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十四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明代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创作涉猎广泛,特别是在短篇小说和民间传说方面有所建树。《警世通言》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16年)。

内容简要:《警世通言》是冯梦龙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诸多通过生动故事展示世间人情、道德与智慧的故事。全书共计六十篇,许多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教训与人性的复杂。这些故事情节有的是从古代历史中提炼的教训,也有些是以讽刺、幽默的方式揭示当时社会风气,警示人们在生活中谨言慎行,行事有德。冯梦龙通过这些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不公平和不正之风,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价值。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警世”之意,至今仍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十四-原文

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

流水飘香,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

恨别王孙,墙阴目断,谁把青梅摘?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

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

燕语千般,争解说些于伊家消息。

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

而个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这支词名唤做《念奴娇》,是一个赴省士人姓沈,名文述所作,原来皆是集古人词章之句。

如何见得?从头与各位说开:第一句道:“杏花过雨。”陈子高曾有《寒食词》,寄《谒金门》: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

莺语勿匆花寂寂,玉阶春草湿。

闲凭熏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

檀炷绕窗背壁,杏花残雨滴。

第二句道:“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李易安曾有《暮春词》,寄《品令》:

零落残红,似胭脂颜色。

一年春事,柳飞轻絮,笋添新竹。

寂寞,幽对小园嫩绿。

登临未足,怅游子归期促。

他年清梦,千里犹到城阴溪曲。

应有凌波,时为故人凝目。

第三句道:“流水飘香。”延安李氏曾有《春雨词》,寄《浣溪沙》:

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

流水飘香乳燕啼。

南浦魂消春不管,东阳衣减镜先知。

小楼今夜月依依。

第四句道:“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宝月禅师曾有《春词》,寄《柳梢青》:

脉脉春心,情人渐远,难托离愁。

而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倚掉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第五句第六句道:“恨别上孙,墙阴目断。欧阳永叔曾有《清明词》,寄《一斛珠》:

伤春怀抱,清明过后莺花好。

劝君莫向愁人道。

又彼香轮辗破青青单。

夜来风月连清晓,墙阴目断无人到。

恨别王孙愁多少,犹顿春寒未放花枝老。

第七句道:“谁把青梅摘。晁无咎曾有《眷词》,寄《清商怨》:

风摇动,雨青松,翠条柔弱花头重。

春衫窄,娇无力,已得当初,共伊把青构来摘。

都如梦,何时共?可怜敲损钗头凤!

关山隔,暮云碧,燕于来也,全然又无些子消息。

第八句第九句道:“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柳替卿曾有《春词》寄《清平乐》: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金鞍何处寻芳迳?

绿杨依旧南陌静。

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难咸!

看取镊残霜鬓,不随芳草重生。

第十句道:“消散云雨须臾。”晏叔原曾有《春词》,寄《虞美人》:

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住。

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

消散须臾云雨怨,闲倚阑于见。

远弹双泪湿香红,暗根玉颜光景与花同。

第十一句道:“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魏夫人曾有《春词》,寄《卷珠帘》:

记得未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

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有轻拆轻离,向谁分诉?

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吩咐。

第十二句道:“燕语千般。康伯可曾有《春词》,寄《减字木兰花》:

杨花飘尽,云压绿阴风乍定。

帘幕闲垂,弄语千般燕于飞。

小楼深静,睡起残妆犹未整。

梦不戍归,泪滴班斑金缕衣。

第十三句道:“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秦少游曾有《春词》,寄《夜游宫》:

何事东君又去!空满院落花飞絮;

巧燕呢哺向人语,何曾解说伊家些子?

况是伤心绪,念个人儿成暖阻。

一觉相思梦回处,连宵而。

更那堪,闻杜字!

第十四句第十五句道:“厚约深盟,除非重见。”黄鲁直曾有《春词》,寄《捣练子》:

梅调粉,柳摇金,微雨轻风敛陌尘。

厚约深诅何处诉?除非重见那人人。

第十六句第十七句道:“见了方端的。周美成曾有《春词》,寄《滴滴金》:

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白,念时光堪惜!

兰堂把酒思佳容,黛眉彭,愁春色。

音书千里相疏隔,见了方端的。

第十八句第十九句道:“而今无奈,寸肠乾恨堆积。”欧阳永叔曾有词寄《蝶恋花》: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梅花先报春来早。

而今无奈寸肠思,堆积千愁空懊恼。

旋暖金炉莫兰作,问把金刀剪彩呈纤巧。

绣被五更香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话说沈文述是一个士人,自家今日也说一个士人,因来行在临安府取选,变做十数回跷蹊作怪的小说。

我且问你,这个秀才姓甚名谁?却说绍兴十年间,有个秀才,是福州戚武军人,姓吴名洪。

离了乡里,来行在临安府求取功名,指望:一举首登尤虎榜,十年身到凤凰他。

争知道时运未至,一举不中。

吴秀才闷闷不已,又没甚么盘缠,也自羞归故里,且只得胡乱在今时州桥下开一个小小学堂度日。

等待后三年,春榜动,选场开,再会求取功名。

逐月却与几个小男女打交。

捻指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之上。

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来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趱足。

当日正在学堂里教书,只听得青布帘几上铃声响,走将一个人入来。

吴教授看那入来的人,不是别人,却是半年前搬去的邻舍王婆,原来那婆子是个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

吴教授相揖罢,道:‘多时不见,而今婆婆在那里住?’

婆子道:‘只道教授忘了老媳妇,如今老媳妇在钱塘门里沿城住。’

教授问:‘婆婆高寿?’

婆子道:‘老媳妇大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春多少?’

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

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教授道:‘我这里也几次间人来,却没这般头脑。’

婆干道:‘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一千贯钱房卧,带一个从嫁,又好人材。却有一牀乐器都会,义写得,算得。又是眸呛大官府第出身。只要嫁个读书官人,教授却是要也不?’

