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原文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

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太子太师。

唐庄宗之为晋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

晋初,迁六军都虞候。

汉高祖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见称。

汉国初建,授检校太保,遥领邓州。

汉有天下,迁检校太尉、昭义军节度使。

乾佑初,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命思帅部兵以副焉。

既而御众无能,勒归旧籓。

思在上党凡五年,无令誉可称,唯以聚敛为务,性又鄙吝,未尝与宾佐有酒肴之会。

尝有从事欲求谒见者,思览刺而怒曰:‘彼必是来猎酒也。’命典客者饮而遣之,其鄙吝也如是。

太祖受命,就加平章事。

初,太祖微时,以季父待思,及即位,遣其妻入觐,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礼,仍呼曰叔母,其恩顾如是。

广顺二年秋,思来朝,加兼侍中,移镇宋州。

三年夏,诏赴阙,改授平卢军节度使。

思将赴镇,奏太祖云:‘臣在宋州出镇,得丝十余万两,谨以上进,请行征督。’太祖颔之,寻诏本州折券以谕其民。

及到镇,未几,染风痹之疾,上表请寻医,既而舁疾归洛。

显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

赠中书令。

翟光鄴,字化基,濮州鄄城人。

父景珂,倜傥有胆气。

梁贞明初,唐庄宗始驻军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固守逾年,后为北军所攻,景珂战殁,众溃。

光鄴时年十岁,为明宗军所俘,以其颖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

既冠,沈毅有谋,莅事寡过。

明宗即位,特深委遇,累迁至皇城使、检校司空。

长兴中,枢密使安重诲得罪,时光鄴与中官孟小僧颇有力焉。

居无何,出为耀州团练使。

清泰初,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晋天福中,历棣沂二州刺史、西京副留守。

开运初,授宣徽使。

杨光远叛灭,青州平,除为防御使,朝廷以兵乱之后,人物雕弊,故命光鄴理之。

光鄴好聚书,重儒者,虚斋论议,惟求理道。

时郡民丧亡十之六七,而招怀抚谕,视之如伤,故期月之间,流亡载辑。

契丹入汴,伪命权知曹州。

李从益假号,以光鄴明宗旧臣,署为枢密使。

汉祖至汴,改左领卫大将军。

乾祐初,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充街使、检校太保。

太祖践阼,复授宣徽使、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

数月,兼枢密副使。

会永兴李洪信入朝,代知军府事。

广顺二年十月,卒于长安,时年四十六。

光鄴有器度,慎密敦厚,出于天然,喜愠不形于色。

事继母以孝闻,兄弟皆雍睦。

虽食禄日久,家无余财,任金吾日,假官屋数间以蔽风雨,亲族累重,粝食才给,人不堪其忧,光鄴处之晏如也。

宾朋至,则贳酒延之,谈说终日,略无厌倦,士大夫多之。

及权知京兆,以宽静为治,前政有烦苛之事,一切停罢,百姓便之。

及病甚,召亲随于卧内,戒之曰:‘气绝之后,以尸归洛,不得于此停留,虑烦军府。’言讫而终。

京兆吏如丧所亲,或有以浆酒遥奠者。

枢密使王峻素重光鄴,且欲厚恤其家,为之上请,故自终及葬,所赐赙赗几数千计。

诏赠太子少师。

光鄴肤革肥皙,善于摄养,故司天监赵延乂有袁、许之术,尝谓人曰:‘翟君外厚而内薄,虽贵而无寿。’果如其言。

曹英,字德秀,旧名犯今上御名,故改焉。

本常山镇定人也。

父全武,事赵王王镕为列校,英因得隶于镕之帐下。

及张文礼之乱,唐庄宗奄有其地,乃录镕之左右,署为散指挥使。

明宗即位,英侍于仗下,问其祖考,英以实对,明宗曰:‘乃朕之旧也。’擢为本班行首,每加顾遇。

晋天福中,迁弩手军使。

平张从宾于汜水,以功授本军都校。

汉初,改奉国军主,加检校司徒,兼康州刺史。

乾祐初,李守贞据河中叛,授行营步军都校。

河中平,迁本军厢主,领岳州防御使。

随太祖在魏,为北面行营步军都校,从平内难。

国初,以翊戴功授昭武节度使、检校太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二年春,总兵讨慕容彦超于兗州,梯冲堑垒,颇有力焉。

夏五月,太祖亲征,因并兵攻陷其城,及凯旋,领彰信军节度使,典军如故。

世宗嗣位,加同平章事,授成德军节度使。

车驾自太原回,加兼侍中。

显德元年冬,卒于镇,时年四十九。

制赠中书令。

英性沈厚,谦恭有礼,虽衽席之际,接对宾客,亦未尝造次。

及卒,搢绅之士亦皆惜之。

李彦頵,字德循,太原人也。

本以商贾为业,太祖镇鄴,置之左右,及即位,历绫锦副使、搉易使。

世宗嗣位,以彦頵有旧,超授内客省使。

未几,知相州军府事,寻改延州兵马留后。

到镇,颇以殖货为意,窥图剩利,侵渔蕃汉部人,群情大扰。

会世宗南征,蕃部结聚,围迫州城,彦頵闭壁自守,求援于邻道,赖救兵至,乃解。

世宗不悦,征赴京师,然犹委曲庇护,竟不之责。

寻为西京水南巡检使,居无何,命权知泗州军州事,改沧州两使留后。

彦頵到任,处置乖方,大为物情所鄙。

显德六年秋,受代归阙,遇疾而卒,时年五十有二。

李晖,字顺光,瀛州束城人。

弱冠应募于龙骧军,汉祖领河东,晖请从,因得署为河东牙将。

汉有天下,授检校司徒、大内皇城使。

未几,迁宣徽南院使。

乾祐初,拜河阳节度使、检校太傅。

太祖登极,加同平章事,寻移镇沧州。

显德元年,就加兼侍中。

二年秋,以世宗诞庆节来朝,改邠州节度使。

五年,移镇凤翔。

岁余,卒于镇。

优诏赠中书令。

晖之仪貌不及于常人,而位极将相,年登耳顺,袁、许之术,夫何恃哉!

然性贪鄙,而好小惠以邀虚誉,故在河阳及沧州日,民皆诣阙请立碑以颂其美,识者亦未之许也。

李建崇,潞州人。

少从军,善骑射。

初事唐武皇,为铁林都将,转突骑、飞骑二军使。

从庄宗攻常山,安巴坚来援,庄宗率亲军千骑,遇于满城,兵少,为契丹所围。

时建崇为亲将,与契丹格斗,自午至申,会李嗣昭骑至,契丹乃解去。

同光中,自龙武捧圣都指挥使,出历襄、秦、徐、雍都指挥使。

建崇性纯厚,处身任遇,不能巧宦,以致久滞偏裨。

明宗尝掌牙兵,与建崇共事,及即位,甚愍之,连授磁、沁二郡。

入晋为申州刺史。

天福七年冬,襄州安从进构逆,率众寇南阳,时建崇领步骑千余屯于叶县,开封尹郑王遣宣徽使张从恩、皇城使焦继勋率在京诸军,会建崇军拒贼,至湖阳县之花山,遇从进军,建崇接战,大败之,以功授亳州团练使。

