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

作者: 薛居正(公元908年-976年),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他为《旧五代史》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旧五代史》详细记录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了解五代历史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五代史》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所编撰的关于五代历史的史书,内容涉及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起与灭亡、各朝帝王的治理方略、历史人物的事迹及内外战争。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进行政治博弈。《旧五代史》是研究五代历史的基本资料之一,对于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至今具有重要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原文

显德五年春正月癸未朔,帝在楚州城下,从臣诣行宫称贺。

<隆平集·马仁瑀 传>:世宗征淮南,登楚州水寨飞楼,距城百步,城卒诟骂,左右射莫能及。

召仁瑀至,应弦而毙。

乙酉,降同州为郡。

右骁卫将军王环卒。

丙戌,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攻海州。

戊子,诏:‘诸道幕职州县官,并以三周年为考限,闰月不在其内,州府不得差摄官替正官’云。

己丑,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权知扬州军府事。

庚寅,发楚州管内丁壮,开鹳河以通运路。

乙巳,帝亲攻楚州。

时今上在楚州城北,昼夜不解甲胄,亲冒矢石,麾兵以登城。

丙午,拔之,斩伪守将张彦卿等,六军大掠,城内军民死者万余人,庐舍焚之殆尽。

陆游《南唐书·张彦卿传》云:保大末,周世宗南侵,彦卿为楚州防御使。

周师锐甚,旬日间,海、泰州、静海军皆破,元宗亦命焚东都宫寺民庐,徙其民渡江。

世宗亲御旗鼓攻楚州,自城以外皆已下,发州民浚老鹳河,遣齐云战舰数百,自淮入江,势如震霆烈焰。

彦卿独不为动。

及梯冲临城,凿城为窟室,实薪而焚之,城皆摧圯,遂陷。

彦卿犹结阵城内,誓死奋击,谓之巷斗。

日暮,转至州廨,长短兵皆尽,彦卿犹取绳床搏战,及兵马都监郑昭业等千余人皆死之,无一人生降者。

周兵死伤亦甚众,世宗怒,尽屠城中居民,焚其室庐,然得彦卿子光祐不杀也。

又,赵鼎臣《竹隐畸士集》云:当城中之危也,彦卿方与诸将立城上,因泣谏以周、唐强弱,势不足以相支,又城危甚,而外无一人援,恐旦夕徒死无益,劝彦卿趣降。

彦卿颔之,因顾诸将指曰:‘视彼!’

诸将方回顾,彦卿则抽剑断其子首,掷诸地,慷慨泣谓诸将曰:‘此彦卿子,劝彦卿降周,彦卿受李家厚恩,谊不降,此城吾死所也。诸军欲降任降,第勿劝我,劝我者同此子矣。’

于是诸将愕眙亦泣,莫敢言降。

二月甲寅,伪命天长军使易赟以城归顺。

戊午,车驾发楚州南巡。

丁卯,驻跸于广陵,诏发扬州部内丁夫万余人城扬州。

帝以扬州焚荡之后,居民南渡,遂于故城内就东南别筑新垒。

戊辰,遣使祭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墓。

癸酉,幸扬子渡观大江。

乙亥,黄州刺史司超奏,破淮贼三千人,擒伪舒州刺史施仁望。

丙子,隰州奏,河东贼军逃遁。

时刘钧闻帝南征,发兵围隰州,巡检使李谦溥以州兵拒之而退。

<东都事略·杨廷璋传>:隰州阙守,乃请监军李谦溥摄州事。

谦溥至隰,并人来围其城,或请速救之,廷璋曰:‘贼遽至,未必攻城。’

乃募死士百余人,潜谕谦溥相应,夜衔枚击之,并人大溃,逐北数十里。

又,《李谦溥传》云:隰州阙守,谦溥摄州事,至则浚城隍,严兵备。

未旬日而并人至,方盛暑,谦溥服絺绤,挥羽扇,引二小吏登城徐步,并人望之,勒兵不敢动。

三月壬午朔,幸泰州。

丁亥,复幸广陵。

辛卯,幸迎銮江口。

遣右武卫大将军 李继勋率舟师至江岛以观寇。

癸巳,帝临江望见贼船数十艘,命今上帅战棹以追之, 贼军退去,今上直抵南岸,焚其营栅而回。

甲午,以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为左领军 上将军。

乙未,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奏,大破贼军于东氵布州。

丙申,江南李景遣 其臣兵部侍郎陈觉奉表陈情,兼贡罗縠绢三千匹,乳茶三千斤,及香药犀象等。

觉至行在,睹楼船战棹已泊于江岸,以为自天而降,愕然大骇。

丁酉,荆南高保融 奏,本道舟师已至鄂州。

戊戌,两浙钱俶奏,差发战棹四百艘,水军万七千人,已 泊江岸,请师期。

己亥,今上率水军破贼船百余只于瓜步。

是日,李景遣其臣刘承 遇奉表以庐、舒、蕲、黄等四州来献,且请以江为界,帝报曰:“皇帝恭问江南国 主。使人至,省奏请分割舒、庐、蕲、黄等州,画江为界者。顷逢多事,莫通玉帛 之欢,适自近年,遂构干戈之役,两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一昨再辱使 人,重寻前意,将敦久要,须尽缕陈。今者承遇爰来,封函复至,请割州郡,仍定 封疆,猥形信誓之辞,备认始终之意,既能如是,又复何求。边陲顿静于烟尘,师 旅便还于京阙,永言欣慰,深切诚怀。其常、润一路及沿江兵棹,今已指挥抽退; 兼两浙、荆南、湖南水陆兵士,各令罢兵;其庐、黄、蕲三路将士,亦遣抽拔近内, 候彼中起揭逐处将员及军都家口丁毕,只请差人勾唤在彼将校,交割州城”云。

淮南平,凡得州十四、县六十、户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

先是,李景以江南危蹙,谋欲传位于世子,使附庸于我,故遣陈觉上表陈叙。

至是帝以既许其通好,乃降书 以答之,曰:“别睹来章,备形缛旨,叙此日传让之意,述向来高尚之怀。仍以数 岁已还。交兵不息,备论追悔之事,无非克责之辞,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 亦无以过此也。况君血气方刚,春秋甚富,为一方之英主,得百姓之欢心。即今南 北才通,疆埸甫定,是玉帛交驰之始,乃干戈载戢之初,岂可高谢君临,轻辞世务, 与其慕希夷之道,曷若行康济之心。重念天灾流行,分野常事,前代贤哲所不能逃。 苟盛德之日新,则景福之弥远,勉修政理,勿倦经纶,保高义于初终,垂远图于家 国,流芳贻庆,不亦美乎!”

