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唐代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后期参与《旧唐书》的编纂工作。《旧唐书》主要以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为主,详细记录了唐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唐书》是五代时期历史学家编写的关于唐朝的史书,它记录了唐朝的历史大事,包括唐朝的建立、政权更替、军事战事、外交往来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详细描述了唐朝历代皇帝的治国理念、军事策略与外交政策,体现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败的全过程。通过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分析,书中揭示了唐朝盛世的辉煌与衰退的原因。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一,《旧唐书》为后代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二-原文
○李抱玉 李抱真 王虔休 卢从史 李芃李澄 族弟元素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知军事,迁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摄御史中丞、郑陈颍亳四州节度。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也。”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吾粮尽,明日当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挚军退。光弼自将于中氵单城,挚舍南城攻中氵单,不胜,乃整军将攻北城。光弼以兵出战,大败之。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兵部尚书。抱玉上言:“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之。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贼帅高玉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平。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
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山南西道节度使、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判梁州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上嘉其谦让,许之。抱云凡镇凤翔十余年,虽无破虏之功,而禁暴安人,颇为当时所称。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朝三日,赠太保。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抱玉为泽潞节度使,甚器抱真,任以军事,累授汾州别驾。当是时,仆固怀恩反于汾州,抱真陷焉,乃脱身归京师。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劲,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诈而用之。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其后怀恩子瑒为其下所杀,怀恩奔遁,多如抱真策,因是迁殿中少监。
居顷之,为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抱真因中谢言曰:“臣虽无可取,当今百姓劳逸,系在牧守,愿得一郡以自试。”上许之,改授泽州刺史,兼为泽潞节度副使。居二年,转怀州刺史,复为怀泽潞观察使留后,凡八年。抱玉卒,抱真仍领留后。
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令之曰:“农之隙,则分曹角射;岁终,吾当会试。”及期,按簿而征之,都试以示赏罚,复命之如初。比三年,则皆善射,抱真曰:“军可用矣。”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无几,复代李承昭为昭义军及磁邢节度观察留后,加散骑常侍。
德宗即位,拜检校工部尚书,兼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支度营田、泽潞磁邢观察使。建中二年,田悦以魏博反,乃悉兵围邢州及临洺益急,诏河东节度使马燧及神策兵救之。抱真与燧败悦兵于双冈,斩悦将杨朝光,又击破悦于临洺,遂解临洺及邢州之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
复与燧大破悦于洹水,悦以数百骑走归魏州。复与燧围魏州,又败悦于城下,以功加检校右仆射。
时悦窘蹙,硃滔、王武俊皆反,联兵救悦,抱真与燧等退次魏县。上幸奉天,中使告问至,诸将皆仰天恸哭。李怀光席卷奔命,马燧、李芃各引兵归镇。
硃泚既汙宫阙,时李希烈陷大梁,李纳亦反郓州。无何,上幸梁州,李怀光又窃据河中。抱真独于扰攘倾溃之中,以山东三州外抗群贼,内辑军士,群贼深惮之。
兴元初,迁检校左仆射、平章事。
时硃滔悉幽蓟军,借兵回纥,拥众五万,南向以应泚,攻围贝州。
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
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硃滔,武俊许之。
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
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遣军司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
“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
言讫而去。
武俊设备甚严,抱真曰:
“硃泚、希烈僭窃大位,硃滔攻围贝州,此辈皆欲陵驾吾属。足下既不能自振数贼之上,舍九叶天子而北面臣反虏乎?乃者圣上奉天下罪己之诏,可谓禹、汤之主也。”
因言及播越,持武俊哭,涕泗交下,武俊亦哭,感动左右。
因退卧武俊帐中,酣寝久之。
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
“此身已许公死敌矣。”
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硃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
贞元初,朝于京师,居顷之,还镇。
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
时天下无事,乃大起台榭,穿池沼以自娱。
晚节又好方士,以冀长生。
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练金丹,绐抱真曰:
“服之当升仙”
遂署为宾僚。
数谓参佐曰:
“此丹秦皇、汉武皆不能得,唯我遇之,他年朝上清,不复偶公辈矣。”
复梦驾鹤冲天,寤而刻木鹤、衣道士衣以习乘之。
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
道士牛洞玄以猪肪谷漆下之,殆尽。
病少间,季长复曰:
“垂上仙,何自弃也!”
益服三千丸,顷之卒。
初,抱真久疾,好礻几祥,或令厌胜,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禳除之。
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
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抱真薨之日,其子殿中侍御史缄匿丧不发。
营田副使卢会昌令抱真从甥元仲经潜与缄谋,其明日,将吏会集,仲经诈为抱真令曰:
“吾疾甚,不能莅职,今令缄掌军事,诸军善佐之。”
节度副使李说及诸将吏俯首,皆曰:
“诺”
须臾,缄盛服而出,众皆拜之,缄乃悉府藏颁赏军士。
卢会昌仍诈为抱真表,请以职事付缄。
翌日,又令诸将连奏请缄领军。
上已闻真疾病,请见明日。
如此者凡三日,缄乃出造中使,左右皆陈兵,甚严备。
中使谓缄曰:
“朝廷已知相公薨殁,令以兵务属延贵,侍御宜归发丧行服也。”
缄愕然,出谓诸将曰:
“有诏不许缄掌事,诸公意若何?”
将吏莫有对者。
缄惧而退,遽以使印及管钥归监军。
是日,乃发丧,毕一哭。
中使召延贵,以口诏令视事,趣遣缄赴东都。
元仲经逃于外,延贵捕得杀之。
既归罪仲经,卢会昌得不坐。
缄初谋乱,遣裨将陈荣诈以文书告成德节度使王武俊,求假财帛,武俊大怒曰:
“吾与汝府公善者,冀恭王命,非同恶也。今闻已亡,孰诈令其子而不俟朝旨耶?何敢告我,况有求也!”
乃囚陈荣而遣使让缄焉。
王虔休,字君佐,汝州梁人也。
本名延贵。
少涉猎书籍,乡里间以信义畏慕之,尤好武艺。
大历中,汝州刺史李深用之为将。
久之,泽潞节度李抱真闻名,厚以财帛招之,累授兵马使押衙。
建中初,抱真统兵马与诸将征讨河北,其双冈、水寨营等阵,虔休攻战居多,擢为步军都虞候,累加兼御史中丞、大夫,赐实封百户。
洎抱真卒,裨将元仲经等议立抱真子缄,军中扰乱,虔休正色言于众曰:
“军州是天子军州,将帅阙,合待朝命,何乃云云,妄生异意!”
军中服从其言,由是竟免溃乱。
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后,仍赐名虔休。
号令安抚。
军州大理。
二岁,迁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
贞元十五年卒,年六十二。
废朝三日,赠左仆射,赙以布帛米粟。
虔休性恭勤,俭省节用,管内州仓庾皆积粮储,可支军人数岁。
又尝撰《诞圣乐曲》以进,其表曰:
“臣闻于师,夫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音以知声,审乐以知政,则理道备矣。”
清明广大,终始周旋,与天地同其和,与四时合其序,岂止于钟鼓管磬云乎哉!
