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明代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创作涉猎广泛,特别是在短篇小说和民间传说方面有所建树。《警世通言》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16年)。
内容简要:《警世通言》是冯梦龙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诸多通过生动故事展示世间人情、道德与智慧的故事。全书共计六十篇,许多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教训与人性的复杂。这些故事情节有的是从古代历史中提炼的教训,也有些是以讽刺、幽默的方式揭示当时社会风气,警示人们在生活中谨言慎行,行事有德。冯梦龙通过这些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不公平和不正之风,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价值。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警世”之意,至今仍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八-原文
崔待诏生死冤家
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著花。
这首《鹧鸪天》说孟春景致,原来又不如《仲春词》做得好:
每日青楼醉梦中,不知城外又春浓。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浮画舫,跃青骢,小桥门外绿阴笼。
行人不入神仙地,人在珠帘第几重?
这首词说仲春景致,原来又不如黄夫人做的《季春词》又好。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鸯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
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
这三首词,都不如王荆公看见花瓣儿片片风吹下地来,原来这春归去,是东风断送的。
有诗道: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苏东坡道:
不是东风断送春归去,是春雨断送春归去。
有诗道: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秦少游道:
也不干风事,也不干雨事,是柳絮飘将春色去。
有诗道:
三月柳花轻复散,飘扬澹荡送春归。
此花本是无情物,一向东飞一向西。
邵尧夫道:
也不干柳絮事,是蝴蝶采将春色去。
有诗道:
花正开时当三月,蝴蝶飞来忙劫劫。
采将春色向天涯,行人路上添凄切。
曾公亮道:
也不干蝴蝶事、是黄莺啼得春归去。
有诗道:
花正开时艳正浓,春宵何事恼芳丛。
黄鹂啼得春归去,无限园林转首空。
朱希真道:
也不干黄莺事,是杜鹃啼得春归去。
有诗道:
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尚犹存。
庭院日长空悄悄,教人生怕到黄昏。
苏小小道:
都不干这几件事,是燕子衔将春色去。
有《蝶恋花》词为证: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王岩叟道:
也不干风事,也不干雨事,也不干柳絮事,也不干蝴蝶事,也不干黄莺事,也不干杜鹃事,也不干燕子事。
是九十日春光已过,春归去。
曾有诗道:
怨风怨雨两俱非,风雨不来春亦归。
腮边红褪青梅小,口角黄消乳燕飞。
蜀魄健啼花影去,吴蚕强食柘桑稀。
直恼春归无觅处,江湖辜负一蓑衣。
说话的,因甚说这春归词?绍兴年间,行在有个关西延州延安府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咸安郡王。
当时怕春归去,将带著许多钧眷游春。
至晚回家,来到钱塘门里车桥前面。
钧眷轿子过了,后面是郡王轿子到来。
则听得桥下裱褙铺里一个人叫道:
我儿出来看郡王!
当时郡王在轿里看见,叫帮窗虞候道:
我从前要寻这个人,今日却在这里。
只在你身上,明日要这个人入府中来。
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个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正是:
尘随车马何年尽?情系人心早晚休。
只见车桥下一个人家,门前出著一面招牌,写著“璩家装裱古今书画”。
铺里一个老儿,引著一个女儿,生得如何?
云鬓轻笼蝉翼,蛾眉淡拂春山,朱唇缀一颗樱桃,皓齿排两行碎玉。
莲步半折小弓弓,莺啭一声娇滴滴。
便是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
虞候即时来他家对门一个茶坊里坐定,婆婆把茶点来。
虞候道:
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婆婆便去请到来,两个相揖了就坐。
璩待诏问:
府干有何见谕?
虞候道:
无甚事,闲问则个。
适来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令爱么?
待诏道:
正是拙女,只有三口。
虞候又问:
小娘子贵庚?
待诏应道:
一十八岁。
再问:
小娘子如今要嫁人,却是趋奉官员?
待诏道:
老拙家寒,那讨钱来嫁人,将来也只是献与官员府第。
虞候道:
小娘子有甚本事?
待诏说出女孩儿一件本事来,有词寄《眼儿媚》为证:
深闺小院日初长,娇女绮罗裳。
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群芳,斜枝嫩叶包开蕊,唯只欠馨香。
曾向园林深处,引教蝶乱蜂狂。
原来这女儿会绣作。
虞候道:
适来郡王在轿里,看见令爱身上系著一条绣裹肚。
府中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老丈何不献与郡王?
璩公归去,与婆婆说了。
到明日写一纸献状,献来府中。
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
不则一日,朝廷赐下一领团花绣战袍。
当时秀秀依样绣出一件来。
郡王看了欢喜道:
主上赐与我团花战袍,却寻甚么奇巧的物事献与官家?
去府库里寻出一块透明的羊脂美玉来,即时叫将门下碾玉待诏,问:
这块玉堪做甚么?
内中一个道:
好做一副劝杯。
郡王道:
可惜恁般一块玉,如何将来只做得一副劝杯!
又一个道:
这块玉上尖下圆,好做一个摩侯罗儿。
郡王道:
摩侯罗儿,只是七月七日乞巧使得,寻常间又无用处。
数中一个后生,年纪二十五岁,姓崔名宁,趋事郡王数年,是升州建康府人。
当时叉手向前,对著郡王道:
告恩王,这块玉上尖下圆,甚是不好,只好碾一个南海观音。
郡王道:
好,正合我意。
就叫崔宁下手。
不过两个月,碾成了这个玉观音。
郡王即时写表进上御前,龙颜大喜,崔宁就本府增添请给,遭遇郡王。
不则一日,时遇春天,崔待诏游春回来,入得钱塘门,在一个酒肆,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吵吵。
连忙推开楼窗看时,见乱烘烘道:‘井亭桥有遗漏!’吃不得这酒成,慌忙下酒楼看时,只见:
初如萤人,次若灯光,千条蜡烛焰难当,万座糁盆敌不住。
六丁神推倒宝天炉,八力士放起焚山火。
骊山会上,料应褒姒逞娇容。
赤壁矶头,想是周郎施妙策。
五通神撁住火葫芦,宋无忌赶翻赤骡子。
又不曾泻烛浇油,直恁的烟飞火猛。
崔待诏望见了,急忙道:‘在我本府前不远。’奔到府中看时,已搬挈得磬尽,静悄悄地无一个人。
崔待诏既不见人,且循著左手廊下人去,火光照得如同白日。
去那左廊下,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
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个胸厮撞。
崔宁认得是秀秀养娘,倒退两步,低身唱个喏。
原来郡王当日,尝对崔宁许道:‘待秀秀满日,把来嫁与你。’
这些众人,都撺掇道:‘好对夫妻!’
