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原文
天成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常仪。
制曰:‘王者祗敬宗祧,统临寰宇,必顺体元之典,特新制义之文。朕以眇躬,获承丕构,袭三百年之休运,继二十圣之耿光。驭朽纳隍,夕惕之心罔怠;法天师古,日跻之道惟勤。今则载戢干戈,浑同书轨,荷上穹之眷祐,契兆庶之乐推。检玉泥金,非敢期于薄德;耕田凿井,诚有慕于前王。将陈享谒之仪,即备郊丘之礼,宜更称谓,永耀简编。今改名为亶,凡在中外,宜体朕怀。’
宣制讫,百僚称贺,有司告郊庙社稷。
丙辰,诏:‘端明殿学士班位宜在翰林学士之上,今后如有转改,只于翰林学士内选任。’
先是,端明殿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之下,又如三馆例,官在职上,赵凤转侍郎日,讽宰相府移之。
既而禁林序列有不可之言,安重诲奏行此敕,时论便之。
癸亥,宰臣郑珏加特进、门下侍郎兼太微宫使;崇文馆大学士任圜加光禄大夫、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以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冯道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太常卿崔协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戊辰,以前邓州节度使刘卒,废朝。
左拾遗李同上言:‘天下系囚,请委长吏逐旬亲自引问,质其罪状真虚,然后论之以法,庶无枉滥。’从之。
辛未,皇子河中节度使从珂加同平章事。
以镇州留后、检校司徒王建立为镇州节度使、检校太傅。
癸酉,皇第三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从厚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北面副招讨房知温奏,营州界奚陀罗支内附。
乙亥,以监门卫大将军傅琏为右武卫上将军。
丙子,诏曰:‘顷自本朝多难,雅道中微,皆尚浮华,罕持廉让。其有除官兰省,命秩柏台,或以人事相疏,或以私雠见怪,稍乖敬奉,遽至弃捐,盖司长之振威,处君恩而何地。今后应新授官朝谢后,可准例上事,司长不得辄以私事阻滞。其本官亦不得因遭抑挫,托故请假。’
戊寅,皇子从厚领事于河南府,宰相郑珏已下会送,非例也。
己卯,枢密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行兵部尚书安重诲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侍中;枢密使、检校太保、守秘书监孔循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诏崇文馆依旧为宏文馆。
初,同光中,宰相豆卢革以同列郭崇韬父名宏,希其意奏改之,今乃复焉。
辛巳,诏曰:‘乱离斯久,法制多隳,不有举明,从何禁止。起今后三京及州使职员名目,是押衙兵马使,骑马得有暖坐。诸都军将衙官使下系名粮者,只得衣紫皁,庶人商旅,只著白衣,此后不得参杂。兼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或希假于摄贵,以免丁徭。仰所在禁勘,以肃奸欺。’
二月壬午朔,新罗遣使朝贡。
丁亥,以北京皇城使李继朗为龙武大将军,北京都指挥使李从臻为左卫大将军,捧圣都指挥使李从璨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戊子,以前北面水陆转运招抚使、守冀州刺史乌震领宣州节度使。
庚寅,陕州节度使、检校司徒石敬瑭加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
壬辰,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奏,泗州防御使、充西川兵马都监李严,扇摇军众,寻已处斩。
以颍州刺史孙岳为耀州团练使。
丙申,以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为景州刺史,寻令中使诛之,夷其族,以其首谋大逆以弑庄宗也。
以尚书左丞崔沂为太子少保致仕。
壬寅,制曰:‘荆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兼尚书令、南平王高季兴可削夺官爵,仍令襄州节度使刘训充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许州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统蕃汉马步四万人进讨,以其叛故也。又命湖南节度使马殷以湖南全军会合。以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新授夔州刺史西方鄴为副招讨使,共领川军下峡州,三面齐进。’
《通鉴考异》:梓、夔皆在荆南之西南,而云东南面者,盖据夔、梓所向言之。
甲辰,兗州节度使房知温加同平章事,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加检校太傅。
丁未,以礼部尚书萧顷为太常卿。
戊申,以御史大夫李琪为右仆射,以太子宾客李铃为户部尚书,以吏部侍郎李德休为礼部尚书,以前吏部侍即崔贻孙为吏部侍郎,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赵凤为兵部侍郎,依前充职。
庚戌,诏诸道节度使男及亲嫡骨肉未沾恩命者,特许上闻。
河南府新安县宜为次赤,以雍陵在其界故也。
辛亥,以刑部侍郎归蔼为户部侍郎。
三月壬子朔,以中书舍人马缟为刑部侍郎。
幸会节园,宰相、枢密使及在京节度使共进钱绢,请开宴。
癸丑,遣供奉官贾俊使淮南。
甲寅,以西川节度副使李敬周为遂州武信军留后。
乙卯,开府仪同三司、司徒致仕赵光逢可太保致仕,仍封齐国公。
以武信军节度使李绍文卒废朝。
丙辰,宰臣判三司任圜奏:“诸道籓府,请依天复三年已前许贡绫绢金银,随其土产折进马之直。又请选孳生马,分置监牧。” 并从之。
《五代会要》:任圜奏:三京留守、诸道节度观察、诸州防御使、刺史, 每年应圣节及正、至等节贡奉,或讨伐胜捷,各进献马。
伏见本朝旧事,虽以献马 为名,多将绫绢金银折充马价,盖跋涉之际,护养稍难,因此群方俱为定制。
自今以后伏乞除蕃部进驼马外,诸州所进马,许依天复三年已前事例,随其土产折进价直,冀贡输之稍易,又诚敬之获申。
兼欲于诸处拣孳生马,准旧制分置监牧,仍委三司使别具制置奏闻。
太常丞段颙请国学《五经》博士各讲本经,以申横经齿胄之义, 从之。
庚申,以前泽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孔勍为河阳节度使。
壬戌,幸甘水亭。
甲子,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以大内皇城使、守饶州刺史李从璋为应州节度使。
丁卯,诏:“所在府县纠察杀牛卖肉,犯者准条科断。其 自死牛即许货卖,肉斤不得过五钱,乡村民家死牛,但报本村所由,准例输皮入官。”
癸酉,以户部郎中、知制诰卢詹为中书舍人。
夏四月辛巳朔,房知温奏:“前月二十一日,卢台戍军乱,害副招讨宁国军节度使乌震,寻与安审通斩杀乱兵讫。”
帝闻之,废朝一日,赠震太傅。
新罗国遣使贡方物。
丁亥,以华州留后刘彦琮为本州节度使。
是日,幸会节园宴近臣。
己丑,以兵部侍郎崔居俭权知尚书左丞,以户部侍郎王权为兵部侍郎,以礼部侍郎裴皞为户部侍郎,以翰林承旨、守中书舍人李愚为礼部侍郎充职。
庚寅,御史台奏:“本月三日廊下餐,百官坐定,两省官方来,自五品下辄起。”
诏曰:“每赴廊餐,如对御宴,若行私礼,是失朝仪,各罚半月俸。”
《五代会要》:长兴三年五月诏: 文武两班,每遇入阁赐食,从前御史台官及诸朝官皆在敷政门外两廊食,惟北省官于敷政门内别坐,既为隔门,各不相见,致行坐不齐,难于肃整。
今后每遇入阁赐食,北省官亦宜于敷政门外东廓下设席,以北首为上,待班齐一时就坐。
诏:“卢台乱军龙晊所部鄴都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人在营家口骨肉,并可全家处斩。”
龙晊所部之众,即梁故魏博节度使杨师厚之所招置也,皆天下雄勇之士, 目其都为银枪效节,仅八千人。
师厚卒,贺德伦不能制,西迎庄宗入魏,从征河上, 所向有功。
庄宗一统之后,虽数颁赉,而骄纵无厌。
同光末,自贝州劫赵在礼,据 有魏博。
及帝缵位,在礼冀脱其祸,潜奏愿赴朝觐,遂除皇子从荣为帅,乃令北御契丹。
是行也,不支甲胄,惟帜于长竿表队伍而已,故俯首遄征。
在途闻李严为孟知祥所害,以为剑南阻绝,互相煽动。
及屯于卢台,会乌震代房知温为帅,转增浮说。
震与房知温博于东寨,日亭午,大噪于营外。
知温上马出门,为甲士所拥,且曰:“不与兒郎为主,更何处去?”
知温绐之曰:“马军皆在河西,步卒独何为也!”
