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八-原文
撒改 宗宪(本名阿懒) 习不失 宗亨(本名挞不也) 宗贤(本名赛里) 石土门 忠(本名迪古乃) 习室 思敬(本名撒改)
撒改者,景祖孙,韩国公劾者之长子,世祖之兄子也。劾者于次最长。景祖方计定诸部,爱世祖胆勇材略。及诸子长,国俗当异宫居,而命劾者与世祖同邸,劾者专治家务,世祖主外事。世祖袭节度使,越劾孙而传肃宗、穆宗,皆景祖志也。穆宗初袭位,念劾者长兄不得立,遂命撒改为国相。
穆宗履藉父兄址业,锄除强梗不服己者,使撒改取马纪岭道攻阿疏,穆宗自将,期阿疏城下会军。撒改行次阿不塞水,乌延部斜勒勃堇来谒,谓撒改曰:“闻国相将与太师会军阿疏城下,此为深入必取之策,宜先抚定潺蠢、星显之路,落其党附,夺其民人,然后合军未晚也。”撒改从之,攻钝恩城,请济师,穆宗与之,撒改遂攻下钝恩城,而与穆宗来会阿疏城下。钝恩在南,阿疏在北,穆宗初遣撒改分道,即会攻阿疏。闻其用斜勒计,先取钝恩城,与初议不合,颇不然之。及辽使来止勿攻阿疏,然后深以先取钝恩城为功也。及以国相都统讨留可、诈都、坞塔等军,而阿疏亡入于辽,终不敢归,留可、诈都、坞塔、钝恩皆降。
康宗没,太祖称都勃极烈,与撒改分治诸部,匹脱水以北太祖统之,来流水人民撒改统之。明年甲午,嗣节度命方至。
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太祖知辽可伐,遂起兵。九月,与辽人战于界上,获谢十,太祖使告克于撒改,则以所获谢十乘马,撒改及将士皆欢呼曰:“义兵始至辽界,一战面是胜,灭辽必自此始矣。”遣子宗翰及完颜希尹来贺捷,因劝进,太祖未之从也。十月,师克宁江州,破辽师十万于鸭子河,师还。十二月,太宗及撒改、辞不失率诸将复劝进。收国元年正月朔,太祖即位,撒改行国相如故。伐辽之计决于迪古乃,赞成大计实自撒改启之。撒改自以宗室近属,且长房,继肃宗为国相,既贵且重,故身任大计,赞成如此,诸人莫之或先也。
太祖即位后,群臣奏事,撒改等前跪,上起,泣止之曰:“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撒改等感激,再拜谢。凡臣下宴集,太祖尝赴之,主人拜,上亦答拜。天辅后,始正君臣之礼焉。七月,太宗为谙版勃极烈,撒改国论勃极烈,辞不失阿买勃极烈,杲国论昊勃极烈。勃极烈,女直之尊官也。太衣自正位号,凡半岁,未闻有封拜。太宗介弟优礼绝等,杲母弟之最幼者,撒改、辞不失以宗室,同封拜。九月,加国论胡鲁勃极烈。天辅五年,薨。太祖往吊,乘白马,剺额哭之恸。及葬,复亲临之,赗以所御马。
撒改为人,敦厚多智,长于用人,家居纯俭,好稼穑。自始为国相,能驯服诸部,讼狱得其情,当时有言:“不见国相,事何从决。”及举兵伐辽,撒改每以宗臣为内外倚重,不以战多为其功也。天会十五年,追封燕国王。正隆降封陈国公。大定三年,改赠金源郡王,配飨太祖庙廷,谥忠毅。十五年,诏图像于衍庆宫。子宗翰、宗宪。宗翰别有传。
宗宪三名阿懒。颁行女直字书,年十六,选入学。太宗幸学,宗宪与诸生俱谒,宗宪进止恂雅,太宗召至前,令诵所习,语音清亮,善应对。侍臣奏曰:“此左副元帅宗翰弟也。”上嗟赏久之。兼通契丹、汉字。未冠,后宗翰伐宋,汴京破,众人争府库取财物,宗宪独载图书以归。朝廷议制度礼乐,往往因仍辽旧,宗宪曰:“方今奄有辽、宋,当远引前古,因时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辽人制度哉。”希尹曰:“而意甚与我合。”由是器重之。
挞懒、宗隽唱议以齐地与宋,宗宪廷争折之,当时不用其言,其后宗弼复取河南、陕西地,如宗宪策。以捕宗磐、宗隽功。授昭武大将军”修国史,累官尚书左丞。熙宗从容谓之曰:“响以河南、陕西地与宋人,卿以为不当与,今复取之,是犹用卿言也。卿识虑深远,自今以往,其尽言无隐。”宗宪拜谢,遂摄门下侍郎。
初,熙宗以疑似杀左丞相希尹,久之,察其无罪,深闵惜之,谓宗宪曰:“希尹有大功于国,无罪而死,朕将录用其孙,如之何?”宗宪对曰:“陛下深念希尹,录用其孙,幸甚。若不先明死者无罪,生者何由得仕。”上曰:“卿言是也。”即日复希尹官爵,用其孙守道为应奉翰林文字。皇统五年,将肆赦,议覃恩止及女直人,宗宪奏曰:“莫非王臣,庆幸岂可有间邪。”遂改其文,使均被焉。转行台平章政事。天德初,为中京留守、安武军节度使。封河内郡王。改太原尹,进封钜鹿郡王。正隆例夺王爵,再迁震武、武定军节度使。
世宗即位,遣使召之,诏曰:“叔若能来,宜速至此,若为纥石烈志宁、白彦敬所遏,亦不烦叔忧。”宗宪闻世宗即位,先已弃官来归,与使者遇于中都,遂见上于小辽口,除中都留守,即遣赴任。诏与元帅完颜彀英同议军事。明年,改西京留守。八月,改南京。仆散忠义自行台朝京师,宗宪摄行台尚书省事。召为太子太师,上谓宗宪曰:“卿年老旧人,更事多矣,皇太子年尚少,谨训导之。”俄拜平章政,太子太师如故。诏以《太祖实录》赐宗宪及平章政事完颜元宜、左丞纥石烈良弼、判秘书监温王爽各一本
移刺高山奴前为宁州刺史,以贪污免,世宗以功臣子孙宗族中无显仕者,以为秘书少监。
是时,母丧未除,有司奏其事,宗宪曰:‘高山奴傲狠贪墨,不可致之左右。’
世宗曰:‘朕以其父祖有功耳,既为人如此,岂可玷职位哉。’追还制命,因顾右丞苏保衡、参政石琚曰:‘此朕之过举,不可不改,卿等当尽心以辅朕也。’
有司言,诸路猛安谋克,怙其世袭多扰民,请同流官,以三十月为考。
诏下尚书省议,宗宪乃上议曰:‘昔太祖皇帝抚定天下,誓封功臣袭猛安谋克,今若改为迁调,非太祖约。’
臣谓凡猛安谋克,当明核善恶,进贤退不肖,有不职者,其弟侄中更择贤者代之。
上从其议。进拜右丞相。
大定六年,薨,年五十九。
上辍朝,悼惜者久之,命百官致奠,赙银一千五百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匹。
习不失本作辞不失,后定为习不失,昭祖之孙,乌骨出之次子也。
初,昭祖久无继嗣,与威顺皇后徒单氏祷于巫,而生景祖及乌骨出。
乌骨出长而酗酒,屡悖其母。
昭祖没,徒单氏与景祖谋而杀之。
部人怒,欲害景祖,徒单氏自以为事,而景祖乃得免。
习不失健捷,能左右射。
世祖袭节度,肃宗与拒桓赧、散达,战于斡鲁绀出水,已再失利。
世祖至军,吏士无人色。
世祖使习不失先阵于脱豁改原,而身出搏战,败其步军。
习不失自阵后奋击之,败其骑军,所乘马中九矢,不能驰,遂步趋而出。
方战,其外兄乌葛名善射,居敌骑中,将射,习不失熟视识之,呼曰:‘此小儿,是汝一人之事乎,何为推锋居前如此。’
以弓弰击马首而去。
是役也,习不失之功居多。
桓赧、散达既败,习不失马弃阵中者亦自归。
世祖尝疑术甲孛里笃或与乌春等为变,遣习不失单骑往观。
孛里笃与忽鲁置酒楼上以饮之。
习不失闻其私语昵昵,若将执己者,一跃下楼,傍出藩篱之外,弃马而归,其勇如此。
杯乃约乌春举兵,世祖至苏素海甸与乌春遇,肃宗前战,斜列、习不失佐之,束缊纵火,烟焰蔽天,大败乌春,执杯乃以归。
太祖获麻产,献馘于辽,辽人赏功,穆宗、太祖、欢都、习不失皆为详隐焉。
后与阿里合懑、斡带俱佐撒改攻留可城,下之。
太祖伐辽,使领兵千人,夹侍左右。
出河店之役,惟习不失之策与太祖合,卒破十万之师,挫其军锋。
遂与太宗、撒改等劝进。
收国元年七月,与太宗、撒改、杲俱为勃极烈,习不失为阿买勃极烈云。
天辅七年,太宗与习不失居守,郓王昂违纪律失众,法当死。
于是,辽人以燕京降,宋人约岁币。
三月,世宗生。
习不失谓太宗曰:‘兄弟骨肉,以恩掩义,宁屈法以全之。今国家迭有大庆,可减昂以无死,若主上有责言,以我为说。’
太宗然之,遂杖昂以闻。
太祖每伐辽,辄命习不失与太宗居守,虽无方面功,而倚任与撒改比侔矣。
是岁七月,薨会太祖班师道病,太宗奉迎谒见,恐太祖感动而疾转甚,不敢以薨告。
太祖辄问曰:‘阿买勃极烈安在?’太宗绐对曰:‘今即至矣。’
正隆二年,赠开府仪同三司。
追封曹国公。
大定三年,进封金源郡王,配飨太祖庙廷,谥曰忠毅。
子鹘沙虎,国初有功,天会间,为真定留守。
子挞不也。
宗亨本名挞不也,性忠谨。
天眷初,以宗室子,充护卫。
擒宗磐、宗隽有功,加忠勇校尉,迁昭信校尉、尚厩局直长。
三年,升本局副使。
丁父忧,时宗正官属,例以材选,宗亨在选中,遂起复,为淑温特宗室将军。
改会宁府少尹,历登州刺史,改献州刺史,为特满群牧使、同知北京路转运使,改泽州定国军节度使。
海陵庶人南伐,以本职领武扬军都总管,过淮。
世宗即位,以手诏赐宗亨,宗亨得诏,即入朝。
大定二年,授右宣徽使,未几,为北京路兵马都统,以讨契丹贼。
右副元帅仆散忠义与窝斡遇于花道,宗亨与左翼万户蒲察世杰等,以七谋克军与之战,失利。
及窝斡败,其党括里、紥八率众南奔,宗亨追及之。
紥八诈降,宗亨信之。
紥八诡曰:‘括里遁,愿往邀。’宗亨听其去。
大纵军士,取贼所弃囊橐人畜,多自有之。
括里、紥八亡入于宋。
坐是,降为宁州刺史。
宗贤本名赛里,习不失之孙也。
从都统杲取中京,袭辽帝于鸳鸯泺。
宗翰使挞懒袭耶律马哥,都统使蒲家奴及赛里等,以兵助之。
蒲家奴使赛里、斜野、裴满胡挞、达鲁古厮列、耶律吴十等各率兵分行招谕,获辽留守迪越家人辎重,并降群牧官木卢瓦,得马甚多,使逐水草牧之。
