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

作者: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晋书的编纂工作大多是在唐代完成的。房玄龄是唐朝初期的功臣之一,也是《晋书》的主要作者之一,《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晋书》是唐代的史学家房玄龄等编纂的关于晋朝历史的书籍,内容涵盖了晋朝从西晋到东晋的历史进程。全书记录了晋朝的开国历程、战争、宫廷斗争、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对晋朝的许多重要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传记。书中着重讲述了西晋的统一与灭亡以及东晋的建立与发展,对晋朝的历史变迁、政治风云与人物命运进行了深入探讨。《晋书》不仅是研究晋朝历史的主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代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原文

○羊琇 王恂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 王濛 王遐 王蕴 褚爽

详观往诰,逖听前闻,阶缘外戚以致显荣者,其所由来尚矣。

而多至祸败,鲜克令终者,何哉?岂不由禄以恩升,位非德举;识惭明悊。

材谢经通;假椒房之宠灵,总军国之枢要。

或威权震主,或势力倾朝;居安而不虑危,务进而不知退;骄奢既至,衅隙随之者乎!

是以吕霍之家,诛夷于西汉,梁邓之族,剿绝于东都,其余干纪乱常、害时蠹政者,不可胜载。

至若樊靡卿之父子,窦广国之弟兄,阴兴之守约戒奢,史丹之掩恶扬善,斯并后族之所美者也。

由此观之,干时纵溢者必以凶终,守道谦冲者永保贞吉,古人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此非其效欤!

逮于晋难,始自宫掖。

杨骏藉武帝之宠私,叨窃非据,贾谧乘惠皇之蒙昧,成此厉阶,遂使悼后遇云林之灾,愍怀滥湖城之酷。

天人道尽,丧乱弘多,宗庙以之颠覆,黎庶于焉殄瘁。

《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其此之谓也。

爰及江左,未改覆车。

庾亮世族羽仪,王恭高门领袖,既而职兼出纳,任切股肱。

孝伯竟以亡身,元规几于败国,岂不哀哉!

若褚季野之畏避朝权,王叔仁之固求出镇,用能全身远害,有可称焉。

贾充、杨骏、庾亮、王献之、王恭等已入列传,其余既叙其成败,以为《外戚篇》云。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父耽,官至太常。兄瑾,尚书右仆射。

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

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

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帝戏而许之。

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恆有代宗之议。

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

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

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

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

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

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

琇与裴楷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遂不坐而去。

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

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

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便尽心无二。

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

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

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

寻以侯白衣领护军。

顷之,复职。

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

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

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

帝手诏曰:‘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威。

王恂,字良夫,文明皇后之弟也。

父肃,魏兰陵侯。

恂文义通博,在朝忠正,累迁河南尹,建立二学,崇明《五经》。

鬲令袁毅尝馈以骏马,恂不受。

及毅败,受货者皆被废黜焉。

魏氏给公卿已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

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武帝践位,诏禁募客,恂明峻其防,所部莫敢犯者。

咸宁四年卒,赠车骑将军。

恂弟虔、恺。

虔字恭祖。

以功干见称,累迁卫尉,封安寿亭侯,拜平东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

征为光禄勋,转尚书,卒。

子士文嗣,历右卫将军、南中郎将,镇许昌,为刘聪所害。

恺字君夫。

少有才力,历位清显,虽无细行,有在公之称。

以讨杨骏勋,封山都县公,邑千八百户。

迁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寻坐事免官。

起为射声校尉,久之,转后将军。

恺既世族国戚,性复豪侈,用赤石脂泥壁。

石崇与恺将为鸩毒之事,司隶校尉傅祗劾之,有司皆论正重罪,诏特原之。

由是众人佥畏恺,故敢肆其意,所欲之事无所顾惮焉。

及卒,谥曰丑。

杨文宗,武元皇后父也。

其先事汉,四世为三公。

文宗为魏通事郎,袭封{艹务}亭侯。

早卒,以后父,追赠车骑将军,谥曰穆。

羊玄之,惠皇后父,尚书右仆射瑾之子也。

玄之初为尚书郎,以后父,拜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更封兴晋侯。

迁尚书右仆射,加侍中,进爵为公。

成都王颖之攻长沙王乂也,以讨玄之为名,遂忧惧而卒。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虞豫,元敬皇后父也。

少有美称,州郡礼辟,并不就。

拜南阳王文学。

早卒。

明帝即位,追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山县侯。

子胤嗣。

胤,敬后弟也。

初拜散骑常侍,迁步兵校尉。

太宁末,追赠豫官,以胤袭侯爵, 转右卫将军。

与南顿王宗俱为明帝所昵,并典禁兵。

及帝不豫,宗以阴谋发觉,事 连胤,帝隐忍不问,徙胤为宗正卿,加散骑常侍。

咸和二年,宗伏诛,左迁胤为桂 阳太守,秩中二千石。

频徙琅邪、卢陵太守。

咸康元所卒,追赠卫将军,加散骑常 侍。

子洪袭爵。

庾琛,字子美,明穆皇后父也。

兄衮,在《孝友传》。

琛永嘉初为建威将军, 过江,为会稽太守,征为丞相军谘祭酒。

卒官,以后父追赠左将军,妻毌丘氏追封 乡君,子亮陈先志不受。

咸和中,成帝又下诏追赠琛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亮又辞 焉。

亮在列传。

杜乂,字弘理,成恭皇后父,镇南将军预孙,尚书左丞锡之子也。

性纯和,美 姿容,有盛名于江左。

王羲之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

桓彝亦曰:“卫玠神清,杜乂形清。”

袭封当阳侯,辟公府掾,为丹阳丞。

早卒, 无男,生后而乂终,妻裴氏嫠居养后,以礼自防,甚有德音。

咸康初,追赠金紫光 禄大夫,谥曰穆。

封裴氏为高安乡君,邑五百户。

至孝武帝时,崇进为广德县君。

裴氏寿考,百姓号曰杜姥。

初,司徒蔡谟甚器重乂,尝言于朝曰:“恨诸君不见杜乂也。”

其为名流所重如此。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

祖,有局量,以干用称。

尝为县吏,事有不 合,令欲鞭之,曰:“物各有所施,榱椽之材不合以为籓落也,愿明府垂察。”

乃舍之。

家贫,辞吏。

年垂五十,镇南将军羊祜与有旧,言于武帝,始被升用, 官至安东将军。

父洽,武昌太守。

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

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

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谢安亦雅重之,恆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

苏峻之构逆也,车 骑将军郗鉴以裒为参军。

峻平,以功封都乡亭侯,稍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 侍郎。

康帝为琅邪王时,将纳妃,妙选素望,诏娉裒女为妃,于是出为豫章太守。

及康帝即位,征拜侍中,迁尚书。

以后父,苦求外出,除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 半洲。

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恆使私童樵采。

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裒以 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诏以为左将卦、兗州刺史、都督兗州徐州 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

初,裒总角诣庾亮,亮使郭璞筮之。

卦成,璞骇然,亮曰:“有不祥乎?”

