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

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原文

仙姑山上指迷团节度营中解妙冒

话说酒家走到文□面前道:“客官可喜陈酒?若要吃新酒,小店却无此物,只好请向别家照顾。”

文□道:“我不喜陈酒,何必又到你家!请教娘子尊姓?在此开张几年了?”

酒家道:“小婢姓仪。此店自夏朝开设至今,将近三千年了。”

文□忖道:“原来是个老酒店,怪不得那人以貂冠换酒,可见其酒自然不同。”因问道:“你家共有几种名酒?”

酒家道:“我家名酒甚多。请问客人:还是要饮自古名人所造的陈酒呢?还是要饮古来各处听产的陈酒呢?”

文□道:“古人名酒固佳,但恐真人前后或居一乡,酒味难免雷同;我要各处所产名酒。”

酒家即从柜上检了一块粉牌,文□接过,只见上面写的尽是古来各处所产名酒,约有一百余种。前后看了一遍道:“这酒每样我都尝一碗,如果可口,将来自然照顾。但今日可肯赊我几碗?”

酒家摇头道:“近来饮酒的每每吃了都怕还钱,所以小店历来概不赊欠,客官只看刚才那位姓阮的拿著貂冠还来换酒就明白了。”

文□从身上把宝剑取下道:“就把此剑权押你处。你就照著粉牌所开酒名,每样一碗,先斟三十碗解解口渴;随后只管慢慢照样斟来。如果醇美,把这粉牌吃成,我自重重赏你。”

酒家答应,拿著宝剑去了。

文□看那正面也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

下面落的款是“醴泉侯偶题”。正面有闺秀黄娇写的匾,是“般若汤”三个大字。

各座上人人畅饮,个个欢呼。

酒家刚把三十碗酒摆在面前,那股酒香直从碗内阵阵冒将出来。文□只觉喉内倒象伸出一只小手要来抢吃光景,那里忍得住。只得发个狠道:“武四思!你就下了毒药,我也顾不得了!”转眼间三十碗早已告干,把嘴咂一咂道:

“不意世间竞有如此美酒,无怪那位司马先生连鹔鷞裘也不要了!我也明知酒是害人的,无奈这张嘴不能由我做主,只怕将来竟要把命结识他哩!话虽如此,究竟不可多饮。要紧要紧!切记切记!”自己正在嘱付,酒家道:“客官可要再饮几碗?”

文□思忖多时道:“索性放量饮几碗,明日再戒罢。”因向酒家道:“刚才我已说过,你只照著粉牌名色斟来,何必又要来问?”

酒家又摆了二十碗,文□仍旧一气饮干;一连几次,登时把粉牌所开百十种酒都已饮完,只觉天旋地转。立起身来,拖著银枪,出了酒肆,走未数步,跌在地下,竟自昏迷不醒。

文芸同众人在外面候了多时,总不见文□出阵,甚不放心。薛选道:“昨日我同文□哥哥有约,待小弟前去探探。”

文蒒道:“我也同去。”

文芸道:“你们此去务要小心。”

二人点头,将马一纵,闯进阵内,只觉四处酒气熏人。薛选不会饮酒,被这酒气一熏,早已醉倒在地;文蒒饮了几杯,也就醉倒,文芸等之许久,见无消息,只得暂且收兵。

次日,武四思命兵丁将文□送到文芸营里,教他看看文□身上可有伤痕,可曾服毒,这是他自己贪饮过度,以致送命。若知此阵利害,及早收兵;如再执迷不醒,少不得都同文□一样。那兵丁交代回去。

文家弟兄并众公子团团围著观看,只见文□面色如生,口中宿酒仍向外流,酒气熏人。文芸因他胸前尚温,即请医家设法解救。挨了半日,只听他说了一句“后悔无及”,早已气断身亡。

文家弟兄个个顿足恸哭,口口声声誓要杀了武四思方消此恨。随即草草殡殓,寄在邻近庙内。

此信传到钱玉英耳内,闻知丈夫被害,只哭的死去活来;章氏夫人也是恸哭不已。

次日,武四思又在战场叫人去破阵。

文芸、章荭正要率领众人出去,只见宋素、燕勇、唐小峰、洛承志道:“我四人愿到阵中探探二哥并薛家哥哥消息,看他究竟是何妖术。”

文芸道:“千万小心!”

