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史是宋代历史学家所编纂的关于金朝的史书,传统上认为由宋代史学家和学者主编,内容详尽地记录了金朝的历史,从金朝的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金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3世纪)。
内容简要:《金史》是宋代编纂的关于金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金朝自建立以来的政治制度、战争、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全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为主,涉及金朝与宋朝、辽朝等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重点阐述了金朝的政治结构与军事行动。金史不仅对金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也对金朝的政治理念、制度与社会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书中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金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二十三-原文
◎世宗诸子
○永中 永蹈 永功(子璹) 永德 永成 永升
世宗昭德皇后生显宗、赵王孰辇、越王斜鲁。
元妃张氏生鄗王允中、越王允功。
元妃李氏生郑王允蹈、卫绍王允济、潞王允德。
昭仪梁氏生豫王允成。
才人石抹氏生夔王允升。
孰辇、斜鲁皆早卒。
镐王永中,本名实鲁剌,又名万僧。
大定元年,封许王。
五年,判大兴尹。
七年,进封越王。
十一年,进封赵王。
十三年,拜枢密使。
十九年,子石古乃加光禄大夫。
是岁,改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永中母元妃张氏陪葬。
十一月庚申,自磐宁宫发引。
永中以元妃柩先发,使执黄伞者前导。
俄顷,皇后柩出磐宁宫,显宗徒跣。
少府监张仅言呼执黄伞者,不应。
既葬,仅言欲奏其事,显宗解之曰:‘是何足校哉,或伞人误耳。’仅言乃止。
二十一年,改判大宗正事。
永中不悦,显宗劝之曰:‘宗正之职,自亲及疏,自近及远,此亲贤之任也。且皇子之贵,岂以官职闲剧为计邪?’永中乃喜。
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显宗居守,并留永中。
显宗先遣章宗、宣宗奉表问起居于上京,既而遣永中子光禄大夫石古乃奉表。
世宗喜谓豫国公主曰:‘皇太子孝德天成,先遣二子,继遣此子,兄弟之际相友爱如此也。’
二十五年六月,世宗在天平山好水川清暑,显宗薨于中都,诏曹王永功视章宗,召永中赴行在。
是岁,与章宗及永功等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六年,复为枢密使。
是岁,世宗赐诸孙名。
石古乃曰瑜,神土门日璋,阿思懑曰玘,阿离合懑曰瑑。
二十七年,玘年十五以上,加奉国上将军。
章宗即位,起复判西京留守,进封汉王,与诸弟各赐金五百两、银五千两、钱二千贯、重币三百端、绢二千匹。
再赐永中修公廨钱三百万,特加石古乃银青荣禄大夫,阿离合懑奉国上将军。
明昌二年正月辛酉,孝懿皇后崩。
判真定府事吴王永成、判定武军节度使隋王永升奔丧后期,各罚俸一月,杖其长史五十。
永中适有寒疾,不能至。
上怒,颇意诸王有轻慢心,遣使责永中曰:‘已近公除,亦不须来。’
二月丙戌,禫祭,永中始至,入临。
辛卯,始克行烧饭礼。
壬辰,永中及诸王朝辞,赐遗留物,礼遇虽在,而嫌忌自此始矣。
四月,进封并王。
三年,判平阳府事,进封镐王。
初置王傅、府尉官,名为官属,实检制之也。
府尉希望风旨,过为苛细。
永中自以世宗长子,且老矣,动有掣制,情思不堪,殊郁郁,乃表乞闲居。
诏不许。
四年,郑王永蹈以谋逆诛。
增置诸王司马一员,检察门户出入,球猎游宴皆有制限,家人出入皆有禁防。
河东提刑判官把里海坐私谒永中,杖一百,解职。
前近侍局副使裴满可孙尝受永中请托,为石古乃求除官,可孙已改同知西京留守,犹坐免。
故尚书右丞张汝弼,永中母舅也。
汝弼妻高陀斡自大定间画永中母像,奉之甚谨,挟左道为永中求福,希觊非望。
明昌五年,高陀斡坐诅祝诛。
上疑事在永中,未有以发也。
会镐王傅尉奏永中第四子阿离合懑因防禁严密,语涉不道。
诏同签大睦亲府事袴、御史中丞孙即康鞫问,并求得第二子神徒门所撰词曲有不逊语。
家奴德哥首永中尝与侍妾瑞雪言:‘我得天下,子为大王,以尔为妃。’
诏遣官复按状同。
再遣礼部尚书张暐、兵部侍郎乌古论庆裔复之。
上谓宰臣曰:‘镐王只以语言得罪,与永蹈罪异。’
参知政事马琪曰:‘永中与永蹈罪状虽异,人臣无将,则一也。’
上曰:‘大王何故辄出此言?’
