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十三-原文
天会三年六月,谙班勃极烈杲等表请追册先大圣皇帝。
十二月二十五日,奉玉册、玉宝,恭上尊谥曰大圣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天会十三年三月七日,遣摄太尉皇叔祖大司空昱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
九月,追谥皇考曰景宣皇帝,庙号徽宗。
十四年八月庚戌,文武百僚、太师宗磐等上议曰:
“国家肇造区夏,四征弗庭,太祖武元皇帝受命拨乱,光启大业。
太宗文烈皇帝继志卒伐,奋张皇威。
原其积德累功,所由来者远矣!
且礼多为贵,固前籍之美谈;德厚流光,实本朝之先务。
伏惟皇九代祖,廓君人之量,挺御世之姿。
虞舜生冯,迁于负夏,太王避狄,邑此岐山,圣姥来归,天原肇发。
皇八代祖、皇七代祖,承家袭庆,裕后垂芳,不求赫赫之名,终大振振之族。
皇六代祖,徒居得吉,播种是勤,去暴露获栋宇之安,释负载兴车舆之利。
皇五代祖孛堇,雄姿迈世,美略齐时。
成百里日辟之功,戎车既饰;著五教在宽之训,人纪肇修。
皇高祖太师,质自天成,德为民望,兼精骑射,往无不摧,始置官师,归者益众。
皇曾祖太师,威灵震远,机警绝人,雅善运筹,未尝衿甲,临敌愈奋,应变若神。
皇曾叔祖太师,机独运心,公无私物,四方耸动,诸部归怀,德威两隆,风俗大定。
皇伯祖太师,友于尽爱,国尔惟忠,谋必罔愆,举无不济。
累代祖妣,妇道警戒,王业艰难,俱殚内助之劳,实著始基之渐。
是宜采群臣之佥议,酌故事以遵行,款帝于郊,称天以诔。
谨按谥法,布义行刚曰‘景’,主义行德曰‘元’,保民耆艾曰‘明’,温柔圣善曰‘懿’,请上皇九代祖尊谥曰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妣曰明懿皇后。
中和纯备曰‘德’,道德纯一曰‘思’,请上皇八代祖尊谥曰德皇帝,妣曰思皇后。
好和不争曰‘安’,好廉自克曰‘节’,请上皇七代祖尊谥曰安皇帝,妣曰节皇后。
安民治古曰‘定’,明德有劳曰‘昭’,尊贤让善曰‘恭’,柔德好众曰‘靖’,请上皇六代祖尊谥曰定昭皇帝,庙号献祖,妣曰恭靖皇后。
爱民立政曰‘成’,辟土有德曰‘襄’,强毅执正曰‘威’,慈仁和民曰‘顺’,请上皇五代祖孛堇尊谥曰成襄皇帝,庙号昭祖,妣曰威顺皇后。
爱民好与曰‘惠’,辟土兼国曰‘桓’,明德有劳曰‘昭’,执心决断曰‘肃’,请上皇高祖太师尊谥曰惠桓皇帝,庙号景祖,妣曰昭肃皇后。
大而化之曰‘圣’,刚德克就曰‘肃’,思虑深远曰‘翼’,一德不懈曰‘简’,请上皇曾祖太师尊谥曰圣肃皇帝,庙号世祖,妣曰翼简皇后。
申情见貌曰‘穆’,博闻多能曰‘宪’,柔德好众曰‘静’,圣善周闻曰‘宣’,请上皇曾叔祖太师尊谥曰穆宪皇帝,庙号肃宗,妣曰静宣皇后。
慈爱忘劳曰‘孝’,执事有制曰‘平’,清白守节曰‘贞’,爱民好与曰‘惠’,请上皇曾叔祖太师尊谥曰孝平皇帝,庙号穆宗,妣曰贞惠皇后。
爱民长悌曰‘恭’,一德不懈曰‘简’,夙夜共事曰‘敬’,小心畏忌曰‘僖’,请上皇伯祖太师尊谥曰恭简皇帝,庙号康宗、妣曰敬僖皇后。
仍请以始祖景元皇帝、景祖惠桓皇帝、世祖圣肃皇帝、太祖武元皇帝、太宗文烈皇帝为永永不祧之庙。
须庙室告成,涓日备物,奉上宝册,藏于天府,施之罔极。
丙辰,奉上九代祖妣尊谥庙号,是日百僚上表称贺。
皇统五年,增上太祖尊谥,礼官议:
“自古辨祀,以南北郊、太社、太稷、太庙为序。
若太庙神主造毕,即合题尊谥,择日奉安,恐在郊社之前于礼未伦。
候筑郊兆毕,择日奏告昊天上帝、皇地祇,次奉安社稷神主及奏告,其次恭造太庙神主,题号奉安入室,以此为序。
元奉敕旨,候到上京行礼,不见元奏目内,有无指定候修建太庙奉安神主以后行礼,或只于庆元宫奉上谥号。
若候奉安太庙神主礼毕,方奉上谥号册宝,即百官并合法服,兼于皇帝所御殿合立黄麾仗及殿中省细仗,太庙殿前亦合立黄麾仗,其册宝在路亦合量设仪仗。
若太庙未奉安,只于庆元宫上册宝,即行事及立班官并用常服,及依例量用大小旗、甲骑、门仗官,供奉官引从册宝彩服。
若奉安后发册,即御服通天冠、绛纱袍。
若只就庆元宫,即幞头红袍。
并庆元官上册宝,即将来题太庙本室神主,便可用新谥。
若于太庙先奉安神主,即先题旧谥。
及至就本室上册宝,又须改题新谥。
有两节不同。