赛里等趋业迭,遂以偏师深入,敌邀击之,撒合战没。
蒲家奴至旺国崖西,赛里兵会之。
累官至左副点检。
天眷二年,方捕宗隽,赛里坐会饮其家,夺官爵。
未几,复官。
皇统四年,授世袭谋克,转都点检,封豳国公。
拜平章政事。
进拜右丞相,兼中书令。
进拜太保、左丞相,监修国史。
罢为左副元帅。
无何,复为太保、左丞相,左副元帅如故。
进太师,领三省事,兼都元帅,监修国史。
出为南京留守,领行台尚书省事。
复为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
再为太保,领三省事。
复为左丞相,兼都元帅。
赛里自护卫,未十年位兼将相,常感激,思自效以报朝廷。
虽于悼后为母党,后专政,大臣或因之以取进用,赛里未尝附之。
皇太子济安薨,魏王道济死,熙宗未有嗣子,赛里劝熙宗选后官以广继嗣,不少顾忌于后,后以此怨之。
与海陵同在相位,未尝少肯假借,海陵虽专而心惮赛里,外以属尊加礼敬而内常忌之。
海陵知悼后怨赛里,因与后共力排出之,赛里亦不以是少变。
胙王常胜死,熙宗纳其妻宫中,顷之,杀悼后及妃数人,将以常胜妻为后,未果也。
及海陵弑熙宗,诡以熙宗将议立后,召诸王大臣,赛里闻召,以为信然,将入宫,谓人曰:‘上必欲立常胜妻为后,我当力争之。’及被执,犹以为熙宗将立常胜妻,而先杀之也,曰:‘谁能为我言者,我死固不足惜,独念主上左右无助耳。’遂遇害。
石土门,汉字一作神徒门,耶懒路完颜部人,世为其部长。
父直离海,始祖弟保活里四世孙,虽同宗属,不相通问久矣。
景祖时,直离海使部人邈孙来,请复通宗系。
景祖留邈孙岁余,厚其饩廪饮食,善遇之。
及还,以币帛数篚为赠,结其厚意。
久之,耶懒岁饥,景祖与之马牛,为助籴费,使世祖往致之。
会世祖有疾,石土门日夕不离左右,世祖疾愈辞归,与握手为别,约它日无相忘。
石土门体貌魁伟,勇敢善战,质直孝友,强记辩捷,临事果断。
世祖袭位,交好益深,邻部不悦,遂合兵攻之。
石土门使弟阿斯懑率二百人南下拒敌,敌兵千人,已出其东据高阜,石土门将五千人迎击之。
敌将斡里本者,勇土也,出挑战,石土门射中其马,斡里本反射,射中石土门腹,石土门拔箭,战愈力。
阿斯懑与勇士七人步战,杀斡里本,诸部兵遂败。
石土门因招谕诸部,使附于世祖,世祖嘉之。
后伐乌春、窝谋罕及钝恩、狄库德等,皆以所部从战,有功。
弟阿斯懑寻卒,及终丧,大会其族,太祖率官属往焉,就以代辽之议访之。
方会祭,有飞鸟自燕而西,太祖射之,矢贯左翼而坠,石土门持至上前称庆曰:‘乌鸢人所甚恶,今射获之,此吉兆也。’即以金版献之,后以本部兵从击高丽。
及伐辽,功尤多。
王师攻下西京,赐以金牌。
其子蝉蠢从行,上语之曰:‘吾妃之妹白散者在辽,俟其获,当以为汝妇。’竟如其言。
上之西征,诸将皆从,石土门乃率善射者三百人来卫京师,时太宗居守,喜其至,亲出迎劳。
继闻黄龙府叛,与睿宗讨平之,睿宗赐以奴婢五百人,师还,赏赉良渥。
至是卒,年六十一。
正隆二年,封金源郡王。
子习失、思敬。
完颜忠本名迪古乃,字阿思魁。
石土门之弟。
太祖器重之,将举兵伐辽,而未决也,欲与,迪古乃计事,于是宗斡、宗干、完颜希尹皆从。
居数日,少间,太祖与迪古乃冯肩而语曰:‘我此来岂徒然也,有谋于汝,汝为我决之。辽名为大国,其实空虚,主骄而士怯,战阵无勇,可取也。吾欲举兵,杖义而西,君以为如何?’迪古乃曰:‘以主公英武,士众乐为用。辽帝荒于畋猎,政令无常,易与也。’太祖然之。
明年,太祖伐辽,使婆卢火来征兵,迪古乃以兵会师。
收国元年十二月,上御辽主兵,次爻刺,迪古乃与银术哥守达鲁古路。
二年,与斡鲁、蒲察会斡鲁古,讨高永昌,破其兵,东京降。
遂与斡鲁古等御耶律捏里,败之于蒺藜山,拔显州,乾、惠等州降。
天辅二年,与娄室俱入见,上曰:‘辽主近在中京,而敢辄来,各杖之三十。’太祖驻军草泺,迪古乃敢奉圣州,破其兵五千于鸡鸣山,奉圣州降。
太祖入燕京,迪古乃出德胜口,以代石土门为耶懒路都勃堇。
天会二年,以耶懒地蒲斥卤,迁其部于苏滨水,仍以术实勒之田益之。
熙宗即位,加太子太师。
十四年,加保大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薨。
天德二年,迪古乃配飨太祖庙廷。
大定二年,追封金源郡王。
习室。
康宗时,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习室从斡赛军。
太祖攻宁江州,习室推锋力战,授猛安。
后从斜也克中京,袭辽主于鸳鸯泺,略定山囗,败夏将李良辅兵,与娄室俱获辽帝于余睹谷。
宗翰伐宋,与银术可围守太原。
明年,攻襄垣,下潞城,降西京,至汴。
元帅府以怀、孟北阻太行,南濒河,控制险要,使习室统十二猛安军镇抚之。
于是,殄平寇盗,招集流亡,四境以安。
天会五年,薨。
熙宗时,赠特进。
大定间,谥威敏。
世宗思太祖、太宗创业艰难,求当时群臣勋业最著者,图像于衍庆宫:辽王斜也、金源郡王撒改、辽王宗干、秦王宗翰、宋王宗望、梁王宗弼、金源郡王习不失、金源郡王斡鲁、金源郡王希尹、金源郡王娄室、楚王宗雄、鲁王阇母、金源郡王银术可、隋国公阿离合懑、金源郡王完颜忠、豫国公蒲家奴、金源郡王撒离喝、兖国公刘彦宗、特进斡鲁古、齐国公韩企先,并习室凡二十一人。
初,海陵罢诸路万户,置苏滨路节度使。
世宗时,近臣奏请改苏滨为耶懒节度使,不忘旧功。
上曰:‘苏滨、耶懒二水相距千里,节度使治苏滨,不必败。石土门亲管猛安于孙袭封者,可改为耶懒猛安,以示不忘其初。’
思敬本名撒改,押懒河人,金源郡王神土懑之子,习失弟也。
初名思恭,避显宗讳改焉。
体貌雄伟,美须髯,纯直有材干。
年十一,从其父谒见太祖。
太祖在纳邻淀,方猎,因诏从猎,射黄羊获之,太祖赐以从马。
宗翰自太原伐宋,从其兄习室攻太原。
宗翰取河南,思敬从完颜活女涉渡河,下洛阳、围汴皆有功。
师还,隶辽王宗干麾下。
太宗幸东京温汤,思敬权护卫,押卫卒百人从行。
领谋克。
从征术虎麟有功,遂充护卫。
天眷二年,以捕宗磐、宗隽功,迁显武将军。
熙宗捕鱼混同江,网索绝,曹国王宗敏乘醉,鞭马入江,手引系网大绳,沉于水中。
熙宗呼左右救之,仓卒莫有应者,思敬跃入水,引宗敏出。
熙宗称叹,赏赉甚厚。
擢右卫将军,袭押懒路万户,授世袭谋克。
七年,召见,赐以袭衣、厩马、钱万贯。
及归,复遣使赐弓剑。
是年,入为工部尚书,改殿前都点检。
无何,为吏部尚书。
天德初,为报谕宋国使。
宋人以旧例,请观钱塘江潮,思敬不观,曰:‘我国东有巨海,而江水有大于钱塘者。’
竟不往。
使还,拜尚书右丞,罢为真定尹。
用廉,封河内郡王,徙封钜鹿。
丁母忧,起复本官,改益都尹。
正隆二年,例夺王爵,改庆阳尹。
大定二年,授西南路招讨使,封济国公,兼天德军节度使。
俄为北路都统,佩金牌及银牌二。
西北路招讨使唐括孛古底副之。
将本路兵二千,会孛古底,视地形冲要,或于狗泺屯驻,伺契丹贼出没之地,置守御,远斥候,贼至则战,不以昼夜为限。
诏孛古底曰:‘尔兵少,思敬未至,不得先战。’
仆散忠义败窝斡于陷泉,诏思敬选新马三千,备追袭。
窝斡入于奚中,思敬为元帅右都监,以旧领军入奚地张哥宅,会大军讨之。
败伪节度特末也,获二百余人。
贼降将稍合住与其党神独斡,执窝斡并其母徐辇、妻子弟侄家属及金银牌印诣思敬降。
思敬献俘于京师,赐金百两、银千两、重彩四十端、玉带、厩马、名鹰。
拜右副元帅,经略南边,驻山东。
罢为北京留守。
复拜右副元帅,仍经略山东。
初,猛安谋克屯田山东,各随所受地土,散处州县。
世宗不欲猛安谋克与民户难处,欲使相聚居之,遣户部郎中完颜让往元帅府议之。
思敬与山东路总管徒单克宁议曰:‘大军方进伐宋,宜以家属权寓州县,量留军众以为备御。俟边事宁息,猛安谋克各使聚居,则军民俱便。’
还奏,上从之。
其后遂以猛安谋克自为保聚,其田土与民田犬牙相入者,互易之。
三年四月,召还京师,以为北京留守,赐金鞍、勒马。
七年,召为平章政事。
先是,省并猛安谋克,及海陵时无功授猛、克者,皆罢之,失职者甚众。
思敬请量才用之,上从其请。
思敬前为真定尹,其子取部民女为妾。
至是,其兄乞离异,其妾畏思敬在相位,不敢去。
诏还其家。
九年,拜枢密使,上疏论五事:其一,女直人可依汉人以文理选试。
其二,契丹人可分隶女直猛安。
其三,盐泺官可罢去。
其四,与猛安同勾当副千户官亦可罢。
其五,亲王府官属以文资官拟注,教以女直语言文字。
上皆从之。
其后女直人试进士,夹谷衡、尼厖古鉴、徒单镒、完颜匡辈,皆由此致宰相,实思敬启之也。
久之,上谓思敬曰:‘朕欲修《熙宗实录》,卿尝为侍从,必能记其事迹。’
对曰:‘熙宗时,内外皆得人,风雨时,年谷丰,盗贼息,百姓安,此其大概也,何必余事。’
上大悦。
世宗喜立事,故其微谏如此。
大定十三年,薨。
上辍朝,亲临丧,哭之恸。
曰:‘旧臣也。’赙赠加厚,葬礼悉从官给。
孙吾侃术特,大定二十四年,除明威将军,授速滨路宝邻山猛安。
赞曰:劾者让国世祖,以开帝业。
撒改治国家,定社稷,尊立太祖,深谋远略,为一代宗臣,贤矣哉。
习不失盖前人之愆,著勋五世。
‘《易》曰‘有子考无咎’,其此之谓乎。’
始祖与季弟异部而处,子孙俱为强宗,而取辽之策,卒定于迪古乃,