襄阳平,迁安州防御使。

历河阳、邢州兵马留后。

汉初,入为右卫大将军。

年逾七十,神气不衰。

建崇始自代北事武皇,至是四十余年,前后所掌兵,麾下部曲多至节钺,零落殆尽,惟建崇虽位不及籓屏,而康强自适,以至期耄。

太祖即位,授左监门卫上将军。

广顺三年春卒。

赠黔南节度使。

王重裔,陈州宛丘人。

父达,历安、均、洺三州刺史,因家于洺。

重裔幼沈厚有勇,善骑射。

年未及冠,事庄宗为直,管契丹直。

从安汴、洛,累为禁军指挥使。

晋天福中,镇州安重荣谋叛,称兵指阙,朝廷命杜重威率师拒之,贼阵于宗城东,晋遣齐军击之,再合不动。

杜重威惧,谋欲抽退,重裔曰:‘兵家忌退,但请公分麾下兵击其两翼,重裔为公陷阵,当其中军,彼必狼狈矣。’

重威从之,重荣即时退蹙,遂败。

以功迁护圣右厢都指挥使,领费州刺史。

汉初,仍典禁军,从征鄴都平,迁深州刺史。

淮夷以李守贞故,数侵边地,以重裔为亳州防御使,又令于徐州巡检,兼知军州,就加检校太傅。

太祖践阼,加爵邑,改功臣。

广顺元年夏,以疾卒,年五十有三。

赠武信军节度使。

孙汉英,太原人也。

父重进,事唐武皇、庄宗为大将,赐姓,名存进,《唐书》有传。

汉英少事戎伍,稍至都将,尝为东面马步军都指挥使。

清泰初,兴元节度使张虔钊失军于岐下,遂以其地西臣于蜀,汉英兄汉韶,时为洋州节度使,因兹阻隔,亦送款于蜀,由是汉英与弟汉筠久之不调。

汉乾祐中,太祖西征蒲、雍,以汉英戚里之分,奏于军中指使。

蒲、雍平,班师,隐帝以汉英为绛州刺史、检校司徒。

广顺元年冬,卒于都。

许迁,郓州人也。

初为本州牙将,性刚褊。

汉乾祐初,为左屯卫将军,与少府监马从斌同监造汉祖山陵法物,节财省用,减数万计。

改左监门大将军,又加检校司空。

汉末,权知隰州。

太祖践阼,刘崇遣子钧率兵寇平阳,路由于隰,贼众攻城,城中兵少,迁感激指谕,士斗兼倍,贼众伤夷,寻自退去。

太祖降诏抚谕,正授隰州刺史。

迁切于除盗,嫉恶过当,或钉磔贼人,令部下脔割。

误断不合死罪人,其家诣阙致讼,诏下开封府狱。

时陈观为知府,素与迁不协,深劾其事,欲追迁对讼,太祖以事状可原,但罢郡而已。

迁既奉朝请,因大诟陈观,谓王峻曰:‘相公执政,所与参议,宜求贤德。如陈观者,为儒无家行,为官多任情,苟知其微,屠沽儿耻与为侣,况明公乎!’

峻无以沮之。

既而婴疾,请告归汶上而卒。

赵凤,冀州枣强县人,幼读书,举童子。

既长,凶豪多力,以杀人暴掠为事,吏不能禁。

安重荣镇常山,招集叛亡,凤乃应募,既而犯法当死,即破械逾狱,遁而获免。

天福中,赵延寿为契丹乡导,岁侵深、冀,凤往依焉。

《宋史·荆罕儒传》: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贽燕王赵延寿,得掌兵权。

契丹主素闻其桀黠,署为羽林军使,累迁羽林都指挥使,常令将兵在边,贝、冀之民,日罹其患。

晋末,契丹入洛,凤从至东京,授宿州防御使。

汉祖即位,受代归阙,寻授河阳行军司马。

乾祐初,入为龙武将军。

丁父忧,起复授右千牛卫大将军。

汉末,都城变起,兵集之夜,无不剽之室,唯凤里闾,兵不敢犯,人皆服其胆勇。

广顺初,用为宋、亳、宿三州巡检使。

凤出于伏莽,尤知盗之隐伏,乃诱致盗魁于麾下,厚待之,每桴鼓之发,无不擒捕,众以为能,然平民因捕盗而破家者多矣。

凤善事人,或使臣经由,靡不倾财厚奉,故得延誉而掩其丑迹。

太祖闻其干事,用为单州刺史,既刚忿不仁,得位逾炽,刑狱之间,尤为不道。

尝抑夺人之妻女,又以进奉南郊为名,率敛部民财货,为人所讼。

广顺三年十二月,诏削夺凤在身官爵,寻令赐死。

齐藏珍,少历内职,累迁诸卫将军。

前后监押兵师在外,颇称干事,然险讠皮 无行,残忍辩给,无不畏其利口。

广顺中,奉命滑州界巡护河堤,以弛慢致河决, 除名,配沙门岛。

世宗在西班时,与藏珍同列,每聆其谈论,或剖判世务,似有可采。

及即位,自流所征还。

秦、凤之役,令监偏师。

及淮上用兵,复委监护,与军校何超领兵降下光州。

藏珍欺隐官物甚多,超以为不可,藏珍曰:‘沙门岛已有屋数间,不妨再去矣。’其不畏法也如此。

世宗既破紫金山寨,追吴寇室涡口,因与藏珍言及克捷之状。

对曰:‘陛下神武之功,近代无比,于文德则未光。’

世宗颔之,又问以扬州之事,对曰:‘扬州地实卑湿,食物例多腥腐。臣去岁在彼,人以鳝鱼馈臣者,视其盘中虬屈,一如蛇虺之状,假使鹳雀有知,亦应不食,岂况于人哉!’

其敷奏大率多此类,闻者无不悚然。

一日,又奏云:‘唐景思已为刺史,臣犹未蒙圣泽。’

