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原文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人也。

初事武皇为帐中骑督,骁勇,便骑射,胆气智数皆过人。

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

乾宁中,为铁林军使,武皇讨王行瑜,以功加检校左仆射,移内衙军副。

光化二年三月,汴将氏叔琮率众逼太原。

有陈章者,以虓勇知名,众谓之“夜叉”,言于叔琮曰:“晋人所恃者周阳五,愿擒之,请赏以郡。”

陈章尝乘骢马朱甲以自异。

武皇戒德威曰:“我闻陈夜叉欲取尔求郡,宜善备之。”

德威曰:“陈章大言,未知鹿死谁手!”

他日致师,戒部下曰:“如阵上见陈夜叉,尔等但走。”

德威微服挑战,部下伪退,陈章纵马追之,德威背挥铁楇击堕马,生获以献,由是知名。

天复中,我师不利于潘县,汴将硃友宁、氏叔琮来逼晋阳。

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

天祐三年,与李嗣昭合燕军攻潞州,降丁会,以功加检校太保、代州刺史;代嗣昭为蕃汉都将。

李思安之寇潞州也,德威军于余吾。

时汴军十万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屡败汴人,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刍牧。

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梁有骁将黄角鹰、方骨仑,皆生致之。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德威退营乱柳,武皇厌代。

四月,命德威班师。

时庄宗初立,德威外握兵柄,颇有浮议,内外忧之。

德威既至,单骑入谒,伏灵柩哭,哀不自胜,由是群情释然。

是月二十四日,从庄宗再援潞州。

二十九日,德威前军营横碾,距潞四十五里。

五月朔,晨雾晦暝,王师伏于三垂岗下。

翼日,直趋夹城,斩关破垒,梁人大败,解潞州之围。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顾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累年,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

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

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岐人攻灵夏,遣使来求助,德威渡河以应之;师还,授蕃汉马步总管。

七年十一月,汴人据深、冀,汴将王景仁军八万次柏乡,镇州节度使王镕来告难,帝遣德威率前军出井陉,屯于赵州。

十二月,帝亲征。

二十五日,进薄汴营,距柏乡五里,营于野河上。

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

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我军人乍见其来,谓其锋不可当,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

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虚有表耳,纵被精甲,十不当一,擒获足以为资。”

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

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德威谓庄宗曰:“贼骄气充盛,宜按兵以待其衰。”

庄宗曰:“我提孤军,救难解纷,三镇乌合之众,利在速战,卿欲持重,吾惧其不可使也。”

德威曰:“镇、定之士,长于守城,列阵野战,素非便习。我师破贼,惟恃骑军,平田广野,易为施功。今压贼营,令彼见我虚实,则胜负未可必也。”

庄宗不悦,退卧帐中。

德威患之,谓监军张承业曰:“王欲速战,将乌合之徒,欲当剧贼,所谓不量力也。去贼咫尺,限此一渠水,彼若早夜以略彴渡之,吾族其为俘矣。若退军鄗邑,引贼离营,彼出则归,复以轻骑掠其刍饷,不逾月,败贼必矣。”

承业入言,庄宗乃释然。

德威得降人问之,曰“景仁下令造浮桥数日”,果如德威所料。

二十七日,乃退军保鄗邑。

八年正月二日,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设伏于村坞间,令三百骑以压汴营。

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德威转战而退,汴军因而乘之,至于鄗邑南。

时步军未成列,德威阵骑河上以抗之。

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可以劳逸制之,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舍,盖虑粮饷不给,士有饥色。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Я,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战阵外迫,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纵不大败,偏师必丧。以臣所筹,利在晡晚。”

诸将皆然之。

时汴军以魏、博之人为右广,宋、汴之人为左广,自未至申,阵势稍却。

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

尘埃涨天,魏人收军渐退。

庄宗与史建瑭、安金全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王景仁、李思安仅以身免,获将校二百八十人。

八月,刘守光僭称大燕皇帝。

十二月,遣德威率步骑三万出飞狐,与镇州将王德明、定州将程严等军进讨。

九年正月,收涿州,降刺史刘知温。

五月七日,刘守光令骁将单廷珪督精甲万人出战,德威遇于龙头岗。

初,廷珪谓左右曰:‘今日擒周阳五。’既临阵,见德威,廷珪单骑持枪躬追德威,垂及,德威侧身避之,廷珪少退,德威奋楇南坠其马,生获廷珪,贼党大败,斩首三千级,获大将李山海等五十二人。

十二日,德威自涿州进军良乡、大城。

守光既失廷珪,自是夺气。

德威之师,屡收诸郡,降者相继。

十年十一月,擒守光父子,幽州平。

十二月,授德威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德威性忠孝,感武皇奖遇,尝思临难忘身。

十二月,汴将刘鄩自洹水乘虚将寇太原,德威在幽州闻之,径以五百骑驰入土门,闻鄩军至乐平不进,德威径至南宫以候汴军。

初,刘鄩欲据临清以扼镇、定转饷之路,行次陈宋口,德威遣将擒数十人,皆倳刃于背,絷而遣之。

既至,谓刘鄩曰:‘周侍中已据宗城矣!’德威其夜急骑扼临清,刘鄩乃入贝州。

是时德威若不至,则胜负不可知也。

十四年三月,契丹寇新州,德威不利,退保范阳。

‘《辽史·太祖纪》:神册二年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兵拒战于居庸关之西,战于新州东,大破之,斩首三万级。又,《通鉴》:契丹主帅众三十万,德威众寡不敌,大为契丹所败。敌众攻仅二百日,外援未至,德威抚循士众,昼夜乘城,竟获保守。’

十五年,我师营麻口渡,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

十二月二十三日,军次胡柳陂。

诘旦,骑报曰:‘汴军至矣!’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贼倍道而来,未成营垒,我营栅已固,守备有余,既深入贼疆,须决万全之策。此去大梁信宿,贼之家属,尽在其间,人之常情,孰不以家国为念?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王但按军保栅,臣以骑军疲之,使彼不得下营,际晚,粮饷不给,进退无据,因以乘之,破贼之道也。’