五月九日拟奏告于太庙,上册宝,窃虑法物乐舞难办,只于庆元宫上册宝。
从之。
十月三日,奉上尊谥册宝仪:前期,有司供张辰居殿神御床案。
少府监、钩盾署设燎薪于殿庭西南,掘坎于其侧。
仪鸾司设小次于辰居殿下东厢,又设册宝幄殿于景辉门外东仗舍。
殿前司、宜徽院量差甲骑、大小旗鼓、门仗官、香舆,自制造册宝所迎奉册宝,奉安于幄殿,行事官、制造官皆骑马引从,门下中书侍郎在前,侍中中书令在后,大礼使又在其后,举舁奉册宝官、制造官分左右夹侍,以北为上,皆给人从锦帽衫带。
是日未明,翰林使、大官令丞铺设香案酒果、供具牲体膳羞于神御前,仪鸾司设皇帝拜褥四:一在阼阶上,面西;一在香案南,面北;一在殿上东栏子内,面西;一在燎薪之东,面西。
设黄道,自小次至阼阶褥位。
质明,有司备常行仪仗,驾头扇筤,常朝官常服骑马执鞭前导,以北为上,造册宝官,排办管勾官常服,于庆元宫门外立班,迎驾再拜。
皇帝自宫中服靴袍、御马,至景晖门外下马,步入小次。
少顷,御史台催班,大礼使、行事官自幄殿奉册宝入正门,置于辰居殿西阶下。
大礼使归押班位,阁门使奏:“班齐。”
太常卿奏:“请皇帝行奉上册宝之礼。”
宣徽使、太常卿分引前导,皇帝由黄道升阼阶上面西褥位立,赞:“请再拜”,閤门使胪传,在位官皆再拜。
乃引皇帝由殿上正门入殿,于香案前褥位再拜,上香,又再拜,退稍东于栏子内面西褥位立定。
仪鸾司彻香案前拜褥,设册宝褥位于香案南,举册、舁册官取册匣于床,对捧由西阶升,中书侍郎分左右前导。
奉册中书令、读册中书令并后从,候於褥位。
置定,奉册中书令于褥位南再拜,退就殿阶上西南柱外,面东立。
读册官、中书令稍前,再拜。
舁册官取匣盖下,置于西阶下册床。
举册官对举册,读册官中书令一拜起,跪,搢笏,读册文曰:“孝孙嗣皇帝臣某,谨拜手稽首奉玉册玉宝,恭上尊谥曰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
读册毕,就拜,兴,又再拜,退立于奉册中书令之次。
奉册官进,与中书侍郎率举册、舁册官奉册匣由西阶下,引从如上仪,复置于册床。
置定,举宝官以宝盝进,至侍中读毕,由西阶下,复置于床,皆如册匣之仪。
有司彻册宝褥位,复设香案南拜褥。
宣徽使、太常卿导皇帝进就褥位,再拜,上香、茶、酒,乐作,三酹酒,乐止。
太祝读祝文,讫,皇帝再拜,复归阼阶褥位,立定。
大礼使升殿,于香案南宣徽使处授福酒台盏,行至皇帝阼阶褥位前,宣徽使赞:“皇帝再拜饮福。”
阁门胪传:“赐胙,再拜。”应在位官皆再拜。
大礼使跪,以酒盏进授皇帝,乐作,饮讫,又再拜。
大礼使受酒盏,复以授宣徽使,讫,由西阶下,归押班位。
太祝奉祝版,翰林使酌酒,太官令丞量取牲羞,自西阶下,置于燎薪之上。
文武班皆回班向燎所立,礼官赞:“请皇帝就望潦位。”
宣徽使取酒盏台于翰林使,以进授皇帝。
皇帝酹酒于燎薪之上,执事者举燎,半燎,瘗于坎。
宣徽使赞:“皇帝再拜。”
阁门喝:“百官皆再拜。”
太常卿、宣徽使前导,皇帝归小次,即御座,帘降。
太常卿俯伏,兴,跪奏:“太常卿臣某言,礼毕。”
百官皆卷班西出。
大礼使以下奉册宝床,纳于庆元宫收掌去处。
皇帝进膳于别殿,侍食官取旨,有司转仗由来路,皇帝便服还内,教坊作乐前导。
次日,大礼使率百官称贺。
是岁闰十一月,增上祖宗尊谥,始祖景元皇帝曰懿宪景元皇帝,德皇帝曰渊穆玄德皇帝,安皇帝曰和靖庆安皇帝,献祖定昭皇帝曰纯烈定昭皇帝,昭祖成襄皇帝曰武惠成襄皇帝,景祖惠桓皇帝曰英烈惠桓皇帝,世祖圣肃皇帝曰神武圣肃皇帝,肃宗穆宪皇帝曰明睿穆宪皇帝,穆宗孝平皇帝曰章顺孝平皇帝,康宗恭简皇帝曰献敏恭简皇帝,太宗文烈皇帝曰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徽宗景宣皇帝曰允恭克让孝德玄功佑圣景宣皇帝,已上庙号如故。
十二月一日,奏告如仪。
大定三年,增上睿宗尊谥。
先是,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追册皇考曰简肃皇帝,庙号睿宗,皇妣蒲察氏钦慈皇后,皇妣李氏贞懿皇后。
二年八月一日,有司奏:“祖宗谥号或十六字,或十四字,或十二字,即今睿宗皇帝更合增上尊谥,于升祔前奉册宝。”
制可。
十七日,左平章元宜等奏请增上尊谥曰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有司奏:“睿宗皇帝未经升祔,合无于衍庆宫圣武殿设神御床案?”
