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汝珍(约1550年-1626年),明代小说家,代表作《镜花缘》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寓意而闻名,书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人性复杂的揭示。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镜花缘》是一部具有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书中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一面神奇的镜子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镜子成为了故事中的重要元素,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通过这些奇幻冒险的故事,小说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女性的地位、权力的滥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镜花缘》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还通过寓言式的方式探讨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原文
步玉桥茂林观凤舞穿金户宝殿听鸾歌
话说唐敖闻世子名叫若花,不觉忖道:‘梦神所说十二名花,我到海外,处处留神,到今一无所见。惟所遇女子,莫不以花木为名。即如:妩儿又名蕙儿,红红又名红薇,亭亭又名紫萱;其余如廉锦枫、骆红蕖、魏紫樱、尹红萸、枝兰音、徐丽蓉、薛蘅香、姚芷馨之类,并无一人缺了花木。我正忖度莫决。今日忽然现出‘若花’二字,莫非从此渐入佳境?倒要留意了。’
次日林之洋同唐、多二人偶然说起:‘那日同国王成亲,亏俺给他一概弗得知,任他花容月貌,俺只认作害命钢刀,若不捺了火性,那得有命回来。’
唐敖道:‘据这光景,舅兄竟是柳下惠坐怀不乱了。’
林之洋道:‘俺本以酒为命。自从在他楼上,恐酒误字,酒到跟前,如见毒药一般,随你甚等美酒,俺也不吃。就只进宫那日,俺要借著装醉,吃了两杯,除此并无一滴入口。若比古人,不知又叫什么?’
多九公道:‘当日禹疏仪狄,绝旨酒,今林兄把酒视如毒药,如此说来,尊驾又学大禹行为了。’
林之洋道:‘他们国中以金钱为贵。俺进宫第二日,国王命宫人赐俺珠宝,并命收掌金钱宫人每月送俺金钱一担,随俺用度。俺看那钱就如粪土一般,并不被他打动。若比古人,不知又叫什么?’
唐敖道:‘当日王衍一生从不言钱,他的妻子故意将钱放在房中,挡住走路,意欲逼他说出一个钱字。谁知王衍看见,因堵住走路,教他妻子把‘阿堵物’拿开,毕竟总不言钱。无非嫌他铜臭,所以绝口不谈。那知今人一经讲起银钱,心花都开,不但不嫌他臭,莫不以它为命;并且历来以命结交他的,也就不少。你只看那钱字身傍两个‘戈’字,若妄想亲近,自然要动干戈,闹出人命事来。今舅兄把他视如粪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林之洋道:‘俺在楼上被他穿耳、毒打、倒吊,这些魔难,不过一时,都能耐得。最教俺难熬的,好好两只大脚,缠的骨断筋折,只剩枯骨包著簿皮,日夜行走,十指连心,疼的要死。这般凌辱,俺能忍受逃得回来,只怕古人中要找这样忍耐的也就少了。’
多九公道:‘当日苏武出使匈奴,吃尽千辛万苦,数年之久,方能逃回,也算受尽苦楚了。’
林之洋道:‘俺讲的并非这个:要请问受人百般凌辱,能够忍耐的,不知古人中可有一个?’
唐敖道:‘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乾。人唾他面,他能听其自乾,可见凡事都可忍耐。以此而论:舅兄又是娄师德一流人物了。’
多九公道:‘林兄把这些都能看破,只怕还要成仙哩。’
唐敖笑道:‘九公说的虽是,就只神仙从来见有缠足的,当日有个赤脚大仙,将来只好把舅兄叫作‘缠足大仙’了。’
三人说说笑笑,行了几时。这日,唐敖立在柁楼,远远望去,只见对面霞光万道,从中隐隐现出一座城池。
多九公把罗盘看一看道:‘唐兄:前面已到轩辕国。此是西海第一大邦,我们要畅游几日了。’
当时到了轩辕,将船泊岸。林之洋脚己养好,自去卖货。唐、多二人上岸,远远望那城郭,就如峻岭一般,巍巍荡荡,景象非凡。
唐敖道:‘城郭离此还有若干路程?’
多九公道:‘前面有座玉桥,过了玉桥,穿过梧林,不过三四里,就可到了。’
不多时,步过玉桥,迎面无数梧桐,一望无际,桐林之内,俱是凤凰来往飞腾。
唐敖道:‘怪不得古人言:‘轩辕之邱,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果然不错。’
只见那边有对凤凰,来来往往,一上一下,盘旋飞舞,就如锦绣一般。
越看越爱,不觉赞好道:‘前在麟凤山虽见凤凰,却未看他飞舞;那知此处却有如此大观!’
