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

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原文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丈夫邦岭下遇山精

话说那群水怪把小山拖下海去,林之洋这一吓非同小可,连忙上船,只见婉如、若花、乳母,都放声恸哭。

吕氏向林之洋哭道:‘俺们正在闲话,不意来了许多妖怪,忽把甥女扛去,你可看见?’

林之洋顿足道:‘俺在岸上怎么不见!如今已将甥女拖下海去,这便怎处?’

登时多九公得了此信,即从船后走来道:‘幸喜天气和暖,为今之计,且教水手下去看是何怪,再作道理。’

二人来至船头,就教当日探听廉锦枫那个水手下去。

水手听了,因刚才看见那些水怪,心中害怕,不敢独往,又拉了一个会水的一同下去。

不多时,上来回报道:‘此处并非大洋,里面并无动静。那些水怪,不知都藏何处,无处寻找。’

说罢,都到后梢换衣去了。

林之洋不觉恸哭道:‘我的甥女!你死的好苦!你教俺怎么回去见你母亲!俺也只好跟你去了!’

将身一纵,撺入海中,多九公措手不及,吓的只管喊叫救人。

那两个水手正在后面换衣,听见外面喊叫,慌忙穿了小衣,跳下海去。

迟了半晌,才把林之洋救了上来,业已腹胀如鼓,口中无气。

吕氏同婉如、若花哭成一片。

多九公即命水手取了一口大锅,将林之洋轻轻放在锅上,控了片时,口中许多海水,腹胀已消,苏醒过来。

婉如同若花上前搀扶进舱,换了衣服。

口口声声,只哭‘甥女死的好苦’。

多九公走来道:‘林兄才吃许多海水,脾胃未免受伤,休要悲恸。老夫适才想起一事,唐小姐似乎该有救星。’

林之洋道:‘俺在海里,不过喝了两口水,就人事不知,俺的甥女下海多时,怎么还能有救?’

多九公道:‘前在东口所遇那个道姑,虽是疯疯颠颠,但他曾言解脱甚么灾难,又言:‘幸而前途有人,尚无大害。’据他这话,岂非尚有可救么?况‘缠足大仙’四字,乃唐兄在船同你斗趣之话,除了唐兄,只有你知、我知。这个道姑才见林兄,就呼缠足大仙,此人若无来历,何能道此四字?’

林之洋连连点头道:‘九公说的是,俺就出去求神仙相救。’

说罢,拿了拐杖,勉强举步,来到外面,分付水手岸上排了香案;随即登岸,净手拈香,跪在地下,暗暗祷告,只求神仙救命。

跪了多时,天已日暮。

多九公道:‘林兄身上欠安,今日已晚,只好回船养息养息,明日再求罢。’

林之洋道:‘这样大月色,俺正好跪求,九公只管请便。俺林之洋既发这个愿心,若无人救,只得跪死方休,今生今世,叫俺起来也不能了。’

不觉放声大哭。

多九公在旁惟有连声叹气。

不知不觉,皓月当空,船上已交三鼓。

忽见远远来了两个道人,手执拂尘,飘然而至。

生的甚觉丑陋,月光之下看的明白:一个黄面獠牙,一个黑面獠牙,头上都戴束发金箍,身后跟著四个童儿。

林之洋一见,连连叩头,口口声声只求:‘神仙救俺甥女之命!’

两个道人道:‘居士请起,我们今既到此,自然要助一臂之力,何须相求。’

因唤:‘屠龙童儿!剖龟童儿!速到苦海,即将孽龙、恶蚌擒来,立等问话!’

二童答应,撺下海去。

林之洋立起道:‘俺的甥女现在海内,还求神仙慈悲相救。’

两个道人道:‘这个自然。’因向身旁两个童儿,暗暗分付几句,二童答应,也都撺入海去。

不多时,因报道:‘已将百花化身护送归舟。’

两个道人将手一摆,二童仍立两旁。

只见剖龟童儿手中牵著一个大蚌从海中上来。

走到黑面道人跟前,交了法旨。

随后屠龙童儿也来岸上,向黄面道人道:‘孽龙出言不逊,不肯上来。弟子本要将甚屠戮,因未奉法旨,不敢擅专,特来请示。’

黄面道人道:‘这孽畜如此无礼,且等我去会他一会,将身一纵,撺入海中,两脚立在水面,如履平地一般。

手执拂尘,朝下一指,登时海水两分,让出一路,竟向海中而去。

迟了片晌,带著一条青龙来至岸上,道:‘你这孽畜,既已罪犯天条,谪入苦海,自应静修,以赎前愆,今又做此违法之事,是何道理?’