教授听得说罢,喜从天降,笑逐颜开,道:‘若还真个有这人时,可知好哩!只是这个小娘子如今在那里尸婆于道:‘好教教授得知,这个小娘子,从秦太师府三通判位下出来,有两个月,不知放了多少帖子。也曾有省、部、院里当职事的来说他。也曾有内清司当差的来说他,也曾有门面铺席人来说他。只是高来不成,低来不就。小娘子道:‘我只要嫁个读书官人。’更兼义没有爹娘,只有个从嫁,名唤锦儿。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李乐娘,见今在白雁池一个旧邻舍家里住。……’

两个兀自说犹未了,只见风吹起门前布帘儿来,一个人从门首过去。

王婆道:‘教授,你见过去的那人么?便是你有分取他做浑家,……’

王婆出门赶上,那人不是别人,便是李乐娘在他家住的,姓陈,唤做陈乾娘。

王婆厮赶著入来,与吴教授相揖罢。

王婆道:‘乾娘,宅里小娘子说亲成未?’

乾娘道:‘说不得,又不是没好亲来说他,只是吃他执拗的苦,口口声声,只要嫁个读书官人,却又没这般巧。’

王婆道:‘我却有个好亲在这里,未知乾娘与小娘子肯也不?’

乾娘道:‘却教孩儿嫁兀谁?’

王婆指著吴教授道:‘我教小娘子嫁这个官人,却是好也不好?’

十娘道:‘休取笑,若嫁得这个官人,可知好哩!’

吴教授当日一日教不得学,把邓小男女早放了,都唱了喏,先归去。

教授却把一把锁锁了门,同著两个婆子上街。

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三杯之后,王婆起身道:‘教授既是要这头亲事,却间乾娘觅一个帖子。’

乾娘道:‘者媳妇有在这里。’

侧手从抹胸里取出一个帖子来。

王婆道:‘乾娘,‘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旱地上打不得拍浮。’你便约了一日,带了小娘子和从嫁锦儿来梅家桥下酒店里,等我便同教授来过眼则个。’

乾娘应允,和工婆谢了吴教授,自去。

教授还了酒钱归家,把闲话提过。

到那日,吴教授换了几件新衣裳,放了学生。

一程走将来梅家桥下酒店里时,远远地五婆早接见了。

两个同入酒店里来。

到得楼上,陈乾恨接著,教授便问道:‘小娘子在那里?’

乾娘道:‘孩儿和锦几在东阁儿里坐地。’

教授把三才舌尖舐破窗眼儿,张一张,喝声采不知高低,道:‘两个都不是人!’

如何不是人?原来见他生得好了,只道那妇人是南海观音,见锦儿是玉皇殿下侍香王女。

恁地道他不是人?看那李乐娘时:

水剪双眸,花生丹脸,云鬓轻梳蝉翼,蛾眉淡拂春山;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意态自然,迥出伦辈,有如织女下瑶台,浑似嫦娥离月殿。

看那从嫁锦儿时:

眸清可爱,鬓耸堪观。

新月笼眉,春桃拂脸,意态幽花未艳,肌肤嫩玉生香。

金莲著弓弓扣绣鞋儿,螺髻插短短紫金钗子。

如捻青梅窥小俊,似骑红杏出墙头。

自从当日插了钗,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不则一日,吴教授娶过那妇女来。

夫妻两个好,说得著:

云淡淡天边鸾凤,水沉沉交颈鸳鸯。

写成今世不休书,结下来生双绾带。

却说一日是月半,学生子都来得早,要拜孔夫子。

吴教授道:‘姐姐,我先起去。’来那灶前过,看那从嫁锦儿时,脊背后披著一带头发,一双眼插将上去,胈项上血污著。

教授看见,大叫一声,匹然倒地。

即时浑家来救得苏醒,锦儿也来扶起。

浑家道:‘丈夫,你见甚么来?’

吴教授是个养家人,不成说道:‘我见锦儿恁地来?’

自己也认做眼花了,只得使个脱空,瞒过道:‘姐姐,我起来时少著了件衣裳,被冷风一吹,忽然头晕倒了。’

锦儿慌忙安排些个安魂定魄汤与他吃罢,自没事了。

只是吴教授肚里有些疑惑。

话休絮烦,时遇清明节假,学生子却都不来。

教授吩咐了浑家,换了衣服,出去闲走一遭。

取路过万松岭,出今时净慈寺里,看了一会,却待出来。

只见一个人看著吴教授唱个喏,教授还礼不迭,却不是别人,是净慈寺对门酒店里量酒,说道:‘店中一个官人,教男女来请官人!’

吴教授同量酒入酒店来时,不是别人,是王七府判儿,唤做王七三官人。

两个叙礼罢,王七三官人道:‘适来见教授,又不敢相叫,特地教量酒来相请。’

教授道:‘七三官人如今那里去?’

王七三官人口里不说,肚里思量:‘吴教授新娶一个老婆在家不多时,你看我消遣他则个。’

道:‘我如今要同教授去家里坟头走一遭,早间看坟的人来说道:‘桃花发,杜酝又熟。’我们去那里吃三杯。’

教授道:‘也好。’

两个出那酒店,取路来苏公堤上,看那游春的人,真个是:

人烟辐转,车马骄闽。

只见和风扇景,丽日增明,流鸳嗡绿柳阴中,粉蝶戏奇花枝上。

管弦动处,是谁家舞树歌台?语笑喧时,斜侧旁春楼夏阁。

香车竞逐,玉勒争驰。

白面郎敲金橙响,红妆人揭绣帘看。

甫新路口讨一只船,直到毛家步上岸,迤逦过玉泉龙井。

王七三官人家里坟,直在西山驰献岭下。

好座高岭!下那岭去,行过一里,到了坟头。

看坟的张安接见了。

王七三官人即时叫张安安排些点心酒来。

侧首一个小小花园内,两个人去坐地。

又是自做的杜酝,吃得大醉。

看那天色时,早已:

红轮西坠,玉兔东生。

佳人秉烛归房,江上渔人罢钓。

渔父卖鱼归竹迳,牧童骑犊入花村。

天色却晚,吴教授要起身,王七三官人道:‘再吃一杯,我和你同去。我们过驰献岭、九里松路上,妓弟人家睡一夜。’

吴教授口里不说,肚里思量:‘我新娶一个老婆在家里,于顷我一夜不归去,我老婆须在家等,如何是好?便是这时候去赶钱塘门,走到那里,也关了。’

件与王七三官人手厮挽著,上驼献岭来。

你道事有凑巧,物有故然,就那岭上,云生东北,雾长西南,下一阵大雨。

果然是银河倒泻,沧海盆倾,好阵大雨!

