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五-原文
同光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壬寅,南郊礼仪使、 太常卿李燕进太庙登歌酌献乐舞名,懿祖室曰《昭德之舞》,献祖室曰《文明之舞》, 太祖室曰《应天之舞》,昭宗室曰《永平之舞》。
甲辰,幽州上言,契丹入寇至瓦 桥。
《契丹国志》:时契丹日益强盛,遣使就唐求幽州,以处卢文进。
以天平军节 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率军援幽州。
己巳,故宣 武军节度副使、权知军州事、检校太傅王瓚赠太子太师。
丁未,诏改朝元殿复为明 堂殿,又改崇勋殿为中兴殿。
戊申,以振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李存霸 权知潞州留后;以知保大军军州事高允韬为检校太保。
庚戌,以泾原节度使、充秦 王府诸道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李严为检校太尉、兼中书 令,依前泾原军节度使,充秦王府诸道行军司马。
诏改应顺门为永曜门,太平门为 万春门,通政门为广政门,凤明门为韶和门,万春门为中兴门,解卸殿为端明殿。
是日,诏曰:“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
诏诸道应有 内官,不计高低,并仰逐处并家口发遣赴阙,不得辄有停滞。
帝龙潜时,寺人数 已及五百,至是合诸道赴阙者,约千余人,皆给赐优赡,服玩华侈,委之事务,付 以腹心。
唐时宦官为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造作威福,昭宗以此亡国。
及帝奄有天下,当知戒彼前车,以为殷鉴,一朝复兴兹弊,议者惜之。
新罗王金朴 英遣使朝贡。
辛亥,中书门下奏:“准本朝故事,诸王、内命妇、宰臣、学士、中 书舍人、诸道节度、防御、团练使、留后官告,即中书帖官告院索绫纸褾轴,下所 司书写印署毕,进入宣赐。
其文武两班及诸道官员并奏荐将校,并合于所司送纳硃 胶绫纸价钱。
伏自伪梁,不分轻重,并从官给,今后如非前件事例,请官中不给告 敕,其内司大官侍卫将校转官,即不在此限。
从之。
壬子,蜀主王衍致书于帝, 称有诈为天使,驰报收复汴州者,诏捕之,不获。
癸丑,有司奏:郊祀前二日,迎 祠高祖、太宗、懿祖、献祖、太祖神主于太庙。
议者以中兴唐祚,不宜以追封之祖 杂有国之君以为昭穆,自懿祖已下,宜别立庙于代州,如后汉南阳故事可也。
幽州 北面军前奏,契丹还塞,诏李嗣源班师。
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上表,请行籓臣 之礼,帝优报之。
甲寅,帝于中兴殿面赐郭崇韬铁券。
有司上言:“皇太后到阙, 皇帝合于银台门内奉迎。”
诏亲至怀州奉迎。
中书奏:“自二十三日后散斋内,车 驾不合远出。”
诏改至河阳奉迎。
以礼部尚书、兴唐尹王正言依前礼部尚书,充租 庸使。
乙卯,渤海国遣使贡方物。
幽州奏,妫州山后十三寨百姓却复新州。
戊午,以前太子少师薛廷珪为检校户部尚书、太子少师致仕;以前太子宾客封舜卿为太子少 保致仕;以前太子宾客李文规为户部侍郎致仕。
诏盐铁、度支、户部并委租庸使管辖。
庚申,四方馆上言:“请今后除随驾将校,及外方进奉专使文武班三品以上官, 可以内殿对见,其余并诣正衙,以申常礼。”
从之。
车驾幸河阳,奉迎皇太后。
辛 酉,帝侍皇太后至,文武百僚迎于上东门。
是日,河中府上言,稷山县割隶绛州。
以太仆卿李纾为宗正卿,以卫尉卿杨遘为太仆卿。
西京昭应县华清宫道士张冲虚上 言,天尊院枯桧重生枝叶。
乙丑,有司上言:“南郊朝享太庙,旧例亲王充亚献、 终献行事。”
乃以皇子继岌为亚献,皇弟存纪为终献。
丙寅,帝赴明堂殿致斋。
丁 卯,朝飨于太微宫。
戊辰,飨太庙,是日赴南郊。
二月己巳朔,亲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礼毕,宰臣率百官就次称贺,还御五凤楼。
宣制:“大赦天下,应同光二年二月一日昧爽已前,所犯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
十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持杖行劫、官典犯赃,不 在此限。
应自来立功将校,各与转官,仍加赏给。
文武常参官、节度、观察、防御、 刺史、军主、都虞候、指挥使,父母亡殁者,并与追赠;在者各与加爵增封。
诸籓 镇各赐一子出身,仍封功臣名号。
留后、刺史,官高者加阶爵一级,官卑者加官一 资。
应本朝内外臣僚,被硃氏杀害者,特与追赠。
应诸州府不得令富室分外收贮见 钱,禁工人熔钱为铜器,勿令商人载钱出境。
近年已来,妇女服饰,异常宽博,倍 费缣绫。
有力之家,不计卑贱,悉衣锦绣,宜令所在纠察。
应有百姓妇女,曾经俘 掳他处为婢妾者,一任骨肉识认。
男子曾被刺面者,给与凭据,放逐营生。
召天下 有能以书籍进纳者,各等第酬奖。
仰有司速检勘天下户口正额,垦田实数,待凭条 理,以息烦苛。
是日,风景和暢,人胥悦服。
议者云,五十年来无此盛礼。
然自此权臣愎戾,伶官用事,吏人孔谦酷加赋敛,赦文之所原放,谦复刻剥不行,大失 人心,始于此矣。
庚午,租庸使孔谦奏:“诸道纲运客旅,多于私路苟免商税,请令所在关防严 加捉搦。”从之。
癸酉,宰臣豆卢革率百官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凡 三上表,从之。
甲戌,诏曰:“汴州元管开封、浚仪、封丘、雍丘、尉氏、陈留六 县,伪庭割许州鄢陵、扶沟,陈州太康,郑州阳武、中牟,曹州考城等县属焉。其 阳武、匡城、扶沟、考城四县,宜令且隶汴州,余还本部。”
丙子,以随驾参谋耿 瑗为司天监。
丁丑,以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李筠为右骑卫上将军。
戊寅,幸李嗣源第,作乐,尽欢而罢。
己卯,以河中节度使、冀王李继麟兼安 邑、解县两池榷盐使。
辛巳,以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魏 王张全义为守太尉、兼中书令、河阳节度使、河南尹,改封齐王。
以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秦王李茂贞依前封秦王,余如故,仍赐不拜、不名。
《五代会要》:太 常礼院奏:“李茂贞封册之命,宜准故襄州节度使赵匡凝之例施行。秦王受册,自 备革辂一乘,载册犊车一乘,并本品卤簿鼓吹如仪。”从之。
是日,帝幸左龙武军。
癸未,宰臣豆卢革率百官上表,请立中宫。
制以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仍令所司择 日备礼册命。
