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原文

克让,武皇之仲弟也。

少善骑射,以勇悍闻。

咸通中,从讨庞勋,以功为振武都校。

乾符中,王仙芝陷荆、襄,朝廷征兵,克让率师奉诏,贼平,以功授金吾将军,留宿卫。

初,懿祖归朝,宪宗赐宅于亲仁坊,自长庆以来,相次一人典卫兵。

武皇之起云中,杀段文楚,朝议罪之,命加兵于我,惧,将逃归,天子诏巡使王处存夜围亲仁坊捕克让。

诘旦兵合,克让与纪纲何相温、安文宽、石的历十余骑弯弧跃马,突围而出。

官军数千人追之,比至渭桥,死者数百。

克让自夏阳掠船而济,归于雁门。

明年,武皇昭雪,克让复入宿卫。

黄巢犯阙,僖宗幸蜀,克让时守潼关,为贼所败,以部下六七骑伏于南山佛寺,夜为山僧所害。

克让既死,纪纲浑进通冒刃获免,归于黄巢。

中和二年冬,武皇入关讨贼,屯沙苑。

黄巢遣使米重威赍赂修好,因送浑进通至,兼擒送害克让僧十人。

武皇燔伪诏,还其使,尽诛诸僧,为克让发哀行服,悲恸久之。

克修,字崇远,武皇从父弟也。

父德成,初为天宁军使,从献祖讨庞勋,以功授朔州刺史。

克修少便弓马,从父征讨,所至立功,武皇节制雁门,以克修为奉诚军使,从入关为前锋,破黄揆于华阴,败尚让于梁田坡,蹙黄巢于光顺门,每战皆捷,勇慑诸军。

贼平,授检校刑部尚书,为左营军使。

其年十月,潞州牙将安居受来乞师,请复昭义军,武皇遣大将贺公雅、李筠、安金俊等以兵从。

与孟方立战于铜鞮,不利,武皇乃令克修将兵继进。

是月,平潞州,斩其刺史李殷锐,乃表克修为昭义节度使。

光启二年九月,克修出师山东,收复邢、洺。

十一月,拔故镇。

孟方立遣将吕臻来援,战于焦岗,大败之,擒吕臻,俘斩万计,进拔武安、临洺诸属县,乘胜进围邢州。

方立求援于镇州,王镕出师三万援之,克修军退。

及李罕之来归,武皇授以泽州刺史,与克修合势进攻河阳,连岁出师,以苦怀、孟。

十月,孟方立遣将奚忠信将兵三万袭我辽州,克修设伏于辽之东山,大败贼军,擒忠信以献。

龙纪元年,武皇大举以伐邢、洺,及班师,因抚封于上党。

克修性俭啬,不事华靡,供帐饔膳,品数简陋。

武皇怒其菲薄,笞而诟之,克修惭愤发疾;明年三月,卒于潞之府第,时年三十一。

庄宗即位,追赠太师。

克修子二人,长曰嗣弼,次曰嗣肱。

嗣弼初授泽州刺史,历昭义、横海节度副使,改海州刺史。

天祐十九年,契丹犯燕、赵,陷涿郡,《辽史·太祖纪》:十二月癸亥,围涿州,有白兔缘垒而上,是日破其郛。

嗣弼举家被俘,迁于幕庭。

嗣肱,少有胆略,屡立战功,夹城之役,从周德威为前锋。

时兄嗣弼为昭义副使,与嗣昭守城,兄弟内外奋战,忠力威壮,感动三军。

潞围既解,以功授检校左仆射,入为三城巡检,知衙内事。

天祐七年,周德威援灵、夏,党项阻道,音驿不通。

嗣肱奉命自麟州渡河,应接德威,与党项转战数十里,合德威军。

柏乡之战,嗣肱为马步都虞候。

明年,从庄宗会朱友谦于猗氏,改教练使,与存审援河中,败汴军于胡壁堡,获将庞让。

十年,与存审屯赵州,击汴人于观津。

时梁祖新屠枣强,其将贺德伦急攻蓚县,率师五万合势营于蓚之西。

