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四-原文
广顺三年春三月庚辰朔,以相州留后白重赞为滑州节度使,以郑州防御使王进为相州节度使,以前兗州防御使索万进为延州节度使,以亳州防御使张铎为同州节度使。
甲申,以皇子澶州节度使荣为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丙戌,以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郑仁诲为澶州节度使,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泗州防御使,以客省使向训为内客省使。
己丑,以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右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庚寅,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颜衎落职守本官。
《宋史·颜衎传》:衎权知开封府,王峻败,衎罢职,守兵部侍郎。
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王溥为户部侍郎充职,以左司郎中、充枢密直学士景范为左谏议大夫充职。
秘书监陈观责授左赞善大夫,留司西京,坐王峻党也。
癸巳,大风雨土。
戊申,幸南庄。
夏四月甲寅,禁沿边民户鬻兵仗与蕃人。
戊辰,河中节度使王景移镇凤翔,宋州节度使常思移镇青州,凤翔节度使赵晖移镇宋州,河阳节度使王彦超移镇河中。
赐朗州刘言绢三百匹,以兵革之后匮乏故也。
诏在京诸军将士持支救接。
五月己卯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
辛巳,前庆州刺史郭彦钦勒归私第。
国初,以彦钦再刺庆州,兼掌榷盐,彦钦擅加榷钱,民夷流怨。
州北十五里寡妇山有蕃部曰野鸡族,彦钦作法扰之。
蕃情犷悍,好为不法,彦钦乃奏野鸡族掠夺纲商,帝遣使赍诏抚谕,望其率化。
蕃人既苦彦钦贪政,不时报命,朝廷乃诏邠州节度使折从阮、宁州刺史张建武进兵攻之。
建武勇于立功,径取野鸡族帐,击杀数百人。
又,杀牛族素与野鸡族有憾,且闻官军讨伐,相聚饷馈,欣然迎奉。
官军利其财货孳畜,遂劫夺之,翻为族所诱,至包山负险之地,官军不利,为蕃人迫逐,投崖坠涧而死者数百人。
从阮等以兵自保,不相救应。
帝怒彦钦及建武,俱罢其任,及彦钦至京师,故有是命。
丁亥,新授青州节度使常思进在宋州日出放得丝四万一千四百两,请征入官。
诏宋州给还人户契券,其丝不征。
甲午,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权判门下省事范质,权监修国史。
六月壬子,沧州奏,契丹幽州榷盐制置使兼防州刺史、知卢台军事张藏英,以本军兵士及职员户人孳畜七千头口归化。
癸丑,以前开封尹、楚国公侯益为太子太师,以前西京留守、莒国公王守恩为左卫上将军,以前永兴军节度使李洪信为左武卫上将军。
甲寅,以左卫上将军宋彦筠为太子少师,以太子少师杨凝式为尚书右仆射致仕。
癸亥,前河阳节度使王继宏卒。
己巳,太子太傅李怀忠卒。
是月河南、河北诸州大水,霖雨不止,川陂涨溢。
襄州汉水溢入城,深一丈五尺,居民皆乘筏登树。
群乌集潞州,河南无乌。
秋七月戊寅朔,徐州言,龙出丰县村民井中,即时澍雨,漂没城邑。
癸未,太子宾客马裔孙卒。
甲申,鄴都王殷奏乞朝觐,凡三上章,允之。
寻以北边奏契丹事机,诏止其行。
丙戌,以左金吾上将军安审信为太子太师致仕。
丁亥,以右金吾上将军张从恩为左金吾上将军,以前邓州节度使张彦成为右金吾上将军。
己丑,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使韩通为陕州留后。
庚寅,太府卿、判司天监赵延乂卒。
辛卯,以前西京副留守卢价为太子宾客。
乙未,以御史中丞边光范为礼部侍郎,以刑部侍郎张煦为御史中丞,以翰林学士承旨、尚书礼部侍郎徐台符为刑部侍郎充职。
丙申,太子太师致仕安审信卒。
丁酉,诏曰:‘京兆、凤翔府、同、华、邠、延、鄜、耀等州所管州县军镇,顷因唐末籓镇殊风,久历岁时,未能厘革,政途不一,何以教民。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遣,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戊戌,卫尉少卿李温美责授房州司户参军。
温美奉使祭海,便道归家,家在寿光县,为县吏冯勋所讼,故黜之。
供奉官武怀赞弃市,坐盗马价入己也。
壬寅,以鸿胪少卿赵修己为司天监。
八月己酉,幸南庄。
丙辰,内衣库使齐藏珍除名,配沙门岛。
藏珍奉诏修河,不于役所部辖,私至近县止宿,及报堤防危急,安寝不动,遂致横流,故有是责。
庚申,邢州节度使刘词移镇河阳。
辛酉,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阆州防御使田景咸为邢州留后。
丁卯,河决河阴,京师霖雨不止。
给赐诸军将士薪刍有差。
癸酉,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端明殿学士。
甲戌,潭州王进逵奏:‘朗州刘言与淮贼通连,差指挥使郑珓部领兵士,欲并当道。郑珓为军众所执,奔入武陵,刘言寻为诸军所废,臣已至朗州安抚讫。’
诏刘言勒归私第,委王进逵取便安置。
是月所在州郡奏,霖雨连绵,漂没田稼,损坏城郭庐舍。
九月己卯,太子少保卢损卒。
丁酉,深州上言:‘乐寿县兵马都监杜延熙为戍兵所害。’
先是,齐州保宁郡兵士屯于乐寿,都头刘彦章等杀延熙为乱。
时郑州开道指挥使张万友亦屯于乐寿,然不与之同。
朝廷急遣供奉官马谔省其事,谔乃与万友擒彦章等十三人斩之,余众奔齐州。
是月多阴,木再华。
冬十月戊申朔,诏以来年正月一日有事于南郊,诸道州府不得以进奉南郊为名,辄有率敛。
己酉,右金吾上将军张彦成卒。
庚戌,以前同州节度使薛怀让为左屯卫上将军,以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田敏权判太常卿,以礼部尚书王易权兵部尚书。
太常奏,郊庙社稷坛位制度,请下所司修奉,从之。
以中书令冯道为南郊大礼使,以开封尹、晋王荣为顿递使,权兵部尚书王易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权判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以前颍州防御使郭琼为权宗正卿。
甲寅,以前光禄卿丁知浚复为光禄卿。
丙辰,幸南庄、西庄。
己未,前宁州刺史张建武责授右司御副率,以野鸡族失利故也。
以前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鱼崇谅为礼部侍郎,充翰林学士。
时崇谅解职于陕州就养,至是再除禁职,仍赐诏召之,令本州给行装鞍马,侍亲归朝。
以太子宾客张昭为户部尚书,以太子宾客李涛为刑部尚书。
诏中书令冯道赴西京迎奉太庙神主。
甲子,中书令冯道率百官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答诏不允,凡三上章,允之,仍俟郊礼毕施行。
壬申,鄴都、邢、洺等州皆上言地震,鄴都尤甚。
十一月辛巳,废共城稻田务,任人佃莳。
乙酉,日南至,帝不受朝贺。
庚寅,镇州节度使何福进奏乞朝觐,三奏,允之。
诏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权知镇州军府事。
癸巳,以将作监李琼为济州刺史。
壬寅,诏:‘重定天下县邑,除畿赤外,其余三千户已上为望县,二千户已上为紧县,一千户已上为上县,五百户以上为中县,不满五百户为中下县。’
十二月戊申,雨木冰。
是日,四庙神主至西郊,帝郊迎奠飨,奉神主入于太庙,设奠安神而退。
壬子,前单州刺史赵凤赐死,坐为民所讼故也。
甲寅,诏诸道州府县镇城内人户,旧请蚕盐征价,起今后并停。
甲子,镇州节度使何福进来朝。
乙丑,鄴都留守王殷来朝。
丙寅,礼仪使奏:‘皇帝郊庙行事,请以晋王荣为亚献,通摄终献行事。’从之。
己巳,左补阙王伸停任,坐检田于亳州,虚凭纽配故也。
辛未,鄴都留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削夺在身官爵,长流登州,寻赐死于北郊。其家人骨肉,并不问罪。
