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皇纪下-原文
景福元年正月,镇州王镕恃燕人之援,率兵十余万攻邢州之尧山。
武皇遣李存信将兵应援,李存孝素与存信不协,递相猜贰,留兵不进。
武皇又遣李嗣勋、李存审将兵援之,大破燕、赵之众,斩首三万,收其军实。
三月,武皇进军渡滹沱,攻栾城,下鼓城、藁城。
四月,燕军寇云、代,武皇班师。
八月,赫连铎诱幽州李匡威之众八万,寇天成军,遂攻云州,营于州北,连亘数里。
武皇潜军入于云州,诘旦,出骑军以击之,斩获数万,李匡威烧营而遁。
十月,邢州李存孝叛,纳款于梁,李存信构之也。
景福二年春,大举以伐王镕,以其通好于李存孝也。
二月,攻天长镇,旬日不下。
王镕出师三万来援,武皇逆战于叱日岭下,镇人败,斩首万余级。
时岁饥,军乏食,脯尸肉而食之。
进军下井陉,李存孝将兵夜入镇州,镇人乞师于汴;汴帅方攻时溥,不暇应之。
乃求援于幽州,李匡威率兵赴之,武皇乃班师。
七月,武皇讨李存孝于邢州,遂攻平山,渡滹水,攻镇州。
王镕惧,以帛五十万犒军,请修旧好,仍以镇、冀之师助击存孝,许之。
武皇进围邢州。
十二月,武皇狩于近郊,获白兔,有角长三寸。
乾宁元年三月,邢州李存孝出城首罪,絷归太原,轘于市。
邢、洺、磁三州平。
武皇表马师素为邢州节度使。
五月,郓州节度使硃瑄为汴军所攻,遣使来乞师。
武皇遣骑将安福顺、安福应、安福迁督精骑五百,假道于魏州以应之。
九月,潞州节度使康君立以鸩死。
十月,武皇自晋阳率师伐幽州。
初,李匡俦夺据兄位,燕人多不义之,安塞军戍将刘仁恭挈族归于武皇,武皇遇之甚厚。
仁恭数进画于盖寓,言幽州可取之状,愿得兵一万,指期平定。
武皇方讨李存孝于邢州,辍兵数千,欲纳仁恭,不利而还。
匡俦由是骄怠,数犯边境,武皇怒,故率军以讨之。
是时,云州吐浑赫连铎、白义诚并来归,命皆笞而释之。
十一月,进攻武州。
甲寅,攻新州。
十二月,李匡俦命大将率步骑六万救新州;武皇选精甲逆战,燕军大败,斩首万余级,生获将领百余人,曳练徇于新州城下。
是夜,新州降。
辛亥,进攻妫州。
壬子,燕兵复合于居庸关拒战,武皇命精骑以疲之,令步将李存审由他道击之,自午至晡,燕军复败。
甲寅,李匡俦携其族弃城而遁,将之沧州,随行辎车,臧获妓妾甚众。
沧帅卢彦威利其货,以兵攻匡俦于景城,杀之,盖掳其众。
丙辰,进军幽州,其守城大将请降,武皇令李存审与刘仁恭入城抚劳,居人如故,市不改肆,封府库以迎武皇。
乾宁二年正月,武皇在幽州,命李存审、刘仁恭徇诸属郡。
二月,以仁恭为权幽州留后,从燕人之请也。
留腹心燕留德等十余人分典军政,武皇遂班师,凡驻幽州四十日。
六月,武皇率蕃汉之师自晋阳趋三辅,讨凤翔李茂贞、邠州王行瑜、华州韩建之乱。
先是,三帅称兵向阙,同弱王室,杀害宰辅。
时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卒,重荣之子珂,即武皇之子婿也,权典军政。
其兄珙为陕州节度使,瑶为绛州刺史,与珂争河中,遂诉于岐、邠、华三镇,言珂本苍头,不当袭位。
珂亦诉于武皇,武皇上表保荐珂,乞授河中旄钺,诏可之。
三帅遂以兵入觐,大掠京师,请授王珂同州节度使,王瑶河中节度使,天子亦许之。
武皇遂举兵表三帅之罪,复移檄三镇,三镇大惧。
是月,次绛州,刺史王瑶登陴拒命,武皇攻之,旬日而拔,斩王瑶于军门,诛其党千余人。
七月,次河中,王珂迎谒于路。
己未,同州节度使王行约弃城奔京师,与左军兵士劫掠西市,都民大扰。
行约,即行瑜弟也。
庚申,枢密使骆全瓘以武皇之军将至,请天子幸。
右军指挥使李继鹏,茂贞假子也,本姓阎,名珪,与全瓘谋劫天子幸凤翔。
左军指挥使王行实,亦行瑜之弟也,与刘景宣欲劫天子幸邠州。
两军相攻,纵火烧内门,烟火蔽天。
天子急诏盐州六都兵士,令追杀乱兵,左右军退走。
王行瑜、李茂贞声言自来迎驾,天子惧,出幸南山,驻跸于莎城。
是夜,荧惑犯心。
壬戌,武皇进收同州,闻天子幸石门,遣判官王瑰奉表奔问,天子遣使赐诏,令与王珂同讨邠、凤。
时武皇方攻华州,俄闻李茂贞领兵士三万至盩啡,王行瑜领兵至兴平,欲往石门迎驾,乃解华州之围,进营渭桥。
天子遣延王戒丕、丹王允赍诏,促武皇兵直抵邠、凤。
八月乙酉,供奉官张承业赍诏告谕。
泾帅张铛已领步骑三万于京西北,扼邠、岐之路。
武皇进营渭北,遣史俨将三千骑往石门扈驾,遣李存信、李存审会鄜延之兵攻行瑜之梨园寨。
天子削夺行瑜官爵,以武皇为天下兵马都招讨使,以鄜州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以泾州张铛为西南面招讨使。
天子又遣延王、丹王赐武皇御衣及大将茶酒、弓矢,命二王兄事武皇。
延王传天子密旨云:日昨非卿至此,已为贼庭行酒之人矣。所虑者二凶缔合,卒难翦除,且欲姑息茂贞,令与卿修好,俟枭斩行瑜,更与卿商量。
武皇上表,请驾还京。
令李存节领二千骑于京西北,以防邠贼奔突。
辛亥,天子还宫,加武皇守太师、中书令、邠宁四面行营都统。
时王行瑜弟兄固守梨园寨,我师攻之甚急,李茂贞遣兵万余来援行瑜,营于龙泉镇,茂贞自率兵三万迫咸阳。
武皇奉请诏茂贞罢兵,兼请削夺茂贞官爵。
诏曰:’茂贞勒兵,盖备非常,寻已发遣归镇。’又言:’茂贞已诛李继鹏、李继晸,卿可切戒兵甲,无犯土疆。’
武皇请赐河中王珂旌节,三表许之。
又表李罕之为副都统。
十月丙戌,李存信于梨园寨北遇贼军,斩首千余级,自是贼闭壁不出。
戊子,天子赐武皇内弟子四人,又降硃书御札,赐魏国夫人陈氏。
是月,王行瑜因败衄之后,闭壁自固,武皇令李罕之昼夜急攻,贼军乏食,拔营而去。
李存信与罕之等先伏军于厄路,俟贼军之至,纵兵击之,杀戮万计。
是日,收梨园等三寨,生擒行瑜之子知进,并母丘氏、大将李元福等二百人,送赴阙庭。
庚寅,王行约、王行实烧劫宁州遁走,宁州守将徐景乞降。
武皇表苏文建为邠州节度使,且于宁州为治所。
十一月丁巳,收龙泉寨。
时行瑜以精甲五千守之,李茂贞出兵来援,为李罕之所败,邠贼遂弃龙泉寨而去。
行瑜复入邠州,大军进逼其城,行瑜登城号哭曰:’行瑜无罪,昨杀南北司大臣,是岐帅将兵胁制主上,请治岐州,行瑜乞束身归朝。’
武皇报曰:’王尚父何恭之甚耶!仆受命讨三贼臣,公其一也。如能束身归阙,老夫未敢专命,为公奏取进止。’
行瑜惧,弃城而遁。
武皇收其城,封府库,遽以捷闻。
既而庆州奏,王行瑜将家属五百人到州界,为部下所杀,传首阙下。
武皇既平行瑜,还军渭北。
十二月,武皇营于云阳,候讨凤翔进止。
乙未,天子赐武皇为忠贞平难功臣,进封晋王,加实封二百户。
武皇复上表请讨李茂贞,天子不允。
武皇私谓诏使曰:’观主上意,疑仆别有他肠,复何言哉!但祸不去胎,忧患未已。’
又奏:’臣统领军大,不敢径赴朝觐。’遂班师。
乾宁三年正月,汴人大举以攻兗、郓,硃瑄、硃瑾再乞师于武皇,假道于魏州,罗宏信许之。
乃令都指挥使李存信将步骑三万与李承嗣、史俨会军,以拒汴人。
存信军于莘,与硃瑾合势,频挫汴军,汴帅患之,乃间魏人。
存信御兵无法,稍侵魏之刍牧者,宏信乃与汴帅通,出师三万攻存信军。
存信揭营而退,保于洺州。
三月,武皇大掠相、魏诸邑,攻李固、洹水,杀魏兵万余人,进攻魏州。
五月,汴将葛从周、氏叔琮引兵赴援。
六月,李茂贞举兵犯京师。
七月,车驾幸华州。