嗣肱自下博率骑三百,薄晚与梁之樵刍者相杂,日既昃,入梁军营门,诸骑相合,大噪,弧矢星发,虓阚驰突。

汴人不知所为,营中扰,既暝,敛骑而退。

是夜,梁祖烧营而遁,解蓚县之围。

以功特授蔚州刺史、雁门以北都知兵马使。

从平刘守光。

十二年,改应州刺史,累迁泽、代二州刺史、石岭以北都知兵马使。

十九年,新州刺史王郁叛入契丹。

嗣肱进兵定妫、儒、武等三州,授山北都团练使。

二十年春,卒于新州,时年四十五。

克恭,武皇之诸弟也。

龙纪中,为决胜军使。

大顺初,潞帅李克修卒,克恭代为昭义节度使。

性骄横不法,未闲军政。

潞人素便克修之简正,恶克恭之恣纵,又以克修非罪暴卒,人士离心。

时武皇初定邢、洺三州,将有事于河朔,大搜军实。

潞州有后院军,兵之雄劲者,克恭选其五百人献于武皇,军使安居受惜其兵。

不悦。

克恭令裨校李元审、安建、纪纲、冯霸部送太原,行次铜鞮县,冯霸劫众谋叛,杀都将刘杲、县令戴劳谦,循山而南,比及沁水,有众三千。

武皇令李元审将兵击之,与霸战于沁水,不利,元审战伤,收军于潞。

五月十五日,克恭视元审于孔目吏刘崇之第。

是日,州将安居受引兵仗攻克恭,因风纵火,克恭、元审并遇害,州民推居受为留后。

初,孟方立之乱,居受以泽、潞归于武皇,至是孟迁以邢、洺纳降,复任为牙将,居受惧其图己,乃叛,杀克恭以结汴人。

居受遣人召冯霸于沁水,霸不受命。

居受惧,将奔归朝廷,至长子,为野人所杀,传首冯霸军。

霸乃引军据潞州,自称留后,求援于汴。

武皇令康君立讨之,汴将葛从周来援霸。

九月,李存孝急攻潞州,汴军夜遁,获霸等诛之,武皇乃以康君立为昭义节度使。

克宁,武皇之季弟也。

初从起云中,为奉诚军使,赫连铎之攻黄花城也,克宁 奉武皇及诸弟登城,血战三日,力尽备竭,杀贼万计。

燕军之攻蔚州,克宁昆仲婴 城拒敌,昼夜辍寝食者旬余。

后从达靼入关,逐黄寇。

凡征行无不卫从,于昆弟之间,最推仁孝,小心恭谨,武皇尤友爱之。

及镇太原,授辽州刺史,累至云州防御 使。

乾宁初,改忻州刺史,从入关讨王行瑜,充马步军都将,以功授检校司徒。

天 祐初,授内外都制置、管内蕃汉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充振武节度使,凡军政皆 决于克宁。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克宁等侍疾,垂泣辞诀。

克宁曰:‘王万一不讳,后事 何属?’因召庄宗侍侧,谓克宁、张承业曰:‘亚子累公等。’言终弃代。

将发哀, 克宁纪纲军府,中外无哗。

初,武皇奖励军戎,多畜庶孽,衣服礼秩如嫡者六七辈, 比之嗣王,年齿又长,各有部曲,朝夕聚谋,皆欲为乱。

庄宗英察,惧及于祸,将 嗣位,让克宁曰:‘兒年孤稚,未通庶政,虽承遗命,恐未能弹压大事。季父勋德俱高,众情推伏,且请制置军府,候兒有立,听季父处分。’

克宁曰:‘亡兄遗命, 属在我兒,孰敢异议者!兒但嗣世,中外之事,何忧不办。’

视事之日,率先拜贺。

庄宗嗣位,军民政事,一切委之,权柄既重,趣向者多附之。

李存颢者,以阴计干 克宁曰:‘兄亡弟及,古今旧事,委父拜侄,理所未安,富贵功名,当宜自立,天 与不取,后悔无及。’

