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

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原文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话说兰芬道:

‘怪不得姐姐说这灯球难算,里面只有多的,又有少的,又有长的,又有短的,令人看去,只觉满眼都是灯,究竟是几个样子?’

宝云道:

‘妹子先把楼上两种告诉姐姐,再把楼下一讲,就明白了。楼上灯有两种:一种上做三大球,下缀六小球,计大小球九个为一灯;一种上做三大球,下缀十八小球,计大小球二十一个为一灯。至楼下灯也是两种:一种一大球,下缀二小球;一个大球,下缀四小球。’

众人走到南边廊下,所挂各色连珠灯也都工緻,一齐坐下,由南向北望去,只见东西井对面各楼上下大小灯球无数,真是光华灿烂,宛如列星,接接连连,令人应接不暇,高下错落,竟难辨其多少。

宝云道:

‘姐姐能算这四种灯各若干么?’

兰芬道:

‘算家却无此法。’因想一想道:

‘只要将楼上大小灯球若干,楼下灯球大小若干,查明数目,似乎也可一算。’

宝云命人查了:

‘楼上大灯球共三百九十六,小灯球共一千四百四十;楼下大灯球共三百六十,小灯球共一千二百。’

兰芬道:

‘以楼下而论:将小灯球一千二百折半为六百,以大球三百六十减之,馀二百四十,是四小球灯二百四十盏;于三百六十内除二百四十,馀一百二十,是二小球灯一百二十盏。此用‘雉兔同笼’算法,似无舛错。至楼上之灯,先将一千四百四十折半为七百二十,以大球三百九+六减之,馀三百二十四,用六归:六三添作五,六二三十二,逢六进一十,得五十四,是缀十八小球灯五十四盏;以三乘五四,得一百六十二,减大球三百九十六,馀二百三十四,以三归之,得六十八,是缀六小球灯数目。’

宝云命玉儿把做灯单子念来,丝毫不错。

大家莫不称为神算。

又听女清音打了一套十番,惟恐过晚,都回到凝翠馆。

青钿道:

‘闺臣姐姐要用即景‘黄昏’二字,可曾有了飞句?’

闺臣道:

‘我因刚才禅机笑话们有所感,却想起葛仙翁一句话来:

‘黄昏《抱朴子》谓黄老为妄言,不亦惜哉!’

‘为妄’双声,‘亦偕’叠韵,敬红珠姐姐一杯,普席一杯。’

兰言道:

‘闺臣妹妹这两句,因世人不信人可成仙,特引此书为之提醒,虽是一片婆心,但看破红尘,能有几人?莫讲成仙了道,略把争名夺利各事看的淡些也就好了。我看贤妹仙风道骨,大约上了小蓬莱已行了元妙,日后飞升时倘将愚姐度脱尘凡,也不枉今日结拜一场。’

闺臣道:

‘姐姐说我日后飞升,谈何容易!这才叫作‘望梅止渴’哩。’

闵兰荪道:

‘你们只顾说这不中听的话,岂不把笑话耽搁么?’

掌红珠道:

‘姐姐莫忙。适因‘成仙了道’之话,倒想起一个笑话:一人最喜饮酒,并且非肉不饱,每日惟以赌钱消遣。一日,遇见仙人,叩求长生之术。

仙人道:‘看你骨格,乃有根基之人。我有仙丹一粒,你拿去服过之后,即可长生不老。但有几件禁戒之事必须牢记,设或误犯,虽服仙丹,也是无用。’此人接过仙丹道:‘请教所戒何事?’仙人道:‘只得七个字:戒酒除荤莫赌钱。’此人思忖良久,把仙丹退还道:‘这有何趣!’兰言笑道:“以此而论:放著现成仙丹还要退回,你若教他苦修,岂不难么!”’

红珠掣了饮食双声道:

‘今日蒙兰芝姐姐赐饭,明日还不能出门哩。’

兰芝道:

‘这却为何?’

红珠道:

‘当日北齐皇甫亮曾对文宣有句放,妹子说来,姐姐就明白了:

‘酒浆李百药《北齐书》日醉,一日病酒。’

‘一日’、‘一日’俱叠韵,敬春辉姐姐一杯,普席一杯。’

兰言道:

‘今日的酒,真是络绎不绝。又有两位令官监酒,丝毫不能容情,大约座中未有不是尽欢尽量。明日病酒这话真真不错。’

小春道:

‘只要有了云台山的葛粉,怕他怎么!’

春辉道:

‘妹子因古人造字有象形之说,意欲借此行个酒令,但大家都是急欲回去,如不高兴,我就说个笑话,好接前令。’

兰芝道:

‘天时尚早,好姐姐,你把象形酒令宣宣罢。’

春辉道:

‘我说一个‘甘’字,好象木匠用的刨子。’

兰言道:

‘果然神像。此令倒还有趣。’

玉芝道:

‘玉儿:这个字怎么写?’

