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原文

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

小字进通,不知族姓所出。

‘《欧阳史》云:本姓韩氏,汾州大谷县民家子。’

少事克柔,颇谨愿,虽形貌眇小, 而精悍有胆略,沉毅不群。

初嗜酒好乐,武皇微伸儆戒,乃终身不饮。

少从征伐, 精练军机。

乾宁初,王珂、王珙争帅河中,珙引陕州之军攻珂,珂求救于武皇,乃 令嗣昭将兵援之,败珙军于猗氏,获贼将李璠等。

四年,改衙内都将,复援河中, 败汴军于胡壁堡,擒汴将滑礼,以功加检校仆射。

及王珂请婚武皇,武皇以女妻之; 珂赴礼于太原,以嗣昭权典河中留后事。

李罕之袭我潞州也,嗣昭率师攻潞州,与汴将丁会战于含口,俘获三千,执其 将蔡延恭;代李君庆为蕃汉马步行营都将,进攻潞州,遣李存质、李嗣本以兵扼天 井关。

汴将泽州刺史刘屺弃城而遁,乃以李存璋为刺史。

梁祖闻嗣昭之师大至,召 葛从周谓曰:‘并人若在高平,当围而取之,先须野战,勿以潞州为敌。’

及闻嗣 昭军韩店,梁祖曰:‘进通扼八议路,此贼决与我斗,公等临事制机,勿落奸便。’

贺德伦闭壁不出,嗣昭日以铁骑环城,汴人不敢刍牧,援路断绝。

八月,德伦、张 归厚弃城遁去,我复取潞州。

光化三年,汴人攻沧州,刘仁恭求救,遣嗣昭出师邢、己以应之。

嗣昭遇汴军 于沙河,击败之,获其将胡礼。

进攻洺州,下之,获其郡将硃绍宗。

九月,梁祖自 率军三万至临洺,葛从周设伏于青山口。

嗣昭闻梁祖至,敛军而退,从周伏兵发, 为其所败,偏将王郃郎、杨师悦等被擒。

十月,汴人大寇镇、定,王郜告急于武皇, 乃遣嗣昭出师,下太行,击怀、孟。

汴将侯信守河阳,不意嗣昭之师至,既无守备, 驱市人登城;嗣昭攻其北门,破其外垣,俄而汴将阎宝救军至,乃退。

天复元年,河中王珂为汴人所掳,河中晋、绛诸郡皆陷。

四月,汾州刺史李瑭 谋叛,纳款于汴;嗣昭讨之,三日而拔,斩瑭。

是月,汴人初得蒲、绛,乃大举诸 道之师来逼太原。

汴将葛从周陷承天军,氏叔琮营洞涡驿。

太原四面,汴军云合, 武皇忧迫,计无从出。

嗣昭朝夕选精骑分出诸门,排击汴营,左俘右斩,或燔或击, 汴军疲于奔命;又属霖雨,军多足肿腹疾,粮运不继。

五月,氏叔琮引退,嗣昭以 精骑追之,汴军委弃辎重兵仗万计。

六月,嗣昭出师阴地,攻慈、隰,降其刺史唐 礼、张瑰。

是时,天子在凤翔,汴人攻围,有密诏征兵。

十一月,嗣昭出师晋、绛, 屯吉上堡,遇汴将王友通于平阳,一战擒之。

明年正月,嗣昭进兵蒲县。

十八日,汴将硃友宁、氏叔琮将兵十万来拒。

二十八日,梁祖自率大军至平阳,嗣昭之师大恐。

三月十一日,有白虹贯周德威之营, 候者云不利,宜班师。

翼日,氏叔琮犯德威之营,汴军十余万列阵四合,德威、嗣 昭血战解之,乃保军而退,汴军因乘之。

时诸将溃散,无复部伍,德威引骑军循西山而遁,硃友宁乘胜陷慈、隰、汾等州。

武皇闻其败也,遣李存信率牙兵至清源应 接,复为汴军所击。

汴军营于晋祠,嗣昭、德威收合余众,登城拒守;汴人治攻具 于西北隅,四面营栅相望。

时镇州、河中皆为梁有,孤城无援,师旅败亡。

武皇昼夜登城,忧不遑食,召诸将欲出保云州,嗣昭曰:‘王勿为此谋,兒等苟存,必能 城守。’

李存信曰:‘事势危急,不如且入北蕃,别图进取。硃温兵师百万,天下 无敌,关东、河北受他指挥,今独守危城,兵亡地蹙,傥彼筑室反耕,环堑深固, 则亡无日矣!’

武皇将从之,嗣昭亟争不可,犹豫未决,赖刘太妃极言于内,武后 且止。

数日,亡散之众复集。

嗣昭昼夜分兵四出,斩将搴旗,汴军保守不暇。

二十一日,硃友宁烧营退去,嗣昭追击,复收汾、慈、隰等州。

五月,云州都将王敬晖 据城叛,振武石善友亦为部将契苾让所逐,嗣昭皆讨平之。

天祐三年,汴人攻沧、景,刘仁恭遣使求援。

十一月,嗣昭合燕军三万进攻潞州,降丁会,武皇乃以嗣昭为昭义节度使。

始嗣昭未到之前,上党有占者,见一人 家舍上常有气如车盖,视之,但一贫媪而已。

占者谓媪:‘有子乎?’曰:‘有,见为军士,出戍于外。’

占者心异之,以为其子将来有土地之兆也。

未几,丁会既降,嗣昭领兵入潞,以媪家四面空缺,乃驻于是舍。

丁会既归太原,武皇遣使命嗣 昭为帅,乃自媪舍而入理所,其气寻息,闻者异之。

四年六月,汴将李思安将兵十万攻潞州,乃筑夹城,深沟高垒,内外重复,飞 走路绝。

嗣昭抚循士众,登城拒守,梁祖驰书说诱百端,嗣昭焚其伪诏,斩其使者, 城中固守经年,军民乏绝,含盐炭自生,以济贫民。

嗣昭尝享诸将,登城张乐,贼 矢中足,嗣昭密拔之,坐客不之觉,酣饮如故,以安众心。

五年五月,庄宗败汴军, 破夹城。

嗣昭知武皇弃世,哀恸几绝。

时大兵攻围历年,城中士民饥死大半,廛里 萧条。

嗣昭缓法宽租,劝农务穑,一二年间,军城完集,三面邻于敌境,寇钞纵横, 设法枝梧,边鄙不耸。

胡柳之战,周德威战没,师无行列,至晚方集。

汴人四五万登无石山,我军惧 形于色。

或请收军保营,诘旦复战。

嗣昭曰:‘贼无营垒,去临濮地远,日已晡晚, 皆有归心,但以精骑逗挠,无令返旆,晡后追击,破之必矣。我若收军拔寨,贼人 入临濮,俟彼整齐复来,即胜负水决。’

庄宗曰:‘非兄言,几败吾事!’

