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原文
因游戏仙猿露意念
劬劳孝女伤怀
话说小山这日正同江氏闲谈,只见海外带来那个白猿,忽从江氏床下取出一个枕头在那里顽耍。
小山见了,向江氏笑道:‘婆婆:原来这个白猿却会淘气,才把婉如妹妹字贴拿著翻看,此时又将舅舅客枕取出乱掷。怪不得古人说是‘意马心猿’,果然竟无一刻安宁。但如此好枕,为何放在床下?’因向白猿手中取过,看了一看,却象自己家中之物,随即掀起床帏,朝下一看,只见地板上放著一个包裹。
正要动手去拉,江氏忙拦住道:‘那是我的旧被,上面腌腌臜臜,姑娘不可拿他!’小山见江氏举止惊慌,更觉疑惑,硬把包裹拉出,细细一看,却是父亲之物。
正向江氏追问,适值林氏走来,听见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
小峰糊里糊涂,见了这个样子,也跟着啼哭。
小山忍著眼泪,走到吕氏房中把林之洋请来,指著包裹,一面哭泣,一面追问父亲下落。
林之洋暗暗顿足道:‘他的包裹,起初原放在橱内,他们恐妹子回家看见,特藏在丈母床下。今被看破,这便怎处?’思忖多时,明知难以隐瞒,只得说道:‘妹夫又不生灾,又不害病,如今住在山中修行养性,为甚这样恸哭!你们略把哭声止止,也好听俺讲这根由。’
林氏听了,强把悲声忍住,林之洋就把‘遇见风暴,吹到小蓬莱,妹夫上去游玩,竟一去不归。俺们日日寻找,足足候了一月,等的米也完了,水也干了,一船性命难保,只得回来’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小山同林氏听了,更恸哭不止。
江氏再三解劝,何能止悲。
小山泣道:‘舅舅同我父亲骨肉至亲,当日寻找,既未见面,一经回家,就该将这情节告诉我们,也好前去寻访,怎么一味隐瞒?若非今日看见包裹,我们还在梦中。难道舅舅就听父亲永在海外么,此时甥女心如刀割!舅舅若不将我父亲好好还出,我这性命也只好送给舅舅了!’说罢,哭泣不已,林之洋无言可答。
江氏只得把他母女劝到吕氏房中。
吕氏因身体虚弱,还未下床,扎挣起来,同林之洋再三相劝;无奈小山口口声声只教舅舅还他父亲。
林之洋道:‘甥女要你父亲,也等你舅母病好,俺们再到海外替你寻去;如今坐在家中,教俺怎样还你?’
吕氏道:‘甥女向来最是明理,莫要啼哭,将来俺们少不得要去贩货,自然替你寻来。’
林之洋把唐敖所题诗句向婉如讨来,递给小山道:‘这是你父亲在小蓬莱留的诗句,你看舅舅可曾骗你?’
小山接过看了,即送林氏面前,细细读了一遍。
林之洋道:‘他后两句,说是:‘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小山道:‘母亲且免伤悲。据这诗句,且喜父亲现在小蓬莱。此时只好权且忍耐,俟舅母过了满月,女儿跟随舅舅同到海外去找父亲便了。’
林氏道:‘你自幼未曾上过海船,并且从未远出,如何去得!看来只好你同兄弟在家跟著叔叔读书,我同他们前去,就是在外三年五载,也不误你们读书。将来倘能中个才女,不但你自己荣耀,就是做父母的也觉增光。你若跟著舅舅去到海外,这水面程途,最难刻期,设或误了考试,岂不可惜!’
小山道:‘如今父亲远隔数万里之外,存亡未卜,女儿心里只知寻亲一事,那里还讲考试!若教母亲一人前去,女儿何能放心?还是母亲同兄弟在家,女儿去的为是。若不如此,就让母亲寻见父亲,也恐父亲未必肯来。’
林氏道:‘这话怎讲?’
