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四-原文
五行之精气,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材,在人为五常及五事。
五纬志诸《天文》,历代皆然。
其形质在地,性情在人,休咎各以其类,为感应于两间者,历代又有《五行志》焉。
两汉以来,儒者若夏侯胜之徒,专以《洪范五行》为学,作史者多采其说,凡言某征之休咎,则以某事之得失系之,而配之以五行。
谓其尽然,其弊不免于傅会;谓其不然,“肃,时雨若”、“蒙,恒风若”之类,箕子盖尝言之。
金世未能一天下,天文灾祥犹有星野之说,五行休咎见于国内者不得他诿,乃汇其史氏所书,仍前史法,作《五行志》。
至于五常五事之感应,则不必泥汉儒为例云。
初,金之兴,平定诸部,屡有祯异,故世祖每与敌战,尝以梦寐卜其胜负。
乌春兵至苏束海甸,世祖曰:“予夙昔有异梦,不可亲战,若左军有力战者当克。”
既而与肃宗等击之,敌大败。
太祖之生也,常有五色云气若二千斛廪囷之状,屡见东方。
辽司天到孔致和曰:“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
温都部跋忒畔,穆宗遣太祖讨之,入辞,奏曰:“昨夕见赤祥,往必克。”
遂与跋忒战,杀之。
穆宗攻阿疏日,辰巳间,忽暴雨昏曀,雷电环阿疏所居,是夕有巨火声如雷,坠阿疏城中,遂攻下之。
太祖尝往宁江,梦斡带之禾场焚,顷刻而尽。
觉而大戚,即驰还,斡带已寝疾,翌日不起。
斡塞伐高丽,太祖卧而得梦,及起曰:“今日捷音必至。”
乃为具于球场以待。
有二獐渡水而至,获之,太祖曰:“此休征也。”
言未既,捷书至,众大异之。
他日军宁江,驻高阜,撒改仰见太祖体如乔松,所乘马如冈阜之大。
太祖亦视撒改人马异常,撒改因白所见,太祖喜曰:“此吉兆也。”
即举酒酹之曰:“异日成功,当识此地。”
师次唐括带斡甲之地,诸军介而立,有光起于人足及戈矛上。
明日,至札只水,光复如初。
收国元年,上在宁江州,有光正圆,自空而坠。
八月己卯,黄龙见空中。
十二月丁未,上候辽军还至熟结泺,有光复见于矛端。
天辅六年三月,师攻西京,有火如斗,坠其城中。
是月,城降而复叛,四月辛卯,取之。
太宗天会二年,曷懒移鹿古水霖雨害稼,且为蝗所食。
秋,泰州潦,害稼。
三年七月,锦州野蚕成茧。
九月,广宁府进嘉禾。
四年十月,中京进嘉禾。
六年冬,移懒路饥。
九年七月丙申,上御西楼听政,闻咸州所贡白鹊音忽异常。
上起视之,见东楼上光明中有像巍然高五丈许,下有红云承之,若世所谓佛者。
乃擎跽修虔,久之而没。
十年冬,移懒、曷懒等路饥。
熙宗天会十三年五月,甘露降于卢州熊岳县。
十五年七月辛巳,有司进四足雀。
丙戌夜,京师地震。
天眷元年夏,有龙见于熙州野水,凡三日。
初,于水面见一苍龙,良久而没。
次日,见金龙一,爪承一婴儿,儿为龙所戏,略无惧色,三日如故。
又见一人,乘白马,红袍玉带,如少年官状,马前有六蟾蜍,凡三时乃没。
郡人竞往观之。
七月丁酉,按出浒河溢,坏民庐舍。
三年十二月丁丑,地震。
皇统元年秋,蝗。
十一月己酉,稽古殿火。
二年二月,熙河路饥。
三月辛丑,大雪。
秋,燕、西东二京、河东、河北、山东、汴、平州大熟。
三年,陕西旱。
五月丁巳,京兆府贡瑞麦。
七月丙庚,太原进獬豸及瑞麦。
四年正月乙丑,陕西进嘉禾,十有二茎,一本七颖。
十月甲辰,地震。
五年闰月戊寅,大名府进牛生麟。
壬辰,怀州进嘉禾。
七年十一月,完颜秉德进三角牛。
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风雨,雷电震寝殿鸱尾坏。
有火入帝寝,烧帷幔,上惧,徙别殿。
丁丑,有龙斗于利州榆林河上。
大风坏民居官舍十六七,木瓦人畜皆飘扬十余里,死伤者数百。
同知州事石抹里压死。
海陵天德二年十二月,野人采石炭,获异香。
贞元三年五月癸丑,南京大内灾。
三年十二月己丑,雨,木冰。
正隆二年六月壬辰,蝗飞入京师。
秋,中都、山东、河东蝗。
四年十一月庚寅,霜附木。
五年二月辛未,河东、陕西地震。
镇戎、德顺等军大风,坏庐舍,民多压死。
海陵问司天马贵中等曰:“何为地震?”
贵中等曰:“伏阳逼阴所致。”
又问:“震而大风,何也?”