多九公道:‘唐兄既要领略此国风景,何不且到城中?此地凤凰如别处鸡鸭一般,到处皆是,若看凤舞,终日还看不完哩。’
唐敖听罢,即出梧林,走了多时,田野中已有人烟,都是人面蛇身,一条蛇尾,盘交头上;衣冠言谈,与天朝无异;举止面貌,亦甚秀雅。
走进城来,街市虽有十数丈之宽,那些作买作卖,来来往往,仍是挨挤不动,市中所卖凤卵,如别处鸡蛋一样,摆列无数。
忽听吆吆喝喝,街上人都向两旁闪开。
只见一人手执一柄黄伞,写‘君子国’三个大字,伞下罩著一位国王:生得方面大耳,品貌端严,身穿红袍,头戴金冠,腰中佩剑。许多随从。骑著一匹文虎过去。
随后又有一伞,写著‘女儿国’,伞下罩着一位国王:生得眉清目秀,面白唇红,头戴雉尾冠,身穿五彩袍,骑著一匹犀牛。也是许多跟随,簇拥过去。
唐敖道:‘此时君子、女儿两位国王忽然到此,不知何故?莫非都属轩辕所辖,前来朝贺么?’
多九公道:‘他们各霸一方,向来并无统属。此番到此,大约素日契好,前来拜望,亦未可知。’
唐敖摇头道:‘小弟记得:我们自从今正来到海外,所过之国,第一先到君子,其次大人、淑士……以至女儿,共计三十国。走了九月之久,才到此地。若君子国王来此,往返岂不要走年半之久?如此遥远,特来拜望,只怕未必。’
多九公道:‘我们因要卖货,不问道路遥远,只检商贩通处绕去,所行之地,并非直路,所以耽搁。’
他们直来直往,何须多日。
当日我们在君子国同吴氏弟兄闲谈,他家仆人,曾有‘国王要到轩辕’之说;
前在女儿国,若花侄女在宫,亦向林兄言过,国王要来轩辕。
可见二位国王俱走在我们之后,却到在我们之先。
直来直往,即此可为明证。
但这两国毕竟为何到此,待老夫且去打听。
不多时,回来道:‘此番我们来的凑巧。
此地国王,乃黄帝之后,向来为人圣德。
凡有邻邦,无论远近,莫不和好。
而且有求必应,最肯排难解纷,每遇两国争斗,他即代为解和,海外因此省了许多刀兵,活了若干民命。
今年恰值一千岁整寿,臣民俱献梨园祝嘏,远近各国齐来庆贺。
明日就是寿诞之期。
今日各国都在千秋殿预祝,大排筵宴,殿外共有数十处梨园演戏。
无论军民,只管进去瞻仰,竟是‘与民同乐,共跻寿域’之意。
我们何不同去看看?’
唐敖听罢,不胜之喜,随即举步道:‘请教九公:此地国王何以竟有千秋之寿?’
多九公道:‘老夫记得古人言:‘轩辕之人,不寿者八百岁。’大约千岁还不算高寿哩。’
唐敖道:‘以此看来:轩辕之人,虽非大罗神仙,也可算得地仙了。
当日轩辕黄帝骑龙上天,小臣不舍,有持龙须而堕的,有抱其弓而号的。
那些小臣,既有随去之意,何必这等号呼?若凡心未退,纵能跟去,又有何益?
倘主意拿定,心如死灰,何处不可去,又何必持其龙须以为依附?未免可笑!’
多九公道:‘难道今日唐兄之心已如死灰么?’
唐敖道:‘岂但今日!’
多九公笑道:‘唐兄又要发呆了!’
说笑间,迎面有座冲霄牌楼,霞光四射,金碧辉煌,上有四个金字,写的是‘礼维义范’。
穿过牌楼,又是一座金门。
走过金门,才望见千秋殿。
那殿约有十余丈高,极其宽大;四面部是亭台楼阁,将千秋殿环抱居中。
各处音乐不断,接接连连,都是梨园演戏。
唐敖一心要看国王,无心看戏,直向千秋殿走来。
殿外立著一对青鸾,身高六尺,尾长一丈,其形如凤,浑身青翠,鸣的悠扬宛转,就如五音齐奏一般。
唐敖道:‘怪不得古人以鸾鸣叫作‘鸾歌’,真比歌儿唱的还妙。
九公!你看那个身形略小的,想是雌鸾了?为何雄鸣他鸣,雄不鸣他也不鸣呢?’