癸酉,帝宿斋于崇元殿,为来年正月一日亲祀南郊也。时帝已不豫。
甲戌,宿于太庙。
乙亥质明,帝亲飨太庙,自斋宫乘步辇至庙庭,被衮冕,令近臣翼侍升阶,止及一室行礼,俯首而退,余命晋王率有司终其礼。
是日,车驾赴郊宫。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帝亲祀圜丘,礼毕,诣郊宫受贺。
车驾还宫,御明德楼,宣制:‘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自正月一日昧爽已前,应犯罪人,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内外将士各优给,文武职官并与加恩,内外命妇并与进封。寺监摄官七周年已上者,同明经出身,今后诸寺监不得以白身署摄。升朝官两任已上,著绿十五周年与赐绯,著绯十五年与赐紫。州县官曾经五度参选,虽未及十六考,与授朝散大夫阶,年七十已上,授优散官,赐绯。应奉郊庙职掌人员,并与恩泽。今后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为伪朝伪主,天下帝王陵庙及名臣坟墓无后,官为检校’云。
宣赦毕,帝御崇元殿受册尊号,礼毕,群臣称贺。
时帝郊祀,御楼受册,有司多略其礼,以帝不豫故也。
先是,有占者言:‘镇星在氐、房,乃郑、宋之分,当京师之地;兼氐宿主帝王路寝。若散财以致福,迁幸以避灾,庶几可以驱禳矣。’
帝以迁幸烦费,不可轻议,散财可矣,故有郊禋之命。
洎岁暮,帝疾增剧,郊庙之礼盖勉而行之耳。
戊寅,诏废鄴都依旧为天雄军,大名府在京兆府之下。
庚辰,制皇子开封尹、晋王荣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行开封尹、功德使,判内外兵马事。
襄州安审琦进封陈王;郓州符彦卿进封卫王,移镇天雄军;荆南高保融进封南平王;夏州李彝兴进封西平王。
甲申,宋州赵晖进封韩国公,青州常思进封莱国公,徐州王晏进封滕国公,邓州侯章进封申国公,西京武行德进封谯国公,许州郭从义加检校太师,凤翔王景进封褒国公,华州孙方谏进封萧国公。
自赵晖已下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乙酉,分命朝臣往诸州开仓,减价出粜,以济饥民。
诏潭州依旧为大都督府,在朗州、桂州之上。
丙戌,以澶州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加同平章事;鄜州杨信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杞国公;邠州折从阮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封郑国公;沧州李晖加检校太尉;安州李洪义加检校太师;贝州王饶加检校太尉;以陈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为澶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曹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镇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潭州王进逵加特进、兼侍中;河阳刘词加检校太尉;河中王彦超加同平章事;以镇州节度使何福进为郓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潞州李筠加同平章事。
戊子,晋州药元福、滑州白重赞、相州王进、同州张铎并加检校太傅;以延州节度使索万进为曹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定州留后孙行友、邢州留后田景咸、陕州留后韩通、灵武留后冯继业并正授节度使。
庚寅夜,东北有大星坠,其声如雷。
壬辰,宰臣冯道加守太师,范质加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李穀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以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东都事略》’: 太祖将大渐,促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已宣制,太祖曰:‘吾无恨矣。’
司徒窦贞固进封汧国公,司空苏禹珪进封莒国公,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以宣徽南院使、知永兴军府事袁鳷为延州节度使;以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王仁镐为永兴军节度使;以前安州节度使王令温为陈州节度使;以殿前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李重进为武信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典军如故;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睦州防御使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以虎捷左厢指挥使、果州防御使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利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以枢密承旨魏仁浦为枢密副使。
是日巳时,帝崩于滋德殿,圣寿五十一。秘不发丧。
乙未,迁神柩于万岁殿,召文武百官班于殿廷,宣遗制:‘晋王荣可于柩前即皇帝位,服纪月日一如旧制’云。
是岁,自正月朔日后,景色昏晦,日月多晕,及嗣君即位之日,天气晴朗,中外肃然。
帝自郊禋后,其疾乍瘳乍剧,晋王省侍,不离左右。
‘《东都事略》’: 李重进,周太祖之甥,母即福庆长公主。
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太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累谕晋王曰:‘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内。陵所务从俭素,应缘山陵役力人匠,并须和雇,不计近远,不得差配百姓。陵寝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临入陵之时,召近税户三十家为陵户,下事前揭开瓦棺,遍视过陵内,切不得伤他人命。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又言:‘朕攻收河府时,见李家十八帝陵园,广费钱物人力,并遭开发。汝不闻汉文帝俭素,葬在霸陵原,至今见在。如每年寒食无事时,即仰量事差人洒扫,如无人去,只遥祭。兼仰于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剑甲,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葬一副平天冠、衮龙服。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二月甲子,太常卿田敏上尊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四月乙巳,葬于嵩陵。
宰臣李穀撰谥册文,王溥撰哀册文。
‘《五代史补》’: 高祖之为枢密使也,每出入,常恍然睹人前导,状若台省人吏,其服色一绯一绿,高祖以为不祥,深忧之。
及河中、凤翔、永兴等处反,诏命高祖征之,一举而三镇瓦解,自是权倾天下,论者以为功高不赏,郭氏其危乎!高祖闻而恐惧。
居无何,忽睹前导者服色,绯者改紫,绿者改绯,高祖心始安,曰:‘彼二人者,但见其升,不见其降,吉兆也。’
未几,遂为三军所推戴。
高祖之入京师也,三军纷扰,杀人争物者不可胜数。
时有赵童子者,知书善射,至防御使,睹其纷扰,窃愤之,乃大呼于众中曰:‘枢密太尉,志在除君侧以安国,所谓兵以义举,鼠辈敢尔,乃贼也,岂太尉意耶!’
