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四-原文
显德四年春正月己丑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
诏天下见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释放。
壬寅,兵部尚书张昭上言:“奉诏编修太祖实录及梁、唐二末主实录。
伏以撰《汉书》者先为项籍,编《蜀记》首序刘璋,贵神器之传授有因,其历数之推迁得序。
伏缘汉隐帝君临在太祖之前,其历试之绩,并在隐帝朝内,请先修隐帝实录,以全太祖之事。
窃又以唐末主之前有闵帝,在位四月,出奔于卫,亦未编纪,请修闵帝实录。
其清泰帝实录,请书为废帝实录。”从之。
案:自“唐末主”以上,原文疑有脱误。
据《五代会要》云:梁末主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纪录,请依《宋书》刘劭例,书为“元凶友珪”,其末主请依古义书曰后梁实录。
又,唐末主之前有应顺帝,在位四月出奔,亦未编纪,请书为前废帝,清泰主为后废帝,其书并为实录。
丁未,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奏,破淮贼五千人于寿州北。
先是,李景遣其弟伪齐王达率全军来援寿州,达留驻濠州,遣其将许文缜、边镐、硃元领兵数万,溯淮而上,至紫金山,设十余寨,与城内烽火相应。
又筑夹道数里,将抵寿春,为运粮之路,至是为重进所败。
戊申,诏取来月幸淮南。
<宋史·李蒨传>:师老无功,时请罢兵为便,世宗令范质、王溥就蒨谋之。
蒨手疏请亲征,有必胜之利者三,世宗大悦,用其策。
二月庚申,以前工部侍郎王敏为司农卿。
辛酉,诏每遇入阁日,赐百官廊下食,从旧制也。
淮南道行营都监向训奏,破淮贼二千于黄蓍寨。
甲戌,以枢密副使王朴为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巡检。
乙亥,车驾发京师。
乙酉,次下蔡。
三月庚寅旦,帝率诸军驻于紫金山下,命今上率亲军登山击贼,连破数寨,斩获数千,断其来路,贼军首尾不相救。
是夜,贼将硃元、硃仁裕、孙璘各举寨来降,降其众万余人。
翌日,尽陷诸寨,杀获甚众,擒贼大将建州节度使许文缜、前湖南节度使边镐,其余党沿流东奔,帝自率亲骑沿淮北岸追贼。
及晡,驰二百余里,至镇淮军,杀获数千人,夺战舰粮船数百艘,钱帛器仗不可胜数。
甲午,诏发近县丁夫城镇淮军,仍构浮梁于淮上。
庐州都部署刘重进奏,杀贼三千人于寿州东山口,皆紫金山之溃兵也。
戊戌,授宣徽南院使、淮南节度使向训为徐州节度使,充淮南道行营都监,即命屯镇淮上。
己亥,帝自镇淮军复幸下蔡。
壬寅,赐淮南降军许文缜、边镐已下万五百人衣服钱帛有差。
丙午,寿州刘仁赡上表乞降,帝遣阁门使张保绩入城慰抚。
翌日,仁赡复令子崇让上表请罪。
戊申,幸寿州城北,刘仁赡与将佐已下及兵士万余人出降,帝慰劳久之,恩赐有差。
庚戌,诏移寿州于下蔡,以故寿州为寿春县。
是日,曲赦寿州管内见禁罪人,自今月二十一日已前,凡有过犯,并从释放。
应归顺职员,并与加恩。
寿州管界去城五十里内,放今年秋夏租税。
自来百姓,有曾受江南文字聚集山林者,并不问罪。
如有曾相伤害者,今后不得更有相仇及经官论诉。
自用兵已来,被掳却骨肉者,不计远近,并许本家识认,官中给物收赎。
曾经阵敌处所暴露骸骨,并仰收拾埋瘗。
自前政令有不便于民者,委本州条例闻奏,当行厘革。
辛亥,以伪命清淮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刘仁赡为特进、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郓州节度使,以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寿州节度使。
是日,刘仁赡卒。
壬子,以江南伪命西北面行营都监使、舒州团练使硃元为蔡州防御使,以江南伪命文德殿使、寿州监军使周延构为卫尉卿,以江南伪命寿州营田副使孙羽为太仆卿,以寿州节度判官郑牧为鸿胪卿,赏归顺也。
癸丑,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在身官爵,配流沙门岛。
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父也。
令坤领陈州,伦在州干预郡政,掊敛之暴,公私患之,为项城民武都等所讼。
帝命殿中侍御史率汀就按之,伦诈报汀云“准诏赴阙”,汀即奏之,帝愈怒,遽令遣劾,尽得其实,故有是命。
<宋史·韩令坤传>云:伦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
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于寿州开仓赈饥民。
丙辰,车驾发下蔡还京。
夏四月己巳,车驾至自下蔡。
辛未,以江南伪命西北面行营应援使、前永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许文缜为左监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尉,以伪命西北面行营应援都军使、前武安军节度使边镐为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
丙子,宰臣李穀以风痹经年,上章请退,凡三上章,不允。
‘《宋史·李蒨传》’:蒨扶疾入见便殿,诏令不拜,命坐御座侧。
以抱疾久,请辞相位,世宗怡然勉之,谓曰:‘譬如家有四子,一人有疾,弃而不养,非父之道也。朕君临万方,卿处辅相之位,君臣之间分义斯在,奈何以禄奉为言。’
穀愧谢而退。
丁丑,斩内供奉官孙延希于都市,御厨使董延勋、副使张皓、武德副使卢继升并停职。
时重修永福殿,命延希督役,上见役夫有就瓦中啖饭,以柿为匕者,大怒,斩延希而罢延勋等。
壬午,故彭城郡夫人刘氏追册为皇后。
癸未,故皇子赠左骁卫大将军谊再赠太尉,追封越王;故皇子赠左武卫大将军诚再赠太傅,追封吴王;故皇子赠左屯卫大将军諴再赠太保,追封韩王。
故皇弟赠太保侗再赠太傅,追封郯王;故皇弟赠司空信再赠司徒,追封杞王。
故皇第三妹乐安公主追册莒国长公主,故皇第五妹永宁公主追册梁国长公主。
故皇从弟赠左领军大将军守愿再赠左卫大将军,故皇从弟赠左监门将军奉超再赠右卫大将军,故皇从弟赠左千牛卫将愻再赠右武卫大将军。
甲申,以先降到江南兵士团结为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五月丁亥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式。
己丑,以新修永福殿改为广政殿。
辛卯,以端午赐文武百僚衣服,书始也。
癸巳,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充淮南道行营都招讨李重进加检校太傅、兼侍中;以宣徽南院使、淮南节度使向训为徐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丙申,斩密州防御副使侯希进于本郡。
时太常博士张纠检视本州夏苗,移牒希进分检,希进以不奉朝旨,不从。
纠具事以闻,帝怒,遣使斩之。
丁酉,以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澶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以今上为滑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依前殿前都指挥使。
今上以三年十月宣授同州节度使,未于正衙宣制,至是移镇滑台,故自永州防御使授焉。
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韩令坤为陈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权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袁彦为曹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并典军如故。
己亥,以左神武统军刘重进为邓州节度使,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阆州防御使赵晁为河阳节度使,以兗州防御使白延遇为同州节度使。
辛丑,宰臣范质、李穀、王溥并加爵邑,改功臣。