军校王建及又陈方略,嗣昭与建及分兵于土山南北为掎角,汴军惧,下山,因纵军击之, 俘斩三万级,由是庄宗之军复振。

十六年,嗣昭代周德威权幽州军府事。

九月,以李绍宏代,嗣昭出蓟门,百姓 号泣请留,截鞍惜别,嗣昭夜遁而归。

十七年六月,嗣昭自德胜归籓,庄宗帐饯于 戚城。

庄宗酒酣,泣而言曰:‘河朔生灵,十年馈挽,引领鹤望,俟破汴军。今兵 赋不充,寇孽犹在,坐食军赋,有愧蒸民。’

嗣昭曰:‘臣忝急难之地,每一念此, 寝不安席。大王且持重谨守,惠养士民。臣归本籓,简料兵赋,岁末春首,即举众 复来。’

庄宗离席拜送,如家人礼。

是月,汴将刘鄩攻同州,硃友谦告急,嗣昭与 李存审援之。

九月,破汴军于冯翊,乃班师。

十九年,庄守亲征张文礼于镇州。

冬,契丹三十万奄至,嗣昭从庄宗击之,敌 骑围之数十重,良久不解。

嗣昭号泣赴之,引三百骑横击重围,驰突出没者数十合, 契丹退,翼庄宗而还。

是时,阎宝为镇人所败,退保赵州,庄宗命嗣昭代宝攻真定。

七月二十四日,王处球之兵出自九门,嗣昭设伏于故营,贼至,伏发,击之殆尽;

余三人匿于墙墟间,嗣昭环马而射之,为贼矢中脑,嗣昭箙中矢尽,拔贼矢于脑射 贼,一发而殪之。

嗣昭日暮还营,所伤血流不止,是夜卒。

嗣昭节制泽、潞,官自司徒、太保至侍中、中书令。

庄宗即位,赠太师、陇西 郡王。

长兴中,诏配飨庄宗庙庭。

嗣昭有子七人,长曰继俦,泽州刺史;次继韬、继忠、继能、继袭、继远,皆 夫人杨氏所生。

杨氏治家善积聚,设法贩鬻,致家财百万。

继韬,小字留得,少骄狯无赖。

嗣昭既卒,庄宗诏诸子扶丧归太原襄事,诸子 违诏,以父牙兵数千拥丧归潞。

庄宗令李存渥驰骑追谕,兄弟俱忿,欲害存渥,存 渥遁而获免。

继韬兄继俦,嗣昭长嫡也。当袭父爵,然柔而不武。

方在苫庐,继韬诈令三军劫己为留后,囚继俦于别室,以事奏闻。

庄宗不得已,命为安义军兵马留 后。

时军前粮饷不充,租庸计度请潞州转米五万贮于相州;继韬辞以经费不足,请 转三万。

有幕客魏琢、牙将申蒙者,因入奏公事,每摭阴事报继韬云:‘朝廷无人, 终为河南吞噬,止迟速间耳。’

由是阴谋叛计。

内官张居翰时为昭义监军,庄宗将 即位,诏赴鄴都。

潞州节度判官任圜时在镇州,亦奉诏赴鄴。

魏琢、申蒙谓继韬曰:‘国家急召此二人,情可知矣。’

弟继远,年十五六,谓继韬曰:‘兄有家财百万, 仓储十年,宜自为谋,莫受人所制。’

继韬曰:‘定哥以为何如?’曰:‘申蒙之 言是也。河北不胜河南,不如与大梁通盟,国家方事之殷,焉能讨我?无如此算。’

乃令继远将百余骑诈云于晋、绛擒生,遂至汴。

梁主见之喜,因令董璋将兵应接, 营于潞州之南,加继韬同平章事,改昭义军为匡义军。

继韬令其爱子二人入质于汴。

及庄宗平河南,继韬惶恐,计无所出,将脱身于契丹;

会有诏赦之,乃赍银数 十万两,随其母杨氏诣阙,冀以赂免。

将行,其弟继远曰:‘兄往与不往,利害一 也。以反为名,何面更见天下!不如深沟峻壁,坐食积粟,尚可苟延岁月,往则亡 无日矣。’

或曰:‘君先世有大功于国,主上季父也,宏农夫人无恙,保获万全。’

及继韬至,厚赂宦官、伶人,言事者翕然称:‘留后本无恶意,奸人惑之故也。嗣 昭亲贤,不可无嗣。’

杨夫人亦于宫中哀祈刘皇后,后每于庄宗前泣言先人之功, 以动圣情,由是原之。

在京月余,屡从畋游,宠待如故。

李存渥深诃诋之,继韬心 不自安,复赂伶阉,求归本镇,庄宗不听。

继韬潜令纪纲书谕继远,欲军城更变, 望天子遣己安抚。

事泄,斩于天津桥南。

二子龆年质于汴,庄宗收城得之,抚其背 曰:‘尔幼如是,犹如能佐父造反,长复何为!’

至是亦诛。

乃遣使往潞州斩继远, 函首赴阙,命继俦权知军州事,继达充军城巡检。

未几,诏继俦赴阙。

时继俦以继韬所畜婢仆玩好之类悉为己有,每日料选算校, 不时上路。

继达怒谓人曰:‘吾仲兄被罪,父子诛死,大兄不仁,略无动怀,而便 烹淫妻妾,诘责货财,惭耻见人,生不如死!’

继达服缞麻,引数百骑坐于戟门, 呼曰:‘为我反乎!’

