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九

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九-原文

景宣帝讳宗峻,本讳绳果,太祖第二子。

母曰圣穆皇后唐括氏,太祖元妃。

宗峻在诸子中最嫡。

天辅五年,忽鲁勃极烈杲都统诸军取中京,帝别领合紥猛安,受金牌,既克中京,遂与杲俱袭辽主于鸳鸯泺。

辽主走阴山,耿守忠救西京,帝与宗翰等击走之。

西京城南有浮图,敌先据之,下射,士卒多伤。

帝曰:‘先取是,则西京可下。’

既而攻浮图,克下,遂下西京。

太祖崩,帝与兄宗干率宗室群臣立太宗。

天会二年薨。

熙宗即位,追上尊谥曰景宣皇帝,庙号徽宗。

改葬兴陵。

海陵弑立,降熙宗为东昏王,降帝为丰王。

世宗复熙宗庙谥,尊帝为景宣皇帝。

子合剌、常胜、查剌。

合剌是为熙宗。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讳宗尧,初讳宗辅,本讳讹里朵,大定上尊谥,追上今讳。

魁伟尊严,人望而畏之。

性宽恕,好施惠,尚诚实。

太祖征伐四方,诸子皆总戎旅,帝常在帷幄。

天辅六年,太祖亲征,太宗居黄龙府,安福哥诱新降之民以叛,帝与乌古乃讨平之。

南路军帅鹘实答以赃败,帝往阅实之,咸称平允。

天会五年,宗望薨,帝为右副元帅,驻兵燕京。

十一月,分遣诸将伐宋,帝发自河间,徇地淄、青。

六年正月,宋马括兵二十万至乐安,帝率师击破之。

闻宋主在扬州,时东作方兴,留大军夹河屯田而还,军山西。

二月,移剌古破宋台宗隽、宋忠军五万于大名,明日再破之,获宗隽、忠而还。

冀州人乘夜出兵袭照里营。

照里击败之。

宋主奉表请和,密书以诱契丹、汉人。

诏伐宋。

帝发自河北,降滑州,取开德府,攻大名府,克之,河北平。

初,伐宋,河北、河东诸将议不决,或欲先定河北、或欲先平陕西,太宗两用其策。

而宗翰来会于濮,既平河北,遂取东平及徐州,尽得宋人江淮运致金币在徐州官库者,分给诸军。

而刘豫遂以济南降。

使拔高速等袭宋主于扬州,而宋主闻之,比拔高速至扬州,前夕已渡江矣。

宋主乃贬去帝号,再以书来请存社稷,语在《宗翰传》中。

既而宗弼追宋主,宋渡江,入于杭州,复遁入海,宗弼乃还。

于是,娄室所下陕西城邑辄叛,宗翰等曰:‘前讨宋,故分西师合于东军,而陕西五路兵力雄劲,当并力攻取。今挞懒抚定江北,宗弼以精兵二万先往洛阳。以八月往陕西,或使宗弼遂将以行,或宗辅、宗干、希尹中以一人往。’

上曰:‘娄室往者所向辄办,今专征陕西,岂倦于兵而自爱邪?卿等其戮力焉!’

由是诏帝往。

是时,宋张浚兵取陕西,帝至洛水治兵,张浚骑兵六万,步卒十二万壁富平。

帝至富平,娄室为左翼,宗弼为右翼,两军并进,自日中至于昏暮,凡六合战,破之。

耀州、凤翔府皆来降。

遂下泾、渭二州。

败宋经略使刘倪军于瓦亭,原州降。

撒离喝破德顺军静边寨,宋泾原路统制张中孚、知镇戎军李彦琦以城降。

宋秦凤路都统制吴玠军于陇州境上,招讨都监马五击走之,降一县而还。

帝进兵降甘泉等三堡,取保川城,破宋熙河路副总管军三万,获马千余,拔安西等二寨,熙州降。

分遣左翼都统阿卢补、右翼都统守弼招抚城邑之未下者,遂得巩、洮、河、乐、西宁、兰、廓、积石等州,定远、和政、甘峪、宁洮、安陇等城寨及镇堡蕃汉营部四十余。

于是泾原、熙河两路皆平。

撒离喝降庆阳府,慕洧以环州降。

既定陕西五路,乃选骑兵六千,使撒离喝列屯冲要。

于是班师,与宗翰俱朝京师,立熙宗为谙版勃极烈,帝为左副元帅。

十三年,行次妫州薨,年四十,陪葬睿陵,追封潞王,谥襄穆。

皇统六年,进冀国王。

正隆二年,追赠太师、上柱国,改封许王。

世宗即位,追上尊谥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庙号睿宗。

二年,改葬于大房山,号景陵。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讳允恭,本讳胡土瓦,世宗第二子,母曰明德皇后乌林答氏。

皇统六年丙寅岁生。

体貌雄伟,孝友谨厚。

大定元年十一月,世宗即位于东京。

乙酉,封楚王,置官属。

十二月,从至中都。

二年四月己卯,赐名允迪。

五月壬寅,立为皇太子,世守谓之曰:‘在礼贵嫡,所以立卿。卿友于兄弟,接百官以礼,勿以储位生骄慢。日勉学问,非有召命,不须侍食。’

帝上表谢。

专心学问,与诸儒臣讲议于承华殿。

燕闲观书,乙夜忘倦,翼日辄以疑字付儒臣校证。

九月庚子,诏东宫三师对皇太子称名,少师以降称臣。

十一月庚子,生辰,百官贺于承华殿,世宗赐以袭衣良马,赐宴于仁政殿,皇族百官皆与。

自后生辰,世宗或幸东宫,或宴内殿,岁以为常。

十二月辛卯,奏曰:‘东宫贺礼,亲王及一品皇族皆北面拜伏,臣但答揖。伏望天慈听臣答拜,庶惇亲亲友爱之道。’

世宗从之,以为定制。

世宗闻儒者郑松贤,松先为同知博州防御事致仕,起为左谕德,诏免朝参,令辅太子读书。

松以友谕自处,帝尝顾松使取服带,松对曰:‘臣忝谕德,不敢奉命。’

帝改容称善,自是益加礼遇。

每出猎获鹿,辄分赐之。

四年九月,纳妃徒单氏,行亲迎礼。

故事,大贺卤簿天子乘玉路,皇太子卤簿乘金路。

六年,世宗行自西京还都,礼官不知皇太子自有卤簿金路,乃请太子就乘大驾缀路,行在天子之前。

上疑其非礼,详阅旧典,礼官始觉其误。

于是礼部郎中李邦直、员外郎李山削一阶,太常少卿武之才、太常丞张子羽、博士张榘削两阶。

顷之,礼官议受册谒谢太庙,服常朝服,乘马,世宗曰:‘此与外宫礼上后谒诸神庙无异,海陵一时率意行之,何足为法?大册与三岁祫享当用古礼为是。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不当轻易如此。’