枢密使魏仁浦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
辛亥,知庐州行府事刘重进奏,相次杀败贼,获战船三十艘。
壬子,以宣徽北院使吴延祚为宣徽南院使,权西京留守,判河南府事。
是月,诏中书门下差官详定格律。
中书门下奏:‘差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一十人详定。候毕日,委御史台尚书省四品已上、两省五品已上官,参详可否,送中书门下议定,奏取进止。’从之。
六月丁巳,前濠州刺史齐藏珍以罪弃市。
己未,以责授耀州司马钟谟为卫尉少卿,赐紫。
帝既诛孙晟,寻窜谟为耀州,既而悔之,故有是命。
辛酉,西京奏,伊阳山谷中有金屑,民淘取之。
诏勿禁。
乙酉,诏在朝文资官再举堪为令、录、从事者各一人。
秋七月丁亥,以前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武行德为左卫上将军。
先是,诏行德分兵屯定远县,既为淮寇所袭,王师死者数百人,帝惩其偾军之咎,故以环卫处之。
以前河阳节度使李继勋为右卫大将军,责寿春南寨之败也。
壬辰,以刑部尚书王易为太子少保致仕,以右监门卫上将军盖万为左卫上将军致仕。
己酉,司农卿王敏卒。
甲辰,诏曰:‘准令,诸论田宅婚姻,起十一月一日至三月三十日止者。州县争论,旧有厘革,每至农月,贵塞讼端。近闻官吏因循,由此成弊,凡有诉竞,故作逗遛,至时而不与尽辞,入务而即便停罢,强猾者因兹得计,孤弱者无以自伸。起今后应有人论诉陈词状,至二月三十日权停。若是交相侵夺、情理妨害、不可停滞者,不拘此限。’
八月乙卯朔,兵部尚书张昭上疏,望准唐朝故事,置制举以罩英才。
帝览而善之,因命昭具制举合行事件,条奏以闻。
丙辰,以太常卿田敏为工部尚书,以太子宾客司徒诩为太常卿。
辛未,诏在朝武班,各举武勇胆力堪为军职者一人。
甲戌,赐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右卫大将军王环、卫尉卿周延构、太府卿冯延鲁、太仆卿郑牧、鸿胪卿孙羽、卫尉少卿钟谟、工部郎中何幼冲各冬服绢二百匹、绵五百两。
文缜已下,皆吴、蜀之士也。
乙亥,宰臣李穀罢相,守司空,加食邑实封。
穀抱疾周岁,累上表求退,至是方允其请。
以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癸未,前濮州刺史胡立自伪蜀回,蜀主孟昶寓书于帝,其末云:昶昔在龆龀,即离并都,亦承皇帝凤起晋阳,龙兴汾水,合叙乡关之分,以陈玉帛之欢。
傥蒙惠以嘉音,伫望专驰信使,谨因胡立行次,聊陈感谢披述云。
初,王师之伐秦、凤也,以立为排阵使,既而为蜀所擒。
及秦、凤平,得降军数千人,其后帝念其怀土,悉放归蜀,至是蜀人知感,故归立于我。
昶本生于太原,故其书意愿与帝推乡里之分,帝怒其抗礼,不答。
九月甲申朔,宰臣王溥、枢密使王朴皆丁内艰,并起复旧位。
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李重进为郓州节度使,典军如故。
己丑,以前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仪为端明殿学士,依前礼部侍郎。
冬十月丙辰,赐京城内新修四寺额,以天清、天寿、显静、显宁为名。
壬戌,左藏库使符令光弃市。
时帝再议南征,先期敕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帝怒,命斩之。
时宰臣等至庭救解,帝起入宫,遂戮于都市。
令光出勋阀之后,历职内庭,以清慎自守,累总繁剧,甚有廉干之誉。
帝素重其为人,每加委用,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
戊午,诏悬制科凡三,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
时兵部尚书张昭条奏,请兴制举,故有是命。
癸亥,河东伪命麟州刺史杨重训以城归顺,授重训本州防御使、检校太傅。
戊辰,诏取月内车驾暂幸淮上。
己巳,以枢密使王朴为权东京留守,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
壬申,驾发京师。
壬午,以前郓州节度使郭从义为徐州节度使,以徐州节度使向训为宋州节度使。
十一月癸未朔,以内客省使昝居润为宣徽北院使,权东京留守。
丙戌,车驾至濠州城下。
戊子,亲破十八里滩。
寨在濠州东北淮水之中,四面阻水,上令甲土数百人跨驼以济。
今上以骑军浮水而渡,遂破其寨,掳其战舰而回。
癸巳,帝亲率诸军攻濠州,夺关城,破水寨,贼众大败,焚战舰七十余艘,斩首二千级,进军攻羊马城。
丙申夜,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情,且言家在江南,欲遣人禀命于李景,从之。
辛丑,帝自濠州率大军水陆齐进,循淮而下,命今上率精骑为前锋。
癸卯,大破淮贼于涡口,斩首五千级,收降卒二千余人,夺战船三百艘,遂鼓行而东,以追奔寇,昼夜不息,沿淮城栅,所至皆下。
乙巳,至泗州。
今上乘势麾军,焚郭门,夺月城,帝亲冒矢石以攻其垒。
丙午,日南至,从臣拜贺于月城之上。
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以其城降,授再遇宿州团练使。
戊午,帝自泗州率众东下,命今上领兵行于南岸,与帝夹淮而进。
己未,至清口,追及淮贼,军行鼓噪之声闻数十里。
辛酉,至楚州西北,大破贼众,水陆俱奔,有贼船数艘,顺流而逸,帝率骁骑与今上追之数十里,今上擒贼大将伪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以献。
收获舟船,除焚荡外得三百余艘,将士除杀溺外得七千余人。
初,帝之渡淮也,比无水战之备,每遇贼之战棹,无如之何,敌人亦以此自恃,有轻我之意。
帝即于京师大集工徒,修成艛舰,逾岁得数百艘,兼得江、淮舟船,遂令所获南军教北人习水战出没之势,未几,舟师大备。
至是水陆皆捷,故江南大震。
壬戌,伪命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城归顺。
乙丑,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归顺。
丙寅,以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隆平集》:廷谓望金陵大恸,再拜,然后以城降。
世宗曰:‘江南诸将,惟卿断涡口桥,破定远寨,足以报李景禄矣。濠上使李景自守,亦何能为!’乃授以亳州防御使。
以伪命濠州兵马都监陈迁为沂州团练使,以伪命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为右监门上将军。
江南李景遣兵驱掳扬州士庶渡江,焚其州郭而去。
丙子,故同州节度使白延遇赠太尉,故濠州刺史唐景思赠武清军节度使。
丁丑,泰州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四-译文
显德四年春天正月的第一天,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队和卫兵都按照规定排列。
壬寅日,兵部尚书张昭上奏说:“遵照诏令编修太祖、梁、唐两位末代皇帝的实录。我认为编写《汉书》的人先写了项羽,编写《蜀记》的人先写了刘璋,因为重视帝位的传承有依据,其历史顺序得以排列。考虑到汉隐帝在太祖之前登基,他的政绩也都在隐帝时期,所以请先修编隐帝的实录,以完整记录太祖的事迹。另外,唐末皇帝之前有闵帝,在位四个月,逃亡到卫地,也没有被编入史册,请修编闵帝的实录。至于清泰帝的实录,请记载为废帝实录。”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根据《五代会要》的记载:梁末帝之前有郢王友珪,篡位杀害了皇帝,没有记载,请按照《宋书》中刘劭的例子,记载为‘元凶友珪’,其末代皇帝请按照古义记载为后梁实录。又,唐末帝之前有应顺帝,在位四个月逃亡,也没有编入史册,请记载为前废帝,清泰帝为后废帝,他们的记载都为实录。
丁未日,淮南道招讨使李重进上奏,在寿州北击败了五千淮贼。在此之前,李景派他的弟弟伪齐王李达率领全军来支援寿州,李达停留在濠州,派遣他的将领许文缜、边镐、朱元率领数万军队,逆淮而上,到达紫金山,设立了十几个营寨,与城内的烽火相应。又修筑了几里夹道,即将到达寿春,作为运粮的道路,到这时被李重进击败。
戊申日,皇帝下诏,下个月将前往淮南。