即令人斩继俦首,投于戟门之内。

副使李继珂闻其乱也,募 市人千余攻于城门。

继达登城楼,知事不济,启子城东门,至其第,尽杀其孥,得 百余骑,出潞城门,将奔契丹。

行不十里,麾下奔溃,自刭于路隅。

天成初,继能为相州刺史,母杨氏卒于太原,继能、继袭奔丧行服。

继能笞掠 母主藏婢,责金银数,因笞至死。

家人告变,言聚甲为乱,继能、继袭皆伏诛。

嗣 昭诸子自相屠害,几于溘尽,惟继忠一人仅保其首领焉。

裴约,潞州之旧将也。

初事李嗣昭为亲信,及继韬之叛,约方戍泽州,因召民泣而谕之曰:‘余事故使,已余二纪,每见分财享士,志在平雠,不幸薨殁。今郎君父丧未葬,即背君亲,余可倳刃自杀,不能送死与人。’众皆感泣。

继而梁以董璜为泽州刺史,率众攻城,约拒久之,告急于庄宗。

庄宗知其忠恳,谓诸将曰:‘朕于继韬何薄,于裴约何厚?裴约能分逆顺,不附贼党,先兄一何不幸,生此鸱枭!’

乃顾李绍斌曰:‘尔识机便,为我取裴约来,朕不藉泽州弹丸之地。’

即遣绍斌率五千骑以赴之。

绍斌自辽州进军,未至,城已陷,约被害,时同光元年六月也。

帝闻之,嗟痛不已。

李嗣本,雁门人,本姓张。

父准,铜冶镇将。

嗣本少事武皇,为帐中纪纲,渐立战功,得补军校。

乾宁中,从征李匡俦为前锋,与燕人战,得居庸关,以功为义儿军使,因赐姓名。

从讨王行瑜,授检校刑部尚书,改威远、宁塞等军使。

五年,讨罗宏信于魏州,嗣本为前锋,师还,改马军都将。

从李嗣昭讨王晖于云州,论功加检校司空。

汴将李思安之围潞州也,从周德威军于余吾,嗣本率骑军日与汴人转斗,前后献俘千计,迁代州刺史。

六年,从攻晋、绛,为蕃汉副使都校。

及武皇丧事有日,嗣本监护其事,改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加特进、检校太保。

九年,周德威讨刘守光,嗣本率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得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珪以献。

幽州平,论功授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

十二年,庄宗定魏博,刘鄩据莘县,命嗣本入太原巡守都城。

十三年,从破刘鄩于故元城,收洺、磁、卫三郡。

六月,还镇振武。

八月,契丹安巴坚倾塞犯边,其众三十万攻振武,嗣本婴城拒战者累日。

契丹为火车地道,昼夜急攻,城中兵少,御备罄竭,城陷,嗣本举族入契丹。

有子八人,四人陷于幕庭。

嗣本性刚烈,有节义,善战多谋,然治郡民,颇伤苛急,人以此少之也。

李嗣恩,本姓骆。

《欧阳史》:嗣恩本吐谷浑部人。

年十五,能骑射,侍武皇于振武;及镇太原,补铁林军小校。

从征王行瑜,奉表献捷,加检校散骑常侍,渐转突阵指挥使,赐姓名。

天祐四年,逐康怀英于河西,解汾州之围,加检校司空,充左厢马军都将。

战王景仁有功,加检校司徒。

救河中府,与梁人接战,应弦毙者甚众,而槊中其口;及退,庄宗亲视其伤,深加慰勉,转内衙马步都将、辽州刺史。

十二年,从庄宗入魏,击刘鄩有功,转天雄军都指挥使。

刘鄩之北趣乐平也,嗣恩袭之,倍程先入晋阳。

时城中无备,得嗣恩兵至,人百其勇,鄩闻其先过,乃遁。

莘之战,以功转代州刺史,充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稍迁振武节度使。

十五年,追赴行在,卒于太原。

天成初,明宗敦念旧勋,诏赠太尉。

有子二人,长曰武八,骑射推于军中。

尝有时辈臂饥鹰,矜其搏击,武八持鸣镝一只,赌其狩获,暮乃多之。

战契丹于亲州,殁焉。

幼曰从郎,累为行军司马。

史臣曰: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王事,得以为忠,然其后嗣皆不免于刑戮者,何也?盖货殖无穷,多财累愚故也。

抑苟能以清白遗子孙,安有斯祸哉!

裴约以偏裨而效忠烈,尤可贵也。

嗣本、嗣恩皆以中涓之效,参再造之功,故可附于兹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译文

李嗣昭,字益光,是武皇的母亲的弟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养子。小名叫进通,不知道自己的本族姓氏出自哪里。

《欧阳史》记载:他原本姓韩,是汾州大谷县的一个普通民家之子。年轻时侍奉克柔,非常谨慎和诚实,虽然身材瘦小,但精神饱满,有胆识和谋略,沉稳而不同凡响。

他起初喜欢喝酒和享乐,武皇稍微提醒了一下,他就终身不再饮酒。年轻时随军征战,精通军事。

乾宁初年,王珂和王珙争夺河中的帅位,王珙带领陕州的军队攻打王珂,王珂向武皇求救,于是武皇命令李嗣昭带兵支援,在猗氏击败了王珙的军队,俘虏了敌将李璠等人。

乾宁四年,他被任命为衙内都将,再次支援河中,在胡壁堡击败了汴军,俘虏了汴将滑礼,因功被封为检校仆射。

当王珂向武皇求婚时,武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王珂在太原举行婚礼,李嗣昭暂时负责河中的留守事务。

李罕之攻打我们的潞州时,李嗣昭率领军队攻打潞州,与汴将丁会在含口交战,俘虏了三千人,俘虏了丁会的将领蔡延恭;代李君庆担任蕃汉马步行营都将,进攻潞州,派遣李存质、李嗣本带兵扼守天井关。

汴将泽州刺史刘屺弃城逃跑,于是任命李存璋为刺史。梁祖听说李嗣昭的军队到来,召集葛从周说:‘并州人如果到了高平,就要包围并攻取他们,首先要进行野外战斗,不要把潞州当作敌人。’等到听说李嗣昭的军队在韩店,梁祖说:‘进通扼守八议路,这个敌人一定会和我们战斗,你们要随机应变,不要落入敌人的圈套。’