奉旨崇圣阁借设正位。
又奏:“皇帝亲授册宝,太尉行事。”
制可。
九月二十二日,奏告太庙。
二十八日,大安殿置大乐,阅习。
前一日,自衍庆宫奉迎册宝,于大安殿安置。
授册日未明三刻,有司各勒所部,整肃仪卫,群臣集于殿门,行事官各法服,陪位官公服。
皇帝自宫中常服乘舆,侍卫如仪,赴大安殿后更衣幄次。
御史台催班,通事舍人引太尉及群臣就位。
侍中跪奏:“中严。”少顷,又跪奏:“外办。”
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出。
太常卿跪奏称:“太常卿臣某言,请皇帝行奉上册宝之礼。”
奏讫,俯伏,兴。
宣徽使分左右前导,皇帝步诣册宝幄次。
将至幄次,登歌乐作,至幄次前北向,宣微使赞:“请皇帝再拜。”
典仪赞:“在位官再拜。”
拜讫,奏:“请皇帝搢圭。”
三上香,讫,执圭。
奏:“请皇帝再拜。”
典仪赞:“在位官再拜。”
讫,各分班东西序立。
奏:“请皇帝诣稍东褥位。”
乐止。
中书令、中书侍郎奉引册,侍中、门下侍郎奉引宝,行,登歌乐作。
宣徽使赞导皇帝随册宝降自西阶,登歌乐止,宫县乐作,至大安殿下当中褥位。
中书令、侍中奉册宝于皇帝褥位之西,乐止。
宣徽使奏:“请皇帝再拜。”
典仪赞:“在位官皆再拜。”
拜讫,中书令搢笏,奉册匣,宫县乐作,至皇帝褥位前,俯伏,跪,奉置讫,执笏,俯伏,兴,退稍西立,东向。
太常博士引太尉至褥位,北向立。
宣徽使奏:“请皇帝搢圭。”
跪捧册匣授太尉,太尉搢笏,跪受讫,执笏,少东立,宣徽使奏:“请执圭。”
俯伏,兴。
舁册官捧册匣,中书侍郎奉册匣置于册床,乐止。
侍中搢笏,奉宝盝,宫县乐作,至皇帝褥位前,俯伏,跪,奉置讫,执笏,俯伏,兴,退稍西立,东向。
太常博士引太尉至褥位,北向立。
宣徽使奏:“皇帝搢圭。”
跪捧宝盝授太尉,太尉搢笏,跪,受讫,执笏,少东立。
宣徽使奏:“请执圭。”
俯伏,兴。
舁宝官捧宝盝,门下侍郎奉置于宝床,乐止。
宣徽使奏:“皇帝再拜。”
典仪赞:“在位官再拜。”
皇帝南向立,宫县乐作。
太常博士引太尉奉册宝出,主节者持节前导,册床在前,宝床次之,乐止。
中书门下侍郎各导于册宝之前,太尉居其后,至大安门外,太尉以次跪奉册宝于玉辂中,中书侍郎于辂旁夹侍,所司迎卫如式。
太尉奉册宝讫,步出通天门外,革车用本品卤簿,导从如仪,鼓吹不振作。
俟册宝出大安门,太常卿跪奏称:“太常卿臣某言,礼毕。”
奏讫,俯伏,兴,前导皇帝升自东阶,登歌乐作,还大安殿后幄次,乐止。
侍中跪奏:“解严。”
乘舆还内,侍卫如来仪。
十月一日,摄太尉特进平章政事兼太子太师定国公臣完颜宗宪率百官赴衍庆宫行礼。
前一日,设册宝幄次于圣武殿门外,西向。
其日质明,太常寺官率所属,于圣武殿设神御床案,宣徽院排备茶酒果、时馔、茶食、香花等,并如太祖皇帝忌辰供备之数。
大乐署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迎卫册宝至衍庆宫门外,中书门下侍郎各奉册宝降币,各置于床。
太尉至门外降车,率中书令以下导从,赴圣武殿门外幄次,奉安如式。
其仪仗兵士并退。
次引文武百官各服其服,以次就位。
大乐令率工人就位,礼直官亦先就位。
应执事者并先入殿庭北向立,礼直官赞:“再拜。”
讫,升殿。
次引太尉就东阶下褥位西向立,礼直官赞:“拜。”
在位官俱再拜。
礼直官曰:“有司谨具,请行事。”
礼直官赞:“拜。”
在位官俱再拜,讫,引太尉诣罍洗盥手,升殿,诣神座前,搢笏,跪,三上香,乐作,奠茶、奠酒,讫,执笏,俯伏,兴,乐止。
太尉再拜,讫,还位少立。
次引太尉出,率中书门下侍郎等,奉册宝床入自殿门,中书令侍中等并导从,登歌乐作,册宝床至殿庭,列于西阶之下,承以席褥,乐止。
太尉以下各就面北褥位立定,礼直官赞:“拜。”
在位官俱再拜,讫,太尉率中书令侍郎奉册匣升殿,登歌乐作,至殿上,册匣置于食案之前,仍设褥位,乐止。
次引太尉诣神位前,俯伏,跪,称:“摄太尉臣某言,谨上加尊谥册,宝。”
奏讫,俯伏,兴,稍西立。
次引中书令立于册匣南,举册官举册,中书令俯伏,跪读册,讫,俯伏,兴。
中书令奉册匣降自西阶,置于床,登歌乐作,置讫,乐止。
次引侍中门下侍郎奉宝盝升殿,乐作,置于食案之前。
仍设褥位,乐止。
举宝官举宝盝,侍中俯伏,跪读宝,讫,俯伏,兴。
侍中奉宝盝降自西阶,置于床,登歌乐作,置讫,乐止。
太尉诣殿门外褥位,再拜,讫,太尉而下俱降阶,以次就位。
礼直官赞:“拜。”
在位官皆再拜,讫,以次出。
寺官、署官率拱卫直,舁册宝床置于册宝殿,各退。
次日,百官称贺如常仪。
大定十九年,奉上孝成皇帝谥号。
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
“前君乃太祖之长孙,受太宗之遗命,嗣膺神器,十有五年。
垂拱仰成,委任勋戚,废齐国以省徭赋,柔宋人而息兵戈,世格泰和,俗跻仁寿,混车书于南北,一尉候于东西。
晚虽淫刑,几于恣意,冤施弟后,戮及良工,虐不及民,事犹可谏,过之至此,古或有焉。
右丞相岐国王亮不务弼谐,反行篡弑,妄加黜废,抑损徽称。
远近伤嗟,神人愤怒,天方悔祸,朕乃继兴,受天下之乐推,居域中之有大。
将拨乱而反正,务在革非。
期事亡以如存,聿思尽礼。
宜上谥号曰闵宗武灵皇帝。”
十八年,有司言:
“本朝祖宗尊谥或十八字,或十四字,或十二字,或四字。
今拟增上闵宗尊谥曰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仍加谥悼皇后曰悼平皇后。”
又言:
“大定三年追尊睿宗皇帝礼仪,大安殿前立黄麾仗一千人,应天门外行仗二千人,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随册宝降自西阶,搢圭,跪,捧册宝授太尉。
今拟大安殿行礼,及依唐、周典故,降阶捧册宝授太尉。
所有冠冕仪仗拟依已行礼例。”
上命仪仗人数约量减之,余略同前仪。
明年四月十日,奉上册宝,升祔太庙。
二十六年,敕再议闵宗庙号,礼官拟上“襄、威、敬、定、桓、烈、熙”七字,奉旨用“熙”字,乃以明年四月一日,遣官奏告太庙及闵宗本室,易新庙号。
大定二十九年四月乙丑,谥大行皇帝曰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世宗。
五月丙午,以祔庙礼成,大赦。