且是没躲处,冒著雨又行了数十步,见一个小小竹门楼。

王六三官人道:‘且在这里躲一躲。’

不是来门楼下外雨,却是:猪羊走人屠宰家,一脚脚来寻兀路。

两个奔来躲雨时,看来却是一个野墓园。

只那门前一个门楼儿,里面都没甚么屋字。

石坡上两个坐著,等雨住了行。

正大而下,只见一个人貌关狱子院家打扮,从隔壁竹篱笆里跳入墓园,走将去墓堆于上叫道:‘朱小四,你这所有人请唤,今日顿当你这厮出头。’

墓堆子里漫应道:‘阿公,小四来也。’

不多时,墓上土开,跳出一个人来,狱子厮赶著了自去。

吴教授和王七三官人见了,背膝展展,两股下摇而自顾。

看那雨却往了,两个又走。

地下又滑,肚里又怕,心头一似小鹿儿跳,一双脚一似斗败公鸡,后面一似千军万马赶来,再也不敢回头。

行到山顶上,侧著耳朵听时,空谷传声,听得林于里面断棒响。

不多时,则见狱子驱将墓堆子里跳出那个人来。

两个见了又走,岭们首却有一个败落山神庙,人去庙里,慌忙把两扇庙门关了。

两个把身躯抵著庙门,真个气也不敢喘,屁也不敢放。

听那外边时,只听得一个人声唤过去,道:‘打杀我也!’

一个人道:‘打脊魍陋,你这厮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

王七三官人低低说与吴教授道:‘你听得外面过去的,便是那狱于和墓堆里跳出来的人’

两个在里面颤做一团。

吴教授却埋怨王七三官人道:‘你役事教我在这里受惊受怕,我家中浑家却不知怎地盼望尸

兀自说言未了,只听得外面有人敲门,道:‘开门则个!’

两个问道:‘你是谁?’

仔细听时,却是妇女声音,道:‘王七三官人好也!你却将我丈夫在这里一夜,直教我寻到这里!铜儿,我和你推开门儿,叫你爹爹。’

吴教授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锦儿,怎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两个都不敢则声。

只听得外面说道:‘你不开庙门,我却从庙门缠里钻人来!’

两个听得恁他说,日里吃的酒,都变做冷汗出来。

只听得外面又道:‘告妈妈,不是锦儿多口,不如妈妈且归,明日爹爹自归来。’

浑家道:‘锦儿,你也说得是,我且归去了,却理会。’

却叫道:‘工七三官人,我且归去,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

两个那里敢应他。

妇女和棉儿说了自去。

王七三官人说:“吴教授,你家里老婆和从蕉棉儿,都是鬼。

这里也不是人去处,我们走休。

做开庙门看时,约莫是五更天气,兀自未有人行。

两个下得岭来,尚有一里多路,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

上手的是陈乾娘,下手的是土婆,道:“吴教授,我们等你多时,你和王七三官人却从那里来?”

吴教授和王七三官人看见道:“这两个婆子也是鬼了,我们走休!”

真个便是漳奔鹿跳,厦跃们飞,下那岭来。

后面两个婆子,兀自慢慢地赶来。

“一夜热乱,不曾吃一些物事,肚里又饥,一夜见这许多不祥,怎地得个生人来冲一冲!”

正恁他说,则见岭下一家人家,门前挂著一枝松柯儿,

王七三官人道:“这里多则是卖茅柴酒,我们就这里买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那两个婆子。”

恰待奔入这店里来,见个男女:头上裹一顶牛胆育头巾,身上央一条猪肝赤肚带,旧瞒裆裤,脚下草鞋。

王七三官人道:“你这酒怎地卖?”

只见邓汉道:“未有汤哩。”

吴教授道:“且把一碗冷的来!”

只见那人也不则声,也不则气。

王七三官人道:“这个开酒店的汉子又尴尬,也是鬼了!我们走休。

……”

兀自说未了;就店里起一阵风:

非于虎啸,不是龙吟,明不能谢柳开花,暗藏著山妖水怪。

吹开地狱门前土,惹引螂都山下尘。

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个立在墓堆子上。

唬得两个魂不附体,急急取路到九里松动院前讨了一只船,直到钱塘门,上了岸。

王七三官人自取路归家。

吴教授一迳先来钱塘门城下王婆家里看时,见一把锁锁著门。

同那邻舍时,道:“王婆自兀五个月有零了。”

唬得吴教授目睁口呆,罔知所措。

一程离了钱塘门,取今时景灵宫贡院前,过梅家桥,到白雁池边来,间到陈乾娘门首时,十字儿竹竿封著门,一碗官灯在门前。

上面写著八个字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问那里时,“陈乾娘也死一年有馀了。”

离了白雁汕,取路归到州桥下,见自己屋里,一把钛钡著门,间邻舍家里:“拙妻和粗婢那里去了?”

邻舍道:“教授昨日一出门,小娘子吩咐了我们,自和锦儿在千娘家里去。直到如今不归。”

吴教授正在那里面面厮觑,做声不得。

只见一个庙道人,看著吴教授道:“观公妖气大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吴教授即时请那道人人去,安排香烛符水。

那个道人作起法来,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只见一员神将出现:

黄罗抹额,锦带缠腰,皂罗袍袖绣团花,金甲束身微窄地。

剑横秋木,靴踏狡倪。

上通碧茗之间,下彻九幽之地。

业龙作祟,向海波水底擒来;邪怪为妖,入山洞穴中捉出。

六丁坛畔,权为符吏之名;上帝阶前,次有天丁之号。

神将声暗道:“真君遣何方使令?”

真人道:“在吴供家里兴妖,井驰献岭上为怪的,都与我捉来!”