是月,武皇与汴军战于洹水之上,铁林指挥使落落被擒。
落落,武皇之长子也。
既战,马踣于坎,武皇驰骑以救之,其马亦踣,汴之追兵将及,武皇背射一发而毙,乃退。
九月,李存信攻魏之临清,汴将葛从周等引军来援,大败于宗城北。
存信进攻魏州。
十月,武皇败魏军于白龙潭,追击至观音门,汴军救至,乃退。
十一月,武皇征兵于幽、镇、定三州,将迎驾于华下,幽州刘仁恭托以契丹入寇,俟敌退听命。
乾宁四年正月,汴军陷兗、郓,骑将李承嗣、史俨与硃瑾同奔于淮南。
三月,陕帅王珙攻河中,王珂来告难;武皇遣李嗣昭率二千骑赴之,破陕军于猗氏,乃解河中之围。
至是,天子遣延王戒丕至晋阳,传宣旨于武皇:’朕不取卿言,以及于此,苟非英贤竭力,朕何由再谒庙廷!在卿表率,予所望也。’
七月,武皇复征兵于幽州,刘仁恭辞旨不逊,武皇以书让之;仁恭捧书谩骂,抵之于地,仍囚武皇之行人。
八月,大举以伐仁恭。
九月,师次蔚州。
戊寅,晨雾晦暝,占者云不利深入。
辛巳,攻安塞,俄报’燕将单可及领骑军至矣。’
武皇方置酒高会,前锋又报’贼至矣’!武皇曰:’仁恭何在?’曰:’但见可及辈。’
武皇张目怒曰:’可及辈何足为敌!’仍促令出师。
燕军已击武皇军寨,武皇乘醉击贼,燕军披靡。
时步兵望贼而退,为燕军所乘,大败于木瓜涧。
俄而大风雨震电,燕军解去,武皇方醒。
甲午,师次代州,刘仁恭遣使谢罪于武皇,武皇亦以书报之,自此有檄十余返。
光化元年春正月,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皆致书于武皇,乞修和好,同奖王室,兼乞助丁匠修缮秦宫,武皇许之。
四月,汴将葛从周寇邢、洺、磁等州,旬日之内,三州连陷。
汴人以葛从周为邢州节度使。
大将李存信收军,自马岭而旋。
八月壬戌,天子自华还宫。
是时,车驾初复,而欲诸侯辑睦,赐武皇诏,令与汴帅通好。
武皇不欲先下汴帅,乃致书于镇州王镕,令导其意。
明年,汴帅遣使奉书币来修好,武皇亦报之。
自是使车交驰,朝野相贺。
九月,武皇遣周德威、李嗣昭率兵三万出青山口,以迫邢、洺。
十月,遇汴将葛从周于张公桥,既战,我军大败。
是月,河中王珂来告急,言王珙引汴军来寇,武皇遣李嗣昭将兵三千以援之,屯于胡壁堡。
汴军万余人来拒战,嗣昭击退之。
十二月,潞州节度使薛志勤卒,泽州刺史李罕之以本军夜入潞州,据城以叛。
罕之报武皇曰:’薛铁山新死,潞民无主,虑军城有变,辄专命镇抚。’
武皇令人让之,罕之乃归于汴。
武皇遣李嗣昭将兵讨之,下泽州,收罕之家属,拘送晋阳。
光化二年春正月,李罕之陷沁州。
三月,汴将葛从周、氏叔琮自土门陷承天军, 又陷辽州,进军榆次。
武皇令周德威击之,败汴军于洞涡驿,叔琮弃营而遁,德威 追击,出石曾关,杀千余人。
汴人复陷泽州。
五月,武皇令都指挥使李君庆将兵收 泽、潞,为汴军所败而还。
以李嗣昭为都指挥使,进攻潞州。
八月,嗣昭营于潞州 城下,前锋下泽州。
时汴将贺德伦、张归厚等守潞州。
是月,德伦等弃城而遁,潞 州平。
九月,武皇表汾州刺史孟迁为潞州节度使。
光化三年,汴军大寇河朔,幽州刘仁恭乞师,武皇遣周德威帅五千骑以援之。
七月,李嗣昭攻尧山,至内丘,败汴军于沙河;进攻洺州,下之。
九月,汴帅自将 兵三万围洺州,嗣昭弃城而归,葛从周设伏于青山口,嗣昭之军不利。
十月,汴人乘胜寇镇、定,镇、定惧,皆纳赂于汴。
是时,周德威与燕军刘守光败汴人二万于 望都,闻定州王郜来奔,乃班师。
是月,天子加武皇实封一百户。
遣李嗣昭率步骑 三万攻怀州,下之。
进攻河阳,汴将阎宝率军来援,嗣昭退保怀州。
天复元年正月,汴将张存敬攻陷晋、绛二州,以兵二万屯绛州,以扼援路。
二月,张存敬迫河中,王珂告急于武皇,使者相望于路。
邠国夫人,武皇爱女也,亦 以书至,恳切求援。
武皇报曰:‘贼阻道路,众寡不敌,救尔即与尔两亡,可与王 郎弃城归朝。’
珂遂送款于张存敬。
三月,汴帅自大梁至河中,王珂遂出迎,寻徙 于汴。
天子以汴帅兼镇河中,武皇自是不复能援京师,霸业由是中否。
四月,汴将氏叔琮率兵五万自太行路寇泽、潞,魏博大将张文恭领军自新口入,
葛从周领兗、郓之众自土门入,张归厚以邢、洺之众自马岭入,定州王处直之众自 飞狐入,侯言以晋、绛之兵自阴地入。
氏叔琮、康怀英营于泽州之昂车。
武皇令李嗣昭将三千骑赴泽州援李存璋,而归贺德伦。
氏叔琮军至潞州,孟迁开门迎,沁州 刺史蔡训亦以城降于汴,氏叔琮悉其众趋石会关。
是时,偏将李审建先统兵三千在 潞州,亦与孟迁降于汴;及叔琮之入寇也,审建为其乡导。
汴人营于洞涡,别将白 奉国与镇州大将石公立自井陉入,陷承天军。
及攻寿阳,辽州刺史张鄂以城降于汴,都人大恐。
时霖雨积旬,汴军屯聚既众,刍粮不给,复多痢疟,师人多死。
时大将 李嗣昭、李嗣源每夜率骁骑突营掩杀,敌众恐惧。
五月,汴军皆退。
氏叔琮军出石会,周德威、李嗣昭以精骑五千蹑之,杀戮万 计。
初,汴军之将入寇也,汾州刺史李瑭据城叛,以连汴人,至是武皇令李嗣昭、
李存审将兵讨之。
是岁,并、汾饥,粟暴贵,人多附瑭为乱,嗣昭悉力攻城,三日 而拔,擒李瑭等斩于晋阳市。
氏叔琮既旋军,过潞州,掳孟迁以归。
汴帅以丁会为 潞州节度使。
六月,遣李嗣昭、周德威将兵出阴地,攻慈、隰二郡,
隰州刺史唐礼、慈州刺史张瑰并以城来降。
武皇以汴寇方盛,难以兵服,佯降心以缓其谋,乃遣牙将张特 持币马书檄以谕之,
陈当时利害,请复旧好。
十一月壬子,汴帅营于渭滨。
甲寅, 天子出幸凤翔。
《新唐书》:帝如凤翔,李茂贞、韩全诲请召克用入卫,克用间道 遣使者奔问,
并诒书全忠,劝还汴,全忠不答。
武皇遣李嗣昭率兵三千自沁州趋平 阳,遇汴军于晋州北,斩首五百级。
天复二年二月,李嗣昭、周德威领大军自慈、隰进攻晋、绛,营于蒲县。
乙未, 汴将硃友宁、氏叔琮将兵十万,营于蒲县之南。
乙巳,汴帅自领军至晋州,德威之 军大恐。
三月丁巳,有虹贯德威之营。
戊午,氏叔琮率军来战,德威逆击,为汴人 所败,兵仗、辎车委弃殆尽。
硃友宁长驱至汾州,慈、隰二州复为汴人所据。
辛酉, 汴军营于晋阳之西北,攻城西门,
周德威、李嗣昭缘山保其余众而旋。
武皇驱丁壮 登陴拒守,汴军攻城日急;
武皇召李嗣昭、周德威等谋将出奔云州,嗣昭以为不可。
李存信坚请且入北蕃,续图进取,嗣昭等固争之,太妃刘氏亦极言于内,
乃止。
居 数日,亡散之士复集,军城稍安。
李嗣昭与李嗣源夜入汴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 不暇,自相惊扰。
丁卯,硃友宁烧营而遁,周德威追至白壁关,俘斩万计,因收复 慈、隰、汾等三州。
天复三年正月,天子自凤翔归京。
五月,云州都将王敬晖杀刺史刘再立,以城 归于刘仁恭。
武皇遣李嗣昭讨之,仁恭遣将以兵五万来援云州,嗣昭退保乐安,
燕 人掳敬晖,弃城而去。
武皇怒,笞嗣昭及李存审而削其官。
是时,亲军万众皆边部 人,动违纪律,人甚苦之,左右或以为言。
武皇曰:‘此辈胆略过人,数十年从吾 征伐,比年以来,国藏空竭,诸军之家卖马自给。
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
俟时开运泰,吾固自能处置矣。’
天祐元年闰四月,汴帅迫天子迁都于洛阳。
《新唐书》:帝东迁,诏至太原, 克用泣谓其下曰:‘乘舆不复西矣!’