璞曰:“此非人臣卦,不知此年少何以乃表斯祥?二十年外,吾言方验。”

及此二十 九年而康献皇太后临朝,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议加不臣之礼,拜侍中、卫将军、录 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如故。

裒以近戚,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籓,曰:“臣 以虚鄙,才不周用,过蒙国恩,累忝非据。

无劳受宠,负愧实深,岂可复加殊特之 命,显号重叠!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委身圣世,岂复遗力,实惧颠 坠,所误者大。

今王略未振,万机至殷,陛下宜委诚宰辅,一遵先帝任贤之道,虚 己受成,坦平心于天下,无宜内示私亲之举,朝野失望,所损岂少!”

于是改授都 督徐兗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卫将军、徐兗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

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 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籓,朝 野咸叹服之。

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

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 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

疏奏,即以和为尚书令, 浩为扬州刺史。

及石季龙死,裒上表请伐之,即日戒严,直指泗口。

朝议以裒事任贵重,不宜 深入,可先遣偏师。

裒重陈前所遣前锋督护王颐之等径造彭城,示以威信,后遣督 护麋嶷进军下邳,贼即奔溃,嶷率所领据其城池,今宜速发,以成声势,于是除征 讨大都督青、扬、徐、兗、豫五州诸军事。

裒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 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其欢心。

先遣督护徐龛伐沛,获伪相支重,郡中二千余 人归降。

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龛领锐卒三千迎之。

龛违裒节度, 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死伤太半,龛执节不挠,为贼所害。

裒以《春秋》 责帅,授任失所,威略亏损,上疏自贬,以征北将军行事,求留镇广陵。

诏以偏帅之责,不应引咎,逋寇未殄,方镇任重,不宜贬降,使还镇京口,解征讨都督。

时石季龙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河,将归顺,乞师救援。

会裒已旋, 威势不接,莫能自拔,皆为慕容皝及苻健之众所掠,死亡咸尽。

裒以远图不就,忧 慨发病。

及至京口,闻哭声甚众,裒问:“何哭之多?”

左右曰:“代陂之役也。”

裒益惭恨。

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

赠侍中、太傅,本官 如故,谥曰元穆。

子歆,字幼安,以学行知名,历散骑常侍、秘书监。

何准,字幼道,穆章皇后父也。

高尚寡欲,弱冠知名,州府交辟,并不就。

兄充为骠骑将军,劝其令仕,准曰:‘第五之名何灭骠骑?’准兄弟中第五,故有此言。

充居宰辅之重,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经,修营塔庙而已。

征拜散骑郎,不起。

年四十七卒。

升平元年,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兴县侯。

子惔以父素行高洁,表让不受。

三子:放、惔、澄。

放继充。

惔官至南康太守,早卒。

惔子元度,西阳太守;次叔度,太常卿、尚书。

澄字季玄,起家秘书郎,转丞,清正有器望,累迁秘书监、太常、中护军。

孝武帝深爱之,以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

太元末,琅邪王出居外第,妙选师傅,征拜尚书,领琅邪王师。

安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典选、王师如故。

时澄脚疾,固让,特听不朝,坐家视事。

又领本州大中正。

及桓玄执政,以疾奏免,卒于家。

安帝反正,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长子籍,早卒。

次子融,元熙中,为大司农。

王濛,字仲祖,哀靖皇后父也。

曾祖黯,历位尚书。

祖佑,北军中候。

父讷,新淦令。

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莫不敬爱焉。

事诸母甚谨,奉禄资产常推厚居薄,喜愠不形于色,不修小洁,而以清约见称。

善隶书。

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兒邪!’

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与沛国刘惔齐名友善,惔常称濛性至通,而自然有节,濛每云:‘刘君知我,胜我自知。’

时人以惔方荀奉倩,濛比袁曜卿,凡称风流者,举濛、惔为宗焉。

司徒王导辟为掾。

导复引匡术弟孝,濛致笺于导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杖德义以尹天下,方将澄清彝伦,崇重名器。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以允答具瞻,仪形海内!’

导不答。

后出补长山令,复为司徒左西属。

濛以此职有谴则应受杖,固辞。

诏为停罚,犹不就。

徙中书郎。

简文帝之为会稽王也,尝与孙绰商略诸风流人,绰言曰:‘刘惔清蔚简令,王濛温润恬和,桓温高爽迈出。谢尚清易令达,而濛性和暢,能言理,辞简而有会。’

及简文帝辅政,益贵幸之,与刘惔号为入室之宾。

转司徒左长史。

晚求为东阳,不许。

及濛病,乃恨不用之。

濛闻之曰:‘人言会稽王痴,竟痴也!’

疾渐笃,于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也!’

年三十九卒。

临殡,刘惔以犀杷麈尾置棺中,因恸绝久之。

谢安亦常称濛云:‘王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

有二子:修、蕴。

修字敬仁,小字苟子。

明秀有美称,善隶书,号曰流奕清举。

年十二,作《贤全论》。

濛以示刘惔曰:‘敬仁此论,便足以参微言。’

起家著作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拜而卒,年二十四。

临终,叹曰:‘无愧古人,年与之齐矣。’

王遐,字桓子,简顺皇后父,骠骑将军述之从叔也。

少以华族,仕至光禄勋。

宁康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谥曰靖。

长子恪,领军将军。

恪子欣之,豫章太守,秩中二千石。

欣之弟欢之,广州刺史。

遐少子臻,崇德卫尉。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濛之子也。

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

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

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

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

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

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

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

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

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

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

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

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顷之,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

蕴以姻戚,不欲在内,苦求外出,复以为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常侍如故。

蕴素嗜酒,末年尤甚。

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

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

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

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

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

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长子华,早卒。

次恭,在列传。

恭弟爽,字季明,强正有志力,历给事黄门侍郎、侍中。

孝武帝崩,王国宝夜欲开门入为遗诏,爽距之,曰:‘大行晏驾,皇太子未至,敢入者斩!’乃止。

爽尝与会稽王道子饮,道子醉呼爽为小子,爽曰:‘亡祖长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及国宝执权,免爽官。

后兄恭再起事,并以爽为宁朔将军,参预军事。

恭败,被诛。

褚爽,字弘茂,小字斯生,恭思皇后父也。

祖裒,父歆。

爽少有令称,谢安甚重之,尝曰:‘若期生不佳,我不复论士矣。’

为义兴太守,早卒,以后父,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爽子秀之、炎之、喻之,义熙中,并历大官。

