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一-原文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嫔于武皇。
姿质闲丽, 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
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 厚待之。’
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
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
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 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
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 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薨,庄宗嗣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
太后召监军张承 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兒,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 有地,毋令乞食于沛,幸矣。’
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
庄宗善音律,喜 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
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齿渐衰,兒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庄宗曰:‘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
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 胜。
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鄴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
其年平定河南,西幸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
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 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
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
既而谓庄宗曰:‘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 晋阳,旬朔与之俱来。’
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 迎侍太妃。’乃止。
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
同光三年冬十月,上谥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太妃刘氏,武皇之正室也。
案:《刘太妃传》,原本阙佚。
考《北梦琐言》云:晋王李克用妻刘夫人,常随军行,至于军机,多所宏益。
先是,汴州上源驿有变, 晋王愤恨,欲回军攻之。
夫人曰:‘公为国讨贼,而以杯酒私忿,必若攻城,即曲 在于我。不如回师,自有朝廷可以论列。’于是班退。
天复中,周德威为汴军所败, 三军溃散,汴军乘我,晋王危惧,与李存信议,欲出保云州。
夫人曰:‘存信本北方牧羊兒也,焉顾成败!王常笑王行瑜弃城失势,被人屠割,今复欲效之,何也? 王顷岁避难塞外,几遭陷害,赖遇朝廷多事,方得复归。今一旦出城,便有不测之 变,焉能远及!’晋王止行。
居数日,亡散之士复集,军城安定,夫人之力也。
《五代会要》云:同光元年四月,册为皇太妃。
《欧阳史》云:庄宗即位,册尊曹 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
太妃往谢太后,太后有惭色。
太妃曰:‘愿 吾兒享国无穷,使吾获没于地以从先君幸矣。复何言哉!’
庄宗灭梁入洛,使人迎 太后归洛,居长寿宫,而太妃独留晋阳。
同光三年五月,太妃薨。
魏国夫人陈氏,襄州人,本昭宗之宫嫔也。
乾宁二年,武皇奉诏讨王行瑜,驻 军于渭北,昭宗降硃书御札,出陈氏及内妓四人以赐武皇。
陈氏素知书,有才貌, 武皇深加宠重。
及光化之后,时事多难,武皇常独居深念,嫔媵鲜得侍谒,唯陈氏 得召见。
陈氏性既静退,不以宠侍自侈,武皇常呼为阿媎。
及武皇大渐之际,陈氏侍医药,垂泣言:‘妾为王执扫除之役,十有四年矣,王万一不幸,妾将何托!既 不能以身为殉,愿落发为尼,为王读一藏佛经,以报平昔。’武皇为之流涕。
及武皇薨,陈氏果落发持经,法名智愿,后居于洛阳佛寺,庄宗赐号建法大师。
天成中,明帝幸其院,改赐圆惠大师。
晋天福中,卒于太原。
追谥光国大师,塔以惠寂为名 也。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案:《刘后传》,原本阙佚。
考《北梦琐言》云:庄宗 刘皇后,魏州成安人,家世寒微。
太祖攻魏州,取成安,得后,时年五六岁。
归晋 阳宫,为太后侍者,教吹笙。
及笄,姿色绝众,声伎亦所长。
太后赐庄宗,为韩国 夫人侍者。
后诞皇子继岌,宠待日隆。
他日,成安人刘叟诣鄴宫见上,称夫人之父。
有内臣刘建丰认之,即昔日黄须丈人,后之父也。
刘氏方与嫡夫人争宠,皆以门族 夸尚,刘氏耻为寒家,白庄宗曰:
‘妾去乡之时,妾父死于乱兵,是时环尸而哭。妾固无父,是何田舍翁诈伪及此!’
乃于宫门笞之,其实后即叟之长女也。
庄宗好 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箧,令继岌相随,以后父刘叟以医卜为业也。
后方昼 眠,及造其卧内,自称刘衙推访女,后大恚,笞继岌。
然为太后不礼,复以韩夫人 居正,无以发明。
大臣希旨请册刘氏为皇后,议者以后出于寒贱,好兴利聚财,初 在鄴都,令人设法稗贩,所鬻樵苏果茹亦以皇后为名。
正位之后,凡贡奉先入后宫, 惟写佛经施尼师,他无所赐,阙下诸军困乏,以至妻子饥殍,宰相请出内库表给,
后将出妆具银盆两口、皇子满喜等三人,令鬻以赡军。
一旦作乱,亡国灭族,与夫 褒姒、妲己无异也。
先是,庄宗自为俳优,名曰李天下,杂于涂粉优杂之间,时为 诸优扑扶掴搭,竟为嚚妇恶伶之倾玷,有国者得不以为前鉴!