丁亥,以天平军节度使、蕃汉总管副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中书令 李嗣源为检校太尉,依前天平军节度使,加实封百户,兼赐铁券;以前安国军节度 副使、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李存乂为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以北京皇城留守、 检校太保、左威卫上将军李存纪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蕃汉马步都虞候兼 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硃守殷为振武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戊子,以前右 龙武军都虞候、守左龙武大将军李绍奇为郑州防御使,以楚州防御使张继孙为汝州 防御使。
己丑,以振武军节度使、权安义留后、检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为潞州节 度使,以捧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李绍琛为陕州节度使,以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 使、右监门卫大将军毛璋为华州节度使。
壬辰,枢密使郭崇韬再上表,请退枢密之 职,优诏不允。
癸巳,诏曰:“皇太后母仪天下,子视群生,当别建宫闱,显标名号,冀因称 谓,益表尊严,宜以长寿宫为名。”
枢密使郭崇韬奏时务利便一十五件,优诏褒美。
甲午,奚王李绍威、吐浑李绍鲁皆贡驼马。
丁酉,以武安军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 昭州刺史马希范为永州刺史、检校太保。
癸卯,以光禄大夫、检校左仆射、行太常 卿李燕为特进、检校司空,依前太常卿;以御史中丞李德休为兵部侍郎;以吏部侍 郎崔协为御史中丞。
三月甲辰,故河阳节度使王师范赠太尉。
乙巳,以沧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同 平章事符习为青州节度使,以北京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右领军卫大将军李绍斌为 沧州节度使。
镇州奏,契丹犯塞,诏李嗣源率师屯邢州。
丙午,以荆南节度使、守 中书令、渤海王高季兴依前检校太师、兼尚书令,封南平王;以幽州节度行军司马 李存贤依前检校太保,为幽州节度使。
中书门下上言:“近以诸州奏荐令录,颇乱 规程,请今后节度使管三州已上,每年许奏管内官三人;如管三州已下,只奏两人。 仍须课绩尤异,方得上闻。防御使止许奏一人,刺史无奏荐之例。”从之。
己酉, 以太子少保李琪为刑部尚书
庚戌,幽州奏,契丹寇新城。
是日,诏:“诸军将校,自检校司空已下,宜赐 叶谋定乱匡国功臣。自检校仆射、尚书、常侍及谏议大夫,并赐忠果拱卫功臣。初 带宪衔者,并赐忠烈功臣。节级长行,并赐扈跸功臣。”
中书门下上言:“州县官 在任考满,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本道不得差摄官替正官。”从之。
《五代会要》:同光二年,中书门下奏:“刺史、县令有政绩尤异,为众所知;或招复户口,能增加赋税者;或辨雪冤狱,能拯人命者;或去害物之积弊,立利世之新规,有益时政, 为众所推者,即仰本处逐件分明闻奏,当议奖擢。或在任贪猥,诛戮生灵,公事不 治,为政怠惰,亦加惩罚。其州县官任满三考,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候敕除铨注, 其本道不得差摄官替正授者。”从之。
有司上言:“皇帝四月一日御文明殿,受册徽号,合服衮冕,御殿前一日,散斋于内殿。”从之。
是日,李嗣源上表乞退兵权,诏不允。
是时伶人景进用事,阉官竞进,故重臣忧惧,拜章请退。
癸丑,左谏议大 夫窦专上言:“请废租庸使名目,事归三司。”疏奏不报。
唐州奏,木连理。
诏:“先省员官,除已别授官外,其左散骑常侍李文矩等三十人却复旧官,太子詹事石 戬等五人宜以本官致仕,将作少监岑保嗣等十四人续敕处分。”
丙辰,责授莱州司 户郑珏等一十一人并量移近地。
尚书户部侍郎、知贡举赵颀卒,以中书舍人裴皞权 知贡举。
禁用铅锡钱。
丁巳,中书门下奏:“懿祖陵请以永兴为名,献祖陵请以长宁为名,太祖陵请以建极为名。”从之。
淮南杨溥遣使贡贺郊天礼物。
《十国春秋·吴世家》:王遣右卫上将军许确进贺郊天银二千两、锦绮罗一千二百匹、细茶五百斤、象牙四株、犀角十株于唐。
戊午,诏应南郊行事官,并付三铨磨勘,优与处分。
己未,以大理卿张绍珪充制置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
幸左龙武军,以皇子继岌代张全义判六军诸卫事故也。
癸亥,以彰武、保大等军节度使、北平王高万兴可依前延州鄜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兼中书令、北平王。
甲子,幸东宅。
夏四月己巳朔,帝御文明殿,具衮冕,受册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壬申,以成德军节度行军司马、权知府事任圜为检校右仆射、权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
甲戌,以顺义军留后华温琪依前检校太保,充留后。
乙亥,以天策上将军、武安等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楚王马殷可依前守太师,兼尚书令。
诏在京诸道节度使、刺史、令各归本任。
丁丑,以前幽州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李存审为宣武军节度使,余如故。
己卯,帝御文明殿,册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庚辰,赐霍彦威姓,名曰绍真。
癸未,以宋州节度使李继安依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宋州节度使;以许州节度使李继冲依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许州节度使;以襄州节度使孔勍依前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襄州节度使。
甲午,以枢密副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宋唐玉为左监门卫将军同正,依前枢密副使;以内客省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杨希朗为右监门卫将军同正,依前内客省使:并赐推忠匡佐功臣。
车驾幸龙门。
丙戌,回鹘遣使贡方物。
己丑,以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依前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夏州节度使,封朔方王;以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韩洙依前检校太傅、兼侍中,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灵、盐、威、警、雄、凉、甘、肃等州观察使。
辛卯,以宣徽南院使、判内侍省、兼内局、特进、左监门将军同正李绍宏为右领军卫上将军。
