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六十

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六十-原文

◎忠义二

○吴僧哥 乌古论德升 张顺 马骧 伯德窊哥 奥屯丑和尚从坦 孛术鲁福寿 吴邦杰 纳合蒲剌都 女奚烈斡出 时茂先 温迪 罕老儿 梁持胜 贾邦献 移剌阿里合 完颜六斤 纥石烈鹤寿 蒲察娄室 女奚烈资禄 赵益 侯小叔 王佐 黄掴九住 乌林答 乞住 陀满斜烈 尼庞古蒲鲁虎 兀颜畏可兀颜讹出虎 粘割贞

吴僧哥,西南路唐古乙剌飐上沙燕部落人。拳勇善骑射。大安间,选籍山西人为兵,僧哥充马军千户,有功。贞祐初,迁万户,权顺义军节度使。朔州失守,僧哥复取之,真授同知节度使事。弟权同知节度使事迪剌真授节度副使。权节度副使燕曹儿真授节度判官。提控马寿儿以下,迁授有差。众苦乏食,僧哥乞赐粮十五万斛。朝廷以为应州已破,朔为孤城,其势不可守,乃迁朔之军民九万余口分屯于岚、石、隰、吉、绛、解之间。未行,大元兵至朔州,战七昼夜,有功,加遥授同知太原府事、兼同知节度使事、迪剌石州刺史,曹儿同知岢岚州防御使事。四年,始迁其民南行,且战且行者数十里,僧哥力惫马踬死焉,时年三十。诏赠镇国上将军、顺义军节度使。

乌古论德升,本名六斤,益都路猛安人。明昌二年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知管差除。除吏部主事、绛阳军节度副使。丁父忧,起复太常博士、东平治中。大安初,知弘文院。改侍御史,论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奸恶,卫绍王不听,迁肇州防御使。宣宗迁汴,召赴阙,上言:“泰州残破,东北路招讨司猛安谋克人皆寓于肇州,凡征调往复甚难。乞升肇州为节度使,以招讨使兼之。置招讨副使二员,分治泰州及宜春。”诏从之。进翰林侍读学士、兼户部侍郎。俄以翰林侍读权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抹捻尽忠论近侍局预政,宣宗怒,语在《尽忠传》。无何,出为集庆军节度使,改汾阳军节度使、河东北路宣抚副使,复改知太原府事、权元帅左监军。兴定元年,大元兵急攻太原,粮道绝。德升屡出兵战,粮道复通,诏迁官一阶。德升上言:“皇太子聪明仁孝、保训之官已备,更宜选德望素著之士朝夕左右之。日闻正言、见正行,此社稷之洪休、生民之大庆也。”宣宗嘉纳之。二年,真授左监军,行元帅府事。大元兵复围太原,环之数匝,已破濠垣,德升植栅为拒,出其家银币及马赏战士。北军坏城西北隅以入,德升联车塞之。三却三登,矢石如雨,守陴者不能立。城破,德升至府署,谓其姑及其妻曰:“吾守此数年,不幸力穷。”乃自缢而死。其姑及其妻皆自杀。诏赠翰林学士承旨。子兀里伟尚幼,诏以奉御俸养之。

张顺,淄州士伍。淄州被围,行省侯挚遣总领提控王庭玉将兵救之。庭玉募顺等三十人往觇兵势,且欲令城中知援兵之至。乘夜潜至城下,顺为所得。执之使宣言行省军败绩,庭玉亦死,宜速降。顺阳许诺,既乃呼谓城中曰:“外兵无多,王节度军且至,坚守毋降!”兵刃交下,顺曰:“得为忠孝鬼,足矣。”遂死。淄人知救兵至,以死守,城赖以完。后赠宣武将军、同知棣州防御使事。诏有司给养其亲,且访其子孙,优加任用。

马骧,禹城人也。登进士,历官有声。贞祐三年,为曹州济阴令。四月,大元克曹州,骧被执。军卒搒掠求金,骧曰:“吾书生,何从得是。”又使跪,骧曰:“吾膝不能屈,欲杀即杀,得死为大金鬼,足矣。”遂死。赠朝列大夫、泰定军节度副使,仍树碑于州,岁时致祭。贞祐四年七月,诏以其男惟贤于八贯石局分收补。

伯德窊哥,西南路咩飐奚人。壮健沉勇。大元兵克西南路,邻郡皆降,窊哥独不屈。贞祐五年,东胜州已破,窊哥与姚里鸦胡、姚里鸦儿招集义军,披荆棘复立州事。河东北路行元帅府承制除窊哥武义将军、宁远军节度副使,姚里鸦胡武义将军、节度判官,姚里鸦儿武义将军、观察判官。窊哥等以恩不出朝廷,颇怀觖望,纵兵剽掠。兴定元年,诏窊哥遥授武州刺史、权节度使,姚里鸦胡权同知节度使事,姚里鸦儿权节度副使,各迁官两阶。兴定三年,窊哥特迁三官,遥授同知晋安府事,寻真授东胜军节度使。东胜被围,城中粮尽,援兵绝,窊哥率众溃围,走保长宁寨,诏各进一官,战没者赠三官。九月,复被围,窊哥死之。

奥屯丑和尚,为代州经略使。贞祐四年八月,大元兵攻代州,和尚御战败绩,身被数创,被执。欲降之,不屈,遂死。

从坦,宗室子。

大安中,充尚书省祗候郎君。

贞祐二年,自募义兵数千,充宣差都提控,诏从提举奉先、范阳三都统兵。

除同知涿州事,迁刺史,佩金牌,经略海州。

顷之,充宣差都提控,安抚山西军民,应援中都。

上书曰:

“绛、解二州仅能城守,而村落之民皆尝被兵,重以连岁不登,人多艰食,皆恃盐布易米。

今大阳等渡乃不许粟麦过河,愿罢其禁,官税十三,则公私皆济矣。”

又曰:

“绛、解、河中必争之地,惟令宝昌军节度使从宜规画盐池之利,以实二州,则民受其利,兵可以强矣。”

又曰:

“中条之南,垣曲、平陆、芮城、虞乡,河东之形势,陕、洛之襟喉也。

可分陕州步骑万二千人为一提控、四都统,分戍四县,此万全之策也。”

又曰:

“平陆产银铁,若以盐易米,募工炼冶,可以广财用、备戎器,小民佣力为食,可以息盗。”

又曰:

“河北贫民渡河逐食,已而复还济其饥者,艰苦殊甚。

苛暴之吏抑止诛求,弊莫大焉。”

又曰:

“河南、陕西调度未急,择骑军牝马群牧,不二三年可增数万骑,军势自振矣。”

又曰:

“诸路印造宝券,久而益多,必将积滞。

止于南京印造给降,庶可久行。”

又曰:

“河北职任虽除授不次,而人皆不愿者,盖以物价十倍河南,禄廪不给,饥寒且至。

若实给俸粟之半,少足养廉,则可责其效力。”

又曰:

“河北之官,朝廷减资迁秩躐等以答其劳。

闻河南官吏以贬逐目之,彼若以为信然,谁不解体?”

书奏,下尚书省议,惟许放大阳等渡、宣抚司量民力给河北官俸、目河北为贬所者有禁而已。

四年,行枢密院于河南府,上书曰:

“用兵累年,出辄无功者,兵不素励也。

士庶且充行伍,况于皇族与国同休戚哉。

皆当从军,亲冒矢石,为士卒先,少宽圣主之忧。

族人道哥实同此心,愿隶臣麾下。”

宣宗嘉其忠,许之。

兴定元年,改辉州刺史,权河平军节度使、孟州经略使。

初,御史大夫权尚书右丞永锡被诏经略陕西,宣宗曰:

“敌兵强则谨守潼关,毋使得东。”

永锡既行,留渑池数日,至京兆驻兵不动。

顷之,潼关破,大元兵次近郊。

由是永锡下狱,久不决。

从坦乃上疏救之,略曰:

“窃闻周祚八百,汉享国四百余载,皆以封建亲戚,犬牙相制故也。

孤秦、曹魏亡国不永,晋八王相鱼肉,犹历过秦、魏,自古同姓之亲,未有不与国存亡者。

本朝胡沙虎之难,百僚将士无敢谁何,鄯阳、石古乃奋身拒战,尽节而死。

御史大夫永锡才不胜任,而必用之,是朝廷之过也。

国之枝叶已无几矣,伏惟陛下审图之。”

于是,宗室四百余人上书论永锡,皆不报。

久之,永锡杖一百,除名。

当是时,诸路兵皆入城自守,百姓耕稼失所,从坦上书曰:

“养兵所以卫民。

方今河朔惟真定、河间之众可留捍城,其余府州皆当散屯于外,以为民防,俟稼穑毕功然后移于屯守之地,是为长策。”

从之。

加遥授同知东平府事,权元帅左监军、行元帅府事,与参知政事李革俱守平阳。

兴定二年十月,从坦上奏:

“太原已破,行及平阳。

河东郡县皆不守,大抵屯兵少、援兵不至故耳。

行省兵不满六千。

平阳,河东之根本,河南之藩篱也。

乞并怀、孟、卫州之兵以实潞州,调泽州、沁水、端氏、高平诸兵并山为营,为平阳声援。

惟祈圣断,以救倒悬之急。”

是月壬子,大元兵至平阳,提控郭用战于城北濠垣,被执不屈而死。

癸丑,城破,从坦自杀。

赠昌武军节度使。

孛术鲁福寿,为唐邑主簿。

大元兵攻唐邑,福寿与战,死之。

赠官三阶,赙钱五百贯。

吴邦杰,登州军事判官。

邦杰寓居日照之村墅,为大元兵所得,驱令攻城,邦杰曰:

“吾荷吾国恩,讵忍攻吾君之城。”