于是持弓矢,于所居巷口据床坐,凡军人之来侵犯者,皆杀之,由是居人赖以保全仅数千家。
其间亦有致金帛于门下,用为报答,已堆集如丘陵焉,童子见而笑曰:‘吾岂求利者耶!’
于是尽归其主。
高祖闻而异之,阴谓世宗曰:‘吾闻人间谶云,赵氏合当为天子,观此人才略度量近之矣,不早除去,吾与汝其可保乎!’
使人诬告,收付御史府,劾而诛之。
洎高祖厌世未十年,而皇宋有天下,赵氏之谶乃应,于斯知王者不死,信矣哉。
高祖征李守贞,军次河上,高祖虑其争济,临岸而谕之,未及坐,忽有群鸦噪于上,高祖退十余步,引弓将射之,矢未及发而岸崩,其衅裂之势,在高祖足下,高祖弃弓顾群鸦而笑曰:‘得非天使汝惊动吾耶?如此则李守贞不足破矣。’
于是三军欣然,各怀斗志矣。
‘《五代史阙文》’: 周太祖在汉隐帝朝为枢密使,将兵伐河中李守贞,时冯道守太师,不与朝政,以请告,周祖谒道于私第,问伐蒲策,道辞以不在其位,不敢议国事。
周祖固问之,道不得已,谓周祖曰:‘相公颇知博乎?’
周祖微时好蒱博,屡以此抵罪,疑道讥己,勃然变色。
道曰:‘是行亦犹博也。夫博,财多者气豪而胜,财寡者心怯而输。守贞在晋累典禁兵,自谓军情附己,遂谋反耳。今相公诚能不惜官钱,广施惠爱,明其赏罚,使军心许国,则守贞不足虑也。’
周祖曰:‘恭闻命矣。’
故伐蒲之役,周祖以便宜从事,卒成大功,然亦军旅归心,终移汉祚。
又,周祖自鄴起兵赴阙,汉隐帝兵败,遇害于刘子陂。
周祖入京师,百官谒,周祖见道犹设拜,意道便行推戴,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此行不易。’
周祖气沮,故禅代之谋稍缓。
及请道诣徐州册湘阴公为汉嗣,道曰:‘侍中由衷乎?’
周祖设誓,道曰:‘莫教老夫为谬语,令为谬语人。’
臣谨案,周世宗朝,诏御史臣修《周祖实录》,故道之事,所宜讳矣。
史臣曰: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
洎西平蒲阪,北镇鄴台,有统御之劳, 显英伟之量。
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
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 帝位,遂阐皇风。
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
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
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 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
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
然而二王之诛, 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
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四-译文
广顺三年春天三月,初一日是庚辰,朝廷任命相州留后白重赞为滑州节度使,郑州防御使王进为相州节度使,前兗州防御使索万进为延州节度使,亳州防御使张铎为同州节度使。
甲申日,任命皇子澶州节度使荣为开封尹兼功德使,封为晋王,并命令有关部门选择吉日准备册封仪式。
丙戌日,任命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郑仁诲为澶州节度使,任命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兼任泗州防御使,任命客省使向训为内客省使。
己丑日,任命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右卫大将军,兼任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庚寅日,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颜衎被免职,回到本职。
《宋史·颜衎传》记载:颜衎曾经代理开封府知府,王峻失败后,颜衎被免职,保留兵部侍郎职务。
任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王溥为户部侍郎,任命左司郎中、充枢密直学士景范为左谏议大夫。
秘书监陈观被贬为左赞善大夫,留在西京任职,因为他是王峻的党羽。
癸巳日,发生大风雨。
戊申日,皇帝前往南庄。
夏四月甲寅日,禁止沿边民户将兵器卖给蕃人。
戊辰日,河中节度使王景调任凤翔,宋州节度使常思调任青州,凤翔节度使赵晖调任宋州,河阳节度使王彦超调任河中。
赐给朗州刘言绢三百匹,因为战争之后物资匮乏。
诏令在京的军队将士帮助救援。
五月己卯日,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队如常。
辛巳日,前庆州刺史郭彦钦被勒令回到私宅。
国初,郭彦钦再次担任庆州刺史,兼管盐税,他擅自增加盐税,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对他怨恨。
州北十五里的寡妇山有少数民族部落叫野鸡族,郭彦钦采取法律手段骚扰他们。
少数民族性情凶悍,喜欢做不法之事,郭彦钦就上奏说野鸡族掠夺商队。
皇帝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安抚他们,希望他们能改过自新。
由于少数民族对郭彦钦的贪婪政策感到痛苦,他不时上报,朝廷于是下诏邠州节度使折从阮、宁州刺史张建武进军攻打他们。
张建武勇敢好战,直接攻取野鸡族部落,杀死数百人。
又,杀牛族一直与野鸡族有仇,而且听说官军讨伐,便聚集物资支援,欣然迎接官军。
官军利用他们的财物和牲畜,于是抢劫了他们,结果被少数民族诱骗,到了包山险峻的地方,官军不利,被少数民族驱逐,投崖坠谷而死的有数百人。
折从阮等人用军队自卫,没有互相救援。
皇帝对郭彦钦和张建武都感到愤怒,都罢免了他们的职务,等到郭彦钦到京师,就有了这个命令。
丁亥日,新任命的青州节度使常思在宋州日出时放出了四万一千四百两丝,请求征收入官。
诏令宋州归还人户契券,丝不征税。
甲午日,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权判门下省事范质,权监修国史。
六月壬子日,沧州上报,契丹幽州榷盐制置使兼防州刺史、知卢台军事张藏英,将本军士兵及职员户人孳畜七千头口归化。
癸丑日,以前的开封尹、楚国公侯益被任命为太子太师,以前西京留守、莒国公王守恩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以前永兴军节度使李洪信被任命为左武卫上将军。
甲寅日,任命左卫上将军宋彦筠为太子少师,任命太子少师杨凝式为尚书右仆射退休。
癸亥日,前河阳节度使王继宏去世。
己巳日,太子太傅李怀忠去世。
这个月河南、河北各州大水,连绵不断的雨,河川湖泊泛滥。
襄州汉水溢入城内,水深一丈五尺,居民都乘筏登树。
群乌聚集在潞州,河南没有乌鸦。
秋七月戊寅日,徐州上报,龙出现在丰县村民井中,当时就下了大雨,淹没城邑。
癸未日,太子宾客马裔孙去世。
甲申日,邺都王殷上奏请求朝觐,总共上了三道奏章,同意了他的请求。
