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原文

剡王侗,太祖子,初名青哥,汉末遇害。

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

显德四年追封。

巳王信,太祖子,初名意哥,汉末遇害。

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

显 德四年追封。

案:太祖诸子蚤岁遇害,本无事迹。

原本过于简略,疑有删节,今据 《欧阳史·家人传》云:初,帝举兵于魏,汉以兵围帝第,时张贵妃与诸子青哥、 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诛。

青哥、意哥不知其母谁氏。

太祖即位,诏故 第二子青哥赠太尉,赐名侗;第三子意哥赠司空,赐名信。

皇侄守筠赠左领军卫将军, 以“筠”声近“荣”,为世宗避,更名守愿;奉超赠左监门卫将军;定哥赠左千牛 卫将军,赐名逊。

世宗显德四年夏四月癸未,诏曰:“礼以缘情,恩以悼往,矧在 友于之列,尤钟恻怆之情。

故皇弟赠太保侗、赠司空信,景运初启,天年不登,俾 予终鲜,实动予怀。

侗可赠太傅,追封剡王;信司徒,巳王。

又诏曰:“故皇 从弟赠左领军卫将军守愿、赠左监门卫将军奉超、赠左千牛卫将军逊等,顷因季世, 不享遐龄,每念非辜,难忘有恸。

守愿可赠左卫大将军,奉超右卫大将军,逊右武 卫大将军。

越王宗谊,世宗子,汉末遇害。

显德四年追封。

曹王宗让,世宗子,显德六年封。

纪王熙谨,世宗子,显德六年封,皇朝乾德二年卒。

蕲王熙诲,世宗子,显德六年封。

《欧阳史·家人传》云:世宗子七人,长曰 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皆不知其母为 谁氏,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

太祖即位,诏赐皇孙名,谊赠左骁卫大将军,诚左武卫大将军,諴左屯卫大将军。

显德三年,君臣请封宗室,世宗以谓为国日浅,恩信 未及于人,须功德大成,庆流于世,而后议之可也。

明年夏四月癸未,先封太祖诸子。

又诏曰:“父子之道,圣贤不忘,再思夭阙之端,愈动悲伤之抱。

故皇子左骁卫大将军谊、左武卫大将军诚、左屯卫大将军諴等,载惟往事,有足伤怀,宜增 一字之封,仍赠三台之秩。

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诚太傅,吴王;諴太保,韩王。

而皇子在者皆不封。

六年,北复三关,遇疾还京师。

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 上将军,封梁王,而宗让亦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

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 位,是为恭皇帝。

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

熙谨、熙诲皆前未封爵,遂 拜熙谨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熙诲左领军卫大将军,封蕲王。

乾德二年十月,熙 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译文

剡王侗,是太祖的儿子,起初名叫青哥,在汉末时被杀害。太祖登基后,下诏追赠他为太尉,并赐名侗。显德四年时被追封。

巳王信,也是太祖的儿子,起初名叫意哥,在汉末时被杀害。太祖登基后,下诏追赠他为司空,并赐名信。显德四年时被追封。

太祖的其他儿子在年轻时都被杀害,没有留下事迹。原本的记载过于简略,疑似有删节。根据《欧阳史·家人传》记载:最初,皇帝在魏地起兵时,汉军包围了皇帝的宅邸,当时张贵妃和她的儿子青哥、意哥,侄子守筠、奉超、定哥都被杀害。青哥和意哥不知道他们的母亲是谁。太祖登基后,下诏追赠故第二子青哥为太尉,赐名侗;第三子意哥为司空,赐名信。皇侄守筠赠为左领军卫将军,因为‘筠’字与‘荣’字音近,为了避讳世宗的名讳,改名为守愿;奉超赠为左监门卫将军;定哥赠为左千牛卫将军,赐名逊。世宗显德四年夏四月癸未,下诏说:‘礼节是为了表达情感,恩惠是为了悼念过去,尤其是在兄弟之间,尤其有悲痛之情。因此,追赠故皇弟侗为太保,信为司空,景运初启,天年不登,使我悲痛不已。侗可追赠为太傅,追封为剡王;信为司徒,巳王。’又下诏说:‘故皇从弟守愿赠为左卫大将军,奉超赠为右卫大将军,逊赠为右武卫大将军,他们不久前因为季世,未能享尽天年,每当想起他们无辜被害,都难以忘怀。守愿可追赠为左卫大将军,奉超为右卫大将军,逊为右武卫大将军。’