与之酒食不顾,乃杀之。

诏赠朝列大夫、定海军节度副使。

纳合蒲剌都,大名路猛安人。

承安二年进士,调大名教授。

累除比阳令,补尚书省令史,除彰德军节度副使,以忧去官。

贞祐二年,调同知西安军节度使事,历同知临洮、平凉府事,河州防御使。

三年,夏人围定羌,蒲剌都击走之,以功加遥授彰化军节度使。

四年,升河州为平西军,就以蒲剌都为节度使。

上言:

“古者一人从军,七家奉之,兴十万之师,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今籍诸道民为兵者十之七八,奉之者才二三,民安得不困。

夫兵贵精,不在众寡。

择勇敢谋略者为兵,脆懦之徒使归农亩,是亦纾民之一端也。”

又请补官赎罪以足用,及请许人射佃陕西荒田、开采矿冶,不报。

改知平凉府事,入为户部尚书。

是时,伐宋大捷,蒲剌都奏:

“宋人屡败,其气必沮,可乘此遣人谕说,以寻旧盟。

若宋人不从,然后伐之,疾仇怒顽,易以成功。”

朝廷不能用。

蒲剌都又言:

“诸军当汰去老弱,妙选精锐,庶可取胜。

陕西弓箭手不习骑射,可选善骑者代之。

延安屯兵甚众,分徙万人驻平凉。

关中元帅猥多,除京兆重镇,其余皆可罢。

巩县以北,黄河南岸,及金钩、吊桥、虎牢关、虢州崿岭,凡斜径僻路俱当置兵防守。

诏下尚书省、枢密院议,竟不施行。

未几,改元帅右监军、兼昭义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

兴定二年,潞州破,力战而死。

赠御史大夫。

女奚烈斡出,仕至桢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

已而大兵至,斡出拒战,中流矢,病创卧。

花帽军张提控言:“兵势不可当,宜速降。”

斡出曰:“吾曹坐食官禄,可忘国家恩乎。汝不闻赵坊州乎,以金帛子女与敌人,终亦不免。我辈但当力战而死耳。”

至夜,张提控引数人持兵仗以入,胁斡出使出降,斡出曰:“听汝所为,吾终不屈也。”遂杀之,执其妻子出降。

初,桢州人迁金胜堡多不能至,军事判官王谨收遗散之众,别屯周安堡。

周安堡不缮完楼堞、置战守之具,兵至,谨拒战十余日,内溃,被执不屈而死。

诏斡出、谨各赠官六阶、升职三等。

时茂先,日照县沙沟酒监,寓居诸城。

红袄贼方郭三据密州,过其村,居民相率迎之。

贼以元帅自称,茂先怒谓众曰:“此贼首耳,何元帅之有。”

方郭三闻而执之,断其腕,茂先大骂,贼不胜忿,复剔其目,乱刃剉之,至死骂不绝。

诏赠武节将军、同知沂州防御使事。

温迪罕老儿,为同知上京留守事。

蒲鲜万奴攻上京,其子铁哥生获老儿,胁之使招余人,不从。

铁哥怒,乱斫而死。

赠龙虎卫上将军、婆速兵马都总管,以其侄黑厮为后,特授四官。

梁持胜,字经甫,本名询谊,避宣宗嫌名改焉。

保大军节度使襄之子。

多力善射。

泰和六年进士,复中宏词。

累官太常博士,迁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官。

兴定初,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志,欲弃咸平徙曷懒路,持胜力止之,万奴怒,杖之八十。

持胜走上京,告行省太平。

是时,太平已与万奴通谋,口称持胜忠,而心实不然,署持胜左右司员外郎。

既而太平受万奴命,焚毁上京宗庙,执元帅承充,夺其军。

持胜与提控咸平治中裴满赛不、万户韩公恕约,杀太平,复推承充行省事,共伐万奴。

事泄,俱被害。

诏赠持胜中顺大夫、韩州刺史,赛不镇国上将军、显德军节度使,公恕明威将军、信州刺史。

贾邦献,霍州霍邑县陈村人也。

举进士第。

质直有勇略。

大元攻河东,邦献集居民为守御计。

既而,兵大至,居民悉降。

邦献弃其家,独与子懿保于松平寨。

是时,权知州事刘珍在寨,与之共守,竟能成功。

珍每欲辟之,邦献辄以衰老为辞。

兴定四年十月,兵复大至,病不能避,与懿俱被执。

欲以为镇西元帅,且持刃胁之,邦献不屈,密遣懿归松平,遂自刭。

赠奉直大夫、本县令。

移剌阿里合,辽人。

兴定间,累迁霍州刺史。

兴定四年正月,移霍州治好义堡。

大元兵至,阿里合力战不能敌,兵败被执。

诱使降,阿里合曰:“吾有死无贰。”

叱使跪,但向阙而立,于是丛矢射杀之。

宝昌军节度副使孔祖汤同时被获。

既又令祖汤跪,祖汤不从,亦死。

诏赠阿里合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祖汤资善大夫、同知平阳府事。

祖汤,泰和三年进士。

完颜六斤,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

大安中,以荫补官,选充亲军。

调阜平尉,迁方城令,改通州军事判官,以功迁本州刺史。

顷之,元帅右都监蒲察七斤执之以去。

未几,挈家脱归,除同知临洮府事,徙庆阳,迁保大军节度使。

兴定五年,鄜州破,六斤自投崖下死焉。

赠特进、知延安府事。

诏陕西行省访其子孙以闻。

纥石烈鹤寿,河北西路山春猛安人。

性淳质,躯干雄伟。

初充亲军。

中泰和三年武举,调褒信县副巡检。

六年,宋人围蔡州,鹤寿请于防御使,与勇士五十人夜斫宋营,使诸军噪于城上,斩三百余级。

宋兵自相蹂践,死者千余人。

迟明,宋人解围去。

鹤寿追之,使殿曳柴。

宋人顾尘起,以为大兵且至,遂奔,追至陈寨而还。

已而,宋兵复据新蔡、新息、褒信三县,鹤寿皆复取之,得马三百匹,充行军万户,从大军出寿春,败宋人于涡口,夺马千余匹,攻下真、滁二州及盱眙军。

军还,进九官,迁同知息州军州事。

改万宁宫同提举。

大安三年,充西南路马军万户。

夏人五万围东胜,鹤寿救之,突围入城,夏兵解去。

迁两阶,赐银百两、重彩十端。

迁尚方署令,充行军副统,升充行省左翼都统。

转武卫军都统,充马军副提控。

转钤辖,充都城东面宣差副提控。

贞祐二年,丁父忧,起复武宁军节度副使。

破红袄贼于兰陵石城堌,一切掠良人为生口。

监察御史陈规奏:“乞敕有司,凡鹤寿所获,俱从放免。”

诏徐州、归德行院拘括放之。

寻遥授同知武宁军节度使事,兼节度副使。

坐出猎纵火延烧官草,杖一百,改同知河平军节度使事。

兴定元年,充马军都提控,入宋襄阳界,遥授同知武胜军节度使事,改遥授睢州刺史。

二年,攻枣阳,三败宋兵,改遥授同知归德府事。

三年,夺宋石渠寨,决去枣阳濠水,加宣差邓州路军马从宜,遥授汝州防御使。

四年,宋扈太尉步骑十万围邓州,鹤寿分兵拒守,出府库金帛赏士,许以迁官加爵。

自将余众日出搏战,宋兵焚营去,鹤寿被创,不能骑马,遣招抚副使术虎移剌答追及之,杀数十人,夺其俘而还。

诏所散金帛勿问,将士优迁官爵,鹤寿迁金紫光禄大夫,遥授武胜军节度使。

俄丁母忧,以本官起复,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于鄜州。

兴定五年闰十二月,鄜州破,鹤寿与数骑突出城,追及之,鹤寿据土山力战而死。

谥果勇。

蒲察娄室,东北路按出虎割里罕猛安人。

泰和三年进士。

调庆都、牟平主簿,以廉能迁中都右警巡副使。

补尚书省令史,知管差除。

贞祐初,除吏部主事、监察御史。

丁母忧,服阙,充行省经历官,改京兆治中,遥授定西州刺史,充元帅参议官。

兴定二年,与元帅承裔攻下西和州。

白撒由秦州进兵抵栈道,宋人悉锐来拒。

娄室乘高立帜,策马旋走,扬尘为疑兵,别遣精骑掩出其后,宋兵大溃,乘胜遂拔兴元。

进一阶,除丹州刺史。

再迁同知河中府事,权元帅右都监、河东路安抚使。

复取平阳、晋安,优诏褒宠,进一阶,赐银二百两、重币二十端,遥授孟州防御使,权都监如故。

将兵救鄜州,转战而至,城破死之。

赠资德大夫、定国军节度使,谥襄勇。

敕行省求其尸以葬。

女奚烈资禄,本姓张氏,咸平府人。

泰和伐宋,从军有功,调易县尉,迁潞县主簿。

贞祐初,遥授同知德州防御事,改秦州。

三年,遥授同知通远军节度事。

兴定元年,改西宁州刺史,赐今姓。

久之,遥授同知临洮府事,兼定西州刺史。

从元帅右都监完颜阿邻破宋兵于梢子岭。

三年,攻破武休关,资禄功最。

诏比将士迁五官、职二等外,资禄更加官、职一等,遥授通远军节度使,刺史如故。

五年,遥授陇安军节度使,俄改金安军,诏曰:‘陕西行省奏军官阙员。卿久在行阵,御下有法,旧隶士卒多在京兆。今正防秋,关、河要冲,悉心备御。’

将兵救鄜州。

闰十二月,鄜州破,被执不肯降,遂死。

赠银青荣禄大夫、中京留守。

元光元年,言事者谓资禄褒赠尚薄,诏录其二子烈山、林泉,升职一等,陕西行省军中用之。

赵益,太原人。

读书肄业。

大元兵入境,益鸠合土豪,保聚山硖,屡战有功。

晋阳公郭文振署为寿阳令,驻兵榆次重原寨。

遂率众收复太原,夜登其城,斩馘甚众,所获马仗不可计,护老幼二万余口以出。

升太原治中,复擢同知府事、兼招抚使。

元光元年八月,大元兵大至,攻城益急,知不可支,乃自焚其府库,杀妻子,沉其符印于井,遂自杀。

宣宗闻之嘉叹,赠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北路宣抚使,仍谕有司求其子孙录用。

侯小叔,河东县人。

为河津水手。

贞祐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

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

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

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

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乞假符节。’

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

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

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

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

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

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

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

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师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

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

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

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

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

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

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

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

至是,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

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王佐,字辅之,霍州农家子。

豁略不事产业,轻财好施,善骑射。

兴定中,聚兵数千人,权领霍州事。

平阳胡天作承制加忠勇校尉、赵城丞,迁霍邑令、同知蒲州军事,权招抚副使、蒲州经略使。

诏迁宣武将军,遥授宝昌军节度副使。

大元兵取青龙堡,佐被获,署霍州守将,隶元帅崔环,质其妻子。

招抚使成天祐与环有隙,佐与天祐谋杀环,天祐曰:‘君妻子为质奈何?’

