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原文

天成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常仪。

制曰:‘王者祗敬宗祧,统临寰宇,必顺体元之典,特新制义之文。朕以眇躬,获承丕构,袭三百年之休运,继二十圣之耿光。驭朽纳隍,夕惕之心罔怠;法天师古,日跻之道惟勤。今则载戢干戈,浑同书轨,荷上穹之眷祐,契兆庶之乐推。检玉泥金,非敢期于薄德;耕田凿井,诚有慕于前王。将陈享谒之仪,即备郊丘之礼,宜更称谓,永耀简编。今改名为亶,凡在中外,宜体朕怀。’

宣制讫,百僚称贺,有司告郊庙社稷。

丙辰,诏:‘端明殿学士班位宜在翰林学士之上,今后如有转改,只于翰林学士内选任。’

先是,端明殿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之下,又如三馆例,官在职上,赵凤转侍郎日,讽宰相府移之。

既而禁林序列有不可之言,安重诲奏行此敕,时论便之。

癸亥,宰臣郑珏加特进、门下侍郎兼太微宫使;崇文馆大学士任圜加光禄大夫、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以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冯道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太常卿崔协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戊辰,以前邓州节度使刘卒,废朝。

左拾遗李同上言:‘天下系囚,请委长吏逐旬亲自引问,质其罪状真虚,然后论之以法,庶无枉滥。’从之。

辛未,皇子河中节度使从珂加同平章事。

以镇州留后、检校司徒王建立为镇州节度使、检校太傅。

癸酉,皇第三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从厚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北面副招讨房知温奏,营州界奚陀罗支内附。

乙亥,以监门卫大将军傅琏为右武卫上将军。

丙子,诏曰:‘顷自本朝多难,雅道中微,皆尚浮华,罕持廉让。其有除官兰省,命秩柏台,或以人事相疏,或以私雠见怪,稍乖敬奉,遽至弃捐,盖司长之振威,处君恩而何地。今后应新授官朝谢后,可准例上事,司长不得辄以私事阻滞。其本官亦不得因遭抑挫,托故请假。’

戊寅,皇子从厚领事于河南府,宰相郑珏已下会送,非例也。

己卯,枢密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行兵部尚书安重诲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侍中;枢密使、检校太保、守秘书监孔循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诏崇文馆依旧为宏文馆。

初,同光中,宰相豆卢革以同列郭崇韬父名宏,希其意奏改之,今乃复焉。

辛巳,诏曰:‘乱离斯久,法制多隳,不有举明,从何禁止。起今后三京及州使职员名目,是押衙兵马使,骑马得有暖坐。诸都军将衙官使下系名粮者,只得衣紫皁,庶人商旅,只著白衣,此后不得参杂。兼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或希假于摄贵,以免丁徭。仰所在禁勘,以肃奸欺。’

二月壬午朔,新罗遣使朝贡。

丁亥,以北京皇城使李继朗为龙武大将军,北京都指挥使李从臻为左卫大将军,捧圣都指挥使李从璨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戊子,以前北面水陆转运招抚使、守冀州刺史乌震领宣州节度使。

庚寅,陕州节度使、检校司徒石敬瑭加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

壬辰,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奏,泗州防御使、充西川兵马都监李严,扇摇军众,寻已处斩。

以颍州刺史孙岳为耀州团练使。

丙申,以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为景州刺史,寻令中使诛之,夷其族,以其首谋大逆以弑庄宗也。

以尚书左丞崔沂为太子少保致仕。

壬寅,制曰:‘荆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兼尚书令、南平王高季兴可削夺官爵,仍令襄州节度使刘训充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许州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统蕃汉马步四万人进讨,以其叛故也。又命湖南节度使马殷以湖南全军会合。以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新授夔州刺史西方鄴为副招讨使,共领川军下峡州,三面齐进。’

《通鉴考异》:梓、夔皆在荆南之西南,而云东南面者,盖据夔、梓所向言之。

甲辰,兗州节度使房知温加同平章事,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加检校太傅。

丁未,以礼部尚书萧顷为太常卿。

戊申,以御史大夫李琪为右仆射,以太子宾客李铃为户部尚书,以吏部侍郎李德休为礼部尚书,以前吏部侍即崔贻孙为吏部侍郎,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赵凤为兵部侍郎,依前充职。

庚戌,诏诸道节度使男及亲嫡骨肉未沾恩命者,特许上闻。

河南府新安县宜为次赤,以雍陵在其界故也。

辛亥,以刑部侍郎归蔼为户部侍郎。

三月壬子朔,以中书舍人马缟为刑部侍郎。

幸会节园,宰相、枢密使及在京节度使共进钱绢,请开宴。

癸丑,遣供奉官贾俊使淮南。

甲寅,以西川节度副使李敬周为遂州武信军留后。

乙卯,开府仪同三司、司徒致仕赵光逢可太保致仕,仍封齐国公。

以武信军节度使李绍文卒废朝。

丙辰,宰臣判三司任圜奏:“诸道籓府,请依天复三年已前许贡绫绢金银,随其土产折进马之直。又请选孳生马,分置监牧。” 并从之。

《五代会要》:任圜奏:三京留守、诸道节度观察、诸州防御使、刺史, 每年应圣节及正、至等节贡奉,或讨伐胜捷,各进献马。

伏见本朝旧事,虽以献马 为名,多将绫绢金银折充马价,盖跋涉之际,护养稍难,因此群方俱为定制。

自今以后伏乞除蕃部进驼马外,诸州所进马,许依天复三年已前事例,随其土产折进价直,冀贡输之稍易,又诚敬之获申。

兼欲于诸处拣孳生马,准旧制分置监牧,仍委三司使别具制置奏闻。

太常丞段颙请国学《五经》博士各讲本经,以申横经齿胄之义, 从之。

庚申,以前泽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孔勍为河阳节度使。

壬戌,幸甘水亭。

甲子,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以大内皇城使、守饶州刺史李从璋为应州节度使。

丁卯,诏:“所在府县纠察杀牛卖肉,犯者准条科断。其 自死牛即许货卖,肉斤不得过五钱,乡村民家死牛,但报本村所由,准例输皮入官。”

癸酉,以户部郎中、知制诰卢詹为中书舍人。

夏四月辛巳朔,房知温奏:“前月二十一日,卢台戍军乱,害副招讨宁国军节度使乌震,寻与安审通斩杀乱兵讫。”

帝闻之,废朝一日,赠震太傅。

新罗国遣使贡方物。

丁亥,以华州留后刘彦琮为本州节度使。

是日,幸会节园宴近臣。

己丑,以兵部侍郎崔居俭权知尚书左丞,以户部侍郎王权为兵部侍郎,以礼部侍郎裴皞为户部侍郎,以翰林承旨、守中书舍人李愚为礼部侍郎充职。

庚寅,御史台奏:“本月三日廊下餐,百官坐定,两省官方来,自五品下辄起。”

诏曰:“每赴廊餐,如对御宴,若行私礼,是失朝仪,各罚半月俸。”

《五代会要》:长兴三年五月诏: 文武两班,每遇入阁赐食,从前御史台官及诸朝官皆在敷政门外两廊食,惟北省官于敷政门内别坐,既为隔门,各不相见,致行坐不齐,难于肃整。

今后每遇入阁赐食,北省官亦宜于敷政门外东廓下设席,以北首为上,待班齐一时就坐。

诏:“卢台乱军龙晊所部鄴都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人在营家口骨肉,并可全家处斩。”

龙晊所部之众,即梁故魏博节度使杨师厚之所招置也,皆天下雄勇之士, 目其都为银枪效节,仅八千人。

师厚卒,贺德伦不能制,西迎庄宗入魏,从征河上, 所向有功。

庄宗一统之后,虽数颁赉,而骄纵无厌。

同光末,自贝州劫赵在礼,据 有魏博。

及帝缵位,在礼冀脱其祸,潜奏愿赴朝觐,遂除皇子从荣为帅,乃令北御契丹。

是行也,不支甲胄,惟帜于长竿表队伍而已,故俯首遄征。

在途闻李严为孟知祥所害,以为剑南阻绝,互相煽动。

及屯于卢台,会乌震代房知温为帅,转增浮说。

震与房知温博于东寨,日亭午,大噪于营外。

知温上马出门,为甲士所拥,且曰:“不与兒郎为主,更何处去?”

知温绐之曰:“马军皆在河西,步卒独何为也!”