又曰:‘右丞苏保衡虽汉人不通经史,参政石琚通经史而不言,前日礼官既已削夺,犹不惧邪?其具前代典礼以闻,朕将择而处之。’

久之,将授太子册宝,仪注备仪仗告太庙。

上曰:‘朕受尊号谒谢,乃用故宋真宗故事,常朝服乘马。皇太子乃用备礼,前后不称,甚无谓也。’

谓右丞相良弼、左丞守道曰:‘此卿等不用心所致。’

良弼等谢曰:‘臣愚虑不及此。’

上复曰:‘此文臣因循故也。’

是年十月甲申,祫享于太庙,行亚献礼。

七年,帝有疾,诏左丞守道侍汤药,徙居琼林苑临芳殿调治。

八年正月甲戌,改赐名允恭。

庚辰,受皇太子册宝,帝上表谢。

九年五月,世宗命避暑于草泺,隋王惟功从行,其应从行者皆给道路费。

帝奏曰:‘远去阙廷,独就凉地,非臣子所安,愿罢行。’

世宗曰:‘汝体羸弱,山后高凉,故命汝往。’

丁丑,百官奉辞于都城之北,再拜,帝答拜。

是月,百官承诏具笺问起居。

六月,百官问起居如前。

八月乙酉,至自草泺,百官迎谒于都城之北,如送仪。

丙戌,入见,世宗曰:‘吾儿相别经夏,极甚思忆也。’

九月,诏皇太子供膳勿月支,岁给五千万。

十年八月,帝在承华殿经筵,太子太保寿王爽启曰:‘殿下颇未熟本朝语,何不屏去左右汉官,皆用女直人。’

帝曰:‘谕德、赞善及侍从官,曷敢辄去?’

爽乃揖而退。

帝曰:‘宫官四员谓之谕德、赞善,义可见矣,而反欲去之,无学故也。’

有使者自山东还,帝问民间何所苦,使者曰:‘钱难最苦。官库钱满有露积者,而民间无钱,以此苦之。’

帝曰:‘贮之空室,虽多奚为。’

谓户部尚书张仲愈曰:‘天子富藏天下,何必独在府库也。’

因奏曰:‘钱在府库,何异铜矿在野。乞流转,使公私俱利。’

世宗嘉纳,诏有司议行之。

十年一月丁亥,有事于圆丘,帝行亚献礼。

十二年五月,世宗闻德州防御使胡剌谋叛,因曰:‘朕于亲亲之道未尝不笃,而辄敢如此。’

帝徐奏曰:‘叔胡剌性荒纵,耽娱乐,而无子嗣,忽如此狂谋,望更阅实之。’

十月己未,祫享于太庙,帝摄行祀事。

十三年十月,承诏与赵王惟中、曹王惟功猎于保州、定州。

十一月甲午,还京师。

十四年四月乙亥,世宗御垂拱殿,帝及诸王侍侧。

世宗论及兄弟妻子之际,世宗曰:‘妇言是听而兄弟相违,甚哉。’

帝对曰:‘《思齐》之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臣等愚昧,愿相励而修之。’

因引《棠棣》华萼相承,脊令急难之义,为文见意,以诫兄弟焉。

十五年,世宗诏五品职事官谢见皇太子。

十七年五月甲辰,侍宴于常武殿,典食令涅合进粥,帝将食,有蜘蛛在粥碗中,涅合恐惧失措,帝从容曰:‘蜘蛛吐丝乘空,忽堕此中尔,岂汝罪哉。’

十月己卯,祫享于太庙,摄行祀事。

十九年四月戊申,有事于太庙,摄行祀事。

丁巳,詹事乌林答愿入谢,帝命取幞头腰带,官属请曰:‘此见宰相师傅之礼也。’

帝曰:‘愿事陛下久,以此加敬耳。’

皆曰:‘非臣等所及。’

十一月,改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帝徒行挽灵车。

遇大风雪,左右进雨具,帝却之。

比至顿所,衣尽沾湿,观者无不下泪。

海陵虽贬黜为庶人,宗干尚称明肃皇帝,议者以为未尽,帝具表奏论。

世宗嘉纳之。

于是宗干削去帝号,降封辽王。

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诏帝守国,作“守国之宝”以授之。

其遣使、祭享、五品以上官及事利害重者遣使驰奏,六品以下官、其余常事,并听裁决。

每三日一次于集贤殿受尚书省启事。

京朝官遇朔望具朝服问侯。

车驾在路,每二十日一遣使问起居。

已达上京,每三十日一问起居。

世宗曰:“今巡幸或能留一二年,以汝守国。譬之农家种田,商人营利,但能不坠父业。即为克家子也。”

帝对曰:“臣在东宫二十余年,过失甚多,陛下以明德皇后之故未尝见责。臣诚愚昧,不克负荷,乞备扈从。”

世宗曰:“凡人养子,皆望投老得力。朕留太尉、左右丞、参政辅汝,彼皆国家旧人,可与商议。且政事无难,但用心公正,无纳谗邪,一月之后,政事自熟。”

帝流涕坚辞,左右为之感动。

三月,世宗如上京,帝守国留中都。

初,帝在东宫,或携中侍步于芳苑。

中侍出入禁中,未尝限阻。

此辈见帝守国,各为得意,帝知之,谓诸中侍曰:“我向在东宫,不亲国政,日与汝辈语话。今即守国,汝等有召命然后得入。”

五月,世宗至上京,赐敕书曰:“朕以前月八日到辽阳,此月二日达上京,翌日祀庆元庙。省方观民,古之制也。汝守国任重,夏暑方炽,益当自爱,无贻朕忧。”

帝谓徒单克宁曰:“车驾巡幸,以国事见属。刑名最重,人之死生系焉。凡有可议,当尽至公。比主上还都,勿有废事。”

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阅,召都事委曲折正,移晷忘倦,或赐之食。

近侍报瑶池位莲开,当设宴。

帝曰:“圣上东巡,命我守国,何敢宴游废事?采致数花足矣。”

