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原文

李存信,本姓张,父君政,回鹘部人也。

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

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

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

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

时存孝骁勇冠绝,军中皆下之,惟存信与争功,由是相恶,有同水火。

及平定潞州,存孝以功望领节度,既而康君立授旄钺,存孝怒,大剽潞民,烧邑屋,言发流涕,疑存信摈己故也。

明年,存孝得邢、洺,武皇与之节钺。

存孝虑存信离间,欲立大功以胜之,屡请兵于武皇,请兼并镇、冀,存信间之,不时许。

大顺二年,武皇大举略地山东,以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存孝闻之怒,武皇令存质代之,存孝乃谋叛。

既诛,以存信为蕃汉都校。

从讨李匡俦,降赫连铎、白义诚,以功检校右仆射,从入关讨王行瑜,加检校司空,领郴州刺史。

乾宁三年,兗、郓乞师于武皇,武皇遣存信营于莘县,与硃瑄合势以抗梁人。

梁祖患之,遣使谍罗宏信曰:‘河东志在吞食河朔,回军之日,贵道堪忧。’而存信戢兵无法,稍侵魏之刍牧,宏信怒,翻然结于梁祖,乃出兵三万以攻存信。

存信敛众而退,为魏人所薄,委弃辎重,退保洺州,军士丧失者十二三。

武皇怒,大出师攻魏博,屠陷诸邑。

五月,存信军于洹水,汴将葛从周、氏叔琮来援魏人,存信与铁林都将落落遇汴人于洹水南,汴人为陷马坎以待之,存信战败,落落被擒。

九月,存信败葛从周于宗城,乘胜至魏州之北门。

明年,闻兗、郓皆陷,乃班师。

八月,从讨刘仁恭,师次安塞,为燕军所败。

武皇怒谓存信曰:‘昨日吾醉,不悟贼至,公不辨耶!古人三败,公姑二矣。’

存信惧,泥首谢罪,几至不测。

自光化以后,存信多称病,武皇以兵柄授李嗣昭,以存信为右校而已。

天复二年十月,以疾卒于晋阳,时四十一。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

《新唐书》:存孝,飞狐人。

少于俘囚中得隶纪纲,给事帐中。

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潞州小校冯霸杀其帅李克恭以城叛。

时汴将硃崇节入潞州,梁祖令张全义攻泽州。

李罕之告急于武皇,武皇遣存孝率骑五千援之。

初,汴人攻泽州,呼罕之曰:‘相公常恃太原,轻绝大国,今张相公围太原,葛司空已入潞府,旬日之内,沙陀无穴自处,相公何路求生耶!’

存孝闻其言不逊,选精骑五百,绕汴营呼曰:‘我,沙陀求穴者,俟尔肉馔军,可令肥者出斗!’

汴将有邓季筠者,亦以骁勇闻,乃引军出战。

存孝激励部众,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生擒季筠于军中。

是夜,汴将李谠收军而遁,存孝追击至马牢山,俘斩万计,遂退攻潞州。

时朝廷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令供奉官韩归范送旌节至平阳,揆乃仗节之潞;梁祖与揆牙兵三千为纪纲,时揆为张浚副招讨,所部万人。

八月,自晋、绛逾刀黄岭趋上党。

存孝引三百骑伏于长子西崖间。

揆褒衣大盖,拥众而行,俟其军前后不属,存孝出骑横击之,擒揆与归范及俘囚五百,献于太原;存孝乃急攻潞州。

九月,葛从周弃城夜遁,存孝收城,武皇乃表康君立为潞帅。

存孝怒,不食者累日。

十月,存孝引收潞州之师,围张浚于平阳,营于赵城。

华州韩建遣壮士三百夜犯其营,存孝谍知,设伏以击之,尽殪;进压晋州西门,获贼三千,自是闭壁不出。

存孝引军攻绛州。

十一月,刺史张行恭弃城而去,张浚、韩建亦由含口而遁。

存孝收晋、绛,以功授汾州刺史。

大顺二年三月,邢州节度使安知建叛入汴军,武皇令存孝定邢、洺,因授之节钺。

时幽州李匡威与镇州王镕屡弱中山,将中分其疆土。

定州王处存求援于武皇;武皇命存孝侵镇、赵之南鄙,又令李存信、李存审率师出井陉以会之,并军攻临城、柏乡。

李匡威救至,且议旋师。

李存信与存孝不协,因构于武皇,言存孝望风退衄,无心击贼,恐有私盟也。

存孝知之,自恃战功,郁郁不平,因致书通王镕,又归款于汴。

明年,武皇自出井陉,将逼真定,存孝面见王镕陈军机。

武皇暴怒,诛先获汴将安康八方旋师。

七月,复出师讨存孝,自缚马关东下,攻平山,渡滹水,击镇州四关城。

王镕惧,遣使乞平,请以兵三万助击存孝,许之。

‘《新唐书》’:王镕失幽州助,因乞盟,进币五十万,归粮二十万,请出兵助讨存孝。

武皇蒐于栾城。李存信屯琉璃陂。

九月,存孝夜犯存信营,奉诚军使孙考老被获,存信军乱。

武皇进攻邢州,深沟高垒以环之,旋为存孝冲突,沟堑不成。

有军校袁奉韬者,密令人谓存孝曰:’大王俟堑成即归太原,如堑垒未成,恐无归志。尚书所畏惟大王耳,料诸将孰出尚书右。王若西归,虽限以黄河,亦可浮渡,况咫尺之洫,安能阻尚书锋锐哉!’