臣伏见开元中天长节著于甲令,每于是日海县欢娱,称万寿之无疆,乐一人之有庆,故能追尧接舜,迈禹逾汤,自周已后,不能议矣。
臣窃以陛下降诞之辰,未有惟新之曲。
虽太和已布于六气,而大乐未宣于八音,无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阙。
愚臣不揆顽昧,敢思祖述,每思歌窃抃,忘寝与食久矣。
适遇有知音者,与臣论及乐章,探微赜奥,穷理尽性,臣乃遣造《继天诞圣乐》一曲。
大抵以宫为调,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为德,知五运之居中也。
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气而足成一岁也。
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凯登庸于朝也。
所冀《云门》、《咸池》,永传于律吕,空桑、孤竹,合荐于宫悬,不闻沾滞之声,长作中和之乐。
可使九域之人,顿忘于肉味;四夷之俗,皆播于薰风。
与唐惟休,终古尽善。
臣不胜恳款屏营之至,谨昧死陈献以闻。
其所造谱,谨同封进。
先时,有太常乐工刘玠流落至潞州,虔休因令造此曲以进,今《中和乐》起此也。
卢从史,其先自元魏已来,冠冕颇盛。
父虔,少孤,好学,举进士,历御史府三院、刑部郎中、江汝二州刺史、秘书监。
从史少矜力,习骑射,游泽、潞间,节度使李长荣用为大将。
德宗中岁,每命节制,必令采访本军为其所归者。
长荣卒,从史因军情,且善迎奉中使,得授昭义军节度使。
渐狂恣不道,至夺部将妻妾,而辩给矫妄,从事孔戡等以言直不从引去。
前年丁父忧,朝旨未议起复,属王士真卒,从史窃献诛承宗计,以希上意,用是起授,委其成功。
及诏下讨贼,兵出,逗留不进,阴与承宗通谋,令军士潜怀贼号,又高其刍粟之价,售于度支,讽朝廷求宰相;且诬奏诸军与贼通,兵不可进。
上深患之。
护军中尉吐突承璀将神策兵与之对垒,从史往往过其营博戏。
从史沓贪好得,承璀出宝带、奇玩以炫燿之,时其爱悦而遗焉,从史喜甚,日益狎。
上知其事,取裴垍之谋,因戒承璀伺其来博,揖语,幕下伏壮士,突起,持捽出帐后缚之,内车中,驰以赴阙。
从者惊乱,斩十数人,余号令乃定,且宣谕密诏,追赴阙庭。
都将乌重胤素怀忠顺,乃严戒其军,众不敢动。
会夜,使疾驱,未明出境,道路人莫知。
元和五年四月,制曰:
邪以蓄众,自致覆车;奸以事君,所宜用钺。
故楚人告变,韩信患释于事先;蜀土征灾,钟会祸生于部下。
况害深楚、蜀,功匪钟、韩,构此厉阶,布于公议。
怀私负德,合置于严科;屈法申恩,尚从于宽典。
前昭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卢从史,擢自裨将,居于大籓,不思报国之诚,每设徇身之计。
比丁家祸,曾无戚容,行弃人伦,孝亏大性。
属常山称乱,朝制未行,固愿兴师,苟求复位。
刻期效用,请以身先;指日投诚,誓云独致。
示于怀抚,推以信诚。
排众论以释其苴麻,决中心而授之鈇钺,委以重任,命之专征。
章奏所陈,事无违者;恩光是贷,予何爱焉。
而乃冒利蓄奸,隳政败度,成师既出,保敌而交通;邪计以行,临戎而向背。
诸侯尽力而不应,遗寇游魂而是托。
臣节既丧,恩岂念于生成;台位于求,礼顿亏于忠敬。
肆其丑行,炽以凶威,至于逼胁军中,潜施贼号;陵污麾下,实玷皇风。
货以籓身,虐而用众,士庶怨而罔恤,将校劳而不图。
禀于陶钧,行事至此,视于天地,负我何多,且辜覆载之仁,宁逭神鬼之责。
况顷年上请,就食山东,及遣旋师,不时恭命,致动其众,觊生其心,赖刘济抗忠正之辞,使邪竖绝迟回之计。
加以遍毁邻境,密疏事情,反覆百端,高下万变,心无耻愧,事至满盈。
朕念以始终,务于含贷,所期悔过,岂谓逾凶。
而昭义军忠节夙彰,义声昭著,发其众怒,叶以一心,顾大恶而不容,幸全躯而自免,宜从大戮,以正彝章。
尚以曾列方隅,尝经任使,惜君臣之体,抑中外之情,俾投魑魅之乡,以解人神之愤。
可贬驩州司马。
呜呼!奸由事验,自开弃绝之门;祸实己招,岂漏恢疏之网。
凡百多士,宜谅朕怀。
子继宗等四人并贬岭外。
李芃,字茂初,赵郡人也。
解褐上邽主簿,三迁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山南东道观察支使。
严武为京兆尹,举为长安尉。
李勉为江西观察使,署奏秘书郎、兼监察御史,为判官。
永泰初,转兼殿中侍御史。
时宣、饶二州人方清、陈庄聚众据山洞,西绝江路,劫商旅以为乱。
芃乃请于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
李勉然其计,以闻,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之至德置池州焉。
芃摄行事,无几,乃兼侍御史。
居无何,魏少游代勉为使,复署奏检校虞部员外郎,赐金紫,为都团练副使。
顷之,摄江州刺史,州人便之。
丁母忧,免丧,永平军节度李勉署奏检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为判官,寻摄陈州刺史。
岁中,即值李灵曜反于汴州,勉署芃兼亳州防御使,练达军事,兵备甚肃;又开陈、颍运路,以通漕輓。
德宗嗣位,授检校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河阳三城镇遏使。
抚劳备至,资廪善者,必先军士。
间一年,为节度使路嗣恭之副,加检校左庶子、河阳三城怀州节度观察使,以东畿汜水等五县隶焉。
时河南北连大兵,诏益以神策、汝、陕之师。
芃进收新乡、共城,遂围卫州。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
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以精骑五百夜降,芃耳开营以纳之。
明日,归璘于招讨使。
上居奉天,敛军还。
兴元初,检校右仆射,无何,以疾固让罢归。
芃将请告,谓所亲曰:
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厌兵革,然则天下城垒坚厚矣,戈鋋銛利矣,以力胜之,则有得失,其可尽乎!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
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
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乃手疏乞罢。
贞元元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一日,赠太子太保。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后也,居京兆。
父镐,清江太守,以澄赠工部尚书。
澄以武艺为偏将,累除试将作监,隶于江淮都统李峘。
建中初,以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隶于永平军节度使李勉。
及勉移理汴州,乃奏澄为滑州刺史。
四年冬,李希烈陷汴州,勉奔归行在,澄遂以城降希烈,伪署尚书令,兼滑州永平军节度使。
兴元元年春,澄密令亲信人卢融间道赉表达于奉天,上嘉之,乃以帛诏藏于蜡丸中,加澄刑部尚书,兼汴州刺史、汴滑节度观察使。
澄秘而未宣,乃集州兵严加训习。
希烈颇疑之,乃令养子六百人戍之,以虞其变。
希烈苦攻宁陵,邀澄率其众至石柱。
澄令纵火焚营,而伪遁,诱六百人因惊行剽而加其罪,果大俘掠,悉令斩之以告。
希烈不能穷诘焉。
无凡,希烈遣其将翟晖等寇陈州,久之未复。
是岁十月,澄以汴州兵寡,度希烈不能制己,又会中官薛盈珍持节且至,加检校兵部尚书,封武威郡王,赐实封五百户。
澄乃乘势力焚贼旌节,誓众归国。
及十一月,希烈既失澄,又闻翟晖大败,由是奔归蔡州。
澄遽率众将复汴州,屯于城北门,恇怯不敢进。
及宣武军节度使刘洽师至城东门,贼将田怀珍开关以纳之。
翌日,澄方自北入,洽已据子城。
澄乃舍于浚仪县,两军将士,日有忿竞,不自安。
会郑州贼将孙液通款于澄,澄遣其子清赴之。
先是,河阳军节度使李芃遣其将雍颢攻郑州,颢所过纵掠,液拒之尤固;及清至,遂纳之。
颢怒攻液,清以众助之,杀登城者数十人,颢方引退,又焚阳武而归。
澄乃出赴郑州,朝廷特授清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更名克宁。
贞元元年三月,就加澄检校左仆射、义成军郑滑许等州节度使。
二年卒,年五十四,废朝一日,赠司空,赗布帛粟有差,仍令左散骑常侍归崇敬充吊祭使,所缘丧葬,并勒官给。
澄实以八月癸未终,克宁秘之,以九月庚寅,欲自起视事。
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阴遣杀之,乃墨绖而出,加卒于城门,将为不顺。
刘洽出师屯于境上以制之,且使告谕切至,由是克宁不敢妄发,然道路绝商旅者凡十四五日。
及贾躭代澄,克宁护丧将归,乃悉索府中财货,以夜出城,军人从而剽夺,及明殆尽。
澄柩至京师,又赐克宁庄一所、钱千贯、粟麦二千石。
澄初封陇西郡公,进武威郡王,每上疏连称二封,颇为时人所哂。
李元素,字大朴,蒲山公密之孙。
任侍御史,时杜亚为东都留守,恶大将令狐运,会盗发洛城之北,运适与其部下畋于北郊,亚意其为盗,遂执讯之,逮系者四十余人。
监察御史杨宁按其事,亚以为不直,密表陈之,宁遂得罪。
亚将逞其宿怒,且以得贼为功,上表指明运为盗之状,上信而不疑。
宰臣以狱大宜审,奏请覆之,命元素就决,亚迎路以狱成告。
元素验之五日,尽释其囚以还。
亚大惊,且怒,亲追送,马上责之,元素不答。
亚遂上疏,又诬元素。
元素还奏,言未毕,上怒曰:‘出俟命。’
元素曰:‘臣未尽词。’
上又曰:‘且去。’
元素复奏:‘一出不得复见陛下,乞容尽词。’
上意稍缓,元素尽言运冤状明白,上乃寤曰:‘非卿,孰能辨之!’