不久因为北边上报契丹的事情,诏令停止他的行程。
丙戌日,任命左金吾上将军安审信为太子太师退休。
丁亥日,任命右金吾上将军张从恩为左金吾上将军,以前邓州节度使张彦成为右金吾上将军。
己丑日,任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使韩通为陕州留后。
庚寅日,太府卿、判司天监赵延乂去世。
辛卯日,以前西京副留守卢价为太子宾客。
乙未日,任命御史中丞边光范为礼部侍郎,任命刑部侍郎张煦为御史中丞,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尚书礼部侍郎徐台符为刑部侍郎。
丙申日,太子太师退休的安审信去世。
丁酉日,诏令说:‘京兆、凤翔府、同、华、邠、延、鄜、耀等州所管辖的州县军镇,因为唐末藩镇的特殊风气,长时间未能改革,政治道路不一,如何教化民众。婚姻田产争端、赋税徭役,应当是地方官员的职责。捕捉盗贼、保护部民,应当是军镇的警察职责。今后各自坚守职责,专门严格督促,如果职责疏忽,各自按责处理,州府不得派遣监征军将下县。’
戊戌日,卫尉少卿李温美被贬为房州司户参军。李温美奉命祭海,顺路回家,家在寿光县,被县吏冯勋告发,因此被贬。
供奉官武怀赞被处死,因为盗窃马匹。
壬寅日,任命鸿胪少卿赵修己为司天监。
八月己酉日,皇帝前往南庄。
丙辰日,内衣库使齐藏珍被除名,发配到沙门岛。齐藏珍奉命修河,不在工地管辖范围内,私自到近县住宿,等到报告堤防危急时,却安睡不动,导致河水横流,因此受到责罚。
庚申日,邢州节度使刘词调任河阳。
辛酉日,任命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阆州防御使田景咸为邢州留后。
丁卯日,黄河在河阴决口,京师连绵不断的雨。
给赐各军将士草料等物资。
癸酉日,任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端明殿学士。
甲戌日,潭州王进逵上奏:‘朗州刘言与淮贼勾结,派遣指挥使郑珓率领士兵,想要并吞当地。郑珓被军士抓捕,逃到武陵,刘言不久被各军废黜,我已经到朗州安抚完毕。’
诏令刘言回到私宅,委托王进逵妥善安置。
这个月各州郡上报,连绵不断的雨,淹没田地,损坏城郭房屋。
九月己卯日,太子少保卢损去世。
丁酉日,深州上报:‘乐寿县兵马都监杜延熙被戍兵杀害。’
之前,齐州保宁郡兵士驻扎在乐寿,都头刘彦章等人杀害杜延熙发动叛乱。
当时郑州开道指挥使张万友也驻扎在乐寿,但是没有与他们一起叛乱。
朝廷紧急派遣供奉官马谔调查此事,马谔于是与张万友逮捕了刘彦章等十三人斩首,其余士兵逃回齐州。
这个月多阴雨,树木再次开花。
冬季的十月,初一日是戊申日,皇帝下诏说,明年正月初一日将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各道州府不得以进献南郊为名,擅自征收财物。
己酉日,右金吾上将军张彦成去世。
庚戌日,任命前同州节度使薛怀让为左屯卫上将军,任命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田敏代理太常卿,任命礼部尚书王易代理兵部尚书。
太常寺上奏,关于郊庙社稷坛位的制度,请求相关部门进行修缮,皇帝同意了。
任命中书令冯道为南郊大礼使,任命开封尹、晋王荣为递送使,任命代理兵部尚书王易为卤簿使,任命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任命代理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任命前颍州防御使郭琼为代理宗正卿。
甲寅日,任命前光禄卿丁知浚恢复为光禄卿。
丙辰日,皇帝前往南庄、西庄。
己未日,前宁州刺史张建武因野鸡族失利被贬为右司御副率。
以前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鱼崇谅为礼部侍郎,充任翰林学士。当时鱼崇谅在陕州养老,这时再次被任命为禁职,并下诏召唤他,命令本州提供行装和马匹,让他侍奉亲人回朝。
任命太子宾客张昭为户部尚书,任命太子宾客李涛为刑部尚书。
诏令中书令冯道前往西京迎接太庙神主。
甲子日,中书令冯道率领百官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皇帝回答诏书不允,三次上奏,皇帝同意了,并等待郊礼结束后施行。
壬申日,鄴都、邢、洺等州上报地震,鄴都尤其严重。
十一月辛巳日,废除共城稻田务,允许人们自行耕种。
乙酉日,冬至,皇帝不接受朝贺。
庚寅日,镇州节度使何福进奏请朝觐,三次上奏,皇帝同意了。
诏令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代理镇州军府事务。
癸巳日,任命将作监李琼为济州刺史。
壬寅日,诏令:‘重新确定天下县邑的等级,除了畿赤之外,三千户以上的为望县,二千户以上的为紧县,一千户以上的为上县,五百户以上的为中县,不满五百户的为中下县。’
十二月戊申日,下雨时出现木冰。
这一天,四庙神主到达西郊,皇帝亲自到郊外迎接并祭祀,将神主迎入太庙,设祭坛安放神主后返回。
壬子日,前单州刺史赵凤因被民众控告而赐死。
甲寅日,诏令各道州府县城内的人户,旧时请求征收蚕盐的税价,从今往后都停止。
甲子日,镇州节度使何福进朝廷。
乙丑日,鄴都留守王殷来朝廷。
丙寅日,礼仪使上奏:‘皇帝郊庙行事,请以晋王荣为亚献,通摄终献行事。’皇帝同意了。
己巳日,左补阙王伸停职,因在亳州检田时虚报情况而被贬。
辛未日,鄴都留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被剥夺官爵,流放到登州,不久在北郊被赐死。他的家人亲戚,都没有被追究罪责。
癸酉日,皇帝在崇元殿斋宿,为明年正月初一日亲自祭祀南郊做准备。当时皇帝已经身体不适。
甲戌日,皇帝在太庙斋宿。
乙亥日清晨,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祀,从斋宫乘坐步辇到庙庭,身着衮冕,让近臣扶侍上阶,仅在一室行礼,低头退下,其余的事务由晋王率领官员完成。
这一天,皇帝的车队前往郊宫。
显德元年春季正月丙子日,皇帝亲自祭祀圜丘,祭祀完毕后,前往郊宫接受祝贺。
车驾返回皇宫,皇帝在明德楼宣布制令:‘大赦天下,将广顺四年改为显德元年。自正月初一黎明以前,所有犯罪的人,常赦所不原的,全部赦免。内外将士各给予优待,文武官员都给予恩惠,内外命妇都提升封号。寺监摄官七周年以上的,等同于明经出身,今后各寺监不得以白身署摄。升朝官两任以上的,著绿十五周年后赐予绯色,著绯十五年后赐予紫色。州县官曾经五度参选的,即使未满十六考,也授予朝散大夫阶,年满七十的授予优散官,赐予绯色。应奉郊庙职掌的人员,都给予恩泽。今后不得以梁朝及清泰朝为伪朝伪主,天下帝王陵庙及名臣坟墓无后嗣的,官府负责检校。’
宣布赦令完毕后,皇帝在崇元殿接受册封尊号,仪式结束后,群臣祝贺。当时皇帝正在郊祀,登楼接受册封,有关部门简化了仪式,因为皇帝身体不适。
之前,有占卜者说:‘镇星在氐、房,是郑、宋的分野,位于京师之地;并且氐宿是帝王路寝的主宿。如果散财以求福,迁都以避灾,或许可以驱除灾祸。’皇帝认为迁都费用庞大,不可轻易讨论,散财是可以的,所以有了郊祀的命令。
到了年底,皇帝的病情加重,郊庙的仪式大概是勉为其难地进行了。
