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八十二回-原文
行酒令书句飞双声辩古文字音讹叠韵
话说众才女归席饮酒,谈起所和上官昭仪之诗,某首做的精,某句做的妙,议论纷坛。
兰芝道:‘诸位姐姐且莫谈诗,妹子有一言奉陈:今日奉屈过来,虽是便饭,必须尽欢畅饮,才觉有趣。拜恳诸位姐姐行一酒令,或将昨日未完之令接著顽顽,借此既可多饮几杯,彼此也不致冷淡。’
史幽探道:‘昨日之令,又公又普,又不费心,是最妙的。无如方才起令,就生出和韵岔头。今日宁可闲谈,断不可又接前令,设或再有岔头,岂不更觉扫兴?’
哀萃芳道:‘酒令虽多,但要百人全能行到,又不太促,又不过繁,何能如此凑巧?据妹子愚见,与其勉强行那俗令,倒不如就借评论诗句,说说闲话,未尝不能下酒。’
紫芝道:‘妹子今日叨在主人之列,意欲抛砖引玉,出个酒令。如大家务要清谈,也不敢勉强。’
师兰言道:‘主人既有现成之令,无有不遵的。是何酒令?请道其详。’
紫芝分付丫环把签桶送交兰言道:‘此桶之内,共牙签一百枝,就从姐姐掣起,随便挨次掣去,待所剩未尾一签给我,以免猜疑。掣过,妹子自有道理。’
兰言点头。
大家掣毕,看了并无一字;只见若花拿著牙签,只管细看。
紫芝隔席叫道:‘若花姐姐可看明白了?请宣令罢。’
众人听了,都不解何意。
春辉道:‘若花姐姐何不念给我们听听呢?’
若花道:‘他这签上写的是:‘奉求姐姐出一酒令,帝席无论宾主,各饮两杯。’旁边又赘几个小字,写著:‘此签倘我自己掣了,即求自己出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普席也饮双杯。’若照此签看来,这令自然要我出了,岂非是个难题么。’
闺臣道:‘今日这签所投得人,一定该有好令,以补昨日来尽之兴。姐姐只管慢慢细想,我们且饮两杯,再候出令。’
大家饮毕,若花道:‘我虽想出‘双声、叠韵’一令,但恐过于冷淡,必须大家公同斟酌,可行则行,如不可行,容妹子另想别令。’
春辉道:‘闻得时下文人墨士最尚双声、叠韵之戏,以两字同归一母,谓之双声,如‘烟云’、‘游云’之类;两字同归一韵,谓之叠韵,如‘东风’、‘融风’之类。姐姐可是此意?但怎样行法?还要宣明才好。’
若花道:‘此令并无深微奥妙,只消牙签四五十枝,每枝写上天文、地理、鸟兽、虫鱼、果木、花卉之类,旁边俱注两个小字,或双声,或叠韵。假如掣得天文双声,就在天文内说一双声;加系天文叠韵,就在天文内说一叠韵。说过之后,也照昨日再说一句经史子集之类,即用本字飞觞: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悉听其便。以字之落处,饮酒接令;挨次轮转,通席都可行到。不知可合诸位之意?’
众人道:‘此令前人从未行过,不但新奇,并且又公又普,毫无偏枯,就是此令甚好。’
若花道:‘既如此,就将刚才所用牙签写一令签,每人各掣一枝,掣著令签之家,饮怀令酒,就从本人起令。’
紫芝把令签写了,挨次掣去,却被国瑞徵掣著。
若花写了名目,放入桶内,道:‘此签共二十余门,每门两枝。这是妹子创始,其中设有不妥,或增或减,临时再为斟酌。’
兰芝说:‘此令固妙,但内中怎样可以多销几杯,还求姐姐设法代为生发生发,才觉热闹。’
若花道:‘即如此,我就添个销酒之法,此后凡流觞所飞之句,也要一个双声或一个叠韵,错者罚一杯另说。如有两个双声或两个叠韵,仰或双声而兼叠韵,接令之家,或说一笑话。或行一酒令,或唱一小曲,均无不可,普席各饮一杯。如再多者,普席双杯。至于所飞之书以及古人名,俱用隋朝以前;误用本朝者,罚一杯。其书名一切仍是本人自报,省得临时又费扳谈。掣签之后,宣过题目,即将原签交给下家归桶,以杜取巧之弊,丫环接了,送交接令之家。如将原题记错,罚一杯另说。不准旁人露意,违者罚十巨觥。凡接令之家,俱架一筹,以便轮转易于区别。所有酒之分数,昨日已有旧例,无须再判。但昨日并无监令,今日妹子意欲添两位监令;人数既多,并又离的窎远,必须再添两位监酒,庶不致错误。’
众人道:‘如此更妙。就请姐姐预先派定,方无推诿。’
若花道:‘即承大家见委,妹子斗胆,就烦春辉、题花二位姐姐监令,宝云、兰芝二位姐姐监酒。都请各饮令酒一杯,妹子也奉陪一杯。’
国瑞徵把酒饮了,接过签筒,摇了两摇。
道:‘妹子有僭了。’
掣了一鉴,高声念道:‘花卉双声。’
玉芝道:‘昨日题花姐姐起令,是‘举欣欣然有喜色’,暗寓众人欢悦之意;今日姐姐足何用意呢?’