四人来到阵前,也不同武四思答话,一直冲进阵中。

到了里面,被酒气一熏,那不会饮酒的早已晕到在地,那会吃酒的先有三分醉意,及至闹到后来,弄的糊里糊涂,不因不由就想吃一杯了:因此凡入阵的莫不被他醉倒。

众公子候了一日,杳无音信。

次日都在营中计议。

文芸道:“才到第一关就如此失利,这却怎好!”

章荭道:“按这‘酉水’二字而论,无非是个‘酒’字,何至如此利害?”

史述道:“偏偏我们弟兄所去主人并无一人回来;如能略晓其中光景,也好设法破他。”

只见家将来报:“宰、燕二位才女要来求见。”

文芸分付请进。

宰玉蟾、燕紫琼进来,向众人垂泪道:“我们丈夫被武四思困在阵中,存亡未卜。特来面请诸位将军将令,愿到阵中探听虚实,再来缴令。”

文芸道:“二位嫂嫂千万仔细!”

二人答应,出了营盘,玉蟾骑了银鬃马,紫琼骑了赤兔马,一直冲进阵中去了。

文芸同众弟兄等候多时,忽见从空落下一个人来,众人一看,原来是燕紫琼。

只见他满面通红,坐在地下,嘘嘘气喘。

史述忙取一杯茶放在面前;紫琼把茶喝了两口,精神略觉清爽。

众人问起阵中光景,紫琼立起道:‘刚才我二人闯进阵去,里面水秀山青,无穷美景。才走几步,一股酒香直向鼻孔钻来;玉蟾姐姐不善饮酒,受了这股酒气,早已醉倒。我到各处探了一遍,幸喜我们去的七人虽都醉倒,尚属无妨。原想把玉蟾姐姐驼了回来,那知他阵中四面安设天罗地网,我费尽气力才能逃出。小峰将军乃闺臣姐姐胞弟,今既困在阵中,妹子且到小蓬莱求求闺臣姐姐。他如今业已成仙,不知可能见面,只好且去碰碰。’

说著,将身一纵,忽然无踪。

众公子看了,略觉放心。

‘紫琼来到小蓬莱,走到石碑跟前,看见唐敖所题诗句,正在嗟叹,只见有个道姑在那里采药。

紫琼上前合掌道:‘仙姑请了!’

道姑也还礼道:‘女菩萨从何至此?来此有何贵干?’

紫琼把要访唐闺臣、颜紫绡之意说了。

道姑道:‘我在此多年,并未见此二人。女菩萨访他有何话说?’

紫琼把起兵被困之话说了。

道姑道:‘他这四阵,虽有酉水,巴刀……各名,其实总名‘自诛阵’。此时虽有几人困在其内,他断不敢伤害;他若伤了一人,其阵登时自破。’

絮琼道:‘昨日文府五公子业已被害,为何仙姑还说这话?’

道姑道:‘凡在阵中被害的,那都是自己操持不定,以致如此,何能怨人?所谓‘自诛阵’者,就是这个取义。’

紫琼道:‘请教仙姑可有破他之法?’

道姑笑道:‘我们出家人只知修行养性,那知破阵之术。据我愚见:女菩萨何不‘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紫琼听了,正要朝下追问,那个道姑忽然不见,知是仙家前来点化,只得望空拜谢。

回到大营,对众人说了,都摸不著是何寓意。

文芸道:‘他那座阵团团把城围往,他们出入毫无挂碍,何以我们一经进阵就被醉倒?必定另有趋避之法。那仙姑所说‘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定是这个缘故。必须把他兵丁捉住一个,看他身上带著何物就明白了。’

