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原文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邢州龙岗人,世家豪右。

太祖微时,在洛阳闻后贤淑,遂聘之。

‘《东都事略·张永德传》云:周太祖柴后,本唐庄宗之嫔御也。庄宗没,明宗遣归其家,行至河上,父母迓之,会大风雨,止于逆旅数日。有一丈夫走过其门,衣弊不能自庇。后见之,惊曰:’此何人耶?’逆旅主人曰:’此马步军使郭雀儿者也。’后异其人,欲嫁之,请于父母。父母恚曰:’汝帝左右人,归当嫁节度使,奈何欲嫁此人?’后曰:’此贵人也,不可失也。囊中装分半与父母,我取其半。’父母知不可夺,遂成婚于逆旅中。所谓郭雀儿,即周太祖也。’

太祖壮年,喜饮博,好任侠,不拘细行,后规其太过,每有内助之力焉。

世宗皇帝即后之侄也,幼而谨愿,后甚怜之,故太祖养之为己子。

太祖尝寝,后见五色小蛇入颧鼻间,心异之,知其必贵,敬奉愈厚,未及贵而厌代。

太祖即位,乃下制曰:’义之深无先于作配,礼之重莫大于追崇。朕当宁载思,抚存怀旧。河洲令德,犹传荇菜之诗;妫汭大名,不及珩璜之贵。俾盛副笄之礼,以伸求剑之情。故夫人柴氏,代籍贻芳,湘灵集庆。体柔仪而陈阙翟,芬若椒兰;持贞操以选中珰,誉光图史。懿范尚留于闺阃,昌言有助于箴规。深惟望气之艰,弥叹藏舟之速,将开宝祚,俄谢璧台。宜正号于轩宫,俾潜耀于坤象,可追命为皇后。仍令所司定谥,备礼册命。’既而有司上谥曰圣穆。

显德初,太祖神主入庙,以后祔于其室。

淑妃杨氏,镇州真定人。

父宏裕,真定少尹。《东都事略·杨廷璋传》云:父宏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掩左,一掩右,曰:’吾北岳使也。’言讫不知所之。是年生女,为周太祖淑妃,明年生廷璋。