遂得跃马登舟,济于西岸。
安审通戢骑军不动,知温与审通谋,伺便攻之,令乱兵卷甲南行。
骑军徐进,部伍严整。
叛者相顾失色,列炬宵行,疲于荒泽。
迟明,潜令外州军别行,知温等遂击乱军,横尸于野,余众复趋旧寨,至则已焚之矣。
翼日,尽戮之,脱于丛草沟塍者十无二三,迨夜窜于山谷,稍奔于定州。
及王都之败,乃无噍类矣。
癸巳,兗州节度使房知温加侍中,齐州防御使安审通加检校太傅,并赏卢台之功也。
丁酉,伪吴杨溥遣移署右威卫将军雷现贡端午礼币。
辛丑,以前利州节度使张敬询为云州节度使。
遣枢密使孔循赴荆南城下,时招讨使刘训有疾故也。
甲辰,以户部侍郎韩彦恽为秘书监。
是日,幸石敬瑭、安重诲第。
丙午,故振武节度使李嗣恩赠太尉,以司封郎中、充枢密院直学士阎至为左谏议大夫充职。
右谏议大夫梁文矩上言,平蜀已来,军人剽略到西川人口甚多,骨肉阻隔,恐伤和气,请许收认。
帝仁慈素深,因文矩之奏,诏河南、河北旧因兵火掳隔者,并从识认。
是日,郢州进白鹊。
五月癸丑,以福建留后、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王延钧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充福建节度使、琅琊郡王;以太常卿萧顷为吏部尚书。
是日,怀州进白鹊。
戊午,以三司副使、守太子宾客张格卒废朝。
以翰林学士、驾部郎中、知制诰窦梦征为中书舍人充职。
癸亥,遣宣徽使张延朗调发郡县粮运赴荆南城下,仍以军法从事。
以右龙武统军崔公实为左龙武统军,以前复州刺史高行周为右龙武统军。
割果州属郡。
乙丑,伪吴杨溥贡新茶。
沧州进白鹤。
庚午,诏罢荆南之师,既而令军士散掠居民 而回。
诏:“文武臣僚及诸道节度使、刺史,有父母在者,各与恩泽。”
宰臣任圜 表辞三司事,乃以枢密院承旨孟鹄充三司副使权判。
六月壬午,华州、邢州进两歧麦,兗州进三足鸟。
丙戌,宰相任圜落平章事, 守太子少保。
丁亥,诏天下除并无名额寺院。
以宣徽北院使张延朗为右武卫大将军、 判三司,依前宣徽使、检校司徒。
辛卯,大理少卿王郁上言:“凡决极刑,准敕合 三覆奏。近年已来,全隳此法,伏乞今后决前一日许一覆奏。”从之。
壬辰,南面 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襄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刘训责授检校右仆射、守澶州刺史。
训南征无功,故有是谴。
诏丧葬之家,送终之礼不得过度。
乙未,户部尚书李铃上 言:“请朝班自四品已上官各许荐令录两人,五品官各荐簿尉两人,功过赏罚,与 举者同之。”诏从之。
其所举人,仍于官告内标所举姓名,或有不公,连坐举主。
仍令三品已上各举堪任两使判官者。
丙申,以天策上将军、湖南节度使、开府仪同 三司、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楚王马殷为守太师、尚书令,封楚国王。
庚子,幸白 司马陂,祭突厥神,从北俗之礼也。
秋七月庚戌朔,以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充北面行营副招讨使。
癸丑,以左金吾将军乌昭远为左卫上将军,充入蛮国信使。
中书奏:“马殷封楚国王,礼文不载国王 之制,请约三公之仪,用竹册。”从之。
壬戌,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孟知祥 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东川董璋加爵邑。
以左效义指挥使元习为资州刺史,右效义 指挥使卢密为雅州刺史。
癸亥,幸冷泉宫。
甲子,以检校工部尚书谢洪为宿州团练 使。
夔州刺史西方鄴奏,杀败荆南贼军,收峡内三州。
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 鄴为节度使。
戊辰,诏曰:“顷因本朝亲王,遥领方镇,遂有副大使知节度事,年代已深,相沿未改。其东川、西川今后落副大使,只云节度使。”
庚午,遂州留后 李敬周、鄜州留后刘仲殷莘正授本州节度使。
壬申,兗州节度使房知温移镇徐州, 徐州节度使安元信移镇襄州,沧州节度使赵在礼移镇兗州。
以齐州防御使安审通为 沧州节度使。
是日,诏陵州、合州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等,宜令逐处刺史监赐自 尽,其骨肉并放逐便。
是日,逐段凝于辽州,刘训于濮州,温韬于德州。
甲戌,太子少保任圜上表乞致仕,仍于外地寻医,诏从之。
丁丑,以左金吾大将军曹廷隐为 齐州防御使。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辛巳,以右谏议大夫孔昭序为给事中,以秘书少监崔 憓为右谏议大夫。
壬午,以右骁卫大将军刘衡为左领卫上将军;以鄴都副留守赵敬 怡为右卫上将军,判兴唐府事。
乙酉,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各差 使随牂家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来朝,进方物,各赐官告、缯采、银 器放还蕃。
丙戌,以御史中丞卢文纪为工部尚书,以左谏议大夫梁文矩为御史中丞。
邓州留后陶贬岚州司马,以其为内乡县令盛归仁所讼,税外科率故也。
仍赐归仁 绯袍鱼袋。
癸巳,幸皇子从荣第,宣禁中伎乐观宴;从荣进马及器币,帝因以伎乐 赐之。
华州上言,渭河泛滥害稼。
丁酉,以吏部郎中、袭文宣公孔邈为左谏议大夫。
史馆修撰赵熙上言:“应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者,请委内臣一人抄录, 月终送史馆。”诏差枢密直学士录送。
青州进芝草。
新州奏,契丹乞置互市。
癸卯,汴州节度使硃守殷加兼侍中,郓州节度使符习加检校太尉。
甲辰,皇子从荣娶鄜州 节度使刘仲殷女,是夕礼会,百僚表贺。
九月辛亥,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王都加食邑实封。
幽州节度使 赵德钧加检校太尉,镇州节度使王建立加同平章事。
伪吴杨溥遣使以应圣节贡献。
己未,以前云州节度使高行珪为邓州节度使。
是日,出御札曰:“历代帝王,以时 巡狩,一则遵于礼制,一则按察方区。矧彼夷门,控兹东夏,当先帝戡平之始,为 眇躬殿守之邦,俗尚贞纯,兵怀忠勇。自元臣镇静,庶事康和,兆民咸乐于有年, 阖境弥坚于望幸,事难违众,议在省方。朕取十月七日亲幸汴州。”
庚申,以卫尉 卿李延光为大理卿。
北京留守李彦超上言:“先父存审,本姓符氏,蒙武皇赐姓, 乞却还本姓。”从之。
乙丑,夏州节度使李仁福、凤翔节度使李从严、朔方节度 使韩洙,并加食邑,改赐功臣。
以汝州防御使赵延寿为河阳节度使,以比部郎中、知制诰刘赞为中书舍人,以河阳掌书记程逊为比部员外郎、知制诰,以代州刺史李 德珫为蔚州刺史。
丙寅,枢密使孔循兼东都留守。
襄州夏鲁奇上言,荆南高季兴遣使持书乞修贡 奉,诏鲁奇不纳。
诏诸州录事参军,不得兼使府宾职。
己巳,邓州节度使史敬镕加 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卢质加检校司徒。
御史台奏:“每遇入阁,旧例只一员侍御 史在龙墀边祗候,弹奏公事,或有南班失仪,点检不及。今欲依常朝例,差殿中侍 御史二员,押钟鼓楼位,仍各缀供奉班出入。”从之。
以青州节度副使淳于晏为亳 州团练使。
契丹遣使美棱玛古已下朝贡。
戊寅,西川奏:据黎州状,云南使赵和于 大渡河南起舍一间,留信物十五笼,并杂笺诗一卷,递至阙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贬郴州司户,又贬崖州长流百姓,所在赐自尽。
判官乐文纪配祁州,责其违法黩货也。
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丁亥,帝宿于荥阳。
汴州硃守殷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乱,已处斩讫。
戊子,次京水,知硃守殷反,帝亲统禁军倍程前进。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诛。
丙申,磁州刺史药纵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至,称制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
契丹遣使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
戊戌,诏曰:‘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
笔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祸,恐人非之,思沛恩于众以掩己过,乃奏曰:‘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系帐额,请并蠲放。’
帝重违其意,故有是诏。
时议者以蠲隔年之赋,犹或惠民,场院课利一概除之,不得启奸幸之门乎!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
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
尚全大体,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尽,其骨肉亲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辛丑,诏曰:‘后来其苏,动必从于人欲;天监厥德,静宜布于国恩。’
近者言幸浚郊,暂离洛邑,盖逢岁稔,共乐时康。
不谓奸臣,遽彰逆状,为厉之阶既甚,覆宗之祸自贻。
俾我生灵,遘兹纷扰,永言轸恻,无辍寐兴。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云雷之泽,应汴州城内百姓,既经惊动,宜放二年屋税;
诸处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处焚毁。
应天下见禁囚徒,除十恶五逆、杀人放火、劫盗、合造毒药、官典犯赃、伪行印信、屠牛外,罪无轻重,并从释放。
应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长者有废疾者,免一丁差役。
云。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差人走马进箭一对,贺诛硃守殷,帝却赐彦威箭一对。
传箭,番家之符信也,起军令众则使之,彦威本非蕃将,以臣传箭于君,非礼也。