小山道:‘母亲倘竟寻见父亲,父亲因看破红尘,执意不肯回来,母亲又将如何?若女儿寻见父亲,如不肯来,女儿可以哭诉,可以跪求,还可谎说母亲焦愁患病。女儿一因母病,二因父亲远隔外洋,所以不惮数万里特来寻亲。父亲听了这番说话,又见女儿悲恸跪求,或者怜我一点孝心,一时肯回,也未可知。况母亲非女儿可比,女儿此去,虽说抛头露面,不大稳便,究竟年纪还轻,就是这边寻寻,那边访访,行动也还容易;至于母亲,非我们幼女可比,何能抛头露面,各处寻访?’
林氏听了,半晌无言。
林之洋道:‘甥女虽然年幼,也觉不好出头露面。据俺主意,你们都不用去,还是俺去替你寻访,倒还省事。’
小山道:‘此话虽是,但舅舅设或寻不回来,甥女岂能甘心?少不得仍要劳动舅舅同我前去。与其将来费事,莫若此番同去。只要到了小蓬莱寻著父亲,无论来与不来,甥女也就无怨了。’
林之洋见拗不过,只得说道:“甥女这等悬念,立意要去,俺们也难相阻。只好等你舅母满月,俺置些货物同去便了。”
于是大家议定八月初一日起身。
林氏要替女儿置办行装,随即带著女儿别了哥嫂,把丈夫包裹也带了回来。
唐敏问知详细,手足关心,好不伤感。
小山回来,每日令乳母把些桌椅高高下下罗列庭中,不时跳在上面盘旋行走。
这日林氏看见,问道:“我儿:你这两日莫非入了魔境?为何只管跳上跳下,四处乱跑,这是何意?”
小山道:“女儿闻得外面山路难行,今在家中,若不预先操练操练,将来到了小蓬莱如何上山呢?”
林氏道:“原来如此,却也想的到。”
不知不觉到了七月三十日。
小山带著乳母拜别母亲、叔、婶。
林氏千丁宁,万嘱付,无非“寻著父亲,早早回来”的话,洒泪而别。
唐敏把小山送到林家,并将路费一千两交代明白。
别了林之洋,仍去处馆。
后来本郡太守因太后开了女科,慕唐敏才名,聘请课读女儿去了。
林之洋置了货物,因多九公老诚可靠,仍要恳他同去照应。
无奈多九公因在歧舌得了一千银子,颇可度日;兼之前在小蓬莱吃了灵芝,大泻之后,精神甚觉疲惫:
如今在家,专以传方舍药济世消遣,那肯再到海外。
禁不起林之洋再再恳求,情不可却,只得勉强应了。
当时商量兰音、若花作何安置。
多九公道:“此时唐小姐既到海外,林兄何不就将兰音小姐送与令妹做伴?况此人乃唐兄义女,自应送去为是。至若花小姐,乃尊驾义女,仍带船上与侄女同居,日后回来,替他择一婚配,完其终身,也算以德报德了。”
林之洋连连点头。
当时将兰音、若花接到家中,田凤翾、秦小春也都过来,与小山诸人见礼。
林之洋一一告知详细,小山这才明白。
大家一经聚谈,倒象都有夙缘,莫不亲热。
彼此序了年齿,都是姐妹相称。
小山问起若花为何远出之故,若花把立储被害各话说了,那眼泪不因不由就落将下来。
小山道:“姐姐以龙凤之质,储贰之尊,忽遭此患,固为时势所迫,亦是命中小有驳杂,何足为害?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真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断不可因目前小有不足,致生烦恼,有伤贵体。久后姐姐才知妹子眼力不错哩。”
若花道:“承阿妹过奖,无非宽慰愚姐之意,敢不自己排解,仰副尊命!”