庚子,诏曰:“比者以近年贡举,颇事因循,频诏有 司精加试练,所冀去留无滥,优劣昭然。昨据贡院奏,今年新及第进士等,所试 文字或有否臧,爰命辞臣再令考覆,庶泾、渭之不杂,免玉石之相参。其刘坦、战贻 庆、李颂、徐纬、张觐等诗赋稍优,宜放及第;王汾据其文辞,亦未精当,念以顷 曾剥落,特与成名;熊若谷、陈保衡皆是远人,深可嗟念,亦放及第;郭峻、赵保 雍、杨丹、安元度、张昉、董咸则、杜思道等未甚苦辛,并从退黜,更宜修进,以 俟将来。知贡举、右谏议大夫刘涛选士不当,有失用心,责授右赞善大夫,俾令省 过,以戒当官。”

先是,涛于东京放榜后,引新及第进士刘坦已下一十五人赴行在,帝命翰林学士李昉覆试,故有是命。

壬寅,复幸扬州,改庐州军额为保信军。

甲辰,以右龙武统军赵赞为庐州节度使,以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为淮南节度使兼殿前副指 挥使。

遣盐城监使申屠谔赍书及御马一十匹、金银衔全、散马四十匹、羊千口,赐 江南李景。

谔先为王师所俘,故遣之。

丙午,江南李景遣所署宰相冯延巳献犒军银 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

庚戌,诏:“故淮南 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各给守冢户,应江南臣僚有先代坟墓在江北者, 委所在长吏差人检校。”

辛亥,李景遣所署临汝郡公徐辽进买宴钱二百万并遣伶官 五十人与辽俱来献寿觞。

夏四月癸丑,宴从臣及江南进奉使冯延巳等于行宫,徐辽代李景捧寿觞以献, 进金酒器、御衣、犀带、金银、锦绮、鞍马等。

乙卯,车驾发扬州还京。

丙辰,太 常博士、权知宿州军州事赵砺除名,坐推劾弛慢也。

先是,翰林医官马道元进状,诉寿州界被贼杀却男,获正贼,见在宿州,本州不为勘断。

帝大怒,遣端明殿学士窦仪乘驿往按之,及狱成,坐族死者二十四人。

仪奉辞之日,帝旨甚峻,故仪之用 刑伤于深刻。

戊午,以前延州留后李彦頵为沧州留后。

庚申,新太庙成,迁五庙神 主入于其室。

壬申,至自淮南。

癸酉,命宣徽北院使昝居润判开封府事。

甲戌,澶 州节度使张永德准诏赴北边,以契丹犯境故也。

丁丑,两浙奏,四月十九日杭州火, 庐舍府署延烧殆尽。

五月辛巳朔,上御崇元殿受朝,仗卫如式。

诏:‘侍卫诸军及诸道将士,各赐等第优给。应行营将士殁于王事者,各与赠官;亲的子孙,并量才录用;伤夷残废者,别赐救接。淮南诸州及徐、宿、宋、亳、陈、颍、许、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税物,并与除放’云。

丙戌,命端明殿学士窦仪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

辛卯,以襄州节度使安审琦为青州节度使;以许州节度使韩通为宋州节度使,依前兼侍卫马步都虞候;以宋州节度使向训为襄州节度使;以今上为忠武军节度使,依前殿前都指挥使。

淮南之役,今上之功居最,及是命之降,虽云酬勋,止于移镇而已,赏典太轻,物议不以为允。

癸巳,以左武卫上将军武行德为鄜州节度使,以右神武统军宋延渥为滑州节度使,《小畜集·宋延渥神道碑》云:五月,授义成军节度使,其制略曰:‘长驱下濑之师,若涉无人之境。除凶戡难,尔既立夫殊庸,砺岳盟河,予岂忘于丰报。南燕旧邦,北阙伊迩。河需作翰,遥临白马之津;穰下统戎,即镇卧龙之地。’以前同州留后王晖为相州留后。

乙未,立东京罗城诸门名额,东二门曰寅宾、延春,南三门曰硃明、景风、畏景,西二门曰迎秋、肃政,北三门曰元德、长景、爱景。

辛丑,幸怀信驿。

乙巳,诏在朝文资官各再举堪为幕职令录一人。

戊申,以襄州节度使向训兼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

己酉,以太府卿冯延鲁充江南国信使,以卫尉少卿钟谟为副。

赐李景御衣、玉带、锦绮罗縠帛共十万匹、金器千两、银器万两、御马五匹、金玉鞍辔全、散马百匹、羊三百口。

赐江南世子李宏冀器币鞍马等。

别赐李景书曰:‘皇帝恭问江南国主。煮海之利,在彼海滨,属疆壤之初分,虑供食之有阙。江左诸郡素号繁饶,然于川泽之间,旧无斥卤之地,曾承素旨,常在所怀,愿均收积之余,以助军旅之用。已下三司,逐年支拨供军食盐三十万石。’又赐李景今年历日一轴。

六月庚午,命中书舍人窦俨参定雅乐。

辛未,放先俘获江南兵士四千七百人归本国。

壬申,有司奏御膳料,上批曰:‘朕之常膳今后减半,余人依旧。’

癸酉,禘于太庙。

乙亥,兵部尚书张昭等撰《太祖实录》三十卷成,上之,赐器帛有差。

丁丑,以中书舍人张正为工部侍郎,充江北诸州水陆转运使。

戊寅,诏谏议大夫宜依旧为正五品上,仍班在给事中之下。

秋七月癸未,以右散骑常侍高防为户部侍郎,以左骁卫上将军李洪信为右龙武统军,以左领军上将军李继勋为右羽林统军,以工部尚书田敏为太子少保,以刑部侍郎裴巽为尚书左丞,以左武卫上将军薛怀让为太子太师,以右羽林大将军李萼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自敏已下皆致仕。