随即派了卞璧,史述去办此事。

紫琼同后营去了。

不多时,卞璧、史述捉住一个大汉,身上搜出一张黄纸,上写‘神禹之位’四个譟字。

细拷那人,才知武四思军中凡有从阵内出入的,胸前都放这张黄纸,才不为酒所困。

文芸听了,如获至宝。即将大汉打入囚笼。

随即写了数千纸条,每人胸前各放一张,点了三千精兵,每人也是一张。

文芸道:‘我们这三千兵须分三队前进:第一队,卞璧、颜崖二位哥哥领一千步兵,从正面正中进阵;第二队,林烈哥哥同章芗兄弟领一千步乓,从正面左首进阵;第三队,蔡崇哥哥同四弟文菘领一千步兵,从正面右首进阵。过了此阵,凡到关者俱先放号炮。小弟同史述哥哥带领五千马兵随后接应。进关后毋许伤害良民。章荭兄弟同诸位紧守大营。’

众人齐声答应。

分派已毕,约有初更时候,各带人马,一齐冲入阵内。

谁知六位公子同三千雄兵倒象下了一个酒馆,个个醉倒在内。

文芸同史述等了多时,毫无响动,甚觉惊慌。

连忙回营把大汉提出细细拷同,才知武四思每逢摆设此阵,手下兵将俱不准饮酒;至进阵之日,内中倘有一人在本日预先犯了酒戒,连随去之兵无论多寡,也都困在阵内,身上虽带灵符也不中用,并且书符、带符之人,不独本日不准饮酒,还要焚香叩祝,说个‘戒’字,才能保得入阵不为所困。

文芸命人把大汉仍旧打入囚笼,即同众弟兄沐浴焚香,一齐叩拜,虔诚书写,并命各营一概不准饮酒。

次日书写完毕,复又设了香案叩头祷告,分给众兵,众兵也都磕头领受,各说‘戒’字。

当时分派廉亮、章蘅领了一枝人马,阳衍、章蓉领了一枝人马,惟恐阵中正面有自己被困兵将在内,都从两旁进阵。

四位公子领命,带了众兵从两旁冲进阵去。

文芸、史述在后面接应,忽听连声号炮,慌忙领兵奔到关前,望了望,城上尽是自己旗号。

原来武四思因昨日才陷了文家三千人马,正自得意,做梦也不知今日来破阵,一切并未准备。

众兵攻进城去,武四思被乱箭射死,家眷打入囚笼。

城上供著一个女像,一个男像,却是仪狄、杜康,还有几十碗灯,被余承志击的粉碎,这里刚把牌位击了,那酉水阵还有未尽的妖气,化一阵狂风也都散了。

接著大队人马进城,阵中所困兵将俱已苏醒归队。

宰玉蟾也回女营。

惟文蒒醉在地下,被众兵把胸前误踹几脚,业已无救;文氏弟兄恸哭一场,当即盛殓。

关上派了章莒、章苕、章芬、章艾带领四千兵把守。

歇兵一日,即向无火关进发。

那日离关五里下寨,探子来报关前已摆无火阵,外面看不见兵马,惟见许多云雾围护。

次日,林烈一马当先,前去挑战。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译文

仙姑山上指迷团节度营中解妙冒

话说酒家走到文□面前道:‘客官可喜陈酒?若要吃新酒,小店却无此物,只好请向别家照顾。’文□道:‘我不喜陈酒,何必又到你家!请教娘子尊姓?在此开张几年了?’酒家道:‘小婢姓仪。此店自夏朝开设至今,将近三千年了。’文□忖道:‘原来是个老酒店,怪不得那人以貂冠换酒,可见其酒自然不同。’因问道:‘你家共有几种名酒?’

酒家道:‘我家名酒甚多。请问客人:还是要饮自古名人所造的陈酒呢?还是要饮古来各处听产的陈酒呢?’文□道:‘古人名酒固佳,但恐真人前后或居一乡,酒味难免雷同;我要各处所产名酒。’

酒家即从柜上检了一块粉牌,文□接过,只见上面写的尽是古来各处所产名酒,约有一百余种。前后看了一遍道:‘这酒每样我都尝一碗,如果可口,将来自然照顾。但今日可肯赊我几碗?’酒家摇头道:‘近来饮酒的每每吃了都怕还钱,所以小店历来概不赊欠,客官只看刚才那位姓阮的拿著貂冠还来换酒就明白了。’文□从身上把宝剑取下道:‘就把此剑权押你处。你就照著粉牌所开酒名,每样一碗,先斟三十碗解解口渴;随后只管慢慢照样斟来。如果醇美,把这粉牌吃成,我自重重赏你。’酒家答应,拿著宝剑去了。