林之洋又把要送兰音与妹子做伴之意说了。
小山大喜道:“甥女正愁母亲在家寂寞,今得兰音妹妹过去,不但诸事可代甥女之劳,并可免了母亲许多牵挂。”
于是谆托兰音在家照应:“日后寻亲回来,再为拜谢。”
兰音道:“姐姐说那里话来!妹子当日若非寄父带来医治,久已性命不保。如此大德,岂敢相忘!今姐姐海外寻亲,妹子分应在家侍奉寄母,何须相托。此去千万保重!妹子在家静候好音。”
小山道:“妹子向闻风翾、小春二位姐姐都是博学,可惜才得相逢。就要奉别,不能畅聆大教,真是恨事!”
二人连道:“不敢!……”
田凤翾道:“姐姐此去,明年六月可能回来?”
小山道:“道路甚远,即使来往风顺,明秋亦难赶回,将来只好奉扰二位姐姐高中喜酒了。”
秦小春:“我们虽有观光之意,奈路途遥远,无人伴送。前已同母舅商议,原想到了彼时,如姐姐高兴赴试,我姐妹可以附骥一往。不意姐姐忽有海外之行,我家母舅又被林叔叔邀往船上照应,看来我们这个妄想也只好中止了。”
林之洋道:“去年俺同妹夫正月起身,今年六月才回,足足走了五百四十天。
今同甥女前去,就算沿途顺风,各国不去耽搁,单绕那座门户山,也须绕他几个月,明年六月怎能赶回?
前日俺得考才女这信,也想教俺婉如随著甥女同去考考,倘碰个才女,也替俺祖上增光。
那知甥女务必要教俺同到海外,看来俺这封君也做不成,纱帽也戴不成。
据俺想来:如今有这考试旷典,也是千载难逢的,甥女何不略停一年,把才女考过再去寻亲?
倘中才女,替你父母挣顶纱帽,挣副冠带,岂不是好?”
小山道:“甥女如果赴试,这个才女也未必轮到身上。
即使有望,一经中后,挣得纱帽回来,却教那个戴呢?
若把父亲丢在脑后,只顾考试,就中才女,也免不了‘不孝’二字。
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曾,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说著,不觉滴下泪来。
若花暗暗点头。
兰音道:“姐姐此话,实是正论,自应寻亲为是。
但人家明日就要起身,乳母此地又生,却教那个把我送去?”
林之洋道:“此时俺又有事,只好托俺丈母送甥女回去。
好往往返不过四五十里,他于夜间赶回,也不误事。
当时雇了一只熟船,托江氏带了乳母把兰音送交林氏,即于半夜赶回。
到了次日,田凤翾、秦小春拜辞回去。
林之洋仍托丈母在家照应,同妻、女、小山、若花由小船来到海边,上了大船。
登时扬帆。
走了三月之久,才绕出门户山。
林之洋惟恐小山思亲成病,沿途凡遇名山,必令小山朝外看看,谁知小山看了,倒添愁烦,每每堕泪。
林之洋甚觉不解。
这日,同多九公闲谈道:‘当日俺妹夫来到海外,凡遇名山大川,一经他眼,处处都是美景,总是赞不绝口。今俺甥女来到海外,俺要借这山景替他开心,那知他见这些景致,倒添烦闷。这是甚意?难道海外景致与当日不同么?’
多九公道:‘海外景致,虽然照旧,各人所处境界不同:当日唐兄一意游玩,毫无挂牵,只觉逍遥自在,但凡耳之所间,目之所见,皆属乐境,甚至游玩之时,还恐不能尽兴,往往恋恋不舍;如今唐小姐一意寻亲,心中无限牵挂,只觉愁绪填胸,忧思满腹,所以耳闻目见,不是触动在外离恩,就是感动父亲流落天涯之苦,纵有许多景致,到他眼中,也变作无限苦境了。’
昔人云:‘无云之月,有目者所快睹也,而盗贼所忌;花鸟之玩,以娱人也,而感时惜别者因之堕泪惊心。’故或见境以生情,或缘情而起境,莫不由于心造,丝毫不能勉强。
林之洋点头道:‘原来有这讲究,等俺慢慢再去劝他。’
这日,小山在船闷坐,林之洋道:‘前在岭南,俺见甥女带有书来;今若烦闷,为甚不去看书?婉如、若花都闲在那里,就是讲讲学问,也是好的。俺们此去,倘能常遇顺风,将来回家,赶上赴考,也难定的。俺们行路,必须把这路程不放心上。
若象甥女今日也问,明日也问,日日盼望,只怕一年路程比十年还长哩!’