丙戌,中书门下新进册定《大周刑统》,奉敕班行天下。

丁亥,赐诸道节度使、刺史《均田图》各一面。

唐同州刺史元稹,在郡日奏均户民租赋,帝因览其文集而善之,乃写其辞为图,以赐籓郡。

时帝将均定天下赋税,故先以此图遍赐之。

《五代会要》载原诏云:朕以寰宇虽安,蒸民未泰,当乙夜观书之际,较前贤阜俗之方。

近览元稹《长庆集》,见在同州时所上《均田表》,较当时之利病,曲尽其情,俾一境之生灵,咸受其赐,传于方册,可得披寻。

因令制素成图,直书其事,庶王公观览,触目惊心,利国便民,无乱条制,背经合道,尽系变通,但要适宜,所冀济务,繄乃勋旧,共庇黎元。

今赐元稹所奏《均田图》一面,至可领也。

闰月壬子,废衍州为定平县,废武州为潘原县。

壬戌,河决河阴县,溺死者四十二人。

辛丑,幸新授青州节度使安审琦第。

癸酉,邢州留后陈思让奏,破河东贼军千余人于西山下,斩首五百级。

八月庚辰,延州奏,溠溪水涨,坏州城,溺死者百余人。

己丑,太子太师致仕宋彦筠卒。

辛丑,江南李景上表乞降,诏书不允。

九月丁巳,以太府卿冯延鲁为刑部侍郎,以卫尉少卿钟谟为给事中,并放归江南。

时延鲁、钟谟自江南复命,李景复奏欲传位于其世子宏冀,帝亦以书答之。

甲子,赐江南羊万口、马三百匹、橐驼三十头,赐两浙钱俶羊五千口、马二百匹、橐驼二十头。

乙丑,赐宰臣、枢密使及近臣宴于玉津园。

己巳,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漫遣使贡方物。

壬子,天清节,群臣诣广德殿上寿。

江南进奉使商崇义代李景捧寿觞以献。

《宋类苑》云:汤悦,父殷举,唐末有才名。本名崇义,建隆初,避宣祖讳改姓汤。

初在吴为舍人,受诏撰扬州《孝先寺碑》,世宗亲往,驻跸此寺,读其文赏叹。

及画江议定,后主遣悦入贡,世宗为之加礼。

自淮上用兵,凡书诏多悦之作,特为典赡,切于事情。

世宗每览江南文字,形于嗟叹。

当时沈遇、马士元皆不称职,复用陶蒨、李昉于舍人,其后用扈载,率由此也。

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使,将用师于巴、邛故也。

《宋史·高防传》:世宗谋伐蜀,以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屡发刍粮赴凤州, 为征讨之备。

丙戌,邠州李晖移镇凤翔。

戊子,幸迎春苑。

己丑,太常卿司徒诩以 本官致仕。

壬辰,帝狩于近郊。

癸巳,前相州节度使王饶卒。

甲午,左监门上将军 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延构并归江南。

乙未,诏淮南诸州乡军,并 放归农。

丁酉,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

《五代会要》载赐诸道 均田诏曰:’朕以干戈既弭,寰海渐宁,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并行均定,所冀 永适重轻。卿受任方隅,深穷治本,必须副寡昧平分之意,察乡闾治弊之原,明示 条章,用分寄任,伫令集事,允属推公。今差使臣往彼检括,余从别敕。’

十一月丁未朔,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 乐》,从俨之奏也。

辛亥,日南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己未,昭义李筠奏,破辽州长清寨,获伪命磁州刺史李再兴。

甲子,帝狩于近郊。

十二月丁丑朔,郎州奏,醴陵县玉仙观山门中,旧有田二万顷,久为山石闭塞, 今年七月十七日夜,暴雷劈开,其路复通。

己卯,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弃市,坐擅 杀降军四人也。

丙戌,诏重定诸道州府幕职令录佐官料钱,其州县官俸户宜停。

己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

壬辰,诏 两京及五府少尹司参军各省一员,六曹判司内只直户法二曹,余及诸州观察支使、 两蕃判官并省。

甲午,帝狩于近郊。

乙未,邓州刘重进移镇邠州,滑州宋延渥移镇 邓州,以前河中节度使王仁镐为邢州节度使,以邢州留后陈思让为滑州留后。

己亥,诏翰林学士,今后逐日起居,当直者仍赴晚朝。

是月,江南李景杀其臣伪太傅中书令宋齐丘、伪兵部侍郎陈觉、伪镇南军节度副使李徵古等。

初,帝之南征也,吴人 大惧,觉与徵古皆齐丘门人,因进说于景,请委国事于齐丘,景繇是衔之。

及吴人 遣钟谟、李德明奉表至行在,帝寻遣德明复命于金陵,德明因说李景请割江南之地 求和于我,而陈觉、李徵古等以德明为卖国,请戮之,景遂杀德明。

及江南内附, 帝放钟谟南归,谟本德明之党也,因谮齐丘等,故齐丘等得罪。

放齐丘归九华山, 觉等贬官,寻并害之。

景既诛齐丘等,令钟谟到阙,具言其事,故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译文

显德五年春天正月的第一天,皇帝在楚州城下,随从的大臣们到行宫向皇帝祝贺。

《隆平集·马仁瑀传》记载:世宗征讨淮南时,登上楚州水寨的飞楼,距离城墙一百步,城中的士兵辱骂,左右射箭都未能射中。世宗召来马仁瑀,马仁瑀应声而亡。

乙酉日,将同州降为郡。

右骁卫将军王环去世。

丙戌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上奏,攻打海州。

戊子日,皇帝下诏:‘各道的幕职州县官员,都以三年为考核期限,闰月不包含在内,州府不得派遣临时官员代替正式官员。’

己丑日,皇帝下诏让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暂时管理扬州军府事务。

庚寅日,征发楚州管内的壮丁,开通鹳河以便利运输。

乙巳日,皇帝亲自攻打楚州。当时皇帝在楚州城北,昼夜不解甲胄,亲自冒着箭石,指挥军队攻城。

丙午日,攻克楚州,斩杀了伪守将张彦卿等人,六军大肆掠夺,城内军民死亡超过一万人,房屋几乎被烧光。

陆游《南唐书·张彦卿传》记载:保大末年,周世宗南侵,张彦卿担任楚州防御使。周军非常勇猛,十天内,海州、泰州、静海军都被攻破,元宗也下令焚烧东都宫寺民庐,将百姓迁移到江对岸。世宗亲自率军攻打楚州,城外的地区都已经攻下,命令百姓疏通老鹳河,派遣齐云战舰数百艘,从淮河入江,声势如雷霆烈焰。张彦卿却毫不动摇。

等到云梯冲到城下,挖洞填入柴草放火,城墙被摧毁,城池被攻陷。张彦卿仍在城内组织抵抗,誓死奋战,被称为巷战。天黑时,他转移到州廨,长矛短剑都用尽了,张彦卿仍然拿起绳床搏战,和兵马都监郑昭业等一千多人一同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

周军死伤也很多,世宗愤怒,将城中居民全部屠杀,烧毁他们的房屋,但张彦卿的儿子光祐没有被杀。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记载:当城池处于危急之时,张彦卿正与其他将领站在城墙上,他哭泣着劝告周、唐强弱,形势不足以支撑,城池也非常危险,外面没有援军,担心白白送死无益,劝张彦卿投降。张彦卿点头同意,然后回头指着诸将说:‘看他们!’将领们回头一看,张彦卿就抽出剑砍下自己儿子的头,扔在地上,慷慨激昂地哭着对诸将说:‘这是我儿子,劝我投降周朝,我受李家厚恩,情义上不能投降,这座城池是我死的地方。诸军想要投降就投降,但不要劝我,劝我的人会和我儿子一样。’于是将领们惊讶地哭泣,没有人敢说投降。