当河朔三镇全盛之时,所属封疆,制之于守帅,故韶颜美媛,皆被选于王宫。

妃幼以良家子中选,事赵王王镕。

张文礼之乱,妃流离于外。

唐明宗在籓,录其遗逸。

安重诲保庇妃家,致其仕进,父母即以妃嫁于乡人石光辅,不数年嫠居。

太祖佐汉之初,属圣穆皇后弃世,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

‘《宋史·杨廷璋传》: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妃睦族抚孤,宜家内助,甚有力焉。

晋天福末,卒于太原,因留葬于晋郊。

广顺元年九月,追册为淑妃。

太祖凡一后三妃,及嵩陵就掩,皆议陪祔。

时以妃丧在贼境,未及迁窆,世宗乃诏有司于嵩陵之侧,预营一冢以虚之,俟贼平即议襄事。

显德元年夏,世宗征河东,果成素志焉。

妃兄廷璋,蚤事太祖,即位累历内职,出为晋州节度使。

皇朝抚运,移镇邢州,又改鄜州,受代归阙,卒于私第。

贵妃张氏,恆州真定人也。

祖记,成德军节度判官、检校兵部尚书。

父同芝,本州谘呈官、检校工部尚书,事赵王王镕,历职中要。

天祐末,赵将张文礼杀王镕,以镇州归梁,庄宗命将符存审讨平之。

时妃年尚幼,有幽州偏将武从谏者,驻騑于家,见妃韶令,乃为其子聘之。

武氏家在太原。

太祖从汉祖镇并门,属杨夫人以疾终,无何武氏子卒,太祖素闻妃之贤,遂纳为继室。

太祖贵,累封至吴国夫人。

汉隐帝末,萧墙变起,屠害大臣,太祖在鄴都被谗,妃与诸皇属同日遇害于东京旧第。

太祖践阼,追册为贵妃,发哀,故世宗有起复之命。

世宗嗣位,以太祖旧宅即妃遇祸之地,因施为僧院,以皇建为名焉。

德妃董氏,常山灵寿人也。

祖文广,唐深州录事参军。

父光嗣,赵州昭庆尉。

妃孩提颖悟,始能言听,按丝管而能辨其声。

年七岁,遇镇州乱,亲党羁离,与妃相失。

潞州牙将得之,匿于褚中。

其妻以息女不育,得妃怜之,过于所生,姆教师箴,功容克备。

妃家悲念,其兄瑀诸处求访,垂六七年。

后潞将入官于朝,妃之乡亲颇有知者,瑀见潞将,欣归之,时年十三。

妃归逾年,嫁为里人刘进超之妻,进超为内职,及契丹破晋之岁,陷蕃殁焉,妃嫠居洛阳。

太祖杨淑妃与妃乡亲,平居恒言妃贤德。

太祖从汉祖幸洛,因忆淑妃之言,寻以礼纳之。

鼎命初建,张贵妃遇祸,中宫虚位,乃册为德妃。

太祖自圣穆皇后蚤世以来屡失邦媛,中帏内助惟妃存焉,加以结珮脱簪,率由令范。

广顺三年夏,遇疾,医药之际,属太祖兗海之征,车驾将行,妃奏曰:’正当暑毒,劳陛下省巡,明发宵征,须人供侍,司簿已下典事者,各已处分从行。’

太祖曰:’妃疾未平,数令诊视,此行在近,无繁内人。’

及太祖驻跸鲁中,妃志欲令内人进,发中使往来言之。

太祖手敕郑仁诲曰:’切虑德妃以朕至兗州行营,津置内人承侍。缘诸军在野,不可自安,令郑仁诲专心体候。如德妃津置内人东来,便须上闻约住,或取索鞍马,不得供应。如意坚确,即以手敕示之。’

既而平定兗州,车驾还京,妃疾无减,俄卒于大内,时年三十九。

辍朝三日。

妃长兄瑀,以左赞善大夫致仕,仲兄元之、季兄自明,皆累历郡守。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将家女也,幼归于世宗。

汉乾祐中,世宗在西班,后始封 彭城县君。

世宗随太祖在鄴,后留居邸第。

汉末李业等作乱,后与贵妃张氏及诸皇族同日遇祸。

国初,追封彭城郡夫人。

显德四年夏四月,追册为皇后,谥曰贞惠,陵曰惠陵。

宣懿皇后符氏,祖存审,事后唐武皇、庄宗,位极将相,追封秦王。

父彦卿,天雄军节度使,封魏王。

后初适李守贞之子崇训。

汉乾祐中,守贞叛于河中,太祖以兵攻之,及城陷,崇训自刃其弟妹,次将及后,后时匿于屏处,以帷箔自蔽,崇训仓黄求后不及,遂自刎,后因获免。

太祖入河中,令人访而得之,即遣女使送于其父,自是后常感太祖大惠,拜太祖为养父。

世宗镇澶渊日,太祖为世宗聘之。

后性和惠,善候世宗之旨,世宗或暴怒于下,后必从容救解,世宗甚重之,及即位,册为皇后。

世宗将南征,后常谏止之,言甚切直,世宗亦为之动容,洎车驾驻于淮甸,久冒炎暑,后因忧恚成疾。

显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崩于滋德殿,时年二十有六。

世宗甚悼之。

既而有司上谥曰宣懿,葬于新郑,陵曰懿陵。

案:世宗有两符后,其后符后,即宣懿之女弟也,入宋称符太后,是书不为立传,未免阙略。

‘《五代史补》:世宗皇后符氏,即魏王彦卿之女。时有相工视之大惊,密告魏王曰:’此女贵不可言。”

李守贞素有异志,因与子崇训娶之,礼毕,守贞甚有喜色。

其后据河中叛,高祖为枢密使,受命出征。

后知高祖与其父有旧,城破之际,据堂门而坐,叱诸军曰:’我符魏王女也,魏王与枢密太尉,兄弟之不若,汝等慎勿无礼。’

于是诸军耸然引退。

顷之,高祖至,喜曰:’此女于白刃纷拏之际保全,可谓非常人也。’乃归之魏王。

至世宗即位,纳为皇后。

既免河中之难,其母欲使出家,资其福寿,后不悦曰:’死生有命,谁能髡首跣足以求苟活也!’