孽龙伏在地下道:‘小龙自从被谪到此,从未妄为。昨因海岸忽然飘出一种异香,芬芳四射,彻于海底,偶然问及大蚌,才知唐大仙之女从此经过。

小龙素昧平生,原无他意。大蚌忽造摇言,说唐大仙之女,乃百花化身,如与婚配,即可寿与天齐。

小龙一时被惑,故将此女摄去。不意此女吃了海水,昏迷不醒。

小龙即至海岛,似觅仙草以救其命。

到了蓬莱,路遇百草仙姑,求他赐了回生草,急急赶回。

那知才把仙卓觅来,就被洞主擒获。

现有仙草为证,只求超生!’

黑面道人道:‘你这恶蚌,既修行多年,自应广种福田,以求善果,为何设此毒计,暗害于人?从实说来!’

大蚌道:‘前年唐大仙从此经过,曾救廉家孝女。

那孝女因感救命之恩,竟将我子杀害,取珠献于唐大仙,以报其德。

彼时我子虽丧廉孝女之手,究因唐大仙而起。

昨日适近其女从此经过,异香彻入若海,小蚌要报杀子之仇,才献此计。

只求洞主详察。’

黑面道人道:‘当日你子性好饕餮,凡水族之类,莫不充其口腹。

伤生既多,恶贯乃满。

故借孝女之刀,以除水族之患。

此理所必然,亦天命造定。

岂可移恨于唐大仙,又迁害其女?如此昏愦奸险,岂可仍留人世,遗害苍生?剖龟童儿!立时与我剖开者!’

黄面道人道:“大仙且请息怒。

这两个孽畜,如此行为,自应立时屠剖。

但上苍有好生之德;兼且孽龙业已觅了仙草,百花服过,不独起死回生,并可超凡入圣。

他既有这功劳,自应法外施仁,免其一死。

第孽龙好色贪花,恶蚌移祸害人,都非良善之辈。

据小仙之意:即将二畜禁锢无肠国东厕,日受粪气熏蒸,食其秽物,以为贪花害人者戒。

大仙以为何如?

黑面道人点头道:“大仙所见极是。

二畜罪恶甚重,必须禁锢在无肠国富室的东厕,始足蔽辜。

黄面道人道:

加等办理,固觉过刻,亦是二畜罪由自取。

因将回生草取了递给林之洋道:

居士即将此草给令甥女服了,自能起死回生。

我们去了。

林之洋接过下拜道:

请神仙留下名姓,俺日后也好感念。

黄面道人指著黑面道人道:

他是百介山人,贫道乃百鳞山人。

今因闲游,路过此地,不意解此烦恼,莫非前缘,何谢之有!

正要举步,那孽龙、大蚌都一齐跪求道:

蒙恩主禁于无肠东厕,小畜业已难受;若再迁于富室东厕,我们如何禁当得起?

不独三次四次之粪臭不可当,而且那股铜臭尤不可耐。

惟求法外施仁,没齿难忘!

林之洋上前打躬道:

俺向大仙讲个人情,他们不愿东厕,把他罚在西席,可好?

孽龙、大蚌道:

西席虽然有些酸臭,毕竟比那铜臭好挨。

我们愿在西席。

两个道人道:

且随我来,自有道理。

一齐去了。

众水手在旁看著,人人吐舌,个个称奇。

多、林二人回船,将仙草给小山灌入,吐了几口海水,登时复旧如初,精神更觉清爽。

大家都替他道喜。

小山道:

只要寻得父亲回来,就是受些魔难,我也情愿。

林之洋把水仙村之话说了。

随即开船,向小蓬莱进发。

又走多时,如轩辕、三苗等国都已过去,这日,多、林二人在船后闲谈。

多九公道:

林兄,你看:去岁起风,岂不就在此地?

今年有意要到小蓬莱,偏又不遇风暴。

若象去年,何等爽快!