小山道:‘舅舅议论虽是,无如书到面前,就觉磕睡。好在连日静坐,倒觉清爽。舅舅只管放心:甥女虽然不时盼望,晓得路途遥远,却不敢著急,只要寻得父亲回来,那怕多走三年两载,亦有何妨。至于考试得中才女,固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何能计及于此?况明年六月即要报名入考,就让往返顺风,也赶不上了。’
林之洋无计可施,惟有时常解劝而已。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译文
因为玩耍的仙猿露出了玩心,孝顺的女儿心中感到悲伤。
话说小山这天正和江氏闲聊,突然看到从海外带来的那只白猿,竟然从江氏床下拿出一个枕头在那里玩耍。小山看到后,笑着对江氏说:“婆婆,原来这个白猿这么顽皮,刚刚翻看婉如妹妹的字帖,现在又把舅舅的客枕拿出来乱扔。难怪古人说‘意马心猿’,果然一刻也不安宁。但这么好的枕头,为什么放在床下呢?”于是她从白猿手中接过枕头,看了看,觉得像自己家里的东西,随即掀开床帘,朝下一看,只见地板上放着一个包裹。她正要动手去拿,江氏急忙拦住说:“那是我的旧被子,上面脏兮兮的,姑娘不要拿它!”小山看到江氏举止慌张,更加疑惑,硬是把包裹拉出来,仔细一看,竟然是父亲的东西。她正要追问江氏,恰好林氏走来,听到这件事,看到丈夫的包裹,又看到江氏慌张的样子,吓得魂不附体,知道事情凶多吉少,忍不住放声大哭。小峰糊里糊涂地看到这个样子,也跟着哭了起来。
小山忍着眼泪,走到吕氏房中把林之洋请来,指着包裹,一边哭泣一边追问父亲的下落。林之洋暗暗跺脚说:“妹夫的包裹,最初原本放在柜子里,他们怕妹妹回家看到,特意藏在丈母娘床下。现在被发现了,这可怎么办?”思考了许久,明知难以隐瞒,只得说:“妹夫既没有遭遇灾害,也没有生病,现在住在山中修炼,为什么这样悲伤!你们稍微控制一下哭声,也好让我讲讲这其中的原因。”林氏听了,勉强忍住悲伤,林之洋就把“遇到风暴,被吹到小蓬莱,妹夫上去游玩,竟然一去不回。我们天天寻找,等了一个月,米也吃完了,水也喝干了,一船人的性命难保,只能回来”的经过说了一遍。小山和林氏听了,更加悲伤地哭个不停。江氏多次劝解,也无法止住悲伤。小山哭着说:“舅舅和我父亲是至亲骨肉,当时寻找,既没有见面,回家后就应该告诉我们这个情况,也好前去寻找,怎么一味隐瞒?如果不是今天看到包裹,我们还在梦中。难道舅舅就听父亲永远在海外吗?现在外甥女心如刀割!舅舅如果不把父亲好好还给我,我这性命也只好送给舅舅了!”说完,哭个不停,林之洋无言以对。江氏只得把她们母女劝到吕氏房中。吕氏因为身体虚弱,还没下床,挣扎着起来,和林之洋再三劝解;但小山一口咬定要舅舅还她父亲。林之洋说:“外甥女要你父亲,也等你舅母病好后,我们再到海外去寻找;现在在家里,让我怎么办呢?”吕氏说:“外甥女一直很明理,不要哭,我们将来肯定要去经商,自然会帮你找到父亲。”林之洋把唐敖题写的诗句向婉如讨来,递给小山说:“这是你父亲在小蓬莱留下的诗句,你看舅舅有没有骗你?”小山接过看了,递给林氏面前,仔细读了一遍。林之洋说:“他最后两句说:‘今天才到源头处,怎么肯划船再出游!’看这句话的意思,他明显看破红尘,喜欢仙境,无论我们怎么寻找,他都不会出来。”