佐曰:‘佐岂顾家者邪?’

元光二年七月,因环出猎杀之,率军民数万请命,加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兼知平阳府事。

佐与平阳公史咏素不协,请徙沁州玉女寨,诏从之,仍令听上党公完颜开节制。

是岁七月,救襄垣,中流矢卒。

赠金吾卫上将军,以其子为符宝典书。

黄掴九住,临潢人。

大定间,以荫补部令史,转枢密院令史,调安肃州军事判官。

明昌四年,为大理执法,同知蓟州军事,再迁潞王府司马,累官河东北路按察使、转运使,改知彰德府事。

战殁。

赠荣禄大夫、南京留守,仍录用其子孙。

乌林答乞住,大名路猛安人。

大定二十八年进士。

累官补尚书省令史,除山东提刑判官、英王府司马。

御史台举前在山东称职,改太原府治中。

签陕西按察司事,历汝州、沁州刺史,北京、临潢按察副使,迁蒲与路节度使。

未几,以罪夺三官,解职,降德昌军节度副使。

崇庆初,戍边有功,迁一官,赏银百两、重币十端,转利州刺史。

贞祐初,改同知咸平府事,迁归德军节度使,改兴平军,就充东面经略使。

寻罢经略司,改元帅右都监。

赴援中都战殁。

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以参政半俸给其家。

陀满斜烈,咸平路猛安人。

袭父猛安。

明昌中,以所部兵充押军万户,戍边。

承安中,讨契丹有功,除陈州防御使。

迁知平凉府事,改保大军节度使,徙知彰德府事。

贞祐四年,大元兵复取彰德,斜烈死焉。

尼庞古蒲鲁虎,中都路猛安人。

明昌五年进士。

累官补尚书省令史,从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

兵罢,除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

察廉,改东平府治中。

历环州、裕州刺史,翰林待制,开封府治中,大理卿。

寻擢知河南府事,兼河南路副统军。

贞祐四年,急备京西,为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

是岁,大元兵取潼关,戍卒皆溃,蒲鲁虎御战,兵败死焉。

兀颜畏可,隆安路猛安人。

补亲军,充护卫,除益都总管府判官、中都兵马副都指挥使,累官会州刺史。

贞祐初,为左卫将军、拱卫直都指挥使、山东副统军、安化军节度使。

土贼据九仙山为巢穴,畏可拥众不击,贼愈炽。

东平行省蒙古纲劾奏畏可不任将帅,朝廷不问。

改镇西军,权经略副使,历金安、武胜军。

兴定四年,改泰定军。

是岁五月,衮州破,死焉。

兀颜讹出虎,隆安府猛安人。

大定二十八年进士。

累官补尚书省令史,除顺天军节度副使,召为治书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单州刺史、户部郎中、河东北路按察副使、同知大兴府事、秦州防御使。

丁母忧,起复泗州防御使,迁武宁军节度使,徙河平军、兼都水监。

坐前在武宁奏军功不实,降沂州防御使,迁汾阳军节度使、兼经略使。

兴定二年九月,城破死焉。

粘割贞,本名抄合,西南路招讨司人。

大定二十八年进士。

历教授、主簿,用荐举除河北大名提刑知事。

察廉迁都转运户籍判官,累官泰定军节度副使。

丁父忧,服阕,除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

贞祐元年十二月,贞以礼部郎中摄国子祭酒,与恩州刺史摄武卫军副都指挥使粘割合达、河间府判官摄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梅只乞奴、保州录事摄永定军节度副使伯德张奴出议和事。

二年,和议成,赏银二百两、重币十端、玉吐鹘。

改户部侍郎,历沁南、河平、镇南、集庆、汾阳军节度使。

贞祐四年,改昭义军,充潞州经略使。

兴定二年,入为工部尚书。

由寿州伐宋,攻正阳有功。

权元帅左都监,守晋安府。

兴定三年十一月,城破,贞与府官十余人皆死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六十-译文

吴僧哥,是西南路唐古乙剌飐上沙燕部落的人。他力大勇猛,擅长骑射。在大安年间,他被选为山西籍的士兵,担任马军千户,因功绩被提拔。贞祐初年,他被提升为万户,代理顺义军节度使。朔州失守后,吴僧哥收复了该城,并被正式任命为同知节度使事。他的弟弟迪剌真被任命为节度副使。燕曹儿被任命为节度判官。马寿儿以下的人也因功晋升。由于士兵们粮食匮乏,吴僧哥请求朝廷赐予十五万斛粮食。朝廷认为应州已被攻破,朔州成为孤城,难以坚守,于是将朔州的军民九万多人分散驻扎在岚、石、隰、吉、绛、解等地。在大元军队到达朔州之前,吴僧哥率军与敌军激战七昼夜,因功被加封为遥授同知太原府事、兼同知节度使事、迪剌石州刺史,曹儿被任命为岢岚州防御使事。贞祐四年,开始将民众南迁,边战边行,走了数十里,吴僧哥因力竭马匹跌倒而死,当时年仅三十岁。朝廷追赠他为镇国上将军、顺义军节度使。

乌古论德升,原名六斤,是益都路猛安人。明昌二年中进士。历任尚书省令史,负责管理差役。被任命为吏部主事、绛阳军节度副使。因父亲去世服丧,后被起用为太常博士、东平治中。大安初年,担任弘文院知院。后改任侍御史,因弹劾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的奸恶,被卫绍王拒绝,被调任肇州防御使。宣宗迁都汴京后,他被召回朝廷,上奏建议将肇州升为节度使,由招讨使兼任。设立两名招讨副使,分别治理泰州和宜春。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晋升为翰林侍读学士、兼户部侍郎。不久,代理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抹捻尽忠在近侍局预政,宣宗大怒,详情见《尽忠传》。不久后,他被外放为集庆军节度使,后改任汾阳军节度使、河东北路宣抚副使,再后改任太原府知府、代理元帅左监军。兴定元年,大元军队紧急攻打太原,粮道被切断。乌古论德升多次出兵作战,恢复了粮道,朝廷下诏晋升他一级官职。乌古论德升上奏建议,皇太子聪明仁孝,保训之官已经完备,应该选择德高望重的士人日夜陪伴左右。每天听到正直之言,见到正直之行,这是国家的大幸,百姓的大喜。宣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兴定二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左监军,代理元帅府事务。大元军队再次围攻太原,围了几圈,已经攻破城墙,乌古论德升在城外种植栅栏进行抵抗,拿出家中的银币和马匹赏赐战士。敌军从城西北角攻入,乌古论德升用车辆堵塞缺口。敌军三次攻城,三次登城,箭矢如雨,守城士兵无法站立。城破后,乌古论德升来到府署,对他的姑母和妻子说:“我守城数年,不幸力竭。”然后自缢而死。他的姑母和妻子也都自杀。朝廷追赠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他的儿子兀里伟年纪尚幼,朝廷下诏用奉御的俸禄来抚养他。

张顺,是淄州的士兵。淄州被围困时,行省侯挚派遣总领提控王庭玉率军救援。王庭玉招募张顺等三十人前往侦察敌情,并希望让他们告诉城中援军已到。他们趁夜色潜入城下,张顺被敌人抓获。敌人让他宣布行省军队战败,王庭玉也死了,让他赶快投降。张顺假装答应,然后对城中喊话:“外敌不多,王节度使的军队即将到来,坚守不要投降!”双方交战,张顺说:“能成为忠孝之鬼,就足够了。”最终战死。淄州人知道援军到了,坚守城池,城池得以保全。后来他被追赠为宣武将军、同知棣州防御使事。朝廷下诏有关部门赡养他的亲人,并寻找他的子孙,给予优待。

马骧,是禹城人。他考中进士,历任官职有政绩。贞祐三年,担任曹州济阴县令。四月,大元攻下曹州,马骧被俘。敌军士兵拷打他索要钱财,马骧说:“我是书生,哪里来的钱。”又让他跪下,马骧说:“我的膝盖不能弯曲,想杀就杀,能死为大金之鬼,就足够了。”最终被杀。他被追赠为朝列大夫、泰定军节度副使,并在州里树立了碑,每年进行祭祀。贞祐四年七月,朝廷下诏,将他的儿子马惟贤从八贯石局分调补任。