左丞相清臣曰:‘素有妄想之心也。’
诏以永中罪状宣示百官杂议,五品以下附奏,四品以上入对便殿。
皆曰:‘请论如律。’
惟宫籍监丞卢利用乞贷其死。
诏赐永中死,神徒门、阿离合懑等皆弃市。
敕有司用国公礼收葬永中,平阳府监护,官给葬具,妻子威州安置。
泰和七年,诏复永中王爵,赐谥曰厉。
敕石古乃于威州择地,以礼改葬,岁时祭奠。
贞祐二年,诏徙永中妻、子石古乃等郑州安置。
贞祐三年,太康县人刘全尝为盗,亡入卫真界,诡称爱王。
所谓爱王,指石古乃。
石古乃实未尝有王封,小人妄以此目之。
刘全欲为乱,因假托以惑众,诱王氏女为妻,且言其子方聚兵河北。
东平人李宁居嵩山,有妖术。
全同县人时温称宁可论大事,乃使范元书伪号召之。
宁至,推为国师,议僣立。
事觉,全、温、宁皆伏诛。
贞祐四年,潼关破,徙永中子孙于南京。
兴定二年,亳州谯县人孙学究私造妖言云:‘爱王终当奋发,今匿迹民间,自号刘二。’
卫真百姓王深等皆信以为诚然。
有刘二者出而当之,遣欧荣辈结构逆党,市兵仗,大署旌旗,谋慄立。
事觉,诛死者五十二人,缘坐者六十余人。
永中子孙禁锢,自明昌至于正大末,几四十年。
天兴初,诏弛禁锢。
未几,南京亦不守云。
郑王永蹈,本名银术可,初名石狗儿。
大定十一年,封滕王,未期月进封徐王。
二十五年,加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六年,为大兴尹。
章宗即位,判彰德军节度使,进封卫王。
明昌二年,徙封郑王。
三年,改判定武军。
初,崔温、郭谏、马太初与永蹈家奴毕庆寿私说谶记灾祥,毕庆寿以告永蹈:“郭谏颇能相人。”
永蹈乃召郭谏相已及妻子。
谏说永蹈曰:“大王相貌非常,王妃及二子皆大贵。”
又曰:“大王,元妃长子,不与诸王比也。”
永蹈召崔温、马太初论谶记天象。
崔温曰:“丑年有兵灾,属兔命者来年春当收兵得位。”
郭谏曰:“昨见赤气犯紫微,白虹贯月,皆注丑后寅前兵戈慄乱事。”
永蹈深信其说,乃阴结内侍郑雨儿伺上起居,以崔温为谋主,郭谏、马太初往来游说。
河南统军使仆散揆尚永蹈妹韩国公主,永蹈谋取河南军以为助,与妹泽国公主长乐谋,使驸马都尉蒲剌睹致书于揆,且先请婚,以观其意。
揆拒不许结婚,使者不敢复言不轨事。
永蹈家奴董寿谏永蹈,不听。
董寿以语同辈奴千家奴,上变。
是时,永蹈在京师,诏平章政事完颜守贞、参知政事胥持国、户部尚书杨伯通、知大兴府事尼庞古鉴鞫问,连引甚众,久不能决。
上怒,召守贞等问状。
右丞相夹谷清臣奏曰:“事贵速绝,以安人心。”
于是,赐永蹈及妃卞玉,二子按春、阿辛,公主长乐自尽。
蒲剌睹、崔温、郭谏、马太初等皆伏诛。
仆散揆虽不闻问,犹坐除名。
董寿免死,隶监籍。
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
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
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曰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越王永功,本名宋葛,又名广孙,贞元二年生。
沉默寡言笑,勇健绝人,涉书史,好法书名画。
大定四年,封郑王。
七年,进封隋王。
十一年,进封曹王。
十五年,除刑部尚书。
上曰:“侍郎张汝霖,汝外舅行也,可学为政。”
十七年,授活活土世袭猛安。
十八年,改大兴尹。
世宗幸金莲川,始出中都,亲军二苍头纵马食民田,诏永功:“苍头各杖一百。弹压百户二人失觉察,勒停。”
上次望京淀,永功奏曰:“亲军人止一苍头、两弹压服勤,为日久矣。臣昧死违诏,量决苍头,使弹压待罪,可使偿其田直,惟陛下怜察。”
上皆从之。
老妪与男妇憩道傍,妇与所私相从亡去,或告妪曰:“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妪告伍长踪迹之。
有男子私杀牛,手持血刃,望见伍长,意其捕己,即走避之。
妪与伍长疑是杀其妇也,捕送县,不胜楚毒,遂诬服。
问尸安在?诡曰:“弃之水中矣。”
求之水中,果获一尸,已半腐。
县吏以为是男子真杀若妇矣,即具狱上。
永功疑之曰:“妇死几何日,而尸遽半腐哉。”
顷之,妪得其妇于所私者。
永功曰:“是男子偶以杀人就狱,其拷掠足以称杀牛之科矣。”
遂释之而去。
武清黄氏、望云王氏豪猾不逞,永功发其罪,畿内肃然。
二十三年,判东京留守。
是月,改河间尹。
阅月,改北京留守。
居无何,上谓宰臣曰:“朕闻永功到北京为政无良,虽朕子,万一败露,法可废乎。朕已戒敕永功,卿等可谕其长史,俾匡正之。”
到北京凡七月,改东京留守。
世宗幸上京,过东京,永功从。
明年,上还至天平山好水川,皇太子薨。
诏永功护丧事,寻拜御史大夫。
章宗封原王,加开府仪同三司。
赵王永中及永功兄弟皆加开府仪同三司。
明年,判大宗正事。
应州僧与永功有旧,将诉事于彰国军节度使移剌胡剌,求永功手书与胡剌为地。
胡剌得书,奏之。
上谓宰臣曰:“永功以书嘱事胡剌,此虽细微,不可不惩也。凡人小过不治,遂至大咎。有犯必惩,庶几能改,是亦教也。”
皆曰:“陛下用法无私,臣下敢不敬畏。”
于是永功解职。
未几,复判大宗正事。
章宗即位,除判平阳府事,进封冀王。
永功之官,随引医人沈思存过制限,当解职。
上曰:“朕知此事,当痛断监奴及治府掾长史管辖府事者罪,仍著于令。”
家奴王唐犯罪至徒,永功曲庇之。
平阳治中高德裔失觉察,笞四十。
于是永功改判济南府。
诏永功曰:“所坐虽细事,法令不得不如此。今已释矣,后毋复然。济南先帝旧治,风土甚好,可悉此意也。”
改授山东西路把鲁古世袭猛安。
二年,判广宁府事,进封鲁王。
明年,判彰德府事。
承安元年,进封郢王。
明年,判太原府事。
泰和七年,改西京留守。
八年,复判平阳府事。
大安元年,进封谯王,判中山府事。
明年,进封越王。
宣宗即位,免常参。
明年,从迁汴京。
久之,诏永功每月朔一朝。
兴定四年,诏永功无朝。
五年,有疾,赐御药。
疾革,赐尚医诊视,一日五遣使候问。
是岁,薨。
上哭之恸,谥曰忠简。
子福孙、寿孙、粘没曷。
大定二十六年,诏赐福孙名璐,寿孙名璹,粘没曷名琳。
是年,璐加奉国上将军。
章宗即位,加银青荣禄大夫,封萧国公。
初为兴陵崇妃养子,常居京师,奉朝请。
泰和五年,卒。
章宗辍朝,百官进名奉慰。
璹本名寿孙,世宗赐名,字仲实,一字子瑜。
资质简重,博学有俊才,喜为诗,工真草书。
大定二十七年,加奉国上将军。
明昌初,加银青荣禄大夫。
卫绍王时,加开府仪同三司。
贞佑中,封胙国公。
正大初,进封密国公。
璹奉朝请四十年,日以讲诵吟咏为事,时时潜与士大夫唱酬,然不敢明白往来。