母度不可逼,遂止。

世宗素以后贤,又闻命不以出家为念,愈贤之,所以为天下母也。

史臣曰:周室后妃凡六人,而追册者四,故中闱内则,罕得而闻,惟董妃、符后之懿范,亦无愧于彤管矣。

案:是书无外戚传,考《五代会要》云:周太祖第三女乐安公主,为汉室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第四女寿安公主,降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译文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是邢州龙岗人,出身世家豪族。

太祖在微贱的时候,在洛阳听说了皇后的贤淑,于是娶了她。

《东都事略·张永德传》记载:周太祖柴皇后,原本是唐庄宗的嫔妃。庄宗去世后,明宗让她回家,走到河上时,父母迎接她,正逢大风雨,便在旅店住了几天。

有一天,一个男子路过他们家门口,衣服破烂无法自保。皇后见到他,惊讶地问:‘这是谁呀?’旅店主人说:‘这是马步军使郭雀儿。’皇后对他很欣赏,想要嫁给他,便向父母请求。

父母生气地说:‘你可是皇帝身边的人,应该嫁给节度使,怎么想嫁给这个人?’皇后说:‘他是个贵人,不能错过。我将口袋里的钱分一半给父母,剩下的我带走。’父母知道无法改变她的心意,于是在旅店中与她成婚。所谓郭雀儿,就是后来的周太祖。

太祖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赌博,喜欢行侠仗义,不拘小节,皇后常常规劝他,每次都给予他内助的力量。

世宗皇帝是皇后的侄子,小时候很谨慎,皇后很疼爱他,所以太祖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养。

太祖曾经睡觉,皇后看到五色小蛇进入他的颧鼻之间,感到很奇怪,知道他将来必定富贵,于是更加敬奉他,但还没等到他显贵就去世了。

太祖即位后,下诏说:‘义之深无先于作配,礼之重莫大于追崇。朕当宁载思,抚存怀旧。河洲令德,犹传荇菜之诗;妫汭大名,不及珩璜之贵。俾盛副笄之礼,以伸求剑之情。故夫人柴氏,代籍贻芳,湘灵集庆。体柔仪而陈阙翟,芬若椒兰;持贞操以选中珰,誉光图史。懿范尚留于闺阃,昌言有助于箴规。深惟望气之艰,弥叹藏舟之速,将开宝祚,俄谢璧台。宜正号于轩宫,俾潜耀于坤象,可追命为皇后。仍令所司定谥,备礼册命。’