老夫素于此处甚生,恰好前面有个小国,只好到彼问问。

随即收口,上去打听。

原来此间是丈夫国交界。

及至细问小蓬莱路径,众国人听了,莫不害怕,都说:

离此千余里,地名田木岛,有一亥木山,近来忽生许多妖怪出来伤人,来往船只,每每被害。

二人慌忙回来,告诉众人,都不愿去;小山那里肯依。

多、林二人说之至再,小山宁死也要前去。

二人明知劝也无用,只得拼命朝前进发。

这日正行之际,迎面有座大岭,细着路径,须由山角绕过,方能出口。

走了多时,离岭不远,只见上面密密层层许多果树,如桃、李、橘、枣之类,四时果品,无般不有。

那股果香,阵阵向面上扑来,令人好不垂涎。

柁工被这果香钻入鼻孔,一心想啖,不因不由把船靠了山角。

方才泊岸,船上众人早已一拥齐上,遇见鲜果,不论好歹,摘来就吃,口中莫不叫好。

多、林二人也饱餐一顿。

林之洋摘了许多桃、李、橘、枣之类,送上船来,吕氏正在垂涎,即同小山姐妹大家分吃。

小山道:

舅舅为何将船泊在此处?

前日打听路径,都说前面有妖怪,怎么今日就忘了?

林之洋道:

俺自闻了这股果香,心里迷迷惑惑,只顾想吃,那里还顾甚么妖怪!

俺去催他们开船。

于是来至外面道:

俺们走罢!莫要遇著妖怪出来。

众水手道:

今日吃了这样鲜果,浑身绵软,就如酒醉一般。

好不快活!

那个还有气力开船!

说著,个个睡在树下。

多、林二人站在船头,只觉天旋地转,遍体酥麻,站立不住,正在发慌,

山中忽然走出许多妇女,来到船上,把吕氏、小山、婉如、若花、乳母,搀扶上岸,

又有两个,把多、林二人也搀了下船,还有几十个,把众水手也都搀起,走上山来,

众人心里虽觉明白。

就只口不能言,浑身发软。

小山此时虽然照旧,因见众人这宗光景,明知寡不敌众,只好且装洒醉,跟著同来,看他怎样,再作道理。

不多时,来至石洞跟前。

进了石洞,又走两层庭院,进了厅堂。

正面坐著一个女妖,头戴凤冠,身穿蟒杉,极其美貌;面上有条指痕,从那指痕之中,更增许多妩媚。

旁边坐著一个男妖,年纪不到二旬,生得齿白唇红,面如傅粉,虽是男妖,却是女装。

多九公看了,身上虽觉瘫软,心里却还明白,暗暗忖道:

这是男妖,怎是妇女打扮?

此时林兄见这模样,回想当日女儿国风味,只怕又要吃惊了。

只见下首还有两个男妖:一个面如黑枣,一个脸似黄橘,赤发蓬头,极其凶恶。

忽听女妖笑道:

他们只知吃果,那知其中藏有酒母。

果然毫不费事,就都跟来。

此皆贤妹并二位爱卿赞画之力,将来自然慢慢一同受享。

但这倮儿有三十余口之多,不知贤妹可能别出心裁,另有炮制?

少年男妖答道:

这些倮儿刚才已吃酒母,皮肉未免带有酒味,若照向日烹调,恐不合口。

据妹子愚见:莫若竟将这些倮儿酿为美酒,其名就叫‘倮儿酒’。

姐姐以为何如?

女妖喜道:

如此极妙!

黑面男妖道:

以倮为酒,固是美品,但清浊不分,亦恐酒味不佳。

据臣看来:女倮之味必清,男倮之味必浊,将来酿时,必须预分两处,庶清浊不致紊乱。

黄面男妖道:

今日倮儿如此之多,其中酒量大的谅亦不少,莫若先将好酒给他尽量而饮,教他吃的烂醉,日后酿出酒来,岂不更觉有力?

女妖道:‘两位爱卿所见极是。’

因指林之洋向少年男妖笑道:‘这个倮儿与贤妹模样相仿,莫若把他留下,给贤妹做伴如何?’