刘氏以囊盛金合犀带 四,欲于太原造寺为尼,沿路复通皇弟存渥,同箦而寝,明宗闻其秽,即令自杀。
考《欧阳史》,作裨将袁建丰得后,纳之晋宫,而《北梦琐言》作内臣刘建丰,亦 传闻之异辞也。
淑妃韩氏,庄宗正室。
案:《韩淑妃传》,原本阙佚。
考《五代会要》云:同 光二年十二月册,以宰臣豆卢革、韦说为册使,出应天门,登路车,卤簿鼓吹前导,
至于永福门降车,入右银台门,至淑妃宫,受册于内,文武百官立班称贺。
德妃伊氏,庄宗次室。
案:《伊德妃传》,原本阙佚。
考《北梦琐言》云:庄 宗皇帝嫡夫人韩氏,后为淑妃,伊氏为德妃。
又言夫人夏氏,后嫁李赞华,所谓东 丹王,即安巴坚长子,性酷毒,侍婢微过,即以刀刲火灼。
夏氏少长宫掖,不忍其 凶,求离婚,归河阳节度使夏鲁奇家,后为尼也。
‘《欧阳史·家人传》:明宗立, 悉放庄宗时宫人。虢国夫人夏氏,归夏鲁奇家,后嫁李赞华。与《北梦琐言》微异。”《辽史》又以夏氏为庄宗皇后,疑误。”又案《五代会要》:庄宗朝内职,又有昭仪侯氏封汧国夫人,昭媛白氏封沂国夫人,出使美宣邓氏封珝国夫人,御正楚真张氏 封凉国夫人,司簿德美周氏封宋国夫人,侍真吴氏封延陵郡夫人,懿才王氏封太原 郡夫人,咸一韩氏封昌黎郡夫人,瑶芳张氏封清河郡夫人,懿德王氏封琅琊郡夫人,宣一马氏封扶风郡夫人,并同光二年十一月敕。”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生秦王从荣及闵帝。
同光初,后以疾崩,明宗即位,追封 为晋国夫人。
长兴中,明宗以秦、宋二王位望既隆,因思从贵之义,乃下制曰:
‘故晋国夫人夏氏,素推仁德,信睦宗亲,尝施内助之方,不见中兴之盛,予当御 极,子并为王,有鹊巢之高,无翚衣之贵,贞魂永逝,懿范常存,考本朝之文,沿 追册之制,将慰怀于九族,冀叶庆于四星。宜追册为皇后,兼定懿号。”
既而有司 上谥曰昭懿。
和武显皇后曹氏。
案:《曹后传》,原本阙佚。
考《五代会要》云:天成三年 正月,册为淑妃,长兴元年五月十四日,册为皇后;应顺元年闰正月,册为皇太后。
至清泰三年闰十二月,随末帝崩于后楼。
晋高祖使人护葬,至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 日,追册曰和武显皇后。
宣宪皇后魏氏。
案:《魏后传》原本阙佚。
据《通鉴考异》引《唐废帝实录》 云:宣宪皇后魏氏,镇州平山人。
中和末,明宗徇地山东,留戍平山,得魏后。
又 云:明宗为裨将,性阔达,不能治生,曹后亦疏于画略,生计所资,惟宣宪而已。
《五代会要》云:初封鲁国太夫人,清泰二年二月,中书门下奏:
“臣闻汉昭帝承 祚御历,奉尊谥于云阳;魏明帝继体守文,思外家于甄馆,而皆追崇微号,祔飨庙 庭,克隆敬本之文,式叶爱亲之道。
臣等又览国史,窃见明皇帝母曰昭成皇后窦氏, 代宗皇帝母曰章敬太后吴氏,始嫔硃邸,俄閟幽宫,鸿图既属于明君,尊号咸追于 圣母。
伏以鲁国夫人发祥沙麓,贻庆河洲。
三后最贤,周母允成于天统;四妃有子, 唐宫先启于帝基,仰惟当宁之情,弥轸寒泉之思。
久虚殷荐,虑损皇猷。
臣等谨上 尊谥曰宣宪皇太后,请依昭成皇太后故事,择日备礼册命。
又,臣等伏闻先太后旧 陵未祔先祠,则都下难崇别庙,既追尊谥,合创閟宫。
按汉朝故事,园寝不在王畿, 或就陵所便立寝祠。
今商量上谥后,权立同庙,以申告献,配祠之礼,请俟他年。”
从之。
据《欧阳史》云:议建陵寝,而太原石敬瑭反,乃于京师河南府东立寝宫。
又案:《五代会要》所载明宗时内职,德妃王氏,天成三年正月册立,长兴二年 四月进号淑妃,应顺元年闰正月十三日册为太妃,至周广顺元年四月追谥贤妃。
昭仪 王氏封齐国夫人,昭容葛氏封周国夫人,昭媛刘氏封赵国夫人,孙氏封楚国夫人, 御正张氏封曹国夫人,司宝郭氏封魏国夫人,司赞于氏封郑国夫人,尚服王氏封卫 国夫人,司记崔氏封蔡国夫人,司膳翟氏封滕国夫人,司醖吴氏封莒国夫人,婕妤 高氏封渤海郡夫人,美人沈氏封太原郡夫人,顺御硃氏封吴郡夫人,司饰聊氏封颍 川郡夫人,司衣刘氏封彭城郡夫人,司药孟氏封咸阳郡夫人,梳篦张氏封清河郡夫 人,司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栉篦傅氏封颍川郡夫人,知客张氏赐号尚书,故江氏 追封济阳郡夫人。
以上皆长兴三年九月敕。
其名号皆中书门下按《六典》内职行之。
内人李氏封陇西县君,崔氏封清河县君,李氏封成纪县君,田氏封咸阳县君, 白氏封南阳县君,并长兴四年二月敕。
前代内职,皆无封君之礼,此一时之制。
闵帝哀皇后孔氏。
案:《孔后传》,原本阙佚。
据《通鉴》云:孔循阴遣人结 王德妃,求纳其女;德妃请娶循女为从厚妃,帝许之。
庚寅,皇子从厚纳孔循女为 妃。
《五代会要》云:初封鲁国夫人,应顺元年四月,为末帝所害。
晋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谥为哀皇后。
末帝刘皇后,应州人也。
天成中,封为沛国夫人。
清泰初,百官三上表,请立 中宫,遂立为皇后。
后性强戾,末帝甚惮之,故其弟延皓,自凤翔牙校环岁之间历 枢密使,出为鄴都留守,皆由后内政之力也。
及延皓为张令昭所逐,执政请行朝典,后力制之,止从罢免而已。
晋高祖入洛。
后与末帝俱就燔焉。
史臣曰:昔三代之兴亡,虽由于帝王,亦系于妃后。
故夏之兴也以涂山,及其亡也以妹嬉;商之兴也以简狄,及其亡民以妲己;周之兴也以文母,及其亡也以褒 姒。
观夫贞简之为人也,虽未偕于前代,亦无亏于懿范。
而刘后以牝鸡之晨,皇业 斯坠,则与夫三代之兴亡同矣。
余无进贤辅佐之德,又何足以道哉!
