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

作者: 张仲景(150年-219年),字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医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深远,尤其是在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医书。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为后世医学奠定了基础。

年代:成书于东汉末年(约2世纪)。

内容简要:《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书中主要讨论了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以方剂为主的治疗方法。它分为数十篇,内容涵盖了常见的内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包括心脏、胃肠、肝脏、肾脏等方面的疾病。《金匮要略》提出了许多经典的治疗方法与药方,为中医的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书中不仅有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还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内容至今仍被现代中医广泛应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原文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闰 目闰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

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

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臭等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译文

老师说:如果病人患了趺蹶病,只能向前走,不能向后退,用针刺月腨(小腿后侧肌肉)部位,深入二寸,这是太阳经受伤的表现。

病人常常用手指和手臂感到肿胀和动弹,这样的人身体有病,眼睛有毛病,可以用藜芦甘草汤来治疗。

藜芦甘草汤的配方(此处未给出)。

转筋这种病,病人的手臂和脚会变得僵硬,脉搏上下跳动,稍微有些紧张。如果转筋进入腹部,可以用鸡屎白散来治疗。

鸡屎白散的配方:鸡屎白,取一勺,用六碗水调和,温热服用。

阴狐疝气这种病,偏有大小不同,时常上下移动,可以用蜘蛛散来治疗。

蜘蛛散的配方:十四枚蜘蛛(烤焦),半两桂枝,将这两味药研成粉末,取八分一勺,用水调和后服用,一天服用两次。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

有人问:如果病人腹痛有虫,如何通过脉象来辨别?老师说:如果腹痛,脉象应该是沉的,如果是弦脉,反而脉象洪大,那么就有蛔虫。蛔虫引起的病,会让人吐出唾沫,心痛发作有规律,毒药无法止住,可以用甘草粉蜜汤来治疗。

甘草粉蜜汤的配方: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将这三味药用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两升去渣,加入粉和蜜,搅拌使其混合,煎成薄粥状,温热服用一升,病好就停止服用。

蛔厥病,应当吐出蛔虫,但现在的病人安静下来后又时常烦躁,这是因为内脏寒冷,蛔虫上到膈膜,所以烦躁,过一会儿又停止,吃了东西就呕吐,又烦躁,这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的味道就出来,病人应当自己吐出蛔虫。蛔厥病,可以用乌梅丸来治疗。

乌梅丸的配方: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制),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将这十味药分别捣碎筛成粉末,混合在一起,用苦酒浸泡乌梅一晚上,去核,蒸五升米下,饭熟后捣成泥,与药混合均匀,放入臼中,与蜜一起捣两千下,做成像梧子大小的丸子,饭前服用十丸,三次,逐渐增加到二十丸。禁忌生冷、滑腻、臭的食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注解

趺蹶:指腿脚无力,行动不便,这里特指太阳经受伤导致的行动障碍。

月腨:古代医学名词,指小腿肚子。

目闰:指眼睛昏花,视物不清,这里可能是指眼睛有不适感。

藜芦甘草汤:古代中医方剂,由藜芦和甘草组成,用于治疗某些眼部疾病。

转筋:指肌肉突然剧烈收缩,导致肢体活动受限。

鸡屎白散:古代中医方剂,由鸡屎白和其他药材组成,用于治疗转筋入腹的病症。

蜘蛛散:古代中医方剂,由蜘蛛和桂枝组成,用于治疗阴狐疝气。

阴狐疝气:古代医学名词,指腹股沟或阴囊部位的疝气。

蛔虫:一种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蠕虫,可以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

甘草粉蜜汤:古代中医方剂,由甘草、粉和蜜组成,用于治疗蛔虫引起的腹痛。

蛔厥:指蛔虫引起的剧烈腹痛,伴有呕吐等症状。

乌梅丸:古代中医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等多种药材组成,用于治疗蛔厥。

苦酒:古代医学名词,指用酒浸泡的草药汁液,这里指用来浸泡乌梅的酒。

梧子:古代医学名词,指梧桐树的种子,这里用来形容药丸的大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多种疾病的脉象、症状以及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这句话中,‘趺蹶’指的是腿脚无力,‘刺月腨’是一种治疗方法,表明了中医治疗注重调和经络,恢复人体自愈能力的特点。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闰,目闰者,藜芦甘草汤主之。这里‘目闰’指的是眼睛干涩,藜芦甘草汤是治疗此症状的方剂,反映了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和,从根本解决问题。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这里的‘转筋’指的是肌肉痉挛,鸡屎白散是治疗此症状的方剂,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对症下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阴狐疝气’是一种疝气症状,蜘蛛散是治疗此症状的方剂,说明了中医治疗注重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这里‘蛔虫’指的是肠道寄生虫,通过脉象来判断病症,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精准性和独特性。

甘草粉蜜汤方中的甘草、粉、蜜三种成分,分别具有调和脾胃、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功效,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药食同源,以食物为药物的特点。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蛔厥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反映了中医治疗注重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特点。

乌梅丸方中的乌梅、细辛、干姜等十味药材,分别具有驱虫、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药物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特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2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