瑞徵道:‘我想五福寿为先,任凭怎样吉例,总莫若多寿最妙,先把这个做了开场,自然无往不利了。适才想了‘长春’二字,意欲飞一句《列子》,不知可好。说来请教:长春《列子》荆之南有蓂灵者,以五百岁为春。’‘蓂灵’叠韵,敬瑞看姐姐一杯。’
柳瑞春掣了一签,是古人名叠韵。
紫芝道:‘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瑞春道:‘姐姐要出类拔萃的,我想自古帝王名讳,那是不敢乱用;至于大圣大贤名讳,也不敢行之酒令。除此之外,那个出类拔萃呢?’
春辉道:‘我也吃个令杯:今日我们所说一百个,必须前后接连不断,就如一线穿成,方觉紧凑。即如瑞徵姐姐才说了‘长春’二字,瑞春姐姐所说古人名要与上文‘长春’二字或成双声,或成叠韵,方准令归下手,下面接令之家,也照前例紧承上文,错者罚一杯。’
众人都道‘甚好’。
瑞徵道:‘我看你们出这许多花样,只怕把令行完,还要多多吃些天王补心丹哩。好在我已想了一个古人,是最能孝母的,俗语说的‘百行孝为先’,大约也可做得令中第一位领袖。待妹子说来求教:王祥《张河间集》备致嘉祥。’
‘备致’叠韵,敬祥蓂姐姐一杯。
师兰言听了点头道:‘人生在世,最要紧的莫过‘忠孝节义’四字,今瑞春姐姐于游戏之中,却请出一位孝子,为令中第一位领袖,令人肃然起敬。况他当日为徐州别驾时,民间歌颂,都称他‘温如玉,冷如冰’,后来得列名宦。如此之人,我们都该恭恭敬敬立饮一杯,才不失为钦仰之意。’
众人道:‘此话极是。’于是都立饮一杯。
吕祥蓂掣了一签,仍是古人名叠韵,紫芝道:‘姐姐这个古人必须与第一位相配才好哩。’
祥蓂道:‘当日韦彪言:‘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上首既有孝子,此时必须请出一位忠臣,方觉连贯。但要‘七阳’之韵始与上文相连,何能如此之巧。’
饮毕令杯道:‘有了:张良屈原《九哥》吉日兮辰良。’
‘吉日’叠韵,敬良箴姐姐一杯。
兰芝道:‘按《史记》:张良五世相韩;及韩亡,他欲为韩报仇,曾以铁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其仇虽未能报,但如此孤忠,也可与王样苦孝相匹。诸位姐姐似乎也该饮一杯了。’
兰言道:‘张良于韩国已亡之看,犹且丹心耿耿,志在报仇,彼时虽未遇害,但他一片不忘君恩之心,也就是奋不顾身。如此忠良,自应也照前例为是。’
于是都立饮一杯。
宋良箴掣了一签,是列女名双声。
小春道:‘这是点到我们众人本题了,或好或丑,全仗姐姐飞的这句,不可弄出一群夜叉才好哩。’
良箴道:‘妹妹如吃一杯,我就飞个绝好句子。’
小春把酒饮了。
良箴道:‘姬姜《鲍参军集》东都妙姬,南国丽人。’
‘东都’双声,敬丽辉姐姐一杯。
小春道:‘请教令官:诸如‘东都妙姬,南国丽人’之类,还是飞一句好呢,两句好呢?’
若花道:‘若按正理,自应飞一句为是。但眼前常见之书则可,若非常见之书,必须多赘一句,才能明白。与其令人时刻请教上下文,何不随咀多带几字,岂不省了许多唇舌。’
兰芝道:‘请教姐姐:即如上手用过之书,下手可准再用?’
若花道:‘主人之意若何?’
兰芝道:‘据妹子愚见:凡上家用过之书,一概不准再用,误用的罚两杯另飞。
况花木、鸟兽、虫鱼等类,惟《诗经》、《尔雅》、《方言》、《释名》最多,若都用此书,不但毫无趣味,并且这几部书句子最短,大约至多不过四五字,何能有两个双声叠韵。姐姐替我所定销酒之法,岂非有名无实么?’
花再芳道:‘若据主人所言,我们百人自然要百部书了。不瞒姐姐说:妹子腹中除了十几部经书并《史记》、《汉书》及几部眼面前子书,还有几部文集,共总凑起来,不满三十种。你要一百部,岂非苦人所难么?’