史臣曰:羊琇托肺腑之亲,处多闻之益,遭逢潜跃之际,预参经始之谋,故得缱绻恩私,便蕃任遇。

凭宠灵而逞欲,恃势位而骄陵,屡犯宪章,频干国纪,幸逢宽政,得免刑书。

王恺地即渭阳,家承世禄,曾弗闻于恭俭,但崇纵于奢淫,竞爽于季伦,争先于武子,既尘清论,有斁王猷,虽复议行易名,未足惩恶劝善。

弘理仪形外朗,季野神鉴内融,仲祖温润风流,幼道清虚寡欲,皆擅名江表,见重当时,岂惟后族之英华,抑亦搢绅之令望者也。

赞曰:托属丹掖,承辉紫宸。

地既权宠,任惟执钧。

约乃寡失,骄则陵人。

覆车遗戒,谅足书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译文

羊琇、王恂、杨文宗、羊玄之、虞豫、庾琛、杜乂、褚裒、何准、王濛、王遐、王蕴、褚爽,详细观察过去的文献,广泛听取前人的传闻,那些因为外戚身份而获得显赫荣耀的人,他们的来历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其中很多人最终遭遇灾祸和失败,很少能善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依靠俸禄和恩宠而提升,职位并非由德行获得;见识不够明智,才能不足以通达;借助后宫的宠爱,掌握国家军事和政务的关键。有的威权震主,有的势力倾覆朝堂;在安逸中不考虑危险,只知进取不知退让;骄奢淫逸到极致,随之而来的就是争端和缝隙!因此,吕霍之家在西汉被诛灭,梁邓之族在东都被剿灭,其他那些扰乱法纪、破坏时政的人,数不胜数。至于樊靡卿的父子,窦广国的兄弟,阴兴的坚守约戒和节俭,史丹的掩恶扬善,这些都是外戚中的美德。从这里可以看出,那些干预时事、过度张扬的人必定会有凶险的结局,而坚守正道、谦虚低调的人才能永远保持吉祥,古人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所召,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到了晋朝遭遇困难的时候,问题最初是从皇宫里开始的。杨骏凭借武帝的宠爱和私情,窃取了不应得的地位,贾谧利用惠帝的愚昧,造成了这个恶劣的起点,于是导致悼后遭遇云林之灾,愍怀在湖城遭受残酷的对待。天意和人道都已经用尽,丧乱之事繁多,宗庙因此颠覆,百姓因此疲惫。《诗经》中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至于江左地区,也没有改变重蹈覆辙的命运。庾亮是世家大族,王恭是高门望族的首领,他们既负责财政收支,又担任重要的辅佐角色。孝伯最终因此丧命,元规几乎导致国家败亡,这真是令人悲哀!如果褚季野能够避开朝权,王叔仁坚决要求出镇,那么他们能够保全自己远离祸害,这是值得称赞的。贾充、杨骏、庾亮、王献之、王恭等人已经进入列传,其他人的成败也已经记载,现在编入《外戚篇》。

羊琇,字稚舒,是景献皇后的堂弟。他的父亲羊耽,官至太常。他的哥哥羊瑾,是尚书右仆射。羊琇年轻时被举荐为郡计,参与镇西钟会军事,跟随平定蜀地。当钟会谋反时,羊琇直言劝谏,返回后,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羊琇学识渊博,有智谋,年轻时与武帝交好,关系亲密,常常一起饮酒作乐,他曾对武帝说:‘如果富贵被任用,担任护军各十年。’武帝开玩笑地答应了他。最初,武帝还未被立为太子,而他的声望不如弟弟司马攸,文帝素来重视司马攸,常常有代替皇帝的议论。羊琇秘密为武帝出谋划策,非常有益。他还观察文帝施政的得失,推测应该询问的事情,都让武帝默默记住。之后,文帝与武帝讨论时事和民间疾苦,武帝的回答无不得到认可,因此太子之位得以确定。等到武帝成为抚军,任命羊琇参与军事。武帝即位后,提升羊琇为左卫将军,封为甘露亭侯。武帝登基后,羊琇多次升迁,担任中护军,加授散骑常侍。羊琇在职十三年,掌管禁军,参与机密,受到皇帝的厚爱。

最初,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朝中官员都来祝贺,他们连床而坐。羊琇和裴楷最后到达,羊琇说:‘杜元凯又以连床而坐来接待客人吗?’于是没有坐下就离开了。

羊琇性格豪放奢侈,花费没有限制,甚至用炭火和兽形器具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竞相效仿。他又喜欢宴乐,通宵达旦,内外亲属男女不分,当时的人对此进行讽刺。然而,他喜欢结交胜过自己的人,他推荐的人也都全心全意,没有二心。他特别能够帮助困顿的人。选拔官员时,往往让得意的人排在前面,不完全按照资历来排序。有士兵冒充官职,他为这些人争取节操,不惜生命。然而,他放纵任性,触犯法律,常常被官员宽恕。后来,司隶校尉刘毅弹劾他,应该受到重刑,武帝因为旧情,只是免了他的官职。不久,他以侯的身份代理护军。不久后,他又恢复了职位。等到齐王司马攸出镇时,羊琇因为直言进谏而触怒皇帝,被降职为太仆。失去宠爱后,他感到愤怒和怨恨,因此生病,因病请求退休。被任命为特进,加授散骑常侍,回到家中,去世。武帝亲自下诏说:‘羊琇与我有着亲近的关系,从小就有深厚的恩情,历任内外官职,忠诚和美德显著。不幸过早去世,我非常悲痛。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予东园秘器,一套朝服,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威。

王恂,字良夫,是文明皇后的弟弟。他的父亲王肃,是魏国的兰陵侯。王恂文义通博,在朝中忠诚正直,多次升迁至河南尹,建立了两所学堂,推崇《五经》。隔令的袁毅曾送给他骏马,王恂不接受。等到袁毅失败,接受贿赂的人都被废黜。魏国给公卿以下的官员提供租牛客户,数量各有不同,之后,小人害怕劳役,很多人愿意做这个,权贵之门动辄有数百人。又太原诸部也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到数千人。武帝登基后,下诏禁止招募客籍,王恂严格执行这一规定,他所管辖的地方没有人敢违反。咸宁四年去世,追赠车骑将军。王恂的弟弟王虔、王恺。

王虔,字恭祖。以功勋著称,多次升迁至卫尉,封为安寿亭侯,被任命为平东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后来被征召为光禄勋,转任尚书,去世。他的儿子王士文继承了他的职位,历任右卫将军、南中郎将,镇守许昌,被刘聪杀害。

王恺,字君夫。年轻时有才力,历任清显职位,虽然没有小节,但被公认为有在公之称。因为讨伐杨骏有功,被封为山都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升迁为龙骧将军,兼任骁骑将军,加授散骑常侍,不久因事被免官。后来起用为射声校尉,过了一段时间,转任后将军。王恺因为是世家国戚,性格又豪放奢侈,用赤石脂泥墙。石崇和王恺将要进行毒害之事,司隶校尉傅祗弹劾他们,官员们都认为应该处以重罪,皇帝下诏特别宽恕他们。因此,人们都畏惧王恺,所以他敢于肆意妄为,无所顾忌。他去世后,谥号为丑。