案:《五代史》 无《外戚传》。
据《五代会要》,武皇长女琼华长公主,降孟知祥,同光三年十二月封。
第二女瑶英长公主,降张延钊,同光三年十二月封。
明宗长女永宁公主,降晋高祖。
第十三女兴平公主,降赵延寿,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齐国公主,至清泰三年二月进封燕国长公主。
第十四女寿安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第十五女永乐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今考《会要》所载,亦多舛互,如琼华公主,《十国春秋》诸书作太祖弟克让之女,《会要》以为武皇长女,此传闻之异辞也。
庄宗女义宁公主,降宋廷浩。
廷浩仕至房州刺史,晋初为汜水关使,张从宾之叛, 战死。
见《东都事略》及《宋史》。
又,王禹偁《小畜集》有《宋渥神道碑》云:
母义宁公主,天福中,晋祖以尝事庄宗,有旧君之礼,每贵主入见,听其不拜。
时 兵戎方炽,经费不充,惟公主之家,赐予甚厚,尽而复取,亦无倦色。
一日,晋祖 从容谓贵主曰:
“朕于主家无所爱惜,但朝廷多事,府库甚虚,主所知矣。
今 辇毂之下,桂玉为忧,可命渥分司西京,以丰就养。”
因厚遣之,且敕留司具晨昏伏腊 之用,至于醯醢,率有备焉。
《会要》不载庄宗女几人,是其阙略也。
惟明宗诸女 记之,稍详,然考薛史《赵延寿传》,其娶明宗小女为继室。
《欧阳史》亦云有耶律德光为延寿娶从益妹,是为永安公主。
而《五代会要》不载,则其阙漏者亦多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一-译文
武皇帝的贞简皇后曹氏,是庄宗的母亲,她是太原人,因为出身良好家庭而被选为武皇帝的妃子。她容貌美丽,性格谦逊而明辨是非,因此受到秦国夫人的重视。她曾经从容地对武皇帝说:‘我看曹姬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王应该好好对待她。’武皇帝有很多宠妃,乾宁初年,平定了燕蓟,得到了李匡俦的妻子张氏,她的美貌无人能及,深受宠爱。当时曹姬在宫中很少被召见,只有太后的恩宠没有减少。武皇帝性格严厉急躁,左右的人犯了错,必定严厉惩罚,没有人敢说,只有太后能从容地劝谏,使他心情缓和。等到庄宗出生,体貌奇特,武皇帝感到惊奇并怜爱他,太后更加受到宠爱和尊敬,其他夫人都自愧不如,曹皇后也勤勉地辅助,宫中的人都称赞她。
武皇帝去世后,庄宗继承了晋王的位子,当时李克宁、李存颢图谋叛变,人心惶惶。太后召唤监军张承业,指着庄宗对他说:‘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果听说外面有阴谋,想要孤注一掷,你们只要保护我们母子有立足之地,不要让我们流落他乡,这就足够了。’承业因此诛杀了存颢、克宁,平定了内乱。庄宗擅长音律,喜欢伶人的戏谑,太后经常提醒他。天祐七年,镇、定二州请求援助,庄宗催促命令治兵,太后说:‘我的牙齿已经衰老,儿子只要不辜负先人的事业就足够了,何必栉风沐雨,远离我日夜的期盼!’庄宗说:‘根据先王的遗旨,必须消灭仇敌。山东的事情,机会不能错过。’等到出发时,太后在汾桥为他们送行,悲伤得无法自持。庄宗平定了赵、魏,驻扎在鄴城,每年都多次驰马回家,民众和士人都佩服他的仁孝。
太后最初被封为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后,命令宰相卢损捧着册书上皇太后的尊号。那一年平定了河南,西行到洛阳,命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到太原迎接。庄宗亲自到怀州,迎接太后回到长寿宫,太后与刘太妃关系很好,分别之后,太后闷闷不乐。不久听说太妃病重,派医官和使者前去探望。之后她对庄宗说:‘我和太妃的恩情如同兄弟,她常年抱病,只要看到我,就足以安慰她的心,我暂时到晋阳去,十天后和她一起回来。’庄宗说:‘现在正是暑热的时候,山路崎岖,不必来回奔波,可以让存渥他们去迎接太妃。’于是作罢。等到太妃去世的消息传来,太后悲痛欲绝,从此身体不适,不久在长寿宫去世。同光三年冬十月,追谥为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太妃刘氏,是武皇帝的正室。根据《刘太妃传》,原文缺失。根据《北梦琐言》记载:晋王李克用的妻子刘夫人,经常随军行动,对军机事务多有贡献。以前,汴州上源驿发生变故,晋王愤怒,想要回军攻打。夫人说:‘你为国家讨伐叛贼,却因为一杯酒的小事而愤怒,如果攻打城池,那错就全在我们了。不如撤军,自然有朝廷来处理。’于是退兵。天复年间,周德威被汴军击败,三军溃散,汴军趁机进攻,晋王感到危险,与李存信商议,想要出城保卫云州。夫人说:‘存信原本是北方放羊的孩子,怎么会考虑成败!你曾经嘲笑王行瑜弃城失势,被人屠杀,现在又要效仿他,这是为什么?你去年避难塞外,几乎遭遇不测,多亏朝廷多事,才得以返回。现在一旦出城,就可能有不测之变,怎么能远走他乡呢!’晋王停止了行动。过了几天,逃散的士兵又聚集起来,军城安定,这都是夫人的功劳。