遣使者奔问行在。
五月乙丑,天子制授武皇 叶盟同力功臣,加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
八月,汴帅遣硃友恭弑昭宗于洛阳宫, 辉王即位。
告哀使至晋阳,武皇南向恸哭,三军缟素。
天祐二年春,契丹安巴坚始盛,武皇召之,安巴坚领部族三凡十万至云州,与 武皇会于云州之东,握手甚欢,结为兄弟,旬日而去,留马千匹,牛羊万计,期以 冬初大举渡河。
天祐三年正月,魏博既杀牙军,魏将史仁遇据高唐以叛,遣人乞师于武皇,武 皇遣李嗣昭率三千骑攻邢州以应之,遇汴将牛存节、张筠于青山口,嗣昭不利而还。
九月,汴帅亲率兵攻沧州,幽州刘仁恭遣使来乞师,武皇乃征兵于仁恭,将攻潞州, 以解沧州之围。仁恭遣掌书记马郁、都指挥使李溥等将兵三万,会于晋阳,武皇遣 周德威、李嗣昭合燕军以攻泽、潞。
十二月,潞州节度使丁会开门迎降,命李嗣昭 为潞州节度使,以丁会归于晋阳。
天祐四年正月甲申,汴帅闻潞州失守,自沧州烧营而遁。
四月,天子禅位于汴帅,奉天子为济阴王。改元为开平,国号大梁。
是岁,四川王建遣使至,劝武皇各 王一方,俟破贼之后,访唐朝宗室以嗣帝位,然后各归籓守。武皇不从,以书报之 曰:
窃念本朝屯否,巨业沦胥,攀鼎驾以长违,抚彤弓而自咎,默默终占,悠悠彼 苍,生此厉阶,永为痛毒,视横流而莫救,徒誓楫以兴言。
别捧函题,过垂奖谕,省览周既,骇惕异常。泪下沾衿,倍郁申胥之素;汗流浃背,如闻蒋济之言。
仆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枝,赐鈇钺以专征,征苞茅而问罪。
鏖兵校战,二十余年,竟未能斩新莽之头颅,断蚩尤之肩髀,以至庙朝颠覆,豺虎 纵横。
且授任分忧,叨荣冒宠,龟玉毁椟,谁之咎欤!俯阅指陈,不胜惭恧。
然则 君臣无常位,陵谷有变迁,或箠塞长河,泥封函谷,时移事改,理有万殊。
即如周末虎争,魏初鼎据。孙权父子,不显授于汉恩,刘备君臣,自微兴于涿郡。
得之不 谢于家世,失之无损于功名,适当逐鹿之秋,何惜华虫之服。
惟仆累朝席宠,奕世 输忠,忝佩训词,粗存家法。
善博奕者惟先守道,治蹊田者不可夺牛。
誓于此生,靡敢失节,仰凭庙胜,早殄寇雠。
如其事与愿违,则共臧洪游于地下,亦无恨矣。
惟公社稷元勋,嵩、衡降祉,镇九州之上地,负一代之鸿才,合于此时,自求 多福。
所承良讯,非仆深心,天下其谓我何,有国非吾节也。
凄凄孤恳,此不尽陈。
五月,梁祖遣其将康怀英率兵十万围潞州,怀英驱率士众,筑垒环城,城中音 信断绝。
武皇遣周德威将兵赴援,德威军于余吾,率先锋挑战,日有俘获,怀英不敢即战。
梁祖以怀英无功,乃以李思安代之。
思安引军将营于潞城,周德威以五千 骑搏之,梁军大败,斩首千余级。
思安退保坚壁,别筑外垒,谓之“夹塞”,以抗 我之援军。
梁祖调发山东之民以供馈运,德威日以轻骑掩之,运路艰阻,众心益恐。
李思安乃自东南山口筑夹道,连接夹寨,以通馈运,自是梁军坚保夹塞。
冬十月,武皇有疾,是时晋阳城无故自坏,占者恶之。
天祐五年正月戊子朔,武皇疾革。
辛卯,崩于晋阳,年五十三。
遣令薄葬,发丧后二十七日除服。
庄宗即位,追谥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在雁门。
《五代史补》: 太祖武皇,本硃耶赤心之后,沙陀部人也。
其先生于雕窠中,酋长以其异生,诸族传养之,遂以“诸爷”为氏,言非一父所养也。
其后言讹,以“诸”为“硃”,以 “爷”为“耶”。
至太祖生,眇一目,长而骁勇,善骑射,所向无敌,时谓之“独 眼龙”,大为部落所疾。
太祖恐祸及,遂举族归唐,授云州刺史,赐姓李,名克用。
黄巢犯长安,自北引兵赴难,功成,遂拜太原节度使,封晋王。
武皇之有河东也, 威声大振。
淮南杨行密常恨识其状貌,因使画工诈为商贾,往河东写之。
画工到,未几,人有知其谋者,擒之。
武皇初甚怒,既而谓所亲曰:“且吾素眇一目,试召之使写,观其所为如何。”
及至,武皇按膝厉声曰:“淮南使汝来写吾真,必画工之尤也,写吾不及十分,即价下便是死汝之所矣。”
画工再拜下笔。
时方盛暑,武皇执八角扇,因写扇角半遮其面。
武皇曰:“汝谄吾也。”遽使别写之,又应声下 笔,画其臂弓捻箭之状,仍微合一目以观箭之曲直,武皇大喜,因厚赂金帛遣之。
《五代史阙文》: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 州,河南未可图也。
一矢击契丹,且曰安巴坚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 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
一矢灭硃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
庄宗藏三 矢于武皇庙庭。
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将负之 以为前驱。
凯旋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
伐契丹,灭硃氏亦如之。
又,武皇眇一目,谓之“独眼龙。”性喜杀,左右有小过失,必置于死。
初讳眇,人无敢犯者,尝令写真,画工即为捻箭之状,微瞑一目,图成而进,武皇大悦,赐予甚厚。
史臣曰:
武皇肇迹阴山,
赴难唐室,
逐豺狼于魏阙,
殄氛祲于秦川,
赐姓受封,
奄有汾、晋,
可谓有功矣。
然虽茂勤王之绩,
而非无震主之威。
及硃旗屯渭曲之师,
俾翠辇有石门之幸,
比夫桓、文之辅周室,
无乃有所愧乎!
