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仲景(150年-219年),字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医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深远,尤其是在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医书。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为后世医学奠定了基础。
年代:成书于东汉末年(约2世纪)。
内容简要:《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书中主要讨论了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以方剂为主的治疗方法。它分为数十篇,内容涵盖了常见的内科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包括心脏、胃肠、肝脏、肾脏等方面的疾病。《金匮要略》提出了许多经典的治疗方法与药方,为中医的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书中不仅有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还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内容至今仍被现代中医广泛应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原文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劈) 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右为细木,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雄黄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字散主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雄黄半两(研)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译文
论曰:百合病,是指百脉汇聚的部位出现疾病,所有的病症都由此而来。患者想吃却不能吃,常常沉默不语,想躺下却不能躺,想走却不能走,饮食有时觉得美味,有时又闻到食物的气味就恶心,感觉不到寒冷或炎热,口苦,小便发红,各种药物都无法治疗,吃了药反而剧烈呕吐和腹泻,如果感觉像是被神灵附体,身体形态看起来像是恢复了,但脉搏微弱而急促。
每溺时头痛的人,需要六十天才能痊愈;如果排尿时头痛,但感觉冷冷清清的,需要四十天才能痊愈;如果排尿顺畅,但只是头晕,需要二十天才能痊愈。病症可能在发病前就有预兆,或者发病四五天后出现,或者发病二十天后,或者一个月后轻微出现,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百合病,如果发汗后,可以用百合知母汤来治疗。
百合知母汤的配方:百合七枚(切成两半),知母三两(切成片)。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晚上,等到有白色泡沫出现后,倒掉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另外用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然后将两者合并,再煎煮至一升五合,分两次温服。
百合病,如果下药后,可以用滑石代赭汤来治疗。
滑石代赭汤的配方:百合七枚(切成两半),滑石三两(碎,用绵包裹),代赭石(如弹丸大小的一枚)(碎,用绵包裹)。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晚上,等到有白色泡沫出现后,倒掉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另外用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渣;然后合并,重新煎煮至一升五合,分两次温服。
百合病,如果呕吐后,可以用后面的方剂来治疗。
百合鸡子汤的配方:百合七枚(切成两半),鸡子黄一枚。先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晚上,等到有白色泡沫出现后,倒掉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煎煮至五分,温服。
百合病,如果不经过吐、下、发汗,病状如初的,可以用百合地黄汤来治疗。
百合地黄汤的配方:百合七枚(切成两半),生地黄汁一升。用水清洗百合,浸泡一晚上,等到有白色泡沫出现后,倒掉水,再用泉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加入生地黄汁,煎煮至一升五合,分两次温服。病情好转后,不要再服用。大便应该是像漆一样的。
百合病一个月没有好转,变成口渴的,可以用百合洗方来治疗。
百合洗方的配方:百合一升,水一斗,浸泡一晚上,用来洗澡,洗完后,吃煮饼,不要加盐。
百合病,口渴不缓解的,可以用后面的方剂来治疗。
栝蒌牡蛎散的配方:栝蒌根,牡蛎(炒干,去汗)等分。将它们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
百合病,变成发热的(或者发寒热),可以用百合滑石散来治疗。
百合滑石散的配方: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将它们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如果出现轻微腹泻,停止服用,如果发热,则症状会减轻。
百合病出现在阴部的,用阳法来治疗;出现在阳部的,用阴法来治疗。如果阳法攻击阴部,再次发汗,这是逆症;如果阴法攻击阳部,就再次下药,这同样也是逆症。
狐惑病,症状像伤寒,沉默想睡觉,眼睛不能闭上,躺下起来都不安,喉咙被侵蚀称为狐惑,阴部被侵蚀称为狐,不想吃东西,讨厌食物的气味,面部颜色忽红忽黑忽白。如果侵蚀在上部,声音嘶哑,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来治疗。
甘草泻心汤的配方:甘草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将这七味药放入一斗水中,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一天三次。
如果侵蚀在下部,喉咙会干,可以用苦参汤来清洗。
苦参汤的配方:苦参一升,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渣,熏洗,一天三次。
如果侵蚀在肛门,可以用雄黄来熏。
雄黄熏的配方:雄黄。将雄黄磨成粉末,用两个瓦罐合在一起,烧,对着肛门熏。
《脉经》说:病人可能从呼吸中侵蚀咽喉,或者从下焦侵蚀肛门,阴部侵蚀称为狐惑,阴部侵蚀称为狐,狐惑病可以用猪苓字散来治疗。
如果病人的脉搏快,没有发热,只是轻微烦躁,沉默只想睡觉,出汗,最初的三四天,眼睛发红像鸠的眼睛;七八天,眼睛四周发黑。如果能够吃东西,说明脓已经形成,可以用赤小豆当归散来治疗。
赤小豆当归散的配方:赤小豆三升(浸泡,让芽长出来,晒干),当归三两。将它们捣成粉末,用豆浆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