伯德窊哥,是西南路咩飐奚人。他强壮勇猛。大元军队攻下西南路后,邻近的郡县都投降了,只有窊哥不屈。贞祐五年,东胜州被攻破,窊哥与姚里鸦胡、姚里鸦儿招募义军,披荆斩棘重新建立州事。河东北路行元帅府按照朝廷命令任命窊哥为武义将军、宁远军节度副使,姚里鸦胡为武义将军、节度判官,姚里鸦儿为武义将军、观察判官。窊哥等人因为恩惠没有来自朝廷,心中有所不满,放纵士兵抢劫。兴定元年,朝廷下诏,窊哥被遥授为武州刺史、代理节度使,姚里鸦胡代理同知节度使事,姚里鸦儿代理节度副使,各自晋升两级官职。兴定三年,窊哥特别晋升三级官职,遥授为同知晋安府事,不久后正式任命为东胜军节度使。东胜被围困,城中粮食吃完,援军断绝,窊哥率领众人突围,逃到长宁寨,朝廷下诏晋升他们一级官职,战死的赠予三级官职。九月,再次被围困,窊哥战死。

奥屯丑和尚,担任代州经略使。贞祐四年八月,大元军队攻打代州,丑和尚率军抵抗,战败受伤,被俘。敌人想要劝降他,但他不屈,最终被杀。

从坦,是皇室宗室的儿子。在大安年间,担任尚书省祗候郎君。贞祐二年,他自发招募了几千名义兵,担任宣差都提控,被诏令带领奉先、范阳三都统的兵力。他被任命为同知涿州事,后来升任刺史,佩戴金牌,负责经略海州。不久之后,再次担任宣差都提控,负责安抚山西的军民,支援中都。他在上书中说:“绛州和解州只能守城,而乡村的百姓都曾经遭受过战乱,再加上连年收成不好,很多人食物匮乏,都依赖盐布来换取米粮。现在大阳等地不允许粮食过河,希望取消这个禁令,官方征收十三分之一的税,那么公私都能得到满足。”他还说:“绛州、解州、河中是必争之地,只有让宝昌军节度使从宜规划盐池的利益,充实这两个州,那么百姓会得到好处,军队也会变得强大。”他又说:“中条山以南,垣曲、平陆、芮城、虞乡,是河东的形势,也是陕西、洛阳的咽喉。可以分陕州的步兵和骑兵一万二千人,设立一个提控和四个都统,分驻四个县,这是万全之策。”他还说:“平陆出产银铁,如果用盐换取米粮,招募工匠冶炼,可以扩大财源、准备军器,让小民出卖劳动力为生,也可以减少盗贼。”他还说:“河北的贫民渡河寻找食物,不久又回来救济饥饿的人,非常艰苦。苛刻的官吏压制和勒索,弊端极大。”他还说:“河南、陕西的调度并不紧急,选择骑军的母马群放牧,不出二三年就可以增加数万骑兵,军势自然振兴。”他还说:“各路印制宝券,时间久了就越来越多,必将积压。只让南京印制发放,或许可以长期使用。”他还说:“河北的官职虽然除授不按次序,但没有人愿意担任,因为物价是河南的十倍,禄米不足,饥寒将至。如果确实提供俸禄的一半,稍微能够养廉,那么就可以要求他们效力。”他还说:“河北的官员,朝廷减少资历、提升官职以答谢他们的劳绩。听说河南的官吏把贬谪视为理所当然,如果他们真的这样认为,谁会不心灰意冷?”他的奏章上呈后,尚书省讨论,只同意放宽大阳等地的渡河禁令、宣抚司根据民力给河北官员俸禄、禁止将河北视为贬谪之地。贞祐四年,行枢密院设在河南府,从坦上书说:“连续几年用兵,出征往往没有成效,是因为军队平时没有好好训练。士人和百姓都充入军队,何况皇族与国家同甘共苦呢。都应该参军,亲自冲锋陷阵,为士兵做榜样,稍微减轻圣上的忧虑。族人道哥也有同样的想法,愿意加入我的麾下。”宣宗赞赏他的忠诚,同意了他的请求。

兴定元年,从坦被任命为辉州刺史,代理河平军节度使、孟州经略使。起初,御史大夫永锡被诏令经略陕西,宣宗说:“敌军强大时,要谨慎守卫潼关,不要让他们东进。”永锡出发后,留在渑池几天,到达京兆后驻军不动。不久,潼关被攻破,大元军队逼近郊外。因此,永锡被关进监狱,久久没有判决。从坦上疏救他,大意说:“我听说周朝统治八百年,汉朝享国四百多年,都是因为分封亲戚,犬牙交错地控制,所以才能长久。秦朝、曹魏亡国不久,晋朝八王相互残杀,还是经历了秦、魏的覆灭。自古以来,同姓的亲戚没有不与国家同存亡的。本朝在胡沙虎之乱时,百官将士没有人敢反抗,鄯阳、石古奋身抵抗,尽忠而死。御史大夫永锡才能不足以胜任,却一定要用他,这是朝廷的过错。国家的枝叶已经不多了,恳请陛下仔细考虑。”于是,宗室四百多人上书为永锡辩护,都没有得到回复。过了很久,永锡被杖责一百,除名。

当时,各路军队都入城自守,百姓耕种失去土地,从坦上书说:“养兵是为了保卫百姓。现在河朔地区只有真定、河间的军队可以留下来守城,其余的府州都应该分散驻扎在城外,作为百姓的防御,等到农事完成后再转移到驻守的地方,这是长远的策略。”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被任命为遥授同知东平府事,代理元帅左监军、行元帅府事,与参知政事李革一起守卫平阳。兴定二年十月,从坦上奏:“太原已经被攻破,军队行进到平阳。河东的郡县都不守,主要是因为驻军少、援军没有到达。行省的军队不足六千人。平阳是河东的根本,河南的屏障。请求合并怀、孟、卫州的军队充实潞州,调动泽州、沁水、端氏、高平的军队在山上扎营,作为平阳的支援。恳请圣上决断,以解救危急的局势。”当月壬子日,大元军队到达平阳,提控郭用在城北的护城河战斗,被俘不屈而死。癸丑日,城池被攻破,从坦自杀。追赠昌武军节度使。

孛术鲁福寿,担任唐邑的主簿。大元军队攻打唐邑,福寿与他们战斗,战死。追赠三阶官职,赐予五百贯的丧葬费。

吴邦杰,担任登州的军事判官。邦杰住在日照的乡村,被大元军队俘获,被驱使攻城,邦杰说:“我承担着国家的恩情,怎么忍心攻击我的君王之城。”他给了他们酒食,却不顾他们,于是被杀。朝廷追赠他为朝列大夫、定海军节度副使。

纳合蒲剌都,是大名路猛安人。承安二年中进士,调任大名教授。多次升迁至比阳令,补任尚书省令史,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因家丧离职。贞祐二年,调任同知西安军节度使事,历任同知临洮、平凉府事,河州防御使。三年,夏人围攻定羌,蒲剌都击退了他们,因功被追赠彰化军节度使。四年,河州升为平西军,蒲剌都被任命为节度使。他上书说:“古代一人从军,七家供养,兴起十万军队,不能参与劳动的有七十万家。现在登记各道民众为兵的占了十之七八,而供养他们的只有二三,百姓怎么能不困苦。军队贵在精锐,不在于人数多少。选择勇敢有谋略的人当兵,让懦弱的人回归农田,这也是减轻百姓负担的一种方法。”他还请求补充官员以弥补军队的不足,以及请求允许人们射击陕西荒地、开采矿冶,但没有得到回复。后来改任元帅右监军、兼昭义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兴定二年,潞州被攻破,他奋力战斗而死。追赠御史大夫。

女奚烈斡出,曾经官至桢州刺史,后来被省牒调任,把州里的人迁移到金胜堡。不久,大军到来,斡出抵抗,被流箭射中,受伤卧床。花帽军张提控说:“敌军势力无法抵挡,应该立即投降。”斡出说:“我们吃着国家的俸禄,怎能忘记国家的恩情。你没听说过赵坊州吗?用金帛和子女换取敌人,最终还是不免于难。我们这些人应该奋力战斗而死。”到了夜晚,张提控带着几个人拿着武器进来,威胁斡出让他投降,斡出说:“听任你们所为,我终究不会屈服。”于是杀了张提控,带着他的妻子儿女投降。

起初,桢州人迁移到金胜堡的很多人没能到达,军事判官王谨收拢散兵游勇,另外驻扎在周安堡。周安堡没有修缮城墙、设置防御设施,敌军到来时,王谨抵抗了十多天,内部溃散,被俘后不屈而死。皇帝下诏,赐予斡出、王谨各升官六级、晋升三级。

当时有茂先,是日照县沙沟酒监,住在诸城。红袄贼郭三占据密州,路过他的村子,村民们纷纷迎接他。郭三自称元帅,茂先愤怒地对众人说:“这不过是个贼首,哪里来的元帅。”郭三听后抓住了他,砍断了他的手腕,茂先大骂,郭三愤怒,又挖了他的眼睛,用乱刀砍死他,直到他死,骂声不断。皇帝下诏,追赠茂先武节将军、同知沂州防御使事。

温迪罕老儿,担任同知上京留守事。蒲鲜万奴攻打上京,他的儿子铁哥生俘了老儿,逼迫他招降其他人,老儿不从。铁哥愤怒,乱刀砍死了他。追赠老儿龙虎卫上将军、婆速兵马都总管,任命他的侄子黑厮为继承人,特授四官。

