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四

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四-原文

宣宗上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本名吾睹补,显宗长子,母曰昭华刘氏。

大定三年癸未岁生,世宗养于宫中。

十八年,封温国公,加特进。

二十六年,赐今名。

二十九年,进封丰王,加开府仪同三司,累判兵、吏部,又判永定、彰德等军。

承安元年,进封翼王。

泰和五年,改赐名从嘉。

八年,进封邢王,又封升王。

所至著祥异。

至宁元年八月,卫绍王被弑,徒单铭等迎于彰德府。

既至京,亲王、百官上表劝进。

九月甲辰,既皇帝位于大安殿。

以纥石烈胡沙虎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封泽王。

乙巳,谕尚书省,事有规画者皆即规画,悉依世宗所行行之。

丙午,以驸马雄名第赐胡沙虎。

丁未,谕宰臣曰:‘朕即大位,群臣凡有所见,各直言勿隐。’

临奠于卫绍王第。

有司奏,旧礼当设坐哭。

上命撤坐,伏哭尽哀。

敕有司以礼改葬。

戊申,御仁政殿视朝。

赐胡沙虎坐,胡沙虎不辞。

辛亥,封皇子守礼为遂王,守纯为濮王,皇女温国公主。

夔王永升薨,上亲临奠。

大元遣乙里只来。

壬子,改元贞祐,大赦。

恩赉中外臣民有差。

丙辰,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章言崇节俭、广听纳、明赏罚三事。

尚书右丞相徒单镒进左丞相,封广平郡王。

庚申,泽王胡沙虎等议废故卫王为庶人,上曰:‘朕徐思之,以谕卿等。’

壬戌,授胡虎中都路和鲁忽土世袭猛安。

丙寅,诏谕六品以下官,有事可言者言之无隐。

闰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是每月吉为常。

授尚书左丞相徒单镒中都路迭鲁猛安。

庚午,上复旧名珣,诏所司,告天地庙社。

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须回避。

辛未,诏追尊皇妣为皇太后。

是日,皇妃皇子至自彰德府。

遣使使宋。

己卯,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疏请立皇太子。

甲申,立子守忠为皇太子。

丙戌,诏降故卫王为东海郡侯。

甲午,减定监察御史为十二员。

冬十月丁酉朔,京师戒严。

辛丑,大元乙里只来。

乙巳,诏应迁加官赏,诸色人与本朝人一体。

庚戌,敕有司,皇太子册礼俟边事息然后举行。

辛亥,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战于城北,凡两败绩而归,就以兵杀胡沙虎于其第,持其首诣阙待罪。

赦之,仍授左副元帅。

壬子,殿前都点检纥石烈特末也等补外。

甲寅,张行信上封事,言正刑赏、择将帅,及鄯阳、石古乃之冤。

大元兵下涿州。

设京城镇抚弹压官。

置招贤所。

癸亥,放宫女百三十人。

十一月戊辰,夏人攻会州,徒单丑儿兵击走之。

庚午,将乞和于大元,诏百官议于尚书省。

以横海军节度使承晖为尚书右丞,耿端义为参知政事。

癸未,诏赠死事裴满福兴及鄯阳、石古乃官。

大元兵徇观州,刺史高守约死之。

又徇河间府、沧州。

乙未,定亡失告身文凭格。

十二月丁酉朔,上御应天门,诏谕军士,仍出银以赐之。

平章政事徒单公弼进尚书右丞相,尚书右丞承晖进都元帅兼平章政事,左副元帅术虎高琪进平章政事兼前职。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以边事未息,诏免朝贺。

辛未,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事黄掴九住死之。

宋人攻秦州,统军使石抹仲温击却之。

癸未,有司奏,请权止今年禘享朝献原庙及皇太后册礼,从之。

乙酉,征处士王澮,不至。

大元兵徇益都府。

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

乙未,大元兵徇怀州,沁南军节度使宋扆死之。

二月丙申朔。

壬子,大元乙里只紥八来。

丙辰,罢按察司。

壬戌,大元乙只复来。

三月辛未,遣承晖诣大元请和。

丁丑,赦国内。

癸未,京师大括粟。

甲申,大元乙里只紥八来。

诏百官议于尚书省。

戊子,以濮王守纯为殿前都点检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权都元帅府事。

庚寅,奉卫绍王公主归于大元太祖皇帝,是为公主皇后。

辛卯,诏许诸人纳粟买官。

京师戒严。

壬辰,大元兵下岚州,镇西军节度使乌古论仲温死之。

夏四月乙未朔,以知大兴府事胥鼎为尚书右丞。

戊戌,奉迁昭圣皇后柩于新寺。

时山东、河北诸郡失守,惟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徐、邳、海数城仅存而已,河东州县亦多残毁。

兵退,命仆散安贞等为诸路宣抚使,安集遗黎。

至是以大元允和议,大赦国内。

癸卯,权厝昭圣皇后于新寺。

甲辰,诏有司具阵亡人子孙以备录用。

丁未,以都元帅承辉为右丞相。

庚戌,左丞相、监修国史广平郡主徒单镒薨。

乙卯,尚书省奏巡幸南京,诏从之。

己未,葬卫绍王。

五月癸酉,承晖加金紫光禄大夫,封定国公。

尚书左丞抹撚尽忠加崇进,封申国公。

甲戌,霍王从彝薨。

乙亥,辍朝。

上决意南迁,诏告国内。

太学生赵昉等上章极论利害,以大计已定,不能中止,皆慰谕而遣之。

诣原庙奉辞。

戊寅,将发,雨,不果行。

以南京留守仆散端等尝请临幸,及行,先诏谕之。

辛巳,诏迁卫绍、镐厉王家属于郑州。

壬午,车驾发中都。

是日雨,至甲申止。

丙戌,次定兴。

禁有司扈从践蹂民田。

丁亥,次安肃州,元帅右监军完颜弼以兵迎见。

癸巳,次中山府,敕扈从军所践禾稼,计直酬之。

六月甲午朔,以按察转运使高汝砺为参知政事。

癸丑,次内丘县。

大元乙里只来。

戊午,次彰德府,曲赦其境内。

庚申,次钜桥镇。

是日,南京行宫宝镇阁灾。

壬戌,次宜村。

黄龙见西北。

秋七月,车驾至南京。

诏立元妃温敦氏为皇后。

八月甲午,以立后,百官上表称贺。

庚子,皇太子至自中都。

丁未,夏人入边,命移文责之。

甲寅,罢经略司。

应奉翰林文字完颜素兰上书言事。

九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皇孙生。

癸亥,山东路报莱州之捷。

辛未,立监察御史升黜格。

庚辰,诏训练军士。

丁亥,谕宣徽院,正旦生辰不须进物。

太白昼见于轸。

戊子,禁军官围猎。

冬十月甲午,诏遣官市木波、西羌马。

陕西军户战死者给粮赡其家。

丁酉,大元兵徇顺州,劝农使王晦死之。

壬寅,左副元帅兼尚书左丞抹撚尽忠进平章政事。

以御史中丞孛术鲁德裕为参知政事兼签枢密院事。

曲赦中都路。

乙卯,遣参知政事孛术鲁德裕行尚书省于大名府。

丙辰,大元兵收成州。

谕大名行省贬损用度。

德州防御使完颜丑奴伏诛。

十一月丁卯,以御史大夫仆散端为尚书左丞相。

曲赦山东路。

辛未,诏赐卫绍王家属既禀。

诏有司答夏国牒。

丙子,许诸色人试武举。

兰州译人程陈僧叛,西结夏人为援。

辛巳,荧惑犯房宿钩钤星。

癸未,曲赦辽东路。

敕罢宣抚司辄拟官。

十二月戊戌,遣真定行元帅府事永锡等援中都。

颁劝农诏。

丁未,以和议既定,听民南渡。

乙卯,登州刺史耿格伏诛,流其妻孥。

大元兵徇懿州,节度使高闾山死之。

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宋遣使来贺。

壬戌,遣内侍谕永锡防边,毋以和议为辞。

癸亥,曲宴群臣、宋使。

定文武五品以上侍坐员,遂为常制。

乙丑,诏宣抚阿海、总管合住讨贼刘二祖、张汝楫。

戊辰,尚书省言:‘内外军人入粟补官者多,行伍浸虚。请俟平定,应监差者与三酬,门户有职事者升一等,其子弟应荫者罢之。’上可其奏。

乙亥,夏人犯环州。

北京军乱,杀宣抚使奥屯襄。

丁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其军降于大元。

辛巳,皇太子疾。

辍朝。

乙酉,皇太子薨。

二月辛卯,环州刺乌古论延寿及斜卯毛良虎等败夏人于州境,诏进官有差。

大元乙里只来。

壬辰,上临奠皇太子殡所。

有司奏辰日不哭,上曰:‘父子至亲,何可拘忌!’命御史中丞李英、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领兵护饷中都,付以空名宣敕,许视功迁叙,逗挠者治以军律。

乙未,改宁边州隶岚州。

丁酉,诏诸色人迁官并视女直人,有司妄生分别,以违制论,从户部郎中奥屯阿虎请也。

辛丑,敕宰臣馈乙里只酒馔。

壬寅,颁奖谕官吏军民诏,曲赦,招抚北京作乱者。

丙午,尚书省以南迁后,吏部秋冬置选南京,春夏置选中都,赴调者不便,请并选于南京。

从之。

武清县巡检梁佐、柳口巡检李咬住以诛飐贼张晖、刘永昌等功进官有差,皆赐姓完颜。

丁未,山东宣抚使仆散安贞遣提控仆散留家等破贼杨安儿步骑三万,歼其众,降伪头目三百余人、胁从民三万余户。

戊申,减沿边州府官资考有差。

壬子,立保城无虞及捕获奸叛迁赏格。

乙卯,敕奏急事不拘假日。

丁巳,日初出赤如血,欲没复然。

戊午,隆德殿鸱尾坏。

三月壬戌,诏河北州县官,令文武五品以上辟举,不听以它事差占,仍勒终任。

有劳绩者但升遥领之职,应降罚者亦止本处居住。

时河北残毁,吏治多苟且以求代易,故著是令。

癸亥,诏百官各陈防边利害,封章以闻。

丙寅,敕河东、河北、大名长贰官训练随处义兵,邻境有警,责其救援。

降人自拔归国者迁职,仍列其姓名,以招谕来者。

沿河州县官罢软不胜职任者汰去,令五品已上官公举,仍许今季到部人内先择能者量缓急易之。

丁卯,安武军节度使张行信上书言急务四事。

庚午,谕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选精锐屯沈州、广宁,以俟进止。

壬申,长春节,宋遣使来贺。

戊寅,谕尚书省,岁旱,议弛诸处碾硙,以其水溉民田。

己卯,雨。

自去冬不雨雪,至是始雨。

劝农使李革言:‘河北州县官吏多求河南差占以避难,宜发元任领戍兵者。不可离则别注以往。’

庚辰,御史台言:‘在京军官及委差官刍粮券例悉同征行,乞减其给。枢密院委差有俸有吏,非征行不必给。’

皆从之。

敕尚书省,入粟补官者毋括其户为军。

有司议赏军功,毋有所沮格。

壬午,山东宣抚司报大沫堌之捷,夹谷石里哥及没烈擒贼渠刘二祖等斩之,前后殆贼万计。

西京军民变,遣官抚谕之。

己丑,禁州县置刃于杖以决罪人。

前年,京兆治中李友直私逃华州,结同知防御使冯朝、河州防御判官郝遵甫、平凉府同知致仕杨庭秀、水洛县主簿宿徽等团集州民,号‘忠义扈驾都统府’,相扌延为乱,杀其防御判官完颜八斤及城中女直人,以书约都统杨圭,为府兵所得。

圭讳之,请自效,诱友直等执之,麾所招千余人纳仗,坑诸城下。

时京师道路隔绝,安抚司以便宜族友直等,至是以状闻。

乃赠八斤及被害官军十余人各一官,赙钱三百贯。

夏四月癸巳,河东宣抚使胥鼎言利害十三事。

长胜军都统杨圭伏诛。

丙申,河南路蝗,遣官分捕。

上谕宰臣曰:‘朕在潜邸,闻捕蝗者止及道傍,使者不见处即不加意,当以此意戒之。’

权参知政事德升言:‘旧制夏至后免朝,四日一奏事。’

上曰:‘此在平时可耳。方今多故,勿谓朕劳,遂云当免,但使国事无废则善矣。’

己亥,曲赦山东路。

癸卯,籍赴选临当官为军。

乙巳,罢都南行尚书六部。

侯挚言九事。

曲赦蒲察七斤胁从之党,募能杀获七斤者,以其官官之。

丙午,以调度不给,凡随朝六品以下官及承应人,罢其从己人力输佣钱。

经兵州、府其吏减半,司、县吏减三之一。

其余除开封府、南京转运司外,例减三之一。

有禄官吏被差不出本境并罢给券,出境者以其半给之。

修内司军夫亦减其半。

丁未,故皇太子启菆,赐谥曰庄献,戊申,权葬迎朔门外。

诏自今策论词赋进士,第一甲第一人特迁奉直大夫,第二人以下,经义第一人并儒林郎,第二甲以下征事郎,同进士从仕郎,经童将仕郎。

壬子,芮国公从厚薨。

诏遣使同山西宣抚司选其民勇健者为军。

论有司,勿拒河北避兵之民,所至加存恤。

用山东西路宣抚副使完颜弼言,招大沫堌渠贼孙邦佐、张汝楫以五品职,下诏湔洗其罪。

乙卯,诏检核朝廷差遣官券历,无故稽留中道者罪之。

丙辰,谕田琢留山西流民少壮者充军,老幼者令就食于邢、洺等州,欲趣河南者听。

上议遣亲军六千余及所募二千七百人援中都,宰臣以为行宫单弱,亲军不可遣,遂止。

五月庚申,招抚山西军民,仍降诏谕之。

是日,中都破,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承晖死之。

户部尚书任天宠、知大兴府事高霖皆及于难。

壬戌,降空名宣敕、紫衣师德号度牒,以补军储。

辛未,立皇孙铿为皇太孙。

癸酉,刘炳上书言十事。

辛巳,上谕宰臣:‘多事之秋,陈言者悉送省。恐卿等不暇,朕于宫中置局,命方正官数员择可取者付出施行,何如?’