神将领旨,就吴教授家里起一阵凤:

无形无影透人怀,二月桃花被绰开。

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风过处,捉将几个为怪的来。

吴教授的浑家李乐娘,是秦太师府三通判位乐娘,因与通判怀身,产亡的克。

从嫁锦儿,因通判夫人妒色,吃打了一顿,因恁地自割杀,他自是割杀的鬼。

王婆是害水蛊病死的鬼。

保亲陈乾娘,因在白雁池边洗衣裳,落在池里死的鬼。

在驻献岭上被狱子叫开墓堆,跳出来的朱小口,在日看坟,害瘠病死的鬼。

那个岭下开酒店的,是窖伤寒死的鬼。

道人一一审间明白,去腰边取出一个葫芦来,人见时,便道是葫芦,鬼见时,便是卯都狱。

作起法来,那些鬼个个抱头鼠窜,捉入葫芦中。

吩咐吴教授“把来埋在驰献岭下。”

启道人将拐杖望空一撤,变做一只仙鹤,道人乘鹤而去。

吴教授直下拜道:“吴洪肉眼不识神仙,情愿相随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则个。”

只见道人道:“我乃上界甘真人,你原是我旧日采药的弟子。

因你凡心不净,中道有退悔之意,因此堕落。

今生罚为贫懦,教你备尝鬼趣,消遣色情。

你今既已看破,便可离尘办道,直待一纪之年,吾当度汝。”

说罢,化阵清风不见了。

吴教授从此舍俗出家,云游天下。

十二年后,遇甘真人于终南山中,从之而去。

诗曰:

一心办道绝凡尘,众魁如何敢触人?

邪正尽从心剖判,西山鬼窟早翻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十四-译文

杏花经过雨后,逐渐变得残红零落,失去了胭脂的颜色。

流水飘散着香气,人渐渐远去,难以寄托对春天的深情。

怨恨离别了王孙,目光在墙阴处断了,是谁摘下了青梅?金鞍在哪里?绿杨依旧在南边的路边。

云雨消散只是片刻,多情的人为何轻易离别轻易拆散。

燕子在千般话语中争相述说那人的消息。

深厚的诺言和盟约,除非再次相见,见到了才能真正明白。

无奈,心中千般怨恨堆积。

这首词名叫《念奴娇》,是一个名叫沈文述的赴省士人所作,原本都是汇集了古人的词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头开始给大家解释:第一句是‘杏花过雨’。陈子高曾经有《寒食词》,其中《谒金门》有云:‘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杏花残雨滴’。

第二句是‘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李清照曾经有《暮春词》,其中《品令》有云:‘零落残红,似胭脂颜色……他年清梦,千里犹到城阴溪曲’。

第三句是‘流水飘香’。延安李氏曾经有《春雨词》,其中《浣溪沙》有云:‘无力蔷薇带雨低……流水飘香乳燕啼’。

第四句是‘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宝月禅师曾经有《春词》,其中《柳梢青》有云:‘脉脉春心,情人渐远……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第五句和第六句是‘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欧阳永叔曾有《清明词》,寄《一斛珠》‘伤春怀抱,清明过后莺花好……恨别王孙愁多少,犹顿春寒未放花枝老’。

第七句是‘谁把青梅摘。晁无咎曾有《眷词》,寄《清商怨》‘风摇动,雨青松……可怜敲损钗头凤!关山隔,暮云碧,燕于来也,全然又无些子消息’。

第八句和第九句是‘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柳替卿曾有《春词》寄《清平乐》‘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看取镊残霜鬓,不随芳草重生’。

第十句是‘消散云雨须臾’。晏叔原曾有《春词》,寄《虞美人》‘飞花自有牵情处……消散须臾云雨怨,闲倚阑于见’。

第十一句是‘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魏夫人曾有《春词》,寄《卷珠帘》‘记得未时春未暮……多情因甚相辜负?有轻拆轻离,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吩咐’。

第十二句是‘燕语千般。康伯可曾有《春词》,寄《减字木兰花》‘杨花飘尽,云压绿阴风乍定……梦不戍归,泪滴班斑金缕衣’。

第十三句是‘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秦少游曾有《春词》,寄《夜游宫》‘何事东君又去!空满院落花飞絮……一觉相思梦回处,连宵而。更那堪,闻杜字!’

第十四句和第十五句是‘厚约深盟,除非重见’。黄鲁直曾有《春词》,寄《捣练子》‘梅调粉,柳摇金……厚约深诅何处诉?除非重见那人人’。

第十六句是‘见了方端的’。周美成曾有《春词》,寄《滴滴金》‘梅花漏泄春消息……音书千里相疏隔,见了方端的’。

第十七句和第十八句是‘而今无奈,寸肠乾恨堆积’。欧阳永叔曾有词寄《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旋暖金炉莫兰作,问把金刀剪彩呈纤巧。绣被五更香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话说沈文述是一个士人,今天我也来说一个士人的故事,因为他是来行在临安府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一个秀才,名叫吴洪,来自绍兴十年间的福州戚武军。他离开了家乡,来到临安府寻求功名,希望一举成名,十年后到达凤凰池。然而,他的运气不佳,一次考试未能成功。吴秀才感到非常沮丧,又没有钱回家,也羞于返回故乡,只好在州桥下开了一个小学校维持生计。他等待了三年,春榜动,选场开,再次寻求功名。他每月都教一些小孩,开学堂后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也因此有一些收入。街上的居民都把孩子们送来给他教育,他也有一些积蓄。

逐月却与几个小男女打交。捻指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之上。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来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趱足。