永功薨后,稍得出游,与文士赵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李汾、王飞伯辈交善。
初,宣宗南迁,诸王宗室颠沛奔走,璹乃尽载其家法书名画,一帙不遗。
居汴中,家人口多,俸入少,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焚香煮茗,尽出藏书,谈大定、明昌以来故事,终日不听客去,乐而不厌也。
天兴初,璹已卧疾,论及时事,叹曰:‘兵势如此,不能支,止可以降。全完颜氏一族归吾国中,使女直不灭则善矣,余复何望。’
是时,曹王出质,璹见哀宗于隆德殿。上问:‘叔父欲何言?’璹奏曰:‘闻讹可欲出议和。讹可年幼,不苦谙练,恐不能办大事。臣请副之,或代其行。’上慰之曰:‘南渡后,国家比承平时有何奉养,然叔父亦未尝沾溉。无事则置之冷地,无所顾藉,缓急则置于不测,叔父尽忠固可,天下其谓朕何?叔父休矣。’于是君臣相顾泣下。
未几,以疾薨。年六十一。
平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第五子守禧,字庆之,风神秀彻,璹特钟爱,尝曰:‘平日所蓄书画将以付斯子。’及汴城降,守禧病卒,年未三十。
潞王永德,本名讹出。大定二十五年,与章宗及诸兄俱加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七年,封薛王。明年,除秘书监。
二十九年,进判秘书监,进封沈王。
明昌元年,授山东东路把鲁古必剌猛安。
二年,进封豳王。
五年,迁劝农使。
承安二年,进封潞王。
承安三年,再任劝农使。
泰和元年,有司劾永德元日进酒后期,有诏勿问。
卫绍王时,累迁太子太师。
宣宗即位,改同判大睦亲府事。
兴定五年,迁判大睦亲府事。
子斡论,赐名琰。
豫王永成,本名鹤野,又曰娄室。母昭仪梁氏。
永成风姿奇伟,博学,善属文。
世宗尤爱重之。
大定七年,始封沈王,以太学博士王彦潜为府文学,永成师事之。
十一年,进封豳。
十五年,就外第。
十六年,判秘书监。
明年,授世袭山东东路把鲁古猛安,判大睦亲府事。
既而改中都路胡土霭哥蛮猛安。
二十年,改授翰林学士承旨。
二十三年,判定武军节度使事,寻改判广宁府。
二十五年,世宗幸上京,命留守中都,判吏部尚书,进开府仪同三司,为御史大夫。
章宗即位,起复,进封吴,判真定府事。
明昌元年,改山东西路盆买必剌猛安。
明年,进封兖。
坐率军民围猎,解职,奉表谢罪。
上赐手诏曰:‘卿亲实肺腑,夙著忠纯,侍显考于春宫,曲尽友于之爱,洎冲人之继统,愈明忠赤之心,艰难之中,多所裨益。朕心简在,毫楮莫穷,用是起之苫块之中,授以维城之任。自典藩服,岁月荐更,蕞尔赵邦,知骥足之难展,眇哉镇府,固牛刀之莫施。方思驿召以赴朝,何意遽罹于国宪。偶因时猎,颇扰部民,法所不宽,宪台闻上。朕尚含容累月,未忍即行,虽欲遂于私恩,竟莫违于公议,解卿前职,即乃世封。噫,祖宗立法,非一人之敢私;骨肉至亲,岂千里而能间。以此退闲之小诫,欲成终始之洪恩。《经》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是以知节慎者修身之本,骄矜者败德之源。朕每自励,今以戒卿。昔东平乐善,能成不朽之名,梁孝奢淫,卒致忧疑之悔。前人所行,可为龟鉴。卿兼资文武,多艺多才,履道而行,何施不可。如能德业日新,无虑牵复之晚。朕素不工词翰,临文草草,直写所怀,冀不以辞害意也。’未几,授沁南军节度使。
三年,改判咸平府事,未赴,移判太原府事。
上以永成诞日,亲为诗以赐,有‘美誉自应辉玉牒,忠诚不待启金滕’之语,当世荣之。
七年,改判平阳府事。
承安改元,以覃恩进封豫。
明年冬,进马八十疋,以资守御之备。
上赐诏奖谕曰:‘卿夙有隽望,时惟茂亲,通达古今,砥砺忠义。方分忧于外服,来输骏于上闲,欲助边防,以增武备。惟尽心于体国,乃因物以见诚。载念恳勤,良深嘉奖。’
五年,再任。
俄召还,以疾不能入见。
上亲幸其第临视。
泰和四年,薨。
讣闻,上为之震悼,赙赠甚厚,谥曰忠献。
永成自幼喜读书,晚年所学益醇,每暇日引文士相与切磋,接之以礼,未尝见骄色。
自号曰‘乐善居士’,有文集行于世云。
夔王允升,改名永升,本名斜不出,一名鹤寿。
大定十一年,封徐王,进封虞王。
二十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
明年,判吏部尚书,授山东西路按必出虎必剌猛安。
章宗即位,加恩宗室,徙封隋王,除定武军节度使。
明昌二年,改封曹王。
久之,改封宛王。
卫绍王即位,徙今封。
贞祐元年九月,宣宗以允升年高,素羸疾,诏宫中听扶杖。
寻薨。
既殡,烧饭,上亲临奠。
赞曰:世宗保全宗室,无所不至,虽矫海陵之失,亦由天资仁厚而然也。
其子永中、永蹈皆死章宗之手,其理盖有不可诘者。
章宗无后,则厥报不爽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二十三-译文
世宗的儿子们:永中、永蹈、永功(子璹)、永德、永成、永升。
世宗的昭德皇后生了显宗、赵王孰辇、越王斜鲁。元妃张氏生了鄗王允中、越王允功。元妃李氏生了郑王允蹈、卫绍王允济、潞王允德。昭仪梁氏生了豫王允成。才人石抹氏生了夔王允升。孰辇、斜鲁都早逝。
镐王永中,原名实鲁剌,又名万僧。在大定元年,被封为许王。五年,担任大兴尹。七年,进封为越王。十一年,进封为赵王。十三年,被任命为枢密使。十九年,他的儿子石古乃被加封为光禄大夫。这一年,明德皇后被改葬于坤厚陵,永中的母亲元妃张氏也一同陪葬。十一月庚申日,从磐宁宫出发。永中因为元妃的灵柩先行,所以让举黄伞的人走在前面。不久,皇后的灵柩从磐宁宫出来,显宗光着脚跟在后面。少府监张仅言呼喊举黄伞的人,他没有回应。下葬后,仅言想要上奏此事,显宗解释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是伞人误会了。”仅言才作罢。
二十一年,改任大宗正事。永中不高兴,显宗劝他说:“宗正的职位,从亲近到疏远,从近到远,这是亲近贤能的职责。而且皇子的尊贵,难道会以官职的闲散繁重为标准吗?”永中这才高兴。
二十四年,世宗前往上京,显宗留守,并留下了永中。显宗先派章宗、宣宗上表问候世宗的健康,接着又派永中的儿子光禄大夫石古乃上表。世宗高兴地对豫国公主说:“皇太子孝德天成,先派两个儿子,接着又派这个儿子,兄弟之间的友爱如此深厚。”
二十五年六月,世宗在天平山好水川避暑,显宗在中都去世,诏令曹王永功辅佐章宗,召回永中。这一年,与章宗及永功等人一起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六年,再次担任枢密使。这一年,世宗赐给诸孙取名。石古乃取名瑜,神土门取名璋,阿思懑取名玘,阿离合懑取名瑑。二十七年,玘年满十五岁以上,被加封为奉国上将军。章宗即位后,起用永中担任判西京留守,进封为汉王,赐给诸弟各五百两金、五千两银、二千贯钱、三百端重币、二千匹绢。再次赐给永中修建公廨的三百万钱,特别加封石古乃为银青荣禄大夫,阿离合懑为奉国上将军。