克宁曰:‘公毋得不祥之言!,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 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必斩尔首以徇。’

克宁虽慈爱 因心,而日为凶徒惑乱。

群凶之妻复以此言干克宁妻孟夫人,说激百端,夫人惧事 泄及祸,屡让克宁,由是愈惑。

会克宁因事杀都虞候李存质,又请兼领大同节度, 以蔚、朔为属郡,又数怒监军张承业、李存璋;由是知其有贰。

近臣史敬镕素与存颢善,尽知其事。

敬镕告贞简太后曰:‘存颢与管内太保阴图叛乱,俟嗣王过其第 即擒之,并太后子母,欲送于汴州。窃发有日矣。’

庄宗召张承业、李存璋谓曰:‘季父所为如此,无犹子之情,骨肉不可自相鱼肉,吾即避路,则祸乱不作矣。’

承业曰:‘老夫亲承遗托,言犹在耳。存颢辈欲以太原降贼,王乃何路求生?不即 讨除,亡无日矣。’因令吴珙、存璋为之备。

二月二十日,会诸将于府第,擒存颢、 克宁于坐。

庄宗垂泣数之曰:‘兒初以军府让季父,季父不忍弃先人遗命。今已事 定,复欲以兒子母投畀豺虎,季父何忍此心!’

克宁泣对曰:‘盖谗夫交构,吾复 何言!’

是日,与存颢俱伏法。

克宁仁而无断,故及于祸。

案《新唐书·宰相世系 表》:嗣昭,国昌有子四人:克恭、克俭、克用、克柔。

是书《李嗣昭传》云: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

是克柔为武皇母弟。

《新唐书·沙陀传》:武皇有 弟克勤,《通鉴》引《纪年录》有兄克俭,而是书俱无传,疑有阙文。

史臣曰:昔武皇发迹于阴山,庄宗肇基于河朔,虽奄有天下,而享国日浅,眷 言枝属,空秀棣华,固未及推帝尧敦叙之恩,广成王封建之义。

自克让而下,不获 就鲁、卫之封,懋间、平之德也。

况夭横相继,亦良可悲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译文

克让,是武皇的第二个弟弟。他从小擅长骑射,以勇敢凶悍著称。在咸通年间,他跟随朝廷讨伐庞勋,因功被封为振武都校。乾符年间,王仙芝攻陷了荆州和襄阳,朝廷征兵,克让率领军队奉命出征,平定了叛贼,因功被封为金吾将军,留在皇宫守卫。起初,懿祖归朝后,宪宗在亲仁坊赐给了他一栋宅子,从长庆年间开始,他的后代相继担任了卫兵的职务。武皇在云中起兵时,杀了段文楚,朝廷商议要惩罚他,命令增兵对付我们,我们害怕,打算逃跑回老家,天子下诏,命令巡使王处存夜间围攻亲仁坊捉拿克让。第二天军队会合,克让与纪纲、何相温、安文宽、石的历等十几个骑兵拉弓跃马,突围而出。官军数千人追赶他们,到了渭桥时,死了几百人。克让从夏阳抢夺船只渡河,回到了雁门。第二年,武皇昭雪了他的冤屈,克让再次进入皇宫守卫。黄巢攻入皇宫,僖宗逃往蜀地,克让当时守卫潼关,被贼军打败,他带着部下六七骑藏在南山佛寺,夜晚被山僧杀害。

克让死后,纪纲、浑进通冒着刀剑逃脱,归顺了黄巢。中和二年冬天,武皇进入关中讨伐叛贼,驻扎在沙苑。黄巢派遣使者米重威带着财物来求和,趁机送来了浑进通,并且擒拿了杀害克让的僧人十人。武皇焚烧了假的诏书,遣返了使者,将所有僧人全部处死,为克让举行哀悼仪式,悲伤了很长时间。