多九公道:‘那个小的虽是雌鸾,真实名‘和’。
‘《礼》去:‘在舆则闻鸾和之音。’上古之时,鸾舆顺动,此鸟辄集车上,雄鸣于前,雌应于后。
所以雄鸣雌也鸣了。’
原来殿上也是演戏。
那看的人虽加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
二人挤在人丛中,也步入殿内。
只见主位坐著轩辕国王:
头戴金冠,身穿黄袍,后面一条蛇尾,高高盘在金冠上。
殿上许多国王,都是奇形怪状。
唐敖略略看了一遍,内中除君子、大人、智佳、女儿各国约略晓得,其余俱是素昧平生。
因暗暗问道:‘请教九公:小弟闻得轩辕之人有‘尾交首上’之说,想来就是主席国王了。
其余这些国王,除了我们到过的,内中许多奇形怪状,小弟看来看去,只觉眼花撩乱,辨不明白。
那边有位国王,头上披著长发,两腿伸在殿上约有两丈长,其国何名?’
多九公轻轻答道:‘这是长股国,又名有乔国。
长股之旁有位国王,一个大头、三个身驱的,名叫三身国。
三身对面有个身有双翼、人面鸟嘴的,名叫欢兜国。
欢兜上首有位头大如斗、身长三尺的,名叫周饶国。
就是能做飞车的周饶。
迎面有位脚胫相交的,名叫交胫国。
交胫旁边有位面中三目、一只长臂的,名叫奇肱国。
奇肱下首坐著一位三首一身的,名叫三首国。’
唐敖道:‘那边一位三身一首,这边一位三首一身,两位设或对看,只怕彼此都有羡慕之意哩。’
林之洋听见此处演戏,也来殿上,恰好三人遇在一处。
唐敖道:‘这些国王,舅兄都熟识么?’
林之洋看了,也有认得的,也有认不得的,诸如三苗、丈夫之类,都向多九公暗暗请教一番。
唐敖道:‘内中有个‘舅夫国’,九公可曾看见?’
多九公道:‘海外各国,老夫虽未全到,但这国名无有不知,从未见有‘舅夫’之说。
唐兄从何见来?’
唐敖道:‘林兄是小弟妻舅,女儿国王又是小弟妻舅之夫,以此而论,那女儿国王岂非小弟‘舅夫’么?’
多九公笑道:‘若论亲眷,唐兄还是女儿园王的妻妹婿哩。
据老夫愚见,林兄须要躲避躲避;惟恐令夫见你在外丢丑,把脚放大,一时气恼,
倘命保母过来,那定痛人参汤,老兄又要吃一杯了。’
林之洋道:‘你们二位也躲避躲避才好,俺闻黑齿国王背后狠怪你们哩。’
唐敖道:‘我们同他毫无干涉,为何要怪?’
林之洋道:‘他说自从你们到他国中谈了一回文,把他国中文风弄坏,至今染了你们习气,
还是黑气冲天哩。’
唐敖道:‘如今淑士国王四处访拿猎户,智佳国王四处访拿和尚,闻得也因谈文弄的祸根。
舅兄可晓得?’
林之洋道:‘俺不晓得。’
多九公道:‘据老夫看来:只怕‘鸟枪打’同那‘到处化缘’旧案发作了。’
林之洋道:‘两位国王如把俺捉去,俺在他眼前多称几个‘晚生’,自然把俺放了。’
多九公道:‘你看殿上厌火国王那张大嘴忽又冒出火光,林兄小心胡须要紧!