岂天道阴有以相之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八-译文
撒改,原名阿懒,是景祖的孙子,韩国公的次子,世祖的哥哥的儿子。韩国公在儿子中排行最长。景祖正计划统一各个部落,非常喜欢世祖的胆识、勇气和谋略。等到儿子们长大,按照国家习俗应当分居,于是命令韩国公和世祖住在同一个府邸,韩国公负责家务,世祖负责外事。世祖继承了节度使的职位,越过韩国公的儿子,传给了肃宗和穆宗,这都是景祖的意愿。穆宗刚继位,考虑到韩国公作为长兄未能继位,于是任命撒改为国相。
穆宗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事业,铲除了不顺从他的人,命令撒改带领军队从马纪岭道攻打阿疏,穆宗亲自率军,约定在阿疏城下会合。撒改的军队行至阿不塞水,乌延部的斜勒勃堇前来拜访,对撒改说:‘听说国相将和太师在阿疏城下会军,这是深入敌境必胜的策略,应该先安抚钝恩、星显之路,削弱他们的党羽,夺取他们的百姓,然后合军也不算晚。’撒改听从了他的建议,攻打钝恩城,请求增援,穆宗给了他增援,撒改于是攻下了钝恩城,并与穆宗在阿疏城下会合。钝恩在南,阿疏在北,穆宗最初派遣撒改分兵,就是为了会合攻打阿疏。听说他采用了斜勒的策略,先攻下了钝恩城,与最初的计划不符,非常不以为然。等到辽国使者来阻止攻打阿疏,之后才深深认为先攻下钝恩城是件好事。后来撒改作为国相,都统讨伐留可、诈都、坞塔等军,阿疏逃入辽国,最终不敢回来,留可、诈都、坞塔、钝恩都投降了。
康宗去世后,太祖称帝,与撒改分治各个部落,匹脱水以北由太祖统治,来流水的人民由撒改统治。第二年甲午年,继承节度使的命令才到达。
辽国君主沉溺于狩猎,政事荒废,太祖知道可以攻打辽国,于是起兵。九月,在边界上与辽国人交战,俘虏了谢十,太祖派使者告诉撒改胜利的消息,撒改和他的将士都骑马欢呼说:‘义军刚到辽国边界,一战就取得胜利,灭辽国必然从这里开始。’派遣儿子宗翰和完颜希尹来祝贺胜利,趁机劝进,太祖没有答应。十月,军队攻克宁江州,在鸭子河打败了辽国十万大军,军队返回。十二月,太宗和撒改、辞不失率领众将再次劝进。收国元年正月,太祖即位,撒改仍然担任国相。攻打辽国的计划是由迪古乃决定的,赞成这个大计实际上是撒改提出的。撒改自认为自己是宗室近亲,而且是长房,继任肃宗担任国相,既显贵又重要,所以亲自承担大计,赞成这样,没有人能比他更早。
太祖即位后,群臣上奏事,撒改等人跪下,太祖起身,流泪阻止他们说:‘今天能够成功,都是各位辅佐我的力量,我虽然身处高位,但不容易改变旧习俗。’撒改等人感动,再次鞠躬道谢。每当臣下宴集,太祖都会参加,主人鞠躬,太祖也会鞠躬回应。天辅年间,才正式确立君臣之礼。七月,太宗被封为谙版勃极烈,撒改被封为国论勃极烈,辞不失被封为阿买勃极烈,杲被封为国论昊勃极烈。勃极烈是女真族尊贵的官职。太衣自登基后,半年内没有听说有封赏。太宗的弟弟优待非常特殊,杲的母亲弟弟中最年轻的一位,撒改、辞不失因为是宗室,一同被封赏。九月,加封国论胡鲁勃极烈。天辅五年,撒改去世。太祖前往吊唁,骑白马,割破额头痛哭。下葬时,太祖再次亲自出席,用他自己的马作为陪葬。
撒改为人忠厚多智,擅长用人,家居生活简朴,喜欢耕种。自从担任国相以来,能够驯服各个部落,审理案件能够得到实情,当时有人说:‘不见国相,事情怎么办。’等到起兵攻打辽国,撒改总是以宗室成员的身份被内外倚重,不因为战功多而自傲。天会十五年,追封为燕国王。正隆年间降封为陈国公。大定三年,改赠为金源郡王,配享太祖庙廷,谥号忠毅。十五年,下诏在衍庆宫绘制他的画像。儿子宗翰、宗宪。宗翰有专门的传记。
宗宪原名阿懒。颁布女真文字书,十六岁时被选入学校。太宗到学校视察,宗宪和其他学生一起拜见,宗宪举止文雅,太宗将他叫到面前,让他背诵所学的内容,发音清亮,善于应对。侍臣上奏说:‘这是左副元帅宗翰的弟弟。’皇上赞叹良久。他还通晓契丹文和汉字。未满二十岁,后来宗翰攻打宋朝,汴京被攻破,众人争相抢夺府库中的财物,宗宪却独自带着书籍回家。朝廷讨论制度礼乐,常常沿袭辽国的旧制,宗宪说:‘如今我们兼并了辽国和宋朝,应当远学古代,根据时代来制定,形成一代的法律,为什么还要模仿辽国的制度呢。’希尹说:‘你的意见非常合我的意。’因此他被重视。
挞懒、宗隽提议将齐地割让给宋朝,宗宪在朝廷上争辩驳斥了他们,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后来宗弼再次攻取河南、陕西地区,就像宗宪所建议的那样。因为捕捉宗磐、宗隽的功绩,被授予昭武大将军的职位,负责修订国史,连续升官至尚书左丞。熙宗随意地对他说:‘以前建议将河南、陕西地区割让给宋朝,你认为不应该割让,现在又重新收复了,这是不是还是用了你的建议呢?你的见识和思虑非常深远,从今往后,你应该毫无保留地提出你的意见。’宗宪鞠躬道谢,于是代理门下侍郎。
起初,熙宗因为一些怀疑杀害了左丞相希尹,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没有罪,非常同情和惋惜,对宗宪说:‘希尹对国家有大功,却无罪而死,我将录用他的孙子,怎么办呢?’宗宪回答说:‘陛下如此挂念希尹,录用他的孙子,非常幸运。如果不先明确死者无罪,活人怎么能够得到任用呢。’皇上说:‘你说得对。’当天就恢复了希尹的官爵,任用他的孙子守道为应奉翰林文字。皇统五年,准备大赦天下,讨论恩泽只及女真人,宗宪上奏说:‘不是王的臣子,庆幸怎么会有限制呢。’于是修改了诏书,使恩泽普遍覆盖。
转任行台平章政事。天德初年,担任中京留守、安武军节度使。封为河内郡王。改任太原尹,进封为钜鹿郡王。正隆年间按照惯例剥夺王爵,再次调任震武、武定军节度使。
世宗即位后,派遣使者召见他,诏书说:‘叔叔如果能来,应该尽快到这里,如果被纥石烈志宁、白彦敬阻止,也不要让叔叔担忧。’宗宪听到世宗即位,已经先弃官归来了,在中都遇到使者,于是在中都小辽口见到皇上,被任命为中都留守,随即被派遣赴任。诏令他与元帅完颜彀英一同商议军事。第二年,改任西京留守。八月,改任南京留守。仆散忠义从行台前往京师,宗宪代理行台尚书省的事务。被召回担任太子太师,皇上对宗宪说:‘你年纪大,是位老臣,经历的事情很多,皇太子年纪还小,你要好好教导他。’不久被任命为平章政事,太子太师职务照旧。诏令将《太祖实录》赐给宗宪以及平章政事完颜元宜、左丞纥石烈良弼、判秘书监温王爽各一本。
移刺高山奴曾经担任宁州刺史,因为贪污被免职,世宗因为他是功臣的后代,家族中没有显赫的官员,所以任命他为秘书少监。当时,他的母亲去世不久,有关部门上报了这件事,宗宪说:‘高山奴傲慢狠毒,贪污成性,不能让他接近皇室。’世宗说:‘我是因为他的父祖有功,既然他这样,怎么可以让他玷污职位呢。’于是追回任命,并对右丞苏保衡、参政石琚说:‘这是我的错误,必须改正,你们要尽心辅佐我。’有关部门说,各路的猛安谋克,因为世袭而多扰民,请求和流官一样,以三十个月为考核期。诏令下到尚书省讨论,宗宪于是上奏说:‘过去太祖皇帝平定天下,誓言封功臣的后代袭任猛安谋克,现在如果改为调动,不符合太祖的约定。我认为所有的猛安谋克,都应该明确考核他们的善恶,提拔贤能的人,淘汰不称职的人,如果有不称职的,就从他的弟弟侄子中挑选贤能的人代替。’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晋升为右丞相。大定六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皇帝停止上朝,悼念他很久,命令百官祭奠,赐银一千五百两、彩缎五十匹、绢五百匹。
习不失本名辞不失,后来改为习不失,是昭祖的孙子,乌骨出的次子。起初,昭祖很长时间没有继承人,和威顺皇后徒单氏向巫师祈祷,才生下景祖和乌骨出。乌骨出长大后酗酒,多次违背母亲。昭祖去世后,徒单氏和景祖密谋杀害了他。部下的人愤怒,想要伤害景祖,徒单氏自认为有责任,景祖才得以幸免。
习不失身体强健,动作敏捷,能左右开弓射箭。世祖继承节度使职位,肃宗和习不失一起抵抗桓赧、散达,在斡鲁绀出水战斗中,已经两次失利,世祖到达军中,士兵们面无人色。世祖让习不失先在脱豁改原阵地布阵,然后亲自出战,击败了敌步兵。习不失在阵后奋勇攻击,击败了敌骑兵,他骑的马被射中九箭,无法驰骋,于是步行离开。正在战斗时,他的外兄乌葛擅长射箭,身处敌骑兵中,将要射箭,习不失认出他,喊道:‘这孩子,这是你一个人的事吗?为什么推锋向前如此。’用弓弦击打马头,驱马离开。在这场战斗中,习不失的功绩很大。桓赧、散达被打败后,习不失丢弃的马匹也自己回到了军中。
世祖曾经怀疑术甲孛里笃可能与乌春等人有变故,派遣习不失单骑前往观察,孛里笃和忽鲁在酒楼上设宴款待他。习不失听到他们私下窃窃私语,好像要抓他一样,一跃下楼,跳过篱笆,弃马而归,他的勇敢如此。杯乃约乌春起兵,世祖到苏素海甸与乌春相遇,肃宗在前线战斗,斜列、习不失协助他,束缊纵火,烟焰蔽天,大败乌春,杯乃被俘。太祖捕获麻产,向辽国献上首级,辽人奖赏功臣,穆宗、太祖、欢都、习不失都被详细记录。