梁持胜,字经甫,原名询谊,为了避免宣宗的名讳而改名。他是保大军节度使襄的儿子。他力大无穷,擅长射箭。泰和六年考中进士,又中了宏词科。历任太常博士,升任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官。兴定初年,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心,想要放弃咸平迁往曷懒路,梁持胜竭力阻止,万奴愤怒,鞭打了八十下。梁持胜逃往上京,报告给行省太平。当时,太平已经与万奴勾结,口头上称梁持胜忠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任命梁持胜为左右司员外郎。不久,太平接受万奴的命令,焚烧了上京的宗庙,抓捕了元帅承充,夺取了他的军队。梁持胜与咸平治中裴满赛不、万户韩公恕密谋,杀死了太平,重新推举承充为行省事,共同讨伐万奴。事情泄露,他们都遭到了杀害。皇帝下诏,追赠梁持胜中顺大夫、韩州刺史,裴满赛不镇国上将军、显德军节度使,韩公恕明威将军、信州刺史。

贾邦献,是霍州霍邑县陈村人。考中进士。他为人正直,有勇有谋。大元攻打河东时,贾邦献召集居民制定守城计划。不久,敌军大举到来,居民全部投降。贾邦献放弃了家产,只和儿子贾懿在松平寨坚守。当时,权知州事刘珍在寨中,和他一起守城,最终成功。刘珍多次想要征召他,贾邦献总是以年老为由推辞。兴定四年十月,敌军再次大举到来,贾邦献因病无法躲避,和贾懿一起被俘。敌人想要任命他为镇西元帅,并用刀威胁他,贾邦献坚贞不屈,秘密派遣贾懿回到松平,然后自杀。追赠奉直大夫、本县县令。

移剌阿里合,是辽人。兴定年间,多次升迁至霍州刺史。兴定四年正月,移霍州治所到好义堡。大元军到来时,阿里合奋力抵抗但无法抵挡,战败后被俘。敌人诱使他投降,阿里合说:“我宁死不屈。”被斥责跪下,但他只面向朝廷站立,于是被乱箭射死。

宝昌军节度副使孔祖汤同时被俘。接着又命令祖汤跪下,祖汤不从,也被杀。皇帝下诏,追赠阿里合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祖汤资善大夫、同知平阳府事。祖汤,是泰和三年进士。

完颜六斤,是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大安年间,因荫补官职,被选入亲军。调任阜平尉,升任方城令,改任通州军事判官,因功升任本州刺史。不久,元帅右都监蒲察七斤逮捕了他。不久,他带着家人逃回,被任命为同知临洮府事,迁任庆阳,升任保大军节度使。兴定五年,鄜州被攻破,六斤从山崖跳下自杀。追赠特进、知延安府事。皇帝下诏,陕西行省调查他的子孙并向朝廷报告。

纥石烈鹤寿,是河北西路山春猛安人。他性格淳朴,身材魁梧。起初充任亲军。泰和三年参加武举,调任褒信县副巡检。六年,宋人围攻蔡州,鹤寿向防御使请战,带领五十名勇士夜间突袭宋营,让各军在城墙上呐喊,斩杀了三百多人。宋军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天亮时,宋人解围撤退。鹤寿追击,让他们拖着柴草。宋人看到尘土飞扬,以为大军即将到来,于是逃跑,追击到陈寨才返回。不久,宋军又占据了新蔡、新息、褒信三县,鹤寿都收复了它们,得到马匹三百匹,充任行军万户,跟随大军出寿春,在涡口击败宋军,夺回马匹一千多匹,攻下真州、滁州及盱眙军。军队返回后,晋升九官,升任同知息州军州事。改任万宁宫同提举。

大安三年,充任西南路马军万户。夏人五万围攻东胜,鹤寿救援,突破重围进入城内,夏军撤退。晋升两级,赏赐银一百两、彩缎十匹。升任尚方署令,充任行军副统,升任行省左翼都统。转任武卫军都统,充任马军副提控。转任钤辖,充任都城东面宣差副提控。

贞祐二年,因父亲去世服丧,起用为武宁军节度副使。在兰陵石城堌击败红袄贼,掠走了很多良民作为奴隶。监察御史陈规上奏:“请敕令有司,所有鹤寿所获,全部予以释放。”皇帝下诏徐州、归德行院拘捕释放他们。不久,远程任命为同知武宁军节度使事,兼任节度副使。因出猎时纵火导致官草被烧,杖责一百,改任同知河平军节度使事。

兴定元年,充任马军都提控,进入宋襄阳境内,远程任命为同知武胜军节度使事,改任远程任命睢州刺史。二年,攻打枣阳,三次击败宋军,远程任命为同知归德府事。三年,夺取宋石渠寨,决开枣阳濠水,加任宣差邓州路军马从宜,远程任命为汝州防御使。四年,宋扈太尉步骑兵十万围攻邓州,鹤寿分兵拒守,拿出府库的金帛奖赏士兵,许诺升官加爵。亲自带领剩余的士兵日出作战,宋军焚烧营地撤退,鹤寿受伤,无法骑马,派遣招抚副使术虎移剌答追击,杀死数十人,夺回俘虏返回。皇帝下诏,不要追究散失的金帛,将士们得到优待升官加爵,鹤寿升任金紫光禄大夫,远程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

不久,因母亲去世服丧,以原官起用,代理元帅左都监,在鄜州设立元帅府。兴定五年闰十二月,鄜州被攻破,鹤寿与几名骑兵突出城外,追击敌人,鹤寿占据土山奋力战斗而死。追赠谥号果勇。

蒲察娄室,是东北路按出虎割里罕猛安人。泰和三年考中进士。后来调任庆都、牟平主簿,因为廉洁能干被提升为中都右警巡副使。后来补任尚书省令史,负责管理差事。贞祐初年,被任命为吏部主事、监察御史。因为母亲去世而守丧,服丧期满后,担任行省经历官,后来改任京兆治中,远调为定西州刺史,同时担任元帅参议官。兴定二年,与元帅承裔攻下西和州。白撒从秦州进兵到达栈道,宋军全力抵抗。娄室在高处竖起旗帜,骑马绕行,扬起尘土作为疑兵,另外派遣精锐骑兵从后面包抄,宋军大败,乘胜攻下兴元。晋升一级,被任命为丹州刺史。再次升迁为同知河中府事,代理元帅右都监、河东路安抚使。重新夺回平阳、晋安,受到皇帝的褒奖和宠爱,晋升一级,赐银二百两、绸缎二十匹,远调为孟州防御使,代理都监职务不变。率军救援鄜州,转战至鄜州,城破后战死。追赠资德大夫、定国军节度使,谥号襄勇。皇帝下令行省寻找他的尸体安葬。

女奚烈资禄,原本姓张,是咸平府人。泰和年间攻打宋朝,随军有功,调任易县县尉,升迁为潞县主簿。贞祐初年,远调为同知德州防御事,改任秦州。三年,远调为同知通远军节度事。兴定元年,改任西宁州刺史,赐予现在的姓氏。过了一段时间,远调为同知临洮府事,兼任定西州刺史。随元帅右都监完颜阿邻在梢子岭击败宋军。三年,攻破武休关,资禄功绩最为显著。皇帝下诏,比照将士晋升五官、职二等之外,资禄再晋升官职一级,远调为通远军节度使,刺史职务不变。五年,远调为陇安军节度使,不久改为金安军,皇帝下诏说:‘陕西行省上报军官缺员。你长期在军队中,管理有法,旧部士兵多在京城。现在正是防秋时节,关中、河中是重要关口,要全力备战。’率军救援鄜州。闰十二月,鄜州被攻破,他宁死不屈,最终被俘,拒绝投降,最终战死。追赠银青荣禄大夫、中京留守。元光元年,上奏的人认为资禄的褒奖和追赠太轻,皇帝下诏记录他的两个儿子烈山、林泉,晋升官职一级,在陕西行省军中任用他们。

赵益,太原人。读书学习。大元军队入境,赵益召集地方豪强,保卫山洞,多次作战有功。晋阳公郭文振任命他为寿阳令,驻兵榆次重原寨。于是率领众人收复太原,夜间登上城墙,斩杀很多敌军,所获马匹武器无法计数,保护老幼两万多人安全撤离。升任太原治中,再次提拔为同知府事、兼任招抚使。元光元年八月,大元军队大举进攻,攻城更加急迫,知道无法支撑,于是自焚府库,杀死妻子儿女,将符印沉入井中,最终自杀。宣宗听说后赞赏感叹,追赠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北路宣抚使,并下令有关部门录用他的子孙。

侯小叔,河东县人。是河津的水手。贞祐初年,被编入镇威军,因为劳绩被补任官职。元光元年,升迁为河中府判官,代理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全力保护农民进入城内,用家财奖赏战士。河中围困解除后,升任治中,继续担任安抚职务。枢密院上奏:‘小叔才能可用,但权位轻不足以威慑众人,请求借调符节。’十二月,皇帝下诏代理元帅右都监,可以自行处理事务。提控吴德劝说小叔投降,小叔叱责并斩杀了他。表兄张先从容地谈论大元军队的强大,建议小叔投降以保妻子,小叔愤怒地对张先说:‘我是船夫的儿子,身陷此境,何谈投降。’将张先绑在柱子上杀死,招待僧人祭祀安葬,尽到了亲戚的礼仪。不久,枢密院派遣都监讹论与小叔商议军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面,石天应趁机夺取河中府,建造浮桥通往陕西。小叔驻扎在乐李山寨,众兵全部会合,半夜挖地道登城,焚烧敌军楼橹,火光照亮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措,丢弃了辎重、牌印、马牛等物资,死于双市门。小叔烧毁了浮桥,安抚了众人。升任昭毅大将军,远调为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继续担任监军、安抚职务。