大定二十九年五月甲午,上皇考尊谥曰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
大定元年二月丁卯,谥大行皇帝曰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章宗。
正大元年正月戊戌,谥大行皇帝曰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庙号宣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十三-译文
天会三年六月,谙班勃极烈杲等人上表请求追封先大圣皇帝。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玉册、玉宝,恭敬地追封尊号为大圣武元皇帝,庙号为太祖。天会十三年三月七日,派遣摄太尉皇叔祖大司空昱奉上玉册、玉宝,追封尊号为大文烈皇帝,庙号为太宗。九月,追封先皇的父亲为景宣皇帝,庙号为徽宗。
十四年八月庚戌,文武百官、太师宗磐等上议说:‘国家创立之初,四方征伐,太祖武元皇帝接受天命平定乱世,开启大业。太宗文烈皇帝继承遗志,完成征伐,发扬皇威。追溯他们的积累的德行和功绩,源远流长!而且礼仪越多越显尊贵,这是前人的美好论述;德行深厚,光照四方,确实是本朝的首要任务。臣等衷心希望皇上的九代祖,具有君王的气度,具有治理天下的风采。虞舜出生在冯,迁居到负夏,太王躲避狄人,定居在岐山,圣姥归顺,天命开始显现。皇上的八代祖、七代祖,继承家业,传承喜庆,不求显赫的名声,最终使家族声名显赫。皇上的六代祖,迁徙到吉祥之地,辛勤播种,远离露天而获得房屋的安全,放下负担而兴起车马之利。皇上的五代祖孛堇,雄姿英发,智谋过人。成就百里之地开拓之功,战车装备齐全;提出五教在宽厚的教诲,人伦道德开始修复。皇上的高祖太师,资质天生,德行为民所望,兼通骑射,所向披靡,开始设立官师,归附者日益增多。皇上的曾祖太师,威严震慑远方,机智过人,善于运筹,未曾披甲,面对敌人更加勇猛,应变如神。皇上的曾叔祖太师,机智独到,公无私欲,四方震动,各部归心,德行和威望都极高,风俗大定。皇上的伯祖太师,兄弟间充满爱心,忠诚于国家,计谋无不成功。历代祖先,妇女之道严谨,王业艰难,都尽到了内助之责,确实是奠基之渐。因此应该采纳群臣的一致意见,参照旧例来执行,到郊外隆重举行仪式,用天命来诔告。按照谥法,布施正义,行为刚毅叫‘景’,坚持正道,行为有德叫‘元’,保护百姓,使老年人得到安宁叫‘明’,温柔圣善叫‘懿’,请追封皇上的九代祖尊号为景元皇帝,庙号为始祖,祖母为明懿皇后。
道德中和完备叫‘德’,道德纯粹一致叫‘思’,请追封皇上的八代祖尊号为德皇帝,祖母为思皇后。喜好和平,不争强好胜叫‘安’,喜好廉洁,自我克制叫‘节’,请追封皇上的七代祖尊号为安皇帝,祖母为节皇后。安定百姓,治理古风叫‘定’,明德有功叫‘昭’,尊重贤人,谦让善行叫‘恭’,柔德喜欢众人叫‘靖’,请追封皇上的六代祖尊号为定昭皇帝,庙号为献祖,祖母为恭靖皇后。爱民立政叫‘成’,开拓土地有德叫‘襄’,坚强刚毅,坚持正义叫‘威’,慈仁和民叫‘顺’,请追封皇上的五代祖孛堇尊号为成襄皇帝,庙号为昭祖,祖母为威顺皇后。爱民乐于给予叫‘惠’,开拓土地兼并国家叫‘桓’,明德有功叫‘昭’,果断决策叫‘肃’,请追封皇上的高祖太师尊号为惠桓皇帝,庙号为景祖,祖母为昭肃皇后。伟大而教化叫‘圣’,刚毅能成事叫‘肃’,深思熟虑叫‘翼’,坚守德行叫‘简’,请追封皇上的曾祖太师尊号为圣肃皇帝,庙号为世祖,祖母为翼简皇后。
表达情感,洞察人心叫‘穆’,博学多才叫‘宪’,柔德喜欢众人叫‘静’,圣善周知叫‘宣’,请追封皇上的曾叔祖太师尊号为穆宪皇帝,庙号为肃宗,祖母为静宣皇后。慈爱忘我叫‘孝’,处理事务有制度叫‘平’,清白守节叫‘贞’,爱民乐于给予叫‘惠’,请追封皇上的曾叔祖太师尊号为孝平皇帝,庙号为穆宗,祖母为贞惠皇后。爱民长幼有序叫‘恭’,坚守德行叫‘简’,日夜共事叫‘敬’,小心谨慎叫‘僖’,请追封皇上的伯祖太师尊号为恭简皇帝,庙号为康宗,祖母为敬僖皇后。
仍然请求以始祖景元皇帝、景祖惠桓皇帝、世祖圣肃皇帝、太祖武元皇帝、太宗文烈皇帝为永不迁庙的庙号。等到庙宇建成,选择吉日准备礼物,奉上宝册,藏于天府,施之无穷。丙辰年,奉上九代祖和祖母的尊号和庙号,这一天百官上表祝贺。
皇统五年,增加对太祖的尊号,礼官讨论说:‘自古以来,祭祀的顺序是南北郊、太社、太稷、太庙。如果太庙的神主制作完成,就应该题写尊号,选择吉日安放,恐怕在郊社之前,按照礼制不合规范。等到建造郊社完成,选择吉日向上天和皇地祭祀,然后安放社稷神主并报告,接着恭敬地制作太庙神主,题写庙号安放,以此为顺序。根据元奉的敕令,等到到达上京行礼,没有看到元奏目中是否有指定在修建太庙安放神主之后行礼,或者只是在庆元宫奉上谥号。如果等到太庙安放神主礼成之后,再奉上谥号册宝,那么百官都应该穿着法服,同时皇帝所在的殿内应该设立黄麾仗和殿中省的细仗,太庙殿前也应该设立黄麾仗,册宝在路上也应该设立仪仗。如果太庙没有安放神主,只在庆元宫上册宝,那么行事和立班官员都应该穿着常服,以及按照惯例使用大小旗、甲骑、门仗官,供奉官引导册宝和彩服。如果安放神主后再发册,皇帝应该穿着通天冠、绛纱袍。如果只在庆元宫,皇帝应该穿着幞头红袍。无论是庆元宫上册宝,将来题写太庙本室神主时,都可以使用新的谥号。如果先在太庙安放神主,那么先题写旧的谥号。等到在本室上册宝,又需要改题新的谥号。有两个不同的规定。五月九日计划在太庙报告,上册宝,担心法物和乐舞难以准备,只准备在庆元宫上册宝。’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
十月三日,举行了尊谥册宝仪式: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已经安排了张辰居住的宫殿神御床案。少府监和钩盾署在宫殿庭院的西南方向设立了燎薪,并在其旁边挖了一个坑。仪鸾司在张辰居住的宫殿东厢设置了小次,又在景辉门外东仗舍设置了册宝幄殿。殿前司和宜徽院准备了甲骑、大小旗鼓、门仗官、香舆,从制造册宝的地方迎接册宝,将其安放在幄殿中,行事官和制造官都骑马跟随,门下中书侍郎走在前面,侍中中书令走在后面,大礼使又跟在其后,举册宝的官员和制造官分左右两边侍立,以北边为上,都给随从人员发放了锦帽和衣带。那天天还没亮,翰林使和大官令丞布置了香案、酒果、供具和牲体膳羞在神御前,仪鸾司设置了皇帝拜褥四张:一张在阼阶上,面向西;一张在香案南边,面向北;一张在殿上东栏子内,面向西;一张在燎薪之东,面向西。设置了黄道,从小次到阼阶褥位。