世宗俯而从之,时濠梁未下, 即命为濠州行州刺史。

及张永德与李重进有间言,藏珍尝游说重进,洎寿阳兵回,诸将中有以藏珍之言上奏者。

世宗怒, 急召赴阙。

四年夏,以其冒称检校官罪,按其事而毙之,盖不欲暴其恶迹也。

王环,本真定人。

唐天成初,孟知祥镇西川,环往事之,及知祥建号,环累典军卫,孟昶嗣位,环常宿卫于中。

显德二年秋,王师西伐,时环为凤州节度使。

初,偏师范其城下,为环所败,裨将胡立为环所擒。

是冬,王师大集,急攻其城,蜀之援兵相次败走。

环闻之,守备愈坚,王师攻击数月方克。

城陷,环就擒。

及到阙,世宗以忠于所事,释其罪,授若骁卫大将军。

四年冬,世宗南征,环随驾至泗州,遇疾而卒。

张彦超,本沙陀部人也。

素有郤克之疾,时号为‘跛子’。

初,以骑射事唐庄宗为马直国使,庄宗入汴,授神武指挥使。

明宗尝以为养子。

天成中,擢授蔚州刺史。

素与晋高祖不协,属其总戎于太原,遂举其城投于契丹,即以为云州节度使。

契丹之南侵也,彦超率部众,颇为镇、魏之患。

及契丹入汴,迁侍卫马军都校,寻授晋昌军节度使。

汉高祖入洛,彦超飞表输诚,移授保大军节度使。

乾祐初,奉诏归阙,止奉朝请而已。

太祖自鄴入平内难,隐帝令彦超董骑军为拒,刘子陂兵乱,彦超先谒见太祖。

广顺中,授神武统军。

显德三年冬,以疾终于第。

制赠太子太师。

张颖,太原人,驸马都尉永德之父也。

《宋史》列传:永德,并州阳曲人。

家世饶财,曾祖丕,尚气节。

后唐武皇镇太原,急于用度,多严选富家子掌帑库,或调度不给,即坐诛,没入资产。

丕为之满岁,府财有余。

宗人政当次补其任,率族属泣拜,请丕济其急,丕又为代掌一年,乡里服其义。

累为籓郡列校,由内职历诸卫将军。

国初,以戚里之故,自华州行军司马历郢、怀二州刺史,迁安州防御使。

颖性卞急峻刻,不容人之小过,虽左右亲信,亦皆怨之。

部曲曹澄有处女,颖逼而娶之,澄遂与不逞之徒数人,同谋害颖,中夜挟刃入于寝门,执颖而杀之,遂奔于金陵。

世宗征淮南,以永德之故,遣江南李景,令执澄等送行在。

及至,世宗以澄等赐永德,俾甘心而戮之。

刘仁赡,略通儒术,好兵书,在泽国甚有声望。

吴主知之,累迁为伪右监门卫将军,历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

洎李景僭袭伪位,俾掌亲军,迁鄂州节度使。

居数年,复以兵柄任之,改寿州节度使。

及王师渡淮,而仁赡固守甚坚。

洎世宗驻跸于其垒北,数道齐攻,填堑陷壁,昼夜不息,如是者累月。

世宗临城以谕之,而仁赡但逊词以谢。

及车驾还京,命李重进总兵守之,复乘间陷我南寨。

自是围之愈急,城中饥死者甚众。

三年冬,淮寇复来救援,列寨于紫金山,夹道相属,累然数千里,垂及寿壁,而重进兵几不能支,世宗患之,遂复议亲征。

车驾至寿春,命今上率师破紫金山之众,擒其应援使陈承昭以献。

仁赡闻援兵既败,计无所出,但扼腕浩叹而已。

会世宗以紫金山之捷,飞诏以谕之,时仁赡卧疾已亟,因翻然纳款,而城内诸军万计,皆屏息以听其命。

及见于行在,世宗抚之甚厚,赐与加等,复令入城养病,寻授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

制出之日,薨于其家,年五十八。

世宗闻之,遣使吊祭,命内臣监护丧事,追封彭城郡王。

后以其子崇讠赞为怀州刺史。

仁赡轻财重士,法令严肃,重围之中,其子崇谏犯军禁,即令斩之,故能以一城之众,连年拒守。

逮其来降,而其下未敢窃议者,保其后嗣,抑有由焉。

崇赞仕周,累为郡守。

幼子崇谅,后自江南归于本朝,亦位至省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译文

常思,字克恭,是太原人。他的父亲常仁岳,是河东的牙将,后来多次被封赠为太子太师。在唐庄宗成为晋王时,广泛招募精兵,常思因为敏捷勇猛而应募,多次从军服役,后来成为长直都校,历任捧圣军使。晋朝初期,他被提升为六军都虞候。汉高祖出镇并门,上奏让常思随行,不久上表任命他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因为勤勉能干而受到赞誉。汉国建立初期,他被授予检校太保,远领邓州。汉国统一天下后,他被提升为检校太尉、昭义军节度使。乾佑初年,李守贞在河中叛乱,太祖征讨他,朝廷命令常思率领部队协助。但常思无法有效指挥军队,于是被勒令返回原来的封地。常思在上党任职五年,没有值得称道的名誉,只是以聚敛财富为务,性格又十分吝啬,从未与宾客有过饮酒的聚会。曾经有从事官员想要拜访他,常思看了名片后生气地说:“他一定是来讨酒的。”命令接待人员招待后将其遣走,他的吝啬就是这样。太祖接受命令后,加封他为平章事。起初,太祖地位低微时,以叔父之礼对待常思,等到即位后,派他的妻子进宫觐见,太祖以家人的礼节拜见她,仍然称呼她为叔母,对他的恩宠就是这样。广顺二年秋天,常思来朝,被加封为兼侍中,调任宋州镇守。第三年夏天,被诏令进京,改任平卢军节度使。常思即将赴任时,上奏太祖说:“我在宋州镇守时,收集了十几万两丝,谨以上贡,请允许我征收。”太祖点头同意,不久下诏本州折算丝为钱币,以告知百姓。到他到任后不久,就患上了风湿病,上表请求寻找医生治疗,不久后因病返回洛阳。显德元年春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中书令。

翟光鄴,字化基,是濮州鄄城人。他的父亲翟景珂,英俊有胆气。梁贞明初年,唐庄宗开始在河上驻军,翟景珂率领乡里人守卫永定驿,坚守了一年多,后来被北军攻打,翟景珂战死,众人溃散。翟光鄴当时十岁,被明宗的军队俘虏,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被安排在明宗身边,取字为永定。成年后,沉着冷静有谋略,处理事务很少出错。明宗即位后,特别信任他,多次升迁至皇城使、检校司空。长兴年间,枢密使安重诲获罪,当时翟光鄴与宦官孟小僧很有影响力。不久后,出京担任耀州团练使。清泰初年,入京担任左监门卫大将军。晋天福年间,历任棣州、沂州刺史、西京副留守。开运初年,被授予宣徽使。杨光远叛乱被平定后,青州平定,被任命为防御使,朝廷因为战乱之后,人物凋敝,所以命令翟光鄴治理那里。翟光鄴喜欢藏书,尊重儒者,虚心讨论,只求理解道理。当时郡里百姓死亡超过十分之六七,但他招抚安抚,视如己出,所以一个月之间,流亡者纷纷归附。契丹进入汴京,他代理曹州知州。李从益假称皇帝,因为翟光鄴是明宗的旧臣,任命他为枢密使。汉祖到汴京后,改任左领军卫大将军。乾祐初年,升迁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充任街使、检校太保。太祖即位后,再次授予宣徽使、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几个月后,兼任枢密副使。恰逢永兴的李洪信入朝,代替他掌管军府事务。广顺二年十月,在长安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翟光鄴有度量,谨慎细致,敦厚出于自然,喜怒不表现在脸上。以孝顺继母而闻名,兄弟和睦。尽管享受俸禄已久,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担任金吾卫时,借用官屋数间以避风雨,亲戚众多,仅能维持生计,人们难以忍受他的困境,但翟光鄴处之泰然。宾客来访时,就借酒款待他们,谈笑终日,毫无倦意,士大夫们都很喜欢他。等到他担任京兆尹时,以宽厚宁静为治,前任官吏有繁琐苛刻的事情,全部停止,百姓感到方便。等到病重时,召集亲信在卧室内,告诫他们说:“我断气之后,把尸体送回洛阳,不要在这里停留,以免麻烦军府。”说完后去世。京兆的官吏像失去亲人一样悲痛,有的人用酒食进行遥祭。枢密使王峻一直很尊重翟光鄴,并且想要优待他的家人,因此从去世到安葬,所赐的丧葬费用几乎有数千之多。诏令追赠太子少师。翟光鄴皮肤白皙,善于养生,因此司天监赵延乂有预知之术,曾经对人说:“翟君外表宽厚而内心薄,虽然显贵但没有长寿。”果然如他所言。