闵兰荪道:‘妹子腹中连二十种还不足。’
毕全贞道:‘妹子不但并未读过百部,若认真看过百部,我也赌个誓。但书多寡不等,如《左传》、《礼记》每部有一二十万言之多;如今连多带少,每部只算类如《毛诗》一部,一年如能读得五部《毛诗》,也算极等聪明。若细细核算,这一百部书也须二十年方能读完。妹子今年十六岁,即使过了三朝就去读书,还得再读四年,大约过了二十岁就好奉陪行此酒令了。’
兰芝道:‘妹子恐大家都飞一样书未免无趣,妄发此论,取其多飞几种书,既可多销几杯酒,又觉好看。今三位姐姐既不情愿,何敢勉强。’
紫芝道:‘你们三位可晓得这个才女的‘才’字怎讲?若一百人连百部书也凑不起来,那还称得甚么才女!此时若不定了规例,设或所飞都在十数种书上,日后传扬出去,岂不是个笑话么!况且各人所读之书不同,别人又焉能把你所读之书恰恰都飞去呢?’
再芳道:‘姐姐不知:此中有五件难处。’
紫芝道:‘为何有五件难处?’
再芳道:‘即如所报花鸟等名,要他生成双声叠韵,这是第一难,不必说了。并且所飞之句,又要从那花鸟等名之内飞出一字,岂非第二难么?而所报花鸟等名,又要紧承上文,或归一母,或在一韵,岂非第三难么?这些虽难,还可勉强敷衍,就只最难招架的,所飞句内要有双声叠韵。你想,古人书上那里能象《诗经》巧巧都有‘窈窕、辗转、参差、优游’之类?句内着无此等字面,随你想出一万句也不中用。再要加上百部书,岂不难而又难么?’
兰言道:‘妹子有个调停之法:此令主人既已定了,以后如有误用前书的,外罚两杯,即算交卷,小必另飞,何如?’
众人道:‘如此甚妙。’
小春道:‘既如此,必须一一登记才能了然。这个差使教谁办呢?’
紫芝道:‘宝云姐姐的丫环玉儿,写的也好,记性也好,教他写罢。’
兰芝把前面几句写了,交给玉儿,就在席旁茶几设了笔砚。
小春道:‘你姓甚么?今年十几岁?’
玉儿道:‘我姓王,十三岁了。’
小春道:‘宝云姐姐替丫环起名字也这样俭省。’
宝云道:‘为何俭省?’
小春道:‘你把他的姓上只添了小小一点就算名字,还不省么?’
丽辉道:‘我才掣了鸟名双声交卷了:鸳鸯师旷《禽经》鸳鸯元鸟爱其类。
本题双声,敬芳芝姐姐一杯。’
孟芳芝掣了天文叠韵。
若花道:‘这个题目甚宽。据我愚见:不但‘天田、常陈’这些星名不可用,就是‘东风、夜月’那些浮泛的也都避了,才不过泛。’
紫芝道:‘姐姐此话甚是。若用浮泛的,莫讲别的,单风月两门,就要写一大篇了。’
芳芝饮了令杯道:‘月窟《淮南子》是以月虚而鱼脑减。
‘是以’叠韵,‘似月’双声,敬玉英姐姐一杯,普席各饮一杯。’
若花道:‘此令轮到主人,普席自然要发利市了。’
董青钿道:‘此句如果说的不错,不但我们都有酒,并且玉英姐姐还要说笑话。但细细推求:‘是’系去声,‘以’系上声。只伯芳芝姐姐说错,要罚一杯哩。’
春辉笑道:‘多时未见妹妹说话,此刻才开口就有酒吃,倒也有趣。你说‘是以’二字上去不分,固然讲的不差;无如沈约韵书‘是’字归在‘四纸’,恰恰是个叠韵。若以今时语言而论,似乎上去不分;若照前人韵书,芳芝姐姐倒象说的不错。只好奉屈妹妹饮了罚酒,再看韵书。’
青钿道:‘妹子如果错罚,自然该吃罚酒。但这‘是’字要读成‘使’字,将来都不叫‘是非’,只好叫作‘使非’了。安有此理!’
紫芝道:‘我劝大家行令罢,莫说濛话了。’
青钿道:‘这个‘濛’字又是何意?’
紫芝道:‘古人读梦为濛,我劝你们莫说濛话,就适悄得位啊!’
小春道:‘凡说话全要直截了当,霜霜快快,诸位姐姐所说之话,只图讲究古音,总是转弯磨禄,令人茫然费解,何妨霜霜快快的说哩。’
锦云笑道:‘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读做‘霜霜快快’,把‘转弯磨角’读成‘转弯磨禄’,满口都是古音,他还说人讲究古音。据我愚见:大家说的使古音也罢,不使古音也罢,且把‘使’字查明再讲。’
婉如道:‘这是西方老先生到了。’
青钿道:‘即知锦云姐姐所说‘使古音也罢,不便古音也罢’,他把‘是’字忽然改做‘使’字,请教诸位姐姐:若非预先讲论‘是’字,谁又懂他这话呢?’