《宋史·李蒨传》记载:军队疲惫无功,当时有人请求罢兵,世宗命令范质、王溥去找李蒨商议。李蒨亲自上疏请求亲自出征,他有三个必胜的理由,世宗非常高兴,采纳了他的策略。
二月庚申日,以前工部侍郎王敏担任司农卿。辛酉日,下诏,每逢入阁日,赐予百官廊下食,这是按照旧制。
淮南道行营都监向训上奏,在黄藜寨击败了两千淮贼。
甲戌日,任命枢密副使王朴为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任命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巡检。
乙亥日,皇帝从京城出发。
乙酉日,驻扎在下蔡。
三月庚寅日早晨,皇帝率领各军在紫金山下驻扎,命令今上率领亲军登山攻打贼军,连续攻破几个营寨,斩杀和俘虏数千人,切断他们的来路,使贼军首尾不能相救。当天晚上,贼军将领朱元、朱仁裕、孙璘各自率领营寨来投降,投降的人数超过一万人。
第二天,全部攻陷了各个营寨,斩杀和俘虏的人很多,生擒了贼军大将建州节度使许文缜、前湖南节度使边镐,其余的贼党沿着水流向东逃窜,皇帝亲自率领骑兵沿着淮河北岸追击贼军。到了傍晚,驰骋了二百多里,到达镇淮军,斩杀和俘虏数千人,夺取了数百艘战舰和粮船,钱帛和武器不计其数。
甲午日,下诏派遣近县的丁夫去镇淮军,同时在淮水上搭建浮桥。
庐州都部署刘重进上奏,在寿州东山口斩杀了三千名贼军,都是紫金山溃败的士兵。
戊戌日,任命宣徽南院使、淮南节度使向训为徐州节度使,充任淮南道行营都监,立即命令他在淮上驻扎。
己亥日,皇帝从镇淮军回到下蔡。
壬寅日,赐予淮南投降的许文缜、边镐等人衣服和钱帛。
丙午日,寿州刘仁赡上表请求投降,皇帝派遣阁门使张保绩进城安抚。
第二天,刘仁赡又让他的儿子刘崇让上表请罪。
戊申日,皇帝前往寿州城北,刘仁赡和他的将领们以及一万多士兵出来投降,皇帝慰劳了很长时间,给予了不同的恩赐。
庚戌日,下诏将寿州迁移到下蔡,原来的寿州改为寿春县。这一天,对寿州管辖区域内的现禁罪犯实行特赦,从本月二十一日之前,所有犯罪行为都予以释放。对于归顺的官员,也给予恩赐。寿州管辖区域离城五十里以内的,免除今年的秋夏租税。从今往后,对于曾经接受江南文字聚集山林的人,不再追究罪责。如果有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今后不得再有仇怨及经过官府诉讼。
自从用兵以来,被掳走的骨肉,不论远近,都允许本家认领,官府提供物品赎回。曾经阵亡的士兵的尸体,都要求收集埋葬。之前政令中有不利于民的地方,委托本州条例上报,将会进行改革。
辛亥日,任命伪命清淮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刘仁赡为特进、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郓州节度使,任命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寿州节度使。这一天,刘仁赡去世。
壬子日,任命江南伪命西北面行营都监使、舒州团练使朱元为蔡州防御使,任命江南伪命文德殿使、寿州监军使周延构为卫尉卿,任命江南伪命寿州营田副使孙羽为太仆卿,任命寿州节度判官郑牧为鸿胪卿,以奖励他们的归顺。
癸丑日,追夺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的官爵,流放到沙门岛。韩伦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的父亲。令坤领陈州,韩伦在州中干预郡政,征收的赋税非常暴虐,公私都对他感到痛苦,被项城百姓武都等人告发。
皇帝命令殿中侍御史率汀前往调查,韩伦向汀谎报说‘接到诏令前往朝廷’,汀立即上奏,皇帝更加愤怒,立即下令追查,最终查清了事实,因此有这个命令。《宋史·韩令坤传》记载:韩伦依法应当被处死,令坤向世宗哭求,最终免除了死罪。
派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到寿州开仓救济饥民。
丙辰日,皇帝从下蔡出发返回京城。
夏四月己巳,皇帝的车队从下蔡回来。辛未,任命江南伪政权西北面行营应援使、前永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许文缜为左监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尉,任命伪政权西北面行营应援都军使、前武安军节度使边镐为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丙子,宰相李穀因为风湿病多年,上奏请求退休,总共三次上奏,没有被批准。《宋史·李穀传》记载:李穀抱病进见便殿,皇帝下令不用行礼,让他坐在御座旁边。因为患病已久,请求辞去相位,世宗皇帝和颜悦色地勉励他,说:‘就像家里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生病了,弃之不养,这不是父亲的行为。我作为君王,你处于辅佐之位,君臣之间的道义就在这里,怎么能因为俸禄而说这些话。’李穀惭愧地退下。丁丑,在都市斩杀了内供奉官孙延希,御厨使董延勋、副使张皓、武德副使卢继升一并被停职。当时正在重修永福殿,命令延希监督工程,皇帝看到工匠中有在瓦片中吃饭,用柿子作勺子的,非常愤怒,斩杀了延希,并罢免了延勋等人。壬午,追封已故的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癸未,追赠已故皇子为左骁卫大将军谊,再追赠太尉,追封为越王;追赠已故皇子为左武卫大将军诚,再追赠太傅,追封为吴王;追赠已故皇子为左屯卫大将军諴,再追赠太保,追封为韩王。追赠已故皇弟为太保侗,再追赠太傅,追封为郯王;追赠已故皇弟为司空信,再追赠司徒,追封为杞王。追赠已故皇第三妹乐安公主为莒国长公主,追赠已故皇第五妹永宁公主为梁国长公主。追赠已故皇从弟为左领军大将军守愿,再追赠左卫大将军;追赠已故皇从弟为左监门将军奉超,再追赠右卫大将军;追赠已故皇从弟为左千牛卫将愻,再追赠右武卫大将军。甲申,将先前降服的江南士兵编为三十个指挥,命名为怀德军。
五月丁亥朔,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见,仪仗队按照规定排列。己丑,将新修的永福殿改名为广政殿。辛卯,端午节赐给文武百官衣服,这是书写的开始。癸巳,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充淮南道行营都招讨李重进加封检校太傅、兼任侍中;任命宣徽南院使、淮南节度使向训为徐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丙申,在密州斩杀了防御副使侯希进。当时太常博士张纠检查本州夏苗,通知侯希进分头检查,侯希进因为不遵从朝廷的旨意,不予理睬。张纠将事情上报,皇帝大怒,派遣使者将他斩首。丁酉,任命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澶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任命今上为滑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依前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今上在三年十月被宣授同州节度使,但未在正衙宣读制书,到这时才调任滑台,所以从永州防御使的职位上直接授任。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韩令坤为陈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任命权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袁彦为曹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保,并照旧掌管军队。己亥,任命左神武统军刘重进为邓州节度使,任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阆州防御使赵晁为河阳节度使,任命兗州防御使白延遇为同州节度使。辛丑,宰相范质、李穀、王溥一并加封爵位和封地,改任功臣。枢密使魏仁浦加封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辛亥,知庐州行府事刘重进上奏,接连击败敌人,获得战船三十艘。壬子,任命宣徽北院使吴延祚为宣徽南院使,代理西京留守,判河南府事。这个月,下诏中书门下派遣官员详细制定法律。中书门下上奏:‘派遣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十人详细制定。完成后,委托御史台尚书省四品以上的官员、两省五品以上的官员,参详可否,送中书门下议定,上奏等待批示。’皇帝同意了。