明昌二年正月辛酉日,孝懿皇后去世。判真定府事吴王永成、判定武军节度使隋王永升因奔丧逾期,各被罚一个月的俸禄,杖责其长史五十下。永中恰巧有寒病,未能赶到。皇帝发怒,怀疑诸王有轻慢之心,派人责问永中:‘已经接近公除,也不必来了。’二月丙戌日,禫祭,永中才到达,进入祭祀。辛卯日,开始进行烧饭礼。壬辰日,永中及诸王朝辞,赐予遗留物,虽然礼遇还在,但嫌隙从此开始。
四月,进封为并王。三年,判平阳府事,进封为镐王。最初设立王傅、府尉官职,名义上是官员,实际上是为了检制他们。府尉希望得到皇帝的指示,过分严格。永中自认为世宗的长子,且年纪已大,动不动就受到限制,心情非常不好,非常郁闷,于是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下诏不允许。
四年,郑王永蹈因谋反被诛。增设诸王司马一员,负责检查门户的出入,狩猎、宴会都有所限制,家人的出入都有所禁止。河东提刑判官把里海因私自拜访永中,被杖责一百,解除职务。前近侍局副使裴满可孙曾受永中请托,为石古乃求官,可孙已经改任同知西京留守,仍然被免职。尚书右丞张汝弼是永中母亲的舅舅。汝弼的妻子高陀斡自大定年间画永中母亲的像,非常敬奉,用左道的方法为永中求福,希望得到非分之想。明昌五年,高陀斡因诅咒被诛。皇帝怀疑此事与永中有关,但没有找到证据。
恰逢镐王傅尉上奏永中的第四子阿离合懑因为防范严密,言语中涉及不敬。皇帝下诏让同签大睦亲府事袴、御史中丞孙即康审问,并找到了第二子神徒门所写的词曲中有不逊之语。家奴德哥首先告发永中曾与侍妾瑞雪说:‘我得到天下,你成为大王,你做我的妃子。’皇帝下诏派官员再次审问,结果相同。再次派礼部尚书张暐、兵部侍郎乌古论庆裔复审。皇帝对宰相说:‘镐王只是因为言语得罪,与永蹈的罪行不同。’参知政事马琪说:‘永中与永蹈的罪行虽然不同,但作为人臣,没有不忠诚的,这是相同的。’皇帝问:‘大王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左丞相清臣说:‘他一向有非分之想。’皇帝下诏将永中的罪行公布给百官讨论,五品以下附议,四品以上入宫对质。都说:‘请按照法律处理。’只有宫籍监丞卢利用请求宽恕永中的死罪。皇帝下诏赐永中死,神徒门、阿离合懑等人被处死。敕令有关部门用国公的礼仪安葬永中,平阳府监护,官府提供葬具,妻子和子女被安置在威州。
泰和七年,皇帝下诏恢复永中的王爵,赐予谥号曰厉。敕令石古乃在威州选择地点,以礼仪改葬,每年进行祭祀。贞祐二年,皇帝下诏将永中的妻子、儿子石古乃等人安置在郑州。
贞祐三年,太康县人刘全曾为盗,逃入卫真界,自称爱王。所谓的爱王,指的是石古乃。石古乃实际上从未被封为王,小人们妄加此名。刘全想要作乱,趁机假托石古乃的名义迷惑众人,诱娶王氏女子为妻,并说他的儿子正在河北聚集兵力。东平人李宁住在嵩山,有妖术。刘全的同县人称宁可论大事,于是让范元书伪造号召。李宁到来后,被推举为国师,商议篡位。事情败露,刘全、温、宁都被处死。
贞祐四年,潼关被攻破,将永中的子孙迁往南京。兴定二年,亳州谯县人孙学究私下散布妖言说:‘爱王终将奋发,现在隐藏在民间,自称刘二。’卫真百姓王深等人都信以为真。有自称刘二的人出现,派欧荣等人组织反叛势力,购买兵器,高举旗帜,图谋篡位。事情败露,处死五十二人,牵连六十余人。永中的子孙被禁锢,从明昌到正大末年,将近四十年。天兴初年,皇帝下诏解除禁锢。不久,南京也守不住了。
郑王永蹈,原名银术可,初名石狗儿。大定十一年,被封为滕王,未满一个月就进封为徐王。二十五年,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六年,担任大兴尹。章宗即位后,担任判彰德军节度使,进封为卫王。明昌二年,改封为郑王。三年,改判定武军。
起初,崔温、郭谏、马太初和永蹈的家奴毕庆寿私下谈论谶记和灾祥,毕庆寿把这件事告诉了永蹈:‘郭谏很会看相。’永蹈于是召来郭谏为自己和妻子看相。郭谏对永蹈说:‘大王您的相貌非常,王妃和两个儿子都很富贵。’又说:‘大王,您是元妃的长子,不和其他王子相比。’永蹈召崔温、马太初讨论谶记和天象。崔温说:‘丑年会有兵灾,属兔命的人来年春天会收兵得位。’郭谏说:‘昨天看到赤气侵犯紫微星,白虹贯穿月亮,都预示着丑年后的寅年会有兵戈动荡的事情。’永蹈深信不疑,于是暗中联络内侍郑雨儿监视皇帝的起居,以崔温为谋主,郭谏、马太初四处游说。
河南统军使仆散揆是永蹈的妹妹韩国公主的丈夫,永蹈计划夺取河南军作为援助,和妹妹泽国公主长乐商量,让驸马都尉蒲剌睹写信给仆散揆,并且先提出求婚,以观察他的态度。仆散揆拒绝不同意结婚,使者不敢再提不轨的事情。永蹈的家奴董寿劝谏永蹈,永蹈不听。董寿把这件事告诉了同辈的家奴千家奴,千家奴告发了永蹈。这时,永蹈在京城,皇帝下诏让平章政事完颜守贞、参知政事胥持国、户部尚书杨伯通、知大兴府事尼庞古鉴鞫审问,牵连的人很多,很久都不能决断。皇帝生气,召见守贞等人询问情况。
右丞相夹谷清臣上奏说:‘事情要迅速决断,以安定人心。’于是,皇帝赐给永蹈和妃子卞玉,两个儿子按春、阿辛,公主长乐自尽。蒲剌睹、崔温、郭谏、马太初等人都被处死。仆散揆虽然没有被询问,但也被除名。董寿免死,被贬为监籍。千家奴赏赐钱二千贯,特别晋升为五官杂班叙使。从此以后,诸王的管制更加严格。
泰和七年,皇帝下诏恢复王封,举行仪式重新安葬,赐予谥号剌,让卫王永济的儿子按辰作为永蹈的后代,继承他的祭祀。
越王永功,原名宋葛,又名广孙,贞元二年出生。沉默寡言笑,勇猛过人,涉猎书籍史籍,喜欢法书和名画。大定四年,被封为郑王。七年,进封为隋王。十一年,进封为曹王。十五年,担任刑部尚书。皇帝说:‘侍郎张汝霖,是你的外甥,可以学习治理国家。’十七年,授予活活土世袭猛安。十八年,改任大兴尹。
世宗到金莲川,首次离开中都,亲兵两名士兵纵马吃民田,皇帝下诏永功:‘士兵每人杖责一百。弹压百户两人失察,停止职务。’皇帝到望京淀,永功上奏说:‘亲兵只有一名士兵和两名弹压,已经这样很久了。我冒死违抗诏令,决定杖责士兵,让弹压等待处罚,可以让他们赔偿田地损失,希望陛下体谅。’皇帝都同意了。
一位老妇人和一个妇女在路边休息,妇女和她的情人一起逃走,有人告诉老妇人:‘刚才看到年轻妇女从水边的小路走了。’老妇人告诉伍长追踪她。有男子私自杀牛,手持血刃,看到伍长,以为是被捕,就逃走了。老妇人和伍长怀疑是他杀了那个妇女,逮捕并送到县里,忍受不住刑讯,于是承认了。问尸体在哪里?他诡称:‘扔到水里了。’在水中寻找,果然找到了一具半腐烂的尸体。县吏认为是那个男子真的杀了那个妇女,于是准备上报。