癸巳,以静江军节度使、扶风郡王马宾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依前静江军节度使;以朗州节度使马希振为检校太傅、兼侍中,依前朗州节度使。
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薨。
丙申,潞州小校杨立据城叛,以李嗣源为招讨使,陕州留后李绍真为副,率师以讨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五-译文
同光二年春天正月的第一天,皇帝在明堂殿接受朝贺,仪仗队和卫兵排列整齐。
壬寅日,南郊礼仪使、太常卿李燕进献太庙的登歌酌献乐舞名,懿祖室称为《昭德之舞》,献祖室称为《文明之舞》,太祖室称为《应天之舞》,昭宗室称为《永平之舞》。
甲辰日,幽州上报,契丹入侵到达瓦桥。据《契丹国志》记载,当时契丹日益强盛,派遣使者向唐朝请求幽州,以便安置卢文进。任命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使,率领军队援助幽州。
己巳日,已故宣武军节度副使、权知军州事、检校太傅王瓚被追赠太子太师。
丁未日,皇帝下诏将朝元殿恢复为明堂殿,又将崇勋殿改为中兴殿。
戊申日,任命振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李存霸为潞州留后,任命知保大军军州事高允韬为检校太保。
庚戌日,任命泾原节度使、充秦王府诸道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李严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仍任泾原军节度使,充秦王府诸道行军司马。
诏令将应顺门改为永曜门,太平门改为万春门,通政门改为广政门,凤明门改为韶和门,万春门改为中兴门,解卸殿改为端明殿。
当天,皇帝下诏说:“皇纲已经整顿,紫禁城正严,所有内官都不应再居住外地。诏令各道应有内官,不论高低,都应将家眷一起发遣到朝廷,不得有任何停滞。”
皇帝在潜龙时,寺人数已达到五百,到这时,各道赴阙的人数大约有一千余人,都给予优厚的赏赐,华丽的服饰,委以事务,信任有加。
唐朝时宦官担任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制造威福,昭宗因此亡国。及至皇帝统一天下,应当知道警惕前车之鉴,以为借鉴,一旦复兴此弊,议论者感到惋惜。
新罗王金朴英派遣使者朝贡。
辛亥日,中书门下奏报:“按照本朝旧例,诸王、内命妇、宰臣、学士、中书舍人、诸道节度、防御、团练使、留后官告,即中书帖官告院索绫纸褾轴,下所司书写印署毕,进入宣赐。其文武两班及诸道官员并奏荐将校,并合于所司送纳朱胶绫纸价钱。自伪梁以来,不分轻重,都由官府提供,今后如非前件事例,请官中不给告敕,其内司大官侍卫将校转官,即不在此限。”
壬子日,蜀主王衍致信皇帝,称有诈称天使的人,飞报收复汴州,皇帝下诏追捕,但没有捕获。
癸丑日,有司奏报:郊祀前两天,迎祭高祖、太宗、懿祖、献祖、太祖神主于太庙。
议论者认为,中兴唐祚,不宜将追封的祖先与国家的君主混为一谈,自懿祖以下,宜在代州另立庙宇,如后汉南阳的故事。
幽州北面军前奏报,契丹返回塞外,皇帝下诏李嗣源班师。
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上表,请求行藩臣之礼,皇帝优待答复。
甲寅日,皇帝在中兴殿面赐郭崇韬铁券。
有司上言:“皇太后到阙,皇帝应在银台门内奉迎。”皇帝下诏亲自到怀州奉迎。
中书奏报:“自二十三日后散斋内,车驾不合远出。”皇帝下诏改为在河阳奉迎。
任命礼部尚书、兴唐尹王正言依前礼部尚书,充租庸使。
乙卯日,渤海国派遣使者进贡方物。
幽州奏报,妫州山后十三寨百姓返回新州。
戊午日,任命前太子少师薛廷珪为检校户部尚书、太子少师致仕;任命前太子宾客封舜卿为太子少保致仕;任命前太子宾客李文规为户部侍郎致仕。
诏令盐铁、度支、户部都由租庸使管辖。
庚申日,四方馆上言:“请今后除随驾将校,及外方进奉专使文武班三品以上官,可以内殿对见,其余并诣正衙,以申常礼。”皇帝同意。
车驾前往河阳,奉迎皇太后。
辛酉日,皇帝侍皇太后到达,文武百官在上东门迎接。
当天,河中府上言,稷山县划归绛州。
任命太仆卿李纾为宗正卿,任命卫尉卿杨遘为太仆卿。
西京昭应县华清宫道士张冲虚上言,天尊院枯桧重生枝叶。
乙丑日,有司上言:“南郊朝享太庙,旧例亲王充亚献、终献行事。”于是任命皇子继岌为亚献,皇弟存纪为终献。
丙寅日,皇帝前往明堂殿致斋。
丁卯日,在太微宫举行朝飨。
戊辰日,在太庙举行飨祭,当天前往南郊。
二月的第一天,皇帝在圜丘亲自祭祀昊天上帝,仪式结束后,宰臣率领百官到次第称贺,返回五凤楼。
宣制:“大赦天下,应同光二年二月一日黎明前,所犯罪行无论轻重,常赦所不原者,皆赦免。十恶五逆、屠牛铸钱、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持杖行劫、官典犯赃,不在此限。应自来立功将校,各与转官,仍加赏给。文武常参官、节度、观察、防御、刺史、军主、都虞候、指挥使,父母亡殁者,并与追赠;在者各与加爵增封。诸藩镇各赐一子出身,仍封功臣名号。留后、刺史,官高者加阶爵一级,官卑者加官一级。应本朝内外臣僚,被朱氏杀害者,特与追赠。应诸州府不得令富室分外收贮现钱,禁工人熔钱为铜器,勿令商人载钱出境。近年以来,妇女服饰,异常宽博,倍费缣绫。有力之家,不计卑贱,悉衣锦绣,宜令所在纠察。应有百姓妇女,曾经俘掳他处为婢妾者,一任骨肉识认。男子曾被刺面者,给与凭据,放逐营生。召天下有能以书籍进纳者,各等第酬奖。仰有司速检勘天下户口正额,垦田实数,待凭条理,以息烦苛。”当天,风景和畅,人们都非常满意。
议论者说,五十年来没有如此盛大的礼仪。然而自此权臣固执己见,伶官当权,官吏孔谦加重赋税,赦免令中应释放的人,孔谦却刻薄征收,大失人心,从此开始。
庚午年,租庸使孔谦上奏说:‘各道的纲运客旅,大多通过私路逃避商税,请命令各地关卡加强捉拿。’皇帝同意了。
癸酉年,宰相豆卢革率领百官上奏请求尊号,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总共上奏三次,皇帝都同意了。
甲戌年,皇帝下诏说:‘汴州原本管辖开封、浚仪、封丘、雍丘、尉氏、陈留六县,伪庭割让了许州的鄢陵、扶沟,陈州的太康,郑州的阳武、中牟,曹州的考城等县。其中阳武、匡城、扶沟、考城四县,应该暂时隶属于汴州,其余的恢复原属。’
丙子年,任命随驾参谋耿瑗为司天监。
丁丑年,任命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李筠为右骑卫上将军。
戊寅年,皇帝前往李嗣源的家,演奏音乐,尽兴而归。
己卯年,任命河中节度使、冀王李继麟兼任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
辛巳年,任命检校太师、守尚书令、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魏王张全义为守太尉、兼中书令、河阳节度使、河南尹,改封为齐王。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令、秦王李茂贞依前封秦王,其余不变,并赐予他不拜、不名的待遇。
癸未年,宰相豆卢革率领百官上奏请求立中宫。