《五代会要》记载:同光元年四月,册封为皇太妃。《欧阳史》记载:庄宗即位后,册封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去拜见太后,太后感到惭愧。太妃说:‘愿我的儿子享有无尽的江山,让我能够安享晚年,追随先君,这就足够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庄宗灭掉梁朝进入洛阳,派人迎接太后回到洛阳,居住在长寿宫,而太妃独自留在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去世。
魏国夫人陈氏,是襄州人,原本是昭宗的宫嫔。乾宁二年,武皇帝奉诏讨伐王行瑜,驻军渭北,昭宗下诏书,将陈氏和四个宫女赐给了武皇帝。陈氏素来知书达理,有才貌,武皇帝非常宠爱她。到了光化年间,时事多难,武皇帝常常独自沉思,嫔妃很少能被召见,只有陈氏能被召见。陈氏性格沉静谦退,不因为受宠而骄傲,武皇帝经常叫她阿媎。等到武皇帝病重时,陈氏照顾他的医药,流泪说:‘我为您打扫了十四年,您万一不幸,我该靠什么生活!既然不能以身殉主,我希望剃度为尼,为您读一藏佛经,以报答往日的恩情。’武皇帝为此流泪。等到武皇帝去世,陈氏果然剃度为尼,法号智愿,后来居住在洛阳的佛寺,庄宗赐号为建法大师。天成年间,明帝到她的寺院,改赐号为圆惠大师。晋天福年间,在太原去世。追谥为光国大师,塔名为惠寂。
太妃刘氏,是武皇帝的正室。根据《刘太妃传》,原文缺失。根据《北梦琐言》记载:晋王李克用的妻子刘夫人,经常随军行动,对军机事务多有贡献。以前,汴州上源驿发生变故,晋王愤怒,想要回军攻打。夫人说:‘你为国家讨伐叛贼,却因为一杯酒的小事而愤怒,如果攻打城池,那错就全在我们了。不如撤军,自然有朝廷来处理。’于是退兵。天复年间,周德威被汴军击败,三军溃散,汴军趁机进攻,晋王感到危险,与李存信商议,想要出城保卫云州。夫人说:‘存信原本是北方放羊的孩子,怎么会考虑成败!你曾经嘲笑王行瑜弃城失势,被人屠杀,现在又要效仿他,这是为什么?你去年避难塞外,几乎遭遇不测,多亏朝廷多事,才得以返回。现在一旦出城,就可能有不测之变,怎么能远走他乡呢!’晋王停止了行动。过了几天,逃散的士兵又聚集起来,军城安定,这都是夫人的功劳。
《五代会要》记载:同光元年四月,册封为皇太妃。《欧阳史》记载:庄宗即位后,册封曹氏为皇太后,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太妃去拜见太后,太后感到惭愧。太妃说:‘愿我的儿子享有无尽的江山,让我能够安享晚年,追随先君,这就足够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庄宗灭掉梁朝进入洛阳,派人迎接太后回到洛阳,居住在长寿宫,而太妃独自留在晋阳。同光三年五月,太妃去世。
魏国夫人陈氏,是襄州人,原本是昭宗的宫嫔。乾宁二年,武皇帝奉诏讨伐王行瑜,驻军渭北,昭宗下诏书,将陈氏和四个宫女赐给了武皇帝。陈氏素来知书达理,有才貌,武皇帝非常宠爱她。到了光化年间,时事多难,武皇帝常常独自沉思,嫔妃很少能被召见,只有陈氏能被召见。陈氏性格沉静谦退,不因为受宠而骄傲,武皇帝经常叫她阿媎。等到武皇帝病重时,陈氏照顾他的医药,流泪说:‘我为您打扫了十四年,您万一不幸,我该靠什么生活!既然不能以身殉主,我希望剃度为尼,为您读一藏佛经,以报答往日的恩情。’武皇帝为此流泪。等到武皇帝去世,陈氏果然剃度为尼,法号智愿,后来居住在洛阳的佛寺,庄宗赐号为建法大师。天成年间,明帝到她的寺院,改赐号为圆惠大师。晋天福年间,在太原去世。追谥为光国大师,塔名为惠寂。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根据《刘后传》,原文已经缺失。根据《北梦琐言》记载:庄宗的刘皇后,是魏州成安人,出身贫寒。太祖攻打魏州时,攻下成安,得到了刘皇后,当时她大约五六岁。后来被送回晋阳宫,成为太后的侍女,学习吹笙。等到她成年,容貌非常出众,音乐技艺也非常擅长。太后将她赐给庄宗,成为韩国夫人的侍女。后来生下皇子继岌,受到的宠爱和待遇日益增加。有一天,成安人刘叟到鄴宫见到皇上,自称是夫人的父亲。有内臣刘建丰认出他,就是以前黄须的老丈人,也就是刘皇后的父亲。刘氏当时与嫡夫人争宠,都因为门第高贵而互相夸耀,刘氏耻于出身寒门,对庄宗说:“我离开家乡时,我父亲在乱军中死去,当时我围绕尸体哭泣。我本来就没有父亲,这个乡下老头怎么敢冒充到这种地步!”于是她在宫门口鞭打了刘叟,但实际上刘氏就是刘叟的长女。庄宗喜欢戏曲,宫中闲暇时,自己带着蓍草袋和药箱,让继岌跟着,因为刘叟以医卜为业。刘氏白天睡觉,等到她睡觉时,自称是刘衙推来探访女儿,刘皇后非常愤怒,鞭打了继岌。但因为太后的不礼貌,以及韩夫人的正位,无法揭露真相。大臣们迎合皇帝的心意,请求册封刘氏为皇后,有人议论说刘氏出身寒微,喜欢谋利聚财,起初在鄴都时,让人设法买卖,所卖柴火、果实、蔬菜都打着皇后的名义。刘氏成为皇后后,所有的贡品先送到后宫,只有抄写的佛经赠送给尼姑,其他什么都没给,宫中诸军困顿,以至于妻子孩子饿死,宰相请求拿出内库的银两来救济,刘氏拿出银盆两口、皇子满喜等三人,让他们卖掉来养活军队。一旦发生叛乱,国家灭亡,家族覆灭,和褒姒、妲己一样。在此之前,庄宗自己扮演戏曲角色,名叫李天下,混在涂粉的戏子中间,时常被其他戏子打骂,最终成为恶伶的污点,作为国君的,不能不以此为前车之鉴!刘氏用袋子装着四枚金合犀带,想要在太原建寺为尼,沿路又和皇弟存渥同床共枕,明宗得知她的丑事,下令她自杀。根据《欧阳史》,记载裨将袁建丰得到刘皇后,纳入晋宫,而《北梦琐言》记载内臣刘建丰,也是传闻的不同说法。