存孝然之,纵兵成堑。

居旬日,深沟高垒,飞走不能及,由是存孝至败,城中食尽。

乾宁元年三月,存孝登城首罪,泣诉于武皇曰:’兒蒙王深恩,位至将帅,苟非谗慝离间,曷欲舍父子之深恩,附仇雠之党!兒虽褊狭设计,实存信构陷至此,若得生见王面,一言而死,诚所甘心。’

武皇愍之,遣刘太妃入城慰劳。

太妃引来谒见,存孝泥首请罪曰:’兒立微劳,本无显过,但被人中伤,申明无路,迷昧至此!’

武皇叱之曰:’尔与王镕书状,罪我万端,亦存信教耶!’

絷归太原,车裂于市。

然武皇深惜其才。

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存孝死,武皇不视事旬日,私憾诸将久之。

李存进,振武人,本姓孙,名重进。

‘《欧阳史》’:太祖破朔州得之,赐以姓名,养为子。

父牷,世吏单于府。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

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

景福中,为义兒军使,赐姓名。

从讨王行瑜,以功授检校常侍,与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

光化三年,契丹犯塞,寇云中,改永安军使、雁门以北都知兵马使。

天复初,破氏叔琮前军于洞涡。

三年,授石州刺史。

庄宗初嗣位,入为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师出井陉,授行营马军都虞候,破汴军于相乡,论功授邠州刺史,转检校司徒。

俄兼西南面行营招讨使,出师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

十二年,定魏博,授天雄军都巡按使。

时魏人初附,有银枪效节都,强杰难制,专谋骚动。

存进沈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十四年,擢蕃汉马步副总管,从攻杨刘,战胡柳。

十六年,以本职兼领振武节度使。

时王师据德胜渡,汴军据杨村渡在上流。

汴人运洛阳竹木,造浮桥以济军。

王师以船渡,缓急难济,存进率意欲造浮桥。

军吏曰:’河桥须竹笮大め,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今无竹石,窃虑难成。’

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乃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数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

初,军中以为戏,月余桥成,制度条直,人皆服其勤智。

庄宗举酒曰:’存进,吾之杜预也。’

赐宝马御衣,进检校太保,兼魏博马步都将。

与李存审固守德胜。

十九年,汴将王瓚率众逼北城,为地穴火车,百道进攻。

存进随机拒应,或经日不得食。

汴军退,加检校太傅。

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阎宝、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

七月,存进代嗣昭为招讨,进营东垣渡,夹滹沲为垒,沙土散恶,垣壁难成。

存进斩伐林树,版筑旬日而就,贼不能寇。

九月,王处球尽率其众,乘其无备,奄至垒门。

存进闻之,得部下数人出斗,驱贼于桥下。

俄而贼大至,后军不继,血战而殁,时年六十六。

同光时,赠太尉。

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有子四人,长曰汉韶。

汉韶,字享天,幼有器局,风仪峻整。

初事庄宗,为定安军使,迁河东牢城指挥使。

时孟知祥权知太原军府事,会契丹侵北鄙。

表令汉韶率师进讨,既而大破契丹,以功加检校右仆射。

同光中,为蔡州刺史。

天成初,复姓孙氏,寻授彰国军留后,累加检校太保。

长兴中,为洋州节度使。

‘九国志’:闵帝嗣位,加特进,汉韶以其父名上表让之,改检校左仆射。

制曰:‘改会稽之字,抑有前闻;换瑰宝之文,非无故事。’

末帝之起于凤翔也,汉韶与兴元张虔钊各帅部兵会王师于岐山下,及西师俱叛,汉韶逃归本镇。

闻末帝即位,心不自安,乃与张虔钊各举其城送款于蜀。

洎至成都,孟知祥以汉韶故人,尤善待之。

‘九国志’:汉韶与知祥叙汾上旧事,及洛中更变,相对感泣。

知祥曰:‘丰沛故人,相遇于此,何乐如之!’