戊寅日,诏令废除鄴都,恢复为天雄军,大名府在京城府之下。
庚辰日,制令皇子开封尹、晋王荣可以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行开封尹、功德使,处理内外兵马事务。
襄州安审琦进封为陈王;郓州符彦卿进封为卫王,移镇天雄军;荆南高保融进封为南平王;夏州李彝兴进封为西平王。
甲申日,宋州赵晖进封为韩国公,青州常思进封为莱国公,徐州王晏进封为滕国公,邓州侯章进封为申国公,西京武行德进封为谯国公,许州郭从义加封检校太师,凤翔王景进封为褒国公,华州孙方谏进封为萧国公。从赵晖以下都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乙酉日,分派朝臣前往各州开仓,减价出售粮食,以救济饥民。
诏令潭州恢复为大都督府,位于朗州、桂州之上。
丙戌日,任命澶州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加封同平章事;鄜州杨信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杞国公;邠州折从阮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为郑国公;沧州李晖加封检校太尉;安州李洪义加封检校太师;贝州王饶加封检校太尉;任命陈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为澶州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任命曹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镇州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潭州王进逵加封特进、兼侍中;河阳刘词加封检校太尉;河中王彦超加封同平章事;任命镇州节度使何福进为郓州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潞州李筠加封同平章事。
戊子日,晋州药元福、滑州白重赞、相州王进、同州张铎都加封为检校太傅;任命延州节度使索万进为曹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定州留后孙行友、邢州留后田景咸、陕州留后韩通、灵武留后冯继业都正式授予节度使。
庚寅日夜晚,东北方向有一颗大星坠落,其声音如雷。
壬辰年,宰相冯道被加封为守太师,范质被加封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的李穀被加封为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任命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东都事略》记载:太祖将要去世时,紧急召集学士起草诏令,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诏令宣布后,太祖说:‘我没有什么遗憾了。’
司徒窦贞固被封为汧国公,司空苏禹珪被封为莒国公,都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任命宣徽南院使、知永兴军府事袁鳷为延州节度使;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王仁镐为永兴军节度使;前安州节度使王令温为陈州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李重进为武信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依旧掌管军队;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睦州防御使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虎捷左厢指挥使、果州防御使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利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枢密承旨魏仁浦为枢密副使。
这一天巳时,皇帝在滋德殿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秘密不发丧。
乙未日,将灵柩迁至万岁殿,召集文武百官在殿廷排列,宣布遗制:‘晋王荣可以在灵柩前即位为皇帝,服丧的月日都按照旧制。’
这一年,从正月初一之后,天气昏暗,日月多现晕象,等到新君即位那天,天气晴朗,朝廷内外都显得庄重。
皇帝自从郊祀之后,疾病时好时坏,晋王经常探望,不离左右。
《东都事略》记载:李重进是周太祖的外甥,他的母亲是福庆长公主。重进比世宗年长,等到太祖病重,召见重进接受遗命,让他拜见世宗,以确定君臣关系。
多次告诫晋王说:‘如果我不能康复,你就要立即准备陵墓,不要久留殿内。陵墓要力求节俭,所有参与陵墓建造的劳力和工匠,都必须公平雇佣,不论远近,不得征用百姓。陵墓不需要用石柱,耗费人力,只用砖代替。使用瓦棺和纸衣。进入陵墓时,召集附近的三十户纳税户作为陵户,在下葬前揭开瓦棺,全面查看陵墓内,绝不能伤害他人的生命。不要修建下宫,也不要用守陵宫人,也不得使用石人石兽,只立一块石碑,刻上字说:‘大周天子临终前,与嗣帝约定,因为平生喜欢节俭,只让用瓦棺纸衣下葬。’如果违背这个约定,我的阴魂不会保佑他。
又说:‘我在攻取河府时,看到李家十八帝的陵园,耗费了大量钱物人力,都被发掘。你没有听说汉文帝节俭,葬在霸陵原,现在还在那里。如果每年寒食无事时,就派人去打扫,如果没有人去,就远程祭拜。另外,在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剑甲,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葬一副平天冠、衮龙服。千万千万,不要忘记我的话。’
二月甲子日,太常卿田敏上奏请求尊称太祖为‘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四月乙巳日,太祖被葬于嵩陵。宰臣李穀撰写了谥册文,王溥撰写了哀册文。
《五代史补》记载:高祖担任枢密使时,每次出入,常常恍惚看到前面有人引导,样子像台省的官吏,他们的服装颜色一红一绿,高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非常担忧。
等到河中、凤翔、永兴等地方反叛,朝廷命令高祖征讨,一举平定了三镇,从此权力倾覆天下,评论者认为功高不赏,郭氏家族危险了!高祖听到后感到恐惧。
不久,他突然看到前面的引导者服装颜色,红衣变成了紫色,绿衣变成了红色,高祖的心才安定,说:‘这两个人,只见他们上升,不见他们下降,这是吉祥的征兆。’
不久,他就被三军推举为领袖。
高祖进入京师时,三军纷扰,杀人抢夺财物的人数不胜数。当时有个叫赵童子的年轻人,知书达理,善于射箭,升任防御使,看到这种混乱,心中愤怒,于是在人群中大声呼喊:‘枢密太尉,志在清除君侧的恶势力以安定国家,这就是所说的兵以义起,这些鼠辈敢这样做,他们是贼,难道是太尉的意思吗!’