玉儿道:

‘金旁加个包字。’

玉芝道:

‘只怕有些杜撰。’

玉儿道:

‘此字见顾野王《玉篇》,如何是杜撰。’

题花道:

‘你刚才说那八个弟兄都有绰号,我也送你一个绰号,叫做“知古今”。’

施艳春道:

‘我说一个“且”字,象个神主牌。’

褚月芳道:‘我说‘非’字,好象篦子。’

紫芝道:‘倒是一张好篦子,可惜齿儿太稀了。’

妩儿道:‘我说‘母’字,好象书吏帽子。’

书香道:‘我说‘山’字,象个笔架。’

秀英道:‘我说‘西’字,象个风箱。’

小春道:‘我说‘伞’字,就象一把伞。’

红蕖道:‘我说‘册’字,象一座栅栏。’

紫芝道:‘我说一个‘出’字,象两个笔架。’

春辉道:‘这是抄人旧卷。’

尹红萸道:‘我说‘皿’字,象一顶纱帽。’

印巧文道:‘我说‘乙’字,象一条蛇。’

柳瑞春道:‘我也说个‘一’不,象一条扁担。’

众人道:‘这两个乙字都好。’

春辉道:‘诸位姐姐如不赐教,请用一杯,好接令了。’

紫芝道:‘姐姐如吃三杯,我再说个顶好象形的。’

春辉道:‘我酒已十分,再吃三杯,岂不醉死么!’

紫芝道:‘或者题花姐姐说个笑话也使得。’

题花道:‘笑话倒不难。但说过之后,你的字设或无趣,并不贴切,却怎样呢?’

紫芝道:‘如不贴切,找也还你一个笑话。’

题花道:‘我因春辉姐姐才说醉死之话,却想起一个笑话:一人最好贪杯。

这日正吃的烂醉,那知大限已到,就在醉中被小鬼捉去。

来立冥官殿上,冥官正要问话,适值他酒性发作,忽然大吐,酒气难闻。

冥官掩鼻埋怨小鬼道:‘此人如此大醉,为何捉来?急速放他回去。’

此人还阳,只见妻妾儿女都围著恸哭,连忙坐起道:‘我已还魂,不必哭了。快拿酒来!’

妻妾见他死而复生,不胜之喜,一齐劝道:‘你原因贪杯太过,今才活转,岂可又要饮酒!’

此人发急道:‘你们不知,只管快些多多拿来,那怕吃的人事不知,越醉越好。’

妻妾道:‘这却为何?’

此人道:‘你不晓得,我如果醒了,就要死了。’

兰言笑道:‘过于明白,原非好事,倒是带些糊涂最好。北方有句俗语,叫做‘憨头郎儿增福延寿’;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题花道:‘笑话已说,你的字呢?’

紫芝道:‘我说一个‘艸’字,神像祝大姐夫用的两把钢叉。’

引的众人好笑。

题花拿著酒杯过来道:‘你不好好说个笑话,我一定灌三杯!’

紫芝道:‘我说!我说!你过去!那公冶矮的兄弟名叫公冶矬,也能通兽语。这日正向长官卖弄此技,忽听猪叫。

长官道:‘他说甚么?’

公冶矬道:‘他在那里教人说笑话哩。’

青钿道:‘题花姐姐:今日且由他去,明日我们慢慢编几个再骂他。’

紫芝道:‘这猪昨日用尾撇兰,今日又要听笑话,倒是极风韵的雅猪。’

春辉笑道:‘‘雅猪’二字从来听过。至于猪能风韵,尤其新奇。猪又何幸而得此!’

随手掣了一签,高声念道:‘水族双声。’

紫芝:‘忽然现出水族,莫非祝大姐夫果真要来耍叉么?’

春辉道:‘妹妹莫闹!我才想了一个‘石首’,意欲飞《竹书纪年》‘帝游于首山’之句,虽可替敬一杯,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此时只剩三人就要收令,必须趁此将这酒令略略表白一句,庶不负大家一片巧思。’

玉芝道:‘你说这是独步,将来设或有人照这题目也凑一百双声叠韵,比我们还强,岂不教人耻笑么?’

春辉道:‘若照我们题目,也把古人名、地名除去,再凑一百个,何得能彀。

况且你又误猜将及百条,也要除去,尤其费事。

即使勉强凑出,不是《博雅》、《方言》的别名,就是《山海经》、《拾遗记》的冷名,先要注解,岂能雅俗共赏。

我们这个好在一望而知,无须注解,所以妙了。

总而言之:别的酒令,无论前人后人,高过我们的不计其数;若讲双声叠韵之令,妹子斗胆,却有一句比语:

石首《任中丞集》千载美谈,斯为称首。

‘斯为’叠韵,敬宝云姐姐一杯。’

兰芝道:‘这个虽是鱼名;若据《左传》,却是人名;按地理又是县名。

虽与果蠃之义不同,难得一名却是三用。

如此之巧,大家也该赏鉴一杯才是。’

兰言道:‘这怀一定乾的。

但下手只剩两位就要收令,姐姐分付快些拿饭,行令的行令,用饭的用饭,才不耽搁。’

众人道:‘姐姐既不拿饭,少到令完一齐都散,看你拦住那个!’