洎失援于蒲、绛,
久垂翅于并、汾,
若非嗣子之英才,
岂有兴王之茂业。
矧累功积德,
未比于周文,
创业开基,
尚亏于魏祖。
追谥为“武”,
斯亦幸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皇纪下-译文
景福元年正月,镇州王镕依靠燕人的支援,率领十多万士兵攻打邢州的尧山。武皇派遣李存信带兵支援,但李存孝和李存信素来不和,互相猜疑,因此李存信没有前进。武皇又派遣李嗣勋和李存审带兵支援,大败燕赵联军,斩首三万,缴获了大量军械。三月,武皇进军渡过滹沱河,攻打栾城,攻下鼓城和藁城。四月,燕军侵犯云州和代州,武皇撤军。
八月,赫连铎引诱幽州李匡威的八万军队,进攻天成军,于是攻打云州,在州北扎营,连绵数里。武皇秘密军队进入云州,第二天早晨,派出骑兵攻击,斩杀数万敌军,李匡威烧毁营地逃走。十月,邢州李存孝叛变,向梁投降,这是李存信策划的。
景福二年春天,大规模出兵讨伐王镕,因为他与李存孝有勾结。二月,攻打天长镇,十多天攻不下。王镕派出三万军队来支援,武皇在叱日岭下迎战,镇州军队战败,斩首一万多人。当时闹饥荒,军队缺乏粮食,只能吃尸体肉。进军攻下井陉,李存孝在夜间带兵进入镇州,镇州人向汴京求援;汴京的将领正在攻打时溥,没有时间支援。于是向幽州求援,李匡威率兵前往,武皇于是撤军。七月,武皇在邢州讨伐李存孝,于是攻打平山,渡过滹水,攻打镇州。王镕害怕,用五十万匹布奖励军队,请求修复旧好,并派镇州、冀州的军队帮助攻打李存孝,武皇同意了。武皇包围邢州。十二月,武皇在近郊打猎,捕获了一只三寸长角的白色兔子。
乾宁元年三月,邢州李存孝出城自首,被捆绑送回太原,在市场上被斩首。邢州、洺州、磁州平定。武皇上表推荐马师素为邢州节度使。
五月,郓州节度使朱瑄被汴京军队攻打,派使者来请求支援。武皇派遣骑将安福顺、安福应、安福迁率领五百精锐骑兵,经过魏州来支援。九月,潞州节度使康君立被毒死。
十月,武皇从晋阳率军讨伐幽州。起初,李匡俦夺取了哥哥的位子,燕人中有很多人不认为这是正义的,安塞军守将刘仁恭带领全族归附武皇,武皇对他非常优待。仁恭多次向盖寓进言,说幽州可以攻取,希望得到一万士兵,约定平定幽州。武皇当时正在邢州讨伐李存孝,撤回几千士兵,想要接纳仁恭,但不利而返回。匡俦因此骄傲懈怠,多次侵犯边境,武皇愤怒,因此率军讨伐他。这时,云州的吐浑赫连铎、白义诚都来归附,武皇命令鞭打他们后释放。
十一月,进攻武州。甲寅日,攻打新州。十二月,李匡俦命令大将率领六万步骑兵救援新州;武皇挑选精锐军队迎战,燕军大败,斩首一万多人,生擒将领百余人,在新州城下示众。当晚,新州投降。辛亥日,进攻妫州。壬子日,燕军又在居庸关合兵抵抗,武皇命令精锐骑兵疲劳他们,命令步兵将领李存审从其他道路攻击,从中午到傍晚,燕军再次战败。甲寅日,李匡俦带领全族弃城逃走,前往沧州,随行的车辆、奴隶、歌姬、妾室很多。沧州的将领卢彦威贪图他们的财物,在景城攻打匡俦,杀了他,抢走了他的部众。丙辰日,进军幽州,守城的大将请求投降,武皇命令李存审和刘仁恭进城安抚,居民如常,市场没有改变,封存府库迎接武皇。
乾宁二年正月,武皇在幽州,命令李存审、刘仁恭巡抚各属郡。二月,任命仁恭为权幽州留后,遵从燕人的请求。留下心腹燕留德等十余人分别管理军政,武皇于是撤军,总共在幽州停留了四十天。
六月,武皇率领蕃汉军队从晋阳前往三辅,讨伐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王行瑜、华州的韩建的叛乱。在此之前,三位节度使带兵向朝廷进攻,共同削弱王室,杀害宰相。当时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他的儿子王珂,是武皇的女婿,暂时管理军政。他的哥哥王珙是陕州节度使,王瑶是绛州刺史,与王珂争夺河中,于是向岐、邠、华三镇申诉,说王珂原本是奴仆,不应该继承位子。王珂也向武皇申诉,武皇上表保荐王珂,请求授予河中节度使的旌旗,皇帝同意了。三位节度使于是带兵入朝,大肆抢劫京城,请求授予王珂同州节度使,王瑶河中节度使,皇帝也同意了。武皇于是起兵上表三帅的罪行,再次发布檄文给三镇,三镇非常害怕。这个月,驻扎在绛州,刺史王瑶登城拒绝命令,武皇攻打他,十天后攻下,在军门前斩杀王瑶,诛杀他的党羽一千多人。
七月,驻扎在河中,王珂在路上迎接。己未日,同州节度使王行约弃城逃往京城,与左军士兵抢劫西市,都城百姓非常混乱。行约是王行瑜的弟弟。庚申日,枢密使骆全瓘因为武皇的军队即将到来,请求皇帝避难。右军指挥使李继鹏,是李茂贞的养子,本姓阎,名珪,与全瓘密谋劫持皇帝逃往凤翔。左军指挥使王行实,也是王行瑜的弟弟,与刘景宣想要劫持皇帝逃往邠州。两军相互攻击,放火烧毁内门,烟火蔽天。皇帝紧急命令盐州六都的士兵,命令追杀叛军,左右军退走。王行瑜、李茂贞声称自己来迎接皇帝,皇帝害怕,逃往南山,驻扎在莎城。这天晚上,火星冲犯了心宿。壬戌日,武皇进军收复同州,听说皇帝逃往石门,派遣判官王瑰呈上表章询问,皇帝派遣使者赐诏,命令与王珂一同讨伐邠州和凤翔。当时武皇正在攻打华州,不久听说李茂贞率领三万士兵到达盩啡,王行瑜率领士兵到达兴平,想要前往石门迎接皇帝,于是解除了华州的包围,进军驻扎在渭桥。皇帝派遣延王戒丕、丹王允赍带着诏书,催促武皇的军队直接前往邠州和凤翔。
八月乙酉日,供奉官张承业带着诏书宣布。泾帅张铛已经在京西北领着三万步骑兵,扼守邠州和岐州的道路。武皇进军驻扎在渭北,派遣史俨率领三千骑兵前往石门保护皇帝,派遣李存信、李存审会合鄜延的军队攻打王行瑜的梨园寨。皇帝剥夺了王行瑜的官职,任命武皇为天下兵马都招讨使,任命鄜州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任命泾州张铛为西南面招讨使。皇帝又派遣延王、丹王赐给武皇御衣以及大将的茶酒、弓箭,命令两位王子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武皇。延王传达皇帝的密旨说:‘昨天如果不是你到这里,我已经成为贼人的酒宴上的人了。我所担心的是两个凶徒联合起来,最终难以剪除,而且想姑息李茂贞,让他与你修好,等到斩杀王行瑜之后,再与你商议。’武皇上表,请求皇帝返回京城。命令李存节率领两千骑兵在京城西北,以防备邠州的贼兵突然进攻。辛亥日,皇帝返回皇宫,授予武皇守太师、中书令、邠宁四面行营都统的职位。
当时王行瑜和他的兄弟坚守梨园寨,我们的军队攻打得很急,李茂贞派出一万多名士兵来支援王行瑜,在龙泉镇扎营,李茂贞自己率领三万士兵逼近咸阳。武皇请求李茂贞撤兵,并要求削去他的官职和爵位。诏书中说:‘李茂贞屯兵,是为了防备不测之事,现在已经派人送回镇守。’又说:‘李茂贞已经处决了李继鹏和李继晸,你可以停止军事行动,不要侵犯土地。’武皇请求赐予河中王珂旌节,三次上表都得到了批准。又上表推荐李罕之为副统领。
十月丙戌日,李存信在梨园寨北边遇到了敌军,斩首一千多人,从此敌军闭城不出。戊子日,天子赐给武皇四个内弟子,又降旨赐给魏国夫人陈氏。这个月,王行瑜因为战败,闭城自守,武皇命令李罕之昼夜不停地猛攻,敌军粮食不足,撤退离开。李存信和李罕之等人在险要道路伏击,等到敌军到来,全力攻击,杀敌无数。这一天,收复了梨园等三个寨子,生擒了王行瑜的儿子知进,以及他的母亲丘氏、大将李元福等二百人,将他们送到了朝廷。庚寅日,王行约和王行实烧毁劫掠宁州后逃走,宁州守将徐景投降。武皇上表推荐苏文建为邠州节度使,并在宁州设立治所。
十一月丁巳日,收复了龙泉寨。当时王行瑜用五千精兵守卫,李茂贞出兵支援,被李罕之打败,邠州的敌军于是放弃了龙泉寨离开。王行瑜又回到邠州,大军逼近城下,王行瑜登上城墙哭泣说:‘我王行瑜没有罪,昨天杀了南北司大臣,是岐帅带领士兵威胁皇帝,我请求治理岐州,王行瑜请求自缚归朝。’武皇回答说:‘王尚父太过谦恭了!我受命讨伐三个叛逆大臣,你就是其中一个。如果你能自缚归朝,我老夫不敢独断专行,会为你上奏请示。’王行瑜害怕,弃城逃跑。武皇收复了他的城池,封存了府库,立即上报了胜利的消息。
不久庆州上报,王行瑜带着家属五百人到州界,被部下杀害,首级送到了朝廷。武皇处理完王行瑜的事,军队回到渭北。
十二月,武皇在云阳扎营,等待讨伐凤翔的决定。乙未日,天子赐给武皇忠贞平难功臣的称号,进封为晋王,增加实封二百户。武皇再次上表请求讨伐李茂贞,天子不同意。武皇私下对使者说:‘看皇帝的意思,怀疑我别有用心,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祸根不去,忧患未止。’又上奏:‘我统领大军,不敢直接前往朝见。’于是班师回朝。
