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一

作者: 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唐代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后期参与《旧唐书》的编纂工作。《旧唐书》主要以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为主,详细记录了唐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全过程。

年代: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约10世纪)。

内容简要:《旧唐书》是五代时期历史学家编写的关于唐朝的史书,它记录了唐朝的历史大事,包括唐朝的建立、政权更替、军事战事、外交往来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详细描述了唐朝历代皇帝的治国理念、军事策略与外交政策,体现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败的全过程。通过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分析,书中揭示了唐朝盛世的辉煌与衰退的原因。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一,《旧唐书》为后代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一-原文

○李勉 李皋 子象古 道古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父择言,为汉褒相岐四州刺史、安德郡公,所历皆以严干闻。

在汉州,张嘉贞为益州长史、判都督事,性简贵,待管内刺史礼隔,而引择言同榻,坐谈政理,时人荣之。

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

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

属朝廷右武,勋臣恃宠,多不知礼。

大将管崇嗣于行在朝堂背阙而坐,言笑自若,勉劾之,拘于有司,肃宗特原之,叹曰:‘吾有李勉,始知朝廷尊也。’

迁司膳员外郎。

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

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克复西京,累历清要,四迁至河南少尹。

累为河东节度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行军司马,寻迁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

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

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

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出历汾州、虢州刺史,改京兆尹、检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

寻兼河南尹,明年罢尹,以中丞归西台,又除江西观察使。

贼帅陈庄连陷江西州县,偏将吕太一、武日升相继背叛,勉与诸道力战,悉攻平之。

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或以告,曰:‘为父禳灾,亦可矜也。’

舍之。

大历二年,来朝,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尚简肃。

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仍知国子监事,恃宠含威,天宪在舌。

前尹黎干写心候事,动必求媚,每朝恩入监,倾府人吏具数百人之饩以待之。

及勉莅职旬月,朝恩入监,府吏先期有请,勉曰:‘军容使判国子监事,勉候太学,军容宜厚具主礼。勉忝京尹,军容倘惠顾府廷,岂敢不具蔬馔。’

朝恩闻而衔之,因不复至太学,勉亦寻受代。

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

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硃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

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翃亻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

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

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耆老以为可继前朝宋璟、卢奂、李朝隐之徒。

人吏诣阙请立碑,代宗许之。

十年,拜工部尚书。

及滑亳永平军节度令狐彰卒,遗表举勉自代,因除之。

在镇八年,以旧德清重,不严而理,东诸侯虽暴骜者,亦宗敬之。

十一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

未行,汴州将李灵曜阻兵,北结田承嗣,承嗣使侄悦将锐兵戍之。

诏勉与李忠臣、马燧等攻讨,大破之,悦仅以身免。

灵曜北走,勉骑将杜如江擒之以献,代宗褒赏甚厚。

既而李忠臣代镇汴州,而勉仍旧镇。

忠臣遇下贪虐,明年为麾下所逐,诏复加勉汴宋节度使,移理汴州,余并如故。

德宗嗣位,加检校吏部尚书,寻加平章事。

建中元年,检校左仆射,充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余如故。

四年,李希烈反,以他盗为名,悉众来寇汴州。

勉城守累月,救援莫至,谓其将曰:‘希烈凶逆残酷,若与较力,必多杀无辜,吾不忍也。’

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

诏以司徒平章事征。

既至朝廷,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

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

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了太保。

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上颇愍悼之,册赠太傅,赙物有差,丧葬官给。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

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

及在相位向二十年,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

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

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忄妻恻,论者美之。

或曰:‘勉失守梁城,亦可贬也。’

议者曰:‘不然。当贼烈之始乱,其慓悍阴祸,凶焰不可当,天方厚其毒而降之罚。

况勉应变非长,援军莫至,又其时关辅已俶扰矣,人心已动摇矣。

以文吏之才,当虎狼之队,其全师奔宋,非量力之耻也。

与其坐受丧败,不犹愈乎!’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

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

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

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

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

无几,摄行州事。

岁俭,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

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

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

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

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

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

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

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

坐小法,贬潮州刺史。

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

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

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建中元年,迁湖南观察使。

前使辛京杲贪残,有将王国良镇邵州武冈县,豪富,京杲以死罪加之。

国良危惧,因人所苦,遂散财聚众据县以叛,诸道同讨,联岁不能下。

皋授命日,乃曰:‘驱疲甿,诛反侧,非所以奉圣朝事。’

遣使遗国良书曰:‘观将军非敢大逆,盖遭谗嫉,救误死而已。将军遇我,何不速降?我与将军同为辛京杲所构,我已蒙圣朝昭雪,使我何心持刃杀将军耶!将军以为不然,我以阵术破将军阵,以攻法屠将军城,非将军所度也。’

国良捧书,且忧且喜,遣使请降,亦未必决。

皋即日赴县受降,中道有候骑驰告曰:‘国良军中有变,言降是诈也。’

皋曰:‘非尔辈所知。’

遂留麾下兵,单骑假称使者,径入国良垒中。

国良召使者入,皋遂大叫军中曰:‘有人识曹王否?只我是。国良何不速降?’

一军愕眙不敢动。

适有识者走至,传呼曰:‘是。’

国良匍匐叩头请罪。

皋执手约为兄弟,尽焚攻守之备,散仓库,给兵士,令复农桑。

有诏赦国良罪,赐名惟新。

建中二年,丁母艰,奉丧至江陵。

会梁崇义反,乃授起复左卫大将军,复还湖南,寻加散骑常侍。

李希烈反,迁江西道节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至州,集将吏而令曰:‘尝有功未申者,别为行;有策谋及器能堪佐军者,别为行。’