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

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庄宗与汴将王彦章接战,大败之。

德威之军在东偏,汴之游军入我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

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

先是,镇星犯上将,星占者云,不利大将。

是夜收军,德威不至,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德威身长面黑,笑不改容,凡对敌列阵,凛廪然有肃杀之风。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

及其殁也,人皆惜之。

同光初,追赠太师。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享庄宗庙廷。

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子光辅,历汾、汝州刺史。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邱人,《欧阳史·义儿传》,惟符存审不在其列,别自为传。盖存审子彦卿有女为宋太宗后,故存其本姓也。旧名存。父楚,本州牙将。

存审少豪侠,多智算,言兵家事。

乾符末,河南盗起,存审鸠率豪右,庇捍州里。

会郡人李罕之起自群盗,授光州刺史,因往依之。

中和末,罕之为蔡寇所逼,弃郡投诸葛爽;存审从至河阳,为小校,屡战蔡贼有功。

诸葛爽卒,罕之为其部将所逼,出保怀州,部下分散,存审乃归于武皇。

武皇署右职,令典义儿军,赐姓名。

存审性谨厚,宠遇日隆,自是武皇西征,存审常从,所至立功。

从讨赫连铎,冒刃死战,血流盈袖,武皇手自封疮,日夕临问。

乾宁初,讨李匡俦,存审前军拔居庸关。

明年,从讨邠州,时邠之劲兵屯龙泉寨,四面悬崖,石壁险固,存审奋力拔之。

师还,授检校左仆射。

副李嗣昭讨李瑭于汾州,擒之,以功改左右厢步军都指挥使。

天祐三年,授蕃汉马步副指挥使,与李嗣昭降丁会于上党,从周德威破贼于夹城,加检校司徒,授忻州刺史,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

七年,加检校太保,充蕃汉副总管。

庄宗击汴人于柏乡,留存审守太原。

三月,代李存璋戍赵州。

九年,梁祖攻蓚县,存审与史建瑭、李嗣肱赴援,屯下博桥,汴人惊乱,烧营而遁,以功遥领邢、洺、磁团练使。

十二年,魏博归款于庄宗,遣存审率前锋据临清,以俟进取。

庄宗入魏,存审屯魏县以抗刘鄩。

六月,鄩营莘县,存审与镇、定之师营莘西三十里,一日数战。

八月,率师攻张源德于贝州。

十三年二月,刘鄩自莘悉众来袭我魏州,存审以大军踵其后,战于故元城,大败汴人,从收澶、卫、磁、洺等州。

秋,邢州阎宝降,授存审安国军节度、邢洺磁等州观察使。

十月,戴思远弃沧州,毛璋以城降,授存审检校太傅、横海军节度使,兼领魏博马步军都指挥使。

明年,就加平章事。

十四年八月,将兵援周德威于幽州,败契丹之众。

冬,破汴将安彦之于杨刘,诸军进营麻口。

时梁将谢彦章营行台村,庄宗勇于接战,每以轻骑当之,遇窘者数四。

存审每俟其出,必叩马谏曰:‘王将复唐宗社,宜为天下自爱,搴旗挑战,一剑之任,无益圣德,请责效于臣。古人不以贼遗君父,臣虽不武,敢不代君之忧。’

庄宗及时回驾。

十二月,战于胡柳。

晡晚之后,存审引所部银枪效节军,败梁军于土山下。

是日辰巳间,周德威战殁,一军逗挠,梁军四集,存审与其子彦图冒刃血战,出没贼阵,与庄宗军合。

午后,师复集,击败汴人。

十六年春,代周德威为内外蕃汉马步总管,于德胜口筑南北城以据之。

七月,汴将王瓚自黎阳渡河寇澶州,存审拒战,瓚退,营于杨村渡,控我上游。

自是日与交锋,对垒经年,大小凡百余战。

十七年,汴将刘鄩攻同州,硃友谦求援于我,遣存审与李嗣昭将兵赴之。

九月,次河中,进营朝邑。

时河中久臣于梁,众持两端,及诸军大集,刍粟暴贵,嗣昭惧其翻覆,将急战以定胜负。

居旬日,梁军逼我营。

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斗鸡之状,当有战阵,存审曰:‘我方欲决战,而形于气象,得非天赞欤!’

是夜,阅其众,诘旦进军。

梁军来逆战,大败之,追斩二千余级。

自是梁军保垒不出。

存审谓嗣昭曰:‘吾初惧刘鄩据渭河。偏师既败,彼若退归,惧我踵之;穷兽搏人,勿谓无事。可开其归路,然后追奔。’

乃令王建及牧马于沙苑,刘鄩、尹皓知之,保众退去,《欧阳史》:鄩以为晋军且懈,乃夜遁去。

存审追击于渭河,又大败之。

遂解同州之围。

存审略地至奉先,谒诸帝陵,乃班师。

十八年,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李嗣昭、李存进相次战殁。

十九年,遣存审率师进攻叛帅于城下,文礼之将李再丰阴送款于存审,我师中夜登城,擒文礼之子处球等,露布以献。

镇州平,以功加检校太傅、兼侍中。

二十年正月,师还于魏州,庄宗出城迎劳,就第宴乐。

无何,契丹犯燕蓟,郭崇韬奏曰:‘汴寇未平,继韬背叛,北边捍御,非存审不可。’

上遣中使谕之,存审卧病羸瘠,附奏曰:‘臣效忠禀命,靡敢为辞,但疴恙缠绵,未堪祗役。’

既而诏存审以本官充幽州卢龙节度使,自镇州之任。

同光初,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食邑千户,赐号忠烈扶天启运功臣。

十月,平梁,迁都洛阳。

存审以身为大将,不得预收复中原之功,旧疾愈作,坚求入觐寻医,以情告郭崇韬。

时崇韬自负一时,佐命之功,无出己右,功名事望,素在存审之下,权势既隆,人士辐凑,不欲存审加于己上,每有章奏求觐,即阴沮之。

存审妻郭氏泣诉于崇韬曰:‘吾夫于国,粗效驱驰,与公乡里亲旧,公忍令死弃北荒,何无情之如是!’