天亮时,有关部门准备了常行的仪仗,驾头扇筤,常朝官穿着常服骑马执鞭前导,以北边为上,造册宝的官员,排办管勾官穿着常服,在庆元宫门外立班,迎接皇帝再拜。皇帝从宫中穿上靴袍、骑上御马,到景晖门外下马,步行进入小次。不久,御史台催促官员排队,大礼使和行事官从幄殿中捧着册宝进入正门,将其放置在张辰居住的宫殿西阶下。大礼使回到押班位,阁门使报告说:‘官员们都到齐了。’太常卿报告说:‘请皇帝进行奉上册宝的礼仪。’宣徽使和太常卿分别引导,皇帝沿着黄道走上阼阶,面向西站在褥位上,赞礼官说:‘请再拜’,阁门使传令,在位的官员都再次行礼。
然后引导皇帝从殿上正门进入殿内,在香案前的褥位上再次行礼,上香,又再次行礼,退到稍东的栏子内面向西的褥位上站立。仪鸾司撤去香案前的拜褥,在香案南边设置了册宝褥位,举册宝的官员和捧册宝的官员从床边取册匣,对着捧册宝的人从西阶上走,中书侍郎分左右引导。奉册的中书令、读册的中书令以及随从都在褥位上等待。册宝放置好后,奉册的中书令在褥位南边再次行礼,退到殿阶上西南柱外,面向东站立。读册官和中书令稍微向前,再次行礼。捧册宝的官员从匣中取出盖子,放在西阶下的册床上。举册宝的官员举册宝,读册的中书令一拜起身,跪下,插上笏,读册文说:‘孝孙嗣皇帝臣某,谨拜手稽首奉玉册玉宝,恭上尊谥曰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读册结束后,再次行礼,起身,又再次行礼,退到奉册的中书令旁边站立。
奉册的官员上前,和中书侍郎带领举册宝的官员和捧册宝的官员拿着册匣从西阶下走,引导的仪式与之前相同,再次将册匣放在册床上。放置好后,举宝的官员用宝盝进献,到侍中那里读完后,从西阶下,再次放在床上,都按照册匣的仪式进行。有关部门撤去册宝褥位,再次在香案南边设置拜褥。宣徽使和太常卿引导皇帝进入褥位,再次行礼,上香、茶、酒,音乐响起,皇帝三次饮酒,音乐停止。太祝读祝文,结束后,皇帝再次行礼,然后回到阼阶褥位上站立。
大礼使上殿,在香案南边的宣徽使处接受福酒台盏,走到皇帝阼阶褥位前,宣徽使赞礼说:‘皇帝再次行礼饮福。’阁门使传令:‘赐胙,再次行礼。’在位的官员都再次行礼。大礼使跪下,用酒盏进献给皇帝,音乐响起,皇帝饮完后,又再次行礼。大礼使接过酒盏,再次交给宣徽使,结束后,从西阶下,回到押班位。太祝捧着祝版,翰林使倒酒,太官令丞取来牲体膳羞,从西阶下,放在燎薪上。文武官员都回到燎薪处站立,礼官赞礼说:‘请皇帝就望潦位。’宣徽使从翰林使那里取来酒盏台,进献给皇帝。皇帝在燎薪上洒酒,执事者举火,烧了一半,将灰烬埋在坑里。宣徽使赞礼说:‘皇帝再次行礼。’阁门使喊道:‘百官都再次行礼。’太常卿和宣徽使引导,皇帝回到小次,即御座,帘子放下。太常卿跪下,起身,跪奏说:‘太常卿臣某说,礼仪已经结束。’百官都卷起班向西走出。大礼使以下捧着册宝床,将其放入庆元宫收掌的地方。皇帝在别殿进膳,侍食官取旨,有关部门转仗从原路返回,皇帝便服返回内宫,教坊演奏音乐引导。
次日,大礼使率领百官进行庆贺。
这一年闰十一月,增加了祖宗的尊谥,始祖景元皇帝尊称为懿宪景元皇帝,德皇帝尊称为渊穆玄德皇帝,安皇帝尊称为和靖庆安皇帝,献祖定昭皇帝尊称为纯烈定昭皇帝,昭祖成襄皇帝尊称为武惠成襄皇帝,景祖惠桓皇帝尊称为英烈惠桓皇帝,世祖圣肃皇帝尊称为神武圣肃皇帝,肃宗穆宪皇帝尊称为明睿穆宪皇帝,穆宗孝平皇帝尊称为章顺孝平皇帝,康宗恭简皇帝尊称为献敏恭简皇帝,太宗文烈皇帝尊称为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徽宗景宣皇帝尊称为允恭克让孝德玄功佑圣景宣皇帝,以上庙号保持不变。十二月一日,按照礼仪进行奏告。
大定三年,增加了睿宗的尊谥。在此之前,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追封皇考为简肃皇帝,庙号睿宗,皇妣蒲察氏为钦慈皇后,皇妣李氏为贞懿皇后。二年八月一日,有关部门上奏:‘祖宗的谥号有十六字、十四字、十二字,现在睿宗皇帝应该增加尊谥,在升祔之前奉上册宝。’皇帝下旨同意。十七日,左平章元宜等人上奏请求增加睿宗的尊谥为睿宗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有关部门上奏:‘睿宗皇帝尚未升祔,是否在衍庆宫圣武殿设立神御床案?’皇帝下旨从崇圣阁借用设立正位。又上奏:‘皇帝亲自授予册宝,太尉主持仪式。’皇帝下旨同意。
九月二十二日,上奏太庙。二十八日,在大安殿安置了大乐,进行练习。前一天,从衍庆宫奉迎册宝,在大安殿安置。
授册日未明三刻,有司各勒所部,整肃仪卫,群臣集于殿门,行事官各法服,陪位官公服。
授册的那天天还没亮,三刻钟后,官员们各自整顿各自的手下,整理好仪仗,群臣聚集在殿门前,负责仪式的官员们穿着正式的官服,陪同的官员们穿着公服。
皇帝从宫中穿着常服乘坐轿子,侍卫们按照仪式行事,前往大安殿后更换衣服。
御史台催促班次,通事舍人引导太尉和群臣就位。
侍中跪下奏报:“中严。”过了一会儿,又跪下奏报:“外办。”
皇帝穿戴通天冠和绛色纱袍出来。
太常卿跪下奏称:“太常卿臣某言,请皇帝行奉上册宝之礼。”奏报完毕,跪伏,起身。
宣徽使分左右前导,皇帝步行到册宝幄次。
快到幄次时,登歌乐响起,到达幄次前面向北,宣徽使赞颂:“请皇帝再拜。”
典仪赞颂:“在位官员再拜。”拜完,奏报:“请皇帝搢圭。”
上三次香,完毕后,手持圭。
奏报:“请皇帝再拜。”典仪赞颂:“在位官员再拜。”拜完,各自分列东西两侧站立。
奏报:“请皇帝前往稍东的褥位。”乐声停止。
中书令和中书侍郎手持册宝,侍中和门下侍郎手持宝物,行走,登歌乐响起。
宣徽使赞颂引导皇帝随着册宝从西阶下来,登歌乐停止,宫县乐响起,到达大安殿下中央的褥位。
中书令和侍中手持册宝放在皇帝褥位的西侧,乐声停止。
宣徽使奏报:“请皇帝再拜。”典仪赞颂:“在位官员皆再拜。”拜完,中书令插笏,手持册匣,宫县乐响起,到达皇帝褥位前,跪伏,跪下,放置完毕,手持笏,跪伏,起身,退到稍西站立,面向东。
太常博士引导太尉到褥位,面向北站立。
宣徽使奏报:“请皇帝搢圭。”跪捧册匣授予太尉,太尉插笏,跪下接受完毕,手持笏,稍微向东站立。