春辉道:‘此时说也无用,少刻把书看过,自然明白。’
说话间,宝云已向丫环把沈约《四声类谱》取来。
青钿展开细细看过,只得勉强饮了罚酒道:‘只顾替玉英姐姐争论,那知倒罚一杯。只说笑话罢,不要带累我了!’
小春道:‘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笑话,就如戏中的‘加官’一样。玉樊姐姐先把加官跳了,我们好一出一出慢慢的唱。’
钱玉英道:‘适因‘加官’二字,我倒想起一个笑话。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八十二回-译文
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讨论着,说到上官昭仪的诗,谁的诗做得精致,谁的句子写得巧妙,大家议论纷纷。兰芝说:“各位姐姐们先别讨论诗了,我有个建议:今天既然是来参加宴会,虽然是便饭,也应该畅饮尽欢,这样才有趣。恳请大家来个酒令,或者继续昨天的酒令,这样既能多喝几杯,也不会让气氛冷清。”史幽探说:“昨天的酒令既公平又普遍,又不费脑筋,是最有趣的。可是刚才开始酒令,就出现了岔子。今天我们宁愿闲聊,也不要再接昨天的酒令,万一再出现岔子,岂不是更扫兴?”哀萃芳说:“酒令虽然多,但要一百个人都能参与,既不太急促,又不太繁琐,怎么可能这么巧?依我之见,与其勉强玩那些俗套的酒令,不如就评论诗句,聊聊天,这样也未尝不能增加酒兴。”
紫芝说:“我今天作为主人,想抛砖引玉,出一个酒令。如果大家一定要清谈,我也不敢勉强。”师兰言说:“既然主人已经有了现成的酒令,我们当然要遵守。是什么酒令?请详细说明。”
紫芝吩咐丫环把签桶交给兰言说:“这个桶里有100根牙签,就从姐姐开始抽,依次抽签,最后剩下的那根签给我,以免引起怀疑。抽完之后,我自有安排。”兰言点头同意。大家都抽完签后,发现签上没有字;只见若花拿着牙签,仔细地看。紫芝隔着座位喊道:“若花姐姐看明白了没有?请宣布酒令。”众人听了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春辉说:“若花姐姐为什么不念给我们听呢?”
若花说:“这签上写的是:‘请姐姐出一个酒令,不论主宾,各自喝两杯。’旁边还写着几个小字:‘如果我自己抽到这个签,就自己出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大家都要喝双杯。’按照这个签上的意思,这个酒令自然要我来出,这不是个难题吗?”闺臣说:“今天这个签抽到的人,一定会有好酒令,来弥补昨天未能尽兴的遗憾。姐姐慢慢想,我们先喝两杯,再等您出令。”
大家喝完酒后,若花说:“我虽然想出了‘双声、叠韵’这个酒令,但担心太过单调,必须大家共同商量,如果可行就执行,如果不行,我再想别的酒令。”春辉说:“听说现在的文人墨客最喜欢玩双声、叠韵的游戏,比如两个字同属一个声母,叫双声,比如‘烟云’、‘游云’;两个字同属一个韵母,叫叠韵,比如‘东风’、‘融风’。姐姐是不是这个意思?但具体怎么玩?还得详细说明。”若花说:“这个酒令并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地方,只需要准备四五十根牙签,每根签上写上天文、地理、鸟兽、虫鱼、果木、花卉等,旁边注明是双声还是叠韵。比如抽到天文双声,就在天文里说一个双声;如果是天文叠韵,就在天文里说一个叠韵。说完之后,也要像昨天一样说一句经史子集之类的,然后用本字飞觞:或者飞上一字,或者飞下一字,随意。根据字落在的地方,饮酒接令;依次轮流,全席都可以玩。不知道大家是否满意?”众人说:“这个酒令以前没有人玩过,不仅新颖,而且公平普遍,没有偏袒,这个酒令很好。”若花说:“既然这样,我就把刚才用的牙签写成一个酒令签,每人抽一根,抽到令签的人喝一杯令酒,从这个人开始出令。”
紫芝把令签写好,依次让大家抽签,结果国瑞徵抽到了。若花写好了名目,放入桶内,说:“这个签有二十多个门类,每个门类两根签。这是我首创的,其中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到时候再商量。”