七月,遣子金源郡王麻达葛奉表问起居,请世宗还都。

十一月壬寅,帝冬猎。

辛亥,还都。

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朔,免群臣贺礼。

帝自守国,深怀谦抑,宫臣不庭拜,启事时不侍立,免朔望礼。

京朝朔日当具公服问候,并停免。

至是,群臣当贺,亦不肯受。

甲寅,帝如春水。

二月庚申,还都。

丁卯,遣子金源郡王麻达葛奉表贺万春节。

四月,久不雨,帝亲祷,即日沾足。

六月甲寅,帝不豫。

庚申,崩于承华殿。

世宗自上京还,次天平山好水川,讣闻,为位临奠于行宫之南,大恸者久之。

亲王、百官、皇族、命妇及侍卫皆会哭,世宗号泣还宫。

比至中都,为位奠哭者凡七焉。

世宗以豳王永成为中都留守,来护丧,遣滕王府长史再兴、御院通进阿里剌来保护金源郡王,遣左宣徽使唐括鼎来致祭,诏妃徒单氏及诸皇孙丧服并如汉制。

帝王储位久,恩德在人者深,每日三时哭临,侍卫军士皆争入临,伏哭于承华殿下,声殷如雷。

中都百姓市门巷端为位恸哭。

七月壬午朔,赐谥宣孝太子。

九月庚寅,殡于南园熙春殿。

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国门,先至熙春殿致奠,恸哭久之。

比葬,亲临者六。

帝事世宗,凡巡幸西京、凉陉,及上陵、祭庙、谒衍庆宫,田猎观稼,拜天射柳,未尝去左右。

上有事于圆丘,及亲享于太庙,则行亚献礼,不亲祀则摄行祀事。

国有大庆则率百官上表贺。

正旦、万春节则总班上寿。

冬十月庚戌朔,宰相以下朝见于庆和殿,太尉完颜守道上寿,世宗追悼凄怆者久之。

十一月甲申,灵驾发引,世宗路祭于都城之西。

庚寅,葬于大房山。

世宗欲加帝号,以问群臣,翰林修撰赵可对曰:“唐高宗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

左丞张汝弼曰:“此盖出于武后。”

遂止,乃建庙于衍庆宫后,祭和三献,乐用登歌。

二十六年,立子璟为皇太孙。

二十九年,世宗崩。

太孙即位,是为章宗。

五月甲午,追谥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

丁酉,祔于太庙,陵曰裕陵。

帝天性仁厚,不忍刑杀。

梁檀儿盗金银叶,怜其母老,李福兴盗段匹,值坤厚陵礼成,家令本把盗银器,值万春节,皆委曲全活之。

亡失物者,责其偿而不加罪。

闻四方饥馑,辄先奏,加赈赡。

因田猎出巡,所过问民间疾苦。

敬礼大臣,友爱兄弟。

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诸妃皆祔,自磐宁宫发引,赵王惟中以其母挽车先发,令张黄盖者前行,帝呼执盖者不应,少府监张仅言欲奏其事,帝止之。

尝作《重光座铭》,及刻座右铭于小玉碑,并刻其碑阴,皆深有理致。

最善射而不殚物,尝奉诏拜陵,先猎,射一鹿获之,即命罢猎,曰:“足奉祀事,焉用多杀?”

好生盖其天性云。

赞曰:辽王杲取中京,宗翰、宗望皆从,景宣别领合紥猛安。

合紥猛安者,太祖之猛安也。

宗翰请立熙宗,宗干不敢违,太宗不能拒,其义正,其理直矣。

旧史称睿宗宽恕好施惠,熙宗不终,海陵陨毙,自时厥后,得大位者皆其子孙,有以夫。

显宗孝友惇睦,在东宫二十五年,不闻有过。

承意开导,四方阴受其赐。

天下不假之年,惜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九-译文

景宣帝名叫宗峻,原名绳果,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圣穆皇后唐括氏,太祖的元妃。在所有儿子中,宗峻是最嫡出的。

天辅五年,忽鲁勃极烈杲都统率军攻取中京,皇帝另外率领合紥猛安,接受金牌,攻克中京后,便与杲一起追击辽主至鸳鸯泺。辽主逃往阴山,耿守忠救援西京,皇帝与宗翰等人击退了他们。西京城南有一座浮图,敌人先占据了它,向下射击,士兵伤亡惨重。皇帝说:‘先攻下这个,西京就可以攻下了。’随后攻下浮图,攻克了西京。太祖去世后,皇帝与兄长宗干率领宗室和群臣立太宗为帝。天会二年去世。

熙宗即位后,追赠他尊号景宣皇帝,庙号徽宗。将他改葬在兴陵。海陵王篡位后,将熙宗降为东昏王,将皇帝降为丰王。世宗恢复熙宗的庙号和谥号,尊皇帝为景宣皇帝。儿子有合剌、常胜、查剌。合剌就是熙宗。

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名叫宗尧,原名宗辅,本名讹里朵,大定年间被追赠现在的名字。他身材魁梧,威严庄重,人们敬仰而畏惧他。他性格宽厚仁慈,喜欢施舍,崇尚诚实。太祖四处征战,所有儿子都统领军队,皇帝经常在幕后。

天辅六年,太祖亲自出征,太宗驻扎在黄龙府,安福哥引诱新降的百姓叛乱,皇帝与乌古乃讨伐平定了叛乱。南路军帅鹘实答因贪污被罢免,皇帝前往审查,大家都认为处理公正。

天会五年,宗望去世,皇帝成为右副元帅,驻扎在燕京。十一月,分遣将领攻打宋朝,皇帝从河间出发,攻占淄州和青州。六年正月,宋朝马括率领二十万军队至乐安,皇帝率军击溃了他们。听说宋主在扬州,当时春耕刚开始,留下大军在黄河两岸屯田后返回,军队驻扎在山西。二月,移剌古在大名击败宋朝的宗隽、宋忠军五万,次日再次击败,俘虏了宗隽、宋忠后返回。冀州人趁夜袭击照里营。照里营击退了他们。宋主上表请求和平,密信诱使契丹和汉人。皇帝下诏攻打宋朝。皇帝从河北出发,攻下滑州,夺取开德府,攻打大名府,攻克后,河北平定。

起初,攻打宋朝时,河北、河东的将领们意见不统一,有的想先平定河北,有的想先平定陕西,太宗采纳了两者的策略。而宗翰在濮州会合,平定河北后,便攻取了东平和徐州,全部得到了宋朝人在徐州官库中的金银财宝,分发给各军,刘豫于是向济南投降。派拔高速等人袭击扬州的宋主,而宋主听说后,在拔高速到达扬州的前夕,已经渡江了。宋主于是贬去帝号,再次写信请求保留国家,具体内容在《宗翰传》中,之后宗弼追击宋主,宋主渡江,进入杭州,又逃入海中,宗弼于是返回。

这时,娄室所攻克的陕西城邑纷纷叛变,宗翰等人说:‘之前攻打宋朝时,所以分西军与东军会合,而陕西五路兵力强大,应当合力攻取。现在挞懒安抚定江北,宗弼率领两万精兵先往洛阳。八月前往陕西,或者让宗弼继续率军行动,或者让宗辅、宗干、希尹中的一位前往。’皇帝说:‘娄室之前所到之处都能平定,现在专门征讨陕西,难道是厌倦了战争而自我爱护吗?你们要共同努力!’因此下诏让皇帝前往。