兰芝见天色不早,又因酒已不少,只得分付拿饭。

宝云掣了人伦双声道:‘刚才起令,良箴姐姐曾有‘东都妙姬,南国丽人’之句;

此时将要收令,必须仍要归到我们身上,才有归结。

并且妙姬丽人,只言其美,至于品行,尚未言及,妹子意彼点他一句,心里才觉释然。

无奈难得凑巧之句。

虽有见句好的,偏偏书又被人用过。

兰言道:‘品行一层,乃万万不可少的,姐姐若不略点一句,将来后人见这酒令,还把我们当做一群酒鬼哩。’

宝云忖一忖道:‘曹大家乃自古才玄,莫若用他著作点染,尤其对景:

夫妇《班昭》《女诫》女有四行,一曰妇德。’

‘一曰’双声,敬周庆覃姐姐一杯。

玉芝道:‘周者,普遍之意,只怕令要全了。’

青钿道:‘好容易我才捉住一位!请教宝云姐姐:‘夫妇’同‘石首’既不同韵,又不同母,失了承上之令,岂不要罚么?’

紫芝道:‘我同妹妹格外赌个东道:如宝云姐姐被罚,我也吃一杯;倘你说错,也照此例。你可敢赌?’

青钿道:‘我就同你赌!’

宝云道:‘妇首同韵,青钿妹妹输了。’

青钿道:‘我不信!妇首声音悬殊,岂能归在一韵?而且一上一去,断无此理。’

玉儿把沈约《韵谱》送过,青钿翻开看了,气的闭口无言。

一面饮酒,只将‘湖州老儿’骂个不了。

兰芝道:‘你虽恨他,我却感谢他,不但这位老先生倒会替我敬酒。’

说的青钿扑嗤一笑,把酒都喷出道:‘我活到如今,才晓得‘夫妇’却教做‘夫否’。’

周庆覃掣了地理双声道:‘今日诸位姐姐所飞这些双声叠韵,经史子集无般不有,妹子在旁看著,何敢赞一词。只有《庄子》一句恰对我的光景:湖河《庄子》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古音双声,‘而无’今音双声,敬若花姐姐一杯,普席同庆一杯。’

若花道:‘偏偏轮我收令,又教我说笑话,这却怎好?’

题花道:‘容妹子略想一想,替你说罢。’

玉芝道:‘刚才春辉姐姐说我们今日之令乃千古绝唱,既如此,妹子明目就将此令按著次序写一小本,买些梨枣好板,雇几个刻工把他刻了,流传于世,岂不好么?’

题花道:‘有一教书先生最好放屁,……’

玉芝道:‘我正说刻书,题花姐姐忽说放屁,这是怎讲?’

兰言笑道:‘他替若花姐姐说笑话哩。’

玉芝道:‘原来如此。你快说,先生好放屁便怎么?’

题花道:‘……惟恐学生听见不雅,就在坐位之后板壁上刻一小洞,以便放屁时放在洞外,可掩其声。一日,先生外出,东家偶进书房,看见此洞,细问学生。学生告知其故。东家皱眉道:‘好好板壁,为何如此遭塌!即或忍不住放几个屁,也是人之常情,何必定要如此。少刻先生回来,你务必告拆先生:以后屁只管教他放,板是乱刻不得的。’’

众人听了,笑的个个喷饭。

玉芝道:‘我刚要刻酒令,他就编出这个笑话,真是刻薄鬼。’

若花把签桶摇一摇道:‘起首是‘五百岁为春’以及‘吉日辰良’等旬,莫不暗寓祥瑞之意。此刻轮到妹子收令,必须也用一个佳句才有始有终。但一句要把他收足,业已费事,且又有承上及双声叠韵之难,不知题目可能凑巧。’

随即掣了一枝花卉双声,青钿道:‘此题还不甚窄,姐姐拟用何名?’

若花道:‘我才想‘合欢’二字,既承上文,又与现在光景相行,必须用此才妙。’

青钿:‘既如此,所飞之句,何不用嵇康《养生论》呢?’

若花摇头,忖一忖道:‘有了:合欢《礼记》酒食者,所以合欢也。’‘合欢’双声,合席欢饮一杯。’

众人赞道:‘此句收的不独‘酒食’二字点明本旨,且‘合欢’字又寓合席欢饮之意。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能不佩服!’