遂得跃马登舟,济于西岸。

安审通戢骑军不动,知温与审通谋,伺便攻之,令乱兵卷甲南行。

骑军徐进,部伍严整。

叛者相顾失色,列炬宵行,疲于荒泽。

迟明,潜令外州军别行,知温等遂击乱军,横尸于野,余众复趋旧寨,至则已焚之矣。

翼日,尽戮之,脱于丛草沟塍者十无二三,迨夜窜于山谷,稍奔于定州。

及王都之败,乃无噍类矣。

癸巳,兗州节度使房知温加侍中,齐州防御使安审通加检校太傅,并赏卢台之功也。

丁酉,伪吴杨溥遣移署右威卫将军雷现贡端午礼币。

辛丑,以前利州节度使张敬询为云州节度使。

遣枢密使孔循赴荆南城下,时招讨使刘训有疾故也。

甲辰,以户部侍郎韩彦恽为秘书监。

是日,幸石敬瑭、安重诲第。

丙午,故振武节度使李嗣恩赠太尉,以司封郎中、充枢密院直学士阎至为左谏议大夫充职。

右谏议大夫梁文矩上言,平蜀已来,军人剽略到西川人口甚多,骨肉阻隔,恐伤和气,请许收认。

帝仁慈素深,因文矩之奏,诏河南、河北旧因兵火掳隔者,并从识认。

是日,郢州进白鹊。

五月癸丑,以福建留后、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王延钧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充福建节度使、琅琊郡王;以太常卿萧顷为吏部尚书。

是日,怀州进白鹊。

戊午,以三司副使、守太子宾客张格卒废朝。

以翰林学士、驾部郎中、知制诰窦梦征为中书舍人充职。

癸亥,遣宣徽使张延朗调发郡县粮运赴荆南城下,仍以军法从事。

以右龙武统军崔公实为左龙武统军,以前复州刺史高行周为右龙武统军。

割果州属郡。

乙丑,伪吴杨溥贡新茶。

沧州进白鹤。

庚午,诏罢荆南之师,既而令军士散掠居民 而回。

诏:“文武臣僚及诸道节度使、刺史,有父母在者,各与恩泽。”

宰臣任圜 表辞三司事,乃以枢密院承旨孟鹄充三司副使权判。

六月壬午,华州、邢州进两歧麦,兗州进三足鸟。

丙戌,宰相任圜落平章事, 守太子少保。

丁亥,诏天下除并无名额寺院。

以宣徽北院使张延朗为右武卫大将军、 判三司,依前宣徽使、检校司徒。

辛卯,大理少卿王郁上言:“凡决极刑,准敕合 三覆奏。近年已来,全隳此法,伏乞今后决前一日许一覆奏。”从之。

壬辰,南面 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襄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刘训责授检校右仆射、守澶州刺史。

训南征无功,故有是谴。

诏丧葬之家,送终之礼不得过度。

乙未,户部尚书李铃上 言:“请朝班自四品已上官各许荐令录两人,五品官各荐簿尉两人,功过赏罚,与 举者同之。”诏从之。

其所举人,仍于官告内标所举姓名,或有不公,连坐举主。

仍令三品已上各举堪任两使判官者。

丙申,以天策上将军、湖南节度使、开府仪同 三司、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楚王马殷为守太师、尚书令,封楚国王。

庚子,幸白 司马陂,祭突厥神,从北俗之礼也。

秋七月庚戌朔,以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充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癸丑,以左金吾将军乌昭远为左卫上将军,充入蛮国信使。

中书奏:“马殷封楚国王,礼文不载国王 之制,请约三公之仪,用竹册。”从之。

壬戌,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孟知祥 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东川董璋加爵邑。

以左效义指挥使元习为资州刺史,右效义 指挥使卢密为雅州刺史。

癸亥,幸冷泉宫。

甲子,以检校工部尚书谢洪为宿州团练 使。

夔州刺史西方鄴奏,杀败荆南贼军,收峡内三州。

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 鄴为节度使。

戊辰,诏曰:“顷因本朝亲王,遥领方镇,遂有副大使知节度事,年代已深,相沿未改。其东川、西川今后落副大使,只云节度使。”

庚午,遂州留后 李敬周、鄜州留后刘仲殷莘正授本州节度使。

壬申,兗州节度使房知温移镇徐州, 徐州节度使安元信移镇襄州,沧州节度使赵在礼移镇兗州。

以齐州防御使安审通为 沧州节度使。

是日,诏陵州、合州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等,宜令逐处刺史监赐自 尽,其骨肉并放逐便。

是日,逐段凝于辽州,刘训于濮州,温韬于德州。

甲戌,太子少保任圜上表乞致仕,仍于外地寻医,诏从之。

丁丑,以左金吾大将军曹廷隐为 齐州防御使。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辛巳,以右谏议大夫孔昭序为给事中,以秘书少监崔 憓为右谏议大夫。

壬午,以右骁卫大将军刘衡为左领卫上将军;以鄴都副留守赵敬 怡为右卫上将军,判兴唐府事。

乙酉,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各差 使随牂家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来朝,进方物,各赐官告、缯采、银 器放还蕃。

丙戌,以御史中丞卢文纪为工部尚书,以左谏议大夫梁文矩为御史中丞。

邓州留后陶贬岚州司马,以其为内乡县令盛归仁所讼,税外科率故也。

仍赐归仁 绯袍鱼袋。

癸巳,幸皇子从荣第,宣禁中伎乐观宴;从荣进马及器币,帝因以伎乐 赐之。

华州上言,渭河泛滥害稼。

丁酉,以吏部郎中、袭文宣公孔邈为左谏议大夫。

史馆修撰赵熙上言:“应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者,请委内臣一人抄录, 月终送史馆。”诏差枢密直学士录送。

青州进芝草。

新州奏,契丹乞置互市。

癸卯,汴州节度使硃守殷加兼侍中,郓州节度使符习加检校太尉。

甲辰,皇子从荣娶鄜州 节度使刘仲殷女,是夕礼会,百僚表贺。

九月辛亥,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王都加食邑实封。

幽州节度使 赵德钧加检校太尉,镇州节度使王建立加同平章事。

伪吴杨溥遣使以应圣节贡献。

己未,以前云州节度使高行珪为邓州节度使。

是日,出御札曰:“历代帝王,以时 巡狩,一则遵于礼制,一则按察方区。矧彼夷门,控兹东夏,当先帝戡平之始,为 眇躬殿守之邦,俗尚贞纯,兵怀忠勇。自元臣镇静,庶事康和,兆民咸乐于有年, 阖境弥坚于望幸,事难违众,议在省方。朕取十月七日亲幸汴州。”

庚申,以卫尉 卿李延光为大理卿。

北京留守李彦超上言:“先父存审,本姓符氏,蒙武皇赐姓, 乞却还本姓。”从之。

乙丑,夏州节度使李仁福、凤翔节度使李从严、朔方节度 使韩洙,并加食邑,改赐功臣。

以汝州防御使赵延寿为河阳节度使,以比部郎中、知制诰刘赞为中书舍人,以河阳掌书记程逊为比部员外郎、知制诰,以代州刺史李 德珫为蔚州刺史。

丙寅,枢密使孔循兼东都留守。

襄州夏鲁奇上言,荆南高季兴遣使持书乞修贡 奉,诏鲁奇不纳。

诏诸州录事参军,不得兼使府宾职。

己巳,邓州节度使史敬镕加 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卢质加检校司徒。

御史台奏:“每遇入阁,旧例只一员侍御 史在龙墀边祗候,弹奏公事,或有南班失仪,点检不及。今欲依常朝例,差殿中侍 御史二员,押钟鼓楼位,仍各缀供奉班出入。”从之。

以青州节度副使淳于晏为亳 州团练使。

契丹遣使美棱玛古已下朝贡。

戊寅,西川奏:据黎州状,云南使赵和于 大渡河南起舍一间,留信物十五笼,并杂笺诗一卷,递至阙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贬郴州司户,又贬崖州长流百姓,所在赐自尽。

判官乐文纪配祁州,责其违法黩货也。

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丁亥,帝宿于荥阳。

汴州硃守殷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乱,已处斩讫。

戊子,次京水,知硃守殷反,帝亲统禁军倍程前进。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诛。

丙申,磁州刺史药纵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至,称制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

契丹遣使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

戊戌,诏曰:‘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

笔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祸,恐人非之,思沛恩于众以掩己过,乃奏曰:‘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系帐额,请并蠲放。’

帝重违其意,故有是诏。

时议者以蠲隔年之赋,犹或惠民,场院课利一概除之,不得启奸幸之门乎!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

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

尚全大体,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尽,其骨肉亲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辛丑,诏曰:‘后来其苏,动必从于人欲;天监厥德,静宜布于国恩。’

近者言幸浚郊,暂离洛邑,盖逢岁稔,共乐时康。

不谓奸臣,遽彰逆状,为厉之阶既甚,覆宗之祸自贻。

俾我生灵,遘兹纷扰,永言轸恻,无辍寐兴。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云雷之泽,应汴州城内百姓,既经惊动,宜放二年屋税;