对曰:“土失其性,则地以震。
风为号令,人君严急则有风及物之灾。”
六年六月壬戌,大风坏承天门鸱尾。
是岁,世宗居贞懿皇后忧,在辽阳,一日方寝,有红光照其室。
及其龙见于室上,又夜有大星流入其邸。
八月,复有云气自西来,黄龙见其中,人皆见之。
是时,临潢府闻空中有车马声,仰视见风云杳霭,神鬼兵甲蔽天,自北而南。
仍有语促行者。
未岁,海陵下诏南征。
世宗大定二年闰二月辛卯,神龙殿十六位焚,延及太和、厚德殿。
三年三月丙申,中都以南八路蝗。
四年三月庚子夜,京师地震。
七年辛丑,大风雷雨,拔木。临潢府境禾黍穞生。岚州进白兔二。
八月,永兴进嘉禾,异亩同颖。中都南八路蝗飞入京畿。
十一月辛丑,尚书省火。是岁,有年。
五年六月戊子,河南府进芝草十三本,得于芝田石上,荐之太庙。
六月甲辰,大安殿楹产芝,有色如玉。
丙午,京师地震,有声自西北来,殷殷如雷,地生白毛。
七月戊申,又震。
十一月癸酉,大雾,昼晦。
七年九月庚辰,地震。
八月五月甲子,北望淀大风,雨雹,广十里,长六十里。
六月,河决李固渡,水入曹州。
十年正月,邓州进芝草。
十一年六月戊申,西南路招讨司苾里海水之地雨雹三十余里,小者如鸡卵,其一最大,广三尺,长太余,四五日始消。
十二年三月庚寅,雨土。
四月,旱。
十三年正月,尚书省奏:
宛平张孝善有子曰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旦以疾死,至暮复活,云是本良乡人王建子喜儿。
而喜儿前三年已死,建验以家事,能具道之。
此盖假尸还魂,拟付王建为子。
上曰:若是则奸幸小人竞生诈伪,渎乱人伦。
止付孝善。
八月丁丑,策试进士于悯忠寺,夜半忽闻音乐声起东塔上,西达于宫。
考官完颜蒲捏、李晏等以为文运始开,得贤之兆。
十四年八月丁巳朔,次飐里舌,是午,白龙见于御帐之东小港中,既乘临雷云而上,尾犹曳地,良久北去。
十六年三月戊申,雨豆于临潢之境,其形上锐而赤,食之味颇苦。
五月戊申,南京宫殿火。
日岁,中都、河北、山东、陕西、河东、辽东等十路旱、蝗。
十七年七月,大雨,滹沱、卢沟水溢,河决白沟。
二十年四月己亥,太宁宫门火。
五月丙寅,京师地震,生黑白毛。
七月,旱。
秋,河决卫州。
二十二年五月,庆都蝗蝝生,散漫十余里。
一夕大风,蝗皆不见。
二十三年正月辛巳,广乐园灯山焚,延及熙春殿。
三月乙酉,氛埃雨土。
四月庚子亦如之。
五月丁亥,雨雹,地生白毛。
二十四年正月辛卯朔,徐州进芝十有八茎。
真定嘉禾二本,异亩同颖。
二十六年正月庚辰,河南府进芝三本。
秋,河决,坏卫州城。
二十七年四月辛丑,京师地微震。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五月丁未,地生白毛。
五月,曹州河溢。
十二月,密州进白鹑、白雉各一。
河间府进嘉禾。
日冬无雪。
明昌元年正月,怀州、河间等处进芝草、嘉禾。
二月,地生白毛。
六月庚子,都水进异卵。
夏,旱。
七月,淫雨伤稼。
二年五月,桓、抚等州旱。
秋,山东、河北旱,饥。
三年秋,绥德虸蚄虫生,旱。
四年三月,御史中丞董师中奏:
乃者太白昼见,京师地震,北方有赤气,迟明始散。
天之示象,冀有以警悟圣主也。
上问:所言天象何从得之?
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
上曰:司天台官不奏固有罪,其以语人尤非。
朕欲令自今司天有事而不奏者长行得言之,何如?
师中曰:善。
五月,霖雨,命有司祈晴。
六月,河决卫州,魏、清、沧皆被害。
是岁,河北、山东、南京、陕西诸路大稔。
邢、洺、深、冀及河北西路十六谋克之地,野蚕成茧。
十一月壬午,木冰。
五年七月丙戌,天寿节,先阴雨连日,至是开霁,有龙曳尾于殿前云间。
八月,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
六年二月丁丑,京师地震,大雨雹,昼晦,大风,震应天门左鸱尾坏。
六年八月,大雨震电,有龙起于浑仪鳌趺,台忽中裂而摧。
仪仆于台下。
承安元年五月,自正月不雨,至是月雨。
六月,平晋县民利通家蚕自成绵段,长七尺一寸五分,阔四尺九寸。
二年,自正月至四月不雨。
六月丙午,雨雹。
四年三月戊午,雨雹。
五月,旱。
五年五月庚辰,地震。
十月庚子,天久阴,是日云色黄而风霾。
癸卯晨,阴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
泰和二年八月丙申,磁州武安县鼓山石圣台,有大鸟十集于台上,其羽五色烂然,文多赤黄,赭冠鸡项,尾阔而修,状若鲤鱼尾而长,高可逾人,九子差小侍傍,亦高四五尺。
禽鸟万数形色各异,或飞或蹲,或步或立,皆成行列,首皆正向如朝拱然。
初自东南来,势如连云,声如殷雷,林木震动,牧者惊惶,即驱牛击物以惊之,殊不为动。
俄有大鸟如雕鹗者怒来搏击之,民益恐,奔告县官,皆以为凤凰也,命工图上之。
留二日西北去。
按视其处,粪迹数顷,其色各异。
遗禽数千,累日不能去。
所食皆巨鲤,大者丈余,鱼骨蔽地。
章宗以其事告宗庙,诏中外。
三年四月,旱。
十月己亥,大风。
四年正月壬申,阴雾,木冰。
三月丁卯,大风,毁宣阳门鸱尾。
四月,旱。
壬戌,万宁宫端门灾。
十一月丁卯,阴。
木冰凡三日。
五年夏,旱。
八年闰四月甲午,雨雹。
河南路蝗。
六月戊子,飞蝗入京畿。
八月乙酉,有虎至阳春门外,驾出射获之。
时又有童谣云:
易水流,汴水流,更年易过又休休。
两家都好住,前后总成留。
至贞祐中,举国迁汴。
卫绍王大安元年,徐、邳界黄河清五百余里,几二年,以其事诏中外。
