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晋书的编纂工作大多是在唐代完成的。房玄龄是唐朝初期的功臣之一,也是《晋书》的主要作者之一,《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晋书》是唐代的史学家房玄龄等编纂的关于晋朝历史的书籍,内容涵盖了晋朝从西晋到东晋的历史进程。全书记录了晋朝的开国历程、战争、宫廷斗争、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对晋朝的许多重要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传记。书中着重讲述了西晋的统一与灭亡以及东晋的建立与发展,对晋朝的历史变迁、政治风云与人物命运进行了深入探讨。《晋书》不仅是研究晋朝历史的主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代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二十七章-原文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
父蒙,蜀广汉太守。
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
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
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
仕蜀 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
再使于吴,吴人称焉。
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
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
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魏之伐蜀, 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
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 百姓乃安。
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
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 救援,内欲袭宪。
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 降虏乎!’乃归顺。
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
及钟会、邓艾死,百城 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
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
宪距守经年,救援 不至,城中疾疫太半。
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
宪曰:‘夫为人主, 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
会荆州刺史胡烈等 救之,抗退。
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
泰始初入朝,诏曰:‘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
泰始六年卒,赠使持 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初,宪侍宴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人常忌、 杜轸等,皆西国之良器,武帝并召而任之。
子袭,历给事中、陵江将军,统其父部曲,至广汉太守。
兄子尚。
尚字敬之,一名仲。父式,牂柯太守。
尚少孤,依叔父宪。
善属文。
荆州刺史 王戎以尚及刘乔为参军,并委任之。
太康末,为梁州刺史。
及赵廞反于蜀,尚表曰:‘廞非雄才,必无所成,计日听其败耳。’
乃假尚节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西戎 校尉。
性贪,少断,蜀人言曰:‘尚之所爱,非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正。富 拟鲁、卫,家成市里;贪如豺狼,无复极已。’
又曰:‘蜀贼尚可,罗尚杀我。平 西将军,反更为祸。’
时李特亦起于蜀,攻蜀,杀赵廞。
又攻尚于成都,尚退保江 阳。
初,尚乞师方岳,荆州刺史宗岱率建平太守孙阜救之,次于江州,岱、阜兵盛, 诸为寇所逼者,人有奋志。
尚乃使兵曹从事任锐伪降,因出密宣告于外,克日俱击, 遂大破之,斩李特,传首洛阳。
特子雄僭号,都于郫城。
尚遣将军隗伯攻之,不克。
俄而尚卒,雄遂据有蜀土。
滕修,字显先,南阳西鄂人也。
仕吴为将帅,封西鄂侯。
孙皓时,代熊睦为广州刺史,甚有威惠。
征为执金吾。
广州部曲督郭马等为乱,皓以修宿有威惠,为岭 表所伏,以为使持节、都督广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牧以讨之。
未克而王师伐吴,修率众赴难。
至巴丘而皓已降,乃缟素流涕而还,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 各送印绶,诏以修为安南将军,广州牧、持节、都督如故,封武当侯,加鼓吹,委 以南方事。
修在南积年,为边夷所附。
太康九年卒,请葬京师,帝嘉其意,赐墓田一顷,谥曰声。
修之子并上表曰:‘亡父修羁绁吴壤,为所驱驰;幸逢开通,沐浴至化,得从俘虏握戎马之要;未觐 圣颜,委南籓之重,实由勋劳少闻天听故也。年衰疾笃,屡乞骸骨,未蒙垂哀,奄 至薨陨。臣承遗意,舆榇还都,瞻望云阙,实怀痛裂。窃闻博士谥修曰声,直彰流 播,不称行绩,不胜愚情,冒昧闻诉。’
帝乃赐谥曰忠。
并子含,初为庾冰轻车长史,讨苏峻有功,封夏阳县开国侯,邑千六百户,授 平南将军、广州刺史。
在任积年,甚有威惠,卒谥曰戴。
含弟子遁,交州刺史。
修曾孙恬之,龙骧将军、魏郡太守,戍黎阳,为翟辽所执,死之。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
少而智勇,好立名节。
魏兗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
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 乃还,一州以为美谈。
署武猛从事。
泰始中,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 宜得猛士以济武功。虽旧有荐举之法,未足以尽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壮勇秀异才 力杰出者,皆以名闻,将简其尤异,擢而用之。苟有其人,勿限所取。’
兗州举隆 才堪良将。
稍迁司马督。
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
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 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
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
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
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
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 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
帝许之,乃以隆 为武威太守。
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 典。隆小将妄说,不可从也。’
帝弗纳。
隆募限腰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立标简 试。
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
因请自至武库选杖。
武库令与隆忿争,御史中丞奏劾隆。
隆曰:‘臣当亡命战场,以报所受,武库令乃以魏时朽杖 见给,不可复用,非陛下使臣灭贼意也。’
帝从之,又给其三年军资。
隆于是西渡温水。
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
隆依八阵图作偏 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
奇谋间发,出敌不意。
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 留碍,贼咸以为神。
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
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
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
诘朝,召群臣谓曰:‘若从诸卿言,是无秦、 凉也。’
乃诏曰:‘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 赤幢、曲盖、鼓吹。’
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落归降,前后诛 杀及降附者以万计。
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大战,斩之,凉州遂平。
朝议将加 隆将士勋赏,有司奏隆将士皆先加显爵,不应更授,卫将军杨珧驳曰:‘前精募将士,少加爵命者,此适所以为诱引。今隆全军独克,西土获安,不得便以前授塞此 后功,宜皆听许,以明要信。’
乃从珧议,赐爵加秩各有差。
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 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
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虏据险距 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
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
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
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太熙初,封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
积十余年,威信震于陇右。
时略阳太守冯翊严舒与杨骏通亲,蜜图代隆,毁隆年老谬耄,不宜 服戎,于是征隆,以舒代镇。
氏、羌聚结,百姓惊惧。
朝廷恐关陇复扰,乃免舒,遣隆复职,竟卒于官。
子咸嗣,亦骁勇。
成都王颖攻长沙王乂,以咸为鹰扬将军,率兵屯河桥中渚, 为乂将王瑚所败,没于阵。
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之子也。
奋性开朗,有筹 略,少好武事。
宣帝之伐辽东也,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
还为校尉,稍迁徐州刺史,封夏阳子。
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 军硜北,为蕃后继。
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以功累迁征南将军、假 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
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 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
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奋女选入为贵人。
奋唯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
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兒,男 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
迁左仆射, 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 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
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
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
时人皆为 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
后卒于官,赠车骑将军,谥曰壮。
奋兄弟六人,兄广, 弟烈,并知名。
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
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仕至凉州 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
列字武玄,为将伐蜀。
钟会之反也,烈与诸将皆被闭。
烈子世元,时年十八, 为士卒先,攻杀会,名驰远近。
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 围,无援,遇害。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
父基,吴交州刺史。
璜仕吴历显位。
孙皓时,交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
会察战邓荀至,擅调孔雀三千头,遣送秣陵,既苦远役,咸思为乱。
郡吏吕兴杀谞及荀,以郡内附。
武帝拜兴安南将军、交阯太守。
寻为其功曹李统所杀,帝更以建宁爨谷为交阯太守,谷又死,更遣巴西马融代之。
融病卒,南中监军霍弋又遣犍为杨稷代融,与将军毛炅,九真太守董元,牙门孟干、孟通、李松、王业、爨能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
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珝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
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
珝怒谓璜曰:‘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
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珝怒,欲引军还。
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珝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
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阯,元距之。
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甚后。
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以前所得宝船上锦物数千匹遗扶严贼帅梁奇,奇将万余人助璜。
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
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珝、璜遂陷交阯。
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
璜有谋策,周穷好施,能得人心。
滕修数讨南贼,不能制,璜曰:‘南岸仰吾盐铁,断勿与市,皆坏为田器。如此二年,可一战而灭也。’
修从之,果破贼。
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
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
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后受降,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
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
修则既为毛炅所杀,则子允随璜南征,城既降,允求复仇,璜不许。
炅密谋袭璜,事觉,收炅,呵曰:‘晋贼!’炅厉声曰:‘吴狗!何等为贼?’允剖其腹,曰:‘复能作贼不?’炅犹骂曰:‘吾志杀汝孙皓,汝父何死狗也!’