文□看那正面也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下面落的款是‘醴泉侯偶题’。正面有闺秀黄娇写的匾,是‘般若汤’三个大字。

各座上人人畅饮,个个欢呼。

酒家刚把三十碗酒摆在面前,那股酒香直从碗内阵阵冒将出来。文□只觉喉内倒象伸出一只小手要来抢吃光景,那里忍得住。只得发个狠道:‘武四思!你就下了毒药,我也顾不得了!’转眼间三十碗早已告干,把嘴咂一咂道:‘不意世间竞有如此美酒,无怪那位司马先生连鹔鷞裘也不要了!我也明知酒是害人的,无奈这张嘴不能由我做主,只怕将来竟要把命结识他哩!话虽如此,究竟不可多饮。要紧要紧!切记切记!’自己正在嘱付,酒家道:‘客官可要再饮几碗?’文□思忖多时道:‘索性放量饮几碗,明日再戒罢。’因向酒家道:‘刚才我已说过,你只照著粉牌名色斟来,何必又要来问?’酒家又摆了二十碗,文□仍旧一气饮干;一连几次,登时把粉牌所开百十种酒都已饮完,只觉天旋地转。立起身来,拖著银枪,出了酒肆,走未数步,跌在地下,竟自昏迷不醒。

文芸同众人在外面候了多时,总不见文□出阵,甚不放心。薛选道:‘昨日我同文□哥哥有约,待小弟前去探探。’文蒒道:‘我也同去。’文芸道:‘你们此去务要小心。’二人点头,将马一纵,闯进阵内,只觉四处酒气熏人。薛选不会饮酒,被这酒气一熏,早已醉倒在地;文蒒饮了几杯,也就醉倒,文芸等之许久,见无消息,只得暂且收兵。

次日,武四思命兵丁将文□送到文芸营里,教他看看文□身上可有伤痕,可曾服毒,这是他自己贪饮过度,以致送命。若知此阵利害,及早收兵;如再执迷不醒,少不得都同文□一样。那兵丁交代回去。

文家弟兄并众公子团团围著观看,只见文□面色如生,口中宿酒仍向外流,酒气熏人。文芸因他胸前尚温,即请医家设法解救。挨了半日,只听他说了一句‘后悔无及’,早已气断身亡。文家弟兄个个顿足恸哭,口口声声誓要杀了武四思方消此恨。随即草草殡殓,寄在邻近庙内。此信传到钱玉英耳内,闻知丈夫被害,只哭的死去活来;章氏夫人也是恸哭不已。

次日,武四思又在战场叫人去破阵。文芸、章荭正要率领众人出去,只见宋素、燕勇、唐小峰、洛承志道:‘我四人愿到阵中探探二哥并薛家哥哥消息,看他究竟是何妖术。’文芸道:‘千万小心!’四人来到阵前,也不同武四思答话,一直冲进阵中。到了里面,被酒气一熏,那不会饮酒的早已晕到在地,那会吃酒的先有三分醉意,及至闹到后来,弄的糊里糊涂,不因不由就想吃一杯了:因此凡入阵的莫不被他醉倒。

众公子候了一日,杳无音信。次日都在营中计议。文芸道:‘才到第一关就如此失利,这却怎好!’章荭道:‘按这‘酉水’二字而论,无非是个‘酒’字,何至如此利害?’史述道:‘偏偏我们弟兄所去主人并无一人回来;如能略晓其中光景,也好设法破他。’

只见家将来报:‘宰、燕二位才女要来求见。’文芸分付请进。宰玉蟾、燕紫琼进来,向众人垂泪道:‘我们丈夫被武四思困在阵中,存亡未卜。特来面请诸位将军将令,愿到阵中探听虚实,再来缴令。’文芸道:‘二位嫂嫂千万仔细!’