崔宁拜谢了,不则一番。
崔宁是个单身,却也痴心。
秀秀见恁地个后生,却也指望。
当日有这遗漏,秀秀手中提著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下出来。
撞见崔宁便道:‘崔大夫,我出来得迟了。府中养娘各自四散,管顾不得,你如今没奈何只得将我去躲避则个。’
当下崔宁和秀秀出府门,沿著河,走到石灰桥。
秀秀道:‘崔大夫,我脚疼了走不得。’
崔宁指著前面道:‘更行几步,那里便是崔宁住处,小娘子到家中歇脚,却也不妨。’
到得家中坐定。
秀秀道:‘我肚里饥,崔大夫与我买些点心来吃!我受了些惊,得杯酒吃更好。’
当时崔宁买将酒来,三杯两盏,正是: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道不得个‘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秀秀道:‘你记得当时在月台上赏月,把我许你,你兀自拜谢。你记得也不记得?’
崔宁叉著手,只应得‘喏’。
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你怎地到忘了?’
崔宁又则应得‘喏’。
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何如?’
崔宁道:‘岂敢。’
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教坏了你,你却如何将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说。’
崔宁道:‘告小娘子,要和崔宁做夫妻不妨。只一件,这里住不得了,要好趁这个遗漏人乱时,今夜就走开去,方才使得。’
秀秀道:‘我既和你做夫妻,凭你行。’
当夜做了夫妻。
四更已后,各带著随身金银物件出门。
离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迤逦来到衢州。
崔宁道:‘这里是五路总头,是打那条路去好?不若取信州路上去,我是碾玉作,信州有几个相识,怕那里安得身。’
即时取路到信州。
住了几日,崔宁道:‘信州常有客人到行在往来,若说道我等在此,郡王必然使人来追捉,不当稳便。不若离了信州,再往别处去。’
两个又起身上路,迳取潭州。
不则一日,到了潭州,却是走得远了。
就潭州市里讨间房屋,出面招牌,写著‘行在崔待诏碾玉生活’。
崔宁便对秀秀道:‘这里离行在有二千馀里了,料得无事,你我安心,好做长久夫妻。’
潭州也有几个寄居官员,见崔宁是行在待诏,日逐也有生活得做。
崔宁密使人打探行在本府中事。
有曾到都下的,得知府中当夜失火,不见了一个养娘,出赏钱寻了几日,不知下落。
也不知道崔宁将他走了,现在潭州住。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之上。
忽一日方早开门,见两个著皂衫的,一似虞候府干打扮。
入来铺里坐地,问道:‘本官听得说有个行在崔待诏,教请过来做生活。’
崔宁吩咐了家中,随这两个人到湘潭县路上来。
便将崔宁到宅里相见官人,承揽了玉作生活,回路归家。
正行间,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著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青白行缠找著裤子口,著一双多耳麻鞋,挑著一个高肩担儿。
正面来,把崔宁看了一看,崔宁却不见这仅面貌,这个人却见崔宁,从后大踏步尾首崔宁来。
正是:谁家稚子鸣榔板,惊起鸳鸯两处飞。
这汉子毕竟是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
玻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
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这支《鹧鸪天》词是关西秦州雄武军刘两府所作。
从顺昌大战之后,闲在家中,寄居湖南潭州湘潭县。
他是个不爱财的名将,家道贫寒,时常到村店中吃酒。
店中人不识刘两府,欢呼罗唣。
刘两府道:‘百万番人,只如等闲,如今却被他们诬罔!’
做了这支《鹧鸪天》,流传直到都下。
当时殿前太尉是杨和王,见了这词,好伤感:‘原来刘两府直恁孤寒!’教提辖官差人送一项钱与这刘两府。
今日崔宁的东人郡王,听得说刘两府恁地孤寒,也差人送一项钱与他,却经由潭州路过。
见崔宁从湘潭路上来,一路尾著崔宁到家,正见秀秀坐在柜身子里。
便撞破他们道:‘崔大夫,多时不见,你却在这里。秀秀养娘他如何也在这里?郡王教我下书来潭州,今日遇著你们。原来秀秀娘嫁了你,也好。’
当时吓杀崔宁夫妻两个,被他看破。
那人是谁?却是郡王府中一个排军,从小伏侍郡王,见他朴实,差他送钱与刘两府。
这人姓郭名立,叫做郭排军。
当下夫妻请住郭排军,安排酒来请他。
吩咐道:“你到府中千万莫说与郡王知道!”
郭排军道:“郡王怎知得你两个在这里。我没事,却说甚么。”
当下酬谢了出门,回到府中,参见郡王,纳了回书。
看著郡王道:“郭立前日下书回,打潭州过,却见两个人在那里住。”
郡王问:“是谁?”
郭立道:“见秀秀养娘并崔待诏两个,请郭立吃了酒食,教休来府中说知。”
郡王听说便道:“叵耐这两个做出这事来,却如何直走到那里?”
郭立道:“也不知他仔细,只见他在那里住地,依旧挂招牌做生活。”
郡王教干办去吩咐临安府,即时差一个缉捕使臣,带著做公的,备了盘缠,迳来湖南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来寻崔宁和秀秀,却似:皂雕追紫燕,猛虎吠羊羔。
不两月,捉将两个来,解到府中。
报与郡王得知,即时升厅。
原来郡王杀番人时,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右手使一口刀,叫做“大青”。这两口刀不知剁了多少番人。
那两口刀,鞘内藏著,挂在壁上。
郡王升厅,众人声喏。
即将这两个人押来跪下。
郡王好生焦躁,左手去壁牙上取下“小青”,右手一掣,掣刀在手。
睁起杀番人的眼儿,咬得牙齿剥剥地响。
当时吓杀夫人,在屏风背后道:“郡王,这里是帝辇之下,不比边庭上面。若有罪过,只消解去临安府施行,如何胡乱剀得人?”
郡王听说道:“叵耐这两个畜生逃走,今日捉将来,我恼了,如何不剀?既然夫人来劝,且捉秀秀入府后花园去,把崔宁解去临安府断治。”
当下喝赐钱酒,赏犒捉事人。
解这崔宁到临安府,一一从头供说:“自从当夜遗漏,来到府中,都搬尽了,只见秀秀养娘从廊下出来,揪住崔宁道:‘你如何安手在我怀中?若不依我口,教坏了你!要共崔宁逃走。崔宁不得已,只得与她同走。只此是实。”
临安府把文案呈上郡王,郡王是个刚直的人,便道:“既然恁地,宽了崔宁,且与从轻断治。崔宁不合在逃,罪杖,发还建康府居住。”
当下差人押送,方出北关门,到鹅项头,见一顶轿儿。
两个人擡著,从后面叫:“崔待诏,且不得去!”
