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原文

闵帝,讳从厚,小字菩萨奴,明宗第三子也。

母昭懿皇后夏氏,以天祐十一年 岁在甲戌,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生帝于晋阳旧第。

帝髫龀好读《春秋》,略通大义,貌类明宗,尤钟爱。

天成元年,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

二年四月,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十一月,加检校太傅。

三年三月,授汴州节度使。

四年,移镇河东。

长兴元年,改授镇州节度使,寻封宋王。

二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移镇鄴都。

三年,加中书令。

秦王从荣,帝同母兄也,以帝有德望,深所猜忌。

帝在鄴宫,恆忧其祸,然善于承顺,竟免闲隙。

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诛。

翼日,明宗遣宣徽使孟汉琼驰驿召帝,二十六日,明宗崩,二十九日,帝至自鄴。

十二月癸卯朔,发丧于西宫,帝于柩前即位。

丁未,群臣上表请听政,表再上,诏允。

己酉,中外将士给赐有差。

庚戌,帝缞服见于广寿门之东庑下,宰臣冯道进曰:‘陛下久居哀毁,臣等咸愿一睹圣颜。’硃宏昭前举帽,群臣再拜而退。

御光政楼存问军民。

辛亥,赐司衣王氏死,坐秦王事也。

癸丑,以前镇州节度使、泾王从敏权知河南府事,寻以卢质代之。

乙卯,赐司仪康氏死,事连王氏也。

丙辰,以天雄军节度判官唐汭为谏议大夫,掌书记赵彖为起居郎,元从都押衙宋令询为磁州刺史。

丁巳,以左仆射、平章事冯道为山陵使,户部尚书韩彦恽为副,中书舍人王延为判官,礼部尚书王权为礼仪使,兵部尚书李铃为卤簿使,御史中丞龙敏为仪仗使,右仆射、权知河南府卢质为桥道顿递使。

庚申,以前相州刺史郝琼为右骁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以光禄卿、充三司副使王玫为三司使。

癸亥,故检校太尉、右卫上将军、充三司使孙岳赠太尉、齐国公。

丁卯,帝释缞服,群臣三上表,请复常膳,御正殿,从之。

辛未,帝御中兴殿,群臣列位,冯道升阶进酒。

帝曰:‘比于此物无爱,除宾友之会,不近樽斝。况在沉痛之中,安事饮啖!’命彻之。

应顺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帝御广寿殿视朝,百僚诣阁门奉慰。

时议者云,月首以朝服临,不视朝可也。

乙亥,契丹遣使朝贡。

《辽史·太宗纪》:天显九年闰月 戊午,唐遣使来告哀,即日遣使祭吊。

丁丑,以太常卿崔居俭为秘书监,以前蔡州刺史张继祚为左武卫上将军,充山陵桥道顿递副使。

戊寅,御明堂殿,仗卫如仪,宫悬乐作,群臣朝服就位,宣制大赦天下,改长兴五年为应顺元年。

时议者以梓宫在殡,宫县乐作,非礼也,悬而不作可也。

回鹘可汗仁美遣使贡方物,故可汗仁裕进遗留马。

是日,命中使三十五人以先帝鞍马衣带分赐籓位。

庚辰,宰臣冯道加司空,李愚加右仆射,刘煦加吏部尚书,余并如故。

壬午,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康义诚加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

甲申,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宁国军节度使安彦威为河中节度使;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忠正军节度使张从宾为泾州节度使,并加检校太傅;以捧圣左右厢都指挥使、钦州刺史硃洪实为宁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以严卫左右厢都指挥使、岩州刺史皇甫遇为中正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戊子,枢密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硃宏昭,枢密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二品冯赟并加兼中书令。

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石敬瑭加兼中书令;幽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赵德钧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

枢密使冯赟表坚让中书令,制改兼侍中,封邠国公。

庚寅,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加兼侍中;青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房知温加检校太师。

辛卯,以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怿为工部尚书,以秘书监卢文纪为太常卿,充山陵礼仪使。

壬辰,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高从诲封南平王;湖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马希范封楚王。

甲午,两浙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吴王钱元瓘进封吴越王;前洺州团练使皇甫立加检校太保,充鄜州节度使;前彰义军节度使康福加检校太傅,充邠州节度使;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蜀王孟知祥加检校太师。

制下,知祥辞不受命。

丙申,镇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范延光,汴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赵延寿,并加检校太师。

戊戌,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张虔钊,襄州节度使赵在礼,并加检校太尉。

辛丑,以振武军节度使、安北都护杨檀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都虞候,充北面马军都指挥使。

闰月壬寅朔,群臣赴西宫临。

癸卯,御文明殿入阁。

以前右仆射、权知河南府事卢质为太子少傅兼河南尹。

以谏议大夫唐汭、膳部郎中知制诰陈乂并为给事中,充枢密院直学士。

《通鉴》:汭以文学从帝,历三镇在幕府。及即位,将佐之有才者,硃、冯皆斥逐之。

汭性迂疏,硃、冯恐帝含怒有时而发,乃引汭于密近,以其党陈乂监之。

宣徽南院使、骠骑大将军、左卫上将军、知内侍省孟汉琼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忠贞扶运保泰功臣。