崇韬益惭戁。

明年春,疾甚,上章恳切,乞生觐天颜,不许。

存审伏枕而叹曰:‘老夫历事二主,垂四十年,幸而遇今日天下一家,远夷极塞,皆得面觐彤墀,射钩斩祛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渐增危笃,崇韬奏请许存审入觐。

四月,制授存审宣武军节度使、诸道蕃汉马步总管。

诏未至,五月十五日卒于幽州官舍,时年六十三,遗命葬太原。

存审遗奏陈叙不得面觐,词旨凄惋。

庄宗震悼久之,废朝三日,赠尚书令。

存审少在军中,识机知变,行军出师,法令严明,决策制胜,从无遗悔,功名与周德威相匹,皆近代之良将也。

常戒诸子曰:‘予本寒家,少小携一剑而违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屯危患难,履锋冒刃,入万死而无一生,身方及此,前后中矢仅百余。’

乃出镞以示诸子,因以奢侈为戒。

存审微时,尝为俘囚,将就戮于郊外,临刑指危垣谓主者曰:‘请就戮于此下,冀得坏垣覆尸,旅魂之幸也。’

主者哀之,为移次焉。

迁延之际,主将拥妓而饮,思得歌者以助欢。

妓曰:‘俘囚有符存审者,妾之旧识,每令击节,以赞歌令。’

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岂非命也!

彦超,存审之长子也。

少事武皇,累历牙职。

存审卒,庄宗以彦超为汾州刺史。

同光末,魏州军乱,诏彦超赴北京巡检。

先是,朝廷令内官吕、郑二人在太原,一监兵,一监仓库。

及明宗入洛,皇弟存霸单骑奔河东,与吕、郑谋杀彦超与留守张宪。

彦超觉之,密与宪谋,未决,部下大噪,州兵毕集,张宪出奔。

是夕,军士杀吕、郑、存霸于衙城。

诘旦,闻洛城祸变,彦超告谕三军。

<宋史·张昭传>云:昭为张宪推官,庄宗及难,闻鄴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

宪死,有害昭者,执之以送彦超。

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又逼昭为榜,安抚军民。

明宗又令其弟龙武都虞候彦卿驰骑安抚。

六月,彦超入觐,明宗召见抚谕,寻授晋州留后。

未行,会其弟前曹州刺史彦饶平宣武乱军,明宗喜,召彦超谓之曰:‘吾得尔兄弟力,余更何忧,尔为我往河东抚育耆旧。’

即授北京留守、太原尹。

明年冬,移授昭义节度使。

四年,授骁卫上将军,改金吾上将军。

长兴元年,授泰宁军节度使,寻移镇安州。

彦超厮养中有王希全者,小字佛留,粗知书计,委主货财,岁久耗失甚多,彦 超止于诃谴而已。

应顺元年正月,佛留闻朝廷多事,因与任货兒等谋乱。

一夕,扣 门言朝廷有急递至,彦超出至事,佛留挟刃害之。

诘旦,本州节度副使李端召州兵攻佛留等,杀之,余众奔淮南,擒彦超部将赵温等二十六人诛之。

彦超赠太尉。

存审次子彦饶,《晋史》有传。

次彦卿,皇朝前凤翔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 封魏王,今居于洛阳。

次彦能,终于楚州防御使。

次彦琳,仕皇朝为金吾上将军, 卒于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译文

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是朔州马邑人。最初在武皇手下担任帐中骑督,勇猛善战,骑射技艺高超,胆量、智慧和计谋都超过常人。长期在云中驻防,熟悉边防事务,看到烽烟尘土的警报,就能预知敌军动向。乾宁年间,担任铁林军使,武皇征讨王行瑜,因功被封为检校左仆射,调任内衙军副。

光化二年三月,汴将氏叔琮率领军队逼近太原。有个人叫陈章,以勇猛著称,众人称他为‘夜叉’,他对叔琮说:‘晋人依赖的是周阳五,我愿意捉拿他,请您赏给我一个郡。’陈章曾经骑着一匹红马,身穿红甲,以示与众不同。武皇告诫德威说:‘我听说陈夜叉想要捉拿你以求赏赐,你要小心应对。’德威说:‘陈章大言不惭,不知道最终胜利者是谁!’有一天,陈章率军来挑战,德威身穿便服挑战,部下假装撤退,陈章追击,德威转身挥舞铁楇将其击落马下,生擒后献上,因此名声大噪。

天复年间,我们的军队在潘县战败,汴将朱友宁、氏叔琮来逼近晋阳。当时各军还未集结,城中十分恐慌,德威和李嗣昭挑选精兵从各个城门出击,攻打敌军营垒,活捉敌人,斩首敌军,汴军应接不暇,于是撤退。天祐三年,德威和李嗣昭联合燕军攻打潞州,降服了丁会,因功被封为检校太保、代州刺史;代李嗣昭为蕃汉都将。李思安攻打潞州时,德威驻军余吾。当时汴军十万人修筑夹城,围困潞州,内外断绝,德威率领精锐骑兵进攻,多次击败汴军,进军高河,命令游骑兵截击他们的草料和饲料。汴军闭城不出,德威的骑兵军击倒城墙,填平壕沟,每天战斗数十次,前后俘虏敌军,数目无法计数。梁国的勇将黄角鹰、方骨仑都被生擒。