癸卯,以权知汴州事、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凤翔奏,地震。
丙午,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诏割施州却属黔南。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乙卯,青州霍彦威、郓州符习来朝。
以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徐州房知温为朝。
戊午,黔南节度使李绍义加检校太保。
庚申,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并加检校太傅,进爵邑。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请制置庆州青白两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万石。
诏升庆州为防御所,以廷琬为使。
壬申,诏霍彦威等归籓。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册赠太保,郑州仆射陂可改为太保陂。
时议者以仆射陂者,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故因以为名,及是命之降以为李靖,盖误也。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属来乞通和。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凤翔留后高允贞为右监门上将军。
诏以施州为夔州属郡,以其便近故也。
遣飞胜指挥使于契丹,赐契丹主锦绮、银器等,兼赐其母绣被缨珞。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归阙,帝问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诸蕃不相侵扰。’
雁门已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帝悦,顾谓左右曰:‘须行善事,以副天道。’
居数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冯道奏曰:‘庄宗末年,不抚军民,惑于声乐,遂致人怨国乱。’
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更顾居安思危。
帝然之。
许州地震。
庚辰,皇子鄴都留守从荣移镇太原。
以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乙酉,以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昧于政理,诏归阙。
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己丑,兗州节度使赵在礼来朝。
诏出潜龙宅米以赈百官。
壬辰,以太傅致仕齐国公赵光逢卒辍朝。
丙申,许州节度使夏鲁奇移镇遂州。
庚子,幸石敬瑭公署及康义诚私第。
甲辰,狩于东郊,腊也。
丙午,追尊四庙,以应州旧宅为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译文
天成二年春天正月的第一天,皇帝在明堂殿接受朝贺,仪仗和卫队都按照常规进行。皇帝下诏说:‘君王应该敬重祖宗,统治整个国家,必须遵循天道的典章,特别制定新的礼制。我以微薄之身,继承了这份伟大的基业,继承了三百年的繁荣,继承了二十位圣君的光辉。驾驭朽木,坚守城墙,晚上警醒,不敢懈怠;效法天地,师从古人,每天都在勤奋地追求道德的提升。现在,我们放下武器,统一了文字,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符合民众的愿望。检视玉器,金器,不敢期望自己的德行浅薄;耕田挖井,确实是向往前代圣王的作为。现在准备举行祭祀和朝见的大礼,准备郊外的祭祀仪式,应该更改称呼,永远记载在简册上。现在改名为亶,所有中外之人,都应该理解我的心情。’宣读完诏书后,百官都表示祝贺,有关部门报告了郊庙社稷的情况。
丙辰这一天,皇帝下诏:‘端明殿学士的班位应该排在翰林学士之上,今后如果有变动,只从翰林学士中选拔。’在此之前,端明殿学士的班位在翰林学士之下,又按照三馆的例子,官员职位在上,赵凤转任侍郎的那天,劝说宰相府将其职位提升。后来,禁林序列中有不合适的话,安重诲上奏请求执行这个诏令,当时舆论认为这是正确的。
癸亥这一天,宰相郑珏被加封为特进、门下侍郎兼太微宫使;崇文馆大学士任圜被加封为光禄大夫、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冯道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太常卿崔协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戊辰这一天,因为前邓州节度使刘卒,朝廷停止了朝会。左拾遗李同上奏说:‘天下囚犯,请委托地方官员逐旬亲自审问,核实他们的罪行真伪,然后依法论处,以免冤枉和滥用。’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辛未这一天,皇子河中节度使从珂被加封为同平章事。镇州留后、检校司徒王建立被任命为镇州节度使、检校太傅。癸酉这一天,皇第三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从厚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河南尹,负责管理六军诸卫事务。北面副招讨使房知温上奏,营州界奚陀罗支内附。乙亥这一天,任命监门卫大将军傅琏为右武卫上将军。丙子这一天,皇帝下诏:‘自从本朝多难,雅道中微,都崇尚浮华,很少保持廉洁谦让。那些被任命为官员的人,有的因为人事关系被疏远,有的因为私人恩怨被惊讶,稍微偏离了敬奉之道,就突然被抛弃,这是司长滥用权力,对待君恩有何地可言。今后新任命的官员在朝谢之后,可以按照惯例上奏,司长不得因私事阻碍。其本官也不得因为遭受压抑而请假。’
三月壬子日,初一日,任命中书舍人马缟为刑部侍郎。皇帝在幸会节园时,宰相、枢密使以及在京的节度使们共同进献钱绢,请求开宴。癸丑日,派遣供奉官贾俊出使淮南。甲寅日,任命西川节度副使李敬周为遂州武信军留后。乙卯日,开府仪同三司、司徒退休的赵光逢可以退休,并封为齐国公。因为武信军节度使李绍文去世,所以停止朝会。丙辰日,宰相判三司的任圜上奏说:‘各道藩府,请依照天复三年以前的规矩,允许用绫绢金银按照当地土产折算马的价值。另外,请选择繁殖的马,分别设置牧场。’皇帝都同意了。
《五代会要》记载:任圜上奏说:三京留守、各道节度观察、各州防御使、刺史,每年应圣节及正、至等节贡奉,或征伐胜利,各自进献马匹。我看到本朝的旧例,虽然以献马为名,但大多用绫绢金银来折算马的价值,因为长途跋涉期间,保护饲养较为困难,因此各地都形成了定制。从今往后,除了番部进贡骆驼马匹之外,各州所进贡的马匹,可以依照天复三年以前的规矩,按照当地土产折算价值,希望贡品运输稍微容易一些,同时也表达诚意。
同时,还想在各地挑选繁殖的马,按照旧制分别设置牧场,并委托三司使另行制定安排上报。太常丞段颙请求国学《五经》博士各自讲解本经,以表明横经齿胄的意义,皇帝同意了。庚申日,以前泽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孔勍为河阳节度使。壬戌日,皇帝前往甘水亭。甲子日,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加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任命大内皇城使、守饶州刺史李从璋为应州节度使。丁卯日,皇帝下诏:‘各地府县要纠察禁止杀牛卖肉,违者按照法律处罚。那些自然死亡的牛可以出售,牛肉每斤不得超过五钱,乡村民家自然死亡的牛,只需报告本村的相关人员,按照规定将牛皮上交官府。’
癸酉日,任命户部郎中、知制诰卢詹为中书舍人。
夏四月辛巳日,初一日,房知温上奏:‘上个月二十一日,卢台戍军发生骚乱,杀害副招讨使宁国军节度使乌震,不久与安审通一起斩杀了叛乱的士兵。’皇帝听闻此事后,停止朝会一天,追赠乌震为太傅。新罗国派遣使者进贡方物。丁亥日,任命华州留后刘彦琮为本州节度使。当天,皇帝在幸会节园宴请亲近的大臣。己丑日,任命兵部侍郎崔居俭暂代尚书左丞,任命户部侍郎王权为兵部侍郎,任命礼部侍郎裴皞为户部侍郎,任命翰林承旨、守中书舍人李愚为礼部侍郎继续任职。
庚寅日,御史台奏报:‘本月三日廊下餐时,百官已经坐下,两省官员到来,从五品以下官员都起身。’皇帝下诏说:‘每次参加廊下餐,就像参加御宴一样,如果行私礼,就是失去了朝仪,各自罚半个月的俸禄。’《五代会要》记载:长兴三年五月诏令:文武官员,每次进入内阁赐食,以前御史台官员及诸朝官员都在敷政门外两廊进食,只有北省官员在敷政门内另外坐下,因为隔门,彼此不相见,导致坐姿不整齐,难以严肃整齐。从今往后,每次进入内阁赐食,北省官员也应在敷政门外东廊下设席,以北首为上,等待班次整齐后一同就坐。
皇帝下诏:‘卢台叛乱的龙晊所部鄴都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人在营家口的亲属,都可以全家处斩。’龙晊所部之众,是梁朝故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所招募和安置的,都是天下勇猛之士,他们以银枪效节,共有八千人。杨师厚去世后,贺德伦无法控制他们,西迎庄宗入魏,从征河上,所向有功。庄宗统一天下后,虽然多次赏赐,但他们骄纵无度。同光末年,从贝州劫持赵在礼,占据魏博。等到皇帝登基后,赵在礼希望摆脱灾祸,秘密上奏愿意赴朝觐见,于是任命皇子从荣为帅,让他北御契丹。这次行动,没有配备盔甲,只在大旗上标明队伍而已,所以队伍低垂着头快速行进。在途中听说李严被孟知祥杀害,认为剑南被阻隔,互相煽动。等到驻扎在卢台,乌震接替房知温成为帅,谣言四起。乌震与房知温在东寨赌博,中午时分,在营外大吵大闹。房知温上马出门,被士兵们围住,他们喊道:‘不为我们主公效力,还能去哪里呢?’房知温哄骗他们说:‘马军都在河西,步兵独自在这里干什么!’于是他得以跃马登舟,渡过西岸。安审通安抚骑兵不动,房知温与安审通密谋,等待机会攻击,命令叛乱的士兵脱下铠甲向南行进。骑兵缓缓前进,队伍整齐划一。叛乱的士兵相互看着,吓得脸色苍白,排列着火炬在夜晚行进,在荒野沼泽中疲惫不堪。天快亮时,暗中命令外州的军队另外行动,房知温等人于是攻击叛乱的军队,在野外横尸,剩余的士兵又回到旧营寨,但到达时营寨已经被烧毁了。第二天,全部被杀光,藏在草丛沟渠中的只有十分之二三,到了晚上逃窜到山谷中,逐渐逃到定州。等到王都失败,就再也没有幸存者了。癸巳日,兗州节度使房知温加封侍中,齐州防御使安审通加封检校太傅,都是因为卢台之功。