二月甲寅日,伪命天长军使易赟带领城池归顺。

戊午日,皇帝从楚州出发,向南巡视。

丁卯日,皇帝驻扎在广陵,下诏征发扬州部内的壮丁一万多人来加固扬州城墙。

皇帝因为扬州被焚毁后,居民南渡,于是在旧城内重新在东南方向修建了新的堡垒。

戊辰日,派遣使者祭祀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人的坟墓。

癸酉日,皇帝前往扬子渡观看大江。

乙亥日,黄州刺史司超上奏,击破淮贼三千人,生擒伪舒州刺史施仁望。

丙子日,隰州上奏,河东贼军逃走。

当时刘钧听说皇帝南征,派兵围攻隰州,巡检使李谦溥率领州兵抵抗,使敌军退去。

《东都事略·杨廷璋传》记载:隰州没有守将,于是请求监军李谦溥代理州事。李谦溥到达隰州后,敌人来围城,有人请求迅速救援,杨廷璋说:‘敌人突然到来,未必会攻城。’于是招募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暗中通知李谦溥配合,夜间戴着口哨击打敌人,敌人溃败,追击了数十里。

《李谦溥传》记载:隰州没有守将,李谦溥代理州事,到任后挖掘城壕,严加防备。不到十天,敌人就到了,正值盛暑,李谦溥穿着轻便的衣服,摇着扇子,带领两名小吏登上城墙缓步而行,敌人看到后,勒兵不敢动。

三月壬午朔日,皇帝前往泰州。丁亥日,又前往广陵。辛卯日,皇帝前往迎銮江口。派遣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率领船队到江岛观察敌情。癸巳日,皇帝在江边望见敌军数十艘船只,命令皇帝亲自带领战船追赶,敌军退去,皇帝直接抵达南岸,烧毁敌军营地后返回。甲午日,任命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为左领军上将军。乙未日,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上奏,在东布州大败敌军。丙申日,江南的李景派遣他的臣子兵部侍郎陈觉带着奏表陈述情况,并进贡罗縠绢三千匹,乳茶三千斤,以及香料、犀牛、象牙等。陈觉到达皇帝行宫,看到楼船战船已经停泊在江岸,以为是从天上降临,惊讶得非常害怕。丁酉日,荆南的高保融上奏,本道的船队已经到达鄂州。戊戌日,两浙的钱俶上奏,派遣战船四百艘,水军一万七千人,已经停泊在江岸,请求出兵日期。己亥日,皇帝率领水军于瓜步击破敌船百余艘。这一天,李景派遣他的臣子刘承遇带着奏表,以庐、舒、蕲、黄等四州来献,并请求以长江为界,皇帝回复说:‘皇帝恭敬地问候江南国主。使者到来,查看奏表请求分割舒、庐、蕲、黄等州,划江为界。近年来遇到许多事情,未能通好,适逢近年,才发生战争,两地交战,百姓遭受的苦难很多。最近两次使者被侮辱,重新寻求前意,将长期坚持,必须详细陈述。现在承遇到来,封好的信函再次送到,请求割让州郡,并确定边界,谦卑地表达信誓,充分表明始终如一的意思,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边疆暂时平静,军队可以返回京城,长久以来感到欣慰,深切地怀着诚意。常、润一路以及沿江的军队,现在已经下令撤退;同时,两浙、荆南、湖南的陆海军士,各自下令停止战斗;庐、黄、蕲三路的将士,也下令撤回京城附近,等待江南那边起用官员及军队家属完毕,只请派人召唤那里的将校,交接州城。’淮南平定后,总共得到州十四个、县六十个、户口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户。在此之前,李景因为江南危急,打算传位给世子,让他依附于我国,所以派遣陈觉上表陈述。到这时,皇帝既然已经答应他通好,就降书回复他,说:‘另外看到你的奏章,详细地表达了你的意思,叙述了今天传位的意思,表达了过去高尚的情怀。仍然提到过去几年。交战不息,详细论述追悔的事情,无非是责备的话,即使是古人有引咎自责,因灾而恐惧,也没有超过这个的。何况你正值壮年,春秋鼎盛,是一方的英明君主,得到百姓的欢心。现在南北交通,疆域刚刚安定,这是玉帛交往的开始,是战争停止的初期,怎么可以轻易辞去王位,轻视世务,与其追求清静无为之道,不如施行康济之心。再想到天灾流行,分野是常事,前代的贤哲也无法避免。如果盛德之日更新,那么景福就会更加深远,努力修治政理,不要厌倦治理国家,保持高义始终不变,对家国有所远见,流芳百世,不是很美吗!’庚子日,诏令说:‘近年来贡举之事,颇有些因循守旧,多次下诏让有关部门精心考核,希望去留不滥,优劣分明。昨天根据贡院的奏报,今年新及第的进士等人的文章,有的有优点,有的有缺点,因此命令辞臣再次考核,希望避免混淆是非,避免玉石不分。刘坦、战贻庆、李颂、徐纬、张觐等人的诗赋稍好,应该放行及第;王汾根据他的文章,也不够精当,考虑到他以前曾经被淘汰,特别给予及第;熊若谷、陈保衡都是远方的人,值得同情,也应该放行及第;郭峻、赵保雍、杨丹、安元度、张昉、董咸则、杜思道等人不够辛苦,一并退黜,更应该努力进修,以期待将来。知贡举、右谏议大夫刘涛选拔人才不当,有失用心,责授右赞善大夫,让他反省,以警示官员。’在此之前,涛在东京放榜后,带领新及第的进士刘坦等十五人前往行宫,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李昉再次考核,因此有这个命令。壬寅日,再次前往扬州,将庐州军额改为保信军。甲辰日,任命右龙武统军赵赞为庐州节度使,任命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为淮南节度使兼殿前副指挥使。派遣盐城监使申屠谔带着书信及御马十匹、金银饰品、散马四十匹、羊一千口,赐给江南的李景。谔之前被王师俘虏,所以派他去。丙午日,江南的李景派遣他的署理宰相冯延巳献上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庚戌日,诏令:‘已故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已故的升府节度使徐温各自给予守墓之家,江南的臣僚如果有先代的坟墓在江北的,委托所在的长官派人检查。’辛亥日,李景派遣他的署理临汝郡公徐辽进献宴请钱二百万,并派遣伶官五十人与徐辽一同来献寿酒。夏四月癸丑日,皇帝在行宫宴请随从大臣及江南进贡使冯延巳等人,徐辽代表李景捧着寿酒献上,进贡金酒器、御衣、犀带、金银、锦绮、鞍马等。乙卯日,皇帝的车队从扬州返回京城。丙辰日,太常博士、代理宿州军州事赵砺被除名,因为推诿责任,态度懒散。在此之前,翰林医官马道元上状,控诉寿州界内被贼人杀害的男子,捕获了真正的凶手,现在在宿州,本州没有进行审断。皇帝非常愤怒,派遣端明殿学士窦仪乘驿马前往调查,等到案件审理完毕,因罪被族灭的有二十四人。窦仪奉命离开时,皇帝的旨意非常严厉,所以窦仪的刑罚非常严酷。戊午日,任命前延州留后李彦頵为沧州留后。庚申日,新的太庙建成,将五庙的神主迁入其中。壬申日,从淮南返回。癸酉日,任命宣徽北院使昝居润为开封府事。甲戌日,澶州节度使张永德遵照诏令前往北边,因为契丹侵犯边境的缘故。丁丑日,两浙上奏,四月十九日杭州发生火灾,庐舍府署几乎被烧光。