小山说:“母亲不要悲伤。根据这首诗,父亲现在在小蓬莱。现在我们只能暂时忍耐,等舅母过了满月,女儿跟随舅舅到海外去找父亲。”林氏说:“你从小就没有上过海船,也从未出过远门,怎么去得!看来你只能和弟弟在家跟着叔叔读书,我同他们一起去,就是在外面三年五载,也不会耽误你们读书。将来如果你能考中才女,不仅你自己荣耀,做父母的也觉得光彩。如果你跟着舅舅去海外,这海上的路程,最难预计,万一误了考试,岂不可惜!”小山说:“现在父亲远在数万里之外,生死未卜,女儿心里只知道寻找父亲,哪里还考虑考试!如果让母亲一个人去,女儿怎么放心?还是母亲和弟弟在家,女儿去比较好。如果不这样,就让母亲找到父亲,也怕父亲未必愿意回来。”林氏问:“这话怎么讲?”小山说:“如果母亲真的找到父亲,父亲因为看破红尘,坚决不肯回来,母亲又该怎么办?如果女儿找到父亲,他如果不愿意回来,女儿可以哭诉,可以跪求,还可以假装说母亲焦急生病。女儿因为母亲生病,再加上父亲远在海外,所以不怕数万里路途,特地来寻找。父亲听了这些话,又看到女儿悲伤跪求,也许会怜悯我的一点孝心,一时会回来,也未可知。何况母亲和女儿不一样,女儿去,虽然抛头露面,不太方便,但年纪还轻,这边找找,那边问问,行动还比较容易;至于母亲,和我们这些小女孩不一样,怎么能抛头露面,到处寻找?”林氏听了,半天没说话。林之洋说:“外甥女虽然年纪小,但也觉得不好抛头露面。我的意思是,你们都不用去,还是我去替你寻找,这样还方便些。”
小山说:“这话虽然不错,但如果舅舅找不到,外甥女怎么甘心?总不能不劳动舅舅和我一起去。与其将来麻烦,不如这次一起去。只要到了小蓬莱找到父亲,无论他来不来,外甥女也就无怨无悔了。”
林之洋见无法说服她,只得说:“侄女,你这样坚持要去,我们也难以阻止。只能等到你舅母满月后,我准备一些货物和你一起去。”于是大家商定从八月初一开始出发。林氏要为女儿准备行装,随即带着女儿告别了哥哥和嫂子,把丈夫的包裹也带回来了。唐敏知道了详细情况,非常关心,非常伤感。小山回来后,每天让乳母把桌椅摆放在庭院中,她不时跳上去盘旋行走。这天林氏看到后,问道:“孩子:你这两天是不是入了魔?为什么只管跳上跳下,四处乱跑,这是什么意思?”小山说:“女儿听说外面的山路很难走,现在在家里,如果不提前练习,将来到了小蓬莱怎么上山呢?”林氏说:“原来是这样,也想到了。”不知不觉就到了七月三十日。小山带着乳母向母亲、叔叔、婶婶告别。林氏千叮咛万嘱咐,无非是“找到父亲,早点回来”的话,含泪告别。
唐敏把小山送到林家,并把一千两路费交代清楚。告别了林之洋后,又回到了住处。后来本郡的太守因为太后开设了女科,仰慕唐敏的才华,聘请他去教女儿读书。
林之洋购买了货物,因为多九公为人老实可靠,所以还是请他一起去照应。无奈多九公在歧舌得到了一千两银子,足够他过活;再加上之前在小蓬莱吃了灵芝,大泻之后,精神非常疲惫:现在在家,只是以传授药方、施舍药物来消磨时间,哪肯再到海外去。经不住林之洋一再恳求,情不得已,只好勉强答应了。