这时,宋朝的张浚攻取了陕西,皇帝到达洛水整军,张浚有骑兵六万,步兵十二万在富平设防。皇帝到达富平,娄室为左翼,宗弼为右翼,两军并进,从中午到傍晚,共进行了六次战斗,击败了敌人。耀州、凤翔府都投降了。随后攻下泾州、渭州。在瓦亭击败宋朝经略使刘倪的军队,原州投降。撒离喝在静边寨击败德顺军,宋朝泾原路统制张中孚、镇戎军知县李彦琦率城投降。宋朝秦凤路都统制吴玠在陇州边境,招讨都监马五击退了他,降服了一个县后返回。皇帝进军降服了甘泉等三堡,攻取了保川城,击败宋朝熙河路副总管军三万,缴获马一千多匹,攻下安西等两座寨子,熙州投降。分遣左翼都统阿卢补、右翼都统守弼招抚未降的城邑,于是得到了巩、洮、河、乐、西宁、兰、廓、积石等州,定远、和政、甘峪、宁洮、安陇等城寨及镇堡蕃汉营部四十余,于是泾原、熙河两路都平定了。撒离喝降服庆阳府,慕洧以环州投降。平定陕西五路后,选出骑兵六千,让撒离喝在要害处驻防。于是班师,与宗翰一起回京朝见,立熙宗为谙版勃极烈,皇帝为左副元帅。

十三年,在妫州去世,享年四十岁,陪葬睿陵,追封潞王,谥号襄穆。皇统六年,进封冀国王。正隆二年,追赠太师、上柱国,改封许王。世宗即位,追赠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庙号睿宗。二年,改葬于大房山,号景陵。

显宗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名叫允恭,原名胡土瓦,是世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明德皇后乌林答氏。皇统六年丙寅年出生。体态雄伟,孝顺友爱,谨慎厚道。

大定元年十一月,世宗在东京即位。乙酉年,封为楚王,设立官属。十二月,随皇帝迁至中都。

二年四月己卯日,赐名允迪。五月壬寅日,立为皇太子,世守对他说:‘按照礼制,尊贵的是嫡长子,所以立你为太子。你与兄弟友好,以礼接待百官,不要因为储君的地位而骄傲自满。每天努力学习,没有召见,不需要随食。’皇帝上表表示感谢。他专心致志于学问,与儒臣在承华殿讨论。闲暇时读书,直到深夜也不感到疲倦,第二天就让人把疑问交给儒臣考证。九月庚子日,皇帝下诏东宫三师对皇太子称名,少师以下称臣。十一月庚子日,生日,百官在承华殿祝贺,世宗赐给他衣服和好马,在仁政殿设宴,皇族和百官都参加了。从那以后,生日时,世宗有时去东宫,有时在内殿设宴,每年都如此。十二月辛卯日,上奏说:‘东宫的贺礼,亲王和一品皇族都要向北面跪拜,我只回礼。希望皇帝的仁慈能听我回礼,以体现亲近亲友的爱心。’世宗同意了,定为定制。

世宗听说儒者郑松贤能,郑松先前担任同知博州防御事退休,起用为左谕德,下诏免朝参,让他辅助太子读书。郑松以友谕自居,皇帝曾示意让郑松取来衣服腰带,郑松回答说:‘我愧为谕德,不敢遵命。’皇帝改变脸色称赞他,从此更加礼遇他。每次出猎获得鹿,都会分赐给他。

四年九月,纳娶妃子徒单氏,举行亲迎的礼仪。按照旧例,天子举行大庆典时乘坐玉辇,皇太子则乘坐金辇。六年,世宗从西京返回都城,礼官不知道皇太子有自己的金辇,于是请太子乘坐大驾的缀路,走在天子前面。皇帝怀疑这不符合礼仪,仔细查阅了旧典,礼官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礼部郎中李邦直、员外郎李山被降一级,太常少卿武之才、太常丞张子羽、博士张榘被降两级。

不久,礼官商议接受册封和谒见太庙,穿着常朝服,骑马。世宗说:‘这和宫外礼遇皇后谒见诸神庙没有区别,海陵王一时冲动这么做,哪里值得效仿?大册封和三岁祫享应该使用古礼。孔子说:“礼,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不应该轻易这样。’又说:“右丞苏保衡虽然是汉人但不通经史,参政石琚通经史却不说话,前些日子礼官已经被削减,他们难道不怕吗?让他们把前代的典礼呈上来,我将选择处理。”过了一段时间,将要授予太子册宝,准备仪仗队告祭太庙。皇帝说:“我接受尊号谒见感谢,用的是旧宋真宗的故事,穿着常朝服骑马。皇太子却用完备的礼仪,前后不匹配,实在没有意义。”对右丞相良弼、左丞守道说:“这是你们不用心所致。”良弼等谢罪说:“我们愚昧,没想到这一点。”皇帝又说:“这是文臣沿袭旧习。”这年十月甲申日,在太庙举行祫享,皇帝代行祭祀。

七年,皇帝生病,下诏让左丞守道侍奉汤药,迁居琼林苑的临芳殿调养。

八年正月甲戌日,改赐名允恭。庚辰日,接受皇太子册宝,皇帝上表表示感谢。

九年五月,世宗命令在草泺避暑,隋王惟功随行,其他应随行的人都有路费。皇帝上奏说:“远离朝廷,独自去凉爽的地方,这不是臣子应该做的,希望取消这次出行。”世宗说:“你身体虚弱,山后凉爽,所以命令你去。”丁丑日,百官在都城北面送行,再拜,皇帝答拜。这月,百官遵照诏令准备笺表问候皇帝。

六月,百官像以前一样问候皇帝。八月乙酉日,从草泺回来,百官在都城北面迎接,仪式和送行时一样。丙戌日,入宫觐见,世宗说:“我的儿子分别已经一个夏天了,非常思念。”九月,下诏皇太子提供的膳食不再按月支出,每年提供五千万。

十年八月,皇帝在承华殿的经筵上,太子太保寿王爽启奏说:“殿下对本朝语言不太熟悉,为什么不摒弃左右汉官,都使用女直人?”皇帝说:“谕德、赞善以及侍从官员,怎么敢擅自去掉?”爽于是作揖退下。皇帝说:“宫官四人称为谕德、赞善,意义很明显,反而想要去掉他们,是没有学问的表现。”有使者从山东回来,皇帝问他民间有什么困难,使者说:“钱难最苦。官库里的钱堆积如山,而民间没有钱,因此感到痛苦。”皇帝说:“放在空室里,即使很多又有什么用。”对户部尚书张仲愈说:“天子富藏天下,何必只放在府库呢。”于是上奏说:“钱在府库,和野外的铜矿有什么区别。请求流通,使公私都受益。”世宗赞许并采纳了这个建议。