丁亥年,任命天平军节度使、蕃汉总管副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傅、兼中书令李嗣源为检校太尉,依前天平军节度使,加实封百户,兼赐铁券;任命前安国军节度副使、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李存乂为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任命北京皇城留守、检校太保、左威卫上将军李存纪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任命蕃汉马步都虞候兼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朱守殷为振武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戊子年,任命前右龙武军都虞候、守左龙武大将军李绍奇为郑州防御使,任命楚州防御使张继孙为汝州防御使。
己丑年,任命振武军节度使、权安义留后、检校太傅、平章事李存霸为潞州节度使,任命捧日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李绍琛为陕州节度使,任命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右监门卫大将军毛璋为华州节度使。
壬辰年,枢密使郭崇韬再次上奏,请求辞去枢密使职务,皇帝下诏不允许。
癸巳年,皇帝下诏说:‘皇太后母仪天下,子视群生,应当另外建造宫殿,显赫地标明名号,希望借此增加称呼,更加显出尊贵,应该以长寿宫为名。’枢密使郭崇韬上奏十五件时务利便之事,皇帝下诏褒美。
甲午年,奚王李绍威、吐浑李绍鲁都进贡骆驼和马。
丁酉年,任命武安军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昭州刺史马希范为永州刺史、检校太保。
癸卯年,任命光禄大夫、检校左仆射、行太常卿李燕为特进、检校司空,依前太常卿;任命御史中丞李德休为兵部侍郎;任命吏部侍郎崔协为御史中丞。
三月甲辰日,追赠已故河阳节度使王师范为太尉。
乙巳年,任命沧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符习为青州节度使,任命北京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右领军卫大将军李绍斌为沧州节度使。
镇州上奏,契丹侵犯边塞,皇帝下诏命令李嗣源率领军队驻扎在邢州。
丙午年,任命荆南节度使、守中书令、渤海王高季兴依前检校太师、兼尚书令,封为南平王;任命幽州节度行军司马李存贤依前检校太保,为幽州节度使。
中书门下上奏说:‘最近各州上报的推荐令录,有些混乱了规程,请从今以后,节度使管辖三州以上的,每年可以推荐管内官员三人;如果管辖三州以下的,只推荐两人。并且必须考核成绩特别优异,才能上报朝廷。防御使只允许推荐一人,刺史没有推荐之例。’皇帝同意了。
己酉年,任命太子少保李琪为刑部尚书。
庚戌年,幽州上奏,契丹侵犯新城。
是日,皇帝下诏:‘各军将校,从检校司空以下,应该赐予叶谋定乱匡国功臣。从检校仆射、尚书、常侍及谏议大夫,都赐予忠果拱卫功臣。初带宪衔的,都赐予忠烈功臣。节级长行的,都赐予扈跸功臣。’中书门下上奏说:‘州县官员任期届满,应该按照吏部格式准备关申送吏部,本道不得派遣官员代替正官。’皇帝同意了。
《五代会要》记载:同光二年,中书门下上奏说:‘刺史、县令有政绩特别优异,为众人所知;或者招回流亡户口,能够增加赋税的;或者辨明冤狱,能够救人性命的;或者去除害物的积弊,立下利于世人的新规,对时政有益,被众人推崇的,就应该逐件分明上报,将会讨论奖赏。如果在职期间贪污腐败,屠杀生灵,公事不治,为政懒惰,也要加以惩罚。州县官员任期满三考,就应该按照吏部格式准备关申送吏部,等待敕令除授,本道不得派遣官员代替正授的。’皇帝同意了。
有司上奏说:‘皇帝四月一日将在文明殿接受册封徽号,应该穿戴衮冕,御殿前一日,在内殿进行散斋。’皇帝同意了。
是日,李嗣源上奏请求辞去兵权,皇帝下诏不允许。当时伶人景进当权,宦官争相进谗言,因此重臣忧虑恐惧,上奏请求退位。
癸丑年,左谏议大夫窦专上奏说:‘请废除租庸使的名目,事务归三司管理。’奏疏上奏后没有回复。
唐州上奏,出现木连理的异象。
皇帝下诏:‘先前的省员官员,除了已经另外授予官职的,左散骑常侍李文矩等三十人恢复旧官,太子詹事石涓等五人应该以本官退休,将作少监岑保嗣等十四人继续按照敕令处理。’
丙辰年,责授莱州司户郑珏等十一人并量移近地。
尚书户部侍郎、知贡举赵颀去世,任命中书舍人裴皞暂时管理贡举事务。
禁止使用铅锡钱。
丁巳日,中书门下上奏说:‘懿祖的陵墓请命名为永兴,献祖的陵墓请命名为长宁,太祖的陵墓请命名为建极。’皇帝同意了。淮南的杨溥派人进贡祝贺皇帝郊天的大礼。《十国春秋·吴世家》记载:王派遣右卫上将军许确进贡给唐朝皇帝郊天用的银两二千两、锦绮罗一千二百匹、细茶五百斤、象牙四株、犀角十株。戊午日,皇帝下诏,对南郊祭祀事宜的官员,一并交给三铨(古代官署名)审查,给予优待和处分。己未日,任命大理卿张绍珪为制置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皇帝亲临左龙武军,因为皇子继岌代替张全义担任六军诸卫的事务。癸亥日,任命彰武、保大等军节度使、北平王高万兴为延州鄜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兼中书令、北平王。甲子日,皇帝前往东宅。
夏四月己巳朔,皇帝在文明殿举行大典,穿戴衮冕,接受册封,尊称他为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壬申日,任命成德军节度行军司马、权知府事任圜为检校右仆射、权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甲戌日,任命顺义军留后华温琪依前检校太保,充任留后。乙亥日,任命天策上将军、武安等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楚王马殷依前守太师,兼尚书令。皇帝下诏,在京诸道节度使、刺史、令各自回到自己的职位。丁丑日,任命前幽州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李存审为宣武军节度使,其他职务不变。
己卯日,皇帝在文明殿举行大典,册封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庚辰日,赐予霍彦威姓,名为绍真。癸未日,任命宋州节度使李继安依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宋州节度使;任命许州节度使李继冲依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许州节度使;任命襄州节度使孔勍依前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襄州节度使。甲午日,任命枢密副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宋唐玉为左监门卫将军同正,依前枢密副使;任命内客省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杨希朗为右监门卫将军同正,依前内客省使:并赐予推忠匡佐功臣。皇帝的车驾前往龙门。丙戌日,回鹘派使者进贡珍宝。己丑日,任命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依前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夏州节度使,封为朔方王;任命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韩洙依前检校太傅、兼侍中,充任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灵、盐、威、警、雄、凉、甘、肃等州观察使。辛卯日,任命宣徽南院使、判内侍省、兼内局、特进、左监门将军同正李绍宏为右领军卫上将军。癸巳日,任命静江军节度使、扶风郡王马宾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依前静江军节度使;任命朗州节度使马希振为检校太傅、兼侍中,依前朗州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去世。