后数月,竟得其真贼,元素由是为时器重,迁给事中。
时美官缺,必指元素。
迁尚书右丞。
数月,郑滑节度卢群卒,遂命元素兼御史大夫,镇郑滑,就加检校工部尚书,在镇称理。
元和初,征拜御史大夫。
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
及居位,一无修举,但规求作相。
久之,浸不得志,见客必曰:‘无以某官散相疏也。’
见属官必先拜,脂韦在列,大失人情。
李锜为乱江南,遂授元素浙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数月受代,入拜国子祭酒,寻迁太常卿,转户部尚书、判度支。
元素少孤,奉长姊友敬加于人,及其姊殁,沉悲遘疾,上疏恳辞,从之。
数月,以出妻免官。
初,元素再娶妻王氏,石泉公方庆之孙,性柔弱,元素为郎官时娶之,甚礼重,及贵,溺情仆妾,遂薄之。
且又无子,而前妻之子已长,无良,元素寝疾昏惑,听谮遂出之,给与非厚。
妻族上诉,乃诏曰:‘李元素病中上表,恳切披陈,云‘妻王氏,礼义殊乖,愿与离绝’。
初谓素有丑行,不能显言,以其大官之家,所以令自处置。
访闻不曾告报妻族,亦无明过可书,盖是中情不和,遂至于此。
胁以王命,当日遣归,给送之间,又至单薄。
不唯王氏受辱,实亦朝情悉惊。
如此理家,合当惩责。
宜停官,仍令与王氏钱物,通所奏数满五千贯。’
元和五年卒,赠陕州大都督。
史臣曰: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义之行,有唐之良将也。
且如农隙教潞人之射,数骑入武俊之营,非有奇谋,孰能如是。
惜乎服食求仙,为药所误。
王虔休不党僭命,有足可嘉;卢从史动多怀奸,自贻伊戚。
芃则老也知足,澄则过而改图。
元素为御史时,执德不回;居大夫日,其心甚短。
因缘七出,益露丑声,善少恶多,又何足算。
赞曰:抱玉、抱真,我朝良将。
虔休之心,亦多可尚。
史怀奸谋,芃将禄让。
澄迷却行,素贪一响。
吾谁与欺,岂如忠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二-译文
李抱玉,是武德功臣安兴贵的后代。他们世代居住在河西地区,擅长饲养名马,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他的堂兄弟中,有的迁居京城,学习文化,与士人通婚,逐渐沾染了士人的风气。李抱玉从小在西部州长大,喜欢骑射,经常跟随军队幕府,沉着冷静,有谋略,小心谨慎。
乾元初年,太尉李光弼将他任命为副将,多次建立功勋,因此名声大噪。第二年,他从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知军事晋升为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持节管理郑州的军事事务,兼任郑州刺史、代理御史中丞、郑陈颍亳四州的节度使。当时史思明攻陷了洛阳,李光弼守卫河阳,敌军攻势正盛,李光弼对李抱玉说:‘将军能为我守住南城两天吗?’李抱玉问:‘如果过了两天怎么办?’李光弼说:‘如果过了两天救援还不到,就任由城池被放弃。’敌军首领周挚率领安太清、徐黄玉等人先攻南城,准备攻陷它,李抱玉于是欺骗他们说:‘我的粮食已经吃完,明天我会投降。’敌军非常高兴,收兵等待。李抱玉趁机加固城防设备,第二天,坚固城墙请求战斗。敌军愤怒地欺骗他们,急忙攻击。李抱玉出奇兵,内外夹击,杀伤了大量敌军,周挚的军队撤退。李光弼亲自率军在中间的城池防守,周挚放弃南城攻打中间的城池,未能取胜,于是整顿军队准备攻打北城。李光弼率军出战,大败敌军。坚守河阳,收复怀州,功绩排名第一,晋升为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代宗即位后,提拔他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封陈、郑二州,晋升为兵部尚书。李抱玉上奏说:‘我原本属于凉州,本姓安,因为安禄山造成的祸乱,感到羞耻与同姓人,从至德二年五月起,蒙受恩典赐姓李,现在请允许我将户籍迁到京兆府长安县。’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因此全族都赐予国姓。
广德元年冬天,吐蕃侵犯京城,皇帝避难到陕州,各路军队的溃兵和村民中的亡命之徒聚集起来成为盗贼,京城南面的子午等五谷地区的盗贼严重威胁居民,朝廷派遣薛景仙领兵担任五谷使,征讨盗贼,连续几个月没有取得胜利,于是皇帝下诏让李抱玉兼任凤翔节度使去征讨。李抱玉探知敌军首领的行踪,先在各个谷地分兵驻扎,然后设下奇计,暗中派遣数百轻锐士兵从洋州南下攻击。敌军首领高玉正与其他盗贼聚会,突然被几十名精锐士兵擒获,随后大规模搜捕盗贼,将他们全部处决,其余的盗贼不战自溃,十天内五谷地区平定。因此,李抱玉因功晋升为司空,其他职务照旧。
当时吐蕃每年都侵犯边境,皇帝认为岐阳是国家的西门,把重任寄托在李抱玉身上,对他恩宠无比,晋升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判梁州事,连续统领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官秩相当于三公。李抱玉因为职位崇高,上疏坚决辞去司空和山南西道节度使、判梁州事的职务,请求退任兵部尚书。皇帝赞赏他的谦让,同意了他的请求。李抱玉在凤翔镇守了十多年,虽然没有击败敌人的功绩,但禁止暴行,安抚百姓,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大历十二年去世,皇帝非常悲痛,停朝三天,追赠他为太保。
李抱真,是李抱玉的堂弟。李抱玉担任泽潞节度使时,非常器重李抱真,把军事事务交给他,多次授予他汾州别驾的职务。当时,仆固怀恩在汾州反叛,李抱真被围困,他设法脱身回到京城。代宗因为仆固怀恩依赖回纥,所率领的朔方军又非常强大,非常忧虑,召见李抱真询问情况,李抱真趁机上奏说:‘郭子仪率领朔方军,很多人思念他。仆固怀恩欺骗他的士兵,说“郭子仪被朝恩所杀”,用欺诈的手段使用他们。现在恢复郭子仪的职位,可以不战而胜。’此后,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被部下所杀,仆固怀恩逃亡,很多事情都按照李抱真的策略进行,因此晋升为殿中少监。不久后,担任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李抱真趁机上奏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现在的百姓劳逸不均,取决于地方官的治理,我希望得到一个郡来考验自己。’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改任他为泽州刺史,兼泽潞节度副使。任职两年后,转任怀州刺史,又担任怀泽潞观察使留后,共八年。李抱玉去世后,李抱真仍然担任留后。李抱真暗中推测山东可能发生变乱,上党将成为军事要冲,当时正值战后的土地贫瘠,赋税沉重,百姓更加困苦,无法供养军队。他登记了丁壮,挑选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有才能的免除他们的租税,发给弓箭,命令他们说:“在农闲时,就分组进行射箭比赛;年底,我将进行考核。”到了约定的时间,按照簿册征召他们,进行考核以示奖惩,然后恢复原状。到第三年,士兵们都能射箭,李抱真说:‘军队可以使用了。’于是征召部内的乡兵,得到两万成卒,既不耗费粮食,府库也更加充实,于是修理铠甲兵器,准备战争物资,于是成为山东的霸主。当时,天下人都称赞昭义军的步兵是各军中的佼佼者。不久后,又代替李承昭担任昭义军及磁邢节度观察留后,加封散骑常侍。
德宗即位后,任命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兼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支度营田、泽潞磁邢观察使。建中二年,田悦在魏博反叛,于是全力围攻邢州和临洺,皇帝下诏命令河东节度使马燧和神策军救援。李抱真与马燧在双冈击败田悦的军队,斩杀了田悦的将领杨朝光,又在临洺击败田悦,解除了临洺和邢州的围困,因功晋升为检校兵部尚书。又与马燧在洹水大败田悦,田悦率领数百骑兵逃回魏州。又与马燧围攻魏州,又在城下击败田悦,因功晋升为检校右仆射。当时田悦处境困顿,朱滔、王武俊都反叛,联合军队救援田悦,李抱真与马燧等人退守魏县。皇帝逃到奉天,中使传达了皇帝的询问,众将都仰天痛哭。李怀光率领军队逃亡,马燧、李芃各自率领军队回到自己的镇守地。朱泚已经污蔑了皇宫,当时李希烈攻陷了大梁,李纳也在郓州反叛。不久后,皇帝逃到梁州,李怀光又暗中占据河中。李抱真独自在混乱和崩溃之中,用山东三州的力量抵抗群贼,内部又能团结军队,群贼都非常害怕他。
兴元初年,李抱真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平章事。当时朱滔掌握了幽蓟军,向回纥借兵,拥有五万大军,向南进攻以支援李泚,围攻贝州。最初,群贼依附于李希烈,李希烈僭越称帝,有让群贼臣服的意图,群贼的心思开始疏远。皇帝下诏自责天下罪己,赦免了所有群贼,李抱真派遣门客贾林用大义说服李武俊,联合起来攻打朱滔,李武俊同意了。
当时两军还有疑虑,李抱真便带领几名骑兵直接进入李武俊的营地。他即将离开时,宾客们都劝阻他,李抱真派遣军司马卢玄卿命令军队分兵说:‘我今天这样做,关系到天下的安危。如果我死了不能回来,领军事听从朝廷命令,就只有你了;激励士兵,向东雪耻,也只有你了。’说完便离开了。
李武俊布置得非常严密,李抱真说:‘朱泚、李希烈僭越篡位,朱滔围攻贝州,这些人都要凌驾于我们之上。你既然不能自己振作以超过几个小贼,难道要舍弃九叶天子而向北面的叛贼臣服吗?最近圣上颁布了天下罪己的诏书,可以说是像大禹、商汤一样的君主。’接着谈到流亡的事,抱着李武俊哭泣,泪流满面,李武俊也哭了,感动了身边的人。于是退回到李武俊的帐篷中,沉沉睡去。李武俊被他的信任所感动,对他更加恭敬,指着心对天发誓:‘我已经答应和你同生共死。’于是结为兄弟分别,约定明天合战,于是在经城击溃了朱滔,因功被封为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
贞元初年,李抱真朝见皇帝于京师,不久后返回镇守。