于是他拿起弓箭,坐在自己住所的巷口,凡是有军人来侵犯的,他都杀了,因此居民得以保全,仅剩下几千家。
其间也有人把金银财物送给他,作为报答,已经堆积如山。赵童子看到后笑着说:‘我难道是追求利益的人吗!’于是他把这些财物全部归还给原主。
高祖听到后感到惊奇,暗中对世宗说:‘我听说人间的预言说,赵氏应当成为天子,看这个人才和气度,很接近预言了,如果不早点除去他,我和你还能保全吗!’于是派人诬告,把他逮捕交给御史府,弹劾并处死了他。
等到高祖去世不到十年,皇宋天下成立,赵氏的预言应验了,从这里可以知道王者是不死的,这是真的。
高祖征讨李守贞时,军队驻扎在河上,高祖担心他们争抢渡河,就站在岸边对他们说,还没来得及坐下,突然有群乌鸦在上空噪叫,高祖后退了十几步,拉弓准备射击,箭还没射出,岸边就崩塌了,裂开的势头就在高祖脚下,高祖放下弓,看着群鸦笑了说:‘难道不是天使让你来惊动我的吗?这样李守贞就不足为患了。’于是三军士气大增,都怀着斗志。
《五代史阙文》记载:周太祖在汉隐帝朝担任枢密使,率军征讨河中的李守贞,当时冯道担任太师,不参与朝政,周祖去他私宅拜访,询问征讨蒲地的策略,冯道以不在其位为由推辞,不敢议论国事。
周祖坚持询问,冯道不得已,对周祖说:‘相公知道赌博吗?’周祖年轻时喜欢赌博,多次因此获罪,怀疑冯道在讥讽自己,脸色变得很不好。
冯道说:‘这次出征也就像赌博一样。赌博时,钱多的人气壮而胜,钱少的人心虚而输。李守贞在晋朝多次掌管禁军,自认为军心都归附他,于是谋反。现在相公如果真的能不惜官钱,广泛施以恩惠,明确赏罚,使军心归附国家,那么李守贞就不足为虑了。’
周祖说:‘我恭敬地接受你的命令。’因此征讨蒲地的战役,周祖根据实际情况行事,最终大获全胜,也使得军队心向国家,最终改变了汉朝的统治。
周祖从鄴起兵赴京,汉隐帝军队战败,在刘子陂遇害。周祖进入京师,百官前来拜见,周祖见到冯道还下拜,意思是希望冯道能推戴他,冯道像平时一样接受拜见,慢慢地说:‘侍中这次行动不容易。’
周祖感到沮丧,因此禅让的计谋稍微延缓了。
等到请冯道到徐州册封湘阴公为汉嗣时,冯道说:‘侍中是真心实意吗?’周祖发誓,冯道说:‘不要让老夫说错话,让说错话的人受到惩罚。’
臣谨按,周世宗朝,诏令御史臣编纂《周祖实录》,因此冯道的事情,应该保密。
史官说:周太祖在最初隐居的时候,并没有听到很多关于他的赞誉。等到他平定了西边的蒲阪,北边的鄴台,显示出了他统御群臣的劳绩和卓越的气度。
随后正值汉朝末年,天命归他。他统领着虎旅,荡平了神京,虽然有些惭愧的德行;但他掌握了龙图,登上了帝位,于是开始弘扬皇家的风范。
仅仅一个月,弊端全部被消除,过了一年,众人的心都归顺了他。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改变自己,是因为他能够灵活应对,变化无穷。
因此,鲁国的凶徒望风而逃,关中的遗孽只能苟且偷生。等到他即将升天的时候,他命令用瓦棺薄葬,勤俭的美德,从始至终都值得称赞。
虽然他的国家没有长久,但他开创的基业却很宽广。然而,关于二王的诛杀,议论的人批评他不能驾驭权贵,过于猜疑和残忍,寿命也因此缩短,这也许是有原因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四-注解
广顺三年:指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广顺三年,即公元943年。
春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庚辰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庚辰为干支纪日中的第二天。
相州留后:相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滑州节度使:滑州的军事长官。
郑州防御使:郑州的军事防御长官。
兗州防御使:兗州的军事防御长官。
延州节度使:延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节度使是该地区的军事行政长官。
亳州防御使:亳州的军事防御长官。
同州节度使:古代官职,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皇子:皇帝的儿子。
澶州节度使:澶州的军事长官。
开封尹:开封府的长官。
功德使:古代官职,功德使是负责宗教事务的官员。
晋王:指周世宗郭荣,即后来的周世宗。
宣徽北院使:官职,掌管宫廷内务。
枢密副使:枢密院是古代的军事机构,副使是该机构的官员。
殿前都指挥使:殿前是皇宫前的军事单位,都指挥使是该单位的军事长官。
客省使:官职,掌管接待宾客。
内客省使:官职,掌管宫内宾客接待。
棣州团练使:棣州的军事训练长官。
右卫大将:官职,掌管右卫军的将领。
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官职,兼任宣徽北院使和枢密副使。
端明殿学士:官职,掌管文献编纂。
尚书兵部侍郎:官职,尚书省兵部的副长官。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学侍从机构。
中书舍人:官职,中书省的官员。
户部侍郎:官职,户部的副长官。
左司郎中:官职,左司的官员。
枢密直学士:官职,枢密院的学者。
左谏议大夫:官职,负责谏议的大夫。
秘书监:官职,掌管秘书省的官员。
左赞善大夫:官职,负责赞善的大夫。
西京:古代对首都的别称。
蕃人:指北方少数民族。
庆州:古代州名,位于今甘肃省庆阳市。
榷盐:官府对盐的专卖。
蕃部:指少数民族的部落。
野鸡族: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
纲商:指商队。
邠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陕西省彬州市。
宁州:古代州名,位于今甘肃省宁县。
河中节度使:河中的军事长官。
凤翔: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宋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
河阳节度使:河阳的军事长官。
河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
朗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湖南省常德市。
绢:古代的一种丝织品。
支救接:支应救助。
崇元殿:古代宫殿名。
庆州刺史:庆州的行政长官。
郭彦钦:人名。
蕃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犷悍:凶猛强悍。
官军:朝廷的军队。
包山:地名。
包山负险之地:地势险要的地方。
按责:按照职责。
州府:州和府,指地方政府。
差监征军将:派遣监督征收军费的将领。
司天监:官职,掌管天文观测。
鸿胪少卿:官职,鸿胪寺的副长官。
南庄:地名。
内衣库使:官职,掌管内衣库的官员。
沙门岛:地名,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河阴:地名。
潭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
淮贼:淮河流域的盗贼。
指挥使:官职,指挥军队的官员。
武陵:地名。
深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深州市。
乐寿县:古代县名,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
齐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
开道指挥使:官职,负责开道的指挥官。
省其事:调查处理此事。
齐州保宁郡:齐州的保宁郡。
都头:军队中的小头目。
刘彦章:人名。
供奉官:官职,负责供奉的官员。
马谔:人名。
阴壹:阴云密布。
木再华:树木再次开花。
冬十月戊申朔:指农历十月初一,戊申是干支纪日中的某一天。
有事于南郊:指举行祭天仪式。