少年男妖笑道:‘这倮儿生的虽好,就只嘴上新留几根须儿,令人可厌。他如拔的光光如人鞟一般,我才笑纳哩。’

因向黄面、黑面二妖道:‘二位可要留他做伴?’

二妖道:‘弥君嫌他新留几根须儿,所以不喜;那知我二人因他须儿过少,也不慊意。他如满部胡须,抑或络腮,我倒喜的。’

少年男妖道:‘这却为何?’

二妖道:‘这叫作‘人弃我取’。’

少年男妖笑道:‘若据二公之言,难道世间胡子都是弃物么?你要晓得:‘十个胡子九个臊。’他要发起臊风,比那没须的还更有趣哩。’

说著,一齐大笑。

女妖分付手下,将众倮儿带至后面,多将好酒令其畅饮,以便蒸熟酿酒。

众妖答应,把众人带到后面,七手八脚,各去取酒。

小山随即跪下,望空垂泪,暗暗祷告道:‘我唐小山因来海外寻亲,忽遇妖魔,性命只在顷刻。务望过往神灵,早赐拯拔!倘脱火坑,情愿身入空门,一世焚顶。’

忽见有个道姑走来道:‘女菩萨休要害怕,小道特来相救。’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译文

君子国在海中遇到了水怪,丈夫邦在山脚下遇到了山精。

话说那些水怪把小山拖到了海里,林之洋被这一吓吓得不轻,赶紧上了船,只见婉如、若花、乳母都大声哭泣。吕氏哭着对林之洋说:‘我们正在聊天,没想到来了这么多妖怪,他们忽然把外甥女扛走了,你看到了吗?’林之洋跺着脚说:‘我在岸上怎么没看到!现在外甥女已经被拖到海里了,这可怎么办?’

这时多九公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从船后走了过来,说:‘幸亏天气暖和,现在我们暂时只能让水手下去看看是什么怪物,然后再想办法。’两人来到船头,就让当天探听廉锦枫消息的那个水手下去。水手听了,因为刚才看到了那些水怪,心里害怕,不敢一个人去,又拉了一个会水的同伴一起下去。没过多久,他们上来报告说:‘这里不是大洋,里面没有动静。那些水怪不知道都藏在哪里,无处寻找。’说完,他们都到船尾换衣服去了。

林之洋忍不住痛哭流涕:‘我的外甥女!你死得好惨!我该怎么回去见你母亲!我只好跟你一起去了!’说完,他纵身跳入海中,多九公措手不及,吓得直喊救人。那两个水手正在后面换衣服,听到外面喊叫,慌忙穿上衣服,跳下海去。迟了半晌,才把林之洋救了上来,他已经腹胀如鼓,口中没有气息。吕氏、婉如、若花哭成一团。多九公立刻命令水手拿了一口大锅,把林之洋轻轻地放在锅上,过了一会儿,他口中的海水吐了出来,腹胀也消了,他醒了过来。婉如和若花上前搀扶他进舱,给他换了衣服。他一个劲地哭:‘外甥女死得好惨。’多九公走过来对林之洋说:‘林兄,你刚才喝了很多海水,脾胃可能受到了伤害,不要过于悲伤。我刚才想起了一件事,唐小姐似乎有救星。’林之洋说:‘我在海里只喝了两口水,就人事不知了,我的外甥女在海里已经很久了,怎么可能还有救呢?’多九公说:‘之前在东口遇到的那个道姑,虽然疯疯颠颠的,但她曾说过可以解脱什么灾难,还说:“幸而前途有人,尚无大害。”根据她的话,难道不是还有救吗?而且“缠足大仙”这四个字,是唐兄在船上和你开玩笑时说的,除了唐兄,只有你知道、我知道。这个道姑一见到林兄,就称呼你为缠足大仙,这个人如果没有来头,怎么能说出这四个字呢?’林之洋连连点头说:‘九公说得对,我就出去求神仙救命。’说完,他拿着拐杖,勉强站起来,来到外面,吩咐水手在岸上摆了香案;然后上岸,洗手拈香,跪在地上,暗暗祷告,只求神仙救命。跪了很长时间,天已经快黑了。多九公说:‘林兄身体不适,今天已经晚了,只好回船休息休息,明天再求。’林之洋说:‘这么好的月光,我正好跪求,九公请自便。我林之洋既然发了这个愿心,如果没有人救,我就只能跪死在这里,今生今世,叫我也起不来了。’说完,他放声大哭。多九公在一旁只能连声叹气。