十年一月丁亥日,在圆丘举行祭祀,皇帝代行献礼。

十二年五月,世宗听说德州防御使胡剌图谋叛乱,于是说:“我对亲戚的亲情从未不深厚,他却敢这样做。”皇帝缓缓上奏说:“叔父胡剌性格放纵,沉溺于娱乐,又没有子嗣,突然有如此狂妄的图谋,希望再查实一下。”十月己未日,在太庙举行祫享,皇帝代行祭祀。

十三年十月,遵照诏令与赵王惟中、曹王惟功在保州、定州打猎。十一月甲午日,返回京师。

十四年四月乙亥日,世宗在垂拱殿,皇帝和其他王子侍立在旁边。世宗谈到兄弟妻子的事情时,世宗说:“听妇人的话而兄弟不和,多么严重啊。”皇帝回答说:“《思齐》这首诗说:‘以礼待寡妻,至于兄弟,以治理家国。’我们愚昧无知,愿意互相勉励来修养自己。”于是引用《棠棣》中花朵相承、鸟儿在危难中相互帮助的意义,写文章表达心意,以告诫兄弟。

十五年,世宗下诏五品职事官向皇太子谢见。

十七年五月甲辰日,在常武殿侍宴,典食令涅合呈上粥,皇帝准备吃时,粥碗里有一只蜘蛛,涅合惊恐失措,皇帝从容地说:“蜘蛛吐丝在空中,突然掉进这里,难道是你的罪过吗?”十月己卯日,在太庙举行祫享,皇帝代行祭祀。

十九年四月戊申日,在太庙举行祭祀,皇帝代行祭祀。丁巳日,詹事乌林答愿入宫谢恩,皇帝命令取来幞头腰带,官员们请求说:“这是见宰相师傅的礼节。”皇帝说:“我希望侍奉陛下时间久一些,所以用这种方式表示敬意。”大家都说:“我们比不上。”十一月,改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皇帝步行送灵柩。遇到大风雪,左右官员进献雨具,皇帝拒绝了。等到到达休息的地方,衣服全部湿透,观看的人无不流泪。海陵王虽然被贬为庶人,宗干还称他为明肃皇帝,议论的人认为还不够,皇帝上表详细论述。世宗赞许并采纳了。

于是宗干被削去帝号,降封为辽王。

二十四年,世宗准备前往上京,下诏让皇帝留守国都,制作了‘守国之宝’授予他。派遣使者、祭祀、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事务重要者派遣使者快速上奏,六品以下的官员和其他常规事务,都由皇帝裁决。每三天一次在集贤殿接受尚书省的奏事。京城的官员在朔望日穿着朝服问候。皇帝的车队在路上,每二十天派遣使者询问皇帝的起居情况。到达上京后,每三十天询问一次。世宗说:‘现在巡幸,或许能留下一两年,让你留守国都。就像农家种田,商人营利,只要不放弃父亲的产业,就是能继承家业的人。’皇帝回答说:‘我在东宫二十多年,犯了很多错误,陛下因为明德皇后的原因从未责备过我。我确实愚昧,不能胜任,请求作为随从。’世宗说:‘普通人养孩子,都希望老来得到帮助。我留下太尉、左右丞、参政辅助你,他们都是国家的老臣,可以与他们商议。而且政事并不难,只要用心公正,不接纳谗言邪恶,一个月后,政事自然会熟悉。’皇帝流泪坚决推辞,左右的人都被感动了。三月,世宗前往上京,皇帝留守国都留在中都。

最初,皇帝在东宫时,有时带着中侍在芳苑散步。中侍在禁中出入,从未受到限制。这些人看到皇帝留守国都,都感到得意,皇帝知道了,对众中侍说:‘我以前在东宫,不参与国政,每天和你们说话。现在留守国都,你们有召命才能进来。’五月,世宗到达上京,赐予敕书说:‘我前月八日到达辽阳,本月二日到达上京,次日祭祀庆元庙。巡视四方,观察百姓,是古代的制度。你留守国都责任重大,夏天炎热正盛,更要爱护自己,不要让我担忧。’皇帝对徒单克宁说:‘车驾巡幸,把国事交给你。刑法最为重要,人的生死都与此相关。凡是有可讨论的,应当公正处理。等到主上返回都城,不要有耽误的事情。’从此,凡有关刑法的启禀,皇帝亲自阅读,召见都事,仔细审查,长时间不感到疲倦,有时赐予食物。近侍报告瑶池莲花开放,应当设宴。皇帝说:‘圣上东巡,命令我留守国都,怎么敢宴游耽误公事?采几朵花就够了。’七月,派遣儿子金源郡王麻达葛上表询问皇帝的起居情况,请求世宗返回都城。

十一月壬寅日,皇帝冬猎。辛亥日,返回都城。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日,免除了群臣的贺礼。皇帝自守国以来,深深怀有谦卑之心,宫中的臣子不进行庭拜,启禀事情时不站立,免除了朔望的礼仪。京城朝官在朔日应当穿着公服问候,也都停止了。到这时,群臣应当贺礼,皇帝也不肯接受。甲寅日,皇帝前往春水。二月庚申日,返回都城。丁卯日,派遣儿子金源郡王麻达葛上表祝贺万春节。四月,长时间不下雨,皇帝亲自祈祷,当天就下了足够的雨。

六月甲寅日,皇帝身体不适。庚申日,在承华殿去世。世宗从上京返回,驻扎在天平山好水川,听到讣告后,在行宫南边设位祭奠,长时间痛哭。亲王、百官、皇族、命妇以及侍卫都来哭泣,世宗哭泣着返回宫中。等到到达中都,设位祭奠的人共有七次。世宗任命豳王永成为中都留守,来护丧,派遣滕王府长史再兴、御院通进阿里剌来保护金源郡王,派遣左宣徽使唐括鼎来致祭,下诏妃子徒单氏及诸皇孙的丧服都按照汉制。皇帝在储位上时间久,恩德深入人心,每天三次哭泣祭奠,侍卫军士都争相进入祭奠,在承华殿下伏地哭泣,声音如雷。中都的百姓在市门巷口设位痛哭。七月壬午日,赐予谥号宣孝太子。九月庚寅日,在南园熙春殿殡葬。己酉日,世宗从上京返回,未进入国门,先到熙春殿祭奠,痛哭了很长时间。等到安葬,亲自前往的人共有六位。皇帝侍奉世宗,凡是巡幸西京、凉陉,以及上陵、祭庙、拜谒衍庆宫,田猎观稼,拜天射柳,从未离开过左右。皇帝在圆丘举行仪式,以及亲自在太庙享祭,就进行亚献礼,不亲自祭祀就代理祭祀。国家有大庆时,就率领百官上表祝贺。正旦、万春节就率领百官向皇帝祝寿。冬十月庚戌日,宰相以下在庆和殿朝见,太尉完颜守道上寿,世宗追悼之情凄怆。十一月甲申日,灵柩出发,世宗在都城西边举行祭奠。庚寅日,葬于大房山。世宗想要加封皇帝的尊号,询问群臣,翰林修撰赵可回答说:‘唐高宗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左丞张汝弼说:‘这大概是出于武后的意思。’于是作罢,于是在衍庆宫后建立庙宇,祭祀时献上三份祭品,音乐使用登歌。