玉芝道:‘结的固好,但《礼记》有人用过,要罚一环。’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译文

百花仙子即景露禅机,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话说兰芬说:‘怪不得姐姐说这灯球难算,里面只有多的,又有少的,又有长的,又有短的,让人看去,只觉得满眼都是灯,究竟有几个样子?’宝云说:‘妹子先把楼上的两种灯告诉姐姐,再把楼下的讲一讲,就明白了。楼上的灯有两种:一种上面有三个大球,下面挂六个小球,一共九个球为一个灯;另一种上面有三个大球,下面挂十八个小球,一共二十一个球为一个灯。至于楼下的灯也是两种:一种是一个大球,下面挂两个小球;另一种是一个大球,下面挂四个小球。’众人走到南边的走廊下,看到各种颜色的连珠灯都制作得非常精美,大家一齐坐下,从南往北望去,只见东西井对面各楼上下大小灯球无数,真是光彩夺目,宛如繁星,接连不断,让人应接不暇,高低错落,竟难以分辨其多少。

宝云问:‘姐姐能算这四种灯各有多少吗?’兰芬说:‘算家却没有这个方法。’想了想又说:‘只要把楼上大小灯球的数量,楼下灯球的大小数量查明,似乎也可以计算出来。’宝云派人去查:楼上大灯球共有三百九十六个,小灯球共有一千四百四十个;楼下大灯球共有三百六十个,小灯球共有一千二百个。兰芬说:‘就楼下来说:把小灯球一千二百个折半为六百,用大球三百六十减去,剩下二百四十,这就是四小球灯二百四十盏;在三百六十里除以二百四十,剩下一百二十,这就是二小球灯一百二十盏。这个用‘雉兔同笼’的算法,似乎没有错误。至于楼上的灯,先把一千四百四十折半为七百二十,用大球三百九十六减去,剩下三百二十四,用六归:六三添作五,六二三十二,逢六进一十,得五十四,这就是挂十八小球灯五十四盏;用三乘以五四,得一百六十二,减去大球三百九十六,剩下二百三十四,用三归之,得六十八,这就是挂六小球灯的数量。’

宝云让人把做灯的单子念来,一点没错。大家都称赞她算得神奇。又听女清音演奏了一套十番音乐,大家都怕时间太晚,就回到了凝翠馆。

青钿说:‘闺臣姐姐要用即景‘黄昏’二字,可曾有了飞句?’闺臣说:‘我因为刚才的禅机笑话有所感,却想起了葛仙翁的一句话:
黄昏《抱朴子》谓黄老为妄言,不亦惜哉!
‘为妄’双声,‘亦偕’叠韵,敬红珠姐姐一杯,普席一杯。’兰言说:‘闺臣妹妹这两句,因为世人不信人可以成仙,特意引用这本书来提醒大家,虽然是一片好心,但看破红尘,能有几个人?不说成仙了道,至少把争名夺利的事情看得淡一些也就好了。我看妹妹仙风道骨,大约已经上了小蓬莱,已经修成了元妙,将来飞升的时候,如果能把我也度脱尘世,也不枉我们今日结拜一场。’闺臣说:‘姐姐说我日后飞升,那岂是容易的事情!这才叫作‘望梅止渴’呢。’闵兰荪说:‘你们只顾说这些不中听的话,难道不把笑话耽误了吗?’

掌红珠说:‘姐姐别急。刚才因为‘成仙了道’的话,倒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最喜欢喝酒,并且非吃肉不可,每天只靠赌钱来消遣。一天,他遇见了仙人,向他请教长生不老的秘诀。
仙人说:‘看你这骨格,是有根基的人。我有一颗仙丹,你拿去服了之后,就可以长生不老。但是有几件事情必须牢记,如果你不小心犯了,即使服了仙丹,也是无用的。’这个人接过仙丹说:‘请教所戒何事?’仙人说:‘只有一个字:戒酒、戒荤、戒赌钱。’这个人想了想,把仙丹退回说:‘这有什么意思!’兰言笑着说:‘照这样看来:放着现成的仙丹还要退回,你如果教他苦修,岂不是更难!’

红珠抽了饮食双声道:‘今日承蒙兰芝姐姐赐饭,明日还不能出门呢。’兰芝说:‘这却是为什么?’红珠说:‘当日北齐皇甫亮曾对文宣有句放,妹子说来,姐姐就明白了:
酒浆李百药《北齐书》日醉,一日病酒。
‘一日’、‘一日’都是叠韵,敬春辉姐姐一杯,普席一杯。’兰言说:‘今天的酒,真是络绎不绝。又有两位令官监酒,丝毫不能容情,大约座中没有一个不是尽情畅饮的。明日病酒这话真真不错。’小春说:‘只要有了云台山的葛粉,还怕什么!’