诸处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处焚毁。

应天下见禁囚徒,除十恶五逆、杀人放火、劫盗、合造毒药、官典犯赃、伪行印信、屠牛外,罪无轻重,并从释放。

应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长者有废疾者,免一丁差役。

云。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差人走马进箭一对,贺诛硃守殷,帝却赐彦威箭一对。

传箭,番家之符信也,起军令众则使之,彦威本非蕃将,以臣传箭于君,非礼也。

癸卯,以权知汴州事、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凤翔奏,地震。

丙午,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诏割施州却属黔南。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乙卯,青州霍彦威、郓州符习来朝。

以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徐州房知温为朝。

戊午,黔南节度使李绍义加检校太保。

庚申,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并加检校太傅,进爵邑。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请制置庆州青白两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万石。

诏升庆州为防御所,以廷琬为使。

壬申,诏霍彦威等归籓。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册赠太保,郑州仆射陂可改为太保陂。

时议者以仆射陂者,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故因以为名,及是命之降以为李靖,盖误也。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属来乞通和。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凤翔留后高允贞为右监门上将军。

诏以施州为夔州属郡,以其便近故也。

遣飞胜指挥使于契丹,赐契丹主锦绮、银器等,兼赐其母绣被缨珞。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归阙,帝问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诸蕃不相侵扰。’

雁门已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帝悦,顾谓左右曰:‘须行善事,以副天道。’

居数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冯道奏曰:‘庄宗末年,不抚军民,惑于声乐,遂致人怨国乱。’

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更顾居安思危。

帝然之。

许州地震。

庚辰,皇子鄴都留守从荣移镇太原。

以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乙酉,以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昧于政理,诏归阙。

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己丑,兗州节度使赵在礼来朝。

诏出潜龙宅米以赈百官。

壬辰,以太傅致仕齐国公赵光逢卒辍朝。

丙申,许州节度使夏鲁奇移镇遂州。

庚子,幸石敬瑭公署及康义诚私第。

甲辰,狩于东郊,腊也。

丙午,追尊四庙,以应州旧宅为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译文

天成二年春天正月的第一天,皇帝在明堂殿接受朝贺,仪仗和卫队都按照常规进行。皇帝下诏说:‘君王应该敬重祖宗,统治整个国家,必须遵循天道的典章,特别制定新的礼制。我以微薄之身,继承了这份伟大的基业,继承了三百年的繁荣,继承了二十位圣君的光辉。驾驭朽木,坚守城墙,晚上警醒,不敢懈怠;效法天地,师从古人,每天都在勤奋地追求道德的提升。现在,我们放下武器,统一了文字,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符合民众的愿望。检视玉器,金器,不敢期望自己的德行浅薄;耕田挖井,确实是向往前代圣王的作为。现在准备举行祭祀和朝见的大礼,准备郊外的祭祀仪式,应该更改称呼,永远记载在简册上。现在改名为亶,所有中外之人,都应该理解我的心情。’宣读完诏书后,百官都表示祝贺,有关部门报告了郊庙社稷的情况。

丙辰这一天,皇帝下诏:‘端明殿学士的班位应该排在翰林学士之上,今后如果有变动,只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在此之前,端明殿学士的班位在翰林学士之下,又按照三馆的例子,官员职位在上,赵凤转任侍郎的那天,劝说宰相府将其职位提升。后来,禁林序列中有不合适的话,安重诲上奏请求执行这个诏令,当时舆论认为这是正确的。

癸亥这一天,宰相郑珏被加封为特进、门下侍郎兼太微宫使;崇文馆大学士任圜被加封为光禄大夫、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冯道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太常卿崔协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戊辰这一天,因为前邓州节度使刘卒,朝廷停止了朝会。左拾遗李同上奏说:‘天下囚犯,请委托地方官员逐旬亲自审问,核实他们的罪行真伪,然后依法论处,以免冤枉和滥用。’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辛未这一天,皇子河中节度使从珂被加封为同平章事。镇州留后、检校司徒王建立被任命为镇州节度使、检校太傅。癸酉这一天,皇第三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从厚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河南尹,负责管理六军诸卫事务。北面副招讨使房知温上奏,营州界奚陀罗支内附。乙亥这一天,任命监门卫大将军傅琏为右武卫上将军。丙子这一天,皇帝下诏:‘自从本朝多难,雅道中微,都崇尚浮华,很少保持廉洁谦让。那些被任命为官员的人,有的因为人事关系被疏远,有的因为私人恩怨被惊讶,稍微偏离了敬奉之道,就突然被抛弃,这是司长滥用权力,对待君恩有何地可言。今后新任命的官员在朝谢之后,可以按照惯例上奏,司长不得因私事阻碍。其本官也不得因为遭受压抑而请假。’

三月壬子日,初一日,任命中书舍人马缟为刑部侍郎。皇帝在幸会节园时,宰相、枢密使以及在京的节度使们共同进献钱绢,请求开宴。癸丑日,派遣供奉官贾俊出使淮南。甲寅日,任命西川节度副使李敬周为遂州武信军留后。乙卯日,开府仪同三司、司徒退休的赵光逢可以退休,并封为齐国公。因为武信军节度使李绍文去世,所以停止朝会。丙辰日,宰相判三司的任圜上奏说:‘各道藩府,请依照天复三年以前的规矩,允许用绫绢金银按照当地土产折算马的价值。另外,请选择繁殖的马,分别设置牧场。’皇帝都同意了。

《五代会要》记载:任圜上奏说:三京留守、各道节度观察、各州防御使、刺史,每年应圣节及正、至等节贡奉,或征伐胜利,各自进献马匹。我看到本朝的旧例,虽然以献马为名,但大多用绫绢金银来折算马的价值,因为长途跋涉期间,保护饲养较为困难,因此各地都形成了定制。从今往后,除了番部进贡骆驼马匹之外,各州所进贡的马匹,可以依照天复三年以前的规矩,按照当地土产折算价值,希望贡品运输稍微容易一些,同时也表达诚意。

同时,还想在各地挑选繁殖的马,按照旧制分别设置牧场,并委托三司使另行制定安排上报。太常丞段颙请求国学《五经》博士各自讲解本经,以表明横经齿胄的意义,皇帝同意了。庚申日,以前泽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孔勍为河阳节度使。壬戌日,皇帝前往甘水亭。甲子日,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加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任命大内皇城使、守饶州刺史李从璋为应州节度使。丁卯日,皇帝下诏:‘各地府县要纠察禁止杀牛卖肉,违者按照法律处罚。那些自然死亡的牛可以出售,牛肉每斤不得超过五钱,乡村民家自然死亡的牛,只需报告本村的相关人员,按照规定将牛皮上交官府。’

癸酉日,任命户部郎中、知制诰卢詹为中书舍人。

夏四月辛巳日,初一日,房知温上奏:‘上个月二十一日,卢台戍军发生骚乱,杀害副招讨使宁国军节度使乌震,不久与安审通一起斩杀了叛乱的士兵。’皇帝听闻此事后,停止朝会一天,追赠乌震为太傅。新罗国派遣使者进贡方物。丁亥日,任命华州留后刘彦琮为本州节度使。当天,皇帝在幸会节园宴请亲近的大臣。己丑日,任命兵部侍郎崔居俭暂代尚书左丞,任命户部侍郎王权为兵部侍郎,任命礼部侍郎裴皞为户部侍郎,任命翰林承旨、守中书舍人李愚为礼部侍郎继续任职。

庚寅日,御史台奏报:‘本月三日廊下餐时,百官已经坐下,两省官员到来,从五品以下官员都起身。’皇帝下诏说:‘每次参加廊下餐,就像参加御宴一样,如果行私礼,就是失去了朝仪,各自罚半个月的俸禄。’《五代会要》记载:长兴三年五月诏令:文武官员,每次进入内阁赐食,以前御史台官员及诸朝官员都在敷政门外两廊进食,只有北省官员在敷政门内另外坐下,因为隔门,彼此不相见,导致坐姿不整齐,难以严肃整齐。从今往后,每次进入内阁赐食,北省官员也应在敷政门外东廊下设席,以北首为上,等待班次整齐后一同就坐。