淑妃韩氏,庄宗的正室。根据《韩淑妃传》,原文已经缺失。根据《五代会要》记载:同光二年十二月册封,以宰臣豆卢革、韦说为册使,出应天门,登路车,鼓乐前导,到达永福门下车,进入右银台门,到达淑妃宫,在内宫接受册封,文武百官列队祝贺。
德妃伊氏,庄宗的次室。根据《伊德妃传》,原文已经缺失。根据《北梦琐言》记载:庄宗皇帝的正室韩氏,后来成为淑妃,伊氏成为德妃。又提到夫人夏氏,后来嫁给了李赞华,即东丹王,安巴坚的长子,性格残忍,侍女稍有差错,就用刀割或用火烧。夏氏在宫中长大,不忍看到她的残忍,请求离婚,回到河阳节度使夏鲁奇家,后来成为尼姑。《欧阳史·家人传》记载:明宗即位,放出了庄宗时的宫人。虢国夫人夏氏,回到夏鲁奇家,后来嫁给了李赞华。与《北梦琐言》略有不同。《辽史》又把夏氏说成是庄宗的皇后,可能是误传。又根据《五代会要》:庄宗朝内职,还有昭仪侯氏封汧国夫人,昭媛白氏封沂国夫人,出使美宣邓氏封珝国夫人,御正楚真张氏封凉国夫人,司簿德美周氏封宋国夫人,侍真吴氏封延陵郡夫人,懿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咸一韩氏封昌黎郡夫人,瑶芳张氏封清河郡夫人,懿德王氏封琅琊郡夫人,宣一马氏封扶风郡夫人,这些都是在同光二年十一月敕封的。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生下秦王从荣和闵帝。同光初年,夏皇后因病去世,明宗即位,追封为晋国夫人。长兴年间,明宗因为秦、宋二王地位已经很高,想到他们因贵而得位,于是下诏说:“已故晋国夫人夏氏,向来以仁德著称,信守家族和睦,曾经提供内助之力,虽然没有看到中兴的盛况,我即将登基,儿子们都成为王,有鹊巢之高,无凤凰之贵,她的灵魂永远逝去,但她的风范常存,按照本朝的文制,沿袭追封的制度,为了安慰家族,希望符合四星之庆。应追封为皇后,并定谥号为昭懿。”随后有司上报谥号为昭懿。
和武显皇后曹氏。根据《曹后传》,原文已经缺失。根据《五代会要》记载:天成三年正月,册封为淑妃,长兴元年五月十四日,册封为皇后;应顺元年闰正月,册封为皇太后。到清泰三年闰十二月,随末帝在宫中去世。晋高祖派人护送葬礼,到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封为和武显皇后。
宣宪皇后魏氏。根据《魏后传》的记载,原本缺失。根据《通鉴考异》引用的《唐废帝实录》记载:宣宪皇后魏氏,是镇州平山人。中和末年,明宗征讨山东地区,留下驻守平山,在那里遇到了魏后。又记载:明宗当时还是一名副将,性格豁达,不擅长管理生计,曹后也疏于理财,家里的生计主要依靠宣宪皇后。在《五代会要》中提到:最初封为鲁国太夫人,清泰二年二月,中书门下上奏说:‘我听说汉昭帝继承了皇位,在云阳尊称谥号;魏明帝继承皇位,思念外戚于甄馆,他们都追封了微号,供奉在庙庭,重新建立了尊敬根本的礼仪,符合爱亲之道。我们查阅国史,发现明皇帝的母亲是昭成皇后窦氏,代宗皇帝的母亲是章敬太后吴氏,她们最初都是嫔妃,后来去世,鸿图最终属于明君,尊号都追封给了圣母。我们认为鲁国夫人出生在沙麓,给河洲带来了吉祥。三位皇后都非常贤良,周母在天统年间就成就了伟业;四位妃子有子嗣,唐宫在帝基时期就开启了基业,考虑到皇帝的亲情,更加怀念寒泉之情。长期没有祭祀,担心会损害皇家的道德。我们谨上尊号宣宪皇太后,请依照昭成皇太后的旧例,选择吉日备礼册封。另外,我们听说先太后旧陵没有供奉在先祠,那么在都下难以建立别庙,既然已经追封了谥号,就应该新建寝宫。按照汉朝的旧例,陵园不在王畿之内,有时就在陵墓所在地建立寝宫。现在商量在追封谥号之后,暂时设立在同庙,以表达祭祀和配祀的礼仪,具体仪式请等待他年。’朝廷同意了。据《欧阳史》记载:讨论建立陵寝的时候,太原的石敬瑭反叛,于是就在京师河南府东边建立了寝宫。
又记载:《五代会要》中提到的明宗时期内职,德妃王氏,天成三年正月册封,长兴二年四月晋升为淑妃,应顺元年闰正月十三日册封为太妃,到周广顺元年四月追封为贤妃。昭仪王氏封为齐国夫人,昭容葛氏封为周国夫人,昭媛刘氏封为赵国夫人,孙氏封为楚国夫人,御正张氏封为曹国夫人,司宝郭氏封为魏国夫人,司赞于氏封为郑国夫人,尚服王氏封为卫国夫人,司记崔氏封为蔡国夫人,司膳翟氏封为滕国夫人,司醖吴氏封为莒国夫人,婕妤高氏封为渤海郡夫人,美人沈氏封为太原郡夫人,顺御朱氏封为吴郡夫人,司饰娄氏封为颍川郡夫人,司衣刘氏封为彭城郡夫人,司药孟氏封为咸阳郡夫人,梳篦张氏封为清河郡夫人,司服王氏封为太原郡夫人,栉篦傅氏封为颍川郡夫人,知客张氏赐号为尚书,因此江氏追封为济阳郡夫人。以上都是长兴三年九月的敕令。这些名号都是按照《六典》中的内职来仿行的。内人李氏封为陇西县君,崔氏封为清河县君,李氏封为成纪县君,田氏封为咸阳县君,白氏封为南阳县君,这些都是长兴四年二月的敕令。前代的内职,都没有封君的礼仪,这是当时的一种制度。
闵帝哀皇后孔氏。根据《孔后传》的记载,原本缺失。根据《通鉴》记载:孔循暗中派人结交王德妃,希望将她女儿纳为妃子;德妃请求将孔循的女儿娶为从厚妃,皇帝答应了。庚寅日,皇子从厚纳孔循的女儿为妃。《五代会要》记载:最初封为鲁国夫人,应顺元年四月,被末帝杀害。晋天福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追封为哀皇后。