璜既擒稷等,并送之。
稷至合浦,发病死。
孟干、爨能、李松等至建鄴,皓将杀之。
或劝皓,干等忠于所事,宜宥之以劝边将,皓从其言,将徙之临海。
干等志欲北归,虑东徙转远,以吴人爱蜀侧竹弩,言能作之,皓留付作部。
后干逃至京都,松、能为皓所杀。
干陈伐吴之计,帝乃厚加赏赐,以为日南太守。
先是,以杨稷为交州刺史,毛炅为交止太守,印缓未至而败,即赠稷交州,炅及松能子并关内侯。
九真郡功曹李祚保郡内附,璜遣将攻之,不克。
祚舅黎晃随军。劝祚令降。
祚答曰:‘舅自吴将,祚自晋臣,唯力是视耳。’
逾时乃拔。
皓以璜为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前将军、交州牧。
武平、九德、新昌土地阻险,夷獠劲悍,历世不宾,璜征讨,开置三郡,及九真属国三十余县。
征璜为武昌都督,以合浦太守修允代之。
交土人请留璜以千数,于是遣还。
皓既降晋,手书遣璜息融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
吴既平,普减州郡兵,璜上言曰:‘交土荒裔,斗绝一方,或重译而言,连带山海。又南郡去州海行千有余里,外距林邑才七百里。夷帅范熊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且连接扶南,种类猥多,朋党相倚,负险不宾。往隶吴时,数作寇逆,攻破郡县,杀害长吏。臣以尪驽,昔为故国所采,偏戍在南,十有余年。虽前后征讨,翦其魁桀,深山僻穴,尚有逋窜。又臣所统之卒本七千余人,南土温湿,多有气毒,加累年征讨,死亡减耗,其见在者二千四百二十人。今四海混同,无思不服,当卷甲清刃,礼乐是务。而此州之人,识义者寡,厌其安乐,好为祸乱。又广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不宾属者乃五万余户,及桂林不羁之辈,复当万户。至于服从官役,才五千余家。二州脣齿,唯兵是镇。又宁州兴古接据上流,去交址郡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臣亡国之余,议不足采,圣恩广厚,猥垂饰擢,蠲其罪衅,改授方任,去辱即宠,拭目更视,誓念投命,以报所受,临履所见,谨冒瞽陈。’
又以‘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而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好珠,禁绝来去,人以饥困。又所调猥多,限每不充。今请上珠三分输二,次者输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讫二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旅往来如旧’。
并从之。
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朝廷乃以员外散骑常侍吾彦代璜。
彦卒,又以员外散骑常侍顾秘代彦。
秘卒,州人逼秘子参领州事。
参寻卒,参弟寿求领州,州人不听,固求之,遂领州。
寿乃杀长史胡肇等,又将杀帐下督梁硕,硕走得免,起兵讨寿,禽之,会寿母,令鸩杀之。
硕乃迎璜子苍梧太守威领刺史,在职甚得百姓心,三年卒。
威弟淑,子绥,后并为交州。
自基至绥四世,为交州者五人。
璜弟浚,吴镇南大将军、荆州牧。
浚弟抗,太子中庶子。
浚子湮,字恭之;湮弟猷,字恭豫,并有名。
湮至临海太守、黄门侍郎。
猷宣城内史,王导右军长史。
湮子馥,于湖令,为韩晃所杀,追赠庐江太守。
抗子回,自有传。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
仕吴为通江吏。
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
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
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
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
帝尝从容问薛莹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
莹对曰:‘归命侯臣皓之君吴,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安,败亡之衅,由此而作矣。’
其后帝又问彦,对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
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
帝甚嘉之。
转在敦煌,威恩甚著。
迁雁门太守。
时顺阳王暢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
暢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
迁员外散骑常侍。
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
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
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爱之!’
机乃止。
因此每毁之。
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
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
卒于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
身长八尺,明眉目,美音声。
少为郡吏,家世有部曲,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
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
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
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
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
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属雍州刺史刘沈被密诏讨河间王颙,光起兵助沈。
沈时委任秦州刺史皇甫重,重自以关西大族,心每轻光,谋多不用。
及二州军溃,为颙所擒,颙谓光曰:‘前起兵欲作何策?’
光正色答曰:‘但刘雍州不用鄙计,故令大王得有今日也。’
颙壮之,引与欢宴弥日,表为右卫司马。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
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
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
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
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
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
燕唱言曰:‘汉中荒败,邻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
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
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光于是却镇汉中。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 于黄金距之。
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
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既而邈以运多珍货, 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光又信焉。
遣邈众讨运,不克。
光乞师于氐王杨茂搜,茂搜遣子难敌助之。
难敌求 货于光,光不与。
杨武乃厚赂难敌,谓之曰“流人宝物悉在光处,今伐我,不如伐 光。”
难敌大喜,声言助光,内与运同,光弗之知也,遣息援率众助邈。
运与难敌 夹攻邈等,援为流矢所中死,贼遂大盛。
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
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 如登仙,何得退还也!”
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
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有二子 炅、迈。
炅少辟太宰掾。
迈多才略,有父风。
州人推迈权领州事,与贼战没。
别驾范旷 及督护王乔奉光妻息,率其遗众,还据魏兴。
其后义阳太守任愔为梁州,光妻子归 本郡。
南平太守应詹白都督王敦,称“光在梁州能兴微继绝,威振巴汉。
值中原倾 覆,征镇失守,外无救助,内阙资储,以寡敌众,经年抗御,厉节不挠,宜应追论 显赠,以慰存亡”。
敦不能从。
赵诱,字元孙,淮南人也。
世以将显。
州辟言簿。
值刺史郗隆被齐王冏檄,使 起兵讨赵王伦,隆欲承檄举义,而诸子侄并在洛阳;欲坐观成败,恐为冏所讨,进 退有疑,会群吏计议。
诱说隆曰:“赵王篡逆,海内所病。今义兵飙起,其败必矣。