丙午,正衙命使册皇太后曹氏。

戊申,以前雄武军节度使刘仲殷为右卫上将军,邢州节度使赵凤加爵邑。

自是诸籓镇文武臣僚皆次第加恩,帝嗣位覃恩泽也。

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崔棁为工部侍郎,依前充职。

以给事中张鹏为御史中丞,以御史中丞龙敏为兵部侍郎,以太仆少卿窦维为大理卿。

甲寅,正衙命使册皇太妃王氏。

集贤院上言:“准敕书修创凌烟阁,寻奉诏问阁高下等级。

谨按凌烟阁,都长安时在西内三清殿侧,画像皆北面,阁有中隔,隔内面北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诸侯王,隔外面次第图画功臣题赞。

自西京板荡,四十余年,旧日主掌官吏及画像工人,并已沦丧,集贤院所管写真官、画真官人数不少,都洛后废职。

今将起阁,望先定佐命功臣人数,请下翰林院预令写真本,及下将作监兴功,次序间架修建。

乃诏集贤御书院复置写真官、画真官各一员,余依所奏。

丁巳,安州奏,此月七日夜,节度使符彦超为部曲王希全所害,废朝一日。

戊午,以前振武军节度使、安北都护高行周为彰武节度使。

辛酉,以前郓州囗使范政为少府监。

丙寅,幸至德宫。

车驾至兴教门,有飞鸢自空而坠,僵于御前。

是日大风晦冥。

二月乙亥,以前镇州节度使、泾王从敏为宋州节度使。

己卯,以前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傅李敬周为安州节度使。

是日,宣授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为权北京留守;以北京留守石敬瑭权知镇州军州事;以镇州范延光权知鄴都留守事;以前河中节度使、洋王从璋权知凤翔军军府事。

庚寅,幸山陵工作所。

是日,西京留守王思同奏,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拒命。

丁酉,王思同加同平章事,充西面行营都部署;以前邠州节度使药彦稠为副部署。

以河中节度使安彦威为西面兵马都监,以前定州节度使李德珫为权北京留守。

山陵使奏:“伏睹御札,皇帝亲奉灵驾至园陵。

伏见累朝故事,人君无亲送葬之仪,请车驾不行。”

不从。

乙未,枢密使冯赟起复视事,时赟丁母忧也。

己亥,以司农卿张镈为殿中监。

庚子,殿直楚匡祚上言,监取亳州团练使李重吉至宋州,系于军院。

重吉,潞王之长子,及幽于宋州,帝犹以金帛赐之,及闻西师咸叛,方遣使杀之。

三月甲辰,以前太仆少卿魏仁锷为太仆卿。

兴元节度使张虔钊奏,会合讨凤翔。

丙午,以右领卫上将军武延翰为郢州刺史。

丁未,洋州孙汉韶奏,至兴元与张虔钊同议进军。

己酉,以镇州节度使范延光依前检校太师、兼侍中,行兴唐尹,充天雄军节度使、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以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依前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其真定尹、充镇州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如故。

辛亥,以前定州节度使李德珫为北京留守,充河东节度使。

许王从益加检校太保,前河中节度使、洋王从璋加检校太傅。

诏:“籓侯带平章事以上薨,许立神道碑,差官撰文。

未带平章事及刺史,准令式合立碑者,其文任自制撰,不在奏闻。”

乙卯,兴元张虔钊奏,自镇将兵赴凤翔,收大散关。

宗正寺奏:“准故事,诸陵有令、丞各一员,近例更委本县令兼之。

缘河南洛阳是京邑,兼令、丞不便。”

诏特置陵台令、丞各一员。

己未,以前金吾大将军李肃为左卫上将军,充山陵修奉上下宫都部署。

庚申,西面步军都监王景从等自军前至,奏:“今月十五日,大军进攻凤翔。

十六日,严卫右厢都指挥使尹晖引军东面入城,右羽林都指挥使杨思权引军西面入城,山南军溃。”

帝闻之,谓康义诚等曰:“朕幼年嗣位,委政大臣,兄弟之间,必无榛梗。

诸公大计见告,朕独难违,事至于此,何方转祸?朕当与左右自往凤翔,迎兄主社稷;朕自归籓,于理为便。。”

硃宏昭、冯赟不对,义诚曰:“西师惊溃,盖由主将失策。

今驾下兵甲尚多,臣请自往关西,振其兵威,扼其冲要。”

义诚又累奏请行,帝召侍卫都将以下宣曰:“先皇帝弃万国,朕于兄弟之中,无心争立,

一旦被召主丧,便委社稷,岐阳兄长,果致猜嫌。

卿等顷从先朝千征万战,今日之事,宁不痛心!今据府库,悉以颁赐,卿等勉之!”

乃出银绢钱厚赐于诸军。

是时方事山陵,复有此赐,府藏为之一空,军士犹负赏物扬言于路曰:“到凤翔更请一分。”

其骄诞无畏如是。

辛酉,幸左藏库,视给将士金帛。

是日,诛马军都指挥使硃洪实,坐与康义诚忿争故也。

癸亥,以康义诚为凤翔行营都招讨使,余如故。

以王思同为副招讨使;以安从进为顺化军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诏左右羽林军四十指挥改为严卫,左右龙武、神武军改为捧圣。

甲子,陕州奏,潞王至潼关,害西面都部署王思同。

乙亥,宣谕西面行营将士,俟平凤翔日,人赏二百千,府库不足,以宫闱服玩增给。

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从进京城巡检。

是日,从进已得潞王书檄,潜布腹心矣。

丁卯,潞王至陕州。

戊辰,帝急召孟汉琼,不至;召硃宏昭,宏昭惧,投于井。

安从进寻杀冯赟于其第。

是夜,帝以百骑出元武门,谓控鹤指挥使慕容迁曰:‘尔诚有马,控鹤从予。’