六月丁巳,前濠州刺史齐藏珍因罪被处死。己未,将因责授耀州司马钟谟升为卫尉少卿,赐予紫袍。皇帝既然诛杀了孙晟,不久又流放钟谟到耀州,后来又后悔了,所以有这个任命。辛酉,西京上奏,伊阳山谷中有金屑,百姓淘取。皇帝下诏不要禁止。乙酉,下诏在朝的文职官员再次推荐可以担任县令、录事、从事的人各一人。
秋七月丁亥,任命前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武行德为左卫上将军。在此之前,皇帝下诏武行德分兵驻扎定远县,结果被淮寇袭击,王师死伤数百人,皇帝因为其败军之罪,所以用环卫职位安置他。任命前河阳节度使李继勋为右卫大将军,因为他负责的寿春南寨战败。壬辰,任命刑部尚书王易为太子少保退休,任命右监门卫上将军盖万为左卫上将军退休。己酉,司农卿王敏去世。甲辰,皇帝下诏:‘按照法令,所有关于田宅婚姻的诉讼,从十一月一日至三月三十日结束。州县争论,旧有改革,每到农忙季节,贵在堵塞诉讼源头。最近听说官吏因循守旧,因此形成弊端,凡有诉讼,故意拖延,到了时候却不给予完全的判决,入春后就立即停止,狡猾的人因此得计,孤弱的人无法自伸。从今往后,应有人提出诉讼陈述,到二月三十日暂时停止。如果是相互侵夺、情理妨碍、不可停滞的,不受此限。’
八月乙卯朔,兵部尚书张昭上疏,望准唐朝故事,置制举以罩英才。帝览而善之,因命昭具制举合行事件,条奏以闻。
八月十五日,兵部尚书张昭上书,希望按照唐朝的先例,设立制举考试来选拔英才。皇帝看了之后觉得很好,于是命令张昭列出制举考试应该执行的事项,逐条上报。
丙辰,以太常卿田敏为工部尚书,以太子宾客司徒诩为太常卿。
十六日,任命太常卿田敏为工部尚书,任命太子宾客司徒诩为太常卿。
辛未,诏在朝武班,各举武勇胆力堪为军职者一人。
二十一日,皇帝下诏,要求朝廷中的武官各自推荐一位勇敢有胆识,适合担任军职的人。
甲戌,赐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右卫大将军王环、卫尉卿周延构、太府卿冯延鲁、太仆卿郑牧、鸿胪卿孙羽、卫尉少卿钟谟、工部郎中何幼冲各冬服绢二百匹、绵五百两。
二十六日,皇帝赐予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右卫大将军王环、卫尉卿周延构、太府卿冯延鲁、太仆卿郑牧、鸿胪卿孙羽、卫尉少卿钟谟、工部郎中何幼冲每人冬装绢二百匹、绵五百两。
文缜已下,皆吴、蜀之士也。
这些人都来自吴地和蜀地。
乙亥,宰臣李穀罢相,守司空,加食邑实封。
二十七日,宰相李穀被罢免相位,保留司空职务,增加食邑和实封。
穀抱疾周岁,累上表求退,至是方允其请。
李穀因病已经一年,多次上表请求退休,这次皇帝才同意了他的请求。
以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任命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癸未,前濮州刺史胡立自伪蜀回,蜀主孟昶寓书于帝,其末云:昶昔在龆龀,即离并都,亦承皇帝凤起晋阳,龙兴汾水,合叙乡关之分,以陈玉帛之欢。
二十九日,前濮州刺史胡立从伪蜀回来,蜀主孟昶写信给皇帝,信末说:我孟昶小时候就离开了并州,也见证了皇帝在晋阳起兵,在汾水兴起,我们应该有乡关之情,共同庆祝。
傥蒙惠以嘉音,伫望专驰信使,谨因胡立行次,聊陈感谢披述。
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恩赐,我将专程派遣信使,通过胡立此次的行程,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初,王师之伐秦、凤也,以立为排阵使,既而为蜀所擒。
当初,朝廷军队讨伐秦、凤时,任命胡立为排阵使,后来被蜀军俘虏。
及秦、凤平,得降军数千人,其后帝念其怀土,悉放归蜀,至是蜀人知感,故归立于我。
等到秦、凤平定后,俘虏了数千人,后来皇帝考虑到胡立怀念故土,全部放他回到蜀地,这次蜀人知道感激,所以让他回到我们这里。
昶本生于太原,故其书意愿与帝推乡里之分,帝怒其抗礼,不答。
孟昶本出生于太原,所以他的信中表达了与皇帝有乡里之分的意愿,但皇帝对此表示愤怒,没有回应。
九月甲申朔,宰臣王溥、枢密使王朴皆丁内艰,并起复旧位。
九月十五日,宰相王溥、枢密使王朴都遭遇家丧,但都恢复了原来的职位。
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李重进为郓州节度使,典军如故。
任命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李重进为郓州节度使,继续负责军事。
己丑,以前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仪为端明殿学士,依前礼部侍郎。
二十一日,任命前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仪为端明殿学士,继续担任礼部侍郎。
冬十月丙辰,赐京城内新修四寺额,以天清、天寿、显静、显宁为名。
十月十六日,赐予京城内新建的四座寺庙名称,分别命名为天清、天寿、显静、显宁。
壬戌,左藏库使符令光弃市。
二十三日,左藏库使符令光被处死。
时帝再议南征,先期敕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帝怒,命斩之。
当时皇帝再次讨论南征的事宜,提前命令符令光大量制作军士的袍褂,他没有立即完成,皇帝愤怒,下令将他处死。
时宰臣等至庭救解,帝起入宫,遂戮于都市。
当时宰相等人到朝廷请求赦免,皇帝起身回宫,于是符令光在都市被处决。
令光出勋阀之后,历职内庭,以清慎自守,累总繁剧,甚有廉干之誉。
符令光出身于功臣之后,历任宫廷职务,以清廉谨慎著称,多次负责繁重的工作,非常有廉洁能干的声誉。
帝素重其为人,每加委用,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
皇帝一直很重视他的人品,经常委以重任,但这次因为小过失被处死,人们都为他感到冤枉。
戊午,诏悬制科凡三,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二十九日,皇帝下诏设立三项制科,第一项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第二项是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第三项是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
这些科目不限制资历和现任官员,即使是平民也可以响应诏令。
时兵部尚书张昭条奏,请兴制举,故有是命。
当时兵部尚书张昭上奏,请求恢复制举考试,所以皇帝下了这个命令。
癸亥,河东伪命麟州刺史杨重训以城归顺,授重训本州防御使、检校太傅。
十一月初一,河东伪政权任命的麟州刺史杨重训献城归顺,皇帝授予他本州防御使、检校太傅的职位。
戊辰,诏取月内车驾暂幸淮上。
初四,皇帝下诏,在本月内暂时前往淮上。
己巳,以枢密使王朴为权东京留守,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
初五,任命枢密使王朴为代理东京留守,任命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
壬申,驾发京师。
初八,皇帝离开京城。
壬午,以前郓州节度使郭从义为徐州节度使,以徐州节度使向训为宋州节度使。
初九,任命前郓州节度使郭从义为徐州节度使,任命徐州节度使向训为宋州节度使。
十一月癸未朔,以内客省使昝居润为宣徽北院使,权东京留守。
十一月初一,任命内客省使昝居润为宣徽北院使,代理东京留守。
丙戌,车驾至濠州城下。
初六,皇帝的车队到达濠州城下。
戊子,亲破十八里滩。
初八,皇帝亲自攻破了十八里滩。
寨在濠州东北淮水之中,四面阻水,上令甲土数百人跨驼以济。
这个军寨位于濠州东北淮水中,四面都是水,皇帝命令士兵数百人骑骆驼渡河。
今上以骑军浮水而渡,遂破其寨,掳其战舰而回。
皇帝亲自率领骑兵浮水渡河,于是攻破了军寨,缴获了敌军的战舰回来。
癸巳,帝亲率诸军攻濠州,夺关城,破水寨,贼众大败,焚战舰七十余艘,斩首二千级,进军攻羊马城。