后来与阿里合懑、斡带一起协助撒改攻打留可城,攻克了城池。太祖攻打辽国,派习不失率领一千人,左右夹侍。出河店之战,只有习不失的策略与太祖相合,最终击败了十万敌军,挫败了敌军锋芒。于是与太宗、撒改等人劝进。收国元年七月,与太宗、撒改、杲一起被封为勃极烈,习不失被封为阿买勃极烈。
天辅七年,太宗和习不失留守,郓王昂违反军纪失去部众,按照军法应当处死。于是,辽人以燕京投降,宋人约定岁币。三月,世宗出生。习不失对太宗说:‘兄弟之间,应以恩情掩盖义理,宁肯屈法保全他。现在国家连续有大喜事,可以减免昂的死刑,如果主上责问,我愿意为他辩护。’太宗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杖责昂上报。
太祖每次攻打辽国,都命令习不失和太宗留守,虽然没有方面的大功,但被倚重和撒改相当。这年七月,习不失去世。太祖班师回朝途中病倒,太宗迎接并拜见,担心太祖感动病情加重,不敢上报他的去世。太祖经常问:‘阿买勃极烈在哪里?’太宗谎称:‘现在就到。’正隆二年,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曹国公。大定三年,晋升为金源郡王,配享太祖庙廷,谥号忠毅。
儿子鹘沙虎,国初有功,天会年间,担任真定留守。儿子挞不也。
宗亨原名挞不也,性格忠诚谨慎。天眷初年,作为宗室子弟,担任护卫。擒获宗磐、宗隽有功,被授予忠勇校尉,升任昭信校尉、尚厩局直长。三年后,升为本局副使。父亲去世,当时宗正官属,按照惯例以才能选拔,宗亨在选拔中,于是被起用,担任淑温特宗室将军。改任会宁府少尹,历任登州刺史,改任献州刺史,担任特满群牧使、同知北京路转运使,改任泽州定国军节度使。海陵庶人南征,以本职兼任武扬军都总管,越过淮河。
世宗即位,用手诏赐予宗亨,宗亨得到诏书,立即入朝。大定二年,授予右宣徽使,不久,担任北京路兵马都统,以讨伐契丹贼。右副元帅仆散忠义与窝斡在花道相遇,宗亨与左翼万户蒲察世杰等,率领七谋克军与之战斗,失利。等到窝斡被打败,他的部下括里、紥八率领部众向南逃窜,宗亨追上了他们。紥八假装投降,宗亨相信了他。紥八诡称:‘括里逃跑了,我愿意去邀请他。’宗亨听信了他的话。大纵军士,夺取了贼人丢弃的财物和牲畜,很多人自己得到了。括里、紥八逃入宋朝。因此,被降职为宁州刺史。
宗贤原名赛里,是习不失的孙子。跟随都统杲攻取中京,在鸳鸯泺袭击辽帝。宗翰派挞懒袭取耶律马哥,都统派蒲家奴及赛里等人,率兵协助他。蒲家奴派赛里、斜野、裴满胡挞、达鲁古厮列、耶律吴十等人分别率兵分路招降,俘获了辽留守迪越的家人和物资,并降服了群牧官木卢瓦,得到了很多马匹,让他们跟随水草放牧。赛里等人前往业迭,于是以偏师深入,敌人拦截攻击他们,撒合战死。蒲家奴到达旺国崖西,赛里率兵与之会合。官至左副点检。
天眷二年,正在追捕宗隽,赛里因为在家中聚会,被剥夺官职。不久,官职恢复。皇统四年,授予世袭谋克,转任都点检,封为豳国公。担任平章政事。晋升为右丞相,兼任中书令。晋升为太保、左丞相,监修国史。免去左副元帅。不久,再次担任太保、左丞相,左副元帅职位依旧。晋升为太师,领三省事,兼任都元帅,监修国史。出京担任南京留守,领行台尚书省事。再次担任左副元帅,兼任西京留守。再次担任太保,领三省事。再次担任左丞相,兼任都元帅。
赛里自己保卫自己,不到十年就位兼将相,常常感激,想要亲自效劳来报答朝廷。虽然他在悼后时期是母亲一党,后来专权,大臣们有的因此得到提拔,但赛里从未依附于她。皇太子济安去世,魏王道济也死了,熙宗没有儿子,赛里劝熙宗选立皇后以扩大后代,对皇后并没有太多顾忌,皇后因此怨恨他。与海陵王同在相位,赛里从未稍微借机行事,海陵王虽然专权,但心里还是害怕赛里,表面上因为他是长辈而尊敬他,但内心常常忌惮他。海陵王知道悼后怨恨赛里,于是与悼后一起努力排挤赛里,但赛里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
胙王常胜去世后,熙宗收纳了他的妻子入宫,不久之后,杀死了悼后和几位妃子,打算立常胜的妻子为皇后,但没有成功。等到海陵王弑杀熙宗,假装说熙宗将要立常胜的妻子为皇后,召集诸王和大臣,赛里听到召唤,以为是真的,准备进入宫中,他对人说:‘皇上一定要立常胜的妻子为皇后,我将要竭力争辩。’等到被抓住,他仍然以为熙宗将要立常胜的妻子,却先杀了她,说:‘谁能为我说话,我死固然不值得惋惜,只是担心皇上左右无人援助。’于是被杀害。
石土门,汉字写作神徒门,是耶懒路完颜部的人,世世代代担任部长。他的父亲直离海,是始祖弟保活里的四世孙,尽管同宗,但已经很久不通音信了。在景祖时期,直离海派部下邈孙来请求恢复宗族联系。景祖留下邈孙一年多,给他丰厚的食物和饮料,待遇很好。邈孙回去后,用几篓布匹作为礼物,表达了他的深厚情谊。过了一段时间,耶懒地区发生饥荒,景祖给了他们马和牛,帮助他们筹集粮食,派世祖去送。世祖生病,石土门日夜不离左右,世祖病好后辞别回家,与他握手告别,约定日后不要忘记。石土门身材魁梧,勇敢善战,性格直率孝顺友爱,记忆力强,辩论敏捷,处理事情果断。
世祖继位后,与石土门的交往更加深厚,邻近的部落不满,于是联合军队攻打他们。石土门派他的弟弟阿斯懑率领两百人南下抵抗敌人,敌人有一千人,已经出兵占据了东边的高地,石土门率领五千人迎战。敌将斡里本是一个勇士,出阵挑战,石土门射中了他的马,斡里本反过来射中石土门腹部,石土门拔出箭,战斗更加激烈。阿斯懑和七位勇士步战,杀死了斡里本,其他部落的军队于是败退。石土门因此招抚各部落,让他们归附世祖,世祖很赏识他。后来攻打乌春、窝谋罕以及钝恩、狄库德等人,石土门都带领他的部队参战,立下了战功。
阿斯懑不久后去世,等到服丧结束后,举行家族大会,太祖带着官员们去参加,就在那里询问了取代辽国的计策。正当祭祀时,有一只飞鸟从燕地飞来,太祖射它,箭穿过左翼后坠落,石土门拿着箭上前祝贺说:‘乌鸦是人们非常讨厌的,现在射中了它,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用金版献给了太祖,后来石土门的本部军队跟随太祖攻打高丽。等到攻打辽国,他的功绩尤为突出。王师攻下西京,赐给他金牌。他的儿子蝉蠢随军出征,太祖对他说:‘我的妃子的妹妹白散者在辽国,等抓到她,就让她成为你的妻子。’最终如他所言。
太祖西征时,诸将都跟随,石土门率领三百名善射者来保卫京城,当时太宗留守,很高兴他们的到来,亲自出去迎接慰劳。后来听说黄龙府叛乱,石土门和睿宗一起平定了叛乱,睿宗赐给他五百名奴婢,军队回来后,给予了丰厚的奖赏。到了这时,他去世了,享年六十一岁。正隆二年,被封为金源郡王。他的儿子习失和思敬。
完颜忠本名迪古乃,字阿思魁。是石土门的弟弟。太祖很器重他,将要起兵攻打辽国,但还没有决定,想要和迪古乃商议,于是宗翰、宗干、完颜希尹都参加了。过了几天,稍微休息一下,太祖和迪古乃并肩而谈:‘我这次来并非空手而来,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你为我决定。辽国名义上是大国,实际上很空虚,君主骄傲而士兵胆怯,战场上没有勇气,可以攻打。我想起兵,仗义西征,你认为怎么样?’迪古乃说:‘以主公英武,士兵们乐意为他效力。辽帝沉迷于狩猎,政令无常,容易对付。’太祖同意了他的看法。第二年,太祖攻打辽国,派婆卢火来征兵,迪古乃带领军队会合。
收国元年十二月,皇上亲自率领辽国主兵,驻扎在爻刺,迪古乃和银术哥守卫达鲁古路。第二年,和斡鲁、蒲察会合在斡鲁古,讨伐高永昌,打败了他的军队,东京投降。于是和斡鲁古等人抵御耶律捏里,在蒺藜山打败了他,攻下显州,乾、惠等州投降。
天辅二年,和娄室一起入朝觐见,皇上说:‘辽主最近在中京,却敢擅自来,每人打三十杖。’太祖驻军草泺,迪古乃敢于接受圣州的任命,在鸡鸣山打败了五千敌兵,圣州投降。太祖进入燕京,迪古乃从德胜口出来,代替石土门成为耶懒路都勃堇。天会二年,因为耶懒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将他的部落迁移到苏滨水,仍然用术实勒的田地来增加。
熙宗即位后,加封太子太师。十四年,加封保大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去世。天德二年,迪古乃被配享太祖庙廷。大定二年,追封为金源郡王。
习室。在康宗时期,高丽在曷懒甸建造了九座城池,习室跟随斡赛军。太祖攻打宁江州,习室冲锋陷阵,力战,被封为猛安。后来跟随斜也攻克中京,在鸳鸯泺袭击辽主,平定了山囗,打败了夏将李良辅的军队,和娄室一起在余睹谷抓住了辽帝。
宗翰攻打宋朝,习室和银术可围攻守卫太原。第二年,攻打襄垣,攻下潞城,投降西京,到达汴京。元帅府因为怀、孟两地北面有太行山,南面濒临黄河,控制着险要之地,让习室统领十二猛安军进行安抚。”于是,平定了盗贼,招集了流亡者,四境因此安定。天会五年,去世。熙宗时期,追赠特进。大定年间,谥号为威敏。
世宗怀念太祖、太宗创业的艰难,寻找当时功勋最显著的群臣,在衍庆宫中画像:辽王斜也、金源郡王撒改、辽王宗干、秦王宗翰、宋王宗望、梁王宗弼、金源郡王习不失、金源郡王斡鲁、金源郡王希尹、金源郡王娄室、楚王宗雄、鲁王阇母、金源郡王银术可、隋国公阿离合懑、金源郡王完颜忠、豫国公蒲家奴、金源郡王撒离喝、兖国公刘彦宗、特进斡鲁古、齐国公韩企先,加上习室共有二十一人。