宰臣请如圣谕。

诏削纳马补官恩例。

戊子,谋代西夏,遣大臣镇抚京兆。

秋七月戊午朔,大元兵收济源县。

己未,征弓箭于内外品官,三品以上三副,四品、五品二副,余以等级征之。

庚申,置陈、颍漕运提举官,以户部勾当官往来督察。

有星如太白,色青白,有尾,出紫微垣北极傍,入贯索中。

上闻河北讥察官有要求民财始听民渡河者,避兵民至或饿死、自溺,特命御史台体访之。

又禁随朝职官夺民碾硙以自营利。

诏河间有孤城,移其军民就粟清州,括民间骡付诸军,与马参用。

辛酉,议括官田及牧马地以赡河北军户之徙河南者,已为民佃者俟获毕日付之。

群臣迭言其不便,遂寝。

癸亥,诏河北郡县军须并减河南之半。

定尚书所造诸符:枢密院鹿,宣抚司鱼,统军司虎。

丙寅,遣参知政事高汝砺往河南,便宜措置粮储。

制品官纳弓箭之令,丁忧致仕者免。

甲戌,借平阳民租一年。

诏职官更兵亡失告身,见任者保识即重给之,妄冒者从诈伪法。

丙子,尚书省奏给皇太孙岁赐钱,上不从,曰:‘襁褓儿安所用之。’

诏致仕官俸给比南征时减其半。

丁丑,肃宗神主至自中都,奉安于明俊殿。

戊寅,月入毕宿中,戊夜犯毕大星。

己卯,明德皇后神主至中都。

裁损宫中岁给有差。

甲申,诏尚书省,行六部太多,其令各路运司兼之。

改交钞名‘贞祐宝券。’

八月戊子朔,以陕西统军使完颜合打签枢密院事。

己丑,制军府庶事枢密院官须与经历官裁决,经历议是而院官不从,许直以闻。

癸巳,诏遣官体究京西路亲迁军户。

丙申,谕尚书省,职官犯罪。大者即施行之,小者籍之,事定始论其罪,谕枢密院,撒合辇所签军有具戒僧人,可罢遣之。

己亥,诏武举官非见任及已从军者,随处调赴京师,别为一军,以备用。被荐未授官者,量才任之。

庚子,上虑平阳城大,兵食不足,议弃之,宰臣持不可。

赏前冀州教授粘割忒邻,集义兵,出方略,遏土寇,兵后摄州,复立州治,积刍粮,招徕民户至五万,特迁三官,升正五品职。

置山东西路总管府于归德府及徐、亳二州。

以太常卿侯挚为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河北东、西两路。

太祖御容至自西京,奉安于启庆宫。

甲辰,置行枢密院于徐州、归德府。

诏诸职官不拘何从出身,其才可大用者尚书省具以闻。

丙午,山东西路宣抚使完颜弼表:“遥授同知东平府事张汝楫将谋复叛,密遣人招同知益都府事孙邦佐。邦佐斩其人,驰报弼,弼杀汝楫及其党万余。承制升邦佐德州防御使,余立功者赏有差。”上嘉弼功,加崇进,封密国公,诏奖谕之。

丁未,诏近臣举良将,加孙邦佐昭毅大将军、泰定军节度使,仍官其子。

戊申,东平、益都、太原、潞州置元帅府。

大赦。

己酉,监察御史许古献恢复中都之策。

红袄贼掠成武,宣抚副使颜盏天泽讨走之,斩首数百级。

进天泽一官,将校有功者命就迁赏。

命侯挚招邢州贼程邦杰以官,不从则诱其党图之。

减户部干办官四员及委差官有差。

壬子,置行省于陕西。

乙卯,增沿河阑籴之法,十取其八,以抑贩粟之币,仍严禁私渡。

增步军万人戍京以西,四万人戍京以东。

选陕西骑兵二千,增京畿之卫。

谕陕西,坚守延安、临洮、环、庆、兰、会、保安、绥德、平凉、德顺、镇戎、泾原、郦、坊、邠、宁、乾、耀等处要害。

分渭南州郡步兵屯平凉,令宣抚使治邠州,副使治同州之澄城以统之。

更以步骑守沿渭诸津。

丙辰,元帅左监军兼知真定府事永锡坐援中都失律,削官爵,杖之八十。

九月丁巳朔,户部侍郎奥屯阿虎言:“国家多故,职官往往不仕。乞限以两季,违者勿复任用。”上嫌其太重,命违限者止夺三官,降职三等,仍永不升注。

辛酉,除名永锡特迁信武将军、息州刺史。

甲子,谕宰臣,沿淮塘路以南地向授民业,今为豪势据夺者,其令有司察之。

丙寅,枢密院言:“陕西、河东世袭蕃部巡检,昨与世袭猛安谋克例罢其俸。今边事方急,宜仍给之,庶获其用。又西边弓箭手有才武出众,获功未推赏者,令宣抚司核实以闻。”从之。

丁卯,以秋稼未获,禁军官围猎。

诏授隐士王澮太中大夫、右谏议大夫,充辽东宣抚司参谋官。

戊辰,遥授武宁军节度副使徒单吾典告平章政事抹撚尽忠逆谋,诏有司鞫之。

设潼关提控总领军马等官。

辛未,置河北东路行总管府于原武、阳武、封丘、陈留、延津、通许、杞诸县,以治所徙军户。

命司属令和尚等护治巩国公按辰第。

上谓宰臣曰:“按辰所为不慎,或至犯法。舍之则理所不容,治之则失亲亲之道,但当设官以防之耳。”按辰寻以不法,谪博州防御使。

黜卫绍王母李氏光献皇后尊谥,神主在太庙,画像在启庆宫,并迁出之。

陈州镇防军段仲连进羊三百,诏迁三官。

命右丞汝砺诣陈州规画粮储。

壬申,以苏门县为辉州。

癸酉,朝谒世祖、太祖御容于启庆宫,行献享礼,始用乐。

赐东永昌姓为温敦氏,包世显、包疙疸为乌古论氏,睹令孤为和速嘉氏,何定为必兰氏,马福德、马柏寿为夹谷氏,各迁一官。

甲戌,朝谒太宗、熙宗、睿宗御容,行献享礼。

诏开、滑、浚、济、曹、滕诸州置连珠寨,如卫州。

乙亥,诏河北、山东等路及平凉、庆阳、临洮府,泾、邠、秦、巩、德顺诸州经兵,四品以下职事官并以二十月为满。

募随处主帅及官军、义军将校,有能率众复取中都者封王,迁一品阶,授二品职。

能战却敌、善诱降人、取附都州县者,予本处长官、散官,随职迁授,余州县递减二等。

红袄贼周元儿陷深、祁州,束鹿、安平、无极等县,真定帅府以计破之,斩元儿及杀其党五百余人。

丁丑,诏司、县官能募民进粮五千石以上,减一资考,万石以上,迁一官,减二资考,二万石以上迁一官,升一等,注见阙。

诸色人以功赐国姓者,能以千人败敌三千人,赐及緦麻以上亲,二千人以上,赐及大功以上亲,千人以上,赐止其家。

庚辰,陕西宣抚司来上第五将城万户杨再兴击走夏人之捷。

壬午,以空名宣敕付陕西宣抚司,凡夏人入寇,有能临阵立功者,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乙酉,置大名府行总管府于柘城县,以治所徙军户。

冬十月丙戌朔,翰林侍读学士、权参知政事乌古论德升出为集庆军节度使兼亳州管内观察使。

丁亥,尚书右丞汝砺言:“河北军户之徙河南省,宜以系官闲田及牧马草地之可耕者赐之,使自耕以食,而罢其月粮。”上从其请。

命右司谏冯开随处按视,人给三十亩。

夏人入保安,都统完颜国家奴破之;攻延安,戍将又败之。是日,捷至。

戊子,以御史中丞徒单思忠为参知政事。

己丑,平章抹撚尽忠下狱既久,监察御史许古言:“尽忠逮系有司,此必重罪,而莫知其由,甚骇众听。乞遣公正重臣鞫之。如得其实,明示罪目,以厌中外之心。”书上,不报。

庚寅,遂诛尽忠。

癸巳,罪状尽忠告中外。

诏枢密副使仆散安贞行枢密院于徐州。

戊戌,辽东宣抚司报败留哥之捷。

甲辰,诏求广平郡王承晖之后,得其犹子历亭县丞永怀,以为器物直长。

丙午,夏人陷临洮,陕西宣抚副使完颜胡失剌被执。

庚戌,诏尚书左丞相仆散端兼都元帅,行尚书省于陕西。

辛亥,蒙古纲奏:“昨被旨权山东路宣副使,屯东平。行至徐北岸,北兵已逼徐,不可往。”诏枢密副使仆散安贞权于沿河任使之。

壬子,以同、华旧屯陕西兵及河南所移步骑旧隶陕州宣抚司者,改隶陕西行省。

召中奉大夫、袭封衍圣公孔元措为太常博士。

上初用元措于朝,或言宣圣坟庙在曲阜,宜遣之奉祀。既而上念元措圣人之后,山东寇盗纵横,恐罹其害,是使之奉祀而反绝之也,故有是命。

辽东贼蒲鲜万奴僣号,改元天泰。

十一月丙辰朔,河北行尚书省侯挚入见。

诏河北西路宣抚副使田琢自浚徙其兵屯陕。

戊午,枢密院进王世安取盱眙、楚州之策,遂以世安为招抚使,与泗州元帅府所遣人同往淮南计度其事。

戊辰,夏人犯绥德之克戎寨,官军败之,犯绥平,又败之。赏有功将士告捷者。

参知政事徒单思忠言:“今陈言者多掇拾细故,乞不送省,止令近侍局度其可否发遣。”上曰:“若尔,是塞言路。凡系国家者,岂得不由尚书省乎?”

庚午,上与尚书右丞汝砺商略遣官括田赐军之利害,汝砺言不便者数端。

乃诏有司罢其令,仍给军粮之半,其半给诣实之价。

壬申,遣参知政事侯挚祭河神于宜村。

甲戌,移剌塔不也以军万人破夏人数万于熟羊寨。

丙子,诏市民间輓车羸疾牝马置群牧中,以图滋息。

知临洮府陀满胡土门破夏人八万于城下。

丁丑,监察御史陈规劾参知政事侯挚,上不允所言,而慰答之。

庚辰,上谓宰臣曰:“朕恐括地扰民,罢其令矣。官荒牧马地军户愿耕者听,已为民承种者勿夺。旧列点检左右将军、近侍局官、护卫、承应人秩满皆赐匹帛,虽所司为之制造,然不免赋取于民,近亦罢之,止给宝券。至于朕所服御,亦以官丝付府监织之,自今勿复及民也。”

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陀满斜烈死之。

十二月乙酉朔,徙朔州民分屯岚、石、隰、吉、绛、解等州。

戊子,以军事免枢密院官朝拜。

己丑,侯挚复行尚书省于河北。

庚寅,太白昼见。

壬辰,诏免元日朝贺。

乙未,敕赠昭圣皇后三代官爵。

太康县人刘全、时温、东平府民李宁谋反,伏诛。

戊戌,陕西行元帅府乞益兵,以田琢之众隶之,仍奖谕以诏。

壬寅,诏林州刺史惟宏与都提控从坦同经理边事,诸将功赏次第便宜行之。

乙巳,大元兵徇大名府。

癸丑,皇太孙薨,以殇,无祭享之制,戒勿劳民。

谕宣徽院免元日亲王、公主进酒。

甲寅,礼官奏,正旦宋遣使来贺。不宜辍朝。

命举乐、服色如常仪。

诏临洮路兵马都总管陀满胡土门进官三阶,再任。

四年春正月癸亥,监察御史田迥秀条陈五事。

丙寅,红袄贼犯泰安、德、博等州,山东西路行元帅府败之。

丁卯,谕御史台曰:“今旦视朝,百官既拜之后,始闻开封府报衙声。四方多故之秋,弛慢如此,可乎?中丞福兴号素谨于官事者,当一诘之。”

己巳,尚书右丞高汝砺进左丞。

庚午,大元兵收曹州。

辛未,参知政事侯挚进尚书右丞。

壬申,太原元帅左监军乌古论德升招其民降北者,得四千三百余人。

癸酉,诏赐故皇太孙谥曰冲怀。

更定捕获伪造宝券者官赏。

乙亥,以殿前都点检皇子遂王守礼为枢密使,枢密使濮王守纯为平章政事。

己卯,立遂王守礼为皇太子。

庚辰,诏免逃户租。

壬午,言者请遣官劝农,至秋成,考其绩以甄赏。

宰臣言:“民恃农以生,初不待劝,但宽其力,勿夺其时而已。遣官不过督州县计顷亩、严期会而已。吏卒因为奸利,是乃妨农,何名为劝。”上是其言,不遣。

二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上不视朝,诏皇太子控制枢密院事。

大元兵围太原。

乙酉,以信武将军、宣抚副使永锡签枢密院事,权尚书右丞。

皇太子既总枢务,诏有司议典礼,以金铸“抚军之宝”授太子,启禀之际用之。

平章政事高琪表乞致仕,不允。

如枢密院官问所以备御之策。

丁亥,以河东南路宣抚使胥鼎为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

鼎方抗表求退,诏勉谕就职,因有是命。

行省左丞相仆散端先亦告老,遣太医往镇护视其疾。

戊子,宰臣以皇太子既立,服御仪物悉与已受册同,今边事未宁,请少缓册宝之礼,从之。

戊戌,免亲王、公主长春节入贺致礼。

己亥,大元兵攻下霍山诸隘。

甲辰,命参知政事李革为修奉太庙使,礼部尚书张行信提控修奉社稷。

权祔肃宗神主于世祖室,奉始祖以下神主于随室,祭器以瓦代铜,献官以公服行事,供张等物并从简约。

庚戌,诏凡死节之臣籍其数,立庙致祭。

壬子,任国公玮薨,辍朝。

是月,同知观州军州事张开复河间府沧、献等州并属县十有三,表请赦旁郡胁从之臣。

又请以宣抚司空名宣敕二百道付之,从权署补,仍以粮继其军食。

诏枢密措画。

三月乙卯,以将修太庙,遣李革奏告祖宗神主于明俊殿。

丁巳,曲赦中都、河北等路。

议军户给地事。

乙丑,延州刺史温撒可喜上疏言:‘皇太子宜选正人为师保。’

