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原文

小才女亭内品茶老总兵园中留客

话说众小姐来到绿香亭,都在亭内坐下。

蔡兰芳道:‘这‘绿香’二字不独别致,而且极传此地之神,这定是紫琼姐姐大笔了。’

燕紫琼指著姜丽楼、张凤雏道:‘名字是丽楼姐姐起的,却是凤雏姐姐写的,并且如今连这花园也就叫做绿香园了。’

崔小莺道:‘原来是凤雏、丽楼二位姐姐手笔,妹子有句批语,叫做‘写做俱佳’。’

丽楼道:‘这是妹子乱道,尚求姐姐改正。’

凤雏道:‘妹子自知写的不好,亏得名字起的雅,把字的坏处也就遮掩了。’

登时那些丫坏仆妇都在亭外纷纷忙乱:也有汲水的,也有扇炉的,也有采茶的,也有洗杯的。

不多时,将茶烹了上来。

众人各取一杯,只见其色比嫩葱还绿,甚觉爱人;

及至入口,真是清香沁脾,与平时所吃迥不相同。

个个称赞不绝。

婉如笑道:‘姐姐既有如此好茶,为何昨日并不见赐,却要迟到今日?岂不令人恨相吃之晚么?’

小春道:‘昨日我们初与紫琼姐姐会面,婉如姐姐曾言惟恨相见之晚,今日品了这茶,又言惟恨相吃之晚,婉如姐姐原来是世间一个恨人,处处不离恨字。’

闺臣道:‘适才这茶,不独茶叶清香,水亦极其甘美,那知紫琼姐姐素日却享这等清福。’

紫琼道:‘妹子平素从不吃茶,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因近时茶叶每每有假,故不惜重费,于各处购求佳种;如巴川峡山大树,亦必赞力盘驳而来。谁知茶树不喜移种,纵移千株,从无一活;所以古人结婚有‘下茶’之说,盖取其不可移植之义。当日并不留神,所来移一株,死一株,才知是这缘故。如今园中惟序十余株,还是家父从前于闽、浙、江南等处觅来上等茶子栽种活的,种类不一,故树有大小不等。家父著有《茶诫》两卷,言之最详,将来发刻,自然都要奉赠。’

红红道:‘妹子记得六经无茶字,外国此物更少,故名目多有不知。令尊伯伯既有著作,姐姐自必深知,何不道其一二,使妹子得其大略呢?’

紫琼道:‘茶即古‘荼’字,就是《尔雅》‘茶苦槚’的‘荼’字。《诗经》此字虽多,并非茶类。至荼转茶音,颜师古谓汉时已有此音,后人因茶有两音,放缺一笔为茶,多一笔为荼,其实一字。至于茶之名目:郭璞言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荼经》有一茶、二槚、三蔎、四茗、五荈之称;今都叫做茶,与古不同。

若以其性而论:除明目止谒之外,一无好处。《本草》言:常食去人脂,令人瘦。倘嗜茶太过,莫不百病丛生。

家父所著《茶诫》,亦是劝人少饮为贵;并且常戒妹子云:‘多饮不如少饮,少饮不如不饮。况近来真茶渐少,假茶日多;即使真茶,苦贪饮无度,早晚不离,到了后来,未有不元气暗损,精血渐消;或成痰饮,或成痞胀,或成瘘痹;或成疝瘕;馀如成洞泻,成呕逆,以及腹痛、黄瘦种种内伤,皆茶之为害,而人不知。

虽病不悔。上古之人多寿,近世寿不长者,皆因茶酒之类日日克伐,潜伤暗损,以致寿亦随之消磨。’此千古不易之论,指破迷团不小。

无如那些喜茶好酒之人,一闻此言,无不强词夺理,百般批评,并且哑然失笑。

习俗移人,相沿已久,纵说破舌尖,谁肯轻信。

即如家父《茶诫》云:‘除滞消壅,一时之快虽佳;伤精败血,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么?

总之:除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若嗜好无忌,暗中损人不少。

因而家父又比之为‘毒橄榄’。

盖橄榄初食味颇苦涩,久之方回甘昧;茶初食不觉其害,久后方受其殃,因此谓之‘毒橄榄’。

亭亭道:‘此物既与人无益,为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么?’