十一月初五,皇帝亲自率领各军攻打濠州,夺取了城关,攻破了水寨,敌军大败,焚烧战舰七十多艘,斩首两千级,进军攻打羊马城。
丙申夜,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情,且言家在江南,欲遣人禀命于李景,从之。
初七晚上,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述情况,并且说他的家在江南,想要派人向李景禀报,皇帝同意了。
辛丑,帝自濠州率大军水陆齐进,循淮而下,命今上率精骑为前锋。
十一月初三,皇帝从濠州率领大军水陆并进,沿着淮河而下,命令皇帝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作为前锋。
癸卯,大破淮贼于涡口,斩首五千级,收降卒二千余人,夺战船三百艘,遂鼓行而东,以追奔寇,昼夜不息,沿淮城栅,所至皆下。
初四,在涡口大败淮贼,斩首五千级,收降士兵两千多人,夺取战船三百艘,于是鼓足勇气向东进军,追击逃敌,昼夜不停,沿淮河的城栅,所到之处都攻下了。
乙巳,至泗州。
初五,到达泗州。
今上乘势麾军,焚郭门,夺月城,帝亲冒矢石以攻其垒。
皇帝趁胜指挥军队,焚烧郭门,夺取月城,皇帝亲自冒着箭石攻打敌军的堡垒。
丙午,日南至,从臣拜贺于月城之上。
初七,夏至,随从的大臣们在月城上向皇帝祝贺。
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以其城降,授再遇宿州团练使。
十二月初一,泗州守将范再遇献城投降,皇帝授予他宿州团练使的职位。
戊午,帝自泗州率众东下,命今上领兵行于南岸,与帝夹淮而进。
初八,皇帝从泗州率领军队向东进发,命令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在南岸行进,与皇帝夹淮河并进。
己未,至清口,追及淮贼,军行鼓噪之声闻数十里。
初九,到达清口,追上淮贼,军队行进时鼓噪的声音可以听到数十里远。
辛酉,至楚州西北,大破贼众,水陆俱奔,有贼船数艘,顺流而逸,帝率骁骑与今上追之数十里,今上擒贼大将伪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以献。
初十,到达楚州西北,大败敌军,水陆两军都溃逃,有几艘敌军船只顺流逃跑,皇帝率领精锐骑兵与皇帝亲自追击了几十里,皇帝亲自擒获了敌军大将、伪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并将其献上。
收获舟船,除焚荡外得三百余艘,将士除杀溺外得七千余人。
缴获的船只,除了焚烧和沉没的,得到三百多艘,士兵除了被杀和淹死的,得到七千多人。
初,帝之渡淮也,比无水战之备,每遇贼之战棹,无如之何,敌人亦以此自恃,有轻我之意图。
起初,皇帝渡过淮河时,没有准备水战,每次遇到敌军的水战,都无计可施,敌人也因此而自恃,有轻视我们的意图。
帝即于京师大集工徒,修成艛舰,逾岁得数百艘,兼得江、淮舟船,遂令所获南军教北人习水战出没之势,未几,舟师大备。
皇帝立即在京城召集工匠,修造战船,一年内得到数百艘,再加上江淮地区的船只,于是命令南军教北人学习水战,不久,船队就准备就绪。
至是水陆皆捷,故江南大震。
到了这个时候,水陆两军都取得了胜利,所以江南地区震动不已。
壬戌,伪命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城归顺。
十二月初二,伪政权任命的濠州团练使郭廷谓献城归顺。
乙丑,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归顺。
初五,雄武军使崔万迪带领涟水归顺。
丙寅,以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隆平集》:廷谓望金陵大恸,再拜,然后以城降。
初六,任命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隆平集》记载:郭廷谓望着金陵大哭,再次跪拜,然后献城投降。
世宗曰:‘江南诸将,惟卿断涡口桥,破定远寨,足以报李景禄矣。濠上使李景自守,亦何能为!’乃授以亳州防御使。
世宗皇帝说:‘江南的将领中,只有你断掉涡口桥,攻破定远寨,足以报答李景的恩情了。濠州让李景自己守卫,他又能做什么呢!’于是授予他亳州防御使的职位。
以伪命濠州兵马都监陈迁为沂州团练使,以伪命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为右监门上将军。
任命伪政权任命的濠州兵马都监陈迁为沂州团练使,任命伪政权任命的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为右监门上将军。
江南李景遣兵驱掳扬州士庶渡江,焚其州郭而去。
江南的李景派遣军队驱赶和掳掠扬州的士人和百姓渡江,焚烧了扬州的城郭后离开。
丙子,故同州节度使白延遇赠太尉,故濠州刺史唐景思赠武清军节度使。
初七,追赠故同州节度使白延遇为太尉,追赠故濠州刺史唐景思为武清军节度使。
丁丑,泰州平。
初八,泰州平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四-注解
崇元殿:崇元殿,古代宫殿名。
大辟:古代死刑的一种,指砍头。
太祖实录:指记载开国皇帝生平事迹的史书。
梁、唐二末主:指梁朝和唐朝的最后两位皇帝。
隐帝:指汉隐帝,即汉隐帝刘知远。
历数:指历史年代,此处指历史顺序。
清泰帝:指后晋的清泰帝石重贵。
废帝:指被废黜的皇帝。
淮贼:淮贼是指淮河流域的叛军。
紫金山: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北。
夹道:两侧有建筑物的道路。
寿春:古县名,今为安徽省寿县。
镇淮军:军事机构,负责镇守淮河流域。
庐州:古地名,今为安徽省合肥市。
宣徽南院使:官职名,掌管宫中礼仪。
淮南道:古代行政区划,指淮河流域地区。
伪命:指由敌对政权所授予的官职。
沙门岛: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
汀:地名,今为福建省长汀县。
谏议大夫:官职名,负责谏诤皇帝,提出意见。
赈饥民:救济饥民,提供食物等援助。
夏四月己巳:己巳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四月的第一天。
车驾至自下蔡:车驾,指皇帝的车队;下蔡,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
辛未:辛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农历四月第三天。
江南伪命西北面行营应援使:伪命,指非正式的任命;西北面行营应援使,指负责西北方面军事支援的将领。
前永安军节度使:前永安军节度使,指曾任永安军节度使的官员。
检校太尉:检校太尉,古代官职,为太尉的副职。
左监门卫上将军:左监门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宰臣李穀:宰臣,指宰相;李穀,人名,曾任宰相。
风痹:风痹,指风邪引起的疾病,此处指李穀因风痹病请退。
御厨使:御厨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饮食。
都市:都市,指城市。
彭城郡夫人刘氏:彭城郡夫人,指刘氏的封号;彭城郡,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
左骁卫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追册:追册,指追封为皇后或王爵。
左武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左屯卫大将军:左屯卫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左领军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左千牛卫将愻:左千牛卫将愻,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怀德军:怀德军,古代军队编制,此处指由降兵组成的军队。
检校太傅:检校太傅,古代官职,为太傅的副职。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古代官职,为宰相的副职。
密州防御副使:密州防御副使,古代官职,负责州郡的防御。