当时商议兰音、若花如何安置。多九公说:“现在唐小姐已经到了海外,林兄为什么不把兰音小姐送到你妹妹那里做伴?毕竟她是唐兄的义女,应该送过去。至于若花小姐,也是你的义女,应该带上船和侄女一起住,等回来后,再为她找个合适的婚配,完成她的终身大事,也算是以德报德了。”林之洋连连点头。当时把兰音、若花接到家中,田凤翾、秦小春也都过来,和小山等人见面。林之洋一一告知了详细情况,小山这才明白。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感觉好像都有前世缘分,都非常亲切。互相排了辈分,都称呼彼此为姐妹。小山问起若花为何远出的事,若花把立储被害的事情说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小山说:“姐姐以龙凤之质,储贰之尊,忽然遭遇这样的不幸,固然是时势所迫,也是命中小有波折,不足以成为大害。我看姐姐的举止,真是气度非凡,将来必有非凡的遭遇,断不可因为眼前的小挫折而烦恼,伤害了贵体。将来姐姐才会知道我妹妹的眼光不错。”若花说:“承蒙妹妹夸奖,不过是安慰愚昧的我,我自然会自己排解,不负妹妹的期望!”林之洋又提出要把兰音送到妹妹那里做伴的想法。小山非常高兴说:“侄女正担心母亲在家寂寞,现在兰音妹妹过去,不仅可以帮助处理各种事情,还可以减轻母亲的许多牵挂。”于是委托兰音在家照顾:“日后找到父亲回来,再为妹妹拜谢。”兰音说:“姐姐说哪里的话!我当日如果不是寄父带来医治,早就性命不保了。如此大恩,我怎敢忘记!现在姐姐海外寻亲,我应该在家照顾寄母,不需要妹妹托付。此去千万保重!我在家静候佳音。”
小山说:“妹妹我之前听说凤翾、小春两位姐姐博学多才,可惜才得以相逢。就要分别了,不能听到你们的教诲,真是遗憾!”两人都连声说:“不敢!……”田凤翾问:“姐姐,明年六月可能回来吗?”小山说:“路途遥远,即使顺风,明秋也难以赶回,将来只能等二位姐姐高中时再打扰了。”秦小春说:“我们虽然有观光之意,但路途遥远,没有人陪伴。之前已经和母亲商量过,原本想到那时,如果姐姐愿意参加考试,我们可以一起前往。没想到姐姐突然有海外之行,我母亲舅舅又被林叔叔邀请上船照应,看来我们的这个想法也只能取消了。”
林之洋说:“去年我和妹夫正月出发,今年六月才回来,一共走了五百四十天。现在和侄女一起去,就算沿途顺风,各国不去耽搁,单绕那座门户山,也需几个月,明年六月怎能赶回?前天我得到考才女的消息,也想让婉如跟着侄女一起去考考,万一中了才女,也给我祖上增光。没想到侄女一定要我同去海外,看来我这封君也做不成,纱帽也戴不成了。据我想来:如今有这考试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的,侄女为什么不稍微等一年,把才女考过再去寻亲?如果中了才女,给你父母挣顶纱帽,挣副冠带,岂不是好?”