五月辛巳朔,皇上在崇元殿接受朝见,仪仗队和卫士排列整齐。皇帝下诏说:‘给侍卫诸军和各道将士赐予不同等级的优厚待遇。对于因王事而牺牲的行营将士,授予官职;对于他们的亲族子孙,根据才能录用;对于受伤残疾的人,另外给予救治。淮南诸州以及徐州、宿州、宋州、亳州、陈州、颍州、许州、蔡州等州,去年秋夏欠缴的税物,一并免除。’

丙戌日,任命端明殿学士窦仪为河南府判官,兼西京留守事务。辛卯日,任命襄州节度使安审琦为青州节度使;任命许州节度使韩通为宋州节度使,同时兼任侍卫马步都虞候;任命宋州节度使向训为襄州节度使;任命当今皇帝为忠武军节度使,同时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在淮南战役中,当今皇帝的功绩最为突出,等到这次降职,虽然说是奖赏功勋,但实际上只是调动了职位,奖赏过于轻微,人们并不认为这是公正的。

癸巳日,任命左武卫上将军武行德为鄜州节度使,任命右神武统军宋延渥为滑州节度使,《小畜集·宋延渥神道碑》记载:五月,授予义成军节度使,制书大致说:‘长驱直入的军队,如同进入无人之境。消除凶恶,平定灾难,你已经建立了非凡的功勋,砺岳盟河,我怎能忘记对你的丰厚回报。南燕旧邦,北阙相近。河山作笔,远临白马之津;穰下统军,即镇卧龙之地。’任命前同州留后王晖为相州留后。

乙未日,设立东京罗城各门的名称,东面两门名为寅宾、延春,南面三门名为硃明、景风、畏景,西面两门名为迎秋、肃政,北面三门名为元德、长景、爱景。辛丑日,皇帝前往怀信驿。乙巳日,下诏让在朝的文官各自再推荐一名适合担任幕职令录的人。

戊申日,任命襄州节度使向训兼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己酉日,任命太府卿冯延鲁为江南国信使,任命卫尉少卿钟谟为副使。赐给李景御衣、玉带、锦绮罗縠帛共十万匹、金器千两、银器万两、御马五匹、金玉鞍辔全副、散马百匹、羊三百口。赐给江南世子李宏冀器物、币帛、鞍马等。另外赐给李景书信一封,内容是:‘皇帝敬问江南国主。煮海之利,在彼海滨,属疆域之初分,担心供食之不足。江左诸郡素号繁饶,然而在川泽之间,旧无斥卤之地,曾承素旨,常在所怀,愿均收积之余,以助军旅之用。已下三司,逐年支拨供军食盐三十万石。’又赐给李景今年历日一轴。

六月庚午,命令中书舍人窦俨参与制定雅乐。辛未日,释放先前俘获的江南士兵四千七百人返回本国。壬申日,有关官员上奏御膳用料,皇帝批示:‘朕的常膳今后减半,其他人依旧。’癸酉日,在太庙进行祭祀。乙亥日,兵部尚书张昭等人撰写的《太祖实录》三十卷完成,呈上,皇帝赐予不同的器物和布帛。

丁丑日,任命中书舍人张正为工部侍郎,充任江北诸州水陆转运使。戊寅日,下诏谏议大夫应依旧为正五品上,仍排在给事中之下。

秋七月癸未,任命右散骑常侍高防为户部侍郎,任命左骁卫上将军李洪信为右龙武统军,任命左领军上将军李继勋为右羽林统军,任命工部尚书田敏为太子少保,任命刑部侍郎裴巽为尚书左丞,任命左武卫上将军薛怀让为太子太师,任命右羽林大将军李萼为右千牛卫上将军。从田敏以下的人都退休。

丙戌日,中书门下新近册定《大周刑统》,奉皇帝之命在全国颁布。丁亥日,赐给各道节度使、刺史《均田图》各一面。唐同州刺史元稹,在郡日上奏均户民租赋,皇帝因为阅读他的文集而赞赏他,于是将他的辞章写成图,赐给藩郡。当时皇帝将要均定天下赋税,所以先以此图遍赐之。《五代会要》记载原诏书说:‘朕以寰宇虽安,百姓未安泰,当乙夜观书之际,比较前贤振兴风俗的方法。最近阅读元稹的《长庆集》,看到他在同州时所上的《均田表》,比较当时的情况,详尽地表达了情况,使一境的百姓都受到他的恩赐,流传于方册,可以查阅。因此命令制成图,直接书写其事,希望王公们观看,触目惊心,有利于国家,方便百姓,不要有混乱的条制,背离经义,都要适宜,希望有助于事务,这些是功臣旧臣,共同庇护百姓。’现在赐给元稹所上的《均田图》一面,非常值得领受。

闰月壬子,废除衍州为定平县,废除武州为潘原县。壬戌日,河在河阴县决口,淹死四十二人。辛丑日,皇帝前往新任命的青州节度使安审琦的宅邸。癸酉日,邢州留后陈思让上奏,在西山下打败河东贼军一千余人,斩首五百级。

八月庚辰,延州上奏,溠溪水涨,冲坏州城,淹死一百余人。己丑日,太子太师退休的宋彦筠去世。辛丑日,江南李景上表请求投降,诏书不允许。

九月丁巳,任命太府卿冯延鲁为刑部侍郎,任命卫尉少卿钟谟为给事中,并将他们放归江南。当时冯延鲁、钟谟从江南复命,李景再次上奏请求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李宏冀,皇帝也用书信回答了他。甲子日,赐给江南羊万口、马三百匹、骆驼三十头,赐给两浙钱俶羊五千口、马二百匹、骆驼二十头。乙丑日,赐给宰臣、枢密使及近臣在玉津园宴会。己巳日,占城国王释利因德漫派遣使者进贡方物。壬子日,天清节,群臣前往广德殿向皇帝祝寿。江南进奉使商崇义代替李景捧寿酒献上。《宋类苑》记载:汤悦,父亲汤殷举,唐末有才名。本名崇义,建隆初年,避宣祖的名讳改姓汤。最初在吴为舍人,受诏撰写扬州《孝先寺碑》,世宗亲自前往,驻跸于此寺,阅读他的文章赞赏。等到划江议定后,后主派遣悦入贡,世宗对他加以礼遇。自从淮上用兵以来,所有书诏大多出自悦之手,特别典雅,切合事情。世宗每次阅读江南的文字,都会感叹。当时沈遇、马士元都不称职,又重新任用陶蒨、李昉为舍人,之后又任用扈载,大多由此而来。