紫琼道:‘家父向来以此为命,时不离口,所以种他。近日虽知其害,无如受病已深,业已成癖,稍有间断,其病更凶;自知悔之已晚,补救无及,因此特将其害著成一书,以戒后人。

恰好此书去年方才脱稿,腹中忽然呕出一物,状如牛脾,有眼有口;以茶浇之,张口痛饮,饮至五碗,其腹乃满,若勉强再浇,茶即从口流出,恰与家父五碗之数相合。

盖家父近年茶量更大,每次必吃五碗,若少饮一碗,心内即觉不宁;少停再饮,仍是一碗;因此身体日见其瘦,饭亦懒吃。

去年偶因五碗之后,强进数碗,忽将此物吐出,此来身体方觉稍安。

若花道:‘这是吉人天相。兼之伯伯立言垂训,其功甚大,所以有此善报,将来定是寿享期颐。’

紫琼道:‘家父若象去岁一饮五碗之时,几至朝不保夕;此时较前虽觉略健,奈受病已深,年未五旬,已觉衰老,但愿如姐姐所言,那就是XX子之福了。’

谭蕙芳道:‘适才姐姐言茶时多假,不知是何物做的?这假茶还是自古已有,还是起于近时呢?’

紫琼道:‘世多假茶,自古已有。即如张华言‘饮真茶令人少睡’。既云真茶,可见前朝也就有假了。况医书所载,不堪入药,假茶甚多,何能枚举。目下江、浙等处以柳叶作茶;好在柳叶无害于人,偶尔吃些,亦属无碍。无如人性狡猾,贪心无厌,近来吴门有数百家以泡过茶叶晒干,妄加药料,诸般制造,竟与新茶无二。渔利害人,实可痛恨。起初制造时,各处购觅泡过干茶;近日远处贩茶客人至彼买货,未有不带干茶以做交易。至所用药料,乃雌黄、花青、熟石膏、青鱼胆、柏枝汁之类,其用雌黄者,以其性淫,茶时亦性淫,二淫相合,则晚茶贱片,一经制造,即可变为早春,用花青,取其色有青艳;用柏枝汁,取其味带清香;用青鱼胆;漂云腥臭,取其味苦,雌黄性毒,经火甚于砒霜,故用石膏以解其毒,又能使茶起白霜而色美。人常饮之,阴受其毒,为患不浅。若脾胃虚弱之人,未有不患呕吐、作酸、胀满、腹痛等症。所以妹子向来遵奉父命,从不饮茶。素日惟饮菊花、桑叶、柏叶、槐角、金银花、沙苑、蒺藜之类,又或用炒焦的蕙苡仁。时常变换,倒也相宜。我家大小皆是如此,日久吃惯,反以吃茶为苦,竟是习惯成自然了。’

叶琼芳道:‘真茶既有损于人,假茶又有害于人,自应饮些菊花之类为是。但何以柏叶、槐角也可当茶呢?’

紫琼道:‘世人只知菊花、桑叶之类可以当茶,那知柏时、槐角之妙。按《本草》言:柏叶苦平无毒,作汤常服,轻身益气,杀虫补阴,须发不白,令人耐寒暑。盖柏性后凋而耐久,实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故可常服。道家以之点汤当茶,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麝食之而体香,毛女食之而体轻,可为明验。

至槐角按《本草》乃苦寒无毒之品,煮汤代茗,久服头不白,明目益气,补脑延年。盖槐为虚星之精,角禀纯阴之质,故扁鹊有明目乌发之方,葛洪有益气延年之剂。当日瘐肩吾常服槐角,年近八旬,须发皆黑,夜观细宇,即其明效。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岂不可叹!’

小春道:‘妹子正在茶性勃勃,听得这番谈论,心中不觉冰冷;就是再有金茶、玉茶,也不吃了。明日也去找些柏叶、槐角,作为茶饮,又不损人,又能明目,岂不是好。’

良箴道:‘这茶我们能吃多少,每日至多不过五七杯,何必戒他。’

小春道:‘误尽苍生,就是姐姐这句话!你要晓得,今日是一个五七杯,明日就是两个五七杯,后日便是三个五七怀;日积月累,到了四五十岁,便是几百、几千、几万五七杯!’