杨文宗,是武元皇后的父亲。他的祖先在汉朝任职,四代都担任三公。杨文宗是魏国的通事郎,继承封号为{艹务}亭侯。他早逝,因为他是皇后的父亲,被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穆。

羊玄之,是惠皇后的父亲,尚书右仆射羊瑾的儿子。羊玄之最初担任尚书郎,因为他是皇后的父亲,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改封为兴晋侯。升迁为尚书右仆射,加授侍中,进爵为公。成都王司马颖攻打长沙王司马乂时,以讨伐羊玄之为名,他因此忧虑恐惧而去世。被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虞豫,是元敬皇后的父亲。他年轻时有美好的名声,州郡都曾礼聘他,但他都没有接受。被任命为南阳王文学。他早逝。明帝即位后,追赠他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山县侯。他的儿子虞胤继承了他的职位。

胤,是敬的后代弟弟。最初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后来升迁为步兵校尉。太宁末年,被追赠为豫官,胤继承侯爵,转任右卫将军。与南顿王宗一起被明帝亲近,共同掌管禁军。等到皇帝身体不适,宗因阴谋被发现,事情也牵连到胤,皇帝隐忍没有追问,将胤调任为宗正卿,并加封散骑常侍。咸和二年,宗被处死,胤被左迁为桂阳太守,官秩为中二千石。多次调任为琅邪、卢陵太守。咸康元年去世,被追赠为卫将军,加封散骑常侍。儿子洪继承爵位。

庾琛,字子美,是明穆皇后的父亲。他的哥哥庾衮,在《孝友传》中有记载。庾琛在永嘉初年被任命为建威将军,渡江后担任会稽太守,后被征召为丞相军谘祭酒。在任上去世,后来作为皇后的父亲被追赠为左将军,妻子毌丘氏被追封为乡君,儿子庾亮不接受这些封号。咸和年间,成帝再次下诏追赠庾琛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庾亮也推辞了。庾亮在列传中有记载。

杜乂,字弘理,是成恭皇后的父亲,镇南将军杜预的孙子,尚书左丞杜锡的儿子。他性格纯和,外貌俊美,在江左地区有很高的名声。王羲之见到他后说:“肌肤如脂,眼睛如漆,这是神仙一般的人。”桓彝也说:“卫玠神清,杜乂形清。”他继承封号为当阳侯,被征召为公府掾,担任丹阳丞。早年去世,没有儿子,生下女儿后杜乂也去世了,妻子裴氏守寡抚养女儿,以礼自守,很有德行。咸康初年,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为穆。裴氏被封为高安乡君,食邑五百户。到孝武帝时,又晋升为广德县君。裴氏长寿,百姓称她为杜姥。起初,司徒蔡谟非常看重杜乂,曾在朝堂上对众人说:“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见过杜乂。”他就是这样被名流所推崇。

褚裒,字季野,是康献皇后的父亲。他的祖父褚,有气度,以才能著称。曾经担任县吏,事情不合规定,县令想要鞭打他,褚说:“物各有其用,梁柱之材不适宜用来做篱笆,希望明府能够明察。”于是县令放过了他。家中贫穷,辞去官职。五十岁左右时,镇南将军羊祜与褚有旧交,向武帝推荐,开始被提拔使用,官至安东将军。父亲褚洽,曾任武昌太守。

褚裒年轻时就有简朴贵重的风度,与京兆杜乂一起有很高的名声,在中兴时期位居首位。谯国桓彝见到他后说:“季野有皮里春秋。”意思是说他外表不轻易评价他人,而内心有所褒贬。谢安也很看重他,常说:“褚裒虽然不多言,但四季之气他都具备。”最初被征召为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叛乱时,车骑将军郗鉴任命褚裒为参军。平定叛乱后,因功被封为都乡亭侯,逐渐升迁为司徒从事中郎,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康帝担任琅邪王时,准备纳妃,精选人才,下诏娶褚裒的女儿为妃,于是褚裒出京担任豫章太守。等到康帝即位,征召他为侍中,升迁为尚书。因为他是皇后的父亲,苦苦请求外出,被任命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在任期间清廉简约,虽然担任方伯,经常让家中的仆役去砍柴采集。不久后,被征召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褚裒认为中书是管理诏令的机构,不应该因为姻亲而占据,坚决辞让,于是被任命为左将军、兗州刺史、都督兗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镇守金城,又兼任琅邪内史。

起初,褚裒在童年时拜访庾亮,庾亮让郭璞占卜。卦象完成后,郭璞惊讶地说:‘有不祥之事吗?’郭璞说:‘这不是人臣的卦象,不知道这位年轻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卦象?二十年后,我的话才会应验。’到了二十九年,康献皇太后临朝,官员们因为褚裒是皇太后的父亲,商议要对他施加不臣之礼,任命他为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职务不变。褚裒因为是近亲,担心受到非议,上疏坚决请求到封地居住,说:‘我因为自己浅薄,才能有限,过分蒙受国家恩宠,多次担任不称职的职务。没有功劳却受到宠爱,内心深感愧疚,怎么可以再接受特殊的任命,使头衔重复叠加!我有什么功勋可以胜任?有什么脸面可以继续晋升?投身圣明之世,难道还能不尽力?实在是担心会跌倒,所犯的错误太大。现在国家大政未定,事务繁多,陛下应该将真诚托付给宰辅,一遵先帝任贤之道,虚心接受成果,坦荡地对待天下,不宜表现出偏私亲近的行为,这样会让朝野失望,损失岂会少?’于是改任为都督徐兗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卫将军、徐兗二州刺史、假节、镇守京口。

永和初年,再次征召褚裒,准备任命他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劝说褚裒:‘会稽王德行高尚,是国家的周公,您应该将大政交给他。’褚裒的长史王胡之也劝他,于是他坚决辞让,回到封地,朝野都对他表示赞叹。进升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坚决辞去开府之职。褚裒认为政治之道在于得到人才,应该委以贤能,提拔老臣,于是推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上疏后,顾和被任命为尚书令,殷浩为扬州刺史。

等到石季龙去世,褚裒上表请求讨伐他,当天就宣布戒严,直指泗口。朝议认为褚裒职务重要,不宜深入敌境,可以先派遣偏师。褚裒再次陈述先前派遣的前锋督护王颐之等人直接进攻彭城,展示威信,然后派遣督护麋嶷进军下邳,敌军随即溃败,麋嶷率领所部占领了城池,现在应该迅速行动,以形成声势,于是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青、扬、徐、兗、豫五州诸军事。褚裒率领三万军队直接进攻彭城,河朔地区的士人百姓归降的每天都有上千人,褚裒安抚接纳他们,赢得了他们的欢心。先派遣督护徐龛进攻沛,俘虏了伪相支重,郡中两千余人归降。鲁郡山中有一千五百余家,也建立义旗请求支援,褚裒派遣徐龛率领精锐士兵三千人迎接他们。徐龛违背褚裒的调度,军队驻扎在代陂,被石遵的将领李菟击败,死伤大半,徐龛坚守节操,不屈不挠,被敌军杀害。褚裒以《春秋》责备将领,认为授任不当,威望受损,上疏自我贬低,以征北将军的身份行事,请求留在广陵镇守。诏令认为偏帅的责任不应该引咎自责,敌寇尚未消灭,方镇的职责重大,不应该贬低,让他返回镇守京口,解除征讨大都督的职务。