二年正月,大元军队骑兵十万人围攻河中,总帅讹可派遣提控孙昌率领五千人,枢密副使完颜赛不派遣李仁智率领三千人,都前往救援河中。小叔约定在夜间击鼓,内外呼应。到了约定时间,小叔出兵作战,孙昌、李仁智不敢行动。小叔收兵入城,围困更加紧急,众人商议出城保卫山寨,小叔说:‘去哪里呢?’秘密派遣经历官张思祖突围而出,奔向汴京报告。第二天,城破,小叔战死,尸体未能找到。总帅讹可派遣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理小叔的右都监职务。枢密院上奏:‘小叔功绩卓著,有人怀疑他可能还在,突然让阿外代替他,断绝了他的归路。’至此,小叔已经去世四十多天,中条山各寨无人统领,于是下令阿外代理。宣宗思念小叔的功绩,下诏褒奖追赠,严厉责备讹可未能救援河中的罪行。

王佐,字辅之,霍州农家子弟。不经营产业,轻视财物,喜欢施舍,擅长骑射。兴定年间,聚集数千人,代理领导霍州事务。平阳的胡天作承制加封他为忠勇校尉、赵城丞,升迁为霍邑令、同知蒲州军事,代理招抚副使、蒲州经略使。皇帝下诏升迁他为宣武将军,远调为宝昌军节度副使。大元军队攻取青龙堡,王佐被俘,被任命为霍州守将,归属元帅崔环,妻子儿女被作为人质。招抚使成天祐与崔环有矛盾,王佐与成天祐密谋杀害崔环,成天祐说:‘你的妻子儿女被作为人质怎么办?’王佐说:‘我王佐岂是顾家的人?’元光二年七月,趁崔环外出打猎时将他杀死,率领军民数万人请求命令,晋升为龙虎卫上将军、元帅右监军、兼任平阳府知府。王佐与平阳公史咏素来不和,请求调任沁州玉女寨,皇帝下诏同意,并命令他听从上党公完颜开的节制。这一年七月,救援襄垣,中箭身亡。追赠金吾卫上将军,任命他的儿子为符宝典书。

黄掴九住,临潢人。大定年间,因为恩荫补任部令史,转任枢密院令史,调任安肃州军事判官。明昌四年,担任大理执法,同知蓟州军事,再次升迁为潞王府司马,累积官职为河东北路按察使、转运使,改任彰德府知府。战死。追赠荣禄大夫、南京留守,并录用他的子孙。

乌林答乞住,是大名路猛安人。在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经过多次升迁,补任尚书省令史,担任山东提刑判官、英王府司马。御史台推荐他在山东任职期间表现良好,于是他被调任太原府治中。后来又被任命为陕西按察司事,历任汝州、沁州刺史,北京、临潢按察副使,最终升任蒲与路节度使。不久之后,因罪被剥夺了三个官职,被解职,降为德昌军节度副使。崇庆初年,因为戍边有功,升任一官,赏赐银一百两、绸缎十匹,转任利州刺史。贞祐初年,改任同知咸平府事,升任归德军节度使,后改任兴平军,就任东面经略使。不久后经略司被撤销,改任元帅右都监。在支援中都的战斗中牺牲。追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用参知政事的一半俸禄给他的家人。

陀满斜烈,是咸平路猛安人。继承父亲的猛安职位。明昌年间,率领所部兵马担任押军万户,驻守边疆。承安年间,在讨伐契丹中立功,被任命为陈州防御使。后来调任平凉府知府,改任保大军节度使,再调任彰德府知府。贞祐四年,大元军重新占领彰德,斜烈在此战中牺牲。

尼庞古蒲鲁虎,是中都路猛安人。明昌五年考中进士。经过多次升迁,补任尚书省令史,随平章政事仆散揆讨伐宋朝。战争结束后,被任命为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因廉洁被提拔为东平府治中。历任环州、裕州刺史,翰林待制,开封府治中,大理卿。不久后升任河南府知府,兼任河南路副统军。贞祐四年,紧急备战京西,担任陕州宣抚副使、兼任西安军节度使。这一年,大元军攻占潼关,守军溃散,蒲鲁虎抵抗战斗,最终战败牺牲。

兀颜畏可,是隆安路猛安人。补任亲军,担任护卫,被任命为益都总管府判官、中都兵马副都指挥使,多次升迁至会州刺史。贞祐初年,担任左卫将军、拱卫直都指挥使、山东副统军、安化军节度使。土贼占据九仙山作为巢穴,畏可率领军队不攻击,导致贼势更加猖獗。东平行省蒙古纲弹劾畏可不适合担任将帅,朝廷没有追究。改任镇西军,代理经略副使,历任金安、武胜军。兴定四年,改任泰定军。这年五月,衮州被攻破,畏可在此战中牺牲。

兀颜讹出虎,是隆安府猛安人。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经过多次升迁,补任尚书省令史,被任命为顺天军节度副使,后被召回担任治书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单州刺史、户部郎中、河东北路按察副使、同知大兴府事、秦州防御使。因母亲去世服丧,后被起用为泗州防御使,升任武宁军节度使,再调任河平军、兼任都水监。因之前在武宁上报的军功不实,被降为沂州防御使,升任汾阳军节度使、兼任经略使。兴定二年九月,城池被攻破,讹出虎在此战中牺牲。

粘割贞,原名抄合,是西南路招讨司人。大定二十八年考中进士。历任教授、主簿,因推荐被任命为河北大名提刑知事。因廉洁被提拔为都转运户籍判官,多次升迁至泰定军节度副使。因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十二月,贞以礼部郎中代理国子祭酒,与恩州刺史代理武卫军副都指挥使粘割合达、河间府判官代理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梅只乞奴、保州录事代理永定军节度副使伯德张奴一起商议和谈事宜。第二年,和谈成功,赏赐银二百两、绸缎十匹、玉吐鹘。改任户部侍郎,历任沁南、河平、镇南、集庆、汾阳军节度使。贞祐四年,改任昭义军,担任潞州经略使。兴定二年,入朝担任工部尚书。在寿州讨伐宋朝,攻占正阳有功。代理元帅左都监,守卫晋安府。兴定三年十一月,城池被攻破,贞与府官十余人一同牺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六十-注解

吴僧哥:吴僧哥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出自西南路唐古乙剌飐上沙燕部落,以拳勇善骑射著称。在金朝与蒙古的战争中,他担任马军千户,因功升迁,后成为顺义军节度使,因战功被封赠镇国上将军。

乌古论德升:乌古论德升是金朝的一位官员,明昌二年进士,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尚书省令史、吏部主事、绛阳军节度副使等。在金朝与蒙古的战争中,他坚守太原,最终因城破自缢而死。

张顺:张顺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士兵,淄州被围时,他率兵潜入城中传递援军信息,最终战死。

马骧:马骧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曹州济阴令。在曹州被元军攻克时,他拒绝屈服,最终被杀。

伯德窊哥:伯德窊哥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西南路咩飐奚人,以勇猛著称。在元军攻克西南路后,他坚持抵抗,最终在东胜州被围时战死。

奥屯丑和尚:奥屯丑和尚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任代州经略使。在元军攻代州时,他战败被俘,拒绝投降后死去。

大安间:大安间是指金朝皇帝完颜璟的大安年间,即公元1211年至1213年。

贞祐初:贞祐是金朝皇帝完颜璟的年号,贞祐初指的是该年号开始时期。

朔州:朔州是金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

太原府:太原府是金朝时期的一个府,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猛安谋克:猛安谋克是金朝时期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由若干个谋克组成一个猛安,相当于一个团的规模。

集庆军:集庆军是金朝时期的一个军事单位。

汾阳军:汾阳军是金朝时期的一个军事单位。

河东北路:河东北路是金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

东胜州:东胜州是金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代州:代州是金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代县。

坦:从坦,人名,此处指代某位宗室子。

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祗候郎君:官职名,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文书处理。

义兵:民间自发组织的军队,多用于抵抗外敌。

宣差都提控:官职名,负责宣抚地方,提控军队。

金牌:古代皇帝赐予的象征权力和信任的金牌。

经略海州:官职名,负责海州的军事和行政。

山西:古代地理区域,指今山西省。

中都:中都即金朝的都城,今北京。

绛、解二州: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的绛州和解州。

大阳等渡:地名,指大阳渡口。

盐布:盐和布匹,古代重要的贸易商品。

官税:政府征收的税费。

中条山:山脉名,位于今河南省西部。

垣曲、平陆、芮城、虞乡:古代地名,位于中条山以南。

陕州: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河中: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运城市。

宝昌军:古代军队名。

节度使:官职名,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河东:河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金朝境内。

陕、洛: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的西安市和河南省的洛阳市。

骑军:以骑兵为主的军队。

牝马:雌性的马。

宝券:古代的货币凭证。

南京:古代地名,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河北:古代地理区域,指今河北省。

真定、河间:古代地名,指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和沧州市。

东平府:古代地名,指今山东省的东平县。

元帅:元帅是古代军事指挥官的称呼。

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

太原: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太原市。

潞州: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长治市。

泽州、沁水、端氏、高平:古代地名,位于山西省。

大元兵:大元是元朝的简称,此处指元朝的军队。

唐邑: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唐河县。

登州:古代地名,指今山东省蓬莱市。

日照:古代地名,指今山东省日照市。

大名路:古代地名,指今河北省大名县。

猛安:古代军事组织,相当于现代的团。

承安二年:金朝的一个年号,即公元1197年。

比阳令:古代官职名,负责比阳县的行政。

尚书省令史:尚书省是金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令史是尚书省中的低级官员。

彰德军:古代军队名。

定羌:古代地名,指今甘肃省定西市。

彰化军:古代军队名。

平西军:古代军队名。

陕西:古代地理区域,指今陕西省。

弓箭手:古代以弓箭为武器的士兵。

延安: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延安市。

京兆: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西安市。

巩县: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巩义市。

黄河南岸:黄河的南岸地区。

虎牢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南省。

虢州: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灵宝市。

崿岭:山脉名,位于今河南省。

昭义军:古代军队名。

潞州破:潞州被攻破的事件。

御史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的高级官员。

女奚烈斡出:女奚烈斡出是金朝的一位官员,曾任桢州刺史。

桢州刺史:桢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桢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行省: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此处指担任行省经历官。