今为明使君计,莫若自将精兵,径赴许昌,上策也。
不然,且可留后,遣猛将将兵 会盟,亦中策也。
若遣小军随形助胜。下策耳。
隆曰:“我受二帝恩,无所偏助, 正欲保州而已。”
诱与治中留宝、主簿张褒等谏隆:“若无所助,变难将生,州亦 不可保也。”
隆犹豫不决,遂为其下所害。
诱还家,杜门不出。
左将军王敦以为参 军,加广武将军,与甘卓、周访共讨华轶,破之。
又击杜弢于西湘,太兴初,复与 卓攻弢,灭之。
累功赐爵平阿县侯,代陶侃为武昌太守。
时杜曾迎第五猗于荆州作乱,敦遣诱与襄阳太守硃轨共距之。
猗既愍帝所遣,加有时望,为荆楚所归。
诱等 苦战皆没,敦甚悼惜之,表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谥曰敬。
子龚,与诱俱死。
元帝为晋王,下令赠新昌太守。
龚弟胤,字伯舒。
王敦使周 访击杜曾,胤请从行。
访惮曾之强,欲先以胤饵曾,使其众疲而后击之。
胤多枭首 级。
王导引为从事中郎。
南顿王宗反,胤杀宗。
于是王导、庾亮并倚仗之。
转冠军 将军,迁西豫州刺史,卒于官。
史臣曰:忠为令德,贞曰事君,徇国家而竭身,历夷险而一节。
罗宪、滕修, 濯缨入仕,指巴东而受脤,出岭峤而扬麾。
属鼎命沦胥,本朝失守,郕巴丘而流涕, 集都亭而大临。
古之忠烈,罕辈子兹!孝兴之智勇,玄威之武艺,灭丑虏于河西, 制凶酋于硜北,审杨欣之必败,讥杨骏之速祸。
陶璜、吾彦,逸足齐驱,毛炅屈其 深谋,陆抗奇其茂略。
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景武,南楚秀 士;元孙,累叶将门,赴死喻于登仙。
效诚陈于上策,竟而俱毙,贞则斯存。
赞曰:宪居玉叠,才博流誉。
修赴石门,惠政攸著。
孝兴、玄威,操履无违。
愚坟毕礼,杨门致讥。
璜谋超绝,彦材雄杰。
潜师袭董,观兵叹薛。
惟赵与张,神 略多方。
作尉北地,立功西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二十七章-译文
罗宪,字令则,是襄阳人。他的父亲罗蒙,是蜀汉的广汉太守。罗宪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因此很早就出了名。他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们称他为子贡。罗宪性格正直严整,对待士人从不厌倦,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不经营产业。在蜀汉做官时,担任过太子舍人和宣信校尉。第二次出使吴国,吴国人对他很佩服。当时黄皓参与朝政,很多人依附他,但罗宪却坚守正道。黄皓因此对他怀恨在心,将他降职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担任巴东都督,任命罗宪为领军,成为阎宇的副手。魏国攻打蜀汉时,阎宇被召回西部,罗宪留守永安城。成都失守后,城中骚动,边境的长官都弃城逃跑,罗宪杀了其中一个叛乱者,百姓才安定下来。得知刘禅投降后,罗宪率领部下在都亭停留了三天。吴国得知蜀汉失败,派遣将军盛宪西上,表面上是援助,实际上是想要袭击罗宪。罗宪说:‘本朝已经倾覆,吴国是我们的唇齿之邦,他们不顾我们的困境,却来谋取利益,我怎么能成为投降的俘虏呢!’于是归顺了晋朝。随后,他整理装备,集合人马,用节义激励士兵,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命。等到钟会、邓艾死后,许多城池无主,吴国又派遣步协西征,罗宪大败步协的军队。孙休愤怒,又派遣陆抗协助步协。罗宪坚守了一年,但救援没有到来,城中有一半的人得了病。有人劝他向南逃到牂柯,向北逃到上庸,可以保全自己。罗宪说:‘作为君主,是百姓仰望的对象,既然不能保全他们,急切间抛弃他们,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就在这里尽忠职守。’荆州刺史胡烈等人前来救援,陆抗撤退。罗宪被任命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兼任武陵太守。泰始初年入朝,皇帝下诏说:‘罗宪忠诚、刚烈、果敢,有才干和谋略,可以给予鼓吹。’又赐给他山玄玉佩剑。泰始六年去世,追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为西鄂侯,谥号烈。
起初,罗宪在华林园陪宴时,皇帝询问蜀汉大臣的子弟,后来又问哪些前辈应该适时任用,罗宪推荐了蜀人常忌、杜轸等人,他们都被认为是西国的优秀人才,武帝都召见并任用了他们。
罗宪的儿子罗袭,历任给事中、陵江将军,统领他父亲的部下,最终成为广汉太守。他的侄子罗尚。
罗尚,字敬之,又名仲。他的父亲罗式,是牂柯太守。罗尚幼年丧父,依靠叔叔罗宪。他擅长写文章。荆州刺史王戎任命罗尚和刘乔为参军,并委以重任。太康末年,担任梁州刺史。当赵廞在蜀地反叛时,罗尚上表说:‘赵廞不是雄才大略之人,必定不会有所成就,等着看他失败吧。’于是朝廷任命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西戎校尉。罗尚性格贪婪,缺乏决断,蜀地的人说:‘罗尚喜欢的,要么是邪恶之徒,要么是谄媚之人;罗尚憎恨的,要么是忠诚之人,要么是正直之人。他的财富可以和鲁国、卫国相比,家产遍布市场;他的贪婪如同豺狼,没有止境。’又说:‘蜀地的反贼赵廞还可以容忍,罗尚却要杀我们。平西将军,反而变成了祸害。’当时李特也在蜀地起事,攻打蜀地,杀了赵廞。他又在成都攻打罗尚,罗尚退守江阳。起初,罗尚向方岳求援,荆州刺史宗岱和建平太守孙阜率领军队前来救援,驻扎在江州,宗岱和孙阜的军队强大,那些被敌寇逼迫的人,都充满了斗志。罗尚派兵曹从事任锐假装投降,趁机在城外秘密宣告,约定日期一起进攻,最终大败李特,斩首传送到洛阳。李特的儿子李雄自立为王,定都郫城。罗尚派遣将军隗伯攻打李雄,未能取胜。不久罗尚去世,李雄于是占据了蜀地。
滕修,字显先,是南阳西鄂人。在吴国做将领,被封为西鄂侯。孙皓时期,代替熊睦担任广州刺史,很有威望和恩惠。后来被征召为执金吾。广州部曲督郭马等人叛乱,孙皓因为滕修在岭南有威望,被当地人敬仰,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广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牧,去平定叛乱。未等到平定叛乱,朝廷的军队攻打吴国,滕修率领军队前去支援。到达巴丘时,孙皓已经投降,滕修穿着白色丧服,泪流满面地返回,与广州刺史闾丰、苍梧太守王毅一起交还印绶,朝廷任命滕修为安南将军、广州牧、使持节、都督如故,封为武当侯,加赐鼓吹,委托他管理南方事务。滕修在南方任职多年,得到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拥护。
太康九年去世,请求将遗体安葬在京城,皇帝赞赏他的意愿,赐予一顷墓地,谥号声。滕修的儿子上表说:‘我父亲滕修在吴国土地上被囚禁,被迫为其效力;幸运的是,遇到了开通的朝廷,沐浴在至仁至义之中,得以从俘虏手中掌握军事要职;还未见到圣上,就担任了南方重镇的职务,这实在是因为他的功勋和劳绩未曾被朝廷听闻。年纪衰老,疾病缠身,多次请求退休,没有得到恩准,突然去世。我秉承父亲的遗愿,将灵柩运回京城,仰望云阙,内心充满悲痛。听说博士给父亲赐谥号为声,只是直接表彰他的流播,并不符合他的事迹,我怀着愚昧之情,冒昧地提出申诉。’皇帝于是赐予他谥号忠。
滕修的儿子滕含,起初担任庾冰的轻车长史,在讨伐苏峻的战役中有功,被封为夏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被任命为平南将军、广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很有威望和恩惠,去世后谥号戴。滕含的儿子滕遁,担任交州刺史。
滕修的曾孙滕恬之,担任龙骧将军、魏郡太守,在黎阳驻守时被翟辽俘虏,最终牺牲。
马隆,字孝兴,是东平平陆人。他年轻时就聪明勇敢,喜欢树立名节。兗州刺史令狐愚因事被处死,整个兗州没有人敢收殓他。马隆以武官的身份自称是令狐愚的门客,用私人财产为令狐愚殡葬,服丧三年,种植了松柏,仪式结束后才返回,整个兗州的人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他被任命为武猛从事。泰始年间,将要发动攻打吴国的战役,皇帝下诏说:‘吴国会尚未平定,应该得到勇猛的战士来辅助战功。虽然以前有推荐人才的方法,但不足以发现特殊的人才。现在通告各州郡,有勇敢、有才能、力量杰出的人,都要上报姓名,我将挑选其中特别优秀的人,提拔并任用他们。如果有这样的人,不要限制他们的出身。’兗州推荐马隆,认为他具备良将的才能。马隆逐渐升迁为司马督。
起初,凉州刺史杨欣失去了与羌戎的和平,隆陈预测他必定会失败。不久之后,杨欣被敌人所俘虏,河西地区被切断,皇帝每次都担心西部边疆,临朝时叹息说:‘谁能为我征讨这些敌人,打通通往凉州的道路呢?’朝臣们没有人回答。隆进言说:‘陛下如果能够任用我,我能够平定他们。’皇帝说:‘如果你能够消灭敌人,为什么不任用你呢?只是想知道你的策略如何。’隆说:‘陛下如果能够任用我,就让我自己决定。’皇帝说:‘怎么样?’隆说:‘我请求招募三千勇士,不论他们从哪里来,率领他们鼓起勇气向西进发,凭借陛下的威德,那些敌人哪里值得消灭呢!’皇帝答应了他,于是任命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们都说:‘六军已经足够多,州郡的兵力也很多,应该使用这些兵力,不应该随意设立赏赐招募来扰乱常规。隆只是个小将,他的话不能听从。’皇帝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隆招募的勇士要求能够拉开三十六钧重的弓和三十六钧重的弩,立下标杆进行选拔。从早晨到中午,得到了三千五百人,隆说:‘足够了。’于是请求亲自去武库挑选兵器。武库令与隆发生争执,御史中丞上奏弹劾隆,隆说:‘我应该在战场上拼死,以报答陛下所赋予的使命,武库令却用魏时的朽木兵器给我,这些兵器不能再使用,这不是陛下让我消灭敌人的意图。’皇帝同意了他的说法,又给了他三年的军资。隆于是西渡温水。
