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原文
小才女卞府谒师老国舅黄门进表
话说众才女因初三日五鼓放榜,预先分付家人:“如有报子到门,不心进来送信;
每中一名,即放一炮,里面听得炮声若干,自然晓得中的名数,等报子报完,把二门开了,再将报单传进。”
谁知自从五更放了三十七炮,等到日高三丈,并未再添一炮,眼见得竟有八位要在孙山之外。
不觉个个发慌,人人胆落,究竟不知谁在八名之内;一时害怕起来,不独面目更色,那鼻涕眼泪也就落个不止。
小春、婉如见众人这宗样子,再想想自己文字,由不得不怕:只觉身上一阵冰冷,那股寒气直从头顶心冒将出来;三十六个牙齿登时一对一对撕打,浑身抖战筛糠,连椅子也摇动起来。
婉如一面抖著,一面说道:“这……这……这样乱抖,俺……俺……可受不住了!”
小春也抖著道:“你……你……你受不住,我……我……我又可曾受得住!今……今……今日这命要送在……在此处了!”
闺臣叹了几声道:“今又等了多时,仍无响动,看来八位落第竟难免了。妹子屡要开门,大家务要且缓,难道此时还要等报么?”
婉如一画抖著,一面埂咽道:
“起……起初俺原想早些开门,如……如今俺又不愿开门了。你不开门了,俺……俺还有点想头;倘……倘或开门,说……说俺不中,俺……俺就死了!实……实对你们说罢,除……除非把俺杀了,方难开哩。”
若花道:“此时业已如此,也是莫可如何,若据闰臣阿妹追想碑记,我们在坐四十五人,似乎并无一人落第;那知今日竟有八人之多!可见天道不测,造化弄人,你又从何捉摸!但此门久久不开,也不成事,莫若叫人隔著二门问问九公,昨日婉如、小春二位阿妹所托题名录想已买来,如今求他细细查看,如题名录只得三十七人,此门就是不开也不中用。况听中之人,只怕还要进朝谢恩,何能过缓?”
闺臣道:“姐姐此言甚是。”
即分付丫环去同多九公,谁知九公还来回来。
闺臣道:“昨在部里打听,准于五鼓吉时放榜,无人不知,现在已交卯正,题名录还未买来,岂非怪事!”
秀英道:“今日如已放榜,何以九公此时还不回来?若说尚未放榜,现在却又报过三十七人。其中必有缘故。”
忽听外面隐隐的一片喧嚷,原来多九公回来要面见众小姐。
闺臣忙把钥匙递给丫环,众人都迎到门前。
不多时,只见多九公跑的满脸是汗,走到厅前,望著众人说了一声“恭……”,
那个“喜”字不曾说完,只是吁吁气喘,说不出话来。
小春一面抖著,同田凤翾把九公搀进厅房,坐在椅上,丫环送了两杯茶,喘的略觉好些。
小春滴著泪向九公道:“甥……甥女可有分么?”
多九公一面喘著,把头点了两点。
婉如也滴泪道:“九……九公!俺呢?”
多九公也把头点了两点。
闺臣道:“请问九公:
题名录可曾买来?”