那天我正在学堂里教书,突然听到青布帘上的铜铃响起,进来一个人。吴教授一看,原来是半年前搬走的邻居王婆,原来这位老妇人是个媒婆,专门靠做媒为生。吴教授与她行礼后,问道:“好久不见,您现在住在哪里?”老妇人说:“我以为教授忘记了老妇人,现在我住在钱塘门里沿城。”教授问:“您高寿?”老妇人说:“老妇人马年已经七十五岁了。教授呢?”教授说:“我今年二十二岁。”老妇人说:“教授才二十二岁,却像三十多岁的人。我想教授每天一定费了不少心神!依老妇人的愚见,也该有个年轻女子陪伴。教授说:“我这里也来过几次人,但没有一个像您这样有头脑的。”老妇人说:“这个不是冤家不聚头。好教教授知道,这里有一门好亲事。一千贯钱,还有一间卧房,带一个陪嫁的,人长得也好。而且她还会弹奏各种乐器,写得一手好字,算得一手好账。她出身于一个大官府第。只要嫁给一个读书人,教授您要不要?”教授听完这话,喜出望外,笑逐颜开,说:“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真是太好了!只是这个小娘子现在在哪里?”老妇人说:“好教教授知道,这个小娘子,从秦太师府三通判那里出来,已经有两个月了,不知道发了多少帖子。省、部、院里当职的人都来说媒,内清司的差役也来说媒,门面铺席的人也来说媒。只是她要求太高,要么太高贵的人家不要,要么又太低微的人家不要。小娘子说:‘我只要嫁给一个读书人。’而且她没有父母,只有一个陪嫁的,名叫锦儿。因为她会弹奏各种乐器,所以全府的人都叫她李乐娘,现在住在白雁池一个旧邻居家里……

两个还在说着,突然一阵风吹起门前的布帘,一个人从门前走过。王婆说:“教授,您看见过去的那个人了吗?就是您有缘娶她为妻的……”王婆出门追赶,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住在李乐娘家的陈乾娘。王婆追上她,与吴教授行礼后,王婆说:“乾娘,宅里的小娘子说亲的事成了吗?”乾娘说:“说不了,不是没有好亲来说媒,只是她太固执了,总是说只要嫁给一个读书人,但又没有这样的巧事。王婆说:“我这里有一门好亲事,不知道乾娘和小娘子愿意不愿意?”乾娘问:“要嫁给谁?”王婆指着吴教授说:“我要小娘子嫁给这位官人,这样好不好?”十娘说:“别取笑,如果嫁给这个官人,那真是太好了!”吴教授当天一天都没有办法教书,把学生都提前放了,他们都向教授行礼后,先回去了。教授把门锁上,和两个婆子上街。当然要买些酒来招待他们。喝了几杯后,王婆起身说:“教授既然要这门亲事,就请乾娘找一张帖子。”乾娘说:“这帖子就在这里。”她从内衣里拿出一张帖子来。王婆说:“乾娘,‘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旱地上打不得拍浮。’你约个日子,带着小娘子和陪嫁的锦儿来梅家桥下的酒店,我就会和教授一起过去看看。”乾娘答应了,和王婆感谢了吴教授,自己先走了。教授付了酒钱回家,把闲话放过了。

到了那天,吴教授换了几件新衣服,放了学生。他一路走来,到了梅家桥下的酒店时,远远地就看到了五婆。两人一起进了酒店,上了楼,陈乾娘迎接他们。教授问道:“小娘子在哪里?”乾娘说:“我和锦儿在东阁里坐着。”教授用舌尖舔破窗户纸,看了一眼,大声喝彩,不知道高低,说:“这两个人都不是凡人!”怎么会不是凡人呢?原来他看到她们长得太美了,只以为那妇人像是南海观音,锦儿像是玉皇殿下的侍香王女。就这样说他不是人?看那李乐娘时:

水剪双眸,花生丹脸,云鬓轻梳蝉翼,蛾眉淡拂春山;朱唇缀一颗夭桃,皓齿排两行碎玉。意态自然,迥出伦辈,有如织女下瑶台,浑似嫦娥离月殿。

看那陪嫁的锦儿时:

眸清可爱,鬓耸堪观。新月笼眉,春桃拂脸,意态幽花未艳,肌肤嫩玉生香。金莲著弓弓扣绣鞋儿,螺髻插短短紫金钗子。如捻青梅窥小俊,似骑红杏出墙头。

自从那天插上发簪,就离不开下财纳礼,奠雁传书。没过多久,吴教授就娶了那妇人过门。夫妻俩相处得很好,说得来:

云淡淡天边鸾凤,水沉沉交颈鸳鸯。写成今世不休书,结下来生双绾带。

却说有一天是月半,学生们都来得早,要拜孔夫子。吴教授说:“姐姐,我先走了。”他经过灶台前,看到陪嫁的锦儿时,发现她背后披着一缕头发,眼睛插在上面,脖子上沾满了血污。教授看到后,大叫一声,突然倒在地上。他的妻子立刻过来救醒了他,锦儿也过来扶他。妻子说:“丈夫,你看到了什么?”吴教授是个有家室的人,不便说:“我看到了锦儿这样?”他自己也认为是眼花了,只好用个借口,说:“姐姐,我起来时少穿了一件衣服,被冷风吹得头晕倒地了。”锦儿急忙给他准备了一些安神定魄的汤喝,之后就没有事了。只是吴教授心里有些疑惑。

别啰嗦了,正好遇到清明节放假,学生们都不来上课。教授吩咐了妻子,换上衣服,出去闲逛一番。路过万松岭,出了现在的净慈寺,看了看,正要出来。只见一个人向吴教授行礼,教授连忙还礼,原来不是别人,是净慈寺对面酒店里的酒保,说:‘店里有个官人,让男女仆人请官人过去!’吴教授和酒保一起走进酒店,原来是王七府的判官,人称王七三官人。两人行礼完毕,王七三官人说:‘刚才见到教授,又不敢叫您,特地让酒保来请。’教授问:‘七三官人现在要去哪里?’王七三官人没说出口,心里想:‘吴教授新娶的妻子在家没过多久,我倒要让他开心一下。’说:‘我今儿要和教授去坟头转转,早上看坟的人说:“桃花开了,杜酿又熟了。”我们去那里喝三杯。’教授说:‘好。’两人出了酒店,沿着苏公堤走去,看到游春的人们,真是:

人烟密集,车马喧嚣。只见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景色,明亮的阳光更加灿烂,鸳鸯在绿柳的阴影中嬉戏,粉蝶在奇花枝头玩耍。管弦乐声响起,是哪家在跳舞唱歌?欢声笑语,斜倚在春楼夏阁旁。香车竞相追逐,玉勒争相奔驰。白面书生敲击金橙,红衣女子揭开绣帘观看。