皇帝下诏:‘卢台叛乱的龙晊所部鄴都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人在营家口的亲属,都可以全家处斩。’龙晊所部之众,是梁朝故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所招募和安置的,都是天下勇猛之士,他们以银枪效节,共有八千人。杨师厚去世后,贺德伦无法控制他们,西迎庄宗入魏,从征河上,所向有功。庄宗统一天下后,虽然多次赏赐,但他们骄纵无度。同光末年,从贝州劫持赵在礼,占据魏博。等到皇帝登基后,赵在礼希望摆脱灾祸,秘密上奏愿意赴朝觐见,于是任命皇子从荣为帅,让他北御契丹。这次行动,没有配备盔甲,只在大旗上标明队伍而已,所以队伍低垂着头快速行进。在途中听说李严被孟知祥杀害,认为剑南被阻隔,互相煽动。等到驻扎在卢台,乌震接替房知温成为帅,谣言四起。乌震与房知温在东寨赌博,中午时分,在营外大吵大闹。房知温上马出门,被士兵们围住,他们喊道:‘不为我们主公效力,还能去哪里呢?’房知温哄骗他们说:‘马军都在河西,步兵独自在这里干什么!’于是他得以跃马登舟,渡过西岸。安审通安抚骑兵不动,房知温与安审通密谋,等待机会攻击,命令叛乱的士兵脱下铠甲向南行进。骑兵缓缓前进,队伍整齐划一。叛乱的士兵相互看着,吓得脸色苍白,排列着火炬在夜晚行进,在荒野沼泽中疲惫不堪。天快亮时,暗中命令外州的军队另外行动,房知温等人于是攻击叛乱的军队,在野外横尸,剩余的士兵又回到旧营寨,但到达时营寨已经被烧毁了。第二天,全部被杀光,藏在草丛沟渠中的只有十分之二三,到了晚上逃窜到山谷中,逐渐逃到定州。等到王都失败,就再也没有幸存者了。癸巳日,兗州节度使房知温加封侍中,齐州防御使安审通加封检校太傅,都是因为卢台之功。

丁酉日,伪吴杨溥派遣代理右威卫将军雷现进贡端午节的礼物和货币。辛丑日,以前利州节度使张敬询为云州节度使。派遣枢密使孔循前往荆南城下,因为招讨使刘训生病去世。甲辰日,任命户部侍郎韩彦恽为秘书监。当天,皇帝前往石敬瑭、安重诲的府邸。丙午日,追赠故振武节度使李嗣恩为太尉,任命司封郎中、充枢密院直学士阎至为左谏议大夫继续任职。右谏议大夫梁文矩上奏说,自从平定蜀地以来,军人抢掠到西川的人口很多,骨肉分离,恐怕伤害和气,请求允许他们认领。皇帝一向仁慈,因为梁文矩的奏报,下诏河南、河北旧因战火掳掠分离的人,都可以按照识别认领。当天,郢州进献白鹊。

五月癸丑日,任命福建留后、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王延钧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充任福建节度使、琅琊郡王;任命太常卿萧顷为吏部尚书。当天,怀州进献白鹊。戊午日,因为三司副使、守太子宾客张格去世,所以停止朝会。任命翰林学士、驾部郎中、知制诰窦梦征为中书舍人继续任职。癸亥日,派遣宣徽使张延朗调度郡县粮食运往荆南城下,并按照军法行事。任命右龙武统军崔公实为左龙武统军,以前复州刺史高行周为右龙武统军。将果州划归所属郡。乙丑日,伪吴杨溥进贡新茶。沧州进献白鹤。庚午日,下诏停止荆南的军事行动,不久又命令士兵散掠居民后返回。下诏:‘文武官员以及各道节度使、刺史,有父母在世的人,各自给予恩泽。’宰相任圜辞去三司事务,于是任命枢密院承旨孟鹄为三司副使暂代判官。

六月壬午,华州和邢州进献了两歧麦,兗州进献了三足鸟。丙戌,宰相任圜被免去平章事,担任太子少保。丁亥,下诏天下废除没有名额的寺院。任命宣徽北院使张延朗为右武卫大将军、判三司,依前宣徽使、检校司徒。辛卯,大理少卿王郁上奏说:‘所有死刑案件,按照敕令应该三覆奏。近年来,这一做法已经被完全废除,我请求今后在死刑执行前一天允许一次覆奏。’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壬辰,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襄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刘训被贬为检校右仆射、守澶州刺史。刘训南征没有取得战功,因此受到谴责。皇帝下诏,丧葬之家,送终之礼不得过度。

乙未,户部尚书李铃上奏说:‘请允许四品以上的官员各推荐两名令录,五品官员各推荐两名簿尉,功过赏罚与推荐者相同。’皇帝下诏同意。推荐的人选,仍需在官告中标明推荐人的姓名,如果有不公,推荐者也要连坐。

仍令三品以上的官员各自推荐可以担任两使判官的人选。丙申,任命天策上将军、湖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楚王马殷为守太师、尚书令,封楚国王。庚子,皇帝前往白司马陂,祭祀突厥神,这是遵循北方习俗的礼仪。

秋七月庚戌朔,任命宋州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使。癸丑,任命左金吾将军乌昭远为左卫上将军,充任入蛮国信使。中书省上奏:‘马殷被封为楚国王,礼文没有记载国王的仪式,请参照三公的礼仪,使用竹册。’皇帝同意了。

壬戌,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孟知祥加封检校太尉、兼侍中,东川董璋加封爵邑。任命左效义指挥使元习为资州刺史,右效义指挥使卢密为雅州刺史。癸亥,皇帝前往冷泉宫。甲子,任命检校工部尚书谢洪为宿州团练使。夔州刺史西方鄴上奏,击败了荆南的贼军,收复了峡内三州。

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任命西方鄴为节度使。戊辰,皇帝下诏:‘近年来,因为本朝亲王遥领方镇,于是有了副大使知节度事,年代已久,相沿未改。东川、西川今后取消副大使,只称节度使。’庚午,遂州留后李敬周、鄜州留后刘仲殷莘被正式任命为本州节度使。

壬申,兗州节度使房知温调任徐州,徐州节度使安元信调任襄州,沧州节度使赵在礼调任兗州。任命齐州防御使安审通为沧州节度使。这一天,皇帝下诏,陵州、合州的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等人,应令各处刺史监督赐死,其家属一并流放。

甲戌,逐段凝在辽州,刘训在濮州,温韬在德州。太子少保任圜上表请求退休,并到外地寻找医生,皇帝下诏同意。丁丑,任命左金吾大将军曹廷隐为齐州防御使。

八月己卯朔,出现日食。辛巳,任命右谏议大夫孔昭序为给事中,任命秘书少监崔憓为右谏议大夫。壬午,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刘衡为左领卫上将军;任命鄴都副留守赵敬怡为右卫上将军,判兴唐府事。

乙酉,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各自派遣使者随牂家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来朝,进献方物,各自赐予官告、缯采、银器后放回蕃地。

丙戌,任命御史中丞卢文纪为工部尚书,任命左谏议大夫梁文矩为御史中丞。邓州留后陶被贬为岚州司马,因为他被内乡县令盛归仁所告发,犯了额外征税的罪行。仍赐予盛归仁绯袍鱼袋。

癸巳,皇帝前往皇子从荣的府邸,宣示禁中伎乐观宴;从荣进献马匹及器币,皇帝因此赐予他伎乐。华州上报,渭河泛滥损害了庄稼。

丁酉,任命吏部郎中、袭文宣公孔邈为左谏议大夫。史馆修撰赵熙上奏:‘应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省的人,请委派内臣一人抄录,每月底送至史馆。’皇帝下诏派遣枢密直学士抄录。

青州进献芝草。新州上报,契丹请求设立互市。癸卯,汴州节度使朱守殷加封兼侍中,郓州节度使符习加封检校太尉。甲辰,皇子从荣迎娶鄜州节度使刘仲殷的女儿,当晚举行婚礼,百官上表祝贺。

九月辛亥,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王都加封食邑实封。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加封检校太尉,镇州节度使王建立加封同平章事。伪吴杨溥派遣使者以应圣节贡献。

己未,任命前云州节度使高行珪为邓州节度使。这一天,皇帝发出御札:‘历代帝王,按时巡狩,一则遵循礼制,一则考察各方。尤其是那些边疆地区,控制着东方的夏地,在先帝平定之初,作为保卫国家的边疆,习俗崇尚纯洁,士兵怀有忠诚勇敢之心。自从元臣镇静以来,各项事务和平安宁,百姓都乐于长寿,全境更加坚定地期待皇帝的到来,难以违背众意,计划在省方。朕决定在十月七日亲自前往汴州。’

庚申,任命卫尉卿李延光为大理卿。北京留守李彦超上奏:‘先父存审,本姓符氏,蒙武皇赐姓,请求恢复本姓。’皇帝同意了。

乙丑,夏州节度使李仁福、凤翔节度使李从严、朔方节度使韩洙,一并加封食邑,改赐功臣。任命汝州防御使赵延寿为河阳节度使,任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刘赞为中书舍人,任命河阳掌书记程逊为比部员外郎、知制诰,以代州刺史李德珫为蔚州刺史。

丙寅,枢密使孔循兼东都留守。襄州夏鲁奇上奏,荆南高季兴派遣使者持书请求修复贡奉,皇帝下诏夏鲁奇不接受。

己巳,邓州节度使史敬镕加封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卢质加封检校司徒。御史台奏:‘每次入阁,旧例只有一名侍御史在龙墀边等候,弹奏公事,或有南班失仪,点检不及。现在想依照常朝例,派遣殿中侍御史二员,押钟鼓楼位,仍各自跟随供奉班出入。’皇帝同意了。