多九公连连摇头。
停了片刻,望着众人把胸前指了一指,凤翾从怀中取出一个名单递给闺臣。
闺臣展开同众人观看,只见上面写著:
“钦取一等才女五十名、二等才女四十名、三等才女十名。……”
若花恐众人看不见,未免著急,就便顺口高声朗诵,从头念了下去:
第一名史幽探第二名哀萃芳第十三名印巧文第十四名卞宝云第十五名由秀英第十六名林书香第十七名宋良箴第十八名章兰英第十九名阳墨香第二十名郦锦春第二十一名田舜英第二十二名芦紫萱第二十三名邺芳春第二十四名邵红英第二十五名祝题花第二十六名孟紫芝第二十七名秦小春第二十八名董青钿第二十九名褚月芳第三十名司徒妩儿第三十一名余丽蓉第三十二名廉锦枫第三十三名洛江蕖第三十四名林婉如第三十五名廖熙春第三十六名黎红薇第三十七名燕紫琼第三十八名蒋春辉第三十九名尹红萸第四十名魏紫樱第四十一名宰玉蟾第四十二名孟兰芝第四十三名薛蘅香第四十四名颜紫绡第四十五名枝兰音第四十六名姚芷馨第四十七名易紫菱第四十八名田凤翾第四十九名掌红珠第五十名叶琼芳第五十一名卞彩云第五十二名吕尧蓂第五十三名左融春第五十四名孟芸芝第五十五名卞绿云第五十六名董宝钿第五十七名施艳春第五十八名窦耕烟第五十九名蒋丽辉第六十名蔡兰芳第六十一名孟华芝第六十二名卞锦云第六十三名邹婉春第六十四名钱玉英第六十五名董花钿第六十六名柳瑞春第六十七名卞紫云第六十八名孟玉芝第六十九名蒋月辉第七十名吕祥蓂第七十一名陶秀春第七十二名掌骊珠第七十三名蒋星辉第七十四名戴琼英第七十五名董珠钿第七十六名卞香云第七十七名孟瑶芝第七十八名拿乘珠第七十九名蒋秋辉第八十名缁瑶钗第八十一名卞素云第八十二名姜丽楼第八十三名米兰芬第八十四名宰银蟾第八十五名潘丽春第八十六名孟芳芝第八十七名钟绣田第八十八名谭蕙芳第八十九名孟琼芝第九十名蒋素辉第九十一名吕瑞蓂第九十二名董翠钿第九十三名掌浦珠第九十四名井尧春第九十五名崔小莺第九十六名苏亚兰第九十七名张凤雏第九十八名闵兰荪第九十九名花再芳第一百名毕全贞
若花把榜念完、众才女这才转悲为喜。
多九公喘息已定。
众人都问:“何以报子漏报八名?这个名次,从何处抄来?”
九公道:“老夫今日三鼓就在那里守榜。略略用点使费。所以里面信息也通。
起初原是闺臣小姐第一名殿元,若花小姐是第二名亚元。
谁知榜已填到八九,太后忽然想起闺臣小姐名姓不好,因史幽探、哀萃芳向日绎的诗句甚佳,登时把前十名移到后面,后十名移到前面,复又从新填榜;如此往返转折,耽搁许多工夫,以致天明还未放榜。
老夫惟恐众小姐等的心焦;况且报子里面信息虽通,只能填一名,报一名,那知这些移换之事,若等他报,不知等到何时。
老夫只得托人把榜上等第、名次,匆匆抄了,连籍贯也不及写,飞忙赶回,跑的连气也喘不过来。
并且闻得这是自古未有旷典,一经放榜,就要上朝会齐谢恩,因此更要赶回告知此事。
我们宁可走在人先。
诸位小姐收拾收拾,用些饭食,急速去罢。
……
话未说完,只听外面接连放了八声大炮,九公道:“你听:这炮就是移到后面前十名。
原来向日填榜,惟恐前几名太后仍要更换,故此先从未名填起;
今日也是这样。
所以前二十名倒报在众人之后了。
老夫足足一夜未曾合眼,且去歇歇,明日慢慢再领喜酒。
说罢,外面去了。
众人连忙收拾。
准知小春、婉加忽然不见,四处找寻,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
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桶旁边,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倒象疯颠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
舜英道:“二位姐姐即或乐的受不得,也该检个好地方。你们只顾在此开心,设或沾了此中气味,将来做诗还恐有些屁臭哩。”说的众人不觉好笑。
都到厅房用过饭,匆匆来至朝房,会同众才女上殿谢恩。
武后将一等的授为“女学士”之职,二等授“女博士”之职,三等授“女儒士”之职。
授职已毕,各赐金花一对;
随即传旨命膳部大排红文宾;
筵宴之际,武后越看越喜,因又颁赐许多大缎异香。
一连赐宴三日,接着公主又赐了两日宴。
众才女天天聚会,唤姐呼妹,彼此叙谈,不但个个熟识,并且极其亲热,每到席散分子,甚觉恋恋不舍。
众人都说:“我们虽聚了五日,究竟拘束,不能尽兴;怎能检个幽僻去处,得能畅聚几日,那就天从人愿了!”