金胜堡:金胜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金朝境内。

花帽军:花帽军是金朝的一支军队,因其军帽上有花饰而得名。

张提控:张提控是花帽军的一名将领。

赵坊州:赵坊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金朝境内。

金帛子女:金帛子女指金钱、布匹和女子。

力战而死:力战而死是指在战斗中勇敢战斗至死。

周安堡:周安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金朝境内。

王谨:王谨是金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军事判官。

遗散之众:遗散之众指因战乱而散失的民众。

楼堞:楼堞指城墙上的楼和城垛。

战守之具:战守之具指用于战斗和守卫的装备。

红袄贼:红袄贼是指元朝时期一支以红袄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军。

郭三:郭三是红袄贼的一位首领。

茂先:茂先是日照县沙沟酒监,寓居诸城。

日照县沙沟酒监:日照县沙沟酒监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酒税。

武节将军:武节将军是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同知沂州防御使事:同知沂州防御使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协助沂州防御使处理事务。

同知上京留守事:同知上京留守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协助上京留守处理事务。

上京:上京是古代金朝的都城。

铁哥:铁哥是温迪罕老儿的儿子。

龙虎卫上将军:龙虎卫上将军是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婆速兵马都总管:婆速兵马都总管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黑厮:黑厮是温迪罕老儿的侄子。

保大军节度使:保大军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节度使是最高长官。

襄之子:襄之子是指保大军节度使的儿子。

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官: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官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宣抚司的经历事务。

兴定:兴定是金朝的一个年号。

蒲鲜万奴:蒲鲜万奴是金朝末年的一位将领,后来成为叛将。

咸平:咸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金朝境内。

曷懒路:曷懒路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金朝境内。

上京宗庙:上京宗庙是古代金朝的宗庙。

元帅承充:元帅承充是金朝的一位元帅。

提控:提控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军队。

咸平治中裴满赛不:咸平治中裴满赛不是金朝的一位官员。

万户韩公恕:万户韩公恕是金朝的一位万户。

中顺大夫:中顺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韩州刺史:韩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韩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显德军节度使:显德军节度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显德军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明威将军:明威将军是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信州刺史:信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信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霍州霍邑县陈村:霍州霍邑县陈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

大元:大元是元朝的别称。

松平寨:松平寨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权知州事:权知州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代理州事。

刘珍:刘珍是金朝的一位官员。

镇西元帅:镇西元帅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奉直大夫:奉直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本县令:本县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本县的行政事务。

移剌阿里合:移剌阿里合是辽朝的一位官员。

霍州刺史:霍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霍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丛矢射杀:丛矢射杀是指用箭矢射杀。

宝昌军节度副使:宝昌军是古代的一个军名,节度副使是军事指挥官的副手。

孔祖汤:孔祖汤是宝昌军节度副使。

泰和三年进士:泰和三年(1203年)考取进士,是科举制度下的一种荣誉。

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是指中都路(今北京地区)的胡土爱割蛮猛安人。

荫补官:荫补官是指因家族关系而获得官职。

亲军:亲军是皇帝的直属军队。

阜平尉:阜平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阜平县的行政事务。

方城令:方城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方城县的行政事务。

通州军事判官:通州军事判官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通州的军事事务。

本州刺史:本州刺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本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蒲察七斤:蒲察七斤是金朝的一位元帅。

临洮府事:临洮府是古代的一个府名,府事是府中的事务。

庆阳:庆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元帅右都监:元帅是军事最高长官,都监是副职。

武举:武举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主要考察武艺。

褒信县副巡检:褒信县副巡检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褒信县的治安工作。

蔡州:蔡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宋人:宋人是指宋朝的人。

褒信三县:褒信三县是指褒信县的三个县份。

真州:真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滁州:滁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盱眙军:盱眙军是古代的一个军事单位。

九官:九官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九个官职的管理。

息州军州事:息州军州事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息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万宁宫同提举:万宁宫同提举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万宁宫的事务。

西南路马军万户:西南路马军万户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东胜:东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夏人:夏人是指西夏人。

尚方署令:尚方署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尚方署的事务。

行军副统:行军副统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行省左翼都统:行省左翼都统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武卫军都统:武卫军都统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马军副提控:马军副提控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钤辖:钤辖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宣差邓州路军马从宜:宣差邓州路军马从宜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指挥官职位。

汝州防御使:汝州防御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汝州的防御事务。

鄜州破:鄜州破是指鄜州被攻破。

果勇:果勇是指勇敢果断。

蒲察娄室:蒲察娄室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其家族为东北路按出虎割里罕猛安人,即东北地区的豪族。

廉能:指廉洁有才能,形容官员清正廉洁,能力出众。

中都右警巡副使:中都(今北京)的右警巡副使,负责治安和巡查。

管差除:管理差役和分配事务。

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官员和检举不法行为的官员。

丁母忧:因母亲去世而守丧。

京兆治中:京兆是古代对长安(今西安)的别称,治中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元帅参议官:元帅是军事指挥官,参议官是军事指挥官的顾问。

西和州:位于今甘肃省西南部。

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

丹州刺史:丹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河中府:河中府是古代的一个府名,位于今山西省南部。

河东路安抚使:河东路是古代的一个路名,安抚使是负责安抚地方的官员。

晋安:今福建省福州市。

孟州防御使:孟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防御使是州的军事防御长官。

资德大夫: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表示品德高尚。

定国军节度使:定国军是古代的一个军名,节度使是军事指挥官。

谥号:古代对已故官员的尊称,表示对其一生功绩的肯定。

奚烈资禄:奚烈资禄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本姓张,咸平府人。

易县尉:易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尉是县的行政长官。

潞县主簿:潞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主簿是县中的文书官员。

德州防御事:德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防御事是州的军事防御事务。

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通远军节度事:通远军是古代的一个军名,节度事是军事指挥官。

西宁州刺史:西宁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

梢子岭: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武休关: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五官:古代官职,掌管文书。

职二等:官职的二级。

金安军:金安军是古代的一个军名。

陕西行省:陕西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关、河要冲:关、河指的是关中和河中地区,要冲是战略要地。

闰十二月:农历中的闰月,即一年中多出的一个月。

银青荣禄大夫: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表示品德高尚。

中京留守:中京是古代对开封的别称,留守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赵益:赵益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太原人。

晋阳公郭文振:晋阳公是郭文振的封号,郭文振是金朝的一位将领。

寿阳令:寿阳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令是县的行政长官。

榆次重原寨:榆次和重原寨是古代的地点。

太原治中:太原治中是太原地区的行政官员。

同知府事:同知府事是府中的官员。

招抚使:负责招抚流民和安抚地方的官员。

宣武将军:宣武将军是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青龙堡: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符宝典书:符宝典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符节和典籍。

黄掴九住:黄掴九住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将领,临潢人。

荫补:因家族关系而获得官职。

枢密院:枢密院是古代中央政府的军事机构。

安肃州军事判官:安肃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军事判官是军事机构的官员。

大理执法:大理是古代的一个官职,执法是执行法律。

蓟州军事:蓟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军事是军事事务。

潞王府司马:潞王府是古代的一个王府,司马是王府的官员。

河东北路按察使:河东北路是古代的一个路名,按察使是负责监察的官员。

转运使:转运使是负责运输和财政的官员。

彰德府事:彰德府是地方行政单位。

战殁:战死。

荣禄大夫:古代的一种荣誉官职,表示品德高尚。

乌林答乞住:乌林答乞住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山东提刑判官、英王府司马等职位。

大名路猛安人:猛安是金朝的一种地方行政单位,猛安人即居住在猛安地区的人。

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大定是金朝皇帝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十八年即1188年,进士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

山东提刑判官:提刑判官是负责地方司法审判的官员。

英王府司马:司马是古代官职,此处指英王府的司马,负责王府的行政事务。

御史台:御史台是古代中国的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

太原府治中:治中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陕西按察司事:按察司是负责地方监察的机构。

汝州、沁州刺史:汝州、沁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刺史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北京、临潢按察副使:北京、临潢按察副使是按察司的副职。

蒲与路节度使:蒲与路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节度使是最高长官。

德昌军节度副使:节度副使是节度使的副职。

戍边:在边疆驻军防守。

利州刺史:利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刺史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同知咸平府事:同知是副职官员,咸平府是地方行政单位。

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节度使是最高长官。

兴平军:兴平军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

东面经略使:经略使是负责边疆地区行政和军事的官员。

陀满斜烈:陀满斜烈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陈州防御使等职位。

咸平路猛安人:咸平路是金朝的地方行政单位,猛安人即居住在猛安地区的人。

袭父猛安:继承父亲的猛安职位。

押军万户:万户是军事编制单位,此处指负责押送军队的万户。

承安中:承安是金朝皇帝完颜璟的年号,承安中即1196年至1200年。

陈州防御使:防御使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的最高长官。

贞祐四年:贞祐是金朝皇帝完颜守绪的年号,贞祐四年即1216年。

尼庞古蒲鲁虎:尼庞古蒲鲁虎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陕州宣抚副使等职位。

中都路猛安人:中都路是金朝的地方行政单位,猛安人即居住在猛安地区的人。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是金朝的宰相职位。

仆散揆:仆散揆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平章政事。

察廉:经过审查,证明廉洁。

东平府治中:东平府是地方行政单位,治中是负责日常政务的官员。

环州、裕州刺史:环州、裕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刺史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翰林待制:翰林待制是翰林院的官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开封府治中:开封府是地方行政单位,治中是负责日常政务的官员。