永功怀疑说:‘妇女死了多少天,尸体怎么会突然半腐烂呢。’不久,老妇人在那个男子的情人那里找到了她的妇女。永功说:‘这个男子偶然杀人被捕,他的拷打足以抵得上杀牛的罪行了。’于是释放了他。
武清黄氏、望云王氏豪猾不驯,永功揭发了他们的罪行,京畿地区变得肃然。
二十三年,担任东京留守。这个月,改任河间尹。过了一个月,改任北京留守。不久,皇帝对宰相说:‘我听说永功到北京治理不善,即使是我的儿子,万一败露,法律可以废除吗?我已经告诫永功,你们可以告诉他的长史,让他改正。’到北京七个月,改任东京留守。世宗到上京,经过东京,永功跟随。
第二年,皇帝回到天平山好水川,皇太子去世。皇帝下诏永功负责丧事,不久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章宗封他为原王,加开府仪同三司。赵王永中及永功兄弟都加开府仪同三司。第二年,担任大宗正事。
应州的一位僧人和永功有旧交,要将事情告诉彰国军节度使移剌胡剌,请求永功的手书给胡剌。胡剌得到信,上报了。皇帝对宰臣说:‘永功用书信嘱托胡剌办事,这件事虽然细微,但不可不惩罚。一个人小错误不处理,就会导致大罪。有罪必罚,也许能改正,这也是教育。’大家都说:‘陛下用法无私,臣下敢不敬畏。’于是永功被免职。不久,又担任大宗正事。
章宗即位,任命永功为平阳府事,进封为冀王。永功的官职,随着引医人沈思存超过了制限,应当免职。皇帝说:‘我知道这件事,应当严厉惩罚监奴和治理府事的掾长史,并将此写入法令。’家奴王唐犯罪至流放,永功庇护他。平阳治中高德裔失察,鞭打四十。于是永功改任济南府。
皇帝下诏永功说:‘所犯虽然小事,但法律不得不这样。现在已经释放了,以后不要再这样了。济南是先帝的旧治,风土人情很好,你可以完全理解这个意思。’改授山东西路把鲁古世袭猛安。二年,担任广宁府事,进封为鲁王。第二年,担任彰德府事。承安元年,进封为郢王。第二年,担任太原府事。泰和七年,改任西京留守。八年,再次担任平阳府事。大安元年,进封为谯王,担任中山府事。第二年,进封为越王。
宣宗即位,免去常参。第二年,跟随迁都汴京。过了一段时间,皇帝下诏永功每月初一朝见。兴定四年,皇帝下诏永功不必朝见。五年,永功生病,赐予御药。病情加重,赐尚医诊治,一天五次派人询问。这一年,永功去世。皇帝痛哭流涕,赐予谥号忠简。
儿子福孙、寿孙、粘没曷。大定二十六年,皇帝下诏赐福孙名为璐,寿孙名为璹,粘没曷名为琳。这一年,璐加封为奉国上将军。章宗即位,加封银青荣禄大夫,封为萧国公。最初是兴陵崇妃的养子,经常居住在京城,参加朝会。泰和五年,去世。章宗停止朝会,百官进名慰问。
璹原名寿孙,世宗赐名,字仲实,又字子瑜。性格简重,博学有才华,喜欢写诗,擅长真草书。大定二十七年,加封为奉国上将军。明昌初年,加封银青荣禄大夫。卫绍王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佑中,封为胙国公。正大初年,进封为密国公。
璹在朝廷供职四十年,每天以讲诵吟咏为业,时常暗中与士大夫们相互酬答诗词,但不敢公开往来。永功去世后,璹才开始稍微出游,与文士赵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李汾、王飞伯等人交往甚好。起初,宣宗南迁时,诸王宗室颠沛流离,璹便将家中的法书名画全部带走,一点都没有遗漏。在汴京居住时,家里人口众多,俸禄却很少,有客人来访,璹因贫穷无法准备酒菜,只能大家共食蔬饭,点香煮茶,拿出藏书,谈论大定、明昌以来的故事,整天都不让客人离开,乐此不疲。
天兴初年,璹已经卧病在床,谈论时事时,叹息说:‘现在兵势如此,无法支撑,只能选择投降。保全完颜氏一族回归我国,如果女真不灭,那就好了,我还能有什么奢望。’当时,曹王出质,璹在隆德殿见到了哀宗。哀宗问他:‘叔父有什么要说的?’璹上奏说:‘听说讹可可以出议和。讹可年纪小,不熟悉政务,恐怕不能处理大事。我请求辅佐他,或者代替他行事。’哀宗安慰他说:‘南渡后,国家比承平时有什么奉养,叔父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平时就冷落你,无所依仗,急难之时又把你置于不测之地,叔父忠诚固然值得赞扬,但天下人会如何评价我呢?叔父不要再说了。’于是君臣相对而泣。不久,璹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璹一生诗文很多。他自己删选了自己的诗,留存了三百首,乐府诗一百首,号称《如庵小稿》。他的第五子守禧,字庆之,风度翩翩,璹特别宠爱他,曾说:‘平日所收藏的书画都将传给这个儿子。’等到汴京投降,守禧病逝,年仅未满三十。
潞王永德,原名讹出。大定二十五年,与章宗及众兄弟一起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二十七年,被封为薛王。第二年,担任秘书监。二十九年,晋升为判秘书监,封为沈王。明昌元年,被任命为山东东路把鲁古必剌猛安。二年,晋升为豳王。五年,升任劝农使。承安二年,晋升为潞王。承安三年,再次担任劝农使。泰和元年,因元旦进酒迟到,被有关部门弹劾,皇帝下诏不予追究。卫绍王时,多次升迁至太子太师。宣宗即位后,改任同判大睦亲府事。兴定五年,升任判大睦亲府事。他的儿子斡论,被赐名琰。
豫王永成,原名鹤野,又称娄室。母亲是昭仪梁氏。永成风度翩翩,博学多才,擅长写作。世宗特别宠爱他。大定七年,开始被封为沈王,以太学博士王彦潜为府文学,永成拜他为师。十一年,晋升为豳王。十五年,在外居住。十六年,担任秘书监。第二年,被任命为世袭山东东路把鲁古猛安,判大睦亲府事。后来改任中都路胡土霭哥蛮猛安。二十年,改任翰林学士承旨。二十三年,判定武军节度使事,不久改判广宁府。二十五年,世宗前往上京,命他留守中都,判吏部尚书,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担任御史大夫。