至第六日,乃佛诞之期,大家约会谢了公主;这才得闲来拜老师,都向卞府而来。
这日,宝云带著七个妹妹同众才女谢了公主,听见众人要到他家,忙命仆人回府通知。
卞滨听了,命人在凝翠馆调摆桌椅,预备酒饭。
登时众人都到门前,先投门生名帖并贽见礼。
卞滨迎至二时。
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
进了二门,穿过厅房,丫环引至凝翠馆。
卞滨先说道:“众位才女且慢行礼,老夫有句话说:若论师生之谊,自然该受半礼才是。
无如今日人多,若大家一齐行礼,这里也挤不开:若是一位一位行礼,今日只好尽行礼了。
莫若通身行个常札,我倒欢喜的。”
史幽探道:“老师话虽如此,但门生们蒙老师知遇提携,得能恭与盛典,若以宝云……七位姐姐而论,又属年谊,亦是晚辈,今初次晋谒,那有不行全礼之理!”
哀萃芳道:“既是老师怕行礼过慢,我们就十人为一排,不过顷刻也就行完了。”
史幽探即命众丫环把拜垫依次铺下。
卞滨无法,只得受了两礼。
众人拜完,兰芝妹妹也上来行礼。
卞滨笑道:“怎么你们八个也是我门生么?”
紫芝道:“不但我们是舅舅门生,只怕宝云……七位姐姐也是舅舅门生哩。难道我们前日补考卷子不是舅舅定的名次?”
卞滨笑道:“定却是我定的,你说那些批语可好?但有点好处,我就批出。
我向来看文总是如此,从不昧人之善。
你看你们这些卷子可有委屈去处?”
紫芝把脸红一红道:“舅舅还说不屈,单单把我考在红椅子上!我还要同舅舅不依哩。”
卞滨不觉大笑道:“原来第三十三名却是你的卷子。
后来拆了弥封,我也不曾理会。
当时我看卷时,本来要把你这本取在十名前的,后来不知怎样就弄到后头了。”
紫芝道:“这是过后好看话,我不领情。”
众人听了,都抿口而笑。
行过礼,丫环刚收拜垫,史幽探道:“且慢。”
因向卞滨道:“门生们还要请师母出来叩见。”
卞滨道:“也罢,若是不见,你们也不依。刚才我已受过礼,师母出来只好行个常礼罢。”
不多时,宝云姊妹把夫人请来。
众人谦让多时,仍是照前把礼行过。
又同宝云姊妹行了礼。
卞滨向宝云道:“我已教人备了早饭,你们姐妹同兰芝……八个甥女都替我款待款待。
今日不过便饭,改日我还下帖请来你们大家聚聚。
我也不陪了。”
到了外面,教家人卞彪把贽见礼都璧回道:“你告诉送礼的,说我向来从不收礼,断不要再送。
倘众才女心里不安,不妨日后得闲,或写把扇子,写个对联,如会画的就画点东西,我倒收的。
至于古字古画我更不要。
好在众才女墨卷我都见过,即或写的不佳,我也欢喜,不过算点情分罢了。”
众家人又送两遍,见不肯收,只得各各带回。
那成氏夫人扶著宝云,把众才女挨次望望,心里好不欢喜。
真是看看这个夸两句,瞧瞧那个又赞两句,不知从那一个问起才好。
看了半晌,因说道:‘今日诸位年侄女初次见面,我也没备甚么见面礼,这却怎好!也罢,我向来最喜说吉利话,往往说去都有灵验,我就送你们几句吉利话儿:‘从此中后,诸事如意,福寿绵长。’这几个字就算我的见面礼罢。’
众人齐道:‘多谢师母吉言!师母是福寿双全之人,所赐的话,自然也是多福多寿的。’
夫人道:‘你们姐妹随便坐坐顽顽。少刻用饭,这里又是老师,又算年伯,比别处不同,都要依实才好。我也不陪了。’
众丫环伺候去了。
这里宝云正在让坐,只见史幽探丫环道:‘刚才家人来报:圣上有旨,宣众位才女进朝领御赐笔砚,并召若花小姐问话。’
登时各家都有信来。大家连忙别过卞滨,齐到朝房。
武后御便殿宣入,行礼,两旁侍立。
若花跪在丹墀道:‘臣阴若花见驾。’
武后道:‘适才朕览你家国王表章,并细问来使,才知你因避难到此;不期如今倒在我天朝中了才女,且又经朕授为女学士之职,可谓千秋未有佳话。你且把表看了,朕再加恩赐你封号,以便同著来使即乘飞车早回本国。’
近臣把表递过,若花展开观看,只见上面写著:
女儿国国王臣阴奇,匐匍谨上书天朝天后大皇帝陛下。
伏惟陛下:坤德无疆,离晖久照。
功媲风娲之炼石,道符月驭以行天。
臣早殷服事之心,徒怀蚁悃;僻处裨瀛之角,未仰龙颜。
兹际文教之宏敷,微才幸进;叨沐仁恩之远被,荒句成知。
窃闻臣子若花,慕应制科,滥遨首荐。
颂椒语拙,得聊玉笋之班;咏絮才疏,许待殊樱之宴。
自宜终身感戴,没齿瞻依。
只缘臣已四旬,惟生二子:若花立储虽定,自痛孤雏;次子恃母而骄,阴连党类。
梦天忽压,逆子何幸遭怜;祭地而坟,长君无辜受屈。
贤愚莫辨,巧悬衣上之蜂;嫡庶相争,妄掘宫中之蛊。
忧铄金而出走,去国图生,喜择木以高飞,为亲讳过。
及乎鹿马既辨,鸾凤已翔;寝门之问膳无闻,太室之承祧欲绝。
臣悔深爱溺,病益愁煎。
二竖难驱,藐孤安在?