李抱真沉稳果断,多智谋,曾想招揽天下贤才,听到别人的优点,一定会派使者带着财物远行邀请;如果与对方交谈没有可取之处,就会逐渐冷淡他。当时天下太平,他就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来娱乐自己。晚年又喜欢方士,希望长生不老。有位叫孙季长的道士,为李抱真炼制金丹,欺骗他说:‘服用此丹可以成仙。’于是被任命为宾客。他多次对属下说:‘这种丹药连秦始皇、汉武帝都无法得到,只有我遇到了,将来朝见上清宫,就不再有机会见到你们了。’他还梦见自己骑着鹤冲天,醒来后雕刻木鹤、穿上道士衣服来练习飞翔。总共服用了两万粒丹药,肚子坚硬不能进食,临死时,已经几天没有人知道他的情况了。道士牛洞玄用猪油和漆让他下泻,几乎全部排出。病情稍有好转,孙季长又说:‘快要成仙了,为什么要自暴自弃呢!’又服用了三千粒丹药,不久便去世了。最初,李抱真久病,喜欢祥瑞,有人让他施行厌胜之术,被巫祝所迷惑,请求降级官爵来消除灾祸。这一年,他七次上奏章辞去司空职务,又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停朝三天,追赠太保,用布帛、米粟等财物作为丧葬用品。
李抱真去世的那天,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隐瞒丧事不发。营田副使卢会昌让李抱真的外甥元仲经秘密与李缄商议,第二天,将领和官吏聚集,元仲经假扮李抱真的命令说:‘我病重,不能履行职务,现在命令李缄掌管军事,各位军士要好好辅助他。’节度副使李说和其他将领官员都低头说:‘是。’不久,李缄身着盛装出来,大家都向他行礼,李缄于是将府库中的财物分赏给军士。卢会昌又假扮李抱真的奏章,请求将职务交给李缄。第二天,又让将领们联名上奏请求李缄领军。皇帝已经听说李抱真病重,请求第二天见面。这样一共三天,李缄才出来见中使,左右都布置了军队,非常严阵以待。中使对李缄说:‘朝廷已经知道相公去世,命令将军事务交给延贵,侍御应该回去发丧服丧。’李缄惊讶地出来对将领们说:‘有诏书不允许我掌管事务,各位的意见如何?’将领们没有人回答。李缄害怕地退下,立即将使印和钥匙归还给监军。那天,才宣布丧事,大哭一场。中使召见延贵,用口头命令他处理事务,催促李缄前往东都。元仲经逃走,延贵将他捕获并杀死。归罪于元仲经后,卢会昌没有被处罚。李缄最初策划叛乱,派遣副将陈荣假传文书通知成德节度使王武俊,请求借用财物,王武俊大怒说:‘我和你府公是好朋友,希望恭敬王命,不是同恶之人。现在听说他已经去世,谁敢假传命令让他的儿子而不等待朝廷的旨意?怎么敢通知我,何况还要求借用财物!’于是囚禁了陈荣并派人责备李缄。
王虔休,字君佐,是汝州梁人。本名延贵。年轻时涉猎书籍,乡里之间因为他的信义而敬畏和仰慕他,尤其喜欢武艺。大历年间,汝州刺史李深任用他为将领。过了一段时间,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听说了他的名字,用丰厚的财帛招募他,连续授予他兵马使押衙。建中初年,李抱真统率军队与其他将领征讨河北,在双冈、水寨营等阵地,王虔休的攻战很多,被提升为步军都虞候,连续加官至兼御史中丞、大夫,赐予实封百户。等到李抱真去世,副将元仲经等人商议立李抱真的儿子李缄为节度使,军中混乱,王虔休严肃地对众人说:‘军州是天子的军州,将帅空缺,应该等待朝廷的命令,怎么能这样,胡乱产生异心!’军中的人都服从了他的话,因此最终避免了混乱。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赞扬了他,任命邕王为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授予王虔休潞州左司马,仍然兼任御史大夫,掌管留后,并赐名虔休。他发布命令安抚,军州安定。两年后,升任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不久加封检校工部尚书。贞元十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停朝三天,追赠左仆射,用布帛、米粟等财物作为丧葬用品。
王虔休性格恭谨勤勉,节省开支,他所管辖的州仓都积存了粮食,可以支持军队数年。他还曾撰写《诞圣乐曲》进献给朝廷,他的奏章说:‘我听说,君子能够懂得音乐,因此通过审音来了解声音,通过审乐来了解政治,这样就能完善治理之道。音乐清明广大,始终循环往复,与天地和谐,与四时合序,岂止是钟鼓管弦乐器而已!我听说开元年间,天长节被记载在甲令中,每年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县都欢庆,称颂万寿无疆,庆祝一个人的喜庆,因此能够追慕尧、舜,超越大禹、商汤,自从周朝以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私下认为,陛下诞生的日子,还没有新的乐曲。虽然太和之气已经遍布六气,但大乐还没有在八音中传扬,恐怕有失臣子的职责,有所缺失。我愚昧无知,敢于思考继承前人,每当思考创作乐曲,忘记了睡觉和吃饭已经很久了。恰好遇到一位知音,与我讨论乐章,探讨音乐的深奥,穷尽音乐的本质,于是我创作了《继天诞圣乐》一曲。大致以宫音为基调,表示五音对君主的敬奉;以土为德,表示五行的中心。总共二十五遍,按照二十四节气而完成一年的象征。每遍十六拍,象征着八元、八凯被朝廷任用。希望《云门》、《咸池》这些乐曲,永远流传在乐律中,空桑、孤竹这些乐器,可以合奏于宫悬,不听到滞涩的声音,长作中和之乐。可以使全国的人民,立刻忘记肉味;四夷的风俗,都能传播在薰风中。与唐惟休,永远完美无瑕。我诚恳地献上这份乐曲,以表达我的衷心。’
在此之前,有太常乐工刘玠流落到潞州,王虔休因此让他创作这首乐曲进献给朝廷,现在的《中和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卢从史,他的祖先从元魏时期以来,家族地位显赫。他的父亲卢虔,小时候丧父,热爱学习,考中进士,历任御史府三院、刑部郎中、江州和汝州的刺史、秘书监。卢从史年轻时就很有能力,擅长骑射,在泽州和潞州之间游历,被节度使李长荣提拔为大将。唐德宗中年时,每次任命节度使,都会命令采访本军,以了解他们的忠诚度。李长荣去世后,卢从史因军情,且善于迎合中使,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他逐渐变得狂妄放肆,甚至夺取部将的妻子和妾室,而且言辞狡猾,行为虚伪,导致从事孔戡等人因直言不讳而被他辞退。去年因父亲去世而守丧,朝廷没有讨论他复职的事情,恰逢王士真去世,卢从史暗中献计谋刺杀王承宗,以迎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被起用,并委托他完成这个任务。等到皇帝下诏讨伐叛贼,军队出发后,他却逗留不前,暗中与王承宗勾结,让士兵暗中称呼他为贼,还抬高粮食的价格,卖给度支,暗示朝廷请求任命宰相;并且诬告各军与叛贼勾结,军队不能前进。皇帝对此非常烦恼。
护军中尉吐突承璀率领神策军与他对峙,卢从史经常到他的营地去赌博。卢从史贪婪好色,承璀拿出宝带、奇异的玩物来炫耀,时常赠送给他,卢从史非常高兴,一天比一天亲近。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采纳了裴垍的计谋,让承璀等待卢从史来赌博时,邀请他谈话,然后在幕下埋伏壮士,突然冲出来,抓住他,把他拉出帐篷后绑起来,放入车中,迅速赶往朝廷。随从的人惊慌失措,被杀十多人,其余的人才安定下来,并且宣读密诏,追捕他到朝廷。都将乌重胤一直忠诚顺从,于是严格告诫他的军队,众人不敢动弹。到了晚上,他们快速驱车,天不亮就出了境,路上的人都不知道。元和五年四月,皇帝下令:
利用邪术聚集民众,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利用奸计侍奉君主,应该使用斧钺。所以楚国人告发变乱,韩信在事先就被释放;蜀地发生灾害,钟会在部下中生出祸端。何况楚蜀受害更深,功绩也不及钟韩,造成这样的严重问题,公议纷纷。怀有私心,背弃恩德,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屈法施恩,还可以从宽处理。前昭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卢从史,从一名副将提拔上来,担任大藩的重任,不思报国之诚,总是想出损害自己生命的计谋。在家庭遭受不幸时,毫无悲伤之色,行为违背人伦,孝道缺失。正值常山发生叛乱,朝廷的命令尚未实施,他坚决要求出兵,只是想恢复职位。他承诺刻期效力,请求亲自率军;指日投诚,发誓独自完成。朝廷表示信任,推举他担任重任,命令他专征。他呈报的奏章,没有一件违反规定的;皇帝宽恕了他的恩惠,我为什么要吝啬呢?然而他却贪图利益,蓄养奸人,破坏政事,败坏制度,军队出发后,保护敌人,与之勾结;用邪恶的计谋行事,在战场上面临忠诚与背叛。诸侯尽力而他不响应,留下的敌人游魂野鬼,他竟然托庇于他们。他的臣节已经丧失,恩惠怎么能忘记他的生成;他追求台阁的位置,礼仪已经丧失了忠诚和敬重。他的丑行肆无忌惮,凶恶的威势越来越盛,以至于在军中施加压力,暗中称呼他为贼;侮辱部下,实际上玷污了皇家的风气。他以藩王的身份,滥用权力,对士人和百姓毫无顾忌,将校们虽然辛苦,但他却无所图谋。他接受天命,行事至此,看看天地,他负我多少,而且辜负了天地之仁,难道可以逃避神鬼的责罚。何况近年来他请求到山东就食,等到派遣军队回撤,他却没有按时履行职责,导致军队动荡,他企图引发人心,幸亏刘济坚决维护正义,使这个邪恶的小人无法拖延。再加上他四处破坏邻境,密谋事情,反复无常,变化多端,心中毫无羞耻和愧疚,事情已经到了极点。我考虑了他的始终,一直希望他悔过,难道会超过凶恶吗?然而昭义军的忠诚和节操一直显著,正义之声广泛传播,激发民众的愤怒,他们团结一心,对于他的大恶不容忍,幸亏保全了自己的身体而得以自免,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以正法纪。考虑到他曾经担任过地方要职,经历过任命,珍惜君臣之间的情谊,抑制朝廷和地方的情感,让他投奔到鬼魅之地,以平息人神之怒。可以贬为驩州司马。
子继宗等四人一并贬谪到岭外。
李芃,字茂初,是赵郡人。起初担任上邽主簿,三次升迁为试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山南东道观察支使。严武担任京兆尹时,推荐他为长安尉。李勉担任江西观察使时,任命他为秘书郎、兼监察御史,担任判官。永泰初年,转任兼殿中侍御史。
当时宣州和饶州的人方清、陈庄聚集民众占据山洞,切断江路,抢劫商旅,制造混乱。李芃于是请求在秋浦设立州,守卫要地,以破坏他们的计划。李勉同意了他的计谋,上报朝廷,代宗赞赏他,将宣州的秋浦、青阳和饶州的至德设立为池州。李芃代理事务,不久后,兼任侍御史。不久之后,魏少游代替李勉担任使者,再次任命他为检校虞部员外郎,赐予金紫,担任都团练副使。不久之后,代理江州刺史,州民都很满意。在母亲去世后,他免去了丧事,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任命他为检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担任判官,不久后代理陈州刺史。年中,正值李灵曜在汴州反叛,李勉任命李芃兼任亳州防御使,熟悉军事,军队装备严密;又开通陈州、颍州的运输道路,以方便漕运。