乾宁三年正月,汴州人大规模进攻兖州、郓州,朱瑄、朱瑾再次向武皇求援,请求借道魏州,罗宏信答应了他们。于是命令都指挥使李存信率领步兵和骑兵三万与李承嗣、史俨会合军队,来抵抗汴州人。李存信在莘县驻军,与朱瑾联合,连续挫败汴州军队,汴州统帅担忧,于是离间魏州人。李存信治军无方,稍微侵犯了魏州的庄稼,罗宏信于是与汴州统帅通好,出兵三万攻打李存信的军队。李存信撤军,退守洺州。三月,武皇大举掠夺相州、魏州等地的财物,攻打李固、洹水,杀死魏州士兵一万多人,进攻魏州。五月,汴州将领葛从周、氏叔琮带领军队前来支援。
六月,李茂贞起兵侵犯京师。七月,皇帝逃到华州。这个月,武皇在洹水上与汴州军队作战,铁林指挥使落落被俘。落落是武皇的长子。战斗结束后,武皇的马在泥坑中摔倒,武皇骑马去救他,马也摔倒,汴州的追兵即将追上,武皇背对着射出一箭将追兵射死,然后撤退。
九月,李存信攻打魏州的临清,汴州将领葛从周等带领军队前来支援,在宗城北边大败。李存信进攻魏州。十月,武皇在白龙潭打败魏军,追击到观音门,汴州军队前来救援,于是撤退。十一月,武皇在幽州、镇州、定州征兵,准备在华州迎接皇帝,幽州的刘仁恭借口契丹入侵,等敌人退去后再听命。
乾宁四年正月,汴州军队攻陷兖州、郓州,骑将李承嗣、史俨与朱瑾一同逃到淮南。三月,陕帅王珙攻打河中,王珂来报告危难;武皇派遣李嗣昭率领两千骑兵前往支援,在猗氏打败了陕军,于是解除了河中的包围。
到这个时候,天子派遣延王李戒丕到晋阳,传达旨意给武皇:‘我不采纳你的意见,才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是英雄豪杰竭尽全力,我怎么能再次进入庙廷!在你的表率作用下,是我所期望的。’
七月,武皇再次在幽州征兵,刘仁恭不恭顺地推辞旨意;武皇用书信责备他;刘仁恭拿着书信谩骂,将书信扔在地上,仍然囚禁了武皇的使者。八月,大规模出兵讨伐刘仁恭。九月,军队驻扎在蔚州。戊寅日,清晨大雾弥漫,占卜者说深入敌境不利。辛巳日,攻打安塞,不久报告说‘燕将单可及率领骑兵到了’。武皇正在设宴欢聚,前锋又报告‘敌军到了’!武皇问:‘刘仁恭在哪里?’回答说:‘只见到单可及这些人。’武皇瞪大眼睛愤怒地说:‘单可及这些人哪里值得为敌!’仍然催促军队出发。燕军已经攻击了武皇的军营,武皇醉酒后击退了敌军,燕军溃败。当时步兵看到敌军后退,被燕军乘机攻击,在木瓜涧大败。不久大风雨电闪,燕军撤退,武皇才醒酒。甲午日,军队驻扎在代州,刘仁恭派遣使者向武皇谢罪,武皇也用书信回复他,从此有十几封檄文往返。
光化元年春天正月,凤翔的李茂贞、华州的韩建都给武皇写信,请求修复友好关系,共同奖励王室,并请求帮助修缮秦宫,武皇答应了。
四月,汴州将领葛从周侵犯邢州、洺州、磁州等州,十天内,三州接连失陷。汴州人任命葛从周为邢州节度使。大将李存信收兵,从马岭返回。
八月壬戌日,天子从华州返回皇宫。这时,皇帝刚刚复位,希望诸侯和睦,赐给武皇诏书,命令他与汴州统帅交好。武皇不想先向汴州统帅低头,于是写信给镇州王镕,让他传达自己的意思。第二年,汴州统帅派遣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来修复友好关系,武皇也回复了他们。从此使者往来频繁,朝廷和民间都庆祝。九月,武皇派遣周德威、李嗣昭率领三万军队从青山口出发,用来逼近邢州、洺州。十月,在张公桥遇到汴州将领葛从周,交战后,我军大败。这个月,河中王珂来报告紧急情况,说王珙带领汴州军队来侵犯,武皇派遣李嗣昭率领三千士兵支援,驻扎在胡壁堡。汴州一万多士兵前来抵抗,李嗣昭击退了他们。
十二月,潞州节度使薛志勤去世,泽州刺史李罕之率领本军夜间进入潞州,占据城池反叛。李罕之向武皇报告说:‘薛铁山刚去世,潞州百姓没有主人,担心军城有变故,就擅自命令镇守。’武皇派人责备他,李罕之于是归附了汴州。武皇派遣李嗣昭率领军队讨伐他,攻下泽州,收缴了李罕之的家属,拘禁送往晋阳。
光化二年春天正月,李罕之攻陷了沁州。三月,汴将葛从周、氏叔琮从土门攻陷了承天军,接着又攻陷了辽州,进军到了榆次。武皇命令周德威去抗击他们,在洞涡驿打败了汴军,氏叔琮弃营逃跑,周德威追击,出了石曾关,杀了千余人。汴军又攻陷了泽州。五月,武皇命令都指挥使李君庆带兵收复泽州和潞州,但被汴军打败后返回。之后,以李嗣昭为都指挥使,进攻潞州。八月,李嗣昭在潞州城下扎营,前锋攻下了泽州。当时汴将贺德伦、张归厚等人守卫潞州。这个月,德伦等人弃城逃跑,潞州平定。九月,武皇上表推荐汾州刺史孟迁为潞州节度使。
光化三年,汴军大举侵犯河朔地区,幽州的刘仁恭请求援助,武皇派遣周德威率领五千骑兵去支援他。七月,李嗣昭攻打尧山,到了内丘,在沙河打败了汴军;接着进攻洺州,并攻下了它。九月,汴帅亲自带领三万兵马围攻洺州,李嗣昭弃城而回,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下埋伏,李嗣昭的军队不利。十月,汴人乘胜侵犯镇州和定州,镇州和定州害怕,都向汴军纳了贿赂。这时,周德威和燕军刘守光在望都打败了汴军两万人,听说定州王郜前来投奔,于是撤军。这个月,天子赐给武皇实封一百户。派遣李嗣昭率领步兵和骑兵三万人攻打怀州,并攻下了它。接着进攻河阳,汴将阎宝率军来支援,李嗣昭撤退保卫怀州。
天复元年正月,汴将张存敬攻陷了晋州和绛州,带兵两万驻扎在绛州,以阻断援军道路。二月,张存敬逼近河中,王珂向武皇求救,使者络绎不绝。邠国夫人,武皇的爱女,也写信来请求援助。武皇回答说:‘敌人阻断了道路,我们人少势孤,去救你就会我们俩都死,你可以和王郎弃城归顺朝廷。’王珂于是向张存敬投降。三月,汴帅从大梁到河中,王珂于是出城迎接,不久迁往汴京。天子让汴帅兼任镇河中,武皇从此不能再援助京师,霸业因此中断。
四月,汴将氏叔琮率领五万兵马从太行路侵犯泽州和潞州,魏博的大将张文恭率领军队从新口进入,葛从周率领兖州和郓州的军队从土门进入,张归厚率领邢州和洺州的军队从马岭进入,定州王处直的军队从飞狐进入,侯言率领晋州和绛州的军队从阴地进入。氏叔琮和康怀英在泽州的昂车扎营。武皇命令李嗣昭率领三千骑兵前往泽州支援李存璋,同时召回贺德伦。氏叔琮的军队到了潞州,孟迁打开城门迎接,沁州刺史蔡训也带着城池投降了汴军,氏叔琮带领他的军队直奔石会关。这时,偏将李审建先率领三千兵马在潞州,也向汴军投降;等到氏叔琮入侵时,审建成了他的向导。汴军在洞涡扎营,别将白奉国和镇州的大将石公立从井陉进入,攻陷了承天军。等到攻打寿阳时,辽州刺史张鄂带着城池投降了汴军,都城的人们非常恐慌。当时连绵阴雨积了十几天,汴军聚集的已经很多,草料粮食供应不上,又有很多士兵得了痢疾和疟疾,士兵死了很多。当时的大将李嗣昭、李嗣源每夜率领精锐骑兵突袭敌营,敌军非常恐惧。
五月,汴军全部撤退。氏叔琮的军队出了石会关,周德威、李嗣昭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追击,杀了上万人。起初,汴军将要入侵时,汾州刺史李瑭据城叛变,想要和汴军联合,到这时武皇命令李嗣昭、李存审带兵讨伐他。这一年,并州和汾州闹饥荒,粮食价格暴涨,很多人依附李瑭作乱,李嗣昭全力攻城,三天就攻下了,擒获了李瑭等人,在晋阳市将他们斩首。氏叔琮撤军后,路过潞州,抓了孟迁带回去。汴帅任命丁会为潞州节度使。
六月,派遣李嗣昭、周德威带兵出阴地,攻打慈州和隰州,隰州刺史唐礼、慈州刺史张瑰都带着城池投降了。武皇认为汴军来势凶猛,难以用武力降服,假装投降来延缓他们的计划,于是派遣牙将张特带着钱币、马匹和文书去告诉他们,陈述当时的利害关系,请求恢复旧好。十一月壬子日,汴帅在渭河边扎营。甲寅日,天子出巡凤翔。《新唐书》记载:皇帝到了凤翔,李茂贞、韩全诲请求召李克用入卫,李克用从小路派遣使者奔走询问,并写信给全忠,劝他返回汴京,全忠没有回答。武皇派遣李嗣昭率领三千兵马从沁州奔赴平阳,在晋州北边遇到了汴军,斩首五百级。
天复二年二月,李嗣昭、周德威带领大军从慈州和隰州进攻晋州和绛州,在蒲县扎营。乙未日,汴将朱友宁、氏叔琮带领十万兵马,在蒲县南边扎营。乙巳日,汴帅亲自领军到晋州,周德威的军队非常恐慌。三月丁巳日,一道彩虹穿过了周德威的营地。戊午日,氏叔琮率领军队来交战,周德威迎战,被汴军打败,武器、辎重几乎全部丢弃。朱友宁长驱直入到了汾州,慈州和隰州又落入了汴军手中。辛酉日,汴军在晋阳西北边扎营,攻打城西门,周德威、李嗣昭沿着山势保护剩余的军队撤退。武皇驱赶丁壮登上城墙防守,汴军攻城非常急迫;武皇召集李嗣昭、周德威等人商议将要出逃到云州,李嗣昭认为不可行。李存信坚决请求先进入北蕃,继续图谋进取,李嗣昭等人坚决反对,太妃刘氏也在宫中极力劝阻,于是停止了。
几天后,逃散的士兵又聚集起来,军城稍微安定。李嗣昭和李嗣源夜间潜入汴军,斩杀将领,拔取旗帜,敌人来不及防御,自己惊慌失措。丁卯日,朱友宁烧营逃跑,周德威追击到白壁关,俘虏斩杀了上万人,因此收复了慈州、隰州、汾州等三州。