丙申日,潞州的小校杨立占据城池叛变,任命李嗣源为招讨使,陕州留后李绍真为副使,率军前去讨伐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五-注解
帝:帝指的是当时的皇帝。
御:亲自到,驾临。
明堂殿: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
仗卫:仪仗队和卫士。
太庙: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
登歌酌献:登上歌台,举杯献酒。
乐舞名:音乐和舞蹈的名称。
昭德之舞:舞蹈名称,表示昭示德行。
文明之舞:舞蹈名称,表示文明开化。
应天之舞:舞蹈名称,表示顺应天意。
永平之舞:舞蹈名称,表示永享太平。
幽州:古地名,今北京市。
契丹:古代民族。
瓦桥:地名,今河北境内。
天平军:古代军队名。
节度使:古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陕州: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留后:代理官职。
检校太傅:官职名,为荣誉职位。
朝元殿:古代宫殿名。
崇勋殿:古代宫殿名。
振武军:古代军队名。
潞州:古地名,今山西省长治市。
泾原节度使:古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秦王府:古代王府名。
应顺门:古代宫殿门名。
太平门:古代宫殿门名。
通政门:古代宫殿门名。
凤明门:古代宫殿门名。
解卸殿:古代宫殿名。
皇纲:国家的法度。
紫禁:皇宫。
内官:宫廷内的官员。
寺人:宦官。
唐:唐指的是唐朝,这里指当时的中央政权。
宦官:古代宫廷内的男性官员,通常为阉人。
昭宗:唐朝皇帝,唐昭宗李晔。
新罗:古代国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
金朴英:新罗国王名。
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是古代官署名,是唐代以后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伪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即后梁。
官告:官员的任命状。
硃氏: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即后梁。
汴州: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昭穆:古代宗庙中排列祖先的位置。
代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今山西境内。
后汉: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即后汉。
凤翔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是指负责凤翔地区军事的官员。
秦王:封号,指李茂贞。
铁券:古代皇帝赐给功臣的凭证,有免死等特权。
银台门:古代宫殿门名。
河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境内。
租庸使:官职名,负责征收租税和征用劳役。
渤海国:古代国家,位于今东北亚地区。
妫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今河北境内。
新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今河北境内。
太子少师:古代官职,为太子师傅。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为太子宾客。
户部尚书:古代官职,户部最高长官。
度支:古代官职,负责财政。
四方馆:古代接待外国使臣的机构。
正衙:古代宫殿的正门。
昊天上帝:古代对天神的尊称。
圜丘:古代祭祀天神的地方。
宰臣:宰相。
大赦天下:皇帝宣布全国大赦。
十恶五逆:古代刑法中的十恶大罪和五逆大罪。
屠牛铸钱:古代刑法中的罪名。
硃胶绫纸:古代书写用的纸张。
权臣:有权势的大臣。
伶官:宫廷中的戏子。
孔谦:唐朝官员,曾任租庸使。
庚午:干支纪年法中的第六个天干地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年。
纲运:指官府运输的货物。
客旅:旅客。
私路:非官方的道路。
苟免:苟且免除。
商税:商人缴纳的税收。
捉搦:捕捉。
豆卢革:唐朝宰相。
尊号:皇帝或皇后的尊称。
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是皇帝的尊号。
元管:原本管辖。
伪庭:指敌对政权。
许州:古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
鄢陵:古地名,今河南省鄢陵县。
扶沟:古地名,今河南省扶沟县。
陈州:古地名,今河南省周口市。
太康:古地名,今河南省太康县。
郑州:古地名,今河南省郑州市。
阳武:古地名,今河南省原阳县。
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中牟县。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省菏泽市。
考城:古地名,今河南省考城县。
司天监:官职名,负责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
光禄大夫:官职名,掌管宫廷宴会等事宜。
检校司徒:官职名,为荣誉职位。
右骑卫上将军:官职名,掌管骑兵。
幸:皇帝亲临。
李嗣源:李嗣源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河中节度使:官职名,掌管河中地区军事。
冀王:封号,指李继麟。
安邑:古地名,今山西省夏县。
解县:古地名,今山西省临猗县。
榷盐使:官职名,负责盐税征收。
检校太师:官职名,为荣誉职位。
守尚书令:官职名,掌管尚书省。
河南尹:官职名,掌管河南省。
判六军诸卫事:官职名,掌管六军和诸卫。