有裨将伊慎、李伯潜、刘旻皆自占,皋察其词气,验其有功,悉补大将。

擢王锷委之中军,以马彝、许孟容为宾佐。

缮甲兵,具战舰,将军二万余。

初,伊慎将江西兵从李希烈平襄州,及反,惧皋任之,乃阴遣遗之锁甲,又诈为慎书往复,置遗于境。

上闻,即遣中使斩慎,皋表请舍令自效。

会与贼夹江为阵,中使又至,皋乃勉令以功自赎,赐之以所乘马及器甲,令将锋而先,皋率军继之,责其有功,果大破贼,斩首数百级,慎方得免罪。

贼树堡栅于蔡山,皋度峻险不可攻,乃声言西取蕲州,理战舰,分兵傍南涯,与舟师溯江而上。

贼以老弱守栅,引军循江随战舰,南北与皋兵相直。

去蔡山三百余里,皋令步兵登舟,顺流东下,不日拔蔡山。

贼还救,间一日方至,大破之,因进拔蕲州,降其将李良,又取黄州,斩首千余,兵益振,舒王为元帅,加皋前军兵马使。

德宗居奉天,淮南节度陈少游强取盐铁钱,其使包佶以财币溯江,次于蕲口。

时希烈已屠汴州,又遣骁将杜少诚将步骑万余来寇蕲、黄,将绝江道。

皋遣伊慎将七千众御之,遇于永安戍。

慎列三栅,相去才四里,列鼓角中栅。

少诚至,分兵围之,部队未严,声鼓而三栅齐出奋击,不为行阵,贼乱,少诚败走,斩首万级,封尸为京观。

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五百户。

上至梁州,进献继至。

皋以上蒙尘于外,不敢居城府,乃于西塞山上游大洲屯军,从近县为军市,商货毕至。

加工部尚书。

驾还京师,又遣伊慎、王锷将兵围安州,州城阻涢水为固,攻之累日不下。

希烈遣甥刘戒虚将步八千来援。

皋命李伯潜分师迎击于应山,获戒虚及大将二、裨将二十,斩首千余。

面缚戒虚等之城下,乃使人说之,贼曰:‘得大将及宾佐一二人为信,当降。’

皋乃使王锷、马彝绳城而入,城中大呼,乃出降。

希烈又遣兵援随州,皋令伊慎击于厉乡,大破之,复平静、白雁等关。

希烈惧,乃戢兵。

贞元初,拜江陵尹、荆南节度等使,江汉倚皋为固。

未几,李思登以随州降。

凡下州四、县十七,大小十余阵,未尝败衄。

淮西既平,请护丧祔东都,上遣中使吊,赠父右仆射,母曹国太妃。

葬毕来朝,诏还镇,出东都以拜墓,观者荣之。

先,江陵东北有废田傍汉古堤二处,每夏则溢,皋始命塞之,广田五千顷,亩得一钟。

规江南废洲为庐舍,架江为二桥,流人自占二千余户。

自荆至乐乡凡二百里,旅舍乡聚凡十数,大者皆数百家。

楚俗佻薄,不穿井,饮陂泽,皋始命合钱开井以便人。

初平希烈,吴少诚杀陈仙奇,上以襄、邓要厄,三年,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等使,割汝、随隶焉。

练兵积粮,市回鹘马益骑兵,堂大畋以教士,少诚惮之。

性勤俭,知人疾苦,设监司,能参听下,持将吏短长,赏罚必信。

所至常平物价,贵则出卖之,给将吏廪俸,豪家不得擅其利。

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又造欹器,进入内中。

每遗人物,常自秤量。

署之官匹帛皆印之,绝吏之私。

初,扶风马彝未知名,皋始辟之,卒以正直称。

汉阳王张柬之有林园在州西,公府多假之游宴,皋将买之,彝敛衽而言曰:‘张汉阳有中兴功,今遗业当百代保之,王纵欲之,奈何令其子孙自鬻焉!’

皋谢曰:‘主吏失词,为足下羞;微足下,安得闻此言!’

以改过迁善、知人任下为己任,故宾从将佐多至大官。

贞元八年三月,暴卒于位,年六十,废朝三日,赠右仆射,赙吊有差,谥曰成。

子象古、道古、复古。

象古自衡州刺史为安南都护。

元和十四年,为杨清所杀,妻子支党无噍类焉。

杨清者,代为南方酋豪,属象古贪纵,人心不附,又恶清之强,自驩州刺史召为牙门将,郁郁不快。

无何,邕管黄家贼叛,诏象古发兵数道共讨之,象古命清领兵三千赴焉。

清与其子志烈及所亲杜士交潜谋回戈,夜袭安南,数日城陷,象古故及于害。

朝廷命唐州刺史桂仲武为都护,且招谕之。

赦清,以为琼州刺史。

仲武至境,清不纳,复约束部署,刑戮憯虐,人无聊生。

仲武使人谕其酋豪,数月间,归附继至,约兵七千余人,收其城,斩清及其子志贞,籍没其家。

志烈与士交败,保于长州之凿溪,寻以所部兵来降。

道古登进士第,迁司门员外郎。

便佞巧宦,早升朝籍,常以酒肴棋博游公卿门,角赌之际,每伪为不胜而厚偿之,故当时有虚名,而嗜利者悉与之狎。

历处、随、唐、睦四州刺史,由黔中观察为鄂、岳、沔、蕲、安、黄团练观察使,时元和十一年也。

初,以柳公绰在镇无功,议将代之,裴度言:‘道古嗣曹王皋之子,皋尝以江汉兵遏希烈之乱,威惠至今在人,复用其子必能继美。’

宪宗然之,故有此授。

及赴镇,倍道而行,以数骑径入安州城。

时公绰殊未意道古至,惶骇而出,家财多为所夺。

十二年,道古攻申州,克其罗城,乃进围逼其中城。

城中守卒夜帅妇人登城而呼,悬门窃发,分出其众,道古之众惊乱,为虏所杀。

初,李听守安州,未尝退衄。

及道古至,诬奏听,移去之,乃自帅兵出穆陵。

士卒骄惰,赐给多阙,其度支供军钱,道古半以奉权倖,半以没己,人皆怨怒,不肯力战。

贼亦易道古,以羸兵抵之,故道古前后再攻破申州外城而不能拔。

至李愬入蔡州,乃降。

元和十三年,入为宗正卿。

道古在鄂州日,以贪暴闻,惧终得罪,乃荐山人柳泌以媚于上。

后又为左金吾卫将军。

宪宗季年颇信方士,锐于服食,诏天下搜访奇士。

宰相皇甫镈方谀媚固宠,道古言柳泌有道术,镈得进之,待诏翰林。

宪宗服饵过当,暴成狂躁之疾,以至弃代。

穆宗在东宫,扼腕于其事,及居丧,皆窜逐诛之。

镈既贬责,授道古循州司马,终以服丹药,欧血而卒。

史臣曰:李勉、李皋,禀性端庄,处身廉洁,临民莅事,动有美声,可谓宗臣之英也。

若夫治军旅,御寇戎,谋必臧,战必胜,则又勉不及皋远矣。

道古便佞,奸以事君,何父子之不相类也。

赞曰:我宗之英,曰皋与勉,才虽不同,道岂相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一-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元懿的曾孙。他的父亲李择言,担任过汉褒相岐四州刺史、安德郡公,所到之处都以严谨干练著称。在汉州时,张嘉贞担任益州长史、判都督事,性格简朴尊贵,对待管辖内的刺史礼节隔阂,却与李择言同榻而坐,讨论政事,当时的人都很羡慕。李勉从小勤奋学习经史,长大后沉稳高雅,追求虚玄之道,因为是近亲得以陪位,多次被授予开封尉。当时社会安定已久,汴州水陆交通便利,人口众多,被称为难以治理,李勉与联尉卢成轨等人,都因抓捕奸贼而闻名。