此时才留几根儿,莫被烧去,教人看著眼馋,又要生出穿耳、裹脚那些花样了。’
未知如何
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译文
走过玉石桥,茂密的树林中观看凤凰起舞,穿过金色的大门来到宝殿上听鸾鸟歌唱。
唐敖听说世子的名字叫若花,心中暗想:‘梦神所说的十二种名花,我到了海外,到处留心寻找,至今一点都没看到。所遇到的女子,没有一个不以花木为名的。比如:妩儿又叫蕙儿,红红又叫红薇,亭亭又叫紫萱;其他的像廉锦枫、骆红蕖、魏紫樱、尹红萸、枝兰音、徐丽蓉、薛蘅香、姚芷馨等,没有一个少了花木的。我正在思考,无法决断。今天忽然出现了‘若花’这两个字,难道从此我会逐渐进入佳境?我得留心观察了。’
第二天,林之洋和唐敖、多二人偶然提起:‘那天和国王成亲,多亏我一点都没察觉,任由她花容月貌,我只当她是一把致命的钢刀,要不是压制住怒火,我可能就回不来了。’唐敖说:‘看情况,你简直就是古代的柳下惠,坐怀不乱啊。’林之洋说:‘我本就只把酒当命根子。自从在他楼上,我担心酒会误事,酒到了面前,就像见到毒药一样,无论多好的酒,我也不喝。只有在进宫的那一天,我借着装醉,喝了两杯,除此之外,一滴酒都没喝过。要和古人比,不知道又会是怎样的评价?’多九公说:‘当年大禹疏远了仪狄,杜绝了美酒,现在林兄把酒看作是毒药,这么说来,你又在学大禹的行为啊。’林之洋说:‘他们国家以金钱为贵。我进宫的第二天,国王让宫女赐给我珠宝,还让掌管金钱的宫女每月送我一担金钱,任我使用。我看那些钱就像粪土一样,根本打动不了我。要和古人比,不知道又会是怎样的评价?’唐敖说:‘当年王衍一生从不说钱,他的妻子故意把钱放在房中,挡住他的路,想逼他说出一个钱字。但王衍看到后,因为挡住了路,就让妻子把‘阿堵物’拿开,最终还是没说一个钱字。他只是嫌钱有铜臭味,所以闭口不谈。但如今的人一提到钱,心花都开了,不但不嫌钱臭,反而把它当成命根子;而且自古以来,用命去结交钱的人也不少。你看那钱字旁边有两个‘戈’字,如果想要接近它,自然会引发战争,闹出人命。现在林兄把它看作是粪土,又是王衍一样的人物了。’林之洋说:‘我在楼上被他穿耳、毒打、倒吊,这些磨难只是一时的,都能忍受。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我那双大脚,被缠得骨头断筋折,只剩下一层薄皮包裹着,日夜行走,十个手指连着心,痛得要死。这样的凌辱,我都能忍受着逃回来,只怕古代要找这样忍耐的人也不多。’多九公说:‘当年苏武出使匈奴,吃尽千辛万苦,数年才能逃回,也算受尽苦楚了。’林之洋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想问问,古代有没有人能忍受百般凌辱的?’唐敖说:‘如果说到能忍耐的,那就数我们这个朝代不久前去世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干。别人吐他一脸唾沫,他能听任它自己干,由此可见,凡事都可以忍耐。从这一点来看:林兄你又成了娄师德一样的人物了。’多九公说:‘林兄把这些都能看破,只怕还要成仙呢。’唐敖笑着说:‘九公你说的虽然对,但神仙从来都没见过缠足的,以前有个赤脚大仙,将来只好把林兄称作‘缠足大仙’了。’