德宗继位后,任命他为检校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河阳三城镇遏使。他安抚劳苦,物资供应好的,一定先给士兵。过了一年,担任节度使路嗣恭的副手,加授检校左庶子、河阳三城怀州节度观察使,将东畿汜水等五个县隶属于他。当时河南和河北连年战事,皇帝下诏增加神策军、汝州、陕州的军队。李芃进攻收复新乡、共城,随后包围了卫州。第二年,皇帝下诏与河东节度使马燧等各军于洹水击败田悦,因功加授检校兵部尚书,连续封为王,实封一百户。随后包围田悦于魏州,符璘率领五百精锐骑兵在夜间投降,李芃打开营门接纳他们。第二天,将符璘送回招讨使那里。皇帝住在奉天,军队返回。
兴元初年,担任检校右仆射,不久后,因病坚决辞官回家。李芃准备请假,对亲近的人说:“今年夏天发生蝗灾和旱灾,君主厌倦了战争,那么天下的城池都坚固了,武器锋利了,用武力取胜,会有得失,怎么能全部取胜呢!除去弊端的急务,没有比德化更重要的,遵循并治理,这样更容易达到目的。地方节度使应该先退让,贪图权力和俸禄,这是我所不取的。我已经生病了,怎么能说而不做呢!”于是亲自上书请求辞官。贞元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停朝一天,追赠太子太保。
李澄,是辽东襄平人,是隋朝蒲山公李宽的后代,居住在京兆。他的父亲李镐,是清江太守,因李澄被封为工部尚书。李澄以武艺为偏将,多次升迁为试将作监,隶属于江淮都统李峘。建中初年,以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的身份隶属于永平军节度使李勉。等到李勉调任汴州,他就上奏任命李澄为滑州刺史。四年冬天,李希烈攻陷汴州,李勉逃回朝廷,李澄于是向李希烈投降,被任命为尚书令,兼滑州永平军节度使。
兴元元年春天,李澄密令亲信人卢融通过小路将表达的书信送到奉天,皇帝对他表示赞赏,于是将帛书藏在蜡丸中,任命李澄为刑部尚书,兼任汴州刺史、汴滑节度观察使。李澄保密未公开此事,于是召集州兵进行严格的训练。李希烈对此表示怀疑,便命令自己的养子六百人驻守,以防生变。李希烈苦攻宁陵,邀请李澄率领他的部队到石柱。李澄下令放火烧营,假装逃跑,诱使六百人因为惊慌而抢劫,然后加以罪名,果然大肆掠夺,全部斩首以示众。李希烈无法深究此事。
不久,李希烈派遣他的将领翟晖等进攻陈州,时间久了也没有恢复。这年十月,李澄因为汴州兵力不足,估计李希烈不能制服自己,又加上中官薛盈珍持节即将到来,被任命为检校兵部尚书,封为武威郡王,赐予实封五百户。李澄于是利用势力焚烧贼军的旌节,誓师归顺国家。到了十一月,李希烈失去了李澄,又听说翟晖大败,因此逃回蔡州。李澄立刻率领部队重新夺回汴州,驻扎在城北门,但害怕不敢进攻。等到宣武军节度使刘洽的部队到达城东门,贼将田怀珍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第二天,李澄从北门进入,刘洽已经占据了子城。李澄于是住在浚仪县,两军将士,每天都有争执,心神不宁。
恰逢郑州的贼将孙液向李澄表示诚意,李澄派遣他的儿子李清前往那里。在此之前,河阳军节度使李芃派遣他的将领雍颢攻打郑州,雍颢所过之处纵容掠夺,孙液坚决抵抗;等到李清到达,孙液便接纳了他。雍颢愤怒地攻打孙液,李清率领部队帮助孙液,杀死登城者数十人,雍颢才撤退,又焚烧阳武而归。李澄于是前往郑州,朝廷特别任命李清为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并改名为克宁。
贞元元年三月,朝廷加封李澄为检校左仆射、义成军郑滑许等州节度使。贞元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朝廷停止朝政一天,追赠司空,赏赐布帛粮食不等,并命令左散骑常侍归崇敬担任吊祭使,所有丧葬事宜,都由官府提供。李澄实际上在八月癸未日去世,李克宁保密此事,想要在九月庚寅日自己处理事务。他的行军司马马铉不同意,李克宁暗中派人杀害了他,于是戴孝而出,加封于城门,准备不守臣礼。刘洽出兵驻扎在边境上以制约他,并且派人告知情况,因此李克宁不敢轻举妄动,但道路中断了商旅大约十四五天。
等到贾躭接替李澄,李克宁护送丧事准备返回,于是搜刮府中所有财货,在夜间出城,士兵们跟随抢劫,到天亮时几乎抢掠一空。李澄的灵柩到达京城,朝廷又赐给李克宁一座庄园、一千贯钱、两千石粟麦。李澄最初被封为陇西郡公,进封为武威郡王,每次上疏都连续提到两个封号,被当时的人所嘲笑。
李元素,字大朴,是蒲山公李密的孙子。担任侍御史时,当时杜亚担任东都留守,厌恶大将令狐运,恰逢洛城北边发生盗案,令狐运正好和他的部下在北郊打猎,杜亚怀疑他是盗贼,于是逮捕审讯他,逮捕关押了四十多人。监察御史杨宁审查此案,杜亚认为他不公正,秘密上表陈述此事,杨宁因此获罪。杜亚打算发泄他久积的愤怒,并且把得到盗贼作为自己的功绩,上表明确指出令狐运是盗贼的情况,皇帝相信而没有怀疑。宰相认为此案重大应该重新审查,上奏请求复查,命令李元素处理此案,杜亚在路上迎接,报告了案件的处理结果。李元素审查了五天,将所有囚犯全部释放。
杜亚非常惊讶,又愤怒,亲自追赶送行,在马上责问他,李元素不回答。杜亚于是上疏,又诬陷李元素。李元素返回上奏,话还没说完,皇帝生气地说:“出去等待命令。”李元素说:“臣还有话没说完。”皇帝又说:“先回去。”李元素再次上奏说:“一旦出去就再也见不到陛下,请允许我讲完。”皇帝的怒气稍微缓和,李元素详细陈述了令狐运的冤情,皇帝才醒悟说:“不是你,谁能辨明此事!”几个月后,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盗贼,李元素因此被当时的人器重,升任给事中。当时美缺的官职,必定指定李元素。升任尚书右丞。几个月后,郑滑节度使卢群去世,于是任命李元素兼任御史大夫,镇守郑滑,就地加封为检校工部尚书,在镇守期间以治理有方著称。
元和初年,被征召任命为御史大夫。从贞元中职位空缺,长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到这时李元素凭借声望被征召任命,朝廷内外都感到震惊。当他担任此职后,没有任何政绩,只是谋求成为宰相。时间久了,逐渐不得志,接待客人必定说:‘没有哪个官职能让我疏远散相。’见到属官必定先鞠躬,圆滑在旁边,大大失去了人心。李锜在江南作乱,于是任命李元素为浙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几个月后接替他人,入京担任国子祭酒,不久升任太常卿,转任户部尚书、判度支。
李元素幼年丧父,奉养长姐友爱,待人以礼,等到姐姐去世,悲伤成疾,上疏恳切辞官,皇帝答应了。几个月后,因为出妻被免官。最初,李元素再次娶妻王氏,是石泉公方庆的孙子,性格柔弱,李元素担任郎官时娶了她,非常礼遇,等到他显贵后,沉迷于仆妾,于是轻视她。而且又没有儿子,而前妻的儿子已经长大,行为不端,李元素生病时昏乱,听信谗言将她休掉,给予的财物很少。妻子家族上诉,皇帝下诏说:‘李元素生病时上表,恳切陈述,称妻子王氏,礼义有失,愿与她离异。’最初认为她素有恶行,不能明说,因为她是大官之家,所以让她自己处理。听说她未曾通知妻族,也没有明显的过错可以记录,大概是内心不和,才导致这种情况。用王命威胁,当日遣送回家,给予的财物之间,又显得单薄。不仅王氏受辱,实在也让朝中的人都感到震惊。如此理家,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停止他的官职,并命令他与王氏的钱物,总计五千贯。
元和五年去世,追赠陕州大都督。
史臣评论说: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才,兼有忠义之行,是唐朝的良将。比如农闲时教潞人射箭,数骑进入武俊的营帐,如果没有奇谋,谁能做到这一点。遗憾的是他们追求长生不老,被药物所误。王虔休不结党营私,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卢从史行为多怀奸诈,自己给自己带来不幸。李芃年纪大了知道满足,李澄则是知错能改。李元素担任御史时,坚守道德不回;担任大夫时,心胸狭窄。因为七次被贬,更加暴露出他的丑恶,善行少恶行多,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赞曰:抱玉、抱真,是我朝的良将。虔休之心,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史怀奸谋,李芃将禄让。李澄迷途知返,素来贪图一时之快。我该欺骗谁呢,不如忠诚正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二-注解
李抱玉:李抱玉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因其勇猛和忠诚而闻名。他是武德功臣安兴贵的后代,因战功显赫而受到皇帝的赏识。
李抱真:李抱真是李抱玉的从父弟,也是唐朝的一位将领。他在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
王虔休:王虔休是唐朝的官员。
卢从史:卢从史是唐朝的官员。
李芃:李芃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具体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李澄:李澄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具体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族弟元素:族弟元素指的是李抱玉的族中弟弟,具体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河西:河西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河西走廊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华:京华指的是古代的京城,即今天的北京。
士风:士风指的是士人的风尚,包括文化、道德、行为等方面。
乾元初:乾元初是唐朝皇帝唐肃宗的年号,指公元758年。