至德初年,李勉随从前往灵武,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朝廷重视武功,功臣们依仗宠爱,多不懂得礼节。大将管崇嗣在朝堂上背对着宫阙而坐,谈笑自若,李勉弹劾了他,他被拘禁起来,肃宗特别赦免了他,并感叹说:‘我有李勉,才知朝廷的尊贵。’后来升任司膳员外郎。当时关东献来俘虏一百多人,皇帝下诏一并处斩,有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询问原因,回答说:‘我被胁迫担任官职,并非反叛者。’李勉于是同情他们,上奏说:‘元恶尚未灭绝,受牵连的人遍布天下,他们都希望洗心革面归顺。如果全部杀掉他们,这就像是驱赶天下人为凶逆助威。’肃宗立即命令骑兵赦免释放,因此归顺的人日益增多。

攻克西京后,李勉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四次升迁至河南少尹。多次担任河东节度使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的行军司马,不久又升任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李勉因为前密县尉王晬勤勉能干,让他代理南郑县令,不久王晬被下诏处死,李勉询问原因,原来是被人诬陷。李勉询问将领们说:‘皇上依赖地方官为百姓父母,怎么会因为谗言而杀害无辜呢!’于是停止执行诏令拘禁王晬,上报朝廷,王晬最终获得赦免,而李勉却因此被执政者非议,被召回朝廷担任大理少卿。觐见时,他当面陈述王晬无罪,条陈政事,尽力为官。

肃宗准备重用李勉,恰逢李辅国受宠,想要李勉向他降礼。李勉不屈服,最终被压制,外出担任汾州、虢州刺史,后改任京兆尹、检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不久又兼任河南尹,第二年罢免尹职,以中丞的身份回到西台,又担任江西观察使。贼帅陈庄连续攻陷江西州县,偏将吕太一、武日升相继背叛,李勉与其他道一起奋力作战,全部平定了叛乱。部下有人父亲病重,用巫术制作木偶人,写上李勉的名字和官位,埋在其坟墓中,有人告诉李勉,说:‘为父亲禳灾,也可以同情。’李勉就放过了他。

大历二年,李勉来朝,被任命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崇尚简约严肃。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还掌管国子监事,依仗宠爱而威严,法律在他口中。前任京兆尹黎干写心候事,动作必求取悦,每次鱼朝恩进入国子监,都准备数百人的食物来招待。等到李勉任职一个月后,鱼朝恩进入国子监,府吏提前有请求,李勉说:‘军容使判国子监事,我等待太学,军容应该厚待,我作为京兆尹,如果军容能惠顾府廷,我岂敢不准备食物。’鱼朝恩听说后怀恨在心,因此不再去太学,李勉也很快被代替。

四年,李勉被任命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人阻挠道路为乱,前后持续多年,攻陷十多个州。李勉到任后,派遣将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翃等人合力征讨,全部斩杀,五岭平定。前后西域的商船每年只有四五艘到达,李勉性格廉洁,商船到来都不检查,因此末年到达的有四十多艘。在官多年,器物车服没有增加装饰。等到卸任回家,到达石门停船,将家人所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物品全部投入江中,老年人认为他可以比得上前朝的宋璟、卢奂、李朝隐等人。官吏们上奏请求立碑,代宗同意了。

十年,李勉被任命为工部尚书。等到滑州、亳州、永平军节度使令狐彰去世,遗表推荐李勉接替自己,因此任命了他。在镇守八年,以老成持重,不严厉而治理得当,东方的诸侯即使凶猛暴虐的,也尊敬他。

十一年,汴州、宋州留后田神玉去世,皇帝下诏任命李勉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未出发前,汴州将领李灵曜阻兵,向北勾结田承嗣,田承嗣派侄子田悦率领精兵驻守。皇帝下诏让李勉与李忠臣、马燧等人进攻讨伐,大败李灵曜,田悦仅以身免。李灵曜向北逃走,李勉的骑将杜如江擒获他献给朝廷,代宗给予厚赏。不久李忠臣接替镇守汴州,而李勉仍然镇守。李忠臣对下属贪污残暴,第二年被部下驱逐,皇帝下诏再次任命李勉为汴宋节度使,移镇汴州,其他职务照旧。

德宗继位后,加封李勉为检校吏部尚书,不久又加封平章事。建中元年,担任检校左仆射,充任河南、汴宋、滑州、亳州、河阳等道都统,其他职务照旧。四年,李希烈反叛,以其他盗贼为名,率领大军进攻汴州。李勉守城数月,救援不来,他对将领们说:‘李希烈凶残暴虐,如果与他对抗,必定会杀死许多无辜之人,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秘密地率领军队突围,向南逃到宋州。皇帝下诏以司徒平章事的身份征召他。到达朝廷后,他身着素服请罪,皇帝下诏恢复他的职位,李勉只是引咎辞职。不久,卢杞从新州员外司马被任命为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坏朝政,贬官未满责任,停止执行诏令,于是授予卢杞澧州别驾。有一天,皇帝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会不知道!你知道他的情况吗?’李勉回答说:‘天下人都知道他奸邪,只有陛下不知道,这就是他奸邪的原因。’当时的人都很赞赏他的正直,然而从此之后他被皇帝疏远了。他多次上表辞去职位,最终被免去知政事,加封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皇帝对他颇为哀悼,追赠太傅,赐予丧葬物品。

李勉坦率朴素,喜好古物和奇异之物,清廉简易,是宗臣的表率。擅长弹琴,喜欢写诗,精通音律,能自己制作琴,还有巧思。在相位上将近二十年,禄俸都赠给了亲友,去世后没有私积。他在大官职位上,礼遇贤才,对待下属始终尽心。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他们在幕府去世,三年之内,每次宴饮,他必定在席上设立空位,摆放食物,举杯敬酒,表情哀戚,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有人说:‘李勉失守梁城,也可以贬官。’议论的人说:‘不然。在贼人李希烈刚开始作乱的时候,他的凶猛阴险,凶焰不可挡,上天正厚待他的毒辣而降下惩罚。何况李勉应变能力不强,援军没有到达,而且当时关中已经动荡不安,人心已经动摇。以文官的才能,面对凶猛的军队,他能够保全军队逃到宋州,不是衡量力量的耻辱。与他坐等失败,不是更好吗!’