以青州节度副使淳于晏为亳州团练使。契丹派遣使者美棱玛古以下朝贡。戊寅,西川上奏:据黎州状,云南使赵和于大渡河南起舍一间,留下信物十五笼,并杂笺诗一卷,递至阙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皇帝在冬十月初一这一天,驾临文明殿处理朝政。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贬郴州司户,又贬崖州长流百姓,所在赐自尽。

癸未这一天,亳州的刺史李鄴被贬为郴州的司户,再被贬为崖州的长流百姓,被命令在当地自杀。

判官乐文纪配祁州,责其违法黩货也。

判官乐文纪被贬到祁州,因为他违法贪污。

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乙酉这一天,皇帝启程前往西京,下诏留下宰相崔协负责祭祀。

丁亥,帝宿于荥阳。

丁亥这一天,皇帝在荥阳过夜。

汴州朱守殷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乱,已处斩讫。

汴州的朱守殷上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反,已经被处斩。

戊子,次京水,知朱守殷反,帝亲统禁军倍程前进。

戊子这一天,皇帝驻扎在京水,得知朱守殷反叛,皇帝亲自率领禁军加速前进。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诛。

第二天,到达汴州,攻下城池,朱守殷被杀。

丙申,磁州刺史药纵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至,称制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

丙申这一天,磁州刺史药纵之上报,本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到来,宣布皇帝命令杀害太子少保退休的任圜。

契丹遣使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

契丹派遣使者带着书信来请求碑石,想要为他们的父亲标明其葬地。

戊戌,诏曰:“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

戊戌这一天,皇帝下诏说:“各道各州的府县,自从同光三年以前所欠的秋夏两季的税租,以及主管事务局亏损的课利,还有沿河船只的欠款,天成元年剩余的夏税,都特别予以免除。”

笔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祸,恐人非之,思沛恩于众以掩己过,乃奏曰:“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系帐额,请并蠲放。”

因为任圜的灾祸,担心别人责怪,想要向众人施恩以掩盖自己的过错,于是上奏说:“三司积欠大约二百万贯,都是虚报的账目,请一并免除。”

帝重违其意,故有是诏。

皇帝坚持不同意他的意见,所以发布了这个诏令。

时议者以蠲隔年之赋,犹或惠民,场院课利一概除之,不得启奸幸之门乎!

当时有人议论说,免除隔年的赋税,虽然可能对百姓有好处,但是将场院的课利全部免除,难道不是打开了奸佞幸臣的门吗!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

己亥这一天,皇帝下诏说:“太子少保退休的任圜,早年推荐有功之臣,曾经承担重任,退居之后免于权势之害,让他在外地优闲。

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然而他却 不遵守礼节,暗中依附朱守殷,闭口不谈以避免嫌疑,他的情绪和意图明显表露出怨恨。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

自从收复汴州,已经完全了解了他的行踪,如果他继续包容,那就是孤立了法典。

尚全大体,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尽,其骨肉亲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还是保全大体,只惩罚他一个人,已经命令他在本州的私宅中自杀,他的亲戚、仆人等都免于罪责。

辛丑,诏曰:“后来其苏,动必从于人欲;天监厥德,静宜布于国恩。

辛丑这一天,皇帝下诏说:“如果有人能够恢复生机,他的行动必须顺应人们的意愿;上天监察他的德行,平静的时候应该体现国家的恩惠。

近者言幸浚郊,暂离洛邑,盖逢岁稔,共乐时康。

最近有人说皇帝幸临浚郊,暂时离开洛邑,因为年成丰收,共同享受太平。

不谓奸臣,遽彰逆状,为厉之阶既甚,覆宗之祸自贻。

没想到奸臣突然显露叛逆之态,成为祸害的根源已经非常严重,覆灭宗族的灾祸自然产生。

俾我生灵,遘兹纷扰,永言轸恻,无辍寐兴。

让我的百姓,遭遇这样的混乱,永远感到悲痛,不能停止休息。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云雷之泽,应汴州城内百姓,既经惊动,宜放二年屋税;

应该广泛施舍雨露般的恩惠,以表现云雷般的恩泽,对于汴州城内的百姓,既然已经受到惊动,应该免除两年的房屋税。

诸处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处焚毁。

所有曾经接受过叛逆者文字的地方,都应该焚烧。

应天下见禁囚徒,除十恶五逆、杀人放火、劫盗、合造毒药、官典犯赃、伪行印信、屠牛外,罪无轻重,并从释放。

对于天下所有被监禁的囚犯,除了犯有十恶不赦、五逆不道、杀人放火、抢劫、合谋制造毒药、官员贪污、伪造印信、屠杀牛羊等罪行的人之外,无论罪行轻重,都予以释放。

应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长者有废疾者,免一丁差役。

对于年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家中的家长,如果有残疾的,可以免除一个丁的差役。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兼京兆尹。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差人走马进箭一对,贺诛朱守殷,帝却赐彦威箭一对。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派人骑马送来一对箭,祝贺诛杀朱守殷,皇帝却赐给霍彦威一对箭。

传箭,番家之符信也,起军令众则使之,彦威本非蕃将,以臣传箭于君,非礼也。

传递箭矢是番人之间的信物,只有起军令时才使用,霍彦威本来不是番将,以臣子的身份向君主传递箭矢,这是不合礼节的。

癸卯,以权知汴州事、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癸卯这一天,任命代理汴州事务、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凤翔奏,地震。

凤翔上报,发生地震。

丙午,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丙午这一天,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以担任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任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诏割施州却属黔南。

下诏将施州划归黔南。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十一月己酉这一天,皇帝在郊外祭祀番神。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庚戌这一天,任命皇城使、代理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乙卯,青州霍彦威、郓州符习来朝。

乙卯这一天,青州节度使霍彦威、郓州节度使符习前来朝见。

以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任命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徐州房知温为朝。

徐州节度使房知温被召回朝廷。

戊午,黔南节度使李绍义加检校太保。

戊午这一天,黔南节度使李绍义被加封为检校太保。

庚申,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并加检校太傅,进爵邑。

庚申这一天,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都被加封为检校太傅,晋升爵位和封地。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请制置庆州青白两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万石。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奏:请求设立庆州的青白两池,每年出产绢布十万匹,大米一万石。

诏升庆州为防御所,以廷琬为使。

下诏将庆州升格为防御所,任命窦廷琬为使者。

壬申,诏霍彦威等归籓。

壬申这一天,下诏让霍彦威等人返回封地。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册赠太保,郑州仆射陂可改为太保陂。

下诏太宗朝的左仆射李靖可以追赠为太保,郑州的仆射陂可以改名为太保陂。

时议者以仆射陂者,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故因以为名,及是命之降以为李靖,盖误也。

当时有人议论说,仆射陂是因为后魏孝文帝赐给仆射李冲而得名,到这时将其命名为李靖,可能是错误的。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属来乞通和。

契丹派遣使者摩琳等人带领他们的属下前来请求通好。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凤翔留后高允贞为右监门上将军。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任凤翔留后的高允贞被任命为右监门上将军。

诏以施州为夔州属郡,以其便近故也。

下诏将施州划归夔州管辖,因为它们地理位置相近。

遣飞胜指挥使于契丹,赐契丹主锦绮、银器等,兼赐其母绣被缨珞。

派遣飞胜指挥使前往契丹,赐给契丹君主锦缎、银器等物品,还赐给了他的母亲绣被和饰品。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归阙,帝问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诸蕃不相侵扰。

己卯这一天,蔚州刺史周令武接替前任回到朝廷,皇帝询问北方州郡的情况,周令武上奏说:“山北非常安宁,各个番族不相侵扰。

雁门已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雁门关以北,东西数千里,一斗米的价格不超过十钱。

帝悦,顾谓左右曰:“须行善事,以副天道。”

皇帝很高兴,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必须行善事,以符合天意。”

居数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冯道奏曰:“庄宗末年,不抚军民,惑于声乐,遂致人怨国乱。

过了几天,皇帝在元德殿宴请宰相,谈论民间事务,冯道上奏说:“庄宗末年,不关心军民,沉迷于声乐,结果导致人民怨恨国家混乱。

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陛下自从受到人们的爱戴,每年都有丰收,这也是淳化政策的结果。

更顾居安思危。

更应该居安思危。

帝然之。

皇帝同意了他的观点。

许州地震。

许州发生地震。

皇子鄴都留守从荣移镇太原。

皇子鄴都留守从荣被调任太原。

以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任命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乙酉,以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昧于政理,诏归阙。