二人答应,出了营盘,玉蟾骑了银鬃马,紫琼骑了赤兔马,一直冲进阵中去了。

文芸和众兄弟等了很长时间,突然看见从空中落下一个来人,众人一看,原来是燕紫琼。只见他满脸通红,坐在地上,喘着气。史述赶紧拿了一杯茶放在他面前;紫琼喝了两口茶,精神稍微好了点。众人问他阵中的情况,紫琼站起来说:“刚才我和一个人闯进阵去,里面水清山绿,景色美不胜收。走了几步,一股酒香直冲鼻孔;玉蟾姐姐不擅长喝酒,吸了这股酒气,早就醉倒了。我到处探查了一下,幸好我们去的七个人虽然都醉倒了,但都没事。本来想把玉蟾姐姐背回来,但发现阵中四面八方都布置了天罗地网,我费了好大力气才逃出来。小峰将军是闺臣姐姐的弟弟,既然被困在阵中,我就去小蓬莱找闺臣姐姐。她现在已经成仙,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她,只能碰碰运气。”说完,他纵身一跳,忽然消失了。众公子看了,稍微放心了些。

紫琼来到小蓬莱,走到石碑前,看到唐敖题的诗句,正在感叹,只见有个道姑在那里采药。紫琼上前合掌说:“仙姑您好!”道姑也还礼说:“女菩萨从哪里来?来此有何贵干?”紫琼把想见唐闺臣、颜紫绡的意思说了。道姑说:“我在这里很多年了,从未见过这两个人。女菩萨找他们有什么话说?”紫琼把被困阵中的事说了。

道姑说:“他这四个阵,虽然叫酉水阵、巴刀阵等等,但其实总名叫‘自诛阵’。现在虽然有几人被困在里面,但他不敢伤害他们;如果他伤害了一个人,他的阵马上就会自破。”紫琼说:“昨天文府的五公子已经被害了,为什么仙姑还说这样的话?”道姑说:“凡是在阵中被害的人,都是自己把持不住,才会这样,怎么能怪别人?所谓‘自诛阵’,就是这个意思。

紫琼说:“请教仙姑有没有破解的办法?”道姑笑着说:“我们出家人只懂得修行养性,哪里懂得破阵的方法。据我看来:女菩萨为什么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紫琼正要追问,那个道姑忽然不见了,知道是仙人指点,只能对着天空拜谢。

回到大营,对众人说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文芸说:“他那座阵把城围得严严实实,他们出入自如,我们一进阵就被醉倒了,肯定有别的避开方法。仙姑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定是这个原因。必须抓到一个兵丁,看看他身上有什么东西就明白了。”随即派了卞璧、史述去办这件事。紫琼去了后营。不久,卞璧、史述抓到了一个大汉,身上搜出一张写有‘神禹之位’四个字的黄纸。仔细审问那个人,才知道武四思军中,所有从阵内进出的兵将,胸前都放这张黄纸,就不会被酒困住。文芸听了,如获至宝,马上把大汉关进囚笼。随即写了数千张纸条,每人胸前放一张,点了三千精兵,每人也是一张。

文芸说:“我们这三千兵要分成三队前进:第一队,卞璧、颜崖两位哥哥领一千步兵,从正面正中进阵;第二队,林烈哥哥和章芗兄弟领一千步兵,从正面左首进阵;第三队,蔡崇哥哥和四弟文菘领一千步兵,从正面右首进阵。过了这个阵,所有到达关卡的人都要先放号炮。我和史述哥哥带领五千骑兵随后接应。进关后不准伤害平民。章荭兄弟和诸位要守好大营。”众人齐声答应。分配完毕,大约是初更时分,各自带着人马,一起冲入阵中。谁知六个公子和三千精兵就像进了酒馆,个个醉倒在内。

文芸和史述等了很长时间,没有动静,非常惊慌。连忙回营把大汉提出,仔细审问,才知道武四思每次摆设这个阵,手下兵将都不准喝酒;到了进阵那天,如果有人在这一天提前戒酒,无论带多少兵,都会被困在阵内,即使身上有符咒也不管用,而且写符、带符的人,当天不准喝酒,还要烧香祈祷,说个‘戒’字,才能保证进阵不被困住。文芸让人把大汉重新关进囚笼,自己和众兄弟洗澡焚香,一起跪拜,虔诚地写符,并命令各营一律不准喝酒。次日写完符咒,又设了香案跪拜祈祷,分给众兵,众兵也都跪拜接受,都说‘戒’字。