兰芝说:“这个酒令虽然好,但怎样才能让大家多喝几杯呢?还请姐姐想办法,让场面更热闹。”若花说:“既然这样,我就再加个销酒的方法,以后每次流觞所飞的句子,也要有一个双声或一个叠韵,说错的人罚一杯再重新说。如果有两个双声或两个叠韵,或者双声兼叠韵,接令的人可以说一个笑话,或者行一个酒令,或者唱一小曲,都可以,全席的人都要喝一杯。如果更多,全席的人都要喝双杯。至于所飞的书籍和古人名字,都要用隋朝以前的;如果用了本朝的,罚一杯。书名还是由本人自己报,省得临时又费口舌。抽签之后,宣布题目,就把原签交给下一个人,以免有人作弊,丫环接了之后,再送交给接令的人。如果记错了题目,罚一杯再重新说。不准旁人暗示,违反者罚十巨觥。所有接令的人,都要架一个筹码,以便轮流更容易区分。所有的酒分数,昨天已经有了规定,不用再判。但是昨天没有监令,我今天想再加两位监令;人多了,而且距离又远,必须再加两位监酒,以免出错。”众人说:“这样更好。请姐姐提前安排好,以免推诿。”若花说:“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就斗胆请春辉、题花两位姐姐监令,宝云、兰芝两位姐姐监酒。请大家都喝一杯令酒,我也陪一杯。”
国瑞徵喝完酒后,接过签筒摇了摇,说:“我冒昧了。”抽了一签,高声念道:“花卉双声。”玉芝说:“昨天题花姐姐出的令是‘举欣欣然有喜色’,暗含着大家欢快的意思;今天姐姐你有什么用意呢?”瑞徵说:“我想五福中以长寿为先,无论什么吉祥的例子,都比不上长寿最好,我先把这个作为开场,自然无往不利。刚才想到了‘长春’这两个字,想飞一句《列子》,不知道行不行。我来请教一下:
长春《列子》中记载,荆州的南边有个叫蓂灵的地方,那里以五百岁为春。
‘蓂灵’是叠韵的,敬瑞徵姐姐一杯。
柳瑞春抽了一张签,上面写着古人的名字,名字的音节是叠韵的。紫芝说:“这是今天令牌上的第一个古人名字,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得有趣。”瑞春说:“姐姐想要出类拔萃,我想自古以来的帝王名字,是不敢随便用的;至于大圣大贤的名字,也不敢用在酒令上。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以出类拔萃的呢?”春辉说:“我也来个酒令杯:今天我们说的每一个名字,必须前后连贯,就像一线穿珠一样,才觉得紧凑。比如瑞徵姐姐刚才说了‘长春’两个字,瑞春姐姐说的古人名字要与上文的‘长春’两个字或者成双声,或者成叠韵,才算完成了这个令牌,下面接令的人也要按照这个例子紧接上文,错了的人罚一杯。”大家都说“好”。瑞徵说:“我看你们出了这么多花样,只怕令牌玩完,还要多吃一些天王补心丹呢。好在我想了一个古人,他是最孝顺母亲的,俗语说‘百行孝为先’,大约也可以成为令牌中的第一位领袖。等我说出来求教大家:王祥的《张河间集》中备致嘉祥。”‘备致’是叠韵的,敬祥蓂姐姐一杯。”师兰言听了点头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忠孝节义’这四个字,今天瑞春姐姐在游戏中,却请出了一位孝子,作为令牌中的第一位领袖,令人肃然起敬。何况他当日担任徐州别驾时,民间歌颂他‘温如玉,冷如冰’,后来成为名宦。这样的人物,我们都应该恭恭敬敬地立起来喝一杯,才不失为敬仰之意。”大家都说:“这话很对。”于是都站起来喝了一杯。