滑州节度使:滑州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滑州的军事和行政。
澶州节度使:澶州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澶州的军事和行政。
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警卫。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古代官职,为皇帝女婿的封号。
兗州防御使:兗州防御使,古代官职,负责兗州的防御。
枢密使:枢密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开国公:开国公,古代爵位,为最高爵位之一。
庐州行府事:庐州行府事,古代官职,负责庐州的行政。
侍御史知杂事:侍御史知杂事,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和杂事。
耀州司马:耀州司马,古代官职,负责耀州的行政。
西京:西京,古代指长安,今西安市。
伊阳山谷:伊阳山谷,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令、录、从事:令、录、从事,古代官职,分别为州县的长官、副职和官员。
定远县:定远县,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定远县。
淮寇:淮寇,指淮河流域的敌对势力。
寿春南寨:寿春南寨,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刑狱。
太子少保致仕:太子少保致仕,古代官职,太子少保退休。
司农卿:司农卿,古代官职,负责农业和财政。
十一月一日至三月三十日:古代法律规定,处理田宅婚姻等诉讼的时间限制。
州县争论:州县争论,指州县之间的争端。
农月:农月,指农忙季节。
逗遛:逗遛,指拖延、延误。
务:务,指农事、工作。
八月乙卯朔: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乙卯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这里指的是农历八月初一。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军事事务的最高官员。
制举:制举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用于选拔有才能的人才。
英才:指有才能的人。
太常卿:太常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宗庙祭祀等事务。
工部尚书:工部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国家工程建设等事务。
太子宾客:太子宾客是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武班:武班指武官的行列。
军职:军职指军事职务。
监门上将军:监门上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守卫。
千牛上将军:千牛上将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卫尉卿:卫尉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太府卿:太府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财务。
太仆卿:太仆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车马。
鸿胪卿:鸿胪卿是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卫尉少卿:卫尉少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的副职。
工部郎中:工部郎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工部事务的官员。
冬服绢:冬服绢指冬季的丝绸衣物。
绵:绵是指棉花,这里指棉花制成的绵絮。
宰臣:宰臣是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司空:司空是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建设和水利。
食邑实封:食邑实封是指封地及其收入。
检校太保:检校太保是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和考核其他官员。
濮州刺史:濮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濮州的行政和军事。
伪蜀:伪蜀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即后蜀。
凤起晋阳,龙兴汾水:晋阳和汾水都是古代地名,这里比喻唐朝的兴起。
乡关之分:乡关是指故乡,这里指共同的故乡。
玉帛之欢:玉帛是指珍贵的礼物,这里指友好的交往。
丁内艰:丁内艰是指父亲去世。
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侍卫。
宋州节度使:宋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宋州的军事。
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学顾问。
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是古代官职,负责礼部事务。
端明殿学士:端明殿学士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学顾问。
左藏库使:左藏库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财务。
军士袍襦:军士袍襦是指军服。
勋阀之后:勋阀是指有功勋的家族,这里指出身于勋阀家庭。
清慎自守:清慎自守是指廉洁谨慎,自我约束。
繁剧:繁剧是指繁重的工作。
廉干之誉:廉干之誉是指廉洁能干的声誉。
制科:制科是指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是制科的一种,选拔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才。
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是制科的一种,选拔精通经学的人才。
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是制科的一种,选拔熟悉官吏事务并能教化百姓的人才。
黄衣草泽:黄衣是指官服,草泽是指民间。
车驾:车驾是指皇帝的车队。
淮上:淮上是指淮河流域。
东京留守:东京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军事和行政。
大内都点检:大内都点检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安全。
内客省使:内客省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宣徽北院使:宣徽北院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礼仪。
甲土:甲土是指士兵。
骑军:骑军是指骑兵。
战舰:战舰是指用于水战的战船。
月城:月城是指城池的防御工事。
涡口:涡口是指涡河的入淮口。
泗州:泗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
楚州:楚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
涟水:涟水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
金陵:金陵是古代地名,即今南京市。
同州节度使:同州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同州的军事。