春辉说:‘妹子因为古人造字有象形之说,想借此行个酒令,但大家都是急着回去,如果不高兴,我就说个笑话,好接前令。’兰芝说:‘天时尚早,好姐姐,你把象形酒令说说罢。’春辉说:‘我说一个‘甘’字,好像木匠用的刨子。’

兰言说:‘果然神像。这个酒令倒还有趣。’玉芝说:‘玉儿:这个字怎么写?’玉儿说:‘金旁加个包字。’玉芝说:‘只怕有些杜撰。’玉儿说:‘这个字见顾野王《玉篇》,怎么是杜撰的。’题花说:‘你刚才说那八个兄弟都有绰号,我也送你一个绰号,叫做‘知古今’。’施艳春说:‘我说一个‘且’字,象个神主牌。’

褚月芳说:‘我说“非”字,听起来好像篦子的声音。’紫芝说:‘倒是一张好篦子,不过齿儿太稀了。’妩儿说:‘我说“母”字,听起来好像书吏的帽子。’书香说:‘我说“山”字,看起来像笔架。’秀英说:‘我说“西”字,看起来像风箱。’小春说:‘我说“伞”字,就像一把伞。’红蕖说:‘我说“册”字,看起来像一座栅栏。’紫芝说:‘我说一个“出”字,看起来像两个笔架。’春辉说:‘这是抄别人的旧卷子。’尹红萸说:‘我说“皿”字,看起来像一顶纱帽。’印巧文说:‘我说“乙”字,看起来像一条蛇。’柳瑞春说:‘我也说个“一”字,看起来像一条扁担。’众人说:‘这两个“乙”字都很好。’春辉说:‘各位姐姐如果不赐教,请喝一杯,好接着行令。’紫芝说:‘姐姐如果喝三杯,我再讲一个顶好的像形字。’春辉说:‘我已经喝得很多了,再喝三杯,岂不是要醉死吗!’紫芝说:‘或者题花姐姐讲一个笑话也行。’题花说:‘笑话不难讲。但讲完之后,如果你的字不有趣,也不贴切,怎么办呢?’紫芝说:‘如果不贴切,我也会还你一个笑话。’

题花说:‘我因为春辉姐姐才说醉死的话,突然想起一个笑话:有个人特别喜欢喝酒。’这日他喝得烂醉,没想到寿命已尽,就在醉中被小鬼抓走。来到阴间,冥官正要审问他,他酒劲发作,突然呕吐,酒气难闻。冥官掩鼻责怪小鬼说:‘这个人这么醉,怎么抓来的?快放他回去。’这个人复活后,只见妻妾儿女都围着他痛哭,他连忙坐起来说:‘我已经复活了,不用哭了。快拿酒来!’妻妾见他死而复生,非常高兴,一起劝他说:‘你因为贪杯太多,现在才活过来,怎么能再喝酒呢!’这个人焦急地说:‘你们不知道,快拿酒来,越多越好,哪怕喝得人事不知,越醉越好。’妻妾说:‘这又是为什么?’这个人说:‘你们不知道,如果我醒了,就要死了。’兰言笑着说:‘过于明白,原本不是好事,倒是带些糊涂最好。北方有句俗语,叫做“憨头郎儿增福延寿”;又说“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想,却很有意思。’

题花说:‘笑话已经讲完了,你的字呢?’紫芝说:‘我说一个“艸”字,像神像祝大姐夫用的两把钢叉。’引得众人发笑。题花拿着酒杯过来道:‘你不好好讲一个笑话,我一定罚你喝三杯!’紫芝说:‘我说!我说!你走开!那公冶矮的兄弟名叫公冶矬,也能通兽语。这日他正向长官炫耀这个技能,忽然听到猪叫。长官问:“他在说什么?”公冶矬说:“他在那里教人说笑话呢。”’青钿说:‘题花姐姐:今天就让他去吧,明天我们慢慢编几个再教训他。’紫芝说:‘这猪昨天用尾巴拍兰,今天又要听笑话,真是极风韵的雅猪。’春辉笑着说:‘“雅猪”这两个字从没听说过。至于猪能风韵,尤其新奇。猪又何幸而得此!’随手抽了一签,高声念道:“水族双声。”紫芝说:“忽然出现水族,莫非祝大姐夫真的要来耍叉吗?”春辉说:“妹妹别闹!我才想了一个“石首”,想用《竹书纪年》中“帝游于首山”的句子,虽然可以代替敬一杯,但今天我们所行的酒令,并非我要自夸,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算得上千古独步。现在只剩下三个人就要收令了,必须趁此将这酒令略略表白一句,才不辜负大家的巧思。”玉芝说:“你说这是独步,将来如果有人照这个题目也凑一百双声叠韵,比我们还强,岂不让人耻笑吗?”春辉说:“如果照我们的题目,也把古人名、地名去掉,再凑一百个,怎么可能做到。况且你又误猜了将近一百条,也要去掉,尤其费事。即使勉强凑出,要么是《博雅》、《方言》的别名,要么是《山海经》、《拾遗记》的冷名,先要注解,怎么能雅俗共赏。我们这个好在一眼就能看懂,无需注解,所以妙了。总而言之:别的酒令,无论前人后人,高过我们的不计其数;若讲双声叠韵之令,我斗胆说一句比语:“石首《任中丞集》千载美谈,斯为称首。”‘斯为’是叠韵,敬宝云姐姐一杯。”兰芝说:“这个虽然是鱼名;但如果按照《左传》,却是人名;按照地理又是县名。虽然与果蠃的意思不同,但难得一名却是三用。如此之巧,大家也应该赏鉴一杯才是。”兰言说:“这杯酒一定要喝的。但动手只剩两位就要收令了,姐姐吩咐快些拿饭,行令的行令,吃饭的吃饭,才不耽误。”众人说:“姐姐既然不拿饭,等到令完我们都散了,看你拦得住谁!”兰芝见天色已晚,又因为酒已经喝了不少,只得分付拿饭。