丙寅,长春节,宋遣使来贺。

己巳,以将修社稷,遣太子少保张行信预告。

沧州经略副使张文破赵福,复恩州。

丙子,曲赦辽东路。

己卯,处士王澮以右谏议大夫复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仍赐诏褒谕。

庚辰,复邢州捷至。

夏四月己丑,陕西行省来报秦州官军破妖贼赵用、刘高二之捷。

遣官鞫单州防御使仆散倬之罪,罢其城单州之役。

癸巳,张开奏复清州等十有一城,诏迁官两阶,赏将士有差。

甲午,改赐皇太子名守绪。

诏谕陕西路军民。

丙申,河北行省侯挚言:‘北商败粟渡河,官遮籴其什八,商遂不行,民饥益甚。请罢其令。’从之。

河南、陕西蝗。

丁酉,太白昼见于奎。

己亥,夏人葩俄族都管汪三郎率其蕃户来归,以千羊进,诏纳之,优给其直。

辛丑,侯挚言:‘红袄贼掠临沂、费县之境,官军败之。获其党讯之,知其渠贼郝定僣号署官,已陷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十余县。’

时道路不通,宰臣请谕挚为备。

仍诏枢密招捕。

蔡、息行元帅府兵拔木陡关,斩首千级。

甲辰,有司言,扶风、郿县有騑伤麦。

五月癸丑朔,礼官言:‘太庙既成,行都礼虽简约,惟以亲行祔享为敬,请权不用卤簿仪仗及宫县乐舞。’从之。

山东行省上沂州之捷。

甲寅,凤翔之华、汝等州蝗。

辛酉,以尚书右丞侯挚行省事于东平。

己巳,来远镇获夏谍者陈絺等,知夏人将图临洮、巩州,窥长安。

命陕西行省严为之备。

丙子,上将以七月行祔享礼,虑时雨有妨,诏改用十月。

夏人修来羌城界河桥。

元帅右都监完颜赛不遣兵焚之,俘馘甚多。

戊寅,京兆、同、华、邓、裕、汝、亳、宿、泗等州蝗。

六月戊子,诏凡进奏帖及申尚书省、枢密院关应大事,私发视者绞,误者减二等,制书应密者如之。

壬辰,辽西伪瀛王张致遣完颜南合、张顽僧上表来归。

诏授致特进,行北京路元帅府事,兼本路宣抚使,南合同知北京兵马总管府,顽僧同知广宁府。

丙申,木星昼见于奎,百有一日乃伏。

癸卯,诏有司祈雨。

丁未,河南大蝗伤稼,遣官分道捕之。

罢河北诸路宣抚司,更置经略司。

壬子,以旱,诏参知政事李革审决京师冤狱。

秋七月癸丑朔,昭义军节度使必兰阿鲁带复威州及获鹿县。

飞蝗过京师。

甲寅,山东行省槛贼郝定等至京师,伏诛。

乙卯,以旱蝗,诏中外。

己未,敕减尚食数品及后宫岁给缣帛有差。

辛酉,监察御史陈规上章条陈八事。

闰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辛卯,复深州。

癸巳,翰林学士完颜孛迭进《中兴事迹》。

甲午,命掌军官举奇才绝力之人,提控、都副统等官互举其属。

颁举官赏罚格,许功过相除。

品官及草泽人有才武者,举荐升降亦如之。

庚子,诏河南、陕西镇防军应荫及纳粟补官者,当役如旧,俟事定乃听赴铨。

八月甲寅,太子少保兼礼部尚书张行信定祔享亲祀之仪以进。

上嘉纳之。

三原县僧广惠进僧道纳粟多寡与都副威仪及监寺等格,从其言鬻之。

夏人入安塞堡,元帅左监军乌古论庆寿遣军败之。

壬戌,赐张行信宝券二万贯、重币十端,旌其议礼之当。

乙亥,诏论中都民,命大名招抚使募人持诏以往。

丙子,大元兵攻延安。

己卯,夏人入结耶觜川,官军击走之。

九月辛巳朔,大元兵攻坊州。

以签枢密院事永锡为御史大夫,领兵赴陕西,便宜从事。

壬辰,大元兵攻代州。

经略使奥屯丑和尚战没。

以中卫尉完颜奴婢等充贺宋生日使。

冬十月己未,亲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于太庙。

招射生猎户练习武艺知山径者分屯陕、虢要地。

命元帅左监军必兰鲁带守潼关,遥授知归德府事完颜仲元军卢氏。

大元兵攻潼关,西安军节度使泥旁古蒲鲁虎战没。

辛酉,上亲行祔享礼。

甲子,祔享礼成。

赦。

乙丑,诏谕河南官吏军民,以赏格募立功之士。

命参知政事徒单思忠提控镇抚京师,移剌周剌阿不屯关、陕。

丙寅,诏京师具防城器械,多凿坎熥,筑垣墙于隙地。

徙卫绍及镐厉王家属于京师。

丁卯,以奉安社稷,遣官预告。

戊辰,命张行信摄太尉,奉安社稷,礼乐咸杀其数。

诏吏、礼、兵、工四部尚书董防城之役。

大元兵徇汝州。

己巳,沿河唯存通报小舟,余皆焚之。

庚午,诏宿粮州县屯兵,其签民为兵者就署队长,以自防遏。

河东行省胥鼎,遣潞州元帅左监军必兰阿鲁带以军一万,孟州经略使徒单百家以军五千,由便道济河趣关、陕,自将平阳精兵援京师。

命枢府督军应之。

辛未,置官领招贤所事。

命内外官探访有才识勇略能区画防城者具以闻,得实超任,仍赏举主。

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赴招贤所自陈。

壬申,以龙虎卫上将军裴满羊哥知归德府事,行枢密院事。

癸酉,诏罢遣有司所拘民间输税车牛以运军士衣粮者。

甲戌,谕附京民尽徙其刍粮入城,官储并运之。

丙子,行枢密院知河南府事完颜合打以征兵失应,坐诛。

户部郎中魏琦以没王事,官其子。

己卯,议禁京师靡谷,近侍以宝券方行,恐滞其用,不果。

吏部令史韩希祖陈言,曾以战功致身者尽拘京师备用,从之。

十一月庚辰朔,增定守御官及军人迁赏格。

辛巳,诏止附京农民自撤其庐舍。

壬午,河东行省胥鼎入援京师,用其言以知平阳府王质权元帅左监军,同知完颜僧家奴权右监军,代镇河东。

拜鼎为尚书左丞兼枢密副使,知归德府完颜伯嘉签枢密院事。

以完颜合打伏诛,诏中外。

乙酉,元帅右都监完颜赛不来献其提控石盏合喜、杨斡烈等大败夏人于定西之捷,命行省视其功赏之。

大元兵至渑池,右副元帅蒲察阿里不孙军溃而逃,失其所佩虎符。

丙戌,前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完颜合达率官军老幼自北归国,升镇南军节度使,进官三阶。

诏出公帑绵绢付有司偿所括民服以衣军者。

是夕,月晕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己丑,定毁防城器具法。

辛卯,诏立功五品以上官赐馔御前,六品以下官赐馔近侍局。

癸巳,上谕皇太子:‘京城提控官有以文资充者,彼岂知兵?其速易之。’

甲午,放免诸职官傔从及诸司局射粮兵卒尝选充军者。

戊戌,敕诸州县签籍军民,以备土寇。

华州元帅府复潼关。

庚子,罢在京防城民军。

遣御史陈规等充河南宣差安抚捕盗官。

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扫合以发兵后期,坐诛。

甲辰,以尚书工部侍郎和尚等充贺宋正旦使。

丙午,河南行枢密院从坦言,其族人道哥愿隶行伍以自效。

上嘉其忠,许之。

内族承立进所获马驼。

上曰:‘此军士所得,即以予之可也,朕安用哉。’因遍谕诸道将帅,后勿复如是。

十二月辛亥,平章政事术虎高琪加崇进、尚书右丞相。

参知政事李革罢。

癸亥,大元兵攻平阳。

丙寅,皇太子议伐西夏。

大元兵徇大名府。

壬申,大元兵进自代州神仙横城及平定承天镇诸隘,攻太原府。

宣抚使乌古论礼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

诏发潞州元帅府,平阳、河中、绛、孟宣抚司兵援之。

乙亥,高琪请修南京里城。

上曰:‘民力已困,此役一兴,病滋甚矣。城虽完固,朕亦何能独安此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四-译文

宣宗皇帝继位,名叫珣,原名吾睹补,是显宗的长子,母亲是昭华刘氏。

大定三年(癸未年)出生,被世宗养育在宫中。十八岁时,被封为温国公,加授特进。二十六年,赐予现在的名字。二十九年,晋升封为丰王,加授开府仪同三司,连续担任兵部、吏部判官,还担任过永定、彰德等军的判官。

承安元年,晋升封为翼王。泰和五年,改赐名为从嘉。八年,晋升封为邢王,又封为升王。所到之处都出现了吉祥的征兆。

至宁元年(八月),卫绍王被暗杀,徒单铭等人在彰德府迎接他。到达京城后,亲王和百官上表劝他登基。

九月甲辰日,他在大安殿即位。任命纥石烈胡沙虎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封为泽王。乙巳日,下令尚书省,所有有计划的事情都要立即执行,全部按照世宗的做法来。

丙午日,将驸马雄名的宅邸赐给胡沙虎。丁未日,告诉宰相说:‘我即位后,如果群臣有什么意见,都要直言不讳,不要隐瞒。’在卫绍王的宅邸进行祭奠。官员们奏报,按照旧礼应该设座哭泣。皇帝下令撤去座位,跪地哭泣至极。

命令官员按照礼仪改葬。戊申日,在仁政殿处理朝政。赐给胡沙虎座位,胡沙虎没有推辞。辛亥日,封皇子守礼为遂王,守纯为濮王,皇女为温国公主。夔王永升去世,皇帝亲自前往祭奠。大元派乙里只来。

壬子日,改元贞祐,大赦天下。恩赐内外臣民不等。丙辰日,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奏,建议崇尚节俭、广泛听取意见、明确赏罚。

尚书右丞相徒单镒晋升为左丞相,封为广平郡王。庚申日,泽王胡沙虎等人商议废黜原来的卫王为庶人,皇帝说:‘我慢慢考虑,再告诉你们。’壬戌日,授予胡沙虎中都路和鲁忽土世袭猛安。丙寅日,下诏告诉六品以下官员,有事情可以直言不讳。

闰月戊辰朔日,在仁政殿举行拜日仪式,从此每月的吉日都举行这样的仪式。授予尚书左丞相徒单镒中都路迭鲁猛安。庚午日,皇帝恢复原名珣,下令相关部门,向天地、宗庙报告。

之前更改的名字,从现在开始不再需要回避。辛未日,下诏追尊皇母为皇太后。这一天,皇妃和皇子从彰德府回来。派人出使宋朝。己卯日,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疏请求立皇太子。甲申日,立儿子守忠为皇太子。丙戌日,下诏将原来的卫王降为东海郡侯。甲午日,减少监察御史的编制为十二人。

冬十月丁酉朔日,京城实行戒严。辛丑日,大元乙里只来。乙巳日,下诏对于应当升官赏赐的人,各种人等与本国人都一样。庚戌日,下令官员,皇太子的册封仪式等边境事务结束后再举行。辛亥日,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在城北作战,两次失败后返回,就在他的宅邸中将胡沙虎杀死,带着他的首级到宫阙等待处罚。皇帝赦免了他,仍然授予他左副元帅的职位。壬子日,殿前都点检纥石烈特末也等人被调任外地。甲寅日,张行信上奏,谈论正刑赏、选择将帅,以及鄯阳、石古乃的冤案。

大元军队攻下涿州。设立京城镇抚弹压官。设立招贤所。癸亥日,放出宫女一百三十人。

十一月戊辰日,夏人攻打会州,徒单丑儿率军击退了他们。庚午日,准备向大元求和,下诏让百官在尚书省商议。任命横海军节度使承晖为尚书右丞,耿端义为参知政事。癸未日,下诏追赠死难者裴满福兴以及鄯阳、石古乃的官职。大元军队攻占观州,刺史高守约战死。又攻占河间府、沧州。乙未日,确定丢失的告身文凭格式。

十二月丁酉朔日,皇帝在应天门,下诏安抚士兵,并拿出银两赏赐他们。平章政事徒单公弼晋升为尚书右丞相,尚书右丞承晖晋升为都元帅兼平章政事,左副元帅术虎高琪晋升为平章政事兼原职。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日,因为边疆事务未平息,下诏免除朝贺。辛未日,大元军队攻占彰德府,知府黄掴九住战死。宋人攻打秦州,统军使石抹仲温击退了他们。癸未日,官员上奏,请求暂时停止今年的禘享朝献原庙及皇太后册礼,皇帝同意了。乙酉日,征召处士王澮,他没有来。大元军队攻占益都府。命令官员重新商议本朝的德运。乙未日,大元军队攻占怀州,沁南军节度使宋扆战死。

二月丙申朔日。壬子日,大元乙里只紥八来。丙辰日,撤销按察司。壬戌日,大元乙只再次来。

三月辛未日,派遣承晖到大元请求和谈。丁丑日,赦免国内。癸未日,京城大规模收购粮食。甲申日,大元乙里只紥八来。下诏让百官在尚书省商议。戊子日,任命濮王守纯为殿前都点检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代理都元帅府事务。庚寅日,奉命将卫绍王的公主嫁给大元太祖皇帝,成为公主皇后。辛卯日,下诏允许人们纳粟买官。京城实行戒严。壬辰日,大元军队攻下岚州,镇西军节度使乌古论仲温战死。

夏四月乙未朔日,任命知大兴府事胥鼎为尚书右丞。戊戌日,将昭圣皇后的灵柩迁入新寺。当时山东、河北各郡失守,只有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徐、邳、海几个城池还剩下,河东的州县也大多被毁坏。军队撤退后,命令仆散安贞等人担任各路宣抚使,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至此,因为大元答应和谈,国内大赦。

癸卯日,暂时安葬昭圣皇后于新寺。甲辰日,下诏让官员准备好阵亡将士的子孙,以备录用。丁未日,任命都元帅承晖为右丞相。庚戌日,左丞相、监修国史广平郡主徒单镒去世。乙卯日,尚书省上奏请求皇帝南巡,下诏同意。己未日,安葬卫绍王。

五月癸酉日,承晖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封为定国公。尚书左丞抹撚尽忠晋升为崇进,封为申国公。