曹英,字德秀,原本名字冒犯了当今皇帝的名讳,所以改了名字。原本是常山镇定人。他的父亲曹全武,在赵王王镕手下担任列校,曹英因此得以加入王镕的帐下。等到张文礼叛乱时,唐庄宗突然占领了那里,于是记录了王镕的左右,任命他为散指挥使。明宗即位后,曹英在仪仗队中侍奉,明宗询问他的祖辈,曹英如实回答,明宗说:“他是我的旧人。”提升他为本班行首,每次都给予优待。晋天福年间,升任弩手军使。在汜水平定张从宾时,因为功绩被授予本军都校。汉朝初期,改任奉国军主,加授检校司徒,兼任康州刺史。乾祐初年,李守贞占据河中叛乱,被任命为行营步军都校。河中被平定后,升任本军厢主,兼任岳州防御使。随太祖在魏地,担任北面行营步军都校,参与平定内乱。国初,因为辅助功绩被授予昭武节度使、检校太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第二年春天,统兵在兖州讨伐慕容彦超,攻城略地,很有力量。夏天五月,太祖亲自出征,趁势合并兵力攻陷了城池,凯旋后,被任命为彰信军节度使,继续掌管军队。世宗即位后,加授同平章事,任命为成德军节度使。皇帝从太原返回后,加授兼侍中。显德元年冬天,在镇守地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诏令追赠中书令。曹英性格沉稳厚重,谦逊有礼,即使在床上接待宾客,也未曾失态。他去世后,士大夫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李彦頵,字德循,是太原人。原本以经商为业,太祖镇守鄴地时,将他安置在身边,等到即位后,历任绫锦副使、搉易使。世宗即位后,因为李彦頵有旧交,越级提升为内客省使。不久后,担任相州军府事务知州,不久后改任延州兵马留后。到任后,他非常注重积累财富,企图谋取私利,侵害汉人和少数民族的百姓,引起众怒。恰逢世宗南征,少数民族聚集,围攻州城,李彦頵闭城自守,向邻近道求援,依靠援兵到来才解围。世宗不高兴,征召他到京师,但还是委曲求全地保护他,最终没有追究责任。不久后,担任西京水南巡检使,不久后,被任命为代理泗州军州事务,改任沧州两使留后。李彦頵到任后,处理事务不当,遭到人们的普遍鄙视。显德六年秋天,被替代回京,因病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李晖,字顺光,是瀛州束城人。年轻时就加入了龙骧军,后来汉祖领兵到河东,李晖请求跟随,因此被任命为河东牙将。汉祖统一天下后,任命他为检校司徒、大内皇城使。不久后,他被调任宣徽南院使。乾祐初年,他被任命为河阳节度使、检校太傅。太祖登基后,他被加封为同平章事,不久后又被调往沧州任职。显德元年,他被加封为兼侍中。二年秋天,因为世宗的诞庆节来朝,他被任命为邠州节度使。五年,他被调往凤翔镇守。一年多后,他在镇守地去世。朝廷下诏追赠他为中书令。李晖的外貌并不出众,但他的官位达到了将相之极,年纪到了耳顺之年,袁、许的技艺,他究竟依赖什么呢!然而他性格贪婪卑鄙,喜欢用小恩小惠来换取虚名,所以在河阳和沧州的时候,百姓都到朝廷请求立碑来颂扬他的美德,但识者并未认同他。

李建崇,是潞州人。年轻时从军,擅长骑射。最初侍奉唐武皇,担任铁林都将,后来转任突骑、飞骑二军使。跟随庄宗攻打常山,遇到安巴坚来援,庄宗率领一千骑兵在满城与敌相遇,兵力不足,被契丹包围。当时李建崇是庄宗的亲信将领,与契丹人搏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直到李嗣昭的骑兵赶到,契丹人才撤退。同光年间,他从龙武捧圣都指挥使,历任襄、秦、徐、雍四地的都指挥使。李建崇性格纯厚,虽然身处重任,但不能巧妙地做官,因此一直停留在偏将的位置。明宗曾掌管牙兵,与李建崇共事,等到明宗登基后,非常同情他,连续任命他为磁、沁两郡的官员。入晋后,他被任命为申州刺史。天福七年冬天,襄州安从进叛乱,率领军队侵犯南阳,当时李建崇率领一千多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叶县,开封尹郑王派遣宣徽使张从恩、皇城使焦继勋率领在京诸军,与李建崇的军队一起抵抗叛军,在湖阳县的花山遇到安从进的军队,李建崇接战,大败敌军,因功被任命为亳州团练使。襄阳平定后,他被任命为安州防御使。历任河阳、邢州兵马留后。汉初,他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七十多岁时,神气依然不衰。李建崇从代北开始侍奉武皇,到这时已经四十多年,前后所掌握的军队,麾下的部下大多到了节钺的地位,几乎全部凋零,只有李建崇虽然官位不及藩屏,但身体康健,生活自适,直到耄耋之年。太祖登基后,任命他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广顺三年春天去世,被追赠为黔南节度使。

王重裔,是陈州宛丘人。他的父亲王达,历任安、均、洺三州的刺史,因此家住在洺州。王重裔从小沉稳勇敢,擅长骑射。年纪不到二十岁,就侍奉庄宗为直,管理契丹直。跟随庄宗攻打安阳、洛阳,多次担任禁军指挥使。晋天福年间,镇州安重荣谋反,起兵指向朝廷,朝廷命令杜重威率军抵抗,叛军在宗城东列阵,晋军派遣齐军攻击,但两次交战都没有进展。杜重威害怕,想要撤退,王重裔说:“兵家忌讳撤退,请公将手下军队分为两翼攻击,我王重裔为您冲锋陷阵,攻击敌军的中军,他们必定会陷入混乱。”杜重威采纳了他的建议,安重荣立刻撤退,最终战败。因功被任命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兼任费州刺史。汉初,仍然掌管禁军,跟随征讨鄴都平叛,升任深州刺史。淮夷因为李守贞的原因,多次侵犯边境,任命王重裔为亳州防御使,又命令他在徐州巡检,兼管军州事务,加封检校太傅。太祖登基后,加封爵位,改为功臣。广顺元年夏天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被追赠为武信军节度使。

孙汉英,是太原人。他的父亲孙重进,在唐武皇和庄宗时期担任大将,被赐姓,名叫存进,《唐书》有他的传记。孙汉英年轻时从军,逐渐升任都将,曾经担任东面马步军都指挥使。清泰初年,兴元节度使张虔钊在岐下失去了军队,于是将土地西归蜀国,孙汉英的兄弟孙汉韶当时担任洋州节度使,因此也阻隔了与孙汉英的联系,也向蜀国表示臣服,因此孙汉英和他的弟弟孙汉筠长时间没有得到调动。汉乾祐中,太祖西征蒲、雍,因为孙汉英是太祖的亲戚,上奏请求在军中担任指使。蒲、雍平定后,班师回朝,隐帝任命孙汉英为绛州刺史、检校司徒。广顺元年冬天,在都城去世。

许迁,是郓州人。最初是本州的牙将,性格刚烈偏激。汉乾祐初年,担任左屯卫将军,与少府监马从斌一同监管汉祖的山陵法物,节约开支,减少了数万计的费用。后来改任左监门大将军,又加封检校司空。汉末,暂时管理隰州。太祖登基后,刘崇派遣他的儿子刘钧率领军队侵犯平阳,途径隰州,叛军攻城,城中兵力不足,许迁激动地指斥,士兵们士气大增,叛军受到重创,不久后撤退。太祖下诏安抚,正式任命许迁为隰州刺史。许迁非常注重除掉盗贼,对恶行嫉恶如仇,有时将盗贼钉在木桩上,命令部下割肉。误判了不应判处死刑的人,他的家人到朝廷申诉,皇帝下诏将案件交给开封府处理。当时陈观担任知府,与许迁关系不和,严厉弹劾他,想要追捕许迁对质,太祖认为案情可以宽恕,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许迁在朝廷请求后,因为愤怒地诋毁陈观,对王峻说:“相公执政,所参与商议的人,应该寻求贤德之人。像陈观这样的人,作为儒者没有家行,作为官员多任情,如果他知道这些,连屠夫酒保都不愿意与他为伍,何况明公呢!”王峻无法阻止他。不久后,他生病,请求回到汶上,最终去世。