于是赐第宅金帛,供帐什物,悉官给之。

伪命永平军节度使,孟昶嗣伪位,历兴元、遂州两镇连帅,累伪官至中书令,封乐安郡王。

年七十余,卒于蜀。

李存璋,字德璜,云中人。

武皇初起云中,存璋与康君立、薛志勤等为奔走交,从入关,以功授国子祭酒,累管万胜、雄威等军。

从讨李匡俦,改义兒军使。

光化二年,授泽州刺史,入为牢城使。

从李嗣昭讨云州叛将王晖,平之,改教练使、检校司空。

五年,武皇疾笃,召张承业与存璋授遗顾。

存璋爰立庄宗,夷内难,颇有力焉。

改河东马步都虞候,兼领盐铁。

初,武皇稍宠军士,籓部人多干扰廛市,肆其豪夺,法司不能禁。

庄宗初嗣位,锐于求理。

存璋得行其志,抑强抚弱,诛其豪首,期月之间,纪纲大振,弭群盗,务耕稼,去奸宄,息幸门,当时称其材干。

从破汴军于夹城,转检校司徒。

柏乡之役,为三镇排阵使。

十一年,从盟硃友谦于猗氏,授汾州刺史。

汴将尹皓攻慈州,逆战败之。

十三年,王檀逼太原,存璋率汾州之军入城固守,授大同防御使、应蔚朔等州都知兵马使。

秋,契丹攻蔚州,安巴坚遣使驰木书求赂,存璋斩其使。

契丹逼云州,存璋拒守,城中有古铁车,乃熔为兵仗,以给军士。

敌退,以功加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使、应蔚等州观察使。

十九年四月,以疾卒于云州府第。

同光初,追赠太保、平章事。

晋天福初,追赠太师。

有子三人,彦球为裨校,战殁于镇州。

李存贤,字子良,本姓王,名贤,许州人。

祖启忠,父恽。

贤少遇乱,入黄巢军;武皇破贼陈、许,存贤来归。

景福中,典义兒军,为副兵马使,因赐姓名。

天祐三年,从周德威赴援上党,营于交口。

五年,权知蔚州刺史,以御吐浑。

六年,权沁州刺史。

先是,州当贼境,不能保守,乃于州南五十里据险立栅为治所,已历十余年矣。

存贤至郡,乃移复旧郡,划辟荆棘,特立廨舍,州民完集。

庄宗嘉之,转检校司空,真拜刺史。

九年,汴人乘其无备,来攻其城,存贤击退之。

十一年,授武州刺史、山北团练使。

十二年,移刺慈州。

七月,汴将尹皓攻州城,存贤督军拒战,汴军攻击百端,月余遁去。

十八年,河中硃友谦来求援,命存贤率师赴之。

十九年,汴将段凝军五万营临晋,蒲人大恐,咸欲归汴。

或问于存贤曰:‘河中将士欲拘公降于汴。’

厚贤曰:‘吾奉命河中,死王事固其所也。’

汴军退,以功加检校司徒。

同光初,授右武卫上将军。

十一月,入觐洛阳。

二年三月,幽州李存审疾笃,求入觐,议择帅代之。

方内宴,庄宗曰:‘吾披榛故人,零落殆尽,所残者存审耳。今复衰疾,北门之事,知付何人!’

因目存贤曰:‘无易于卿。’

即日授特进、检校太保,充幽州卢龙节度使。

五月,到镇。

时契丹强盛,城门之外,烽尘交警,一日数战。

存贤性忠谨周慎,昼夜戒严,不遑寝食,以至忧劳成疾,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五。

诏赠太傅。

存贤少有材力,善角牴。

初,庄宗在籓邸,每宴,私与王郁角牴斗胜,郁频不胜。

庄宗自矜其能,谓存贤曰:‘与尔一博,如胜,赏尔一郡。’

即时角牴,存贤胜,得蔚州刺史。

史臣曰:‘昔武皇之起并、汾也,会鹿走于中原,期龙战于大泽,蓄骁果之士,以备鹰犬之用。’

故自存信而下,皆锡姓以结其心,授任以责其效。

与夫董卓之畜吕布,亦何殊哉!

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军而长万夫,苟不为叛臣,则可谓良将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译文

李存信,原名张存信,父亲叫张君政,是回鹘部人。在大中初年,他跟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归附唐朝,因此家住在云中的合罗川。李存信聪明机智,通晓多国语言,能辨识六种蕃人的文字,擅长战斗,懂得兵法。最初是献祖的亲信,跟随武皇进入关中平定叛贼,开始担任军职,并被赐予姓名。

大顺年间,他多次升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在平阳击败张浚的军队。当时李存孝勇猛无比,军中无人能敌,只有李存信与他争夺功劳,因此两人关系恶化,如同水火不容。等到平定潞州后,李存孝因功被封为节度使,后来康君立授任节度使,李存孝因此愤怒,大肆掠夺潞州百姓,烧毁房屋,言辞激烈,泪流满面,怀疑是李存信排挤自己。

第二年,李存孝得到邢、洺两州,武皇将节度使之印授予他。李存孝担心李存信从中离间,想要立下大功来胜过他,多次向武皇请求兵力,想要兼并镇、冀二州,但李存信从中阻挠,没有答应。

大顺二年,武皇大规模进攻山东,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李存孝得知后愤怒,武皇令李存质代替李存信,李存孝于是谋反。李存孝被诛杀后,武皇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都校。他随军讨伐李匡俦,降服赫连铎、白义诚,因功被封为检校右仆射,随军入关讨伐王行瑜,加封检校司空,兼任郴州刺史。

乾宁三年,兗州、郓州向武皇求援,武皇派遣李存信驻扎在莘县,与朱瑄联合对抗梁人。梁祖因此感到忧虑,派遣使者对罗宏信说:‘河东李存信志在吞并河朔,回军之时,您的道路堪忧。’但李存信按兵不动,逐渐侵扰魏国的牧场,罗宏信愤怒,立刻与梁祖结盟,出兵三万攻打李存信。李存信收兵撤退,被魏人追击,丢弃了辎重,退守洺州,士兵损失达十分之二三。武皇愤怒,大举进攻魏博,攻陷了各个城邑。五月,李存信在洹水驻军,汴将葛从周、氏叔琮前来支援魏人,李存信与铁林都将落落在洹水南遇到汴人,汴人设下陷阱等待他们,李存信战败,落落被俘。九月,李存信在宗城击败葛从周,乘胜追击至魏州北门。第二年,听说兗州、郓州都被攻陷,于是撤军。八月,随军讨伐刘仁恭,军队驻扎在安塞,被燕军击败。武皇愤怒地对李存信说:‘昨天我喝醉了,没有意识到敌军来袭,你难道没有察觉吗?古人三败,你已经败了两次了。’李存信害怕,磕头认罪,几乎遭受不测。从光化年间以后,李存信多次称病,武皇将兵权交给李嗣昭,只让李存信担任右校。