当时石季龙刚去世,国家大乱,遗留下来的二十万口百姓渡过黄河,准备归顺,请求救援军队。正逢褚裒已经返回,无法接应,无法自救,都被慕容皝和苻健的军队所掠夺,死亡殆尽。褚裒因为远征未成,忧虑感慨,发病。到了京口,听到哭声很多,褚裒问:‘为什么哭声这么多?’左右的人说:‘是代陂之战的哭声。’褚裒更加感到惭愧和怨恨。永和五年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远近的人都为之哀悼,官吏士兵都十分怀念他。追赠为侍中、太傅,官职如故,谥号为元穆。儿子褚歆,字幼安,以学识品行著称,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

何准,字幼道,是穆章皇后的父亲。他品行高尚,淡泊欲望,二十岁时就出了名,州府都邀请他去做官,但他都没有接受。他的哥哥何充担任骠骑将军,劝他去做官,何准说:‘第五个孩子怎么能比得上骠骑将军呢?’何准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所以这样说。何充位居宰辅高位,权势一时无两,而何准却过着闲散的生活,不问世事,只是诵经修行,建造寺庙。后来他被征召任命为散骑郎,但他没有接受。四十七岁时去世。升平元年,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封为晋兴县侯。他的儿子何惔因为父亲一向品行高洁,上表辞让不接受封赏。他有三个儿子:放、惔、澄。

放继承了何充的位置。

惔官至南康太守,早逝。惔的儿子元度是西阳太守;他的次子叔度是太常卿、尚书。

澄字季玄,从秘书郎起家,后来转任丞,他清正廉洁,有才望,多次升迁至秘书监、太常、中护军。孝武帝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太元末年,琅邪王出居外第,精选师傅,征召澄为尚书,兼任琅邪王师。安帝即位后,他被迁任尚书左仆射,继续担任典选、王师。当时澄因为脚疾,坚决辞去职务,特准他不出朝,在家处理事务。他还兼任本州大中正。桓玄执政时,他因病上奏请求免职,在家中去世。安帝复位后,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长子何籍早逝。次子何融,在元熙年间担任大司农。

王濛,字仲祖,是哀靖皇后的父亲。他的曾祖父王黯历任尚书。祖父王佑是北军中候。父亲王讷是新淦县令。王濛年轻时行为放纵,不受乡里人尊重,晚年才开始自我克制,品行端正,有风流倜傥的美誉,虚怀若谷,宽容待人,人们都非常尊敬和喜爱他。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待家产总是厚待他人,薄待自己,喜怒不形于色,不拘小节,却以清廉著称。他擅长隶书,长相英俊,曾照镜自照,称赞自己的父亲说:‘王文开生了个如此的儿子啊!’他生活贫困,帽子破了,自己去市场买,一个老妇人喜欢他的外貌,送给他一顶新帽子,当时的人认为这是通达的表现。他与沛国的刘惔齐名,友好相处,刘惔常说王濛性格非常通达,自然有节制,王濛则说:‘刘君了解我,胜过我自己了解自己。’当时的人把刘惔比作荀奉倩,把王濛比作袁曜卿,凡是有风流之称的人,都把王濛和刘惔当作典范。

司徒王导征召他担任掾。王导又推荐了匡术的弟弟孝,王濛给王导写信说:‘开国承家,不可用小人。用德义来治理天下,正要澄清世道,重视名节。军国之事,文武不同,怎能让清浊不分,损害清正之风,以符合众望,树立天下榜样!’王导没有回答。后来王濛出外补任长山令,又担任司徒左西属。王濛因为这个职位有被责罚的可能,坚决辞去。皇帝下诏停止惩罚,但他还是不接受。后来调任中书郎。

简文帝在做会稽王时,曾与孙绰讨论风流人物,孙绰说:‘刘惔清雅简练,王濛温润平和,桓温豪爽超群。谢尚清高简易,而王濛性格开朗,能言善辩,言辞简洁而富有哲理。’等到简文帝辅政,更加看重他,与刘惔并称为入室之宾。后来转任司徒左长史。晚年他请求担任东阳郡守,没有得到许可。等到王濛病重,才后悔没有任用他。王濛听说后说:‘人说会稽王痴,看来真是痴啊!’病情加重后,他在灯下转动麈尾看它,叹息说:‘像这样的人竟然活不到四十岁!’三十九岁时去世。临终时,刘惔把犀牛角做的麈尾放在棺材里,因而悲痛欲绝。谢安也常称赞王濛说:‘王长史话不多,但很有魅力。’他有二个儿子:修、蕴。

修字敬仁,小字苟子。他聪明秀美,有美好的名声,擅长隶书,被称为风流倜傥。十二岁时,写了《贤全论》。王濛把这篇文章给刘惔看,说:‘敬仁这篇论文,足以与微言相提并论。’他从著作郎、琅邪王文学起家,转任中军司马,但未上任就去世了,二十四岁。临终时,他感叹:‘无愧古人,年龄上也与他们相仿了。’

王遐,字桓子,是简顺皇后的父亲,骠骑将军王述的堂叔。他年轻时就以贵族身份进入仕途,官至光禄勋。宁康初年,被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谥号靖。

长子王恪,担任领军将军。恪的儿子王欣之,是豫章太守,官秩为中二千石。欣之的弟弟王欢之,是广州刺史。王遐的小儿子王臻,担任崇德卫尉。

王蕴,字叔仁,是孝武帝定皇后的父亲,司徒左长史王濛的儿子。他从佐著作郎起家,多次升迁至尚书吏部郎。他性格平和,不压抑贫寒之人,每次有空缺的官职,有十个人来求,王蕴都不偏袒。当时简文帝做会稽王,辅政,王蕴就连续上表推荐,说:‘某人有地,某人有才。’他致力于提拔人才,各随其方,所以没有得到的人没有怨言。后来补任吴兴太守,很有德政。属郡荒人饥,他就开仓赈济。主簿劝他先上报朝廷等待批复,王蕴说:‘现在百姓饥饿,路上有饥民,如果上报朝廷需要批复,怎么能救那些即将死去的人呢!擅自行动的过错,罪在太守,而且行仁义之事却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于是大力赈济,依赖他而得以保全的百姓有十分之七八。朝廷因为违反规定免去了王蕴的官职,士人百姓到朝廷上访,皇帝下诏特别贬为晋陵太守。他又有了惠政,百姓歌颂他。