甲戌日,霍王从彝去世。乙亥日,停止朝会。皇帝决定南迁,下诏告知国内。太学生赵昉等人上奏极论利弊,认为大计已定,不能中止,都安抚他们后让他们离开。前往原庙辞行。戊寅日,将要出发时下雨,未能成行。因为南京留守仆散端等人曾经请求皇帝临幸,及至出发,先下诏告知他们。辛巳日,下诏将卫绍、镐厉王的家属迁往郑州。壬午日,皇帝的车队从中都出发。这一天下雨,直到甲申日才停止。丙戌日,驻扎在定兴。禁止官员随从践踏民田。丁亥日,驻扎在安肃州,元帅右监军完颜弼率兵迎接。癸巳日,驻扎在中山府,下令随从军队所践踏的庄稼,按价值赔偿。

六月甲午朔日,任命按察转运使高汝砺为参知政事。癸丑日,驻扎在内丘县。大元乙里只来。戊午日,驻扎在彰德府,对其境内实行曲赦。庚申日,驻扎在钜桥镇。这一天,南京行宫宝镇阁发生火灾。壬戌日,驻扎在宜村。在西北方向出现了黄龙。

秋七月,皇帝的车队到达南京。下诏立元妃温敦氏为皇后。

八月甲午日,因为立皇后,百官上表祝贺。庚子日,皇太子从中都回来。丁未日,夏人入侵边境,命令移文责备他们。甲寅日,撤销经略司。应奉翰林文字完颜素兰上书议论事情。

九月壬戌月初一,发生了日食。皇孙出生。癸亥日,山东路报告莱州胜利的消息。辛未日,设立监察御史升黜制度。庚辰日,下诏训练士兵。丁亥日,下令宣徽院,正月初一和生日不需要进贡物品。太白星白天出现在轸宿。戊子日,禁止军官围猎。

冬十月甲午日,下诏派遣官员到木波、西羌购买马匹。陕西军户战死者给予粮食赡养其家。丁酉日,大元兵攻占顺州,劝农使王晦战死。壬寅日,左副元帅兼尚书左丞抹撚尽忠晋升为平章政事。任命御史中丞孛术鲁德裕为参知政事兼签枢密院事。曲赦中都路。乙卯日,派遣参知政事孛术鲁德裕到大名府行尚书省。丙辰日,大元兵收复成州。下令大名行省减少开支。德州防御使完颜丑奴被处死。

十一月丁卯日,任命御史大夫仆散端为尚书左丞相。曲赦山东路。辛未日,下诏赐给卫绍王家属粮食。下诏官署答复夏国的文书。丙子日,允许各色人试武举。兰州译人程陈僧叛变,与西夏人结盟作为支援。辛巳日,火星侵犯房宿钩钤星。癸未日,曲赦辽东路。敕令撤销宣抚司的官员。

十二月戊戌日,派遣真定行元帅府事永锡等人支援中都。颁布劝农诏书。丁未日,因为和议已经确定,允许民众南渡。乙卯日,登州刺史耿格被处死,流放其妻子儿女。大元兵攻占懿州,节度使高闾山战死。

三年春正月辛酉月初一,宋朝派遣使者来祝贺。壬戌日,派遣内侍告诉永锡防备边疆,不要因为和议作为借口。癸亥日,曲宴群臣和宋朝使者。确定文武五品以上官员陪坐的人员,从此成为常制。乙丑日,下诏宣抚阿海、总管合住讨伐贼人刘二祖、张汝楫。戊辰日,尚书省说:‘内外军人入粟补官的人很多,军队逐渐空虚。请等待平定之后,应该监督差事的人给予三倍报酬,有职务的人升一级,其子弟应该荫补的取消。’皇帝同意了这个奏议。乙亥日,夏人侵犯环州。北京军变乱,杀死宣抚使奥屯襄。丁丑日,右副元帅蒲察七斤率领其军队投降大元。辛巳日,皇太子生病。停止上朝。乙酉日,皇太子去世。

二月辛卯日,环州刺史乌古论延寿和斜卯毛良虎等人在州境打败夏人,下诏晋升官员。大元乙里只来。壬辰日,皇帝亲自到皇太子殡所祭奠。官员上奏说辰日不哭泣,皇帝说:‘父子至亲,怎么能拘泥于忌讳!’命令御史中丞李英、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领兵护送粮食到中都,给予空名宣敕,允许根据功绩晋升,拖延不前的按照军法处理。乙未日,改宁边州隶属岚州。丁酉日,下诏各种人迁官都按照女直人,官署胡乱分别,以违制论处,是按照户部郎中奥屯阿虎的请求。辛丑日,敕令宰臣馈赠乙里只酒食。壬寅日,颁发奖励官员、军民的诏书,曲赦,招抚北京作乱的人。丙午日,尚书省认为南迁之后,吏部秋冬在南京置选,春夏在中都置选,赴调的人不方便,请求合并选在南京。皇帝同意了这个请求。武清县巡检梁佐、柳口巡检李咬住因为诛杀贼人张晖、刘永昌等人的功绩晋升官职,都赐姓完颜。丁未日,山东宣抚使仆散安贞派遣提控仆散留家等人打败贼人杨安儿的步兵骑兵三万,消灭其众,降服伪头目三百余人、胁从民众三万余户。戊申日,减少沿边州府官员的资历考核。壬子日,设立保城无虞及捕获奸叛的赏格。乙卯日,敕令紧急事务不拘泥于假日。丁巳日,日出时红如血,将要落山时又如此。戊午日,隆德殿的鸱尾损坏。

三月壬戌日,下诏河北州县官员,命令文武五品以上官员推荐,不允许因为其他事情占用,并且要求完成任期。有功绩的人只升任遥领之职,应该降罚的也只在本处居住。当时河北残破,官吏多苟且以求更换,所以制定了这个命令。癸亥日,下诏百官各自陈述防边的利弊,密封上奏。丙寅日,敕令河东、河北、大名的长贰官训练各处的义兵,邻境有警情,责成他们救援。投降后自己回归国家的人晋升职位,仍然列出他们的名字,以招徕其他人。沿河州县官员不胜职任的罢免,命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公举,仍然允许本季到部的人先选择能者,根据缓急更换。丁卯日,安武军节度使张行信上书谈论四件急务。庚午日,下令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选择精锐部队驻扎沈州、广宁,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壬申日,长春节,宋朝派遣使者来祝贺。戊寅日,下令尚书省,因为旱灾,讨论放松各处的碾硙,用其水灌溉民田。己卯日,下雨。从去年冬天没有下雨雪,到这时才下雨。劝农使李革说:‘河北州县官吏多请求到河南出差以躲避困难,应该派遣原来领兵守卫边疆的人。如果不能离开,就另外调任。’庚辰日,御史台说:‘在京军官和委派的官员的草料券例全部与出征相同,请求减少他们的供给。枢密院委派的官员有俸禄有吏员,不是出征不必供给。’都同意了。敕令尚书省,入粟补官的人不要将其家庭划为军队。官署讨论赏赐军功,不要有所阻碍。壬午日,山东宣抚司报告大沫堌的胜利,夹谷石里哥和没烈擒获贼人首领刘二祖等人,斩杀他们,前后共消灭贼人近万。西京军民变乱,派遣官员安抚。己丑日,禁止州县在杖刑中使用刀刃来处决罪人。前年,京兆治中李友直私自逃到华州,与同知防御使冯朝、河州防御判官郝遵甫、平凉府同知退休的杨庭秀、水洛县主簿宿徽等人聚集州民,号称“忠义扈驾都统府”,相互勾结作乱,杀死其防御判官完颜八斤和城中的女直人,写信邀请都统杨圭,被府兵捕获。杨圭隐瞒了这件事,请求自我效命,诱捕友直等人,指挥所招募的千余人交出武器,在城下坑杀。当时京师道路隔绝,安抚司以便宜处理友直等人,到这时上报情况。于是追赠八斤及被害的官军十余人各一个官职,赐钱三百贯。

夏四月癸巳,河东宣抚使胥鼎提出了十三条利弊事项。长胜军都统杨圭被处死。丙申,河南路发生蝗灾,派遣官员分头捕捉。皇帝对宰臣说:“我在潜邸时,听说捕蝗的人只到路边,使者没有看到的地方就不加注意,应当用这个意思来告诫他们。”权参知政事德升说:“按照旧制,夏至后可以免朝,四天上一份奏事。”皇帝说:“这在平时是可以的。现在事情多,不要认为我辛苦,就说是应当免朝,只要国家事务不荒废就好。”己亥,对山东路进行赦免。癸卯,将参加选拔的官员编入军队。乙巳,撤销都南行尚书六部。侯挚提出了九件事。对蒲察七斤胁从的人进行赦免,并悬赏能杀获七斤的人,给予相应的官职。丙午,因为调配物资不足,所有随朝六品以下官员及承应人,停止他们使用人力输送钱物。经过兵州、府的官员减半,司、县吏减去三分之一。其余除开封府、南京转运司外,一律减去三分之一。有俸禄的官员被差遣不出本境的,停止给予凭证,出境的给予一半。修内司军夫也减半。丁未,已故皇太子启菆,赐谥号为庄献,戊申,暂时葬于迎朔门外。

诏令从今以后,策论词赋进士,第一甲第一人特迁为奉直大夫,第二人以下,经义第一人为儒林郎,第二甲以下为征事郎,同进士为从仕郎,经童为将仕郎。壬子,芮国公从厚去世。诏令派遣使者与山西宣抚司一起选拔民勇健者为军。议论有司,不要拒绝河北避兵的民众,所到之处加以存恤。采纳山东西路宣抚副使完颜弼的建议,招募大沫堌渠贼孙邦佐、张汝楫以五品职,下诏洗清他们的罪行。乙卯,诏令检查核实朝廷派遣官员的凭证,无故稽留在中途的予以处罚。丙辰,皇帝下令田琢留山西流民中的少壮者充军,老幼者令到邢、洺等州就食,想迁往河南的听任他们。皇帝商议派遣六千余亲军及所招募的二千七百人支援中都,宰臣认为行宫单薄,亲军不可派遣,于是作罢。

五月庚申,招募安抚山西军民,并再次下诏晓谕他们。这一天,中都沦陷,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承晖战死。户部尚书任天宠、知大兴府事高霖都遭遇了不幸。壬戌,颁布空名宣敕、紫衣师德号度牒,以补充军资。辛未,立皇孙铿为皇太孙。癸酉,刘炳上书陈述十件事。辛巳,皇帝对宰臣说:“多事之秋,上书的人全部送到省里。恐怕你们忙不过来,我在宫中设立机构,命令几位正直的官员挑选可取的实行,怎么样?”宰臣请求按照圣旨办理。诏令削除纳马补官的恩例。戊子,计划取代西夏,派遣大臣镇抚京兆。

秋七月戊午朔,大元军队攻占济源县。己未,向内外官员征召弓箭,三品以上官员征召三副,四品、五品官员征召两副,其余按照等级征召。庚申,设立陈、颍漕运提举官,由户部勾当官往来督察。有星象如太白,颜色青白,有尾巴,从紫微垣北极附近出来,进入贯索中。皇帝听说河北的讥察官有要求民众财物才允许民众渡河的,避兵的民众有的饿死、有的自溺,特别命令御史台调查此事。又禁止随朝职官夺取民众的碾硙以营利。诏令河间有孤城,迁移其军民到清州就食,收集民间骡子给军队使用,与马匹共同使用。辛酉,商议收集官田和牧马地以赡养迁往河南的河北军户,已经为民佃的人等到收获完毕后再交付。群臣连续提出不便之处,于是作罢。癸亥,诏令河北郡县军队的物资需求减少到河南的一半。确定尚书省制作的各项符咒:枢密院用鹿,宣抚司用鱼,统军司用虎。丙寅,派遣参知政事高汝砺前往河南,方便处理粮食储备。制定官员纳弓箭的命令,丁忧致仕者免。甲戌,借平阳民租一年。诏令职官更换兵亡失的凭证,现任官员保证认识即重新给予,假冒者按照诈伪法处罚。丙子,尚书省上奏请求给予皇太孙岁赐钱,皇帝不同意,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用得上。”诏令退休官员的俸禄比南征时减少一半。丁丑,肃宗神主从中都运回,供奉于明俊殿。戊寅,月亮进入毕宿中,戊夜侵犯毕大星。己卯,明德皇后神主运到中都。裁减宫中岁给有不同。甲申,诏令尚书省,因为六部事务太多,命令各路运司兼管。更改交钞名称为‘贞祐宝券’。

八月的第一天是戊子朔日,任命陕西统军使完颜合打为枢密院事。己丑日,制定军府庶事由枢密院官员和经历官共同裁决,如果经历官的意见被采纳而枢密院官员不同意,允许直接上报。癸巳日,下诏派遣官员调查京西路亲迁军户的情况。丙申日,通知尚书省,对于职官犯罪,大的罪行立即执行,小的罪行记录在案,事情确定后再论罪,并通知枢密院,撒合辇所签军中有戒僧人,可以罢免并遣散他们。己亥日,下诏武举官非现任及已从军者,随时调往京师,另外组建一军,以备用。被推荐但未授官者,根据才能任命。庚子日,皇帝担心平阳城太大,兵食不足,考虑放弃,宰臣反对。赏赐前冀州教授粘割忒邻,他组织义兵,出谋划策,遏制土寇,战事后代理州事,重新设立州治,积聚粮食,招徕民户至五万,特别提升三级,升为正五品职。在归德府及徐、亳二州设立山东西路总管府。以太常卿侯挚为参知政事,在河北东、西两路执行尚书省的事务。太祖的御容从西京运来,安置在启庆宫。甲辰日,在徐州、归德府设立行枢密院。下诏所有职官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可以重用,尚书省要详细上报。丙午日,山东西路宣抚使完颜弼上表说:‘遥授同知东平府事张汝楫计划再次叛乱,秘密派人招揽同知益都府事孙邦佐。孙邦佐斩杀了那人,快速报告给完颜弼,完颜弼杀了张汝楫及其党羽一万多人。根据命令提升孙邦佐为德州防御使,其他立功者也有相应的赏赐。’皇帝赞扬完颜弼的功绩,加封崇进,封为密国公,下诏嘉奖。丁未日,下诏近臣推荐良将,加封孙邦佐昭毅大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并任命其子为官。戊申日,在东平、益都、太原、潞州设立元帅府。实行大赦。己酉日,监察御史许古献上恢复中都的策略。红袄贼掠夺成武,宣抚副使颜盏天泽将其击退,斩首数百级。提升颜盏天泽一官,有功的将校也给予相应的赏赐。命令侯挚招降邢州贼程邦杰,如果不从则诱使其党羽图谋他。减少户部干办官四员及委派官员的数量。壬子日,在陕西设立行省。乙卯日,增加沿河阑籴之法,十取其八,以抑制贩运粮食的货币,并严禁私自渡河。增加步兵一万人驻守京西,四万人驻守京东。从陕西选拔两千骑兵,增加京畿的防卫。通知陕西,坚守延安、临洮、环、庆、兰、会、保安、绥德、平凉、德顺、镇戎、泾原、郦、坊、邠、宁、乾、耀等要害地区。分派渭南州郡步兵驻扎平凉,命令宣抚使治理邠州,副使治理同州之澄城以统一指挥。更换步兵和骑兵守卫沿渭的各个渡口。丙辰日,元帅左监军兼知真定府事永锡因援救中都失利,被削去官爵,杖责八十下。