小山说:“如果我去考试,这个才女也未必轮到我。即使有希望,一旦中了,得到了纱帽,却要给谁戴呢?如果我把父亲抛在脑后,只顾考试,即使中了才女,也免不了‘不孝’二字。既然不孝,所谓的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说着,不禁流下了眼泪。
若花暗暗点头。兰音说:“姐姐这番话,确实是正理,自应寻亲为重。但人家明天就要出发了,乳母在这里又生了病,却要谁把我送去?”林之洋说:“现在我有事,只好托我丈母娘送侄女回去。来回不过四五十里,她夜间赶回,也不会耽误事。”当时雇了一只熟船,托江氏带着乳母把兰音送交林氏,然后夜间赶回。到了次日,田凤翾、秦小春告辞回去。
林之洋仍然托丈母娘在家照顾,和妻子、女儿、小山、若花一起乘坐小船来到海边,上了大船。
立刻扬帆起航。走了三个月,才绕出门户山。林之洋担心小山思念亲人成病,沿途遇到名山,一定让小山向外看看,谁知小山看了,反而更加忧愁,常常流泪。林之洋非常不解。
这天,和多九公闲聊时说:‘以前我妹夫来到海外,只要是看到有名的山川,一看到眼里,到处都是美景,总是赞不绝口。现在我的甥女也来到海外,我想借这山景让她开心,没想到她看到这些景色,反而更加烦闷。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海外的景色和以前不一样了吗?’多九公回答说:‘海外的景色虽然还是那样,但每个人所处的境界不同:以前唐兄一心只想游玩,没有任何牵挂,只觉得自在快乐,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像是快乐的境界,甚至游玩的时候,还担心不能尽兴,常常依依不舍;而现在唐小姐一心想要寻找亲人,心中充满了牵挂,只觉得忧愁满胸,忧思满腹,所以听到看到的东西,要么触动她在外的离别之苦,要么感动于父亲流落天涯的苦楚,即使有很多美景,到了她眼里,也变成了无尽的苦境。古人说:“没有云彩的月亮,是所有有眼睛的人都能欣赏的美景,但是盗贼却会忌讳;花鸟的观赏,是为了娱乐人,但是那些感时伤别的人却因此流泪心碎。”所以有时候是因为看到了景色而产生了情感,有时候是因为情感而产生了景色,这都是因为内心的感受,丝毫不能勉强。’林之洋点头说:“原来还有这样的道理,我等会儿再慢慢劝她。”
这天,小山在船上闷闷不乐地坐着,林之洋说:“以前在岭南的时候,我看到甥女带来了书;现在她这么烦闷,为什么不去看书呢?婉如、若花都在闲着,就是聊聊天,讲讲学问,也是好的。我们这次出行,如果能够经常遇到顺风,将来回家,赶上考试,也是很难说的。我们出行,必须不把路程放在心上。
如果像甥女今天这样,每天都问,明天也问,天天盼望着,只怕一年的路程比十年还要长啊!”小山说:“舅舅说得虽然对,但是书放在面前,就觉得很困。好在最近几天一直静坐,倒觉得清爽。舅舅请放心:甥女虽然时不时地盼望着,知道路途遥远,但不敢着急,只要能找到父亲,哪怕多走三年两年,又有什么关系呢?至于考试中举才女,固然能替父母增光;但还没有见到父亲,怎么能够考虑到这些呢?何况明年六月就要报名参加考试,就算顺风顺水,也赶不上了。”林之洋没有办法,只能时常劝慰她。
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下次再继续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注解
仙猿: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仙猿通常指的是具有神奇法力的猿猴,常被描绘为神仙或高人修炼的伴侣,具有神秘色彩。
露意:露水之意,常用来比喻事物初现或短暂的美好。
念劬劳:念,思念;劬劳,辛苦劳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思念和担忧。
孝女:指孝顺的女儿,孝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美德。
伤怀:伤心、忧虑。
小山:可能是指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名字,或者是一个地方名。
江氏:指江家的女性成员,可能是指江家的母亲或妻子。
白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白猿,通常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长寿。
婉如妹妹:婉如可能是江家女儿的名字。
舅舅:指母亲的兄弟,是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客枕:客人留下的枕头,这里指江氏的旧被。
意马心猿:成语,形容心思不定,无法安静下来。
地板:房屋内部的地面。
包裹:指装东西的布袋或盒子。
林氏:可能是指林家的女性成员,与江氏可能为亲家。
小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小山要去的海外之地。
唐敖:可能是指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名字,或者是一个历史上的文人。
才女:指有才华的女子,这里指有文学才能的女子。
水面程途:指海上航行的路程。
悬念:指等待、犹豫不决的状态,这里指林之洋对女儿去海外寻亲的犹豫和担忧。
甥女:指林之洋的女儿,即小山。
满月:指婴儿出生后的一个月,这里指林之洋的妻子产后一个月。