宝云抽了人伦双声道:“刚才起令时,良箴姐姐曾说‘东都妙姬,南国丽人’之句;现在将要收令,必须还要回到我们身上,才有归结。并且妙姬丽人,只说了她们的美貌,至于品行,还没有提到,我打算点他一句,心里才觉得舒服。无奈难得凑巧的句子。虽然有好的句子,偏偏书又被人用过了。”兰言说:“品行这一层,是万万不可少的,姐姐如果不略点一句,将来后人看到这酒令,还把我们当作一群酒鬼呢。”宝云想了一会儿说:“曹大家自古以来就是才女,不如用她的著作来点缀,尤其符合现在的情景:‘夫妇《班昭》《女诫》女有四行,一曰妇德。’

第一项是双声词,敬周庆覃姐姐一杯。”玉芝说:“‘周’字的意思是普遍,恐怕你会要求全部都符合条件。”青钿说:“好不容易才抓住一位!请教宝云姐姐:‘夫妇’和‘石首’既不同韵,也不同声母,失去了接续前一项的规则,难道不会受到惩罚吗?”紫芝说:“我和妹妹特别赌一个酒局:如果宝云姐姐被罚,我也喝一杯;如果你说错了,也照这个例子。你敢赌吗?”青钿说:“我就和你赌!”宝云说:“‘妇首’同韵,青钿妹妹输了。”青钿说:“我不信!‘妇首’的音调相差很大,怎么可能归入同一个韵部?而且一上一下,根本不可能有这种道理。”玉儿把沈约的《韵谱》递过来,青钿翻开看了,气得说不出话来。一边喝酒,一边不停地骂‘湖州老儿’。

兰芝说:“你虽然恨他,我却要感谢他,不仅这位老先生会为我敬酒。”

说的青钿突然笑了,把酒都喷了出来:“我活到现在,才知道‘夫妇’原来是‘夫否’。”

周庆覃拉长了地理双声说:“今天各位姐姐所出的这些双声叠韵,经史子集无所不有,我在旁边看着,怎么敢说一句话。只有《庄子》中的一句话正好符合我的情况:

湖河《庄子》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河汉’古音是双声,‘而无’今音是双声,敬若花姐姐一杯,普席同庆一杯。”若花说:“偏偏轮到我收令,又要我说笑话,这怎么办呢?”题花说:“让我稍微想想,我来帮你。”

玉芝说:“刚才春辉姐姐说我们今天的酒令是千古绝唱,既然如此,我明天就把这个酒令按顺序写成一本书,买些梨枣好纸,雇几个刻工把它刻了,流传于世,不是很好吗?”题花说:“有一个教书先生最爱放屁,……”玉芝说:“我正要说刻书的事,题花姐姐忽然说放屁,这是什么意思?”兰言笑着说:“他是在为若花姐姐说笑话。”玉芝说:“原来如此。你快说,先生为什么最爱放屁?”题花说:“……唯恐学生听见不雅,就在座位后面的板壁上刻一个小洞,以便放屁时放在洞外,可以掩盖声音。有一天,先生外出,东家偶然走进书房,看见这个洞,仔细问学生。学生告诉他原因。东家皱着眉头说:

‘好好的一块板壁,为什么要这样糟蹋!即使忍不住放几个屁,也是人之常情,何必一定要这样做。等会儿先生回来,你一定要告诉先生:以后屁尽管放,但板壁不能乱刻。’”众人听了,笑得个个喷饭。玉芝说:“我正要刻酒令,他就编出这个笑话,真是个刻薄鬼。”

若花摇了摇签桶说:“起首是‘五百岁为春’以及‘吉日辰良’等,无不暗含吉祥之意。现在轮到我收令,必须也用一个好句子才能有始有终。但是要收尾恰当已经很难,再加上承上和双声叠韵的难度,不知道题目是否能够凑巧。”随即抽了一枝花卉双声,青钿说:“这个题目还不算窄,姐姐打算用什么名字?”若花说:“我刚刚想到‘合欢’两个字,既承上文,又与现在的情况相符合,必须用这个才好。”青钿说:“既然如此,所出的句子,为什么不使用嵇康的《养生论》呢?”若花摇头,想了想道:“有了:

合欢《礼记》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合欢’是双声,合席欢饮一杯。”众人称赞道:“这个结尾不仅‘酒食’二字点明了主题,而且‘合欢’字又寓含合席欢饮的意思。虽然只有几个字,但结束得非常巧妙,如果不是心灵手巧,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怎能不佩服!”玉芝说:“结尾确实好,但是《礼记》已经有人用过,要罚一杯。”

未知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注解

百花仙:指传说中的百花仙子,是道教神话中的神仙,常被描绘为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象征着百花。

禅机:指禅宗的机锋,即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传达禅宗的智慧。

才女:指有才华的女子,特别是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所成就的女性。

酒令:一种在饮酒时进行的游戏,通过吟诗、对对子等方式进行。

灯球:指灯笼中的球形装饰,常用于节日装饰。

雉兔同笼:一种古代的数学问题,通过设置方程来解决。

抱朴子:《抱朴子》是晋代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道教思想和修炼方法。

黄老:指黄帝和老子,是道教的两位祖师。

妄言:指错误的言论或说法。

元妙:道教术语,指玄妙深奥的道理。

飞升: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人通过法术或功力升入天界。

望梅止渴:成语,比喻用空想或幻想来安慰自己。

北齐书:《北齐书》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北齐的历史。

皇甫亮:北齐时期的一位官员。

文宣: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别称。

放:放言,即说出。

象形:指汉字的构造与所代表的事物形状相似。

刨子:木工工具,用于刨平木材表面。

包:汉字,意为包裹。

杜撰:指虚构,编造。

玉篇:《玉篇》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字典,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及其解释。

绰号:别称,通常是对人的一种非正式的称呼,有时带有戏谑的成分。

篦子:古代的一种梳子,用来梳理头发,形状像篦子,齿稀表示梳理起来较为费力。

书吏帽子:古代书吏戴的一种帽子,用来表示身份,形状类似于帽子。

笔架:古代文人用来放置毛笔的架子,形状像出字。

风箱:一种用来鼓风的工具,形状像西字。

伞:一种遮阳避雨的工具,形状像伞。

栅栏:用来围栏或分隔的木栅,形状像册字。

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形状像皿字。

蛇:一种爬行动物,形状像乙字。

扁担:一种用来挑担的工具,形状像一字。

还魂:指人从死亡状态中复活。

人事不知:指人昏迷不醒,失去意识。

双声叠韵:一种汉语词汇的修辞手法,双声指的是声母相同的字,叠韵指的是韵母相同的字。

竹书纪年: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古代帝王的事迹。

任中丞集:古代一部文集,作者为任中丞。

女诫:古代一部关于女性道德的著作,作者为班昭。

妇德:指女性的品德。

东都妙姬,南国丽人:古代对美女的赞美之词,分别指代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美女。

一曰:一曰,意为‘第一点’,在这里用作引言,表示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是第一点。

双声: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夫妇’中的‘夫’和‘妇’。

敬周庆覃姐姐一杯:敬,表示敬酒或敬礼。这里指向周庆覃姐姐敬酒一杯。

周者,普遍之意:周,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环绕、遍布。普遍之意,即广泛存在的意思。

石首:石首,指古代的一种鱼,也用来比喻夫妻关系。

承上之令:承上,指承接上文的话题或命令。令,指酒令。

失了承上之令:指没有按照前一个酒令的要求来执行。

罚:罚,指酒令中的惩罚措施,通常是喝酒。

宝云姐姐:宝云姐姐,指文中的人物,可能是酒令中的参与者。

沈约《韵谱》:沈约,南朝梁代文学家,著有《韵谱》。《韵谱》是一部关于音韵学的著作。

湖州老儿:湖州老儿,指文中的人物,可能是酒令中的参与者,或者是被提及的人。

夫妇:夫妇,指夫妻关系。

夫否:夫否,指‘夫妇’的谐音,这里用来开玩笑。

地理双声:地理双声,指与地理相关的双声词。

河汉:河汉,指银河,也指河流。

若花姐姐:若花姐姐,指文中的人物,可能是酒令中的参与者。

普席同庆一杯:普席,指在场的所有人。同庆,一起庆祝。

千古绝唱:千古绝唱,指非常优秀的作品,流传千古。

梨枣好板:梨枣,指用于印刷的纸张。好板,指好的印刷板。

刻工:刻工,指从事雕刻印刷的人。

放屁:放屁,指人体排泄气体的一种生理现象,这里用来开玩笑。

放屁时放在洞外:指在板壁上刻洞,以便放屁时将气体排出,避免声音。

吉日辰良:吉日辰良,指吉利的日子和时辰。

合欢:合欢,指夫妻关系和谐。

嵇康《养生论》:嵇康,三国时期文学家,著有《养生论》。《养生论》是一部关于养生的著作。

合席欢饮一杯:合席,指在座的众人。欢饮一杯,指一起欢快地喝酒。

锦心绣口:锦心绣口,形容人能言善辩,口才了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评注

‘一曰’双声,敬周庆覃姐姐一杯。”这句古文运用了双声的修辞手法,通过‘一’和‘曰’的谐音,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同时也表现出对周庆覃姐姐的尊敬之情。