是以哀鸣伏枕,恭恳圣兹:俯念臣心自怨,臣眼将穿,将若花赏归故国,得接宗支。
指白水而重耳归来,犹是山河无害;及黄泉而愿生复见,遂为母子如初。
倘遂椟舐之私,终矢雀衔之报,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若花看罢,不觉一阵心酸,落下泪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译文
话说这些才女们因为初三日的早上五点会公布成绩,事先吩咐家人:如果有报喜的人来,不要立刻进来告诉她们;每中一个,就放一炮,里面听到炮声的数量,自然就知道了中了多少名;等报喜的人报完,再打开二门,然后把报单传进来。
谁知道自从五更放了三十七炮,等到太阳升得老高,并没有再放一炮,看来竟然有八个人要落在孙山之外。大家都慌了,一个个都吓得脸色苍白,不知道谁在八名之内;一时间害怕起来,不仅脸色变了,鼻涕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下来。
小春和婉如看到大家这样,再想想自己的文章,不由得也害怕起来:只觉得身上一阵冰冷,那股寒气直从头顶心冒出来;三十六颗牙齿顿时一对一对地打架,浑身发抖筛糠,连椅子都摇动起来。
婉如一边抖着,一边说:‘这……这……这样乱抖,我……我……实在受不了了!’小春也抖着说:‘你……你……你受不了,我……我……我又怎么能受得住!今天……今天这命似乎要送在这里了!’
闺臣叹了几声说:‘现在又等了这么久,还是没动静,看来八个人落榜是难免了。妹妹们一直想开门,大家都得稍微忍一忍,难道这时候还要等报喜的人吗?’婉如一边抖着,一边哽咽着说:‘起初我想早点开门,如……如今我又不愿意开门了。你们不开门,我……我还有点盼头;要是……要是开门,说……说我不中,我……我就活不下去了!实话告诉你们,除非把我杀了,我才能开门。’
若花说:‘现在已经是这样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按照闰臣阿妹追想碑记上说的,我们在座的四十五个人,似乎并没有一个人落榜;谁知道今天竟然有八个人!可见天道不可预测,命运捉弄人,你又怎么能猜到呢!但是这门久久不开,也不是办法,不如派人隔着二门问问九公,昨天婉如、小春两位妹妹托他们买的题名录,现在应该已经买来了,现在请他仔细查看,如果题名录上只有三十七个人,这门就是不开也没有用。而且听说中的人还要进朝谢恩,怎么能拖延呢?’闺臣说:‘姐姐说得对。’
于是吩咐丫环去叫多九公,可是九公迟迟没有回来。闺臣说:‘昨天在部里听说,成绩会在五鼓吉时公布,无人不知,现在已经到了卯正,题名录还没有买来,这岂不是怪事!’秀英说:‘今天如果已经公布成绩,为什么九公这时候还不回来?如果说还没有公布,现在却又报了三十七个人。其中肯定有原因。’
忽然听到外面隐隐传来一阵喧哗,原来多九公回来要见众小姐。闺臣连忙把钥匙递给丫环,众人都迎到门前。不多时,只见多九公跑得满脸是汗,走到厅前,望着众人说了一声‘恭……’,那个‘喜’字还没说完,只是喘着气,说不出话来。
小春一边抖着,和田凤翾扶着九公进了厅房,坐在椅子上,丫环送了两杯茶,喘得稍微好了一些。
小春含着泪对九公说:‘甥……甥女我……’多九公一边喘着,点了点头。婉如也含着泪说:‘九……九公!我呢?’多九公也点了点头。
闺臣问:‘请问九公,题名录买来了吗?’多九公连连摇头。停了片刻,指着胸前,凤翾从怀中取出一个名单递给闺臣。闺臣展开给大家看,只见上面写着:‘钦取一等才女五十名、二等才女四十名、三等才女十名……’