吕祥蓂抽了一张签,上面仍然是古人名字的叠韵。紫芝说:“姐姐这个古人必须和第一位相配才好。”祥蓂说:“当日韦彪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既然已经有孝子了,这时候必须请出一位忠臣,才能连贯起来。但是要和上文的‘七阳’之韵相配,怎么能这么巧呢。”喝完令杯后说:“有了:张良屈原《九哥》吉日兮辰良。”‘吉日’是叠韵的,敬良箴姐姐一杯。”兰芝说:“按照《史记》:张良五世相韩;韩亡后,他想要为韩国报仇,曾在博浪沙中用铁椎击打始皇帝,误中了副车。虽然他的仇没有报,但他的这种忠诚,也可以和王祥的苦孝相匹配。诸位姐姐似乎也该喝一杯了。”兰言说:“张良在韩国已经灭亡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志在报仇,当时虽然没有被害,但他一片不忘君恩的心,也就是奋不顾身。这样的忠良,自应按照之前的例子来。”于是大家都站起来喝了一杯。
宋良箴抽了一张签,上面是列女名字的双声。小春说:“这是点到了我们众人的主题了,是好是坏,全看姐姐说的这句,可别弄出一群夜叉来。”良箴说:“妹妹如果喝一杯,我就说一个绝好的句子。”小春喝了杯酒。良箴说:“姬姜《鲍参军集》东都妙姬,南国丽人。”‘东都’是双声的,敬丽辉姐姐一杯。”小春说:“请教令官:像‘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这样的句子,是飞一句好呢,还是两句好呢?”若花说:“按照正理,应该飞一句为好。但如果是非常见之书,必须多加一句,才能明白。与其让人时刻请教上下文,不如随口多带几个字,不是省了很多口舌。”兰芝说:“请教姐姐:比如上手已经用过的书,下手可以再用吗?”若花问:“主人的意思是什么?”兰芝说:“据我愚见:凡上家用过的书,一概不准再用,误用的罚两杯另飞。而且花木、鸟兽、虫鱼等类,只有《诗经》、《尔雅》、《方言》、《释名》最多,如果都用这些书,不但毫无趣味,而且这几部书的句子最短,大约最多不过四五字,怎么能有两个双声叠韵。姐姐为我定的销酒之法,岂不是有名无实吗?”花再芳说:“如果按照主人所说的,我们一百人自然要有一百部书了。不瞒姐姐说,我肚子里除了十几部经书和《史记》、《汉书》以及几部眼前常用的书,还有几部文集,总共加起来,不超过三十种。你要一百部,这不是难为人吗?”闵兰荪说:“我肚子里连二十种都不够。”毕全贞说:“我不仅没有读过一百部,如果真的读过一百部,我也发誓。但是书多寡不等,比如《左传》、《礼记》每部有一二十万言之多;现在算上多的和少的,每部只算类如《毛诗》一部,一年如果能读五部《毛诗》,也算极等聪明了。如果细细计算,这一百部书也需二十年才能读完。我今年十六岁,即使过了三朝就去读书,还得再读四年,大约过了二十岁才能奉陪行此酒令。”兰芝说:“妹妹恐怕大家都飞一样的书会无趣,我随便说说,取其多飞几种书,既可多销几杯酒,又觉得好看。现在三位姐姐都不愿意,我怎么敢勉强。”紫芝说:“你们三位可知道这个才女的‘才’字怎么讲?如果一百人连一百部书也凑不起来,那还称得上什么才女!现在如果不定规矩,万一所飞的都是十几种书,日后传扬出去,岂不是个笑话吗!况且各人所读之书不同,别人又怎么能把你的书都飞去呢?”再芳说:“姐姐不知道:这里面有五个难点。”紫芝问:“为什么有五个难点?”再芳说:“比如所报的花鸟等名字,要它们生成双声叠韵,这是第一个难点,不必说了。并且所飞的句子,又要从花鸟等名字中飞出一个字,这不是第二个难点吗?而所报的花鸟等名字,又要紧接上文,或者归一母,或者在一韵,这不是第三个难点吗?这些虽然难,还可以勉强应付,就只最难对付的,所飞的句子中要有双声叠韵。你想,古人的书上哪里能像《诗经》那样巧巧都有‘窈窕、辗转、参差、优游’之类的字眼?句子中没有这样的字面,随便你想出一万句也不中用。再加上百部书,不是更难了吗?”兰言说:“妹妹有个折中的办法:这个令牌的主人已经定了规矩,以后如果有误用前书的,罚两杯,就算交卷,我必须另飞,怎么样?”大家都说:“这样很好。”
小春说:‘既然这样,我们必须一条一条地登记下来才能清楚。这个任务该交给谁去做呢?’紫芝说:‘宝云姐姐的丫环玉儿,字写得好,记忆力也好,就教她来做吧。’兰芝把前面几句写下来,交给玉儿,就在宴席旁边的茶几上摆好了笔和砚台。小春问:‘你姓什么?今年十几岁了?’玉儿回答:‘我姓王,十三岁了。’小春说:‘宝云姐姐给丫环起名字也这么节省。’宝云问:‘为什么节省?’
小春说:‘你只是在他的姓上加上一点点就算作名字,这不就节省了吗?’