崔宁认得像是秀秀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著头只顾走。
只见后面赶将上来,歇了轿子,一个妇人走出来,不是别人,便是秀秀,道:“崔待诏,你如今去建康府,我却如何?”
崔宁道:“却是怎地好?”
秀秀道:“自从解你去临安府断罪,把我捉入后花园,打了三十竹箆,遂便赶我出来。我知道你建康府去,赶将来同你去。”
崔宁道:“恁地却好。”
讨了船,直到建康府,押发人自回。
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因晓得郡王性如烈火,惹著他不是轻放手的。
他又不是王府中人,去管这闲事怎地?
况且崔宁一路买酒买食,奉承得他好,回去时就隐恶而扬善了。
再说崔宁两口在建康居住,既是问断了,如今也不怕有人撞见,依旧开个碾玉作铺。
浑家道:“我两口却在这里住得好,只是我家爹妈自从我和你逃去潭州,两个老的吃了些苦。
当日捉我入府时,两个去寻死觅活,今日也好教人去行在取我爹妈来这里同住。”
崔宁道:“最好。”
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脚色与来人。
到临安府寻见他住处,问他邻舍,指道:“这一家便是。”
来人去门首看时,只见两扇门关著,一把锁锁著,一条竹竿封著。
问邻舍:“他老夫妻那里去了?”
邻舍:“莫说!他有个花枝也似女儿,献在一个奢遮去处。这个女儿不受福德,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
前日从湖南潭州捉将回来,送在临安府吃官司,那女儿吃郡王捉进后花园里去。
老夫妻见女儿捉去,就当下寻死觅活,至今不知下落,只恁地关著门在这里。”
来人见说,再回建康府来,兀自未到家。
且说崔宁正在家中坐,只见外面有人道:“你寻崔待诏住处?这里便是。”
崔宁叫出浑家来看时,不是别人,认得是璩公璩婆。
都相见了,喜欢得做一处。
那去取老儿的人,隔一日才到,说如此这般,寻不见,却空走了这遭。
两个老的且自来到这里了。
两个老人道:“却生受你,我不知你们在建康住,教我寻来寻去,直到这里。”
其时四口同住,不在话下。
且说朝廷官里,一日到偏殿看玩宝器,拿起这玉观音来看。
这个观音身上,当时有一个玉铃儿,失手脱下,即时问近侍官员:“却如何修理得?”
官员将玉观音反覆看了,道:“好个玉观音!怎地脱落了铃儿?”
看到底下,下面碾著三字“崔宁造”。“恁地容易,既是有人造,只消得宣这个人来,教他修整。”
敕下郡王府,宣取碾玉匠崔宁。
郡王回奏:“崔宁有罪,在建康府居住。”
即时使人去建康,取得崔宁到行在歇泊了。
当时宣崔宁见驾,将这玉观音教他领去,用心整理。
崔宁谢了恩,寻一块一般的玉,碾一个铃儿接住了,御前交纳,破分请给养了崔宁,令只在行在居住。
崔宁:“我今日遭际御前,争得气。再来清湖河下寻间屋儿开个碾玉铺,须不怕你们撞见!”
可煞事有斗巧,方才开得铺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郭排军。
见了崔待诏,便道:‘崔大夫恭喜了!你却在这里住?’
擡起头来,看柜身里却立著崔待诏的浑家。
郭排军吃了一惊,拽开脚步就走。
浑家说与大夫道:‘你与我叫住那排军!我相问则个。’
正是: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崔待诏即时赶上扯住,只见郭排军把头只管侧来侧去,口里喃喃地道:‘作怪,作怪!’
没奈何,只得与崔宁回来,到家中坐地。
浑家与他相见了,便问:‘郭排军,前者我好意留你吃酒,你却归来说与郡王,坏了我两个的好事。今日遭际御前,却不怕你去说。’
郭排军吃他相问得无言可答,只道得一声‘得罪!’相别了。
便来到府里,对著郡王道:‘有鬼!’
郡王道:‘这汉则甚?’
郭立道:‘告恩王,有鬼!’
郡王问道:‘有甚鬼?’
郭立道:‘方才打清湖河下过,见崔宁开个碾玉铺,却见柜身里一个妇女,便是秀秀养娘。’
郡王焦躁道:‘又来胡说!秀秀被我打杀了,埋在后花园,你须也看见,如何又在那里?却不是取笑我?’
郭立道:‘告恩王,怎敢取笑!方才叫住郭立,相问了一回。怕恩王不信,勒下军令状了去。’
郡上道:‘真个在时,你勒军令状来!’
那汉也是合苦,真个写一纸军令状来。
郡王收了,叫两个当直的轿番,擡一顶轿子,教:‘取这妮子来。若真个在,把来剀取一刀;若不在,郭立,你须替他剀取一刀!’
郭立同两个轿番来取秀秀。
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郭立是关西人,朴直,却不知军令状如何胡乱勒得!
三个一迳来到崔宁家里,那秀秀兀自在柜身里坐地。
见那郭排军来得恁地慌忙,却不知他勒了军令状来取他。
郭排军道:‘小娘子,郡王钧旨,教来取你则个。’
秀秀道:‘既如此,你们少等,待我梳洗了同去。’
即时入去梳洗,换了衣服出来,上了轿,吩咐了丈夫。
两个轿番便擡著,迳到府前。
郭立先入去,郡王正在厅上等待。
郭立唱了喏,道:‘已取到秀秀养娘。’
郡王道:‘著他入来!’
郭立出来道:‘小娘子,郡王教你进来。’
掀起帘子看一看,便是一桶水倾在身上,开著口,则合不得,就轿子里不见了秀秀养娘。
问那两个轿番道:‘我不知,则见他上轿,擡到这里,又不曾转动。’
那汉叫将入来道:‘告恩王,恁地真个有鬼!’