泰州:泰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泰州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四-评注
八月乙卯朔,兵部尚书张昭上疏,望准唐朝故事,置制举以罩英才。
此句描绘了兵部尚书张昭上疏的情景,他希望按照唐朝的先例,设立制举以选拔英才。这体现了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帝览而善之,因命昭具制举合行事件,条奏以闻。
皇帝看到张昭的奏疏后表示赞同,并命令张昭具体列出实施制举的事项,以便上报。这反映了皇帝对张昭建议的采纳,以及朝廷对选拔人才的重视。
丙辰,以太常卿田敏为工部尚书,以太子宾客司徒诩为太常卿。
这句话说明了朝廷人事任命的变化,田敏由太常卿升任工部尚书,司徒诩由太子宾客升任太常卿。这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调整和任用。
辛未,诏在朝武班,各举武勇胆力堪为军职者一人。
此句提到皇帝下诏,要求朝廷中的武官各自推荐一名武勇胆力足以担任军职的人选。这体现了朝廷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和重视。
甲戌,赐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右卫大将军王环、卫尉卿周延构、太府卿冯延鲁、太仆卿郑牧、鸿胪卿孙羽、卫尉少卿钟谟、工部郎中何幼冲各冬服绢二百匹、绵五百两。
此句描述了皇帝赐予多位武官和文官冬服绢和绵的情景,这体现了朝廷对官员的关怀和奖励。
文缜已下,皆吴、蜀之士也。
这句话指出被赐予冬服绢和绵的官员都是来自吴、蜀地区的人士,这反映了朝廷对地方人才的重视。
乙亥,宰臣李穀罢相,守司空,加食邑实封。
此句讲述了宰臣李穀被罢免宰相职务,转任司空,并增加食邑和实封。这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调整和赏罚。
穀抱疾周岁,累上表求退,至是方允其请。
这句话说明了李穀因病请求退休,经过一段时间后,朝廷才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体现了朝廷对官员健康的关心。
以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此句描述了王朴由枢密副使升任枢密使,并检校太保。这反映了朝廷对王朴的信任和重用。
癸未,前濮州刺史胡立自伪蜀回,蜀主孟昶寓书于帝,其末云:昶昔在龆龀,即离并都,亦承皇帝凤起晋阳,龙兴汾水,合叙乡关之分,以陈玉帛之欢。
这句话讲述了前濮州刺史胡立从伪蜀返回,蜀主孟昶写信给皇帝,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反映了古代皇帝与地方官员之间的互动。
傥蒙惠以嘉音,伫望专驰信使,谨因胡立行次,聊陈感谢披述。
这句话说明了孟昶希望皇帝能够给予他嘉音,并派遣信使前来。这体现了古代皇帝与地方官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初,王师之伐秦、凤也,以立为排阵使,既而为蜀所擒。
这句话描述了胡立在王师伐秦、凤时的经历,他原本担任排阵使,后来被蜀军俘虏。这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及秦、凤平,得降军数千人,其后帝念其怀土,悉放归蜀,至是蜀人知感,故归立于我。
这句话说明了秦、凤平定后,胡立被释放回蜀,蜀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感激,因此他得以回到朝廷。这体现了古代对归顺者的宽容和对待。
昶本生于太原,故其书意愿与帝推乡里之分,帝怒其抗礼,不答。
这句话说明了孟昶在信中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但皇帝对此表示愤怒,没有回应。这反映了古代皇帝的尊严和权威。
九月甲申朔,宰臣王溥、枢密使王朴皆丁内艰,并起复旧位。
此句描述了宰臣王溥和枢密使王朴因家庭原因辞职,后又复职的情况。这反映了古代官员因家庭原因辞职和复职的情况。
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李重进为郓州节度使,典军如故。
这句话说明了李重进由宋州节度使调任郓州节度使,继续负责军事事务。这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将领的调动和安排。
己丑,以前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仪为端明殿学士,依前礼部侍郎。
此句描述了窦仪由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调任端明殿学士,继续担任礼部侍郎。这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调动和安排。
冬十月丙辰,赐京城内新修四寺额,以天清、天寿、显静、显宁为名。
这句话描述了朝廷赐予京城内新修的四座寺庙名称,这体现了朝廷对宗教的重视。
壬戌,左藏库使符令光弃市。
此句说明了左藏库使符令光被处决,这反映了古代法律的严酷。
时帝再议南征,先期敕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帝怒,命斩之。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因符令光未能及时完成军士袍襦的制作而被处决,这反映了皇帝对军务的重视和对官员的严厉。
时宰臣等至庭救解,帝起入宫,遂戮于都市。
这句话说明了宰臣等人试图救解符令光,但未能成功,符令光最终在都市被处决。这反映了古代法律的残酷和皇帝的权威。
令光出勋阀之后,历职内庭,以清慎自守,累总繁剧,甚有廉干之誉。
这句话描述了符令光的出身和为官经历,他出身于勋阀之家,为官清廉谨慎,有很高的声望。
帝素重其为人,每加委用,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一直重视符令光的为人,但最终因小过失而被处决,人们对此表示冤枉。
戊午,诏悬制科凡三,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下诏设立三科制科,分别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和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这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
这句话说明了朝廷在选拔人才时,不限制前资和现职官员,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应诏。这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开放态度。
时兵部尚书张昭条奏,请兴制举,故有是命。
这句话说明了兵部尚书张昭提出兴制举的建议,因此朝廷下诏设立制科。这反映了朝廷对张昭建议的采纳。
癸亥,河东伪命麟州刺史杨重训以城归顺,授重训本州防御使、检校太傅。
这句话描述了河东伪命麟州刺史杨重训归顺朝廷,并被授予本州防御使、检校太傅的职务。这反映了朝廷对归顺者的宽容和任用。
戊辰,诏取月内车驾暂幸淮上。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下诏,在一个月内亲自前往淮上。这反映了皇帝对军事事务的重视。
己巳,以枢密使王朴为权东京留守,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
这句话描述了王朴被任命为权东京留守,张美被任命为大内都点检。这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和宫廷事务的重视。
壬申,驾发京师。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启程离开京师。这反映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重视。