三人说说笑笑,走了好一会儿。这天,唐敖站在船的舵楼上,远远望去,只见对面有万道霞光,从中隐约出现了一座城池。多九公看了看罗盘说:‘唐兄:前面已经到了轩辕国。这是西海最大的国家,我们要在这里畅游几天了。’当时船到了轩辕国,把船停泊在岸边。林之洋的脚已经养好了,自己去卖货。唐敖和多九公上岸,远远望去,那城墙就像高山一样,高耸壮观,景象非凡。唐敖说:‘城墙离这里还有多远?’多九公说:‘前面有一座玉桥,过了玉桥,穿过梧桐树林,不过三四里路,就能到了。’不久,他们走过玉桥,迎面是一片无边的梧桐树林,一望无际,树林里到处都是凤凰在飞翔。唐敖说:‘难怪古人说:‘轩辕之丘,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果然没错。’只见那边有一对凤凰,来来往往,一上一下,盘旋飞舞,就像锦绣一样。越看越觉得好看,不禁赞叹道:‘以前在麟凤山虽然见过凤凰,但没看过它们飞舞;没想到这里却有如此壮观的景象!’多九公说:‘唐兄既然想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为什么不先到城里去?这里的凤凰就像别处的鸡鸭一样,到处都是,如果你想看凤凰飞舞,一天都看不完呢。’唐敖听后,就出了梧桐树林,走了很久,田野里已经有人烟,都是人面蛇身,一条蛇尾盘在头上;衣冠言谈,和天朝的人没有两样;举止面貌,也很秀雅。走进城里,街市虽然有十几丈宽,但那些买卖的人来来往往,还是拥挤不动,市场上卖的凤卵,就像别处的鸡蛋一样,摆满了无数。
突然听到吆喝声,街上的人都向两旁闪开。只见一个人手举一把写有‘君子国’三个大字的黄伞,伞下罩着一位国王:他长得方面大耳,仪容严肃,身穿红袍,头戴金冠,腰中佩剑,有许多随从,骑着一匹文虎经过。随后又有一把写有‘女儿国’三个大字的伞,伞下罩着一位国王:她长得眉清目秀,面白唇红,头戴雉尾冠,身穿五彩袍,骑着一匹犀牛。也有许多随从,簇拥着经过。唐敖说:‘现在君子国和女儿国的两位国王忽然到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难道他们都属于轩辕国管辖,来这里朝贺吗?’多九公说:‘他们各自占据一方,向来没有统属关系。这次到这里,可能是平时关系友好,来拜访,也未可知。’唐敖摇头说:‘我记得,我们自从正月来到海外,所经过的国家,第一个是君子国,然后是大人国、淑士国……一直到女儿国,总共三十个国家。走了九个月的时间,才到这里。如果君子国的国王来,往返岂不要走半年之久?这么远的距离,特地来拜访,只怕未必。’多九公说:‘我们因为要卖货,不问道路的远近,只选择商贩多的地方绕行,所经过的地方,并非直路,所以耽误了时间。’
他们直截了当,何必多等日子。那天我们在君子国和吴氏兄弟闲聊,他们家中的仆人曾经说‘国王要到轩辕’;之前在女儿国,若花侄女在宫中,也向林兄提起过,国王要来轩辕。由此可见,这两位国王在我们之后出发,却在我们之前到达。直截了当,这就是明显的证据。但这两国究竟为何会来到这里,待我老夫去打听一下。
不久,他回来了,说:‘这次我们来得正好。这里的国王是黄帝的后代,一直以来都很有圣德。对于邻国,无论远近,都保持着友好关系。而且有求必应,最愿意帮助解决纠纷,每当两国争斗时,他都会帮助调解,因此海外省去了很多战争,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今年正好是一千岁生日,臣民都献上梨园祝寿,远近各国都来庆贺。明天就是他的生日。今天各国都在千秋殿预祝,大摆筵席,殿外有数十处梨园演戏。无论是军民,都可以进去观看,这完全是‘与民同乐,共享长寿’的意思。我们为何不去看看呢?’唐敖听后非常高兴,立刻起身说:‘请教九公,这里的国王为何能有如此长寿?’多九公说:‘老夫记得古人说过:“轩辕之人,不寿者八百岁。”大概千岁还不算特别长寿呢。’唐敖说:‘照这样看来,轩辕之人,虽然不是大罗神仙,也可以算得上是地仙了。当日轩辕黄帝骑龙升天,小臣不舍,有的抓住龙须而坠落,有的抱着弓箭而哭。那些小臣,既然有跟随的意思,何必这样哭喊?如果凡心未退,即使跟去了,又有什么好处?如果主意已定,心如死灰,哪里不能去,又何必抓住龙须来寻求依靠?这未免太可笑了!’多九公说:‘难道唐兄的心已经像死灰一样了吗?’唐敖说:‘岂止今天!’多九公笑着说:‘唐兄又要发呆了!’