当时派廉亮、章蘅领了一支人马,阳衍、章蓉领了一支人马,担心阵中正面有自己被困的兵将,都从两旁进阵。四位公子领命,带着众兵从两旁冲进阵去。文芸、史述在后面接应,忽然听到连声号炮,连忙领兵奔到关卡前,一看,城上都是自己的旗帜。

原来武四思因为昨天才陷了文家的三千人马,正得意洋洋,做梦也没想到今天会有人来破阵,一切都没有准备。众兵攻进城去,武四思被乱箭射死,家眷被关进囚笼。城上供着一个女像,一个男像,是仪狄、杜康,还有几十盏灯,被余承志击得粉碎,这里刚把牌位打倒,酉水阵中剩下的妖气,化作一阵狂风也都散了。接着大队人马进城,阵中所有被困的兵将都醒了过来,归队。宰玉蟾也回到了女营。只有文蒒醉在地上,被众兵误踩了几脚,已经没救了;文家兄弟痛哭一场,立即装殓。关卡上派了章莒、章苕、章芬、章艾带领四千人守卫。

休息了一天,就向无火关进发。那天离关五里地扎营,探子来报关前已经摆出了无火阵,外面看不见兵马,只见许多云雾环绕。次日,林烈一马当先,前去挑战。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注解

仙姑山:传说中的山名,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的仙境或神秘之地。

指迷团:指使人迷惘、困惑的事物或情况。

节度营:古代军事编制,节度使所辖的军事基地。

解妙:解开奥秘,解决难题。

冒:冒着危险或风险。

陈酒:存放时间较长的酒,通常指品质较好的酒。

貂冠:古代贵族或官员佩戴的冠饰,以貂皮制成,象征身份和地位。

名酒:指著名或品质优良的酒。

醴泉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祇,掌管美酒。

般若汤:佛教用语,指智慧之水,此处可能指美酒。

鹔鷞裘:古代的一种贵重皮衣,以鹔鷞皮制成,象征富贵。

酉水:古代五行中的酒之象征,此处可能指酒阵。

宰玉蟾、燕紫琼:可能是指两位女性将领或女侠,名字中带有“玉”和“紫”等字,表示高贵和神秘。

燕紫琼:燕紫琼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是一位女侠,以机智、勇敢著称。

史述:史述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与燕紫琼一同闯入阵中。

玉蟾姐姐:玉蟾姐姐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燕紫琼的朋友。

小峰将军:小峰将军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闺臣姐姐的胞弟。

闺臣姐姐:闺臣姐姐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小峰将军的姐姐。

小蓬莱:小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此处指闺臣姐姐修炼成仙的地方。

道姑:道姑是道教女道士的称呼,此处指紫琼遇到的仙人。

自诛阵:自诛阵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一种阵法,被困其中的人若伤害自己,阵法会自动破解。

神禹之位:神禹之位是武四思军中的一种护身符,可以防止被阵法中的酒气所困。

文府五公子:文府五公子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文家的五位公子。

无火关:无火关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人物,此处指一个有特殊阵法的关隘。

无火阵:无火阵是小说《镜花缘》中的一种阵法,用云雾遮蔽,使人无法看到兵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评注

文芸同众弟兄等候多时,忽见从空落下一个人来,众人一看,原来是燕紫琼。

此句通过‘等候多时’和‘忽见’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燕紫琼出现时的突然和众人惊讶的情感。

只见他满面通红,坐在地下,嘘嘘气喘。

这一句通过‘满面通红’、‘坐在地下’和‘嘘嘘气喘’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燕紫琼在闯阵后疲惫不堪的状态,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感和紧迫感。

史述忙取一杯茶放在面前;紫琼把茶喝了两口,精神略觉清爽。

这里通过‘忙’和‘略觉清爽’等词语,展现了史述的细心和紫琼在休息后的恢复,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关心和团队精神。