不知不觉,皓月当空,船上已经到了三更。突然,远远地来了两个道士,手拿拂尘,飘然而至。他们长得非常丑陋,在月光下看得清清楚楚:一个脸色发黄,牙齿突出,一个脸色发黑,牙齿突出,他们头上都戴着束发金箍,身后跟着四个童子。林之洋一见,连连叩头,一个劲地求:‘神仙救救我的外甥女!’两个道士说:‘居士请起,我们既然到了这里,自然会尽力帮忙,何须求我们。’于是喊道:‘屠龙童儿!剖龟童儿!快到苦海,把那条恶龙和那只恶蚌抓来,立刻来见我们!’两个童子答应了一声,跳下海去。

林之洋站起来说:‘我的外甥女现在还在海里,还求神仙慈悲相救。’两个道士说:‘这个自然。’然后他们向旁边的两个童子低声吩咐了几句,两个童子答应了一声,也都跳入海中。不多时,他们报告说:‘已经把百花化身护送回船。’两个道士把手一摆,两个童子又站在两旁。

只见剖龟童儿手里牵着一只大蚌从海里上来。走到黑面道士面前,交上了法旨。

随后屠龙童儿也来到岸上,向黄面道士报告说:‘那条恶龙出言不逊,不肯上来。我本来想把它杀了,但因为没接到法旨,不敢擅自做主,特地来请示。’黄面道士说:‘这条恶龙如此无礼,我这就去会会它。’说完,他纵身跳入海中,两脚站在水面上,就像站在平地上一样。他手拿拂尘,朝下一指,立刻海水分开,留出一条路,他竟向海中走去。过了一会儿,他带着一条青龙来到岸上,说:‘你这孽畜,既然犯了天条,被贬入苦海,自应静心修炼,以赎前罪,现在你又做这种违法的事情,是什么道理?’那条青龙跪在地上说:‘我自从被贬到这里,从未做过坏事。昨天因为海岸忽然飘出一种异香,香气四溢,弥漫到海底,我偶然问及大蚌,才知道唐大仙的女儿从这里经过。我素不相识,原本没有别的意思。大蚌突然造谣,说唐大仙的女儿是百花化身,如果与她成婚,就可以与天同寿。我一时被迷惑,所以把她抓来了。没想到这个女孩喝了海水,昏迷不醒。我立刻到海岛上去,想找仙草来救她的命。到了蓬莱,路上遇到了百草仙姑,求她赐予回生草,急忙赶回来。没想到我刚找到仙草,就被洞主抓住了。现在有仙草为证,只求超生!’

黑面道士说:‘你这恶蚌,既然修行多年,自应广结善缘,以求善果,为什么设下毒计,暗害于人?从实招来!’大蚌说:‘前年唐大仙从这里经过,曾救过廉家孝女。那个孝女因为感激救命之恩,竟然杀了我的儿子,把珍珠献给唐大仙,以报答他的恩情。当时我的儿子虽然被孝女杀害,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唐大仙。昨天正好她女儿从这里经过,异香弥漫到海底,我想报仇,所以才设下这个计谋。只求洞主明察。’黑面道士说:‘当时你的儿子喜欢贪吃,凡是水族生物,没有不被他吃掉的。杀生太多,恶贯满盈。所以借孝女之手,除掉了水族之害。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天命所定。怎么能把怨恨转移到唐大仙身上,又迁怒于他的女儿呢?如此愚昧狡诈,怎能继续留在人世,继续危害苍生?剖龟童儿!立刻剖开它!’