诸道州府:指各个道和州府,即地方行政区域。
率敛:指强制征收。
右金吾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左屯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尚书左丞: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国子监:古代教育机构,负责培养官员。
太常卿:太常寺的长官,负责祭祀、礼仪等事务。
礼部尚书:古代官职,礼部是掌管礼仪的部门。
中书令:古代官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
南郊大礼使:古代官职,负责南郊大礼的官员。
顿递使:古代官职,负责传递文书。
卤簿使:古代官职,负责卤簿(仪仗队)。
仪仗使:古代官职,负责仪仗。
礼仪使:古代官职,负责礼仪。
宗正卿:古代官职,宗正寺的长官,负责皇家宗族事务。
光禄卿:古代官职,光禄寺的长官,负责宫廷膳食。
南庄、西庄:指南庄和西庄两地。
宁州刺史:古代官职,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太子宾客是太子的顾问。
户部尚书:古代官职,户部是掌管财政的部门。
刑部尚书:古代官职,刑部是掌管司法的部门。
尊号:古代皇帝的尊称。
地震: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稻田务: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稻田的官员。
蚕盐:古代官职,负责征收蚕丝和盐税的官员。
镇州节度使:古代官职,镇州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步军是步兵,都指挥使是该部队的长官。
将作监: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建筑的官员。
县邑:古代对县的别称。
畿赤:古代对首都周边地区的别称。
望县、紧县、上县、中县、中下县:古代对县按照人口规模分类的等级。
四庙:古代对皇帝祖先宗庙的统称。
郊迎奠飨:指在郊外迎接并祭拜。
太庙:古代皇帝祖先宗庙的名称。
单州刺史:古代官职,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赐死:古代皇帝对犯大罪者的处罚方式。
蚕盐征价:征收蚕丝和盐税的价格。
朝觐:古代官员到皇帝那里汇报工作。
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侍卫的亲军指挥官。
济州刺史:古代官职,济州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明经出身: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资格。
寺监摄官:古代官职,寺监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
朝散大夫:古代官职,朝散大夫是文官的荣誉称号。
优散官:古代官职,优散官是文官的荣誉称号。
郊禋:古代祭祀天地的仪式。
迁幸:古代皇帝为了避灾而迁都。
占者:古代指从事占卜的人。
镇星:古代占星术中的一种星宿,被认为是皇帝的象征。
氐、房:古代星宿的名称。
郑、宋:古代国家的名称。
帝王路寝:古代皇帝的寝宫。
驱禳:古代驱除邪祟、祈求吉祥的仪式。
鄴都:古代都城的名称。
天雄军:古代军事行政区域的名称。
大名府:古代府城的名称。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名,指具有三公之职的官员。
检校太尉:古代官职,检校太尉是高级武官的荣誉称号。
侍中:古代官名,是皇帝的近臣。
内外兵马事:指地方和中央的军事事务。
安审琦:古代人物,官至陈王。
符彦卿:古代人物,官至卫王。
高保融:古代人物,官至南平王。
李彝兴:古代人物,官至西平王。
赵晖:古代人物,官至韩国公。
常思:古代人物,官至莱国公。
王晏:古代人物,官至滕国公。
侯章:古代人物,官至申国公。
武行德:古代人物,官至谯国公。
郭从义:古代人物,官至检校太师。
王景:古代人物,官至褒国公。
孙方谏:古代人物,官至萧国公。
朝散大夫阶:古代官职,朝散大夫是文官的荣誉称号。
检校太傅:古代官职,检校太傅是高级文官的荣誉称号。
曹州节度使:古代官职,曹州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定州留后:古代官职,留后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副职。
邢州留后:古代官职,留后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副职。
陕州留后:古代官职,留后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副职。
灵武留后:古代官职,留后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副职。
正授节度使:正式任命为节度使。
东北有大星坠:指东北方向有一颗大星星坠落。
宰臣:指古代的宰相,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太师: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位高权重,通常由皇帝信任的文臣担任。
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副长官,负责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监修国史:负责监修国史的官员,国史是国家历史的重要记录。
集贤殿大学士:集贤殿是古代的学术机构,大学士是该机构的最高学术官职。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长官,负责协助中书处理政务。
平章事: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参与国家政务的最高决策。
东都事略:《东都事略》是一部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著作。
太祖:指周朝的开国皇帝,即周太祖郭威。
司徒:古代官名,三公之一,负责礼仪、教化等事务。
司空:古代官名,三公之一,负责工程、水利等事务。
宣徽南院使:宣徽院是古代的宫廷机构,南院使是该机构的官员。
知永兴军府事:永兴军府是古代的军事行政单位,知府事是负责该单位的官员。
防御使:古代军事行政区划的长官,负责该地区的军事防御。
检校太保:检校是古代官职的荣誉性质,太保是三公之一,位高权重。
典军:古代军事单位的长官。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是宫廷的警卫部队,马军是骑军,都指挥使是该部队的长官。
利州节度使:利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节度使是该地区的军事行政长官。
枢密承旨:枢密院是古代的军事机构,承旨是该机构的官员。
秘不发丧:不发丧,即不公开皇帝去世的消息。
神柩:存放死者遗体的棺材。
遗制:皇帝去世后留下的命令或遗言。
柩前即皇帝位:在皇帝的柩前即位,表示继承皇位。
纪月日:记录月份和日期。
自郊禋后:从举行郊祀礼仪之后。
顾命:临终前的遗命。
山陵:帝王的陵墓。
和雇:公平雇佣。
石柱:用石头制成的柱子。
瓦棺纸衣:用瓦和纸制成的棺材和衣服,表示简朴的葬礼。
陵户:负责守护陵墓的农户。
下宫:陵墓下的宫殿。
石人石兽:用石头雕刻的人像和兽像,通常用于陵墓。
石记子:用石头制成的记事碑。
谶:预言,通常指神秘的预言。