婉如道:‘姐姐与其劳神算过细帐,何不另到别处走走?’随即携了小春出了绿香亭,众人也都跟著。

走了两层庭院,紫琼又引至一个杏花多处,进了厅房,就在厅上坐下,看花闲谈。

到晚正要摆设晚饭,只见众园丁担了许多行李进来。

紫琼只当易紫菱来了,及问园丁,原来却是过往女眷;因本村客店都被众小姐车辆人夫住满,无处存身,因闻燕员外向来最肯与人方便,每逢客店住满,凡来借居,莫不容留,所以来此借宿一宵。

燕义因是女眷,不能推脱,只得命他们暂在园丁女眷房内权宿一夜。

不多时,有几个妇女远远而来。

园丁走过,把厅上门帘垂下,众姊妹都在窗内张望,原来却是四个女子,后面跟著两个老嬷。

内有一个女子,红蕖甚觉眼熟,仔细一看,倒象薛蘅香模样。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译文

小才女在亭子里品茶,老总兵在园中留客。

话说众位小姐来到了绿香亭,都坐在亭子里。蔡兰芳说:‘这“绿香”二字不仅别致,而且非常传神地描绘了这里的景象,这肯定是紫琼姐姐的杰作。’燕紫琼指着姜丽楼和张凤雏说:‘名字是丽楼姐姐想出来的,但写字的是凤雏姐姐,现在连这个花园也叫绿香园了。’崔小莺说:‘原来是凤雏和丽楼两位姐姐的手笔,妹妹有句话评价,叫做“写做俱佳”。’丽楼说:‘这是妹妹乱说的,还请姐姐指正。’凤雏说:‘妹妹知道自己写得不好,幸亏名字起得雅,把字的缺点也掩盖了。’

这时,那些丫鬟和仆妇都在亭外忙碌:有的打水,有的扇炉,有的采茶,有的洗杯。不久,茶就端了上来。众人各拿一杯,只见茶的色泽比嫩葱还要绿,看起来非常诱人;等到喝入口中,真是清香扑鼻,与平时所喝的茶完全不同。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婉如笑着说:‘姐姐既然有如此好的茶,为何昨天没有给我们,却要等到今天?岂不是让人恨不能早点品尝吗?’小春说:‘昨天我们才和紫琼姐姐见面,婉如姐姐曾说恨相见之晚,今天品了这茶,又说恨相吃之晚,婉如姐姐原来是个世间的大恨人,处处都离不开“恨”字。’闺臣说:‘刚才这茶,不仅茶叶清香,水也非常甜美,没想到紫琼姐姐平时却享有这样的清福。’紫琼说:‘妹妹平时从不喝茶,这些茶树都是家父从小种的。家父一生没有什么爱好,就只喜欢茶。因为最近茶叶常常有假的,所以不惜花费重金,在各处购买上等茶叶;比如巴川峡山的大树,也一定要费尽心思运来。谁知道茶树不喜欢移植,即使移植上千株,也从未有一株成活的;所以古人结婚有“下茶”的说法,就是取其不可移植的意思。当时并没有留意,移来的每一株都死了,才知道是这个原因。现在园中只有十几株,还是家父从前在闽、浙、江南等地方找到的上等茶籽种植的,种类不同,所以树的大小也不一样。家父著有《茶诫》两卷,内容非常详细,将来出版后,自然会赠送给大家。’

红红说:‘妹妹记得六经中没有提到茶字,外国对这东西也不了解,所以很多名称都不认识。令尊伯伯既然有著作,姐姐肯定很了解,为什么不讲一讲,让妹妹了解一下大概呢?’紫琼说:‘茶就是古时候的“荼”字,就是《尔雅》中“茶苦槚”的“荼”字。《诗经》中虽然有很多这个字,但并不是指茶。至于“荼”转音为“茶”,颜师古说汉朝时期已经有了这个读音,后人因为茶有两个读音,所以省一笔为“茶”,多一笔为“荼”,实际上是一个字。据我愚见,直接用“古音读荼、今音读茶”最为简单明了。至于茶的种类:郭璞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茶经》中有“一茶、二槚、三蔎、四茗、五荈”的说法;现在都统称为茶,与古时候不同。

如果从茶的性质来说:除了明目止渴之外,没有其他好处。《本草》说:常吃可以去人脂肪,让人变瘦。如果过度嗜茶,各种疾病都会随之而来。家父所著的《茶诫》,也是劝人少饮为好;并且经常告诫妹妹说:“多饮不如少饮,少饮不如不饮。何况近来真茶越来越少,假茶越来越多;即使真茶,如果贪饮无度,早晚不离,到头来,没有不元气暗损,精血逐渐消磨的;或者变成痰饮,或者变成痞胀,或者变成瘘痹;或者变成疝瘕;再如变成洞泻,变成呕吐,以及腹痛、消瘦等各种内伤,都是茶的害处,而人们却不知道。