丽辉说:‘我刚抽了鸟名双声交卷了:鸳鸯师旷《禽经》鸳鸯元鸟爱其类。本题双声,敬芳芝姐姐一杯。’
孟芳芝抽了天文叠韵。若花说:‘这个题目非常宽泛。据我浅见:不仅像‘天田、常陈’这样的星名不能用,就连‘东风、夜月’这样的泛泛之词也都应该避免,才不算泛泛。’紫芝说:‘姐姐你说得对。如果用泛泛的,单是风月两门,就要写一大篇了。’芳芝喝了令杯后说:‘月窟《淮南子》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是以’叠韵,‘似月’双声,敬玉英姐姐一杯,全席都要喝一杯。’若花说:‘这个令轮到主人,全席自然要发点小财了。’
董青钿说:‘这句话如果没错,我们都有酒喝,玉英姐姐还要讲笑话。但仔细推求:‘是’是去声,‘以’是上声。只怕芳芝姐姐说错了,要罚一杯。’春辉笑着说:‘好久没见妹妹说话了,现在一开口就有酒喝,也很有趣。你说‘是以’两个字上去不分,固然没错;但是沈约的韵书里‘是’字归在‘四纸’,恰恰是个叠韵。如果按照现在的语言来说,似乎上去不分;但如果按照前人的韵书,芳芝姐姐说得倒也没错。我们只好请你喝罚酒,然后再看韵书。’青钿说:‘如果妹妹错了,自然应该喝罚酒。但这‘是’字要读成‘使’字,将来都不叫‘是非’,只能叫作‘使非’了。哪有这个道理!’紫芝说:‘我劝大家行令吧,别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话了。’青钿问:‘这个‘濛’字是什么意思?’紫芝说:‘古人把‘梦’读作‘濛’,我劝你们别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话,就适得位啊!’小春说:‘说话都要直截了当,爽爽快快,诸位姐姐所说的话,只图讲究古音,总是转弯抹角,让人摸不着头脑,何不爽爽快快地说呢?’锦云笑着说:‘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读作‘霜霜快快’,把‘转弯抹角’读成‘转弯磨禄’,满口都是古音,还说别人讲究古音。据我浅见:大家说的用古音也罢,不用古音也罢,先把‘使’字查明再讲。’婉如说:‘这是西方老先生到了。’青钿说:‘既然知道锦云姐姐所说‘使古音也罢,不便古音也罢’,他把‘是’字忽然改作‘使’字,请教诸位姐姐:若非预先讲论‘是’字,谁又懂他这话呢?’春辉说:‘现在说也无效,稍后看过书,自然就明白了。’说话间,宝云已经向丫环取来了沈约的《四声类谱》。青钿仔细看过后,只得勉强喝了罚酒说:‘只顾替玉英姐姐争论,没想到自己倒罚了一杯。只说笑话吧,别再让我受累了!’小春说:‘这是今天令中的第一个笑话,就像戏中的‘加官’一样。玉樊姐姐先跳了加官,我们好一出一出慢慢地唱。’钱玉英说:‘刚才因为‘加官’两个字,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具体怎样,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八十二回-注解
行酒令:古代宴席上的一种游戏,参与者按照一定的规则饮酒,常以诗词、成语、故事等为内容。
书句:书写诗句。
飞双声:指诗句中的两个字发音相同。
辩古文字音讹:辨别古代文字的发音错误。
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上官昭仪:古代宫廷中的官职,指皇帝的妃嫔。
牙签:古代用来标记、夹取书籍的签子。
天文:指与天体、天象相关的知识。
地理:指与地球表面相关的知识。
鸟兽:指鸟类和兽类。
虫鱼:指昆虫和鱼类。
果木:指果树和树木。
花卉:指花类植物。
经史子集:指古代的经书、史书、子书和文集。
隋朝以前:指隋朝建立之前的时期。
监令:负责监督酒令游戏的人。
监酒:负责监督饮酒的人。
巨觥:古代的一种大酒杯。
架一筹:设立一个标记,以便于轮转和区分。
旧例:过去的规定或习惯。
柳瑞春:柳瑞春,人名,文中人物。
紫芝:紫芝,人名,文中人物。
大圣大贤:大圣大贤,指道德高尚、才智出众的人。
酒令:酒令,古代饮酒时的一种游戏,通过吟诗、对对子等形式进行。
瑞徵:瑞徵,人名,文中人物。
王祥:王祥,东汉末年人,以孝著称。
张河间集:张河间集,指张载的著作。
备致嘉祥:备致嘉祥,形容极其周到。
蓂姐姐:蓂姐姐,人名,文中人物。
忠孝节义:忠孝节义,指忠诚、孝顺、节操、义气。
韦彪:韦彪,东汉末年人,以忠义著称。
张良:张良,西汉初年人,著名的谋士。
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九哥:九哥,人名,文中人物。
吉日兮辰良:吉日兮辰良,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良箴姐姐:良箴姐姐,人名,文中人物。
兰芝:兰芝,人名,文中人物。
丹心耿耿:丹心耿耿,形容忠心耿耿。
列女名:列女名,指古代著名的女性。
姬姜:姬姜,指古代的姬姓和姜姓。
鲍参军集:鲍参军集,指鲍照的著作。
东都妙姬,南国丽人:东都妙姬,南国丽人,形容美女。
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丽辉姐姐:丽辉姐姐,人名,文中人物。
若花:若花,人名,文中人物。
销酒之法:销酒之法,指消解酒意的方法。
花鸟等名:花鸟等名,指与花鸟相关的名字。
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指声母和韵母都相同。
诗经: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尔雅:尔雅,古代辞书。
方言:方言,古代地理志。
释名:释名,古代辞书。
毛诗:毛诗,即《诗经》。
经书:经书,指儒家经典。
文集:文集,指文学作品的汇编。
销酒:销酒,指消解酒意。
唇舌:唇舌,指说话。
调停之法:调停之法,指调解、解决的方法。