魏王:封号,指张全义。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官职,负责中央政府的行政事务。
河阳节度使:官职名,掌管河阳地区军事。
齐王:封号,指张全义。
开府仪同三司:官职名,为荣誉职位。
不拜、不名:不跪拜,不称呼名字,表示尊贵。
太常礼院:官职名,掌管礼仪。
赵匡凝:唐朝官员。
革辂:古代车乘。
犊车:古代车乘。
卤簿:古代仪仗队。
鼓吹:古代音乐仪仗队。
左龙武军:左龙武军是古代军名,负责宫廷的警卫。
中宫:皇后居住的宫殿。
皇后:皇帝的妻子。
刘氏:皇后的姓氏。
天平军节度使:官职名,掌管天平军。
蕃汉总管副使:官职名,掌管蕃汉事务。
晋州:古地名,今山西省临汾市。
邢州:古地名,今河北省邢台市。
振武节度使:官职名,掌管振武军。
平章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华州:古地名,今陕西省华县。
枢密使:官职名,掌管军事。
郭崇韬:唐朝将领。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母仪天下:母亲是天下人的楷模。
宫闱:皇宫。
奚王:外族国王。
吐浑:古代民族。
马希范:唐朝官员。
昭州:古地名,今广西昭平县。
永州:古地名,今湖南省永州市。
检校左仆射:官职名,为荣誉职位。
行太常卿:官职名,掌管太常寺。
特进:特进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官职。
检校司空:官职名,为荣誉职位。
御史中丞:官职名,掌管监察。
吏部侍郎:官职名,掌管吏部。
崔协:唐朝官员。
符习:唐朝官员。
李绍斌:唐朝官员。
塞:边界。
荆南节度使:官职名,掌管荆南地区军事。
守中书令:官职名,掌管中书省。
渤海王:封号,指高季兴。
李存贤:唐朝官员。
奏荐令录:官员的推荐记录。
课绩:考核成绩。
太子少保:官职名,掌管太子事务。
刑部尚书:官职名,掌管刑部。
新城:古地名。
叶谋:古代官职名,负责谋略。
宪衔:官职名,掌管法律。
左散骑常侍:官职名,掌管左散骑常侍。
太子詹事:官职名,掌管太子事务。
石宪: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
将作少监:官职名,掌管将作监。
岑保嗣:古代官职名,负责监修。
郑珏:唐朝官员。
赵颀:唐朝官员。
裴皞:唐朝官员。
铅锡钱:古代货币,用铅锡制成。
丁巳:丁巳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在这里,它指的是一个具体的日子。
懿祖陵:懿祖陵是指某位皇帝的祖陵,懿祖是对皇帝祖父的尊称。
献祖陵:献祖陵是指某位皇帝的祖陵,献祖是对皇帝祖父的尊称。
太祖陵:太祖陵是指某位皇帝的祖陵,太祖是对皇帝祖父的尊称。
永兴:永兴是地名,这里指某座陵墓的命名。
长宁:长宁是地名,这里指某座陵墓的命名。
建极:建极是地名,这里指某座陵墓的命名。
淮南杨溥:淮南杨溥是指当时淮南地区的一个官员杨溥。
贡贺郊天礼物:贡贺郊天礼物是指向皇帝进贡以祝贺祭祀天地的礼物。
十国春秋·吴世家:《十国春秋》是一部记载十国历史的史书,《吴世家》是其中的一部分。
王:王指的是当时的皇帝。
右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许确:许确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戊午:戊午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南郊行事官:南郊行事官是指负责在南郊祭祀活动的官员。
三铨磨勘:三铨磨勘是指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制度。
优与处分:优与处分是指给予优待和处分。
大理卿:大理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审判。
张绍珪:张绍珪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皇子继岌:皇子继岌是指皇帝的儿子继岌。
张全义:张全义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癸亥:癸亥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彰武、保大等军节度使:彰武、保大等军节度使是指负责一定地区军事的官员。
北平王高万兴:北平王高万兴是指当时的一个官员,封为北平王。
延州鄜州节度使:延州鄜州节度使是指负责延州和鄜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官职。
甲子:甲子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东宅:东宅是指皇帝的居所。
夏四月己巳朔:夏四月己巳朔是指夏历四月初一。
文明殿:文明殿是皇帝的宫殿之一。
衮冕:衮冕是皇帝的礼服。
壬申:壬申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成德军节度行军司马:成德军节度行军司马是指负责成德军军事的官员。
权知府事:权知府事是指代理知府事务的官员。
任圜:任圜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检校右仆射:检校右仆射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官职。
权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权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是指负责北方水陆运输的官员。
甲戌:甲戌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顺义军留后:顺义军留后是指代理顺义军军事的官员。
华温琪:华温琪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天策上将军:天策上将军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官职。
武安等军节度使:武安等军节度使是指负责武安等地区军事的官员。
守太师:守太师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官职。
楚王马殷:楚王马殷是指当时的一个官员,封为楚王。
丁丑:丁丑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是指负责幽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内外蕃汉马步总管: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是指负责内外蕃汉马步军的总管。
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是指负责宣武军军事的官员。
己卯:己卯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魏国夫人刘氏:魏国夫人刘氏是指皇帝的皇后。