郡王道:‘却不叵耐!’教人:‘捉这汉,等我取过军令状来,如今剀了一刀。先去取下‘小青’来。’
那汉从来伏侍郡王,身上也有十数次官了。盖缘是粗人,只教他做排军。
这汉慌了,道:‘现有两个轿番见证,乞叫来问。’
即时叫将轿番来道:‘见他上轿,擡到这里,却不见了。’说得一般,想必真个有鬼,只消得叫将崔宁来问。
便使人叫崔宁来到府中,崔宁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郡王道:‘恁地又不干崔宁事,且放他去。’
崔宁拜辞去了。
郡王焦躁,把郭立打了五十背花棒。
崔宁听得说浑家是鬼,到家中问丈人丈母。
两个面面厮觑,走出门,看著清湖河里,扑通地都跳下水去了。
当下叫救人,打捞,便不见了尸首。
原来当时打杀秀秀时,两个老的听得说,便跳在河里,已自死了——这两个也是鬼。
崔宁到家中,没情没绪,走进房中,只见浑家坐在牀上。
崔宁道:‘告姐姐,饶我性命!’
秀秀道:‘我因为你,吃郡王打死了,埋在后花园里。却恨郭排军多口,今日已报了冤仇,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如今都知道我是鬼,容身不得了。’
道罢起身,双手揪住崔宁,叫得一声,匹然倒地。
邻舍都来看时,只见:两部脉尽总皆沉,一命已归黄壤下。
崔宁也被扯去,和父母四个,一块儿做鬼去了。
后人评论得好:
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军禁不住闲磕牙。
璩秀娘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八-译文
崔待诏生死冤家
山色晴朗,景色优美,温暖的阳光中,雁群从沙地上起飞。东郊的花朵渐渐盛开,南边的草地上,嫩芽刚刚冒出。堤上的柳树,还没藏起乌鸦,我沿着小路去山里寻找花香。山头几棵红梅凋落,红杏树上还没有开花。
这首《鹧鸪天》描述了孟春的景色,但我觉得它不如《仲春词》写得好:
每天我都在青楼里醉生梦死,不知道城外的春天已经这么浓了。杏花刚开始凋落,细雨纷纷,杨柳轻轻摇曳,微风习习。画舫在水中漂浮,青骢马跳跃,小桥门外绿树成荫。行人不愿进入这神仙般的地方,人们住在珠帘深处的第几重?
这首词描述了仲春的景色,但我觉得它不如黄夫人的《季春词》写得好。
春天就像美酒一样浓烈,时常听到燕子在帘栊外呢喃。小桥边的杨柳飘着香絮,山寺里的桃花散落着红瓣。鸳鸯渐渐老去,蝴蝶在东西方向飞舞,春天离去,难以寻觅,恨意无穷。阶前的草色被朝雨浸湿,满地的梨花随着晨风飘落。
这三首词都不如王荆公看到花瓣片片被风吹落时,意识到春天离去,是东风把它吹走的。有诗说:
春天的风有时好,有时坏。没有春风,花不会开放,花开后又被风吹落。
苏东坡说:‘不是东风吹走了春天,是春雨吹走了春天。’有诗说:
雨前看到花间花蕊,雨后叶子底下的花都没有了。蜜蜂和蝴蝶纷纷飞过墙去,我怀疑春天的色彩在邻家。
秦少游说:‘也不关风的事,也不关雨的事,是柳絮把春天吹走了。’有诗说:
三月的柳花轻轻飘散,飘扬着送走了春天。这些花本来就没有感情,总是向东飞,向西飞。
邵尧夫说:‘也不关柳絮的事,是蝴蝶采走了春天的色彩。’有诗说:
花开的时候正是三月,蝴蝶飞来飞去,忙碌不停。采走了春天的色彩到天涯,行人路上增加了凄凉。
曾公亮说:‘也不关蝴蝶的事,是黄莺把春天吹走了。’有诗说:
花开的时候正是春宵,为什么让花朵烦恼?黄鹂的啼声把春天吹走了,无尽的园林转眼间空空如也。
朱希真说:‘也不关黄莺的事,是杜鹃把春天吹走了。’有诗说:
杜鹃的叫声把春天吹走了,嘴角边的啼血依然存在。庭院里白天漫长而寂静,让人害怕黄昏的到来。
苏小小说:‘都不关这几件事,是燕子把春天的色彩带走了。’有《蝶恋花》词为证:
我原本住在钱塘江上,花开花落,不管岁月如何流逝。燕子把春天的色彩带走了,纱窗上几阵黄梅雨。斜插着犀牛角梳子,云鬓半露,轻敲着檀板,唱完了黄金缕。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时明月升起在南浦。
王岩叟说:‘也不关风的事,也不关雨的事,也不关柳絮的事,也不关蝴蝶的事,也不关黄莺的事,也不关杜鹃的事,也不关燕子的事。是九十天的春光已经过去,春天离去了。’曾有诗说:
抱怨风和雨都不对,风和雨不来,春天也会离去。腮边的红颜褪去,青梅变小,口角的黄消去,乳燕飞走。蜀魄健啼,花影离去,吴蚕强食,柘桑稀疏。直接抱怨春天离去无处寻觅,江湖辜负了我这一蓑衣。
说话的,为什么说这首《春归词》?绍兴年间,行在有一个来自关西延州延安府的人,他本身是三镇节度使咸安郡王。当时他害怕春天离去,带着许多眷属去游春。晚上回家,来到钱塘门里的车桥前面。眷属的轿子过去了,后面是郡王的轿子到来。当时听到桥下裱褙铺里一个人叫道:“我儿出来看郡王!”当时郡王在轿里看到,叫帮窗虞候道:“我之前要找这个人,今天却在这里。就靠你了,明天要这个人到府里来。”当时虞候答应下来,去寻找这个看郡王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正是:尘随车马何年尽?情系人心早晚休。
只见车桥下一个人家,门前挂着一面招牌,写着“璩家装裱古今书画”。铺里一个老者带着一个女儿,长得如何?云鬓轻拢如蝉翼,蛾眉淡扫如春山,红唇点缀着一颗樱桃,皓齿排列如两行碎玉。莲步轻盈如小弓,莺声娇滴滴。
就是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虞候立刻在对门的一个茶坊里坐下,婆婆把茶和点心端了上来。虞候说:“请婆婆,到对门的裱褙铺里请璩大夫过来谈谈。”婆婆就去请了,两人互相行礼后坐下。璩待诏问:“府上有什么吩咐?”虞候说:“没什么事,随便问问。刚才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您的女儿吗?”待诏说:“正是我的女儿,只有三口之家。”虞候又问:“小娘子多大了?”待诏回答:“十八岁。”再问:“小娘子现在要嫁人,是要侍奉官员吗?”待诏说:“我家境贫寒,哪里有钱嫁人,将来也只会献给官员府第。”虞候问:“小娘子有什么本事?”待诏说出了女儿的一项技艺,有词《眼儿媚》为证:
深闺小院日初长,娇女穿着绮罗裳。不做东君造化,金针刺绣群芳,斜枝嫩叶包开蕊,只是缺少了花香。曾向园林深处,引教蝶乱蜂狂。
原来这女儿擅长绣作。虞候说:“刚才郡王在轿里,看到小娘子身上系着一条绣裹肚。府上正要找一个绣作的人,老丈为什么不献给她?”璩公回家后,和婆婆说了这件事。第二天写了一纸献状,献给了府上。郡王给了她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
没过多久,朝廷赐下了一件绣有团花的战袍。当时秀秀按照样子绣出了一件。郡王看了很高兴,说:“皇上赐给了我绣有团花的战袍,我还应该献什么奇巧的东西给官家?”他去府库里找出一块透明的羊脂美玉,立刻叫来门下的碾玉待诏,问:“这块玉能做什么?”其中一个人说:“可以做成一副酒杯。”郡王说:“这么一块好玉,怎么能只做成一副酒杯!”又一个人说:“这块玉上尖下圆,可以做成一个摩侯罗儿。”郡王说:“摩侯罗儿,只是七月七日乞巧时用得着,平时没什么用。”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工匠,年纪二十五岁,姓崔名宁,侍奉郡王多年,是升州建康府人。当时他举手向前,对着郡王说:“禀告恩王,这块玉上尖下圆,很不合适,最好碾一个南海观音。”郡王说:“好,正合我意。”就叫崔宁动手。不过两个月,就碾成了这个玉观音。郡王立刻写表进献给皇上,皇上非常高兴,崔宁就本府增添请给,得到了郡王的赏识。
不过一天,正值春天,崔待诏去游春回来,进入钱塘门,在一家酒店里,和三四个朋友刚喝了数杯,突然听到街上喧闹。他连忙推开楼窗一看,只见街道上乱哄哄的,说:‘井亭桥失火了!’他喝不下去这酒了,慌忙下酒楼去看,只见:
一开始像萤火虫一样,接着像灯光一样,千条蜡烛的火焰难以抵挡,万座香炉的香气也敌不过。六丁神推倒了宝天炉,八力士放起了焚山火。骊山宴会上,料想是褒姒在炫耀她的美貌。赤壁矶头,想必是周瑜施展出他的妙计。五通神抓住火葫芦,宋无忌赶翻赤骡子。又没有倒掉蜡烛和油,就这样烟飞火猛。
崔待诏看到了,急忙说:‘在我府前不远。’他跑到府中一看,已经搬走了所有的东西,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崔待诏既没见到人,就沿着左手廊下走去,火光照得如同白天。走到左廊下,看到一个妇女摇摇摆摆地从府堂里出来。她自言自语,和崔宁撞了个满怀。崔宁认出是秀秀的奶娘,后退两步,低头行礼。原来郡王曾经对崔宁说过:‘等秀秀满月,就把她嫁给你。’这些人都说:‘好一对夫妻!’崔宁道谢了,不止一次。崔宁是个单身,却也痴心。秀秀看到这么一个年轻人,也抱有希望。那天有这火灾,秀秀手里提着一袋金珠和财富,从左廊下出来。撞见崔宁就说:‘崔大夫,我出来晚了。府里的奶娘们都各自散去了,没人管我,你如今没办法,只得让我躲躲。’
当时崔宁和秀秀出了府门,沿着河边走到石灰桥。秀秀说:‘崔大夫,我脚疼走不动了。’崔宁指着前面说:‘再走几步,那里就是我的住处,小娘子到我家歇脚,也没关系。’到了家中坐下。秀秀说:‘我饿了,崔大夫给我买些点心吃!我受了惊吓,喝杯酒也好。’当时崔宁买来了酒,三杯两盏,正是: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说不得个‘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秀秀说:‘你还记得当时在月台上赏月,把我许配给你,你还在那里道谢。你还记得吗?’崔宁举手答应:‘喏。’秀秀说:‘那天大家都为你喝彩,‘好一对夫妻!’你怎么就忘了?’崔宁又只答应‘喏’。秀秀说:‘与其一直等待,不如今晚我们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如何?’崔宁说:‘岂敢。’秀秀说:‘你知道不敢,我叫将起来,坏了你的事,你却怎么把我带到家里?我明天去府里说。’崔宁说:‘告小娘子,和崔宁做夫妻没问题。只是一件,这里住不下去了,要趁这个火灾人乱的时候,今晚就走,才行。’秀秀说:‘我既然和你做夫妻,任凭你安排。’
当天晚上,他们做了夫妻。四更以后,各自带着随身携带的金银财宝出门。不得不饥餐渴饮,夜宿晓行,慢慢地来到衢州。崔宁说:‘这里是五路总头,该走哪条路呢?不如取信州路上去,我是碾玉作,信州有几个相识,那里应该能安身。’于是他们立即取道信州。
住了几天,崔宁说:‘信州常有客人来往,如果说我等在这里,郡王必然派人追捕,不安全。不如离开信州,再去别处。’两个又起身上路,直奔潭州。
过了几天,到了潭州,已经走得够远了。就在潭州市里租了一间房子,挂出招牌,写着‘行在崔待诏碾玉生活’。崔宁就对秀秀说:‘这里离行在有两千多里了,应该没事了,你我安心,好好做长久夫妻。’潭州也有几个寄居的官员,看到崔宁是行在的待诏,每天都有工作可做。崔宁派人暗中打探行在府中的事。有去过都下的,得知府中当夜失火,不见了一个奶娘,出赏钱找了几日,不知下落。也不知道崔宁将她带走了,现在潭州住。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多了。有一天早上开门,看到两个穿黑衣服的人,像虞候府的干部打扮。他们进来铺子里坐下,问道:‘本官听说有个行在的崔待诏,叫请过来做活。’崔宁吩咐了家里,跟着这两个人来到湘潭县的路上。于是崔宁到了官府里见到官人,承接了玉作的工作,回家路上。
正走着,只见一个男子头上戴着一顶竹丝斗笠,穿着一件白色的丝绸夹衣,青色的行缠系着裤子口,穿着一双多耳麻鞋,挑着一个高肩担子。正面走来,看了看崔宁,崔宁没认出这副面孔,这个人却认出了崔宁,从后面大步跟在崔宁后面。正是:
谁家稚子敲榔板,惊起鸳鸯两处飞。这个男子到底是谁?且听下回分解。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玻璃盏内烧酒香,白玉盘中堆豆梅。休烦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这支《鹧鸪天》词是关西秦州雄武军刘两府所作。从顺昌大战之后,闲在家中,寄居湖南潭州湘潭县。他是个不爱财的名将,家道贫寒,经常到村店中喝酒。店中人不认识刘两府,欢呼雀跃。刘两府说:‘百万番人,只如等闲,如今却被他们诬陷!’做了这支《鹧鸪天》,流传到都下。当时殿前太尉是杨和王,看到这词,很伤感:‘原来刘两府如此贫穷!’叫提辖官派人送一笔钱给刘两府。