二十六年,立儿子璟为皇太孙。二十九年,世宗去世。太孙即位,这就是章宗。五月甲午日,追谥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丁酉日,合祭于太庙,陵墓称为裕陵。皇帝天性仁厚,不忍心刑罚杀人。梁檀儿偷盗金银叶子,因为怜悯他年老的母亲,李福兴偷盗段匹,正值坤厚陵礼成,家令本把偷盗银器,正值万春节,都委曲求全,保全了他们的性命。丢失物品的人,责令他们赔偿而不加罪。听说四方饥荒,就先上奏,增加赈济。因为田猎出巡,所经过的地方询问民间的疾苦。尊敬礼遇大臣,友爱兄弟。将明德皇后葬于坤厚陵,其他妃子也都合葬,从磐宁宫出发,赵王惟中因为他的母亲要拉车先出发,命令张黄盖的人先行,皇帝呼喊执盖的人,他没有回应,少府监张仅言想要上奏此事,皇帝阻止了他。曾经作《重光座铭》,以及在小玉碑上刻座右铭,碑阴也刻有铭文,都很有道理。最擅长射箭而不滥杀,曾经奉诏拜陵,先进行狩猎,射中一只鹿,就下令停止狩猎,说:‘足够供奉祭祀了,何必多杀呢?’好生是他的天性。

赞曰:辽王完颜杲攻取中京,宗翰、宗望都随从,景宣另外率领合紥猛安。合紥猛安是太祖的猛安。宗翰请求立熙宗,宗干不敢违背,太宗不能拒绝,他的义正词严,他的理由直截了当。旧史称睿宗宽恕好施恩惠,熙宗未能善终,海陵王死去,从此以后,得到大位的人都是他的子孙,这是有原因的。显宗孝顺友爱,和睦相处,在东宫二十五年,没有听说过他的过错。承意开导,四方暗中受到他的恩赐。天下没有给他足够的年纪,真是可惜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九-注解

讳:讳字在古代汉语中,指避讳,即避讳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不直接称呼,以示尊敬。在此文中,讳用于指代景宣帝的名字。

太祖:指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元妃:元妃,指皇后,即帝王的正室。

嫡:嫡子,指正室所生的儿子,具有合法继承权。

忽鲁勃极烈:辽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杲都统:杲,人名;都统,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合紥猛安:金朝的军事编制单位。

金牌:古代军事命令的凭证,相当于现代的令牌。

辽主:指辽朝的皇帝。

鸳鸯泺: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阴山:山脉名,位于中国北方。

耿守忠:人名。

西京:指辽代的西京,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

浮图:梵文Buddha的音译,指佛塔。

太宗:指金朝的第二位皇帝完颜晟。

天辅:辽朝年号,公元936年至947年。

庙号:皇帝死后,由后代追尊的称号。

海陵:指金朝的第五位皇帝完颜雍,海陵王是他的尊号。

世宗:指金朝的皇帝完颜雍,他是金朝的第五位皇帝。

熙宗:指金朝的第四位皇帝完颜亮。

合剌:人名。

常胜:人名。

查剌:人名。

睿宗:指金朝的第三位皇帝完颜德宗。

大定:金朝年号,公元1161年至1189年。

乌古乃:人名。

鹘实答:人名。

赃败:因贪污而败露。

宗望:金朝的官员,完颜宗望。

右副元帅:官职,负责辅助元帅管理军事。

燕京:辽朝的燕京,即今北京。

河间: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淄、青: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乐安: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宋主:指宋朝的皇帝。

东作:指春耕。

滑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开德府: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大名府: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刘豫:人名。

济南: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宋台宗隽:人名。

宋忠:人名。

扬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杭州: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娄室:人名。

东平: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徐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江淮运致金币:指从江淮地区运输到徐州的金币。

濮: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洛水:河流名,位于今河南省。

富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耀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凤翔府: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泾、渭二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瓦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原州: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撒离喝:人名。

德顺军: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静边寨: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宋泾原路统制:官职,负责管理宋朝泾原路的军事。

张中孚:人名。

李彦琦:人名。

陇州: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马五:人名。

甘泉: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保川城: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熙河路副总管军:官职,负责管理熙河路的军事。

安西: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熙州: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阿卢补:人名。

守弼:人名。

庆阳府: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慕洧:人名。

环州: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蕃汉:指汉族和少数民族。

妫州: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冀国王:官职,指冀国国王。

许王:官职,指许国国王。

承华殿:金朝的宫殿,用于举行丧葬仪式。

仁政殿:宫殿名。

北面拜伏: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尊敬。

同知博州防御事:官职,指博州防御使的副职。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

左谕德:官职,负责辅导皇帝。

袭衣:皇帝赐予的官服。

良马:好马。

纳妃:指皇帝或贵族男子迎娶妃嫔,是古代婚姻礼仪的一部分。

徒单氏:指纳娶的妃嫔姓氏,徒单是辽代的一个姓氏。

亲迎礼:指男子迎娶女子时的一种礼仪,通常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环节。

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卤簿的规模和规格体现了帝王的地位。

玉路: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车,玉路是其中的一种,象征尊贵。

金路: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车,金路是其中的一种,象征尊贵。

礼官:古代负责礼仪的官员。

旧典:指古代的典籍或法律。

礼部郎中:古代官职,礼部是掌管礼仪的部门。

员外郎:古代官职,是官职的一种,通常为正五品。

太常少卿:古代官职,太常是掌管祭祀的部门。

太常丞:古代官职,太常丞是太常的属官。

博士:古代官职,博士是掌管教育的官员。

册宝:古代皇帝授予皇太子或亲王的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玉制凭证。

祫享: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指祭祀祖先。

圆丘: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摄行祀事:指代理执行祭祀事宜。

保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西部。

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中部。

垂拱殿:古代宫殿名,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常武殿:古代宫殿名,是皇帝举行宴会的地方。