李皋,字子兰,是曹王明玄孙,嗣王李戢的儿子。年轻时补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年继承封号授任都水使者,三次升迁至秘书少监,都担任正职。他机智多谋,善于利用事情来为自己谋利。因为孝顺太妃郑氏而闻名。

上元初年,京城遭遇旱灾,一斗米的价格高达数千钱,死亡人数众多。郭子仪的俸禄不足以养家,他急忙请求外调,但被拒绝,于是故意触犯小法,被贬为温州长史。不久后,他代理州事。那一年,州里有官仓存粮数十万斛,郭子仪想要赈济灾民,属吏们跪地请求等待朝廷的旨意,郭子仪说:‘人一天不吃饭就会死,哪有闲暇等待命令!如果牺牲我一个人的生命,能救活几千人的性命,那是非常有益的。’于是他打开仓库,将粮食全部散发出去,因为擅自借贷的罪名,他上书自责。皇帝听说后赞赏他,以优厚的诏书回答他,并任命他为少府监。

郭子仪巡视县境时,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哭泣,他同情地询问她,老妇人说:‘我是李家的媳妇,有两个儿子:钧和锷,他们外出做官二十年了都没有回来,家里贫穷得无法自给。’当时钧是殿中侍御史,锷是京兆府法曹,他们都因为文学才能而登科,当时名声很大。郭子仪说:‘‘在家孝顺父母,外出尊敬兄长,如果还有余力,然后才能学习文学。’如果这两个儿子,怎么可以让他们在官位上呢!”因此,他上奏朝廷,将他们一并除名。

郭子仪被调任处州别驾,代理州事,以良好的政绩而闻名。他被征召到京城,但没有被召见,于是上书谈论治国之道,被任命为衡州刺史。因为小事犯法,被贬为潮州刺史。当时杨炎被贬到道州,知道郭子仪为人正直,等到杨炎成为宰相后,又重新任命郭子仪为衡州刺史。

郭子仪在担任御史时,担心给太妃带来忧虑,所以外出时穿素服,回家时穿公服,言行举止都像平常一样,太妃竟然不知道。等到他成为潮州刺史时,他编造谎言说是因为调动职位,等到复位后,他才哭着告诉太妃,并且说如果不是因为疾病,他不敢有怨言。

建中元年,他被任命为湖南观察使。前任观察使辛京杲贪婪残暴,有一位名叫王国良的将领镇守邵州武冈县,他富甲一方,辛京杲将他处以死罪。王国良感到恐惧,因为百姓的苦难,他散财聚众占据县城叛乱,各路军队共同讨伐,连续几年都无法攻下。郭子仪受命那天,说:‘驱赶疲惫的百姓,诛杀叛乱的军队,这不是侍奉圣朝的事情。’他派人给王国良送信说:‘我看将军并不敢大逆不道,只是遭受了谗言和嫉妒,救免了误杀而已。将军遇到我,为什么不立刻投降?我和将军都受到了辛京杲的陷害,我已经得到了圣朝的昭雪,我有什么理由拿刀杀将军呢!将军如果认为这不是真的,我用阵法打败将军的军队,用攻城法攻占将军的城池,这不是将军所能预料的。’王国良收到信后,又忧愁又高兴,派人请求投降,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郭子仪当天就前往县城接受投降,半路上有骑兵飞马来报告说:‘王国良军中发生了变故,说投降是假的。’郭子仪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理解的。’于是他留下自己的军队,独自骑马假扮使者,直接进入王国良的营垒中。王国良召见使者,郭子仪就在军中大声喊道:‘有人认识曹王吗?就是我。王国良为什么不立刻投降?’全军都惊讶地看着他,不敢动弹。正好有认识他的人跑来,大声呼喊:‘是他。’王国良匍匐在地,跪下请罪。郭子仪握着他的手,约定成为兄弟,烧毁了攻守的设施,散发了仓库里的粮食,给了士兵们,让他们恢复农业生产。皇帝下诏赦免了王国良的罪行,赐给他名字惟新。

建中二年,郭子仪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到江陵。正好梁崇义反叛,他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再次回到湖南,不久后加封为散骑常侍。李希烈反叛后,他被任命为江西道节度使、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到达州城后,他召集将领和官吏下令说:‘如果有功未得到表彰的人,另外安排;有计谋和才能可以辅佐军队的人,另外安排。’裨将伊慎、李伯潜、刘旻都主动报名,郭子仪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核实他们的功绩,都补任为大将。提拔王锷,委以中军重任,任命马彝、许孟容为助手。修缮铠甲兵器,准备战舰,带领两万多名士兵。起初,伊慎率领江西军队跟随李希烈平定襄州,等到李希烈反叛后,他担心郭子仪会怀疑他,于是暗中派人送来锁甲,又假装写信往来,放在边境上。皇帝听说后,立即派遣中使斩杀伊慎,郭子仪上表请求自己承担罪责。正逢和敌人在江边对峙,中使又来了,郭子仪就勉励他凭借功绩赎罪,赐给他自己骑的马和兵器,让他率领先锋部队进攻,郭子仪率领军队随后跟进,责成他们立功,最终大破敌军,斩首数百人,伊慎才得以免罪。敌人在蔡山建立了堡垒和栅栏,郭子仪认为地势险峻,无法攻下,于是声称要西取蕲州,修理战舰,分兵沿着南岸,与水军逆江而上。敌军用老弱士兵守卫栅栏,率领军队沿着江边跟随战舰,南北两面与郭子仪的军队对峙。距离蔡山三百多里,郭子仪命令步兵上船,顺流东下,不久就攻下了蔡山。敌军回援,一天后才到,郭子仪大破敌军,趁机攻下蕲州,降服了敌将李良,又攻下黄州,斩首一千多人,军队士气大振,舒王担任元帅,加封郭子仪为前军兵马使。