及驾出,即阖门不行。

迁乃帝素亲信者也,临危如是,人皆恶之。

是月二十九日夜,帝至卫州东七八里,遇骑从自东来不避,左右叱之,乃曰:‘镇州节度使石敬瑭也。’

帝喜,敬瑭拜舞于路,帝下马恸哭,谕以‘潞王危社稷,康义诚以下叛我,无以自庇,长公主见教,逆尔于路,谋社稷大计。’

敬瑭曰:‘卫州王宏贽宿旧谙事,且就宏贽图之。’

敬瑭即驰骑而前,见宏贽曰:‘主上播迁,至此危迫,吾戚属也,何以图全?’

宏贽曰:‘天子避狄,古亦有之,然于奔迫之中,亦有将相、国宝、法物,所以军长瞻奉,不觉其亡也。今宰职近臣从乎?宝玉、法物从乎?’

询之无有。

宏贽曰:‘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今以五十骑奔窜,无将相一人拥从,安能兴复大计!所谓蛟龙失云雨者也。今六军将士总在潞邸矣,公纵以戚籓念旧,无奈之何!’

遂与宏贽同谒于驿亭,宣坐谋之。

敬瑭以宏贽所陈以闻,弓箭库使沙守荣、奔洪进前谓敬瑭曰:‘主上即明宗爱子,公即明宗爱婿,富贵既同受,休戚合共之。今谋于戚籓,欲期安复,翻索从臣、国宝,欲以此为辞,为贼算天子耶!’

乃抽佩刀刺敬瑭,敬瑭亲将陈晖捍之,守荣与晖单战而死,洪进亦自刎。

是日,敬瑭尽诛帝之从骑五十余辈,独留帝于驿,乃驰骑趋洛。

四月三日,潞王入洛。

五日,即位。

七日,废帝为鄂王。

遣弘贽子殿直王峦之卫州,时宏贽已奉帝幸州廨。

九日,峦至,帝遇鸩而崩,时年二十一。

是日辰时,白虹贯日。

皇后孔氏在宫中,及王峦回,即日与其四子并遇害。

晋高祖即位,谥曰闵,与秦王及末帝子重吉并葬于徽陵域中,封才数尺,路人观者悲之。

史臣曰:闵帝爰自冲年,素有令问,及征从代邸,入践尧阶,属轩皇之弓剑初遗,吴王之几杖未赐,遽生猜间,遂至奔亡。

盖辅臣无安国之谋,非少主有不君之咎。

以至越在草莽,失守宗祧,斯盖天命之难忱,土德之将谢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译文

闵帝,名从厚,小名菩萨奴,是明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昭懿皇后夏氏,在天祐十一年(甲戌年),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这一天,在晋阳的旧宅中生下了他。闵帝自幼喜欢读《春秋》,对大义略有了解,面貌与明宗相似,特别受到明宗的宠爱。

天成元年,他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的职位。第二年四月,他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河南尹,负责六军各卫的事务。十一月,他被任命为检校太傅。第三年三月,他被任命为汴州节度使。第四年,他被调任镇守河东。长兴元年,他被改任镇州节度使,不久后封为宋王。第二年,他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兼侍中,调任镇守鄴都。第三年,他被任命为中书令。秦王从荣是闵帝同母的哥哥,因为闵帝有德望,他被深深地猜忌。闵帝在鄴宫时,常常担心他的祸患,但他善于顺从,最终避免了嫌疑。

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被杀。第二天,明宗派遣宣徽使孟汉琼骑马快报召见闵帝,二十六日,明宗去世,二十九日,闵帝从鄴都赶到。十二月癸卯朔,在西宫举行丧礼,闵帝在灵柩前即位。丁未日,群臣上表请求闵帝处理国事,表文再次上呈,闵帝同意了。己酉日,内外将士按等级得到赏赐。庚戌日,闵帝穿着丧服在广寿门东庑下会见群臣,宰相冯道进言说:‘陛下长时间处于悲痛之中,我们都希望能一睹圣颜。’朱宏昭举起帽子,群臣再次鞠躬后退出。闵帝在光政楼上慰问军民。辛亥日,赐死司衣王氏,因为与秦王事件有关。癸丑日,以前镇州节度使、泾王从敏暂时管理河南府事务,不久后由卢质接替。乙卯日,赐死司仪康氏,事情与王氏有关。丙辰日,任命天雄军节度判官唐汭为谏议大夫,掌书记赵彖为起居郎,元从都押衙宋令询为磁州刺史。丁巳日,任命左仆射、平章事冯道为山陵使,户部尚书韩彦恽为副使,中书舍人王延为判官,礼部尚书王权为礼仪使,兵部尚书李铃为卤簿使,御史中丞龙敏为仪仗使,右仆射、暂时管理河南府的卢质为桥道顿递使。庚申日,以前相州刺史郝琼为右骁卫大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以光禄卿、充任三司副使的王玫为三司使。癸亥日,已故检校太尉、右卫上将军、充任三司使的孙岳追赠太尉、齐国公。丁卯日,闵帝脱下丧服,群臣三次上表,请求恢复正常的饮食,闵帝在正殿接受,同意了。辛未日,闵帝在中兴殿,群臣排列座位,冯道上台阶敬酒。闵帝说:‘我平时对酒食不感兴趣,除了与宾客朋友聚会,不接近酒杯。何况现在正处于悲痛之中,怎么还能饮酒吃食呢!’命令撤去酒食。