黄面道人道:‘大仙请息怒。这两个恶徒,行为如此,本应立即处死。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再加上孽龙已经找到了仙草,让百花服过,不仅能够起死回生,还可以超脱凡尘,成为仙人。既然他有这样的功绩,自然应该法外开恩,免其一死。不过,孽龙贪恋美色,恶蚌转移祸害他人,都不是善良之辈。按照我的意思:就把这两个恶徒关押在无肠国东厕,每天忍受恶臭,吃那些污秽的东西,作为贪恋美色、害人的警示。’黑面道人点头道:‘大仙的看法非常正确。这两个恶徒罪行深重,必须关押在无肠国富人家的东厕,才能抵消他们的罪孽。’黄面道人道:‘加重惩罚固然过于严厉,但这也是他们罪有应得。’于是将回生草取出来递给林之洋道:‘居士,请把这个草给令甥女服用,她自然会起死回生。我们走了。’林之洋接过草,跪拜道:‘请神仙留下名姓,我日后也好感念。’黄面道人指着黑面道人道:‘他是百介山人,我是百鳞山人。今天因为闲逛,路过此地,没想到解了这烦恼,也许这是前世的缘分,何必感谢呢!’正要离开,那孽龙和大蚌都一起跪下请求道:‘承蒙恩主将我们关在无肠国东厕,我们已经很难受了;如果再被迁到富人家东厕,我们怎么受得了?不仅三次四次的恶臭难以忍受,而且那铜臭味更是难以忍受。我们只求法外开恩,我们会永远铭记。’林之洋上前鞠躬道:‘我向大仙求个情,他们不愿去东厕,把他们罚到西席,可以吗?’孽龙和大蚌道:‘西席虽然有些酸臭,毕竟比铜臭好忍受。我们愿意去西席。’两个道人道:‘跟我来,自有道理。’一起离开了。旁边的水手们看着,都惊讶得吐舌头,议论纷纷。

多、林二人回到船上,把仙草给小山灌下,吐了几口海水,立刻恢复了原状,精神也更加清爽。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小山说:‘只要能找到父亲,即使遇到一些困难,我也愿意。’林之洋把水仙村的话说了。随即开船,向小蓬莱进发。

又走了很久,经过如轩辕、三苗等国,这一天,多、林二人在船后闲聊。多九公道:‘林兄,你看:去年起风的地方,不就在这里吗?今年本来打算去小蓬莱,偏偏又没遇到风暴。如果像去年那样,那该多好!我老夫对这里很熟悉,前面有个小国,我们只好去那里问问。’说完,他不再说话,上去打听。原来这里是与丈夫国交界的地方。等到详细询问小蓬莱的路线,那些国人听了都害怕,都说:‘离这里一千多里,有个地方叫田木岛,有一座亥木山,最近突然出现了很多妖怪出来伤人,过往的船只,常常被它们袭击。’两人慌忙回来,告诉众人,都不愿意去;小山却坚持要去。多、林二人劝了又劝,小山宁愿死也要去。两人知道劝也没有用,只能拼命朝前走。

这一天,他们正往前走,突然遇到一座大山,仔细看路,必须绕过山角才能出去。走了很久,离山不远,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果树,有桃、李、橘、枣等,四季的果实,应有尽有。那股果香,一阵阵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舵工被这果香钻入鼻孔,一心想尝尝,不由自主地把船靠在山角。刚一靠岸,船上的众人早已一拥而上,遇到鲜果,不论好坏,摘来就吃,口中叫好。多、林二人也饱餐了一顿。林之洋摘了很多桃、李、橘、枣等,送上船来,吕氏正在垂涎,就和小山姐妹一起分吃。小山道:‘舅舅为什么把船停在这里?前天打听路线,都说前面有妖怪,怎么今天就忘了?’林之洋道:‘我闻到这股果香,心里迷迷糊糊的,只顾想吃,哪里还顾得上妖怪!我去催他们开船。’于是来到外面道:‘我们走吧!不要遇到妖怪。’众水手道:‘今天吃了这么好的水果,浑身绵软,就像喝醉了一样。太舒服了!哪还有力气开船!’说着,一个个都躺在树下。

多、林二人站在船头,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酥麻,站不稳,正在慌张,山中突然走出许多妇女,来到船上,搀扶着吕氏、小山、婉如、若花、乳母上岸,又有两个妇女搀扶着多、林二人下船,还有几十个妇女,搀扶着众水手走上山来,众人心里虽然明白,但说不出话来,浑身发软。小山虽然恢复了原状,但看到众人这个样子,知道寡不敌众,只好假装醉酒,跟着他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要怎么办。