敌人树机能等人有数以万计的兵力,有的占据险要地势来阻止隆的前进,有的设下埋伏来截断隆的后路。隆依据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地广则使用鹿角车营,路狭则在车上搭建木屋,边战边前进,弓箭所及之处,敌人应声倒下。他时不时地施展奇谋,出敌不意。有时在道路上放置磁石,敌人穿着铁甲,无法前进,隆的士兵都穿着犀甲,没有任何阻碍,敌人都认为他们是神。转战千里,杀伤敌人以千计。自从隆西征以来,音信断绝,朝廷担忧,有人说他已经阵亡。后来隆的使者夜间到达,皇帝拍手欢笑。第二天,皇帝召集群臣说:‘如果听从了你们的话,就没有凉州和秦州了。’于是下诏:‘隆以偏师寡众,奋勇不顾艰难,冒险能够成功。授予他符节、宣威将军,加授赤幢、曲盖、鼓吹。’隆到达武威后,敌人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等人率领数以万计的部落归降,前后诛杀和归降的人数以万计。隆又率领善戎的没骨能等人与树机能大战,斩杀了树机能,凉州于是平定。
朝廷商议要给隆的将士们增加功勋和赏赐,有官员上奏说隆的将士们都已经先获得了显赫的爵位,不应该再授予,卫将军杨珧反驳说:‘之前精锐招募的将士,很少加封爵位的,这正适合用来诱引。现在隆全军独克,西部地区得到安宁,不能因为之前的授予就阻碍了之后的功绩,应该都同意,以表明诚信。’于是听从了杨珧的建议,按照不同的等级赐予爵位和增加官秩。
太康初年,朝廷认为西平荒废破败,应该及时恢复,任命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率领所领精兵,又给了他一支牙门军,驻扎在西平。当时南边的敌人成奚经常侵扰边疆,隆到达后,率领军队讨伐他们。敌人占据险要地势防守,隆命令士兵都背着农具,假装是要耕田。敌人认为隆没有征讨的意图,防御逐渐松懈。隆趁他们没有防备,进军击败了他们。毕隆的治理,敌人不敢再侵扰。太熙初年,封为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积攒了十多年,威信震慑陇右地区。当时略阳太守冯翊严舒与杨骏有亲戚关系,密谋取代隆,诋毁隆年老糊涂,不适合服兵役,于是征召隆,让严舒代替他。氏、羌部族聚集,百姓惊恐。朝廷担心关陇地区再次受到侵扰,于是免去了严舒的职务,派遣隆恢复原职,隆最终在官职上去世。
隆的儿子咸继承了他的事业,也是一位勇猛的人。成都王颖攻打长沙王乂时,任命咸为鹰扬将军,率兵驻扎在河桥中渚,被乂的将领王瑚击败,阵亡。
胡奋,字玄威,是安定临泾人,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的儿子。胡奋性格开朗,有谋略,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宣帝征伐辽东时,他以白衣身份侍从左右,受到了很好的接待。返回后担任校尉,逐渐升迁为徐州刺史,封为夏阳子。匈奴中部帅刘猛叛变,派骁骑路蕃讨伐他,胡奋担任监军、假节,驻军硜北,作为路蕃的后继部队。击破刘猛,刘猛帐下的将领李恪斩杀刘猛后投降。因功绩晋升为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再迁为护军,加授散骑常侍。胡奋家世为将门,晚年才开始好学,有文才,所在之处都有声望和功绩,在边疆特别有威望。
泰始末年,武帝怠慢政事而沉迷于女色,大量挑选公卿的女儿来充实后宫,胡奋的女儿被选入为贵人。胡奋只有一个儿子,是南阳王友,早逝。当他听说女儿成为贵人时,哭泣说:‘我这个老奴不死,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九地之下,一个在九天之上。’胡奋作为老臣,又有后宫之助,受到了特别的宠爱。升迁为左仆射,加授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当时杨骏作为皇后之父而骄傲自满,胡奋对杨骏说:‘你依靠女儿更加傲慢了吗?历观前代,与皇室通婚,没有不灭门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观察你的行为,正是招致祸患的原因。’杨骏说:‘你的女儿不是在天家吗?’胡奋说:‘我的女儿只是给你女儿做婢女,怎么能有所损益!’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担忧,杨骏虽然怀恨在心,但不能加害他。后来在官职上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胡奋有六个兄弟,哥哥胡广,弟弟胡烈,都很有名。
胡广,字宣祖,官至散骑常侍、少府。胡广的儿子胡喜,字林甫,也以开济著称,官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
胡烈,字武玄,担任将领伐蜀。钟会反叛时,胡烈与其他将领都被软禁。胡烈的儿子胡世元,当时十八岁,作为士兵先锋,攻打并杀死了钟会,名声远扬。胡烈担任秦州刺史,凉州叛乱时,胡烈驻扎在万斛堆,被敌人包围,没有援军,遇害。
陶璜,字世英,是丹阳秣陵人。他的父亲陶基,曾任吴国的交州刺史。陶璜在吴国担任显赫的官职。在孙皓时期,交阯太守孙谞贪婪残暴,被百姓所苦。正好察战邓荀到来,他擅自调集三千头孔雀,送往秣陵,士兵们因远征而疲惫,都想着造反。郡吏吕兴杀了孙谞和邓荀,使郡内归附。武帝任命吕兴为安南将军、交阯太守。不久他被功曹李统所杀,武帝又任命建宁爨谷为交阯太守,爨谷又死了,于是再派巴西马融接替。马融病逝后,南中监军霍弋又派犍为杨稷接替马融,与将军毛炅、九真太守董元、牙门孟干、孟通、李松、王业、爨能等,从蜀地出发到交阯,在古城击败吴军,斩杀了大都督修则和交州刺史刘俊。吴国派虞汜为监军,薛珝为威南将军、大都督,陶璜为苍梧太守,抵抗杨稷,在分水之战中,陶璜战败,退守合浦,损失了两员将领。薛珝生气地对陶璜说:“如果你自己请求讨伐叛贼,却损失了两员将领,责任在哪里?”陶璜回答:“下官无法随心所欲,各军不服从指挥,所以导致失败。”薛珝愤怒,想要撤军。陶璜在夜间带领数百士兵袭击董元,夺取了他的宝物,用船运回,薛珝于是向他道歉,任命陶璜为交州领兵官,为前部督。陶璜从海路出其不意,直接到达交阯,董元抵抗他。将领们准备战斗,陶璜怀疑断墙内有伏兵,所以把长戟排列在后面。两军交战,董元假装撤退,陶璜追击,伏兵果然出现,长戟迎击,大败董元等人。陶璜用之前得到的宝船上的锦缎数千匹赠送给扶严的贼帅梁奇,梁奇带领一万多人帮助陶璜。董元有勇将解系也在城内,陶璜诱使他的弟弟象写信给解系,又让象乘坐陶璜的车,鼓乐引导前行。董元等人说:“象都这样了,解系必定会离开。”于是杀死了解系。薛珝和陶璜于是攻陷了交阯。吴国于是任命陶璜为交州刺史。
陶璜有谋略,乐于助人,能够赢得人心。滕修多次讨伐南方的贼寇,无法制服,陶璜说:“南岸的人民依赖我们的盐铁,我们断绝他们的供应,让他们都用来制造农具。这样两年,就可以一战而消灭他们。”滕修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真击败了贼寇。
最初,霍弋派遣杨稷、毛炅等人,与他们立下誓言:‘如果敌军围城不到一百天就投降,家属将被处死;如果超过一百天救兵还没到,我承担罪责。’杨稷等人守城不到一百天,粮食耗尽,请求投降,陶璜不允许,供给他们粮食让他们继续守城。众将领都劝谏,陶璜说:‘霍弋已经死了,无法救杨稷等人,我们可以等到期限满了再接受投降,这样他们可以无罪,我们也可以显示仁义,对内教化百姓,对外安抚邻国,不是很好吗!’杨稷等人等到期限满了,粮食耗尽,救兵没到,于是投降了。修则被毛炅所杀后,他的儿子修允跟随陶璜南征,城池投降后,修允请求报仇,陶璜不允许。毛炅密谋袭击陶璜,事情败露后,陶璜逮捕了毛炅,斥责道:‘晋国的叛贼!’毛炅大声说:‘吴狗!你们算什么叛贼?’修允剖开他的肚子,问:‘你还能再作乱吗?’毛炅仍然骂道:‘我志在杀死你们的孙皓,你的父亲算什么狗东西!’陶璜逮捕了杨稷等人,并将他们一起送走。杨稷到合浦后,发病而死。孟干、爨能、李松等人到建鄴后,孙皓要杀他们。有人劝孙皓,孟干等人忠于所事,应该宽恕他们以鼓励边将,孙皓听从了这些建议,准备将他们迁往临海。孟干等人想北归,担心东迁会更远,因为吴国人喜欢蜀地的竹弩,说能制作,孙皓留下他们交付作部。后来孟干逃到京都,松、能被孙皓所杀。孟干提出了攻打吴国的计策,武帝于是给予他丰厚的赏赐,任命他为日南太守。在此之前,任命杨稷为交州刺史,毛炅为交止太守,印信还没到,他们就已经失败了,于是追赠杨稷为交州刺史,毛炅和松能的儿子都封为关内侯。
九真郡功曹李祚保卫郡内,陶璜派遣将领攻打他,未能攻克。李祚的舅舅黎晃随军,劝李祚投降。李祚回答说:‘舅舅是吴国的将领,我是晋国的臣子,只有力量才是关键。’过了一段时间后才被攻克。孙皓任命陶璜为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前将军、交州牧。武平、九德、新昌等地地势险峻,少数民族勇猛强悍,历代不臣服,陶璜征讨,设立了三个郡,以及九真属国的三十多个县。征召陶璜为武昌都督,用合浦太守修允代替他。交阯的百姓请求留下陶璜,于是他被遣返回去。
孙皓投降晋国后,亲手写信让陶璜的儿子陶融去命令陶璜归顺。陶璜流泪数日,派遣使者送印绶到洛阳。武帝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封为宛陵侯,改任冠军将军。