虽然生病了也不后悔。上古的人寿命都很长,近代寿命不长的人,都是因为茶酒之类的饮品天天克伐,暗中伤害,以至于寿命也随之消磨。’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揭示了很大的迷团。但是那些喜欢茶酒的人,一听到这些话,无不强词夺理,百般批评,并且哑然失笑。习俗影响人,已经很久了,就算说破嘴皮,谁会轻易相信呢?就像家父的《茶诫》中所说:‘除滞消壅,一时的快活虽然好;伤精败血,终身的害处就大了。获益则归功于茶的力量,招致祸害则不能归咎于茶。’这不就是福近易知,祸远难见吗?总之:除烦去腻,世界上固然不能没有茶;如果嗜好无度,暗中损害人的地方不少。因此家父又把它比作“毒橄榄”。因为橄榄初吃味道很苦涩,吃久了才回甘;茶初吃不觉其害,吃久了才受其害,因此称之为“毒橄榄”。’

亭亭说:‘这种东西既然对人没有好处,为什么令尊伯伯还要种这么多?难道不是明知故犯吗?’紫琼说:‘家父向来以此为命,时刻不离口,所以种它。近日虽然知道它的害处,但无奈已经成瘾,稍有间断,病情会更严重;自己知道悔之已晚,补救来不及,因此特别把它的害处写成一本书,以戒后人。恰好这本书去年才刚刚完成,突然呕吐出一物,形状像牛脾,有眼睛有嘴巴;用茶浇它,张口痛饮,喝到五碗,肚子才觉得饱,如果再强行浇茶,茶就从嘴巴流出来了,正好与家父每天喝五碗的数量相合。

家父近年茶量更大,每次必须喝五碗,如果少喝一碗,心里就会觉得不自在;稍停再喝,还是一碗;因此身体日渐消瘦,饭也懒得吃。去年偶然因为喝了五碗之后,又强行喝了几碗,突然呕吐出这个物体,从此身体才觉得稍微舒服一些。”若花说:‘这是吉人天相。再加上伯伯立言垂训,功德很大,所以有这个好报,将来一定能够长寿。’紫琼说:‘家父如果像去年那样每天喝五碗,几乎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现在虽然比以前稍微健康一些,但受病已深,年纪还没到五十,就已经觉得衰老了,但愿如姐姐所说,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谭蕙芳说:‘刚才姐姐提到茶有很多是假的,不知道这些假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自古就有,还是最近才出现的呢?’紫琼说:‘世界上有很多假茶,自古就有。就像张华说的“喝真正的茶会让人少睡觉”。既然说到了真茶,那前朝也就有了假茶。而且医学书籍上记载的,有些根本不能入药,假茶非常多,怎么能够一一列举。现在江浙等地用柳叶做茶;好在柳叶对人无害,偶尔吃一些,也无妨。但是人的本性狡猾,贪心无厌,最近吴门有几百家人用泡过的茶叶晒干,加上各种药材,竟然和新鲜茶叶没有区别。他们渔利伤人,实在令人痛恨。最初制作时,各地都购买泡过的干茶;最近外地卖茶的人到那里去买货,没有不带干茶来做交易的。至于所用的药材,有雌黄、花青、熟石膏、青鱼胆、柏枝汁等,使用雌黄是因为它性质淫乱,喝茶时也具有这种性质,两种淫乱相结合,晚上的茶叶碎片经过加工,就可以变成早春的茶叶。使用花青,是因为它的颜色青艳;使用柏枝汁,是因为它的味道带有清香;使用青鱼胆,是为了漂洗茶叶的腥臭,取其苦味;雌黄性质有毒,比砒霜还毒,所以用石膏来解毒,又能使茶叶起霜,颜色美观。人们经常饮用,会暗中受到其毒害,危害不浅。如果脾胃虚弱的人,没有不患呕吐、酸水、腹胀、腹痛等症状。所以妹妹我一直以来都遵从父命,从不喝茶。平时只喝菊花、桑叶、柏叶、槐角、金银花、沙苑、蒺藜等,有时也用炒焦的薏苡仁。经常变换,倒也合适。我家老少都是这样,时间久了,反而觉得喝茶是苦的,竟然是习惯成自然了。’