太尉:太尉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李光弼:李光弼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和善于用兵著称。
史思明:史思明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曾攻陷洛阳。
河阳:河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郑州:郑州是河南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曾为军事要地。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郑陈颍亳四州节度:郑陈颍亳四州节度指的是郑州、陈州、颍州、亳州这四个州的军事节度使。
吐蕃:吐蕃是古代西藏地区的一个民族,曾与唐朝发生过多次战争。
陕:陕指的是陕西省,历史上曾是唐朝的都城。
凤翔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节度使职位,负责管理凤翔地区的军事事务。
岐阳:岐阳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唐朝时期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节度使职位,负责管理山南西道地区的军事事务。
朔方:朔方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地区,曾是唐朝的军事重镇。
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
仆固怀恩:仆固怀恩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叛变,后来被杀。
回纥:回纥:古代北方民族,后来成为维吾尔族的祖先。
朔方兵:朔方兵指的是朔方地区的军队。
子仪:子仪是对郭子仪的尊称。
田悦:田悦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曾攻占邢州和临洺。
马燧:马燧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参与镇压田悦的叛乱。
神策兵:神策兵是唐代禁军之一,由皇帝直接指挥。
硃滔:硃滔:唐朝末年的一个叛将。
王武俊:王武俊:人名。
李怀光:李怀光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曾攻占河中。
硃泚:硃泚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曾攻占长安。
李希烈:李希烈是唐代的一位将领,曾反叛。
李纳:李纳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首领,曾攻占郓州。
山东:山东指的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兴元初:兴元是唐朝的一个年号,初指的是开始的时候,这里指的是兴元年号开始的时候。
迁检校左仆射、平章事:迁:调动官职;检校左仆射:古代官职,负责监察事务;平章事:古代官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幽蓟军:幽蓟: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北京地区;幽蓟军:驻扎在幽蓟地区的军队。
泚:泚:指唐朝末年的叛将李怀光。
贝州:贝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希烈:希烈指的是朱希烈,唐朝末年的叛军将领。
僭伪:僭伪:指篡位称帝的虚假行为。
群贼:群贼:指众多的叛乱分子。
上:上:指皇帝。
罪己之诏:罪己之诏:皇帝发布的自责诏书。
大义:大义:正义、道义。
武俊:武俊是武俊之营的将领。
数骑:数骑:几匹马。
军司马:军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勒军:勒军:整顿军队。
安危:安危:安全和危险。
北面臣反虏:北面臣反虏:面朝北方臣服于叛逆。
禹、汤之主:禹、汤之主:指古代圣明的君主,如大禹和商汤。
播越:播越:流亡。
台榭:台榭:楼台亭阁。
池沼:池沼:池塘。
方士:方士:古代修炼仙术的人。
长生:长生:指不老不死。
金丹:金丹:古代方士炼制的仙丹。
礻几祥:礻几祥:迷信中的吉祥物。
厌胜:厌胜:古代的一种迷信行为,通过诅咒来制服对方。
巫祝:巫祝:古代的巫师和祭祀官。
朝于京师:朝于京师:到京城朝见皇帝。
还镇:还镇:回到自己的镇守地。
沉断多智计:沉断多智计:沉着果断,智谋多。
孙季长:孙季长:人名。
道士:道士:修炼道教的人。
牛洞玄:牛洞玄:人名。
猪肪谷漆:猪肪谷漆:一种药物。
下之:下之:使其排出。
七上章让司空:七上章让司空:多次上书请求辞去司空职务。
废朝三日:废朝三日:停止朝会三天。
赠太保:赠太保:死后追赠太保。
赙:赙:赠送财物。
殿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营田副使:营田副使:古代官职,负责营田事务。
从甥:从甥:堂侄。
中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左右:左右:身边。
陈荣:陈荣:人名。
成德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成德地区的军事。
邕王:邕王:人名。
昭义节度观察大使:昭义节度观察大使:古代官职,负责昭义地区的军事和监察。
潞州左司马:潞州左司马:古代官职,负责潞州的监察。
检校工部尚书:检校工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工部事务。
恭勤:恭勤:恭敬勤勉。
俭省节用:俭省节用:节约使用。
州仓庾:州仓庾:州郡的仓库。
诞圣乐曲:诞圣乐曲:庆祝皇帝诞辰的乐曲。
甲令:甲令:法律、命令。
海县:海县:古代地名,指远方的县。
万寿之无疆:万寿之无疆:长寿无疆。
大乐:大乐:指音乐。
八音:八音:古代音乐中的八种乐器。
祖述:祖述:效法先人。
歌窃抃:歌窃抃:欢唱。
八元、八凯:八元、八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
律吕:律吕:古代音乐中的音律。
空桑、孤竹:空桑、孤竹:古代传说中的乐器。
宫悬:宫悬:古代音乐中的宫调。
九域:九域:指全国。
肉味:肉味:指美食。
薰风:薰风:温暖的风。
唐惟休:唐惟休:人名。
屏营:屏营:忧虑。
太常乐工:太常乐工:古代官职,负责宫廷音乐。
刘玠:刘玠:人名。
元魏:元魏是北魏的别称,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鲜卑族政权,存在于386年至534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冠冕:冠冕指的是古代帝王、贵族等戴在头上的装饰品,也比喻尊贵和显赫的地位。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考试获得进士称号的人可以进入政府工作。
御史府:御史府是古代中国的官署名,负责监察官员和弹劾不法行为。
刑部郎中:刑部郎中是古代中国的官职,属于刑部,负责处理刑法事务。
江汝二州刺史:江汝二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江州和汝州的行政事务。
秘书监:秘书监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图书和文献。
矜力:矜力指的是自恃其力,骄傲自大。
骑射:骑射是指骑马射箭的技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技能。
节度使:节度使是唐代设立的地方军事长官,负责军事和行政双重职责。
德宗:德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名李适,在位期间为780年至805年。
采访本军:采访本军是指对军队进行考察和了解。
昭义军:昭义军是唐代的一个军事编制,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狂恣不道:狂恣不道指的是行为狂放,不遵守道德。
辩给矫妄:辩给矫妄指的是善于辩论,但言辞不实。
从事:从事是古代官职名,指官府中的属官。
孔戡:孔戡是唐代的一位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被卢从史排挤。
丁父忧: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按照古代礼制,子女要守丧三年。
王士真:王士真是唐代的一位官员,与卢从史有政治关系。
承宗:承宗是唐代的一位官员,与卢从史有政治冲突。
吐突承璀:吐突承璀是唐代的一位将领,曾参与平定卢从史之乱。
宝带:宝带是古代贵族佩戴的装饰品,象征财富和地位。
奇玩:奇玩是指稀奇古怪的玩具或玩物。
幕下:幕下指的是军营中的帐篷或幕布之下。
捽:捽是拉、扯的意思。
车中:车中指的是车辆之中。
阙:阙是古代宫殿前的观礼台,也指朝廷。
元和:元和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时间约为806年至820年。
邪以蓄众:邪以蓄众指的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聚集人众。
覆车:覆车是指翻车,比喻失败。
钺: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也用作权力的象征。
楚人:楚人指的是楚国的居民,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韩信:韩信是西汉初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蜀土:蜀土指的是蜀汉地区,蜀汉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钟会: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领,因叛变被杀。
厉阶:厉阶是指危险的阶梯,比喻危险的境地。
公议:公议是指公众的意见。
怀私负德:怀私负德指的是心怀私欲,背弃道德。