若花怕大家看不清楚,就顺口高声朗诵,从头念了下去:‘第一名史幽探第二名哀萃芳第十三名印巧文第十四名卞宝云第十五名由秀英第十六名林书香……’
若花把榜念完,众才女这才转悲为喜。
多九公喘息已定。众人都问:“何以报子漏报八名?这个名次,从何处抄来?”九公道:“老夫今日三鼓就在那里守榜。略略用点使费。所以里面信息也通。起初原是闺臣小姐第一名殿元,若花小姐是第二名亚元。谁知榜已填到八九,太后忽然想起闺臣小姐名姓不好,因史幽探、哀萃芳向日绎的诗句甚佳,登时把前十名移到后面,后十名移到前面,复又从新填榜;如此往返转折,耽搁许多工夫,以致天明还未放榜。老夫惟恐众小姐等的心焦;况且报子里面信息虽通,只能填一名,报一名,那知这些移换之事,若等他报,不知等到何时。老夫只得托人把榜上等第、名次,匆匆抄了,连籍贯也不及写,飞忙赶回,跑的连气也喘不过来。并且闻得这是自古未有旷典,一经放榜,就要上朝会齐谢恩,因此更要赶回告知此事。我们宁可走在人先。诸位小姐收拾收拾,用些饭食,急速去罢。……”
话未说完,只听外面接连放了八声大炮,九公道:“你听:这炮就是移到后面前十名。原来向日填榜,惟恐前几名太后仍要更换,故此先从未名填起;今日也是这样。所以前二十名倒报在众人之后了。老夫足足一夜未曾合眼,且去歇歇,明日慢慢再领喜酒。”
说罢,外面去了。
众人连忙收拾。准知小春、婉加忽然不见,四处找寻,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
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桶旁边,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倒象疯颠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
舜英道:“二位姐姐即或乐的受不得,也该检个好地方。你们只顾在此开心,设或沾了此中气味,将来做诗还恐有些屁臭哩。”说的众人不觉好笑。
都到厅房用过饭,匆匆来至朝房,会同众才女上殿谢恩。
武后将一等的授为“女学士”之职,二等授“女博士”之职,三等授“女儒士”之职。
授职已毕,各赐金花一对;随即传旨命膳部大排红文宾;筵宴之际,武后越看越喜,因又颁赐许多大缎异香。
一连赐宴三日,接着公主又赐了两日宴。
众才女天天聚会,唤姐呼妹,彼此叙谈,不但个个熟识,并且极其亲热,每到席散分子,甚觉恋恋不舍。
众人都说:“我们虽聚了五日,究竟拘束,不能尽兴;怎能检个幽僻去处,得能畅聚几日,那就天从人愿了!”
至第六日,乃佛诞之期,大家约会谢了公主;这才得闲来拜老师,都向卞府而来。
这日,宝云带著七个妹妹同众才女谢了公主,听见众人要到他家,忙命仆人回府通知。
卞滨听了,命人在凝翠馆调摆桌椅,预备酒饭。
登时众人都到门前,先投门生名帖并贽见礼。
卞滨迎至二时。
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
进了二门,穿过厅房,丫环引至凝翠馆。
卞滨先说道:“众位才女且慢行礼,老夫有句话说:若论师生之谊,自然该受半礼才是。无如今日人多,若大家一齐行礼,这里也挤不开:若是一位一位行礼,今日只好尽行礼了。莫若通身行个常札,我倒欢喜的。”
史幽探道:“老师话虽如此,但门生们蒙老师知遇提携,得能恭与盛典,若以宝云……七位姐姐而论,又属年谊,亦是晚辈,今初次晋谒,那有不行全礼之理!”