应顺元年春天正月壬申朔,闵帝在广寿殿处理朝政,百官到阁门慰问。当时有人议论说,月初以朝服出席,不必亲自临朝。乙亥日,契丹派遣使者朝贡。《辽史·太宗纪》记载:天显九年闰月戊午,唐朝派遣使者来报告哀讯,当天就派遣使者祭吊。丁丑日,任命太常卿崔居俭为秘书监,以前蔡州刺史张继祚为左武卫上将军,充任山陵桥道顿递副使。戊寅日,在明堂殿举行仪式,仪仗队按照规定排列,宫廷悬挂音乐,群臣穿着朝服就位,宣布大赦天下,将长兴五年改为应顺元年。当时有人认为,因为灵柩在殡,宫廷悬挂音乐不合礼节,可以悬挂但不演奏。回鹘可汗仁美派遣使者进贡,故可汗仁裕进献遗留的马匹。当天,命令中使三十五人将先帝的鞍马衣带分赐给藩镇。

庚辰日,宰相冯道被加封为司空,李愚被加封为右仆射,刘煦被加封为吏部尚书,其他人职位不变。壬午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河阳节度使康义诚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负责六军各卫的事务。甲申日,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宁国军节度使安彦威为河中节度使;任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忠正军节度使张从宾为泾州节度使,两人都被加封为检校太傅;任命捧圣左右厢都指挥使、钦州刺史朱洪实为宁国军节度使,加封为检校太保,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任命严卫左右厢都指挥使、岩州刺史皇甫遇为中正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戊子日,枢密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朱宏昭,枢密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二品冯赟都被加封为兼中书令。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石敬瑭被加封为兼中书令;幽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赵德钧被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枢密使冯赟上表坚决辞让中书令,皇帝下诏改为兼侍中,封为邠国公。庚寅日,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被加封为兼侍中;青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房知温被加封为检校太师。辛卯日,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怿为工部尚书,任命秘书监卢文纪为太常卿,充任山陵礼仪使。壬辰日,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高从诲被封为南平王;湖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马希范被封为楚王。甲午日,两浙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吴王钱元瓘进封为吴越王;前洺州团练使皇甫立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充任鄜州节度使;前彰义军节度使康福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充任邠州节度使;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蜀王孟知祥被加封为检校太师。诏令下达后,孟知祥辞谢不接受任命。丙申日,镇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范延光,汴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赵延寿,两人都被加封为检校太师。戊戌日,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张虔钊,襄州节度使赵在礼,两人都被加封为检校太尉。辛丑日,任命振武军节度使、安北都护杨檀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都虞候,充任北面马军都指挥使。

闰月壬寅日,初一日,群臣前往西宫朝见。癸卯日,皇帝御驾亲临文明殿进入内阁。以前任右仆射、代理河南府事务的卢质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兼河南尹。谏议大夫唐汭、膳部郎中知制诰陈乂都被任命为给事中,并担任枢密院直学士。《通鉴》记载:唐汭因文学才能得到皇帝赏识,历任三镇幕府。等到皇帝即位,有才能的辅佐之臣,朱、冯都被排挤。唐汭性格迂腐,朱、冯担心皇帝有时会发怒,于是将唐汭引入亲近,让他的同党陈乂监视他。宣徽南院使、骠骑大将军、左卫上将军、知内侍省孟汉琼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赐予忠贞扶运保泰功臣。丙午日,在正衙任命使者册封皇太后曹氏。戊申日,以前任雄武军节度使、安北都护刘仲殷为右卫上将军,邢州节度使赵凤加封爵位和食邑。从此,各藩镇文武官员都依次得到恩赐,这是皇帝继位后施行的恩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崔棁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继续担任原职。给事中张鹏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龙敏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太仆少卿窦维被任命为大理卿。甲寅日,在正衙任命使者册封皇太妃王氏。集贤院上奏说:“按照敕令修建凌烟阁,不久奉诏询问阁楼的高低等级。仔细考察凌烟阁,在长安时期位于西内三清殿侧,画像都是面向北,阁内有隔断,隔断内面北写的是功高宰辅,南面写的是功高诸侯王,隔断外依次图画功臣并题写赞语。自从西京战乱以来,四十多年,原来主管官吏和画像工人,都已经去世,集贤院所管理的写真官、画真官人数不少,迁都洛阳后都废弃了职位。现在将要修建阁楼,希望先确定功臣人数,请下翰林院预先下令制作写真本,以及下令将作监开始动工,按照顺序搭建修建。”于是下诏集贤御书院重新设置写真官、画真官各一名,其余按照所奏事项执行。丁巳日,安州上奏,本月七日夜,节度使符彦超被部下王希全杀害,朝廷停止朝会一天。戊午日,以前任振武军节度使、安北都护高行周为彰武节度使。辛酉日,以前任郓州囗使范政为少府监。丙寅日,皇帝驾临至德宫。车驾到达兴教门,有一只飞鸟从空中坠落,僵立在皇帝面前。那天大风晦暗。