宣徽使奏报:“请执圭。”跪伏,起身。
抬册宝的官员捧着册匣,中书侍郎捧着册匣放在册床上,乐声停止。
侍中插笏,捧着宝盝,宫县乐响起,到达皇帝褥位前,跪伏,跪下,放置完毕,手持笏,跪伏,起身,退到稍西站立,面向东。
太常博士引导太尉到褥位,面向北站立。
宣徽使奏报:“皇帝搢圭。”跪捧宝盝授予太尉,太尉插笏,跪下,接受完毕,手持笏,稍微向东站立。
宣徽使奏报:“请执圭。”跪伏,起身。
抬宝的官员捧着宝盝,门下侍郎捧着宝盝放在宝床上,乐声停止。
宣徽使奏报:“皇帝再拜。”典仪赞颂:“在位官员再拜。”皇帝面向南站立,宫县乐响起。
太常博士引导太尉捧着册宝出殿,主节者手持节杖在前引导,册床在前,宝床次之,乐声停止。
中书门下侍郎各自引导册宝前行,太尉走在后面,到达大安门外,太尉依次跪下将册宝放入玉辂中,中书侍郎在辂旁夹侍,相关部门迎接保卫。
太尉捧着册宝完毕,步行出通天门外,使用本品的卤簿,引导跟随如仪,鼓吹不响起。
等到册宝出大安门,太常卿跪下奏称:“太常卿臣某言,礼毕。”奏报完毕,跪伏,起身,前导皇帝从东阶升殿,登歌乐响起,返回大安殿后的幄次,乐声停止。
侍中跪下奏报:“解严。”乘舆返回宫中,侍卫如仪。
十月一日,摄太尉特进平章政事兼太子太师定国公臣完颜宗宪率领百官前往衍庆宫行礼。
前一天,在圣武殿门外设立册宝幄次,面向西。
那天清晨,太常寺官员率领属下,在圣武殿设立神御床案,宣徽院准备茶酒果品、时令食物、茶食、香花等,数量与太祖皇帝忌辰供备相同。
大乐署在殿前柱子间稍南处设立登歌乐,面向北。
迎接册宝到衍庆宫门外,中书门下侍郎各自手持册宝降下,分别放在床上。
太尉到门外下车,率领中书令以下官员跟随,前往圣武殿门外幄次,按照仪式安放。
仪仗兵士随后退下。
接着引导文武百官各自穿着官服,依次就位。
大乐令率领工人就位,礼直官也先就位。
所有执事者都先进入殿庭面向北站立,礼直官赞颂:“再拜。”完毕,上殿。
接着引导太尉到东阶下的褥位西侧站立,面向西。
礼直官赞颂:“拜。”在位官员都行再拜礼。
礼直官说:“各部门准备妥当,请开始仪式。”礼直官赞颂:“拜。”在位官员都行再拜礼,完毕后,引导太尉到罍洗盥手,上殿,到神座前,插笏,跪下,上三次香,乐声响起,奠茶、奠酒,完毕后,手持笏,跪伏,起身,乐声停止。
太尉再拜,完毕后,回到原位稍作站立。
接着引导太尉出殿,率领中书门下侍郎等,捧着册宝床从殿门进入,中书令、侍中等跟随,登歌乐响起,册宝床到达殿庭,放置在西阶之下,铺上席褥,乐声停止。
太尉以下各自面向北站立在褥位上,礼直官赞颂:“拜。”在位官员都行再拜礼,完毕后,依次退出。
寺官、署官率领拱卫直,抬着册宝床放在册宝殿,各自退下。
次日,百官按照常规举行庆贺仪式。
大定十九年,奉上孝成皇帝的谥号。元年(这里指的是某个朝代的元年,具体年份未提及)十一月十六日,皇帝下诏说:‘前任皇帝是太祖的长孙,继承了太宗的遗命,担任神器之主,已经十五年了。他垂拱而治,把重任交给有功的亲族,废除齐国的徭役赋税,安抚宋朝人民,停止战争,使得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幸福,南北统一,东西一统。晚年虽然使用了一些过度的刑罚,几乎任意行事,但也没有冤枉弟弟,也没有杀害无辜的工匠,对百姓的虐待还不是很严重,事情还可以被劝谏,到了这种地步,古代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右丞相岐国王亮不致力于辅佐和谐,反而行篡位弑君之事,随意贬低和废除别人的官职,损害了尊贵的称号。远近的人都感到悲伤和愤怒,神明和人也都感到愤怒,上天正在悔恨之前的错误,我继承了皇位,受到天下人的推崇,居于天下至高无上的位置。我将拨乱反正,致力于改变错误。希望事情能够从亡到存,我思考着要尽到礼仪。应该给予孝成皇帝的谥号为‘闵宗武灵皇帝’。
十八年,有关部门说:‘本朝祖宗的尊谥有十八个字,十四个字,十二个字,或者四个字。现在建议增加孝成皇帝的尊谥为‘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并且增加悼皇后的谥号为‘悼平皇后’。’又说:‘大定三年追尊睿宗皇帝的礼仪,在大安殿前设立黄麾仗一千人,应天门外行仗二千人,皇帝穿着通天冠、绛纱袍,随着册宝从西阶下来,手持玉圭,跪拜,捧着册宝授予太尉。现在建议在大安殿行礼,以及按照唐、周的典故,从台阶上下来,捧着册宝授予太尉。所有的冠冕和仪仗都按照已经实行的礼仪来准备。’皇帝命令仪仗的人数适当减少,其余的都和之前的礼仪类似。第二年四月十日,奉上册宝,升祔太庙。二十六年,皇帝下令再次讨论孝成皇帝的庙号,礼官建议使用‘襄、威、敬、定、桓、烈、熙’七个字,皇帝下旨使用‘熙’字,于是第二年四月一日,派遣官员向太庙和孝成皇帝的本室报告,更换新的庙号。
大定二十九年四月乙丑,给已故皇帝的谥号为‘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为世宗。五月丙午,因为祔庙礼成,实行大赦。大定二十九年五月甲午,给已故皇帝的父亲尊谥为‘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为显宗。大定元年二月丁卯,给已故皇帝的谥号为‘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为章宗。正大元年正月戊戌,给已故皇帝的谥号为‘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庙号为宣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十三-注解
天会三年:天会三年指的是金朝的一个年份,天会是金朝的年号之一。
谙班勃极烈杲:谙班勃极烈是金朝官职名,杲是官职持有者的名字。
追册:追册是指对已故皇帝或重要人物进行追封和册封的仪式。
大圣皇帝:大圣皇帝是对皇帝的一种尊称,表示其具有圣明之德。
庙号:庙号是对已故皇帝给予的尊称,用以供奉于庙中。
太祖:太祖是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庙号。
太宗:太宗是金朝第二位皇帝完颜晟的庙号。
皇考:皇考是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徽宗:徽宗是对已故皇帝的尊称。