临洮人杨珪上书曰:‘河性本浊,而今反清,是水失其性也。正犹天动地静,使当动者静,当静者动,则如之何,其为灾异明矣。’
且《传》曰:‘黄河青,圣人生。’假使圣人生,恐不在今日。
又曰‘黄河清,诸侯为天子。’正当戒惧,以销灾变,而复夸示四方,臣所未喻。
宰相以为妖言,议诛之,虑绝言路,即诏大兴锁销还本管。
十一月丙申,平阳地震,有声自西北来。
戊戌夜,又震,自此时复震动,浮山县尤剧,城廨民居圮者十七八,死者凡二三千人。
二年二月乙酉,地大震,有声殷殷然。
六月、七月至九月晦。其震不一。
十一月,京师民周修武宅前渠内火出,高二尺,焚其板桥。
又旬日,大悲阁幡竿下石隙中火出,高二三尺,人近之即灭,凡十余日。
自是都城连夜燔爇二三十处。
是岁四月,山东、河北大旱,至六月,雨复不止,民间斗米至千余钱。
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风从西北来,发屋折木,吹清夷门关折。
三月戊午,大悲阁灾,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
山东、河北、河东诸路大旱。
是岁,有男子郝赞诣省言:‘上即位之后,天变屡见,火焚万家,风折门关,非小异也,宜退位让有德。’
有司问:‘尔狂疾乎?’赞大言曰:‘我不狂疾,但为社稷计,宰相皆非其才。’
每日省前大呼,凡半月。
上怒,诛之隐处。
崇庆元年七月辛未未时,有风从东来,吹帛一段高数十丈,宛转如龙,坠于拱辰门内。
是岁,河东、陕西、南京诸路旱。
二年二月,放进士榜,有狂僧公言:‘杀天子。’求之不知所在。
是岁,河东、陕西大旱,京兆斗米至八千钱。
至宁元年,宣宗彰德故园竹开白花,如鹭鸶藤。
紫云覆城上数日,俄而入继大统。
七月,以河东、陕西诸处旱,遣工部尚书高朵剌祈雨于岩渎,至是雨足。
时斗米有至钱万二千者。
八月癸巳,卫绍王遇弑。
是日,海水不潮,宝坻盐司惧其亏课,致祷无应。
九月丙午,宣宗即位乃潮。
初,卫王即位改元大安,四年改曰崇庆,即而又改曰至宁,有人谓曰:‘三元大崇至矣。’
俄而有胡沙虎之变。
宣宗贞祐元年八月戊子夜,将曙,大雾苍黑,跂步无所见,至辰巳间始散。
十二月乙卯,雨,木冰。
时卫州有童谣曰:‘团鸑冬,劈半年。寒食节,没人烟。’
明年正月,元兵破卫,遂丘墟矣。
二年六月,潮白河溢,漂古北口铁裹关门至老王谷。
庚申,南京宝镇阁灾。
壬戌,上次宜村,有黄龙见于西北。
冬,黄河自陕州界至卫州八柳树,清十余日,纤鳞皆见。
十二月己酉,雨,木冰。
三年二月戊午,大风,隆德殿鸱尾坏。
三月戊辰,大风,霾。
四月,自去冬不雨,至于是月。
五月,河南大蝗。
六月,京城中夜妄相惊逐狼,月余方息。
十月丙申,西北有雾气如积土,至二更乃散。
四年正月己未旦,黑雾四塞,巳时乃散,是春,河朔人相食。
五月,河南、陕西大蝗。
凤翔、扶风、歧山、郿县騑虫伤麦。
七月,旱。
癸丑,飞蝗过京师。
兴定元年三月,宫中有蝗。
四月,单州雹伤稼。
陈州商水县进瑞麦,一茎四穗。
开封府进瑞麦,一茎三穗、二茎四穗。
五月乙丑,河南大风,吹府门署以去。
延州原武县雹伤稼。
七月癸卯,大社坛产嘉禾,一茎十五穗。
秋,霖雨。
十月,邠州进白兔。
丹州进嘉禾。异亩同颖。
二年四月,河南诸郡蝗。
五月,秦、陕狼害人。
六月,旱。
是岁,京师屡火,遣礼部尚书杨云翼鋋之。
三年春,吏部火。
四月癸未,陕右黑风昼起,有声如雷,顷之地大震,平凉、镇戎、德顺尤甚,庐舍倾,压死者以万计,杂畜倍之。
夏,旱。
十二月壬申,雨,木冰。
四年正月戊辰二更,天鸣有声。
壬子,昼晦,有顷大雷风雨。
四月丁丑,大风吹河南府署飞百余步,户案门钥开,文牍飘散,不知所在。
六月,旱。
七月,河南大水,唐、邓尤甚。
十二月癸酉,火。
是岁,华州渭南县民裴德宁家伐树,破其中有赤色‘太’字,表里吻合。
有司言与唐大历中成都瑞木有文‘天下太平’者,其事颇同,盖太平之兆也。
乞付史馆。
五年三月,以久旱,诏中外,仍命有司祈祷。
十一月壬寅,京师相国寺火。
十二月丁丑,霜附木。
先是,有童谣云:‘青山转,转山青。耽误尽,少年人。’
盖言是时人皆为兵,转斗山谷,战伐不休,当至老也。
元光元年四月,京畿旱。
十月,上猎近郊,获白兔,群臣以为瑞。
明日,御便殿,置铃于项,将纵之,兔惊跃不已,忽毙几上。
二年正月辛酉日午,有鹤千余翔于殿庭,移刻乃去。
七月乙卯,丹凤门坏,压死者数人。
十一月,开封有虎害人。
是时屡有妖怪,二年之中,白日虎入郑门,吏部及宫中有狐狼,鬼夜哭于辇路,乌鹊夜惊,飞鸣蔽天。
十二月,宣宗崩。
哀宗正大元年正月戊午,上初视朝,尊太后为仁圣宫皇太后,太元妃为慈圣宫皇太后。
是日,大风飘端门瓦,昏霾不见日,黄气塞天,仁圣又梦乞丐万数踵其后,心恶之,占者曰:“后为天下母,百姓贫窭,将谁诉焉?”
遂敕京城设粥与冰药以应之,人以为壬辰、癸巳之兆。
又有人衣麻衣,望承天门大笑者三,大哭者三,有司拘而问之,其人曰:“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后哭者,哀祖宗家国破荡至此也。”
有司以为妖言,处之重典。
上曰:“近诏草泽之士并许直言,虽涉讥讪亦不治罪,况此人言亦有理。止不应哭笑阙下耳。”
乃杖之。
二年正月甲申,有黄黑之昆。
四月,旱。
京畿大雨雹。
三年春,大寒。
三月乙丑,有火自吏部中出,大如斛,流行展转,人皆惊避,逾时而灭。
四月,旱、蝗。
六月,京东雨雹,蝗死。
四年六月丙辰,地震。
八月癸亥,大风吹左掖门鸱尾坠,丹凤门扉坏。
是日,风、霜损禾皆尽。
五年春,大寒。
二月,雷而雪。
木之华者皆败。
四月,郑州大雨雹,桑柘皆枯。
京畿旱。
八月,御座上闻若有言者曰:“不放舍则何?”