唐德宗住在奉天,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强行征收盐铁钱,他的使者包佶带着财宝沿江而上,停留在蕲口。当时李希烈已经攻占了汴州,又派遣勇将杜少诚率领步兵和骑兵一万多人来侵犯蕲州和黄州,企图切断江道。郭子仪派遣伊慎率领七千人抵抗,在永安戍相遇。伊慎设置了三道栅栏,相距只有四里,鼓角声从中间的栅栏传出。杜少诚到来后,分兵包围,部队尚未整齐,鼓声一响,三道栅栏同时出击,不形成战斗队形,敌军混乱,杜少诚败逃,斩首万级,将尸体堆成京观。因为功绩,他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晋升为五百户的封地。皇帝到达梁州,郭子仪的进贡也随后到达。郭子仪因为在外地受到皇帝的责备,不敢住在城府中,于是他在西塞山上游的大洲上驻军,从附近的县里设立军市,商货云集。他被加封为工部尚书。皇帝返回京城后,又派遣伊慎、王锷率领军队包围安州,州城依靠涢水作为防御,攻打了多日都无法攻下。李希烈派遣外甥刘戒虚率领步兵八千人前来支援。郭子仪命令李伯潜分兵在应山迎战,俘获了刘戒虚和两位大将、二十位裨将,斩首一千多人。将刘戒虚等人捆绑着带到城下,然后派人说服他们,敌军说:‘如果得到一两位大将和助手作为信物,我们就投降。’郭子仪于是派遣王锷、马彝绑着绳子进入城中,城中人高呼,然后出城投降。李希烈又派遣军队支援随州,郭子仪命令伊慎在厉乡迎战,大破敌军,恢复了平静、白雁等关隘。李希烈害怕了,于是收兵。

贞元初年,他被任命为江陵尹、荆南节度使,江汉地区的人都依靠郭子仪作为坚固的屏障。不久后,李思登率领随州投降。总共攻下四州、十七县,大小战斗十余次,从未失败。淮西平定后,他请求护送灵柩到东都安葬,皇帝派遣中使吊唁,追赠他的父亲为右仆射,母亲为曹国太妃。安葬完毕后,他来朝见皇帝,皇帝下诏让他返回镇守,他离开东都去拜墓,观看的人都为他感到荣耀。

在此之前,江陵东北有两处废弃的田地靠近汉代的古堤,每到夏天就会泛滥,郭子仪开始命令堵塞,扩大了五千顷的田地,每亩可以收获一钟粮食。规划江南的废弃洲地建造房屋,架设两座桥梁,流亡的人自报有二千多户。从荆州到乐乡一共二百里,旅店和乡村共有十几处,大的都有几百户人家。楚地的风俗轻佻浅薄,不挖井,饮用池塘和湖泊的水,郭子仪开始命令人们合钱挖井,方便人们用水。

起初,李希烈叛乱,吴少诚杀了陈仙奇。因为李希烈在襄州和邓州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朝廷任命李希烈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并且把汝州和随州划归他的管辖。李希烈训练军队,积累粮食,购买回鹘的马匹来增强骑兵力量,在宽阔的田野上训练士兵,吴少诚因此对他感到畏惧。他性格勤俭,了解人民的疾苦,设立了监察机构,能够听取下属的意见,公正地对待将领和官吏,奖罚严明。他所到之处,都会调整物价,如果物价过高,就会出售物资,给将领和官吏发放粮食,防止豪族私占利益。他还常常动脑筋,巧妙地设计战舰,用两个轮子推动,像飞翔的风一样,迅速如帆船,所造的战舰既简单又坚固。他还制造了倾斜的器具,并进入其中。每次送出物资,都会亲自称量。他签署的官方文件和匹帛都会加盖印章,杜绝了官吏的私利。

起初,扶风的马彝并不出名,李皋刚开始启用他,最终马彝以正直著称。汉阳王张柬之在州西有园林,官府的人常常借去游玩宴会,李皋想要买下它,马彝整理衣襟说道:‘张汉阳有中兴的功绩,现在他留下的产业应该由百代来保护,即使王想要它,也不能让他的子孙自己卖掉!’李皋道歉说:‘主吏失言,让我感到羞愧;若非你提醒,我怎能听到这样的话!’李皋以改正过错、了解人材、信任下属为己任,因此他的宾客和部下很多都成为了大官。贞元八年三月,李皋突然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右仆射,举行了相应的丧葬仪式,谥号为成。他的儿子有象古、道古、复古。

象古从衡州刺史升任为安南都护。元和十四年,被杨清所杀,妻子和同党都无一幸免。杨清是南方的一个部落首领,因为象古贪婪放纵,人心不附,又讨厌杨清的强大,从驩州刺史召回他担任牙门将,杨清因此感到不快。不久,邕管黄家贼叛乱,朝廷命令象古从多条路线出兵讨伐,象古命令杨清率领三千士兵前往。杨清和他的儿子杨志烈以及亲信杜士交密谋回师,夜晚袭击安南,几天后城池陷落,象古因此被杀。朝廷任命唐州刺史桂仲武为都护,并招抚杨清。赦免杨清,任命他为琼州刺史。桂仲武到达边境,杨清不接受,重新约束部署,严刑峻法,人民无法生存。桂仲武派人告知当地的部落首领,几个月内,归附的人络绎不绝,约七千多人,收复了城池,斩杀了杨清和他的儿子杨志贞,没收了他们的家产。杨志烈和杜士交战败,退守在长州的凿溪,不久带领部下士兵前来投降。

道古考中进士,升迁为司门员外郎。他善于奉承,善于做官,早年就升入了朝廷,常常带着酒菜棋局在公卿家中游玩,赌博时,总是假装输掉,然后慷慨地赔偿,因此当时有虚名,而喜欢利益的人都与他为伍。历任处州、随州、唐州、睦州刺史,从黔中观察使升任为鄂州、岳州、沔州、蕲州、安州、黄州团练观察使,那时是元和十一年。起初,因为柳公绰在镇上没有功绩,商议要代替他,裴度说:‘道古是曹王李皋的儿子,李皋曾经用江汉的兵力遏制了李希烈的叛乱,他的威望和恩惠至今还留在人们心中,如果再次任用他的儿子,一定能够继承他的美名。’宪宗同意了,所以有了这次任命。道古前往镇上时,日夜兼程,只带着几个骑兵直接进入安州城。当时柳公绰根本没想到道古会来,吓得出来迎接,家里的财产被夺取了很多。元和十二年,道古攻打申州,攻克了外城,然后包围了内城。城中的士兵在夜晚带领妇女登上城墙呼喊,偷偷打开城门,让士兵分散出来,道古的士兵惊慌失措,被敌人杀死。起初,李听守卫安州,从未有过败绩。等到道古到来,诬告李听,将他调离,于是自己带领士兵出穆陵。士兵们骄纵懒惰,赏赐不足,他的军费开支,道古一半用来奉承权贵,一半据为己有,人们都对他怨恨,不肯奋力作战。敌人也轻视道古,用老弱病残的士兵来抵挡他,所以道古前后两次攻破申州外城,却不能攻克。等到李愬进入蔡州,道古才投降。