丁酉日,伪吴杨溥派遣代理右威卫将军雷现进贡端午节的礼物和货币。辛丑日,以前利州节度使张敬询为云州节度使。派遣枢密使孔循前往荆南城下,因为招讨使刘训生病去世。甲辰日,任命户部侍郎韩彦恽为秘书监。当天,皇帝前往石敬瑭、安重诲的府邸。丙午日,追赠故振武节度使李嗣恩为太尉,任命司封郎中、充枢密院直学士阎至为左谏议大夫继续任职。右谏议大夫梁文矩上奏说,自从平定蜀地以来,军人抢掠到西川的人口很多,骨肉分离,恐怕伤害和气,请求允许他们认领。皇帝一向仁慈,因为梁文矩的奏报,下诏河南、河北旧因战火掳掠分离的人,都可以按照识别认领。当天,郢州进献白鹊。
五月癸丑日,任命福建留后、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王延钧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充任福建节度使、琅琊郡王;任命太常卿萧顷为吏部尚书。当天,怀州进献白鹊。戊午日,因为三司副使、守太子宾客张格去世,所以停止朝会。任命翰林学士、驾部郎中、知制诰窦梦征为中书舍人继续任职。癸亥日,派遣宣徽使张延朗调度郡县粮食运往荆南城下,并按照军法行事。任命右龙武统军崔公实为左龙武统军,以前复州刺史高行周为右龙武统军。将果州划归所属郡。乙丑日,伪吴杨溥进贡新茶。沧州进献白鹤。庚午日,下诏停止荆南的军事行动,不久又命令士兵散掠居民后返回。下诏:‘文武官员以及各道节度使、刺史,有父母在世的人,各自给予恩泽。’宰相任圜辞去三司事务,于是任命枢密院承旨孟鹄为三司副使暂代判官。
六月壬午,华州和邢州进献了两歧麦,兗州进献了三足鸟。丙戌,宰相任圜被免去平章事,担任太子少保。丁亥,下诏天下废除没有名额的寺院。任命宣徽北院使张延朗为右武卫大将军、判三司,依前宣徽使、检校司徒。辛卯,大理少卿王郁上奏说:‘所有死刑案件,按照敕令应该三覆奏。近年来,这一做法已经被完全废除,我请求今后在死刑执行前一天允许一次覆奏。’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壬辰,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襄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刘训被贬为检校右仆射、守澶州刺史。刘训南征没有取得战功,因此受到谴责。皇帝下诏,丧葬之家,送终之礼不得过度。
乙未,户部尚书李铃上奏说:‘请允许四品以上的官员各推荐两名令录,五品官员各推荐两名簿尉,功过赏罚与推荐者相同。’皇帝下诏同意。推荐的人选,仍需在官告中标明推荐人的姓名,如果有不公,推荐者也要连坐。
仍令三品以上的官员各自推荐可以担任两使判官的人选。丙申,任命天策上将军、湖南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楚王马殷为守太师、尚书令,封楚国王。庚子,皇帝前往白司马陂,祭祀突厥神,这是遵循北方习俗的礼仪。
秋七月庚戌朔,任命宋州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行营副招讨使。癸丑,任命左金吾将军乌昭远为左卫上将军,充任入蛮国信使。中书省上奏:‘马殷被封为楚国王,礼文没有记载国王的仪式,请参照三公的礼仪,使用竹册。’皇帝同意了。
壬戌,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孟知祥加封检校太尉、兼侍中,东川董璋加封爵邑。任命左效义指挥使元习为资州刺史,右效义指挥使卢密为雅州刺史。癸亥,皇帝前往冷泉宫。甲子,任命检校工部尚书谢洪为宿州团练使。夔州刺史西方鄴上奏,击败了荆南的贼军,收复了峡内三州。
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任命西方鄴为节度使。戊辰,皇帝下诏:‘近年来,因为本朝亲王遥领方镇,于是有了副大使知节度事,年代已久,相沿未改。东川、西川今后取消副大使,只称节度使。’庚午,遂州留后李敬周、鄜州留后刘仲殷莘被正式任命为本州节度使。
壬申,兗州节度使房知温调任徐州,徐州节度使安元信调任襄州,沧州节度使赵在礼调任兗州。任命齐州防御使安审通为沧州节度使。这一天,皇帝下诏,陵州、合州的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等人,应令各处刺史监督赐死,其家属一并流放。
甲戌,逐段凝在辽州,刘训在濮州,温韬在德州。太子少保任圜上表请求退休,并到外地寻找医生,皇帝下诏同意。丁丑,任命左金吾大将军曹廷隐为齐州防御使。
八月己卯朔,出现日食。辛巳,任命右谏议大夫孔昭序为给事中,任命秘书少监崔憓为右谏议大夫。壬午,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刘衡为左领卫上将军;任命鄴都副留守赵敬怡为右卫上将军,判兴唐府事。
乙酉,昆明大鬼主罗殿王、普露静王九部落,各自派遣使者随牂家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等一百五十三人来朝,进献方物,各自赐予官告、缯采、银器后放回蕃地。
丙戌,任命御史中丞卢文纪为工部尚书,任命左谏议大夫梁文矩为御史中丞。邓州留后陶被贬为岚州司马,因为他被内乡县令盛归仁所告发,犯了额外征税的罪行。仍赐予盛归仁绯袍鱼袋。
癸巳,皇帝前往皇子从荣的府邸,宣示禁中伎乐观宴;从荣进献马匹及器币,皇帝因此赐予他伎乐。华州上报,渭河泛滥损害了庄稼。
丁酉,任命吏部郎中、袭文宣公孔邈为左谏议大夫。史馆修撰赵熙上奏:‘应内中公事及诏书奏对,应不到中书省的人,请委派内臣一人抄录,每月底送至史馆。’皇帝下诏派遣枢密直学士抄录。
青州进献芝草。新州上报,契丹请求设立互市。癸卯,汴州节度使朱守殷加封兼侍中,郓州节度使符习加封检校太尉。甲辰,皇子从荣迎娶鄜州节度使刘仲殷的女儿,当晚举行婚礼,百官上表祝贺。
九月辛亥,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王都加封食邑实封。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加封检校太尉,镇州节度使王建立加封同平章事。伪吴杨溥派遣使者以应圣节贡献。
己未,任命前云州节度使高行珪为邓州节度使。这一天,皇帝发出御札:‘历代帝王,按时巡狩,一则遵循礼制,一则考察各方。尤其是那些边疆地区,控制着东方的夏地,在先帝平定之初,作为保卫国家的边疆,习俗崇尚纯洁,士兵怀有忠诚勇敢之心。自从元臣镇静以来,各项事务和平安宁,百姓都乐于长寿,全境更加坚定地期待皇帝的到来,难以违背众意,计划在省方。朕决定在十月七日亲自前往汴州。’
庚申,任命卫尉卿李延光为大理卿。北京留守李彦超上奏:‘先父存审,本姓符氏,蒙武皇赐姓,请求恢复本姓。’皇帝同意了。
乙丑,夏州节度使李仁福、凤翔节度使李从严、朔方节度使韩洙,一并加封食邑,改赐功臣。任命汝州防御使赵延寿为河阳节度使,任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刘赞为中书舍人,任命河阳掌书记程逊为比部员外郎、知制诰,以代州刺史李德珫为蔚州刺史。
丙寅,枢密使孔循兼东都留守。襄州夏鲁奇上奏,荆南高季兴派遣使者持书请求修复贡奉,皇帝下诏夏鲁奇不接受。
己巳,邓州节度使史敬镕加封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卢质加封检校司徒。御史台奏:‘每次入阁,旧例只有一名侍御史在龙墀边等候,弹奏公事,或有南班失仪,点检不及。现在想依照常朝例,派遣殿中侍御史二员,押钟鼓楼位,仍各自跟随供奉班出入。’皇帝同意了。
以青州节度副使淳于晏为亳州团练使。契丹派遣使者美棱玛古以下朝贡。戊寅,西川上奏:据黎州状,云南使赵和于大渡河南起舍一间,留下信物十五笼,并杂笺诗一卷,递至阙下。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皇帝在冬十月初一这一天,驾临文明殿处理朝政。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贬郴州司户,又贬崖州长流百姓,所在赐自尽。
癸未这一天,亳州的刺史李鄴被贬为郴州的司户,再被贬为崖州的长流百姓,被命令在当地自杀。
判官乐文纪配祁州,责其违法黩货也。
判官乐文纪被贬到祁州,因为他违法贪污。
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乙酉这一天,皇帝启程前往西京,下诏留下宰相崔协负责祭祀。
丁亥,帝宿于荥阳。
丁亥这一天,皇帝在荥阳过夜。
汴州朱守殷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乱,已处斩讫。
汴州的朱守殷上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反,已经被处斩。
戊子,次京水,知朱守殷反,帝亲统禁军倍程前进。
戊子这一天,皇帝驻扎在京水,得知朱守殷反叛,皇帝亲自率领禁军加速前进。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诛。
第二天,到达汴州,攻下城池,朱守殷被杀。
丙申,磁州刺史药纵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至,称制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
丙申这一天,磁州刺史药纵之上报,本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到来,宣布皇帝命令杀害太子少保退休的任圜。
契丹遣使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
契丹派遣使者带着书信来请求碑石,想要为他们的父亲标明其葬地。
戊戌,诏曰:“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
戊戌这一天,皇帝下诏说:“各道各州的府县,自从同光三年以前所欠的秋夏两季的税租,以及主管事务局亏损的课利,还有沿河船只的欠款,天成元年剩余的夏税,都特别予以免除。”
笔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祸,恐人非之,思沛恩于众以掩己过,乃奏曰:“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系帐额,请并蠲放。”
因为任圜的灾祸,担心别人责怪,想要向众人施恩以掩盖自己的过错,于是上奏说:“三司积欠大约二百万贯,都是虚报的账目,请一并免除。”
帝重违其意,故有是诏。
皇帝坚持不同意他的意见,所以发布了这个诏令。
时议者以蠲隔年之赋,犹或惠民,场院课利一概除之,不得启奸幸之门乎!