今天崔宁的雇主郡王,听说刘两府如此贫穷,也派人送一笔钱给他,却经过潭州。看到崔宁从湘潭路上来,一路跟着崔宁到家,正看到秀秀坐在柜子里。于是他撞破他们道:‘崔大夫,好久不见,你却在这里。秀秀奶娘怎么也在这里?郡王让我来潭州送信,今天遇到你们。原来秀秀嫁给了你,也好。’当时把崔宁夫妻两个吓坏了,被他看穿了。
(未完待续)
那个人是谁?原来他是郡王府中的一个排军,从小服侍郡王,因为看他为人朴实,所以派他送钱给刘家两府。这个人姓郭名立,名叫郭排军。当时郭排军夫妻俩请他留下,摆酒款待他。并吩咐道:‘你到府中千万不能让郡王知道!’郭排军说:‘郡王怎么会知道你们在这里。我没事,怎么会说这些。’当下酬谢他出门,回到府中,参见郡王,交还了回书。他对郡王说:‘郭立前些日子送信回来,路过潭州,却看到两个人在那里住。’郡王问:‘是谁?’郭立说:‘看到秀秀养娘和崔待诏两个人,请郭立吃了酒食,教他不要到府中去说这件事。’郡王听说后便说:‘这两个家伙做出这样的事来,怎么敢直接走到那里去?’郭立说:‘我也不清楚他们的具体情况,只见他们在那里住下,还是像以前一样挂招牌做生意。’
郡王吩咐人去临安府,立即派一个缉捕使臣,带着差役,准备好盘缠,直接来到湖南潭州府。下了公文,一同寻找崔宁和秀秀,就像:黑雕追逐紫燕,猛虎吠羊羔。
不到两个月,就将两个人捉来,解到府中。报告给郡王,郡王立即升堂。原来郡王杀番人时,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右手使一口刀,叫做‘大青’。这两口刀不知剁了多少番人。这两口刀,鞘内藏着,挂在墙上。郡王升堂,众人行礼。立即将这两个人押来跪下。郡王非常生气,左手从墙上取下‘小青’,右手一抽,刀已在手。他睁开杀番人的眼睛,咬得牙齿咯咯作响。当时夫人吓得在屏风后面说:‘郡王,这里是帝都之下,不比边关。若有罪过,只需解到临安府处理,怎么能随便杀人呢?’郡王听后说:‘这两个畜生逃走,今天捉来了,我生气了,怎么能不杀?既然夫人来劝,那就把秀秀抓到后花园去,把崔宁解到临安府去处理。’当下赐钱酒,奖赏捉拿的人。
将崔宁解到临安府,他一一从头说起:‘自从那天晚上丢失,来到府中,所有东西都被搬走了,只见秀秀养娘从走廊出来,抓住崔宁说:“你怎么敢把手放在我怀里?如果不听我的话,会害了你!我们要一起逃走。”崔宁不得已,只得与她一起逃走。只有这些是事实。’临安府把文案呈上郡王,郡王是个刚直的人,便说:“既然如此,就宽恕崔宁,且从轻发落。崔宁不应该逃跑,罚杖,发回建康府居住。”
当下派人押送,刚出北关门,到鹅项头,见一顶轿子。两个人抬着,从后面叫:“崔待诏,你不能走!”崔宁认出像是秀秀的声音,赶过去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非常疑惑。就像受过惊吓的鸟,不敢惹事,只是低着头往前走。只见后面赶上来,放下轿子,一个妇人走出来,不是别人,正是秀秀,说:“崔待诏,你现在要去建康府,那我怎么办?”崔宁说:“那怎么办呢?”秀秀说:“自从你被解到临安府判罪,把我抓到后花园,打了三十竹棍,然后赶我出来。我知道你要去建康府,所以赶过来和你一起去。”崔宁说:“这样最好。”他们租了船,一直到了建康府,押送的人自己回去了。如果押送的人是个多嘴的人,就有一场麻烦了。因为他知道郡王性子像烈火,一旦惹到他,不是轻易能放过的。他也不是王府的人,去管这种闲事干什么?何况崔宁一路上买酒买食,奉承得他很好,回去时就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了。
再说崔宁和妻子在建康居住,既然已经判了案,现在也不怕有人撞见,就又开了个碾玉作坊。妻子说:“我们俩在这里住得很好,只是我家父母自从我和你逃到潭州,两个老人吃了不少苦。那天我被抓进府时,两个老人去寻死觅活,现在也好让人去行在接他们来这里同住。”崔宁说:“最好。”于是派人去行在接他的岳父岳母,写了他们的住址给来人。
到了临安府找到他们住的地方,问邻居,邻居指道:‘这一家就是。’来人去门口看时,只见两扇门关着,一把锁锁着,一条竹竿封着。问邻居:‘他们老夫妻俩哪里去了?’邻居说:‘别提了!他们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献给了一个豪华的地方。这个女儿不受福分,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前些日子从湖南潭州抓回来,送到临安府坐了牢,那女儿被郡王抓进后花园里。老夫妻俩见女儿被抓去,就当时寻死觅活,到现在也不知道下落,就这样关着门在这里。’来人听后,又回到建康府来,还没到家。
再说崔宁正在家中坐着,只见外面有人道:‘你找崔待诏住的地方?这里就是。’崔宁叫出妻子来看时,不是别人,认得是璩公璩婆。都见了面,非常高兴。那去接老人的那个人,隔了一天才到,说如此这般,找不到,白白跑了一趟。两个老人自己来到了这里。两个老人说:‘受委屈了,我不知道你们在建康住,让我找来找去,直到这里。’当时四口同住,不用再说了。
再说朝廷里,有一天到偏殿看宝器,拿起这个玉观音来看。这个观音身上,当时有一个玉铃儿,失手掉下来,立即问近侍官员:‘怎么修理它?’官员把玉观音反复看了,说:‘好一个玉观音!怎么掉了铃儿?’看到下面,下面刻着‘崔宁造’三个字。‘这样简单,既然有人造,只要宣这个人来,让他修理。’下旨郡王府,宣召碾玉匠崔宁。郡王回奏:‘崔宁有罪,在建康府居住。’立即派人去建康,把崔宁接到行在住下。当时宣崔宁见驾,把玉观音交给他,让他好好修理。崔宁谢了恩,找了一块同样的玉,刻了一个铃儿接上,拿到御前交纳,破例赏赐给崔宁,让他只在行在居住。崔宁说:‘我今天在御前受到了待遇,争了一口气。再回到清湖河下找间屋子开个碾玉铺,就不怕你们撞见!’