严科:严科是指严厉的法律。
宽典:宽典是指宽大的法律。
裨将:裨将是指副将,副手。
大籓:大籓是指大藩镇,指地位高、权力大的地方军事长官。
徇身之计:徇身之计是指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的策略。
苴麻:苴麻是指麻布,古代丧服的一种。
鈇钺:鈇钺是古代的一种刑具,也用作权力的象征。
专征:专征是指专门征讨。
怀抚:怀抚是指安抚、抚慰。
信诚:信诚是指真诚、诚实。
直从:直从是指直接服从。
麾下:麾下是指部下、手下。
陶钧:陶钧是指制作陶器的转盘,比喻天意或命运。
彝章:彝章是指法度、规章。
岭外:岭外是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古代常指边远之地。
赵郡:赵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河北省。
上邽:上邽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甘肃省。
大理评事:大理评事是古代中国的官职,属于大理寺,负责审理案件。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唐朝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山南东道观察支使:山南东道观察支使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山南东道的行政事务。
京兆尹:京兆尹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京兆地区的行政事务。
长安尉:长安尉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长安城的治安。
江西观察使:江西观察使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江西地区的行政事务。
秘书郎:秘书郎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秘书事务。
检校虞部员外郎:检校虞部员外郎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虞部的行政事务。
都团练副使:都团练副使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团练事务。
江州刺史:江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江州的行政事务。
检校工部郎中:检校工部郎中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工部的行政事务。
陈州刺史:陈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陈州的行政事务。
李灵曜:李灵曜是唐代的一位将领,曾反叛。
亳州防御使:亳州防御使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亳州的军事事务。
河阳三城镇遏使:河阳三城镇遏使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河阳三城的军事事务。
神策:神策是唐代禁军之一,由皇帝直接指挥。
汝、陕之师:汝、陕之师是指驻扎在汝州和陕州的军队。
新乡:新乡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河南省。
共城:共城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河南省。
卫州:卫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河南省。
洹水:洹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今河南省。
魏州:魏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河北省。
符璘:符璘是唐代的一位将领。
奉天:奉天是唐朝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
检校右仆射:检校右仆射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右仆射的行政事务。
永平军节度使:永平军节度使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永平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滑州刺史:滑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滑州的行政事务。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管理尚书省的行政事务。
兴元元年:兴元元年是唐朝德宗李适的年号,即公元784年。
澄密令:澄密令指的是卢澄,他是一位官员,此句意为卢澄秘密下令。
亲信人:亲信人指的是卢澄的亲信,即他信任的人。
间道:间道指的是小路或秘密的路线。
赉表达:赉表达意为携带文书或信件。
帛诏:帛诏指的是用丝织品制成的诏书。
蜡丸:蜡丸是一种古代传递秘密信息的手段,即将文书或信件裹在蜡中。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是唐朝官职,掌管刑狱事务。
汴州刺史:汴州刺史是汴州的行政长官。
汴滑节度观察使:汴滑节度观察使是汴州和滑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养子:养子是指通过收养而成为自己儿子的子女。
戍:戍指的是驻守,此句意为派养子驻守。
虞:虞意为担心,此句意为担心有变故。
宁陵:宁陵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石柱:石柱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伪遁:伪遁意为假装逃跑。
剽:剽意为抢劫。
俘掠:俘掠意为俘虏并掠夺。
检校兵部尚书:检校兵部尚书是官职,负责兵部事务。
武威郡王:武威郡王是封号,表示荣誉。
实封:实封是指实际的封地。
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是官职,负责宣武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田怀珍:田怀珍是宣武军的将领。
浚仪县:浚仪县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忿竞:忿竞意为争斗,争执。
孙液:孙液是郑州的贼将。
河阳军节度使:河阳军节度使是官职,负责河阳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雍颢:雍颢是河阳军的将领。
阳武:阳武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贞元元年:贞元元年是唐朝德宗李适的年号,即公元785年。
就加:就加意为立即加封。
义成军:义成军是唐朝的一个军事编制。
郑滑许等州节度使:郑滑许等州节度使是郑、滑、许等州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元和初:元和初是唐朝宪宗李纯的年号,即公元806年。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唐朝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东都留守:东都留守是东都洛阳的行政长官。
令狐运:令狐运是唐朝的将领。
洛城:洛城即洛阳城。
杨宁:杨宁是监察御史。
杜亚:杜亚是东都留守。
狱:狱指的是案件。
就决:就决意为亲自审决。
覆之:覆之意为重新审查。
农隙:农隙意为农闲时期。
潞人:潞人是潞州的居民,潞州位于今山西省。
奇谋:奇谋意为出色的计谋。
服食求仙:服食求仙指的是服用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僭命:僭命意为越职行事。
伊戚:伊戚意为自找麻烦。
芃:芃指的是李芃,唐朝的官员。
澄:澄指的是卢澄,唐朝的官员。
素:素指的是卢澄,此处重复出现。
忠谅:忠谅意为忠诚正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二-评注
兴元元年春,澄密令亲信人卢融间道赉表达于奉天,上嘉之,乃以帛诏藏于蜡丸中,加澄刑部尚书,兼汴州刺史、汴滑节度观察使。
此段文字描绘了李澄在兴元元年春,通过秘密手段向朝廷传达信息,并因此得到皇帝的嘉奖,官职得到提升。‘密令’和‘间道’这两个词凸显了李澄的机智和谨慎,而‘上嘉之’则体现了皇帝对他的认可。‘帛诏’和‘蜡丸’的描述,则增加了事件的神秘感和庄重感。
澄秘而未宣,乃集州兵严加训习。希烈颇疑之,乃令养子六百人戍之,以虞其变。
李澄在得到提升后并未立即宣布,而是秘密集结州兵进行严格训练。这种做法既显示了李澄的谨慎,也暴露了朱希烈对他的猜疑。朱希烈派养子戍守,以防不测,这一举动也反映了朱希烈对局势的紧张和对李澄的不信任。
希烈苦攻宁陵,邀澄率其众至石柱。澄令纵火焚营,而伪遁,诱六百人因惊行剽而加其罪,果大俘掠,悉令斩之以告。
朱希烈对宁陵发动猛攻,邀请李澄率军至石柱。李澄则利用火攻和假装逃跑的策略,诱使朱希烈的六百人惊慌失措,趁机将其俘获并处决。这一段文字展现了李澄的智谋和果敢,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希烈不能穷诘焉。
朱希烈无法追查到底,这反映了李澄在处理战事时的巧妙和周密。
无凡,希烈遣其将翟晖等寇陈州,久之未复。
朱希烈又派遣将领翟晖等人侵扰陈州,但长时间未能成功。
是岁十月,澄以汴州兵寡,度希烈不能制己,又会中官薛盈珍持节且至,加检校兵部尚书,封武威郡王,赐实封五百户。
在同年十月,李澄因为汴州兵力不足,担心自己无法抵挡朱希烈的进攻,同时又有中官薛盈珍持节前来,因此得到了更高的官职和封号。
澄乃乘势力焚贼旌节,誓众归国。
李澄利用自己的权势焚烧敌人的旗帜,向众人宣誓归顺国家。
及十一月,希烈既失澄,又闻翟晖大败,由是奔归蔡州。