当时有人议论说,免除隔年的赋税,虽然可能对百姓有好处,但是将场院的课利全部免除,难道不是打开了奸佞幸臣的门吗!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
己亥这一天,皇帝下诏说:“太子少保退休的任圜,早年推荐有功之臣,曾经承担重任,退居之后免于权势之害,让他在外地优闲。
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然而他却 不遵守礼节,暗中依附朱守殷,闭口不谈以避免嫌疑,他的情绪和意图明显表露出怨恨。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
自从收复汴州,已经完全了解了他的行踪,如果他继续包容,那就是孤立了法典。
尚全大体,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尽,其骨肉亲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还是保全大体,只惩罚他一个人,已经命令他在本州的私宅中自杀,他的亲戚、仆人等都免于罪责。
辛丑,诏曰:“后来其苏,动必从于人欲;天监厥德,静宜布于国恩。
辛丑这一天,皇帝下诏说:“如果有人能够恢复生机,他的行动必须顺应人们的意愿;上天监察他的德行,平静的时候应该体现国家的恩惠。
近者言幸浚郊,暂离洛邑,盖逢岁稔,共乐时康。
最近有人说皇帝幸临浚郊,暂时离开洛邑,因为年成丰收,共同享受太平。
不谓奸臣,遽彰逆状,为厉之阶既甚,覆宗之祸自贻。
没想到奸臣突然显露叛逆之态,成为祸害的根源已经非常严重,覆灭宗族的灾祸自然产生。
俾我生灵,遘兹纷扰,永言轸恻,无辍寐兴。
让我的百姓,遭遇这样的混乱,永远感到悲痛,不能停止休息。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云雷之泽,应汴州城内百姓,既经惊动,宜放二年屋税;
应该广泛施舍雨露般的恩惠,以表现云雷般的恩泽,对于汴州城内的百姓,既然已经受到惊动,应该免除两年的房屋税。
诸处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处焚毁。
所有曾经接受过叛逆者文字的地方,都应该焚烧。
应天下见禁囚徒,除十恶五逆、杀人放火、劫盗、合造毒药、官典犯赃、伪行印信、屠牛外,罪无轻重,并从释放。
对于天下所有被监禁的囚犯,除了犯有十恶不赦、五逆不道、杀人放火、抢劫、合谋制造毒药、官员贪污、伪造印信、屠杀牛羊等罪行的人之外,无论罪行轻重,都予以释放。
应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长者有废疾者,免一丁差役。
对于年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家中的家长,如果有残疾的,可以免除一个丁的差役。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兼京兆尹。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差人走马进箭一对,贺诛朱守殷,帝却赐彦威箭一对。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派人骑马送来一对箭,祝贺诛杀朱守殷,皇帝却赐给霍彦威一对箭。
传箭,番家之符信也,起军令众则使之,彦威本非蕃将,以臣传箭于君,非礼也。
传递箭矢是番人之间的信物,只有起军令时才使用,霍彦威本来不是番将,以臣子的身份向君主传递箭矢,这是不合礼节的。
癸卯,以权知汴州事、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癸卯这一天,任命代理汴州事务、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凤翔奏,地震。
凤翔上报,发生地震。
丙午,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丙午这一天,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以担任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任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诏割施州却属黔南。
下诏将施州划归黔南。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十一月己酉这一天,皇帝在郊外祭祀番神。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庚戌这一天,任命皇城使、代理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乙卯,青州霍彦威、郓州符习来朝。
乙卯这一天,青州节度使霍彦威、郓州节度使符习前来朝见。
以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任命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徐州房知温为朝。
徐州节度使房知温被召回朝廷。
戊午,黔南节度使李绍义加检校太保。
戊午这一天,黔南节度使李绍义被加封为检校太保。
庚申,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并加检校太傅,进爵邑。
庚申这一天,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都被加封为检校太傅,晋升爵位和封地。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请制置庆州青白两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万石。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奏:请求设立庆州的青白两池,每年出产绢布十万匹,大米一万石。
诏升庆州为防御所,以廷琬为使。
下诏将庆州升格为防御所,任命窦廷琬为使者。
壬申,诏霍彦威等归籓。
壬申这一天,下诏让霍彦威等人返回封地。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册赠太保,郑州仆射陂可改为太保陂。
下诏太宗朝的左仆射李靖可以追赠为太保,郑州的仆射陂可以改名为太保陂。
时议者以仆射陂者,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故因以为名,及是命之降以为李靖,盖误也。
当时有人议论说,仆射陂是因为后魏孝文帝赐给仆射李冲而得名,到这时将其命名为李靖,可能是错误的。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属来乞通和。
契丹派遣使者摩琳等人带领他们的属下前来请求通好。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凤翔留后高允贞为右监门上将军。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任凤翔留后的高允贞被任命为右监门上将军。
诏以施州为夔州属郡,以其便近故也。
下诏将施州划归夔州管辖,因为它们地理位置相近。
遣飞胜指挥使于契丹,赐契丹主锦绮、银器等,兼赐其母绣被缨珞。
派遣飞胜指挥使前往契丹,赐给契丹君主锦缎、银器等物品,还赐给了他的母亲绣被和饰品。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归阙,帝问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诸蕃不相侵扰。
己卯这一天,蔚州刺史周令武接替前任回到朝廷,皇帝询问北方州郡的情况,周令武上奏说:“山北非常安宁,各个番族不相侵扰。
雁门已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雁门关以北,东西数千里,一斗米的价格不超过十钱。
帝悦,顾谓左右曰:“须行善事,以副天道。”
皇帝很高兴,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必须行善事,以符合天意。”
居数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冯道奏曰:“庄宗末年,不抚军民,惑于声乐,遂致人怨国乱。
过了几天,皇帝在元德殿宴请宰相,谈论民间事务,冯道上奏说:“庄宗末年,不关心军民,沉迷于声乐,结果导致人民怨恨国家混乱。
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陛下自从受到人们的爱戴,每年都有丰收,这也是淳化政策的结果。
更顾居安思危。
更应该居安思危。
帝然之。
皇帝同意了他的观点。
许州地震。
许州发生地震。
皇子鄴都留守从荣移镇太原。
皇子鄴都留守从荣被调任太原。
以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任命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乙酉,以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昧于政理,诏归阙。
乙酉这一天,因为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对政事一窍不通,下诏让他返回朝廷。
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下敕令新科及第的进士有闻喜宴,每年赐予他们四十万钱。
己丑,兗州节度使赵在礼来朝。
己丑这一天,兗州节度使赵在礼前来朝见。
诏出潜龙宅米以赈百官。
下诏拿出潜龙宅的粮食来赈济百官。
壬辰,以太傅致仕齐国公赵光逢卒辍朝。
壬辰这一天,因为太傅退休的齐国公赵光逢去世,朝廷停止朝会。
丙申,许州节度使夏鲁奇移镇遂州。
丙申这一天,许州节度使夏鲁奇被调任遂州。
庚子,幸石敬瑭公署及康义诚私第。
庚子这一天,皇帝前往石敬瑭的官署和康义诚的私宅。
甲辰,狩于东郊,腊也。
甲辰这一天,皇帝在东郊举行狩猎,这是腊月的时候。
丙午,追尊四庙,以应州旧宅为庙。
丙午这一天,追尊四座庙宇,将应州的旧宅作为庙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注解
天成二年:天成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天成二年即公元927年。
春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
癸丑朔:癸丑是干支纪日中的某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帝御明堂殿:帝指皇帝,御指临幸,明堂殿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仗卫如常仪:仗卫指仪仗队,常仪指常规的礼仪。
王者祗敬宗祧:王者指皇帝,祗敬指敬奉,宗祧指祖宗的庙宇。
统临寰宇:统临指统治,寰宇指天下。
顺体元之典:顺体指遵循,元之典指根本的典章制度。
特新制义之文:特指特别,新制指新的制度,义之文指有意义的文字。
眇躬:眇指微小,躬指身体,这里指自己的身体。
丕构:丕指大,构指建立,丕构指伟大的基业。
袭:继承。
休运:休指美好,运指命运,休运指好运。
耿光:耿指光明,光指光辉,耿光指光辉的业绩。
驭朽纳隍:驭指驾驭,朽指腐朽,纳隍指接纳危险,比喻处理困难。
夕惕之心罔怠:夕惕指夜晚警惕,罔怠指不懈怠。
法天师古:法天指效法自然,师古指学习古代。
日跻之道惟勤:日跻指一天天地上升,道指道路,惟勤指勤奋。
载戢干戈:载戢指收藏武器,干戈指战争。
浑同书轨:浑同指统一,书轨指车辙,比喻统一制度。
荷上穹之眷祐:荷指承担,上穹指上天,眷祐指庇佑。
契兆庶之乐推:契指符合,兆庶指民众,乐推指乐于推举。
检玉泥金:检玉指挑选美玉,泥金指黄金,比喻挑选优秀人才。
耕田凿井:耕田指耕作,凿井指打井,比喻为人民谋福利。
亶:亶是古代的一个字,意为真诚,这里用作名字。
端明殿学士:端明殿是古代宫殿名,学士指学官。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顾问。
三馆:古代的三馆指国子监、太学、四门学。
侍郎: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部长助理。
赵凤:人名,此处指赵凤的官职变动。
宰相:宰相是古代官职,为皇帝的主要助手。
安重诲: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宰相。
左拾遗: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刘:人名,此处指刘去世。
长吏:古代的地方官员。
系囚:被监禁的囚犯。
引问:审问。
质其罪状真虚:审查其罪行的真实与否。
论之以法:依法论处。
庶无枉滥:希望没有冤假错案。
河中节度使:河中节度使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军政长官。
从珂:人名,此处指从珂的官职变动。
镇州留后:镇州留后是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
王建立:王建立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属于高级文官。
从厚:人名,此处指从厚的官职变动。
北面副招讨:北面副招讨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房知温:古代将领。
营州界:营州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奚陀罗支:奚陀罗支是古代的一个民族。
内附:归附。
监门卫大将军:监门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大将军是其最高官职。
傅琏:人名,此处指傅琏的官职变动。
雅道:高尚的道德。
中微:衰落。
浮华:轻浮奢华。
廉让:廉洁谦让。
兰省:指中央政府各部门。
柏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司长:指各部门的长官。
振威:显示威严。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崇文馆: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
宏文馆: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与崇文馆同义。
豆卢革:豆卢革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郭崇韬:人名,此处指郭崇韬的父亲。
三京:指长安、洛阳、开封三个古代都城。
州使:古代的州级官员。
押衙兵马使:古代的一种地方军政长官。
暖坐:指舒适的座位。
系名粮者:指领取官粮的人。
紫皁:古代的两种颜色,分别指紫色和黑色。
庶人商旅:普通百姓和商人。
禁勘:禁止并调查。
肃奸欺:严肃打击奸诈欺诈。
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龙武大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左卫大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右监门卫大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乌震:古代将领。