克修,字崇远,是武皇的叔父的儿子。他的父亲德成,最初担任天宁军使,跟随献祖讨伐庞勋,因功被封为朔州刺史。克修从小擅长骑射,跟随父亲征战,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武皇在雁门节制军队时,任命克修为奉诚军使,跟随他进入关中担任先锋,在华阴打败了黄揆,在梁田坡打败了尚让,在光顺门逼迫黄巢,每次战斗都取得胜利,勇敢地震慑了其他军队。叛贼被平定后,他被封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左营军使。那年十月,潞州牙将安居受来请求援兵,请求恢复昭义军,武皇派遣大将贺公雅、李筠、安金俊等人带兵跟随。与孟方立在铜鞮交战,不利,武皇于是命令克修带兵继续进攻。这个月,平定了潞州,斩杀了刺史李殷锐,于是上表请求任命克修为昭义节度使。光启二年九月,克修出兵山东,收复了邢州和洺州。十一月,攻克了故镇。孟方立派遣将领吕臻来支援,在焦岗交战,大败吕臻,擒获了吕臻,俘虏斩杀了数万人,继续进攻攻克了武安、临洺等属县,乘胜围攻邢州。孟方立向镇州求援,王镕出兵三万支援,克修的军队撤退。等到李罕之归来,武皇任命他为泽州刺史,与克修合力进攻河阳,连续几年出兵,以苦战怀州、孟州。十月,孟方立派遣将领奚忠信带兵三万袭击我们的辽州,克修在辽州东山设下埋伏,大败贼军,擒获了奚忠信献上。龙纪元年,武皇大规模出兵讨伐邢州、洺州,凯旋后,因此封赏于上党。克修性格节俭,不追求奢华,供应的帐篷和食物都很简陋。武皇对他这种简朴的态度感到愤怒,鞭打并侮辱了他,克修感到羞愧和愤怒,生病了;第二年三月,在潞州的府邸去世,时年三十一岁。庄宗即位后,追赠他为太师。

克修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嗣弼,次子叫嗣肱。嗣弼最初被封为泽州刺史,历任昭义、横海节度副使,改任海州刺史。天祐十九年,契丹侵犯燕、赵,攻陷了涿郡,《辽史·太祖纪》记载:十二月癸亥,围攻涿州,有白兔沿着城墙爬上去,那天攻破了城池。嗣弼全家被俘,被迁往幕庭。

嗣肱,年轻时就很有胆识,多次建立战功,在夹城之战中,跟随周德威担任先锋。当时他的哥哥嗣弼担任昭义副使,与嗣昭守城,兄弟内外奋战,忠诚勇敢,激励了三军。潞州之围解除后,因功被封为检校左仆射,进入朝廷担任三城巡检,负责衙内事务。天祐七年,周德威支援灵、夏,党项阻挡了道路,音驿不通。嗣肱奉命从麟州渡河,迎接德威,与党项转战数十里,最终与德威的军队会合。柏乡之战中,嗣肱担任马步都虞候。第二年,跟随庄宗在猗氏会合朱友谦,改任教练使,与存审支援河中,在胡壁堡打败了汴军,俘虏了庞让。十年,与存审在赵州驻军,在观津打败了汴军。当时梁祖刚刚屠杀枣强,他的将领贺德伦紧急攻打蓚县,率领五万军队在蓚县西边驻军。嗣肱从下博率领三百骑兵,傍晚时分与梁军的樵夫混杂在一起,太阳快落山时,进入了梁军的营地,骑兵们聚集起来,大声喧哗,箭矢如雨,迅猛冲杀。汴军不知所措,营地混乱,到了晚上,收集骑兵撤退。那天晚上,梁祖烧毁了营地逃走,解除了蓚县的包围。因功被封为蔚州刺史、雁门以北都知兵马使。跟随平定了刘守光。十二年,改任应州刺史,连续升迁为泽州、代州刺史、石岭以北都知兵马使。十九年,新州刺史王郁叛变投靠了契丹。嗣肱进军平定了妫、儒、武等三州,被封为山北都团练使。二十年春天,在新州去世,时年四十五岁。