赵凤,是冀州枣强县人,小时候读书,考中童子功名。长大后,凶猛豪放,以杀人抢劫为业,官吏无法禁止他。安重荣镇守常山,招募叛逃者,赵凤就应募参军,后来犯法应当被处死,他砸破枷锁逃离监狱,最终逃脱了死刑。天福年间,赵延寿为契丹做向导,每年侵犯深、冀地区,赵凤就投靠了他。《宋史·荆罕儒传》记载:荆罕儒年轻时无赖,与赵凤、张辇一起做强盗,晋天福年间,他们一起到范阳,拜见燕王赵延寿,掌握了兵权。

契丹主一直听说赵凤狡猾,任命他为羽林军使,多次升迁至羽林都指挥使,经常派遣他领兵在边境,贝、冀地区的百姓,每天都遭受他的祸害。晋末,契丹进入洛阳,赵凤跟随他到了东京,被任命为宿州防御使。汉祖登基后,他接替职务回到朝廷,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河阳行军司马。乾祐初年,他被任命为龙武将军。在父亲去世的守丧期间,他起复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大将军。汉末,都城发生变乱,军队聚集的夜晚,没有哪家不被抢劫,只有赵凤的住宅,士兵不敢侵犯,人们都佩服他的胆量和勇气。广顺初年,他被任命为宋、亳、宿三州的巡检使。赵凤出身于草莽,特别了解盗贼的藏匿之处,于是引诱盗贼头目到麾下,厚待他们,每次击鼓出征,都能捕获盗贼,人们都认为他有能力,然而平民因为捕捉盗贼而家破人亡的很多。赵凤擅长待人,有时使者经过,他都会慷慨解囊,因此得到了好名声,掩盖了他的丑行。太祖听说他有能力,任命他为单州刺史,他既刚愎不仁,一旦得到职位,更是肆无忌惮,在刑狱处理上尤其不仁道。他曾强行夺取他人的妻女,又以进贡南郊为名,强行征收部民的财物,被人告发。广顺三年十二月,皇帝下诏剥夺赵凤在身的官爵,不久后下令将他处死。

齐藏珍,年轻时担任内职,多次升迁至诸卫将军。先后在外监押兵师,颇有干练,但性格狡猾,行为不端,残忍而口才了得,无人不畏其口才。广顺年间,奉命在滑州界巡护河堤,因处理不力导致河堤决口,被除名,流放到沙门岛。世宗在西班时,与藏珍一同任职,每次听他谈论,或分析世事,似乎都有可取之处。等到世宗即位,他从流放地被召回。在秦、凤之役中,他被命令监管偏师。及至淮上用兵,再次被委以监护之职,与军校何超一起领兵攻下光州。藏珍贪污官物很多,何超认为不可,藏珍说:‘沙门岛已有几间房,不妨再去。’他就是这样不怕法律。

世宗攻破紫金山寨后,追击吴寇至室涡口,趁机与藏珍谈论攻克的情况。藏珍回答说:‘陛下神武的功绩,近代无人能比,但在文德方面还未显赫。’世宗点头同意,又问他关于扬州的事情,藏珍回答说:‘扬州地势低洼潮湿,食物常多腥腐。我去年在那里,有人送我鳝鱼,看那鱼在盘中盘曲,就像蛇一样,即使鹳雀有知,也不愿吃,何况是人呢!’他上奏的事大多如此,听者无不感到惊恐。

一天,他又上奏说:‘唐景思已担任刺史,我还没有得到圣上的恩泽。’世宗俯身听从,当时濠梁还未攻下,就任命他为濠州行州刺史。等到张永德与李重进有矛盾,藏珍曾游说李重进,等到寿阳兵回,有将领把藏珍的话上奏给世宗。世宗大怒,急忙召回藏珍。四年夏天,以他冒称检校官的罪名,查实他的事情后处死他,因为不想揭露他的恶行。

王环,原是真定人。唐天成初年,孟知祥镇守西川,王环前去拜访,等到孟知祥建立国号,王环多次担任军卫,孟昶继位后,王环常在宫中宿卫。显德二年秋天,朝廷西征,当时王环担任凤州节度使。起初,偏师在城下进攻,被王环击败,副将胡立被王环擒获。那年冬天,朝廷大军集结,急攻城池,蜀国的援兵接连败退。王环听到这个消息,防守更加坚固,朝廷军队攻击数月才攻克。城池陷落后,王环被擒获。等到他到朝廷,世宗因为他忠于职守,赦免了他的罪行,授予他骁卫大将军。四年冬天,世宗南征,王环随驾至泗州,因病去世。

张彦超,原是沙陀部人。他一直有跛脚的病,当时被称为‘跛子’。起初,以骑射之技事奉唐庄宗,担任马直国使,庄宗进入汴京后,授予他神武指挥使。明宗曾收他为养子。天成年间,提拔他为蔚州刺史。他一直与晋高祖不和,在他总领太原军务时,他举城投降契丹,随即被任命为云州节度使。契丹南侵时,张彦超率领部众,成为镇、魏之患。等到契丹进入汴京,他被迁任侍卫马军都校,不久后授予晋昌军节度使。汉高祖进入洛阳,张彦超飞书表示忠诚,改任保大军节度使。乾祐初年,奉诏返回朝廷,只是奉朝请而已。太祖从邺城进入平定内乱,隐帝命令张彦超统率骑兵军抵抗,刘子陂兵变,张彦超先去拜见太祖。广顺年间,授予他神武统军。显德三年冬天,因病在家中去世。朝廷赐予他太子太师的职位。

张颖,太原人,驸马都尉永德的父亲。《宋史》记载:永德,并州阳曲人。家世富有,曾祖父张丕,崇尚气节。后唐武皇镇守太原时,急需用度,常选拔富家子弟掌管府库,如果调度不给,就会坐罪被诛,财产被没收。张丕担任此职一年,府库财产还有余。他的宗族子弟轮到他接任,全族哭泣拜托他,请求他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张丕又代管了一年,乡里都佩服他的义气。

张颖多次担任藩郡列校,由内职升至诸卫将军。国初,因亲戚关系,他从华州行军司马历任郢、怀二州刺史,迁任安州防御使。张颖性格急躁严厉,不容许别人的小错误,即使是亲近的人,也都怨恨他。他的部下曹澄有个女儿,张颖逼迫她嫁给自己,曹澄于是与几个不良之徒密谋杀害张颖,半夜持刀闯入他的寝门,抓住张颖将其杀死,然后逃往金陵。世宗征讨淮南时,因永德的缘故,派遣江南的李景,命令他逮捕曹澄等人送至行在。到达后,世宗把曹澄等人赐给永德,让他亲自处决。

刘仁赡,略通儒术,喜欢兵书,在泽国很有声望。吴主知道他,多次升迁至伪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袁二州刺史,所到之处都能治理得很好。等到李景篡位,让他掌管亲军,迁任鄂州节度使。过了几年,再次让他掌管兵权,改任寿州节度使。等到朝廷军队渡过淮河,刘仁赡坚守城池。等到世宗驻扎在城北,多次发动攻击,填平壕沟,攻陷城墙,昼夜不停,如此持续数月。世宗亲自到城下劝降,但刘仁赡只是用谦词回应。等到皇帝返回京城,命令李重进统兵守卫,再次趁机攻陷朝廷的南寨。从此围攻更加急迫,城中饿死者很多。三年冬天,淮河敌军再次来救援,在紫金山列寨,道路相连,绵延数里,几乎触及寿州城墙,而李重进的军队几乎无法支撑,世宗为此感到忧虑,于是再次考虑亲自出征。皇帝的车队到达寿春,命令当今皇帝率领军队攻破紫金山敌军,擒获他们的援军使陈承昭献上。刘仁赡听说援军已败,无计可施,只能叹息。正逢世宗因为紫金山大捷,飞诏告知他,当时刘仁赡已经卧病在床,于是他突然表示归顺,而城内的军队有数万,都屏息静听他的命令。等到他在行在见到皇帝,世宗对他非常优待,赐予他的东西比平时更多,又命令他入城养病,不久后授予他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诏书发布的那天,他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世宗得知后,派遣使者吊唁,命令内臣监护丧事,追封他为彭城郡王。后来,他的儿子刘崇赞被任命为怀州刺史。刘仁赡轻视财物,重视士人,法令严明,在重围之中,他的儿子刘崇谏违反军纪,他就下令将其处斩,因此能够以一城之众,连续多年坚守。