九月的第一天是丁巳朔日,户部侍郎奥屯阿虎说:‘国家多事,很多职官不愿意任职。请求限制在两季内,违反者不再任用。’皇帝认为过于严厉,命令违反期限者只剥夺三级官职,降职三级,并且永远不再提升。辛酉日,将永锡从名册中除名,特别任命为信武将军、息州刺史。甲子日,皇帝通知宰臣,沿淮塘路以南的土地原本分配给民户,现在被豪强势力占据,命令有关部门调查。丙寅日,枢密院说:‘陕西、河东世袭蕃部巡检,最近按照世袭猛安谋克的例子取消了他们的俸禄。现在边疆事务紧急,应该恢复他们的俸禄,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另外,西边的弓箭手中有才武出众的人,获得了功绩但未得到奖赏,命令宣抚司核实上报。’同意了这个建议。丁卯日,因为秋季庄稼尚未收获,禁止军官围猎。下诏授予隐士王澮太中大夫、右谏议大夫,充任辽东宣抚司参谋官。戊辰日,武宁军节度副使徒单吾典告发平章政事抹撚尽忠有谋反的意图,下诏有关部门审讯。设立潼关提控总领军马等官职。辛未日,在原武、阳武、封丘、陈留、延津、通许、杞等县设立河北东路行总管府,以治理迁移的军户。命令司属令和尚等人保护治理巩国公按辰第。皇帝对宰臣说:‘按辰行事不慎,可能触犯法律。放弃他则理所不容,处理他则失去亲情,但应该设立官员来预防。’按辰不久因违法行为被贬为博州防御使。废黜卫绍王母李氏光献皇后的尊谥,神主从太庙迁出,画像从启庆宫迁出。陈州镇防军段仲连进献羊三百,下诏提升三级。命令右丞汝砺前往陈州规划粮食储备。壬申日,将苏门县改为辉州。癸酉日,在启庆宫朝拜世祖、太祖的御容,行献享礼,开始使用音乐。赐予东永昌姓为温敦氏,包世显、包疙疸为乌古论氏,睹令孤为和速嘉氏,何定为必兰氏,马福德、马柏寿为夹谷氏,各提升一级官职。甲戌日,朝拜太宗、熙宗、睿宗的御容,行献享礼。下诏开封、滑州、浚州、济州、曹州、滕州设立连珠寨,如卫州。乙亥日,下诏河北、山东等路及平凉、庆阳、临洮府,泾、邠、秦、巩、德顺等州经过战事,四品以下职事官任期以二十个月为满。招募各处主帅及官军、义军将校,有能率领众人收复中都者封为王,提升一品阶,授予二品职。能战退敌、善于诱降敌人、收复附都州县者,给予本处长官、散官,随职务提升授予,其他州县依次降低两级。

红袄贼周元儿攻陷深、祁州,束鹿、安平、无极等县,真定帅府用计破敌,斩杀周元儿及其党羽五百余人。丁丑日,下诏司、县官能招募民夫进献粮食五千石以上,减去一级资历考核,一万石以上,提升一级官职,减去二级资历考核,两万石以上提升一级官职,提升一级,记录在册。各种人等因功赐予国姓者,能率领千人击败三千人,赐予及缌麻以上的亲人,两千人以上,赐予及大功以上的亲人,千人以上,只赐予其家。庚辰日,陕西宣抚司上报第五将城万户杨再兴击退夏人的胜利。壬午日,以空名宣敕交给陕西宣抚司,对于夏人入侵,有能在战场上立功者,五品以下均可提升官职。乙酉日,在大名府柘城县设立行总管府,以治理迁移的军户。

冬十月丙戌朔,翰林侍读学士、权参知政事乌古论德升出为集庆军节度使兼亳州管内观察使。

丁亥,尚书右丞汝砺言:“河北军户之徙河南省,宜以系官闲田及牧马草地之可耕者赐之,使自耕以食,而罢其月粮。”上从其请。

命右司谏冯开随处按视,人给三十亩。

夏人入保安,都统完颜国家奴破之;攻延安,戍将又败之。是日,捷至。

戊子,以御史中丞徒单思忠为参知政事。

己丑,平章抹撚尽忠下狱既久,监察御史许古言:“尽忠逮系有司,此必重罪,而莫知其由,甚骇众听。乞遣公正重臣鞫之。如得其实,明示罪目,以厌中外之心。”书上,不报。

庚寅,遂诛尽忠。

癸巳,罪状尽忠告中外。

诏枢密副使仆散安贞行枢密院于徐州。

戊戌,辽东宣抚司报败留哥之捷。

甲辰,诏求广平郡王承晖之后,得其犹子历亭县丞永怀,以为器物直长。

丙午,夏人陷临洮,陕西宣抚副使完颜胡失剌被执。

庚戌,诏尚书左丞相仆散端兼都元帅,行尚书省于陕西。

辛亥,蒙古纲奏:“昨被旨权山东路宣副使,屯东平。行至徐北岸,北兵已逼徐,不可往。”诏枢密副使仆散安贞权于沿河任使之。

壬子,以同、华旧屯陕西兵及河南所移步骑旧隶陕州宣抚司者,改隶陕西行省。

召中奉大夫、袭封衍圣公孔元措为太常博士。

上初用元措于朝,或言宣圣坟庙在曲阜,宜遣之奉祀。既而上念元措圣人之后,山东寇盗纵横,恐罹其害,是使之奉祀而反绝之也,故有是命。

辽东贼蒲鲜万奴僣号,改元天泰。

十一月丙辰朔,河北行尚书省侯挚入见。

诏河北西路宣抚副使田琢自浚徙其兵屯陕。

戊午,枢密院进王世安取盱眙、楚州之策,遂以世安为招抚使,与泗州元帅府所遣人同往淮南计度其事。

戊辰,夏人犯绥德之克戎寨,官军败之,犯绥平,又败之。赏有功将士告捷者。

参知政事徒单思忠言:“今陈言者多掇拾细故,乞不送省,止令近侍局度其可否发遣。”上曰:“若尔,是塞言路。凡系国家者,岂得不由尚书省乎?”

庚午,上与尚书右丞汝砺商略遣官括田赐军之利害,汝砺言不便者数端。

乃诏有司罢其令,仍给军粮之半,其半给诣实之价。

壬申,遣参知政事侯挚祭河神于宜村。

甲戌,移剌塔不也以军万人破夏人数万于熟羊寨。

丙子,诏市民间輓车羸疾牝马置群牧中,以图滋息。

知临洮府陀满胡土门破夏人八万于城下。

丁丑,监察御史陈规劾参知政事侯挚,上不允所言,而慰答之。

庚辰,上谓宰臣曰:“朕恐括地扰民,罢其令矣。官荒牧马地军户愿耕者听,已为民承种者勿夺。旧列点检左右将军、近侍局官、护卫、承应人秩满皆赐匹帛,虽所司为之制造,然不免赋取于民,近亦罢之,止给宝券。至于朕所服御,亦以官丝付府监织之,自今勿复及民也。”

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陀满斜烈死之。

十二月乙酉朔,徙朔州民分屯岚、石、隰、吉、绛、解等州。

戊子,以军事免枢密院官朝拜。

己丑,侯挚复行尚书省于河北。

庚寅,太白昼见。

壬辰,诏免元日朝贺。

乙未,敕赠昭圣皇后三代官爵。

太康县人刘全、时温、东平府民李宁谋反,伏诛。

戊戌,陕西行元帅府乞益兵,以田琢之众隶之,仍奖谕以诏。

壬寅,诏林州刺史惟宏与都提控从坦同经理边事,诸将功赏次第便宜行之。

乙巳,大元兵徇大名府。

癸丑,皇太孙薨,以殇,无祭享之制,戒勿劳民。

谕宣徽院免元日亲王、公主进酒。

甲寅,礼官奏,正旦宋遣使来贺。不宜辍朝。

命举乐、服色如常仪。

诏临洮路兵马都总管陀满胡土门进官三阶,再任。

四年春正月癸亥,监察御史田迥秀条陈五事。

丙寅,红袄贼犯泰安、德、博等州,山东西路行元帅府败之。

丁卯,谕御史台曰:“今旦视朝,百官既拜之后,始闻开封府报衙声。四方多故之秋,弛慢如此,可乎?中丞福兴号素谨于官事者,当一诘之。”

己巳,尚书右丞高汝砺进左丞。

庚午,大元兵收曹州。

辛未,参知政事侯挚进尚书右丞。

壬申,太原元帅左监军乌古论德升招其民降北者,得四千三百余人。

癸酉,诏赐故皇太孙谥曰冲怀。

更定捕获伪造宝券者官赏。

乙亥,以殿前都点检皇子遂王守礼为枢密使,枢密使濮王守纯为平章政事。

己卯,立遂王守礼为皇太子。

庚辰,诏免逃户租。

壬午,言者请遣官劝农,至秋成,考其绩以甄赏。

宰臣言:“民恃农以生,初不待劝,但宽其力,勿夺其时而已。遣官不过督州县计顷亩、严期会而已。吏卒因为奸利,是乃妨农,何名为劝。”上是其言,不遣。

二月甲申初一日,发生了日食。皇帝不上朝处理政务,下诏让皇太子接管枢密院事务。大元军队包围了太原。乙酉日,任命信武将军、宣抚副使永锡签署枢密院事务,暂代尚书右丞之职。皇太子全面负责枢务之后,皇帝下诏让有关部门商议礼仪,用金子铸成‘抚军之宝’授予太子,在需要禀报的时候使用。平章政事高琪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没有同意。如果枢密院官员询问防御之策。

丁亥日,任命河东南路宣抚使胥鼎为枢密副使,暂代尚书左丞,在平阳设立行省。胥鼎当时正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勉励他接受职务,因此有这个任命。行省左丞相仆散端先也请求退休,朝廷派遣太医前往镇守护理他的疾病。

戊子日,宰相认为皇太子已经即位,他的服饰和礼仪物品都和已受册封时相同,现在边疆事务尚未平定,请求稍微推迟册封宝物的礼仪,皇帝同意了。

戊戌日,免除亲王、公主在长春节入宫贺礼的礼仪。

己亥日,大元军队攻下了霍山等地。

甲辰日,任命参知政事李革为修奉太庙使,礼部尚书张行信负责修奉社稷。暂时将肃宗的神主安置在世祖的庙室中,将始祖以下的神主安置在旁边的房间,祭祀用的器物用瓦代替铜制器物,献官穿着公服行事,布置的物品等都从简。

庚戌日,下诏记录所有为国捐躯的臣子的名单,建立庙宇进行祭祀。

壬子日,任国公玮去世,朝廷停止朝会。

这个月,同知观州军州事张开收复了河间府的沧、献等州及其所属十三个县,上表请求赦免被胁迫的官员。

又请求用宣抚司的名义颁发两百道敕令给他,授权他署理补充官员,并继续用粮食供应他的军队。皇帝下诏让枢密院筹划安排。

三月乙卯日,因为将要修整太庙,派遣李革在明俊殿向祖宗的神主报告。

丁巳日,对中都、河北等路进行特赦。

乙丑日,延州刺史温撒可喜上疏说:‘皇太子应该选择正直的人作为师傅和保傅。’

丙寅日,长春节,宋朝派遣使者来祝贺。

己巳日,因为将要修整社稷,派遣太子少保张行信预先通知。

沧州经略副使张文击败了赵福,收复了恩州。

丙子日,对辽东路进行特赦。

己卯日,处士王澮从右谏议大夫晋升为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仍然赐诏褒奖。

庚辰日,收复邢州的捷报传来。

夏四月己丑日,陕西行省报告秦州官军击败了妖贼赵用、刘高二人的胜利。

癸巳日,张开上奏收复了清州等十一个城池,皇帝下诏晋升官员两级,按等级赏赐将士。

甲午日,改赐皇太子名为守绪。下诏安抚陕西路的军民。

丙申日,河北行省的侯挚说:‘北方的商队渡河时失败,官府截留了他们的八成粮食,商队因此无法继续前行,百姓的饥荒更加严重。请求撤销这个命令。’皇帝同意了。

河南、陕西发生蝗灾。

丁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在奎宿。

己亥日,夏人葩俄族的都管汪三郎率领他的部族来归顺,献上千只羊,皇帝下诏接纳他们,并优厚地供给他们。

辛丑日,侯挚说:‘红袄贼侵扰了临沂、费县的边境,官军击败了他们。捕获了他们的党羽审问,得知他们的头目郝定假称帝号,已经攻陷了滕、兖、单等州,莱芜、新泰等十多个县。’当时道路不通,宰相请求皇帝告知侯挚做好防备。皇帝仍然下诏让枢密院招募士兵进行抓捕。