克恭,是武皇的其他弟弟之一。龙纪年间,担任决胜军使。大顺初年,潞帅李克修去世,克恭代替他成为昭义节度使。他性格傲慢无礼,不懂得军事和政治。潞州人一向喜欢克修的简朴正直,厌恶克恭的放纵,再加上克修非因罪突然去世,人心离散。当时武皇刚刚平定了邢州、洺州三州,将要进攻河朔,大规模搜查军备。潞州有后院军,是军队中精锐的部分,克恭挑选了五百人献给武皇,军使安居受珍惜这些士兵。他不高兴。克恭命令副将李元审、安建、纪纲、冯霸护送太原,行至铜鞮县,冯霸劫持众人谋反,杀了都将刘杲、县令戴劳谦,沿着山向南行进,到了沁水,有士兵三千人。武皇命令李元审带兵攻击他们,与冯霸在沁水交战,不利,元审受伤,收兵回到潞州。五月十五日,克恭在孔目吏刘崇的家中审问元审。那天,州将安居受带领军队攻克了克恭,趁机放火,克恭和元审都被杀害,州民推举安居受为留后。起初,孟方立叛乱时,安居受带着泽州、潞州归顺了武皇,到这时孟方立用邢州、洺州投降,再次任命他为牙将,安居受害怕他图谋自己,于是叛变,杀害了克恭来结交汴人。安居受派人召回沁水的冯霸,冯霸不接受命令。安居受害怕,打算逃回朝廷,到了长子,被山民杀害,头颅被送到冯霸的军队。冯霸于是率领军队占据了潞州,自称留后,向汴人求援。武皇命令康君立讨伐他,汴将葛从周来支援冯霸。九月,李存孝紧急攻打潞州,汴军在夜间逃跑,抓住了冯霸等人并处决了他们,武皇于是任命康君立为昭义节度使。

克宁,是武皇的季弟。最初从云中起兵,担任奉诚军使。当赫连铎攻打黄花城时,克宁遵照武皇的命令和众兄弟一起登城,血战三天,力量耗尽,装备用尽,杀敌无数。燕军攻打蔚州时,克宁和他的兄弟坚守城池抵抗敌人,连续十多天不睡觉,不吃东西。

后来,他跟随达靼进入关中,追击黄寇。每次出征,他都会随军保护,在兄弟中,他最以仁孝著称,小心谨慎,武皇特别宠爱他。等到武皇镇守太原,他被任命为辽州刺史,后来又升至云州防御使。乾宁初年,他被任命为忻州刺史,跟随武皇入关讨伐王行瑜,担任马步军都将,因功被封为检校司徒。天祐初年,他被任命为内外都制置、管内蕃汉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担任振武节度使,所有军政事务都由克宁决定。

五年正月,武皇病重,克宁等人照顾他,流着泪告别。克宁说:‘如果大王不幸去世,后事怎么办?’于是召唤庄宗站在旁边,对克宁和张承业说:‘我儿子依赖你们。’话音刚落,武皇就去世了。在发丧期间,克宁整顿军府纪律,内外无人喧哗。

最初,武皇奖励军功,收养了许多庶出之子,他们的衣服和待遇与嫡子一样,有六七个人,比起继承人,他们年纪也大,各有自己的部下,日夜聚在一起密谋,都想要作乱。庄宗聪明机智,担心会牵连到祸事,即位时,他让克宁说:‘我年纪小,不懂政事,虽然继承了遗命,但恐怕不能处理好大事。季父功勋和德行都很高,众人推举他,请他管理军府,等到我有立锥之地,再听季父的安排。’克宁说:‘我兄长的遗命,交托给了我儿子,谁敢有不同的意见!我只是继承世系,内外的事情,有什么好担心的,都能处理好。’他上任的那天,就率先向众人表示祝贺。

庄宗即位后,将军事和民政事务都交给了他,权力很大,愿意依附的人很多。李存颢用阴谋诱惑克宁说:‘兄长去世,弟弟即位,这是古今的旧事,把父亲的权力交给侄子,这在道理上是不合适的,富贵功名,应当自立,天赐不取,后悔莫及。’克宁说:‘你说的话不吉利!我家世世代代立功,父慈子孝,天下人都知道,如果我的兄长把山河托付给我,我还有什么可求的!你不要再说,我一定会砍下你的头示众。’克宁虽然心地慈爱,但每天都被恶徒迷惑。