章宗即位后,他被召回朝廷,晋升封为吴王,判真定府事。明昌元年,改任山东西路盆买必剌猛安。第二年,晋升封为兖王。因率领军民围猎,被解职,上表谢罪。皇帝赐予手诏说:‘你是我亲近的人,一直忠诚纯洁,在春宫侍奉先帝,充分展现了友爱之情,等到冲人继承皇位,更加明显地表现出忠诚之心,在艰难时刻,多有贡献。我心知肚明,笔尖难以穷尽,因此从草垫中起用你,授予你城防重任。自从管理藩国以来,岁月更迭,小小的赵国,知道骏马难以施展,遥远的镇府,固然是牛刀难以施展之地。正想驿召你入朝,没想到你突然触犯了国法。偶然因时猎,稍微扰民,依法不能宽容,宪台上报。我含容了数月,不忍立即处理,虽然想满足私恩,但最终不能违背公议,解除你的前职,即世袭封号。唉,祖宗立法,不是一个人可以私自更改的;至亲骨肉,岂能千里之外就能阻隔。以此小小的退闲之规,想要成就终始之洪恩。《经》云:‘在上位者不骄,高而不危。’因此知道节俭是修身之本,骄傲是败德之源。我每次自我勉励,现在以此告诫你。以前东平乐善,能成就不朽之名,梁孝王奢侈,最终导致忧虑和悔恨。前人的行为,可以作为借鉴。你文武兼备,多才多艺,遵循正道而行,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如果你能不断进步,不必担心晚节不保。我向来不擅长词翰,临文草草,直抒胸臆,希望不要因为言辞而损害了本意。’不久,被任命为沁南军节度使。三年,改任判咸平府事,未赴任,转任太原府事。皇帝以其生日为题,亲自作诗赐予他,其中有‘美誉自应辉玉牒,忠诚不待启金滕’之句,当时的人都以他为荣。
七年,改任判平阳府事。承安改元,因恩赐晋升封为豫王。第二年冬天,进献马八十匹,以资助守御之备。皇帝赐诏嘉奖说:‘你一直有才望,是国家的亲近之人,通达古今,砥砺忠义。在外服侍国家,来贡献良马于上,想要帮助边防,增加武备。只有尽心于国家,才能因物见诚。考虑到你的恳切,深表嘉奖。’五年,再次任职。不久召回,因病不能入朝觐见。皇帝亲自前往他的宅邸探视。泰和四年,去世。讣闻传来,皇帝为之震悼,赐予丰厚的赙赠,谥号为忠献。
永成自幼喜欢读书,晚年所学更加深厚,每当闲暇时,都会邀请文士一起切磋,以礼相待,从未见过骄傲之色。他自号‘乐善居士’,有文集流传于世。
夔王允升,改名永升,原名斜不出,又名鹤寿。大定十一年,被封为徐王,晋升为虞王。二十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第二年,担任吏部尚书,授山东西路按必出虎必剌猛安。章宗即位后,对宗室加恩,改封为隋王,授定武军节度使。明昌二年,改封为曹王。过了一段时间,改封为宛王。卫绍王即位后,改封为现在的封号。贞祐元年九月,宣宗因允升年高,一向体弱多病,下诏允许他在宫中拄杖行走。不久去世。下葬后,烧饭祭奠,皇帝亲自前往祭奠。
赞曰:世宗保全宗室,无所不至,虽然纠正了海陵王的错误,但也因为天资仁厚而如此。他的儿子永中、永蹈都死在章宗手中,其中的道理恐怕有不可追究的地方。章宗没有后代,那么他的报应就不会错过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二十三-注解
世宗:指金朝的皇帝完颜雍。
昭德皇后:世宗的皇后,完颜元妃,是金朝皇后的尊称。
元妃:元妃是指皇帝的正室皇后,是皇帝的法定配偶。
昭仪:妃嫔的等级,低于昭德皇后和元妃。
才人:古代宫廷中女官的等级之一,多由有才学的女子担任。
枢密使: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是皇帝的重要助手。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掌管宫廷宴会和宴请事宜。
大宗正事:大宗正事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位高权重。
奉国上将军:奉国上将军是古代官职,是武官的一种。
禫祭: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
官属:官职的属官,即官员的下属。
司马: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军事和治安。
提刑判官:古代官职,负责审判和刑罚。
近侍局副使: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尚书右丞: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职,负责辅助尚书处理政务。
诅祝:古代的一种诅咒行为,通过言语或仪式来诅咒他人。
杂议:古代的一种官方讨论,由官员对某事提出意见。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罪犯处死并暴尸于市。
国公:古代的一种封号,是对有功之臣的封赏。
威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南京:古代的一个都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亳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谯县: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爱王:对石古乃的称呼,石古乃是镐王的第四子,被一些百姓误认为是王。
妖术:古代指非正统的、神秘的法术。
市兵仗:购买武器。
谋慄立:图谋篡位。
禁锢:古代的一种刑罚,指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不得离开指定的地区。
谶记:谶记是一种古代的预言或预兆,通常以隐晦的语言表达,被认为是由神或先知所传达的关于未来的信息。
相人:相人是指通过观察人的面相、体态、行为等来预测人的性格、命运等,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占卜术。
兵灾:兵灾是指因战争或军事行动而造成的灾害。
紫微:紫微是指天上的紫微星,古代认为它是皇帝的象征,因此紫微星的变化被认为是皇帝命运的预兆。
白虹贯月:白虹贯月是指天空中出现的一条白色的长带穿过月亮,古代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
兵戈慄乱:兵戈慄乱是指战争和混乱,慄乱意味着动荡不安。
内侍:内侍是指宫廷中的宦官,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的政务。
右丞相:右丞相是古代官职,是宰相之一,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夹谷清臣:夹谷清臣是古代人物,曾任右丞相,此处提及他的名字是为了说明事件发生时的政治背景。
赐谥:赐谥是指皇帝对已故官员或贵族给予的尊称,以表彰其生前的功绩。
世袭:世袭是指官职或财产等可以由家族中的一代传给下一代。
猛安:猛安是古代官职,是金朝地方行政单位的首领。
大兴府:大兴府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北京。
亲军:亲军是指皇帝的直属军队,负责宫廷的安全。
望京淀:望京淀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事务。