真是巧事不断,才开了铺子三天,就有一个汉子从外面进来,他就是郭排军。看到崔待诏后,便说:‘崔大夫恭喜了!你却在这里住?’他抬起头来看见柜身里站着崔待诏的妻子。郭排军吃了一惊,拔腿就跑。崔待诏的妻子对他说:‘你给我叫住那个排军!我有话要问。’正是: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崔待诏立刻追上去拉住他,只见郭排军只是左右摇摆着头,嘴里喃喃地说:‘奇怪,奇怪!’无奈之下,只能和崔宁回家坐下。崔待诏的妻子见到郭排军,便问:‘郭排军,之前我好好留你吃饭,你却回去告诉郡王,破坏了我们俩的好事。今天你在郡王面前遭遇,难道不怕你去说这些?’郭排军被问得无言以对,只能说出‘得罪’两个字,然后告别。
他来到府里,对郡王说:‘有鬼!’郡王问:‘这汉怎么了?’郭立说:‘报告恩王,有鬼!’郡王问:‘有什么鬼?’郭立说:‘刚才我从清湖河下经过,看到崔宁开了一个碾玉铺,柜身里站着一个妇女,就是秀秀的养娘。’郡王焦急地说:‘又胡说!秀秀被我打杀了,埋在后花园里,你也看到了,怎么又在那里?这不是在取笑我吗?’郭立说:‘报告恩王,怎么敢取笑!刚才我叫住郭立,问了一问。怕恩王不信,我写了军令状。’郡王说:‘真的有鬼的话,你就把军令状拿给我!’那汉也是无奈,真的写了一张军令状。郡王收下后,叫了两个轿夫,抬了一顶轿子,吩咐道:‘去把那女子带来。如果真的有鬼,就砍她一刀;如果没鬼,郭立,你就替她砍一刀!’郭立和两个轿夫来取秀秀。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郭立是关西人,性格朴实,却不知道军令状是怎么随便写的!三个人直接来到崔宁家,秀秀还在柜身里坐着。看到郭排军那么慌张,却不知道他写了军令状来抓她。郭排军说:‘小娘子,郡王有令,要来抓你。’秀秀说:‘既然如此,你们稍等,我洗漱一下就去。’她立刻进去洗漱,换好衣服出来,上了轿,吩咐了丈夫。两个轿夫抬着她,直接到了府前。
郭立先进去,郡王正在厅上等着。郭立行礼后说:‘已经把秀秀的养娘带来了。’郡王说:‘让她进来!’郭立出来说:‘小娘子,郡王让你进来。’掀开帘子一看,却是一桶水倒在了身上,张嘴合不上,秀秀的养娘在轿子里不见了。问那两个轿夫说:‘我不知道,只看到她上轿,抬到这里,就没有动了。’那汉叫人进来道:‘报告恩王,真的有鬼!’郡王说:‘真是不耐烦!’让人:‘抓住这个汉,等我拿到军令状,现在就砍她一刀。先去把“小青”带来。’那汉一直服侍郡王,身上也有十几次官了。因为他是粗人,只让他做排军。这汉慌了,说:‘现有两个轿夫作证,请叫他们来问。’立刻叫来轿夫说:‘我看到她上轿,抬到这里,就不见了。’说得一样,想必真的有鬼,只需要叫崔宁来问。
派人叫崔宁到府中,崔宁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郡王说:‘这样又跟崔宁没关系,先放他走吧。’崔宁拜别后离开了。郡王焦躁,打了郭立五十下背花棒。崔宁听说妻子是鬼,回到家中问岳父岳母。两个老人面面相觑,走出家门,看着清湖河,扑通一声都跳下去了。当时叫人救人,打捞,却找不到尸首。原来当时打杀秀秀时,两个老人听到消息,也跳进河里,已经死了——这两个也是鬼。
崔宁回到家中,心情烦躁,走进房间,只见妻子坐在床上。崔宁说:‘姐姐,饶了我吧!’秀秀说:‘都是因为你,我被郡王打杀了,埋在后花园里。我恨郭排军多嘴,今天已经报了仇,郡王已经打了郭排军五十下背花棒。现在都知道我是鬼,我无法再待在这里了。’说完起身,双手抓住崔宁,叫了一声,突然倒在地上。邻居们都来看时,只见:两部脉尽总皆沉,一命已归黄壤下。崔宁也被拖走,和父母四个,一起做了鬼。后人评论得好: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军禁不住闲磕牙。璩秀娘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八-注解
崔待诏:崔待诏指的是崔宁,一个从事某种手艺或职业的人,在这里可能是指崔宁是一名手艺人。
生死冤家:在古文中,’生死冤家’常用来形容彼此感情深厚,但又有难以化解的矛盾或纠葛。
山色晴岚景物佳:形容山色在晴朗的天气中显得格外美丽。
回雁:回雁指的是候鸟,春天北归的雁。
东郊渐觉花供眼:东郊指的是城东郊外,花供眼即花朵繁多,美不胜收。
南陌依稀草吐芽:南陌指的是城南的街道,草吐芽表示春天到来,草木开始生长。
堤上柳,未藏鸦:堤上的柳树还没有长密到可以藏住乌鸦。
寻芳趁步到山家:寻找春天的花朵,踏着脚步前往山里。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著花:陇头指的是山丘,红梅已经凋落,而红杏还没有开花。
青楼:古代指妓女居住的地方,也泛指豪华的楼阁。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杏花刚开始凋落,伴随着细雨,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浮画舫,跃青骢:画舫指装饰华丽的船只,青骢指青色的骏马。
小桥门外绿阴笼:小桥门外被绿树笼罩。
鸯:鸳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情侣。
蝶西东:蝴蝶在东西方向飞舞。
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梨花逐晓风:台阶上的草色被朝雨所染,满地的梨花在晨风中飘落。
王荆公: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
东风:春季吹拂的暖风,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苏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号东坡居士。
秦少游:秦观,北宋词人,有“少游词”之称。
邵尧夫: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曾公亮:曾巩,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朱希真:朱敦儒,南宋词人。
苏小小:苏小小,南宋女词人。
钱塘门里车桥:钱塘门是杭州城门之一,车桥是附近的一座桥。
裱褙铺:专门修补和装裱书画的店铺。
璩大夫:璩待诏的父亲,因技艺高超而被封为大夫。
待诏:古代指被朝廷征召的技艺高超的人。
绣裹肚: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种装饰品。
团花绣战袍:绣有团花的战袍,象征着尊贵和荣耀。
羊脂美玉:极为珍贵的白玉,质地细腻如羊脂。
摩侯罗儿:一种古代的儿童玩具。
南海观音:南海观音是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常用来表示慈悲和智慧。
钱塘门:钱塘门是古代杭州城的一座城门,这里指崔待诏游春回到杭州城。
酒肆:酒肆是古代的酒店。
相知:相知指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朋友。
闹吵吵:形容声音杂乱、喧闹。
井亭桥:井亭桥是杭州的一座桥梁,这里指井亭桥附近发生火灾。
六丁神:六丁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负责管理天地的秩序。
八力士:八力士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力大无穷。
宝天炉:宝天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炉,能炼制出各种宝物。