众人问起阵中光景,紫琼立起道:‘刚才我二人闯进阵去,里面水秀山青,无穷美景。才走几步,一股酒香直向鼻孔钻来;玉蟾姐姐不善饮酒,受了这股酒气,早已醉倒。

紫琼的叙述不仅交代了阵中的美景,还巧妙地引出了玉蟾姐姐的困境,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我到各处探了一遍,幸喜我们去的七人虽都醉倒,尚属无妨。

此句表现了紫琼的冷静和担当,尽管遭遇困境,但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团队的安危着想。

原想把玉蟾姐姐驼了回来,那知他阵中四面安设天罗地网,我费尽气力才能逃出。

‘他’字的使用,暗示了阵中可能存在神秘力量,为后续的仙姑点化做了铺垫。

小峰将军乃闺臣姐姐胞弟,今既困在阵中,妹子且到小蓬莱求求闺臣姐姐。

此句通过紫琼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对闺臣姐姐的尊敬和求助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为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

紫琼来到小蓬莱,走到石碑跟前,看见唐敖所题诗句,正在嗟叹,只见有个道姑在那里采药。

此句通过紫琼的动作和所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场景,为后续的对话和仙姑的出现做了铺垫。

紫琼把要访唐闺臣、颜紫绡之意说了。

紫琼的直接表达,体现了她的直率和诚意,也为道姑的回答提供了基础。

道姑道:‘我在此多年,并未见此二人。女菩萨访他有何话说?’

道姑的回答既表现了她的淡泊,也暗示了小蓬莱的神秘,为后续的情节发展留下了悬念。

紫琼把起兵被困之话说了。

紫琼的叙述,为道姑提供了了解情况的机会,也为后续的对话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道姑道:‘他这四阵,虽有酉水,巴刀……各名,其实总名‘自诛阵’。

道姑的这一句话揭示了阵名的真正含义,为紫琼提供了破解阵法的线索。

此时虽有几人困在其内,他断不敢伤害;他若伤了一人,其阵登时自破。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阵法的原理,为紫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紫琼道:‘请教仙姑可有破他之法?’

紫琼的提问,展现了她的求知欲和对解决问题的渴望。

道姑道:‘我们出家人只知修行养性,那知破阵之术。据我愚见:女菩萨何不‘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道姑的回答,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启示,为紫琼提供了破解阵法的思路。

紫琼听了,正要朝下追问,那个道姑忽然不见,知是仙家前来点化,只得望空拜谢。

道姑的神秘消失,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同时也为紫琼的修行和成长埋下伏笔。

回到大营,对众人说了,都摸不著是何寓意。

此句表现了众人对于道姑话语的困惑和迷茫,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留下了悬念。

文芸道:‘他那座阵团团把城围往,他们出入毫无挂碍,何以我们一经进阵就被醉倒?必定另有趋避之法。

文芸的疑问,体现了他的细心和对阵法的分析能力,也为后续的破阵策略提供了线索。

那仙姑所说‘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定是这个缘故。必须把他兵丁捉住一个,看他身上带著何物就明白了。

文芸的策略,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决断力,也为后续的破阵行动提供了具体方案。

紫琼同后营去了。

此句表现了紫琼的行动迅速和目标明确,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留下了悬念。

不多时,卞璧、史述捉住一个大汉,身上搜出一张黄纸,上写‘神禹之位’四个譟字。

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和发现,为破阵提供了新的线索。

细拷那人,才知武四思军中凡有从阵内出入的,胸前都放这张黄纸,才不为酒所困。

此句揭示了阵法的秘密,为破阵提供了关键信息。

文芸听了,如获至宝。

文芸的反应,体现了他的喜悦和对破阵成功充满信心。

即将大汉打入囚笼。

此句表现了文芸的果断和执行力,同时也为后续的破阵行动提供了人质。

随即写了数千纸条,每人胸前各放一张,点了三千精兵,每人也是一张。

文芸的这一策略,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策略,为破阵行动提供了新的手段。

文芸道:‘我们这三千兵须分三队前进:第一队,卞璧、颜崖二位哥哥领一千步兵,从正面正中进阵;第二队,林烈哥哥同章芗兄弟领一千步乓,从正面左首进阵;第三队,蔡崇哥哥同四弟文菘领一千步兵,从正面右首进阵。