后来有司上奏谥号为圣穆。

显德初年,太祖的神主被供奉在庙中,皇后也被供奉在他的神位。

淑妃杨氏,是镇州真定人。她的父亲是宏裕,真定少尹。

《东都事略·杨廷璋传》记载:父亲宏裕年轻时在渔貂裘陂捕鱼,有人给了他两只石雁,一只翅膀遮住左边,一只翅膀遮住右边,说:‘我是北岳使者。’说完就不见了。

那年生了女儿,就是后来的周太祖淑妃,第二年生了杨廷璋。

在河朔三镇全盛时期,所属的疆域由守帅管理,所以美貌的女子都被选入王宫。

淑妃小时候作为良家女子被选中,侍奉赵王王镕。张文礼之乱时,淑妃流离失所。

唐明宗在藩镇时,录用了她的遗族。安重诲保护她的家族,使她能够仕进,父母便将她嫁给乡人石光辅,不久便守寡。

太祖辅佐汉高祖时,圣穆皇后去世,听说淑妃贤良,便以礼聘娶她。

《宋史·杨廷璋传》记载:她有一个姐姐寡居在京城,周太祖年轻时想娶她,但姐姐不同意。周太祖让媒人传言恐吓,姐姐告诉了杨廷璋。

杨廷璋去见周太祖,回来对姐姐说:‘这个人容貌非凡,不能拒绝。’姐姐才同意。

淑妃和睦家族,抚育孤儿,对家庭有很大的帮助。

晋天福末年,她在太原去世,因此被安葬在晋郊。

广顺元年九月,追封为淑妃。

太祖共有三位皇后和三位妃子,等到嵩陵落成,都讨论要陪葬。

当时因为淑妃的丧事在敌境,未能及时迁葬,世宗便下诏让有司在嵩陵旁边预先挖一个空墓,等到敌军平定后再商议。

显德元年夏天,世宗征讨河东,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淑妃的哥哥杨廷璋,早年侍奉太祖,即位后历任内职,后来外放为晋州节度使。

皇朝治理天下,他被调任邢州,又改任鄜州,任期结束后回到朝廷,在私人住宅中去世。

贵妃张氏,是恒州真定人。她的祖父是记,成德军节度判官、检校兵部尚书。父亲同芝,本州谘呈官、检校工部尚书,在赵王王镕手下任职,历任重要职务。

天祐末年,赵将张文礼杀害王镕,将镇州归附梁,庄宗命令符存审讨伐平定。

当时贵妃年纪还小,有幽州偏将武从谏驻扎在她家,看到贵妃美貌,便为他儿子求婚。武氏家在太原。

太祖跟随汉高祖镇守并门,杨夫人因病去世,不久武氏的儿子也去世了,太祖一直听说贵妃贤良,于是纳她为继室。

太祖显贵后,她被封为吴国夫人。汉隐帝末年,宫廷发生变故,大臣被屠杀,太祖在邺都被诬陷,贵妃与其他皇族成员在同一天在东京的旧宅遇害。

太祖即位后,追封她为贵妃,举行丧礼,因此世宗有起复她的命令。

世宗即位后,因为太祖的旧宅是贵妃遇害的地方,便将其改为僧院,命名为皇建院。

德妃董氏,是常山灵寿人。她的祖父是文广,唐深州录事参军。父亲光嗣,赵州昭庆尉。

德妃自幼聪明伶俐,刚开始能说话就能听懂,按着丝竹乐器就能辨别声音。

七岁时,遇到镇州发生动乱,亲戚朋友离散,德妃也和她们失散。

潞州牙将找到了她,将她藏在一个竹篓里。牙将的妻子因为没有生育女儿,对德妃非常疼爱,超过亲生女儿,保姆和教师对她也非常好。

德妃的家人非常想念她,她的哥哥瑀四处寻找,历时六七年。

后来潞将入朝为官,德妃的亲戚中有认识她的,瑀见到潞将,高兴地把她接了回来,当时她十三岁。

德妃回来后过了一年,嫁给了当地居民刘进超,刘进超在朝廷任职。及至契丹攻破晋国的那年,刘进超战死,德妃在洛阳守寡。

太祖杨淑妃和德妃是亲戚,平时常常称赞德妃的贤德。太祖跟随汉高祖到洛阳,因为想起淑妃的话,便以礼纳娶了德妃。

鼎命初建,张贵妃遇害,后宫空虚,于是册封德妃。

太祖自从圣穆皇后去世后,多次失去国色天香之女,后宫只有德妃还在,再加上她经常献上忠言,因此被封为德妃。

广顺三年夏天,德妃生病,在用药期间,正值太祖兗海之征,车驾即将出发,德妃上奏说:‘正值暑热,劳烦陛下巡幸,明天早上出发,晚上就要征讨,需要人侍奉,司簿以下的官员都已经安排好随行。’太祖说:‘妃子的病还没好,多次让人诊视,这次出征在即,不必让后宫的人跟着。’