五年正月,武皇病重,德威撤退到乱柳,武皇去世。四月,武皇命令德威班师。当时庄宗刚刚即位,德威在外掌握兵权,有人议论纷纷,内外都很担忧。德威到达后,单骑入宫拜见,跪在灵柩前哭泣,悲痛不已,因此众人的忧虑消散。这月二十四日,德威随庄宗再次支援潞州。二十九日,德威的前军驻扎在横碾,距离潞州四十五里。五月初一,清晨雾气浓重,军队隐藏在三垂岗下。第二天,直接进攻夹城,攻破城关,梁军大败,解除了潞州的围困。起初,德威和李嗣昭有私人恩怨,武皇临终前对庄宗说:‘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多年,似乎与德威有隙,用我的名义告诉他,如果解不开重围,我会留下遗憾。’庄宗传达了遗命,德威感动落泪,因此奋力作战,最终击败强敌,与李嗣昭重归于好。因功被封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岐人攻打灵夏,派人前来求助,德威渡河支援;军队返回后,被封为蕃汉马步总管。七年十一月,汴人占据了深、冀,汴将王景仁率领八万军队驻扎在柏乡,镇州节度使王镕来报告困难,皇帝派遣德威率领前军出井陉,驻扎在赵州。十二月,皇帝亲自出征。二十五日,进军逼近汴营,距离柏乡五里,驻扎在野河上。汴将韩勍率领三万精兵,铠甲上都装饰着丝绸,金银闪耀,看起来威风凛凛,我军看到后都害怕。德威对李存璋说:‘敌军结阵而来,看他们的形势,志不在战斗,只是想用兵甲显示威风。我军初次见到他们,认为他们的锋芒无法抵挡,此时如果不挫败他们的锐气,我军就无法振作!’于是派遣李存璋通知各军说:‘你们看到了那些敌人吗?他们是汴州的天武健儿,都是些屠夫、酒保、商贩,只是外表好看,即使穿着精甲,十个中也抵不上一个,捉拿他们足以作为我们的战利品。’德威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攻击他们的两翼,左冲右突,出没多次。这一天,俘虏敌人一百多人,敌人渡河撤退。德威对庄宗说:‘敌人骄傲自满,我们应该按兵不动,等待他们衰败。’庄宗说:‘我率领孤军,解救危难,三镇的乌合之众,只想着速战速决,你想要稳住军心,我担心他们不会听从。’德威说:‘镇州、定州的士兵擅长守城,而不擅长野战,我们军队的胜利全靠骑兵,在平坦广阔的田野上,更容易施展战功。现在我们逼近敌营,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虚实,胜负还未可知。’庄宗不高兴,回到帐篷中休息。德威为此担忧,对监军张承业说:‘皇帝想要速战,用乌合之众去对抗强大的敌人,这就是所谓的不自量力。离敌人只有一尺之遥,只隔这一条河,他们如果早晚用浮桥渡河,我们就会成为俘虏。如果我们撤退到鄗邑,引诱敌人离开营地,他们出来我们就回去,再用轻骑兵抢夺他们的草料和粮食,不超过一个月,敌军必定会败。’张承业进言,庄宗才释然。德威抓到投降的人询问,得知‘王景仁下令建造浮桥已经数日’,果然如德威所料。二十七日,于是撤退到鄗邑。

八年正月二日,德威率领骑兵驻扎在柏乡,他们在村子里设下埋伏,派遣三百骑兵来压制汴军营地。王景仁率领全部军队结阵而来,德威边战边退,汴军趁机追击,一直追到鄗邑南边。当时步兵还未列阵,德威在河上排列骑兵抵抗。正午时分,两军都列阵,庄宗询问战事,德威说:‘汴军士气旺盛,可以用疲劳战术来对付他们,急于求成,很难与他们对抗。古代军队行军不超过一舍,是因为担心粮草供应不足,士兵有饥饿之色。现在敌人远道而来决战,即使带着干粮,也来不及吃。傍晚之后,饥饿和口渴从内部侵袭,战斗压力从外部压迫,士兵们已经疲惫,将领们必定会寻求撤退。趁他们疲惫,用生力军对付他们,即使不能大败他们,至少也能损失他们的偏师。以我的估计,傍晚时分是我们取胜的最佳时机。’众将都同意。当时汴军用魏、博的人作为右广,用宋、汴的人作为左广,从未时到申时,阵势逐渐后退,德威指挥军队高呼:‘汴军撤退了!’尘土飞扬,魏军收兵逐渐撤退。庄宗和史建瑭、安金全等人趁机冲击他们的阵型,夹击敌人,大败汴军,几乎全部被杀;王景仁、李思安仅以身免,俘虏将校二百八十人。

八月,刘守光擅自称帝为大燕皇帝。十二月,他派遣德威率领步兵和骑兵三万人从飞狐出兵,与镇州的王德明、定州的程严等将领的军队一起进攻。九年正月,收复了涿州,降服了刺史刘知温。五月七日,刘守光命令勇将单廷珪率领精锐甲士万人出战,德威在龙头岗与他们相遇。起初,单廷珪对身边的人说:‘今天要活捉周阳五。’到了战场上,见到德威后,单廷珪单骑手持长枪追击德威,差点追上,德威侧身躲避,单廷珪稍微退后,德威挥鞭南指,使单廷珪的马坠落,生擒了单廷珪,敌军大败,斩首三千级,俘虏了大将李山海等五十二人。十二日,德威从涿州进军良乡、大城。守光失去单廷珪后,从此士气大减。德威的军队,多次收复各郡,投降的接连不断。十年十一月,擒获守光父子,幽州平定。十二月,任命德威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德威性格忠诚孝顺,感激武皇的奖赏和对待,曾经想到战场上去忘却生死。十二月,汴将刘鄩从洹水乘虚而入,将要进攻太原,德威在幽州听到这个消息,率领五百骑兵直接冲入土门,听说刘鄩的军队到达乐平但没有前进,德威直接前往南宫等待汴军。起初,刘鄩想要占据临清来阻断镇州、定州的转饷之路,行至陈宋口时,德威派遣将领抓捕了数十人,将他们背后刺伤,绑起来后放走。到达后,对刘鄩说:‘周侍中已经占据了宗城了!’德威当晚急速骑马扼守临清,刘鄩于是进入贝州。当时如果德威不到,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十四年三月,契丹侵犯新州,德威战败,退守范阳。《辽史·太祖纪》:神册二年三月辛亥,攻打幽州,节度使周德威率领幽州、并州、镇州、定州、魏州五州的军队在居庸关西拒战,在东新州交战,大败契丹,斩首三万级。又,《通鉴》:契丹主帅有三十万人,德威以少敌多,被契丹大败。敌人围攻将近二百天,外援未到,德威安抚士兵,日夜守城,最终保住了城池。十五年,我军驻扎在麻口渡,准备大规模进攻汴州。德威从幽州率领本军到达。十二月二十三日,军队驻扎在胡柳陂。次日清晨,骑兵报告说:‘汴军来了!’庄宗询问战备情况,德威上奏说:‘敌人长途奔袭而来,还没有扎营,我们的营栅已经牢固,守备充足,既然已经深入敌境,必须采取万全之策。从这里到大梁只需一两天,敌人的家属都在那里,人之常情,谁不会牵挂家国?以我们深入之众,对抗他们愤怒之军,如果不制定正确的策略,恐怕难以必胜。大王只需按兵不动保卫营栅,我将以骑兵疲惫他们,使他们无法扎营,等到傍晚,粮饷供应不上,进退无据,那时再趁机进攻,是打败敌人的方法。’庄宗说:‘河上整天挑战,恨不得遇到敌人,现在大门敞开却不战,不是勇士的行为!’于是率领亲军列队而出,德威不得已,只好遵从。他对儿子说:‘我不知道我会在哪里死去!’庄宗与汴将王彦章交战,大败敌人。德威的军队在东边,汴军的游兵进入我军辎重,众人惊慌,逃入德威的军队,因此混乱无序。德威的兵力少,无法解围,父子二人一同战死。在此之前,镇星侵犯上将,星占者说,这对大将不利。那天晚上收兵,德威没有回来,庄宗痛哭对诸将说:‘失去我良将,是我的过错!’