最初,海陵王废除了各路万户,设置了苏滨路节度使。世宗时期,近臣上奏请求将苏滨改为耶懒节度使,以不忘旧功。皇上说:‘苏滨、耶懒两水相距千里,节度使治理苏滨,不必失败。石土门亲自管理的猛安由孙袭封的人,可以改为耶懒猛安,以表示不忘其初衷。’
思敬本名撒改,是押懒河人,金源郡王神土懑的儿子,习失的弟弟。最初名叫思恭,为了避讳显宗的名字而改了名字。他体貌雄伟,美须髯,性格纯直有才干。十一岁时,跟随他的父亲去见太祖。太祖在纳邻淀,正在狩猎,于是下诏让他跟随狩猎,射中了一只黄羊,太祖赐给他随从的马匹。
宗翰从太原出发攻打宋朝,跟随他的哥哥习室攻打太原。宗翰夺取了河南,思敬跟随完颜活女渡过黄河,攻下洛阳、围攻汴京都有功。军队返回后,归属辽王宗干麾下。太宗驾临东京温汤,思敬负责临时护卫,带领一百名卫兵随行。担任谋克一职。在征讨术虎麟的战役中立功,于是被任命为护卫。天眷二年,因捕获宗磐、宗隽的功绩,晋升为显武将军。
熙宗在混同江捕鱼,渔网断了,曹国王宗敏喝醉了,鞭马跳入江中,手拉渔网的大绳,沉入水中。熙宗呼喊左右救他,但无人应答,思敬跳入水中,将宗敏拉出。熙宗赞叹不已,给予了丰厚的赏赐。晋升为右卫将军,继承押懒路万户之职,授予世袭谋克。七年,被召见,赐予袭衣、厩马、万贯钱。回到后,再次派遣使者赐予弓剑。这一年,进入朝廷担任工部尚书,改任殿前都点检。不久后,成为吏部尚书。
天德初年,担任报谕宋国使者。宋人按照旧例,请求观看钱塘江潮,思敬没有去看,说:‘我国东边有大海,江水也有比钱塘江更大的。’最终没有前往。使者返回后,被任命为尚书右丞,被免去真定尹的职务。
思敬用廉洁的方式治理,被封为河内郡王,后来又封为钜鹿王。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后来又恢复原职,改任益都尹。正隆二年,按照惯例剥夺王爵,改任庆阳尹。
大定二年,被任命为西南路招讨使,封为济国公,兼任天德军节度使。不久后,成为北路都统,佩戴金牌和银牌。西北路招讨使唐括孛古底作为副手。率领两千本路兵马,与孛古底会合,观察地形要害,有时在狗泺驻扎,监视契丹贼人的出没,设置防御,远距离侦察,敌人到来就战斗,不分昼夜。皇帝下诏给孛古底说:‘你们兵少,思敬还没到,不要先战。’仆散忠义在陷泉击败窝斡,皇帝下诏让思敬挑选三千匹新马,准备追击。窝斡逃入奚地,思敬担任元帅右都监,带领旧部进入奚地张哥宅,会合大军讨伐。击败伪节度使特末也,俘虏两百多人。贼人降将稍合住和他的同党神独斡,抓住窝斡和他的母亲徐辇、妻子、弟弟、侄子家属以及金银牌印到思敬那里投降。思敬将俘虏献给京城,被赐予一百两金、一千两银、四十端彩缎、玉带、厩马、名鹰。被任命为右副元帅,负责经略南边,驻扎山东。被免去职务,成为北京留守。再次被任命为右副元帅,仍然负责经略山东。
最初,猛安谋克在山东屯田,各自根据分配的土地散居在州县。世宗不想让猛安谋克与民户难以相处,希望他们聚居在一起,派遣户部郎中完颜让前往元帅府商议。思敬与山东路总管徒单克宁商议说:‘大军正在进军攻打宋朝,应该让家属暂时住在州县,留下部分军队作为防御。等到边疆事务平息,猛安谋克各自聚居,那么军民都会方便。’返回后上奏,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此后,猛安谋克自行组织聚居,他们的田地与民田交错的地方,互相交换。三年四月,被召回京城,担任北京留守,赐予金鞍、勒马。七年,被召回朝廷,担任平章政事。在此之前,省并猛安谋克,以及海陵王时期因无功而授予猛、克的人,都被免职,失职的人很多。思敬请求量才使用他们,皇帝采纳了他的请求。
思敬之前担任真定尹,他的儿子娶了部民的女儿为妾。到这时,他的哥哥请求离婚,他的妾害怕思敬在相位,不敢离开。皇帝下诏让她回家。
九年,被任命为枢密使,上奏论述五件事:第一,女直人可以依照汉人的文理选拔考试。第二,契丹人可以分配到女直猛安。第三,盐泺官可以免去。第四,与猛安同勾当副千户官也可以免去。第五,亲王府官属可以用文官资格任命,教授他们女直语言文字。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此后,女直人参加进士考试,夹谷衡、尼厖古鉴、徒单镒、完颜匡等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宰相的,这实际上是思敬启用的。
很久以后,皇帝对思敬说:‘我想修订《熙宗实录》,你曾经是侍从,一定能记得那些事迹。’思敬回答说:‘熙宗时期,内外都得到了合适的人选,风雨适时,年成丰收,盗贼减少,百姓安宁,这就是大概的情况,何必其他的事情。’皇帝非常高兴。世宗喜欢立功,所以他的微小劝谏就是这样。大定十三年,去世。皇帝停止朝会,亲自前往丧礼,痛哭流涕。说:‘这是旧臣。’赐予丰厚的丧葬费用,葬礼全部由官府提供。
思敬的孙子吾侃术特,大定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明威将军,授予速滨路宝邻山猛安。
赞曰:劾者让国世祖,以开帝业。撒改治理国家,安定社稷,尊立太祖,深谋远略,成为一代宗臣,真是贤明啊。习不失盖前人之过,著勋五世。《易经》说‘有子考无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始祖与季弟分别居住在不同的部落,子孙都成为强宗,而夺取辽的策略,最终确定于迪古乃,难道是天道暗中相助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八-注解
撒改:金朝将领,曾参与建立金朝。
宗宪:宗宪是金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本名阿懒,后来被赐名宗宪。他是金太宗的弟弟,以忠诚和智慧闻名,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
习不失:习不失是金朝的一位将领,本名挞不也,是金朝开国功臣之一,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对金朝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宗亨:宗亨是金朝的一位将领,本名挞不也,与习不失同为本名,是金朝开国功臣之一,同样在军事上有所建树。
宗贤:宗贤是金朝的一位将领,本名赛里,是金朝开国功臣之一,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
石土门:石土门在文中未给出具体解释,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人物。
忠:忠是金朝的一位将领,本名迪古乃,是金朝开国功臣之一,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
习室:宗翰的兄弟,也参与了对抗宋朝的军事行动。
思敬:金朝官员,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后来成为重要官员。
景祖:景祖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皇帝。
世祖:世祖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皇帝。
国相:国相是金朝的重要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和五代时期的地方军事长官,金朝沿用了这一官职。
都勃极烈:都勃极烈是金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皇帝,是金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勃极烈:金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王。
女直:女直是女真族的别称,后来成为金朝的建立民族。
太宗:金朝的第二位皇帝,完颜晟。
太祖: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辽:辽是10世纪至12世纪的一个强大的北方民族国家,与金朝有过多次战争。
界上:界上指的是两国之间的边界地区。
鸭子河:鸭子河是辽朝和金朝之间的一条河流,也是两国交战的重要地点。