刘崇赞在周朝担任郡守。他的小儿子刘崇谅,后来从江南回到本朝,也官至省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注解

常思:常思,字克恭,唐代将领,太原人。曾为唐庄宗李存勖效力,后成为汉高祖刘知远的重要将领。

赵王:赵王,指赵国,历史上曾指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此处可能指五代时期的赵王王镕。

唐庄宗: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晋王:晋王,指五代时期的晋国,此处可能指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长直都校:长直都校,唐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捧圣军使:捧圣军使,唐代官职,负责捧持皇帝的圣物。

六军都虞候:六军都虞候,唐代官职,负责六军的军事事务。

并门:并门,指并州,即今山西省太原市。

牢城都指挥使:牢城都指挥使,唐代官职,负责监狱的管理。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唐代官职,为荣誉职位,无实际职责。

检校太尉:检校太尉,唐代官职,为荣誉职位,无实际职责。

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唐代官职,负责昭义军的军事事务。

乾佑初:乾佑初,指后汉乾佑年间,即公元948年至951年。

李守贞:李守贞,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将领,曾叛变。

太祖:指后周太祖郭威。

平章事:平章事,唐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宋州:宋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南省商丘市。

平卢军节度使:平卢军节度使,唐代官职,负责平卢军的军事事务。

丝:丝,指丝绸,古代重要的贸易商品。

风痹:风痹,中医术语,指因风邪侵袭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洛:洛,指洛阳,古代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明宗: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皇帝李嗣源。

皇城使:皇城使,唐代官职,负责皇城的警卫。

检校司空:检校司空,唐代官职,为荣誉职位,无实际职责。

耀州:耀州,古代行政区划,今陕西省铜川市。

左监门卫大将军:左监门卫大将军,唐代官职,负责皇宫的守卫。

棣沂二州:棣沂二州,古代行政区划,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市。

西京副留守:西京副留守,唐代官职,负责西京(今西安)的留守事务。

宣徽使:宣徽使,唐代官职,负责宣徽院的事务,宣徽院是宫廷内务机构。

防御使:防御使,唐代官职,负责地方的军事防御。

契丹:契丹,古代民族,后发展为辽国。

汴:汴,指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李从益:李从益,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将领。

枢密使:枢密使,唐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左领卫大将军:左领卫大将军,唐代官职,负责皇宫的警卫。

右金吾卫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唐代官职,负责皇宫的警卫。

检校太傅:古代官职,检校是名誉职位,太傅是三公之一,负责教育皇子。

左千牛卫上将军:左千牛卫上将军,唐代官职,负责皇宫的警卫。

兗州:兗州,古代行政区划,今山东省兖州市。

彰信军节度使:彰信军节度使,唐代官职,负责彰信军的军事事务。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成德军节度使:成德军节度使,唐代官职,负责成德军的军事事务。

世宗:指后周世宗柴荣。

昭武节度使:昭武节度使,唐代官职,负责昭武军的军事事务。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唐代官职,负责侍卫军的步军。

慕容彦超:慕容彦超,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将领。

车驾自太原回:车驾自太原回,指皇帝从太原返回。

西京水南巡检使:西京水南巡检使,唐代官职,负责西京水南的巡检事务。

泗州:泗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江苏省宿迁市。

沧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蕃汉部人:蕃汉部人,指少数民族和汉族。

京兆:京兆,古代行政区划,指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

枢密使王峻:枢密使王峻,指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枢密使王峻。

司天监:司天监,古代官职,负责天文、历法等事务。

赵延乂:赵延乂,唐代天文学家。

袁、许之术:指古代占卜之术,袁、许可能是占卜者的姓氏。

常山镇:常山镇,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正定县。

散指挥使:散指挥使,唐代官职,负责指挥军队。

弩手军使:弩手军使,唐代官职,负责弩手的军事事务。

汜水:汜水,古代河流,今山东省境内。

奉国军主:奉国军主,唐代官职,负责奉国军的军事事务。

检校司徒:古代官职,检校是名誉职位,司徒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康州刺史:康州刺史,唐代官职,负责康州的行政事务。

行营步军都校:行营步军都校,唐代官职,负责行营步军的军事事务。

厢主:厢主,唐代官职,负责军营的厢房管理。

岳州防御使:岳州防御使,唐代官职,负责岳州的军事防御。

北面行营步军都校:北面行营步军都校,唐代官职,负责北面行营步军的军事事务。

内客省使:内客省使,唐代官职,负责内客省的事务,内客省是宫廷内务机构。

相州军府事:相州军府事,指相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延州兵马留后:延州兵马留后,唐代官职,负责延州的军事事务。

殖货:殖货,指经营商业。

蕃部:蕃部,指少数民族部落。

邻道:邻道,指相邻的道,即行政区划。

两使留后:两使留后,唐代官职,负责两个使节的留后事务。

搢绅之士:搢绅之士,指士大夫。

制赠中书令:制赠中书令,指皇帝下诏追赠中书令的官职。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龙骧军:古代军队名称,龙骧即龙腾之意,象征军队的勇猛。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即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河东: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牙将: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大内皇城使:古代官职,负责皇宫的安全。

宣徽南院使:古代官职,宣徽是负责通报皇帝的命令,南院使是负责南院事务的官员。

乾祐: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年号。

河阳节度使: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同平章事:古代官职,平章事是宰相的别称,同平章事即副宰相。

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邠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凤翔: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卒:指死亡。

优诏:指皇帝下赐的嘉奖诏书。

中书令:古代官职,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贪鄙:贪婪卑鄙。

邀虚誉:追求虚假的名誉。

识者:有见识的人。

龙武捧圣都指挥使:古代官职,龙武捧圣是军队名称,都指挥使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襄、秦、徐、雍:古代行政区划,分别为今天的湖北省、陕西省、江苏省、陕西省。

磁、沁:古代行政区划,分别为今天的河北省、山西省。

申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天福: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年号。

襄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安从进: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将领。

南阳: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叶县: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湖阳县: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花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从进军:指安从进的军队。

亳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安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河阳: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邢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右卫大将军:古代官职,右卫是宫廷警卫部队,大将军是高级军官。

代北: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

籓屏:指边防重镇。

广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年号。

黔南节度使:古代官职,节度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陈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宛丘: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安、均、洺:古代行政区划,分别为今天的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

庄宗: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皇帝朱温。

禁军:古代宫廷警卫部队。

宗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杜重威: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将领。

齐军:古代军队名称,齐可能指后晋的齐州。

镇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安重荣: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将领。

阙:指皇宫。

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古代官职,护圣是军队名称,右厢都指挥使是军队的指挥官。

费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贵州省。

鄴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淮夷:古代对淮河流域居民的称呼。

亳州防御使:古代官职,防御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徐州巡检:古代官职,巡检是地方治安官。