石敬瑭:石敬瑭是人名。
孟知祥:古代将领。
李严:人名,此处指李严被处决。
孙岳:人名,此处指孙岳的官职变动。
郭从谦:人名,此处指郭从谦被处决。
崔沂:人名,此处指崔沂的官职变动。
高季兴:高季兴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割据君主。
刘训:人名,此处指刘训的官职变动。
夏鲁奇:夏鲁奇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马殷:人名,此处指马殷的官职变动。
董璋:人名,此处指董璋的官职变动。
西方鄴:人名,此处指西方鄴的官职变动。
梓: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夔: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兗州节度使:兗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萧顷:人名,此处指萧顷的官职变动。
李琪:人名,此处指李琪的官职变动。
李铃:人名,此处指李铃的官职变动。
李德休:人名,此处指李德休的官职变动。
崔贻孙:人名,此处指崔贻孙的官职变动。
次赤: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
归蔼:人名,此处指归蔼的官职变动。
三月壬子朔:农历三月的第一天,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朝廷文书。
刑部侍郎:古代官职,刑部是负责司法、刑狱的部门,侍郎是部内的副长官。
幸会节园:皇帝亲自前往会节园。
枢密使:枢密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在京节度使:在京城负责地方军事的长官。
供奉官:供奉官是古代官职,负责供奉皇帝。
淮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江苏、安徽一带。
西川节度副使:西川节度使的副手,负责西川地区的军事。
遂州武信军留后:遂州武信军的代理长官。
司徒:古代官职,三公之一,负责礼仪、教化等事务。
致仕:致仕指退休。
太保:古代官职,太保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齐国公:齐国公是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尊贵。
武信军节度使:武信军的军事长官。
废朝:皇帝因故停止朝会。
宰臣:宰相的别称。
三司:三司指古代中央财政的三部,即度支、户部、礼部。
任圜:任圜是人名。
籓府: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
天复三年:唐昭宗年号,公元904年。
贡绫绢金银:向朝廷进贡的丝绸、绢布、金银。
孳生马:繁殖的马。
监牧:古代官职,负责马匹的饲养。
国学: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教授儒家经典。
五经:儒家经典中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授经学。
横经齿胄:古代对读书人的尊称。
河阳节度使:河阳节度使是河阳地区的军事长官。
甘水亭: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南洛阳。
青州节度使:青州地区的军事长官。
检校太尉:古代官职,检校太尉是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中书令:古代官职,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
府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府是较大的行政区域,县是较小的行政区域。
科断:按照法律进行处罚。
户部郎中:古代官职,户部是负责财政的部门,郎中是部内的中级官员。
知制诰:古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卢台: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卢龙。
副招讨使:副手负责军事征讨。
宁国军节度使:宁国军地区的军事长官。
安审通:古代将领。
北省官:指中书省的官员。
敷政门:古代宫廷的门口。
鄴都: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临漳。
奉节等九指挥:军队的编制单位。
魏博: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邯郸。
庄宗: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皇帝。
契丹:契丹是古代的一个民族,后来建立了辽朝。
贝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北清河。
赵在礼:赵在礼是人名。
从荣: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皇子。
剑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四川地区。
东寨:古代地名,指某个具体的军事基地。
甲士:穿着铠甲的士兵。
南行:向南行进。
白鹊:一种鸟类,古代作为吉祥的象征。
福建留后:福建地区的代理长官。
检校太师:检校太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琅琊郡王:古代封号,琅琊郡王是一种高贵的封号。
吏部尚书:古代官职,吏部是负责官吏管理的部门,尚书是部内的长官。
怀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河南沁阳。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太子宾客是太子的顾问。
宣徽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外事务。
郡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郡是较大的行政区域,县是较小的行政区域。
荆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湖北荆州。
秘书监:古代官职,负责国家图书、档案。
振武节度使:振武地区的军事长官。
李嗣恩:古代将领。
司封郎中:古代官职,司封是负责封爵、赐姓的部门,郎中是部内的中级官员。
枢密院直学士:古代官职,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部门,直学士是枢密院的高级官员。
左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左谏议大夫是负责监察的官员。
梁文矩:梁文矩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西川: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四川地区。
剽略:抢劫。
识认:辨认、确认。
果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四川南充。
伪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杨溥:伪吴的君主。
右威卫将军:古代官职,威卫将军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端午: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
礼币:礼品。
云州:古代地名,指现在的山西大同。
荆南城下:荆南城下,指荆南城附近的地区。
三司副使:三司的副手。
驾部郎中:古代官职,驾部是负责皇帝车马、仪仗的部门,郎中是部内的中级官员。
左龙武统军:古代官职,龙武军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军队,统军是军队的长官。
右龙武统军:古代官职,龙武军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军队,统军是军队的长官。
割果州属郡:将果州所属的郡县划归其他地区。
伪吴杨溥:伪吴杨溥是指伪吴国的杨溥。
沧州:沧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罢:停止。
恩泽:皇帝的恩赐。
宰臣任圜:宰相任圜。
枢密院承旨:枢密院的负责人。
孟鹄:古代官员。
六月壬午:六月壬午指的是农历六月的一个壬午日,壬午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壬为天干之一,午为地支之一,这里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日期。
华州、邢州:华州和邢州是古代中国的地名,分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市和河北省邢台市。
两歧麦:两歧麦指的是麦子长出的形态,这里可能是指麦子生长得很好,丰收的象征。
三足鸟:三足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为凤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
宰相任圜:宰相任圜是当时的一位宰相,任圜是名字,宰相是官职。
平章事:平章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宣徽北院使张延朗:宣徽北院使是官职,张延朗是名字。
右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判三司:判三司是指负责审理三司(户部、礼部、兵部)事务的官员。
检校司徒:检校司徒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大理少卿王郁:大理少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大理是司法机构,少卿是副职。
极刑:极刑是指古代中国最严厉的刑罚,如斩首。
覆奏:覆奏是指对死刑案件进行再次审查。
南面招讨使:南面招讨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南方地区的军事征讨。
荆南行府事:荆南行府事是指荆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襄州节度使:襄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襄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检校太傅:检校太傅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澶州刺史:澶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丧葬之家:丧葬之家指的是办理丧葬事宜的家庭。
朝班:朝班是指朝廷中的官员等级。
四品已上官:四品已上官是指四品及以上的官员。
簿尉:簿尉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负责文书和户籍管理。
举者:举者是指推荐官员的人。
天策上将军:天策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湖南节度使:湖南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守尚书令:守尚书令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楚王马殷:楚王马殷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割据君主。
白司马陂:白司马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突厥:突厥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北俗之礼:北俗之礼是指北方民族的习俗和礼仪。
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宋州节度使王晏球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员。
北面行营副招讨使:北面行营副招讨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左金吾将军乌昭远:左金吾将军乌昭远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军事官员。
左卫上将军:左卫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入蛮国信使:入蛮国信使是指前往蛮族国家的使者。
中书:中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署,负责起草和审核诏书。
马殷封楚国王:马殷封楚国王是指马殷被封为楚国王。
竹册:竹册是指用竹简制成的册封文书。
东川董璋:东川董璋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地方官员。
左效义指挥使:左效义指挥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资州刺史:资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雅州刺史:雅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冷泉宫:冷泉宫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宫殿。
检校工部尚书:检校工部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是荣誉性的职位。
宿州团练使:宿州团练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夔州刺史:夔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荆南贼军:荆南贼军是指荆南地区的叛军。
峡内三州:峡内三州是指夔州附近的三州。
宁江军:宁江军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