文芸的详细部署,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阵法的深刻理解。

过了此阵,凡到关者俱先放号炮。小弟同史述哥哥带领五千马兵随后接应。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文芸的破阵策略,展现了他在军事行动中的指挥才能。

进关后毋许伤害良民。章荭兄弟同诸位紧守大营。

文芸的这一指示,体现了他的仁慈和对军队纪律的重视。

众人齐声答应。

众人的回应,展现了他们的团结和服从,为破阵行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分派已毕,约有初更时候,各带人马,一齐冲入阵内。

此句表现了破阵行动的紧张和激烈,同时也展现了众人的决心和勇气。

谁知六位公子同三千雄兵倒象下了一个酒馆,个个醉倒在内。

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了破阵行动的失败,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文芸同史述等了多时,毫无响动,甚觉惊慌。

此句表现了文芸和史述的焦虑和担忧,为后续的破阵行动增加了紧张感。

连忙回营把大汉提出细细拷同,才知武四思每逢摆设此阵,手下兵将俱不准饮酒;至进阵之日,内中倘有一人在本日预先犯了酒戒,连随去之兵无论多寡,也都困在阵内,身上虽带灵符也不中用,并且书符、带符之人,不独本日不准饮酒,还要焚香叩祝,说个‘戒’字,才能保得入阵不为所困。

此句揭示了阵法的真正秘密,为破阵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芸命人把大汉仍旧打入囚笼,即同众弟兄沐浴焚香,一齐叩拜,虔诚书写,并命各营一概不准饮酒。

文芸的这一决策,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决心,为破阵行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次日书写完毕,复又设了香案叩头祷告,分给众兵,众兵也都磕头领受,各说‘戒’字。

此句表现了众人对破阵行动的重视和参与,为后续的破阵行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当时分派廉亮、章蘅领了一枝人马,阳衍、章蓉领了一枝人马,惟恐阵中正面有自己被困兵将在内,都从两旁进阵。

此句展现了众人的智慧和策略,为破阵行动提供了新的方向。

四位公子领命,带了众兵从两旁冲进阵去。

此句表现了四位公子的行动迅速和决心,为破阵行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文芸、史述在后面接应,忽听连声号炮,慌忙领兵奔到关前,望了望,城上尽是自己旗号。

此句表现了破阵行动的胜利,同时也展现了文芸和史述的果断和智慧。

原来武四思因昨日才陷了文家三千人马,正自得意,做梦也不知今日来破阵,一切并未准备。

此句揭示了武四思的轻敌,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众兵攻进城去,武四思被乱箭射死,家眷打入囚笼。

此句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同时也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城上供著一个女像,一个男像,却是仪狄、杜康,还有几十碗灯,被余承志击的粉碎。

此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战斗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

这里刚把牌位击了,那酉水阵还有未尽的妖气,化一阵狂风也都散了。

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战斗的胜利和妖气的消散,为故事的结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接著大队人马进城,阵中所困兵将俱已苏醒归队。

此句表现了战斗的胜利和军队的团结,为故事的结局增添了光彩。

宰玉蟾也回女营。

此句表现了宰玉蟾的回归,为故事的结局增添了圆满感。

惟文蒒醉在地下,被众兵把胸前误踹几脚,业已无救;文氏弟兄恸哭一场,当即盛殓。

此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同时也为文氏兄弟的悲痛和牺牲做出了交代。

关上派了章莒、章苕、章芬、章艾带领四千兵把守。

此句表现了关城的守卫,为故事的结局提供了稳定和安全的保障。

歇兵一日,即向无火关进发。

此句表现了军队的继续前进,为故事的后续发展留下了悬念。

那日离关五里下寨,探子来报关前已摆无火阵,外面看不见兵马,惟见许多云雾围护。

此句通过探子的报告,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设置了新的障碍和悬念。

次日,林烈一马当先,前去挑战。

此句展现了林烈的勇敢和决心,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增添了紧张感。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此句通过‘未知如何’和‘下回分解’,为故事的后续发展留下了悬念,同时也体现了古典小说的叙事风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九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6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