外舅:外舅是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杖:杖是指用杖打,古代的一种刑罚。
勒停:勒停是指停止或禁止,此处指停止职务。
伍长:伍长是古代官职,是军队中的基层军官。
楚毒:楚毒是指严刑拷打,使人痛苦。
畿内:畿内是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上京:上京是古代金朝的都城,即今天的哈尔滨。
皇太子:皇太子是指皇帝的继承人,即未来的皇帝。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彰国军节度使:彰国军节度使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移剌胡剌:移剌胡剌是古代人物,曾任彰国军节度使。
制限:制限是指限制,此处指限制官员的权力。
监籍:监籍是指官员的记录档案。
五官杂班叙使:五官杂班叙使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杂役。
京师:京师是指国都,即首都。
平阳府:平阳府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
把鲁古:把鲁古是古代人物,曾任山东西路把鲁古世袭猛安。
广宁府:广宁府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辽宁。
彰德府:彰德府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
太原府:太原府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西京留守:西京留守是古代官职,负责西京(今西安)的留守事务。
谯王:谯王是古代王爵,是皇帝赐予的封号。
中山府:中山府是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
常参:常参是指官员定期参加的朝会。
汴京:汴京是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
兴定:兴定是金朝的一个年号。
卫绍王:卫绍王是金朝的皇帝,名完颜永济,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贞佑:贞佑是金朝的一个年号。
正大:正大是金朝的一个年号。
银青荣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是古代官职,是文官的一种。
萧国公:萧国公是古代王爵,是皇帝赐予的封号。
兴陵:兴陵是古代皇帝的陵墓,位于今天的河北。
崇妃:崇妃是古代皇帝的妃子。
养子:养子是指被收养为子女的人。
朝请:朝请是古代官名,指负责朝会礼仪的官员。
辍朝:辍朝是指皇帝停止上朝,以示哀悼。
奉慰:奉慰是指表示慰问。
胙国公:胙国公是古代王爵,是皇帝赐予的封号。
密国公:密国公是古代王爵,是皇帝赐予的封号。
璹:璹在此处指的是人名,即某位古代人物。
讲诵吟咏:指读书、背诵、吟咏诗歌等活动,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修养方式。
士大夫:指古代的士人,包括文官和部分武官,是社会的精英阶层。
唱酬:指相互作诗酬答,是古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永功:指人名,即某位古代人物。
薨:古代对贵族或官员去世的尊称。
家法书名画:指家族传承的法书和名画。
帙:帙是书籍的卷轴,此处指书籍。
汴中:汴中指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是北宋的都城。
蔬饭:指简单的饭食,此处指粗茶淡饭。
茗:茗是茶的别称。
大定、明昌:大定和明昌是金朝的两个年号。
宣宗:指金朝的皇帝完颜璟。
南迁:指金朝皇帝南迁到南方。
诸王宗室:指金朝的各位王公和皇室成员。
颠沛奔走:形容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卧疾:卧疾指因病卧床。
时事:指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曹王:曹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哀宗:指金朝的皇帝完颜守绪。
隆德殿:隆德殿是金朝皇宫中的一座宫殿。
讹可:指金朝的曹王完颜讹可。
质:质指人质,此处指曹王作为人质。
手诏:指皇帝亲手写的诏书。
南渡:指金朝南迁到南方。
奉养:指对长辈的赡养。
承平时:指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时期。
冷地:指被忽视的地方。
顾藉:顾藉指照顾、庇护。
不测:不测指不可预料的事情。
平生:指一生。
乐府:乐府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小稿:小稿指个人的诗文集。
守禧:指人名,即某位古代人物。
风神秀彻:形容人风度翩翩,才情出众。
钟爱:钟爱指非常喜爱。
汴城:汴城指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
永德:指人名,即某位古代人物。
秘书监:秘书监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秘书省的事务。
沈王:沈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把鲁古必剌猛安:把鲁古必剌猛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豳王:豳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劝农使:劝农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劝导农民生产。
承安:承安是金朝的一个年号。
泰和:泰和是金朝的一个年号。
宛王:宛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隋王:隋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