元和十三年,道古入朝担任宗正卿。道古在鄂州时,因为贪婪残暴而闻名,害怕最终会获罪,于是推荐山野之人柳泌来讨好皇帝。后来又担任了左金吾卫将军。宪宗晚年非常相信方士,热衷于服用丹药,下诏全国搜寻奇人异士。宰相皇甫镈正巴结奉承,巩固自己的地位,道古说柳泌有道术,皇甫镈因此推荐他,被任命为翰林待诏。宪宗服用丹药过量,突然变得狂躁不安,以至于放弃了帝位。穆宗在东宫时,对此事感到惋惜,等到居丧期间,都将这些人流放或处死。皇甫镈被贬责后,任命道古为循州司马,最终因为服用丹药,吐血而死。

史臣评论说:李勉、李皋,性格端庄,品行廉洁,治理民众和处理事务,总是受到好评,可以说是宗室中的杰出人物。至于治理军队,抵御外敌,谋划周密,战斗必胜,那么李勉就比不上李皋了。道古善于奉承,奸诈地侍奉君主,为什么父子之间如此不相像呢。

赞语说:我们宗室中的杰出人物,是李皋和李勉,虽然才能不同,但道路并不遥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一-注解

李勉:李勉,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他在唐代历史上以清廉、正直、有才干著称,曾任监察御史、司膳员外郎、河南少尹、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等职。

李皋:李皋,唐代政治家,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他曾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都水使者、秘书少监等职,以多智数和孝顺著称。

子象古:子象古,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于比喻高洁、贤能之人。

道古:道古,指古代的道德、文化传统,也指对古代文化的推崇和研究。

郑王元懿:郑王元懿,唐代宗室,郑王的封号,元懿为其谥号。

汉褒相岐四州刺史、安德郡公:古代官职,汉褒相岐四州刺史指管理汉、褒、相、岐四州的官员,安德郡公为其封号。

益州长史、判都督事:古代官职,益州长史指管理益州的官员,判都督事为其兼职。

监察御史:古代官职,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纪律。

司膳员外郎:古代官职,司膳员外郎负责宫廷膳食的管理。

关东:古代地区名,指今山东、河南一带。

元恶未殄:指大恶之人尚未被消灭。

澡心归化:指洗心革面,重新归顺。

河南少尹:古代官职,河南少尹指管理河南地区的官员。

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古代官职,梁州都督指管理梁州的官员,山南西道观察使指管理山南西道地区的官员。

摄南郑令:古代官职,摄南郑令指代理南郑县令。

权幸:指有权势而受宠的人。

京兆尹:古代官职,京兆尹指管理京兆地区的官员。

检校右庶子:古代官职,检校右庶子指检查校正右庶子的职责。

都畿观察使:古代官职,都畿观察使指管理都畿地区的官员。

河南尹:古代官职,河南尹指管理河南地区的官员。

广州刺史:古代官职,广州刺史指管理广州地区的官员。

岭南节度观察使:古代官职,岭南节度观察使指管理岭南地区的官员。

番禺:古代地区名,指今广东省广州市。

西域:古代地区名,指今中亚、西亚一带。

滑亳永平军节度使:古代官职,滑亳永平军节度使指管理滑亳永平军地区的官员。

汴州刺史:古代官职,汴州刺史指管理汴州地区的官员。

汴宋节度使:古代官职,汴宋节度使指管理汴宋地区的官员。

李忠臣:唐代将领,曾任汴州节度使。

田承嗣:唐代将领,曾任魏博节度使。

李希烈:唐代将领,曾发动叛乱。

司徒:古代官职,司徒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平章事:古代官职,平章事是宰相的一种称呼。

检校吏部尚书:古代官职,检校吏部尚书指检查校正吏部尚书的职责。

给事中:古代官职,给事中是中央官员,负责处理政务。

员外司马:古代官职,员外司马是中央官员,负责处理军事事务。

澧州刺史:古代官职,澧州刺史指管理澧州地区的官员。

别驾:古代官名,为地方官员的副职。

司徒平章事:古代官职,司徒平章事是宰相的一种称呼。

左仆射:古代官职,左仆射是宰相的一种称呼。

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古代官职,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指管理河南、汴宋、滑亳、河阳等道地区的官员。

关辅:古代地区名,指今陕西、河南一带。

曹王明玄孙:曹王明玄孙,指曹王明的后代。

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古代官职,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是中央官员,负责处理军事事务。

都水使者:古代官职,都水使者是中央官员,负责水利事务。

秘书少监:古代官职,秘书少监是中央官员,负责管理图书、档案等事务。

上元初:上元是指唐朝的年号,初表示开始,这里指唐朝上元年间。

京师:古代对国都的称呼,这里指当时的首都。

旱:指旱灾,即长时间不下雨,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

米斗直数千:米斗直表示米的价格,这里指米价昂贵,一斗米的价格高达数千钱。

死者甚多:指因旱灾而饿死的人很多。

皋度:皋度是人名,这里指某位官员。

俸:古代官员的薪水。

亟请外官:亟请表示紧急请求,外官指地方官员。

抵微法:抵微法指触犯轻微的刑法。

贬温州长史:贬官指被降职,长史是地方官员的职位。

摄行州事:摄行表示代理,州事指州里的政务。

岁俭:岁俭指收成不好,粮食短缺。

官粟:官粟指官府储存的粮食。

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

掾吏:掾吏指官府中的小官吏。

上旨:上旨指皇帝的旨意。

擅贷:擅贷指擅自贷款。

飞章自劾:飞章自劾指上书自责。

天子:指皇帝。

优诏:优诏指皇帝的嘉奖诏书。

少府监:少府监是官名,负责宫廷事务。

行县:行县指巡视县份。

摄:代理。

垂白:头发花白,指年纪大。

宦游:在朝廷或地方做官。

登科:科举考试及第。

名重于时:在当时很有名气。

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出自《论语》,意思是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有余力之后才能学习文化知识。