副大使知节度事:副大使知节度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遂州留后:遂州留后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鄜州留后:鄜州留后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节度使: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徐州:徐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襄州:襄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齐州防御使:齐州防御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陵州:陵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合州:合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韦说:韦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辽州:辽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濮州:濮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德州:德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太子少保任圜:太子少保任圜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左金吾大将军:左金吾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齐州:齐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防御使:防御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日有食之:日有食之是指日食现象。
右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谏议。
给事中:给事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
秘书少监:秘书少监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秘书省的事务。
右骁卫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左领卫上将军:左领卫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鄴都副留守:鄴都副留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右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判兴唐府事:判兴唐府事是指负责兴唐府事务的官员。
昆明大鬼主:昆明大鬼主是指昆明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
罗殿王:罗殿王是指罗殿部落的首领。
普露静王:普露静王是指普露静部落的首领。
九部落:九部落是指九个不同的部落。
牂家:牂家是指家畜。
宋朝化:宋朝化是指宋朝的官员。
缯采:缯采是指丝绸和彩色的布料。
银器:银器指银制的器物。
蕃:蕃是指外族。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工部尚书:工部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工程和建筑。
邓州留后:邓州留后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岚州司马:岚州司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内乡县令:内乡县令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盛归仁:盛归仁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绯袍鱼袋:绯袍鱼袋是指官员的服饰。
皇子从荣:皇子从荣是指皇帝的儿子。
伎乐观:伎乐观是指表演艺术和娱乐的场所。
器币:器币是指礼物。
华州:华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渭河:渭河是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
吏部郎中:吏部郎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吏部的事务。
袭文宣公:袭文宣公是指袭封文宣公的官员。
史馆修撰:史馆修撰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修撰史书。
互市:互市是指两国之间的贸易。
汴州节度使:汴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符习:符习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镇州节度使:镇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应圣节:应圣节是指一个节日。
云州节度使:云州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高行珪:高行珪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邓州:邓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御札:御札是指皇帝的亲笔诏书。
东夏:东夏是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李延光:李延光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符氏:符氏是指一个姓氏。
武皇:武皇是指皇帝的尊称。
李仁福:李仁福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凤翔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军事和行政官职。
李从严:李从严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韩洙:韩洙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赵延寿:赵延寿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刘赞:刘赞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程逊:程逊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李德珫:李德珫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东都留守:东都留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录事参军:录事参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官职。
龙墀:龙墀是指皇帝的宝座。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监察。
押钟鼓楼位:押钟鼓楼位是指负责管理钟鼓楼的官员。
淳于晏:淳于晏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美棱玛古:美棱玛古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黎州:黎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云南使:云南使是指云南地区的使者。
赵和:赵和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
己卯:己卯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一。
帝:帝指的是皇帝,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御:御有驾驭、统治之意,此处指皇帝亲自前往。
文明殿:文明殿是古代宫殿名,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视朝:视朝指皇帝亲自上朝处理政务。
癸未:癸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三。
亳州:亳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刺史:刺史是古代地方行政官员的职位,负责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贬:贬指降低官职或流放。
郴州:郴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
司户:司户是古代官职,负责户籍管理。
崖州:崖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海南省。
长流百姓:长流百姓指被流放的平民。
赐自尽:赐自尽指皇帝下令让其自杀。
判官:判官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和记录。
乐文纪:乐文纪是人名。
祁州: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违法黩货:违法黩货指违法贪赃。
乙酉:乙酉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五。
驾发:驾发指皇帝出发。
西京:西京是古代对长安(今西安)的别称。
诏留:诏留指皇帝下诏留下。
崔协:崔协是人名。
祠祭:祠祭指祭祀。
丁亥:丁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七。
荥阳:荥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汴州:汴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朱守殷:朱守殷是人名。
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马彦超:马彦超是人名。
谋乱:谋乱指策划叛乱。
戊子:戊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八。
次京水:次京水指停留在京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一条河流)。
知:知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事务。
反:反指叛乱。
亲统:亲统指亲自统领。
禁军:禁军是古代皇帝的亲兵。
倍程前进:倍程前进指以加倍的速度前进。
翼日:翼日指第二天。
磁州: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药纵之:药纵之是人名。
王仁镐:王仁镐是人名。
碑石:碑石指刻有文字的石碑。
表:表指立碑纪念。
葬所:葬所指墓地。
天成元年:天成元年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一个年号,相当于公元926年。
秋夏税租:秋夏税租指秋季和夏季的税收。
主持务局:主持务局指负责税收的官署。
败阙课利:败阙课利指税收的损失。
沿河舟船折欠:沿河舟船折欠指沿河船只的欠税。
蠲放:蠲放指免除。
虚系帐额:虚系帐额指虚假的账目。
惠民:惠民指对百姓有好处。
场院课利:场院课利指市场和管理机构的税收。
启奸幸之门:启奸幸之门指打开奸邪之门。
己亥:己亥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初九。
早推勋旧:早推勋旧指早年就受到皇帝的信任。
曾委重难:曾委重难指曾经被委以重任。
剧权:剧权指重要的权力。
俾:俾有使、让之意。
优闲:优闲指悠闲自在。
外地:外地指京城以外的地方。
礼分:礼分指礼节和分寸。
潜附:潜附指暗中依附。
守殷:守殷是人名。
缄题:缄题指闭口不言。
罔避于嫌疑:罔避于嫌疑指不敢避嫌疑。
情旨:情旨指情感和意图。
怨望:怨望指怨恨不满。
收汴垒:收汴垒指攻占汴州。
备见踪由:备见踪由指详细了解情况。
务含宏:务含宏指尽力包容。
典宪:典宪指法律和制度。
尚全大体:尚全大体指保持大体。
放罪:放罪指宽恕罪行。
辛丑:辛丑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十月十一。
后来其苏:后来其苏指后来的人会恢复生机。
动必从于人欲:动必从于人欲指行动必须顺从人的欲望。
天监厥德:天监厥德指上天监督其德行。
静宜布于国恩:静宜布于国恩指安静地布施国家的恩惠。
幸:幸指皇帝亲自前往。
岁稔:岁稔指年成丰收。
时康:时康指时世安康。
逆状:逆状指叛逆的行为。
为厉之阶:为厉之阶指成为祸害的根源。
覆宗之祸:覆宗之祸指家族的灭亡。
生灵:生灵指百姓。
纷扰:纷扰指混乱。
轸恻:轸恻指哀痛。
式表:式表指表示。
云雷之泽:云雷之泽指恩泽如云雷般广泛。
屋税:屋税指房屋的税。
十恶五逆:十恶五逆指古代法律规定的十种大恶和五种逆行。
杀人放火:杀人放火指杀人放火的行为。
劫盗:劫盗指抢劫盗窃。
合造毒药:合造毒药指共同制造毒药。
官典犯赃:官典犯赃指官员贪污。
伪行印信:伪行印信指伪造印章。
屠牛:屠牛指屠杀牛。
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道(相当于省)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西京(长安)的行政事务。
京兆尹:京兆尹是古代官职,负责京兆(长安)的行政事务。
青州:青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霍彦威:霍彦威是人名。
走马进箭:走马进箭指骑马送箭。
番家:番家指外国。
符信:符信指信物。
非礼:非礼指不合礼节。
权知:权知指代理。
陕州:陕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凤翔:凤翔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
地震:地震指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
建州:建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守:守指担任。
奉国军节度副使:奉国军节度副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威武军节度副使:威武军节度副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诏割:诏割指皇帝下诏划分。
施州:施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黔南:黔南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名,位于今天的贵州省。