叶琼芳说:‘真茶对人有损害,假茶对人有害,应该喝一些菊花之类的。但为什么柏叶、槐角也可以当茶呢?’紫琼说:‘世人只知道菊花、桑叶可以当茶,却不知道柏叶、槐角的妙处。根据《本草》记载:柏叶苦平无毒,煮汤常服,可以轻身益气,杀虫补阴,使头发不白,让人耐寒暑。因为柏树的叶子后凋落而耐久,质地坚实,是多寿之木,所以可以常服。道家用它来点汤当茶,元旦用它来泡酒驱邪,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麝香吃了会身体香,毛女吃了会身体轻,这是明显的证据。

至于槐角,《本草》说它是苦寒无毒的药材,煮汤代替茶喝,长期服用可以防止头发变白,明目益气,补脑延年。因为槐树是虚星之精,槐角禀纯阴之质,所以扁鹊有明目乌发的方法,葛洪有益气延年的药剂。当年庾肩吾常服槐角,年纪近八十岁,头发都还是黑的,晚上能看清细小的字,这就是它的明显效果。可惜这两样好东西,世人不知道,把它们当作废物,反而喝那些无益的苦茶,听任它们伤害身体:岂不可叹!’小春说:‘妹妹我正对茶产生兴趣,听了这番话,心里不禁感到冷;就是有金茶、玉茶,我也不喝了。明天也去找些柏叶、槐角,作为茶饮,既不伤人,又能明目,岂不是好。’良箴说:‘我们这些茶能喝多少,每天最多不过五七杯,何必戒掉它。’小春说:‘误尽苍生,就是姐姐这句话!你要知道,今天是一个五七杯,明天就是两个五七杯,后天就是三个五七杯;日积月累,到了四五十岁,就是几百、几千、几万五七杯!’婉如说:‘姐姐与其费神算这些细账,不如去别处走走。’随即带着小春离开了绿香亭,众人也都跟着。走了两层庭院,紫琼又引他们到了一个杏花盛开的地方,进了厅房,就在厅上坐下,看花闲聊。

到了晚上,正要摆设晚饭,只见几个园丁挑着很多行李进来。紫琼以为易紫菱来了,及至问园丁,原来却是过往的女眷;因为本村的客店都被小姐们的车辆和随从住满了,无处可住,因为听说燕员外向来乐于助人,每逢客店住满,凡是来借宿的,无不留下,所以她们来此借宿一晚。燕义因为是女眷,不能推辞,只得让她们暂时在园丁女眷房内住一晚。不多时,有几个妇女远远而来。园丁走过,把厅上的门帘垂下,众姐妹都在窗内张望,原来却是四个女子,后面跟着两个老嬷嬷。其中有一个女子,红蕖觉得眼熟,仔细一看,倒像薛蘅香的样子。

未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注解

绿香亭:一种亭子,可能是园中建筑,用于休息或观赏景色。

紫琼姐姐:紫琼姐姐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女性,‘姐姐’是对女性的尊称。

姜丽楼、张凤雏:这两位可能是指有才华的女性,她们的名字暗示了她们在文学或艺术方面的能力。

写做俱佳:这句话表示对某人写作和书法能力的赞扬,认为其两者都很出色。

丫坏仆妇:这里的‘丫坏’可能是指年轻的女仆,‘仆妇’则是指女仆。

烹茶:古代的烹茶是一种复杂的茶艺过程,包括煮水、泡茶等步骤。

嫩葱:嫩葱是一种蔬菜,这里用来形容茶的色泽,表示茶的绿色非常清新。

清香沁脾:形容茶的味道非常清香,令人感到愉悦。

恨相吃之晚:这里的‘恨’是遗憾的意思,表示对未能早点品尝到好茶感到遗憾。

下茶:古代婚礼习俗之一,指在婚礼上赠送茶叶,寓意着夫妻恩爱,不离不弃。

茶树:茶树是茶叶的来源,这里指的是紫琼家父种植的茶树。

茶诫:《茶诫》是紫琼家父所著的一本书,内容可能是关于茶的文化、品饮之道以及茶的副作用等。

六经: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乐经》,是古代儒家经典。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地理学家,这里提到的是他的观点。