一群恶徒的妻子又用这些话去游说克宁的妻子孟夫人,用各种方法挑拨,夫人害怕事情泄露带来灾祸,多次责备克宁,因此他更加迷惑。恰好克宁因为事情杀了都虞候李存质,又请求兼任大同节度使,以蔚州、朔州为属郡,又多次怒斥监军张承业和李存璋;因此知道他有二心。近臣史敬镕与李存颢关系好,知道所有的事情。敬镕告诉贞简太后说:‘李存颢和管内太保暗中图谋叛乱,等继承人经过他家时,就抓住他,连同太后母子,想送到汴州。他们暗中策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庄宗召来张承业和李存璋说:‘季父的行为如此,没有父子之情,骨肉之间不应该自相残杀,我如果避让,那么祸乱就不会发生。’承业说:‘我亲自接受了遗托,他的话还在耳边。李存颢这些人想要把太原献给敌人,大王还有什么路可以求生?如果不立即讨伐,我们不久就会灭亡。’于是命令吴珙和存璋做好准备。

二月二十日,召集众将在府第会合,在座位上擒获了李存颢和克宁。庄宗流着泪数落他们说:‘我最初把军府让给季父,季父不忍心违背先人的遗命。现在事情已经定了,却又想要把我的妻子儿女送到虎口,季父怎么忍心这样!’克宁哭着回答说:‘都是因为谗言相害,我还能说什么!’当天,他和李存颢一起被处决。克宁仁慈而没有决断力,所以遭遇了灾祸。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嗣昭有四个儿子:克恭、克俭、克用、克柔。这本书《李嗣昭传》说:武皇的母弟代州刺史克柔的养子。这本书《新唐书·沙陀传》:武皇有弟弟克勤,《通鉴》引用《纪年录》有哥哥克俭,但这本书都没有传记,怀疑有遗漏。

史臣评论说:从前武皇在阴山起事,庄宗在河朔建立基业,虽然拥有了天下,但统治时间不长,对亲属的关怀,空有华丽的文采,但并没有实行帝尧那样的亲情和睦,也没有实行成王封地的仁义。从克让以下,没有得到鲁、卫那样的封地,也没有得到鲁、卫那样的德行。何况天有不测风云,这也实在是令人悲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注解

克让:克让是唐朝末年武皇李克用的仲弟,以勇猛著称。

武皇:武皇,指李克用,唐朝末年沙陀贵族,曾任唐朝节度使,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建立者。

咸通:唐朝年号,公元860年至874年。

庞勋: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

振武:唐朝的军镇名称。

乾符:唐朝年号,公元874年至879年。

王仙芝: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

荆、襄:指荆楚和襄阳地区。

金吾将军:唐朝官职,掌管宫城守卫。

懿祖:李克用的祖父。

宪宗:唐朝皇帝李纯,在位期间为公元806年至820年。

亲仁坊:唐朝长安城中的一个坊。

长庆:唐朝年号,公元821年至824年。

段文楚:唐朝末年官员。

天子:指皇帝。

王处存:唐朝官员。

巡使:古代官职,负责巡视地方。

纪纲何相温:人名。

安文宽:人名。

石的历:人名。

渭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夏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

雁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代县。

黄巢:唐朝末年起义军领袖。

僖宗:唐朝皇帝李儇,在位期间为公元873年至888年。

潼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

南山佛寺: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献祖:李克用的父亲李克修的父亲。

朔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

奉诚军使:奉诚军使,官职名,指负责奉诚军的军事指挥官。

华阴: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

梁田坡: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

光顺门:古代长安城门名。

潞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

昭义军:古代军事编制。

铜鞮: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河阳: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