举奏:向上级报告并弹劾。

处州:古代的一个州名。

良政:好的政治措施。

征至京:被征召到京城。

言理道: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

衡州:古代的一个州名。

坐小法:因小过错而受罚。

潮州:古代的一个州名。

杨炎:人名,唐朝官员。

道州:古代的一个州名。

复拜:再次被任命。

御史覆讯:御史对某人的审讯。

太妃:皇帝的母亲。

素服:白色的衣服,表示丧服。

公服:官服。

迁:调动官职。

复位:恢复原职。

湖南观察使:湖南地区的观察使,负责地方行政。

辛京杲:人名,唐朝官员。

王国良:人名,唐朝将领。

邵州:古代的一个州名。

武冈县:邵州的一个县名。

豪富:富有。

同讨:一同讨伐。

联岁:连续多年。

驱疲甿:驱使疲惫的农民。

诛反侧:诛杀叛乱的人。

擅贷之罪:擅自贷款的罪行。

昭雪:洗清冤屈。

阵术:战术。

攻法:攻城的方法。

假称使者:假装成使者。

候骑:侦察兵。

谗嫉:诽谤和嫉妒。

遗之锁甲:送给他锁子甲。

京观:古代战争胜利后,将敌军尸体堆积起来,以示胜利。

银青光禄大夫:古代官名,为高级官员。

进封:晋升爵位。

淮西:古代的一个地区名。

东都:古代的都城之一,位于今天的洛阳。

汉古堤:古代的堤坝。

陂泽:池塘和湖泊。

合钱开井:众人集资打井。

旅舍:旅馆。

乡聚:乡村。

楚俗:楚地的风俗。

穿井:打井。

初平希烈:初平时期,指唐朝时期,希烈为年号,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

吴少诚: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期的一位节度使,以武力著称。

陈仙奇:可能是指陈仙奇,一个历史人物。

襄、邓要厄:襄州和邓州是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要厄可能指战略要地。

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朝时期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回鹘马:回鹘是古代民族,其马以善战著称。

堂大畋:堂大畋可能是指一种军事训练场或方法。

监司: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常平物价: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物价而设立的仓库。

署之官匹帛:署之官指官员,匹帛是古代货币单位。

扶风马彝:扶风是地名,马彝是个人名。

汉阳王张柬之:汉阳王是封号,张柬之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公府:古代高级官员的官邸。

牙门将:古代军职,相当于副将。

邕管黄家贼:邕管是地名,黄家贼可能是指叛乱分子。

唐州刺史桂仲武:唐州是地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桂仲武是个人名。

籍没其家:籍没是指没收财产。

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

司门员外郎: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之门。

便佞巧宦:便佞指善于奉承,巧宦指善于官场技巧。

公卿门:公卿指高级官员。

角赌:角力赌博。

柳公绰:柳公绰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穆陵:穆陵是地名。

度支供军钱:度支是财政部门,供军钱是军费。

权倖:权贵。

山人柳泌:山人指隐士,柳泌是个人名。

翰林:翰林是古代宫廷文学、学术机构。

服饵过当:服饵指服用药物,过当指过量。

欧血:欧血指吐血。

宗臣:宗室大臣。

英:杰出的人才。

宗:宗室,指皇室家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一-评注

初平希烈,吴少诚杀陈仙奇,上以襄、邓要厄,三年,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等使,割汝、随隶焉。

赏析:此句描述了吴少诚在初平希烈时期杀害陈仙奇的事件,以及朝廷对此事的反应。朝廷鉴于襄、邓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任命了襄州刺史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并割让汝、随两地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这反映了唐朝对地方军事和政治的重视,以及通过军事任命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手法。

练兵积粮,市回鹘马益骑兵,堂大畋以教士,少诚惮之。

赏析:此句描绘了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在任期间加强军事力量的措施。通过训练士兵、积存粮食、购买回鹘马匹来增强骑兵力量,以及在大畋(一种军事训练场所)进行军事训练,这些举措都显示了他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战争的准备。吴少诚对他的忌惮也反映了他的军事才能。

性勤俭,知人疾苦,设监司,能参听下,持将吏短长,赏罚必信。

赏析:此句赞扬了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品德和治理方式。他勤俭节约,关心民众疾苦,设立监察机构,能够倾听下情,公正处理将吏的功过,赏罚分明,这些行为体现了他的清廉和公正。

所至常平物价,贵则出卖之,给将吏廪俸,豪家不得擅其利。

赏析:此句描述了他在治理中采取的经济措施。通过常平仓制度来稳定物价,当物价上涨时,将粮食出售,以保证将吏的俸禄,防止豪族垄断利益。这体现了他的经济智慧和为民着想的治理理念。

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赏析:此句描述了他创新制造战舰的才能。他运用巧思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战舰,能够快速行驶,显示出他的军事技术和创新精神。

又造欹器,进入内中。每遗人物,常自秤量。

赏析:此句描述了他的精细管理。他制造了一种倾斜的量器,用于准确测量物品,每次赠送物品时都会亲自秤量,这反映了他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公正的追求。

署之官匹帛皆印之,绝吏之私。

赏析:此句说明了他在管理中采取的措施。他要求所有官员的文书和匹帛都必须加盖印章,以杜绝官员的私人行为,维护官场的廉洁。

初,扶风马彝未知名,皋始辟之,卒以正直称。

赏析:此句讲述了马彝最初并不知名,但后来因为正直而受到赞誉。这反映了李皋的识人能力和对正直品质的重视。

汉阳王张柬之有林园在州西,公府多假之游宴,皋将买之,彝敛衽而言曰:‘张汉阳有中兴功,今遗业当百代保之,王纵欲之,奈何令其子孙自鬻焉!’