焚山火:焚山火指火焰燃烧山林的景象。
褒姒:褒姒是古代西周时期的一个美女,因美貌而闻名。
周郎:周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以智谋著称。
五通神:五通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神灵,掌管五通(财、色、食、衣、行)。
宋无忌:宋无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掌管火。
胸厮撞:胸厮撞指两人胸部相撞,这里形容崔宁和秀秀意外相遇。
郡王:郡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通常指被封为郡王的贵族。
褒姒逞娇容:褒姒逞娇容指的是褒姒展示她的美貌。
周郎施妙策:周郎施妙策指的是周瑜施展他的计谋。
五通神撁住火葫芦:五通神撁住火葫芦指的是五通神控制住火葫芦。
宋无忌赶翻赤骡子:宋无忌赶翻赤骡子指的是宋无忌驱赶着赤骡子。
泻烛浇油:泻烛浇油指用油浇灭蜡烛,比喻火上浇油。
竹叶:竹叶指的是竹叶青酒,一种古代酒名。
桃花:桃花指的是桃花酒,一种古代酒名。
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春天是花朵的导师,酒是引发男女情爱的媒介。
月台:月台是古代建筑中供人赏月的地方。
鹧鸪天:鹧鸪天是中国古代词牌名。
刘两府:指刘姓的两个府邸,可能是指两个有权势的刘姓家族。
杨和王:杨和王指的是杨和王,古代官员。
行在:古代指皇帝所在的地方,此处可能指临安。
虞候府:虞候府是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官员的府邸。
竹丝笠儿:竹丝笠儿是古代用竹子编制的帽子。
白段子:白段子是一种用白色丝绸制成的衣服。
行缠:行缠是指古代行旅者所用的绑腿。
多耳麻鞋:多耳麻鞋是一种有多个耳洞的麻鞋。
高肩担儿:高肩担儿是一种肩上挑着重物的工具。
榔板:榔板是一种打击乐器。
鸳鸯:鸳鸯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夫妻。
关西秦州雄武军:关西秦州雄武军是古代军队名。
番人:古代对北方或外族人的称呼,此处可能指少数民族。
提辖官:提辖官是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地方治安。
潭州:潭州是古代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
湘潭县:湘潭县是湖南省湘潭市下辖的一个县。
郡王府:古代官职制度中,郡王是皇帝的宗室亲王,郡王府是郡王的居住地,也是其政治和生活的中心。
排军:古代官职,指低级军官,负责军队中的日常事务。
郭立:人名,郭排军的名字。
秀秀养娘:秀秀养娘指的是秀秀的乳母或抚养者。
临安府:古代府名,是南宋时期的都城,即今天的杭州市。
缉捕使臣:负责缉拿罪犯的官员。
皂雕追紫燕,猛虎吠羊羔:比喻追逐激烈,形势紧张。
小青,大青:两把刀的名字,可能因颜色或形状而得名。
帝辇之下:指皇帝的脚下,比喻地方。
碾玉作铺:指制作玉器的店铺。
碾玉匠:专门制作玉器的工匠。
玉观音:一种玉制的观音像,是佛教文物。
宣取:召唤或传唤。
郭排军:郭排军在这里指的是一个名叫郭排的军人,他在文中是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浑家:浑家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妻子的谦称,此处指崔待诏的妻子。
军令状:军令状是古代军事命令的一种形式,表示执行命令的保证,如果违反军令,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背花棒:背花棒是一种古代刑罚工具,用于鞭打犯人。
黄壤:黄壤指的是黄土,这里用来比喻死亡。
烈火性:烈火性指的是人的急躁、易怒的性格。
闲磕牙:闲磕牙是方言,指多嘴、闲话。
生眷属:生眷属指的是活着的人的家属。
鬼冤家:鬼冤家在这里指的是崔待诏与鬼魂之间的冤仇。
麦穗两歧:麦穗两歧比喻事物不明确,难以判断。
农人难辨:农人难辨指的是农民难以辨别是非,比喻普通人难以分辨事情的真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警世通言-卷八-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通过崔待诏与郭排军之间的互动,以及崔待诏妻子秀秀的鬼魂出现,展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鬼神观念和报应思想的深刻内涵。
‘可煞事有斗巧,方才开得铺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郭排军。’开篇以‘可煞事有斗巧’点题,暗示事情的发展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为后续的鬼魂事件埋下伏笔。
‘崔大夫恭喜了!你却在这里住?’崔待诏的恭贺与郭排军的突然出现,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郭排军吃了一惊,拽开脚步就走。’郭排军见到崔待诏的妻子秀秀后,惊慌失措,这一细节揭示了秀秀鬼魂的存在,同时也为后续的军令状事件埋下伏笔。
‘正是: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此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表达了主人公崔待诏的善良和正直,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郭立道:“告恩王,有鬼!”’郭排军向郡王报告鬼魂事件,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鬼神观念的普遍性。
‘郡王道:“有甚鬼?”’郡王对鬼魂事件持怀疑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鬼神观念的复杂性。
‘郭立是关西人,朴直,却不知军令状如何胡乱勒得!’郭排军的朴实与无知,使得军令状事件得以发生,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此句比喻了故事中的真相扑朔迷离,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崔宁拜辞去了。’崔待诏的离去,为后续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崔宁也被扯去,和父母四个,一块儿做鬼去了。’崔待诏一家因冤情而成为鬼魂,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报应观念的深刻内涵。
‘后人评论得好: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军禁不住闲磕牙。璩秀娘舍不得生眷属,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这段评论总结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使故事的主题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