天复二年十月,李存信因病在晋阳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新唐书》记载:李存孝是飞狐人。年轻时长于骑射,勇猛无比,常常率领骑兵作为先锋,从未败过;跟随武皇救援陈州、许州,驱逐黄巢,以及在上源遇难时,每次战斗都取得胜利。

张浚在太原增兵时,潞州小校冯霸杀死其帅李克恭,率领城池投降。当时汴将朱崇节进入潞州,梁祖命令张全义攻打泽州。李罕之向武皇求救,武皇派遣李存孝率领五千骑兵援助。起初,汴人攻打泽州,对李罕之说:‘相公一直依赖太原,轻视我们大国,现在张相公围攻太原,葛司空已经进入潞州府,不出十天,沙陀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相公将如何求生呢!’李存孝听到这些不逊之言,挑选五百精锐骑兵,绕过汴营呼喊:‘我们是沙陀求生存的人,等你们肉食军粮吃完,可以让胖的出来战斗!’汴将有邓季筠,也以勇猛著称,于是率军出战。李存孝激励部下,挥舞长矛率先冲锋,一战击败汴军,缴获马匹一千匹,在军中活捉了邓季筠。

当晚,汴将李谠收军撤退,李存孝追击至马牢山,俘虏斩杀了无数敌军,然后撤退攻打潞州。

当时朝廷任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命令供奉官韩归范送旌节到平阳,孙揆于是带着旌节前往潞州;梁祖派遣三千牙兵给孙揆作为护卫,当时孙揆担任张浚的副招讨,部下有一万人。八月,从晋州、绛州越过刀黄岭直奔上党。李存孝率领三百骑兵在长子西崖间设伏。孙揆穿着华丽的衣服,打着大伞,率领军队行进,等到军队前后不连贯时,李存孝率领骑兵横冲直撞,擒获了孙揆、韩归范以及五百俘虏,将他们献给太原;李存孝于是急攻潞州。

九月,葛从周放弃城池夜间逃走,李存孝收复城池,武皇于是上表推荐康君立为潞州节度使。李存孝愤怒,连续几天不吃饭。十月,李存孝率领收复潞州的军队,在平阳围困张浚,驻军在赵城。华州韩建派遣三百壮士夜间偷袭其营地,李存孝得知后设下伏兵击败他们,全部歼灭;进而逼近晋州西门,俘虏敌军三千人,从此闭城不出。李存孝率领军队攻打绛州。十一月,刺史张行恭弃城逃走,张浚、韩建也从含口逃走。李存孝收复晋州、绛州,因功被封为汾州刺史。

大顺二年三月,邢州节度使安知建背叛投奔了汴军,武皇命令存孝安定邢州、洺州,因此授予他节钺。

当时幽州的李匡威和镇州的王镕多次削弱中山,打算将中山的疆土一分为二。

定州的王处存向武皇求援;武皇命令存孝侵犯镇州、赵州的南部边境,又令李存信、李存审率领军队从井陉出发,与他们会合,一起攻打临城、柏乡。

李匡威的援军到达,他们商议撤军。李存信与存孝不和,因此在武皇面前挑拨离间,说存孝望风而逃,没有心思击退敌人,恐怕有私下的盟约。

存孝得知此事后,自恃有战功,心中郁郁不平,因此写信给王镕,又归顺于汴军。

第二年,武皇亲自出井陉,将要逼近真定,存孝面见王镕商讨军事。

武皇非常愤怒,处死了先前俘获的汴将安康八方,下令撤军。

七月,再次出兵讨伐存孝,自己绑着马从马关东下,攻打平山,渡过滹沲水,攻击镇州的四座关城。

王镕害怕,派人请求和平,请求派三万兵马帮助攻打存孝,武皇同意了。

《新唐书》记载:王镕失去幽州的援助,因此请求结盟,进献五十万钱币,运送二十万粮食,请求出兵帮助讨伐存孝。武皇在栾城驻扎。李存信在琉璃陂驻军。

九月,存孝在夜间侵犯存信的营地,奉诚军使孙考老被俘,存信的军队发生混乱。

武皇进攻邢州,挖深沟筑高垒将其包围,但很快被存孝冲破,沟堑没有建成。

有军校袁奉韬,秘密派人告诉存孝说:‘大王您等沟堑建成就回太原,如果沟堑没有建成,恐怕就没有回家的路了。尚书所畏惧的只有大王您,您想想,哪个将领能超过尚书?大王如果西归,即使有黄河阻挡,也可以浮渡,何况只有一尺宽的沟渠,怎能阻挡尚书锋锐的军队呢!’存孝相信了他的话,放纵士兵完成沟堑。

过了十天,深沟高垒,飞鸟也难以接近,因此存孝最终战败,城中粮食吃尽。

乾宁元年三月,存孝登上城墙,自首认罪,哭着向武皇诉说:‘我蒙受王的深厚恩情,官至将帅,如果不是谗言离间,怎么会舍弃父子深恩,去附和仇敌!我虽然心胸狭窄,设计陷害,但实际上是存信陷害我至此,如果能活着见到王的面,说一句话就死去,我确实愿意。’武皇同情他,派刘太妃进城慰劳。