天复三年正月,天子从凤翔回到京城。五月,云州都将王敬晖杀了刺史刘再立,将城池归顺给了刘仁恭。武皇派遣李嗣昭去讨伐他,刘仁恭派遣将领带领五万兵马来支援云州,李嗣昭撤退保卫乐安,燕人抓了王敬晖,弃城离开。武皇愤怒,鞭打了李嗣昭和李存审,并剥夺了他们的官职。这时,亲军万余人都是边部人,行为常常违反纪律,人们非常痛苦,左右的人有时会提出意见。武皇说:‘这些人胆量勇气过人,几十年来一直跟随我征战,近几年,国库空虚,各军家属卖马自给。现在四方诸侯都悬挂重赏招募勇士,如果我用法律约束他们,急了就会抛弃我,我怎么能独自保护他们呢!等到时机成熟,国运好转,我自然能够处理这些问题。’
天祐元年闰四月,汴帅逼迫天子迁都洛阳。《新唐书》记载:皇帝东迁,诏书到达太原,李克用哭着对他的部下说:‘皇帝不再回西边了!’派遣使者奔走询问。五月乙丑日,天子下诏授予武皇叶盟同力功臣,增加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八月,汴帅派遣朱友恭在洛阳宫弑杀了昭宗,辉王即位。告哀使者到达晋阳,武皇向南痛哭,全军都穿上了丧服。
天祐二年春天,契丹的安巴坚开始强盛起来,武皇(李克用)召唤他,安巴坚带领他的部落共三万多人来到云州,与武皇在云州的东边会面,握手非常高兴,结为兄弟,十天后离开,留下了一千匹马,上万头牛羊,约定在冬天初渡河大举进攻。
天祐三年正月,魏博的军队杀死了他们的牙军,魏将史仁遇占据高唐叛变,派人向武皇求援,武皇派遣李嗣昭率领三千骑兵攻打邢州以支援他,在青山口遇到了汴将牛存节、张筠,李嗣昭战败而回。九月,汴帅亲自率领军队攻打沧州,幽州的刘仁恭派人前来求援,武皇于是向刘仁恭征兵,准备攻打潞州,以解沧州的围困。刘仁恭派遣掌书记马郁、都指挥使李溥等人率领三万军队,在晋阳会合,武皇派遣周德威、李嗣昭联合燕军攻打泽州和潞州。十二月,潞州节度使丁会打开城门投降,任命李嗣昭为潞州节度使,将丁会带回晋阳。
天祐四年正月甲申日,汴帅得知潞州失守,从沧州烧毁营地逃走。四月,天子将皇位禅让给汴帅,尊奉天子为济阴王。改年号为开平,国号为大梁。这一年,四川的王建派人前来,劝说武皇各自占据一方,等打败敌人之后,寻找唐朝的宗室来继承帝位,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地。武皇没有听从,写信回复说:
私下里想我们本朝的命运起伏不定,伟大的事业衰败,我远离皇位已经很久,抚摸着弓箭自责,默默承受,遥远的苍天,生出了这样的灾难,永远成为痛苦,看着横流的河水无法拯救,只能发誓乘船而兴言。另外捧着信函,经过垂询奖谕,看过之后,非常惊恐。泪流满面,比以前的忧愁更加严重;汗流浃背,如同听到蒋济的话。
我经历了两朝,受到了三代皇帝的恩宠,官至将相,籍贯属于皇族,被赐予斧钺以专征,征收苞茅以问罪。战斗了二十多年,竟然未能斩断新莽的头颅,砍断蚩尤的肩膀,以至于朝廷颠覆,豺狼横行。而且我被授予重任,分忧解难,享受荣宠,像龟玉毁于椟中,这是谁的过错呢!低头阅读指责,感到非常惭愧。然而君臣之间没有固定的位置,山陵和山谷有变迁,有时堵塞长河,泥封函谷,时代变迁,事情千变万化。就像周朝末年的虎争,魏初的鼎足而立。孙权父子,没有显赫的汉朝恩宠,刘备君臣,从微贱兴起于涿郡。得到的不必感谢家世,失去的不会损害功名,正当逐鹿之秋,何必在乎华贵的衣服。我累朝受到恩宠,世代忠诚,愧对教诲,勉强维持家法。擅长博弈的人首先要遵守规则,治理田地的人不能夺走耕牛。我发誓在此生,不敢失节,仰望朝廷胜利,早日消灭敌人。如果事情与愿望相反,那么就与臧洪一起在地下游玩,也没有遗憾。
只有公社稷的元勋,嵩山、衡山降下福祉,镇守九州之上地,背负一代的鸿才,在这个时候,自己寻求多福。所接受的良信,非我深心,天下人将如何评价我,有国家不是我的节操。凄凄孤苦,这些话说不完。
五月,梁祖派遣他的将领康怀英率领十万军队围攻潞州,康怀英驱使士兵,筑起营垒包围城市,城中音信断绝。武皇派遣周德威率领军队前来支援,周德威在余吾驻军,率领先锋挑战,每天都有俘虏,康怀英不敢立即交战。梁祖因为康怀英没有战功,于是用李思安代替他。李思安率领军队在潞城周围扎营,周德威率领五千骑兵与他们交战,梁军大败,斩首一千多人。李思安退守坚固的壁垒,另外筑起外垒,称之为‘夹塞’,以抵抗我们的援军。梁祖征调山东的百姓来供应粮食,周德威每天用轻骑兵骚扰他们,运输线路困难,众人更加恐慌。李思安于是从东南的山口筑起夹道,连接夹寨,以通运输,从此梁军坚守夹塞。
冬天十月,武皇生病,这时晋阳城无故自行崩塌,占卜者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天祐五年正月戊子朔日,武皇病情加重。辛卯日,在晋阳去世,享年五十三岁。遗命薄葬,发丧后二十七天除服。庄宗即位,追谥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在雁门。《五代史补》:太祖武皇,本是朱耶赤心之后,沙陀部人。他出生在鸟巢中,部落首领认为他不同寻常,各部落轮流抚养他,于是以‘诸爷’为姓,意思是说不是同一个父亲抚养的。后来名字讹传,把‘诸’说成了‘朱’,把‘爷’说成了‘耶’。到太祖出生时,他瞎了一只眼,长大后勇猛善战,擅长骑射,所向无敌,当时被称为‘独眼龙’,被部落中的人所痛恨。太祖担心祸及家族,于是带领全族归附唐朝,被封为云州刺史,赐姓李,名克用。黄巢攻陷长安,他从北方带兵前来救援,功成之后,被封为太原节度使,封为晋王。武皇在河东时,威名大振。淮南的杨行密常常恨认识他的样子,因此派画工假扮成商人,前往河东画像。画工到达不久,有人知道了这个计谋,将他擒获。武皇最初非常愤怒,后来对亲近的人说:‘我本来就是瞎了一只眼,可以叫他来画像,看看他的画技如何。’等到他来了,武皇按膝厉声说:‘淮南派你来画我的真容,一定是画工中的佼佼者,如果画得我不满十分,那么你的命就结束了。’画工再次跪拜,开始画。当时正值盛夏,武皇手持八角扇,用扇角半遮住脸。武皇说:‘你是在谄媚我。’立即让他另画一幅,他又应声下笔,画他拉弓射箭的样子,仍然微闭一只眼观察箭的弯曲度,武皇非常高兴,因此用丰厚的金帛送他回去。
《五代史阙文》:世人传说武皇临终前,把三支箭交给庄宗说:‘一支箭用来讨伐刘仁恭,你不先打下幽州,河南就不能图谋。一支箭用来攻打契丹,因为安巴坚曾与我携手结盟,结为兄弟,发誓恢复唐家社稷,现在他背约附敌,你必须讨伐他。一支箭用来消灭朱温,如果你能完成我的志向,那么即使死去也没有遗憾!’庄宗将三支箭藏在武皇的庙庭中。等到讨伐刘仁恭时,命令幕僚以少牢之礼祭告庙庭,请出一支箭,用锦囊装好,让亲信将领背负它作为先锋。凯旋之日,随着俘虏和战利品将箭放入太庙。攻打契丹,消灭朱氏也如此。又,武皇瞎了一只眼,被称为‘独眼龙’。他喜欢杀人,左右的人有小过失,必定处死。最初他忌讳自己瞎眼,没有人敢触犯他,曾经让他画像,画工就画他拉弓射箭的样子,微微闭上一只眼观察箭的弯曲度,画像完成后呈上,武皇非常高兴,赐予他很多赏赐。
史官说:武皇在阴山开始建立基业,为了拯救唐朝的危难,驱逐了魏阙附近的豺狼,消除了秦川的恶势力,得到了赐姓和封号,最终拥有了汾水和晋地的广大领土,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功绩了。
然而,尽管他有着茂盛的勤王功绩,但也不免有震慑君主的威势。等到朱旗在渭曲驻扎军队时,让翠绿的御辇有了石门的幸运,与桓公、文公辅佐周室相比,难道不是有所惭愧吗!
等到在蒲州和绛州失去了援助,长时间在并州和汾州徘徊,如果不是嗣子的英才,哪里会有复兴王业的茂盛事业。何况他累积的功绩和德行,也比不上周文王,创业开基,还比不上魏祖。
追赠他为‘武’,这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皇纪下-注解
景福元年:景福元年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公元892年。
镇州:镇州是唐朝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
王镕:王镕是唐朝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镇守镇州。
燕人:燕人指的是燕地的居民,燕地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
武皇:指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因其谥号为武,故称武皇。
李存信:李存信是李克用的将领。
李存孝:李存孝是李克用的将领,后来叛变。
邢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
尧山:尧山是邢州的一个地名。
滹沱:滹沱是河北省的一条河流。
栾城:栾城是河北省的一个县。
鼓城:鼓城是河北省的一个县。
藁城:藁城是河北省的一个县。