玉芝道:‘周者,普遍之意,只怕令要全了。’这里玉芝巧妙地运用了‘周’字的普遍意义,暗示了接下来的酒令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应对。

青钿道:‘好容易我才捉住一位!请教宝云姐姐:‘夫妇’同‘石首’既不同韵,又不同母,失了承上之令,岂不要罚么?’青钿通过提出问题,巧妙地将酒令的难度提升,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了辩解的机会。

紫芝道:‘我同妹妹格外赌个东道:如宝云姐姐被罚,我也吃一杯;倘你说错,也照此例。你可敢赌?’紫芝通过提出赌注,使得酒令更加有趣,同时也为宝云姐姐施加了压力。

宝云道:‘妇首同韵,青钿妹妹输了。’宝云运用了双声的修辞手法,将‘妇’和‘首’的谐音联系起来,使得青钿妹妹不得不接受惩罚。

青钿道:‘我不信!妇首声音悬殊,岂能归在一韵?而且一上一去,断无此理。’青钿通过反驳宝云的观点,展现了自己的坚持和自信。

玉儿把沈约《韵谱》送过,青钿翻开看了,气的闭口无言。一面饮酒,只将‘湖州老儿’骂个不了。”这里玉儿的行为既展示了她对青钿的关心,也表现了青钿在酒令中的无奈。

兰芝道:‘你虽恨他,我却感谢他,不但这位老先生倒会替我敬酒。’兰芝通过表达对沈约的感激,巧妙地将话题从青钿的失败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周庆覃掣了地理双声道:‘今日诸位姐姐所飞这些双声叠韵,经史子集无般不有,妹子在旁看著,何敢赞一词。只有《庄子》一句恰对我的光景:湖河《庄子》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周庆覃通过引用《庄子》中的句子,既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也展示了她对文学的热爱。

若花道:‘偏偏轮我收令,又教我说笑话,这却怎好?’若花通过表达自己的无奈,引出了下一个酒令的内容。

题花道:‘容妹子略想一想,替你说罢。’题花通过提出帮助,展现了她的细心和友善。

玉芝道:‘刚才春辉姐姐说我们今日之令乃千古绝唱,既如此,妹子明目就将此令按著次序写一小本,买些梨枣好板,雇几个刻工把他刻了,流传于世,岂不好么?’玉芝提出了将酒令记录下来的想法,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题花道:‘有一教书先生最好放屁,……’玉芝道:‘我正说刻书,题花姐姐忽说放屁,这是怎讲?’兰言笑道:‘他替若花姐姐说笑话哩。’这里通过题花的笑话,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展现了酒令的趣味性。

玉芝道:‘原来如此。你快说,先生好放屁便怎么?’题花道:‘……惟恐学生听见不雅,就在坐位之后板壁上刻一小洞,以便放屁时放在洞外,可掩其声。一日,先生外出,东家偶进书房,看见此洞,细问学生。学生告知其故。东家皱眉道:‘好好板壁,为何如此遭塌!即或忍不住放几个屁,也是人之常情,何必定要如此。少刻先生回来,你务必告拆先生:以后屁只管教他放,板是乱刻不得的。’’这里通过题花的笑话,展现了酒令中的幽默和机智。

若花把签桶摇一摇道:‘起首是‘五百岁为春’以及‘吉日辰良’等旬,莫不暗寓祥瑞之意。此刻轮到妹子收令,必须也用一个佳句才有始有终。但一句要把他收足,业已费事,且又有承上及双声叠韵之难,不知题目可能凑巧。’若花通过表达自己的困惑,引出了下一个酒令的内容。

青钿道:‘此题还不甚窄,姐姐拟用何名?’若花道:‘我才想‘合欢’二字,既承上文,又与现在光景相行,必须用此才妙。’若花通过提出‘合欢’这个词语,既承接了上文,又与当前的情境相符合。

青钿道:‘既如此,所飞之句,何不用嵇康《养生论》呢?’若花摇头,忖一忖道:‘有了:合欢《礼记》酒食者,所以合欢也。’‘合欢’双声,合席欢饮一杯。”这里若花运用了双声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她的才情,也使得酒令更加有趣。

众人赞道:‘此句收的不独‘酒食’二字点明本旨,且‘合欢’字又寓合席欢饮之意。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能不佩服!’众人对若花的才情表示了赞赏。

玉芝道:‘结的固好,但《礼记》有人用过,要罚一环。’玉芝通过提出惩罚,使得酒令更加严谨。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这句话为故事留下了悬念,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6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