霍彦威:霍彦威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绍真:绍真是霍彦威被赐予的新名字。
癸未:癸未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宋州节度使:宋州节度使是指负责宋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李继安:李继安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许州节度使:许州节度使是指负责许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李继冲:李继冲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襄州节度使:襄州节度使是指负责襄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孔勍:孔勍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机密事务。
通议大夫:通议大夫是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官职。
行内侍省内侍:行内侍省内侍是指在内侍省任职的官员。
宋唐玉:宋唐玉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左监门卫将军同正:左监门卫将军同正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内客省使:内客省使是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宾客。
杨希朗:杨希朗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车驾:车驾是指皇帝的车队。
龙门:龙门是指一个地名,这里指皇帝的车队到达的地方。
回鹘:回鹘是指古代的一个民族。
夏州节度使:夏州节度使是指负责夏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李仁福:李仁福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朔方王:朔方王是指李仁福被封的王爵。
韩洙:韩洙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是指负责朔方、河西等地区军事的官员。
灵、盐、威、警、雄、凉、甘、肃等州观察使:灵、盐、威、警、雄、凉、甘、肃等州观察使是指负责这些州的观察使。
辛卯:辛卯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宣徽南院使:宣徽南院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礼仪。
判内侍省:判内侍省是指在内侍省任职的官员。
兼内局:兼内局是指在内局任职的官员。
左监门将军同正:左监门将军同正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李绍宏:李绍宏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右领军卫上将军:右领军卫上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静江军节度使:静江军节度使是指负责静江军军事的官员。
扶风郡王马宾:扶风郡王马宾是指当时的一个官员,封为扶风郡王。
朗州节度使:朗州节度使是指负责朗州地区军事的官员。
马希振:马希振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秦王李茂贞:秦王李茂贞是指当时的一个官员,封为秦王。
丙申:丙申是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天。
潞州小校:潞州小校是指潞州的一个小官员。
杨立:杨立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叛:叛是指反叛,背叛。
招讨使:招讨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征讨叛乱。
陕州留后:陕州留后是指代理陕州军事的官员。
李绍真:李绍真是当时的一个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五-评注
丁巳,中书门下奏:‘懿祖陵请以永兴为名,献祖陵请以长宁为名,太祖陵请以建极为名。’从之。
此段文字体现了古代皇权对于祖先陵墓的重视。‘懿祖’、‘献祖’、‘太祖’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祖先,其陵墓命名体现了尊卑有序、崇祖敬宗的儒家思想。‘永兴’、‘长宁’、‘建极’三字,均富有吉祥之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淮南杨溥遣使贡贺郊天礼物。《十国春秋·吴世家》:王遣右卫上将军许确进贺郊天银二千两、锦绮罗一千二百匹、细茶五百斤、象牙四株、犀角十株于唐。
此段描述了古代朝贡制度,淮南杨溥通过进贡,表达了对中央朝廷的臣服与敬意。‘郊天’则体现了古代对于天地的崇拜,通过进贡表达对天地的祈福。
戊午,诏应南郊行事官,并付三铨磨勘,优与处分。
此段反映了古代官场的选拔与考核制度。‘三铨磨勘’是对官员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优与处分’则是对考核结果的一种奖惩措施,体现了古代对于官员选拔的重视。
己未,以大理卿张绍珪充制置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
此段描述了古代对于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管理制度。‘大理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和刑狱,‘制置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则是对盐铁进行管理的官职,反映了古代对于经济的管理。
幸左龙武军,以皇子继岌代张全义判六军诸卫事故也。
此段反映了古代皇权对于军事力量的掌控。‘幸’字表明皇帝亲自前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判六军诸卫’则是对军事力量的调度,体现了皇帝对于军事的重视。
癸亥,以彰武、保大等军节度使、北平王高万兴可依前延州鄜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兼中书令、北平王。
此段描述了古代对于地方节度使的任命制度。‘依前’表明高万兴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检校太保、兼中书令’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
甲子,幸东宅。