辽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左权县。

上党:古代地区名,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

契丹:古代民族,后发展为辽朝。

燕、赵:古代地区名,指今河北省和辽宁省。

涿郡: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

幕庭:古代官署名。

周德威: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党项:古代民族,后发展为西夏。

灵、夏:古代地区名,指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音驿:古代驿站名。

麟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陕西省神木县。

柏乡之战: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场战役。

马步都虞候:古代军职。

猗氏: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

教练使:古代军职。

河中:古代地区名,指今山西省运城市。

胡壁堡: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庞让:人名。

赵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赵县。

观津: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武邑县。

梁祖:指朱温,五代十国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

蓚县: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馆陶县。

下博: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深州市。

蔚州:蔚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蔚县。

雁门以北都知兵马使:古代军职。

刘守光: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应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应县。

泽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

代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代县。

石岭以北都知兵马使:古代军职。

新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新乐市。

妫、儒、武等三州:古代州名。

山北都团练使:古代军职。

龙纪:唐朝年号,公元873年至874年。

潞帅:指潞州的军事统帅。

大顺:唐朝年号,公元890年至893年。

后院军:古代军队编制。

裨校:古代军职。

李元审:人名。

安建:人名。

冯霸:人名。

刘杲:人名。

戴劳谦:人名。

沁水: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沁水县。

铜鞮县: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孔目吏:古代官职。

刘崇之:人名。

孟方立: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长子:地名,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

野人:古代对未开化民族的称呼。

康君立:人名。

葛从周:人名。

李存孝:五代十国时期将领。

克宁:克宁,指李克宁,唐朝末年沙陀贵族李嗣昭的次子,李克用的弟弟,唐朝末年著名将领。

赫连铎:赫连铎,唐朝末年突厥族将领,曾参与攻伐唐朝。

黄花城:黄花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猗县。

燕军:燕军,指李克用的军队。

达靼:达靼,古代民族名,即后来的鞑靼。

黄寇:黄寇,指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军。

内外都制置:内外都制置,官职名,指负责全国军事和行政的最高官员。

管内蕃汉都知兵马使:管内蕃汉都知兵马使,官职名,指负责管辖区域内汉族和少数民族军事的最高官员。

检校司徒:检校司徒,官职名,指代理司徒的职务。

振武节度使:振武节度使,官职名,指负责振武军区的军事指挥官。

乾宁:乾宁,唐朝年号,公元894年至898年。

王行瑜:王行瑜,唐朝末年将领,曾参与叛乱。

马步军都将:马步军都将,官职名,指负责马步军的最高指挥官。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官职名,指代理太保的职务。

庄宗:庄宗,指李存勖,李克用的儿子,后梁的第二位皇帝。

庶孽:庶孽,指非正室所生的子女。

嗣王:嗣王,指继承王位的王子。

阴计:阴计,指暗中的计谋。

太保:太保,官职名,指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哀:哀,指对逝者的哀悼。

纪纲军府:纪纲军府,指管理军府的纪律。

庶政:庶政,指国家的政务。

部曲:部曲,指部下或私人军队。

阴图叛乱:阴图叛乱,指暗中策划叛乱。

避路:避路,指避开冲突。

骨肉不可自相鱼肉:骨肉不可自相鱼肉,指亲人之间不应互相伤害。

遗托:遗托,指遗留下的委托。

鲁、卫之封:鲁、卫之封,指古代鲁国和卫国的封地,这里比喻封地。

懋间、平之德:懋间、平之德,指古代君王的美德。

夭横相继:夭横相继,指接连不幸的事情发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评注

克宁,武皇之季弟也。此句开篇点明克宁的身份,他是武皇的季弟,暗示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

初从起云中,为奉诚军使。克宁最初在云中起事,担任奉诚军使,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

赫连铎之攻黄花城也,克宁奉武皇及诸弟登城,血战三日,力尽备竭,杀贼万计。这里描绘了克宁在战斗中的英勇和坚韧,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燕军之攻蔚州,克宁昆仲婴城拒敌,昼夜辍寝食者旬余。克宁兄弟在蔚州坚守,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坚守岗位的精神。

后从达靼入关,逐黄寇。克宁随武皇征讨达靼,驱逐黄寇,显示了他的忠诚和勇敢。

凡征行无不卫从,于昆弟之间,最推仁孝,小心恭谨,武皇尤友爱之。克宁在军事行动中始终随从武皇,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孝顺,赢得了武皇的喜爱。