阳毒病,症状是面部出现红色斑点,像锦文一样,咽喉痛,唾液中有脓血。五天可以治疗,七天不能治疗,可以用升麻鳖甲汤来治疗。阴毒病,症状是面部发青,身体疼痛像被杖打一样,咽喉痛。五天可以治疗,七天不能治疗,可以用升麻鳖甲汤(去掉雄黄、蜀椒)来治疗。
升麻鳖甲汤的配方: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半两(研末),鳖甲手指大的一片(炙)。将这六味药放入四升水中,煮取一升,一次服完,老人和小孩再服一次,以出汗为目的。(《肘后》、《千金方》中阳毒用升麻汤,没有鳖甲但有桂枝;阴毒用甘草汤,没有雄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注解
百合:百合,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入药,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
知母:知母,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等功效。
滑石:滑石,一种硅酸盐矿物,其粉末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
代赭石:代赭石,一种氧化物矿物,其粉末可入药,具有镇惊安神、止血等功效。
鸡子黄:鸡子黄,即鸡蛋黄,可入药,具有滋阴养血、润燥等功效。
生地黄:生地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等功效。
栝蒌根:栝蒌根,一种葫芦科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润燥、解毒散结等功效。
牡蛎:牡蛎,一种贝类动物,其壳可入药,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等功效。
甘草:甘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和根茎可入药,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黄芩:黄芩,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
人参:人参,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等功效。
干姜:干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功效。
黄连:黄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
大枣:大枣,一种果实,可入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
半夏:半夏,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可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
苦参:苦参,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等功效。
雄黄:雄黄,一种硫化物矿物,其粉末可入药,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等功效。
赤小豆:赤小豆,一种豆科植物,其豆可入药,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
当归:当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等功效。
升麻:升麻,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等功效。
鳖甲:鳖甲,一种爬行动物,其甲可入药,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等功效。
蜀椒:蜀椒,一种花椒,其果实可入药,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等功效。
桂:桂,一种常绿乔木,其树皮可入药,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等功效。
猪苓:猪苓,一种多孔菌科真菌,其菌核可入药,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等功效。
肘后:肘后,古代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的简称,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
千金方:千金方,古代医学著作《千金要方》的简称,为唐代孙思邈所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金匮要略-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对百合病的论述非常详细,体现了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思想。
首段对百合病的描述,‘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点明了百合病的病因病机,即百脉皆受影响,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等具体症状的描述,使读者对百合病的临床表现有了直观的了解。
‘口苦,小便赤’等症状的描述,反映了百合病可能涉及到的脏腑功能失调,如肝胆湿热、肾火亢盛等。‘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则说明了百合病的治疗难度,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文中提到的‘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等方剂,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个体差异和病因病机的特点。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等方剂,是根据百合病的不同证型而制定的,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等论述,强调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过程中避免误治的重要性。
文中对狐惑病的描述,‘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等,与伤寒病的症状相似,但又有区别,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和鉴别诊断能力。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等描述,反映了狐惑病的特殊症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甘草泻心汤、苦参汤等方剂,是针对狐惑病的不同症状而制定的。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等描述,体现了中医对阳毒病的认识,以及治疗原则。升麻鳖甲汤等方剂,是根据阳毒病的病因病机而制定的。
整段古文内容丰富,涉及多种疾病,体现了中医学的丰富内涵和临床实践价值。通过对古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思想,以及中医方剂的应用原则。