贺德伦闭城不出,李嗣昭每天用铁甲骑兵环绕城池,汴人不敢放牧,援军通道被切断。八月,贺德伦、张归厚弃城逃跑,我们再次收复了潞州。

光化三年,汴人攻打沧州,刘仁恭求救,派遣李嗣昭出兵邢、己来支援。李嗣昭在沙河遇到汴军,将其击败,俘虏了汴将胡礼。

进攻洺州,攻克后,俘虏了其郡将朱绍宗。九月,梁祖亲自率领三万军队到达临洺,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下埋伏。

李嗣昭听说梁祖到来,收兵撤退,葛从周的伏兵发动,被他们击败,偏将王郃郎、杨师悦等人被俘虏。

十月,汴人大举进攻镇、定,王郜向武皇求救,于是派遣李嗣昭出兵,下太行,攻打怀、孟。

汴将侯信守河阳,没想到李嗣昭的军队到来,既没有守备,又驱使市民登城;李嗣昭攻打北门,突破外城,不久汴将阎宝的援军到达,于是撤退。

天复元年,河中的王珂被汴人俘虏,河中的晋、绛等郡都沦陷。四月,汾州刺史李瑭谋反,向汴人投降;李嗣昭讨伐他,三天就攻克了,斩杀了李瑭。

这个月,汴人刚刚占领了蒲、绛,于是大规模调集各路军队来逼近太原。汴将葛从周攻陷了承天军,氏叔琮在洞涡驿扎营。

太原四面都是汴军,武皇感到忧虑和压力,无法想出对策。李嗣昭日夜挑选精锐骑兵分头出击,打击汴军营地,左边的俘虏,右边的斩首,有时焚烧,有时攻击,汴军疲于奔命;又因为连绵的雨季,军队中很多人脚肿、肚子痛,粮食运输不上。

五月,氏叔琮撤退,李嗣昭用精锐骑兵追击,汴军丢弃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器。六月,李嗣昭出兵阴地,攻打慈、隰,降服了其刺史唐礼、张瑰。

当时,天子在凤翔,汴人围攻,有密诏征兵。十一月,李嗣昭出兵晋、绛,驻扎在吉上堡,在平阳遇到了汴将王友通,一战将其擒获。

第二年正月,李嗣昭进军蒲县。十八日,汴将朱友宁、氏叔琮率领十万军队来抵抗。二十八日,梁祖亲自率领大军到达平阳,李嗣昭的军队非常恐慌。

三月十一日,有白虹穿过周德威的营地,侦察兵说不利,应该撤退。第二天,氏叔琮侵犯周德威的营地,汴军十余万列阵围攻,周德威、李嗣昭血战解围,然后保住军队撤退,汴军趁机进攻。

当时各路将领溃散,没有再形成队伍,周德威带领骑兵沿着西山逃跑,朱友宁乘胜攻陷了慈、隰、汾等州。武皇听说他的失败,派遣李存信率领牙兵到清源接应,但又被汴军击败。

汴军在晋祠扎营,李嗣昭、周德威收拢剩余的军队,登城抵抗;汴人在西北角修筑攻城器械,四面营栅相互对望。

当时镇州、河中都已经落入梁的统治,孤城无援,军队溃败。武皇日夜登城,忧虑得无法进食,召集将领们想要撤退到云州,李嗣昭说:‘大王不要有这样的计划,我们只要能存活下来,就一定能守城。’李存信说:‘形势危急,不如先进入北蕃,再图进取。朱温的军队有百万之众,天下无敌,关东、河北都在他的指挥之下,现在我们单独守卫危城,军队溃败,土地被侵占,如果他们筑室反耕,挖深沟,筑高墙,那么我们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武皇准备接受这个建议,李嗣昭急忙争辩不可,犹豫不决,多亏刘太妃在内宫极力反对,武后才停止。

几天后,逃散的军队又聚集起来。李嗣昭日夜分兵四处出击,斩杀将领,夺取旗帜,汴军忙于防守。二十一日,朱友宁烧营撤退,李嗣昭追击,再次收复了汾、慈、隰等州。

五月,云州都将王敬晖据城叛变,振武的石善友也被部将契苾让驱逐,李嗣昭都平定了他们。

天祐三年,汴人攻打沧、景,刘仁恭派遣使者求援。十一月,李嗣昭联合燕军三万进攻潞州,降服了丁会,武皇于是任命李嗣昭为昭义节度使。

起初,李嗣昭还未到达之前,上党有占卜的人,看到一家房屋上常常有像车盖一样的气,一看,却是一个贫穷的老妇人。占卜的人对老妇人说:‘你有儿子吗?’老妇人说:‘有,现在是一名士兵,在外地戍守。’占卜的人心中感到奇怪,认为这个儿子的将来会有拥有土地的征兆。

不久,丁会投降后,李嗣昭带领军队进入潞州,因为老妇人的家四面空旷,于是驻扎在那里。丁会回到太原后,武皇派遣使者命令李嗣昭担任统帅,于是从老妇人的家进入官邸,那股气很快就消失了,听到的人都感到奇怪。

天复四年六月,汴将李思安率领十万军队攻打潞州,于是修筑了夹城,深沟高垒,内外重复,飞鸟路绝。

李嗣昭安抚士兵,登城抵抗,梁祖用各种方法诱惑和说服,李嗣昭焚烧了他们的假诏书,斩杀了他们的使者,城中坚守了一年,军民物资匮乏,只能含盐烧炭来维持生计。

李嗣昭曾经宴请众将,登上城楼奏乐,敌人的箭射中了他的脚,李嗣昭悄悄拔出箭头,坐在客人们都没有察觉,继续畅饮,以此来安定军心。

天复五年五月,庄宗击败了汴军,攻破了夹城。李嗣昭知道武皇去世,悲痛欲绝。当时大军围攻已经过了几年,城中士兵和百姓有一半饿死,街市萧条。

李嗣昭放宽了法律,减轻了租税,鼓励农民耕作,一二年间,军队和城池都恢复了秩序,三面邻接敌境,敌军抢掠横行,他设法抵御,边境不再受到威胁。

胡柳之战,周德威战死,军队散乱,直到晚上才集合。汴梁人有四五万军队登上了无石山,我军因为形势危急而显得惊慌。有人建议收军保卫营地,第二天再战。嗣昭说:‘敌人没有营地,离临濮地又远,天色已晚,士兵们都有回家的心思,只要用精锐骑兵阻挠,不让敌人撤退,等到晚上再追击,一定能打败他们。如果我们收军撤营,敌人进入临濮,等他们整顿好再来,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庄宗说:‘如果不是你哥哥说的话,我差点败事!’军校王建及又提出了战略,嗣昭和王建及分兵在土山南北形成掎角之势,汴梁军害怕,下山后,我们趁机发动攻击,俘虏斩杀了三万人,从此庄宗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

