了其人格魅力。

子曦嗣,历汉至周,为右武卫、左神武二将军,淳化四年卒,说明了其家族的延续与繁荣。

剡王重允,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反映了家族间的情感与亲情。

虢王重英,高祖长子,天福四年四月追封,清泰三年七月己丑,诛右卫上将军石重英,说明了家族中的权力斗争。

楚王重信,字守孚,高祖第二子,后唐明宗之外孙也,少敏悟,有智思,忠诚于国家,但不幸早逝,令人惋惜。

寿王重乂,字宏理,高祖第三子也,幼岐嶷,好儒书,亦通兵法,高祖素所钟爱,但不幸被害,令人叹息。

夔王重进,陈王重杲,重睿,延煦,延宝等,均为晋国宗室成员,他们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家族的兴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晋-列传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0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