及镇太原,授辽州刺史,累至云州防御使。乾宁初,改忻州刺史,从入关讨王行瑜,充马步军都将,以功授检校司徒。天祐初,授内外都制置、管内蕃汉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充振武节度使,凡军政皆决于克宁。这一段详细记载了克宁的官职升迁,说明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和贡献。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克宁等侍疾,垂泣辞诀。克宁曰:‘王万一不讳,后事何属?’因召庄宗侍侧,谓克宁、张承业曰:‘亚子累公等。’言终弃代。将发哀,克宁纪纲军府,中外无哗。克宁在武皇病重时,表现出了忠诚和孝顺,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政治手腕。

初,武皇奖励军戎,多畜庶孽,衣服礼秩如嫡者六七辈,比之嗣王,年齿又长,各有部曲,朝夕聚谋,皆欲为乱。庄宗英察,惧及于祸,将嗣位,让克宁曰:‘儿年孤稚,未通庶政,虽承遗命,恐未能弹压大事。季父勋德俱高,众情推伏,且请制置军府,候儿有立,听季父处分。’克宁曰:‘亡兄遗命,属在我儿,孰敢异议者!儿但嗣世,中外之事,何忧不办。’视事之日,率先拜贺。庄宗嗣位,军民政事,一切委之,权柄既重,趣向者多附之。这一段描述了庄宗继位后,克宁在政治上的作用和影响。

李存颢者,以阴计干克宁曰:‘兄亡弟及,古今旧事,委父拜侄,理所未安,富贵功名,当宜自立,天与不取,后悔无及。’克宁曰:‘公毋得不祥之言!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必斩尔首以徇。’克宁在这里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和正直,坚决反对李存颢的阴谋。

克宁虽慈爱因心,而日为凶徒惑乱。群凶之妻复以此言干克宁妻孟夫人,说激百端,夫人惧事泄及祸,屡让克宁,由是愈惑。会克宁因事杀都虞候李存质,又请兼领大同节度,以蔚、朔为属郡,又数怒监军张承业、李存璋;由是知其有贰。近臣史敬镕素与存颢善,尽知其事。敬镕告贞简太后曰:‘存颢与管内太保阴图叛乱,俟嗣王过其第即擒之,并太后子母,欲送于汴州。窃发有日矣。’这一段揭示了克宁的忠诚受到怀疑,以及他最终被李存颢陷害的过程。

庄宗召张承业、李存璋谓曰:‘季父所为如此,无犹子之情,骨肉不可自相鱼肉,吾即避路,则祸乱不作矣。’承业曰:‘老夫亲承遗托,言犹在耳。存颢辈欲以太原降贼,王乃何路求生?不即讨除,亡无日矣。’因令吴珙、存璋为之备。二月二十日,会诸将于府第,擒存颢、克宁于坐。庄宗垂泣数之曰:‘儿初以军府让季父,季父不忍弃先人遗命。今已事定,复欲以儿子母投畀豺虎,季父何忍此心!’克宁泣对曰:‘盖谗夫交构,吾复何言!’是日,与存颢俱伏法。克宁仁而无断,故及于祸。这一段描绘了庄宗和李存璋的决策过程,以及克宁和李存颢的最终命运。

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嗣昭,国昌有子四人:克恭、克俭、克用、克柔。是书《李嗣昭传》云: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是克柔为武皇母弟。《新唐书·沙陀传》:武皇有弟克勤,《通鉴》引《纪年录》有兄克俭,而是书俱无传,疑有阙文。这一段对克宁家族的背景进行了补充说明。

史臣曰:昔武皇发迹于阴山,庄宗肇基于河朔,虽奄有天下,而享国日浅,眷言枝属,空秀棣华,固未及推帝尧敦叙之恩,广成王封建之义。自克让而下,不获就鲁、卫之封,懋间、平之德也。况夭横相继,亦良可悲哉!史臣在这里对克宁家族的命运进行了评价,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感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