说笑间,他们迎面看到一座冲天的牌楼,霞光四射,金碧辉煌,上面有四个大字,写着‘礼维义范’。穿过牌楼,又是一座金门。走过金门,才看到千秋殿。那殿大约有十余丈高,非常宽敞;四面是亭台楼阁,将千秋殿环抱在中央。到处都是音乐,连续不断,都是梨园在演戏。唐敖一心想看国王,无心看戏,直接向千秋殿走去。殿外立着一对青鸾,身高六尺,尾巴有一丈长,形状像凤凰,全身青翠,鸣声悠扬婉转,就像五音齐奏一样。唐敖说:‘怪不得古人把鸾鸟的鸣叫称为‘鸾歌’,真的比歌儿唱得还要美妙。九公,你看那个体型略小的,应该是雌鸾吧?为什么雄鸾鸣叫,雌鸾也跟着鸣叫,而雄鸾不鸣叫时,雌鸾也不鸣叫呢?’多九公说:‘那个小的虽然是雌鸾,但它的名字叫‘和’。《礼》中说:‘在车上就能听到鸾和的声音。’在古代,鸾车行驶时,这只鸟就会停在车上,雄鸾在前面鸣叫,雌鸾在后面回应。所以雄鸾鸣叫时,雌鸾也会鸣叫。
原来殿上也在演戏。虽然人山人海,但国王已经下令,不允许驱逐闲人,让百姓都可以观看。两人挤在人群中,也走进了殿内。只见主位上坐着轩辕国王:头戴金冠,身穿黄袍,后面有一条蛇尾,高高盘在金冠上。殿上许多国王形状奇特。唐敖看了一遍,除了对君子、大人、智佳、女儿等国略知一二,其余的都不认识。于是他暗暗问多九公:‘请教九公,小弟听说轩辕之人有‘尾交首上’的说法,想来就是主席国王了。其余这些国王,除了我们到过的,很多都是奇形怪状,小弟看来看去,只觉得眼花缭乱,辨不清楚。那边有位国王,头上披着长发,两条腿伸在殿上大约有两丈长,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多九公轻轻回答道:‘这是长股国,又名有乔国。我们天朝用双木续足,叫作‘高跷’,就是模仿他们做的。长股旁边有位国王,头大如斗,有三个身体,名叫三身国。三身对面有位身体有双翼、人面鸟嘴的,名叫欢兜国。欢兜上面有位头大如斗、身长三尺的,名叫周饶国。就是能做飞车的周饶。对面有位脚踝相交的,名叫交胫国。交胫旁边有位面中三目、一只长臂的,名叫奇肱国。奇肱下面坐著一位三头一身的,名叫三首国。’唐敖说:‘那边一位三身一首,这边一位三首一身,两位如果相对看,只怕彼此都有羡慕的意思吧。’
林之洋听到这里正在看戏,也来到殿上,恰好三人相遇。唐敖说:‘这些国王,舅兄都认识吗?’林之洋看了看,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比如三苗、丈夫之类,都向多九公请教了一番。唐敖说:‘其中有个‘舅夫国’,九公见过吗?’
多九公说:‘海外各国,老夫虽未全部去过,但这个国名无人不知,从未听说过有‘舅夫’的说法。唐兄是从哪里听说的?’唐敖说:‘林兄是小弟的妻舅,女儿国王又是小弟妻舅的丈夫,以此看来,女儿国王难道不是小弟的‘舅夫’吗?’多九公笑着说:‘按亲眷关系,唐兄还是女儿国王的妻妹婿呢。据老夫愚见,林兄应该躲一躲;恐怕令夫看到你在外丢丑,把脚放大,一时气恼,如果命保母过来,那定会给你一杯痛人参汤,老兄又要喝一杯了。’林之洋说:‘你们两位也躲躲吧,我听说黑齿国王背后很讨厌你们。’
唐敖说:‘我们与他毫无瓜葛,为何要怪我们?’林之洋说:‘他说自从你们到他国中谈了一回文,把他国中的文风搞坏了,至今还染上了你们的习气,还是黑气冲天呢。’唐敖说:‘如今淑士国王四处访拿猎户,智佳国王四处访拿和尚,听说也是因为谈文引起的麻烦。舅兄可知道?’林之洋说:‘我不知道。’多九公说:‘据老夫看来,可能是‘鸟枪打’和‘到处化缘’的旧案又发作了。’林之洋说:‘如果两位国王把我抓去,我在他们面前多叫几声‘晚生’,自然就会放了我。’多九公说:‘你看殿上的厌火国王那张大嘴又冒出火光,林兄小心你的胡须!现在才留了几根,别被烧掉了,让人看了眼馋,又要生出穿耳、裹脚那些花样了。’
不知道会怎样,下次再说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注解
步玉桥:指走过玉石建造的桥梁,此处可能象征进入一个美好的地方或境界。
茂林:指茂密的树林,常用来形容景色优美。
观凤舞:观看凤凰的舞蹈,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穿金户:穿过金色的门户,可能指进入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
宝殿:指装饰华丽的殿堂,常用于指代皇宫或重要的建筑。
听鸾歌:听鸾鸟的歌声,鸾鸟也是吉祥的象征,常与凤凰并提。
唐敖:唐代的人物,此处可能指故事中的主角。
世子:古代对诸侯王或王公贵族的儿子的尊称。
若花:名字,意味着像花一样美丽。
梦神:神话传说中的神灵,此处可能指梦中出现的神灵。
十二名花:指传说中的十二种花,此处可能指某种象征或传说中的美好事物。
海外:指中国以外的地区,古代常用来指代远方。
妩儿:名字,以花木为名。
蕙儿:名字,以花木为名。
红红:名字,以花木为名。
红薇:名字,以花木为名。
亭亭:名字,以花木为名。
紫萱:名字,以花木为名。
廉锦枫:名字,以花木为名。
骆红蕖:名字,以花木为名。
魏紫樱:名字,以花木为名。
尹红萸:名字,以花木为名。
枝兰音:名字,以花木为名。
徐丽蓉:名字,以花木为名。
薛蘅香:名字,以花木为名。
姚芷馨:名字,以花木为名。
柳下惠: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坐怀不乱著称。
仪狄:古代传说中的酿酒人,大禹曾命令他停止酿酒。
王衍: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不言钱著称。
苏武:西汉时期的著名使节,曾出使匈奴,受尽苦难。
娄师德:唐代著名政治家,以忍辱负重著称。
轩辕国:传说中的国家,此处可能指一个虚构的地方。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高洁或悲伤。
鸾鸟:神话传说中的鸟,常与凤凰并提,象征吉祥。