国论勃极烈:国论勃极烈是金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皇帝,是金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昭武大将军:昭武大将军是金朝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尚书左丞:尚书左丞是金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是金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平章政事:金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衍庆宫:衍庆宫是金朝的一种宫殿,用于举行重要仪式。
太子: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通常在皇帝生前就位。
纥石烈志宁:纥石烈志宁是金朝的一位官员。
白彦敬:白彦敬是金朝的一位官员。
守道:守道是金朝的一位官员,是希尹的孙子。
震武、武定军节度使:震武、武定军节度使是金朝的一种军事官职。
中都:中都曾是金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北京。
西京:西京曾是金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山西大同。
南京:南京曾是金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
仆散忠义:金朝的一位将领。
完颜彀英:完颜彀英是金朝的一位将领。
温王爽:温王爽是金朝的一位官员。
宁州刺史:宁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这里指移刺高山奴曾任宁州刺史。
贪污:指官员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收受贿赂的行为。
秘书少监:秘书少监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图书、文献等。
世宗:金朝的第四位皇帝,完颜雍。
猛安谋克:金朝军事制度中的基层军事组织。
袭:继承,这里指继承猛安谋克的职位。
世袭:指职位由家族内部世代相传。
尚书省:古代中国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处理国家重要政务。
右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昭祖:指金朝的创始人完颜阿骨打的祖父。
乌骨出:金朝的一个部族。
徒单氏:金朝的一个皇族姓氏。
巫:古代信仰中的占卜者。
肃宗:指金朝的第三位皇帝完颜亶。
桓赧、散达:金朝的两位将领。
斡鲁绀出水:古代地名。
脱豁改原:古代地名。
外兄:妻子的哥哥。
术甲孛里笃:金朝的一位将领。
乌春:乌春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杯:金朝的一位将领。
麻产:金朝的一位将领。
阿里合懑、斡带:金朝的两位将领。
留可城:古代地名。
夹侍左右:在皇帝左右侍候。
阿买勃极烈:金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王。
郓王昂:金朝的一位王。
窝斡:金朝时期的契丹叛军首领。
花道:古代地名。
蒲家奴:蒲家奴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蒲察世杰:金朝的一位将领。
括里、紥八:金朝的两位将领。
宋:指宋朝,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
会宁府:金朝的都城。
左副点检:金朝的一种官职。
太保:金朝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左丞相:金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监修国史:金朝的一种官职,负责编纂国史。
南京留守:金朝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南京地区。
行台尚书省:金朝的一种行政机构。
西京留守:金朝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西京地区。
赛里:赛里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官员,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悼后:悼后是古代中国的一位皇后,其身份和地位在朝廷中非常重要。
皇太子济安:皇太子济安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太子,即未来的皇帝。
魏王道济:魏王道济是古代中国的一位王爵,具有很高的地位。
熙宗:金朝的第三位皇帝,完颜亶。
嗣子:嗣子是指继承父亲或祖先地位的儿子。
海陵:海陵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皇帝。
皇位:皇位是指皇帝的宝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母党:母党是指皇后及其家族在朝廷中的势力。
进用:进用是指提升官员或使其得到更好的职位。
护卫:护卫是指保护皇帝或重要官员的军队。
位兼将相:位兼将相是指同时担任军队和朝廷中的高级职位。
感激:感激是指对别人的帮助或恩情表示感激。
自效:自效是指自己尽力效劳或贡献。
朝廷:朝廷是指皇帝的政府或中央政权。
常胜:常胜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王爵。
悼后及妃数人:悼后及妃数人是指悼后和其他几位妃子。
诡:诡是指欺骗或隐瞒。
属尊:属尊是指尊贵的属下。
礼敬:礼敬是指尊敬和礼貌。
忌:忌是指嫉妒或担心。
胙王:胙王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王爵。
耶懒路:耶懒路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区。
完颜部:完颜部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部族。
部长:部长是指部族或地区的首领。
直离海:直离海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保活里:保活里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邈孙:邈孙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岁饥:岁饥是指粮食歉收,饥荒。
籴费:籴费是指购买粮食的费用。
疾:疾是指疾病。
体貌:体貌是指一个人的外貌和气质。
魁伟:魁伟是指身材高大强壮。
勇敢:勇敢是指勇敢无畏。
善战:善战是指擅长战斗。
质直:质直是指性格诚实直率。
孝友:孝友是指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
强记:强记是指记忆力强。
辩捷:辩捷是指辩论能力强。
果断:果断是指行动坚决果断。
邻部:邻部是指相邻的部族。
合兵:合兵是指联合兵力。
敌兵:敌兵是指敌人的军队。
斡里本:斡里本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射中:射中是指射箭命中。
腹:腹是指腹部。
招谕:招谕是指招揽和安抚。
附:附是指归属或依附。
窝谋罕:窝谋罕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钝恩:钝恩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狄库德:狄库德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从战:从战是指参与战斗。
收国:收国是指国家统一或征服。
御:御是指抵御或对抗。
高丽:高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金牌:金牌是指皇帝赐予的荣誉勋章。
上:上是指皇帝。
西征:西征是指向西方进行征伐。
黄龙府:黄龙府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叛:叛是指反叛或叛乱。
平:平是指平定或平息。
奴婢:奴婢是指奴隶。
赉:赉是指赏赐。
卒:卒是指去世。
正隆二年:正隆二年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年份。
金源郡王:金源郡王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封号。