此段反映了皇帝对于私人生活的关注。‘幸’字再次表明皇帝亲自前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夏四月己巳朔,帝御文明殿,具衮冕,受册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此段描述了皇帝的加冕仪式,‘衮冕’是皇帝的礼服,‘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是皇帝的尊号,体现了古代对于皇权的崇拜。
壬申,以成德军节度行军司马、权知府事任圜为检校右仆射、权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权’字表明任圜暂时担任该职务,‘检校右仆射、权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官员选拔的重视。
甲戌,以顺义军留后华温琪依前检校太保,充留后。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依前’表明华温琪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检校太保、充留后’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
乙亥,以天策上将军、武安等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楚王马殷可依前守太师,兼尚书令。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依前’表明马殷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守太师、兼尚书令’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
诏在京诸道节度使、刺史、令各归本任。
此段反映了古代官员的职责分工。‘本任’是指官员的原职,‘归本任’则是指官员回到自己的原职,体现了古代对于官员职责的明确。
丁丑,以前幽州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李存审为宣武军节度使,余如故。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以前’表明李存审之前担任幽州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则是他被任命的新职务,‘余如故’则是指其他官员的职务不变,反映了古代对于官员选拔的重视。
己卯,帝御文明殿,册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此段描述了古代皇权的婚姻制度。‘册’字表明皇帝亲自为刘氏加冕,‘皇后’则是她的新身份,体现了古代对于皇权的崇拜。
庚辰,赐霍彦威姓,名曰绍真。
此段描述了古代对于姓氏和名字的重视。‘赐’字表明皇帝赐予霍彦威新的姓氏和名字,‘绍真’则是对其的祝福,反映了古代对于家族和个人的重视。
癸未,以宋州节度使李继安依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宋州节度使;以许州节度使李继冲依前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许州节度使;以襄州节度使孔勍依前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襄州节度使。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依前’表明李继安、李继冲、孔勍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
甲午,以枢密副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宋唐玉为左监门卫将军同正,依前枢密副使;以内客省使、通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杨希朗为右监门卫将军同正,依前内客省使:并赐推忠匡佐功臣。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左监门卫将军同正’、‘右监门卫将军同正’、‘内客省使’等都是官职,‘推忠匡佐功臣’则是对功臣的表彰,反映了古代对于功臣的重视。
车驾幸龙门。
此段描述了皇帝的出行。‘车驾’是指皇帝的车队,‘幸’字表明皇帝亲自前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丙戌,回鹘遣使贡方物。
此段描述了古代朝贡制度。‘回鹘’是古代民族,‘贡方物’则是对中央朝廷的进贡,体现了古代对于朝贡制度的重视。
己丑,以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依前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夏州节度使,封朔方王;以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韩洙依前检校太傅、兼侍中,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灵、盐、威、警、雄、凉、甘、肃等州观察使。
此段描述了古代对于地方节度使的任命制度。‘依前’表明李仁福、韩洙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检校太傅、兼侍中’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
辛卯,以宣徽南院使、判内侍省、兼内局、特进、左监门将军同正李绍宏为右领军卫上将军。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宣徽南院使’、‘判内侍省’、‘兼内局’、‘特进’、‘左监门将军同正’等都是官职,‘右领军卫上将军’则是李绍宏的新职务,反映了古代对于官员选拔的重视。
癸巳,以静江军节度使、扶风郡王马宾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依前静江军节度使;以朗州节度使马希振为检校太傅、兼侍中,依前朗州节度使。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任命制度。‘依前’表明马宾、马希振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检校太傅、兼侍中’则是对其官职的加封,反映了古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
凤翔节度使、秦王李茂贞薨。
此段描述了古代官员的去世。‘薨’字表明李茂贞去世,‘凤翔节度使’则是他的职务,反映了古代对于官员去世的记录。
丙申,潞州小校杨立据城叛,以李嗣源为招讨使,陕州留后李绍真为副,率师以讨之。
此段描述了古代对于叛乱的镇压。‘据城叛’表明潞州小校杨立发动叛乱,‘招讨使’、‘副’、‘率师以讨之’则是对叛乱的镇压措施,反映了古代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