蔡州、息州行元帅府的士兵攻克了木陡关,斩首一千级。

甲辰日,有关部门报告,扶风、郿县有蝗虫伤害麦子。

五月癸丑初一日,礼官说:‘太庙已经建成,行都的礼仪虽然简约,但只有亲自前往进行祭祀才是最恭敬的,请求暂时不用卤簿仪仗和宫县乐舞。’皇帝同意了。

山东行省上报了沂州的胜利。

甲寅日,凤翔的华、汝等州发生蝗灾。

辛酉日,任命尚书右丞侯挚在东平行省事务。

己巳日,来远镇抓获了夏国的间谍陈絺等人,得知夏人将要图谋临洮、巩州,觊觎长安。皇帝命令陕西行省严加防备。

丙子日,皇帝计划七月进行祭祀仪式,担心雨水会妨碍,下诏改为十月。

夏人修复了来羌城界河的桥梁。元帅右都监完颜赛不派遣士兵焚毁了桥梁,俘虏了很多敌人。

戊寅日,京兆、同、华、邓、裕、汝、亳、宿、泗等州发生蝗灾。

六月戊子日,下诏规定,所有进奏的帖子以及申报尚书省、枢密院关涉重大事务的,私自打开查看的人处以绞刑,误打开的人减刑两级,制书应当保密的也是如此。

壬辰日,辽西的伪瀛王张致派遣完颜南合、张顽僧上表归顺。下诏授予张致特进,代理北京路元帅府事务,兼任本路宣抚使,南合担任北京兵马总管府的同知,顽僧担任广宁府的同知。

丙申日,木星白天出现在奎宿,过了百零一天才消失。

癸卯日,下诏让有关部门祈求降雨。

丁未日,河南发生大蝗灾,伤害了庄稼,派遣官员分路捕捉。

罢免河北各路宣抚司,改设经略司。

壬子日,因为旱灾,下诏让参知政事李革审查决定京师的冤狱。

秋七月癸丑初一日,昭义军节度使必兰阿鲁带收复了威州和获鹿县。

飞蝗飞过京师。

甲寅日,山东行省将贼人郝定等人押送至京师,处决。

乙卯日,因为旱灾和蝗灾,下诏国内外。

己未日,敕令减少尚食的菜品数量及后宫每年的缣帛供应。

辛酉日,监察御史陈规上奏章陈述八件事情。

闰六月壬午初一日,发生了日食。

辛卯日,收复了深州。

癸巳日,翰林学士完颜孛迭进呈《中兴事迹》。

甲午日,命令掌军官举荐有奇特才能和力量的人,提控、都副统等官员互相举荐他们下属的人。

颁布举荐官员的奖惩条例,允许功过相抵。

品官和民间有才能武艺的人,举荐和升降也按照这个原则。

庚子日,下诏河南、陕西的镇防军,应当服役的人,按照旧例服役,等到事情解决之后再听任他们参加选拔。

八月甲寅日,太子少保兼礼部尚书张行信制定了祔享亲祀的礼仪并呈上。皇帝赞赏并采纳了。

三原县的僧人广惠进呈了关于僧人道士纳粟多少与都副威仪及监寺等规定的报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将僧人道士纳粟的事情进行售卖。

夏人入侵安塞堡,元帅左监军乌古论庆寿派遣军队击败了他们。

壬戌日,赐给张行信宝券二万贯、重币十端,表彰他议礼得当。

乙亥日,下诏讨论中都的百姓,命令大名招抚使招募人手携带诏令前往。

丙子日,大元军队攻打延安。

己卯日,夏人入侵结耶觜川,官军击退了他们。

九月辛巳朔,大元兵攻坊州。以签枢密院事永锡为御史大夫,领兵赴陕西,便宜从事。

壬辰,大元兵攻代州。经略使奥屯丑和尚战没。以中卫尉完颜奴婢等充贺宋生日使。

冬十月己未,亲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于太庙。招射生猎户练习武艺知山径者分屯陕、虢要地。

命元帅左监军必兰鲁带守潼关,遥授知归德府事完颜仲元军卢氏。大元兵攻潼关,西安军节度使泥旁古蒲鲁虎战没。

辛酉,上亲行祔享礼。甲子,祔享礼成。赦。

乙丑,诏谕河南官吏军民,以赏格募立功之士。命参知政事徒单思忠提控镇抚京师,移剌周剌阿不屯关、陕。

丙寅,诏京师具防城器械,多凿坎熥,筑垣墙于隙地。徙卫绍及镐厉王家属于京师。

丁卯,以奉安社稷,遣官预告。戊辰,命张行信摄太尉,奉安社稷,礼乐咸杀其数。

诏吏、礼、兵、工四部尚书董防城之役。大元兵徇汝州。

己巳,沿河唯存通报小舟,余皆焚之。

庚午,诏宿粮州县屯兵,其签民为兵者就署队长,以自防遏。

河东行省胥鼎,遣潞州元帅左监军必兰阿鲁带以军一万,孟州经略使徒单百家以军五千,由便道济河趣关、陕,自将平阳精兵援京师。

命枢府督军应之。

辛未,置官领招贤所事。命内外官探访有才识勇略能区画防城者具以闻,得实超任,仍赏举主。

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赴招贤所自陈。

壬申,以龙虎卫上将军裴满羊哥知归德府事,行枢密院事。

癸酉,诏罢遣有司所拘民间输税车牛以运军士衣粮者。

甲戌,谕附京民尽徙其刍粮入城,官储并运之。

丙子,行枢密院知河南府事完颜合打以征兵失应,坐诛。

户部郎中魏琦以没王事,官其子。

己卯,议禁京师靡谷,近侍以宝券方行,恐滞其用,不果。

吏部令史韩希祖陈言,曾以战功致身者尽拘京师备用,从之。

十一月庚辰朔,增定守御官及军人迁赏格。

辛巳,诏止附京农民自撤其庐舍。

壬午,河东行省胥鼎入援京师,用其言以知平阳府王质权元帅左监军,同知完颜僧家奴权右监军,代镇河东。

拜鼎为尚书左丞兼枢密副使,知归德府完颜伯嘉签枢密院事。

以完颜合打伏诛,诏中外。

乙酉,元帅右都监完颜赛不来献其提控石盏合喜、杨斡烈等大败夏人于定西之捷,命行省视其功赏之。

大元兵至渑池,右副元帅蒲察阿里不孙军溃而逃,失其所佩虎符。

丙戌,前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完颜合达率官军老幼自北归国,升镇南军节度使,进官三阶。

诏出公帑绵绢付有司偿所括民服以衣军者。

是夕,月晕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己丑,定毁防城器具法。

辛卯,诏立功五品以上官赐馔御前,六品以下官赐馔近侍局。

癸巳,上谕皇太子:‘京城提控官有以文资充者,彼岂知兵?其速易之。’

甲午,放免诸职官傔从及诸司局射粮兵卒尝选充军者。

戊戌,敕诸州县签籍军民,以备土寇。

华州元帅府复潼关。

庚子,罢在京防城民军。

遣御史陈规等充河南宣差安抚捕盗官。

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扫合以发兵后期,坐诛。

甲辰,以尚书工部侍郎和尚等充贺宋正旦使。

丙午,河南行枢密院从坦言,其族人道哥愿隶行伍以自效。

上嘉其忠,许之。

内族承立进所获马驼。

上曰:‘此军士所得,即以予之可也,朕安用哉。’因遍谕诸道将帅,后勿复如是。

十二月辛亥,平章政事术虎高琪加崇进、尚书右丞相。

参知政事李革罢。

癸亥,大元兵攻平阳。

丙寅,皇太子议伐西夏。

大元兵徇大名府。

壬申,大元兵进自代州神仙横城及平定承天镇诸隘,攻太原府。

宣抚使乌古论礼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

诏发潞州元帅府,平阳、河中、绛、孟宣抚司兵援之。

乙亥,高琪请修南京里城。

上曰:‘民力已困,此役一兴,病滋甚矣。城虽完固,朕亦何能独安此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四-注解

宣宗:金朝皇帝,名珣,本名吾睹补,是金世宗的长子。

继天兴统:继承天命,兴国继统,指皇帝即位。

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宣宗的谥号,表明了他的治国理念和个人品质。

讳:古代对死者的尊称,此处指宣宗。

珣:宣宗的名字。

吾睹补:宣宗的本名。

显宗:金朝皇帝,宣宗的父亲。

昭华刘氏:宣宗的母亲,刘姓,封号昭华。

世宗:金朝皇帝,宣宗的父亲。

癸未岁:干支纪年,癸未年。

封:封建时代授予爵位或官职。

特进:特进,官职名,为荣誉性的官职。

赐名:皇帝赐予的名字。

丰王:宣宗被封的封号。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掌管军事、财政等大权。

判兵、吏部:担任兵部和吏部的官员。

永定、彰德等军:担任永定、彰德等地的军队的官员。

承安元年:金朝年号,承安元年。

泰和五年:金朝年号,泰和五年。

邢王:宣宗被封的封号。

升王:宣宗被封的封号。

祥异:吉祥的征兆或异常现象。

卫绍王:卫绍王是元朝的一个皇帝。

徒单铭:金朝官员。

彰德府:彰德府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劝进:劝请某人即位。

大安殿:古代宫殿名。

纥石烈胡沙虎:金朝官员。

太师:古代官职,尊贵的荣誉职位。

尚书令: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奏章等。

都元帅:古代军事官职,掌管军事。

泽王:纥石烈胡沙虎被封的封号。

驸马:皇帝的女婿。

雄名第:驸马的宅邸。

宰臣:宰臣,古代官职,指宰相。

大位:皇帝的位子。

卫绍王第:卫绍王的宅邸。

有司:官府。

坐哭:坐着哭泣。

伏哭:跪地哭泣。

改葬:重新安葬。

仁政殿:古代宫殿名。

视朝:皇帝在宫殿接见百官。

守礼:宣宗的儿子,被封为遂王。

守纯:宣宗的儿子,被封为濮王。

温国公主:宣宗的女儿,被封为温国公主。

夔王:金朝宗室成员。

永升:夔王的儿子。

薨:古代对贵族死亡的尊称。

大元:指元朝。

乙里只:元朝使者。

贞祐:金朝年号,贞祐。

左谏议大夫:古代官职,负责谏议皇帝的政事。

张行信:金朝官员。

崇节俭:提倡节俭。

广听纳:广泛听取意见。

明赏罚:明确赏罚。

徒单镒:金朝官员。

广平郡王:广平郡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这里指广平郡王的后人。

故卫王:已故的卫王。

庶人: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中都路和鲁忽土世袭猛安:中都路和鲁忽土地区的世袭猛安。

迭鲁猛安:迭鲁地区的猛安。

告天地庙社:向天地和宗庙神社报告。

皇妣:皇帝的母亲。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尊称为皇太后。

宋:宋是指宋朝,当时的一个邻国。

皇太子:皇太子,指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的人。

东海郡侯:故卫王被降封的封号。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大元兵:指元朝的军队。

涿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涿州市。

招贤所:招募贤才的地方。

宫女:宫廷中的女性仆人。

会州:古代行政区划,今甘肃省会宁县。

乞和:请求和平。

横海军节度使:古代军事官职,掌管横海地区的军事。

承晖:承晖是广平郡王的后人。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是唐朝以后设置的一种官职,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裴满福兴:金朝官员。

鄯阳:古代行政区划,今青海省乐都县。

石古乃:金朝官员。

观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景县。

河间府: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河间市。

沧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沧州市。

亡失告身文凭格:失去官方文书或文凭的格式。

应天门:古代宫殿名。

平章政事:官职名,宰相。

仆散安贞:仆散安贞是当时的一位将领。

遗黎:遗留下来的百姓。

德运:国家的命运和气数。

怀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南省沁阳市。

沁南军节度使:古代军事官职,掌管沁南地区的军事。

宋扆:金朝官员。

按察司: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霍王:金朝宗室成员。

辍朝:辍朝,指皇帝停止上朝处理政务。

南迁:向南迁移首都。

赵昉:金朝太学生。

原庙:皇帝的祖庙。

奉辞:向祖庙告别。

南京:南京是古代的一个都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仆散端:金朝官员。

郑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南省郑州市。

中都: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按察转运使: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和运输。

高汝砺:金朝官员。

钜桥镇: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北省钜鹿县。

宜村:宜村是当时的一个地名。

黄龙:传说中的神龙,此处指祥瑞之兆。

温敦氏:元妃的名字。

皇后:皇帝的妻子,尊称为皇后。

八月甲午:甲午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八月的第一个甲日。这里指的是农历八月的第一天。

立后:立后指立皇后,即皇帝选立新皇后。

百官上表称贺:百官指的是朝廷中的所有官员,上表称贺是指他们向皇帝上书表示祝贺。

皇太子至自中都:皇太子是指皇位的继承人,中都是指古代都城,这里指的是皇太子从中都(当时的都城)回来。

夏人入边:夏人指的是古代的夏族,这里指夏族人入侵边境。

命移文责之:命令官员移文(发送文书)责问对方。

罢经略司:罢免经略司的职务,经略司是古代负责边疆军事的机构。

应奉翰林文字完颜素兰上书言事:应奉翰林文字是指翰林院中的官员,完颜素兰是其中的一个,上书言事是指他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

日有食之: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即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遮挡住太阳的光线。

山东路报莱州之捷:山东路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莱州是其中的一个州,报捷是指报喜,即在该地区取得了胜利。

立监察御史升黜格:立监察御史是指设立监察御史的职位,升黜格是指对官员的升迁和罢免有明确的规范。

诏训练军士:诏令训练士兵,即皇帝下令进行军事训练。

宣徽院:宣徽院是负责宫廷礼仪的机构。

正旦生辰不须进物:正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生辰是指生日,这里指不需要进贡礼物。

太白昼见于轸:太白是指金星,昼见于轸是指金星在白天出现在轸宿,轸是星宿名。

禁军官围猎:禁止军官进行围猎活动。

木波、西羌马:木波和西羌都是古代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指的是从这些地方购买木材和马匹。

陕西军户战死者给粮赡其家:陕西军户是指陕西地区的军人家庭,战死者是指战争中牺牲的军人,给粮赡其家是指给予其家庭粮食以维持生计。

大元兵徇顺州,劝农使王晦死之:大元是指元朝,徇顺州是指顺州地区被元军攻占,劝农使王晦是在此过程中牺牲的官员。

左副元帅兼尚书左丞抹撚尽忠进平章政事:抹撚尽忠是官员的名字,进平章政事是指他被提升为平章政事,尚书左丞是官职。

御史中丞孛术鲁德裕为参知政事兼签枢密院事:孛术鲁德裕是官员的名字,参知政事是官职,签枢密院事是指兼任枢密院的事务。

曲赦中都路:曲赦是指部分赦免,中都路是指中都地区的罪犯。

大名府: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

成州:成州是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夏国:夏国是指古代的一个国家,这里可能是指夏族建立的国家。