德威身材高大,面容黝黑,笑时也不改变面容,每次对敌列阵,都显得威严有肃杀之气。中兴朝代,被称为名将。他去世时,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同光初年,追赠太师。天成年间,下诏与李嗣昭、符存审一起在庄宗庙廷配享。晋高祖即位,追封为燕王。

他的儿子刘光辅,历任汾州、汝州刺史。

符存审,字德详,陈州宛邱人,《欧阳史·义儿传》,只有符存审不在其中,另外有传记。因为存审的儿子符彦卿的女儿是宋太宗的后妃,所以保留了他的本姓。原来的名字叫存。他的父亲符楚,本州牙将。存审年轻时就豪放侠义,多智谋,谈论军事。乾符末年,河南盗贼兴起,存审聚集豪族,保护乡里。适逢郡人李罕之从盗贼中起事,被任命为光州刺史,存审因此投靠了他。中和末年,罕之被蔡贼逼迫,放弃郡城投奔诸葛爽;存审随他到河阳,担任小校,多次在蔡贼作战中立功。诸葛爽去世后,罕之被他的部将逼迫,出保怀州,部下分散,存审于是归附武皇。武皇任命他为右职,让他统领义儿军,赐给他姓名。

存审性格谨慎厚道,受到的宠爱日益增加,从此武皇西征,存审常随行,所到之处都能立功。跟随讨伐赫连铎,冲锋陷阵,血流满袖,武皇亲自为他包扎伤口,日夜询问。乾宁初年,讨伐李匡俦,存审的前军攻克居庸关。第二年,跟随讨伐邠州,当时邠州的精兵驻扎在龙泉寨,四面都是悬崖,石壁险固,存审奋力攻克。军队返回后,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作为李嗣昭的副手讨伐汾州的李瑭,擒获了他,因功改为左右厢步军都指挥使。天祐三年,被任命为蕃汉马步副指挥使,与李嗣昭在上党降服丁会,跟随周德威在夹城打败敌人,加授检校司徒,任命为忻州刺史,兼任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天祐七年,加授检校太保,担任蕃汉副总管。庄宗在柏乡攻打汴人时,留存审守卫太原。三月,代替李存璋守卫赵州。九年,梁祖攻打蓚县,存审与史建瑭、李嗣肱前往支援,驻扎在下博桥,汴人惊慌失措,烧毁营寨逃走,因功被遥领邢州、洺州、磁州团练使。

十二年,魏博归顺庄宗,派遣存审率领前锋占据临清,等待进攻。庄宗进入魏博,存审驻扎在魏县来抵抗刘鄩。六月,刘鄩驻扎在莘县,存审与镇州、定州的军队驻扎在莘县西三十里,一天之内多次交战。八月,率领军队攻打贝州的张源德。十三年二月,刘鄩从莘县率领全部兵力来袭我军魏州,存审率领大军追击其后,在故元城交战,大败汴人,随后收复澶州、卫州、磁州、洺州等州。秋天,邢州的阎宝投降,任命存审为安国军节度使、邢州、洺州、磁州观察使。十月,戴思远放弃沧州,毛璋以城投降,任命存审为检校太傅、横海军节度使,兼任魏博马步军都指挥使。第二年,加授平章事。

十四年八月,带领军队援助幽州的周德威,打败了契丹的军队。冬天,击败了汴将安彦之在杨刘,各路军队进驻麻口。当时梁将谢彦章驻扎在行台村,庄宗勇于迎战,每次都用轻骑兵去抵挡,遇到困境的次数多达四次。每次存审看到庄宗出战,都会马上阻止,说:‘大王要恢复唐室江山,应该为天下人着想,自己爱护自己,举起旗帜挑战,用一剑去战斗,对圣德并无益处,请让我来负责取得战果。古人不会把敌人留给君主,我虽然不是武将,但敢不代替君主担忧。’庄宗及时收回了命令。

十二月,在胡柳交战。傍晚之后,存审带领他的银枪效节军,在土山下击败了梁军。那天早上,周德威战死,一军犹豫不决,梁军四面围攻,存审和他的儿子彦图冒着刀剑血战,在敌阵中出没,与庄宗的军队汇合。午后,军队重新集结,击败了汴人。

十六年春天,代替周德威担任内外蕃汉马步总管,在德胜口筑南北城来据守。七月,汴将王瓚从黎阳渡河侵犯澶州,存审抵抗,王瓚撤退,在杨村渡扎营,控制了上游。从那天开始,双方交战,对峙了一整年,大小战斗共有一百多次。