定后即位后,因为他是皇后的父亲,他被迁任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为建昌县侯。王蕴因为皇帝的恩赐赐予爵位,认为不符合三代以来的好规矩,坚决辞让不接受。朝廷劝勉,他最终也不肯接受,于是被授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他又坚决辞让。谢安对王蕴说:‘你作为皇后的父亲,不应该自谦,以免辜负了朝廷的厚遇,应该依照褚公的先例,只是让他在高位而不干预事务即可。你可以暂时接受这个职务,以减轻国家姻亲的重担。’于是他接受了命令,镇守京口。不久后,他被征召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将军职位依旧,迁任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王蕴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不想在内廷任职,苦苦请求外出,于是被任命为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散骑常侍职位依旧。

王蕴一向喜欢喝酒,晚年尤其严重。在会稽时,他几乎每天都是醉的,但仍然以和善简朴受到百姓的喜爱。当时王悦来拜墓,王蕴的儿子王恭去探望他,两人关系很好,于是留了十多天才回去。王蕴问他为什么,王恭说:‘和阿太聊天,连着几天都回不去。’王蕴说:‘恐怕阿太不是你的朋友。’阿太是王悦的小名。后来他们关系破裂,当时的人认为王蕴是了解人的。太元九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被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长子名叫华,很早就去世了。次子名叫恭,事迹记载在《列传》中。恭的弟弟名叫爽,字季明,性格刚强正直,有志向和能力,历任给事黄门侍郎、侍中等职。孝武帝去世后,王国宝在夜晚想要开门进入为皇帝留下遗诏,爽阻止了他,说:‘先帝刚刚驾崩,皇太子还没有到来,敢擅自进入的人斩首!’于是停止了。爽曾经和会稽王道子一起喝酒,道子喝醉了叫爽为小子,爽说:‘我的祖父和简文皇帝是平民时的朋友。我的姑姑和姐姐都是皇后,哪里有什么小子!’等到国宝掌握大权,免去了爽的官职。后来哥哥恭再次起事,并且让爽担任宁朔将军,参与军事。恭失败后被杀。

褚爽,字弘茂,小字斯生,是恭思皇后的父亲。祖父是褚裒,父亲是褚歆。爽年轻时就很有名望,谢安非常看重他,曾说:‘如果褚爽的子孙不好,我就不再评论士人了。’他担任义兴太守,很早就去世了,后来作为皇后的父亲,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爽的儿子秀之、炎之、喻之,在义熙年间,都担任了高官。

史臣评论说:羊琇因为是皇室亲戚,享受了多方面的教益,遇到了机会,参与了国家的初谋,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和信任,得到了频繁的任命。他依仗宠爱和权势,放纵自己的欲望,依仗地位而傲慢无礼,多次违反法律,频繁干扰国家纪律,幸亏遇到宽容的政策,才免于刑罚。王恺的地盘在渭阳,家世世代代享受官禄,却从未听说他节俭,只是崇尚奢侈和放纵,与石崇比富,与王济争高下,既败坏了清议,也破坏了王家的风范,虽然又重新讨论了他的名字,但不足以惩罚恶行和鼓励善行。羊琇外表光明磊落,内心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祖父温文尔雅,他的儿子清虚寡欲,都在江表有很高的名望,受到当时的重视,不仅是因为他是皇族的后代,也是因为他是士人的楷模。

赞颂说:依托皇室的关系,承受着紫宫的荣光。地位既高又受宠,责任重大。行为谨慎就不会出错,骄傲就会欺压他人。前人的教训,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注解

羊琇:羊琇是人名,指的是羊琇这个人物。

王恂:王恂,字良夫,是文明皇后的弟弟,官至河南尹,以文义通博和忠正著称,在朝中建立了二学,并崇尚《五经》。

杨文宗:杨文宗,武元皇后的父亲,曾任魏通事郎,袭封亭侯,因早逝,追赠车骑将军。

羊玄之:羊玄之,惠皇后的父亲,尚书右仆射羊瑾之子,曾任尚书郎,后因官职晋升,封兴晋侯,官至尚书右仆射。

虞豫:虞豫,元敬皇后的父亲,少有美称,曾任南阳王文学,早逝,追赠散骑常侍等。

外戚:指帝王的亲戚,特别是皇后、皇后的兄弟等,他们在古代社会中往往因与皇室的亲近关系而获得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显荣:指显赫的名声和荣耀的地位。

禄以恩升:指通过恩赐而非功绩来提升官职。

位非德举:指官位并非因其德行而获得。

椒房之宠:椒房指皇后的寝宫,这里比喻皇后的宠爱。

灵:通“零”,指细微的事物。

军国之枢要:指国家军事和政务的核心。

威权震主:指权势大到可以震慑君主。

势力倾朝:指势力大到可以倾覆朝政。

骄奢:指骄横奢侈。

衅隙:指争端和裂痕。

吕霍之家:指西汉时期吕后和霍光家族,因权势过大,最终被诛灭。

梁邓之族:指东汉时期梁冀和邓骘家族,因权势过大,最终被剿灭。

樊靡卿:樊靡卿,指樊崇,东汉末年起义军领袖。

窦广国:窦广国,东汉末年窦融的儿子,窦融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

阴兴:阴兴,东汉末年名将,以守约戒奢著称。

史丹:史丹,东汉末年名将,以掩恶扬善著称。

晋难:指西晋时期的动乱。

宫掖:指皇宫。

贾谧:贾谧,西晋时期权臣,因权力过大而引起动荡。

悼后:指西晋时期的皇后贾南风,因政治斗争而被废。

愍怀:指西晋愍帝,因政治动荡而被迫退位。

云林之灾:指悼后遭遇的灾难。

湖城之酷:指愍怀遭受的残酷待遇。

宗庙:指国家的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代指国家。

黎庶:指普通百姓。

覆车:指犯同样的错误。

庾亮: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王恭:王恭,东晋时期将领,以世家大族出身,曾任要职。

孝伯:指庾亮之子庾翼,曾任要职。

元规:指王恭之子王愉,曾任要职。

褚季野:褚季野,指褚裒,东晋时期权臣,以世家大族出身,曾任要职。

王叔仁:王叔仁,指王恂,东晋时期权臣,以世家大族出身,曾任要职。

列传:列传是史书中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篇章。

镇西钟会:镇西钟会,指钟会,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曾任镇西将军。

关内侯:关内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地位高于一般官员。

护军:护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统领军队。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负责侍从皇帝,参与机密。