习失:习失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迪古乃:金朝宗室,曾参与决策对辽的征讨。
阿思魁:阿思魁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宗斡:宗斡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宗干:宗干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完颜希尹:完颜希尹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婆卢火:婆卢火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爻刺:爻刺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达鲁古路:达鲁古路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斡鲁:斡鲁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蒲察:蒲察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斡鲁古:斡鲁古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高永昌:高永昌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东京:金朝的都城,即今天的北京。
耶律捏里:耶律捏里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敌军将领。
蒺藜山:蒺藜山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显州:显州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乾州:乾州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惠州:惠州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燕京:燕京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德胜口:德胜口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猛安:猛安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军事编制。
苏滨水:苏滨水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术实勒:术实勒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官职。
辽王斜也:辽王斜也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宗翰:金朝将领,宗室,曾参与多次对宋朝的征战。
宗望:宗望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宗弼:宗弼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娄室:娄室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宗雄:宗雄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阇母:阇母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银术可:银术可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阿离合懑:阿离合懑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撒离喝:撒离喝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刘彦宗:刘彦宗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韩企先:韩企先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苏滨路:苏滨路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耶懒节度使:耶懒节度使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官职。
押懒河:押懒河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神土懑:神土懑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位人物。
纳邻淀:纳邻淀是古代中国金朝的一个地方。
黄羊:黄羊是一种野生动物。
河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区域,位于黄河以南。
完颜活女:金朝宗室,思敬的盟友。
洛阳: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河南省。
汴:古代对开封的别称,北宋和金朝的都城。
辽王宗干:金朝宗室,辽王的官职。
温汤:温泉,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天然泉水。
谋克:金朝军职,相当于军队中的队长。
术虎麟:金朝将领,曾参与征战。
宗磐:金朝宗室,宗翰的兄弟。
宗隽:金朝宗室,宗翰的兄弟。
混同江:今称松花江,位于中国东北。
曹国王宗敏:金朝宗室,曹国王的官职。
钱塘江潮: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钱塘江,以潮水闻名。
真定尹:真定府的行政长官。
河内郡王:封号,表示对宗室贵族的尊称。
钜鹿: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益都尹:益都府的行政长官。
庆阳尹:庆阳府的行政长官。
西南路招讨使:金朝官职,负责管理西南地区的军事事务。
济国公:封号,表示对宗室贵族的尊称。
天德军节度使:天德军的军事长官。
北路都统:北路军事的统帅。
契丹:古代北方民族,后来成为辽朝的主体民族。
户部郎中:户部官员,负责财政事务。
夹谷衡:金朝官员,曾任宰相。
尼厖古鉴:金朝官员,曾任宰相。
徒单镒:金朝官员,曾任宰相。
完颜匡:金朝官员,曾任宰相。
开帝业:创立帝业,指建立新的朝代。
天道:古代指天意,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八-评注
宗翰自太原伐宋,从其兄习室攻太原。宗翰取河南,思敬从完颜活女涉渡河,下洛阳、围汴皆有功。
此段文字描绘了完颜思敬随兄长宗翰南征的情景,展现了完颜家族在金国建立过程中的军事才能和家族凝聚力。‘从’字体现了宗族间的紧密联系,‘皆有功’则凸显了思敬的战功,为金国统一战争做出了贡献。
师还,隶辽王宗干麾下。太宗幸东京温汤,思敬权护卫,押卫卒百人从行。
此句说明思敬在战争结束后归顺辽王宗干,并在太宗巡幸时担任护卫,显示其忠诚与能力,同时也反映了金国对辽国的军事征服。
领谋克。从征术虎麟有功,遂充护卫。
‘领’字体现了思敬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从征’则显示其继续参与军事行动,‘充护卫’则表明其在太宗身边的警卫职责。
天眷二年,以捕宗磐、宗隽功,迁显武将军。
这段文字突出了思敬在政治上的成就,‘以捕宗磐、宗隽功’表明其在政治斗争中的表现,‘迁显武将军’则是其政治地位的提升。
熙宗捕鱼混同江,网索绝,曹国王宗敏乘醉,鞭马入江,手引系网大绳,沉于水中。
此段描绘了熙宗捕鱼时发生意外,宗敏落水,展现了思敬的英勇救人的场景,‘手引系网大绳’形象地描绘了救人的过程。
熙宗称叹,赏赉甚厚。擢右卫将军,袭押懒路万户,授世袭谋克。
熙宗对思敬的救人事迹表示赞赏,并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和官职的提升,体现了金国对功臣的重视。
七年,召见,赐以袭衣、厩马、钱万贯。及归,复遣使赐弓剑。
此段文字描述了思敬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赏赐,体现了皇帝对思敬的信任和重视。