吴国平定后,晋朝减少州郡的兵力,陶璜上奏说:‘交阯地处边远,独霸一方,有些人需要翻译才能沟通,连接着山海。而且南郡离州有千余里海路,外部距离林邑只有七百里。夷族首领范熊世代为盗,自称为王,多次攻击百姓。而且与扶南相邻,种类繁多,朋党相互依赖,依仗险要地势不臣服。过去隶属于吴国时,多次作乱,攻破郡县,杀害官吏。我因年老体弱,以前被故国选用,偏守南方,十多年了。虽然前后都有征讨,剪除了他们的首领,但深山僻壤中仍有逃窜的。而且我所统率的士兵原本有七千多人,南方的气候温湿,多有瘴气,加上多年征讨,死亡减员,现在只剩下两千四百二十人。现在四海统一,没有人不服从,应当收起武器,致力于礼乐教化。而这个州的人民,懂得道义的人很少,他们厌倦了安宁的生活,喜欢制造祸乱。而且广州南岸,环绕六千多里,不臣服的有五万多户人家,加上桂林不羁的人,还有万户。至于服从官役的,只有五千余家。两州的唇齿相依,只有军队才能镇守。而且宁州的兴古接壤上游,距离交阯郡一千六百里,水陆交通,互相支援。州兵不宜减少,以显示空虚。风尘之变,出乎意料。我是亡国之民,建议不足为奇,圣上恩德深厚,给予我荣誉和重任,免除我的罪过,改授我新职,从受辱到受宠,我睁大眼睛重新审视,誓言效命,以报答所受之恩,面对所见所闻,恭敬地陈述我的意见。”又提出‘合浦郡土地贫瘠,没有农田,百姓只有采珠为业,商贾来来往往,用珠子交换粮食。而吴国时对珠子实行严格的禁令,担心百姓私自散布好珠,禁止买卖,导致百姓饥饿困苦。而且征收的珠子过多,限制供应不足。现在请求上等的珠子三分之二上交,次等的交一部分,粗的免交。从十月到二月,不是采珠的季节,允许商旅像以前一样往来。’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在南边住了三十年,威望和恩德在异俗之地显著。等到他去世时,全州的人都号哭,就像失去了慈爱的亲人。朝廷于是任命员外散骑常侍吾彦接替陶璜。吾彦去世后,又任命员外散骑常侍顾秘接替吾彦。顾秘去世后,州里的人逼迫顾秘的儿子顾参接管州事。顾参不久后去世,他的弟弟顾寿请求接管州事,州里的人不同意,他坚持请求,最终接管了州事。顾寿于是杀害了长史胡肇等人,又将杀害手下的督梁硕,梁硕逃跑得以幸免,起兵讨伐顾寿,将他擒获,遇到顾寿的母亲,命令她毒杀她。梁硕于是迎接陶璜的儿子、苍梧太守陶威担任刺史,陶威在任期间深得民心,三年后去世。陶威的弟弟陶淑,儿子陶绥,后来都担任了交州刺史。从陶基到陶绥四代,共有五人担任了交州刺史。
陶璜的弟弟陶浚,是吴国的镇南大将军、荆州牧。陶浚的弟弟陶抗,是太子中庶子。陶浚的儿子陶湮,字恭之;陶湮的弟弟陶猷,字恭豫,都有名望。陶湮官至临海太守、黄门侍郎。陶猷任宣城内史,王导的右军长史。陶湮的儿子陶馥,担任于湖县令,被韩晃所杀,追赠庐江太守。陶抗的儿子陶回,有自己独立的传记。
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出身贫寒,有文武才能。身高八尺,能徒手制服猛兽,力量超群。在吴国担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珝持节南征,军容非常盛大,吾彦看到后,感慨地叹息。有擅长相面的刘札对他说:‘以您的面相,将来会到达这个位置,不值得羡慕。’最初担任小将,供职于吴国大司马陆抗。陆抗对他的勇猛和谋略感到惊奇,想要提拔任用他,但担心众人不同意,于是召集众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拔刀跳跃而来,在座上的众将都害怕地逃跑,只有吾彦不动,举起几案抵挡,众人佩服他的勇气,于是提拔任用他。
逐渐升迁为建平太守。当时王濬将要讨伐吴国,在蜀地造船,吾彦察觉到这一点,请求增加兵力进行防备,孙皓不听从,吾彦于是擅自制造铁锁,横断江路。等到军队临近边境,沿江的各个城池都望风投降,有的被攻下,只有吾彦坚守,大军攻打不能攻克,于是撤退。
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开始归降,武帝任命他为金城太守。武帝曾经轻松地询问薛莹说:‘孙皓之所以亡国的原因是什么?’薛莹回答说:‘归命侯孙皓作为吴国的君主,亲近小人,刑罚滥用,大臣大将没有亲近信任的人,人人忧虑恐惧,各自不安,败亡的祸端,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武帝又问吾彦,他回答说:‘吴国君主英俊,宰辅贤明。’武帝笑着说:‘您明智臣贤,为什么亡国?’吾彦说:‘天命永终,历数有属,所以被陛下擒获。这大概是天时,不是人事啊!’当时张华也在座,对吾彦说:‘您作为吴国的将领,积累了多年的功绩,却默默无闻,我感到疑惑。’吾彦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您怎么没听说过?’武帝非常赞赏他。
转任敦煌,威望和恩德非常显著。升迁为雁门太守。当时顺阳王司马炽骄纵,前后内史都因罪被诬陷。于是吾彦担任顺阳内史,吾彦自身清廉,率领下属,威严严肃,众人都非常敬畏。司马炽无法诬陷他,于是推荐他,希望他离职。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武帝曾经问吾彦:‘陆喜、陆抗两人谁更优秀?’吾彦回答说:‘在道德名望上,陆抗不及陆喜;在建立功绩上,陆喜不及陆抗。’
恰逢交州刺史陶璜去世,任命吾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金赏赐陆机兄弟,陆机将要接受,说:‘吾彦原本微贱,被先父所提拔,但他回答诏书不恰当,怎么能喜欢他呢!’陆机于是停止了。因此,陆机等人一直诋毁他。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等人说:‘自古以来,从低贱的地位崛起的人,不仅有公卿,还有帝王。比如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人,都是从低贱的官职起家,都内侍外镇,没有人指责他们。您因为吾彦回答诏书有些不恰当,就不断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人都会离开您,您就会孤立无援。’于是陆机等人开始理解,诋毁的话也逐渐停止了。
最初,陶璜去世时,九真戍兵发生叛乱,驱逐了他们的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包围了郡城,吾彦全部平定了叛乱。在镇守二十多年,威望和恩德显著,南州安宁。他上表请求替换,被征召为大长秋。在任上去世。
张光,字景武,是江夏钟武人。身高八尺,眉目明亮,声音悦耳。年轻时担任郡吏,家世有部曲,因为牙门将讨伐吴国有功,升迁为江夏西部都尉,转任北地都尉。
最初,赵王司马伦担任关中都督时,氐族、羌族反叛,太守张损战死,郡县官吏士兵很少能保全。张光带领一百多人驻守马兰山北,被贼军包围了一百多天。张光安抚激励将士,多次出奇兵攻击贼军,将其击败。因为兵力少,路途遥远,张光认为自己会失败,会战死。恰逢梁王司马肜派遣司马索靖领兵迎接张光,全军悲泣,于是返回长安。司马肜上表推荐张光,说:‘张光身处绝境,有耿恭一样的忠诚,应该加以甄别和奖赏,以明确奖励和鼓励。’于是提拔任命他为新平太守,加授鼓吹。
在雍州刺史刘沈接到密诏讨伐河间王司马颙时,张光起兵帮助刘沈。刘沈当时委托秦州刺史皇甫重,皇甫重自认为是关西大族,心中常常轻视张光,他的计谋很少被采纳。等到两州军队溃败,被司马颙擒获,司马颙对张光说:‘之前起兵想要做什么?’张光严肃地回答:‘只是刘雍州没有采纳我的计策,所以让您有了今天。’司马颙认为他勇敢,邀请他欢宴了一整天,上表推荐他为右卫司马。
陈敏作乱时,任命张光为顺阳太守,加授陵江将军,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前往荆州讨伐陈敏。荆州刺史刘弘非常尊敬重视张光,称他为南楚的杰出人才。当时江夏太守陶侃与陈敏的大将钱端在长岐对峙,将要交战,襄阳太守皮初率领步兵,让张光设伏等待,武陵太守苗光担任水军,将战船藏在沔水。皮初等人与贼军交战,张光发动伏兵支援,水陆同时奋起,贼军大败。刘弘上表称赞张光有特殊的功勋,升迁为材官将军、梁州刺史。在此之前,秦州人邓定等两千多家,因为饥饿流入汉中,在成固安营扎寨,逐渐成为盗贼,梁州刺史张殷派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伐他们。邓定窘迫,假装向张燕请求投降,并馈赠张燕金银,张燕很高兴,为他延缓了进攻。邓定秘密结交李雄,李雄派遣军队救援邓定,张燕撤退,邓定于是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向东逃奔魏兴,张殷也弃官而逃。张光无法前往州城,停留在魏兴,于是联合各郡守共同策划进取。张燕宣称:‘汉中荒废,靠近大敌,收复汉中的事情,应当等待英雄。’杜正冲说:‘张燕接受贼人的金银,不及时进攻,拖延军队,导致丧失汉中,这是张燕的罪过。’张光于是愤怒,呵斥张燕出来,将他斩首示众。安抚荒废残破之地,百姓心悦诚服。张光于是重新镇守汉中。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
当时反贼王如的余党李运、杨武等人,从襄阳带领三千多家人进入汉中,光派遣参军晋邈率领众人到黄金地阻止他们。
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
晋邈接受了李运的丰厚贿赂,劝说光接纳李运。
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光听从了晋邈的话,让李运居住在成固。
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后来晋邈因为李运拥有许多珍宝,又想夺取,再次对光说:‘李运的部下不从事农业,只是经营武器,意图难以揣测,可以趁机夺取。’
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
光又相信了晋邈的话,派遣晋邈的部下去讨伐李运,但没有成功。
光乞师于氐王杨茂搜,茂搜遣子难敌助之。
光向氐族王杨茂搜求援兵,杨茂搜派他的儿子难敌来帮助。
难敌求货于光,光不与。
难敌向光索要财物,光不给。
杨武乃厚赂难敌,谓之曰‘流人宝物悉在光处,今伐我,不如伐光。’
杨武就厚赂难敌,对他说:‘流亡者的宝物都在光那里,现在攻打我们,不如攻打光。’
难敌大喜,声言助光,内与运同,光弗之知也,遣息援率众助邈。
难敌非常高兴,公开宣称帮助光,但实际上与李运是一伙的,光并不知道这一点,派遣他的儿子李援率领众人帮助晋邈。
运与难敌夹攻邈等,援为流矢所中死,贼遂大盛。
李运和难敌夹击晋邈等人,李援被流箭射中而死,贼军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
光坚守城池,从夏天到冬天,因愤怒和激动而生病。
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
官员和百姓都劝光退守魏兴,光手持剑说:‘我受国家深厚的恩惠,不能剿灭贼寇,现在能够自己死去,就像升天一样,怎么能退回去呢!’