十七年,汴将刘鄩攻打同州,朱友谦向我们求援,我们派存审和李嗣昭带兵前往。九月,驻扎在河中,进军到朝邑。当时河中已经臣服于梁,众人犹豫不决,等到各路大军集结,粮草价格飞涨,李嗣昭担心他们叛变,想要迅速战斗以决定胜负。过了十天,梁军逼近我们的营地。有占卜的人说,西南方有像斗鸡一样的黑气,预示着会有战斗,存审说:‘我们正想决战,而天象已经显现出来,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那天晚上,他查看了敌人的军队,第二天早上就进军。梁军来迎战,我们大败他们,追击并斩杀了二千多人。从此梁军不敢再据守堡垒。

存审对李嗣昭说:‘我一开始担心刘鄩占据渭河。偏师已经战败,如果他撤退,我担心他会追击;穷途末路的野兽还会攻击人,不要认为他们没有事。我们可以打开他们的退路,然后追击。’于是命令王建在沙苑牧马,刘鄩、尹皓知道了,带领军队撤退,《欧阳史》记载:刘鄩认为晋军可能会懈怠,于是在夜间逃跑。存审在渭河追击,再次大败他们。于是解除了同州的围困。存审占领了土地到奉先,拜谒了诸帝的陵墓,然后班师。

十八年,朝廷讨伐镇州的张文礼,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十九年,派遣存审率军进攻城下的叛将,张文礼的将领李再丰暗中向存审投降,我们军队在半夜登上城池,俘虏了张文礼的儿子处球等人,上报胜利的消息。镇州平定后,因为功绩被加封为检校太傅、兼侍中。

二十年正月,军队回到魏州,庄宗出城迎接慰劳,在家中设宴庆祝。不久,契丹侵犯燕蓟,郭崇韬上奏说:‘汴寇尚未平定,继韬背叛,北方边疆的防御非存审不可。’皇帝派遣中使传达命令,存审因病卧床,瘦弱憔悴,附奏说:‘我忠诚地执行命令,不敢推辞,只是病痛缠身,无法承担军务。’不久,皇帝下诏让存审以本官身份担任幽州卢龙节度使,从镇州职务上接任。同光初年,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食邑千户,赐号忠烈扶天启运功臣。

十月,平定了梁,迁都洛阳。存审作为大将,未能参与收复中原的功绩,旧病复发,坚决请求入朝觐见皇帝寻求治疗,向郭崇韬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当时郭崇韬自负一时,认为自己辅佐皇帝有功,没有人能超过他,功名和声望素来在存审之下,权势已经很高,人士纷纷投靠,不希望存审超过自己,每次存审上奏请求觐见,他都会暗中阻挠。存审的妻子郭氏向郭崇韬哭诉:‘我的丈夫为国效力,略有贡献,与您是同乡亲旧,您忍心让他死在北荒,如此无情!’郭崇韬更加感到惭愧。

第二年春天,存审病情加重,上奏恳切,请求生见皇帝,但没有被允许。存审躺在床上叹息说:‘我历经两朝,近四十年,幸亏遇到今天天下一家,边远之地都能面见皇帝,那些曾经射钩斩祛的人,谁不向皇帝敬酒,只有我被阻隔,难道不是命吗!’病情逐渐加重,郭崇韬上奏请求允许存审入朝觐见。四月,皇帝下诏授予存审宣武军节度使、诸道蕃汉马步总管。诏书未到,五月十五日,存审在幽州官舍去世,时年六十三岁,遗命葬于太原。存审的遗奏陈述了他未能面见皇帝,言辞凄凉。

庄宗震惊哀悼了很久,停朝三天,追赠尚书令。

存审年轻时在军中,有见识,能应变,行军出征,法令严明,决策正确,从未有过遗憾,功名与周德威相当,都是近代的良将。他常常告诫儿子们说:‘我本来出身寒微,年轻时带着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间,官至将相。其间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冒着锋刃和刀剑,九死一生,身体才到达这个地步,前后中箭将近一百余次。’于是拿出箭头给儿子们看,并以此警告他们不要奢侈。

存审年轻时,曾被俘虏,即将在郊外被处决,他指着危险的城墙对执行人说:‘请在这里处决我,希望我的尸体能够被倒塌的城墙覆盖,这是旅魂的幸运。’执行人可怜他,为他改换了处决地点。拖延期间,主将带着歌女饮酒,想要得到歌女来助兴。歌女说:‘有位叫符存审的俘虏,是我旧识,每次都让他击节,以助歌乐。’主将欣然,骑马去找他;这不是命吗!’

彦超,是存审的长子。年轻时侍奉武皇,历任牙职。存审去世后,庄宗任命彦超为汾州刺史。同光末年,魏州发生军乱,皇帝下诏彦超前往北京巡检。在此之前,朝廷命令内官吕、郑二人在太原,一个监管军队,一个监管仓库。等到明宗进入洛阳,皇弟存霸单骑逃到河东,与吕、郑密谋杀害彦超和留守张宪。彦超察觉到了,秘密与张宪商议,尚未决定,部下喧哗,州兵全部集结,张宪逃走。那天晚上,士兵在衙城杀死了吕、郑、存霸。第二天早上,听到洛阳发生变故,彦超向三军宣告。据《宋史·张昭传》记载:张昭作为张宪的推官,庄宗遭遇困难时,听说邺中的士兵推戴明宗,张宪的部将符彦超与其他戍将一起响应。张宪死后,有人想要加害张昭,将他抓住送到彦超那里。彦超说:‘推官是正人,不可加害。’又逼迫张昭写榜文,安抚军民。明宗又命令他的弟弟龙武都虞候彦卿骑马安抚。六月,彦超入朝觐见,明宗召见安抚他,不久任命他为晋州留后。未出发前,遇到他的弟弟前曹州刺史彦饶平定了宣武的叛军,明宗很高兴,召见彦超说:‘我得到你们的兄弟之力,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你为我前往河东安抚老臣。’随即任命他为北京留守、太原尹。第二年冬天,调任为昭义节度使。四年,授予骁卫上将军,改任金吾上将军。长兴元年,授予泰宁军节度使,不久移镇安州。