定武军节度使:定武军节度使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按必出虎必剌猛安:按必出虎必剌猛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沁南军节度使:沁南军节度使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咸平府:咸平府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春宫:春宫指皇帝的东宫,即未来的皇帝居住的地方。
维城之任:维城之任指守护国家的重任。
藩服:藩服指地方官职。
镇府:镇府指地方军事指挥机构。
驿召:驿召指皇帝派人用驿站传递命令召见。
国宪:国宪指国家的法律。
解职:解职指被免职。
维城:维城指国家。
经:经指《诗经》,此处泛指经典。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出自《诗经》,意思是身处高位不骄傲,就能保持稳定。
德业:德业指品德和学业。
牵复:牵复指被召回。
词翰:词翰指文章。
赙赠:赙赠指对逝者的财物赠予。
谥:谥是对逝者的尊称,含有对其一生行为的评价。
章宗:指金朝的皇帝完颜璟。
东平:东平指东平郡,此处指东平王。
梁孝王:梁孝王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王子。
赵邦:赵邦指赵国,此处指赵国的地方。
宪台:宪台指御史台,是古代的监察机构。
苫块:苫块指用草席和土块作为丧葬用品。
无后:无后指没有后代。
厥报:厥报指应得的报应。
诘:诘指追问,责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史-列传-卷二十三-评注
璹奉朝请四十年,日以讲诵吟咏为事,时时潜与士大夫唱酬,然不敢明白往来。
此句描绘了璹在朝请四十年间的生活状态,以讲诵吟咏为日常事务,与士大夫暗中唱酬,体现了其文人的气质和对文化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其谨慎的态度,不敢过于张扬,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存智慧。
永功薨后,稍得出游,与文士赵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李汾、王飞伯辈交善。
此句描述了璹在永功去世后,开始出游,与众多文士交往,这些文士均为当时之才俊,璹与之交往,可见其文学修养之高,以及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力。
初,宣宗南迁,诸王宗室颠沛奔走,璹乃尽载其家法书名画,一帙不遗。
此句展现了璹在宣宗南迁时的忠诚与担当,他不顾个人安危,将家中的法书名画全部携带,体现了对家族文化的珍视和对国家文化的忠诚。
居汴中,家人口多,俸入少,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焚香煮茗,尽出藏书,谈大定、明昌以来故事,终日不听客去,乐而不厌也。
此句描绘了璹在汴京的生活,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依然能够享受与客人谈古论今的乐趣,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
天兴初,璹已卧疾,论及时事,叹曰:‘兵势如此,不能支,止可以降。全完颜氏一族归吾国中,使女直不灭则善矣,余复何望。’
此句反映了璹在病榻之上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提出了投降的建议,体现了其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的高尚品质。
是时,曹王出质,璹见哀宗于隆德殿。上问:‘叔父欲何言?’璹奏曰:‘闻讹可欲出议和。讹可年幼,不苦谙练,恐不能办大事。臣请副之,或代其行。’上慰之曰:‘南渡后,国家比承平时有何奉养,然叔父亦未尝沾溉。无事则置之冷地,无所顾藉,缓急则置于不测,叔父尽忠固可,天下其谓朕何?叔父休矣。’于是君臣相顾泣下。
此段描述了璹在曹王出质时的忠诚与担当,他主动请缨,为国家利益着想,但最终未能得到皇帝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当时君臣之间的矛盾和无奈。
未几,以疾薨。年六十一。
此句简述了璹因病去世的事实,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平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
此句介绍了璹的文学成就,他删选了自己的诗作,留下了《如庵小稿》,体现了其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
第五子守禧,字庆之,风神秀彻,璹特钟爱,尝曰:‘平日所蓄书画将以付斯子。’及汴城降,守禧病卒,年未三十。
此句描述了璹对第五子守禧的钟爱,以及守禧早逝的遗憾,体现了璹对家族后代的关爱。
潞王永德,本名讹出。大定二十五年,与章宗及诸兄俱加开府仪同三司。
此句介绍了潞王永德的生平事迹,他年轻时便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体现了其家族的显赫。
豫王永成,本名鹤野,又曰娄室。母昭仪梁氏。永成风姿奇伟,博学,善属文。
此句介绍了豫王永成的生平事迹,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当时的一位杰出人物。
章宗即位,起复,进封吴,判真定府事。
此句描述了章宗即位后,豫王永成的晋升和职务变动,体现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赞曰:世宗保全宗室,无所不至,虽矫海陵之失,亦由天资仁厚而然也。
此句是对世宗保全宗室的赞扬,体现了其对家族和国家的忠诚。
其子永中、永蹈皆死章宗之手,其理盖有不可诘者。
此句描述了世宗之子永中、永蹈不幸被章宗所杀,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章宗无后,则厥报不爽矣。
此句总结了章宗无后的事实,预示了其家族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