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
说完这句话后,他就断气了,当时五十五岁。
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百姓们悲伤哭泣,远近的人都为他的去世感到惋惜。
有二子炅、迈。
他有两个儿子,名叫李炅和李迈。
炅少辟太宰掾。
李炅年轻时被任命为太宰的属官。
迈多才略,有父风。
李迈多才多艺,有他父亲的风范。
州人推迈权领州事,与贼战没。
州里的人们推举李迈代理州事,他与贼军作战而战死。
别驾范旷及督护王乔奉光妻息,率其遗众,还据魏兴。
别驾范旷和督护王乔奉光的家眷,率领他的遗部,回到魏兴。
其后义阳太守任愔为梁州,光妻子归本郡。
之后,义阳太守任愔成为梁州的官员,光的妻子和孩子回到了他们的本郡。
南平太守应詹白都督王敦,称‘光在梁州能兴微继绝,威振巴汉。值中原倾覆,征镇失守,外无救助,内阙资储,以寡敌众,经年抗御,厉节不挠,宜应追论显赠,以慰存亡’。
南平太守应詹向都督王敦报告,称赞‘光在梁州能够振兴微弱的国家,威震巴蜀和汉中。正值中原倾覆,地方守将失守,外面没有援助,内部缺乏物资,以少敌多,坚持抵抗了一年,坚守节操,不屈不挠,应该追赠荣誉,以安慰生者和死者’。
敦不能从。
王敦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赵诱,字元孙,淮南人也。
赵诱,字元孙,是淮南人。
世以将显。
他的家族世代以武将而显赫。
州辟言簿。
州里征召他担任言簿。
值刺史郗隆被齐王冏檄,使起兵讨赵王伦,隆欲承檄举义,而诸子侄并在洛阳;欲坐观成败,恐为冏所讨,进退有疑,会群吏计议。
当时刺史郗隆接到齐王冏的檄文,要求他起兵讨伐赵王伦,郗隆想遵从檄文起义,但他的儿子和侄子都在洛阳;他想坐观成败,又担心被冏讨伐,进退两难,于是召集众官吏商议。
诱说隆曰:‘赵王篡逆,海内所病。今义兵飙起,其败必矣。今为明使君计,莫若自将精兵,径赴许昌,上策也。不然,且可留后,遣猛将将兵会盟,亦中策也。若遣小军随形助胜。下策耳。’
赵诱对郗隆说:‘赵王篡位,天下人都感到痛苦。现在义军兴起,他们必定会失败。现在为您出谋划策,最好是您亲自率领精兵,直接前往许昌,这是上策。如果不是这样,也可以留下部分兵力,派遣猛将带兵会盟,这也是中策。如果只是派遣少量军队随形势变化协助胜利,这是下策。’
隆曰:‘我受二帝恩,无所偏助,正欲保州而已。’
郗隆说:‘我受到两位皇帝的恩惠,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只想保住自己的州而已。’
诱与治中留宝、主簿张褒等谏隆:‘若无所助,变难将生,州亦不可保也。’
赵诱与治中留宝、主簿张褒等人劝谏郗隆:‘如果不给予帮助,变故将会发生,州也无法保住。’
隆犹豫不决,遂为其下所害。
郗隆犹豫不决,最终被他的手下所害。
诱还家,杜门不出。
赵诱回到家,闭门不出。
左将军王敦以为参军,加广武将军,与甘卓、周访共讨华轶,破之。
左将军王敦任命赵诱为参军,加封广武将军,与甘卓、周访一起讨伐华轶,将其击败。
又击杜弢于西湘,太兴初,复与卓攻弢,灭之。
又在西湘击败了杜弢,太兴初年,又与甘卓一起攻打杜弢,将其消灭。
累功赐爵平阿县侯,代陶侃为武昌太守。
赵诱因功被封为平阿县侯,接替陶侃担任武昌太守。
时杜曾迎第五猗于荆州作乱,敦遣诱与襄阳太守硃轨共距之。
当时杜曾迎第五猗到荆州作乱,王敦派遣赵诱与襄阳太守朱轨一起抵抗。
猗既愍帝所遣,加有时望,为荆楚所归。
第五猗被愍帝所派遣,加上他当时的声望,被荆楚地区的人们所归附。
诱等苦战皆没,敦甚悼惜之,表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谥曰敬。
赵诱等人苦战而全部战死,王敦非常悲痛,上表追赠赵诱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谥号敬。
子龚,与诱俱死。
赵诱的儿子赵龚,与赵诱一起战死。
元帝为晋王,下令赠新昌太守。
晋元帝成为晋王后,下令追赠赵龚为新昌太守。
龚弟胤,字伯舒。
赵龚的弟弟赵胤,字伯舒。
王敦使周访击杜曾,胤请从行。
王敦派遣周访攻打杜曾,赵胤请求一同前往。
访惮曾之强,欲先以胤饵曾,使其众疲而后击之。
周访害怕杜曾的强大,想先利用赵胤去引诱杜曾,等他的军队疲惫后再攻打。
胤多枭首级。
赵胤斩杀了大量的敌军。
王导引为从事中郎。
王导推荐赵胤担任从事中郎。
南顿王宗反,胤杀宗。
南顿王宗反叛,赵胤将他杀死。
于是王导、庾亮并倚仗之。
因此王导和庾亮都依赖他。
转冠军将军,迁西豫州刺史,卒于官。
赵胤后来升任冠军将军,调任西豫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史臣曰:忠为令德,贞曰事君,徇国家而竭身,历夷险而一节。
史官评论说:忠诚是美好的品德,忠诚于君主是忠诚的表现,为国家而竭尽全力,历经磨难而保持节操。
罗宪、滕修,濯缨入仕,指巴东而受脤,出岭峤而扬麾。
罗宪、滕修,洗净冠缨进入仕途,指向巴东接受任命,走出岭峤挥舞旗帜。
属鼎命沦胥,本朝失守,郕巴丘而流涕,集都亭而大临。
正值国家命运衰败,本朝失去控制,郕巴丘流下眼泪,聚集在都亭举行哀悼。
古之忠烈,罕辈子兹!孝兴之智勇,玄威之武艺,灭丑虏于河西,制凶酋于硜北,审杨欣之必败,讥杨骏之速祸。
古代的忠烈之士,很少能有像他们这样的后代!孝兴的智慧和勇气,玄威的武艺,在河西消灭了丑恶的敌人,在硜北制服了凶猛的首领,预见到杨欣必定失败,批评杨骏迅速招致灾祸。
陶璜、吾彦,逸足齐驱,毛炅屈其深谋,陆抗奇其茂略。
陶璜、吾彦,行动敏捷,并驾齐驱,毛炅屈尊采纳他们的深谋,陆抗惊奇他们的宏伟策略。
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薪木之职,清规自守,远离世俗;战鼓之臣,声音更加激昂。
景武,南楚秀士;元孙,累叶将门,赴死喻于登仙。
景武是南楚的杰出士人;元孙,出身于连续几代都是武将的家族,视死如归,如同升天。
效诚陈于上策,竟而俱毙,贞则斯存。
他们献出忠诚于上策,最终都战死,忠诚则得以留存。
赞曰:宪居玉叠,才博流誉。修赴石门,惠政攸著。
赞曰:罗宪居住在玉叠,才华横溢,声名远扬。滕修前往石门,施行仁政,声名显赫。
孝兴、玄威,操履无违。愚坟毕礼,杨门致讥。
孝兴、玄威,行为端正,没有违背。愚者之墓,礼仪完备,杨家门中有人提出批评。
璜谋超绝,彦材雄杰。潜师袭董,观兵叹薛。
陶璜的谋略超越常人,吾彦的才华雄伟。暗中派遣军队袭击董卓,观看军队感叹薛仁贵。
惟赵与张,神略多方。作尉北地,立功西湘。
只有赵诱和张辽,策略神妙,变化多端。担任北地尉,在西湘建立功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二十七章-注解
罗宪:罗宪,字令则,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襄阳人。他在蜀汉的官职中,曾任太子舍人、宣信校尉等,因忠诚勇敢而著称。
谯周:谯周,蜀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蜀汉的丞相,罗宪曾师从于他。
子贡:子贡,孔子弟子之一,以善于辞令著称。此处可能是对罗宪在谯周门下学习有成的赞誉。
方亮严整:形容罗宪性格正直严谨。
待士无倦:指罗宪对待士人非常热情,不厌其烦。
轻财好施:形容罗宪不重视财富,乐于施舍。
不营产业:指罗宪不经营个人产业。
黄皓:蜀汉后期的宦官,干预朝政,与罗宪有冲突。
左迁:古代官职降级的一种说法。
巴东太守:巴东是古代的一个郡,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阎宇:蜀汉的大将军,曾任巴东都督。
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永安城:蜀汉时期的一座城池,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刘禅:蜀汉后主,罗宪在成都陷落后,他率领军队前往都亭等待刘禅。
吴:指三国时期的东吴。
脣齿:比喻关系密切,如同嘴唇和牙齿。
归顺:指罗宪最终选择归顺东吴。
缮甲完聚:指罗宪准备军备,聚集兵力。
节义:指忠诚和正义。
钟会、邓艾:魏国将领,曾率军伐蜀,但最终失败。
步协:东吴将领,曾率军西征。
陆抗:陆抗是吴国的将领。
牂柯: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贵州省西部。
上庸: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湖北省西北部。
毕命于此矣:表示罗宪愿意在这里尽忠职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胡烈:蜀汉时期的将领,曾率军救援罗宪。
陵江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监巴东军事:负责监督巴东地区的军事事务。
使持节:使持节是古代官职,代表皇帝出使,有很高的权力。
武陵太守:武陵是古代的一个郡,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泰始:晋朝的一个年号。
山玄玉佩剑:一种珍贵的佩剑。
西鄂侯:罗宪的封号。
谥曰烈:罗宪的谥号,表示其忠诚刚烈。
常忌:蜀汉时期的人物,罗宪曾推荐他。
杜轸:蜀汉时期的人物,罗宪曾推荐他。
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晋朝的开国皇帝。
式:罗尚的父亲,曾任牂柯太守。
参军:古代官职,参军是官名。
梁州刺史:梁州刺史是梁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赵廞:蜀汉末年的割据势力。
平西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益州刺史:益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西戎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边疆地区。
李特:蜀汉末年的割据势力领袖。
李雄:李雄是成汉的开国皇帝。
郫城:成汉的都城,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
任锐:罗尚的部下,曾参与攻打李特。
方岳: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湖北省。
宗岱:荆州刺史,曾率军救援罗尚。
孙阜:建平太守,曾率军救援罗尚。
庾冰:晋朝时期的官员。
苏峻:晋朝末年的叛乱领袖。
夏阳县开国侯:庾含的封号。
翟辽:十六国时期的割据势力领袖。
令狐愚:魏国兗州刺史,因事被诛。
武猛从事: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司马督: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凉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羌戎:古代对居住在西北地区的羌族和戎族的统称,他们是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
河西: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帝:指皇帝,这里指当时的皇帝。
朝臣:指朝廷中的官员。
隆:指隆安,古代的一位将领。
武威太守:武威是古代的一个郡,太守是该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常典:指常规制度或规定。
腰引弩:一种古代的弩,可以腰间携带。