典禁兵:典禁兵是指负责皇宫禁卫军的将领。

豫机密:豫机密是指参与机密事务。

豪侈:豪侈是指奢侈豪华。

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是指用炭火加热,制作成兽形器皿来温酒。

洛下豪贵:洛下豪贵是指洛阳的豪族贵族。

党慕胜己:党慕胜己是指结交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

铨次之理:铨次之理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次序来选拔官员。

冒官位:冒官位是指未经正式任命而担任官职。

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东园秘器:东园秘器是指古代用于安葬的棺材。

朝服:朝服是指古代官员在朝会时穿戴的服装。

车骑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谥:古代对死者给予的尊称。

文义通博:文义通博是指文学和义理都十分通达广博。

租牛客户:租牛客户是指租用牛和土地的客户。

太原诸部:太原诸部是指太原地区的各个部落。

匈奴胡人:匈奴胡人是指匈奴族人和其他胡族人。

给公卿已下:给公卿已下是指赐予公卿以下官员。

租牛客户数各有差:租牛客户数各有差是指租牛客户的人数和待遇各有不同。

禁募客:禁募客是指禁止招募客籍人口。

咸宁四年:咸宁四年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年份。

平东将军:平东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

假节: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监青州诸军事:监青州诸军事是指监管青州地区的军事事务。

光禄勋:光禄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宴会等事务。

尚书: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处理。

射声校尉:射声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

后将军:后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

山都县公:山都县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

龙骧将军:龙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

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

赤石脂泥壁:赤石脂泥壁是指用赤石脂涂抹墙壁。

鸩毒:鸩毒是指用毒药害人。

傅祗:傅祗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佥畏:佥畏是指普遍敬畏。

肆其意:肆其意是指放纵自己的意愿。

钱三十万:钱三十万是指三十万钱币。

布百匹:布百匹是指一百匹布。

谥曰丑:谥曰丑是指给予恶谥。

胤:指古代的某位人物,这里可能是指王侯或贵族的后代。

步兵校尉:古代官名,掌管步兵。

豫官:古代官名,指在朝廷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员。

侯爵:古代爵位之一,是贵族的一种等级。

右卫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宫廷的警卫。

南顿王宗:指南顿王宗,可能是某位王侯。

明帝:指东晋的明帝司马绍。

不豫:古代指皇帝身体不适。

宗正卿:古代官名,掌管皇室宗族事务。

咸和二年: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对应公元327年。

桂阳太守:古代官名,掌管桂阳郡(今湖南省)的地方行政。

秩中二千石:古代官职的俸禄等级,二千石是较高等级。

琅邪、卢陵太守:古代官名,分别掌管琅邪郡(今山东省)和卢陵郡(今江西省)的地方行政。

咸康元年: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对应公元335年。

卫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骠骑将军: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仪同三司:古代官名,指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同等级别的官员。

孝友传:古代史书的一种,记载孝子、友人的事迹。

镇南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尚书左丞:古代官名,尚书省的官员,负责辅助尚书。

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

神仙人:古代对美貌人士的赞誉,意指如神仙一般的人。

辟公府掾:古代官名,辟公府的属官。

丹阳丞:古代官名,掌管丹阳郡(今江苏省)的地方行政。

乡君:古代封号,对贵族女性的尊称。

司徒:古代官职,负责国家大政方针。

蔡谟: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郭璞: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占卜家。

皮里春秋:形容人外表温和,内心有深意。

司马炎:晋朝的开国皇帝,即晋武帝。

安东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武昌太守:古代官名,掌管武昌郡(今湖北省)的地方行政。

西阳王掾:古代官名,西阳王的属官。

吴王文学:古代官名,吴王的文学侍从。

参军:古代官名,军中的属官。

司徒从事中郎:古代官名,司徒属官。

给事黄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侍奉皇帝,参与机密事务。

琅邪王:指琅邪国的王。

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的亲信,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建威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江州刺史:古代官名,掌管江州(今江西省)的地方行政。

方伯:古代官名,指地方行政长官。

中书令:古代官名,掌管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

都乡亭侯:古代爵位,侯的一种。

兗州刺史:古代官名,掌管兗州(今山东省)的地方行政。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

会稽王:指会稽国的王。

周公:指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周公旦,以德行著称。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礼仪。

尚书令:古代官名,尚书省的首长。

扬州刺史:古代官名,掌管扬州(今江苏省)的地方行政。

石季龙: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皇帝。

征讨大都督:古代官名,负责征讨的军事长官。

河朔:古代地区名,指黄河以北地区。

伪相支重:指前赵的伪相支重。

鲁郡:古代郡名,今山东省。

慕容皝: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君主。

苻健: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石遵: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皇帝。

李菟: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将领。

《春秋》:古代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

征北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北方军事。

广陵: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太傅:古代官名,三公之一,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顾和: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殷浩: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

何准:何准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人物,字幼道,是穆章皇后的父亲。他以高尚的品德和寡欲的生活方式著称。

穆章皇后:穆章皇后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皇后,何准的妻子。

高尚寡欲:指道德高尚,不追求物质享受。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弱冠’即指年轻时期。

州府交辟:指被州郡和朝廷同时征召。

散骑郎:古代官职,负责侍从皇帝。

散带衡门:指穿着简朴,不追求名利。

佛经:佛教经典。

塔庙:佛教建筑,用于供奉佛像。

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晋兴县侯: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南康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

秘书郎:古代官职,负责图书管理。

丞:古代官职,负责辅助官员。

秘书监:古代官职,负责监督秘书郎等官员。

太常:古代官职,负责祭祀等事务。

中护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冠军将军:古代官职,位高权重。

吴国内史:古代官职,负责一国的行政。

尚书左仆射: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

典选:负责选拔官员。

王师:指皇帝的亲信或顾问。

中书郎:古代官职,负责起草文书。

孙绰: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清蔚简令:形容人清雅、简练、有气质。

温润恬和:形容人温和、平和。

高爽迈出:形容人性格开朗、豪放。

清易令达:形容人性格清高、容易相处。

入室之宾:指亲密的朋友。

掾: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处理。

开国承家:指建立国家或家族。

小人勿用:指不可任用品德不佳的人。

杖德义以尹天下:指以德义来治理天下。

澄清彝伦:指整顿社会秩序。

名器:指官职和荣誉。

泾渭混流:比喻好坏不分。

清穆之风:指清正廉洁的风气。

具瞻:指受到尊敬。

仪形海内:指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长山令:古代官职,负责一县的行政。

司徒左西属:古代官职,司徒属下官员。

刘惔: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王导:东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

司徒左长史:古代官职,司徒属下官员。

东阳:古代的一个郡名。

宁康初:指晋朝宁康年间初期。

特进: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领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秩:古代官职的级别。

石:古代货币单位,一千石为一秩。

崇德卫尉: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佐著作郎:古代官职,负责撰写官方文书。

尚书吏部郎:古代官职,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寒素:指贫寒之家。

吴兴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

赡恤:救济。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处理。

违科:违反规定。

晋陵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

都督京口诸军事:古代官职,负责一地区的军事。

左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徐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州的行政。

丹阳尹: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

浙江东五郡:古代的一些郡名。

镇军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会稽内史: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