壬午,以前郓州节度使郭从义为徐州节度使,以徐州节度使向训为宋州节度使。
这句话描述了郭从义和向训的职务调动。这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将领的调整和安排。
十一月癸未朔,以内客省使昝居润为宣徽北院使,权东京留守。
这句话说明了昝居润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并代理东京留守。这反映了朝廷对官员的调动和安排。
丙戌,车驾至濠州城下。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车队到达濠州城下。这反映了军事行动的进展。
戊子,亲破十八里滩。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亲自指挥军队攻破十八里滩。这体现了皇帝的亲征精神和军事才能。
寨在濠州东北淮水之中,四面阻水,上令甲土数百人跨驼以济。
这句话描述了濠州东北淮水中的寨子,以及皇帝命令士兵跨驼渡河的情景。这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
今上以骑军浮水而渡,遂破其寨,掳其战舰而回。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的骑兵部队浮水渡河,攻破寨子,并缴获战舰而回。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癸巳,帝亲率诸军攻濠州,夺关城,破水寨,贼众大败,焚战舰七十余艘,斩首二千级,进军攻羊马城。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亲自率军攻打濠州,夺取关城,攻破水寨,大败敌军,焚烧战舰,斩首敌军,并进军攻打羊马城。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丙申夜,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情,且言家在江南,欲遣人禀命于李景,从之。
这句话描述了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述情况,并表示自己家在江南,希望派人向李景禀报。这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和外交手段。
辛丑,帝自濠州率大军水陆齐进,循淮而下,命今上率精骑为前锋。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从濠州率军水陆并进,沿淮而下,并命令皇帝的精锐骑兵作为前锋。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战略部署。
癸卯,大破淮贼于涡口,斩首五千级,收降卒二千余人,夺战船三百艘,遂鼓行而东,以追奔寇,昼夜不息,沿淮城栅,所至皆下。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在涡口大破淮贼,斩首敌军,收降敌军,夺取战船,并追击敌军,昼夜不停,沿淮攻下城栅。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乙巳,至泗州。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军队到达泗州。这反映了军事行动的进展。
今上乘势麾军,焚郭门,夺月城,帝亲冒矢石以攻其垒。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军队乘胜追击,焚烧郭门,夺取月城,皇帝亲自冒着箭石攻打敌军堡垒。这体现了皇帝的亲征精神和军事才能。
丙午,日南至,从臣拜贺于月城之上。
这句话描述了日南至时,从臣在月城上拜贺皇帝。这反映了古代对天文现象的重视和对皇帝的敬仰。
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以其城降,授再遇宿州团练使。
这句话描述了泗州守将范再遇投降朝廷,并被授予宿州团练使的职务。这反映了朝廷对归顺者的宽容和任用。
戊午,帝自泗州率众东下,命今上领兵行于南岸,与帝夹淮而进。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从泗州率军东下,命令皇帝的精锐骑兵在南岸行动,与皇帝夹淮而进。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战略部署。
己未,至清口,追及淮贼,军行鼓噪之声闻数十里。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军队追击淮贼,军行鼓噪之声传遍数十里。这体现了军队的士气和高昂的战斗力。
辛酉,至楚州西北,大破贼众,水陆俱奔,有贼船数艘,顺流而逸,帝率骁骑与今上追之数十里,今上擒贼大将伪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以献。
这句话描述了皇帝的军队在楚州西北大破敌军,水陆俱奔,敌军船只顺流而逃,皇帝率军追击数十里,并擒获敌军大将陈承昭。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收获舟船,除焚荡外得三百余艘,将士除杀溺外得七千余人。
这句话描述了军队在战斗中缴获了大量舟船和敌军,并消灭了大量敌军。这体现了军队的战斗力。
初,帝之渡淮也,比无水战之备,每遇贼之战棹,无如之何,敌人亦以此自恃,有轻我之意图。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在渡淮时没有做好水战准备,每次遇到敌军的水战,都感到束手无策,敌人也因此轻视皇帝。
帝即于京师大集工徒,修成艛舰,逾岁得数百艘,兼得江、淮舟船,遂令所获南军教北人习水战出没之势,未几,舟师大备。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在渡淮后,立即在京城召集工匠,修造艛舰,并在一年内修成数百艘,同时得到江、淮的舟船,并训练士兵进行水战。这体现了皇帝的军事才能和战略部署。
至是水陆皆捷,故江南大震。
这句话说明了皇帝的军队在水陆两战都取得了胜利,因此江南地区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壬戌,伪命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城归顺。
这句话描述了伪命濠州团练使郭廷谓投降朝廷,并被授予亳州防御使的职务。这反映了朝廷对归顺者的宽容和任用。
乙丑,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归顺。
这句话描述了雄武军使崔万迪投降朝廷,并被授予涟水地区的职务。这反映了朝廷对归顺者的宽容和任用。
丙寅,以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隆平集》:廷谓望金陵大恸,再拜,然后以城降。
这句话描述了郭廷谓被授予亳州防御使的职务,并描述了他在金陵望城时的大恸和拜谢。这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和外交手段。
世宗曰:‘江南诸将,惟卿断涡口桥,破定远寨,足以报李景禄矣。濠上使李景自守,亦何能为!’乃授以亳州防御使。
这句话描述了世宗皇帝对郭廷谓的评价和任命,这体现了皇帝对将领的信任和重用。
以伪命濠州兵马都监陈迁为沂州团练使,以伪命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为右监门上将军。
这句话描述了陈迁和陈承昭的职务调动。这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将领的调整和安排。
江南李景遣兵驱掳扬州士庶渡江,焚其州郭而去。
这句话描述了江南李景派遣军队掳掠扬州士庶渡江,并焚烧扬州州郭的情景。这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丙子,故同州节度使白延遇赠太尉,故濠州刺史唐景思赠武清军节度使。
这句话描述了白延遇和唐景思的追赠。这反映了朝廷对功臣的追念和表彰。
丁丑,泰州平。
这句话描述了泰州的平定。这反映了军事行动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