哀萃芳道:“既是老师怕行礼过慢,我们就十人为一排,不过顷刻也就行完了。”
史幽探即命众丫环把拜垫依次铺下。
卞滨无法,只得受了两礼。
众人拜完,兰芝妹妹也上来行礼。
卞滨笑道:“怎么你们八个也是我门生么?”
紫芝道:“不但我们是舅舅门生,只怕宝云……七位姐姐也是舅舅门生哩。难道我们前日补考卷子不是舅舅定的名次?”
卞滨笑道:“定却是我定的,你说那些批语可好?但有点好处,我就批出。我向来看文总是如此,从不昧人之善。你看你们这些卷子可有委屈去处?”
紫芝把脸红一红道:“舅舅还说不屈,单单把我考在红椅子上!我还要同舅舅不依哩。”
卞滨不觉大笑道:“原来第三十三名却是你的卷子。后来拆了弥封,我也不曾理会。当时我看卷时,本来要把你这本取在十名前的,后来不知怎样就弄到后头了。”
紫芝道:“这是过后好看话,我不领情。”
众人听了,都抿口而笑。
行过礼,丫环刚收拜垫,史幽探道:“且慢。”因向卞滨道:“门生们还要请师母出来叩见。”
卞滨道:“也罢,若是不见,你们也不依。刚才我已受过礼,师母出来只好行个常礼罢。”
不多时,宝云姊妹把夫人请来。
众人谦让多时,仍是照前把礼行过。
又同宝云姊妹行了礼。
卞滨向宝云道:“我已教人备了早饭,你们姐妹同兰芝……八个甥女都替我款待款待。
今日不过便饭,改日我还下帖请来你们大家聚聚。
我也不陪了。
到了外面,教家人卞彪把贽见礼都璧回道:“你告诉送礼的,说我向来从不收礼,断不要再送。
倘众才女心里不安,不妨日后得闲,或写把扇子,写个对联,如会画的就画点东西,我倒收的。
至于古字古画我更不要。
好在众才女墨卷我都见过,即或写的不佳,我也欢喜,不过算点情分罢了。”
众家人又送两遍,见不肯收,只得各各带回。
成氏夫人扶着宝云,逐一看着在场的才女们,心里非常高兴。真的是这个看了夸两句,那个看了又赞两句,不知道从哪位开始问起才好。看了好一会儿,夫人说道:‘今天各位年侄女第一次见面,我也没有准备什么见面礼,这可怎么办!好吧,我向来最喜欢说吉利话,说出去的往往都灵验,我就送你们几句吉利话吧:“从此以后,诸事顺利,福寿长久。”这几个字就当是我的见面礼吧。’众人齐声说:“多谢师母的吉祥话!师母是福寿双全的人,您赐给的话,自然也是多福多寿的。”夫人说:“你们姐妹们随便坐下来玩玩。一会儿吃饭,这里既有老师,又是年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都要规矩一点。我也不多陪了。”众丫环伺候着离开了。
宝云正在安排座位,只见史幽探丫环说:“刚才家人来报告:圣上有旨,召唤各位才女进宫接受御赐的笔砚,并召见若花小姐。”立刻各家都有信使来。大家连忙告别卞滨,一起赶到朝房。武后御便殿宣召他们进入,行礼后,两旁侍立。若花跪在丹墀上说道:“臣阴若花拜见陛下。”武后说:“刚才朕看了你家国王的奏章,并详细询问了来使,才知道你因为避难来到这里;没想到如今竟成了我天朝的才女,而且还被朕封为女学士,可以说是千古未有的佳话。你先看看这份奏章,朕再赐给你封号,以便你同来使一起乘坐飞车早日回本国。”近臣将奏章递过去,若花展开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女儿国国王臣阴奇,匍匐恭敬地上书天朝天后大皇帝陛下。敬祝陛下:坤德无边,离光久照。功绩可比风娲炼石,道法与月驾行天。臣早有侍奉之心,只是怀有微薄之志;僻居海角天涯,未能仰见龙颜。如今正值文教广布之时,微薄之才得以进用;蒙受仁慈之恩惠,荒疏的文笔也得以成文。听说臣子若花,仰慕应制科,被首荐前来。颂词拙劣,得以位列玉笋之班;咏絮之才浅薄,得以等待特别的宴会。自应终身感戴,永世敬仰。只是因为臣已四十岁,只有两个儿子:若花虽立为储君,但臣痛失爱子;次子依仗母亲宠爱,结党营私。梦见天压,逆子侥幸得到怜悯;祭拜地时,长子无辜受冤。贤愚难辨,巧如衣上之蜂;嫡庶之争,荒唐如宫中之蛊。忧虑如金子般沉重,逃出国门求生,喜悦如择木而高飞,为亲人隐瞒过错。
等到鹿马之辨已明,鸾凤已高飞;寝宫之问不再听闻,太室之承祧即将断绝。臣悔深爱溺,病痛更加折磨。
疾病难以驱除,孤子在哪里?因此哀鸣卧床,恭敬恳求陛下:体念臣之心自怨,臣之眼将穿,将若花赐还故国,得以接续宗支。指着白水,如同重耳归来,山河依旧无害;到黄泉而愿重生,母子如同初见。如果能够实现这私心,终将报答陛下如雀衔珠之恩,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若花看完后,不禁一阵心酸,流下了眼泪。
未知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注解
五鼓:五鼓指的是古代计时法中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五点左右,即鸡鸣时分。