二月乙亥日,以前任镇州节度使、泾王从敏为宋州节度使。己卯日,以前任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傅李敬周为安州节度使。这一天,宣授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为权北京留守;以北京留守石敬瑭代理镇州军州事务;以镇州范延光代理鄴都留守事务;以前任河中节度使、洋王从璋代理凤翔军军府事务。庚寅日,皇帝驾临山陵工作所。这一天,西京留守王思同上奏,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抗命。丁酉日,王思同被加封为同平章事,充任西面行营都部署;以前任邠州节度使药彦稠为副部署。以河中节度使安彦威为西面兵马都监,以前任定州节度使李德珫为代理北京留守。山陵使上奏说:“看到御札,皇帝亲自送灵柩到陵园。看到历代旧例,君主没有亲自送葬的礼仪,请皇帝的车驾不要前往。”皇帝没有答应。乙未日,枢密使冯赟从丧假中恢复职务,当时冯赟正在为母亲守丧。己亥日,司农卿张镈被任命为殿中监。庚子日,殿直楚匡祚上奏,将亳州团练使李重吉押送至宋州,关押在军营中。李重吉是潞王的长子,被囚禁在宋州时,皇帝还赐给他金银财物,等到听说西征军队全部叛变,才派使者杀了他。

三月甲辰日,以前任太仆少卿魏仁锷为太仆卿。兴元节度使张虔钊上奏,联合讨伐凤翔。丙午日,以右领卫上将军武延翰为郢州刺史。丁未日,洋州孙汉韶上奏,到达兴元与张虔钊共同商议进军。己酉日,以镇州节度使范延光依前检校太师、兼侍中,行兴唐尹,充任天雄军节度使、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以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依前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其真定尹、充镇州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如故。辛亥日,以前任定州节度使李德珫为北京留守,充任河东节度使。许王从益加封检校太保,以前任河中节度使、洋王从璋加封检校太傅。诏令:“藩侯带有平章事以上官职去世,允许立神道碑,派官员撰写碑文。未带有平章事及刺史官职,按照令式应当立碑的,其碑文可以自行撰写,不必上奏。”乙卯日,兴元张虔钊上奏,自镇将兵赴凤翔,收复大散关。宗正寺上奏说:“按照旧例,各陵墓有令、丞各一名,近期例子改为由本县令兼任。由于河南洛阳是京邑,兼任令、丞不方便。”诏令特别设置陵台令、丞各一名。己未日,以前任金吾大将军李肃为左卫上将军,充任山陵修奉上下宫都部署。

庚申日,西面步军都监王景从等从军前回来,上奏说:“本月十五日,大军进攻凤翔。十六日,严卫右厢都指挥使尹晖率领军队从东面入城,右羽林都指挥使杨思权率领军队从西面入城,山南军溃败。”皇帝听后,对康义诚等人说:“我幼年继位,将政事委托给大臣,兄弟之间,必无障碍。各位大计已经告知,我难以违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何转祸为福?我应当亲自前往凤翔,迎接兄长主持国家;我返回封地,从道理上来说是合适的。”朱宏昭、冯赟没有回答,康义诚说:“西征军队溃败,是因为主将失策。现在皇帝的军队仍然很多,我请求亲自前往关西,振作军队的士气,控制要害之地。”康义诚多次上奏请求前往,皇帝召集侍卫都将以下宣布说:“先皇帝去世,我在兄弟之中,无意争夺继位,一旦被召主持丧事,便托付国家,岐阳兄长,果然引起猜疑。你们曾经跟随先朝千征万战,今天的事情,难道不感到痛心!现在占据府库,全部赐予你们,你们要努力!”于是拿出银绢钱厚赏给各军。当时正忙于修建山陵,又有这次赏赐,府库因此空虚,士兵们仍然背着赏赐物品在路上喧哗说:“到凤翔再请一份。”他们的骄横傲慢到如此地步。辛酉日,皇帝驾临左藏库,视察赐给将士的金帛。这一天,处决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是因为他与康义诚争吵的缘故。

癸亥年,任命康义诚为凤翔行营都招讨使,其余官员保持原职。任命王思同为副招讨使;任命安从进为顺化军节度使,兼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下令将左右羽林军的四十个指挥改为严卫,左右龙武、神武军改为捧圣军。甲子日,陕州上报,潞王到达潼关,杀害了西面都部署王思同。乙亥日,宣布命令给西面行营的将士,等到平定凤翔的时候,每人赏赐二百千,府库不够,就用宫中的服饰和玩物来补充。命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从进到京城巡视。这一天,安从进已经收到了潞王的书信,秘密地安排了他的心腹。丁卯日,潞王到达陕州。戊辰日,皇帝紧急召回孟汉琼,他没有来;召回朱宏昭,朱宏昭害怕,跳进井里。安从进不久后在其家中杀死了冯赟。这天晚上,皇帝带着一百骑兵出元武门,对控鹤指挥使慕容迁说:“你有马,就跟着我。”等到皇帝出发后,大门紧闭,不再前进。慕容迁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但在危急时刻如此行事,大家都对他很反感。