索之不见。
七年十二月,新卫州北三里许,有影在沙上,如旧卫州城状,寺塔宛然,数日乃灭。
天兴元年正月丁酉,大雪。
二月癸丑,又雪。
戊午,又雪。
是时,钧州、阳邑、卢氏兵皆大败。
五月,大寒如冬。
七月庚辰,兵刃有火。
闰八月己未,有箭射入宫中。
九月辛丑府,大雷,工部尚书蒲乃速震死。
二年六月,上迁蔡,自发归德,连日暴雨,平地水数尺,军士漂没。
及蔡始晴,复大旱数月。
识者以为不祥。
初,南京未破一二年间,市中有一僧不知所从来,持一布囊贮枣,日散与市人无穷,所在儿童百十从之。
又有一人拾街中破瓦,复以石击碎之。
人皆以为狂,不晓其理,后乃知之,其意盖欲使人早散,国家将瓦解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四-译文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在天空中表现为五颗星,在地面上表现为五种基本物质,在人类社会中表现为五种道德规范和五种行为。五颗星在天文学中有所记载,历代如此。它们的形态和性质属于地,而它们的情感和性格属于人,吉凶各按其类,相互作用于天地之间,历代又有《五行志》记载这些现象。自两汉以来,儒家学者如夏侯胜等人,专门研究《洪范五行》,编写史书的人多采纳他们的说法,每当说到某种征兆的吉凶,就把它与某件事情的得失联系起来,并配合五行来解释。认为这是必然的,但弊端在于过分附会;认为不是这样,‘肃,时雨若’、‘蒙,恒风若’之类的说法,箕子也曾提到过。金朝未能统一天下,天文灾害和吉祥仍然有星宿和地域的说法,国内出现的五行吉凶现象不能归咎于其他,于是汇总史书中所记载的,仍然按照前代史书的做法,编写了《五行志》。至于五常和五事的感应,则不必拘泥于汉儒的例子。
世宗大定二年闰二月辛卯日,神龙殿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到了太和殿和厚德殿。
三年三月丙申日,中都以南八路出现了蝗虫。
四年三月庚子夜,京师发生了地震。
七年辛丑年,刮起了大风雷雨,树木被连根拔起。
临潢府境内,庄稼长出了异常的谷物。
岚州进献了两只白兔。
八月,永兴进献了嘉禾,同一亩地里长出的谷穗是一样的。
中都南八路蝗虫飞入了京畿。
十一月辛丑日,尚书省发生了火灾。
这一年,是个丰收年。
五年六月戊子日,河南府进献了十三本芝草,这些芝草是从芝田的石头上长出来的,献给了太庙。
六月甲辰日,大安殿的柱子上长出了芝草,颜色像玉。
丙午日,京师发生了地震,声音从西北传来,像雷声一样响亮,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
七月戊申日,又发生了地震。
十一月癸酉日,大雾,白天也像黑夜一样。
七年九月庚辰日,发生了地震。
八月五月甲子日,北望淀地区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雨和冰雹,范围有十里宽,六十里长。
六月,黄河在李固渡口决口,河水流入曹州。
十年正月,邓州进献了芝草。
十一年六月戊申日,西南路招讨司苾里海水之地下了三十多里的雨和冰雹,小的像鸡蛋,其中最大的直径有三尺,长超过一丈,过了四五天才消失。
十二年三月庚寅日,下起了土雨。
四月,干旱。
十三年正月,尚书省上奏说:‘宛平的张孝善有一个儿子叫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的一天因病去世,到了傍晚又复活,说自己是本良乡人王建的次子喜儿。而喜儿前三年已经死了,王建通过家事验证,能够详细描述。这大概是借尸还魂,打算把合得交给王建做儿子。’皇帝说:‘如果是这样,那么奸佞小人竞相制造虚假,败坏人伦。’于是下令把合得交给张孝善。
八月丁丑日,在悯忠寺举行进士策试,半夜忽然听到音乐声从东塔上响起,向西传到了皇宫。考官完颜蒲捏、李晏等认为这是文运开始的征兆,是得到贤才的征兆。
十四年八月丁巳朔日,次飐里舌,这天,一条白龙出现在御帐东边的小河中,它乘着雷电云彩飞起,尾巴还拖在地上,过了很久才向北飞去。
十六年三月戊申日,临潢境内下了豆子般的雨,形状上尖且红,吃起来味道很苦。
五月戊申日,南京宫殿发生了火灾。
这一年,中都、河北、山东、陕西、河东、辽东等十路出现了旱灾和蝗灾。
十七年七月,下起了大雨,滹沱河、卢沟河水溢出,黄河在白沟决口。
二十年四月己亥日,太宁宫门发生了火灾。
五月丙寅日,京师发生了地震,生出了黑白毛。
七月,干旱。
秋天,黄河在卫州决口。
二十二年五月,庆都出现了蝗虫。
一夜间刮起了大风,蝗虫都消失了。
二十三年正月辛巳日,广乐园的灯山发生了火灾,火势蔓延到了熙春殿。
三月乙酉日,下起了灰尘和土。
四月庚子日也如此。
五月丁亥日,下起了冰雹,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
二十四年正月辛卯朔日,徐州进献了十八茎芝草。
真定进献了异亩同颖的嘉禾两本。
二十六年正月庚辰日,河南府进献了三本芝草。
秋天,黄河决口,冲毁了卫州城。
二十七年四月辛丑日,京师发生了轻微的地震。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五月丁未日,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
五月,曹州黄河溢出。
十二月,密州进献了一只白鹑和一只白雉。
河间府进献了嘉禾。
冬天没有下雪。
明昌元年正月,怀州、河间等处进献了芝草和嘉禾。
二月,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
六月庚子日,都水进献了异卵。
夏天,干旱。
七月,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
二年五月,桓州、抚州等地干旱。
秋天,山东、河北干旱,发生了饥荒。
三年秋天,绥德出现了虸蚄虫,干旱。
四年三月,御史中丞董师中上奏说:‘最近太白星白天出现,京师发生了地震,北方有赤气,等到天亮才散去。这是天的警示,希望圣主能够警醒。’皇帝问:‘你所说的天象是从哪里得来的?’董师中说:‘前监察御史陈元升从一位司天长行那里得到的。’皇帝说:‘司天台的官员不奏报自然有罪,他告诉别人更是不对。我想从今以后,司天台的官员有事情不奏报的,长行可以告诉我,怎么样?’董师中说:‘好。’五月,连绵大雨,命令有关部门祈求晴天。
六月,黄河在卫州决口,魏州、清州、沧州都受到了损害。这一年,河北、山东、南京、陕西等路大丰收。
邢州、洺州、深州、冀州以及河北西路的十六个谋克之地,野蚕结成了茧。
十一月壬午日,树木上结了冰。
五年七月丙戌日,天寿节,前些天阴雨连绵,到这天天气放晴,有一条龙在殿前的云彩中拖着尾巴。
八月,黄河在阳武故堤决口,灌入了封丘并向东流。
六年二月丁丑日,京师发生了地震,下起了大雨和冰雹,白天也像黑夜一样,刮起了大风,震坏了应天门左边的鸱尾。
六年八月,大雨和闪电,一条龙从浑仪的鳌趺处升起,台子突然裂开并倒塌,仪器掉到了台下。
承安元年五月,从正月到这时一直没有下雨。
六月,平晋县民利通家的家蚕自然结成了绵段,长七尺一寸五分,宽四尺九寸。
二年,从正月到四月没有下雨。
六月丙午日,下起了雨和冰雹。
四年三月戊午日,下起了雨和冰雹。
五月,干旱。
五年五月庚辰日,发生了地震。
十月庚子日,天气长时间阴沉,这天云色发黄,风沙弥漫。
癸卯日早晨,阴霜附着在树木上,到了傍晚也是这样。
泰和二年八月丙申日,磁州武安县鼓山石圣台上,聚集了十只大鸟,它们的羽毛五颜六色,花纹多为赤黄,头上有赭色的鸡冠,脖子像鸡,尾巴宽大修长,形状像鲤鱼尾巴一样长,高得超过人,九只小一些的鸟在旁边侍候,也有四五尺高。成千上万的鸟儿形态各异,有的飞翔,有的蹲着,有的行走,有的站立,都排成行列,头都朝向正前方,像朝拜一样。它们最初从东南方向来,气势如连云,声音像雷鸣,树木震动,牧民惊慌失措,就驱赶牛击打东西来惊吓它们,但它们并不为所动。突然有一只像雕鹰一样的大鸟愤怒地飞来搏击,百姓更加害怕,奔走相告给县官,都认为是凤凰,命令工匠画下来。它们停留了两天后向西北方向飞去。检查那个地方,发现了几顷的粪便,颜色各异。留下的食物有几千份,几天都清理不完。它们吃的都是大鲤鱼,大的有一丈多长,鱼骨头遍布地面。章宗把这件事告诉了宗庙,并下诏给朝廷内外。