到了十一月,朱希烈失去了李澄,又听说翟晖大败,于是逃回蔡州。这一段文字展现了战争的瞬息万变和李澄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澄遽率众将复汴州,屯于城北门,恇怯不敢进。
李澄迅速率领军队收复汴州,驻扎在城北门,但因为恐惧而不敢前进。这反映了李澄在胜利后的谨慎和谨慎背后的恐惧。
及宣武军节度使刘洽师至城东门,贼将田怀珍开关以纳之。
宣武军节度使刘洽的军队到达城东门,敌将田怀珍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这一段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另一面,即敌对双方的策略和互动。
翌日,澄方自北入,洽已据子城。
第二天,李澄从北门进入,而刘洽已经占据了子城。这表明了李澄和刘洽在战争中的合作和协同。
澄乃舍于浚仪县,两军将士,日有忿竞,不自安。
李澄在浚仪县驻扎,两军将士之间日有争斗,不得安宁。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不安。
会郑州贼将孙液通款于澄,澄遣其子清赴之。
郑州的敌将孙液向李澄表示归顺,李澄派自己的儿子李清前往。
先是,河阳军节度使李芃遣其将雍颢攻郑州,颢所过纵掠,液拒之尤固;及清至,遂纳之。
在此之前,河阳军节度使李芃派遣将领雍颢攻打郑州,雍颢所过之处肆意掠夺,孙液坚决抵抗;等到李清到来,孙液便投降了。
颢怒攻液,清以众助之,杀登城者数十人,颢方引退,又焚阳武而归。
雍颢愤怒地攻打孙液,李清率众支援孙液,杀死登城敌军数十人,雍颢才撤退,李清又焚烧阳武后返回。
澄乃出赴郑州,朝廷特授清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更名克宁。
李澄前往郑州,朝廷特授李清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并改名为克宁。
贞元元年三月,就加澄检校左仆射、义成军郑滑许等州节度使。
在贞元元年三月,李澄被加封检校左仆射、义成军郑滑许等州节度使。
二年卒,年五十四,废朝一日,赠司空,赗布帛粟有差,仍令左散骑常侍归崇敬充吊祭使,所缘丧葬,并勒官给。
李澄在贞元二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朝廷停朝一日以示哀悼,追赠司空,赐予布帛粮食等财物,并派左散骑常侍归崇敬担任吊祭使,所有丧葬事宜均由官府负责。
澄实以八月癸未终,克宁秘之,以九月庚寅,欲自起视事。
李澄实际上在八月癸未日去世,李克宁保密此事,计划在九月庚寅日自行处理政务。
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阴遣杀之,乃墨绖而出,加卒于城门,将为不顺。
李澄的行军司马马铉不同意,李克宁暗中派人将他杀害,然后自己穿着丧服出城,加封于城门,意图不轨。
刘洽出师屯于境上以制之,且使告谕切至,由是克宁不敢妄发,然道路绝商旅者凡十四五日。
刘洽派军队驻扎在边境以遏制李克宁,并派使者传达警告,因此李克宁不敢轻举妄动,但道路上的商旅因此中断了十四五天。
及贾躭代澄,克宁护丧将归,乃悉索府中财货,以夜出城,军人从而剽夺,及明殆尽。
等到贾躭接替李澄,李克宁护送丧事准备返回,于是搜刮府中财物,在夜间出城,士兵们趁机抢夺,到了天亮时财物几乎被抢掠一空。
澄柩至京师,又赐克宁庄一所、钱千贯、粟麦二千石。
李澄的灵柩到达京城,朝廷又赐予李克宁一座庄园、一千贯钱、两千石粟麦。
澄初封陇西郡公,进武威郡王,每上疏连称二封,颇为时人所哂。
李澄最初被封为陇西郡公,后来晋升为武威郡王,每次上疏都提到这两个封号,这被当时的人所嘲笑。
李元素,字大朴,蒲山公密之孙。
李元素,字大朴,是蒲山公李密的孙子。
任侍御史,时杜亚为东都留守,恶大将令狐运,会盗发洛城之北,运适与其部下畋于北郊,亚意其为盗,遂执讯之,逮系者四十余人。
李元素担任侍御史时,杜亚担任东都留守,他憎恨大将令狐运。恰逢盗贼在洛城北部发动袭击,令狐运恰巧与部下在北郊打猎,杜亚怀疑他是盗贼,于是将他逮捕审讯,被捕的有四十余人。
监察御史杨宁按其事,亚以为不直,密表陈之,宁遂得罪。
监察御史杨宁调查此事,杜亚认为他不公正,秘密上表弹劾他,杨宁因此受到处罚。
亚将逞其宿怒,且以得贼为功,上表指明运为盗之状,上信而不疑。
杜亚借此机会发泄积怨,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功绩,上表明确指出令狐运是盗贼,皇帝相信了他的话而不加怀疑。
宰臣以狱大宜审,奏请覆之,命元素就决,亚迎路以狱成告。
宰相认为此案重大,应该重新审理,上奏请求皇帝下令,命令李元素负责审理,杜亚迎接李元素,报告了案件的结果。
元素验之五日,尽释其囚以还。
李元素经过五天的审验,全部释放了被捕的人。
亚大惊,且怒,亲追送,马上责之,元素不答。
杜亚非常惊讶和愤怒,亲自追赶送行,并在马上责备李元素,但李元素没有回答。
亚遂上疏,又诬元素。
杜亚于是上疏,再次诬陷李元素。
元素还奏,言未毕,上怒曰:‘出俟命。’元素曰:‘臣未尽词。’上又曰:‘且去。’元素复奏曰:‘一出不得复见陛下,乞容尽词。’上意稍缓,元素尽言运冤状明白,上乃寤曰:‘非卿,孰能辨之!’
李元素回奏,话还没说完,皇帝发怒说:“出去等候命令。”李元素说:“臣还没有说完。”皇帝又说:“先回去。”李元素再次上奏说:“一旦出去就再也见不到陛下,请允许我说完。”皇帝的怒气稍微缓和,李元素就详细陈述了令狐运的冤情,皇帝才醒悟说:“如果不是你,谁能辨明真相!”
后数月,竟得其真贼,元素由是为时器重,迁给事中。
几个月后,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盗贼,李元素因此被当时的人器重,被提升为给事中。
时美官缺,必指元素。
当时有美缺的官职,一定会指定李元素。
迁尚书右丞。
后来,李元素被提升为尚书右丞。
数月,郑滑节度卢群卒,遂命元素兼御史大夫,镇郑滑,就加检校工部尚书,在镇称理。
几个月后,郑滑节度使卢群去世,于是任命李元素兼任御史大夫,镇守郑滑,并加封检校工部尚书,他在镇守期间以理政称道。
元和初,征拜御史大夫。
元和年初,被征召担任御史大夫。
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
自从贞元年间御史大夫职位空缺,长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直到这时,李元素因为声望被征召任命,朝廷内外都感到震惊。
及居位,一无修举,但规求作相。
当他担任御史大夫后,没有任何政绩,只是谋求成为宰相。
久之,浸不得志,见客必曰:‘无以某官散相疏也。’见属官必先拜,脂韦在列,大失人情。
时间久了,他逐渐不得志,见到客人一定说:‘不要因为我担任某个官职而疏远我。’见到下属官员必定先下拜,这种圆滑的做法使他失去了人心。
李锜为乱江南,遂授元素浙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李锜在江南作乱,于是任命李元素为浙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数月受代,入拜国子祭酒,寻迁太常卿,转户部尚书、判度支。
几个月后,他被替代,进入朝廷担任国子祭酒,不久后升任太常卿,后来又转任户部尚书、判度支。
元素少孤,奉长姊友敬加于人,及其姊殁,沉悲遘疾,上疏恳辞,从之。
李元素年幼丧父,对长姐非常孝顺,尊敬地对待他人。等到姐姐去世,他极度悲伤,生病了,上疏恳求辞职,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数月,以出妻免官。
几个月后,因为休妻而免去了官职。
初,元素再娶妻王氏,石泉公方庆之孙,性柔弱,元素为郎官时娶之,甚礼重,及贵,溺情仆妾,遂薄之。
最初,李元素再次娶妻王氏,她是石泉公方庆的孙子,性格柔弱。李元素在担任郎官时娶了她,非常礼遇,等到他显贵后,沉迷于宠爱仆妾,于是对她冷淡。
且又无子,而前妻之子已长,无良,元素寝疾昏惑,听谮遂出之,给与非厚。
而且又没有儿子,而前妻的儿子已经长大,行为不端,李元素卧病在床,神志不清,听信谗言将她休弃,给予的财物并不丰厚。
妻族上诉,乃诏曰:‘李元素病中上表,恳切披陈,云‘妻王氏,礼义殊乖,愿与离绝’。初谓素有丑行,不能显言,以其大官之家,所以令自处置。访闻不曾告报妻族,亦无明过可书,盖是中情不和,遂至于此。胁以王命,当日遣归,给送之间,又至单薄。不唯王氏受辱,实亦朝情悉惊。如此理家,合当惩责。宜停官,仍令与王氏钱物,通所奏数满五千贯。’
王氏的家族上诉,于是皇帝下诏说:‘李元素在病中上表,恳切陈述,说“妻子王氏,礼义乖张,愿意与她离异”。最初认为她平素有不良行为,不能明说,因为她出身于大官之家,所以让她自行处理。调查得知,她从未通知过妻族,也没有明显的过错可以记录,显然是内心不和,才导致这种情况。以皇帝的命令相威胁,当天就让她回家,给予的财物又非常单薄。不仅王氏受辱,实际上也使朝廷震惊。像这样处理家务,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停职,并命令将钱物交给王氏,总共达到五千贯。”
元和五年卒,赠陕州大都督。
元和五年去世,追赠陕州大都督。
史臣曰: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义之行,有唐之良将也。
史臣评论说:李抱玉、李抱真,以勇敢的才能和忠诚的行为,成为了唐朝的良将。
且如农隙教潞人之射,数骑入武俊之营,非有奇谋,孰能如是。
比如在农闲时教潞人射箭,几名骑兵进入武俊的营地,如果没有奇特的计谋,谁能做到这样。
惜乎服食求仙,为药所误。
遗憾的是,追求长生不老,被药物所误。
王虔休不党僭命,有足可嘉;卢从史动多怀奸,自贻伊戚。
王虔休不结党营私,越级行事,值得赞扬;卢从史行为多怀奸诈,给自己带来了不幸。
芃则老也知足,澄则过而改图。
李芃年纪大了知道满足,李澄则是知错能改。
元素为御史时,执德不回;居大夫日,其心甚短。
李元素担任御史时,坚守道德不回,担任大夫后,心胸变得狭隘。
因缘七出,益露丑声,善少恶多,又何足算。
因为种种原因而七次被贬,更加暴露了丑恶的一面,优点少缺点多,又有什么值得计算的。
赞曰:抱玉、抱真,我朝良将。虔休之心,亦多可尚。
赞颂说:抱玉、抱真,是我朝的良将。虔休的心,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史怀奸谋,芃将禄让。
史怀怀有奸诈的计谋,李芃愿意放弃自己的俸禄。
澄迷却行,素贪一响。
李澄迷失了方向,一直贪图一时的享乐。
吾谁与欺,岂如忠谅。
我们欺骗谁呢?不如忠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