云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代州:代州是唐朝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代县。
赫连铎:赫连铎是唐朝末年的军阀。
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李匡威:李匡威是幽州的地方割据势力。
梁:梁指的是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
天长镇:天长镇是河北省的一个镇。
叱日岭:叱日岭是河北省的一个地名。
井陉: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鹿泉区。
汴:汴指的是汴梁,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幽州李匡威:幽州李匡威指的是幽州的李匡威。
晋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新州:新州是河北省的一个县。
妫州:妫州是河北省的一个县。
居庸关:居庸关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个古代关隘。
沧州:沧州是河北省的一个市。
三辅:三辅指的是秦汉时期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地区。
凤翔: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凤翔县。
邠州:邠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彬州市。
华州:华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华县。
河中: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运城市。
王重盈:王重盈是唐朝末年的河中节度使。
王重荣:王重荣是王重盈的父亲,也是河中节度使。
王珂:唐朝官员。
王瑶:王瑶是王重荣的另一个儿子,也是河中地区的官员。
岐州:岐州是陕西省的一个市。
邠州王行瑜:邠州王行瑜指的是邠州的王行瑜。
华州韩建:华州韩建指的是华州的韩建。
同州:同州是陕西省的一个市。
京师:京师指的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南山:南山指的是长安城以南的山脉。
莎城:莎城是长安城以南的一个地名。
盩啡:盩啡是陕西省的一个地名。
兴平:兴平是陕西省的一个市。
渭桥:渭桥是位于渭河上的一座桥梁。
泾帅:泾帅指的是泾州的节度使。
鄜州:鄜州是陕西省的一个市。
鄜延之兵:鄜延之兵指的是鄜州和延州的军队。
盐州:盐州是陕西省的一个市。
左右军:左右军指的是唐朝的左右两军。
凤翔李茂贞:凤翔李茂贞指的是凤翔的李茂贞。
王行约:王行约是王行瑜的弟弟。
枢密使:枢密使是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骆全瓘:骆全瓘是唐朝末年的枢密使。
右军指挥使:右军指挥使是唐朝的一个军事官职。
李继鹏:李继鹏是李茂贞的养子,本姓阎,名珪。
王行实:王行实是王行瑜的弟弟。
刘景宣:刘景宣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内门:内门指的是皇宫的内部大门。
石门:指石门关,这里指皇帝避难的地方。
供奉官:供奉官是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宫廷供奉事务。
泾帅张铛:泾帅张铛指的是泾州的节度使张铛。
渭北:渭北指的是渭河以北的地区。
史俨:史俨是唐朝末年的将领。
李存节:李存节是李克用的将领。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守太师:守太师是唐朝的一个官职,是太师的副职。
中书令:中书令是唐朝的一个官职,负责中央政务。
邠宁四面行营都统:邠宁四面行营都统是唐朝的一个军事官职,负责邠宁地区的军事指挥。
梨园寨:梨园寨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要塞,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历史上曾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地点。
咸阳:咸阳是古代中国的著名都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秦朝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李茂贞:李茂贞是唐朝末年的军阀,曾控制过长安地区,与唐朝朝廷对抗。
龙泉水镇:龙泉水镇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是军事要地。
河中王珂:河中王珂指的是河中地区的王珂,河中地区在古代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区域。
硃书御札:硃书御札是指皇帝的亲笔诏书,具有极高的权威。
魏国夫人陈氏:魏国夫人陈氏是指当时的一个贵族女性,被封为魏国夫人。
宁州:宁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南部。
忠贞平难功臣:忠贞平难功臣是对有功于国家的功臣的封号。
晋王:李克用的封号。
汴人:汴人指的是汴梁地区的人民,汴梁是古代的都城,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兗、郓:兗、郓是古代中国的一些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罗宏信:罗宏信是唐朝末年的军阀,控制过魏州地区。
洺州:洺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铁林指挥使落落:铁林指挥使落落是武皇的长子,担任铁林指挥使,负责宫廷警卫。
秦宫:秦宫是指秦朝的宫殿,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邢、洺、磁:邢、洺、磁是古代中国的一些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山西省。
延王戒丕:延王戒丕是唐朝的宗室成员,被封为延王。
契丹:古代北方民族,后成为辽朝的前身。
王珙:王珙是唐朝末年的军阀,控制过河中地区。
潞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
泽州:唐朝州名,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
薛铁山:薛铁山是潞州节度使薛志勤的字,薛志勤去世后,薛铁山可能指的是薛志勤的家族。
光化二年:光化二年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公元899年。
李罕之:唐朝将领,曾任沁州刺史。
沁州:唐朝州名,位于今山西省沁源县。
汴将:汴梁(今开封)的将领。
葛从周:唐朝将领,曾任汴州节度使。
氏叔琮:唐朝将领,曾任汴州节度使。
土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鹿泉区。
承天军:古代军事编制,指负责防御和守卫的军队。
辽州:唐朝州名,位于今山西省辽阳市。
榆次: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榆社县。
周德威:李克用的将领。
洞涡驿:古代驿站名,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
都指挥使: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统领军队。
李君庆:唐朝将领。
河朔:古代地区名,指黄河以北地区。
刘仁恭:五代十国时期幽州的节度使。
望都: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
镇、定:古代地区名,指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
实封:古代官制,指皇帝赐予的封地。
邠国夫人:李克用的女儿,封为邠国夫人。