文武百僚:文武百僚是指文官和武官的全体官员。
太师:太师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宗磐:宗磐是官员的名字。
区夏:区夏是指中原地区,古代对中原地区的别称。
四征弗庭:四征弗庭是指四方征战,没有边疆。
谥法:谥法是古代中国对已故人物给予谥号的规定和标准。
景元皇帝:景元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景仰之德。
德皇帝:德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德行。
安皇帝:安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安定之德。
定昭皇帝:定昭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安定和昭明之德。
成襄皇帝:成襄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成就和襄助之德。
惠桓皇帝:惠桓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惠政和桓大之德。
圣肃皇帝:圣肃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圣明和肃穆之德。
穆宪皇帝:穆宪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穆和宪明之德。
孝平皇帝:孝平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孝道和平定之德。
恭简皇帝:恭简皇帝是对某位皇帝的尊称,表示其有恭谨和简练之德。
庆元宫:庆元宫是古代宫殿名,用于举行重要仪式。
昊天上帝:昊天上帝是对天神的尊称。
皇地祇:皇地祇是对地神的尊称。
太社:太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太稷:太稷是古代祭祀农业神稷的场所。
法物乐舞:法物乐舞是指用于祭祀的器物和音乐舞蹈。
庆元官:庆元官可能是指庆元宫的官员或负责庆元宫事务的官员。
尊谥:对已故皇帝的尊称。
册宝:册宝是皇帝的玉玺和册封文书。
有司:官职名称,指负责管理某一事务的官员。
燎薪:燎薪是指用于祭祀的薪火,燎,烧也;薪,柴也。
坎:坎,指挖成的坑,这里指用于放置薪火或祭祀用品的坑。
仪鸾司:仪鸾司是古代官署名,负责皇帝的仪仗和礼仪。
册宝幄殿:册宝幄殿是用于放置册宝的临时宫殿。
宜徽院:宜徽院是古代官署名,负责宫廷的礼仪和宴乐。
甲骑:甲骑指的是披甲的骑兵。
旗鼓:旗鼓是古代军队的标志,旗指旗帜,鼓指战鼓。
门仗官:门仗官是负责守卫宫门和仪式的官员。
香舆:香舆是指用于载运香料的车辆。
翰林使:翰林使是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学侍从。
大官令丞:大官令丞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膳食。
香案酒果:香案酒果是指用于祭祀的香案和酒果。
牲体膳羞:牲体膳羞是指用于祭祀的牲畜和食物。
阼阶:阼阶是指古代建筑中正门前的台阶,阼,正也。
黄道:黄道是指古代天文中的黄道,这里指铺设的黄色道路。
质明:质明是指天刚亮的时候。
御史台:古代官署,负责监察官员。
阁门使:阁门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门的开关。
太常卿:官职名称,掌管祭祀等事务。
宣徽使:官职名称,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大礼使:大礼使是古代官职,负责重大的礼仪事务。
举舁:举舁是指抬起或搬运。
锦帽衫带:锦帽衫带是指华丽的帽子和衣服。
牲羞:牲羞是指祭祀用的牲畜。
升祔:升祔是指将已故皇帝的灵位升入宗庙。
衍庆宫:衍庆宫是古代宫殿名。
正位:正位是指最重要的位置。
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大安殿:皇宫中的大殿。
阅习:阅习是指练习或演习。
奉迎:奉迎是指迎接或供奉。
授册日:授册的日子,即举行册封仪式的日子。
未明三刻:古代时间单位,未明指天刚亮的时候,三刻大约相当于45分钟。
勒所部:命令所属部门或人员做好准备。
整肃仪卫:整理和整顿仪仗卫队,确保仪式的庄严。
群臣:指所有的大臣。
殿门:皇宫中的大门。
行事官:负责执行仪式的官员。
法服:正式的官服。
公服:官员的日常服饰。
乘舆:古代帝王的车辆。
侍卫:皇帝的护卫人员。
催班:催促官员按时到岗。
通事舍人:官职名称,负责传达命令和接待宾客。
侍中:官职名称,是皇帝的近臣。
中严:表示仪式正式开始。
外办:表示仪式准备就绪。
通天冠:古代皇帝的帽子。
绛纱袍:古代皇帝的袍服。
分左右前导:分列左右引导。
典仪:官职名称,负责仪式的规范和执行。
搢圭:将玉圭插在衣带中,表示正式的礼仪。
三上香:向上香三次,表示虔诚。
稍东褥位:稍微向东的垫席位置。
中书令:官职名称,负责书写皇帝的命令。
中书侍郎:官职名称,中书令的副手。
宫县乐:宫廷乐队。
玉辂:皇帝的车。
革车:古代战车。
卤簿: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
大乐署:古代官署,负责宫廷音乐。
登歌: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
神御床案:供奉神灵的床和案。
太祖皇帝:指国家的开创者,通常指第一位皇帝。
忌辰:指皇帝的忌日。
大乐令:官职名称,掌管宫廷音乐。
礼直官:官职名称,负责仪式的执行。
神座:供奉神灵的座位。
罍洗:古代的洗手器。
奠茶、奠酒:向神灵献上茶和酒。
册匣:存放册命的盒子。
宝盝:存放宝物的盒子。
面北褥位:面向北方的垫席位置。
册床:放置册匣的床。
宝床:放置宝盝的床。
食案:放置食物的案。
称贺:表示祝贺。
大定十九年:大定是金朝皇帝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十九年即公元1179年。