冬十月己卯日,任命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使,这是因为将要出兵巴、邛两地。

《宋史·高防传》记载:世宗计划攻打蜀地,任命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多次派遣粮食前往凤州,为征讨做准备。

丙戌日,邠州李晖调任凤翔。

戊子日,皇帝前往迎春苑。

己丑日,太常卿司徒诩因本官退休。

壬辰日,皇帝在近郊狩猎。

癸巳日,前相州节度使王饶去世。

甲午日,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延一起回到江南。

乙未日,下诏淮南各州的乡军,一并放回农村。

丁酉日,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人均定河南六十州的税赋。

《五代会要》中记载赐予各道的均田诏书说:‘我因为战争已经结束,四海逐渐安宁,考虑到土地的征收,很少达到技艺的极致,必须进行均定,希望永远适应轻重之分。你受命于一方,深入探究治理的根本,必须符合我公平分配的心意,查明乡里的治理弊端,明确显示条款,用以分配职责,期待事情顺利完成,这是公正无私的。现在派遣使者前往那里检查,其余事项另有敕令。’

十一月丁未日,下诏翰林学士窦俨,召集文学之士,编纂《大周通礼》、《大周正乐》,这是根据窦俨的奏请。

辛亥日,冬至,皇帝在崇元殿接受朝贺,仪仗队按照规定排列。

己未日,昭义李筠上报,攻破辽州长清寨,俘获伪命磁州刺史李再兴。

甲子日,皇帝在近郊狩猎。

十二月丁丑日,郎州上报,醴陵县玉仙观山门中,原本有田地二万顷,长时间被山石堵塞,今年七月十七日夜,突然雷电劈开,道路重新畅通。

己卯日,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被处死,因为他擅自杀害投降的士兵四人。

丙戌日,下诏重新规定各道州府幕职令录佐官的俸禄,州县官员的俸禄应该停止。

己丑日,楚州防御使张顺被赐死,因为他任职期间隐瞒税收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

壬辰日,下诏两京及五府少尹司参军各省只保留一名,六曹判司内只直户法二曹,其余及各州观察支使、两蕃判官一并裁减。

甲午日,皇帝在近郊狩猎。

乙未日,邓州刘重进调任邠州,滑州宋延渥调任邓州,以前河中节度使王仁镐为邢州节度使,以邢州留后陈思让为滑州留后。

己亥日,下诏翰林学士,从今往后,每天起居,当直的学士仍需参加晚朝。

这个月,江南的李景杀死了他的臣子伪太傅中书令宋齐丘、伪兵部侍郎陈觉、伪镇南军节度副使李徵古等人。

起初,皇帝南征时,吴人非常害怕,陈觉和李徵古都是宋齐丘的门生,因此向李景进言,请求将国事委托给宋齐丘,李景因此怀恨在心。

当吴人派遣钟谟、李德明奉表到皇帝行在时,皇帝不久派遣李德明返回金陵,李德明趁机劝说李景割让江南之地求和,而陈觉、李徵古等人认为李德明是卖国,请求处死他,李景于是杀死了李德明。

当江南归附后,皇帝放钟谟南归,钟谟本是李德明的同党,因此诬陷宋齐丘等人,所以宋齐丘等人获罪。

皇帝放宋齐丘回九华山,陈觉等人被贬官,不久也被害死。

李景诛杀了宋齐丘等人后,命令钟谟到朝廷,详细说明此事,所以有此记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注解

显德五年:显德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显德五年即公元958年。

春正月癸未朔:春正月,指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癸未朔,指正月的第一天是癸未日,这是古代的干支纪日法。

帝:指后周世宗柴荣。

楚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

从臣:指皇帝身边的官员。

行宫:皇帝外出时的临时居所。

称贺:向皇帝表示祝贺。

隆平集:宋代的一部史书,由吕祖谦编纂。

马仁瑀:后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世宗:世宗是宋朝皇帝赵恒的庙号,即宋真宗。

淮南:古地区名,指淮河以南地区。

水寨飞楼:水寨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飞楼是建在水寨上的高楼,用于观察敌情。

诟骂:辱骂。

左右射:左右两侧的人射击。

莫能及:没有人能够射中。

召:召唤。

应弦而毙:箭射中目标,目标立即死亡。

同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郡: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低于州,高于县。

右骁卫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王环:后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右龙武将军: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王汉璋:后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海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带。

诸道幕职州县官:指各道(地方行政区域)的幕府官员和州县的官员。

考限:考核的期限。

闰月:农历中的一种特殊月份,由于阴阳历的误差,每三年或五年会出现一个闰月。

州府:州的行政机构。

差摄官:指代理官员。

正官:正式的官员。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古代官职,掌管宫廷侍卫和马军。

韩令坤:后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扬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军府事:军事和行政事务。

丁壮:年轻的男子。

鹳河: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楚州境内。

运路:运输道路。

亲攻:亲自进攻。

甲胄:古代士兵的铠甲和头盔。

矢石:箭矢和石块,指敌方的攻击。

麾兵:指挥军队。

拔之:攻下它。

伪守将:指后周所认为的假守将,即南唐的守将。

张彦卿:南唐时期的一位将领。

庐舍:房屋。

保大末:南唐后主李煜的年号保大,末年即最后一年。

元宗:南唐后主李煜。

东都宫寺民庐:东都的宫殿、寺庙和民居。

淮贼:淮河流域的贼寇。

施仁望:南唐时期的一位官员。

隰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一带。

河东贼军:来自河东地区的贼寇军队。

刘钧:五代时期的一位将领。

巡检使:古代官职,负责巡查地方治安。

李谦溥:后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并人:指北汉的军队。

絺绤:古代的一种细薄的丝织品,这里指轻便的夏装。

羽扇:古代的一种扇子,用羽毛制成,用于扇风或作为仪仗。

愕眙:惊讶地瞪大眼睛。

阙守:空缺守备。

监军: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

杨廷璋:后周时期的一位将领。

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的开国皇帝。

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的重要将领,后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

三月壬午朔: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壬午表示农历三月的第一天,即初二。

幸:古代帝王或贵族前往某地,表示亲临。

泰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广陵: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迎銮江口:銮,古代帝王的车驾,迎銮即迎接帝王的车驾,江口即江边。

右武卫大将军:古代官职,掌管武卫军,右武卫大将军为武卫军的高级将领。

舟师:水上军队。

江岛:江中的岛屿。

寇:敌军。

命今上帅战棹以追之:命令当今皇帝亲自率领战船追赶敌军。

贼军退去:敌军撤退。

焚其营栅而回:焚烧敌军的营寨后返回。

左领军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左领军军的将领。

殿前都虞候:古代官职,掌管殿前军,都虞候为殿前军的高级将领。

江南: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罗縠绢:罗縠,一种细薄的丝织品;绢,一种平纹丝织物。