大理卿:大理卿是负责司法的官员。

河南府事:河南府是地方行政单位。

河南路副统军:河南路是地方行政单位,副统军是军事副职。

陕州宣抚副使:陕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宣抚副使是负责安抚地方的官员。

西安军节度使:西安军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节度使是最高长官。

潼关:潼关是古代关隘,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

兀颜畏可:兀颜畏可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左卫将军等职位。

隆安路猛安人:隆安路是金朝的地方行政单位,猛安人即居住在猛安地区的人。

护卫:护卫是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官员。

益都总管府判官:益都总管府是地方行政单位,判官是官员。

中都兵马副都指挥使:担任中都兵马副都指挥使。

会州刺史:会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刺史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左卫将军:左卫将军是军事官职,负责宫廷守卫。

拱卫直都指挥使:拱卫直都指挥使是军事官职,负责宫廷守卫。

山东副统军:山东副统军是山东地区的军事副职。

安化军节度使:安化军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节度使是最高长官。

九仙山:九仙山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东平行省蒙古纲:东平行省是金朝的地方行政单位,蒙古纲是蒙古人。

签陕西按察司事:签陕西按察司事是陕西按察司的官员。

历:历任,指历任多个职位。

未几:不久。

以罪夺三官:因罪被剥夺三个官职。

解职:解除职务。

降德昌军节度副使:降职为德昌军节度副使。

崇庆初:崇庆是金朝皇帝完颜允恭的年号,崇庆初即1212年。

赏银百两、重币十端:赏赐一百两银子、十匹贵重的布匹。

改同知咸平府事:改任咸平府的同知。

迁归德军节度使:迁任归德军节度使。

改兴平军:改任兴平军。

就充东面经略使:就任东面经略使。

寻罢经略司:不久后,经略司被撤销。

改元帅右都监:改任元帅右都监。

赴援中都战殁:前往支援中都,战死。

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追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

以参政半俸给其家:以参知政事的一半俸禄给予其家属。

以所部兵充押军万户:用所部军队充任押军万户。

除陈州防御使:任命为陈州防御使。

迁知平凉府事:迁任平凉府知事。

改保大军节度使:改任保大军节度使。

徙知彰德府事:调任彰德府知事。

死焉:在此处死去。

明昌五年进士:明昌是金朝皇帝完颜璟的年号,明昌五年即1194年。

擢知河南府事:提拔为河南府知事。

兼河南路副统军:兼任河南路副统军。

急备京西:紧急准备京西的防御。

为陕州宣抚副使:担任陕州宣抚副使。

兼西安军节度使:兼任西安军节度使。

城破死焉:城池被攻破,战死。

补亲军:补充亲军。

充护卫:担任护卫。

除益都总管府判官:任命为益都总管府判官。

累官会州刺史:历任会州刺史。

改镇西军:改任镇西军。

权经略副使:代理经略副使。

历金安、武胜军:历任金安、武胜军。

改泰定军:改任泰定军。

衮州破:衮州被攻破。

起复泗州防御使:守丧期满后,重新起用为泗州防御使。

迁武宁军节度使:迁任武宁军节度使。

徙河平军:调任河平军。

兼都水监:兼任都水监。

坐前在武宁奏军功不实:因在武宁时上报的军功不实而受罚。

降沂州防御使:降职为沂州防御使。

迁汾阳军节度使:迁任汾阳军节度使。

兼经略使:兼任经略使。

粘割贞:粘割贞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河北大名提刑知事等职位。

西南路招讨司人:西南路招讨司是金朝的地方行政单位,招讨司人即居住在招讨司地区的人。

教授:教授是学校中的教师。

主簿:主簿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是地方司法官员。

都转运户籍判官:都转运户籍判官是负责户籍管理的官员。

泰定军节度副使:泰定军是地方军事行政单位,节度副使是副职。

德兴治中:德兴治中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宣德州刺史:宣德州是地方行政单位,刺史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

摄国子祭酒:代理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是教育官员。

摄武卫军副都指挥使:代理武卫军副都指挥使。

摄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代理顺天军节度使的同知。

摄永定军节度副使:代理永定军节度副使。

出议和事:出使议和。

改户部侍郎:改任户部侍郎。

沁南、河平、镇南、集庆、汾阳军节度使:历任沁南、河平、镇南、集庆、汾阳军节度使。

改昭义军:改任昭义军。

充潞州经略使:担任潞州经略使。

入为工部尚书:进入朝廷担任工部尚书。

权元帅左都监:代理元帅左都监。

守晋安府:守卫晋安府。

城破,贞与府官十余人皆死之:城池被攻破,粘割贞与府官十余人一同战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六十-评注

乌林答乞住,大名路猛安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除山东提刑判官、英王府司马。御史台举前在山东称职,改太原府治中。签陕西按察司事,历汝州、沁州刺史,北京、临潢按察副使,迁蒲与路节度使。未几,以罪夺三官,解职,降德昌军节度副使。崇庆初,戍边有功,迁一官,赏银百两、重币十端,转利州刺史。贞祐初,改同知咸平府事,迁归德军节度使,改兴平军,就充东面经略使。寻罢经略司,改元帅右都监。赴援中都战殁。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以参政半俸给其家。

这段文字描述了乌林答乞住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从进士到官员的晋升过程,以及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其中‘累官’一词体现了其官职的逐步提升,‘以罪夺三官’则反映了其政治生涯中的波折。‘戍边有功’和‘赠荣禄大夫’等表述,彰显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和朝廷对他的认可与嘉奖。整段文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展现了古代官员的典型形象。

陀满斜烈,咸平路猛安人。袭父猛安。明昌中,以所部兵充押军万户,戍边。承安中,讨契丹有功,除陈州防御使。迁知平凉府事,改保大军节度使,徙知彰德府事。贞祐四年,大元兵复取彰德,斜烈死焉。

陀满斜烈的事迹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忠诚。‘袭父猛安’表明了他的家世背景,‘充押军万户’和‘讨契丹有功’则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除陈州防御使’等官职变动,展示了他从地方到中央的晋升路径。‘大元兵复取彰德,斜烈死焉’则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精神。这段文字简洁有力,突出了主人公的英雄形象。

尼庞古蒲鲁虎,中都路猛安人。明昌五年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从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兵罢,除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察廉,改东平府治中。历环州、裕州刺史,翰林待制,开封府治中,大理卿。寻擢知河南府事,兼河南路副统军。贞祐四年,急备京西,为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是岁,大元兵取潼关,戍卒皆溃,蒲鲁虎御战,兵败死焉。

尼庞古蒲鲁虎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多面才能。‘明昌五年进士’和‘累官补尚书省令史’表明了他的学识和官职晋升。‘从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等表述,突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参与和贡献。‘历环州、裕州刺史’等经历,则展示了他从地方到中央的官职变动。‘兵败死焉’则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英勇精神。整段文字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

兀颜畏可,隆安路猛安人。补亲军,充护卫,除益都总管府判官、中都兵马副都指挥使,累官会州刺史。贞祐初,为左卫将军、拱卫直都指挥使、山东副统军、安化军节度使。土贼据九仙山为巢穴,畏可拥众不击,贼愈炽。东平行省蒙古纲劾奏畏可不任将帅,朝廷不问。改镇西军,权经略副使,历金安、武胜军。兴定四年,改泰定军。是岁五月,衮州破,死焉。

兀颜畏可的事迹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果断和智慧。‘补亲军,充护卫’等经历,展示了他从底层士兵到高级将领的晋升过程。‘土贼据九仙山为巢穴’等情节,则反映了他在处理地方叛乱时的策略和手段。‘东平行省蒙古纲劾奏畏可不任将帅’等表述,揭示了朝廷对他的评价和态度。整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形象。

兀颜讹出虎,隆安府猛安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累官补尚书省令史,除顺天军节度副使,召为治书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单州刺史、户部郎中、河东北路按察副使、同知大兴府事、秦州防御使。丁母忧,起复泗州防御使,迁武宁军节度使,徙河平军、兼都水监。坐前在武宁奏军功不实,降沂州防御使,迁汾阳军节度使、兼经略使。兴定二年九月,城破死焉。

兀颜讹出虎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经历。‘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和‘累官补尚书省令史’表明了他的学识和官职晋升。‘除顺天军节度副使’等官职变动,展示了他从地方到中央的晋升路径。‘坐前在武宁奏军功不实’等情节,则揭示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波折。整段文字简洁有力,展现了主人公的形象。

粘割贞,本名抄合,西南路招讨司人。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历教授、主簿,用荐举除河北大名提刑知事。察廉迁都转运户籍判官,累官泰定军节度副使。丁父忧,服阕,除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十二月,贞以礼部郎中摄国子祭酒,与恩州刺史摄武卫军副都指挥使粘割合达、河间府判官摄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梅只乞奴、保州录事摄永定军节度副使伯德张奴出议和事。二年,和议成,赏银二百两、重币十端、玉吐鹘。改户部侍郎,历沁南、河平、镇南、集庆、汾阳军节度使。贞祐四年,改昭义军,充潞州经略使。兴定二年,入为工部尚书。由寿州伐宋,攻正阳有功。权元帅左都监,守晋安府。兴定三年十一月,城破,贞与府官十余人皆死之。

粘割贞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从进士到官员的晋升过程,以及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和‘历教授、主簿’表明了他的学识和官职晋升。‘贞祐元年十二月,贞以礼部郎中摄国子祭酒’等表述,突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参与和贡献。‘权元帅左都监,守晋安府’等经历,则展示了他从地方到中央的官职变动。‘城破,贞与府官十余人皆死之’则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英勇精神。整段文字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六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3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