等到太祖驻跸鲁中,德妃想让人进宫,便让中使来回传达她的意思。

太祖手敕郑仁诲说:‘切虑德妃因为朕到兗州行营,安排后宫的人侍奉。由于各军在野外,不可自安,令郑仁诲专心体候。如果德妃安排后宫的人东来,便须上闻约住,或取索鞍马,不得供应。如意坚确,即以手敕示之。’

后来平定了兗州,车驾返回京城,德妃的病没有减轻,不久在大内去世,时年三十九岁,辍朝三日。

德妃的长兄瑀,以左赞善大夫的身份退休,二哥元之、三哥自明,都历任郡守。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是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女子,年幼时就被送给了世宗。在汉乾祐年间,世宗在西班,刘氏才被封为彭城县君。世宗跟随太祖在鄴地时,刘氏则留在府邸居住。汉末,李业等人叛乱,刘氏与贵妃张氏以及各位皇族在同一天遭遇了不幸。国初,追封刘氏为彭城郡夫人。显德四年夏四月,追封她为皇后,谥号为贞惠,陵墓称为惠陵。

宣懿皇后符氏,祖父是存审,她侍奉过唐武皇和庄宗,官至将相,追封为秦王。父亲是彦卿,担任天雄军节度使,封为魏王。符氏最初嫁给了李守贞的儿子崇训。汉乾祐年间,守贞在河中叛乱,太祖率兵攻打他,等到城池陷落时,崇训自杀了他的弟妹,接着就要伤害到符氏,但当时符氏藏匿在屏风后面,用帷幕遮蔽自己,崇训匆忙寻找未能找到,于是自杀,符氏因此幸免于难。太祖进入河中后,派人找到了她,立即派女使者将她送回她的父亲那里,从那时起,符氏一直感激太祖的大恩,将他视为养父。世宗镇守澶渊时,太祖为他聘娶了符氏。符氏性格温和善良,善于揣摩世宗的心意,世宗有时在下面发怒,符氏总能从容化解,世宗非常重视她,等到世宗即位后,册封她为皇后。世宗准备南征时,符氏常常劝阻他,言辞恳切直率,世宗也因此动容,等到车驾驻扎在淮甸,长时间冒着炎热,符氏因此忧虑成疾。显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她在滋德殿去世,时年二十六岁。世宗非常悲痛。之后,有关官员上奏,追封她为宣懿皇后,葬于新郑,陵墓称为懿陵。

关于世宗的两位符皇后,后来的符皇后是宣懿皇后的妹妹,进入宋朝后称为符太后,这本书没有为她立传,多少有些遗漏。《五代史补》记载:世宗的皇后符氏,是魏王彦卿的女儿。当时有相面的人看了她后非常惊讶,秘密告诉魏王说:‘这个女子贵不可言。’李守贞素来有叛乱的意图,因此让自己的儿子崇训娶了她,婚礼结束后,守贞非常高兴。后来守贞在河中叛乱,高祖担任枢密使,受命出征。符氏知道高祖与她的父亲有旧交,城破之际,她坐在堂门处,斥责各位军队说:‘我是符魏王之女,魏王与枢密太尉,兄弟之间的情谊尚且不如,你们这些人要谨慎,不要无礼。’于是军队纷纷后退。不久,高祖到达,高兴地说:‘这个女子在刀剑纷飞之际还能保全自己,真不是普通人。’于是将她归还给了魏王。等到世宗即位,将她纳为皇后。在免于河中的灾难后,她的母亲想让她出家,希望她能因此获得福寿,但符氏不高兴地说:‘生死有命,谁能剃发赤脚去求苟且偷生呢!’母亲觉得无法逼迫她,于是作罢。世宗一直认为她贤良,又听说她不想出家,更加敬重她,因此她成为了天下的母亲。

史臣评论说:周室的后妃共有六人,其中追封的有四人,所以宫中内政的情况很少被外界知晓,只有董妃和符皇后的美德,也无愧于宫廷中的女性典范。据《五代会要》记载:周太祖的第三个女儿乐安公主,被汉室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到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为莒国长公主。第四个女儿寿安公主,嫁给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到显德元年,封为晋国长公主。第五个女儿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到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为梁国长公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注解