乳茶:用牛乳制成的茶。

香药犀象:香料、药材以及犀牛和象牙。

荆南: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南部。

高保融:人名,荆南的地方官。

鄂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

两浙:地名,指今浙江省和江苏省东部。

钱俶:人名,两浙的地方官。

瓜步: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长江南岸。

庐、舒、蕲、黄等四州:庐州、舒州、蕲州、黄州等四个州。

常、润一路:常、润,指今江苏省常州市和镇江市。

淮南北平:淮河以南地区平定。

世子:太子,继承王位的人。

玉帛:古代的货币,泛指财物。

干戈:战争,干戈为战争的工具。

疆埸:边界。

玉帛交驰:指双方通使,交换礼物。

干戈载戢:战争停止,载戢即停止。

贡举: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方式,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贡院: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进士考试的人。

诗赋:古代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和赋。

放及第:授予及第,即通过考试。

剥落:落榜,未能通过考试。

远人:边远地区的人。

省过:反省过错。

守冢户:负责守护坟墓的人家。

坟墓:祖先的坟墓。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活动于今内蒙古一带。

澶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

杭州: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月初。

御:皇帝亲自前往。

崇元殿:古代宫殿名,为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仗卫:仪仗队和卫兵。

等第优给:按照等级给予优厚的赏赐。

王事:指为国家大事。

赠官:死后追赠官职。

量才录用:根据才能选拔录用。

伤夷残废:受伤或残疾。

救接:救助。

徐、宿、宋、亳、陈、颍、许、蔡等州:古代的八个州名。

除放:免除。

端明殿学士:古代官职,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河南府:古代的府名,为地方行政单位。

西京留守事:古代官职,负责留守京城的事务。

襄州:古代的州名。

青州:古代的州名。

宋州:古代的州名。

许州:古代的州名。

忠武军:古代的军名。

殿前都指挥使:古代官职,负责殿前军队的指挥。

物议:众人的议论。

鄜州:古代的州名。

滑州:古代的州名。

义成军:古代的军名。

白马之津:地名,指白马津渡。

穰下:地名,指穰县。

卧龙之地:地名,指卧龙冈。

相州:相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东京:古代的都城名,即今天的开封。

罗城:都城的城墙。

怀信驿:古代的驿站名。

文资官:文职官员。

幕职令录:古代官职,负责幕府的文书记录。

太府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财政。

江南国信使:古代官职,负责江南地区的外交事务。

卫尉少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御衣:皇帝的服装。

玉带:皇帝的腰带。

锦绮罗縠帛:华丽的丝织品。

金器:金制的器物。

银器:银制的器物。

御马:皇帝的马匹。

金玉鞍辔:金玉制成的马具。

散马:非御用马匹。

羊:绵羊。

历日:日历。

雅乐:古代的宫廷音乐。

俘获:俘虏。

御膳料:皇帝的膳食。

太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太祖实录:记录太祖生平事迹的史书。

工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建设。

江北诸州:指长江以北的各个州。

水陆转运使:古代官职,负责水陆运输。

谏议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

户部侍郎:户部是古代官署名,负责财政、户籍等事务。侍郎是官职名,通常为六部中的副职,负责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左骁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左骁卫军的将领。

右龙武统军:古代官职,负责右龙武军的将领。

右羽林统军:古代官职,负责右羽林军的将领。

太子少保:古代官职,太子师傅之一。

尚书左丞: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左武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左武卫军的将领。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太子师傅之一。

右千牛卫上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右千牛卫军的将领。

致仕:致仕是指官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退休。

大周刑统:古代的刑律。

均田图:记录均田制度的图。

籓郡:边远的郡。

衍州:古代的州名。

定平县:古代的县名。

武州:古代的州名。

潘原县:古代的县名。

河阴县:古代的县名。

溺死者:溺水而亡的人。

延州:古代的州名。

溠溪:地名,指溠溪。

太子太师致仕:太子师傅退休。

江南李景:江南李景是指江南地区的李景,可能是某个地方割据势力的领袖。

天清节:古代节日,指农历七月七日。

广德殿:古代宫殿名。

占城国王:占城国的国王。

释利因德漫:占城国王的名字。

方物:珍贵的物品。

汤悦:人名。

殷举:人名,汤悦的父亲。

孝先寺:古代的寺庙名。

驻跸:皇帝停留。

淮上用兵:在淮河地区用兵。

沈遇:人名。

马士元:人名。

陶蒨:人名。

李昉:人名。

扈载:人名。

宋类苑:古代的类书名。

冬十月己卯:己卯为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表示农历十月初一。在古代,干支纪年法是结合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日的一种方法。

西南面水陆转运使:西南面水陆转运使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某一地区的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路和陆路运输。

巴、邛:巴和邛是古代地名,巴指巴蜀地区,邛指邛崃地区,两者均位于今四川省。

《宋史·高防传》:《宋史》是记载宋朝历史的正史,高防传是其中记载高防生平事迹的篇章。

邠州:邠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凤翔:凤翔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幸迎春苑:幸迎春苑是古代园林名,皇帝亲临游览。

太常卿:太常卿是古代官职,负责掌管祭祀、礼仪等事务。

司徒:司徒是古代官职,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近郊:近郊指国都附近的郊外地区。

节度使: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行政等事务。

乡军:乡军是指地方上的军队。

河南六十州:河南六十州是指河南省内的六十个州。

税赋:税赋是指国家向民众征收的税收。

《五代会要》:《五代会要》是记载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书。

均田诏:均田诏是指皇帝发布的关于土地分配的诏书。

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是古代官职,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处理文书等。

《大周通礼》:《大周通礼》是一部记载周朝礼仪制度的书籍。

《大周正乐》:《大周正乐》是一部记载周朝音乐制度的书籍。

辽州:辽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长清寨:长清寨是古代地名,位于辽州。

磁州:磁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伪命:伪命是指非正式的任命或命令。

郎州:郎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醴陵县:醴陵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玉仙观:玉仙观是古代道观名。

弃市:弃市是指被处死。

擅杀降军:擅杀降军是指未经允许就杀害投降的敌军。

幕职令录佐官料钱:幕职令录佐官料钱是指官职的俸禄。

两京及五府:两京指北宋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西京(今河南洛阳),五府指东京、西京、南京、东京、西京。

邢州:邢州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留后:留后是指官职空缺时,由前任官员的亲属或亲信暂时担任。

逐日起居:逐日起居是指每天的生活作息。

晚朝:晚朝是指皇帝在傍晚时分举行的大朝会。

伪太傅中书令:伪太傅中书令是指非正式的太傅和中书令。

钟谟:钟谟是古代人名,可能是某个官员。

李德明:李德明是古代人名,可能是某个官员。

行在:行在是指皇帝出行时的临时居所。

金陵:金陵是古代地名,即今南京市。

九华山:九华山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谮:谮是指诬陷、中伤他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评注