典食令:古代官职,典食令是负责膳食的官员。

幞头腰带:古代官员的服饰,幞头是头饰,腰带是腰间束带。

明德皇后:指金朝皇帝世宗的皇后,完颜氏。

坤厚陵:指金朝皇帝世宗的陵墓。

上京:指金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

集贤殿:金朝的宫廷建筑,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尚书省: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朔望: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古代中国以朔望为一个月的开始和结束。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集贤殿受尚书省启事:指皇帝在集贤殿接受尚书省的奏报。

守国之宝:指象征国家权力的宝物,通常由皇帝持有。

东宫:指古代中国皇太子居住的地方,也指皇太子。

中侍:指宫廷中的侍从官员。

芳苑:指宫廷中的花园。

禁中:指皇宫。

庆元庙:指供奉祖先的庙宇。

省方观民:指皇帝巡视地方,了解民情。

太尉:古代中国的官职,是军事最高长官。

左右丞:指尚书省的副职官员。

参政:指参与政务的官员。

刑名:指法律和刑罚。

瑶池:传说中的仙池,这里指宫廷中的宴会场所。

金源郡王麻达葛:指金朝皇帝世宗的儿子,完颜麻达葛。

徒单克宁:金朝的官员,曾辅佐世宗。

万春节:指春节,古代中国的重要节日。

刑名最重:指法律中的重罪。

都事:指宫廷中的官员。

好水川: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

大房山: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

裕陵:金朝皇帝的陵墓。

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指金朝皇帝显宗的谥号。

显宗:指金朝的皇帝完颜璟,他是金朝的第六位皇帝。

梁檀儿:指金朝的官员。

李福兴:指金朝的官员。

磐宁宫:金朝的宫殿。

重光座铭:指皇帝所写的座右铭。

小玉碑:指刻有座右铭的小型石碑。

宗翰:金朝的官员,完颜宗翰。

景宣:金朝的官员,完颜景宣。

宗干:金朝的官员,完颜宗干。

大位:指帝位,皇帝的宝座。

章宗:指金朝的第七位皇帝完颜璟,他的年号是章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九-评注

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诏帝守国,作‘守国之宝’以授之。

此句展现了世宗皇帝对帝位继承人的信任与期望。‘守国之宝’不仅是一份象征性的授予,更是对太子守国责任的强调。‘守国’二字,体现了古代帝国的治理理念,即以国家利益为重,强调君臣之间的责任与担当。

其遣使、祭享、五品以上官及事利害重者遣使驰奏,六品以下官、其余常事,并听裁决。

这一段描述了太子在守国期间的处理事务的方式。‘遣使驰奏’体现了对重要事务的重视,而‘听裁决’则显示了太子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的自主权,同时也表明了皇帝对太子的信任。

每三日一次于集贤殿受尚书省启事。

‘集贤殿’作为古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尚书省’则是国家行政的最高机构。太子定期在此接受启事,体现了其作为国家未来的领导者,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家政务的重要性。

京朝官遇朔望具朝服问侯。

‘朔望’即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古代官员朝见皇帝的日子。太子在朔望时具朝服问侯,体现了其对礼仪的重视,同时也彰显了其作为储君的尊贵地位。

车驾在路,每二十日一遣使问起居。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问起居’则是询问太子的健康状况。这一安排体现了皇帝对太子的关心,同时也表明了太子在守国期间,皇帝对其健康状况的持续关注。

世宗曰:‘今巡幸或能留一二年,以汝守国。譬之农家种田,商人营利,但能不坠父业。即为克家子也。’

世宗皇帝的这番话,既是对太子守国责任的肯定,也是对其能力的期望。‘不坠父业’强调的是继承和发扬先祖的事业,体现了古代帝国的家族观念和传承思想。

帝对曰:‘臣在东宫二十余年,过失甚多,陛下以明德皇后之故未尝见责。臣诚愚昧,不克负荷,乞备扈从。’

太子的回答,既表现出他的谦逊,也流露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不克负荷’表明了他认为自己不足以承担守国的重任,‘乞备扈从’则是表示愿意跟随皇帝左右,以学习治国之道。

世宗曰:‘凡人养子,皆望投老得力。朕留太尉、左右丞、参政辅汝,彼皆国家旧人,可与商议。且政事无难,但用心公正,无纳谗邪,一月之后,政事自熟。’

世宗皇帝的回答,既是对太子的鼓励,也是对其能力的肯定。‘投老得力’强调的是对后继者的期望,‘用心公正’则是要求太子在处理政务时保持公正无私。

帝流涕坚辞,左右为之感动。

太子的流泪,既是对皇帝的感激,也是对自己责任的深刻认识。‘左右为之感动’则表明了太子的真诚感动了身边的人。

三月,世宗如上京,帝守国留中都。

此句说明了太子守国的地点,‘中都’作为古代都城,是太子守国的象征。

初,帝在东宫,或携中侍步于芳苑。

‘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中侍’则是太子的侍从。此句描绘了太子在东宫的生活场景。

中侍出入禁中,未尝限阻。

‘禁中’指的是皇宫,‘限阻’则是指限制。此句表明太子的侍从在皇宫中享有较高的自由度。

此辈见帝守国,各为得意,帝知之,谓诸中侍曰:‘我向在东宫,不亲国政,日与汝辈语话。今即守国,汝等有召命然后得入。’

太子对侍从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其对国家政务的严肃态度。‘有召命然后得入’则是对侍从出入宫禁的规范。

五月,世宗至上京,赐敕书曰:‘朕以前月八日到辽阳,此月二日达上京,翌日祀庆元庙。省方观民,古之制也。汝守国任重,夏暑方炽,益当自爱,无贻朕忧。’

世宗皇帝的敕书,既是对太子守国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个人生活的关心。‘省方观民’体现了皇帝对国家政务的重视,‘自爱’则是对太子个人健康的关心。

帝谓徒单克宁曰:‘车驾巡幸,以国事见属。刑名最重,人之死生系焉。凡有可议,当尽至公。比主上还都,勿有废事。’

太子与徒单克宁的对话,体现了太子对国家政务的重视和对刑名的严肃态度。‘尽至公’则是要求在处理政务时保持公正无私。

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阅,召都事委曲折正,移晷忘倦,或赐之食。

此句说明了太子在处理政务时的勤奋和敬业。‘移晷忘倦’体现了太子对工作的专注和投入。

近侍报瑶池位莲开,当设宴。

‘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莲开’则是莲花盛开的景象。此句描绘了太子在处理政务之余,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帝曰:‘圣上东巡,命我守国,何敢宴游废事?采致数花足矣。’

太子的回答,既是对皇帝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责的坚守。‘采致数花’则是对生活的简约态度。