爵邑:指封地。

广顺元年: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年号。

延寿:指赵延寿,契丹的将领。

深、冀:古代行政区划,分别为今天的河北省、河北省。

荆罕儒: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将领。

范阳: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委贽:指献上礼物。

燕王:指赵延寿,当时被封为燕王。

羽林军使:古代官职,羽林军是宫廷警卫部队。

贝、冀:古代行政区划,分别为今天的河北省、河北省。

东京:古代地名,指后晋的都城洛阳。

宿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河阳行军司马:古代官职,行军司马是军队中的行政官员。

龙武将军:古代官职,龙武是军队名称,将军是高级军官。

右千牛卫大将军:古代官职,右千牛卫是宫廷警卫部队,大将军是高级军官。

都城变起:指都城发生变乱。

剽:抢劫。

宋、亳、宿:古代行政区划,分别为今天的河南省、安徽省、安徽省。

伏莽:指隐藏在山林中的盗贼。

桴鼓:指战鼓,战争或警备的信号。

单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不道:指不道德的行为。

进奉:指向皇帝献上礼物。

汶上: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削夺:剥夺。

单州刺史:古代官职,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齐藏珍:齐藏珍是五代时期的一位将领,因军功升迁至将军,后因犯事被贬。

内职:指官职中的内廷职务,即宫廷内部的工作。

诸卫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及皇室的警卫和军事事务。

险讠皮:险讠皮,即险恶狡猾,形容人性格狡猾多端。

辩给:辩给,指口才好,善于辩论。

广顺中:广顺是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广顺中即指广顺年间。

沙门岛: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位于今山东蓬莱。

西班:指西边的边疆。

监押兵师:监督和指挥军队。

干事:指处理事务,办事。

光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官物:官府的财物。

沙门:指佛教僧侣。

紫金山寨:古代军事要塞,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室涡口: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文德:指文治武功,即文化和军事方面的成就。

濠梁: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间言:私下议论,暗中挑拨。

内难:指宫廷内部发生的变乱。

董骑军:掌管骑兵的军队。

鄴入平内难:指郭威发动兵变,平定了后汉的宫廷内难。

戚里:皇亲国戚。

华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郢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怀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若骁卫大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的将军。

沙陀部人:沙陀部是古代游牧民族,原居中亚,后迁移至中国北方。

郤克之疾:指腿脚不便的疾病。

马直国使:古代官职,掌管马匹的官员。

神武指挥使:古代官职,掌管军队的指挥官。

蔚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晋昌军节度使:古代官职,掌管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保大军节度使:古代官职,掌管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乾祐初:乾祐是五代后汉的年号,乾祐初即指乾祐年间。

隐帝:指后汉隐帝刘承祐。

内臣:指宫廷内的官员。

泽国:指水乡,多水的地方。

伪右监门卫将军:伪,指伪朝,即不是正朝的政权,右监门卫将军是官职。

鄂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寿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南寨:指南方的军营。

紫金山之捷:指在紫金山取得的胜利。

天平军节度使:古代官职,掌管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彭城郡王:古代封号,彭城是地名,郡王是封号。

省郎:古代官职,掌管文书的小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评注

齐藏珍,少历内职,累迁诸卫将军。前后监押兵师在外,颇称干事,然险讠皮 无行,残忍辩给,无不畏其利口。

此段文字描述了齐藏珍的生平事迹。齐藏珍年轻时就在朝中任职,后来升迁至将军,在外地监押兵师,表现出了干事的能力。然而,他的性格险恶,行为残忍,善于辩论,人们都畏惧他的口才。这段文字通过对比,突出了齐藏珍的才能与性格的矛盾,为后文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广顺中,奉命滑州界巡护河堤,以弛慢致河决, 除名,配沙门岛。

广顺年间,齐藏珍被任命为滑州界巡护河堤的官员,但因为处理不力导致河堤决口,被除名并流放到沙门岛。这段文字反映了齐藏珍在官场上的失意,以及他在治理事务上的不足。

世宗在西班时,与藏珍同列,每聆其谈论,或剖判世务,似有可采。

这段文字说明了世宗在位前对齐藏珍的评价。世宗曾与齐藏珍同朝为官,并赞赏他的才能,认为他在世务上有独到的见解。这为齐藏珍后来的回归提供了背景。

及即位,自流所征还。

世宗即位后,将齐藏珍从流放地召回。这段文字反映了世宗对齐藏珍的信任和重用,同时也暗示了齐藏珍在世宗心中的地位。

秦、凤之役,令监偏师。及淮上用兵,复委监护,与军校何超领兵降下光州。

这段文字描述了齐藏珍在军事上的表现。在秦、凤之役中,他被任命为监偏师,后来在淮上用兵时,又被委以重任,与何超一起领兵降下光州。这表明齐藏珍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能。

藏珍欺隐官物甚多,超以为不可,藏珍曰:“沙门岛已有屋 数间,不妨再去矣。”其不畏法也如此。

这段文字揭示了齐藏珍的贪婪和法纪观念的淡薄。他贪污官物,对何超的劝告置若罔闻,甚至以沙门岛为例,说明他对法律的轻视。

世宗既破紫金山寨,追吴寇室涡口,因与藏珍言及克捷之状。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在军事上的胜利,并与齐藏珍分享了他的成就。这反映了世宗对齐藏珍的尊重和信任。

对曰:“陛下神武之功,近代无比,于文德则未光。”世宗颔之。

齐藏珍对世宗的评价既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又委婉地指出了他在文德方面的不足。世宗对此表示认同,表明他对齐藏珍的评价持开放态度。

一日,又奏云:“唐景思已为刺史,臣犹未蒙圣泽。”世宗俯而从之,时濠梁未下, 即命为濠州行州刺史。

这段文字反映了齐藏珍在官场上的野心和世宗对他的妥协。齐藏珍要求升职,世宗为了安抚他,任命他为濠州行州刺史。

及张永德与李重进有间言,藏珍尝游说重进,洎寿阳兵回,诸将中有以藏珍之言上奏者。

这段文字揭示了齐藏珍在政治上的手腕。他利用与张永德、李重进的关系,试图影响政治局势,但最终被揭露。

世宗怒,急召赴阙。四年夏,以其冒称检校官罪,按其事而毙之,盖不欲暴其恶迹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齐藏珍的最终结局。世宗因为他的罪行而愤怒,将他召回京城,并以冒称检校官的罪名处死,以免暴露他的恶迹。

王环,本真定人。唐天成初,孟知祥镇西川,环往事之,及知祥建号,环累典军卫,孟昶嗣位,环常宿卫于中。

这段文字介绍了王环的生平。王环是真定人,曾在孟知祥镇守西川时效力,后来孟昶继位,王环一直担任宿卫。

显德二年秋,王师西伐,时环为凤州节度使。初,偏师范其城下,为环所败,裨将胡立为环所擒。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环在军事上的表现。在显德二年,王师西伐,王环担任凤州节度使,成功击败了敌军。

是冬,王师大集,急攻其城,蜀之 援兵相次败走。环闻之,守备愈坚,王师攻击数月方克。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环在保卫凤州城时的英勇。面对王师的强攻,王环坚守城池,最终在数月后城池被攻克。

城陷,环就擒。及到阙,世宗以忠于所事,释其罪,授若骁卫大将军。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环的结局。城池陷落后,王环被俘,但世宗因为他的忠诚而赦免了他的罪行,并授予他骁卫大将军的职位。

四年冬,世宗南征,环随驾至泗州,遇疾而卒。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环的晚年。世宗南征时,王环随驾至泗州,但因病去世。

张彦超,本沙陀部人也。素有郤克之疾,时号为“跛子”。初,以骑射事唐庄宗为马直国使,庄宗入汴,授神武指挥使。

这段文字介绍了张彦超的生平。张彦超是沙陀部人,因为患有跛脚的疾病,被称为“跛子”。他曾为唐庄宗效力,后来被授予神武指挥使。

明宗尝以为养子。天成中,擢授蔚州刺史。素与晋高祖不协,属其总戎于太原,遂举其城投于契丹,即以为云州节度使。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彦超在政治上的选择。明宗曾将他收为养子,后来他被擢升为蔚州刺史。由于与晋高祖不和,他选择投靠契丹,成为云州节度使。