刚到路口,雇了一只船,直到毛家步上岸,一路经过玉泉和龙井。王七三官人的坟在驰献岭下西山。好高的山岭!下山走了一里路,就到了坟头。看坟的张安接待了他们。王七三官人立刻让张安准备些点心和酒。旁边有一个小花园,两人坐下。又是自己酿的杜酿,喝得大醉。看看天色,已经是:

红日西沉,玉兔东升。佳人手持蜡烛回房,江上渔夫收起鱼竿。渔夫卖鱼回家,牧童骑牛进入花村。

天色已晚,吴教授要起身,王七三官人说:‘再喝一杯,我和你一起回去。我们路过驰献岭、九里松路,到妓女家住一晚。’吴教授心里想:‘我新娶的妻子在家里,如果我一晚上不回去,她在家等,怎么办呢?就算这时候赶去钱塘门,也关门了。’于是和王七三官人手拉手上了驼献岭。你说事有凑巧,物有必然,就在那岭上,云从东北升起,雾向西南蔓延,下起一阵大雨。真是银河倒泻,沧海盆倾,好大的雨!而且没地方躲,冒着雨又走了几十步,看到一个小小的竹门楼。王七三官人说:‘先在这里躲躲。’不是门楼下外边下雨,却是:

猪羊走进屠宰场,一脚一脚地寻找出路。

两人跑来躲雨时,发现原来是一个野墓园。只见门前有一个门楼,里面没什么房屋。石坡上坐着两个人,等着雨停再走。雨下得很大,只见一个人穿着像狱卒的衣服,从隔壁的竹篱笆里跳进墓园,走向墓堆上叫道:‘朱小四,你这所有人请唤,今日是你出头之日。’墓堆里有人回应道:‘阿公,小四来了。’不多时,墓上的土被挖开,一个人跳了出来,狱卒追赶着走了。吴教授和王七三官人见了,吓得腿软,屁股直颤,自己顾不上看。雨停了,两人又继续走。地面又滑,心里又怕,心里像小鹿一样乱跳,双脚像斗败的公鸡,后面像千军万马在追赶,再也不敢回头。走到山顶上,侧耳倾听,空谷传音,听到树林里断棒的声音。不多时,只见狱卒把墓堆里跳出来的人赶了出来。两人见了又跑,山脚下有一个破败的山神庙,两人慌忙跑进庙里,关上了两扇庙门。两人把身体靠在庙门上,真的连气也不敢喘,屁也不敢放。听到外面时,只听到一个人喊道:‘打死我吧!’另一个人说:‘打你这恶鬼,你答应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么不打你?’王七三官人低声对吴教授说:‘你听到的外面过去的声音,就是那个狱卒和墓堆里跳出来的人。’两人吓得成一团。

吴教授埋怨王七三官人:‘你这事让我在这里受惊受怕,我家里妻子不知道怎样在盼我回去。’话还没说完,只听到外面有人敲门,说:‘开门吧!’两人问:‘你是谁?’仔细一听,是妇女的声音,说:‘王七三官人,你好啊!你却把我丈夫留在这里一晚上,让我找到这里来!铜儿,我和你推开门,叫你爹爹。’吴教授听到外面的声音:‘不是别人,是我妻子和锦儿,怎么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这里?难道也是鬼?’两人都不敢出声。只听到外面说:‘你不开庙门,我却要从庙门下面钻进来!’两人听到这样一说,白天喝的酒都变成了冷汗。只听到外面又说:‘告诉妈妈,不是锦儿多嘴,不如妈妈先回去,明天爸爸自己回来。’妻子说:‘锦儿,你说得对,我先回去,明天再处理。’然后说:‘王七三官人,我先回去,你明天送我丈夫回来。’两人哪里敢答应她。妻子和锦儿说完就走了。

王七三官人说:‘吴教授,你家里的老婆和从蕉棉儿,都是鬼。这里也不是人待的地方,我们走吧。’他们打开庙门看时,大约是五更天,还没有人经过。两个人下到山岭,还有一里多路,看到树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上面的是陈乾娘,下面的是土婆,说:‘吴教授,我们等你好久了,你和王七三官人是从哪里来的?’吴教授和王七三官人一看,说:‘这两个婆子也是鬼了,我们走吧!’真的就像兔子一样奔跑,鸟儿一样飞翔,下到山岭。后面的两个婆子,还在慢慢地追赶他们。‘一整夜都很热,没有吃任何东西,肚子又饿,一整夜看到这么多不吉利的事情,怎么能让生人来冲一冲呢!’他们正说着,只见山下一家人家,门前挂着一枝松树枝,王七三官人说:‘这里可能就是卖茅柴酒的地方,我们就买些酒喝,壮壮胆,一起躲开那两个婆子。’正要跑进店里,看到一个男男女女:男人头上裹着牛胆色的头巾,身上系着猪肝色的腰带,穿着破旧的裤子,脚下穿着草鞋。王七三官人说:‘你这酒怎么卖?’只见邓汉说:‘还没煮好。’吴教授说:‘先来一碗凉的!’只见那个人既不说话也不动弹。王七三官人说:‘这个开酒店的汉子也奇怪,也是鬼了!我们走吧。’他们还没说完,店里突然起了一阵风:

不是虎啸,不是龙吟,不能让柳树开花,暗藏着山妖水怪。吹开地狱门前的土,引来了螂都山下的尘土。

风过去后,一看,既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个人站在坟墓堆上。吓得他们魂不附体,急忙找路到九里松动院前借了一只船,直到钱塘门,上了岸。王七三官人自己回家。

吴教授直接来到钱塘门城下王婆家里看时,见门上锁着一把锁。和邻居一问,说:‘王婆已经五个月没有回来了。’吴教授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离开钱塘门,取道景灵宫贡院前,过梅家桥,到白雁池边,到陈乾娘家门口时,门上挂着十字形的竹竿,门前有一盏官灯。上面写着八个字:‘人心似铁,官法如炉。’问他们时,‘陈乾娘也死了超过一年了。’离开白雁池,取道回到州桥下,见自己家里,门上锁着一把锁,问邻居家里:‘我的妻子和粗使婢女在哪里?’邻居说:‘教授昨天一出门,小娘子吩咐了我们,她和锦儿在千娘家里。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吴教授在那里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只见一个庙里的道士看着吴教授说:‘观公的妖气很重,我建议你早点去除,以免后患。’吴教授立刻请道士进去,准备了香烛符水。那个道士做法,念念有词,喊道:‘疾!’只见一位神将出现:

黄罗抹额,锦带缠腰,皂罗袍袖绣团花,金甲束身微窄地。剑横秋木,靴踏狡兔。上通碧落之间,下彻九幽之地。业龙作祟,向海波水底擒来;邪怪为妖,入山洞穴中捉出。六丁坛畔,权为符吏之名;上帝阶前,次有天丁之号。

神将低声说:‘真君派我来命令你?’真人说:‘在吴教授家里兴妖作怪,在驰献岭上为怪的,都交给我捉拿!’神将接受命令,就在吴教授家里起了一阵风:

无形无影透人怀,二月桃花被绰开。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风过去后,捉到了几个为怪的人。吴教授的妻子李乐娘,是秦太师府三通判位乐娘,因为与通判怀了孕,生产时去世的克。从嫁的锦儿,因为通判夫人嫉妒,被打了一顿,因此自杀,她自己是自杀的鬼。王婆是因患水蛊病死的鬼。保亲陈乾娘,因为在水池边洗衣裳,掉进水池里死的鬼。在驰献岭上被狱子叫开墓堆,跳出来的朱小口,在日看坟,害上了痨病死的鬼。那个山脚下开酒店的,是因患伤寒病死的鬼。道士一一审问清楚,从腰间拿出一个葫芦来,人看到时,说是葫芦,鬼看到时,就是卯都狱。做法时,那些鬼个个抱头鼠窜,被捉进葫芦中。吩咐吴教授‘把鬼埋在驰献岭下。’道士用拐杖指向天空一挥,变成了一只仙鹤,道士乘鹤而去。吴教授立刻下拜说:‘吴洪肉眼不识神仙,愿意跟随出家,希望真仙救度弟子。’只见道士说:‘我是上界的甘真人,你原本是我以前采药的弟子。因为你凡心不净,中途有退悔之意,因此堕落。今生罚为贫懦,让你尝尽鬼趣,消遣色情。你现在既然已经看破,就可以离开尘世修仙,等到一纪之年,我会度你。’说完,化作一阵清风不见了。吴教授从此舍俗出家,云游天下。十二年后,在终南山中遇到了甘真人,就跟随他去了。诗曰:

一心办道绝凡尘,众鬼如何敢触人?邪正尽从心剖判,西山鬼窟早翻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十四-注解

杏花过雨:杏花经过春雨的滋润,通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这里比喻美好时光的短暂。

胭脂颜色:指像胭脂一样的红色,常用来形容花朵的颜色,也比喻女子的美丽。

流水飘香:形容流水带着花的香气,常用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

春心脉脉:春心,指春天的情感;脉脉,含蓄而深情的样子。这里形容心中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指意中人。

云雨:比喻男女欢合,也比喻爱情。

须臾:片刻,极短的时间。

轻离轻拆:轻易地分离和拆散,形容爱情的脆弱。

燕语千般:燕子的话语千种,形容燕子叫声的丰富多变。

伊家:指对方的家,这里可能指意中人的家。

厚约深盟:深厚的约定和深厚的情谊。

重见:再次见面。

寸肠千恨堆积:形容心中的忧愁和怨恨非常多。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有扫墓、祭祖等习俗。

谒金门:古代词牌名。

品令:古代词牌名。

浣溪沙:古代词牌名。

柳梢青:古代词牌名。

一斛珠:古代词牌名。

清商怨:古代词牌名。

清平乐:古代词牌名。

虞美人:古代词牌名。

卷珠帘:古代词牌名。

减字木兰花:古代词牌名。

夜游宫:古代词牌名。

捣练子:古代词牌名。

滴滴金:古代词牌名。

蝶恋花:古代词牌名。

尤虎榜:科举考试中进士的榜单,尤指第一名。

凤凰池:古代指朝廷,这里比喻功名。

州桥: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桥梁的名称。

秀才: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生员,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功名: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的官职和名誉。

学堂:古代的学府,是教授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

撮合山:指专门从事婚姻介绍、说媒拉纤的人。

媒为生:以做媒为职业,以此为生。

相揖:古代的一种礼节,双手相合,表示敬意。

钱塘门:古代杭州城的一个城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地方。

大马之年:比喻年纪已大。

贯:古代货币单位,一千文为一贯。

牀乐器:床上的乐器,指会弹奏乐器。

义写得,算得:会写文章,会计算。

眸呛大官府第出身:出自显赫的官宦家庭。

读书官人:指从事读书、研究学问的官员。

省、部、院:古代的行政机构,分别指省级、部级、院级。

内清司:古代官署名,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门面铺席人: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帖子:古代的请柬,用于邀请他人。

浑家:浑家,古代汉语中指妻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或“老婆”。

三才舌尖舐破窗眼儿:形容非常好奇,想要看个究竟。

织女下瑶台,浑似嫦娥离月殿:比喻美女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奠雁传书:古代的一种婚俗,用雁作为传书的信使。

云淡淡天边鸾凤,水沉沉交颈鸳鸯:比喻夫妻恩爱,永不分离。

脱空:比喻用谎言掩饰真相。

安魂定魄汤:古代的一种药物,用于治疗惊吓、不安等症状。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根据农历而定。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春游赏花的好时节。

学生子:学生子,古汉语中指学生,这里可能是指吴教授的学生。

万松岭:万松岭,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但原文中未给出详细信息。

净慈寺: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量酒:量酒,古代酒店中负责量酒的人。

王七府判儿:王七府判儿,可能是指王七三官人的官职或身份。

杜酝:杜酝,指用杜梨(一种水果)酿造的酒。

苏公堤:苏公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西湖上的著名景点。

毛家步:毛家步,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

玉泉龙井:玉泉龙井,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与龙井茶有关。

西山驰献岭:西山驰献岭,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

妓弟人家:妓弟人家,可能是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狱子:狱子,古代指监狱中的犯人。