孝成皇帝:孝成皇帝是金朝第七位皇帝完颜雍的谥号,用以尊称其生前的德行。
嗣膺神器:嗣膺神器意为继承皇位,膺有接受、承当之意。
垂拱仰成:垂拱指皇帝无为而治,仰成指臣子成就其事业。
勋戚:勋戚指有功绩的贵族。
齐国: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此处可能指齐国之地。
宋人:宋人指宋朝的人,此处可能指与金朝交战的宋朝。
车书:车书指车辆和书籍,此处比喻天下统一。
尉候:尉候指军事将领。
淫刑:淫刑指过于严酷的刑罚。
篡弑:篡弑指篡位弑君。
徽称:徽称指尊贵的称号。
神人愤怒:神人愤怒指天神和人民都感到愤怒。
继兴:继兴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使之复兴。
乐推:乐推指人民心悦诚服地推举。
域中:域中指天下、国家。
拨乱反正: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恢复秩序。
革非:革非指改正错误。
如存:如存指像存在一样。
聿思尽礼:聿思尽礼指思考并尽到礼仪。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帝王、贵族给予的尊称。
太庙:太庙是供奉皇帝祖先的庙宇。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这是对金朝第八位皇帝完颜璟的谥号。
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这是对金朝第九位皇帝完颜允恭的谥号。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这是对金朝第十位皇帝完颜璟的谥号。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这是对金朝第十一位皇帝完颜允宗的谥号。
正大元年:正大是金朝的一个年号,正大元年即公元1214年。
戊戌:戊戌是中国古代农历的一个干支纪年,此处指正大元年正月的一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志-卷十三-评注
大定十九年,奉上孝成皇帝谥号。此句标志着孝成皇帝谥号的正式确立,’奉上’一词体现了古代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其功绩的认可。孝成皇帝作为太祖之长孙,受太宗遗命嗣位,其谥号中的’孝成’即是对其孝顺与成就的赞誉。
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前君乃太祖之长孙,受太宗之遗命,嗣膺神器,十有五年。’ 这段诏书回顾了孝成皇帝的出身和统治时期,’太祖之长孙’和’太宗之遗命’强调了其血统和继承的合法性,’嗣膺神器’则是对其成为皇帝的肯定。
垂拱仰成,委任勋戚,废齐国以省徭赋,柔宋人而息兵戈,世格泰和,俗跻仁寿,混车书于南北,一尉候于东西。’ 这句话描绘了孝成皇帝的统治成就,’垂拱仰成’表示其治理国家以无为而治,’委任勋戚’体现了其用人之道,’废齐国以省徭赋’和’柔宋人而息兵戈’则反映了其政治和军事上的明智决策。
晚虽淫刑,几于恣意,冤施弟后,戮及良工,虐不及民,事犹可谏,过之至此,古或有焉。’ 这句话对孝成皇帝晚年行为的评价,’淫刑’和’恣意’表明其晚年行为有过失,但’虐不及民’又说明其统治总体上对百姓较为仁慈,’过之至此’则是对其晚年行为的总结。
右丞相岐国王亮不务弼谐,反行篡弑,妄加黜废,抑损徽称。远近伤嗟,神人愤怒,天方悔祸,朕乃继兴,受天下之乐推,居域中之有大。’ 这段文字批评了丞相王亮的行为,’不务弼谐’和’反行篡弑’揭示了其政治上的失职和罪行,’神人愤怒’和’天方悔祸’则是对其行为的谴责。
将拨乱而反正,务在革非。期事亡以如存,聿思尽礼。宜上谥号曰闵宗武灵皇帝。’ 这句话表明了皇帝的决心和期望,’拨乱而反正’和’务在革非’体现了其改革政治的决心,’闵宗武灵皇帝’的谥号则是对其治理成就的肯定。
十八年,有司言:‘本朝祖宗尊谥或十八字,或十四字,或十二字,或四字。’ 这句话说明了古代谥号字数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皇帝的功绩和地位。
大定三年追尊睿宗皇帝礼仪,大安殿前立黄麾仗一千人,应天门外行仗二千人,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随册宝降自西阶,搢圭,跪,捧册宝授太尉。’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皇帝的礼仪,体现了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其地位的确立。
明年四月十日,奉上册宝,升祔太庙。二十六年,敕再议闵宗庙号,礼官拟上‘襄、威、敬、定、桓、烈、熙’七字,奉旨用‘熙’字,乃以明年四月一日,遣官奏告太庙及闵宗本室,易新庙号。’ 这段文字讲述了皇帝的祭祀和庙号更改过程,反映了古代对祭祀和庙号的重视。
大定二十九年四月乙丑,谥大行皇帝曰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世宗。五月丙午,以祔庙礼成,大赦。’ 这句话记录了世宗皇帝的谥号和庙号,以及其登基时的赦免措施,体现了皇帝的仁政。
大定二十九年五月甲午,上皇考尊谥曰体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大定元年二月丁卯,谥大行皇帝曰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章宗。正大元年正月戊戌,谥大行皇帝曰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庙号宣宗。’ 这几句话分别记录了显宗、章宗和宣宗的谥号和庙号,反映了古代对皇帝功绩的认可和对历史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