这个月的二十九日夜晚,皇帝到达卫州东边七八里的地方,遇到从东边来的骑兵不避让,左右的人大声斥责,骑兵回答说:“是镇州节度使石敬瑭。”皇帝很高兴,石敬瑭在路上跪拜舞蹈,皇帝下马痛哭,告诉他说:“潞王危害国家,康义诚以下的人背叛了我,无法自我保护,长公主教我,在路上阻止他,商量国家大计。”石敬瑭说:“卫州的王宏贽是老朋友,且熟悉事务,我们可以去找他商议。”石敬瑭立即骑马前去,见到王宏贽说:“皇上流亡至此,形势危急,我们是亲戚,怎么才能保全?”王宏贽说:“天子躲避敌人,古时候也有过,但在逃亡中,也有将相、国宝、法物,所以军队还能仰望并效忠,不会感到皇上已经丢失。现在宰相等亲近的大臣在哪里?宝玉、法物在哪里?”询问之下,都没有。王宏贽说:“大树即将倒下,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现在我们带着五十骑兵逃亡,没有将相跟随,怎么能振兴国家!这就是说蛟龙失去了云雨。现在六军将士都在潞王的府邸,您即使以亲戚和藩王的旧情考虑,也是无能为力!”于是与王宏贽一同在驿站亭中会面,公开坐下商议。石敬瑭将王宏贽的话上报,弓箭库使沙守荣、奔洪上前对石敬瑭说:“皇上就是明宗的爱子,您就是明宗的爱婿,富贵已经共享,祸福应该共同承担。现在在亲戚中商议,想要安定国家,却要寻找从臣、国宝,以此为借口,是不是要算计天子!”于是抽出佩刀刺向石敬瑭,石敬瑭的亲将陈晖上前抵挡,沙守荣与陈晖单独战斗而死,奔洪也自杀。这一天,石敬瑭杀死了皇帝的随从骑兵五十多人,只留下皇帝在驿站,然后骑马赶到洛阳。

四月三日,潞王进入洛阳。五日,即位。七日,废黜皇帝为鄂王。派遣王宏贽的儿子殿直王峦去卫州,当时王宏贽已经将皇帝接到州廨。九日,王峦到达,皇帝被毒死,当时二十一岁。这天早晨,白虹贯穿太阳。皇后孔氏在宫中,等到王峦回来,当天她和她的四个儿子都被杀害。晋高祖即位,追谥皇帝为闵帝,与秦王和末帝的儿子重吉一起葬在徽陵的域内,坟墓只有几尺高,路过的行人看到都感到悲伤。

史臣评论说:闵帝自幼就有美好的名声,等到被征召从代王府出发,进入皇位,正逢黄帝留下的弓剑刚刚传给新帝,吴王赐予的几杖还未赐予,突然产生了猜疑,于是逃亡。这大概是辅佐的大臣没有安国的计谋,不是幼主有不仁的过错。以至于流亡在民间,失去了宗庙的守护,这大概是天命难测,土德将要衰败的缘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注解

闵帝:指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厚,即唐闵帝。

讳:指名字,古人为了避讳,常使用别称。

菩萨奴:李从厚的小名。

明宗:指后唐的第二位皇帝李嗣源,李从厚的父亲。

昭懿皇后夏氏:李从厚的母亲,封号昭懿皇后。

天祐:唐朝末年的年号,由朱温所建。

甲戌:天祐年间的某一年,甲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组合。

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具体的日期,庚申为干支纪日法中的一种组合。

晋阳旧第:晋阳是古代地名,旧第指的是李从厚出生的地方。

春秋:古代中国的一部历史书籍,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大义:指深奥的道理或原则。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属于高级文官。

检校司徒:古代官职,为荣誉性官职,无实际行政权。

同平章事: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河南尹:古代官职,负责河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六军诸卫事: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宫廷保卫事务。

检校太保:古代官职,为荣誉性官职,无实际行政权。

检校太傅:古代官职,荣誉性的官职。

汴州节度使:汴州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镇州节度使:镇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宋王:封号,表示对李从厚的尊崇。

检校太尉:古代官职,荣誉性的官职。

兼侍中: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鄴都:古代地名,鄴是鄴都的简称。

中书令:古代官职,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秦王从荣:李从厚的同母兄,封号为秦王。

鄴宫:鄴是鄴都的简称,宫指宫殿。

宣徽使: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宣召和接待。

驰驿:古代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

柩前:指皇帝的灵柩前。

即位:指皇帝登基成为君主。

缞服:古代丧服,表示哀悼。

广寿门:古代宫殿门名。

硃宏昭:古代人物,官至宰相。

光政楼:古代宫殿名。

司衣王氏:古代人物,官至司衣,因涉及秦王事被赐死。

泾王从敏:镇州的节度使。

卢质:古代人物,官至中书舍人,后任河南府事。

司仪康氏:古代人物,官至司仪,因事被赐死。

唐汭:古代人物,官至谏议大夫。

赵彖:古代人物,官至起居郎。

宋令询:古代人物,官至磁州刺史。

左仆射:古代官职,宰相之一。

平章事: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山陵使:负责山陵工程的官员。

户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财政事务。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礼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礼仪事务。

兵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御史中丞: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吏。

右骁卫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队保卫事务。

宣徽北院使: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宣召和接待。

光禄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饮食事务。

三司副使:古代官职,三司是财政机构。

三司使:古代官职,三司的负责人。

孙岳:古代人物,官至检校太尉,后赠太尉、齐国公。

释缞服:脱下丧服。

存问:慰问。

军民:指军队和百姓。

司衣:古代官职,负责宫廷饮食事务。

王氏:皇太妃的姓氏。

山陵:皇帝的陵墓。

梓宫:指皇帝的棺椁。

宫县乐:宫廷中悬挂的乐器。

回鹘可汗:回鹘是古代民族,可汗是其首领的称号。

仁美:回鹘可汗的名字。

仁裕:回鹘可汗的名字。

籓位:古代指封地。

司空:古代官职,宰相之一。

右仆射:古代官职,为宰相之副,负责协助宰相处理政务。

吏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官员选拔事务。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亲军的指挥。