越王宗谊,是世宗的儿子,在汉末时被杀害。显德四年被追封。

曹王宗让,是世宗的儿子,显德六年被封。

纪王熙谨,是世宗的儿子,显德六年被封,皇朝乾德二年去世。

蕲王熙诲,是世宗的儿子,显德六年被封。《欧阳史·家人传》记载:世宗有七个儿子,长子名叫宜哥,次子二人未命名,次子是恭皇帝,次子是熙让,次子是熙谨,次子是熙诲,都不知道他们的母亲是谁,宜哥和他的两个兄弟都被汉军杀害。太祖登基后,下诏赐皇孙名,谊赠为左骁卫大将军,诚赠为左武卫大将军,諴赠为左屯卫大将军。显德三年,君臣请求封赐宗室,世宗认为国家成立时间不长,恩德信义还未普及于民,必须等到功德圆满,恩泽流传于世,再讨论封赐的事宜。第二年夏四月癸未,先封太祖的儿子。又下诏说:‘父子之道,圣贤都不会忘记,再次想到他们早逝,更加触动悲伤之情。因此,皇子谊赠为太尉,追封为越王;诚赠为太傅,吴王;諴赠为太保,韩王。’而存活的皇子都没有被封赐。六年,北方收复三关,因病返回京师。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为梁王,宗让也被封为左骁卫上将军,封为燕国公。十天后世宗去世,梁王即位,即恭皇帝。那年的八月,宗让改名为熙让,封为曹王。熙谨、熙诲都之前没有封爵,于是熙谨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封为纪王;熙诲被封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封为蕲王。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去世,熙让、熙诲的下落不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注解

剡王侗:剡王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朱温的次子,原名青哥。在汉末时期遭遇杀害。后梁太祖即位后,追赠他为太尉,并赐名侗。显德四年(957年)被追封为王。

太祖:太祖指的是后梁太祖朱温,即朱全忠,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汉末遇害:指在汉末时期遭遇杀害,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末年或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汉末”通常指的是东汉末年,但此处可能是指唐朝末年。

诏赠:诏赠是指皇帝下诏追赠官职或封号,以示对逝者的追念和表彰。

显德:显德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时间为954年至960年。

追封:追封是指对已故的皇室成员或功臣在死后追赠官职或封号。

案:案在这里是指对前文内容的说明或补充。

家人传:《欧阳史·家人传》是指《新五代史》中的《家人传》,这是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皇室成员生平事迹的篇章。

魏:魏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魏国,但具体指哪个魏国不明确,可能是后魏或后梁。

兵围帝第:兵围帝第是指军队包围了皇帝的宫殿。

张贵妃:张贵妃是后梁太祖朱温的贵妃,此处可能指的是后梁的一位贵妃。

世宗:世宗是指后周世宗柴荣,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皇帝。

太傅:太傅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三公之一,地位仅次于太师、太保,主要负责辅佐皇帝。

追封剡王:追封剡王是指追赠剡王的封号。

司空: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三公之一,主要负责工程建设和土地管理。

左领军卫将军:左领军卫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左领军卫的军队。

左监门卫将军:左监门卫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左监门卫的军队。

左千牛卫将军:左千牛卫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礼以缘情:礼以缘情是指根据情感来制定礼仪。

恩以悼往:恩以悼往是指用恩惠来悼念过去。

友于之列:友于之列是指朋友之间。

景运初启:景运初启是指国家或个人的好运刚开始。

天年不登:天年不登是指寿命未到而死亡。

终鲜:终鲜是指最终没有机会实现愿望。

左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右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右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右武卫的军队。

越王宗谊:越王宗谊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因汉末遇害,显德四年追封。

曹王宗让:曹王宗让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显德六年被封为曹王。

纪王熙谨:纪王熙谨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显德六年被封为纪王,乾德二年(924年)去世。

蕲王熙诲:蕲王熙诲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显德六年被封为蕲王。

皇朝乾德二年:皇朝乾德二年是指后周乾德二年,即公元924年。

三台之秩:三台之秩是指古代三公的官秩,即太师、太傅、太保的官秩。

梁王:梁王是指被封为梁王的皇子,此处指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宗训。

燕国公:燕国公是指被封为燕国公的宗让,后改名为熙让。

恭皇帝:恭皇帝是指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宗训,他在世宗去世后即位,但不久后去世。

乾德二年:乾德二年是指后周乾德二年,即公元924年。

左骁卫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左骁卫的军队。

左武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左武卫的军队。

左屯卫大将军:左屯卫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左屯卫的军队。

三关:三关是指古代的三个重要关口,此处可能指军事要塞。

梁王即位:梁王即位是指梁王宗训即位成为皇帝。

左卫上将军:左卫上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北复三关:北复三关是指收复北方的三个重要关口。

六月癸未:六月癸未是指农历六月的某一天。

特进:特进是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相当于现在的荣誉称号。

后十日而世宗崩:后十日而世宗崩是指宗训即位后十日,世宗柴荣去世。

梁王宗训:梁王宗训是指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宗训,他在世宗去世后即位,但不久后去世。

曹王熙让:曹王熙让是指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宗让,后改名为熙让,被封为曹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评注

剡王侗,太祖子,初名青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此段文字简要介绍了剡王侗的生平,从其原名青哥到追赠太尉,赐名侗,再到显德四年追封,反映了古代帝王对皇室成员的追封和纪念制度。‘汉末遇害’这一表述,点明了侗王的悲剧命运,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诏赠’和‘赐名’则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恩赐和嘉奖,以及对逝者的哀悼。