魍魉:魍魉,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铜儿:铜儿,可能是妇女对孩子的昵称。

锦儿:锦儿,可能是妇女对孩子的昵称。

吴教授:指吴洪,一位学者或教授,这里可能指的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王七三官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官人的意思是官员,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官员。

鬼:指死后的灵魂,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鬼通常是指那些未能得到安息的灵魂。

蕉棉儿: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地名,具体含义不明。

庙门:指寺庙的大门,古代寺庙是人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五更天气: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更次,五更即凌晨五点左右,天气通常较冷,也指黎明时分。

岭:指山岭,这里可能指的是故事中两人行走的地方。

陈乾娘: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可能是女性。

土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可能是女性。

官灯:古代官员或贵族家庭门前悬挂的灯笼,用于照明和标识身份。

牛胆育头巾:一种古代头巾的名称,具体样式和用途不明。

猪肝赤肚带:可能指一种服饰或装饰,具体含义不明。

旧瞒裆裤:可能指一种旧式的裤子。

草鞋:古代一种用草编织的鞋子。

邓汉: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可能是开酒店的人。

汤:指热水,这里可能是指热水或热食。

尴尬:古汉语中指不合适、不自然,这里可能是指不寻常或奇怪。

非于虎啸,不是龙吟:形容风声,非于虎啸指的是不是老虎的吼声,不是龙吟指的是不是龙的吟叫声。

柳开花:柳树通常在春天开花,这里可能是指春天来临。

螂都山下尘:螂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山下尘可能是指山下的尘土。

九里松动院: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寺庙的名称。

景灵宫贡院: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或建筑,具体含义不明。

梅家桥: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桥梁的名称。

白雁池: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池塘的名称。

钛钡:可能是指锁具或门闩。

千娘:可能是指一个女性角色或地名。

庙道人:指在庙宇中修行的人,即道士。

真君:指道教中的神祇,如太上老君。

业龙:指作恶多端的龙。

邪怪:指邪恶的妖怪。

六丁坛:指道教中的一种祭祀坛场。

上帝阶前:指天庭,上帝指的是天帝。

卯都狱: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鬼魂的聚集地。

葫芦:古代一种容器,这里可能是指用来装鬼魂的容器。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一纪之年:一纪指十二年,这里可能是指十二年的时间。

凡尘:指尘世,这里指世俗生活。

众魁:可能指邪恶的鬼怪或势力。

西山鬼窟:可能指鬼魂聚集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吴教授家中被鬼魂占据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十四-评注

王七三官人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荒诞不经的恐怖氛围,‘吴教授,你家里老婆和从蕉棉儿,都是鬼。’这句话直接将故事引入了超自然的世界,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里也不是人去处,我们走休。’这句话反映出主人公们在面对未知和恐惧时的逃避心理,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绝望。

‘做开庙门看时,约莫是五更天气,兀自未有人行。’这里通过时间、天气和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故事的神秘感和恐怖感。

‘两个下得岭来,尚有一里多路,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这句话通过‘两个’的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这两个婆子也是鬼了,我们走休!’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主人公们的恐惧,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恐惧。

‘真个便是漳奔鹿跳,厦跃们飞,下那岭来。’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们在逃离时的狼狈。

‘一夜热乱,不曾吃一些物事,肚里又饥,一夜见这许多不祥,怎地得个生人来冲一冲!’这句话反映了主人公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这里多则是卖茅柴酒,我们就这里买些酒吃了助威,一道躲那两个婆子。’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们在恐惧中的自我安慰和逃避。

‘这个开酒店的汉子又尴尬,也是鬼了!我们走休。’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主人公们的恐惧,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超自然现象的过度反应。

‘非于虎啸,不是龙吟,明不能谢柳开花,暗藏著山妖水怪。’这段描写通过声音和景象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

‘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个立在墓堆子上。’这句话通过环境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遭遇的诡异事件。

‘唬得两个魂不附体,急急取路到九里松动院前讨了一只船,直到钱塘门,上了岸。’这句话反映了主人公们在极端恐惧下的逃生行为。

‘吴教授一迳先来钱塘门城下王婆家里看时,见一把锁锁著门。’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

‘一程离了钱塘门,取今时景灵宫贡院前,过梅家桥,到白雁池边来,间到陈乾娘门首时,十字儿竹竿封著门。’这句话通过地点的转换,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的艰辛。

‘问那里时,“陈乾娘也死一年有馀了。”’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遭遇的悲剧。

‘离了白雁汕,取路归到州桥下,见自己屋里,一把钛钡著门,间邻舍家里:“拙妻和粗婢那里去了?”’这句话反映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遭遇的家庭破碎。

‘那个庙道人,看著吴教授道:“观公妖气大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遭遇的危机。

‘那个道人作起法来,念念有词,喝声道:“疾!”’这句话通过道人的法术,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寻求的庇护。

‘一员神将出现:黄罗抹额,锦带缠腰,皂罗袍袖绣团花,金甲束身微窄地。’这段描写通过神将的形象,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寻求的救赎。

‘无形无影透人怀,二月桃花被绰开。’这段描写通过神将的咒语,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遭遇的恐怖。

‘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这段描写通过神将的法术,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寻求的解脱。

‘那些鬼个个抱头鼠窜,捉入葫芦中。’这句话通过道人的法术,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胜利。

‘吩咐吴教授“把来埋在驰献岭下。”’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后任务。

‘启道人将拐杖望空一撤,变做一只仙鹤,道人乘鹤而去。’这句话通过道人的离去,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解脱。

‘吴教授直下拜道:“吴洪肉眼不识神仙,情愿相随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则个。”’这句话反映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救赎。

‘说罢,化阵清风不见了。’这句话通过道人的消失,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最终解脱。

‘吴教授从此舍俗出家,云游天下。’这句话反映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彻底转变。

‘十二年后,遇甘真人于终南山中,从之而去。’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最终归宿。

‘一心办道绝凡尘,众魁如何敢触人?’这首诗反映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超脱。

‘邪正尽从心剖判,西山鬼窟早翻身。’这首诗反映了主人公们在逃离过程中所获得的救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58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