八阵图:古代的一种阵法,用于军事布阵。
鹿角车营:用鹿角等材料搭建的简易防御工事。
偏箱车:古代的一种战车,用于防御和攻击。
温水的:温水的地区,可能指今甘肃省的某个地区。
树机能:古代的一位羌族首领。
陇右:古代指陇山以西的地区,即今天的甘肃省西部。
略阳: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南部。
冯翊: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
严舒:古代的一位官员。
氏、羌:古代的氏族和羌族,都是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民族。
鹰扬将军:古代的一种军职,负责统领军队。
河桥中渚:河桥是古代的一座桥梁,中渚是河中的小岛。
夏阳子: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嘉奖。
匈奴: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辽东: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区。
白衣侍从:指没有官职的随从。
椒房:古代指皇后的居所。
车骑将军:古代的一种军职,地位较高。
车骑将军阴密侯遵:指胡奋的父亲,阴密侯遵是胡奋的封号。
白衣:古代指没有官职的人。
校尉:古代的一种军职,负责统领一定数量的军队。
徐州刺史:徐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假节:古代的一种临时性的军职,表示授予一定的军事权力。
硜北: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帐下将:指部下的将领。
征南将军:古代的一种军职,负责征讨南方。
散骑常侍: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刀笔:古代指书写用的刀和笔,也指书写能力。
大采择:古代的一种选拔制度,用于选拔官员或宫女。
六宫:古代指皇后的居所。
南阳王友:南阳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友是其名。
椒房之助:指皇后的帮助。
镇军大将军:古代的一种军职,地位较高。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的一种官职,表示较高的地位。
后父:指皇帝的女婿。
秦州刺史:秦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凉州叛:指凉州地区的叛乱。
万斛堆:万斛堆是一个地名。
士卒:指士兵。
士卒先:指士兵中的先锋。
名驰远近:名声传遍远近。
凉州刺史:凉州刺史是凉州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建武将军:古代的一种军职,地位较高。
护羌校尉:古代的一种军职,负责管理羌族地区。
少府: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私人事务。
开济:指有开拓和救济的能力。
谥曰壮:谥号是古代对逝去的人的一种尊称,壮是胡奋的谥号。
丹阳秣陵:丹阳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附近。秣陵是丹阳郡的一个县,即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
吴交州刺史:吴是三国时期的东吴,交州是东吴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孙皓:孙皓是吴国的末代皇帝。
交阯太守:交阯是交州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太守是郡级行政长官。
察战邓荀:察战是古代官职,负责边境地区的军事侦察。邓荀是人名。
郡吏吕兴:郡吏是郡一级的官员,吕兴是人名。
功曹:功曹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地方政务。
犍为杨稷:犍为是犍为郡的简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杨稷是人名。
巴西马融:巴西是巴西郡的简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马融是人名。
南中监军霍弋:南中是古代对西南地区的称呼,监军是负责监督军事的官员,霍弋是人名。
牙门:牙门是古代军队中的一个编制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团。
大都督:大都督是古代军事职务,负责统率大规模军队。
苍梧太守:苍梧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分水:分水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合浦:合浦是合浦郡的简称,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扶严贼帅梁奇:扶严是地名,梁奇是贼帅的名字。
解系:解系是人名。
都督交州诸军事:都督是军事职务,交州是交州刺史的辖区。
前将军:前将军是古代军事职务,属于高级将领。
交州牧:牧是州级行政长官的称号。
夷獠:夷獠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合浦郡:合浦郡是合浦郡的简称,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林邑:林邑是古代对越南中南部的称呼。
扶南:扶南是古代对柬埔寨的称呼。
宁州:宁州是古代对四川盆地的称呼。
兴古:兴古是古代对四川南部和云南西部的称呼。
交址郡:交址郡是交州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
印缓:印缓是古代官职,负责颁发官印。
商贾:商贾是商人的意思。
珠禁:珠禁是对珍珠贸易的禁令。
蠲除:蠲除是免除、取消的意思。
威恩:威望和恩德,指某人或某事在民众中产生的良好影响和尊敬。
殊俗:指与中原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
员外散骑常侍: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吾彦:古代人物,曾任吾州刺史。
璜:指陶璜,曾任交州刺史。
顾秘:指顾秘,曾任员外散骑常侍。
参领州事:指参与管理州的事务。
鸩杀:用毒酒杀害。
雁门太守:雁门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顺阳王暢:顺阳王暢是古代的一个王爵,暢是其名。
金城太守:金城是古代的一个郡名,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归命侯:归命侯是孙皓的封号,指归顺的侯爵。
吴大司马陆抗: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司马是古代军事职务。
薛珝:薛珝是吴国的将军。
刘札:刘札是擅长相面的术士。
王濬:王濬是晋朝的大将,曾伐吴。
薛莹:薛莹是孙皓的臣子。
陆喜:陆喜是陆抗的儿子。
陶机:陶机是陶璜的儿子。
长沙孝廉尹虞:长沙孝廉尹虞是长沙的孝廉,孝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九真:九真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赵祉:赵祉是九真的贼帅。
马兰山:马兰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氐、羌:氐、羌是古代的少数民族。
张损:张损是关中都督。
赵王伦:古代人物,赵王伦是东晋时期的赵王,因篡位而被讨伐。
梁王肜:梁王肜是晋朝的一个王爵。
陈敏:陈敏是晋朝的一个将领。
刘弘:刘弘是荆州的刺史。
陶侃:陶侃是晋朝的将领。
钱端:钱端是陈敏的大将。
皮初:皮初是襄阳太守。
苗光:苗光是武陵太守。
张燕:张燕是巴西太守。
邓定:邓定是秦州人。
杜正冲:杜正冲是汉中的太守。
张殷:张殷是梁州刺史。
皇甫重:皇甫重是秦州刺史。
秦州:秦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关西大族:关西大族指居住在关西地区的豪门大族。
河间王颙:河间王颙是晋朝的一个王爵。
雍州刺史刘沈:雍州刺史刘沈是雍州的刺史。
右卫司马:右卫司马是晋朝的一个官职。
材官将军:材官将军是晋朝的一个官职。
逆贼:指背叛朝廷的叛乱分子,逆贼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那些违反道义、背叛国家的敌人。
余党:指叛乱分子的残余势力或追随者。
襄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汉中: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是古代蜀汉的军事要地。
黄金:此处可能指地名,也可能指黄金地段,但具体指代不明。
成固: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成固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佃农:指租种土地的农民,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
器杖:指武器和军杖,即军事装备。
氐王:指氐族的首领,氐族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
杨茂搜:氐族首领的名字。
流人:指流亡在外的人。
息:指儿子。
魏兴: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梁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南平: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应詹:古代人物,曾任南平太守。
王敦:古代人物,曾任都督,是东晋时期的权臣。
许昌: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州辟言簿:指州官辟举的人才名单。
冏:指司马冏,东晋时期的权臣。
赵王:指赵王司马伦,是东晋时期的赵王,因篡位而被讨伐。
义兵:指正义之师,通常指反抗暴政的军队。
中策:指中等策略,介于上策和下策之间。
小军:指数量较少的军队。
冏所讨:指被司马冏讨伐。
群吏:指一群官员。
说:劝说。
承檄:接受檄文,即接受命令。
举义:发起起义。
猛将:勇猛的将领。
会盟:结盟。
胜:胜利。
变难:变化和困难。
州:指所在的州。
治中留宝:古代官职,治中是官名,留宝是其名字。
主簿:古代官职,主簿是官名,张褒是其名字。
杜门不出:闭门不出,指不参与外界事务。
左将军:古代官职,左将军是官名。
广武将军:古代官职,广武将军是官名。
华轶:古代人物,曾任华州刺史。
杜弢:古代人物,曾任杜州刺史。
太兴: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
武昌: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杜曾:古代人物,曾任杜州刺史,后起兵作乱。
第五猗:古代人物,曾任第五州刺史,后起兵作乱。