麟凤山:传说中的山,此处可能指一个虚构的地方。
罗盘:古代用来测定方向的工具。
轩辕:轩辕即轩辕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这里,轩辕指的是黄帝的后代。
君子国:传说中的国家,此处可能指一个虚构的地方。
女儿国:传说中的国家,此处可能指一个虚构的地方。
雉尾冠:古代的一种帽子,以雉鸡的尾羽装饰。
犀牛: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常用来象征力量。
圣德:指道德高尚,具有圣人的品德。
轩辕之人:指黄帝的后代,这里用来形容这些人的寿命长。
大罗神仙:道教中指最高等级的神仙,寿命极长。
地仙:道教中指修炼有成的仙人,寿命长且不受凡间生死轮回之苦。
龙须:指黄帝的龙须,这里用来比喻依赖他人。
死灰:比喻心灰意冷,没有追求和欲望。
礼维义范:礼指礼仪,维指维护,义指道义,范指模范。这里指遵循礼仪、维护道义的行为准则。
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美好和和谐。
鸾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雄鸣于前,雌应于后,象征和谐。
轩辕国王:指黄帝的后代,这里的国王。
尾交首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形象描述,指人的尾巴盘绕在头顶。
长股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腿部长。
三身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身体有三个。
欢兜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有双翼和鸟嘴。
周饶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头大身长。
交胫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脚胫相交。
奇肱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面有三目,手长。
三首国:传说中的国家,居民有三个头。
舅夫国:传说中的国家,这里用来开玩笑地指女儿国王。
鸟枪打:这里指某件事情。
到处化缘:指和尚四处化缘。
厌火国王:传说中的国王,有控制火焰的能力。
未知:在古文中,’未知’通常指不知道、不明白的意思。它表达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局限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未知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如何:这里的’如何’是询问方式的一种,用于询问方法、手段或结果。在古文中,它常用于表达对事物发展或行为方式的疑问。
下回分解:这是一个成语,源自古典小说,意思是指故事或事情留待下回再详细叙述或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它也用来表示暂时不继续讲述,待之后继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评注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这句话,源自古代小说中的常见句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未知’意味着未来或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古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时的谦逊态度和敬畏之心。
‘如何’一词,既是对现状的疑问,也是对未来可能发生情况的探询,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下回分解’则是古代小说中常用的悬念手法,通过留白和延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留白和悬念,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期待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在古代小说中,这种手法常用于描绘主人公的冒险经历或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通过‘下回分解’引导读者进入下一个故事环节。
此外,这句话还体现了古代小说家对故事节奏的把握,通过适当的留白和悬念,使故事情节张弛有度,避免单调乏味。
从文化角度来看,‘未知如何,下回分解’这句话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态度。在古代,人们面对自然现象、社会变迁和人生无常等问题时,往往抱有敬畏之心,希望通过故事和神话来寻求解答。
总之,‘未知如何,下回分解’这句话在古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宗教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态度和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