差使:指一项任务或职责。
宝云姐姐:指宝云,一个女性角色,可能是主人或长辈。
丫环:古代指女仆,尤其是年轻的女仆。
玉儿:丫环的名字。
写的也好:指写字能力好。
记性也好:指记忆力好。
笔砚:指书写工具,即笔和砚台。
姓甚么:询问对方的姓氏。
十几岁:询问对方的年龄。
俭省:指节省、不浪费。
宝云:指宝云姐姐,一个女性角色。
掣了鸟名双声交卷了:掣:抽取;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交卷:完成试卷。这里指抽取一个与鸟名相关的双声词作为答案。
师旷《禽经》:师旷:古代著名乐师;禽经:古代关于鸟类的书籍。
元鸟:古代对鸟类的统称。
爱其类:指鸟类喜欢自己的同类。
天文叠韵:天文:指天文学;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天田、常陈:指天文学中的星名。
东风、夜月:指自然现象,如风向和月亮。
泛:指广泛、不具体。
月窟《淮南子》:月窟:指月亮的洞穴;淮南子:古代一部哲学著作。
是以:表示原因或理由。
敬芳芝姐姐一杯:敬酒,表示敬意。
普席:指所有在座的宾客。
发利市:指获得利益或好运。
董青钿:指董青钿,一个女性角色。
去声:古代汉语声调的一种,指声音下降。
上声:古代汉语声调的一种,指声音上升。
沈约韵书:沈约:古代著名文学家;韵书:古代关于音韵的书籍。
四纸:指沈约韵书中的某一卷。
使非:将“是非”读作“使非”,是一种玩笑说法。
濛话:濛:通“蒙”,指混淆、不清楚的话。
霜霜快快:将“爽爽快快”读作“霜霜快快”,是一种玩笑说法。
转弯磨禄:将“转弯磨角”读作“转弯磨禄”,是一种玩笑说法。
使古音也罢,不便古音也罢:使:用;不便:不用;古音:古代的音韵;也罢:算了,算了。
西方老先生:指西方的学者或专家。
四声类谱:指沈约所著的《四声类谱》,一种关于声调的书籍。
加官:古代戏曲中的一种角色,通常指戏中的官员。
玉樊姐姐:可能是玉儿的别称或戏称。
下回分解:古代小说中常用的语汇,表示故事将在下一回继续讲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八十二回-评注
小春的提问‘既如此,必须一一登记才能了然。这个差使教谁办呢?’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工作流程的严谨态度。在古代,无论是文书工作还是其他事务,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和记录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紫芝的建议‘宝云姐姐的丫环玉儿,写的也好,记性也好,教他写罢。’反映了古代家庭中丫环的教育和培养。玉儿不仅写字好,记性也好,说明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在古代是一个丫环难得的才能。
兰芝的举动‘把前面几句写了,交给玉儿,就在席旁茶几设了笔砚。’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情景,文人之间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交流,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
小春对玉儿名字的评论‘你姓甚么?今年十几岁?’‘你姓甚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名字的重视,名字往往与家族、身份和地位相关。
宝云的回答‘为何俭省?’‘你把他的姓上只添了小小一点就算名字,还不省么?’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简约美学的追求,认为名字简单而精炼。
丽辉的诗歌‘鸳鸯师旷《禽经》鸳鸯元鸟爱其类。’以及孟芳芝的‘月窟《淮南子》是以月虚而鱼脑减。’都体现了古代文人运用典故和诗词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古代文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花和紫芝的讨论‘这个题目甚宽。据我愚见:不但‘天田、常陈’这些星名不可用,就是‘东风、夜月’那些浮泛的也都避了,才不过泛。’‘姐姐此话甚是。若用浮泛的,莫讲别的,单风月两门,就要写一大篇了。’展示了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对题材和内容的严格筛选,追求深刻和精炼。
春辉对韵律的纠正和对沈约《四声类谱》的引用,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音韵学的重视,以及对文学作品的严谨态度。
青钿的幽默和紫芝的劝解‘我劝大家行令罢,莫说濛话了。’‘这个‘濛’字又是何意?’‘古人读梦为濛,我劝你们莫说濛话,就适悄得位啊!’‘凡说话全要直截了当,霜霜快快,诸位姐姐所说之话,只图讲究古音,总是转弯磨禄,令人茫然费解,何妨霜霜快快的说哩。’’‘据我愚见:大家说的使古音也罢,不使古音也罢,且把‘使’字查明再讲。’’‘这是西方老先生到了。’‘即知锦云姐姐所说‘使古音也罢,不便古音也罢’,他把‘是’字忽然改做‘使’字,请教诸位姐姐:若非预先讲论‘是’字,谁又懂他这话呢?’‘此时说也无用,少刻把书看过,自然明白。’’都展示了古代文人在交流中的幽默感和对知识的尊重。
钱玉英提到的‘加官’笑话,以及‘未知如何,下回分解。’的结尾,体现了古代小说的叙事结构,通过悬念和未完待续的手法吸引读者继续关注故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