巳王信,太祖子,初名意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巳王信的经历与剡王侗相似,同样是在汉末遇害,太祖即位后追赠司空,赐名信。这里的‘巳’字,可能是指巳时,即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暗示信王遇害的时间。

案:太祖诸子蚤岁遇害,本无事迹。原本过于简略,疑有删节,今据《欧阳史·家人传》云:初,帝举兵于魏,汉以兵围帝第,时张贵妃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诛。

此段文字是对太祖诸子遇害的背景介绍,通过《欧阳史·家人传》的记载,揭示了汉末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蚤岁遇害’和‘本无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室成员遭遇的忽视,而‘疑有删节’则表明原文可能存在遗漏。

青哥、意哥不知其母谁氏。太祖即位,诏故第二子青哥赠太尉,赐名侗;第三子意哥赠司空,赐名信。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青哥和意哥的生平,以及太祖即位后对他们的追封和赐名。‘不知其母谁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室成员个人历史的忽视,而‘诏故’则表明这是对已故皇室成员的追封。

皇侄守筠赠左领军卫将军,以“筠”声近“荣”,为世宗避,更名守愿;奉超赠左监门卫将军;定哥赠左千牛卫将军,赐名逊。

这段文字介绍了世宗对皇侄和宗室的追赠,其中‘守筠’更名为‘守愿’,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尊重和关怀。‘筠’与‘荣’音近,故更名,避免了与皇帝的讳字相冲。

世宗显德四年夏四月癸未,诏曰:“礼以缘情,恩以悼往,矧在友于之列,尤钟恻怆之情。

这段文字是世宗对已故宗室的悼念之词,‘礼以缘情’和‘恩以悼往’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追思之情。‘矧在友于之列’则表达了皇帝对宗室成员的深厚感情。

故皇弟赠太保侗、赠司空信,景运初启,天年不登,俾予终鲜,实动予怀。

这段文字是对已故宗室的追封,‘故皇弟’和‘故司空’表明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地位。‘景运初启’和‘天年不登’则反映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

越王宗谊,世宗子,汉末遇害。显德四年追封。

这段文字简要介绍了越王宗谊的生平,他在汉末遇害,显德四年被追封,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追封制度。

曹王宗让,世宗子,显德六年封。

这段文字介绍了曹王宗让的生平,他在显德六年被封为曹王,反映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封赏制度。

纪王熙谨,世宗子,显德六年封,皇朝乾德二年卒。

这段文字介绍了纪王熙谨的生平,他在显德六年被封为纪王,乾德二年去世,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封赏和追悼制度。

蕲王熙诲,世宗子,显德六年封。

这段文字介绍了蕲王熙诲的生平,他在显德六年被封为蕲王,反映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封赏制度。

《欧阳史·家人传》云: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皆不知其母为谁氏,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

这段文字是对世宗七子的介绍,其中‘皆不知其母为谁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室成员个人历史的忽视,而‘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则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太祖即位,诏赐皇孙名,谊赠左骁卫大将军,诚左武卫大将军,諴左屯卫大将军。

这段文字介绍了太祖对世宗七子的追封,‘诏赐皇孙名’表明了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关怀和尊重。

显德三年,君臣请封宗室,世宗以谓为国日浅,恩信未及于人,须功德大成,庆流于世,而后议之可也。

这段文字反映了世宗对封赏宗室的态度,他认为封赏宗室需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和宗室成员的功德。

明年夏四月癸未,先封太祖诸子。又诏曰:“父子之道,圣贤不忘,再思夭阙之端,愈动悲伤之抱。

这段文字介绍了世宗对太祖诸子的封赏,以及他对父子之情的感慨。‘父子之道’和‘圣贤不忘’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家族和亲情的重视。

故皇子左骁卫大将军谊、左武卫大将军诚、左屯卫大将军諴等,载惟往事,有足伤怀,宜增一字之封,仍赠三台之秩。

这段文字是对世宗诸子的追封,‘载惟往事’和‘有足伤怀’表达了皇帝对宗室成员的追思之情。

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诚太傅,吴王;諴太保,韩王。

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世宗诸子的追封,‘赠’和‘追封’体现了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尊重和追悼。

而皇子在者皆不封。

这段文字表明了世宗对在世宗室成员的态度,即不进行封赏。

六年,北复三关,遇疾还京师。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而宗让亦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

这段文字介绍了世宗晚年的一些事迹,以及他对宗室成员的封赏。

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

这段文字反映了世宗去世后,梁王即位成为恭皇帝的事实。

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

这段文字介绍了宗让更名和封王的情况,反映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封赏和更名制度。

熙谨、熙诲皆前未封爵,遂拜熙谨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熙诲左领军卫大将军,封蕲王。

这段文字介绍了熙谨和熙诲的封赏,反映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封赏制度。

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这段文字反映了熙谨去世,以及熙让和熙诲下落不明的情况,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宗室成员的追悼和关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