不多时,来到石洞前。进了石洞,又走过两层庭院,进了大厅。正中央坐着一位女妖,头戴凤冠,身穿蟒袍,非常美丽;脸上有一条指痕,从那指痕中,更增添了妩媚。旁边坐着一位男妖,年纪不到二十岁,牙齿洁白,嘴唇红润,面色如粉,虽然是男妖,却穿着女装。多九公看了,虽然身体瘫软,但心里还明白,暗暗想道:‘这是男妖,怎么穿着妇女的衣服?现在林兄看到这个样子,想起女儿国的情景,只怕又要吃惊了。’

只见下面还有两个男妖:一个脸色像黑枣,一个脸色像黄橘,头发红蓬,非常凶恶。

突然听到女妖笑道:‘他们只知道吃水果,哪里知道其中藏着酒母。果然毫不费力,他们就都跟来了。这都是贤妹和两位爱卿的功劳,将来自然慢慢一起享受。但这三十多个家伙,不知道贤妹能不能想出别的方法,另外处理?’年轻的男妖回答说:‘这些家伙刚才已经吃了酒母,皮肉难免带有酒味,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烹饪,恐怕不合口味。根据我的建议:不如把这些家伙酿成美酒,就叫做“倮儿酒”。姐姐觉得怎么样?’女妖高兴地说:‘这样太好了!’黑面男妖说:‘用倮儿酿酒固然是好东西,但清浊不分,恐怕酒味不佳。据我看:女倮的味道必定清,男倮的味道必定浊,将来酿酒时,必须预先分开,以免清浊混淆。’黄面男妖说:‘今天倮儿这么多,其中酒量大的也很多,不如先让他们尽情地喝好酒,喝得烂醉,将来酿出的酒才会更有力。’

女妖说:‘两位大人您们说得非常对。’于是指着林之洋对年轻男妖笑着说:‘这个光溜溜的小伙子跟贤妹长得挺像,不如把他留下,给贤妹做个伴如何?’年轻男妖笑着回答:‘这小子长得还算不错,就是嘴巴上新留了几根胡子,让人有点讨厌。如果他刮得干干净净像羊皮一样,我才愿意接受他。’接着他对黄面和黑面的两个妖怪说:‘二位是否愿意留下他做伴?’两个妖怪说:‘弥君不喜欢他新留的几根胡子,所以不喜欢;殊不知我们两个因为他胡子太少,也不满意。如果他长满了胡子,或者是络腮胡子,我们倒是挺喜欢的。’年轻男妖问:‘为什么这么说呢?’两个妖怪说:‘这叫作“人弃我取”。’年轻男妖笑着说:‘如果按照二位的话,难道世上的胡子都是被丢弃的东西吗?你要知道:“十个胡子九个臭。”如果他发起臭气,比那没胡子的还要有趣呢。’

说着,他们一起大笑。

女妖吩咐手下,把众倮儿带到后面,让他们多喝好酒,以便蒸熟酿酒。众妖答应后,把众人带到后面,大家手忙脚乱,各自去取酒。小山立刻跪下,对着天空流泪,暗暗祈祷道:‘我唐小山因为来海外寻找亲人,突然遇到妖魔,性命危在旦夕。恳请过往的神灵,早日拯救我!如果能够脱离这个火坑,我愿意出家为僧,终身修行。’突然,有个道姑走过来对女菩萨说:‘女菩萨不要害怕,我特来救你。’

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注解

君子国:指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家,其民风淳朴,礼仪周全,是儒家思想中推崇的理想社会。