太行路:古代道路名,指太行山脉的道路。
慈、隰二郡:古代郡名,慈州位于今山西省吉县,隰州位于今山西省隰县。
新口: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鹿泉区。
兗、郓之众:兗州和郓州的地方军队。
马岭: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飞狐: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
阴地: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昂车: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
沁州刺史:沁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蔡训:沁州刺史。
偏将:古代军事职务,指副将。
李审建:沁州副将。
洞涡: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
寿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寿阳县。
张鄂:辽州刺史。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
虹贯:彩虹贯穿,指天气异常。
蒲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蒲县。
硃友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将领。
汾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晋阳市: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
刘再立:云州刺史。
王敬晖:云州都将。
丁会:潞州的节度使。
渭滨:古代地名,指渭河岸边。
叶盟同力功臣:李克用的功勋称号。
洛阳: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洛阳市。
昭宗:唐朝皇帝,即李晔。
辉王:唐朝皇帝,即李祗。
天祐二年:天祐是唐朝哀帝的年号,二年即公元905年。
安巴坚:契丹的部落首领。
部族:古代民族或部落的集体。
握手:表示友好和结盟。
兄弟: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旬日:十天。
马千匹,牛羊万计:形容数量极多。
大举渡河:大规模地渡过河流,此处指渡过黄河。
魏博: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南部。
牙军:古代军队中的特殊编制,通常由皇帝亲信或近臣统领。
史仁遇:魏博的将领。
高唐: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乞师:请求援助。
李嗣昭:李克用的将领。
牛存节、张筠:汴梁的将领。
青山口: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开平:后梁的年号,从公元907年开始使用。
大梁:后梁的都城,即今天的开封。
四川王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的割据政权建立者。
嗣帝位:继承帝位。
李溥:李克用的将领。
晋阳城:晋阳的城池。
梁祖:指朱温,后梁的开国皇帝。
康怀英:后梁的将领。
余吾: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夹塞:军事用语,指在敌军营垒之间建造障碍物以阻止敌军。
山东: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山东省。
馈运:运送军粮。
东南山口: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庙胜:军队的胜利。
庄宗:指李存勖,后梁的第二个皇帝。
朱耶赤心:李克用的祖先。
沙陀部:李克用的部族。
雕窠:鸟巢。
酋长:部落的首领。
赐姓:皇帝赐予姓氏。
李克用: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建立者。
河东: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山西省。
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的建立者。
写真:绘制肖像。
硃温: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建立者。
独眼龙:李克用的别称,因他一只眼睛瞎了而得名。
眇一目:一只眼睛瞎了。
骁勇:勇猛。
捻箭:拉弓射箭。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阴山:指中国北方的一个山脉,这里指李渊起兵的地方。
赴难唐室:指李渊为了拯救唐朝而发动的起义。
逐豺狼于魏阙:比喻李渊驱逐了唐朝的敌对势力,魏阙是古代宫门,这里代指朝廷。
殄氛祲于秦川:指李渊平定了秦川地区的叛乱,氛祲指邪气、妖氛。
赐姓受封:指李渊被赐予姓氏并封为诸侯王。
奄有汾、晋:指李渊统治了汾州和晋州地区。
茂勤王之绩:指李渊勤勉地辅佐王室,有显著的功绩。
震主之威:指李渊的威望可能对君主构成威胁。
硃旗:指红色的旗帜,这里指军队。
渭曲:指渭河的弯曲处,这里指渭河附近的军队驻扎地。
翠辇:指装饰华丽的车辆,这里指皇帝的车驾。
桓、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著名的贤臣,这里用来比喻李渊的辅佐者。
周室:指周朝的皇室。
蒲、绛:指蒲州和绛州,这里指李渊失去支持的地区。
并、汾:指并州和汾州,这里指李渊的势力范围。
嗣子:指继承父亲事业的儿子。
英才:指有才能的人。
兴王之茂业:指建立王国的伟大事业。
累功积德:指积累了很多功绩和德行。
周文:指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这里用来比喻李渊的功绩。
创业开基:指建立新的王朝或开创基业。
魏祖:指魏国的开国君主,这里用来比喻李渊的创业基础。
追谥为‘武’:指李渊死后被追赠谥号为武,这是对他功绩的肯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皇纪下-评注
史臣曰:此句开篇点题,史臣以庄重之态评价武皇的一生,奠定了全文对武皇功绩与德行的评价基调。
武皇肇迹阴山,赴难唐室:武皇的发迹之地在阴山,他前往唐室,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表现了武皇的雄心壮志和忠诚。
逐豺狼于魏阙,殄氛祲于秦川:豺狼比喻敌人,魏阙和秦川分别代指国家的重要地区。武皇驱逐敌人,清除祸患,显示了其军事才能和治国方略。
赐姓受封,奄有汾、晋:武皇因功被封赐姓氏,并统治汾、晋之地,这是对其功绩的认可,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可谓有功矣:此句总结武皇的功绩,肯定其历史地位。
然虽茂勤王之绩,而非无震主之威:此句转折,指出武皇虽然勤于王事,但同时也具有震慑君主的威势,反映了武皇的权势。
及硃旗屯渭曲之师,俾翠辇有石门之幸:硃旗和翠辇分别指代军队和皇帝,渭曲之师和石门之幸则是指武皇在军事上的胜利和皇帝的幸免于难。此句赞扬武皇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安全的贡献。
比夫桓、文之辅周室,无乃有所愧乎!:桓、文指古代的贤臣,此句将武皇与古代贤臣相比,认为武皇在辅佐周室方面有所不足,体现了对武皇的微词。
洎失援于蒲、绛,久垂翅于并、汾:蒲、绛、并、汾都是古代地名,此句指武皇在失去支援后,长期处于困境之中。
若非嗣子之英才,岂有兴王之茂业:此句赞扬武皇的儿子有英才,使得武皇的基业得以延续。
矧累功积德,未比于周文,创业开基,尚亏于魏祖:矧表示何况,此句进一步评价武皇的功绩,认为其虽然累功积德,但与周文王相比仍有所不及,创业开基也稍逊于魏祖。
追谥为“武”,斯亦幸焉!:追谥是对已故皇帝的尊称,此句表示武皇被追谥为“武”,这是他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