太妃引他来见面,存孝磕头请罪说:‘我立有微小功劳,本来没有明显过错,只是被人中伤,申辩无路,糊里糊涂到了这个地步!’武皇斥责他说:‘你与王镕的书信,对我有万般罪过,也是存信教你的吧!’将他囚禁回太原,在市场上被车裂。

然而武皇非常惋惜他的才华。存孝每次面对强敌,都身披重甲,背着弓箭,骑槊作战,仆人骑着两匹马跟随,战场上换马灵活,独自挥舞铁枪,勇猛冲入敌阵,敌人纷纷退避,可以说是古代张辽、甘宁的比肩。

存孝死后,武皇不处理政务十天,对众将的私怨很久。

李存进,振武人,本姓孙,名重进。《欧阳史》记载:太祖攻克朔州时得到他,赐给他姓名,收养为子。他的父亲孙牷,世世代代在单于府当官。重进最初在岚州刺史汤群手下当部校,汤群被献祖诛杀后,他转而侍奉武皇。

跟随武皇入关,回太原后,担任牙职。景福年间,担任义儿军使,赐给他姓名。跟随武皇讨伐王行瑜,因功被封为检校常侍,与李嗣昭一起在河中击败王珙。

光化三年,契丹侵犯边塞,侵扰云中,他被任命为永安军使、雁门以北都知兵马使。天复初年,在洞涡击败氏叔琮的前军。

天复三年,被任命为石州刺史。庄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军队出井陉时,他被任命为行营马军都虞候,在相乡击败汴军,论功被封为邠州刺史,转任检校司徒。

不久又兼任西南面行营招讨使,出兵收复慈州,被封为慈、沁二州刺史。天祐十二年,平定魏博,被封为天雄军都巡按使。

当时魏州人刚刚归附,有银枪效节都,强横难以制服,他们专意制造骚乱。存进沉稳果断,对违令者斩首示众,诸军无不敬畏,纷纷效仿。

天祐十四年,晋升为蕃汉马步副总管,跟随武皇攻打杨刘,在胡柳战斗。

天祐十六年,以本职兼任振武节度使。当时王师占据德胜渡,汴军占据杨村渡在上游。

汴人运送洛阳的竹木,建造浮桥以渡军。王师用船渡河,缓急难以渡过,存进擅自决定建造浮桥。

军吏说:‘河桥需要大竹筏,两岸的石仓铁牛作为稳固,现在没有竹子和石头,恐怕难以建成。’存进说:‘我的计划在心里,一定能成功。’于是督促军队制造苇筏,连接数十艘大船,建造土山,在岸边种植巨木以拴住。

起初,军中认为这是玩笑,一个月后桥建成,结构规整,人们都佩服他的勤劳和智慧。庄宗举杯说:‘存进,你就是我的杜预。’赐给他宝马和御衣,晋升为检校太保,兼任魏博马步都将,与李存审共同守卫德胜。

天祐十九年,汴将王瓒率领军队逼近北城,挖掘地道放置火攻,发动百道攻势。

存进随机应对,有时连续几天都吃不上饭。汴军撤退后,他被晋升为检校太傅。

王师在镇州讨伐张文礼,阎宝、李嗣昭相继战败身亡。七月,存进代替李嗣昭担任招讨使,进军东垣渡,在滹沲河两岸筑垒,沙土松散,营垒难以建成。

存进砍伐树木,版筑十天就完成了,敌人无法进攻。

九月,王处球率领全部人马,趁其无备,突然到达营垒门口。存进得知后,带领部下数人出营迎战,将敌人驱逐到桥下。

不久敌人大量到来,后军无法跟上,存进血战而死,当时六十六岁。

同光时期,追赠太尉。存进行军出征,虽然没有奇功,但能以法纪约束骄横放纵的将领,营垒守战的准备特别用心,议论的人都称赞他。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叫汉韶。

汉韶,字享天,从小就有杰出的才能和稳重的气质。起初侍奉庄宗,担任定安军使,后来升任河东牢城指挥使。当时孟知祥代理太原军府事务,正逢契丹侵犯北方边境。朝廷上表命令汉韶率领军队讨伐,结果大败契丹,因功被加封检校右仆射。同光年间,担任蔡州刺史。天成初年,恢复姓孙,不久被任命为彰国军留后,连续加官至检校太保。长兴年间,担任洋州节度使。《九国志》记载:闵帝继位后,加封汉韶特进,汉韶因为父亲的名字上表辞让,改任检校左仆射。皇帝下诏说:“更改会稽的字,也是有先例的;更换瑰宝的文字,也不是没有故事。”末帝在凤翔起兵时,汉韶与兴元张虔钊各自率领部队在岐山下会合王师,等到西师叛变,汉韶逃回自己的镇所。听说末帝即位,心中不安,便与张虔钊各自率领自己的城池向蜀国投降。到了成都,孟知祥因为汉韶是故人,特别善待他。《九国志》记载:汉韶与孟知祥在汾水上谈论旧事,以及洛中的变化,相对而泣。孟知祥说:“丰沛的旧友,在这里相遇,多么快乐啊!”于是赐予他宅邸、金帛、帐幕等物品,全部由官府提供。被任命为永平军节度使,孟昶继位后,汉韶历任兴元、遂州两镇的连帅,连续升任伪官至中书令,封为乐安郡王。七十多岁时,在蜀地去世。