放榜:放榜是指科举考试结束后,官方公布考试成绩的公告。
报子:报子是指古代传递消息的人,类似于现在的信使。
炮:炮在此处指的是古代用来庆祝的火炮,放炮是古代庆祝胜利或重要事件的传统方式。
孙山之外:孙山之外是指名落孙山,即没有考中,来源于典故,孙山是唐代诗人,因未能考中进士而作《名落孙山》。
鼻涕眼泪:形容极度悲伤或害怕时流出的鼻涕和眼泪。
抖著:抖著即颤抖,形容因害怕或紧张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埂咽:埂咽即哽咽,指因为悲伤或激动而说话不顺畅。
闰臣:闰臣可能是指某位具有特殊地位或知识的人物,具体指代不明。
追想碑记:追想碑记可能是指记录过去事件或人物的碑文。
题名录:题名录是指记录考生姓名、籍贯、考试成绩等的名单。
卯正:卯正指的是古代计时法中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的早上五点左右。
九公:九公可能是指某位年长的男性,具体指代不明。
甥女:甥女是指舅舅的女儿,此处可能是指九公的侄女。
头点了两点:头点了两点是指点头,表示肯定或同意。
钦取:钦取是指由皇帝亲自选拔或认可。
才女:才女是指有才华的女子,尤其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成就的女性。
殿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即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
亚元:科举考试中的第二名,仅次于状元。
使费:古代指用财物买通官府或他人以达到某种目的。
旷典:指历史上罕见的、非常规的典章制度或事件。
红文宾:红文宾是一种古代宴席的名称,通常用于表示喜庆或重要的宴请。
女学士:指女性学者,古代对女性知识分子的称呼。
女博士:古代对女性学者的尊称,相当于男性中的博士。
女儒士:古代对女性学者的尊称,相当于男性中的儒士。
籍贯:一个人的出生地或家庭所在地。
弥封:科举考试中,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密封起来,以防止舞弊。
拜垫:古代行礼时用来跪拜的垫子。
常札:古代的一种礼节,通常指不跪拜的简单礼节。
贽见礼:古代初次见面时,送礼以示敬意。
璧回: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不接受礼物,将礼物退还。
成氏夫人:指成家的夫人,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家族或宗族的尊长夫人。
宝云:可能是指一个人物的名字,也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名称。
众才女:指多位有才华的女子,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文人雅集或选拔才女的场景。
吉利话儿:指寓意吉祥的话语,通常用于祝福或庆贺。
福寿绵长:表示祝福对方福气和长寿,是常见的吉祥话。
年侄女:指年纪较轻的侄女,可能是在描述家族内部的聚会。
师母:同上,指成氏夫人。
福寿双全:指既有福气又有长寿,是极高的赞誉。
师母吉言:指成氏夫人说的吉祥话。
年伯:指年纪较大的伯父,这里可能是在表示对成氏夫人的尊敬。
朝房:指朝廷中的办公场所。
武后:指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
御便殿:指皇帝的私人便殿。
行礼:指进行正式的礼节。
丹墀:指宫殿前的石阶或平台。
阴若花:指一个名叫阴若花的女子,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她的身份和背景。
国王表章:指国王的上书或奏章。
天后大皇帝陛下:指对武则天的尊称,武则天在称帝前是天后。
坤德无疆:指皇后的品德高尚,没有边界。
离晖久照:指皇后的恩泽长久照耀。
功媲风娲之炼石:指武则天的功绩可以与女娲炼石补天相媲美。
道符月驭以行天:指武则天的治国之道如同月神驾驭月亮运行于天际。
殷服事之心:指忠心耿耿地侍奉。
蚁悃:指微小的忠诚之心。
裨瀛之角:指偏僻的地方,裨指边远,瀛指海角。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这里指皇帝的威严或恩宠。
文教之宏敷:指文化教育的广泛传播。
仁恩之远被:指仁慈的恩惠广泛地覆盖。
荒句成知:指荒唐的句子成为知识。