赏析:此句描绘了马彝对张柬之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他反对李皋购买张柬之的林园,认为这是对张柬之中兴功绩的亵渎,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

皋谢曰:‘主吏失词,为足下羞;微足下,安得闻此言!’以改过迁善、知人任下为己任,故宾从将佐多至大官。

赏析:此句展示了李皋的谦逊和自我反省的精神。他对于马彝的批评表示歉意,并以此为契机,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下属的信任。

贞元八年三月,暴卒于位,年六十,废朝三日,赠右仆射,赙吊有差,谥曰成。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皋的去世和朝廷的哀悼。他的去世引起了朝廷的哀悼,废朝三日,赠予右仆射的荣誉,谥号“成”,这反映了他生前的地位和影响力。

子象古、道古、复古。

赏析:此句提到了李皋的儿子们,为后文的故事埋下伏笔。

象古自衡州刺史为安南都护。元和十四年,为杨清所杀,妻子支党无噍类焉。

赏析:此句讲述了李象古的经历。他曾任衡州刺史,后升任安南都护,但最终被杨清所杀,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杨清者,代为南方酋豪,属象古贪纵,人心不附,又恶清之强,自驩州刺史召为牙门将,郁郁不快。

赏析:此句介绍了杨清的背景和与李象古的关系。杨清是南方的酋豪,因李象古的贪婪和放纵而不得人心,加上对杨清的厌恶,导致杨清的不满和反抗。

无何,邕管黄家贼叛,诏象古发兵数道共讨之,象古命清领兵三千赴焉。

赏析:此句描述了邕管黄家贼叛乱,李象古派杨清领兵讨伐的事件,反映了当时地方叛乱的频繁和朝廷对此的应对。

清与其子志烈及所亲杜士交潜谋回戈,夜袭安南,数日城陷,象古故及于害。

赏析:此句揭示了杨清背叛李象古,与儿子和亲信密谋反叛,最终导致李象古被杀的内幕。

朝廷命唐州刺史桂仲武为都护,且招谕之。赦清,以为琼州刺史。

赏析:此句描述了朝廷对杨清的处理。朝廷任命桂仲武为都护,招抚杨清,并赦免了他的罪行,任命他为琼州刺史。

仲武至境,清不纳,复约束部署,刑戮憯虐,人无聊生。

赏析:此句说明了杨清对朝廷的不服从,以及他统治下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仲武使人谕其酋豪,数月间,归附继至,约兵七千余人,收其城,斩清及其子志贞,籍没其家。

赏析:此句描述了桂仲武通过招抚手段,使杨清的部下归附朝廷,最终平定了叛乱。

志烈与士交败,保于长州之凿溪,寻以所部兵来降。

赏析:此句说明了杨清的儿子和亲信的失败和投降。

道古登进士第,迁司门员外郎。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的仕途经历。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后来升迁为司门员外郎。

便佞巧宦,早升朝籍,常以酒肴棋博游公卿门,角赌之际,每伪为不胜而厚偿之,故当时有虚名,而嗜利者悉与之狎。

赏析:此句揭示了李道古的为人。他善于投机取巧,善于巴结权贵,通过赌博等手段获取虚名,因此被当时的人所熟知。

历处、随、唐、睦四州刺史,由黔中观察为鄂、岳、沔、蕲、安、黄团练观察使,时元和十一年也。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的官职经历。他历任多个州的刺史,后来成为黔中观察使,负责鄂、岳、沔、蕲、安、黄等地的军事事务。

初,以柳公绰在镇无功,议将代之,裴度言:‘道古嗣曹王皋之子,皋尝以江汉兵遏希烈之乱,威惠至今在人,复用其子必能继美。’宪宗然之,故有此授。

赏析:此句说明了李道古的任命背景。裴度推荐李道古接替柳公绰的职务,认为他能够继承父亲李皋的威望和功绩。

及赴镇,倍道而行,以数骑径入安州城。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赴任的过程。他迅速前往安州,以示对职务的重视。

时公绰殊未意道古至,惶骇而出,家财多为所夺。

赏析:此句说明了李道古到任后对柳公绰的冲击。柳公绰对李道古的到来感到惊讶和恐惧,家中财产也遭到掠夺。

十二年,道古攻申州,克其罗城,乃进围逼其中城。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在军事上的行动。他攻打申州,攻占罗城,并继续围攻城中。

城中守卒夜帅妇人登城而呼,悬门窃发,分出其众,道古之众惊乱,为虏所杀。

赏析:此句描述了申州守军夜袭李道古军队的情景,导致李道古军队的混乱和损失。

初,李听守安州,未尝退衄。

赏析:此句提到了李听在安州的守军,强调了他在守城方面的坚定和勇敢。

及道古至,诬奏听,移去之,乃自帅兵出穆陵。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对李听的诬陷和排挤,以及他自己的军事行动。

士卒骄惰,赐给多阙,其度支供军钱,道古半以奉权倖,半以没己,人皆怨怒,不肯力战。

赏析:此句揭示了李道古在军事上的失败原因。他的军队士气低落,供应不足,他自己也贪污腐败,导致士兵的不满和战斗力下降。

贼亦易道古,以羸兵抵之,故道古前后再攻破申州外城而不能拔。

赏析:此句说明了敌军对李道古的轻视,以及他在军事上的困境。

至李愬入蔡州,乃降。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愬的军事行动和李道古的投降。

元和十三年,入为宗正卿。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的官职变动。

道古在鄂州日,以贪暴闻,惧终得罪,乃荐山人柳泌以媚于上。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的贪污和腐败行为,以及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推荐柳泌。

后又为左金吾卫将军。

赏析:此句描述了李道古的官职变动。

宪宗季年颇信方士,锐于服食,诏天下搜访奇士。

赏析:此句描述了宪宗晚年对方士的信任和对寻求长生不老的追求。

宰相皇甫镈方谀媚固宠,道古言柳泌有道术,镈得进之,待诏翰林。

赏析:此句描述了皇甫镈和柳泌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谄媚和推荐来获得宪宗的信任。

宪宗服饵过当,暴成狂躁之疾,以至弃代。

赏析:此句描述了宪宗因服用丹药过度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穆宗在东宫,扼腕于其事,及居丧,皆窜逐诛之。

赏析:此句描述了穆宗对宪宗死因的怀疑,以及他对相关人员的处理。

镈既贬责,授道古循州司马,终以服丹药,欧血而卒。

赏析:此句描述了皇甫镈和李道古的结局。皇甫镈被贬,李道古被任命为循州司马,最终因服用丹药而死亡。

史臣曰:李勉、李皋,禀性端庄,处身廉洁,临民莅事,动有美声,可谓宗臣之英也。

赏析:此句对李勉和李皋的评价。史臣认为他们性格端庄,廉洁自律,治理有方,是宗室中的杰出人物。

若夫治军旅,御寇戎,谋必臧,战必胜,则又勉不及皋远矣。

赏析: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李皋在军事上的才能,认为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超过了李勉。

道古便佞,奸以事君,何父子之不相类也。

赏析:此句对李道古的评价。史臣认为李道古善于投机取巧,奸诈狡猾,与父亲李皋的性格迥异。

赞曰:我宗之英,曰皋与勉,才虽不同,道岂相远。

赏析:此句对李皋和李勉的总结。赞者认为他们虽然才能不同,但都值得尊敬,他们的道德道路并不遥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旧唐书-列传-卷八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79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