契丹之南侵也,彦超率部众,颇为镇、魏之患。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彦超在契丹南侵时的表现。他率领部众,成为镇、魏地区的祸患。

及契丹入汴,迁侍卫马军都校,寻授晋昌军节度使。汉高祖入洛,彦超飞表输诚,移授保大军节度使。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彦超在契丹入侵后的变化。他曾在契丹入侵时投降,后来被迁为侍卫马军都校,并授予晋昌军节度使。汉高祖入洛后,他又表示忠诚,被移授保大军节度使。

乾祐初,奉诏归阙,止奉朝请而已。太祖自鄴入平内难,隐帝令彦超董骑军为拒,刘子陂兵乱,彦超先谒见太祖。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彦超在乾祐初年的政治变动。他奉诏归阙,但只是奉朝请而已。在太祖平定内难时,他曾先谒见太祖。

广顺中,授神武统军。显德三年冬,以疾终于第。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彦超的晚年。广顺年间,他被授予神武统军的职位,但最终因病去世。

制赠太子太师。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彦超的身后事。他被追赠太子太师的荣誉。

张颖,太原人,驸马都尉永德之父也。

这段文字介绍了张颖的生平。张颖是太原人,是驸马都尉永德的父亲。

《宋史》列传:永德,并州阳曲人。家世饶财,曾祖丕,尚气节。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永德的家族背景。张永德是并州阳曲人,家族富裕,曾祖张丕崇尚气节。

后唐武皇镇太原,急于用度,多严选富家子掌帑库,或调度不给,即坐诛,没入资产。

这段文字描述了后唐武皇在太原镇守时的政策。他选拔富家子掌管帑库,对不称职者进行严厉处罚。

丕为之满岁,府财有余。宗人政当次补其任,率族属泣拜,请丕济其急,丕又为代掌一年,乡里服其义。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丕在府中的表现。他担任府中职务一年,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后来又代掌一年,得到了乡里的尊敬。

累为籓郡列校,由内职 历诸卫将军。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颖的官职经历。他曾任籓郡列校,由内职历升为诸卫将军。

国初,以戚里之故,自华州行军司马历郢、怀二州刺史,迁安州防御使。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颖在国初时期的官职变动。他因与皇室有戚属关系,曾任华州行军司马,后来历任郢、怀二州刺史,最终升任安州防御使。

颖性卞急峻刻,不容人之小过,虽左右亲信,亦皆怨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颖的性格。他性格急躁,对人的小错误也难以容忍,因此左右亲信都对他有所怨言。

部曲曹澄有处女,颖逼而娶之,澄遂与不逞之徒数人,同谋害颖,中夜挟刃入于寝门,执颖而杀之,遂奔于金陵。

这段文字描述了张颖的悲剧。他逼迫部下曹澄的处女,导致曹澄与同伙合谋杀害他,最终逃往金陵。

世宗征淮南,以永德之故,遣江南李景,令执澄等送行在。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对张颖遇害事件的处理。世宗征讨淮南时,因为张永德的关系,派遣江南的李景逮捕曹澄等人。

及至,世宗以澄等赐永德,俾甘心而戮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对曹澄等人的处理。世宗将曹澄等人赐给张永德,让他亲自处决。

刘仁赡,略通儒术,好兵书,在泽国甚有声望。

这段文字介绍了刘仁赡的生平。刘仁赡略通儒术,喜欢兵书,在泽国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

吴主知之,累迁为伪右监门卫将军,历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在吴国的官职经历。吴国君主知道他的才能,多次升迁他为伪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袁二州刺史,所到之处都能治理得很好。

洎李景僭袭伪位,俾掌亲军,迁鄂州节度使。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在李景篡位后的经历。李景篡位后,刘仁赡被任命为掌管亲军的官员,后来升任鄂州节度使。

居数年,复以兵柄任之,改寿州节度使。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在军事上的表现。他在鄂州节度使任上数年后,再次被任命为兵柄,改任寿州节度使。

及王师渡淮,而仁赡固守甚坚。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在王师渡淮时的表现。面对王师的进攻,刘仁赡坚守寿州,表现出极大的勇气。

洎世宗驻跸于其垒北,数道齐攻,填堑陷壁,昼夜不息,如是者累月。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对寿州的围攻。世宗驻跸于寿州北边,多路齐攻,连续数月不断。

世宗临城以谕之,而仁赡但逊词以谢。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与刘仁赡的对话。世宗亲自到城下劝降,但刘仁赡只是用谦词回应。

及车驾还京,命李重进总兵守之,复乘间陷我南寨。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撤军后,李重进接替守卫寿州的情况。李重进在世宗撤军后,乘机攻陷了南寨。

自是围之愈急,城中饥死者甚众。

这段文字描述了寿州城内的困境。由于围攻加剧,城内饥荒严重,死亡人数众多。

三年冬,淮寇复来救援,列寨于紫金山,夹道相属,累然数十里,垂及寿壁,而重进兵几不能支,世宗患之,遂复议亲征。

这段文字描述了淮寇的救援行动。淮寇在紫金山列寨,对寿州形成夹击,李重进的军队几乎无法支撑,世宗为此感到忧虑,决定再次亲征。

车驾至寿春,命今上率师破紫金山之众,擒其应援使陈承昭以献。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亲征的结果。世宗到达寿春后,命令今上率领军队击败紫金山之众,并擒获了陈承昭。

仁赡闻援兵既败,计无所出,但扼腕浩叹而已。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在援兵失败后的心情。他得知援兵失败后,感到无计可施,只能叹息。

会世宗以紫金山之捷,飞诏以谕之,时仁赡卧疾已亟,因翻然纳款,而城内诸军万计,皆屏息以听其命。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的飞诏对刘仁赡的影响。世宗在紫金山取得胜利后,通过飞诏传达胜利的消息,刘仁赡得知后,因病无法抵抗,最终投降。

及见于行在,世宗抚之甚厚,赐与加等,复令入城养病,寻授天平军节度使、兼中书令。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对刘仁赡的待遇。世宗对刘仁赡非常宽厚,赐予他丰厚的赏赐,并让他入城养病,后来又授予他天平军节度使和中书令的职位。

制出之日,薨于其家,年五十八。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的去世。世宗的任命制书发出后,刘仁赡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世宗闻之,遣使吊祭,命内臣监护丧事,追封彭城郡王。

这段文字描述了世宗对刘仁赡去世的处理。世宗得知刘仁赡去世后,派遣使者进行吊祭,并命内臣监护丧事,追封他为彭城郡王。

后以其子崇讠赞为怀州刺史。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的后代。世宗追封刘仁赡后,任命他的儿子刘崇赞为怀州刺史。

仁赡轻财重士,法令严肃,重围之中,其子崇谏犯军禁,即令斩之,故能以一城之众,连年拒守。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的治军理念。他重视人才,执法严格,因此能够在重围之中坚守城池多年。

逮其来降,而其下未敢窃议者,保其后嗣,抑有由焉。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仁赡的忠诚。他在投降后,手下士兵不敢私下议论,这表明他对刘仁赡的忠诚。

崇赞仕周,累为郡守。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崇赞的官职经历。刘崇赞在周朝担任郡守。

幼子崇谅,后自江南归于本朝,亦位至省郎。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崇谅的官职经历。刘崇谅后来从江南回到本朝,也担任了省郎的职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0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