应制科:指响应朝廷的科举考试。
滥遨首荐:指过分地推荐,可能含有贬义。
颂椒语拙:指颂扬的话语笨拙。
玉笋之班:指玉笋般的班级,可能是指才女们的聚集地。
咏絮才疏:指咏唱诗篇的才华不足。
殊樱之宴:指特别的宴会,可能是指才女们的聚会。
终身感戴:指终身感激。
没齿瞻依:指永远敬仰。
避难:指躲避灾难。
天朝:指中国,古代对中央王朝的称呼。
飞车:指快速的交通工具,这里可能是指朝廷的使者。
故国:指自己的国家。
宗支:指家族的分支。
白水:指故乡的水,这里可能是指若花对故乡的思念。
重耳归来:指晋文公重耳流亡后返回故国,这里可能是指若花希望回到自己的国家。
山河无害:指山河没有受到伤害,这里可能是指若花希望国家安定。
黄泉:指阴间,这里可能是指若花希望与母亲在阴间相见。
母子如初:指母子关系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椟舐之私:指隐藏在心中的愿望。
雀衔之报:指鸟儿衔来的报答,这里可能是指若花对朝廷的报答。
稽首顿首:指非常恭敬地行礼。
心酸:指内心感到悲伤。
下回分解:是古代小说常用的结尾语,表示故事将继续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古代才女聚会与朝廷宣召的情景,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动作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物的情感。
‘那成氏夫人扶著宝云,把众才女挨次望望,心里好不欢喜。’此句通过‘扶’和‘望望’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了成氏夫人对众才女的关爱和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真是看看这个夸两句,瞧瞧那个又赞两句,不知从那一个问起才好。’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手法,表现了成氏夫人对众才女的欣赏和赞叹,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才女的推崇。
‘看了半晌,因说道:“从此中后,诸事如意,福寿绵长。”’成氏夫人送出吉利话作为见面礼,既体现了她对众才女的祝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吉祥话的普遍运用。
‘你们姐妹随便坐坐顽顽。少刻用饭,这里又是老师,又算年伯,比别处不同,都要依实才好。’成氏夫人的话语中透露出她对晚辈的关心和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圣上有旨,宣众位才女进朝领御赐笔砚,并召若花小姐问话。’此句点明了故事的发展方向,朝廷的召唤预示着才女们将有新的机遇。
‘若花跪在丹墀道:“臣阴若花见驾。”’通过若花的跪拜动作,展现了古代对君权的尊重和臣子的忠诚。
‘适才朕览你家国王表章,并细问来使,才知你因避难到此;不期如今倒在我天朝中了才女,且又经朕授为女学士之职,可谓千秋未有佳话。’武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若花的赞赏和恩赐,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皇帝对才女的重视。
‘你且把表看了,朕再加恩赐你封号,以便同著来使即乘飞车早回本国。’武后的这一举动,既是对若花的恩赐,也是对国家文化的推广。
‘女儿国国王臣阴奇,匐匍谨上书天朝天后大皇帝陛下。’这段文字是若花国王的表章,通过其恭敬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君臣关系的严肃和尊重。
‘及乎鹿马既辨,鸾凤已翔;寝门之问膳无闻,太室之承祧欲绝。’这段文字通过比喻和排比,生动地描绘了若花国王的困境和痛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忧铄金而出走,去国图生,喜择木以高飞,为亲讳过。’这段文字表达了若花国王的无奈和抉择,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家族、国家之间的矛盾。
‘若花看罢,不觉一阵心酸,落下泪来。’此句通过若花的情感反应,将故事的氛围推向高潮,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