末帝刘皇后,是应州人。天成年间,被封为沛国夫人。清泰初年,百官三次上表,请求立中宫,于是被立为皇后。皇后性格刚烈,末帝非常害怕她,所以她的弟弟延皓,从凤翔牙校开始,一年之内升任枢密使,后来外放为邺都留守,这都是皇后在宫中施加影响力的结果。等到延皓被张令昭驱逐,执政请求按照朝典行事,皇后力图阻止,最终只是罢免了延皓而已。晋高祖进入洛阳。皇后和末帝一起被烧死。
史臣评论说:从前三代兴亡,虽然主要原因是帝王,但也与妃后有关。所以夏朝的兴起是因为涂山,灭亡是因为妹喜;商朝的兴起是因为简狄,灭亡是因为妲己;周朝的兴起是因为文母,灭亡是因为褒姒。观察贞简之人的品质,虽然与前代不同,也没有失去良好的风范。而刘后因为母鸡司晨,导致皇业衰落,这与三代兴亡有相似之处。我没有进贤辅佐的德行,又怎能说得出口!根据《五代史》没有《外戚传》。根据《五代会要》,武皇的长女琼华长公主,嫁给了孟知祥,同光三年十二月封。第二女瑶英长公主,嫁给了张延钊,同光三年十二月封。明宗的长女永宁公主,嫁给了晋高祖。第十三女兴平公主,天成三年四月封,到长兴四年九月改封为齐国公主,到清泰三年二月晋升为燕国长公主。第十四女寿安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第十五女永乐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现在考察《会要》所载,也多有出入,比如琼华公主,《十国春秋》等书籍记载为太祖弟克让的女儿,《会要》认为是武皇的长女,这是传闻的不同说法。庄宗的女儿义宁公主,嫁给了宋廷浩。廷浩官至房州刺史,晋初为汜水关使,张从宾叛乱时战死。见《东都事略》及《宋史》。又,王禹偁的《小畜集》中有《宋渥神道碑》说:母亲义宁公主,天福年间,晋祖因为曾经侍奉庄宗,有旧君之礼,每次公主入见,都不用行礼。当时战事正盛,经费不足,只有公主家中,赐予非常丰厚,即使用尽也会再次取用,也没有厌倦的神色。有一天,晋祖从容地对公主说:‘我在你家中无所吝惜,只是朝廷多事,国库空虚,你知道的。现在京师之中,桂玉为忧,可以命令渥分司西京,以丰富你的生活。’于是给予丰厚的赏赐,并敕令留司准备晨昏伏腊之用,至于醋酱,都有准备。《会要》没有记载庄宗女儿的人数,这是其遗漏之处。只有明宗的女儿记载较为详细,但考察薛史《赵延寿传》,他娶了明宗的小女儿为继室。《欧阳史》也记载有耶律德光为延寿娶了从益的妹妹,这就是永安公主。《五代会要》没有记载,这也说明其遗漏之处很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一-注解
武皇帝:指唐朝的武宗李炎,唐朝的第九位皇帝。
贞简皇后曹氏:指曹皇后,她是唐朝武宗李炎的皇后,也是唐宣宗李忱的生母。
庄宗:指后梁的第二位皇帝,名朱温,又称朱全忠,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秦国夫人:指唐朝时期的一个贵族妇女,这里可能指的是曹皇后的母亲或亲戚。
李匡俦:指唐朝末年的一个将领。
乾宁:唐朝的一个年号,时间为公元894年至898年。
燕蓟: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北京地区。
李存颢: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将领。
李克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将领。
监军张承业:指张承业,他是后梁的官员,曾担任监军。
镇、定:指镇州和定州,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重镇。
栉风沐雨:形容人辛劳奔波,不避风雨。
沛: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河阳: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册书上皇太后尊号:指正式册封皇太后的仪式。
刘太妃:指刘夫人,她是李克用的正室,也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的生母。
北梦琐言:唐代李商隐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此处可能指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周德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将领。
硃书御札:指皇帝的亲笔信。
光国大师:指陈氏,她是唐昭宗的宫嫔,后来出家为尼。
建法大师:陈氏出家后的法号。
圆惠大师:陈氏出家后法号的变更。
塔以惠寂为名:指陈氏的墓塔以“惠寂”为名。
神闵敬皇后刘氏:指后梁庄宗朱温的皇后,刘氏。
案:在古文中,’案’字常用于引述或引用文献、史料。
魏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南部。
成安:古代县名,位于今河北省成安县。
晋阳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太后:指皇帝的母亲。
笄: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指女子束发用的簪。
姿色绝众:指容貌非常美丽,与众不同。
声伎:指音乐和歌舞技艺。