嗜酒:喜欢喝酒。

阿太:对长辈的亲昵称呼。

长子华:长子华指的是家族中的长子,华在此处可能是其名或字。

早卒:早逝,指在年轻时就去世了。

次恭:次子恭,次指的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儿子。

爽:爽在此处是人名,指的是爽这个人物。

季明:季明是爽的字,字是古代对人的别称。

孝武帝:孝武帝是南朝刘宋的一位皇帝。

遗诏:皇帝临终前留下的命令或指示。

大行晏驾:大行晏驾是对皇帝去世的委婉说法。

皇太子:皇太子是皇帝的儿子,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会稽王道子:会稽王道子是南朝刘宋的一位王子。

亡祖:亡祖指的是已故的祖父。

长史:长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州郡的长官。

简文皇帝:简文皇帝是东晋时期的皇帝。

布衣之交:布衣之交指的是平民之间的友谊。

伉俪:伉俪是指夫妻。

二宫:二宫指的是皇宫。

国宝:国宝是人名,指的是王国宝这个人物。

免:免官是指被免去官职。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职。

参预:参预是指参与。

诛:诛是指被处死。

褚爽:褚爽是人名,指的是褚爽这个人物。

弘茂:弘茂是爽的字。

斯生:斯生是爽的小名。

恭思皇后:恭思皇后是褚爽的女婿,即褚爽的女婿是皇后。

祖裒:祖裒是褚爽的祖父。

父歆:父歆是褚爽的父亲。

令称:令称是指美好的名声。

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义兴太守:义兴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义兴郡。

肺腑之亲:肺腑之亲指的是非常亲近的人。

多闻之益:多闻之益是指广泛学习知识的好处。

潜跃之际:潜跃之际是指时机成熟的时候。

经始之谋:经始之谋是指最初的计划或策略。

缱绻恩私:缱绻恩私是指深厚的恩情和私情。

蕃任遇:蕃任遇是指多次得到重用和提拔。

凭宠灵:凭宠灵是指依靠宠爱和权势。

恃势位:恃势位是指依仗权势和地位。

宪章:宪章是指法律和规章制度。

国纪:国纪是指国家的法纪。

宽政:宽政是指宽容的政策。

刑书:刑书是指刑法。

渭阳:渭阳是指渭水之南,此处可能是指王恺的封地。

世禄:世禄是指世袭的官职和禄位。

崇纵:崇纵是指过分崇尚和放纵。

季伦:季伦是人名,指的是石崇,古代著名的富豪。

武子:武子是人名,指的是王济,古代著名的富豪。

清论:清论是指清高的言论或评价。

王猷:王猷是指王导,东晋时期的政治家。

易名:易名是指改名字,此处可能是指改变评价或称呼。

江表: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搢绅:搢绅是指士大夫。

令望:令望是指美好的名声和声望。

丹掖:丹掖是指皇帝的身边。

紫宸:紫宸是指皇宫中的禁地。

执钧:执钧是指掌握大权。

约:约是指约束自己。

陵人:陵人是指欺凌他人。

覆车遗戒:覆车遗戒是指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书绅:书绅是指把教训写在带上,以示提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评注

长子华,早卒。次恭,在列传。

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家族成员的情况,长子华早逝,次子恭的事迹被收录在列传中,体现了古文在叙述历史人物时的简练风格。

恭弟爽,字季明,强正有志力,历给事黄门侍郎、侍中。

此句描绘了恭的弟弟爽的形象,字季明,性格刚强正直,有志向和力量,曾历任给事黄门侍郎、侍中等职位,展现了其官职的显赫和个人的品质。

孝武帝崩,王国宝夜欲开门入为遗诏,爽距之,曰:‘大行晏驾,皇太子未至,敢入者斩!’乃止。

此句描述了爽在孝武帝驾崩时,坚决阻止王国宝夜开宫门,表达了对皇位继承的尊重和对国家法制的维护,体现了其忠诚和责任感。

爽尝与会稽王道子饮,道子醉呼爽为小子,爽曰:‘亡祖长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此句展现了爽的机智和尊严,面对道子的不敬,他以家族的荣耀和地位回击,表达了对家族的尊重和对个人尊严的维护。

及国宝执权,免爽官。

此句说明了国宝掌握权力后,对爽的排挤和打压,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后兄恭再起事,并以爽为宁朔将军,参预军事。

此句表明恭再次起事时,将爽提拔为宁朔将军,参与军事,展现了爽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恭对兄弟的信任。

恭败,被诛。

此句揭示了恭起事失败后的悲惨结局,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褚爽,字弘茂,小字斯生,恭思皇后父也。

此句介绍了褚爽的背景,他是恭思皇后的父亲,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褚爽家庭背景的信息。

祖裒,父歆。

此句进一步介绍了褚爽的家族成员,祖辈裒,父辈歆,展现了家族的传承。

爽少有令称,谢安甚重之,尝曰:‘若期生不佳,我不复论士矣。’

此句描绘了爽年轻时的才华和谢安对他的重视,谢安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认可。

为义兴太守,早卒,以后父,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此句说明了爽担任义兴太守,因早逝而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体现了对其贡献的认可。

爽子秀之、炎之、喻之,义熙中,并历大官。

此句描述了爽的子女们,他们在义熙年间都担任了高官,展现了家族的延续和繁荣。

史臣曰:羊琇托肺腑之亲,处多闻之益,遭逢潜跃之际,预参经始之谋,故得缱绻恩私,便蕃任遇。

此句是史臣对羊琇的评价,赞扬了他凭借与皇帝的亲密关系和丰富的知识,在关键时刻参与决策,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凭宠灵而逞欲,恃势位而骄陵,屡犯宪章,频干国纪,幸逢宽政,得免刑书。

此句批评了羊琇依仗皇帝的宠爱而放纵自己的欲望,依仗权势而傲慢无礼,多次违反法律,幸好遇到宽容的政策才免于刑罚。

王恺地即渭阳,家承世禄,曾弗闻于恭俭,但崇纵于奢淫,竞爽于季伦,争先于武子,既尘清论,有斁王猷,虽复议行易名,未足惩恶劝善。

此句批评了王恺,他虽然出身名门,但生活奢侈,与季伦、武子竞相攀比,破坏了清议和王道,尽管被重新命名,但不足以惩罚恶行和劝善。

弘理仪形外朗,季野神鉴内融,仲祖温润风流,幼道清虚寡欲,皆擅名江表,见重当时,岂惟后族之英华,抑亦搢绅之令望者也。

此句是对多位名士的评价,赞扬了他们在品德、才能和声望上的卓越,认为他们不仅在后族中显赫,也是士人中的佼佼者。

赞曰:托属丹掖,承辉紫宸。地既权宠,任惟执钧。约乃寡失,骄则陵人。覆车遗戒,谅足书绅。

此句是对上述人物的总结性评价,赞扬了他们凭借皇帝的信任和权势,但提醒他们要谦虚谨慎,避免骄傲自大,以历史教训为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六十三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4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