十六年,嗣昭代替周德威管理幽州军府事务。九月,由李绍宏接替,嗣昭离开蓟门,百姓哭泣着请求他留下,他骑马告别,夜间逃回。十七年六月,嗣昭从德胜回到藩地,庄宗在戚城设宴送行。庄宗酒喝得畅快,哭着说:‘河朔的百姓,十年来的辛劳,翘首以待打败汴梁军。现在军费不足,敌寇还在,我们坐吃军费,对百姓有愧。’嗣昭说:‘我在危难之地,每次想到这些,都无法安睡。大王暂且保持谨慎,照顾好士兵和百姓。我回到本藩,整理兵赋,年底春天,就带兵回来。’庄宗离席拜送,如同家人礼节。这个月,汴将刘鄩攻打同州,朱友谦告急,嗣昭和李存审去支援。九月,在冯翊打败汴梁军,然后撤军。

十九年,庄宗亲自征讨镇州的张文礼。冬天,契丹三十万大军突然到来,嗣昭跟随庄宗迎战,敌人骑兵包围了他们数十层,很久都没有解围。嗣昭哭着冲向战场,带领三百骑兵横冲直撞重围,数十次冲锋,契丹军退却,嗣昭保护着庄宗返回。这时,阎宝被镇州人打败,退守赵州,庄宗命令嗣昭代替阎宝攻打真定。七月二十四日,王处球的军队从九门出发,嗣昭在旧营地设伏,敌人到来时,伏兵发动,几乎全歼敌人;剩下的三人躲在墙墟之间,嗣昭骑马射击他们,被敌人的箭射中头部,嗣昭的箭袋里的箭用完了,他从敌人头上拔出箭再射敌人,一箭就杀死了他。嗣昭傍晚回到营地,受伤血流不止,当天晚上就去世了。

嗣昭管理泽州和潞州,官职从司徒、太保到侍中、中书令。庄宗即位后,追赠他为太师、陇西郡王。长兴年间,下诏在庄宗庙庭中配享。

嗣昭有七个儿子,长子继俦,是泽州刺史;次子继韬、继忠、继能、继袭、继远,都是夫人杨氏所生。杨氏善于管理家务,通过买卖积累家财,达到百万。

继韬,小名留得,年轻时就傲慢无赖。嗣昭去世后,庄宗下诏让他的儿子们护送灵柩回太原办理丧事,但他的儿子们违抗诏令,用父亲留下的数千名牙兵护送灵柩回潞州。庄宗命令李存渥骑马追赶并说服他们,兄弟们都很愤怒,想要加害李存渥,李存渥逃跑才得以幸免。继韬的哥哥继俦,是嗣昭的长子,按理应当继承父亲的爵位,但他性格温和而不勇猛。正当他住在简陋的屋子里时,继韬假装让三军劫持自己成为留后,将继俦囚禁在另一个房间,然后上报朝廷。庄宗无奈,只好任命他为安义军兵马留后。当时军中粮食不足,租庸计算请求潞州转送五万石米到相州储存;继韬以经费不足为由,请求转送三万石。有幕客魏琢、牙将申蒙,趁机入奏公事,经常揭露继韬的隐私,报告给继韬说:‘朝廷没有人,最终会被河南吞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继韬开始密谋叛变。内官张居翰当时担任昭义监军,庄宗即将即位,下诏让他前往邺都。潞州节度判官任圜当时在镇州,也奉诏前往邺都。魏琢、申蒙对继韬说:‘国家紧急召回这两个人,情况可以想见。’他的弟弟继远,十五六岁,对继韬说:‘哥哥有百万家财,十年的积蓄,应该自己策划,不要受人控制。’继韬问:‘定哥认为怎么办好?’回答说:‘申蒙的话是对的。河北不能战胜河南,不如与汴梁结盟,国家现在事务繁多,怎能讨伐我们?不如这样考虑。’于是让继远带领一百多骑兵假装在晋、绛地区擒拿敌人,然后到达汴梁。梁主见到他们很高兴,于是让董璋带兵迎接,在潞州南边扎营,任命继韬为同平章事,将昭义军改为匡义军。继韬让自己的两个爱子作为人质留在汴梁。

等到庄宗平定河南,继韬很害怕,没有出路,想要投靠契丹;恰逢有诏书赦免他,于是带着数十万两银子,跟随他的母亲杨氏到朝廷,希望用财物免罪。将要出发时,他的弟弟继远说:‘哥哥去不去,利害是一样的。以反叛的罪名,怎么有脸再见天下人!不如深挖壕沟,高筑城墙,坐吃积蓄的粮食,还可以苟延残喘,去了就没有几天好活了。’有人说:‘你祖先对国家有大功,主上是他的季父,宏农夫人安然无恙,保证能够安全。’等到继韬到达,他厚赂宦官、伶人,言事者一致称:‘留后本来没有恶意,是被奸人迷惑了。嗣昭亲近贤能,不能没有继承人。’杨夫人也在宫中哀求刘皇后,皇后每次在庄宗面前哭泣,讲述先人的功绩,以感动圣上,因此得到了宽恕。在京城一个月多,多次随皇帝狩猎游玩,待遇和以前一样。李存渥多次指责他,继韬心里不安,再次贿赂伶人,请求回本镇,庄宗不同意。继韬暗中让纪纲写信通知继远,想要改变军城,希望皇帝派自己安抚。事情泄露,继韬在天津桥南被斩首。他的两个儿子年幼时作为人质在汴梁,庄宗收复城池后得到他们,抚摸着他们的背说:‘你们这么小就能帮助父亲造反,长大了还能做什么呢!’到这时,他们也都被处死了。于是派使者前往潞州斩杀继远,将首级送回朝廷,任命继俦暂时管理军州事务,继达担任军城巡检。