韩国夫人:指庄宗朱温的妃子,韩国夫人。
诞皇子继岌:指刘皇后生下的皇子,名继岌。
宠待日隆:指受到的宠爱和待遇日益增加。
门族:指家族的社会地位和门第。
田舍翁:指农村的普通人。
俳优:古代以滑稽表演为业的艺人。
蓍囊药箧:指装着蓍草和药草的袋子。
继岌:指刘皇后生下的皇子,名继岌。
医卜:指医生和占卜者。
阙下:指皇宫。
内库:指皇宫中的仓库。
妆具银盆:指用于盛放化妆品的银盆。
李天下:指庄宗朱温自称的名字。
涂粉优杂:指化妆成戏子的艺人。
嚚妇恶伶:指愚蠢的妇女和恶毒的戏子。
欧阳史:指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
裨将袁建丰:指袁建丰,裨将,此处可能指他的事迹。
内臣刘建丰:指内宫的臣子刘建丰。
淑妃韩氏:指庄宗朱温的正室,韩淑妃。
同光二年:指后梁的同光二年,即公元924年。
宰臣:指宰相。
应天门:古代宫殿的正门。
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德妃伊氏:指庄宗朱温的次室,伊德妃。
宫掖:指皇宫。
东丹王:指辽国的王子,名李赞华。
安巴坚:指辽国的国王,名安巴坚。
河阳节度使:古代官职,河阳地区的地方军事长官。
夏鲁奇:指河阳节度使夏鲁奇。
昭仪:古代后宫的妃嫔称号。
汧国夫人: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昭媛: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珝国夫人: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御正: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司簿: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侍真: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懿才: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咸一: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瑶芳: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懿德: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宣一: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马氏: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指后唐明宗的皇后,夏氏。
秦王从荣:指后唐明宗的儿子,秦王从荣。
闵帝:指后唐明宗的儿子,闵帝。
晋国夫人:古代后宫妃嫔的封号。
长兴中:指后唐明宗的长兴年间。
御极:指皇帝即位。
中兴:指国家由衰转盛。
鹊巢:比喻他人占据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翚衣:指华丽的衣服,比喻尊贵的地位。
曹后:曹后指的是曹夫人,明宗的另一位妻子。
天成三年:指后唐天成三年,即公元928年。
长兴元年:指后唐长兴元年,即公元930年。
应顺元年:指后唐应顺元年,即公元934年。
清泰三年:指后唐清泰三年,即公元936年。
晋高祖:晋高祖是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的尊号。
宣宪皇后魏氏:宣宪皇后魏氏是五代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皇后。她来自镇州平山,是明宗在山东徇地时所得。宣宪皇后在明宗时期被封为鲁国太夫人,后来被追尊为宣宪皇太后。
《魏后传》:《魏后传》是关于宣宪皇后魏氏的传记,但原文中提到原本已经遗失。
《通鉴考异》:《通鉴考异》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的考证部分,用于解释和考订《资治通鉴》中的史实。
《唐废帝实录》:《唐废帝实录》是记载唐朝废帝时期历史的官方史书。
明宗: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后唐的第二位皇帝。
裨将:裨将指的是低级将领。
《五代会要》:《五代会要》是记载五代时期各种制度、礼仪、职官等的官方文献。
昭成皇后窦氏:窦氏是唐朝代宗李豫的母亲,被追尊为昭成皇后。
章敬太后吴氏:吴氏是唐朝德宗李适的母亲,被追尊为章敬太后。
祔飨:祔飨指的是将先帝的神主放入宗庙中共同祭祀。
克隆敬本之文:克隆敬本之文指的是继承和尊敬祖先的文治。
式叶爱亲之道:式叶爱亲之道指的是按照爱亲之道行事。
《欧阳史》:《欧阳史》是指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
石敬瑭:石敬瑭是五代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
内职:内职指的是宫廷中的女官。
《六典》:《六典》是唐朝时期的官制法典。
汉昭帝:汉昭帝是西汉的皇帝。