太祖:指后周的建立者郭威。

圣穆皇后柴氏:柴荣的皇后,柴氏。

邢州龙岗人:柴氏的籍贯,邢州龙岗。

世家豪右:出自世家大族,豪族。

微时:指地位低微的时候。

洛阳:古代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南省。

贤淑:指女子有德行,贤良。

嫔御:古代帝王后妃的侍女。

明宗:指后唐明宗李嗣源。

河上:河流之上。

逆旅:旅店。

马步军使郭雀儿:郭雀儿是马步军使的别称,这里指周太祖柴荣。

节度使:古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任侠:指行侠仗义。

细行:小节,细节。

内助之力:内室的帮助力量。

世宗皇帝:柴荣的儿子,周世宗柴荣。

侄子:兄弟的儿子。

五色小蛇:指出现的不寻常现象,这里指吉兆。

河洲令德:河洲的道德风范。

荇菜之诗:指《诗经》中的《河洲》篇。

妫汭:地名,古代的妫汭水。

珩璜:古代贵族佩戴的玉佩。

副笄之礼:指出嫁的礼仪。

求剑之情:比喻追求贤才的情感。

湘灵集庆:湘水之神集庆,指吉祥之兆。

柔仪:温柔和顺的仪态。

阙翟:古代皇帝和皇后所用的车驾。

椒兰:指香草,比喻品德高尚。

贞操:坚守节操。

中珰:内宫的宦官。

图史:史册。

闺阃:内室。

箴规:规劝。

望气: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天象预测吉凶。

藏舟:比喻时光流逝。

轩宫:帝王的宫殿。

坤象:地象,指皇后之位。

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

显德: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时间为954年至960年。

河朔三镇:指河北地区的三个军事重镇。

韶颜美媛:年轻美丽的女子。

王宫:帝王居住的宫殿。

事赵王王镕:侍奉赵王王镕。

张文礼之乱:指后梁时期张文礼叛乱的事件。

籓:指地方军事重镇。

录其遗逸:收录那些被遗漏的人才。

保庇:保护。

仕进:官职的晋升。

乡人石光辅:当地的一位男子,石光辅。

嫠居:丧偶后独自居住。

佐汉之初:辅佐汉高祖刘邦初期。

弃世:去世。

遗逸:被遗漏的人才。

乡人:同乡的人。

石光辅:柴荣的岳父。

幽州偏将武从谏:幽州的一位偏将,武从谏。

太原:古代都城之一,位于今山西省。

并门:指并州,即今太原。

萧墙变起:指宫廷内部发生变故。

鄴都:古代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北省。

东京旧第:东京的旧居。

皇建:皇家的建筑。

常山灵寿人:常山灵寿的居民。

深州录事参军:深州的录事参军。

赵州昭庆尉:赵州的昭庆尉。

孩提:幼儿时期。

潞州牙将:潞州的牙将。

羁离:被拘禁或流离失所。

褚中:指藏匿。

姆教师:保姆教师。

功容克备:功绩和容貌都完备。

刘进超:刘进超,柴荣的丈夫。

内职:宫内职务。

契丹破晋:契丹族攻破晋朝的事件。

发哀:举行丧礼。

辍朝:停止朝会。

左赞善大夫:官职名。

致仕:退休。

郡守:郡的行政长官。

世宗: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名柴荣,是后周的建立者郭威的养子。

贞惠皇后刘氏:世宗的皇后,刘姓,是世宗的结发妻子,后来被追封为皇后。

汉乾祐:后周的一个年号,汉乾祐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时间为952年至954年。