三年四月,干旱。
十月己亥日,刮起了大风。
四年正月壬申日,阴雾弥漫,树木上结了冰。
三月丁卯日,刮起了大风,摧毁了宣阳门的鸱尾。
四月,干旱。
壬戌日,万宁宫端门发生了火灾。
十一月丁卯日,阴天。
连续三天,树木上结了冰。
五年夏天,干旱。
八年闰四月甲午日,下起了雨和冰雹。
河南路出现了蝗灾。
六月戊子日,飞蝗进入了京畿。
八月乙酉日,有一只老虎来到了阳春门外,皇帝出宫射杀了它。当时还有童谣说:‘易水流,汴水流,更年易过又休休。两家都好住,前后总成留。’到了贞祐年间,全国都迁往了汴京。
卫绍王大安元年,徐、邳界黄河清澈五百多里,到了第二年,皇帝下诏让中外都知道这件事。临洮人杨珪上书说:‘河水的本性本是浑浊的,现在却变得清澈,这是水失去了它的本性。就像天动地静,让本来应该动的变得静止,本来应该静止的变得动荡,那会怎么样呢?这无疑是灾异的表现。而且《传》说:“黄河变清,圣人出生。”假如圣人出生,恐怕不是在今天。又说:“黄河清澈,诸侯成为天子。”现在正是应该警戒畏惧,消除灾变的时候,却还向四方夸耀,我实在不明白。’宰相认为这是妖言,建议诛杀他,担心堵塞言路,于是下诏让大兴锁销回到原籍。
十一月丙申日,平阳发生地震,声音从西北传来。戊戌夜,再次发生地震,从那时起又连续震动,浮山县震得尤其厉害,城中的官署和民居有十七八处倒塌,死者有两三千人。第二年二月乙酉日,发生大地震,声音震耳欲聋。六月到九月,地震不断。十一月,京师的居民周修武家宅前的水渠里出现火光,高约两尺,烧毁了木板桥。又过了十天,大悲阁的幡竿下石缝中也有火光出现,高约二三尺,人靠近就会熄灭,连续十几天。从那时起,都城连续几夜有二十多处火灾。
这年四月,山东、河北大旱,到六月,雨一直不停,民间米价涨到每斗一千多钱。第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风从西北刮来,吹倒房屋,折断树木,吹折了清夷门的城楼。三月戊午日,大悲阁发生火灾,蔓延到一万多家,大火燃烧了五天不灭。山东、河北、河东各路都大旱。这年,有男子郝赞到朝廷说:“皇上即位后,天象不断变化,火灾烧毁万家,大风折断城门,这不是小异象,应该退位让位给有德之人。”有关官员问他:“你疯了吗?”郝赞大声说:“我没有疯,只是为国家考虑,宰相们都不具备才能。”他每天在朝廷前大声呼喊,总共半个月。皇上生气,将他秘密处死。
崇庆元年七月辛未未时,有风从东边吹来,吹起一段布帛,高达数十丈,像龙一样盘旋,落在拱辰门内。这年,河东、陕西、南京各路都旱灾。第二年二月,公布进士名单,有个狂僧公然说:“杀天子。”寻找他但不知道在哪里。这年,河东、陕西大旱,京兆米价涨到每斗八千钱。
至宁元年,宣宗彰德故园的竹子开出白色的花,像鹭鸶藤。紫云覆盖在城上好几天,然后进入继承皇位。七月,因为河东、陕西等地旱灾,派遣工部尚书高朵剌到岩渎祈雨,这时雨量充足。当时米价每斗高达一万二千钱。八月癸巳日,卫绍王被杀。这一天,海水不涨潮,宝坻盐司担心税收受损,向上天祈祷但没有回应。九月丙午日,宣宗即位后海水才涨潮。起初,卫王即位改年号为大安,四年改为崇庆,然后又改为至宁,有人对他说:“三个年号都改得很隆重。”不久发生了胡沙虎之变。
宣宗贞祐元年八月戊子夜,天快亮时,大雾浓黑,步履维艰,到辰巳之间才散去。十二月乙卯日,下雨,树木结冰。当时卫州有童谣说:“团鸑冬,劈半年。寒食节,没人烟。”第二年正月,元兵攻破卫州,变成了废墟。第二年六月,潮白河泛滥,冲走了古北口铁裹关门到老王谷。庚申日,南京宝镇阁发生火灾。壬戌日,皇上到宜村,西北方出现黄龙。冬天,黄河从陕州界到卫州八柳树,清澈了十几天,鱼鳞都看得见。十二月己酉日,下雨,树木结冰。第三年二月戊午日,大风,隆德殿的鸱尾损坏。三月戊辰日,大风,尘土飞扬。四月,从去年冬天到这个月都没有下雨。五月,河南发生大蝗灾。六月,京城中夜间有人惊慌追逐狼,一个月后才平息。十月丙申日,西北方有雾气像堆积的土,到二更才散去。第四年正月己未日清晨,黑雾弥漫,巳时才散去,这年春天,河北人相互食用。五月,河南、陕西发生大蝗灾。凤翔、扶风、歧山、郿县蝗虫损坏麦田。七月,旱灾。癸丑日,飞蝗飞过京师。
兴定元年三月,宫中出现蝗虫。四月,单州下冰雹损坏庄稼。陈州商水县进献祥瑞麦子,一茎四穗。开封府进献祥瑞麦子,一茎三穗、两茎四穗。五月乙丑日,河南发生大风,吹走府门署。延州原武县下冰雹损坏庄稼。七月癸卯日,大社坛长出好稻,一茎十五穗。秋天,连绵大雨。十月,邠州进献白兔。丹州进献好稻,异亩同颖。第二年四月,河南各郡发生蝗灾。五月,秦、陕狼群伤害人。六月,旱灾。这年,京师多次发生火灾,派遣礼部尚书杨云翼来灭火。第三年春天,吏部发生火灾。四月癸未日,陕右黑风白天兴起,声音像雷鸣,一会儿地就大震,平凉、镇戎、德顺尤其严重,房屋倒塌,压死的人以万计,牲畜是人的两倍。夏天,旱灾。十二月壬申日,下雨,树木结冰。第四年正月戊辰日二更,天上有声音。壬子日白天昏暗,一会儿大雷风雨。四月丁丑日,大风吹河南府署飞起百余步,户案门钥打开,文件飘散,不知去向。六月,旱灾。七月,河南发生大水灾,唐、邓尤其严重。十二月癸酉日,发生火灾。这年,华州渭南县民裴德宁家砍树,树干中破开有红色的“太”字,内外吻合。有关官员说这与唐大历中成都的祥瑞树木上有文“天下太平”的事很相似,事情很相似,大概是太平的征兆。请求将此事交给史馆。第五年三月,因为久旱,皇帝下诏中外,并命令有关官员祈祷。十一月壬寅日,京师相国寺发生火灾。十二月丁丑日,霜附着在树木上。在此之前,有童谣说:“青山转,转山青。耽误尽,少年人。”意思是说当时的人们都为战争所困扰,在山谷中转战,战争不断,应该到了老年。
元光元年四月,京畿地区旱灾。十月,皇上在近郊打猎,捕获到白兔,群臣认为这是祥瑞。第二天,皇上在便殿,把铃铛挂在兔子脖子上,准备放它走,兔子惊慌跳跃不止,突然死在案几上。第二年正月辛酉日午时,有一千多只鹤在殿庭飞翔,过了一会儿才离开。七月乙卯日,丹凤门损坏,压死数人。十一月,开封有老虎伤害人。那时,常有妖怪出现,第二年之中,白日老虎进入郑门,吏部及宫中有狐狸和狼,鬼在车路上夜哭,乌鸦在夜晚惊飞,叫声遮天。
十二月,宣宗去世。
哀宗正大元年正月戊午这一天,皇帝开始亲自上朝处理政务,尊称太后为仁圣宫皇太后,太元妃为慈圣宫皇太后。当天,刮起了大风,吹落了端门上的瓦片,天空昏暗,看不见太阳,黄色的云气布满天空。仁圣太后又梦见成千上万的乞丐跟在她后面,她感到很厌恶。占卜的人说:‘皇后是天下之母,百姓贫穷困苦,他们该向谁诉说呢?’于是皇帝下令在京城设立粥棚和提供冰药来应对这种情况,人们认为这是壬辰、癸巳年不祥之兆。又有一个人穿着麻衣,在承天门前大笑三次,大哭三次,官吏将他拘捕审问,那个人说:‘我先大笑是因为笑现在这么大的天下却没有合适的将相。后大哭是因为哀悼祖宗的家国被破坏到这种地步。’官吏认为他散布妖言,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皇帝说:‘最近下诏允许草野之士直言不讳,即使涉及到讽刺也不会治罪,何况他的话也有道理。只是不应该在朝廷下哭笑而已。’于是用杖刑处罚了他。
正大二年正月甲申这一天,出现了黄黑相间的云彩。四月,发生了旱灾。京畿地区下起了大雨和冰雹。第三年春天,非常寒冷。三月乙丑这一天,火从吏部中冒出,火势像斛一样大,四处蔓延,人们都惊慌逃避,过了一会儿才熄灭。四月,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六月,京东地区下起了大雨和冰雹,蝗虫死去。第四年六月丙辰这一天,发生了地震。八月癸亥这一天,大风将左掖门的鸱尾吹落,丹凤门的门扇损坏。当天,风和霜将所有的庄稼都损坏了。第五年春天,非常寒冷。二月,雷声大作,接着下起了雪。树木开花的部分都枯萎了。四月,郑州下起了大雨和冰雹,桑树和柘树都枯死了。京畿地区发生了旱灾。八月,皇帝的御座上似乎有人说话说:‘不放舍又怎么办呢?’寻找却没有人。第七年十二月,在新卫州北三里左右的地方,沙地上出现了一个影子,形状像旧卫州的城池,寺庙和宝塔都清晰可见,几天后才消失。