李存璋,字德璜,是云中地区的人。武皇在云中起兵时,李存璋与康君立、薛志勤等人一起奔走效命,跟随武皇进入关中,因功被封为国子祭酒,连续管理万胜、雄威等军。随从武皇讨伐李匡俦,改任义儿军使。光化二年,被任命为泽州刺史,后来入京担任牢城使。随从李嗣昭讨伐云州叛将王晖,平定了叛乱,改任教练使、检校司空。五年,武皇病重,召张承业和李存璋授遗命。李存璋拥立庄宗,平定内乱,有很大贡献。改任河东马步都虞候,兼管盐铁。起初,武皇稍微宠爱士兵,藩部人常干扰市场,肆无忌惮地抢夺,法司无法禁止。庄宗继位后,急于求治。李存璋得以实施自己的志向,压制强暴,安抚弱小,诛杀豪强,一个月内,法纪大振,平定了盗贼,致力于农事,清除奸邪,关闭幸门,当时人称他有才能。随从击败汴军在夹城的战斗,转任检校司徒。柏乡之战,担任三镇排阵使。十一年,随从庄宗在猗氏会盟朱友谦,被任命为汾州刺史。汴将尹皓攻打慈州,李存璋迎战并击败了他。十三年,王檀逼近太原,李存璋率领汾州军队入城坚守,被任命为大同防御使、应蔚朔等州都知兵马使。秋天,契丹攻打蔚州,安巴坚派人送来求和信,李存璋斩杀了使者。契丹逼近云州,李存璋坚守城池,城中有一辆古铁车,便熔化成兵器,供给士兵。敌人撤退后,因功被加封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使、应蔚等州观察使。十九年四月,在云州府第因病去世。同光初年,追赠太保、平章事。晋天福初年,追赠太师。

他有三个儿子,李彦球担任裨校,在镇州战死。

李存贤,字子良,本姓王,名贤,是许州人。祖父王启忠,父亲王恽。王贤年轻时遭遇战乱,加入黄巢军;武皇攻破陈州、许州,王贤归顺。景福年间,管理义儿军,担任副兵马使,因此赐予姓名。天祐三年,随周德威援救上党,在交口扎营。五年,代理蔚州刺史,负责抵御吐浑。六年,代理沁州刺史。在此之前,沁州正处于敌境,无法守卫,于是在州南五十里据险立栅作为治所,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王存贤到郡后,才迁移回旧郡,清理荆棘,特别建立廨舍,州民得以安定。庄宗嘉奖他,转任检校司空,真拜刺史。九年,汴人趁其无备,来攻城,王存贤击退了他们。十一年,被任命为武州刺史、山北团练使。十二年,移任慈州刺史。七月,汴将尹皓攻打州城,王存贤督军抵抗,汴军攻击不断,一个多月后才撤退。十八年,河中朱友谦来求援,命令王存贤率军前往。十九年,汴将段凝率五万军队在临晋扎营,蒲人非常恐慌,都想归附汴军。有人问王存贤说:“河中的士兵想要拘捕你投降汴军。”王存贤说:“我奉命到河中,为国家而死是应该的。”汴军撤退后,因功被加封检校司徒。同光初年,被任命为右武卫上将军。十一月,入朝觐见。二年三月,幽州李存审病重,请求入朝觐见,商议选择帅才代替他。在内宴上,庄宗说:“我这些旧友,已经零落殆尽,剩下的只有存审了。现在他又病重,北门的事务,该托付给谁呢!”于是指着王存贤说:“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当天任命他为特进、检校太保,充任幽州卢龙节度使。五月,到达镇所。当时契丹强盛,城门外烽烟四起,一天之内多次战斗。王存贤性格忠诚谨慎,昼夜戒备,不暇休息,以至于忧劳成疾,在幽州去世,时年六十五岁。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太傅。

王存贤年轻时就有才力和武艺,擅长角力。起初,庄宗在藩邸时,每次宴会,都会私下与王郁角力,王郁常常不是对手。庄宗自恃其能,对王存贤说:“与你下一局棋,如果你赢了,我就赏你一个郡。”当时就进行了角力,王存贤赢了,因此得到蔚州刺史。

史臣评论说:过去武皇在并州、汾州起兵时,正值中原鹿死谁手,龙战于大泽,积蓄英勇果敢的士兵,准备作为鹰犬之用。因此从李存信以下,都赐予姓氏以结其心,授予职务以责其效。这与董卓收养吕布又有何异!只有李存孝的勇猛,足以冠绝三军,成为万夫之长,如果不是叛臣,那他可以称得上是良将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注解

回鹘部人:回鹘,古代民族名,也称为回纥,是中亚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成为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强大政权。这里指李存信的父亲君政是回鹘部人。

内附:指归附,即归顺中央政权。

合罗川:合罗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黠数:指聪明才智。

四夷语:指四方异族的语言。

六蕃书:指六种不同的文字,这里可能指六种不同的民族文字。

兵势:指军事形势。

献祖:指李存信的祖先,这里可能指李存信的祖父。

武皇:指李克用,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平贼:指平定叛乱。

赐姓名:指赐予姓名,表示封赏。

马步都校:指马军和步兵的都校,即军队的高级将领。

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军事行政长官,负责一个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旄钺:古代将帅的标志,代表军权。