彭城县君:刘氏最初的封号,彭城县君是对她的尊称。

鄴:古代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

李业:后周时期的一个将领,曾参与叛乱。

贵妃张氏:世宗的贵妃,张姓。

皇族:皇室的亲属。

国初:指后周建国初期。

符氏:宣懿皇后的姓氏,符。

存审:宣懿皇后的祖父,曾任后唐武皇、庄宗的将领。

李守贞:后周时期的一个将领,曾叛变。

河中: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永济市。

澶渊: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滑县。

淮甸:古代地名,指淮河流域。

滋德殿:后周宫殿名。

新郑: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新郑市。

懿陵:宣懿皇后的陵墓。

相工:古代占卜者,以观察人的面相来预测未来。

魏王:宣懿皇后的父亲符彦卿的封号。

枢密使: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莒国长公主:后周世宗郭威的女儿,被封为莒国长公主。

晋国长公主:后周世宗郭威的女儿,被封为晋国长公主。

梁国长公主:后周世宗郭威的女儿,被封为梁国长公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评注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将家女也,幼归于世宗。此句点明了刘皇后的出身背景,她是将门之女,自幼便归入世宗的家族,展现了她的高贵血统和与世宗的深厚关系。

汉乾祐中,世宗在西班,后始封 彭城县君。此句交代了刘皇后在世宗封为西班时,她的封号是彭城县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

世宗随太祖在鄴,后留居邸第。此句描绘了世宗随太祖在鄴的经历,而刘皇后则留在邸第,展现了她的贤良淑德和对世宗的忠诚。

汉末李业等作乱,后与贵妃张氏及诸皇族同日遇祸。此句描述了汉末的动乱,刘皇后与贵妃张氏及其他皇族一同遭遇不幸,体现了她在动荡时期的坚定与勇气。

国初,追封彭城郡夫人。显德四年夏四月,追册为皇后,谥曰贞惠,陵曰惠陵。此句说明了刘皇后在国初被追封为彭城郡夫人,后来又被追册为皇后,谥号为贞惠,陵墓称为惠陵,彰显了她的尊贵地位。

宣懿皇后符氏,祖存审,事后唐武皇、庄宗,位极将相,追封秦王。此句介绍了宣懿皇后的家族背景,她的祖父是唐朝的将相,追封为秦王,显示了她的家族地位。

父彦卿,天雄军节度使,封魏王。此句说明了宣懿皇后的父亲是天雄军节度使,封为魏王,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家庭背景。

后初适李守贞之子崇训。汉乾祐中,守贞叛于河中,太祖以兵攻之,及城陷,崇训自刃其弟妹,次将及后,后时匿于屏处,以帷箔自蔽,崇训仓黄求后不及,遂自刎,后因获免。此段详细描述了宣懿皇后在汉乾祐年间避难的经历,展现了她的机智和勇气。

太祖入河中,令人访而得之,即遣女使送于其父,自是后常感太祖大惠,拜太祖为养父。此句说明了宣懿皇后在太祖的帮助下得以幸免于难,并对太祖产生了深厚的感激之情。

世宗镇澶渊日,太祖为世宗聘之。后性和惠,善候世宗之旨,世宗或暴怒于下,后必从容救解,世宗甚重之,及即位,册为皇后。此段描述了宣懿皇后在世宗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她以和善的性格和敏锐的洞察力赢得了世宗的信任和尊重。

世宗将南征,后常谏止之,言甚切直,世宗亦为之动容,洎车驾驻于淮甸,久冒炎暑,后因忧恚成疾。显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崩于滋德殿,时年二十有六。此句反映了宣懿皇后对世宗的忠言逆耳,以及她在世宗南征时的忧虑和不幸。

史臣曰:周室后妃凡六人,而追册者四,故中闱内则,罕得而闻,惟董妃、符后之懿范,亦无愧于彤管矣。此句评价了周室后妃的情况,指出只有董妃和符后才能与彤管相媲美,展现了她们的非凡品质。

案:是书无外戚传,考《五代会要》云:周太祖第三女乐安公主,为汉室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第四女寿安公主,降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此段补充了周太祖的子女情况,以及她们的封号和追封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皇室成员和封号制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列传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9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