不久,朝廷下诏让继俦前往朝廷。当时继俦把继韬所养的婢女、仆人、玩物等财物都据为己有,每天盘算计算,不时上路。继达愤怒地对人说:‘我的二哥犯了罪,父子都被处死,大兄不仁,毫无动容,却立刻淫乱妻妾,责问财物,羞愧见人,生不如死!’继达穿着丧服,带领数百骑兵坐在戟门,喊道:‘为我反叛!’随即命令人斩下继俦的首级,扔在戟门内。副使李继珂听到变乱的消息,招募市民一千多人攻打城门。继达登上城楼,知道事情无法挽回,打开城东门,到他的宅邸,杀光了他的家人,得到一百多骑兵,出城门,想要逃往契丹。走了不到十里,部下溃散,他在路旁自刎。

天成初年,继能担任相州刺史,他的母亲杨氏在太原去世,继能、继袭奔丧。继能鞭打母亲的管家和婢女,责问他们金银的数量,因为鞭打而致死。家人告发他们聚众叛乱,继能、继袭都被处死。嗣昭的诸子相互残杀,几乎死光,只有继忠一个人保住了性命。

裴约,是潞州的老将。最初在李嗣昭手下做亲信,等到李继韬叛变时,裴约正在泽州驻守,于是召集民众哭泣着告诉他们说:‘我之前的事使,已经过了二十多年,每次看到分财赏赐士兵,志在报仇,不幸去世。现在郎君的父亲还没有安葬,就背叛了君主,我宁愿用刀自杀,也不能跟别人一起去送死。’众人听了都感动得哭泣。

接着,梁朝任命董璋为泽州刺史,率领军队攻打泽州城,裴约抵抗了很久,向庄宗求救。庄宗知道他的忠诚,对众将说:‘我对李继韬有什么薄待,对裴约有什么厚待?裴约能分辨忠逆,不附和叛贼,先兄怎么这么不幸,生了这样一个恶鸟!’于是对李绍斌说:‘你机智方便,帮我把裴约带来,我不需要借助泽州这么个小地方。’随即派遣李绍斌率领五千骑兵前往。李绍斌从辽州进军,还没到,城已经被攻陷,裴约被害,那时是同光元年六月。

李嗣本,雁门人,本姓张。父亲是铜冶镇将。李嗣本年轻时侍奉武皇,做帐中纪纲,逐渐建立战功,被补为军校。乾宁年间,随军征讨李匡俦做前锋,与燕人交战,夺取了居庸关,因功被封为义儿军使,因此赐予姓名。跟随讨伐王行瑜,被封为检校刑部尚书,改任威远、宁塞等军使。五年,在魏州讨伐罗宏信,李嗣本做前锋,军队返回后,改任马军都将。跟随李嗣昭在云州讨伐王晖,论功被封为检校司空。汴将李思安围攻潞州时,跟随周德威在余吾,李嗣本率领骑兵与汴人转战,前后献上俘虏上千人,升任代州刺史。六年,跟随攻打晋、绛,担任蕃汉副使都校。等到武皇丧事临近,李嗣本负责监护此事,改任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加封特进、检校太保。九年,周德威讨伐刘守光,李嗣本率领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复山后八军,得到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珪献上。幽州平定后,论功被封为振武节度使,号称‘威信可汗’。十二年,庄宗平定魏博,刘鄩占据莘县,命令李嗣本进入太原巡守都城,十三年,跟随在故元城打败刘鄩,收复洺、磁、卫三郡。六月,返回镇守振武。八月,契丹安巴坚倾巢而出侵犯边境,其众三十万攻打振武,李嗣本守城抵抗了多日。契丹使用火车地道,昼夜急攻,城中兵力少,防御物资耗尽,城被攻陷,李嗣本全家都落入契丹手中。他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被留在契丹朝廷。李嗣本性格刚烈,有节义,善于作战多谋,但治理郡民时,过于苛刻急躁,因此被人所轻视。

李嗣恩,本姓骆。《欧阳史》记载:李嗣恩本是吐谷浑部人。十五岁时,就能骑射,在振武侍奉武皇;等到镇守太原,补任铁林军小校。跟随征讨王行瑜,上表献捷,被封为检校散骑常侍,逐渐转任突阵指挥使,赐予姓名。天祐四年,在河西驱逐康怀英,解除了汾州的围困,被封为检校司空,充任左厢马军都将。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封为检校司徒。救援河中府,与梁人交战,许多人在战斗中阵亡,但他被槊刺中嘴巴;撤退后,庄宗亲自查看他的伤口,给予深切的慰问和鼓励,转任内衙马步都将、辽州刺史。十二年,跟随庄宗进入魏,在击退刘鄩时立功,转任天雄军都指挥使。刘鄩北向乐平时,李嗣恩袭击他,比原计划提前进入晋阳。当时城中没有准备,李嗣恩的军队一到,士气大增,刘鄩听说他先到,就逃跑了。在莘县之战中,因功转任代州刺史,充任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逐渐升任振武节度使。十五年,追赴行在,在太原去世。天成初年,明宗追念旧功,下诏追赠太尉。

他有儿子两个,长子叫武八,在军中骑射技艺出众。曾经有同辈人展示猎鹰的捕猎技巧,武八手持鸣镝,与之打赌猎获物,傍晚时猎获物更多。在亲州与契丹作战时,战死。次子叫从郎,多次担任行军司马。

史臣评论说:李嗣昭因为精明强干勤劳,辅助国家大业,最终为国家而死,可以称得上忠诚,但他的后代却都免不了遭受刑戮,这是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财富无限,财富过多累及了愚昧无知。或者如果能以清白传给子孙,怎么会发生这样的灾祸呢!裴约以偏将的身份表现出了忠诚和勇敢,特别值得尊敬。李嗣本、李嗣恩都因为在中涓的职位上效力,参与了国家的再造,因此可以附记在这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注解