彦超的仆人中有名叫王希全的人,小名佛留,粗略地懂得一些书写和计算,负责管理货物和财务,但时间久了,损失了很多财物,彦超只是责备和斥责他。

应顺元年的正月,佛留听说朝廷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于是与任货儿等人密谋叛乱。一天晚上,他敲门说朝廷有紧急文书送到,彦超出去处理事务时,佛留手持刀刃杀害了他。

第二天早晨,本州的节度副使李端召集州兵攻打佛留等人,将他们杀死,其余的人逃往淮南,李端抓住了彦超的部将赵温等二十六人并将他们处决。

彦超被追赠为太尉。

存审的次子彦饶,在《晋史》中有传记。次子彦卿,曾任皇朝前凤翔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封为魏王,现在居住在洛阳。

次子彦能,最终在楚州防御使的职位上去世。

次子彦琳,在皇朝担任金吾上将军,在任上去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注解

周德威:周德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字镇远:周德威的字,表示其品德和志向。

小字阳五:周德威的乳名,古代男子除了有正式名字外,还有乳名。

朔州马邑:朔州马邑是周德威的出生地,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

武皇:指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

帐中骑督:官职名,指在军队中负责骑射的将领。

骁勇:勇猛,勇敢。

骑射:骑马射箭,指骑马作战的能力。

胆气智数:指胆量、勇气和智慧。

乾宁中:乾宁是唐朝的一个年号,乾宁中指的是这个年号期间。

铁林军使:官职名,指掌管铁林军的将领。

检校左仆射:古代官职,为荣誉官职。

移内衙军副:指从外官调任到内衙军担任副职。

汴将氏叔琮:汴将指的是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将领,氏叔琮是其姓名。

陈章:陈章,后梁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夜叉:佛教中的恶鬼,这里用来形容陈章勇猛的形象。

骢马朱甲:骢马是一种骏马,朱甲是红色的铠甲,表示陈章的与众不同。

武皇戒德威:武皇告诫周德威。

检校太保:官职名,指在皇帝身边的高级官员。

代州刺史:官职名,指代州的行政长官。

蕃汉都将:官职名,指管理蕃族和汉族军队的将领。

天复中:天复是唐朝的一个年号,天复中指的是这个年号期间。

潘县:古代的一个县名,具体位置不详。

汴将硃友宁:硃友宁是汴州的将领。

氏叔琮:前文已解释。

晋阳:指晋阳城,即今天的太原市。

枝梧:抵挡,抵抗。

天祐三年:天祐是后梁的一个年号,天祐三年指的是这个年号期间。

潞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

丁会: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余吾:古代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甬道树栅:甬道是通道,树栅是树木搭建的栅栏。

俘馘:俘虏和斩杀的敌人。

梁:指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

黄角鹰:黄角鹰,后梁的将领。

方骨仑:方骨仑,后梁的将领。

武皇疾笃:武皇病情严重。

灵柩:指存放死者遗体的棺材。

庄宗:庄宗,指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他在位期间,后唐国力强盛。

三垂岗:古代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进通忠孝不负我:进通忠孝是对周德威的评价,表示他忠诚孝顺,不辜负皇帝的期望。

重围累年:被敌人包围多年。

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这些是周德威获得的官职。

岐人:指岐州的居民,岐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灵夏:指灵夏地区,具体位置不详。

深、冀:指深州和冀州,是古代的两个州名。

柏乡: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镇州:镇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是古代军事要地。

王镕:镇州节度使王镕,是镇州的行政长官。

井陉: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井陉县。

赵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野河:野河是柏乡附近的一条河流。

韩勍:汴将韩勍,是汴州的将领。

缯绮:精美的丝绸。

金银炫曜:金银闪耀,形容士兵装备的华丽。

天武健儿:天武健儿是对汴州士兵的贬称。

乌合之众:形容没有组织纪律的群众。

剧贼:凶猛的敌人。

略彴:简易的桥梁。

鄗邑: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高邑县。

魏、博:指魏州和博州,是古代的两个州名。

宋、汴:指宋州和汴州,是古代的两个州名。

未至申:从上午到下午。

晡晚:傍晚时分。

收军渐退:收兵逐渐撤退。

夹攻:从两边同时攻击。

杀戮殆尽:几乎全部被杀。

仅以身免:只身逃脱。

将校二百八十人:俘虏了280名军官。

刘守光:刘守光,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僭称大燕皇帝,后被周德威所擒。

大燕皇帝:指刘守光在五代十国时期僭称的皇帝。

飞狐: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定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重镇。

涿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刘知温: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涿州刺史。

单廷珪:刘守光麾下将领,后被周德威生擒。

龙头岗: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战斗发生地。

周阳五:人名,单廷珪在战斗中欲擒拿的目标。

德威:周德威,五代十国时期名将,曾为幽州节度使。

幽州:幽州,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是古代中国的北方重镇,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和政治中心。

卢龙等军:指幽州及其周边的军队。

洹水: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水路交通要地。

太原: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重镇。

刘鄩: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汴将。

临清: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宗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土门: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陈宋口: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新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居庸关:古关隘,位于今北京市,是古代军事要地。

大梁: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都城。

王彦章: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汴将。

镇星:古代星宿之一,指镇星,又称镇垣星,与军事有关。

中兴之朝:指后梁,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

太师:古代官职,为最高荣誉之一。

符存审:符存审,古代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乾符:唐朝年号,公元874年至879年。

河南盗:指唐朝末年的盗贼。

李罕之:唐朝末年人物,曾任光州刺史。

诸葛爽:唐朝末年人物,曾任河阳节度使。

义儿军:朱温所创立的军队,由其养子组成。

赫连铎:唐朝末年人物,曾任节度使。

李匡俦:唐朝末年人物,曾任节度使。

邠州: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龙泉寨: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李嗣昭: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李瑭: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上党: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夹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检校司徒:古代官职,为荣誉官职。

忻州: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马步军。

梁祖:指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即朱温的庙号。

蓚县: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县治。

史建瑭: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李嗣肱: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邢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洺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磁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戴思远: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毛璋:五代十国时期人物,曾任节度使。