兰州译人程陈僧叛,西结夏人为援:兰州译人是指兰州地区的翻译官,程陈僧是其中的一个,叛是指叛变,西结夏人为援是指与夏族结盟。

荧惑犯房宿钩钤星:荧惑是指火星,犯房宿钩钤星是指火星运行到房宿和钩钤星之间。

辽东路:辽东路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宣抚司:宣抚司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安抚地方。

真定行元帅府事永锡等援中都:真定行元帅府事永锡是指担任真定行元帅府事务的永锡,援中都是指前往中都支援。

劝农诏:劝农诏是指皇帝发布的鼓励农业生产的诏书。

和议:和议是指和平谈判,这里指与对方达成和平协议。

登州刺史耿格伏诛,流其妻孥:登州刺史耿格被处死,其妻子和子女被流放。

懿州:懿州是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御史大夫仆散端为尚书左丞相:仆散端是官员的名字,尚书左丞相是官职。

曲赦山东路:曲赦,指赦免某些地区的罪行,山东路,古代行政区划。

赐卫绍王家属既禀:赐予卫绍王的家属一定的财物。

答夏国牒:回复夏国的文书。

试武举:举行武举考试,武举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主要考察武艺。

兰州:兰州是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程陈僧:程陈僧是兰州译人的名字。

荧惑:火星。

房宿钩钤星:房宿和钩钤星是星宿名。

节度使高闾山死之:节度使高闾山在懿州战死。

内侍:宫廷中的内侍,负责宫廷事务。

曲宴:非正式的宴会。

定文武五品以上侍坐员:确定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在宴会上的座位。

常制:成为常规制度。

宣抚阿海、总管合住讨贼刘二祖、张汝楫:宣抚阿海和总管合住负责讨伐贼人刘二祖和张汝楫。

内外军人入粟补官者多,行伍浸虚:内外军人通过纳粮来补官的人很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行伍:军队。

监差:监督差役。

门户有职事者:有官职的人。

子弟应荫者:有官职的子弟。

违制论:违反制度。

从户部郎中奥屯阿虎请也:根据户部郎中奥屯阿虎的建议。

馈酒馔:赠送酒食。

颁奖谕官吏军民诏:颁发奖励和告谕官吏军民的诏书。

曲赦:曲赦,指部分赦免。

招抚:招降安抚。

尚书省:古代中国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吏部:吏部是古代的一个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赴调者:被调动的官员。

武清县巡检梁佐、柳口巡检李咬住:武清县巡检梁佐和柳口巡检李咬住是地方官员。

诛飐贼张晖、刘永昌等功:诛杀叛贼张晖、刘永昌等人的功绩。

沿边州府官资考:沿边州府官员的资历考核。

保城无虞及捕获奸叛迁赏格:保卫城池无虞和捕获叛徒的奖赏标准。

敕奏急事不拘假日:紧急事务可以不顾及假日。

日初出赤如血,欲没复然:太阳初升时像血一样红,即将落山时又变得如此。

隆德殿鸱尾坏:隆德殿的鸱尾(建筑上的装饰物)损坏。

河北州县官:河北地区的州县官员。

辟举:选拔和推荐官员。

不听以它事差占:不允许因为其他事情而占用官员职位。

勒终任:规定必须完成任期。

封章以闻:封好奏章上报。

义兵:地方义勇军。

邻境有警,责其救援:邻境有警情,要求他们进行救援。

自拔归国者:自行回国的人。

沿河州县官:沿河地区的州县官员。

罢软不胜职任者:不能胜任职务的官员。

汰去:罢免。

公举:公开举荐。

量缓急易之:根据缓急情况更换。

安武军节度使张行信:安武军节度使张行信是官员的名字。

沈州、广宁:沈州和广宁是古代的两个州,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岁旱:年成干旱。

弛诸处碾硙:放宽对碾硙(磨坊)的限制。

劝农使李革:劝农使李革是官员的名字。

发元任领戍兵者:派遣曾经担任过戍卫任务的官员。

离则别注以往:如果无法离开,则另外安排去处。

刍粮券例:刍粮券的例子,刍粮券是古代的一种凭证,用于领取粮食。

枢密院委差:枢密院派遣的官员。

入粟补官者:通过纳粮来补官的人。

沮格:阻止。

山东宣抚司:山东地区的宣抚司。

大沫堌之捷:在沫堌地区取得的胜利。

刘二祖:贼人刘二祖。

西京军民变:西京地区的军民发生变乱。

安抚司:安抚司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安抚地方。

京兆治中李友直:京兆治中李友直是官员的名字,京兆是古代的一个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华州:华州是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同知防御使冯朝、河州防御判官郝遵甫、平凉府同知致仕杨庭秀、水洛县主簿宿徽等:这些是李友直结交的官员。

忠义扈驾都统府:李友直等成立的组织。

扌延:结盟。

完颜八斤:被杀的官员。

女直人:女真人,古代的一个民族。

都统杨圭:都统杨圭是官员的名字。

麾所招千余人纳仗:指挥他所招募的千余人投降。

坑诸城下:在城下活埋这些人。

族友直等:处死李友直等人。

赠八斤及被害官军十余人各一官:赠予完颜八斤和被害的官军每人一个官职。

赙钱三百贯:赠送三百贯钱作为丧葬费用。

夏四月癸巳:夏四月癸巳,指的是农历四月初三。癸巳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组合,用于记录日期。

河东宣抚使胥鼎:河东宣抚使,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和安抚地方,胥鼎是担任此职的人。

长胜军都统杨圭伏诛:长胜军都统,指长胜军的最高指挥官,杨圭因某种原因被处死。

河南路蝗:河南路,古代行政区划,蝗灾指蝗虫灾害。

潜邸:潜邸,指皇帝未登基前的居所。

夏至后免朝:夏至后,指夏至节气之后,免朝即免除朝会。

籍赴选临当官为军:籍,登记;赴选,参加选拔;临当官,指即将担任官职的人;为军,指被征召为军队。

罢都南行尚书六部:罢,废除;都南行尚书六部,指都城南部六个尚书部门。

侯挚言九事:侯挚,人名;言九事,提出九条建议。

蒲察七斤胁从之党:蒲察七斤,人名;胁从之党,指被迫从属的人。

奉直大夫:古代官职,为文官中的高级官职。

经义第一人:经义,指儒家经典,第一人,指在经义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

征事郎:古代官职,为文官。

同进士从仕郎:同进士,指与进士同等的人;从仕郎,古代官职,为文官。

经童将仕郎:经童,指通过经义考试的人;将仕郎,古代官职,为文官。

芮国公从厚:芮国公,封号;从厚,人名。

山东西路宣抚副使完颜弼:山东西路,古代行政区划;宣抚副使,官职;完颜弼,人名。

空名宣敕:空名宣敕,指没有具体内容的宣敕。

紫衣师德号度牒:紫衣师,指和尚;度牒,和尚受戒的凭证。

济源县:济源县,古代行政区划。

内外品官:内外品官,指朝廷内外各品级的官员。

陈、颍漕运提举官:陈、颍,地名;漕运提举官,负责漕运的官员。

紫微垣北极:紫微垣,星座;北极,星座之一。

贯索:贯索,星座。

御史台: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碾硙:碾硙,指石磨。

河间:河间,地名。

清州:清州,地名。

平阳民租:平阳,地名;民租,指农民交纳的租税。

皇太孙:皇太孙是皇帝的孙子。

交钞:交钞,古代货币。

贞祐宝券:贞祐宝券,古代货币的一种。

肃宗神主:肃宗,人名;神主,指供奉神灵的牌位。

明俊殿:明俊殿,指宫殿名。

毕宿:毕宿,星座。

明德皇后:明德皇后,人名。

裁损宫中岁给:裁损,削减;岁给,每年供给的财物。

六部:六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六个部门。

交钞名:交钞名,指交钞的名称。

陕西统军使:陕西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负责统辖该地区的军队。

枢密院:枢密院是古代中国的中央军事机构。

经历官: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相当于现代的秘书。

京西路:古代行政区划,指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地区。

职官犯罪:官员犯罪行为。

撒合辇:古代官名,指掌管车马之事的官员。

武举官:通过武举考试选拔的官员,负责军事事务。

平阳城:古代城池,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

冀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南部。

粘割忒邻:古代人物,冀州教授,因功被封赏。

山东西路总管府: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和河南省东部。

太常卿:古代官职,掌管宗庙祭祀等事务。

太祖:古代皇帝的尊称,指开国皇帝。

行枢密院:在地方设立的枢密院,负责地方军事事务。

同知东平府事:古代官职,负责东平府的行政事务。

益都府: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孙邦佐:古代人物,因功被封赏。

昭毅大将军:古代将军的封号,表示勇猛果敢。

泰定军节度使:古代军事职务,负责军事指挥。

元帅府:古代军事机构,负责军事指挥。

大赦:古代皇帝宣布的赦免天下罪犯的命令。

红袄贼:古代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因起义军穿红袄而得名。

宣抚使:官职名,负责安抚。

夏人:夏人通常指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民族,这里可能指西夏人。

柘城县: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东部。

丙戌:丙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表示农历十月的第一天。

翰林侍读学士:翰林院是古代宫廷中的学术机构,翰林侍读学士是翰林院中的一个官职,负责皇帝的文学教育和文献编纂。

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是唐朝以后设置的一种官职,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权参知政事是指代理或暂时担任参知政事的人。

集庆军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以后设立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集庆军节度使是指管理集庆军(今南京市)的节度使。

亳州管内观察使:观察使是唐朝以后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亳州管内观察使是指管理亳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观察使。

尚书右丞:尚书省是古代中国的中央行政机构,尚书右丞是尚书省中的一个官职,负责辅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河北军户:军户是指因军事需要而被征召的士兵及其家属,河北军户是指驻扎在河北地区的军户。

河南省: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中部。

牧马草地:牧马草地是指用于放牧马匹的草地。

保安:保安是一个地名,可能指某个军事要塞。

都统:都统是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负责统领一支军队。

完颜国家奴:完颜国家奴是当时的一位将领。

延安:延安,地名。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监察机构中的高级官员,负责监察官员和弹劾不法行为。

抹撚尽忠:抹撚尽忠是当时的一位官员。

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枢密院中的副职官员,负责协助枢密使处理军事事务。

辽东宣抚司:辽东宣抚司是负责辽东地区行政和军事的机构。

历亭县丞:历亭县丞是历亭县的地方官员。

永怀:永怀是承晖的侄子。

器物直长:器物直长是负责管理宫廷器物的官员。

临洮:临洮是甘肃省的一个地名,历史上是军事要塞。

陕西宣抚副使:陕西宣抚副使是负责陕西地区行政和军事的副职官员。

完颜胡失剌:完颜胡失剌是当时的一位将领。

尚书左丞相:尚书左丞相是尚书省中的最高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蒙古纲:蒙古纲是当时的一位官员。

山东路宣副使:山东路宣副使是负责山东地区的宣抚副使。

东平:东平,地名。

徐北岸:徐北岸是指徐州北岸地区。

沿河任使:沿河任使是指沿河地区的任用官员。

同、华旧屯陕西兵:同、华旧屯陕西兵是指原来驻扎在陕西的同州和华州的军队。

河南所移步骑:河南所移步骑是指从河南迁移到陕西的步兵和骑兵。

陕州宣抚司:陕州宣抚司是负责陕州地区的宣抚机构。

陕西行省:陕西行省是负责陕西地区的行政机构。

中奉大夫:中奉大夫是古代的一个官职,属于文职官员。

衍圣公:衍圣公是孔子后裔的封号。

孔元措:孔元措是孔子后裔。

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负责太常寺(掌管礼仪)的官员。

宣圣:宣圣是对孔子的尊称。

曲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位于山东省。

辽东贼:辽东贼是指辽东地区的叛乱者。

蒲鲜万奴:蒲鲜万奴是辽东贼的首领。

天泰:天泰是蒲鲜万奴所使用的年号。

丙辰:丙辰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表示农历十一月的第一天。

河北行尚书省:河北行尚书省是负责河北地区的尚书省机构。

侯挚:侯挚是当时的一位官员。

田琢:田琢是当时的一位将领。

盱眙:盱眙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楚州:楚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淮河:淮河是中国的一条河流,流经江苏、安徽等地。