武皇:指后梁的建立者朱温,即朱全忠,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军事人物。

母弟:母亲的弟弟,指武皇的弟弟。

代州刺史:代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假子:非亲生儿子,但被收养为子。

族姓:家族的姓氏。

汾州大谷县: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汾阳市大谷镇。

少事:年轻时侍奉。

克柔:指武皇的弟弟,此处是人名。

谨愿:谨慎而愿意服从。

精悍:精力充沛且勇敢。

胆略:胆量和勇气。

沉毅:沉稳而坚定。

不群:与众不同。

嗜酒好乐:喜欢喝酒和享受娱乐。

微伸儆戒:稍微提醒警告。

从征伐:跟随征战。

精练军机:精通军事策略。

乾宁:唐朝的一个年号。

帅:统帅,指担任军队的领导。

河中: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

猗氏: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

衙内都将:军队中的高级职位。

检校仆射:官职名,相当于副宰相。

权典:代理掌管。

留后事:留守后事,指管理地方政务。

潞州:潞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是唐代河东道的治所之一,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含口: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晋城市。

蕃汉马步行营都将:官职名,指负责蕃汉马步兵营的将领。

扼:控制,把守。

天井关: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晋城市。

泽州刺史:泽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河阳: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孟州市。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

班师:军队凯旋回朝。

蕃汉:指少数民族和汉族。

镇、定:古代的两个地名,指现在的河北省和山西省。

牙兵:亲兵,指直接保卫主将的士兵。

晋、绛:古代的两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晋中市和运城市。

吉上堡: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晋中市。

平阳: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

蒲县: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

周德威:周德威,唐朝末年将领,曾任幽州节度使,是李克用的养子。

晋祠: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

北蕃:指北方边疆地区。

云州:云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振武: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契苾让:人名,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

燕军:指燕国的军队,此处可能是指后梁的军队。

上党:古代的一个地名,指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市。

占者:占卜者,指从事占卜活动的人。

占卜:通过某种方式预测未来或解释事物的方法。

车盖:古代的一种车顶,此处比喻有特殊征兆。

贫媪:贫穷的老妇人。

昭义节度使:官职名,指节度使,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夹城:在城墙外再建一道城墙,以加强防御。

飞走路绝:道路被切断,无法通行。

抚循士众:安抚和激励士兵。

含盐炭自生:用盐和炭作为燃料。

享诸将:宴请将领。

贼矢中足:敌人的箭射中脚部。

酣饮:畅饮。

庄宗:庄宗,指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后唐。

廛里:街市。

穑:谷物。

枝梧:抵御,对抗。

胡柳之战:指唐朝末年,后梁与后唐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胡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西南。

师无行列:军队没有形成有序的队列,形容军队混乱。

至晚方集:到了晚上才集结完毕。

汴人:指后梁的军队,汴,古地名,即今开封市。

无石山:无石山,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

形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形容表情紧张。

收军保营:收兵回营防守。

诘旦复战:第二天再进行战斗。

嗣昭:指后唐将领李嗣昭,李克用之孙。

嗣昭代周德威权幽州军府事:李嗣昭接替周德威担任幽州军府的职务。

临濮: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鄄城县。

晡后:晡时之后,即傍晚时分。

俟:等待。

河朔:古地区名,指黄河以北地区。

馈挽:运送粮食。

蒸民:普通百姓。

忝:谦词,表示自己有愧。

籓:古时对封地的称呼。

冯翊: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

镇州: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契丹:古代北方民族,曾建立契丹国,与后唐为敌。

翼:保护、伴随。

真定: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箙中矢尽:箭袋中的箭都射完了。

翼庄宗而还:保护庄宗返回。

节制:管辖、统辖。

司徒、太保、侍中、中书令:古代官职,分别为三公和宰相级别的官职。

长兴: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年号。

质:抵押。

脱身:摆脱困境。

冀:希望。

深沟峻壁:挖深沟,筑高墙,形容防守严密。

坐食积粟:依靠储存的粮食生活。

翕然:一致地。

宏农夫人:指庄宗的叔祖母,宏农郡夫人。

诋:诽谤、诋毁。

纪纲:军中的纪律。

天津桥:位于今北京市,古时桥梁名。

龆年:幼年。

相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笞掠:鞭打、拷打。

伏诛:被处死。

李嗣昭:李嗣昭,唐朝末年将领,曾任潞州节度使,是李克用的养子,与李克用关系密切。

继韬:继韬,指李克用的养子李继韬,因叛变被杀。

泽州:泽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董璋:董璋,唐朝末年将领,曾任泽州刺史。

亲信:亲信,指最信任的人,常指部下或下属。

分财享士:分财享士,指将领分出财物赏赐部下,以激励士气。

分逆顺:分逆顺,指明辨是非,区分敌我。

鸱枭:鸱枭,指凶猛的鸟,比喻凶恶的人。

辽州:辽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晋中市,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居庸关:居庸关,古代关隘,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是长城的重要关口。

义儿军使:义儿军使,指被将领收养的养子担任的军职。

检校刑部尚书:检校刑部尚书,古代官职,相当于刑部尚书,是负责司法的高级官员。

威远、宁塞等军使:威远、宁塞等军使,指负责多个军事区域的将领。

罗宏信:罗宏信,唐朝末年将领,曾任魏博节度使。

马军都将:马军都将,古代官职,负责骑兵部队的高级将领。

余吾:余吾,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鹿泉区,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蕃汉副使都校:蕃汉副使都校,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

特进:特进,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通常授予有功之臣。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古代官职,相当于太保,是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刘守光:刘守光,唐朝末年将领,曾任幽州节度使。

振武节度使:振武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振武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威信可汗:威信可汗,指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的威望。

魏博:魏博,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是古代河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刘鄩:刘鄩,唐朝末年将领,曾任魏博节度使。

石岭关:石岭关,古代关隘,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是长城的重要关口。

吐谷浑:吐谷浑,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天青海省及甘肃省一带。

河西:河西,古代地区,指今天甘肃省的西部。

汾州:汾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左厢马军都将:左厢马军都将,古代官职,负责左翼骑兵部队的高级将领。

辽州刺史:辽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辽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天雄军都指挥使:天雄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天雄军的高级将领。