乙酉这一天,因为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对政事一窍不通,下诏让他返回朝廷。

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下敕令新科及第的进士有闻喜宴,每年赐予他们四十万钱。

己丑,兗州节度使赵在礼来朝。

己丑这一天,兗州节度使赵在礼前来朝见。

诏出潜龙宅米以赈百官。

下诏拿出潜龙宅的粮食来赈济百官。

壬辰,以太傅致仕齐国公赵光逢卒辍朝。

壬辰这一天,因为太傅退休的齐国公赵光逢去世,朝廷停止朝会。

丙申,许州节度使夏鲁奇移镇遂州。

丙申这一天,许州节度使夏鲁奇被调任遂州。

庚子,幸石敬瑭公署及康义诚私第。

庚子这一天,皇帝前往石敬瑭的官署和康义诚的私宅。

甲辰,狩于东郊,腊也。

甲辰这一天,皇帝在东郊举行狩猎,这是腊月的时候。

丙午,追尊四庙,以应州旧宅为庙。

丙午这一天,追尊四座庙宇,将应州的旧宅作为庙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注解

天成二年:天成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二年即公元927年。

春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

癸丑朔:癸丑是干支纪日中的某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帝御明堂殿:帝指皇帝,御指临幸,明堂殿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仗卫如常仪:仗卫指仪仗队,常仪指常规的礼仪。

王者祗敬宗祧:王者指皇帝,祗敬指敬奉,宗祧指祖宗的庙宇。

统临寰宇:统临指统治,寰宇指天下。

顺体元之典:顺体指遵循,元之典指根本的典章制度。

特新制义之文:特指特别,新制指新的制度,义之文指有意义的文字。

眇躬:眇指微小,躬指身体,这里指自己的身体。

丕构:丕指大,构指建立,丕构指伟大的基业。

袭:继承。

休运:休指美好,运指命运,休运指好运。

耿光:耿指光明,光指光辉,耿光指光辉的业绩。

驭朽纳隍:驭指驾驭,朽指腐朽,纳隍指接纳危险,比喻处理困难。

夕惕之心罔怠:夕惕指夜晚警惕,罔怠指不懈怠。

法天师古:法天指效法自然,师古指学习古代。

日跻之道惟勤:日跻指一天天地上升,道指道路,惟勤指勤奋。

载戢干戈:载戢指收藏武器,干戈指战争。

浑同书轨:浑同指统一,书轨指车辙,比喻统一制度。

荷上穹之眷祐:荷指承担,上穹指上天,眷祐指庇佑。

契兆庶之乐推:契指符合,兆庶指民众,乐推指乐于推举。

检玉泥金:检玉指挑选美玉,泥金指黄金,比喻挑选优秀人才。

耕田凿井:耕田指耕作,凿井指打井,比喻为人民谋福利。

亶:亶是古代的一个字,意为真诚,这里用作名字。

端明殿学士:端明殿是古代宫殿名,学士指学官。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顾问。

三馆:古代的三馆指国子监、太学、四门学。

侍郎: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部长助理。

赵凤:人名,此处指赵凤的官职变动。

宰相:宰相是古代官职,为皇帝的主要助手。

安重诲: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宰相。

左拾遗: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刘:人名,此处指刘去世。

长吏:古代的地方官员。

系囚:被监禁的囚犯。

引问:审问。

质其罪状真虚:审查其罪行的真实与否。

论之以法:依法论处。

庶无枉滥:希望没有冤假错案。

河中节度使:河中节度使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军政长官。

从珂:人名,此处指从珂的官职变动。

镇州留后:镇州留后是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

王建立:王建立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属于高级文官。

从厚:人名,此处指从厚的官职变动。

北面副招讨:北面副招讨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房知温:古代将领。

营州界:营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奚陀罗支:奚陀罗支是古代的一个民族。

内附:归附。

监门卫大将军:监门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大将军是其最高官职。

傅琏:人名,此处指傅琏的官职变动。

雅道:高尚的道德。

中微:衰落。

浮华:轻浮奢华。

廉让:廉洁谦让。

兰省:指中央政府各部门。

柏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司长:指各部门的长官。

振威:显示威严。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崇文馆: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

宏文馆: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与崇文馆同义。

豆卢革:豆卢革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郭崇韬:人名,此处指郭崇韬的父亲。

三京:指长安、洛阳、开封三个古代都城。

州使:古代的州级官员。

押衙兵马使:古代的一种地方军政长官。

暖坐:指舒适的座位。

系名粮者:指领取官粮的人。

紫皁:古代的两种颜色,分别指紫色和黑色。

庶人商旅:普通百姓和商人。

禁勘:禁止并调查。

肃奸欺:严肃打击奸诈欺诈。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龙武大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左卫大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右监门卫大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乌震:古代将领。

石敬瑭:石敬瑭是人名。

孟知祥:古代将领。

李严:人名,此处指李严被处决。

孙岳:人名,此处指孙岳的官职变动。

郭从谦:人名,此处指郭从谦被处决。

崔沂:人名,此处指崔沂的官职变动。

高季兴:高季兴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割据君主。

刘训:人名,此处指刘训的官职变动。

夏鲁奇:夏鲁奇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马殷:人名,此处指马殷的官职变动。

董璋:人名,此处指董璋的官职变动。

西方鄴:人名,此处指西方鄴的官职变动。

梓: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夔: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兗州节度使:兗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萧顷:人名,此处指萧顷的官职变动。

李琪:人名,此处指李琪的官职变动。

李铃:人名,此处指李铃的官职变动。

李德休:人名,此处指李德休的官职变动。

崔贻孙:人名,此处指崔贻孙的官职变动。

次赤: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

归蔼:人名,此处指归蔼的官职变动。

三月壬子朔:农历三月的第一天,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朝廷文书。

刑部侍郎:古代官职,刑部是负责司法、刑狱的部门,侍郎是部内的副长官。

幸会节园:皇帝亲自前往会节园。

枢密使:枢密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在京节度使:在京城负责地方军事的长官。

供奉官:供奉官是古代官职,负责供奉皇帝。

淮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江苏、安徽一带。

西川节度副使:西川节度使的副手,负责西川地区的军事。

遂州武信军留后:遂州武信军的代理长官。

司徒:古代官职,三公之一,负责礼仪、教化等事务。

致仕:致仕指退休。

太保:古代官职,太保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齐国公:齐国公是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尊贵。

武信军节度使:武信军的军事长官。

废朝:皇帝因故停止朝会。

宰臣:宰相的别称。

三司:三司指古代中央财政的三部,即度支、户部、礼部。

任圜:任圜是人名。

籓府: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

天复三年:唐昭宗年号,公元904年。

贡绫绢金银:向朝廷进贡的丝绸、绢布、金银。

孳生马:繁殖的马。

监牧:古代官职,负责马匹的饲养。

国学: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教授儒家经典。

五经:儒家经典中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授经学。

横经齿胄:古代对读书人的尊称。

河阳节度使:河阳节度使是河阳地区的军事长官。

甘水亭: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南洛阳。

青州节度使:青州地区的军事长官。

检校太尉:古代官职,检校太尉是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中书令:古代官职,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

府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府是较大的行政区域,县是较小的行政区域。

科断:按照法律进行处罚。

户部郎中:古代官职,户部是负责财政的部门,郎中是部内的中级官员。

知制诰:古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卢台: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卢龙。

副招讨使:副手负责军事征讨。

宁国军节度使:宁国军地区的军事长官。

安审通:古代将领。

北省官:指中书省的官员。

敷政门:古代宫廷的门口。

鄴都: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临漳。

奉节等九指挥:军队的编制单位。

魏博: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邯郸。

庄宗: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皇帝。

契丹:契丹是古代的一个民族,后来建立了辽朝。

贝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清河。

赵在礼:赵在礼是人名。

从荣: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皇子。

剑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四川地区。

东寨:古代地名,指某个具体的军事基地。

甲士:穿着铠甲的士兵。

南行:向南行进。

白鹊:一种鸟类,古代作为吉祥的象征。

福建留后:福建地区的代理长官。

检校太师:检校太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琅琊郡王:古代封号,琅琊郡王是一种高贵的封号。

吏部尚书:古代官职,吏部是负责官吏管理的部门,尚书是部内的长官。

怀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南沁阳。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太子宾客是太子的顾问。

宣徽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外事务。

郡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郡是较大的行政区域,县是较小的行政区域。

荆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北荆州。

秘书监:古代官职,负责国家图书、档案。

振武节度使:振武地区的军事长官。

李嗣恩:古代将领。

司封郎中:古代官职,司封是负责封爵、赐姓的部门,郎中是部内的中级官员。

枢密院直学士:古代官职,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部门,直学士是枢密院的高级官员。

左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左谏议大夫是负责监察的官员。

梁文矩:梁文矩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西川: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四川地区。