河府: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魏府: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澶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东都:古代的都城之一,今河南洛阳。
平天冠:古代皇帝的帽子。
衮龙服:古代皇帝的龙袍。
尊谥:尊称皇帝的谥号。
庙号:皇帝去世后,在宗庙中供奉时的称号。
《五代史补》:《五代史补》是一部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著作。
河中: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永兴: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三镇:指河中、凤翔、永兴三个地方。
台省:指中央政府。
蒱博:古代的一种博戏。
蒲:古代的一种博戏。
军次:军队驻扎。
鄴: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今河北临漳。
刘子陂:古代的一个地名。
谒:拜见。
册:封赐官职或称号的文书。
汉嗣:汉朝的继承人。
《周祖实录》:《周祖实录》是一部记载周太祖郭威事迹的史书。
周太祖:周太祖指的是周朝的开国皇帝,即周文王姬昌的孙子周武王姬发。在文中,‘周太祖昔在初潜’指的是周武王在建立周朝之前,他的潜隐时期。
西平蒲阪:西平指的是周武王时期对西部地区的平定,蒲阪是当时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北镇鄴台:北镇指的是对北方地区的镇守,鄴台是当时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
统御之劳:统御指的是统治和指挥,劳表示辛劳,这里指的是周武王在北方镇守时的辛劳。
显英伟之量:显表示显现,英伟指的是才智和气度,这里形容周武王显露出的英明和伟大的气度。
汉道斯季:汉道指的是汉室(汉朝)的衰落时期,斯季表示这个时期。
天命有归:天命指的是天意,有归表示天命所归,这里指的是周武王得到了天命,即得到了上天的认可,是合法的统治者。
总虎旅以荡神京:总虎旅指的是统领强大的军队,荡神京表示攻占都城,这里指的是周武王统一天下。
不无惭德:惭德表示有所愧疚的德行,这里可能是指周武王在统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揽龙图而登帝位:揽龙图指的是掌握天命,龙图象征天命,登帝位表示登上皇位。
阐皇风:阐表示发扬,皇风指的是皇家的风气或文化,这里指的是周武王推广和发扬了皇家的文化。
期月:期月指的是一个月的时间。
弊政:弊政指的是不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策。
群情大服:群情指的是众人的情绪,大服表示心悦诚服,这里指的是民众对周武王的统治心悦诚服。
迁善:迁善指的是改变恶行,向善的方向发展。
应变无穷:应变指的是根据情况变化而变化,无穷表示变化多端,这里形容周武王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鲁国凶徒:鲁国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凶徒指的是作乱的人。
望风而散:望风而散表示看到风声就逃散,形容敌人见到周武王的军队就溃散。
并门遗孽:并门指的是并州之门,遗孽指的是遗留的恶势力。
引日偷生:引日表示拖延时间,偷生表示苟且偷生,这里形容恶势力试图拖延时间以苟延残喘。
鼎驾:鼎驾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的去世。
命瓦棺而薄葬:命瓦棺表示下令使用瓦制的棺材,薄葬表示简朴的葬礼,这里形容周武王注重节俭,不追求奢华的葬礼。
勤俭之美:勤俭表示勤劳和节俭,美表示优点,这里指的是勤俭的美德。
二王之诛:二王指的是周武王和周成王,诛表示被诛杀,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成王对周武王的评价或批评。
不能驾驭权豪:不能驾驭指的是无法控制,权豪指的是有权势的人,这里指的是周成王批评周武王无法控制有权势的人。
伤于猜忍:伤于表示因为,猜忍指的是猜疑和残忍,这里指的是周成王批评周武王因为猜疑和残忍而伤害了他人。
卜年斯促:卜年指的是预测寿命,斯促表示寿命短促,这里指的是周成王认为周武王的寿命短促。
抑有由焉:抑表示或许,有由焉表示有原因,这里指的是周成王认为周武王寿命短促或许有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太祖纪四-评注
史臣曰: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
此句开篇点题,史臣对周太祖的评价始于其早年隐居之时,并未听闻其有何显赫之处。‘初潜’一词,暗示了周太祖的低调与内敛,也反映出史臣对其早期形象的客观评价。
洎西平蒲阪,北镇鄴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
‘洎’字在此处表示时间的推移,‘西平蒲阪’和‘北镇鄴台’则是指周太祖在军事上的成就。‘统御之劳’和‘显英伟之量’是对其领导才能的赞誉,体现了周太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
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
‘旋属’意为随即属于,‘汉道斯季’可能指的是汉室衰落之际,‘天命有归’则是指周太祖得到了天命,即天意所归。此句强调了周太祖得天下的合理性。
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
‘总虎旅’指的是统率强大的军队,‘荡神京’则是指平定都城。‘不无惭德’表明周太祖在荡平神京的过程中,也有愧疚之处。‘揽龙图’是指周太祖接受天命,‘登帝位’则是指他成为皇帝。‘遂阐皇风’则是指他开创了新的皇朝风范。
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
‘期月’和‘逾岁’分别指一个月和一年,‘弊政’指的是不良的政治风气。此句赞扬周太祖在位期间,迅速解决了政治问题,赢得了民心。‘何迁善之如是’是对其治理能力的赞叹,‘应变以无穷者也’则表明周太祖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
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
此句描述了周太祖的统治使得敌对势力望风而逃,叛乱分子也纷纷投降。‘鲁国凶徒’和‘并门遗孽’分别指代了不同敌对势力,‘望风而散’和‘引日偷生’则是对其威慑力的生动描绘。
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
‘鼎驾’指的是皇帝的车辆,‘将升’则是指即将离世。‘命瓦棺而薄葬’表明周太祖在临终前仍保持着勤俭的美德,‘终始可称’则是对其一生行为的肯定。
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
此句评价周太祖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为国家的根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享国之非长’与‘开基之有裕’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其历史地位。
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二王之诛’指的是周太祖处死两位王公,‘议者讥其’表示有人对此表示不满。‘不能驾驭权豪’和‘伤于猜忍’指周太祖在处理权贵和猜疑方面存在问题。‘卜年斯促’则是指周太祖寿命不长,‘抑有由焉’是对其短寿原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