剽:抢劫。

略地:占领土地。

蕃汉:指少数民族和汉族。

略:夺取。

合势:联合势力。

谍:间谍。

戢兵:收束军队。

三万:指军队的数量。

薄:迫近,攻击。

委弃:丢弃。

班师:撤军。

京兆尹:唐代中央政府的官职,负责管理京兆地区(今西安)。

昭义节度使:唐代节度使的一种,负责昭义军(今山西长治)。

供奉官:唐代官职,负责皇帝的供奉事务。

旌节:节度使的标志,代表军权。

牙兵:节度使的亲兵。

招讨:官职,负责征讨。

刀黄岭:地名,位于今山西。

上党:地名,位于今山西长治。

骑伏:骑兵埋伏。

褒衣大盖:华丽的衣服和帽子。

横击:横向攻击。

献:献上。

闭壁不出:闭城不出战。

收城:攻下城池。

大顺二年:唐朝末年一个具体的年份,即公元890年。

邢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

存孝:指李存孝,李存勖的弟弟,以勇猛著称。

幽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镇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

中山: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

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

王镕:五代十国时期镇州(今正定)的节度使。

李匡威:五代十国时期幽州的节度使。

井陉: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井陉县。

临城: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临城县。

柏乡: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柏乡县。

汴军:指后梁的军队。

旋师:撤军回师。

私盟:私下签订的盟约。

栾城: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栾城区。

琉璃陂: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平山: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平山县。

滹水:古代河流名,即今天的滹沱河。

镇州四关城:镇州周边的四座关城。

乞平:请求和平。

武皇蒐于栾城:武皇(李克用)在栾城集结军队。

慈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吉县。

沁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沁源县。

蕃汉马步副总管:管理蕃族和汉族马步军的副总管。

德胜渡:古代渡口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

杨村渡:古代渡口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滑县。

王瓚: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将领。

火车:古代的一种攻城武器,利用火攻。

相乡: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王处球:五代十国时期镇州的将领。

东垣渡:古代渡口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沙土散恶:沙土松散,难以筑城。

版筑:用土筑墙。

同光: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年号,即公元923年至926年。

检校太保:检校是加官,太保是古代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

魏博:古代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汉韶:李存进的儿子,名字。

庄宗:指后梁的庄宗李存勖,即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第二位皇帝。

定安军使:定安军是古代军事编制,军使是军中高级将领,负责管理一定地区的军事事务。

河东牢城指挥使:河东指今山西省一带,牢城指军事要塞,指挥使是军事指挥官。

孟知祥: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

契丹: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民族,后来建立了辽朝。

检校右仆射:古代官职,检校是加官,右仆射是宰相之一,负责国家政务。

蔡州刺史:蔡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孙氏:指恢复本姓孙。

彰国军留后:彰国军是军事编制,留后是代理军事长官。

洋州节度使:洋州是古代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军事长官。

九国志:古代史书,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九个国家的史事。

闵帝:指后唐的闵帝李从厚。

特进:古代官职,是加官,表示尊贵。

凤翔: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

兴元: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

张虔钊: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蜀:指蜀汉,后蜀的前身。

丰沛故人:丰沛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这里指旧时的朋友。

瑰宝之文:指珍贵的文字或文献。

末帝:指后唐的末帝李从珂。

马步都虞候: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马军和步兵。

盐铁:古代指盐和铁的专卖,这里指盐铁专卖事务。

法司:古代官署,负责司法事务。

廛市:古代市场。

弭群盗:平息盗贼。

幸门:指权贵之家。

材干:才能和干练。

夹城:古代军事防御工事。

柏乡之役:古代战役。

三镇排阵使:古代官职,负责指挥三镇的军队排阵。

猗氏: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临猗县。

王檀: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大同防御使:大同是古代行政区划,防御使是军事长官。

应蔚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应蔚朔等州是古代行政区划,都知兵马使是军事长官。

朱友谦: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段凝: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卢龙节度使:卢龙是古代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军事长官。

角牴:古代一种摔跤运动。

籓邸:古代诸侯王的居所。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董卓的部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评注

汉韶,字享天,幼有器局,风仪峻整。此句描绘了汉韶自幼就具有非凡的才华和端正的风度,‘器局’一词体现了他的气度和才能,‘风仪峻整’则形容他的举止严谨。

初事庄宗,为定安军使,迁河东牢城指挥使。此段描述了汉韶的仕途经历,从最初的定安军使到河东牢城指挥使,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升迁的轨迹。

时孟知祥权知太原军府事,会契丹侵北鄙。表令汉韶率师进讨,既而大破契丹,以功加检校右仆射。此句讲述了汉韶在孟知祥的领导下,成功击退契丹的入侵,因功被封为检校右仆射,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

同光中,为蔡州刺史。天成初,复姓孙氏,寻授彰国军留后,累加检校太保。长兴中,为洋州节度使。这几句反映了汉韶在不同时期的官职变化,体现了他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九国志》:闵帝嗣位,加特进,汉韶以其父名上表让之,改检校左仆射。制曰:‘改会稽之字,抑有前闻;换瑰宝之文,非无故事。’此段记载了汉韶因避讳而改任检校左仆射,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礼仪和规矩。

末帝之起于凤翔也,汉韶与兴元张虔钊各帅部兵会王师于岐山下,及西师俱叛,汉韶逃归本镇。闻末帝即位,心不自安,乃与张虔钊各举其城送款于蜀。洎至成都,孟知祥以汉韶故人,尤善待之。这几句描述了汉韶在末帝即位后的政治立场和行动,以及他在成都的待遇,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灵活性和人际关系。