剽略:抢劫。

识认:辨认、确认。

果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四川南充。

伪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杨溥:伪吴的君主。

右威卫将军:古代官职,威卫将军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端午: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

礼币:礼品。

云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山西大同。

荆南城下:荆南城下,指荆南城附近的地区。

三司副使:三司的副手。

驾部郎中:古代官职,驾部是负责皇帝车马、仪仗的部门,郎中是部内的中级官员。

左龙武统军:古代官职,龙武军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军队,统军是军队的长官。

右龙武统军:古代官职,龙武军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军队,统军是军队的长官。

割果州属郡:将果州所属的郡县划归其他地区。

伪吴杨溥:伪吴杨溥是指伪吴国的杨溥。

沧州:沧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罢:停止。

恩泽:皇帝的恩赐。

宰臣任圜:宰相任圜。

枢密院承旨:枢密院的负责人。

孟鹄:古代官员。

六月壬午:六月壬午指的是农历六月的一个壬午日,壬午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壬为天干之一,午为地支之一,这里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日期。

华州、邢州:华州和邢州是古代中国的地名,分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市和河北省邢台市。

两歧麦:两歧麦指的是麦子长出的形态,这里可能是指麦子生长得很好,丰收的象征。

三足鸟:三足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为凤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宰相任圜:宰相任圜是当时的一位宰相,任圜是名字,宰相是官职。

平章事:平章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宣徽北院使张延朗:宣徽北院使是官职,张延朗是名字。

右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判三司:判三司是指负责审理三司(户部、礼部、兵部)事务的官员。

检校司徒:检校司徒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大理少卿王郁:大理少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大理是司法机构,少卿是副职。

极刑:极刑是指古代中国最严厉的刑罚,如斩首。

覆奏:覆奏是指对死刑案件进行再次审查。

南面招讨使:南面招讨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南方地区的军事征讨。

荆南行府事:荆南行府事是指荆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襄州节度使:襄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襄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检校太傅:检校太傅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澶州刺史:澶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丧葬之家:丧葬之家指的是办理丧葬事宜的家庭。

朝班:朝班是指朝廷中的官员等级。

四品已上官:四品已上官是指四品及以上的官员。

簿尉:簿尉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文书和户籍管理。

举者:举者是指推荐官员的人。

天策上将军:天策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湖南节度使:湖南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守尚书令:守尚书令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楚王马殷:楚王马殷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割据君主。

白司马陂:白司马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突厥:突厥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北俗之礼:北俗之礼是指北方民族的习俗和礼仪。

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宋州节度使王晏球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员。

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北面行营副招讨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左金吾将军乌昭远:左金吾将军乌昭远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军事官员。

左卫上将军:左卫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入蛮国信使:入蛮国信使是指前往蛮族国家的使者。

中书:中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署,负责起草和审核诏书。

马殷封楚国王:马殷封楚国王是指马殷被封为楚国王。

竹册:竹册是指用竹简制成的册封文书。

东川董璋:东川董璋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官员。

左效义指挥使:左效义指挥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资州刺史:资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雅州刺史:雅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冷泉宫:冷泉宫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宫殿。

检校工部尚书:检校工部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宿州团练使:宿州团练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夔州刺史:夔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荆南贼军:荆南贼军是指荆南地区的叛军。

峡内三州:峡内三州是指夔州附近的三州。

宁江军:宁江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

副大使知节度事:副大使知节度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遂州留后:遂州留后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鄜州留后:鄜州留后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节度使: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徐州:徐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襄州:襄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齐州防御使:齐州防御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陵州:陵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合州:合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韦说:韦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辽州:辽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濮州:濮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德州:德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太子少保任圜:太子少保任圜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左金吾大将军:左金吾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齐州:齐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防御使:防御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日有食之:日有食之是指日食现象。

右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谏议。

给事中:给事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

秘书少监:秘书少监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秘书省的事务。

右骁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左领卫上将军:左领卫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鄴都副留守:鄴都副留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右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判兴唐府事:判兴唐府事是指负责兴唐府事务的官员。

昆明大鬼主:昆明大鬼主是指昆明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

罗殿王:罗殿王是指罗殿部落的首领。

普露静王:普露静王是指普露静部落的首领。

九部落:九部落是指九个不同的部落。

牂家:牂家是指家畜。

宋朝化:宋朝化是指宋朝的官员。

缯采:缯采是指丝绸和彩色的布料。

银器:银器指银制的器物。

蕃:蕃是指外族。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工部尚书:工部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工程和建筑。

邓州留后:邓州留后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岚州司马:岚州司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内乡县令:内乡县令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盛归仁:盛归仁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绯袍鱼袋:绯袍鱼袋是指官员的服饰。

皇子从荣:皇子从荣是指皇帝的儿子。

伎乐观:伎乐观是指表演艺术和娱乐的场所。

器币:器币是指礼物。

华州:华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渭河:渭河是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

吏部郎中:吏部郎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吏部的事务。

袭文宣公:袭文宣公是指袭封文宣公的官员。

史馆修撰:史馆修撰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修撰史书。

互市:互市是指两国之间的贸易。

汴州节度使:汴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符习:符习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镇州节度使:镇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应圣节:应圣节是指一个节日。

云州节度使:云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高行珪:高行珪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邓州:邓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御札:御札是指皇帝的亲笔诏书。

东夏:东夏是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李延光:李延光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符氏:符氏是指一个姓氏。

武皇:武皇是指皇帝的尊称。

李仁福:李仁福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凤翔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李从严:李从严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韩洙:韩洙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赵延寿:赵延寿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刘赞:刘赞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程逊:程逊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李德珫:李德珫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东都留守:东都留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录事参军:录事参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龙墀:龙墀是指皇帝的宝座。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监察。

押钟鼓楼位:押钟鼓楼位是指负责管理钟鼓楼的官员。

淳于晏:淳于晏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美棱玛古:美棱玛古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黎州:黎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云南使:云南使是指云南地区的使者。

赵和:赵和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己卯:己卯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一。

帝:帝指的是皇帝,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御:御有驾驭、统治之意,此处指皇帝亲自前往。

文明殿:文明殿是古代宫殿名,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视朝:视朝指皇帝亲自上朝处理政务。

癸未:癸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三。

亳州:亳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刺史:刺史是古代地方行政官员的职位,负责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贬:贬指降低官职或流放。

郴州:郴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

司户:司户是古代官职,负责户籍管理。

崖州:崖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海南省。

长流百姓:长流百姓指被流放的平民。

赐自尽:赐自尽指皇帝下令让其自杀。

判官:判官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和记录。

乐文纪:乐文纪是人名。

祁州: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违法黩货:违法黩货指违法贪赃。

乙酉:乙酉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五。

驾发:驾发指皇帝出发。

西京:西京是古代对长安(今西安)的别称。

诏留:诏留指皇帝下诏留下。

崔协:崔协是人名。

祠祭:祠祭指祭祀。

丁亥:丁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七。

荥阳:荥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汴州:汴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朱守殷:朱守殷是人名。