魏博: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重镇。

莘县: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县治。

故元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古代军事要地。

澶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卫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安国军: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重镇。

横海军: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重镇。

魏县: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县治。

贝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州治。

魏州:魏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是古代军事要地。

平章事:古代官职,为宰相级别的官职。

契丹:契丹是辽朝的前身,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汉族有着长期的战争和交流。

汴将:汴将指的是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将领,汴梁是后梁的都城。

杨刘:杨刘,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行台村:行台村,古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古代的一个村落。

存审:指人名,此处可能是存审的字或小名。

马步总管:马步总管,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统领马军和步兵。

德胜口:德胜口,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是古代军事要地。

黎阳:黎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浚县,是古代军事要地。

河中:河中,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是古代军事要地。

硃友谦:硃友谦,古代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朝邑:朝邑,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是古代军事要地。

同州:同州,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是古代军事要地。

符彦超:符彦超,存审之子,后成为后唐将领。

汾州:汾州,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是古代军事要地。

燕蓟:燕蓟,古地名,指今天的北京和天津地区,历史上是北方军事重镇。

郭崇韬:郭崇韬,后唐重要将领,曾任宰相。

符彦图:符彦图,存审之子。

张文礼:张文礼,后梁将领,后叛变。

卢龙节度使:卢龙节度使,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管理卢龙地区。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掌管国家大政。

中书令:古代官名,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彤墀:彤墀,古代指皇宫前的红色台阶,比喻皇帝的宝座。

射钩斩祛:射钩斩祛,古代典故,比喻忠诚。

俘囚:俘囚,被俘的囚犯。

主将:主将,军队中的主要将领。

明宗:明宗,指后唐的皇帝李嗣源。

龙武都虞候:龙武都虞候,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管理龙武军。

昭义节度使:昭义节度使,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管理昭义地区。

骁卫上将军:骁卫上将军,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统领骁卫军。

金吾上将军:古代官名,金吾是宫廷警卫的名称,上将军是高级军事官职。

泰宁军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管理泰宁地区。

安州:安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市。

彦超:指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个官员或武将。

厮养:古代用语,指家仆、仆役。

王希全:指人名,此处可能是王希全的字或小名。

佛留:王希全的小名,佛留可能是他的字或昵称。

粗知书计:指略懂一些书写和计算的知识,即基本的文墨和账目处理能力。

委主货财:指被委托管理货物和财务。

岁久耗失:指时间久了,货物和财务损耗很大。

诃谴:古代用语,指斥责、谴责。

应顺元年:指唐朝的应顺元年,即公元944年。

朝廷:指国家的中央政府。

急递:指紧急传递的消息或公文。

扣门:指敲门。

挟刃:手持刀刃,即用刀威胁。

诘旦:次日早晨,即第二天早上。

本州节度副使:指本州的节度使副手,即节度使的助手。

州兵:指本州的军队。

攻:进攻。

余众:指剩余的敌人。

淮南: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

擒:捉拿,逮捕。

部将:指军队中的下级军官。

赵温:指人名,此处可能是赵温的字或小名。

太尉:古代官名,位高权重,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或军委主席。

次子:指家中第二个儿子。

《晋史》:指《晋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正史,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凤翔节度使:指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凤翔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守太师:古代官名,太师是官名,守太师即担任太师的职务。

魏王:古代王爵,表示尊贵的地位。

洛阳:中国古代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楚州防御使:古代官名,负责管理楚州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评注

彦超厮养中有王希全者,小字佛留,粗知书计,委主货财,岁久耗失甚多,彦超止于诃谴而已。

此句描述了王希全的背景,他虽粗通文墨,但负责管理财务,却因时间久远导致财物损失严重。彦超虽然知晓此事,但仅以责备了事,未采取更严厉的措施。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贪污腐败的容忍程度,以及权贵阶层的宽容态度。

应顺元年正月,佛留闻朝廷多事,因与任货儿等谋乱。

此句揭示了佛留谋反的背景。应顺元年是唐朝的一个年号,表明故事发生在唐朝。佛留得知朝廷事务繁杂,便与任货儿等人密谋叛乱,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民间的不满情绪。

一夕,扣门言朝廷有急递至,彦超出至事,佛留挟刃害之。

此句描述了叛乱的具体情节。佛留趁彦超外出处理事务之际,假称朝廷有紧急公文,趁机持刀杀害了彦超。这一情节展示了叛乱者的狡猾和残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治安的混乱。

诘旦,本州节度副使李端召州兵攻佛留等,杀之,余众奔淮南,擒彦超部将赵温等二十六人诛之。

此句叙述了朝廷的反应和镇压措施。在叛乱发生后,本州节度副使李端迅速召集州兵进行镇压,成功击溃了叛乱势力,并将佛留等人斩杀。叛乱余部逃往淮南,但最终被朝廷军队擒获,包括彦超的部将赵温等二十六人被诛杀。这反映了朝廷对叛乱的坚决态度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彦超赠太尉。

此句说明彦超在事件中的结局。尽管彦超被叛乱者所害,但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忠诚,追赠他为太尉,显示了朝廷对忠诚者的尊重和肯定。

存审次子彦饶,《晋史》有传。

此句提到了存审的次子彦饶,并指出他在《晋史》中有传记。这表明彦饶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事迹被记载在正史之中。

次彦卿,皇朝前凤翔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封魏王,今居于洛阳。

此句介绍了存审的次子彦卿的官职和封号。彦卿曾任凤翔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被封为魏王,目前居住在洛阳。这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在地方上的实际权力。

次彦能,终于楚州防御使。

此句说明了存审的次子彦能的官职。彦能最终担任了楚州防御使,这表明他在军事和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次彦琳,仕皇朝为金吾上将军,卒于任。

此句描述了存审的次子彦琳的官职和结局。彦琳在皇朝担任金吾上将军,即在皇宫内负责保卫安全的职位,但不幸在任上去世。这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职责和重要性,以及他在任上去世的不幸遭遇。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