茗:茗是古代对茶的别称,与‘茶’同义。

本草:《本草》是古代的一部药物学著作,这里提到的是书中关于茶的内容。

毒橄榄:这里用‘毒橄榄’比喻茶,表示虽然茶有好处,但过度饮用也会有害处。

橄榄:橄榄是一种水果,味道先苦后甜,这里用来比喻茶的味道。

寿享期颐:寿享期颐是指长寿,期颐是指百岁,这里表示希望家父能够长寿到百岁。

茶:茶是一种植物,其叶经过加工后可以饮用,具有提神、消暑、解毒等功效。在古代,茶文化极为发达,茶道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社交活动。

假茶:指用其他植物的叶子或经过特殊处理的茶叶冒充真茶出售的行为,这种茶叶通常质量低劣,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张华:张华,古代文学家,其作品《博物志》中提到‘饮真茶令人少睡’,说明早在古代就有关于茶的记载。

医书:古代医学著作,记录了各种草药的药用价值和治疗方法。

雌黄:一种矿物,颜色鲜艳,常用于绘画,但含有剧毒。

花青:一种植物色素,可以使茶叶颜色变青,增加美观。

熟石膏:一种矿物,用于制造假茶,可以掩盖其他物质的气味。

青鱼胆:青鱼的内脏之一,含有苦味,用于增加茶叶的苦味。

柏枝汁:柏树的枝叶榨取的汁液,可以增加茶叶的清香。

雌黄性淫:雌黄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里的“性淫”可能是指其性质刺激。

雌黄性毒:雌黄含有剧毒,这里的“性毒”是指其毒性。

石膏:一种矿物,可以用来解毒,这里用来中和雌黄的毒性。

菊花:一种植物,其花可以用来泡茶,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桑叶:桑树的叶子,可以用来泡茶,具有清热、润肺、明目等功效。

柏叶:柏树的叶子,具有轻身益气、杀虫补阴、使人耐寒暑等功效。

槐角:槐树的果实,具有明目、益气、补脑延年等功效。

金银花:一种植物,其花可以用来泡茶,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功效。

沙苑:一种植物,其种子可以用来泡茶,具有补益肝肾、强腰膝等功效。

蒺藜: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用来泡茶,具有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等功效。

蕙苡仁:一种植物的种子,可以用来泡茶,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

道家: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流派,强调修炼身心,追求长生不老。

元旦:农历新年,古代的一种传统节日。

虚星之精:指槐树具有净化、提升的精神属性。

纯阴之质:指槐角具有柔和、阴性的特质。

扁鹊: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神医”之称。

葛洪: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和医学家,著有《神仙传》等书。

瘐肩吾: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长寿著称。

细宇:指细小的文字,这里可能是指观察细微之处。

金茶、玉茶:指非常珍贵的茶叶,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的物品。

燕义:可能是燕员外的名字,燕员外是小说中的角色,以乐于助人著称。

老嬷:指老年妇女,这里指女眷的仆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评注

谭蕙芳的提问直接点出了茶的真假问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茶叶品质的重视。她提到的‘假茶’不仅仅是茶叶的伪造,更是一种对自然之物的模仿与替代,体现了古人对于真实与虚假的哲学思考。

紫琼的回答揭示了假茶的历史悠久,从张华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真茶与假茶的概念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她进一步指出医书中记载的假茶众多,说明了假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对医药资源的浪费。

紫琼对假茶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柳叶作茶到使用雌黄、花青等药料,展现了古代茶叶制作的复杂性和对茶叶品质的过分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狡猾。

紫琼提到自己不饮茶,而饮用菊花、桑叶等天然植物,体现了她对自然和健康的追求。她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叶琼芳的提问则体现了她对茶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对柏叶、槐角等植物能否代替茶叶产生了疑问。紫琼的回答则从《本草》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柏叶、槐角的药用价值,以及它们在道家文化中的地位。

紫琼对于柏叶、槐角的赞美,表达了她对自然之美的认同,以及对古人智慧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这些被世人忽视的植物,实际上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小春的决定体现了她对茶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她认为即使有金茶、玉茶,也不如柏叶、槐角这样自然、无害的植物来得可靠。

良箴的言论则是对小春观点的反驳,他认为茶虽然对人的影响有限,但小春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对话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茶文化的不同看法。

婉如的提议则是对茶文化的一种超越,她认为与其纠结于茶的真假,不如去享受生活,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

紫琼对于过往女眷的接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宽容与仁爱。她对于女眷的接纳,不仅体现了她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最后一段的描写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收束,通过描述女眷的到来,以及红蕖与薛蘅香之间的相似之处,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6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