河阳节度使:河阳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枢密使: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同中书门下二品:古代官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

北京留守:古代官职,留守某地的官员。

河东节度使:河东地区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负责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的蕃汉马步总管。

石敬瑭:河东的节度使。

幽州节度使:幽州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赵德钧:古代人物,官至幽州节度使。

翰林学士承旨:古代官职,翰林院的官员。

尚书右丞: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官员。

荆南节度使:荆南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湖南节度使:湖南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两浙节度使:两浙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吴王钱元瓘:吴王是封号,钱元瓘是人物名。

前洺州团练使:前表示曾任,洺州是古代地名,团练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前彰义军节度使:前表示曾任,彰义军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剑南是古代地名,两川指四川地区,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蜀王孟知祥:蜀王是封号,孟知祥是人物名。

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西道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襄州节度使:襄州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振武军节度使:振武军是古代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安北都护:古代官职,负责北方边疆的军事事务。

杨檀:古代人物,官至振武军节度使、安北都护。

闰月:农历中,为了使农历与太阳年同步,每19年设置7个闰月,即每19年有384个月,与19个太阳年大致相等。

壬寅: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干支组合,壬为天干之一,寅为地支之一,此处指一个具体的年份。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新月出现的那一天。

西宫:古代宫殿中的一部分,通常指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文明殿:古代宫殿中的一部分,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入阁:指官员进入朝廷内阁,参与政务。

权知河南府事:代理河南府的职务。

太子少傅:古代官职,为太子的辅佐官。

谏议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膳部郎中:古代官职,负责膳食和官府的饮食供应。

知制诰:古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给事中:古代官职,负责审查和执行皇帝的诏令。

枢密院: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直学士:古代官职,负责学术研究和文献编纂。

《通鉴》:《资治通鉴》的简称,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从帝:跟随皇帝。

历三镇在幕府:历任三个地方的镇守官,在幕府(军中)任职。

硃、冯:指硃温、冯道,两人都是唐朝末年的权臣。

迂疏:迂腐而不切实际。

宣徽南院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礼仪。

骠骑大将军:古代官职,高级武官。

左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保卫。

知内侍省:古代官职,负责内侍省的事务。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表示官位很高。

赐:皇帝授予官职或封号。

忠贞扶运保泰功臣:授予的功臣称号。

丙午: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干支组合,丙为天干之一,午为地支之一。

正衙: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册皇太后:皇帝授予皇太后的封号。

曹氏:皇太后的姓氏。

右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保卫。

邢州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邢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加爵邑:增加封地和爵位。

次第:依次,按次序。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学创作。

工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工部的事务。

依前充职: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

兵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兵部的事务。

太仆少卿:古代官职,负责太仆寺的事务。

大理卿:古代官职,负责大理寺的事务。

皇太妃:皇帝的妃子,地位较高。

集贤院:古代官职,负责学术研究和教育。

凌烟阁:古代宫殿中的一部分,用于供奉功臣的画像。

西京:古代都城长安的别称。

板荡:战乱、动荡不安。

沦丧:死亡,此处指官员和工人去世。

写真官:古代官职,负责画像。

画真官:古代官职,负责绘画。

都洛:指洛阳。

兴功:开始修建工程。

次序间架修建:按照顺序和结构进行修建。

安州:古代州名,今属河南省。

符彦超:安州的节度使。

部曲:军队中的士兵。

王希全:杀害符彦超的士兵。

废朝:停止朝会,表示哀悼。

彰武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彰武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少府监: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财政和手工业。

至德宫:古代宫殿名。

飞鸢:风筝。

僵于御前:僵直地落在皇帝面前。

晦冥:阴暗,不明亮。

镇州:古代州名,今属河北省。

宋州:古代州名,今属河南省。

安州节度使:安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权北京留守:代理北京留守的职务。

镇州军州事:镇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鄴都留守事:鄴都(今河北临漳)留守的职务。

河中节度使:河中地区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洋王从璋:洋王的封号。

凤翔军军府事:凤翔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西京留守:西京(长安)的留守官。

王思同:西京留守的姓名。

凤翔节度使:凤翔地区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潞王从珂:凤翔的节度使。

权知镇州军州事:代理镇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权知鄴都留守事:代理鄴都留守的职务。