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使,将用师于巴、邛故也。

此句记载了宋朝时期的一次重要人事任命。高防被任命为西南面水陆转运使,这一职位涉及军事和后勤保障,表明朝廷对西南边疆的重视。‘用师于巴、邛’则点明了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地,巴、邛地区在古代是西南边疆的重要地区,此次用师可能意味着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

《宋史·高防传》:世宗谋伐蜀,以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屡发刍粮赴凤州,为征讨之备。

此句引用了《宋史·高防传》中的内容,进一步说明了高防的任命背景。世宗谋伐蜀,高防作为西南面水陆转运制置使,负责筹备军粮,为征讨蜀地做准备。这体现了宋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军事行动的重视,以及对后勤保障的细致安排。

丙戌,邠州李晖移镇凤翔。戊子,幸迎春苑。己丑,太常卿司徒诩以本官致仕。

这一段记载了几个不同的事件。邠州李晖移镇凤翔,可能是因为边疆军事需要,李晖被调往凤翔镇守。‘幸迎春苑’则反映了皇帝的日常生活,‘太常卿司徒诩以本官致仕’则是一则官员退休的消息,表明了当时官员的退休制度。

壬辰,帝狩于近郊。癸巳,前相州节度使王饶卒。

‘帝狩于近郊’说明皇帝进行了一次狩猎活动,这不仅是皇帝的娱乐活动,也是古代统治者展示力量和威仪的方式。‘前相州节度使王饶卒’则是一则官员去世的消息,官员的去世在当时社会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件。

甲午,左监门上将军许文缜、右千牛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延构并归江南。

这一句记载了三位官员的调动。他们被调往江南地区,可能是因为江南地区在宋代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可能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的考虑。

乙未,诏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

此句反映了宋代对军事力量的调整。淮南诸州的乡军被解散,士兵被放归农,这可能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也是对军事制度的一次改革。

丁酉,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派遣官员均定河南六十州的税赋,体现了宋代中央政府对税收的重视,以及对地方财政的细致管理。

《五代会要》载赐诸道均田诏曰:“朕以干戈既弭,寰海渐宁,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并行均定,所冀永适重轻。

此句引用了《五代会要》中的内容,反映了宋代对土地制度的调整。皇帝下诏均田,旨在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也是对土地制度的一次改革。

卿受任方隅,深穷治本,必须副寡昧平分之意,察乡闾治弊之原,明示条章,用分寄任,伫令集事,允属推公。

此句强调了官员的责任和使命。官员被要求深入地方,解决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同时也要明示条章,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今差使臣往彼检括,余从别敕。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地方事务的具体安排。派遣使臣前往地方进行检括,即调查和核实地方情况,以确保政策的正确执行。

十一月丁未朔,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从俨之奏也。

此句记载了皇帝下诏翰林学士窦俨,集合文学之士编纂《大周通礼》和《大周正乐》的事件。这反映了宋代对文化和礼仪的重视,以及皇帝对文学艺术的推崇。

辛亥,日南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日南至’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气,此句记载了皇帝在这一天举行朝贺仪式,接受朝臣的祝贺。‘仗卫如式’则表明了仪式的庄重和严肃。

己未,昭义李筠奏,破辽州长清寨,获伪命磁州刺史李再兴。

此句记载了昭义军李筠破辽州长清寨,俘虏了伪命磁州刺史李再兴的事件。这反映了宋代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及对叛乱势力的打击。

甲子,帝狩于近郊。

此句再次记载了皇帝进行狩猎活动的情况,表明皇帝的日常生活与政治活动相结合。

十二月丁丑朔,郎州奏,醴陵县玉仙观山门中,旧有田二万顷,久为山石闭塞,今年七月十七日夜,暴雷劈开,其路复通。

此句记载了一个自然现象,醴陵县玉仙观山门中的田地因山石堵塞,在雷击后道路重新开通。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记录和观察。

己卯,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弃市,坐擅杀降军四人也。

此句记载了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因擅杀降军而被处死的案件。这反映了宋代对军纪的重视,以及对法律的严格执行。

丙戌,诏重定诸道州府幕职令录佐官料钱,其州县官俸户宜停。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官员俸禄的调整。诏令重定幕职令录佐官料钱,即重新规定官员的俸禄,同时停止州县官的俸户。

己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

此句记载了楚州防御使张顺因贪污被赐死的事件。这反映了宋代对贪污腐败的严厉打击,以及对法律的严格执行。

壬辰,诏两京及五府少尹司参军各省一员,六曹判司内只直户法二曹,余及诸州观察支使、两蕃判官并省。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官员编制的调整。诏令两京及五府少尹司参军各省一员,六曹判司内只直户法二曹,其余官员进行精简。

甲午,帝狩于近郊。

此句再次记载了皇帝进行狩猎活动的情况,表明皇帝的日常生活与政治活动相结合。

乙未,邓州刘重进移镇邠州,滑州宋延渥移镇邓州,以前河中节度使王仁镐为邢州节度使,以邢州留后陈思让为滑州留后。

此句记载了多位官员的调动。这些调动可能是因为军事和政治的需要,也可能是为了加强地方治理。

己亥,诏翰林学士,今后逐日起居,当直者仍赴晚朝。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翰林学士工作时间的调整。诏令翰林学士今后逐日起居,当直者仍赴晚朝,表明了朝廷对翰林学士的重视。

是月,江南李景杀其臣伪太傅中书令宋齐丘、伪兵部侍郎陈觉、伪镇南军节度副使李徵古等。

此句记载了江南李景杀害其臣子的事件。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以及皇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

初,帝之南征也,吴人甚惧,觉与徵古皆齐丘门人,因进说于景,请委国事于齐丘,景繇是衔之。

此句说明了江南李景杀害其臣子的原因。李景的臣子陈觉和李徵古是宋齐丘的门人,他们劝说李景将国事委托给宋齐丘,导致李景对宋齐丘怀恨在心。

及吴人遣钟谟、李德明奉表至行在,帝寻遣德明复命于金陵,德明因说李景请割江南之地求和于我,而陈觉、李徵古等以德明为卖国,请戮之,景遂杀德明。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江南李景杀害其臣子的原因。钟谟和李德明被派往金陵,李德明劝说李景割让江南之地以求和,但陈觉和李徵古等人认为李德明是卖国,要求处死他,李景遂杀死了李德明。

及江南内附,帝放钟谟南归,谟本德明之党也,因谮齐丘等,故齐丘等得罪。

此句说明了江南李景杀害其臣子的后果。江南地区内附后,皇帝放钟谟南归,钟谟是李德明的同党,因此诬陷宋齐丘等人,导致他们受到处罚。

放齐丘归九华山,觉等贬官,寻并害之。景既诛齐丘等,令钟谟到阙,具言其事,故书。

此句总结了江南李景杀害其臣子的全过程。李景诛杀了宋齐丘等人,并将他们放逐,同时贬官了陈觉等人,最终将他们杀害。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8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