荆楚:指荆州和楚地,即今湖北省境内。
尉:古代官职,尉是官名。
北地: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西湘: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石门: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惠政:仁爱的政绩。
鼎命:国家的命运。
沦胥:指国家衰败。
郕巴丘: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都亭: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鼎命沦胥:指国家命运衰败。
孝兴:古代人物,曾任孝兴将军。
玄威:古代人物,曾任玄威将军。
杨欣:古代人物,曾任杨州刺史。
杨骏:古代人物,曾任杨州刺史。
陶璜:古代人物,曾任陶州刺史。
薪楢: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鼙鼓:古代乐器,鼙是鼓的一种,常用于战争中激励士气。
景武:古代人物,曾任景武将军。
元孙:古代人物,曾任元孙将军。
效诚:表示忠诚。
上策:最佳策略。
俱毙:一同死去。
贞则斯存:忠诚的人则会留存于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晋书-列传-第二十七章-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州地区的一次军事冲突和一系列人物的经历。首先,‘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这里描绘了逆贼王如的余党李运、杨武等带领部下从襄阳进入汉中,梁州刺史王光派遣参军晋邈率军抵抗,表现了当时梁州对地方叛乱的应对措施。
‘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这里揭示了晋邈接受了李运的重赂,劝说王光接纳李运,体现了官场中贪污受贿的丑恶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
‘光从邈言,使居成固。’王光听从了晋邈的建议,让李运等人安居成固,显示了王光在处理地方事务时的妥协态度。
‘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晋邈后来又因李运拥有大量珍宝而想夺取,再次劝说王光采取行动,这反映了晋邈的贪婪和狡猾。
‘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王光再次相信了晋邈的话,派遣他率军讨伐李运,但未能成功,说明了王光在决策上的失误。
‘光乞师于氐王杨茂搜,茂搜遣子难敌助之。’王光向氐王杨茂搜求援,杨茂搜派其子难敌协助,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和军事援助的复杂性。
‘难敌求货于光,光不与。杨武乃厚赂难敌,谓之曰“流人宝物悉在光处,今伐我,不如伐光。”’难敌向王光索要财物,王光不给,杨武于是贿赂难敌,挑拨他与王光的关系,展现了战争中智谋的运用。
‘难敌大喜,声言助光,内与运同,光弗之知也,遣息援率众助邈。’难敌被杨武的话所吸引,表面上帮助王光,实际上与李运一伙,王光却不知情,派遣自己的儿子王援去支援晋邈,反映了战争中信息的误判和信任的丧失。
‘运与难敌夹攻邈等,援为流矢所中死,贼遂大盛。’李运和难敌联手攻击晋邈等人,王援被流箭射中而死,叛军势力大增,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
‘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王光坚守城池,最终因愤激成疾而死,表现了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气节。
‘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有二子炅、迈。’王光去世后,百姓为之哀悼,他的两个儿子王炅和王迈继承了他的遗志。
‘炅少辟太宰掾。迈多才略,有父风。’王炅被辟为太宰掾,王迈则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父亲的风范,反映了家族的传承。
‘州人推迈权领州事,与贼战没。别驾范旷及督护王乔奉光妻息,率其遗众,还据魏兴。’州人推荐王迈掌管州事,在与叛军作战中牺牲,王乔等人则奉王光的家眷和剩余兵力返回魏兴,展现了忠诚和牺牲。
‘其后义阳太守任愔为梁州,光妻子归本郡。南平太守应詹白都督王敦,称“光在梁州能兴微继绝,威振巴汉。”’任愔成为梁州太守,王光的家眷回到本郡,应詹向王敦推荐王光,称颂他的功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尊重。
‘敦不能从。’王敦未能采纳应詹的建议,说明了当时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和个人意志的局限性。
‘赵诱,字元孙,淮南人也。世以将显。’赵诱是淮南人,家族世世代代以军事显赫,体现了家族背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州辟言簿。值刺史郗隆被齐王冏檄,使起兵讨赵王伦,隆欲承檄举义,而诸子侄并在洛阳;欲坐观成败,恐为冏所讨,进退有疑,会群吏计议。’赵诱在州府任职,当时刺史郗隆面临起兵讨伐赵王伦的抉择,表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决策的艰难。
‘诱说隆曰:“赵王篡逆,海内所病。今义兵飙起,其败必矣。”’赵诱劝说郗隆,表达了对赵王伦篡逆的愤慨和对义兵胜利的信心,体现了忠诚和正义。
‘隆曰:“我受二帝恩,无所偏助,正欲保州而已。”’郗隆表示自己受到两代帝王的恩惠,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只想保住自己的州郡,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
‘诱与治中留宝、主簿张褒等谏隆:“若无所助,变难将生,州亦不可保也。”’赵诱和其他官员劝谏郗隆,指出如果不支持义兵,州郡也将面临危险,体现了忠诚和责任。
‘隆犹豫不决,遂为其下所害。’郗隆犹豫不决,最终被手下人杀害,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诱还家,杜门不出。’赵诱回到家中,闭门不出,体现了忠诚和坚守原则。
‘左将军王敦以为参军,加广武将军,与甘卓、周访共讨华轶,破之。’赵诱被王敦任命为参军,参与讨伐华轶,展现了忠诚和军事才能。
‘又击杜弢于西湘,太兴初,复与卓攻弢,灭之。’赵诱又参与了对杜弢的战斗,并最终将其击败,体现了忠诚和战功。
‘累功赐爵平阿县侯,代陶侃为武昌太守。’赵诱因功被封为平阿县侯,成为武昌太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臣的奖赏。
‘时杜曾迎第五猗于荆州作乱,敦遣诱与襄阳太守硃轨共距之。’杜曾迎立第五猗在荆州作乱,王敦派遣赵诱和朱轨共同抵抗,展现了忠诚和军事行动的必要性。
‘猗既愍帝所遣,加有时望,为荆楚所归。’第五猗被愍帝派遣,受到荆楚地区的拥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权的尊重。
‘诱等苦战皆没,敦甚悼惜之,表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谥曰敬。’赵诱等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王敦非常悲痛,为其申请追赠,体现了对英雄的敬仰。
‘子龚,与诱俱死。元帝为晋王,下令赠新昌太守。’赵诱的儿子赵龚也与其一同牺牲,晋元帝为其下令追赠新昌太守,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英雄后代的照顾。
‘龚弟胤,字伯舒。王敦使周访击杜曾,胤请从行。’赵诱的弟弟赵胤请求随周访一同出征,展现了忠诚和家族的传承。
‘访惮曾之强,欲先以胤饵曾,使其众疲而后击之。’周访担心杜曾的强大,想要先以赵胤为诱饵,使其军队疲惫后再进行攻击,体现了军事谋略的运用。
‘胤多枭首级。’赵胤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斩杀了许多敌军,展现了勇敢和战功。
‘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赵胤被王导引荐为从事中郎,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南顿王宗反,胤杀宗。’赵胤参与了南顿王宗的叛乱,并成功将其杀死,展现了忠诚和正义。
‘于是王导、庾亮并倚仗之。’王导和庾亮都依靠赵胤,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信任。
‘转冠军将军,迁西豫州刺史,卒于官。’赵胤后来晋升为冠军将军,成为西豫州刺史,最终在任上去世,展现了忠诚和职业生涯的成就。
‘史臣曰:忠为令德,贞曰事君,徇国家而竭身,历夷险而一节。’史臣对忠诚、事君、为国家竭尽全力、历经艰险而不动摇的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体现了对英雄精神的崇尚。
‘罗宪、滕修,濯缨入仕,指巴东而受脤,出岭峤而扬麾。’罗宪和滕修进入仕途,被任命为巴东地区的地方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属鼎命沦胥,本朝失守,郕巴丘而流涕,集都亭而大临。’在朝代更迭、国家失守的背景下,罗宪和滕修流涕哭泣,表现了忠诚和爱国情怀。
‘古之忠烈,罕辈子兹!孝兴之智勇,玄威之武艺,灭丑虏于河西,制凶酋于硜北。’史臣赞扬了古代忠烈,并对孝兴和玄威的智勇和武艺表示敬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认可。
‘审杨欣之必败,讥杨骏之速祸。’史臣分析了杨欣的失败和杨骏的祸患,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局势的洞察。
‘陶璜、吾彦,逸足齐驱,毛炅屈其深谋,陆抗奇其茂略。’史臣赞扬了陶璜和吾彦的才能,以及毛炅和陆抗的智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史臣对清正廉洁的官员和忠诚勇敢的将领进行了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和将领的期望。
‘景武,南楚秀士;元孙,累叶将门,赴死喻于登仙。效诚陈于上策,竟而俱毙,贞则斯存。’史臣对景武和元孙的忠诚和勇敢表示敬意,认为他们的行为如同登仙,展现了忠诚的价值。
‘赞曰:宪居玉叠,才博流誉。修赴石门,惠政攸著。孝兴、玄威,操履无违。愚坟毕礼,杨门致讥。’赞辞中再次强调了罗宪和滕修的才能和品德,以及对孝兴和玄威的赞美。
‘璜谋超绝,彦材雄杰。潜师袭董,观兵叹薛。’赞辞中对陶璜和吾彦的智谋和才能表示敬佩,以及他们军事行动的巧妙。
‘惟赵与张,神略多方。作尉北地,立功西湘。’赞辞中对赵诱和张的智谋和策略表示赞赏,以及他们在北地和西湘的功绩。
‘作尉北地,立功西湘。’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赵诱和张的功绩,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