晋阳:晋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古代官职,负责石岭关以北地区的军事事务。

太原:太原,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是古代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明宗:明宗,指后唐的第三位皇帝李嗣源。

货殖无穷:货殖无穷,指财富积累无限,形容财富极其丰富。

偏裨:偏裨,古代官职,指低级军官。

中涓:中涓,古代官职,指皇宫中的低级官员,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评注

裴约,潞州之旧将也。初事李嗣昭为亲信,及继韬之叛,约方戍泽州,因召民泣而谕之曰:‘余事故使,已余二纪,每见分财享士,志在平雠,不幸薨殁。今郎君父丧未葬,即背君亲,余可倳刃自杀,不能送死与人。’众皆感泣。

此段文字描绘了裴约在泽州戍守时,面对叛乱,坚守忠诚的形象。‘余事故使’表明裴约对旧主的忠诚,‘已余二纪’突显其久经沙场,‘志在平雠’彰显其志向,‘不幸薨殁’和‘今郎君父丧未葬’形成对比,凸显其忠诚与牺牲精神。‘余可倳刃自杀,不能送死与人’更是将裴约的忠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行为感动了民众,体现了忠义的感召力。

继而梁以董璋为泽州刺史,率众攻城,约拒久之,告急于庄宗。庄宗知其忠恳,谓诸将曰:‘朕于继韬何薄,于裴约何厚?裴约能分逆顺,不附贼党,先兄一何不幸,生此鸱枭!’乃顾李绍斌曰:‘尔识机便,为我取裴约来,朕不藉泽州弹丸之地。’即遣绍斌率五千骑以赴之。

这段文字通过庄宗的话语,展现了裴约的忠诚与庄宗对他的赞赏。庄宗对裴约的忠诚表示认可,认为他能够分辨是非,不附逆贼,对裴约的忠诚表示肯定。同时,庄宗对李绍斌的任命,也体现了对裴约忠诚的重视和对其安全的保护。

绍斌自辽州进军,未至,城已陷,约被害,时同光元年六月也。帝闻之,嗟痛不已。

此句简洁地描述了裴约的悲剧结局,他的忠诚最终未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帝的嗟痛不已,既是对裴约忠诚的惋惜,也是对时代悲剧的感慨。

李嗣本,雁门人,本姓张。父准,铜冶镇将。嗣本少事武皇,为帐中纪纲,渐立战功,得补军校。

这段文字简要介绍了李嗣本的出身和早年经历,突出了他的家世背景和成长过程,为后文对其忠诚与勇猛的描述做铺垫。

乾宁中,从征李匡俦为前锋,与燕人战,得居庸关,以功为义儿军使,因赐姓名。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乾宁年间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被封为义儿军使,并赐予姓名,展现了他的战功和朝廷对他的认可。

从讨王行瑜,授检校刑部尚书,改威远、宁塞等军使。

此句继续描述李嗣本在讨伐王行瑜等战役中的表现,被封为检校刑部尚书,并担任威远、宁塞等军使,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地位。

五年,讨罗宏信于魏州,嗣本为前锋,师还,改马军都将。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讨伐罗宏信时的表现,作为前锋,立下战功,晋升为马军都将,体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朝廷对他的信任。

从李嗣昭讨王晖于云州,论功加检校司空。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随李嗣昭讨伐王晖,因功加封检校司空,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和朝廷对他的奖赏。

汴将李思安之围潞州也,从周德威军于余吾,嗣本率骑军日与汴人转斗,前后献俘千计,迁代州刺史。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汴将李思安围攻潞州时的表现,率骑军与汴人激战,屡立战功,晋升为代州刺史,展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战略眼光。

六年,从攻晋、绛,为蕃汉副使都校。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攻取晋、绛时的表现,担任蕃汉副使都校,显示了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

及武皇丧事有日,嗣本监护其事,改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加特进、检校太保。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武皇丧事期间的职责,改任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并加封特进、检校太保,体现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九年,周德威讨刘守光,嗣本率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得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珪以献。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周德威讨伐刘守光时的表现,率军收复山后八军,并成功纳降,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

幽州平,论功授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幽州平定后的功绩,被封为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和朝廷对他的高度评价。

十二年,庄宗定魏博,刘鄩据莘县,命嗣本入太原巡守都城,十三年,从破刘鄩于故元城,收洺、磁、卫三郡。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庄宗定魏博、破刘鄩等战役中的表现,显示了他在军事上的英勇和忠诚。

六月,还镇振武。八月,契丹安巴坚倾塞犯边,其众三十万攻振武,嗣本婴城拒战者累日。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振武抵御契丹进攻时的表现,坚守城池,抵抗敌军,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勇气和决心。

契丹为火车地道,昼夜急攻,城中兵少,御备罄竭,城陷,嗣本举族入契丹。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在振武城陷后的遭遇,他和家族被契丹俘虏,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忠诚。

有子二人,长曰武八,骑射推于军中。尝有时辈臂饥鹰,矜其搏击,武八持鸣镝一只,赌其狩获,暮乃多之。

此句描述了李嗣本的儿子李武八,他擅长骑射,在军中颇有名气,通过一场狩猎比赛,展现了其英勇和技艺。

战契丹于亲州,殁焉。幼曰从郎,累为行军司马。

此句描述了李武八在亲州之战中英勇牺牲,以及他的弟弟李从郎在军事上的表现,体现了李家后代的英勇和忠诚。

史臣曰: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王事,得以为忠,然其后嗣皆不免于刑戮者,何也?盖货殖无穷,多财累愚故也。

此段文字是对李嗣昭及其后代命运的反思,认为李嗣昭虽然忠诚,但其后代却因财富而陷入困境,体现了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抑苟能以清白遗子孙,安有斯祸哉!裴约以偏裨而效忠烈,尤可贵也。

此段文字强调了以清白遗子孙的重要性,并对裴约的忠诚表示赞赏,认为他的忠诚尤为可贵。

嗣本、嗣恩皆以中涓之效,参再造之功,故可附于兹也。

此段文字总结了李嗣本和李嗣恩的贡献,认为他们以忠诚和勇敢参与了国家的再造,因此值得被记载和推崇。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