绥德:绥德是陕西省的一个地名。

克戎寨:克戎寨是绥德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塞。

绥平:绥平是绥德地区的一个地名。

徒单思忠:徒单思忠是当时的一位官员。

省:省在这里指尚书省。

括田赐军:括田赐军是指将土地赐给军队。

輓车:輓车是指用于运送死者的车辆。

羸疾牝马:羸疾牝马是指瘦弱多病的雌马。

群牧:群牧是指牧马的地方。

临洮府:临洮府是甘肃省的一个地名。

陀满胡土门:陀满胡土门是当时的一位将领。

陈规:陈规是当时的一位官员。

朔州:朔州是山西省的一个地名。

岚、石、隰、吉、绛、解等州:岚、石、隰、吉、绛、解等州是山西省的一些地名。

元日: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昭圣皇后:昭圣皇后是古代的一个皇后。

太康县:太康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刘全:刘全是太康县的一位居民。

时温:时温是太康县的一位居民。

李宁:李宁是东平府的一位居民。

陕西行元帅府:陕西行元帅府是负责陕西地区的军事机构。

林州刺史:林州刺史是林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惟宏:惟宏是林州刺史的名字。

都提控:都提控是负责军事的官员。

坦:坦是都提控的名字。

殇:殇是指未成年而死亡的人。

礼官:礼官是负责礼仪的官员。

遂王守礼:遂王守礼是当时的一位王子。

逃户:逃户是指逃避赋税的农户。

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皇子:皇子是指皇帝的儿子。

濮王守纯:濮王守纯是当时的一位王子。

二月甲申朔:甲申朔,指农历二月甲申日,即农历二月的第一天。

枢密院事:枢密院,古代官署名,负责军事和边防事务。

宣抚副使:宣抚副使,官职名,负责宣抚地方,安抚民众。

权尚书右丞:权,暂时代理;尚书右丞,官职名,为尚书省的副职。

抚军之宝:抚军之宝,指皇帝赐予的宝物,用于表示权威。

致仕:致仕,指官员退休。

行省:行省,指地方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官职名,礼部的最高长官。

祔肃宗神主:祔,指将祖先的神主放入宗庙;肃宗,指已故皇帝的庙号。

世祖室:世祖,指已故皇帝的庙号;室,指宗庙中的殿堂。

随室:随室,指宗庙中随从主室的小室。

祭器:祭器,指用于祭祀的器物。

公服:公服,指官员的正式服装。

供张:供张,指供应、布置。

籍其数:籍,登记;数,数目。

立庙致祭:立庙,建立庙宇;致祭,祭祀。

观州军州事:观州,地名;军州事,指军事和行政事务。

河间府沧、献等州:河间府,地名;沧、献等州,地名。

宣敕:宣敕,指皇帝发布的命令。

署补:署,暂时代理;补,补充。

措画:措画,指处理、安排。

议军户给地事:议,讨论;军户,指军队中的家庭;给地,分配土地。

师保:师,师傅;保,保傅,指辅佐皇帝的人。

宋遣使来贺:宋,指宋朝;使,使者;来贺,前来祝贺。

经略副使:经略副使,官职名,负责经略地方,安抚民众。

处士:处士,指有德行而不出仕的人。

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官职名,负责文学和史书的撰写。

沂州之捷:沂州,地名;之捷,胜利的消息。

扶风、郿县:扶风、郿县,地名。

騑伤麦:騑,古代指牛;伤麦,损害麦田。

卤簿仪仗: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仪仗,仪仗队。

行都礼:行都,指皇帝的行宫;礼,礼仪。

来远镇:来远镇,地名。

谍者:谍者,间谍。

临洮、巩州:临洮、巩州,地名。

长安:长安,古都名,今西安。

祔享礼:古代祭祀仪式,将祖先神主放入庙中。

来羌城界河桥:来羌城,地名;界河桥,河流上的桥梁。

京兆、同、华、邓、裕、汝、亳、宿、泗等州:京兆、同、华、邓、裕、汝、亳、宿、泗等州,地名。

进奏帖:进奏帖,指向上级呈报的文书。

申尚书省、枢密院:申,呈报;尚书省、枢密院,官署名。

绞:绞,古代的一种刑罚。

辽西伪瀛王张致:辽西,地名;伪瀛王,指假扮的瀛王;张致,人名。

完颜南合、张顽僧:完颜南合、张顽僧,人名。

北京路元帅府事:北京路,地名;元帅府,官署名。

广宁府:广宁府,地名。

祈雨:祈雨,祈求下雨。

分道捕之:分道,分路;捕之,捕捉。

罢河北诸路宣抚司:罢,废除;宣抚司,官署名。

经略司:经略司,官署名。

审决京师冤狱:审决,审理判决;冤狱,冤案。

昭义军节度使:昭义军,地名;节度使,官职名。

威州及获鹿县:威州、获鹿县,地名。

槛贼郝定等:槛贼,被囚禁的贼人;郝定,人名。

敕减尚食数品及后宫岁给缣帛有差:敕,皇帝的命令;尚食,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饮食;缣帛,丝织品。

闰月:闰月,农历中为补充月份而加上的月份。

深州:深州,地名。

僧道纳粟:僧道,僧侣和道士;纳粟,缴纳粮食。

安塞堡:安塞堡,地名。

乌古论庆寿:乌古论庆寿,人名。

宝券:古代的货币。

重币:重币,贵重的货币。

大名招抚使:大名,地名;招抚使,官职名,负责招抚民众。

结耶觜川:结耶觜川,地名。

官军击走之:官军,政府的军队;击走之,击退并赶走。

宝券二万贯、重币十端:贯,古代货币单位;端,古代货币单位。

九月辛巳朔:九月辛巳日,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坊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签枢密院事:官职名,负责枢密院事务。

御史大夫:官职名,古代监察官员的最高官职。

陕西: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

便宜从事:指可以自行决定处理事务。

代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代县。

经略使:官职名,负责某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奥屯丑和尚:人名,经略使。

战没:战死。

中卫尉:官职名,负责宫廷警卫。

完颜奴婢:人名。

贺宋生日使:官职名,负责前往宋朝祝贺生日。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

招射生猎户:招募擅长射箭和狩猎的人。

知山径者:熟悉山路的人。

分屯陕、虢要地:在陕西、虢州等要地分兵驻扎。

元帅左监军:官职名,负责军事。

潼关: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

知归德府事:官职名,负责归德府事务。

完颜仲元:人名。

卢氏: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卢氏县。

西安军节度使:官职名,负责西安地区的军事。

泥旁古蒲鲁虎:人名。

赦:皇帝发布赦令,赦免罪犯。

河南官吏军民:河南地区的官员、士兵和平民。

赏格:奖励标准。

提控镇抚:官职名,负责治安。

移剌周剌阿不:人名。

防城器械:防御城池的器械。

坎熥:指挖沟壑。

垣墙:城墙。

社稷:古代对国家的象征。

太尉:官职名,古代军事最高官职。

汝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

通报小舟:用于传递信息的船只。

宿粮州县:储存粮食的州县。

签民为兵:征召民为兵。

署队长:任命队长。

河东行省: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

胥鼎:人名。

潞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

孟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

关、陕:指潼关和陕西。

枢府:枢密院。

龙虎卫上将军:官职名,军事将领。

裴满羊哥:人名。

归德府事:负责归德府事务。

行枢密院事:代理枢密院事务。

输税车牛:运送税物的车牛。

附京民:依附京城的民众。

刍粮:草料和粮食。

户部郎中:官职名,负责财政。

魏琦:人名。

靡谷:浪费粮食。

吏部令史:官职名,负责文书。

韩希祖:人名。

守御官:负责守卫的官员。

军人:士兵。

迁赏格:晋升奖励标准。

庐舍:房屋。

术虎高琪:人名。

崇进:官职名,晋升。

尚书右丞相:官职名,宰相。

李革:人名。

平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神仙横城:古代地名。

平定承天镇:古代地名。

太原府: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乌古论礼:人名。

矾书:用矾制成的信件。

潞州元帅府:位于潞州的元帅府。

河中: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

绛: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新绛县。

孟: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

南京里城:南京的城池。

民力已困:民众已经疲惫。

病滋甚矣:病痛加剧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四-评注

九月辛巳朔,大元兵攻坊州。以签枢密院事永锡为御史大夫,领兵赴陕西,便宜从事。

此句描述了元朝军队对坊州的攻击,以及朝廷对此做出的应对措施。‘以签枢密院事永锡为御史大夫’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灵活运用,通过任命永锡为御史大夫,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能够迅速应对战事。

壬辰,大元兵攻代州。经略使奥屯丑和尚战没。

此句记载了元军对代州的进攻,以及经略使奥屯丑和尚的牺牲。‘战没’一词,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惨烈,同时也体现了将领的忠诚与勇敢。

以中卫尉完颜奴婢等充贺宋生日使。

此句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朝廷在应对外敌的同时,还需要处理与宋朝的关系,派遣使者贺宋生日,体现了朝廷的对外策略和外交手段。

冬十月己未,亲王、百官奉迎祖宗神主于太庙。

此句记载了朝廷对祖先的尊崇,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和家族观念。‘亲王、百官奉迎’体现了朝廷对祖先的敬仰和重视,同时也展现了朝廷的团结和凝聚力。

招射生猎户练习武艺知山径者分屯陕、虢要地。

此句反映了朝廷在军事上的准备和布局。通过招募有武艺的猎户,加强边防力量,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安全的重视。

命元帅左监军必兰鲁带守潼关,遥授知归德府事完颜仲元军卢氏。

此句描述了朝廷在军事上的具体部署。通过任命必兰鲁带守潼关,以及完颜仲元军卢氏,体现了朝廷对战略要地的重视和对军事力量的调度。

大元兵攻潼关,西安军节度使泥旁古蒲鲁虎战没。

此句记载了元军对潼关的进攻,以及西安军节度使泥旁古蒲鲁虎的牺牲。‘战没’一词再次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惨烈。

辛酉,上亲行祔享礼。

此句描述了皇帝亲自进行祭祀仪式,体现了皇帝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国家社稷的重视。

甲子,祔享礼成。赦。

此句反映了祭祀仪式的完成,以及朝廷的赦免政策。‘赦’体现了朝廷的仁政和宽恕之心。

乙丑,诏谕河南官吏军民,以赏格募立功之士。

此句描述了朝廷通过赏格招募有功之士的政策,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功绩的奖励。

命参知政事徒单思忠提控镇抚京师,移剌周剌阿不屯关、陕。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京师和关陕地区的军事部署,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丙寅,诏京师具防城器械,多凿坎熥,筑垣墙于隙地。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京师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强,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徙卫绍及镐厉王家属于京师。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王族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体现了朝廷对王族的安置和照顾。

丁卯,以奉安社稷,遣官预告。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社稷的重视,以及进行祭祀仪式的前期准备工作。

戊辰,命张行信摄太尉,奉安社稷,礼乐咸杀其数。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对其进行的严格安排。

诏吏、礼、兵、工四部尚书董防城之役。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防城之役的重视,以及对其进行的全面部署。

大元兵徇汝州。

此句记载了元军对汝州的进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影响。

己巳,沿河唯存通报小舟,余皆焚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信息的重视,以及对其进行的严格保护。

庚午,诏宿粮州县屯兵,其签民为兵者就署队长,以自防遏。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力量的加强,以及对其进行的组织和管理。

河东行省胥鼎,遣潞州元帅左监军必兰阿鲁带以军一万,孟州经略使徒单百家以军五千,由便道济河趣关、陕,自将平阳精兵援京师。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调动和部署,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命枢府督军应之。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监督和指导,体现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严谨和有序。

辛未,置官领招贤所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视。

命内外官探访有才识勇略能区画防城者具以闻,得实超任,仍赏举主。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和奖励政策,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鼓励。

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赴招贤所自陈。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人才的关注和选拔,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包容和开放。

壬申,以龙虎卫上将军裴满羊哥知归德府事,行枢密院事。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将领的任命和调动,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调度。

癸酉,诏罢遣有司所拘民间输税车牛以运军士衣粮者。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民生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朝廷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

甲戌,谕附京民尽徙其刍粮入城,官储并运之。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军事物资的征集和调配,体现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和保障。

丙子,行枢密院知河南府事完颜合打以征兵失应,坐诛。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纪律的重视和执行,体现了朝廷对军纪的严肃和不容违反。

户部郎中魏琦以没王事,官其子。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忠臣的表彰和对其家人的照顾,体现了朝廷的仁政和恩泽。

己卯,议禁京师靡谷,近侍以宝券方行,恐滞其用,不果。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决策,体现了朝廷对国家经济的关注和调控。

吏部令史韩希祖陈言,曾以战功致身者尽拘京师备用,从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视。

十一月庚辰朔,增定守御官及军人迁赏格。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军事人员的奖励和激励政策,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鼓励。

辛巳,诏止附京农民自撤其庐舍。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民生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朝廷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

壬午,河东行省胥鼎入援京师,用其言以知平阳府王质权元帅左监军,同知完颜僧家奴权右监军,代镇河东。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调动和部署,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拜鼎为尚书左丞兼枢密副使,知归德府完颜伯嘉签枢密院事。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将领的任命和调动,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调度。

以完颜合打伏诛,诏中外。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纪律的重视和执行,体现了朝廷对军纪的严肃和不容违反。

乙酉,元帅右都监完颜赛不来献其提控石盏合喜、杨斡烈等大败夏人于定西之捷,命行省视其功赏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胜利的表彰和奖励,体现了朝廷对军功的重视和鼓励。

大元兵至渑池,右副元帅蒲察阿里不孙军溃而逃,失其所佩虎符。

此句记载了元军的进攻和将领的失败,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丙戌,前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完颜合达率官军老幼自北归国,升镇南军节度使,进官三阶。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将领的任命和调动,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调度。

诏出公帑绵绢付有司偿所括民服以衣军者。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物资的调配和保障,体现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和保障。

是夕,月晕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此句描述了天象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天象的重视和解读。

己丑,定毁防城器具法。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设施的重视和规范,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安全的重视。

辛卯,诏立功五品以上官赐馔御前,六品以下官赐馔近侍局。

此句描述了朝廷对功臣的奖励和表彰,体现了朝廷对功绩的重视和鼓励。

癸巳,上谕皇太子:‘京城提控官有以文资充者,彼岂知兵?其速易之。’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太子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军事人才的重视。

甲午,放免诸职官傔从及诸司局射粮兵卒尝选充军者。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人员的调整和优化,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调度。

戊戌,敕诸州县签籍军民,以备土寇。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治安的重视和部署,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华州元帅府复潼关。

此句反映了战争的进展和朝廷的军事行动,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庚子,罢在京防城民军。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调整和优化,体现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调度。

遣御史陈规等充河南宣差安抚捕盗官。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治安的重视和部署,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扫合以发兵后期,坐诛。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纪律的重视和执行,体现了朝廷对军纪的严肃和不容违反。

甲辰,以尚书工部侍郎和尚等充贺宋正旦使。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外交关系的重视和安排,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视。

丙午,河南行枢密院从坦言,其族人道哥愿隶行伍以自效。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视。

上嘉其忠,许之。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忠诚的嘉奖和认可,体现了朝廷对忠诚的重视和鼓励。

内族承立进所获马驼。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物资的重视和调配,体现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和保障。

上曰:‘此军士所得,即以予之可也,朕安用哉。’因遍谕诸道将帅,后勿复如是。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军队的关爱和对军事物资的重视,体现了皇帝的仁政和对军队的关怀。

十二月辛亥,平章政事术虎高琪加崇进、尚书右丞相。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政治人才的重视和选拔,体现了朝廷对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视。

参知政事李革罢。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政治人才的调整和优化,体现了朝廷对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视。

癸亥,大元兵攻平阳。

此句记载了元军的进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影响。

丙寅,皇太子议伐西夏。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行动的讨论和决策,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大元兵徇大名府。

此句记载了元军的进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影响。

壬申,大元兵进自代州神仙横城及平定承天镇诸隘,攻太原府。

此句记载了元军的进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影响。

宣抚使乌古论礼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信息的重视和应对,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诏发潞州元帅府,平阳、河中、绛、孟宣抚司兵援之。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力量的调动和部署,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乙亥,高琪请修南京里城。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军事设施的重视和修复,体现了朝廷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视。

上曰:‘民力已困,此役一兴,病滋甚矣。城虽完固,朕亦何能独安此乎?’

此句反映了皇帝对民生和军事行动的考虑,体现了皇帝的仁政和对国家稳定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3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