七月,遣子金源郡王麻达葛奉表问起居,请世宗还都。

此句说明了太子对皇帝的关心和对国家政务的重视。

十一月壬寅,帝冬猎。辛亥,还都。

太子的冬猎和还都,体现了其对国家政务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十五年正月乙酉朔,免群臣贺礼。

太子守国期间,对群臣的贺礼予以免除,体现了其谦逊的态度。

帝自守国,深怀谦抑,宫臣不庭拜,启事时不侍立,免朔望礼。

此句说明了太子在守国期间,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其谦逊和自律的品质。

京朝朔日当具公服问候,并停免。

‘京朝朔日’指的是每月的初一,‘具公服问候’则是官员朝见皇帝的礼仪。太子免去了这些礼仪,体现了其简政便民的思想。

至是,群臣当贺,亦不肯受。

此句说明了太子对群臣贺礼的拒绝,体现了其谦逊和自律的品质。

甲寅,帝如春水。

太子如春水,体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二月庚申,还都。

太子还都,体现了其对国家政务的关心。

丁卯,遣子金源郡王麻达葛奉表贺万春节。

太子遣子贺万春节,体现了其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四月,久不雨,帝亲祷,即日沾足。

太子亲自祈祷,体现了其对国家民生的关心。

六月甲寅,帝不豫。

此句说明了太子身体不适,体现了其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庚申,崩于承华殿。

太子的去世,体现了古代帝国的悲剧色彩。

世宗自上京还,次天平山好水川,讣闻,为位临奠于行宫之南,大恸者久之。

世宗皇帝对太子去世的悲痛,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亲王、百官、皇族、命妇及侍卫皆会哭,世宗号泣还宫。

太子的去世,引起了朝野的哀悼,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比至中都,为位奠哭者凡七焉。

太子的去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哀悼,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世宗以豳王永成为中都留守,来护丧,遣滕王府长史再兴、御院通进阿里剌来保护金源郡王,遣左宣徽使唐括鼎来致祭,诏妃徒单氏及诸皇孙丧服并如汉制。

世宗皇帝对太子丧事的安排,体现了其对太子的尊重和对国家礼仪的重视。

帝王储位久,恩德在人者深,每日三时哭临,侍卫军士皆争入临,伏哭于承华殿下,声殷如雷。

太子的去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哀悼,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中都百姓市门巷端为位恸哭。

太子的去世,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哀悼,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七月壬午朔,赐谥宣孝太子。

太子被赐谥号,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九月庚寅,殡于南园熙春殿。

太子的殡葬,体现了国家对太子的尊重。

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国门,先至熙春殿致奠,恸哭久之。

世宗皇帝对太子去世的悲痛,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比葬,亲临者六。

太子的葬礼,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帝事世宗,凡巡幸西京、凉陉,及上陵、祭庙、谒衍庆宫,田猎观稼,拜天射柳,未尝去左右。

此句说明了太子对世宗皇帝的忠诚和辅佐。

上有事于圆丘,及亲享于太庙,则行亚献礼,不亲祀则摄行祀事。

太子在世宗皇帝祭祀时的行为,体现了其对国家礼仪的尊重。

国有大庆则率百官上表贺。

太子在国庆庆典时的行为,体现了其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正旦、万春节则总班上寿。

太子在正旦、万春节时的行为,体现了其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冬十月庚戌朔,宰相以下朝见于庆和殿,太尉完颜守道上寿,世宗追悼凄怆者久之。

太子去世后,世宗皇帝在庆和殿的追悼,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十一月甲申,灵驾发引,世宗路祭于都城之西。

太子的灵柩出发,世宗皇帝在都城之西的路祭,体现了其对太子的尊重。

庚寅,葬于大房山。

太子的葬地,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世宗欲加帝号,以问群臣,翰林修撰赵可对曰:‘唐高宗追谥太子弘为孝敬皇帝。’

世宗皇帝欲加太子帝号,体现了其对太子的尊重。

左丞张汝弼曰:‘此盖出于武后。’

张汝弼的回答,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遂止,乃建庙于衍庆宫后,祭和三献,乐用登歌。

世宗皇帝停止加帝号,而是建立庙宇祭祀太子,体现了其对太子的尊重。

二十六年,立子璟为皇太孙。

此句说明了太子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孙,体现了对太子家族的尊重。

二十九年,世宗崩。

世宗皇帝的去世,体现了古代帝国的悲剧色彩。

太孙即位,是为章宗。

太孙即位,体现了对太子家族的尊重。

五月甲午,追谥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

太子被追谥为显宗,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丁酉,祔于太庙,陵曰裕陵。

太子被祔于太庙,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帝天性仁厚,不忍刑杀。

太子的仁厚,体现了其个人品质。

梁檀儿盗金银叶,怜其母老,李福兴盗段匹,值坤厚陵礼成,家令本把盗银器,值万春节,皆委曲全活之。

太子对罪犯的宽容,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亡失物者,责其偿而不加罪。

太子对失物者的处理,体现了其公正之心。

闻四方饥馑,辄先奏,加赈赡。

太子对国家民生的关心,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因田猎出巡,所过问民间疾苦。

太子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敬礼大臣,友爱兄弟。

太子对大臣和兄弟的尊重,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诸妃皆祔。

太子对皇后的尊重,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自磐宁宫发引,赵王惟中以其母挽车先发,令张黄盖者前行,帝呼执盖者不应,少府监张仅言欲奏其事,帝止之。

太子对母亲和兄弟的尊重,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尝作《重光座铭》,及刻座右铭于小玉碑,并刻其碑阴,皆深有理致。

太子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体现了其高尚品质。

最善射而不殚物,尝奉诏拜陵,先猎,射一鹿获之,即命罢猎,曰:‘足奉祀事,焉用多杀?’

太子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其仁爱之心。

好生盖其天性云。

太子的仁爱之心,是其天性的体现。

赞曰:‘辽王杲取中京,宗翰、宗望皆从,景宣别领合紥猛安。’

此段赞词,回顾了太子的生平事迹,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合紥猛安者,太祖之猛安也。

‘合紥猛安’是太祖时期的猛安,体现了太子对国家历史的尊重。

宗翰请立熙宗,宗干不敢违,太宗不能拒,其义正,其理直矣。

此段赞词,回顾了古代帝国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太子对国家历史的尊重。

旧史称睿宗宽恕好施惠,熙宗不终,海陵陨毙,自时厥后,得大位者皆其子孙,有以夫。

此段赞词,回顾了古代帝国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太子对国家历史的尊重。

显宗孝友惇睦,在东宫二十五年,不闻有过。

此段赞词,回顾了太子的生平事迹,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承意开导,四方阴受其赐。

太子对国家的贡献,体现了其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

天下不假之年,惜哉!

此段赞词,表达了对太子早逝的惋惜之情,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本纪-卷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3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