天兴元年正月丁酉这一天,下起了大雪。二月癸丑这一天,又下雪。戊午这一天,又下雪。当时,钧州、阳邑、卢氏的军队都遭到了惨败。五月,天气寒冷得像冬天一样。七月庚辰这一天,兵器上起了火。闰八月己未这一天,箭矢射入了皇宫。九月辛丑这一天,发生了大雷,工部尚书蒲乃速被雷震死。第二年六月,皇帝迁往蔡州,从归德出发,连续几天暴雨,地面水深达数尺,士兵被冲走。等到蔡州天气转晴,又连续几个月大旱。有见识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最初,南京被攻破的前后几年,市场上有一个僧人不知从哪里来,拿着一个布袋装着红枣,每天免费分给市场的人,跟从他的小孩有一百多个。还有一个人在街上捡到一块破瓦片,又用石头把它砸碎。人们都认为他疯了,不懂其中的道理,后来才明白,他的意图是让人们早点散去,国家将要瓦解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四-注解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影响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的命运。
五纬:五纬是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认为的五颗行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它们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被认为是影响五行运行的重要因素。
五材:五材是指五行所对应的五种基本物质,即金、木、水、火、土,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五常: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概念,认为这是人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五事:五事是指古代儒家认为的五种重要事务,即貌、言、视、听、思,它们是衡量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
休咎:休咎是指吉凶祸福,古代认为人的行为和自然界的变化相互影响,好的行为会带来吉祥,反之则会带来灾祸。
箕子:箕子是商朝末年的一个贤臣,相传他曾预言周朝的兴起,其言论被后人记载在《尚书》中。
祯异:祯异是指吉祥的征兆或异常的自然现象,古人认为这些现象与国家政治、天象变化有关。
星野:星野是指古代天文学中根据星宿的位置划分的地理区域,认为星宿的位置与地理环境有关。
五色云气:五色云气是指天空中出现不同颜色的云朵,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廪囷:廪囷是指古代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
赤祥:赤祥是指红色的吉祥征兆,古人认为红色是吉祥的颜色。
雷电:雷电是指自然界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古人认为雷电与天象变化和神灵有关。
斡带:斡带是指古代一种用草编成的绳索。
獐:獐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古人认为獐的出现有时是吉祥的征兆。
光:光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界中出现的异常光彩现象,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嘉禾:吉祥的稻谷,一茎多穗。
白鹊:白鹊是指白色的喜鹊,古人认为喜鹊的出现有时是吉祥的征兆。
佛:佛是指佛教中的佛陀,古人认为见到佛像或相关现象是吉祥的征兆。
龙: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此处可能指吉祥的象征。
风云:风云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和风,古人认为风云的变化与天象有关。
车马声:车马声是指古代车马行进时发出的声音,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神鬼兵甲:神鬼兵甲是指神鬼的军队和装备,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伏阳逼阴:伏阳逼阴是指阳气过盛,压迫阴气,古人认为这是自然灾害的原因。
土失其性:土失其性是指土地失去了正常的性质,古人认为这是自然灾害的原因。
鸱尾:鸱尾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物,位于屋顶的末端。
大风雨:大风雨是指强烈的暴风雨,古人认为这是自然灾害的征兆。
利州榆林河:利州榆林河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和河流。
石抹里压死:石抹里压死是指某人在大风中压死。
野人:野人是指生活在野外的原始人,古人认为他们的出现有时是吉祥的征兆。
南京大内:南京大内是指古代南京的皇宫。
木冰:木冰是指树木被冰冻,古人认为这是自然灾害的征兆。
蝗:蝗是指蝗虫,常造成农作物的大量损失。
獬豸:獬豸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它的出现有时是吉祥的征兆。
瑞麦:瑞麦是指生长得特别好的麦子,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完颜秉德:完颜秉德是指金朝的一位官员。
大风雨雷电:大风雨雷电是指强烈的暴风雨和雷电,古人认为这是自然灾害的征兆。
龙斗:龙斗是指两条龙相斗,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海陵:海陵是指金朝的一位皇帝,完颜亮。
贞懿皇后:贞懿皇后是指金朝皇帝世宗的皇后。
辽阳:辽阳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空中有车马声:空中有车马声是指天空中有车马行进的声音,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
世宗大定二年:世宗,金朝皇帝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年指的是完颜雍在位期间的第二个年份,即公元1162年。
闰二月辛卯:闰月,即农历中多出的一个月,辛卯是干支纪年中的一种组合,代表特定的日期。
神龙殿:古代宫殿名称,具体位置和用途不详。
焚:燃烧,火灾。
延及:蔓延到。
太和殿:古代宫殿名称,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厚德殿:古代宫殿名称,具体位置和用途不详。
中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此处指金朝的都城。
八路:古代行政区划,指中都以南的八个路。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此处指金朝的都城。
尚书省:古代官署名,负责处理国家重要政务。
永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临潢府: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岚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白兔:白色的兔子,此处可能指吉祥的象征。
尚书省火:尚书省发生火灾。
大安殿:古代宫殿名称,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大雾:浓雾,能见度极低。
临潢: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南京:南京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此处指金朝的南京,即今天的开封。