货物:指商贩携带的商品,这里指林之洋准备的货物。
歧舌: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多九公曾去过的地方。
灵芝:传说中的仙草,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女科: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科目之一,专为女性设立,以选拔女性才子。
义女:指收养的女儿,这里指唐敏收养的女儿若花。
夙缘:指前世的缘分,这里指众人之间的缘分。
储贰:指储君,即皇位的继承人。
驳杂:指杂乱、不纯,这里指若花遭遇的不幸。
纱帽:古代官员的官帽,这里指官职。
冠带:古代士人的冠帽和腰带,这里指士人的身份。
旷典:指非常难得的盛事,这里指才女考试。
衣冠禽曾:古代成语,指穿着官服的官员。
熟船:指熟悉航道的船只。
门户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指小山要绕过的山。
朝外看看:指向船外远眺,以解思念之情。
海外:指远离中原的海外之地,古代中国对外的称呼,常用来指代远离中央帝国的地区。
名山大川:指著名的山岭和河流,常用来比喻壮丽的自然景观或杰出的人物。
美景:指美丽的景色,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光或人工景观的美丽。
赞不绝口: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连声称赞。
境界:指人的思想、精神或艺术等达到的水平或状态。
逍遥自在: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乐境:指令人愉悦的环境或情境。
离恩:指离开亲人或故土,感到孤独或悲伤。
流落天涯:指因各种原因而四处漂泊,无家可归。
苦境:指困苦或不幸的境遇。
无云之月:指没有云彩的月亮,常用来比喻美好而纯净的事物。
盗贼所忌:指盗贼所害怕或忌讳的事物,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花鸟之玩:指赏玩花鸟等,常用来形容休闲的娱乐活动。
感时惜别:指因时光流逝而感到珍惜离别时刻。
堕泪惊心:形容非常悲伤或震惊,以至于泪流满面。
心造:指由内心所创造或产生。
勉强:指强迫或硬做,这里指不能强求。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书:指书籍,这里指甥女带来的书籍。
磕睡:指困倦,想睡觉。
静坐:指安静地坐着,常用来指冥想或打坐。
顺风:指风向有利于航行,常用来形容旅途顺利。
赴考:指参加科举考试,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
中央帝国:指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权,这里指中原地区。
无计可施:指没有办法或手段可以采取。
解劝:指劝解或安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唐小姐海外游历时的心理变化,通过对唐小姐与多九公的对话,以及林之洋的劝解,展现了古人对旅行、情感与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
首句‘当日俺妹夫来到海外,凡遇名山大川,一经他眼,处处都是美景,总是赞不绝口’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唐小姐与其妹夫在海外游玩时的不同心境。妹夫的赞美与唐小姐的烦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心境的变迁。
多九公的回答‘海外景致,虽然照旧,各人所处境界不同’揭示了心境变化的原因,即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妹夫的心境开阔,而唐小姐则因寻亲之苦而心生烦闷。
‘昔人云:“无云之月,有目者所快睹也,而盗贼所忌;花鸟之玩,以娱人也,而感时惜别者因之堕泪惊心。”’这句话引用了古人的名言,进一步阐述了心境与情感的关系,即外界环境可以引发人的情感,而情感又会影响人对环境的感知。
林之洋的劝解‘等俺慢慢再去劝他’表现了古人在面对他人困境时的耐心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小山在船上的静坐与林之洋的对话,展现了唐小姐在旅途中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甥女虽然不时盼望,晓得路途遥远,却不敢著急’反映了唐小姐的成熟与坚强,她在面对困境时,虽心有挂念,却仍能保持冷静。
‘至于考试得中才女,固替父母增光;但未见父亲之面,何能计及于此?’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情感与责任的认识。
整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古人对人生、情感和旅行等多方面的思考,体现了古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