是年,入为工部尚书,改殿前都点检。
思敬的官职再次得到提升,从工部尚书到殿前都点检,显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无何,为吏部尚书。
思敬在官场上的升迁之路,反映了金国对有才干的官员的提拔。
天德初,为报谕宋国使。宋人以旧例,请观钱塘江潮,思敬不观,曰:‘我国东有巨海,而江水有大于钱塘者。’竟不往。
思敬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表现出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体现了其不拘泥于传统习俗的性格。
使还,拜尚书右丞,罢为真定尹。
思敬在完成使命后,官职得到提升,但不久后因故被贬为真定尹,反映了金国官场的波动。
用廉,封河内郡王,徙封钜鹿。
思敬因廉洁得到封赏,体现了金国对廉洁官员的认可。
丁母忧,起复本官,改益都尹。
思敬在母亲去世后守丧,后恢复官职并改任益都尹,反映了金国对官员的人性关怀。
正隆二年,例夺王爵,改庆阳尹。
思敬在政治斗争中失去了王爵,但仍然担任庆阳尹,表明其在金国政治中的地位。
大定二年,授西南路招讨使,封济国公,兼天德军节度使。
思敬再次得到重用,担任西南路招讨使,显示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
俄为北路都统,佩金牌及银牌二。西北路招讨使唐括孛古底副之。
思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佩金牌及银牌二’表明其在军事上的地位和权力。
将本路兵二千,会孛古底,视地形冲要,或于狗泺屯驻,伺契丹贼出没之地,置守御,远斥候,贼至则战,不以昼夜为限。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思敬在军事上的部署和策略,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智慧。
诏孛古底曰:‘尔兵少,思敬未至,不得先战。’仆散忠义败窝斡于陷泉,诏思敬选新马三千,备追袭。
思敬在军事上的智慧和策略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金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窝斡入于奚中,思敬为元帅右都监,以旧领军入奚地张哥宅,会大军讨之。
思敬在军事上的表现,显示了他不仅在战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战略上也有深远的眼光。
败伪节度特末也,获二百余人。贼降将稍合住与其党神独斡,执窝斡并其母徐辇、妻子弟侄家属及金银牌印诣思敬降。
此段文字描述了思敬在军事上的胜利,以及他对敌人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其政治和军事才能。
思敬献俘于京师,赐金百两、银千两、重彩四十端、玉带、厩马、名鹰。
思敬的胜利得到了皇帝的奖赏,反映了金国对功臣的重视。
拜右副元帅,经略南边,驻山东。
思敬的军事和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被任命为右副元帅,负责经略南边,显示了其在金国政治和军事中的重要作用。
罢为北京留守。
思敬在政治上的起伏,反映了金国官场的复杂和多变。
复拜右副元帅,仍经略山东。
思敬的政治地位再次得到确认,继续担任右副元帅,负责经略山东,表明其在金国政治和军事中的重要性。
初,猛安谋克屯田山东,各随所受地土,散处州县。
此段文字描述了金国在山东地区的屯田制度,反映了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世宗不欲猛安谋克与民户难处,欲使相聚居之,遣户部郎中完颜让往元帅府议之。
世宗对猛安谋克与民户相处的问题表示关注,并派官员进行讨论,体现了金国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思敬与山东路总管徒单克宁议曰:‘大军方进伐宋,宜以家属权寓州县,量留军众以为备御。俟边事宁息,猛安谋克各使聚居,则军民俱便。’还奏,上从之。
思敬提出了对猛安谋克屯田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体现了其政治智慧。
其后遂以猛安谋克自为保聚,其田土与民田犬牙相入者,互易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思敬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反映了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成果。
三年四月,召还京师,以为北京留守,赐金鞍、勒马。
思敬再次被召回京师,担任北京留守,体现了其在金国政治和军事中的地位。
七年,召为平章政事。
思敬的官职再次得到提升,成为平章政事,显示了其在金国政治中的影响力。
先是,省并猛安谋克,及海陵时无功授猛、克者,皆罢之,失职者甚众。
此段文字描述了金国对猛安谋克的整顿,反映了金国对官场的清理。
思敬请量才用之,上从其请。
思敬提出了对官场整顿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思敬前为真定尹,其子取部民女为妾。
此段文字描述了思敬的家庭问题,反映了金国官场中的家族势力。
至是,其兄乞离异,其妾畏思敬在相位,不敢去。
思敬的家庭问题引发了兄弟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金国官场中的权力斗争。
诏还其家。
皇帝对思敬家庭问题的处理,体现了金国对官员家庭问题的关注。
九年,拜枢密使,上疏论五事:其一,女直人可依汉人以文理选试。
思敬担任枢密使,并提出了对女直人选拔制度的建议,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其二,契丹人可分隶女直猛安。
思敬提出的对契丹人的安置建议,反映了金国对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策略。
其三,盐泺官可罢去。
思敬提出的对盐泺官的罢免建议,反映了金国对官场的清理。
其四,与猛安同勾当副千户官亦可罢。
思敬提出的对猛安勾当副千户官的罢免建议,反映了金国对官场的整顿。
其五,亲王府官属以文资官拟注,教以女直语言文字。
思敬提出的对亲王府官属的建议,反映了金国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上皆从之。
皇帝对思敬提出的建议全部予以采纳,体现了思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其后女直人试进士,夹谷衡、尼厖古鉴、徒单镒、完颜匡辈,皆由此致宰相,实思敬启之也。
思敬的建议对金国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贡献。
久之,上谓思敬曰:‘朕欲修《熙宗实录》,卿尝为侍从,必能记其事迹。’对曰:‘熙宗时,内外皆得人,风雨时,年谷丰,盗贼息,百姓安,此其大概也,何必余事。’上大悦。
皇帝对思敬的信任和赞赏,反映了思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世宗喜立事,故其微谏如此。
此段文字描述了世宗的性格和思敬的微谏,反映了金国皇帝的治国理念。
大定十三年,薨。
思敬去世,体现了金国政治的波动和人事的更迭。
上辍朝,亲临丧,哭之恸。
皇帝对思敬的去世表示哀悼,体现了金国皇帝对功臣的尊重。
曰:‘旧臣也。’赙赠加厚,葬礼悉从官给。
皇帝对思敬的去世表示哀悼,并给予了厚葬,体现了金国对功臣的尊重。
孙吾侃术特,大定二十四年,除明威将军,授速滨路宝邻山猛安。
此段文字描述了思敬的孙子吾侃术特的官职,反映了金国对功臣后代的照顾。
赞曰:劾者让国世祖,以开帝业。
此段文字是对思敬的赞誉,体现了其在金国历史上的地位。
撒改治国家,定社稷,尊立太祖,深谋远略,为一代宗臣,贤矣哉。
此段文字对撒改的赞誉,反映了金国对功臣的尊崇。
习不失盖前人之愆,著勋五世。
此段文字对习的赞誉,体现了金国对功臣后代的认可。
《易》曰‘有子考无咎’,其此之谓乎。
此段文字引用《易经》中的典故,对思敬的功绩进行了评价。
始祖与季弟异部而处,子孙俱为强宗,而取辽之策,卒定于迪古乃,岂天道阴有以相之邪。
此段文字对金国历史的回顾,反映了金国对自身历史的认同和对天道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