水怪:传说中的水中生物,通常具有神奇的能力,常与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相关。

丈夫邦:指强大的国家或地区,丈夫有刚强的意思,因此丈夫邦即指强大的国家。

山精: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山中的妖怪,通常具有变幻形态的能力。

小山:在此指被水怪拖走的小山,可能象征着某种重要的文化或自然象征。

林之洋:此处可能指某个人名,但具体身份在文中未明确说明。

婉如、若花、乳母:可能也是人物名字,指林之洋的亲属或同伴。

吕氏:可能是一个人物名字,指林之洋的亲戚。

甥女:指林之洋的侄女,也是故事中的受害者。

多九公:可能是一个人物名字,指故事中的另一关键人物。

水手:指船上负责航行的船员。

廉锦枫:可能是一个人物名字,指故事中的人物。

道姑:指女性道士,道教中的女修行者。

解脱:指从某种束缚或困境中解脱出来。

缠足大仙:可能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指林之洋,古代女子缠足,因此以此称呼。

孽龙:指一种邪恶的龙,这里指一个具体的龙。

恶蚌:指作恶多端的蚌,可能在此指故事中的反派角色。

回生草:传说中的仙草,能够起死回生,是神话传说中的珍贵药材。

大仙:指道教中的高人,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和地位。

孽畜:指邪恶的动物,这里指孽龙和大蚌。

上苍:指天,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

仙草:指具有神奇功效的草药,可以起死回生。

超凡入圣:指达到非凡的境界,成为圣贤。

法外施仁:指在法律之外行仁义之事。

无肠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家,这里指一个虚构的地方。

东厕:指厕所,这里指一个特定的地点。

粪气熏蒸:指厕所中散发出的恶臭气味。

秽物:指污秽的东西,这里指厕所中的排泄物。

百介山人:指一个名叫百介的山人,这里指黑面道人。

百鳞山人:指一个名叫百鳞的山人,这里指黄面道人。

前缘:指前世的缘分,这里指黄面道人路过此地解救烦恼的缘分。

大蚌:指一种巨大的蚌,这里指一个具体的大蚌。

西席:指教师或学者,这里指一个特定的位置。

如轩辕、三苗等国:指古代中国的一些国家,如轩辕国和三苗国。

田木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岛屿。

亥木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

妖怪:指邪恶的鬼怪。

酒母:指酿酒的原料。

倮儿:古汉语词汇,指赤身裸体的人,此处可能指被妖魔抓到的人类。

炮制:指制作或处理。

清浊不分:指酒的味道不清不浊,不纯。

女妖:指女性妖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邪恶生物,通常以美貌、邪恶和魔法为特征。

爱卿:古代臣子对皇帝或上级官员的尊称,意为亲爱的臣子。

少年男妖:指年轻的男性妖怪,通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妖怪的形象往往与年轻、邪恶相联系。

贤妹:对年轻女性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妹妹”或“小姐”。

光光如人鞟一般:形容皮肤光滑如同羊皮,此处可能比喻要求对方剃须干净。

黄面、黑面二妖:指两个妖怪,分别以黄色和黑色为面容特征,可能代表不同的性格或能力。

弥君:可能是对某个妖怪的称呼,弥可能为该妖怪的名字。

胡须:人类面部生长的毛发,古代文化中,胡须的多少和形状常被用来象征一个人的性格或地位。

人弃我取:意为别人不要的东西我取来,此处指妖怪们对胡须的不同看法。

十个胡子九个臊:俗语,意指大多数有胡须的人都有体臭,此处用来调侃胡须。

火坑:比喻极度的危险或困苦境地,此处可能指被妖魔囚禁的困境。

空门:指佛教,此处可能指小山希望成为佛教徒。

过往神灵:指过去或已故的神灵,此处可能指小山祈求的神明。

拯拔:救助,援救。

身入空门:指成为佛教徒,进入佛门修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妖魔世界画面,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了妖魔们的性格特点和对待俘虏的态度。

女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轻蔑和玩弄的心态,她将林之洋称为‘倮儿’,这种称呼带有侮辱意味,体现了妖魔对人类的轻视。

女妖提出将林之洋留下做伴的建议,显示出妖魔对人类肉体的贪婪和对权力的渴望。这种描述充满了对人性扭曲的描绘。

少年男妖对林之洋的评价‘生的虽好,就只嘴上新留几根须儿,令人可厌’体现了妖魔审美观念的奇特,他们以人类为玩物,却对人类的某些特征嗤之以鼻。

黄面、黑面二妖的态度则与少年男妖不同,他们因为林之洋的须发过少而不满意,这种‘人弃我取’的心态反映了妖魔之间的互相攀比和虚荣。

少年男妖的言论‘十个胡子九个臊’是对人类的一种贬低,同时也表现出妖魔对人类生理特征的不了解和误解。

妖魔们的大笑反映了他们对待生命的冷漠和无视,这种笑声充满了讽刺和嘲讽,揭示了妖魔世界的黑暗与荒诞。

小山跪地祷告的情节,与妖魔的荒诞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类在逆境中对神灵的信仰和对生命的敬畏。

道姑的出现,预示着希望的到来,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五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70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