河决:河流决口,造成洪水。
曹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邓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招讨司:古代官署名,负责军事征讨。
苾里海水之地:具体地点不详。
雹:雹是指从天空落下的冰块。
宛平: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张孝善:人名。
合得:人名。
良乡: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王建:人名。
喜儿:人名。
假尸还魂:指尸体复活的现象,此处可能指某种神秘事件。
悯忠寺:古代寺庙名称,具体位置不详。
御帐:皇帝的帐篷,此处可能指行宫。
白龙:白色的龙,此处可能指吉祥的象征。
南京宫殿火:南京的宫殿发生火灾。
十路:古代行政区划,指中都及其周边的十个路。
河间府: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明昌元年:明昌是金朝皇帝完颜璟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完颜璟在位的第一年,即公元1190年。
怀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河间: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都水:古代官署名,负责水利事务。
异卵:不同寻常的蛋,此处可能指吉祥的象征。
绥德: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虸蚄虫:一种虫子,可能指某种灾害。
御史中丞:古代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董师中:人名。
司天台:古代官署名,负责天文观测。
长行:官职名,负责巡视地方。
桓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抚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平晋县: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利通:人名。
真定: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磁州: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武安县:古代行政区划,具体位置不详。
鼓山:山名。
石圣台:石制的圣台,可能指某种祭祀场所。
大鸟:体型较大的鸟,此处可能指吉祥的象征。
五色:五种颜色,此处可能指五彩斑斓。
赤黄:红色和黄色。
赭冠鸡项:红色的鸡冠和鸡项。
鲤鱼尾:类似鲤鱼尾巴的形状。
易水:河流名。
汴水:河流名。
汴:古都开封的简称。
贞祐:金朝皇帝完颜守绪的年号,贞祐年间指的是完颜守绪在位期间,即公元1213年至1217年。
卫绍王大安元年:指金朝卫绍王在位的第一年,即公元1213年。
徐、邳界黄河清五百余里:徐、邳地区黄河的水变得清澈,长达五百多里。
几二年:指前一年,即卫绍王大安二年。
诏中外:下诏给朝廷内外。
临洮人杨珪:临洮(今甘肃省临潭县)人杨珪,当时上书表达对黄河变清的看法。
河性本浊:黄河的水原本是浑浊的。
《传》曰:‘黄河青,圣人生。’:《传》中记载:‘黄河水变青,圣人就会出生。’
‘黄河清,诸侯为天子。’:《传》中还说:‘黄河水变清,诸侯会变成天子。’
妖言:妖言是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话,此处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言论。
大兴锁销还本管:将杨珪关押起来。
平阳地震: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发生地震。
浮山县:浮山(今山西省浮山县)。
城廨民居圮者十七八:城市和民居有十七八成倒塌。
死者凡二三千人:死亡人数达到二三千人。
大悲阁:一处佛教建筑。
石隙中火出:石头缝隙中突然出现火焰。
都城连夜燔爇二三十处:都城连续几晚发生火灾,烧毁二十多处。
山东、河北大旱:山东和河北地区发生大旱。
清夷门:古代城门名。
大悲阁灾:大悲阁发生火灾。
郝赞:一名男子,上书要求皇帝退位。
狂疾:疯狂疾病,这里指疯狂的行为。
拱辰门:古代城门名。
岩渎:山岩中的水泉。
海水不潮:海水没有按时涨潮。
宝坻盐司: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的盐务官员。
胡沙虎之变:指金朝宣宗时期发生的政变。
团鸑:一种鸟类。
劈半年:一整年。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日。
元兵破卫:元朝的军队攻破卫州。
古北口铁裹关门:古北口(今北京市密云区)的城门。
老王谷:地名。
潮白河溢:潮白河泛滥。
铁裹关门:古北口城门。
大社坛: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异亩同颖:同一亩地里的稻穗相同。
单州雹伤稼:单州(今山东省单县)下雹,损害了庄稼。
陈州商水县: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商水县。
礼部尚书杨云翼:当时的礼部尚书杨云翼负责处理火灾。
吏部火:吏部发生火灾。
陕右黑风昼起:陕西西部地区刮起黑风。
平凉、镇戎、德顺:地名。
杂畜:各种牲畜。
京师相国寺火:京城的相国寺发生火灾。
霜附木:霜冻附着在树木上。
青山转,转山青:青山转变成青色。
耽误尽,少年人:战争让年轻人耗尽。
京畿旱:京城附近地区干旱。
御便殿:皇帝的便殿。
丹凤门:丹凤门是古代宫殿的南门。
郑门:古代城门名。
辇路:皇帝的车队经过的道路。
宣宗崩:金朝宣宗去世。
哀宗:哀宗是金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完颜守绪,他在位期间金朝逐渐衰落。
正大元年:正大元年是金哀宗的年号,即公元1214年。
正月: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份,相当于公历的1月。
戊午:戊午是古代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表示具体的某一天。
视朝:视朝是指皇帝亲自上朝处理国事。
太后: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此处指哀宗的母亲。
仁圣宫皇太后:仁圣宫皇太后是对哀宗母亲的尊称。
太元妃:太元妃是哀宗的祖母,此处指哀宗祖母的尊称。
慈圣宫皇太后:慈圣宫皇太后是对哀宗祖母的尊称。
端门:端门是古代宫殿的正门。
瓦:瓦是指破碎的瓦片。
昏霾:昏霾是指天空昏暗,有云雾遮挡。
黄气:黄气是指天空中的黄色云气,常用来预示不祥之兆。
乞丐:乞丐是指无家可归、靠乞讨为生的人。
踵:踵是指脚后跟,此处指跟随。
占者:占者是指占卜的人,即算命先生。
敕:敕是指皇帝的命令。
京城:京城是指当时的首都,即金朝的都城。
粥:粥是一种稠的米汤,常用于救济贫困的人。
冰药:冰药是指治疗疾病的药物。
壬辰、癸巳:壬辰、癸巳是古代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此处可能指不祥的预兆。
麻衣:麻衣是指用麻布制成的衣服,常用来表示丧服或贫穷。
承天门:承天门是古代宫殿的北门。
重典:重典是指严厉的刑罚。
诏:诏是指皇帝的命令或告示。
草泽之士:草泽之士是指出身贫贱的人。
讥讪:讥讪是指讽刺和诽谤。
阙下:阙下是指皇宫的门前,此处指皇帝面前。