《九国志》:汉韶与知祥叙汾上旧事,及洛中更变,相对感泣。知祥曰:‘丰沛故人,相遇于此,何乐如之!’于是赐第宅金帛,供帐什物,悉官给之。伪命永平军节度使,孟昶嗣伪位,历兴元、遂州两镇连帅,累伪官至中书令,封乐安郡王。年七十余,卒于蜀。这几句详细记载了汉韶在成都的生活和官职,以及他在蜀地的去世,表现了他的晚年生活。

李存璋,字德璜,云中人。武皇初起云中,存璋与康君立、薛志勤等为奔走交,从入关,以功授国子祭酒,累管万胜、雄威等军。此段介绍了李存璋的出身和早期经历,以及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从讨李匡俦,改义兒军使。光化二年,授泽州刺史,入为牢城使。从李嗣昭讨云州叛将王晖,平之,改教练使、检校司空。五年,武皇疾笃,召张承业与存璋授遗顾。存璋爰立庄宗,夷内难,颇有力焉。这几句描述了李存璋在军事上的多次胜利和他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改河东马步都虞候,兼领盐铁。初,武皇稍宠军士,籓部人多干扰廛市,肆其豪夺,法司不能禁。庄宗初嗣位,锐于求理。存璋得行其志,抑强抚弱,诛其豪首,期月之间,纪纲大振,弭群盗,务耕稼,去奸宄,息幸门,当时称其材干。这几句展现了李存璋在治理地方时的果断和成效。

从破汴军于夹城,转检校司徒。柏乡之役,为三镇排阵使。十一年,从盟硃友谦于猗氏,授汾州刺史。汴将尹皓攻慈州,逆战败之。十三年,王檀逼太原,存璋率汾州之军入城固守,授大同防御使、应蔚朔等州都知兵马使。秋,契丹攻蔚州,安巴坚遣使驰木书求赂,存璋斩其使。契丹逼云州,存璋拒守,城中有古铁车,乃熔为兵仗,以给军士。敌退,以功加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使、应蔚等州观察使。这几句详细记载了李存璋在军事上的多次胜利和他在不同战役中的角色。

十九年四月,以疾卒于云州府第。同光初,追赠太保、平章事。晋天福初,追赠太师。这几句描述了李存璋的去世和后人的追赠,体现了他生前的功绩。

有子三人,彦球为裨校,战殁于镇州。此句说明了李存璋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的儿子在战事中的牺牲。

李存贤,字子良,本姓王,名贤,许州人。祖启忠,父恽。贤少遇乱,入黄巢军;武皇破贼陈、许,存贤来归。这几句介绍了李存贤的出身和早期经历。

景福中,典义兒军,为副兵马使,因赐姓名。天祐三年,从周德威赴援上党,营于交口。五年,权知蔚州刺史,以御吐浑。六年,权沁州刺史。这几句描述了李存贤的军事生涯和他在不同地方的任职。

先是,州当贼境,不能保守,乃于州南五十里据险立栅为治所,已历十余年矣。存贤至郡,乃移复旧郡,划辟荆棘,特立廨舍,州民完集。庄宗嘉之,转检校司空,真拜刺史。这几句展现了李存贤在治理地方时的能力和成效。

九年,汴人乘其无备,来攻其城,存贤击退之。十一年,授武州刺史、山北团练使。十二年,移刺慈州。七月,汴将尹皓攻州城,存贤督军拒战,汴军攻击百端,月余遁去。十八年,河中硃友谦来求援,命存贤率师赴之。这几句描述了李存贤在军事上的多次胜利和他在战事中的表现。

十九年,汴将段凝军五万营临晋,蒲人大恐,咸欲归汴。或问于存贤曰:‘河中将士欲拘公降于汴。’厚贤曰:‘吾奉命河中,死王事固其所也。’汴军退,以功加检校司徒。同光初,授右武卫上将军。这几句反映了李存贤在河中的表现和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十一月,入觐洛阳。二年三月,幽州李存审疾笃,求入觐,议择帅代之。方内宴,庄宗曰:‘吾披榛故人,零落殆尽,所残者存审耳。今复衰疾,北门之事,知付何人!’因目存贤曰:‘无易于卿。’即日授特进、检校太保,充幽州卢龙节度使。五月,到镇。时契丹强盛,城门之外,烽尘交警,一日数战。存贤性忠谨周慎,昼夜戒严,不遑寝食,以至忧劳成疾,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五。诏赠太傅。这几句描述了李存贤在幽州的任职和他在军事上的努力,以及他的去世和追赠。

存贤少有材力,善角牴。初,庄宗在籓邸,每宴,私与王郁角牴斗胜,郁频不胜。庄宗自矜其能,谓存贤曰:‘与尔一博,如胜,赏尔一郡。’即时角牴,存贤胜,得蔚州刺史。这几句展现了李存贤年轻时的勇猛和他在军事上的机遇。

史臣曰:昔武皇之起并、汾也,会鹿走于中原,期龙战于大泽,蓄骁果之士,以备鹰犬之用。故自存信而下,皆锡姓以结其心,授任以责其效。与夫董卓之畜吕布,亦何殊哉!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军而长万夫,苟不为叛臣,则可谓良将矣。此段是史臣对李存贤等人的评价,认为他们如同古代名将吕布一样,具备勇猛和忠诚,是优秀的将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