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马彦超:马彦超是人名。

谋乱:谋乱指策划叛乱。

戊子:戊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八。

次京水:次京水指停留在京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一条河流)。

知:知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事务。

反:反指叛乱。

亲统:亲统指亲自统领。

禁军:禁军是古代皇帝的亲兵。

倍程前进:倍程前进指以加倍的速度前进。

翼日:翼日指第二天。

磁州: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药纵之:药纵之是人名。

王仁镐:王仁镐是人名。

碑石:碑石指刻有文字的石碑。

表:表指立碑纪念。

葬所:葬所指墓地。

天成元年:天成元年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一个年号,相当于公元926年。

秋夏税租:秋夏税租指秋季和夏季的税收。

主持务局:主持务局指负责税收的官署。

败阙课利:败阙课利指税收的损失。

沿河舟船折欠:沿河舟船折欠指沿河船只的欠税。

蠲放:蠲放指免除。

虚系帐额:虚系帐额指虚假的账目。

惠民:惠民指对百姓有好处。

场院课利:场院课利指市场和管理机构的税收。

启奸幸之门:启奸幸之门指打开奸邪之门。

己亥:己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九。

早推勋旧:早推勋旧指早年就受到皇帝的信任。

曾委重难:曾委重难指曾经被委以重任。

剧权:剧权指重要的权力。

俾:俾有使、让之意。

优闲:优闲指悠闲自在。

外地:外地指京城以外的地方。

礼分:礼分指礼节和分寸。

潜附:潜附指暗中依附。

守殷:守殷是人名。

缄题:缄题指闭口不言。

罔避于嫌疑:罔避于嫌疑指不敢避嫌疑。

情旨:情旨指情感和意图。

怨望:怨望指怨恨不满。

收汴垒:收汴垒指攻占汴州。

备见踪由:备见踪由指详细了解情况。

务含宏:务含宏指尽力包容。

典宪:典宪指法律和制度。

尚全大体:尚全大体指保持大体。

放罪:放罪指宽恕罪行。

辛丑:辛丑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十一。

后来其苏:后来其苏指后来的人会恢复生机。

动必从于人欲:动必从于人欲指行动必须顺从人的欲望。

天监厥德:天监厥德指上天监督其德行。

静宜布于国恩:静宜布于国恩指安静地布施国家的恩惠。

幸:幸指皇帝亲自前往。

岁稔:岁稔指年成丰收。

时康:时康指时世安康。

逆状:逆状指叛逆的行为。

为厉之阶:为厉之阶指成为祸害的根源。

覆宗之祸:覆宗之祸指家族的灭亡。

生灵:生灵指百姓。

纷扰:纷扰指混乱。

轸恻:轸恻指哀痛。

式表:式表指表示。

云雷之泽:云雷之泽指恩泽如云雷般广泛。

屋税:屋税指房屋的税。

十恶五逆:十恶五逆指古代法律规定的十种大恶和五种逆行。

杀人放火:杀人放火指杀人放火的行为。

劫盗:劫盗指抢劫盗窃。

合造毒药:合造毒药指共同制造毒药。

官典犯赃:官典犯赃指官员贪污。

伪行印信:伪行印信指伪造印章。

屠牛:屠牛指屠杀牛。

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道(相当于省)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西京(长安)的行政事务。

京兆尹:京兆尹是古代官职,负责京兆(长安)的行政事务。

青州:青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霍彦威:霍彦威是人名。

走马进箭:走马进箭指骑马送箭。

番家:番家指外国。

符信:符信指信物。

非礼:非礼指不合礼节。

权知:权知指代理。

陕州:陕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凤翔:凤翔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

地震:地震指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

建州:建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守:守指担任。

奉国军节度副使:奉国军节度副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威武军节度副使:威武军节度副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诏割:诏割指皇帝下诏划分。

施州:施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黔南:黔南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名,位于今天的贵州省。

飞胜指挥使:飞胜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锦绮:锦绮指华丽的丝织品。

缨珞:缨珞指装饰品。

蔚州:蔚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周令武:周令武是人名。

北州:北州指北方州郡。

雁门:雁门是古代的一个关隘,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斗粟:斗粟指一斗粮食。

十钱:十钱指十文钱。

天道:天道指天意。

元德殿:元德殿是古代宫殿名。

冯道:冯道是人名。

声乐:声乐指音乐和歌唱。

淳化:淳化指清淳教化。

许州:许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鄴都留守:鄴都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鄴都(今河南省许昌市)的行政事务。

符彦超:符彦超是人名。

潞州:潞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李从璋:李从璋是人名。

政理:政理指政治管理。

新及第进士:新及第进士指新考中的进士。

闻喜宴:闻喜宴指庆祝考中进士的宴会。

兗州:兗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潜龙宅:潜龙宅指皇帝的居所。

赵光逢:赵光逢是人名。

辍朝:辍朝指停止朝会。

遂州:遂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康义诚:康义诚是人名。

东郊:东郊指城东郊外。

腊:腊指农历十二月,古代有腊祭的习俗。

四庙:四庙指皇帝祖先的庙宇。

应州:应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旧宅:旧宅指祖先的故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评注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冬十月,朔日,皇帝亲自临朝处理政务,体现了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运作机制。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贬郴州司户,又贬崖州长流百姓,所在赐自尽。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官员的处罚,李鄴因违法被贬,最终赐死,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皇帝的权威。

判官乐文纪配祁州,责其违法黩货也。

乐文纪因违法被贬配祁州,此句反映了当时对官员违法行为的处理态度,即严肃查处。

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皇帝离开西京,留下宰相崔协处理祭祀事宜,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丁亥,帝宿于荥阳。

此句描述了皇帝的行程,宿于荥阳,反映了皇帝的巡幸制度。

汴州朱守殷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乱,已处斩讫。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叛乱的镇压,马彦超谋乱被斩,体现了朝廷的果断。

戊子,次京水,知朱守殷反,帝亲统禁军倍程前进。

皇帝亲自统率禁军,倍程前进,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诛。

皇帝亲征汴州,攻城成功,朱守殷被诛,体现了皇帝的果断和军事才能。

丙申,磁州刺史药纵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至,称制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

药纵之报告了王仁镐杀害太子少保任圜的事件,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契丹遣使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

契丹遣使求碑石,反映了当时中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戊戌,诏曰:‘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

此诏书反映了朝廷对税收问题的处理,减免了部分税收,体现了朝廷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笔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祸,恐人非之,思沛恩于众以掩己过,乃奏曰:‘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系帐额,请并蠲放。’

此段描述了任圜之祸,以及皇帝对税收问题的处理,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皇帝的权衡。

帝重违其意,故有是诏。

皇帝虽然重违其意,但最终还是发布了诏书,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决策能力。

时议者以蠲隔年之赋,犹或惠民,场院课利一概除之,不得启奸幸之门乎!

此句反映了当时对蠲免税收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开启奸幸之门,反映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分歧。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

此诏书对任圜的评价,反映了皇帝对功臣的尊重和对功臣退隐的处理。

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此句描述了任圜的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的行为,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任圜的处理,认为其行为有违典宪,应予以惩罚。

尚全大体,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尽,其骨肉亲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任圜的处理结果,体现了皇帝的宽容和对家族的考虑。

辛丑,诏曰:‘后来其苏,动必从于人欲;天监厥德,静宜布于国恩。’

此诏书体现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即以德治国,关注民生。

近者言幸浚郊,暂离洛邑,盖逢岁稔,共乐时康。

此句描述了皇帝的巡幸,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注。

不谓奸臣,遽彰逆状,为厉之阶既甚,覆宗之祸自贻。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皇帝对奸臣的警惕。

俾我生灵,遘兹纷扰,永言轸恻,无辍寐兴。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云雷之泽,应汴州城内百姓,既经惊动,宜放二年屋税;诸处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处焚毁。

此诏书体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减免了税收,并要求焚毁逆人文字,体现了朝廷的权威。

应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长者有废疾者,免一丁差役。

此诏书体现了皇帝对老年人的关怀,减免了差役,体现了朝廷的仁政。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差人走马进箭一对,贺诛朱守殷,帝却赐彦威箭一对。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传箭,番家之符信也,起军令众则使之,彦威本非蕃将,以臣传箭于君,非礼也。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礼仪的重视,以及皇帝对节度使的节制。

癸卯,以权知汴州事、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凤翔奏,地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以及皇帝的忧患意识。

丙午,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诏割施州却属黔南。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以及皇帝的宗教信仰。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乙卯,青州霍彦威、郓州符习来朝。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以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徐州房知温为朝。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戊午,黔南节度使李绍义加检校太保。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庚申,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并加检校太傅,进爵邑。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皇子的封赏,体现了皇帝对家族的关怀。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请制置庆州青白两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万石。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经济的关注,以及皇帝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诏升庆州为防御所,以廷琬为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

壬申,诏霍彦威等归籓。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册赠太保,郑州仆射陂可改为太保陂。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官员的追赠,体现了朝廷对功臣的尊重。

时议者以仆射陂者,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故因以为名,及是命之降以为李靖,盖误也。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属来乞通和。

此句反映了朝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凤翔留后高允贞为右监门上将军。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诏以施州为夔州属郡,以其便近故也。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

遣飞胜指挥使于契丹,赐契丹主锦绮、银器等,兼赐其母绣被缨珞。

此句反映了朝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归阙,帝问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诸蕃不相侵扰。’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以及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雁门已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此句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经济发展,体现了朝廷的治理成果。

帝悦,顾谓左右曰:‘须行善事,以副天道。’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即以德治国,顺应天道。

居数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冯道奏曰:‘庄宗末年,不抚军民,惑于声乐,遂致人怨国乱。’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自信,以及对民生的关注。

更顾居安思危。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许州地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以及皇帝的忧患意识。

皇子鄴都留守从荣移镇太原。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皇子的安排,体现了皇帝对家族的关怀。

以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以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昧于政理,诏归阙。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皇帝的权威。

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以及对进士的奖励。

兗州节度使赵在礼来朝。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诏出潜龙宅米以赈百官。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官员的关怀。

以太傅致仕齐国公赵光逢卒辍朝。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功臣的尊重,以及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许州节度使夏鲁奇移镇遂州。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幸石敬瑭公署及康义诚私第。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巡幸制度,以及皇帝对地方官员的关怀。

甲辰,狩于东郊,腊也。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巡幸制度,以及皇帝的宗教信仰。

丙午,追尊四庙,以应州旧宅为庙。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祖先的尊敬,以及皇帝的宗教信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