杖:杖是指用杖打,此处指用杖打人。
京畿:京畿是指京城周边的地区。
斛:斛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一斛约等于十斗。
吏部:吏部是古代官署名,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旱:旱是指长时间不下雨,导致土地干旱。
地震:地震是指地壳突然震动,引起地面震动。
左掖门:左掖门是古代宫殿的侧门。
扉:扉是指门扇。
禾:禾是指谷物,此处指庄稼。
钧州:钧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阳邑:阳邑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卢氏:卢氏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兵:兵是指军队。
箭:箭是指箭矢,此处指射入宫中的箭。
府:府是指官署,此处指官府。
蒲乃速:蒲乃速是人名,此处指蒲乃速尚书。
归德:归德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此处指归德军。
市:市是指市场。
僧:僧是指出家的和尚。
布囊:布囊是指用布制成的口袋。
狂:狂是指疯狂,此处指行为异常。
解:解是指解开,此处指国家解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四-评注
哀宗正大元年正月戊午,上初视朝,尊太后为仁圣宫皇太后,太元妃为慈圣宫皇太后。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在正大元年正月戊午这一天,初次视朝时尊称太后为仁圣宫皇太后,太元妃为慈圣宫皇太后。这反映了当时皇帝对太后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皇室对尊老敬老的传统价值观。
是日,大风飘端门瓦,昏霾不见日,黄气塞天,仁圣又梦乞丐万数踵其后,心恶之,占者曰:“后为天下母,百姓贫窭,将谁诉焉?”遂敕京城设粥与冰药以应之,人以为壬辰、癸巳之兆。
这一段描绘了皇帝即位初期的天象异象,大风、昏霾、黄气等,以及仁圣太后梦到乞丐,预示着百姓生活的困苦。皇帝对此作出反应,敕令京城设粥与冰药救济百姓,这体现了皇帝对民生的关心。同时,这些异象也被人们解读为不祥之兆,预示着未来的灾祸。
又有人衣麻衣,望承天门大笑者三,大哭者三,有司拘而问之,其人曰:“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后哭者,哀祖宗家国破荡至此也。”有司以为妖言,处之重典。
此段描述了一位身穿麻衣的人,在承天门前大笑大哭,其言论被官府视为妖言,处以重典。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同时也体现了官府对不稳定因素的敏感和压制。
上曰:“近诏草泽之士并许直言,虽涉讥讪亦不治罪,况此人言亦有理。止不应哭笑阙下耳。”乃杖之。
皇帝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宽容的态度,他认可了言论的自由,认为即使是涉及讥讽的言论,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应受到惩罚。这一观点体现了古代皇帝的开明和宽容。
二年正月甲申,有黄黑之昆。四月,旱。京畿大雨雹。三年春,大寒。三月乙丑,有火自吏部中出,大如斛,流行展转,人皆惊避,逾时而灭。
这段文字记录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包括旱灾、雹灾和大寒。这些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脆弱和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
四年六月丙辰,地震。八月癸亥,大风吹左掖门鸱尾坠,丹凤门扉坏。是日,风、霜损禾皆尽。
这一段描述了地震和风灾,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地震和大风的破坏力不仅造成了物质损失,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慌。
五年春,大寒。二月,雷而雪。木之华者皆败。四月,郑州大雨雹,桑柘皆枯。京畿旱。
这段文字继续描述了连续的灾害,如大寒、雷雪、大雨雹等,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
八月,御座上闻若有言者曰:“不放舍则何?”索之不见。
这一段描述了一种神秘的现象,御座上似乎有声音在询问“不放舍则何?”,但没有人能够找到声音的来源。这种描述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敬畏。
七年十二月,新卫州北三里许,有影在沙上,如旧卫州城状,寺塔宛然,数日乃灭。
这段文字描述了新卫州北三里许出现了一个类似旧卫州城的影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或反射造成的,但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神秘的预兆。
天兴元年正月丁酉,大雪。二月癸丑,又雪。戊午,又雪。是时,钧州、阳邑、卢氏兵皆大败。
这一段描述了天兴元年连续的大雪,以及钧州、阳邑、卢氏等地军队的惨败。大雪和军事失败都可能是由于天气和战略原因造成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
五月,大寒如冬。七月庚辰,兵刃有火。闰八月己未,有箭射入宫中。
这段文字继续描述了自然灾害和军事冲突,如大寒、兵刃有火、箭射入宫中等,这些事件进一步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九月辛丑府,大雷,工部尚书蒲乃速震死。
这一段描述了工部尚书蒲乃速因大雷震死的事件,这可能是由于雷击造成的意外,也反映了自然灾害的残酷。
二年六月,上迁蔡,自发归德,连日暴雨,平地水数尺,军士漂没。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迁都蔡地,途中遭遇连续暴雨,导致水位上涨,士兵被困。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对军事行动的严重影响。
及蔡始晴,复大旱数月。
这一段描述了蔡地暴雨之后,又出现了大旱,这种极端的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识者以为不祥。
这段文字表明,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这些灾害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未来的不幸。
初,南京未破一二年间,市中有一僧不知所从来,持一布囊贮枣,日散与市人无穷,所在儿童百十从之。
这一段描述了一位神秘的僧人,他不知从何而来,每天散布枣子给市人,吸引了众多儿童跟随。这一情节带有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秘现象的崇拜。
又有一人拾街中破瓦,复以石击碎之。人皆以为狂,不晓其理,后乃知之,其意盖欲使人早散,国家将瓦解矣。
这段文字描述了另一位神秘人物的行为,他捡起街上的破瓦,然后用石头将其击碎。这一行为被当时的人视为疯狂,但后来人们才明白,他的意图是警示人们国家即将瓦解。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危机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