魏明帝:魏明帝是曹魏的皇帝。
甄馆:甄馆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
昭成皇太后:昭成皇太后是唐朝代宗的母亲窦氏的尊号。
鲁国夫人:鲁国夫人是宣宪皇后的封号。
追尊:追尊是指对已故的皇帝或皇族成员追封尊号。
哀皇后孔氏:哀皇后孔氏是后晋末帝刘知远的皇后。
从厚妃:从厚妃是孔循的女儿,后来成为后晋的妃子。
天成:天成是后唐明宗的年号。
清泰:清泰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的年号。
强戾:强戾指的是性格刚烈、难以驯服。
朝典:朝典指的是朝廷的法律和制度。
燔:燔指的是焚烧,这里指被杀。
三代: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
涂山:涂山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的出生地。
妹嬉:妹嬉是夏朝末代君主桀的宠妃。
简狄:简狄是商朝开国君主汤的祖母。
妲己:妲己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宠妃。
文母:文母是周文王的母亲。
褒姒:褒姒是周幽王的宠妃。
贞简:贞简指的是品行端正、简朴。
牝鸡之晨:牝鸡之晨比喻女性掌权。
《五代史》:《五代史》是指记载五代历史的史书。
武皇:武皇是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尊号。
琼华长公主:琼华长公主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长女。
瑶英长公主:瑶英长公主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第二女。
永宁公主:永宁公主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长女。
兴平公主:兴平公主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第十三女。
赵延寿:赵延寿是辽朝的宰相,曾娶后唐明宗的小女儿为继室。
永安公主:永安公主是辽朝皇帝耶律德光为赵延寿娶的后唐明宗的小女儿。
《十国春秋》:《十国春秋》是记载十国时期历史的史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唐-列传一-评注
宣宪皇后魏氏的传世文献不多,但从《通鉴考异》和《唐废帝实录》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窥见其背后的历史背景。魏氏原为镇州平山人,因明宗在山东徇地时,留戍平山,从而得识魏后。明宗虽为裨将,但性情豁达,不擅长理财,曹后亦疏于规划,因此家计所依,唯有宣宪皇后。这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宫廷内部亦难以维持正常秩序的历史现实。
《五代会要》中,对宣宪皇后的尊谥和庙号有着详细的记载。从‘克隆敬本之文,式叶爱亲之道’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皇帝对皇后的尊崇和爱戴,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此外,文中提到的‘久虚殷荐,虑损皇猷’,反映了皇帝对皇后尊号的重视,以及对于国家社稷的忧虑。
在《欧阳史》中,提到宣宪皇后的陵寝问题,反映了当时宫廷对于祭祀制度的重视。从‘按汉朝故事,园寝不在王畿,或就陵所便立寝祠’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对于祭祀制度的继承和发扬。
闵帝哀皇后孔氏的传世文献同样不多,但从《通鉴》和《五代会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氏与王德妃之间的关联。孔氏的封号和追谥,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
末帝刘皇后,应州人,天成中封为沛国夫人,清泰初立为皇后。后性强戾,末帝甚惮之,其弟延皓的升迁,亦由后内政之力。这段记载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史臣在文中提到‘昔三代之兴亡,虽由于帝王,亦系于妃后’,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历史兴衰的思考。文中以夏、商、周三代为例,说明了妃后对于国家兴亡的影响。
《五代史》无《外戚传》,但从《五代会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武皇长女琼华长公主、第二女瑶英长公主等人的婚姻和封号。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婚姻制度和封号制度。
最后,文中提到《五代会要》所载,亦多舛互,如琼华公主的身份问题,反映了当时历史记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