飞胜指挥使:飞胜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锦绮:锦绮指华丽的丝织品。
缨珞:缨珞指装饰品。
蔚州:蔚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周令武:周令武是人名。
北州:北州指北方州郡。
雁门:雁门是古代的一个关隘,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斗粟:斗粟指一斗粮食。
十钱:十钱指十文钱。
天道:天道指天意。
元德殿:元德殿是古代宫殿名。
冯道:冯道是人名。
声乐:声乐指音乐和歌唱。
淳化:淳化指清淳教化。
许州:许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鄴都留守:鄴都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鄴都(今河南省许昌市)的行政事务。
符彦超:符彦超是人名。
潞州:潞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李从璋:李从璋是人名。
政理:政理指政治管理。
新及第进士:新及第进士指新考中的进士。
闻喜宴:闻喜宴指庆祝考中进士的宴会。
兗州:兗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潜龙宅:潜龙宅指皇帝的居所。
赵光逢:赵光逢是人名。
辍朝:辍朝指停止朝会。
遂州:遂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康义诚:康义诚是人名。
东郊:东郊指城东郊外。
腊:腊指农历十二月,古代有腊祭的习俗。
四庙:四庙指皇帝祖先的庙宇。
应州:应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旧宅:旧宅指祖先的故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四-评注
冬十月己卯朔,帝御文明殿视朝。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冬十月,朔日,皇帝亲自临朝处理政务,体现了皇帝勤政爱民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运作机制。
癸未,亳州刺史李鄴贬郴州司户,又贬崖州长流百姓,所在赐自尽。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官员的处罚,李鄴因违法被贬,最终赐死,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皇帝的权威。
判官乐文纪配祁州,责其违法黩货也。
乐文纪因违法被贬配祁州,此句反映了当时对官员违法行为的处理态度,即严肃查处。
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皇帝离开西京,留下宰相崔协处理祭祀事宜,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丁亥,帝宿于荥阳。
此句描述了皇帝的行程,宿于荥阳,反映了皇帝的巡幸制度。
汴州朱守殷奏,都指挥使马彦超谋乱,已处斩讫。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叛乱的镇压,马彦超谋乱被斩,体现了朝廷的果断。
戊子,次京水,知朱守殷反,帝亲统禁军倍程前进。
皇帝亲自统率禁军,倍程前进,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翼日,至汴州,攻其城,拔之,守殷伏诛。
皇帝亲征汴州,攻城成功,朱守殷被诛,体现了皇帝的果断和军事才能。
丙申,磁州刺史药纵之上言,今月十二日,供奉官王仁镐至,称制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
药纵之报告了王仁镐杀害太子少保任圜的事件,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契丹遣使持书求碑石,欲为其父表其葬所。
契丹遣使求碑石,反映了当时中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戊戌,诏曰:‘诸道州府,自同光三年已前所欠秋夏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
此诏书反映了朝廷对税收问题的处理,减免了部分税收,体现了朝廷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笔敝鼗寮裙範任圜之祸,恐人非之,思沛恩于众以掩己过,乃奏曰:‘三司积欠约二百万贯,虚系帐额,请并蠲放。’
此段描述了任圜之祸,以及皇帝对税收问题的处理,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皇帝的权衡。
帝重违其意,故有是诏。
皇帝虽然重违其意,但最终还是发布了诏书,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决策能力。
时议者以蠲隔年之赋,犹或惠民,场院课利一概除之,不得启奸幸之门乎!
此句反映了当时对蠲免税收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开启奸幸之门,反映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分歧。
己亥,诏曰:‘太子少保致仕任圜,早推勋旧,曾委重难,既退免于剧权,俾优闲于外地。’
此诏书对任圜的评价,反映了皇帝对功臣的尊重和对功臣退隐的处理。
而乃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缄题罔避于嫌疑,情旨颇彰于怨望。
此句描述了任圜的不遵礼分,潜附守殷的行为,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自收汴垒,备见踪由,若务含宏,是孤典宪。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任圜的处理,认为其行为有违典宪,应予以惩罚。
尚全大体,止罪一身,已令本州私第自尽,其骨肉亲情仆使等并皆放罪。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任圜的处理结果,体现了皇帝的宽容和对家族的考虑。
辛丑,诏曰:‘后来其苏,动必从于人欲;天监厥德,静宜布于国恩。’
此诏书体现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即以德治国,关注民生。
近者言幸浚郊,暂离洛邑,盖逢岁稔,共乐时康。
此句描述了皇帝的巡幸,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注。
不谓奸臣,遽彰逆状,为厉之阶既甚,覆宗之祸自贻。
此句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皇帝对奸臣的警惕。
俾我生灵,遘兹纷扰,永言轸恻,无辍寐兴。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宜覃雨露之恩,式表云雷之泽,应汴州城内百姓,既经惊动,宜放二年屋税;诸处有曾受逆人文字者,随处焚毁。
此诏书体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减免了税收,并要求焚毁逆人文字,体现了朝廷的权威。
应有民年八十已上及家长者有废疾者,免一丁差役。
此诏书体现了皇帝对老年人的关怀,减免了差役,体现了朝廷的仁政。
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为西京留守,行京兆尹。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青州节度使霍彦威差人走马进箭一对,贺诛朱守殷,帝却赐彦威箭一对。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传箭,番家之符信也,起军令众则使之,彦威本非蕃将,以臣传箭于君,非礼也。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礼仪的重视,以及皇帝对节度使的节制。
癸卯,以权知汴州事、陕州节度使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凤翔奏,地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以及皇帝的忧患意识。
丙午,威武军节度副使、检校太尉、守建州刺史王延亶可同平章事、守建州刺史,充奉国军节度副使、兼威武军节度副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诏割施州却属黔南。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
十一月己酉,帝祭蕃神于郊外。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以及皇帝的宗教信仰。
庚戌,以皇城使、行袁州刺史李从敏为陕州节度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乙卯,青州霍彦威、郓州符习来朝。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以太子詹事温辇为吏部侍郎。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徐州房知温为朝。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戊午,黔南节度使李绍义加检校太保。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庚申,皇子河中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珂,鄴都留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荣,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从厚,并加检校太傅,进爵邑。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皇子的封赏,体现了皇帝对家族的关怀。
贝州刺史窦廷琬上言:请制置庆州青白两池,逐年出绢十万匹,米万石。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经济的关注,以及皇帝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诏升庆州为防御所,以廷琬为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
壬申,诏霍彦威等归籓。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诏太宗朝左仆射李靖可册赠太保,郑州仆射陂可改为太保陂。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官员的追赠,体现了朝廷对功臣的尊重。
时议者以仆射陂者,后魏孝文帝赐仆射李冲,故因以为名,及是命之降以为李靖,盖误也。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契丹遣使摩琳等率其属来乞通和。
此句反映了朝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十二月戊寅朔,以前凤翔留后高允贞为右监门上将军。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诏以施州为夔州属郡,以其便近故也。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
遣飞胜指挥使于契丹,赐契丹主锦绮、银器等,兼赐其母绣被缨珞。
此句反映了朝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己卯,蔚州刺史周令武得代归阙,帝问北州事,令武奏曰:‘山北甚安,诸蕃不相侵扰。’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以及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雁门已北,东西数千里,斗粟不过十钱。
此句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经济发展,体现了朝廷的治理成果。
帝悦,顾谓左右曰:‘须行善事,以副天道。’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即以德治国,顺应天道。
居数日,帝延宰臣于元德殿,言及民事,冯道奏曰:‘庄宗末年,不抚军民,惑于声乐,遂致人怨国乱。’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自信,以及对民生的关注。
更顾居安思危。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许州地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以及皇帝的忧患意识。
皇子鄴都留守从荣移镇太原。
此句描述了皇帝对皇子的安排,体现了皇帝对家族的关怀。
以北京留守符彦超为潞州节度使。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以彰国军节度使李从璋昧于政理,诏归阙。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皇帝的权威。
敕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以及对进士的奖励。
兗州节度使赵在礼来朝。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节度使的节制,以及皇帝的威严。
诏出潜龙宅米以赈百官。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官员的关怀。
以太傅致仕齐国公赵光逢卒辍朝。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功臣的尊重,以及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许州节度使夏鲁奇移镇遂州。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体现了朝廷的用人之道。
幸石敬瑭公署及康义诚私第。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巡幸制度,以及皇帝对地方官员的关怀。
甲辰,狩于东郊,腊也。
此句反映了皇帝的巡幸制度,以及皇帝的宗教信仰。
丙午,追尊四庙,以应州旧宅为庙。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祖先的尊敬,以及皇帝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