冯赟:枢密使的姓名。

丁母忧:母亲去世。

司农卿:古代官职,负责农业和粮食储备。

殿中监:古代官职,负责宫殿的保卫。

亳州团练使:亳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李重吉:亳州团练使的姓名。

潞王:古代王爵,指某位藩王。

幽于宋州:被囚禁在宋州。

西师:西方的军队。

叛:背叛,反叛。

兴元节度使:兴元地区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张虔钊:兴元的节度使。

右领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保卫。

郢州刺史:郢州的行政长官。

洋州孙汉韶:洋州的孙汉韶。

范延光:镇州的节度使。

行兴唐尹:代理兴唐尹的职务。

天雄军节度使:天雄军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负责北方水陆运输的官员。

真定尹:真定的行政长官。

充镇州节度使:担任镇州的节度使。

许王从益:许王的封号。

神道碑:立于道路上的碑,用于纪念死者。

差官撰文:派遣官员撰写碑文。

未带平章事及刺史:没有担任平章事和刺史的官员。

准令式合立碑者:按照规定应该立碑的官员。

亳州:古代州名,今属安徽省。

大散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凤县。

宗正寺:古代官职,负责皇室宗族的事务。

陵台令:陵墓的行政长官。

御札:皇帝的亲笔信。

车驾:皇帝的车队。

园陵:皇帝的陵墓。

累朝:历代的。

故故事:先前的规定。

人君:君主。

亲送葬:亲自送葬。

车驾不行:皇帝的车队不前往。

起复:官吏因丧事离职后,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任职。

视事:官员到任后开始履行职责。

银绢钱:银两、丝绸和钱币。

马军都指挥使:负责马军的指挥官。

朱洪实:马军都指挥使的姓名。

忿争:争吵,争执。

癸亥: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癸亥是其中的一种组合,表示具体的年份。

凤翔行营都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指挥某地的军事行动。

顺化军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一地区的军事、行政和财政。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侍卫和马军指挥。

严卫: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捧圣:古代官职,负责捧持皇帝的宝剑或其它象征性的物品。

西面都部署王思同:古代官职,负责某地区军事部署的高级官员。

宣谕:宣布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府库:古代指国家或官府的仓库,储存财物。

宫闱服玩:宫廷中的服饰和玩物。

元武门:古代皇宫的大门之一。

控鹤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禁卫军。

慕容迁:人名,皇帝的亲信。

镇州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五代时期后唐的将领,后成为后晋的开国皇帝。

播迁:流亡,迁徙。

国宝:指国家的珍贵文物。

法物:指国家的法器或仪式用品。

蛟龙失云雨:比喻英雄失势。

戚籓:亲戚和藩国。

鸩:一种毒药,可以毒杀他人。

白虹贯日:天文现象,指一道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轩皇:指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吴王之几杖:指古代传说中的吴王所用的几案和拐杖,这里比喻皇帝的宝物。

猜间:猜疑和离间。

宗祧:祖先的宗庙。

天命:指天意,天命难违。

土德:古代五行说中的一种德性,与土相关,这里指国家的气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评注

癸亥年,朝廷任命康义诚为凤翔行营都招讨使,其余官员保持原职。这一任命反映了当时朝廷在军事上的战略部署,康义诚作为都招讨使,肩负着统帅军队、平定叛乱的重任。同时,王思同被任命为副招讨使,显示出朝廷对王思同军事才能的认可。

王思同和安从进分别被任命为副招讨使和顺化军节度使,充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这表明朝廷在军事上的布局已经趋于完善,同时也在加强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

甲子日,陕州传来消息,潞王到达潼关,却对西面都部署王思同下毒手。这一事件反映出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

乙亥日,皇帝宣谕西面行营将士,表示平定凤翔后,每人赏赐二百千,但府库不足,只能用宫闱的服玩来增补。这反映了当时朝廷财政的紧张,以及皇帝对军队的激励。

丙子日,皇帝召见孟汉琼,但孟汉琼未能及时赶到;又召朱宏昭,朱宏昭因恐惧而投井自尽。这一连串的事件,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混乱和恐慌。

丁卯日,潞王到达陕州。这一事件表明潞王在宫廷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对朝廷的威胁也在加剧。

戊辰日,皇帝紧急召回孟汉琼,但孟汉琼未能及时赶到;又召朱宏昭,朱宏昭因恐惧而投井自尽。这一连串的事件,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混乱和恐慌。

安从进在京城巡检时,已经得到了潞王的书檄,这表明安从进已经与潞王暗中勾结。

是月二十九日夜,皇帝逃至卫州东七八里,遇到镇州节度使石敬瑭。皇帝对石敬瑭的到来感到高兴,石敬瑭在途中跪拜舞蹈,皇帝下马痛哭,表达了对潞王威胁的担忧。

石敬瑭建议皇帝向卫州王宏贽求助,王宏贽表示天子避狄,古已有之,但在奔逃途中,应有将相、国宝、法物以维持军心。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朝廷在困境中的无奈。

弓箭库使沙守荣、奔洪进对石敬瑭的提议表示反对,认为皇帝和石敬瑭都是明宗的爱子、爱婿,富贵共享,休戚与共,不应互相猜忌。

石敬瑭在卫州遭到沙守荣、奔洪进的攻击,但他成功地击退了攻击,并迅速离开卫州前往洛阳。

四月三日,潞王进入洛阳,五日即位,七日废黜了闵帝,并将他封为鄂王。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潞王已经完全掌握了朝政。

九日,潞王派遣王峦前往卫州,但闵帝在卫州遇鸩而崩,时年二十一。这一事件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残酷和无情。

皇后孔氏在宫中,及王峦回宫后,孔氏及其四子当日也被害。这一事件表明潞王对宫廷的清洗已经全面展开。

晋高祖即位后,谥闵帝为闵,与秦王及末帝子重吉并葬于徽陵域中,封地仅数尺,路人观者悲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闵帝的同情和对潞王的愤怒。

史臣在评论中提到,闵帝自幼就有令名,但在即位后,由于辅臣无安国之谋,少主有不君之过,导致国家陷入困境。这一评论揭示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闵帝纪》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